游侠(国语版)

正片

主演:李连杰,杰森·斯坦森,尊龙,戴文青木,路易斯·古兹曼,绍尔·鲁宾内克,石桥凌,姜成镐,马修·圣·帕特里克,娜丁·维拉兹盖兹,安德里亚·罗斯,郑浩南,小杉健,特瑞·陈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 / 加拿大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1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2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3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4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5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6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13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14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15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16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17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18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19游侠(国语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游侠(国语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亚洲黑社会势力强大的美国旧金山。FBI亚裔警探汤姆为了救同事杰克(杰森·斯坦森 饰)击杀了一名黑社会杀手,引来全家的杀身之祸。当杰克来到汤姆的度假小屋时,汤姆一家已经被烧为灰烬。 汤姆一家的惨死成了杰克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时时刻刻折磨这他。 事发三年后,杰克在调查各帮派一些核心人物的命案时,发现一个叫罗杰(李连杰 饰)的杀手,他头脑冷静、神出鬼没、枪法精准,表面上拿着中国帮会的钱,背地里为日本帮会服务,却不服从命令放走了中国老大的妻女 随着调查的深入,罗杰的秘密被一一揭开,杰克在震惊的同时,也不得不重新面对当年汤姆一家惨死的真相。听雪楼巨蟒剧团之飞翔的马戏团 第二季孤立等等啊我的青春找到你2018小情人血腥伦敦塔反贪风暴007之最高机密国语大海的明天黑夏 第二季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国语南极3D:在边缘美丽城警察分歧者:异类觉醒街头法律第一季国土安全第二季美爪屋第二季危狱惊情复仇的怒火(英语版)复仇之心1914再造人卡辛丈夫的秘密2012枪,从背后打来马拉萨尼亚32号鬼宅不离婚的男人―绿帽夫与恶毒妻的欺骗之爱终极笔记天堂:信仰新女性沿海出发我的法定老公国语踏尽江湖路国语版倾国倾城真实的谎言蕾哈娜内衣秀滇味生活盛情款待血色深宅毛驴县令之棒子老虎鸡007:大破量子危机英语大哥,你好完美音调3

 长篇影评

 1 ) 杀人者的理智

这片子看后不能以恐怖来形容,也谈不上惊悚,远远没有大制作的迹象和视觉上的恶心,它只是给观者以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犯罪非常的流畅,如果要用语言来形容对犯罪者的感觉,就像是一张完整的橘子皮,里面并没有果肉,是一只中空的桔子。某些东西让我们觉得害怕,首先是老大的理智,在意外面前正常人会丢失理智,而他们拥有理智,而且理智的不能再理智,这是杀人者的理智,在生与死的这个领域中也许他们更像正常人。理智下的犯罪,才叫人觉得可怕,因为在生命的赌局开始之前,谁生谁死已经决定,因为主宰者没有漏洞,没有破绽的继续出着牌。直到女主角在湖上被推入水,这是理智的最后的决定,时间本就不可能成为规则,对于生命的主宰权每分每秒都可以打上句号。难道弱者不能挣脱?可以,除非在危机面前你也是一名理智的正常人,就和他们一样。

 2 ) 一部前途未卜的“犯罪片”

    当我看完《趣味游戏》时,感觉相当不趣味,一脸痛苦的看着女友一脸痛苦的埋怨我,“怎么找部这样的片子给我看”。是呀,我怎么找出这样一部极度阴暗的“恶”电影看,而且还能坚持看完?只能说导演太坏了,他在片中不停的找些苗头让我怀着后面“爆发式复仇”的希望,然后有阴险的将之掐灭。跟这部片子比起来,表现犯罪的片子都不能叫“犯罪片”,这样让观众感到被侵犯了的片子那才真是彻底的“犯罪片”,导演Michael Haneke正是导演这出罪行的罪犯,我只能带着恶心的承认,从技术层面上看,丫确实有一手儿。

    是呀,我为什么要找这样的电影看,因为本片就是导演精心制作的阴谋,首先要让你上钩,所以,看看演员表吧,沃茨,那可是《金刚》中让一只能把纽约掀翻了的大猩猩动情的迷人女子呀,有多少粉丝可想而知;蒂姆罗斯,一部《海上钢琴师》让多少人为之动容,1900的魅力当然不可低估;而迈尔皮特呢,想想《梦想家》中那阳光而文艺的青年,怎能不让人期待。事实上,这已经算一个相当主流的演员阵容了,光看这个阵容已经让人对本片有足够期待。那么,看看导演呢,虽然通过简介不少人会发现其趣味独特,特别本片的原版已有“恶名”,但是毕竟这是美国版,在拍片尺度上,欧洲电影通常比美国更大,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片会经过改良成为一出恶人嚣张一时,受害者最后揭竿而起,痛快复仇的故事。带着这样的期待,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开启本片,由此中招儿,开始了被导演耍的历程。

    本片的恶人犯罪模式属于两人联手,一主一从模式,看过美剧《犯罪心理》的观众对此应该不陌生,有一集两个人以小狗被车撞为借口进入他人家庭行凶的故事和本片很相似,对此,电视剧里面已经对其做过分析。本片开始也是一副安乐祥和的气氛,一家三口前去度假胜地度假,其乐融融。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从表面上看,几个鸡蛋引发的惨案。我喜欢自己定义些电影类型,本片我定义为“导演观众对抗型”,导演似乎就是摆明了要把观众当作假想敌,跟观众过不去,将观众引向一个他设下的圈套,然后收紧绳索,让观众愕然,他还哈哈阴笑。本片极力渲染着在“恶”面前人的无力,片子从借鸡蛋入手,热心的女主人帮着看似熟悉的邻居派来的人,但是却由此陷入灾难,这是似乎在嘲讽人的热心,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哪怕他号称跟你熟悉的人有关系。接着是一家人面对恶人的无力,看本片,很多观众的感觉都是干着急,为什么妻子在面对一次可以向邻居求救的机会时眼睁睁看着希望离她而去,哪怕可能她为正被一个恶人守住的丈夫担心,但是她那时的那种顺从还是让人看着揪心。而本片很讽刺的是,在一个家庭面对恶行时,我们通常希望的是丈夫挺身而出,妻子拼命保护孩子,而本片我们看到的却是,丈夫表现的最为疲软,妻子显的也是患得患失,倒是孩子表现出更强的反抗力,开始了这个家庭最有力的抗争。

    当抗争出现时,我想本片将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当观众怀着这种想法时,导演一定在一旁鬼笑着。孩子抗争着,却发现试图求救的邻居已经遇害,向恶人举起枪又发现子弹没了,反而又给恶人提供一样凶器。而妻子借两位坏蛋外出时逃出后,当担心遇上他们返回而错过一辆路过的汽车后,怀着期待去拦下一辆时,却发现这次才碰上了恶人返回的汽车,看看这个情节设计的是多么冷酷的讽刺。导演还有意留下些小线索让人上钩,比如开始丈夫下船去查看家中异样时,将一把刀留在的船舱中,后来,当妻子被两位恶人挟持到船上后,我还自以为看出前面的线索是为了妻子捡起小刀,挥刀将嚣张的恶人刺死,结果倒好,她倒是发现小刀,但是在用小刀切割捆绑的绳索时,被恶人发现,她的求生欲望还被对方讽刺为“奥林匹克精神”,结果很干脆的被扔下船淹死。

    本片最荒诞,也是导演最坏的一个情节设计在恶人让妻子选择丈夫的死法上,当恶人中比较精灵的那位得意洋洋的问妻子是将丈夫用刀捅死还是用猎枪击毙时,妻子猛的拿起猎枪向另外一人轰了一枪。这一刻,让我颇有酣畅淋漓之感,来了,复仇的时刻来了,妻子将变身复仇女神,将剩下的一个也击毙。但是,接下来是精灵的混蛋抢过枪,竟然拿起一个遥控器,将本片“回放”到妻子举枪之前,而此时妻子再次试图举枪时,被他发现并夺下,一次复仇竟然就这样被回放然后剪切掉了。见鬼,我这是在看《神奇遥控器》吗?怎么会这么扯淡。导演就是这样有意为之,他以这样一个情节告诉我们,别做梦了,不要以为恶人都是傻瓜,都是那些喋喋不休罗嗦,等着受害者有机会反抗的草包。本片这里渲染着一种恶的强大和随意,随意到可以颠倒黑白,转变时空的地步,面对这样的恶,你怎能不万念俱灰,然后出离愤怒,何况片中的恶人还不时对着摄像机的位置,也就是观众挑衅性的说话,这就让人更加抓狂了。

    所以,我看本片被骂的很惨,不是因为这片拍的本身多烂,演员演的多糟糕,而是其中表现的观点让人崩溃,怎么人性可以这样恶?怎么反抗可以如此无力?很多时候,我们期待银幕上的恶人被惩罚,恰恰因为现实中,我们了解太多惨案的事例,知道面对恶,我们确实常常无力,常常只能事后补救,惩处恶人,但是悲剧已经不可避免,不可能如片中那样倒带(所以,片中恶被惩罚时,反而可以倒带,这就令我们更加愤怒),何况还有很多人逍遥法外。正是因为我们不能完美的解决犯罪问题,不能有效惩处一些恶人横行,所以,银幕上,才有蜘蛛侠、超人们上天入地,才有小人物面对恶行的令人痛快的反抗,这是我们的安慰剂。而《趣味游戏》中,导演却以一种基于现实的荒诞来打破我们的期待,这就很难让人爽快了,本片是否会如现在的口碑一样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很难说,要知道,《发条橙》、《天生杀人狂》、《索多玛120》这些片子可也是臭名昭著着出世的,当然,现在你可以跟我说这些片子有什么反极权,讽刺媒体之类的社会意义,但是任何电影问世后都有个被解构、分析的二次创作过程,如《趣味游戏》这样的电影正是处于一个微妙的时刻,大家愤怒的声讨它的观点,但是正是这样扩大了对它的讨论,很难说后来,这部片子会被解构出这样的一个模样来。

    或许,在郁闷中,我们也可以逆向思维的积极些,虽然片中对恶人的反击被“倒带”了,但是我们知道在现实中“倒带”不可能发生,说明我们面对恶仍然有胜算。片子末尾,两个恶人又到了一家人门前去“借鸡蛋”,我们知道又一轮善恶之争开始了,之前的故事让我们对之感到悲观,但是,连环作案通常有失手之时,或许就是这一次。我强烈建议《犯罪心理》制作方跟本片导演Michael Haneke谈谈版权问题,接着这个郁闷的故事来一集,让电视剧中那班抗击罪犯的大拿搞定这俩混蛋,给我们一些安慰,也算是给大量观众添堵的Michael Haneke“良心发现”一把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bbf70e080709d935e824886b.html

 3 ) 名副其实的“趣味游戏”

1.平静的躁动
看这个电影的海报,内容简介,都会让人对它的初步印象是不折不扣的恐怖惊悚型电影。电影从一开始就布满了不安的因子:空中俯拍Ann一家人在公路行驶的汽车(这不得不让人想起《闪灵》),从平稳祥和的音乐一下子变成了嘶吼的碾核(对于碾核的解释见文章最后的附注)。虽然周围的一切再平静不过,但这种过度的平静总是令人感觉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两个变态出场,他们的外型,谈吐与他们的行为形成超强的反差。电影在前面的这些酝酿确是不错!
2. “打破第四堵墙”
两个变态说要和Ann一家人打赌:他们赌Ann一家人活不过12小时,Ann一家人没有选择,只能赌他们活的过12小时。而且这个赌由不得你不打,必须打!这时,变态者Paul突然转头直对镜头,对着观众说:“你怎么认为?你认为他们能赢吗?你站在他们一边,是吗?你赌谁赢?”这一下子打破了观众与演员的界限。让我们不再单单是个旁观者,似乎已经参与进去这个赌局里。增强了真实感,同时惊悚感也提升。这也正是布莱希特讲的“打破第四堵墙”表演方法。
3. 非典型恐怖电影
在我看来,这个电影不是真的恐怖类型的电影,它只是披着“恐怖类型电影”的外衣。电影想说的实质是批判。电影到后来,有一处神来之笔:倒带。看到这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片子出毛病了。看过后,才知道,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也是关键暗示所在。怎样理解呢?电影结尾处两个变态在船上有一段对话。这段话正好告诉我们(也就是观众)一个事实:电影中这两个人物的世界是虚构的,但也是真实的,你能看得到和感觉得到他们世界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归根结底,整部电影的关键的是你,观众。你其实本可以简单地按下停止的按纽,就能够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阻止了它,但是你没有。即使两个杀手在电影开始就已经告诉结果会是怎样(在Paul讲打赌的时候他就已经说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死”。),你仍然继续观看。再明白不过,电影是在批判恐怖类型的电影和人类对于暴力的痴迷。
4. 名副其实的“趣味游戏”
电影的结束镜头是Paul直视观众,也就是看着你。我看着Paul的眼睛,我明白了“趣味游戏”到底是什么。“趣味游戏”不是电影,是导演与你的游戏,是导演给你的测试。测试结果失败的标志就是最后你看到的是Paul似笑未笑的脸。那张脸仿佛在说:你和我是一样的……

P.S.:“硬核”: 碾核的RIFF是完全杂乱无章的,噪音一样反复与重叠,不求工整;编排混乱而且效果厚重,听起来十分混沌,你很难听清他们的RIFF,不像金属乐那样清晰.你别指望在这种音乐中找到半点旋律。……碾核的声乐特点听起来是痛苦的,归类于高倾斜的尖叫到低声,从喉咙发出的低沉的咆哮;尽管歌词经常是冗长的,很难被理解的。碾核带来的思想意识上的侵略就是如此,超越了指向其发起于鞭挞金属和硬核朋克根源的顶端,很难让人完全描绘出它事实上听起来的效果。(摘自网络)

 4 ) 被游戏的是我们

《趣味游戏》对观众来说显然不是一个有趣的电影。
这是一个黑色幽默?
或者,这是导演的一个趣味作品?
与很多暴力惊竦电影相比,这部电影实际上并不那么直面血腥,而是用中镜头、家具的遮蔽和声音提示等方式来侧面体现情节的进展,由观众的想象对内容进行补充。同样,在刻画人物的情绪和挣扎时也掺与了这样的手法。拉远了观众与场景的距离、减少了刺激画面对观众的冲击力却激发了更多的想象。这样的摄影手法让我觉得相当高明。
但相信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会觉得它比很多充斥着鲜血碎肉的电影要更令人如坐针毡。
两个年轻人身穿白衣及休闲舒适的短裤和鞋子,他们戴白手套,他们温文尔雅。但他们要你进入一个恐怖的“游戏”的时候,你无法说不,也无法赢得胜算。
当观众们以为那个机灵的小男孩会带来转机的时候,他被爆掉了,满墙的鲜血;
当观众们以为那个被打碎膝盖的男主人能带来某种挣扎的奇迹时,他也被爆掉了——实际上在电影里他受的苦难最多:被球棍击碎膝盖、被痛打、被刀刺,最后被来复枪近距离射杀。
当观众们以为那个倔强的、由《金刚》的女主角扮演的女主人在多番努力后会有一线生机的时候,她被一个轻松的动作推下了水里,从此沉溺。
整个过程里凶手神定气闲,完好无缺,只是弄脏了洁白的手套。他们又敲开了下一个别墅的门:借鸡蛋。
甚至在观众们为其中一个胖脸凶手被女主人夺过来复枪开枪轰杀而庆幸“好歹还掰掉了一件”的时候,另一个年轻人竟然用遥控器的后退键就能把剧情改变成——女主人没能抢到枪,而原先被一枪轰掉的胖脸也安然无恙。
这个时候观众们都目瞪口呆:遥控器!这是什么玩意!我不禁去检查我的电脑以确定是不是我的播放器的功能出了什么问题。
但剧情就是这样,规则就在那两个年轻人手里。即使“玩家”一时令庄家损失了,庄家也可以倒退,重来。但玩家不可以。玩家的下场就是在受到百般凌辱后死去。
那么,这个电影到了这里,很明显并不是在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在玩一个游戏,一个导演与观众间的游戏。观众们一直猜想着转机会在哪里而人物会以什么方式得到拯救,但到底被嘲笑了——根本不会有转机,之前的一切希望都是可笑的。
接近片尾的部分,两个凶手在帆船上的对话透露了某种讯息,似可揭示导演的另一个用心。我看的版本的翻译比较烂所以不原文复述了,建议各位自己去琢磨一下,比较有意思。

最后我还想说,主角一家的悲剧还可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女主角的求生精神可谓强韧,甚至被凶手戏谑为“奥林匹克”精神。但她个人的奋斗乃至全家的努力都不能使命运有所转变,更无法对一个即将受害的家庭提供任何助益。如同先于主角一家被害的邻居一家,他们在被胁持的时候都放弃了求救的最好机会。如果他们都能在邻居出现的时候奋然呼救,那么即使自己一家不能得到拯救,或能使下一个受害家庭免受荼毒。
我不是鼓吹人们要做舍己为人的英雄,但社会里往往人们的利益是相互勾联的、共同的,耽于自保也许带来的是整个群体的毁灭。在私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无法得到救赎的孤岛。

 5 ) 《趣味游戏》:遥控器就在你手中

   ■入评理由:看哈内克如何翻拍自己的惊悚经典,两个版本只挑其一,试问你会如何选择。

  ■片名:《趣味游戏》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蒂姆·罗斯、娜奥米·沃茨

  ■上映日期:2008年3月14日(美国)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当观众介入电影叙事中并为之抓狂时,哈内克正在一边冷笑。如果可以的话,你应该先看完片子再来读下面的文字。

  一般导演不会轻易翻拍自己作品,那会透露两个信息,一是创作能力的下降下滑,二是纯粹考虑商业等因素。像年初过世的市川昆,翻拍二十年前的《犬神家一族》用以纪念。就整体来说形同神似,但气韵已经不在,翻拍致敬还是留给后来人完成更为靠谱。

  好莱坞翻拍其他国家的影片、收购剧本改编权的行为多如牛毛,但原出品国的导演一般会拒绝一导再导的机会。惊悚片、恐怖片是好莱坞所感兴趣的一大门类,大概是美国观众比较不经吓,也可能是被血浆流的重复东西吓过太多,感官麻木。不同于日韩恐怖片的神鬼说和因果报应,美国观众还处在既好奇又半知不解的状态,现在迈克尔·哈内克投入这一行列,是选择了重翻自己的惊悚经典,相当有趣。哈内克选择得意作《大快人心》,更多是上一段说的第二种考虑。美国版本用上英语对白,选用熟知演员,无论上映还是发行,面向北美观众没有门槛可言,这是最实际的理由。

  哈内克的《大快人心》参加了1997年的戛纳电影节,影片属于好坏评价两极分化的那种。一些观众爱不释手,另一些观众恨之入骨。比起2005年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奖的《躲避》(《隐藏摄像机》),《大快人心》的镜头并不沉闷,叙事节奏有很强的观赏性。不幸的是影片也会触发观众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感,真是讽刺。更讽刺的是在于十年之后,《趣味游戏》在严格意义上全盘翻拍了《大快人心》,粗心的观众除去演员阵容和对白语言,在镜头衔接和画面片段上找不出差异,所以即使下面把《趣味游戏》换成《大快人心》一起并说,其实关系也不大。

  西方有种“好人文化”,举个简单例子就是搭便车,恐怕东方的路人结伴都没那么容易,东方人更有城府。好心帮人反而引狼入室,不设防线结果凶手大驾光临,《趣味游戏》的故事由此引发。简单说它是四个鸡蛋引发的惨案,发展成为一则惨绝人寰的灭门血案。凶手蓄谋已久,伺机连环作案。他们的犯罪不是如何高智商耍手段,还没有爆发什么冲突,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主动权,然后用趣味游戏的形式进行下去。

  导演哈内克也有安排了铺垫,埋设了伏笔。开头亨德尔、莫扎特高雅的古典音乐到约翰·佐恩暴躁疯狂的实验音乐,转换没有任何过渡。路过另一户人家时夫妻的神情异样,其实都不是平稳自然的状态,原因在于这个故事有鬼。突然闯入的年轻人,身穿白色球衫,手戴白色手套,名字分别叫做彼得和保罗(《圣经》里的名字)。

  殷实富裕的中产阶级,有别墅有游艇,目睹度假中的三口之家遭受噩梦,不能简单归为不自主的仇富劫富、批判中产阶级。只是难道就没有人心存侥幸,为何偏偏选中他们?影片的人物设计和剧情编排都有完整严谨的参照体系。更细致的进行分析,人物外型上两个女主演都是传统的金发美女,确切说是金发家庭主妇。这样的外形选择是有意义的,金发看作是高贵纯种白人女性的,她被受虐折磨,就是对欧美观众最好的挑衅。按照这样的思路(如同娜奥米·沃茨在《金刚》里的女郎角色)。如果有亚洲版,这个带有浓厚母性意味的主妇角色将会以另外一种柔弱面貌展现。

  《趣味游戏》的故事其实一点都不有趣,也确实很容易引发众怒。两个年轻人看上去彬彬有礼、出言谦逊,脑子里想的却是客气地折磨死你。趣味游戏没有逻辑,没有见招拆招。只有单方面的配合,不配合就给你颜色。影片的编剧成功在于俘获了观众,他把观众摆放在一个尴尬的、被嘲笑的地位上。如果观众希望目睹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拒绝噩梦的到来,《趣味游戏》的致命打击效果尤为明显。故事没有产生正剧或悲剧的效果,开放式的结尾处两个年轻人继续逍遥作案,观众只能彻底放弃抵抗,如同安娜一样被抛溺湖中。

  两部电影的结尾如出一辙,都是年轻人直视画面外,紧盯着观众的定格镜头。显然观众在这部影片里被不知不觉地安放在了互动的位置上,尽管观看影片的途中,他们可以出戏入戏,却没想到被导演使了坏主意。

  借助无处不在的媒体,是谁在渲染暴力。一边批评着暴力,一边放任它的肆虐。人的内心就是个矛盾体,厌恶暴力,却不能真正阻止它的发生。人与人的暴力无可避免,他们通过一些场合,又寻求着暴力所能带来的另一种快感。《趣味游戏》就干脆让暴力的发起人来自精神病患者,衣冠楚楚的看客,都是他们施加暴力的帮手。

  没有任何预期准备的观众可能会遭受严重的冲击,即便他们坐在银幕前面,并非真的参与其中,或许还可以幸灾乐祸。哈内克的思想理念超前,就在于他利用观众之余还狠狠地开涮了他们,将第三方的非真实移借到本体的参与上。他关注公然藐视道德,用一个遥控器批判了媒体和受众。哈内克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他自己如何免于暴力的侵害?事实是他的迷恋比谁都深。他作品的暴力都是压抑中爆发出超强的震撼力,《钢琴教师》或者《躲避》,都有无可逃脱的血光。如果不需要这么深入的剖析,那《趣味游戏》依然是一个可怕的惊悚片,用来虐待和恐吓观众。

  一定要说些轻松的东西话,十年过去,手机的防水功能有没有进步呢?如果包含有手机品牌的软广告,大约手机厂商会第一个跳出来抗议。仿佛有了一个不进水的手机,四个打不碎的鸡蛋,《趣味游戏》故事就可以重来一遍,好人可以消灭坏人。遥控器在你手中,扔掉它,不要参与这场身处其中的恐怖互动游戏。

http://bjyouth.ynet.com/viewpdf.jsp?psid=40958505&pgn=C&ppn=3

 6 ) 【示例】选择性失明人士教你如何正确打开此片

两位衣衫整洁、彬彬有礼的年轻小伙子初来乍到,和F家的一家三口新交朋友,但他们刚向一家三口借了几个鸡蛋就遭到F一家的粗暴拒绝,F家不但放狗咬人,男主人还对他们进行暴力驱逐,甚至动手打了一个小伙子的脸。小伙子们发现F先生膝盖受伤,不计前嫌亲自护理,并且想和男主人握手缓和关系,男主人却高冷不理睬。小伙子们仍然坚信诚意能融化一切,并热情邀请F一家参加一些趣味的游戏,但F一家一直不肯合作,虚伪的F夫人对邻居说小伙子们是自己的朋友,实际上却想干掉他们,回家后F夫妇亲自动手要和小伙子们打架,还不惜派自家小孩去隔壁邻居家拿枪想杀死他们,被他们及时阻止。小伙子们直到入夜了也未能取得F一家的谅解,只得悻悻离开,但他们觉得不应该就这么失去新交的朋友们,于是还是开车回到了F家,继续邀请F夫妇参与游戏,但F夫人却粗暴地举枪打死了其中一个小伙子,还好另一个小伙子有外挂倒流时间复活了同伴,才阻止了F夫人的暴行。天亮后,F夫人终于谅解了他们,并且亲自用自己的船送他们去了邻居家。

——谨以此吐槽某些在看待一些事时双重标准、选择性失明、强行割裂因果关系的人。

 短评

又是一部玩弄观众的片子!

7分钟前
  • 邹小樱
  • 较差

如果是很羞涩的人跟你搭讪,你就要小心了。他们可以突破自己的阻障跟你主动说话,说明他们后面藏着更大的秘密。

11分钟前
  • 珍珠大爷
  • 还行

哈内克对人性之恶的揭露无人能及。观看这部电影,是一种极端的体验。能够摆脱这种暴力圈套的人寥寥无几,佛陀算一个,耶稣算一个,或许还应该加上甘地。

1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居然是哈内克的……不可思议这是什么恶趣味啊~还以为是个故意搞怪的年轻人,故意让人堵心,然而居然是他拍的?!前半部分一直吐槽,C让我耐下心好好看,中后段逐我突然get到他的点了,之后就开始享受起来——完全的“反套路”,彻彻底底的颠覆常规,打翻你所有的期待,对着观众掀桌子,就跟大男孩朝观众挤眼睛的笑一样,就是在跟你玩一个“趣味游戏”。而且玩儿得太狠了,节奏都玩上了,一开始就是想烦死你然后彻底把你抓住。就连他翻拍自己这件事都已经很“趣味”了。要命的老头。

16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B】一开始以为是用变态攻破人性的片子,后看才发现我想多了,纯粹是哈内克自己拍着好玩的。

1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以這種規模重複自己有什麼意思呢

19分钟前
  • Février
  • 还行

我气住了。因为愚蠢令人愤怒。片子简直是逻辑灾难。一家三口求生意志之薄弱,性格之懦弱,求生手段之弱智,都达到一定水平、一定境界了。已经令人发指了。已经死有余辜了。极品弱智。

24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节奏太慢,剧情也很一般,看起来又闷又无聊

27分钟前
  • sosovipp
  • 还行

趣你味的!

29分钟前
  • 熊仔俠
  • 较差

这部极致暴力的片子抽了我这暴力狂一巴掌。michael pitt太棒了。

30分钟前
  • 力荐

这片真牛B!看得我直郁闷了两小时,最后还要给它打5星,真他娘的不讲理!

34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四个鸡蛋引发的血案

36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还行

你可以变态 但请不要变态得如此无聊

37分钟前
  • 背包上学上成驴
  • 较差

差的出奇!sb到了极致! 愚蠢的惊人!

41分钟前
  • 陶陶四
  • 很差

《趣味游戏》告诉我们:别呆在家里,会有熊孩子来捣乱;《伊甸湖》告诉我们:别出门,会遇到熊孩子整你。总结:熊孩子真可怕。

46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无高潮的游戏

47分钟前
  • 小肚子✨
  • 还行

“倒带”的场景只是那种想法的另一个例子。在最后,电影中所有的重点就是你,观众,在一开始就可以停止这场恐怖的灾难,只需要按下停止键,但是你没有,你继续观看电影,即使他们早就告诉你将要发生什么。

48分钟前
  • CATЯINA
  • 推荐

让人心生战栗的结尾!

51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或许是因为暴力的本质和观众对暴力的猎奇欲永远不会改变,这部十年后的翻拍除了手机的出现外,与原作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迈克尔·哈内克:“过去十年里,一切还是那样,所以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需要增加或者改变的东西。”

52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特意用恐怖片笔触伪装成娱乐片,第四堵墙在影片中的断裂是哈内克嘲笑观众的企图,令观众陶醉在这种猛烈的偷窥和施虐中。美国版原封不动照搬德版,和范桑特的《惊魂记》如出一辙。

5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