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HD

主演:桑德里娜·博内尔,马蒂·维拉龙嘉,安托万·迪莱里,吉勒·科昂,阿尔梅尔,法布里斯·科尔森,夏尔·热拉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一课 剧照 NO.1最后一课 剧照 NO.2最后一课 剧照 NO.3最后一课 剧照 NO.4最后一课 剧照 NO.5最后一课 剧照 NO.6最后一课 剧照 NO.13最后一课 剧照 NO.14最后一课 剧照 NO.15最后一课 剧照 NO.16最后一课 剧照 NO.17最后一课 剧照 NO.18最后一课 剧照 NO.19最后一课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再见我的爱

所有人与人的关系,最后一定是生死两隔。但只有在“最后”,提到“最后”的时候,人们才格外珍惜,格外不舍。在意的人,不要轻易说再见。正正式式的“再见”,往往就是再也不见

真要再也不见,那就确定不会在意。(但有意思的是,不在意的多了,在意的也不多了。即便保住几个在意的,这几个也往往不是人为可控的)

想要再见面,就要维系爱。而维系爱,是要糊涂一点的。 因为道理太多,对立的道理也太多,辩驳不清的道理也太多

爱是妥协的成全。虽然无法理解,不能接受,但还选择改变自己。爱是情不情愿地,都呈现一个折中的结果

 2 ) 不仅分手需要体面,死亡也需要体面

这是一部关于安乐死话题的讨论,社会意义更为明显,电影意义则并不明显。

电影梗概:

年迈的母亲,生活开始越来越不能自理,也就萌生了安乐死的意愿。可是安乐死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甚至还引起了儿子女儿的强烈反对。当女儿试图说服母亲放弃安乐死计划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母亲想要安乐死的原因,对于母亲的想法开始一点点支持。为了送母亲最后一程,女儿陪着母亲去完成之前未能完成的心愿,来让母亲的离开变得圆满一些。就这样,老母亲带着满足,体面的离开了人世,避免了疾病的困扰,避免了复杂医疗机械的负担,避免了无法自理的羞愧。

观后感想:

安乐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很多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安乐死,但是宠物的安乐死在中国早就普及了,因此人的安乐死到底应不应该推行,是很多人讨论的问题。以安乐死为题材的电影,讨论的都是应该推行安乐死的理由。可是当安乐死推行后,中国的老人很有可能会受到子女的逼迫和精神上的被迫,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实际上变相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自杀方式。因此,这部电影有意义的点,就在于宣扬了安乐死的理念,在此之外,也没什么可以讨论的了。

 3 ) 最后一课

一向乐观的玛德莲在92岁的生日宴会上宣布,已经决定好自己的“大限之日”,要在三个月后为尊严而死。因为自己逐渐衰老,哪怕只是一件冬衣外套的重量,年迈的她也无法承受。她希望自己能选择生命善终、有尊严地死去,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 不想死在医院的病床上,并期望家人们可以做好没有她的心理准备。 然而,她的女儿和儿子无法接受这个残忍的决定,家族聚会不欢而散

 4 ) 对于死亡的恐惧消失了

写在前面 当还没有真实的直面过死亡 所有现在所讨论的一切都是不完全可取的

其实一开始令我想到的是鲁迅在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同样是作为儿女 面对父母的逐渐老去 我们应如何选择(其实也不是我们的选择 毕竟是他们的人生)。鲁迅在事后后悔,这部电影则是在三十年前着手准备

看之前妈妈说是一部沉重的片子 但我却并不这么觉得。或许是明亮的画面和心羡的法式优雅具有欺骗性 也或许是主角的颜及性格刚好戳在我的点上。但我真正所感受到的 是影片最后女儿所说的话:我对于死亡的恐惧消失了 在我一切与离别有关的记忆中 我最放不下也最觉得难过的是不告而别。或许是我还有想同你说的话 或许是我们的关系早已在真正的道别来临前就慢慢淡了 又或者是直接缺少了告别的那一步,对于渴求情感双向渴求仪式感的我来说 这是绝对失败并且会让我在未来无限感慨的唯一一种形式。一直觉得 与其在哪一天措手不及的离开 真的不如提前将这个日子立住。

的确,这并不会改变死亡的事实。像最后离别时拥抱的不撒手 像女儿每个夜晚的噩梦。但她没有眼泪。难道我们每个人不知道人生终会结束吗 又不是安乐的计划告诉你我不会永生。可他把死亡写成书本回目的最后一章 (暂时说不清楚我现在的感受)他在我心里永远好过你读到一半剧情戛然而止:对不起我断文了这篇故事到此结束。——或许连句 “谢谢大家一路以来的陪伴” 都没有,看 多令人揪心。

当我们知道他就在那里时 我们至少可以从容的面对他 把结尾看的认真点 我才不会觉得辜负了我们。知道自己没做完的事还有什么 做好一切再放心安心的离开。这样的选择,谁又说是不可以的呢

这种感觉更像是,我的生命不是被忽而夺去,不是惋惜懊悔 不是是觉得未完成觉得明明可以再多活些日子的。而是我等待着他到来,我自己选择的他在今天来,是我让他来的的权力感。我的生命是我自己把控的 我的离开是我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份礼物 是所有人共同的一次经历罢了

在很久的以后 或许是我的女儿——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 突然触情生情,想到了我。但她不会流泪。她会感到一点踏实:什么小说在x年x月x页完结了,此致,敬礼。

——2020.11.7 0:37 和妈妈看

 5 ) 每个人的必修课

死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终极一课,提前思考和接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最后一道墙,因此我们才会不舍他们的离去,仿佛他们是就是我们的盾牌和城堡。

在还能自理的时候就决定好何时有尊严地离去,可能是老年人对自己最大的自由,活的时候自由且快乐,就是父母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对一个人来说,最好的事情就是自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包括怎么生和何时死。

 6 ) 最后一段路

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 主人公玛丽莲已经92岁高龄,她不断地在一长纸上划掉自己可以做的事,洗澡,上楼梯,开车。在她的生日聚会上,她向子女宣布两个月以后她选择有尊严的死去。一开始,亲人都没有办法理解,觉得大家就应该彼此陪伴到最后。他们一直想各种办法去劝说。她的女儿一直觉得很难接受,直到她老公对她说,难道你愿意电话通知你吗?她的心里有一丝触动。玛丽莲一直在告别大家之前整理那些家中的物品。因家中烤箱烧着发生意外,住进了医院。她的大儿子坚持让她住在医院,女儿开始动摇,两人之间一直争论这件事。女儿看见经常打瞌睡的妈妈,没有办法自己洗澡的妈妈,心里还是很悲伤。尤其是电视里播放着昔日的录影,那时她是那么年轻那么迷人,而现在这种衰老,这种生活,对于母亲来说,已经没有尊严。 最终,女儿还是听从了妈妈的想法,带她出院。两个人笑得像孩子一样,一起吃饭,一起跳舞。她带着妈妈去见妈妈的初恋男友乔治。两个老人拥抱,告别,目送。然后,玛丽莲亲自报废了自己的汽车。 一边回忆,一边与自己亲爱的人好好告别,反而让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慢慢减少。是的,我们都会有死亡的那一天。而身体的慢慢衰老会让我们心里有不适感。在这个瞬间,忽然理解了家人对于衰老的恐惧。 主人公一直在说,“我想要在我还有力气的时候去告别。” 我们一直避讳谈死亡,却没有好好想过该怎样好好和这个世界告别,我们要和亲人说什么,要去做哪些事。 比起仓促得知对方不在,不如我们有准备的去面对死亡。这不是一种逃避,也不是不负责任。而是深知对彼此的爱,在我们互相记得彼此的模样,还能够一起聊聊天吃吃饭,把家中所有的物品都整理好。 老公的奶奶最后是脑萎缩瘫痪在床,她不记得人,不能起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那样的活着对她来说是一种煎熬,对于亲人也是一种煎熬。眼睁睁地看着她日渐消瘦,肌肉萎缩,皮肤溃烂,一点一点的失去生命的光泽。 真正的爱,不是我努力让你延长生命,而是愿意在你选择放弃的时候去放手。

 短评

SIFF 后2/3的时间里 整个电影院充满低低的抽泣声 散场后的垃圾箱里全都是团团皱皱的纸巾。

4分钟前
  • 晃晃🎈
  • 推荐

最后一课是道别。这样的电影真是让人撕心裂肺地难过和流泪。

5分钟前
  • vivi
  • 力荐

对于奶奶的选择我很理解。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有的人想要有尊严的死亡,我觉得不应该剥夺这样的权利。如果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要插上很多仪器,活得毫无质量可言,我希望到时候我能选择自己的死。

10分钟前
  • 一只小矮子
  • 力荐

另一种《爱》,真人真事改编,讲92岁老太向家人不懈争取自主选择死亡的权利,非常感人,为电影节作结真好。女儿最交心,童年闪回催泪,孙子懂事儿子粗暴女婿漠然,情感刻画细致入微。处置好每个大小物件,面别心底最爱的人,最终被全家人谅解,从容不迫有尊严地离开。开头给了海尔数分钟免费植入啊噗

1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如何面对死亡

13分钟前
  • zen
  • 推荐

老年人题材,关爱老人,尊重生命的选择权

15分钟前
  • 啸杨
  • 推荐

又一部老年人自己选择生死的影片。想有尊严地离去,以及考虑亲人的感受,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影片主打亲情牌,让人感动,拍得也有趣,但似乎留给人思考的地方不多。

19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非常喜欢西方人看待衰老和死亡的思考和态度,非常不喜欢华人影片中哭哭啼啼的阴郁氛围。那些一定要靠凄凄惨惨的气氛打动人心的贾樟柯,娄烨之流都极其令人反感,只有那些心理消极,有病无病都呻吟的群体才对其推崇备至。是体面的选择在不能自理前离开,还是顽强的熬下去,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一人一世界。我想,换做是我,可能会找个老朋友做个约定,倘若有一天我的思想不由自己控制了,阿尔茨海默了,帮我结束这一切,但如果只是身体不好使了,还能躺着看屏幕,我希望能在看几部电影,尿不尿床我倒不大在乎,大抵还是舍不得死的。9分

23分钟前
  • 九段
  • 力荐

看电影了没

26分钟前
  • Sofie
  • 还行

东方西方对待死亡的方式、文化截然不同,可不管是哪一种无非都是子女最后的告别,与逝去之人无关。

29分钟前
  • 黑道少年沈來迟
  • 力荐

同样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迈母亲,同样与子女关系充满代沟隔阂,同样最后选择服毒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同样的给后人留下了最后一课,和《喜丧》一样是一部冷门佳片,但我觉得这一部更能称得上“喜丧”。

33分钟前
  • 闻声
  • 力荐

一部让我在电影院哭成狗的电影。电影厅内灯光重起的时候,好多人都在擦眼泪。本来就是一个争议十足的话题,所以电影的戏剧冲突非常清晰。有的地方总觉得有点像France2那种公益广告。不过总体真的很好。竟然没有什么人看,真是可惜。海尔插入广告,哈哈。还有看豆瓣小图总以为背上是个男的。。。

37分钟前
  • Lu
  • 力荐

当然也是无法客观给分的

41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人生的最后一课是坦然面对生死,好好地告别。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她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她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42分钟前
  • Mia
  • 力荐

有尊严的走完最后一程,一个老太太对生命和爱的理解与尊重…

43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最后一课,最后一场,哭得不能自已,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最完满的就是可以好好的与你告别。

45分钟前
  • 群不知
  • 力荐

对法国电影有刻板印象的人可以看看这部片子。我把故事简述给妈妈,讲到结尾时情绪有一丝失控。。。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前定下死期,拒绝跟子女同住,反对留在医院等死,也不去养老院,坚持尊严死的老人了不起。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片中的女儿甚至协助妈妈开到了足够剂量的安眠药。老人说浑身疼,每块骨头都疼,女儿帮她洗澡,背着她上坡看沿途的风景,这些都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和外婆。除了女儿,老人的外孙、小时工保姆、邻居以及医院的男护士,皆是现实中少有的nice person。老人的女儿与男护士在夜晚的赛道尽情奔跑的画面有惊艳到我!

49分钟前
  • 小檠的罗宾熊
  • 力荐

21“我以后再也没有妈妈了”,“再见,妈妈!再见!”他说很喜欢,尊重爱的人的选择

51分钟前
  • 知猪
  • 推荐

关于安乐死。有尊严的生活,有尊严的死亡。“妈妈,我接受你的选择”,“我没有妈妈了”。母亲终将离我们而去,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课题。

56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从觉得自杀的人懦弱到接受,用了我好多年。生命来时不由我们选择,去时可能也是。这个92岁的人能选择有尊严的死去是她的福气。因长期不在家,对爷爷去世时遭受的对待耿耿于怀,觉得他可以更有尊严的离开,也许他早已没有选择的意识,也许谁都不敢轻易决定他人的生命如何结束,而选择了更大众的做法。

1小时前
  • H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