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之死

正片

主演:刘小锋,池华琼,沈晓海,王正佳,金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0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王勃之死 剧照 NO.1王勃之死 剧照 NO.2王勃之死 剧照 NO.3王勃之死 剧照 NO.4王勃之死 剧照 NO.5王勃之死 剧照 NO.6王勃之死 剧照 NO.13王勃之死 剧照 NO.14王勃之死 剧照 NO.15王勃之死 剧照 NO.16王勃之死 剧照 NO.17王勃之死 剧照 NO.18王勃之死 剧照 NO.19王勃之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王勃之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诗人王勃(刘小锋 饰)名冠唐初四杰之列,他因私藏罪奴被下狱候斩,后因大赦虽免一死,却从此被逐出上流社会。在送好友杜镜(沈晓海 饰)去蜀地上任途中,他写下了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在南下的渔舟上,他邂逅船工秋水翁,这是他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忘年知音。落霞姑娘(池华琼 饰)因钟爱他的诗歌《铜雀伎》被逐出宫庭,流落为民间舞伎,郁郁成疾,王勃欲相救却苦于两手空空,幸得秋水翁银两暂时接济。悬赏百金的重阳诗会吸引着救人心切的王勃,但赢得赏金却也没能挽留住落霞的薄命。看破尘世的天才诗人来到南海,他身心俱惫,飞身跃下浩瀚的大海,结束了年仅26岁的生命......谁主沉浮中转站美少女的谎言第六季星期一2020早安,维罗妮卡 第一季钟馗降魔神马都是浮云钢钻玫瑰当铺冰天侠女死在那年夏天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一季战略大作战累到萌生杀意!爱与期许我的下位来宾鼎鼎大名第四季寅次郎的故事49寅次郎芙蓉花特别篇侠女1970师父条炼约定 16年的真相火之谜忘忧草我的渡口别问我是谁2006女士的品格iNumber Number:约堡黄金大劫案@账号已删除朱丽叶与魔鬼假面骑士圣刃鸡皮疙瘩NO.6归来否?33分侦探再见已是白月光我们无法阻挡优雅女子杀回归家路暴君 第一季张三丰伦敦的山本五十六深圳在路上人生波动杨门女将之穆桂英挂帅我是乔治娜第一季选美小姐2019时间去哪儿了 2017你知道,你的楼梯很漂亮

 长篇影评

 1 ) 人间失去了王勃,王勃获得了自由

千秋世代的文坛中,王勃的才情是一颗无比瞩目的明星,但他短暂的一生却是高开低走,极端炫目亦极度黯淡。

此世间已再无王勃,因王勃觅得了属于他的自由和幸福。但该遗憾感慨的是我们,王勃是自由幸福的。

王勃文采出众,年少成名,年不过十七,便科举及第,仕途的开始一路高歌,达观权贵、左右幕僚、上下百姓皆称之赞之,然有人羡亦有人妒,有人助亦有人害。 诸王游戏间,王勃应沛王命,王勃侧身而卧、闭目打稿,成《檄英王文》,大受嘉奖、获赐骏马,此时的王勃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可王勃知挥胸中才,又哪知君王心中虑,好事人将此事上报给唐高宗,闻之龙颜盛怒,罢了王勃的官职将其逐出王府,二十岁的王勃饱尝人间险恶。

六年后,王勃却又因私藏罪臣并致其死遭同僚告发而锒铛入狱,王勃的仕途也至此了结。知己杜境探望王勃,王勃言其为“与长风同行”之人,而自己浑身散发着腐烂的气息,即将成为蛆虫和蝼蚁的美餐。杜境拆发散容,以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留芳百世劝导王勃低头乞生,并觉大唐需要王勃这样的才子,但王勃却一言谢绝。前一幕的王勃尚存文人风骨,紧接着王勃无意得罪的英王却来解当年之恨,他封王勃为威武大将军,给王勃披鸡毛羽衣,戴鸡冠高帽,使斗鸡的尖喙啄咬王勃,伴奏是王勃当年写的文章,这等戏谑嘲弄耻辱足以压垮并碾碎王勃存余的文人自尊,此时的王勃极小极卑极微,苦苦求死以解脱。

执刑之日,王勃圆目眼睁睁看着前人人头坠落,头身分离,自己排队等死也将沦为此,一时心生恐惧,面目狰狞,而杜境孤身登楼前来放飞美人纸鸢以解王勃心中之忧,王勃见此,眉头一展,豪言道“生亦猖狂,死亦放荡”快意赴死之间,虎头闸合闭之时,却又巧遇天下大赦。历劫至此,王勃的躯体虽留于世间,但王勃自知官运已尽,而今七尺男儿将志在何方?又将以何为寄?异域风情的陶醉、笙歌艳舞的陪伴下,杜境大喜,言王勃迎来了新的大唐,大唐也迎来了新的王勃。可王勃却望着纸鸢叹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我的心空空荡荡?王勃身在何处⋯⋯?”

杜境将远赴蜀地任职,王勃亦将启程探望受自己连累被贬的父亲,二人于长安的城垣相别,知己至交依依惜别,杜境情至深处让王勃在自己的衣襟上题诗,流芳千古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此情此景从王勃心中涌出。

王勃在旅途中遭曹达夫人复仇追杀,王勃心中对曹达有愧,对人世也了无留意,正准备闭眼西去之时又得宗庙神明庇佑,这死里逃生的机遇对王勃来说并不是福,反而加重了其内心的煎熬,之后与放达粗旷、智慧洒脱的秋水翁和内敛抑郁、悲情幽怨的落霞的相遇相识是与其说是漫漫人生中的巧合,不如说是王人生旅途的必然,这二人是王勃内心深处两种挣扎斗争者的情感与思想的显化体现。王勃的人生经历与落霞相近,同为天涯沦落人,他们悲愤失意、悲无明主、愤不得识,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心境能够像秋水翁一样以平常心糊涂意超然去面对世间无常,但王勃却两端都未能及,只在泥泞中越陷越深。片中王勃出于救落霞之心而再执笔,不顾阎公的有意安排,抢了其女婿的风头,于阎督都之宴上再书腹中斐然之才,而天才不愧是天才,王勃再次一鸣惊人。可奈何落霞已落,曹达夫人在知道曹达为自杀后,恍然无奈道“人世间,一切皆是错”,王勃的心情也已低到极点,告别秋水翁后于南海自绝。

关于王勃去世的时间和原因,仍有争议,曹达之死也是迷题,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否因秋水翁与落霞这二人而作也无从证实,曹达夫人的两次追杀而未杀是否突兀多余。历史真实,有待探知。但导演黄大圣在这部艺术电影当中选择以此方式处理,某种形式上其实影片中人皆是王博之内心的外在反应,他人之言皆是王勃一人言,草木飞鸟之动皆是王勃一人之动。影片的结局王勃跃入南海,也是王勃飞入九天,王勃终于自由。

影片开头和高潮部分共两次出现王勃翩翩起舞,衣衫上墨色花朵逐渐浮现化为白鸟,而王勃虽才气傍身却并不恃才傲物、放浪形骸,而是如《滕王阁序》中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于人生难处仍不苟且、不戚戚,并自觉“世间之诗篇皆是天籁之音,自己不过是上天的一支笔”,天赐王勃才情,王勃亦未负于天未负于己。

想和大家讨论讨论这两个问题。

1刑场上的王勃为什么在杜境送纸鸢美人相伴之后变得旷达从容?

王勃是难得的一代文坛才子,却也只是普罗大众当中的一个普通生命,面对刑场上的淋漓鲜血、肥耳屠夫、嘈杂人声,王勃固然会心生畏惧。但好友的出现,美人纸鸢的放飞不仅是黄泉之下的佳陪伴,更是以美人喻理想,虽然人头即将落地,但王勃的文人风骨、非凡器宇,他的气节和精神仍然会高高的飞舞在九天之上。

2王勃为什么在获赦之后,感觉内心空空荡荡,成为活死人?

这是人生理想与现实发生不可协调的矛盾与冲突的结果。古代文人性情大多风流倜傥、心性高雅、生即猖狂,而骨子里又受儒家传统的熏陶,多怀学而优则仕与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人生志向,但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纷争与高高低低起起落落的浮沉却并不能凭着一杆神来笔和飘逸的思想自由驰骋。王勃此前将人生的全部幸福与理想,追求寄拖于仕途的进取,但尔虞我诈的官场显然不是王勃的能够尽情散发光彩的地方,只会被嫉妒、被排挤、被陷害,官场于王勃是留不得也留不起的地方。

 2 ) 我欲乘风

认同一个朋友的话:好的电影,只要有一瞬间的感动,就够了。
何况,这个电影自始至终神气完足,有一股充沛的很美很有力的神气贯穿其间,它是真正有传神之美的作品。那些细碎的瑕疵,毫不重要。

我觉得这神气,或可说成(振翅)欲飞。
初入仕途,王勃恃才傲物,他想飞,平步青云,一吐胸中所愿。
沦为狱犯,他想飞,因为身之所长,无以为寄。
法场之上,他已不能飞,但当他看见他的“美人”已飞在天上,看在眼里,差可抚慰心愿。
江湖之上,水天之间,惜别之时,美人起舞,炫目的白鸟从黑暗的夜空中绚烂飞过,他忍不住再次想起飞了,只是这一次,起飞的姿势最为优美正确,却已接近最终了。
美人殒去,王勃带着世俗的羁绊,飞逝于沧海烟波之中,如同蝴蝶。

美人不仅是诗,而人也不仅仅是王勃吧。
看见白鸟从夜空飞过,你可曾忘情起舞?
在广阔的水天之间,渺茫的风气中,浩荡的大地上,你未曾追逐着风而舞动吗?
你一定这样追舞过。
只要你的美人还在天空中飞着。
无论是在何地,在何时,看见你的美人,你就想乘风,飞去。

 3 ) 死亡——一个美丽而残忍的过程

看了五遍,成功安利四位好友,一定要说点什么纪念一下。 以往只觉得瞎眼,现在看来,初唐的每一位诗人都有影片中王勃的影子。 影片名为“王勃之死”,而死亡却只是一个略嫌仓促的结局,配角们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独留王勃一人沉默地面对南海。犹记他对秋水翁说,听闻海水是咸而腥的,像血一样。言语之间,眉目里半是惧怕,半是向往,一如他半死半生的精神状态。 而他之前也对杜镜说了,王勃已经是个活死人。 所以死亡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生命的意义不断离他而去的过程,而这正是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的配角们所要表现的。他们都是王勃性格的一个侧面,也就是组成他的灵魂的所有部分,他们的依次离去就是王勃的灵魂逐渐从肉体中剥离开来,最终剩下的那个面对南海的模糊背影,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沛王代表了君王的赏识,杜镜代表了建功立业的追求,他们串起了影片的前半段——命运的玩笑。王勃只当沛王是贤君,愿作骏马供其驱驰,而对方却视他为倡优。殊不知在太平盛世里,骏马只是供玩乐之用,从来不曾驰骋沙场。因而他虽然文才天赐,却无法写出足以传世的文章,只能在藩王幕府中写下游戏之作。轻薄为文从来不是王勃的过错,命运却执意要他承担游戏文辞的后果,将他的尊严反复践踏。他想要建功立业,却最终下狱累及亲友。难以想象身陷囹圄的王勃,是怎样听着狱卒的霍霍磨刀之声捱过一个又一个昏暗的日夜,以至于他崩溃自弃,认为自己不过是上天假借的一支笔而已,不仅与功业无缘,而且只能装扮弄臣粉饰盛世,大唐不需要他,他拒绝好友杜镜的营救,等待着上天随时把他收回去。他不愿向天子摇尾乞怜,却被英王肆意折辱。英王生生剥去了他仅剩的自尊,王勃被迫身披羽毛头戴鸡冠与斗鸡相对,一旁高声念诵的正是他所作的斗鸡檄文。他不堪侮辱想要一死了之,却本能地畏惧刑场上染满鲜血的屠刀。好在杜镜极力维护着他的尊严,放起了一只美人风筝为他送行,他在好友的宽慰下重拾勇气,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却等来了一道不允许他的人生就此落幕的旨意。获释的王勃若有所失,他沉醉在酒肆中一个无人的角落,怀抱着纸美人,不见长安的无尽繁华。他和好友从此天各一方永无相见之日,却只能故作洒脱写下豪迈之语,诗句留在了杜镜的红袍之上,诗心却与功名心一道,伴随着杜镜的离去,消失在长亭的风中。至此,王勃从红衣到缁衣再到白衣,他送别了红衣的杜镜,也是送别了意气风发的自己。入世之心自此消失无迹,王勃的人生,于功名上再无可能。 秋水翁代表的是隐逸生活,落霞则是诗人的自由心灵,他们构成了影片的后半段——徒劳地反抗。初唐诗人的诗歌,大多一半应制之作一半隐逸之思,后者正是对前者的无声反抗,他们不愿放弃功名前途,也不愿一生作为君王装点太平的工具,唯有想象中的隐逸一途能够令自身周全。影片将王勃的这种心思具象化为秋水翁与落霞两个荧屏形象,秋水翁虽然不能宽慰开解失意的王勃,却能随时随地用简单的话语堵住他的抱怨。秋水翁是自在而洒脱的,王勃虽然总是被他噎住,但控制不住总是和他一起喝酒聊天,可见王勃对隐逸生活怀有无限的向往,然而他心里顾虑太多,始终不能融入秋水翁的思维和语言,故而越是接近越是疏离。而落霞是真正的王勃,是他的一颗诗心和自由之心,小屋临水,柳枝系花,一袭白色衣衫,微笑着肆意抛洒火红的纸花。但是王勃无法面对落霞,因为那首《铜雀伎》葬送了这个温婉多情的女子的一生,二人相互思慕,却始终若即若离。这象征着王勃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铜雀伎》是失意抒怀,写的是有功名之心的王勃,却不是单纯诗意向往自由的王勃。被功名心支配的王勃为博取君王垂顾不惜游戏为文,以至于世人皆道王勃一介狂徒,却无人知晓他细腻温柔的内心,这样的行为也在无形中伤害消磨着他自由的灵魂。王勃挽救落霞的生命,正是挽救自己日渐磨蚀的心灵。然而讽刺的是,这一切还是要通过应制属文来达到,故而《滕王阁序》写得愈美,愈是偏离了王勃的初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终有那句点睛之笔是为自己的自由灵魂而作,但这令江山无价的佳句却仍旧不是出于单纯抒写性灵的诗篇。王勃最终还是妥协了,他的妥协就意味着落霞的永远逝去。妙笔仍然能够生花,却无法挽救内心诗情。既然诗心已逝,归隐也是无用,王勃只有辞别秋水翁,独自踏上没有尽头的征程。 曹夫人代表的则是死亡。她如影随形,从狱中到刑场再到放逐之路,冷冽的锋刃如鬼魅般纠缠不休。然而最终她也没有下手杀死王勃,在听闻曹达是自尽而死的消息后无奈离去。王勃何其可悲,雄心远去,诗心消逝,他凄然焚烧着杜镜所赠纸美人和落霞遗留的纸花,等待死亡的降临,可是死亡似乎也对心如死灰的王勃不屑一顾。自此,天地间唯有王勃一人,而王勃也已经成为了一具空荡荡的躯壳,他只能黯然蹈水,投身如血般腥咸的南海,平静地独自消失,没有人看到他的来去,就像天地间从来都不曾出现过一个王勃那样。 影片中最喜欢的部分莫过于穿插的幻境。先是王勃的白衣之上飘出了墨色花朵,这是他向沛王讲述的故事,彼时的王勃自信而骄傲,坚信自己天纵英才,前途无限。后来花朵渐渐消失,是王勃对御用文人身份的抗拒,他拒绝只是活在文章天才的阴影之下。远赴滕王阁的前一夜,墨色花朵终于消失殆尽,他惶恐,却不得不赶赴滕王阁作文,只为挽救落霞的生命。当王勃在滕王阁中绞尽脑汁求而不得的时候,秋水翁送来的半支断笔令他重现自信的微笑,此时虽然没有了天赐墨花,王勃却能够收放自如。然而这只是应制的自如,自由而真实的王勃已经逝去,再也无法挽回。这些幻境唯美之至,同时也残忍至极。 之前印象中的王勃,就是教科书里的一诗一序,直至三年前偶然看到《别薛华》,一年前又因为写论文翻了一遍王勃的诗,才发觉他是一个如此敏感而温柔的人。正如“三吏”、“三别”不是完整的杜少陵那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不是活生生的王子安。 而影片中的王勃,真的很像。

 4 ) 我是当公路片拍的。。。。

许金晶:您是如何做到在《王勃之死》中,营造出具有浓厚古典气息的氛围的?

郑大圣:自以为是,想当然的。通读一遍《王子安全集》就会发现,王勃写过海量的祝寿辞、墓志铭和宴饮应酬的赋,每一篇都挥霍词藻、炫耀才气,每一篇的水平都不亚于传世的《滕王阁序》。这些文字应该都是委约写作,或者有奖征稿,要写得灿烂琳琅才能兑换酬金。反复感受这些文藻,我看到的诗人,一如他的初唐,是一个少年时代的唐朝,精力充沛到简直无处发泄。不恤,挥洒不完。给我的通感启发就是:我们做浓郁华丽的影像,要尽可能地过度、张扬、不恤。成本低,连调色都做不起,索性就涸泽而渔,用足电子菜单和滤色镜的效果。每天在现场,每一个镜头之前,摄影师就趴在摄影机上调啊调,滤镜的组合装试了一片又一片。色调、饱和度、天际线的渐变,都是在前期拍摄中一次性完成的。

许金晶:《王勃之死》刻画的王勃很丰满真实,既恃才傲物,又有专制权利面前的卑微与恐惧。在这个人物的塑造方面,您试图传递出哪些内容?

郑大圣:在君王面前,诗人与倡优无异。宫廷诗人,待诏,以文才邀宠;隶籍教坊司的歌姬舞伎,以色相货恩。他们原本就是同质的人,才华和容颜都是天赋。但天才的诗人们都认为自己真正才干是经济天下,要做宰相、帝王师。偏偏,诗人总有一颗狂放不羁、连他自己都不能节制的心灵,于是悲剧发生了。这是我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基本认识。

仕途失意的诗人往往在内心深处分裂成为两个人:一个幽怨女子,一个渔樵隐士。诗人们拟代这两种第一人称写下了大量的诗篇,都是在用理想化人格自我抚慰。在《王勃之死》里,就是“落霞女”和“秋水翁”,他们都是王勃内在世界的向外投射。

许金晶:《王勃之死》把王勃名篇《滕王阁序》里写到的落霞实在化,转变为一位温柔可爱的女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剧情安排?

郑大圣:将“落霞”与“秋水”拟人化,是构思剧本的初始。一个变成韶龄女子,是被贬出宫廷的舞伎;一个化身渔翁,是江湖间飘荡的逸民。电影必须是视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得能让人看见,但不是靠空镜头,空镜头再美也不管用。还是得人物。

史籍里对王勃的记载太不具体,也不一致,且颇多疑点。反正只是借用一个名叫王勃的诗人身份做发挥,就不管那许多了。我是当公路片拍的。

————— 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

嗯。。。空镜头再美也不管用?我反对!

 5 ) 王勃不是这样的,王勃之死更加不是这样的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CCTV6的电视电影。
但是我还是得说,这电影只值两分。
一分给画面,一分给偶尔神来之笔的台词。

终究这人不是王勃。
子安的天才流华并不是那么涉世未深的轻狂,落霞秋水的千古名句,更加不可能是两人的名字给他的灵感。一个诗人如果这样写诗,那也太过可悲与落魄。
终究这也不是王勃之死。
子安之死更应该是千百年让人扼腕痛心的英才早逝,处理成自绝于人世,让观赏者的惋惜哀悼都无从寄托。

说亮点。
里面有一句台词还是深得我心。
王勃在曹达案落狱后,在杜少府去探监时,自嘲的说,出色的诗篇都是天籁,他只是上天的一支笔。
如果这样风骨的子安可以保持全片,那是多么美好。

这片子的剧本应该就很奇怪,王勃同学一直很精分,杜镜和英王探狱时判若两人,最后纵海一跳也未免太自我草菅,一直心心念念照料父亲的子安同学实在不应该这么看破红尘。
这片子的剪辑大抵也很奇怪,里面的一些台词总觉得有借古喻今的说法,王勃时而是一个对时弊清醒痛觉的人,时而是一个对权贵奴颜婢膝的人,其转变和跳脱都很突兀,真是让人接受无能啊。

 6 ) 诗人之死

我不吝给予此片再多的溢美之词,在国产片如此令人失望的前提下。你要说它是小制作,《赤壁》《孔子》之类的大片是大制作吧,那又怎么样呢?当然,你也可以挑剔它演员的演技稍显青涩,不够炉火纯青,甚至台词之中念错了字……但是这些无法掩盖它的锋芒,它让我们知道,原来中国除了曲意逢迎的商业大片,还是有好的片子好的剧本好的导演的。如果说国产片还有希望,《王勃之死》就是希望所在。

影片之中选取王勃的诗并加以发挥的总共有以下几处:《檄英王鸡》是开场,本是应酬敷衍的游戏之作,却落得一个挑拨离间的罪名,被逐出长安,从此彻底断了他的仕途之路。跟李白、杜甫等等诗人一样,他的才华他的抱负,在上位者眼里不过是锦上添花的游戏,而他们不过跟优伶一样,是弄臣而已。区别只在于优伶卖的是自己的歌喉与舞技,而他卖的是自己的华采与辞章。

但是,憋屈的是命运,至少在写《檄英王鸡》时的王勃是肆意而昂扬的。他要醉卧,要磨墨,要打腹稿,种种姿态做足,不过是为了执笔的那一刹那,一挥而就。电影中,王勃获赐良驹,骑在马上,展袖飞扬的场景,有人说发挥得太过了,但是,却也是这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你见识了什么叫意气风发,什么叫年少倾世。那是刚刚苏醒的大唐,她还无法宠溺得王勃如李太白那样纵横意气,也无法打磨得他如杜子美一般忧国忧民。但是,王勃就像大唐的第一个孩子,他见证了她的青涩与成长。他笔下的盛世华章,让大唐从此江山无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杜少府杜镜,也是一个妙人。王勃因收留官奴曹达下狱,他带了酒菜见他。引领他的狱卒跟他建议,哪里的棺材好,方便他收尸。磨刀霍霍的声音,听入耳中,让人寒毛都竖起来。那血竟然是斗鸡的血,用鸡血磨刀,据说杀气能一丝不漏。而监狱之中披头散发的王子安,正悠哉吟诗,面壁起舞。他从来都不需要观众,生命于他,亦是一场舞蹈,最好的观众永远是他自己。

文人(特别是诗人)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知天高地厚,总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一厢情愿地想挑起社稷黎民的重担,用一支笔支撑起一个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天下。但是,电影中的王勃不是。他说,不是大唐需要我,是我们需要大唐。大唐需要的是凌烟阁上的名臣宿将。人间的诗篇从来都是天籁之音,他王勃,不过是上天假借的一支笔而已。

王勃临刑前一夜,英王殿下封他为“威武大将军”,这大概是斗鸡当中最响亮的名号了。更何况,他还给王勃准备好了道具,鸡冠、鸡毛缀成的袍子,念他当年沾沾自喜的《檄英王鸡》,与鸡斗完了,还不忘赏他一把秕谷。太史公说,人间的侮辱,最不堪忍受莫过于宫刑。而英王的报复自然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别出心裁了。最后王勃但求一死的要求何其可笑而孱弱,生死不过是上位者的一句话,他何曾可以自己做主。

杜镜可当得上王勃的知己二字。王勃获刑,他不以眼泪,以美人相送;王勃遇赦,他比王勃还高兴,设宴款待。正如王勃所说的,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人世何其寂寞,但是若海内能存知己,即便是天涯相隔,亦如比邻在望。

《王勃之死》拍得极美,最美不过于落霞的出场。美人如花一水隔,江畔秋荻瑟瑟,他独自寻来,终于在一抬眸的瞬间,看见了她。并不是容颜姣好的美人,也早就过了诗酒正当年华的年纪。一个被贬黜长安的歌舞伎,让人很容易就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何况,于他是初识,而她早就神往。王勃之才名倾天下,还有那一首为女子心声的《铜雀妓》:“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她早就记熟了,日日弹唱,才会有了争宠的罪名,才会有了他的因,她的果。

她说,那个人害了我一生,我却心里,再也放不下他。害人复又害己,他断笔为她,去滕王阁也是为她,于是有了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

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正如曹夫人所说,人世间,一切皆是错。如果不是王勃的一时意气收留曹达,曹达不会为了去除他的疑虑,以死相证;如果没有曹达之死,王勃也不会因此获罪,被送上断头台,获赦之后还招来了曹夫人的刺杀。

如果没有那一首《铜雀妓》,落霞不过是深宫之中,每年数着桃花开谢的女子;她不会被贬出长安,不会终日抑郁,不会在柳树上系桃花,求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而如果没有这一切,哪里来的《滕王阁序》,说到底,谁毁了谁的一生,谁成就了谁的一世?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一代又一代过去了,唐之后有宋,宋之后有元,元之后有明、清、民国……上位者成千上万,但王勃只有一个。

 短评

在CCAV看过两遍。画面很美。

9分钟前
  • 二〇二二
  • 推荐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彩彻区明。积年绮碎,无才廓清,有心装逼,无力勃起,惊搐而死

14分钟前
  • 丁一
  • 较差

6/10。除了片头没有一处后期特效,都是现场用滤色镜和灯光完成的,趋光的飞鸟是灵魂自由的重要视觉符号,片头环绕王勃的飞舞花朵代表才华盛开,结尾浮空的王勃身边少了花以生命换取灵魂自由;将人物情感主观化的颜色构图造作,但揭示人与环境关系的拍摄角度多变不像景别单调的电视剧,斗鸡、高傲骑马采用脸庞变形的广角塑造了王勃的爱慕虚荣,被英王送来鸡毛制的斗篷和帽子羞辱的俯拍、斩台前压缩空间感的特写构图,则表现了政治权力下文人的惶恐,探狱那场戏的声音处理别具一格(寂静的长安街突响马蹄,死牢内磨刀和鸡血的滴溅声,烘托王勃死期紧迫的压抑气氛);落霞在木屋告别王勃的浪漫场面,寒塘、冷月的独辉穿插白鹭,西域特色的舞蹈动作和打击乐,王勃的自省、激情和理想在此刻交融,无怪乎落霞死后丢掉精神寄托的美人纸片,充分体现导演的细心。

1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流光溢彩还魂,丝竹之声悦耳,山水画般意境,国人少有如郑大圣般尝试中国式美学的重构。成本虽小,形神俱在,太多粗糙,诚心可鉴,滥用特效抒情反成败笔,部分浮夸之处自当慎重。国内青年导演,欣赏的不多,一为徐浩峰,二为郑大圣,尚未见其三

19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很美,不过觉得没必要把落霞写成真人

22分钟前
  • 依贝
  • 力荐

这个光影是我想象中的唐朝,电视电影不输大银幕质感。郑大圣呈现的初唐气象,在关于唐朝的影像化表达中,我认为仅次于侯孝贤镜头下的晚唐。了解了王勃的一生,谜底也就不再神秘,你知道不写完《滕王阁序》他不会死。可这又有已知的悲哀,一生几篇大作,人生几度秋凉。“千古第一骈文”让人想哭。

27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被MV瞬间击中,沈刘对视的感觉太赞。沈晓海太美了无法直视TUT……

31分钟前
  • 埃莉
  • 推荐

小锋同学超赞啊

35分钟前
  • 你好花束爷爷
  • 推荐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段斩首未遂。那一年中国电影还很健康,所有现在大红大紫的角儿们都还寂寂无声。我怀念那个时候。

37分钟前
  • 深毒
  • 推荐

早年电影频道看的 竟然看哭了 对刘小峰演的王勃一股仰慕之情

41分钟前
  • ⸜( ˙-˙ )⸝
  • 推荐

实乃魔幻与唯美齐飞,解构共先锋一色。

43分钟前
  • Lisabracadabra
  • 很差

除了主演演技浮夸以外都不错,剧本扎实,色彩唯美绚丽,细节处可见用心,配乐尤其出色。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还真是惆怅寂寥。

45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唐风古韵,断袖清风。早期”电视电影“更趋于数字摄像,成本太小施展不开拳脚,故太粗糙。行云流水般的写意需金山银山堆砌,怎奈心有余而钱不足。申阳公自比,断片的连环画不能怨观众,为其鸣不平。期待13年新作,拉好投资引好观众,懂行的多捧。如今淡泊低调的电影人,实属太难得。

4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我觉得这个王勃好帅好帅。

49分钟前
  • we are
  • 还行

镜头挺讲究,表演欠火候。王勃才高八斗,电影最多半斤。

5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美 当时印象深刻 想有机会找来再看看 http://www.m1905.com/vod/401775.shtml

57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郑大圣是上戏86级,反应过来这片实是另一则后89叙事以后就看得太他妈揪心了。世纪末对90年代知识分子从剧痛幻灭到(可能的)自我救赎命运的清算,而结论仍然是虚空捕风,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啊。

1小时前
  • 兔狲啊
  • 力荐

魂梦萦绕,千肠百转。只看几组镜头,便深深掉进导演制造的“幻梦”中不愿醒来,如雾如烟,仿佛去盛唐走了一遭。这才是心目中的大唐,不必以丰词盛赞,言语之干涩难描意境之悠远。我觉得比《聂隐娘》更素淡。看罢,闭目回味,远山,雨街,芦苇荡,渡船,无一不是好处。虽表演有瑕疵,但无碍大作。

1小时前
  • 月照天涯
  • 推荐

导演很浪漫。杜镜从牢房门口走下来的身体面孔太漂亮了,果然是沈晓海。最出戏的是曹夫人。另外,《枫桥夜泊》也遇到过学者这样解读,把愁眠解释成山名什么的,对喜爱诗文本身的人来说一定大煞风景。

1小时前
  • 春三十
  • 推荐

所有的缺点都没法掩盖这电影的灵气。有时候想,为什么现在没有好剧本呢,中国从来都不缺好故事啊。千年的积淀,那些情怀,那些思想,那些……那些关于生命本质的孤独寂寥的顿悟,那些一曲知音的永恒慰藉,那些一个生命呼唤着不知道在何处、不知道在哪个时代的另一个生命的声音啊。去哪里了呢……

1小时前
  • 白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