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

已完结

主演:刘雪华,巍子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04

 剧照

春夏秋冬 剧照 NO.1春夏秋冬 剧照 NO.2春夏秋冬 剧照 NO.3春夏秋冬 剧照 NO.4春夏秋冬 剧照 NO.5春夏秋冬 剧照 NO.6春夏秋冬 剧照 NO.13春夏秋冬 剧照 NO.14春夏秋冬 剧照 NO.15春夏秋冬 剧照 NO.16春夏秋冬 剧照 NO.17春夏秋冬 剧照 NO.18春夏秋冬 剧照 NO.19春夏秋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春夏秋冬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中国上海。一个有着半个世纪历史、从风霜雪雨中走过来的歌舞团,在创作编排表现三代舞台艺术家人生之路的大型歌舞剧“春夏秋冬”之际,却突然接到了文化局发给剧团的舞剧停排和剧团解散的通知。于是,在随着新中国诞生而成立的歌舞团上下,在市场经济强烈笼罩下的茫茫上海滩,在老团长与年轻团长,在男人与女人、恋人与情人、商人与艺人之间,为了歌舞团能继续生存和“春夏秋冬”歌舞剧能否顺利排练并演出成功展开了一场金钱与情感、事业与人性的大冲撞。孟潞剧中饰演阿朵三十年代年轻时闺蜜,夜总会的明星朱莉!剧中大秀魔术艳舞,为本剧增色不少!好莱坞庄园2006庆州自大狂飘动的红丝带据幸存的六人所述大白鲨1975矮婆白色巴士鬼太鼓座1981马赛曲迈克斯的壮举图书馆战争:最后的任务革命者2021执法者:巴斯·里夫斯异世浮生1990丽塔·莫雷诺:一个决定追逐梦想的女孩特案追缉总理和我瓷都人之鱼水情深烈火红岩美丽大学家族之苦2史塔西矿工的女儿C加侦探绑架古今大战秦俑情不夜城1957牧师神探 第七季芳草碧连天钟无艳等你追我这个杀手不太冷非我所愿烟雨长河烟雨斜阳七十二家房客第八部贤内助女王永恒族诡魇家裂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金基德电影的个人体验

   金基德是一个电影奇才,他的电影涉及了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许多困境,给出的视角和答案也别具一格.23岁了,差不多这个年龄,加缪写出了<局外人>,魏宁格写出了<性与性格>,叔本华也早早的写出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加缪是出车祸死的,魏宁格自杀了,叔本华安详去世.这些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思想者.他们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引发了我对金基德电影的联想.
  金基德与维特跟斯坦
  语言的含义往往跟个人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不同人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尽相同的.金基德的<空房间>,<弓>,<漂流欲室>等对白都很少,语言被消解了,只通过影像来表现,观众的感受更加单纯,受到的干扰更少.
  在S·方迪的<微精神分析学>中有这样的表述"...一个词有一定的含义...但是,它不能准确的表达说话人的思想...而说话人的思想本身又不能全面的反映说话人内在深层的思想过程...","...词的形成和产生是多么的不稳定!...无数古老的词义和语音尝试在本我中不停的冲动,争鲜斗艳...形成心理实体...复现表象和情感...在潜意识中组成事物...在前意识中语言化...最后形成词离开前意识...","...而词呢?它在事物形成之后很晚才偶然产生...词的产生使人们忘记了事物...事物不再出现...词不可靠,它是虚的...它不仅不能表达潜意识的杂乱无章...而且还会背叛那些原本可以表达的东西...由词而形成的话语简直就是进入无声的虚空之前的一片模糊混乱的嘈杂...我不禁想到,要是大家都不说话,谁也不会失去什么..."
  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是"凡不可言说,应当沉默",当词越来越虚,终于被沉默取代.此时无声胜有声,金基德的电影就是如此.
  孤独的个体想要的是什么?
  微精神分析学中的虚空中性动力,伊德,尝试,不时会从脑中浮现,也许,人确实是孤独的.
  金基德与尼采
  尼采有一句名言"重估一切价值",社会发展至今,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继承和变化,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道德标准的束缚,僵化的固执偏见以及一些太过人性的东西,引发了社会的种种现象.而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佛性皈依,彼岸的向往.金基德给出了他的看法.
  金基德电影中的女人
  关于女人,尼采有一句很有争议的"到女人那去,别忘了带上鞭子"(把鞭子交给女人,让女人鞭策自己?),而魏宁格说女人就是性欲本身.金基德电影中的女人也不乏性欲化身的含义,如春夏秋冬又一春.而<漂流浴室>最后"男人在水草中游动,镜头拉远紧接着出现女人阴毛的特写"更是有着生命的洄游之意.金基德镜头中的女人,她们是与男人一样的个体,一样的孤独,一样的需要爱,都是害怕孤独而尝试去爱,去填补心灵虚空的芸芸众生.
  金基德与存在主义
  金基德说他拍的是10%的边缘人群的生活,其实我觉得他拍的电影涉及的是每个人多少都会面对或可能面对的问题,揭露了生命中真实的一面(而这正是大多数人想要逃避或被蒙蔽的一面).金基德的一些表现手法(如真相,空房间),不免让人萌生世事荒谬之感.最初看完<局外人>的时候,对加缪真是惊为天人,感慨万分.而看金基德的电影也有这种感觉.<空房间>里的人情百态,<收件人不明>里众多人物的结局,<真相>中主角的幻想,似乎都带着点存在主义的味道,人生的荒谬,令人唏嘘.
  金基德与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人生三阶段":1美学阶段,贪图享受的阶段;2道德阶段,开始考虑生命意义后严肃的人生阶段;3宗教阶段,个人面对上帝的阶段.在金基德的电影中都有表现,道德问题,宗教问题,他都给出了他的回答.克尔凯郭尔悲怆的一生,金基德镜头下人物的种种命运,人生的意义和出路是什么?克认为:宗教的方式是一切生活方式中最好的一种,因为只有选择这一方式,才能由于取得真正的信仰而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应该承认人作为被造物这一有限性,面对人生的无限性.维特根斯坦也说人应该有爱和信仰.金基德电影中对爱和信仰的表达和思考,如此丰富细腻而又简洁明了,东方的含蓄和西方的哲思交融,让人惊叹.
  向大师致敬.

 2 ) 谁又能逃得开轮回

昨天晚上看了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即便完全抛开视听 不得不说

以轮回为内核、用时空来编码——仅此一点便让我对他生起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敬意

“轮回”二字 在我的认知里

一直是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命题

看完之后 我开始回想

在我作为佛教信徒的那十年光景里

我对这个世界到底又有何参悟

我从来都是个有神论者

我亦信奉因果、相信缘分。

缘起缘灭 皆顺从于因果轮回之道

故而 在这个世间所发生的一切故事

从未是无缘无故的

小到踩死一只蚂蚁、拍死一只蚊子;

大到一场邂逅、一场恩怨纠葛、

一世夫妻、一世亲人、一世朋友。

抑或 不止一世。

何谓轮回?

谁又能逃得开轮回?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世间万物皆于轮回之中流转

从小小一朵花中便可参出世界运行之质

花种成形、发芽、长大 、含苞、绽放、颓败、腐烂、消散——

人亦如此

情亦如此

星球亦如此

宇宙亦如此

万物皆如此。

花在轮回

人的生命在轮回

人的情感在轮回

人的魂魄在轮回

轮回的命数是永恒的

轮回的生命远比宇宙亘古

地球是圆的、

生活是圆的、

生命应该也是圆的。

不论以什么作为单位

我们其实都是在以圆形为轨迹画圈的:

一顿顿饭是轮回

一觉觉眠是轮回

一次次爱是轮回

一天天生活是轮回

一段段相识是轮回

一场场别离是轮回

一年年

一世世

永生永世。

以上 我的描述并不是悲观的

我从未觉得轮回是件坏事

只是谁也逃不开、谁也躲不过。

曾经 我也渴望着跳脱出轮回

俯瞰这个圆形的世界。

佛教的处理方式

是无念、无欲、无求

是四大皆空

是六根清净。

可随着我的成长

可随着爱的成长

我愈发觉得

在现世

在我还鲜活地活着的时候

我该有所想、有所求。

因果循环并不可怕:

生活如何运转

取决于人们是否甘愿种下一些因;

生活是否快意

取决于人们是否愿意承受一些果。

当人们认清因果

当人们看透轮回

自己是否置身于轮回之中

已然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生而为人

大方承认、坦然接受所谓“五毒”

贪、嗔、痴、慢、疑

既存在 即合理

只是存在从来不等于深受其害

或无形、或有形的枷锁

从来都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套上的。

小和尚杀妻后逃回了庙里

他向老和尚咆哮着:

“爱是我一生的罪孽。“

爱本无罪 罪在人心错位。

老和尚说:

“人心动情 即生占有欲

而占有欲是杀念之源。”

此话哪儿都没有说错

因为因与果之间

隔着时空与物质

奈何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投胎到人世间的所有灵魂

皆于亿万场前世的劫数中

败给了无解的情字

故而循环往复

故而轮回

故而为人。

老和尚也曾是小和尚

小和尚最终也会成为老和尚

成为老和尚的小和尚收养的小和尚

在一场场春夏秋冬、

一场场贪嗔痴慢疑过后

还是会变成老和尚。

有的小和尚曾用某种残忍的手段害死过鱼、青蛙、蛇;

有的小和尚曾用另一种残忍的手段害死过鱼、青蛙、蛇;

有的小和尚也曾有心害死过鱼、青蛙、蛇,可手段不算残忍;

有的小和尚曾无心害死过鱼、青蛙、蛇;

有的小和尚有心害死过鱼;

有的小和尚无心害死过青蛙;

有的小和尚无心或有心害死过蛇;

有的小和尚鱼、青蛙和蛇都没害死过

可他长大后杀过人……

小和尚老了之后诚信忏悔、潜心赎罪

当他登上山巅望向那处小小的湖心亭

望向那些纷繁复杂的往昔

一切才终于了然于心

然而 没有过往

亦没有盘坐山巅、

满眼空阔的自己。

周而复始

闭与不闭

破与不破

都是自己的抉择

都是人生的修行。

 3 ) 轮回里的透明小丑

常常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我不过是希望你少点弯路走,我不过是希望你不必再重复我当年的错误。”

只是,像张爱玲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的那样:有的弯路,必不可少。

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却涵盖了所有的人间百态。

当他还是孩童时,你对他孜孜教诲,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说教的机会;他做错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你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的案例,恨不得就此讲所有的人生感悟统统就此交付给他。你希望你点点滴滴的教导,能在他小小头脑里产生最广袤的认知,使他足以应对命数。你希望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因为你的点拨和监督,而顺遂与平和。

只是,你大概也忽略了,有的东西,是再具慧根的人,都无从躲避的,这种东西,叫做欲望。

我无从论证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就如我无从知晓,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但我却敢肯定,欲望这东西,是的的确确由娘胎中带来的,它既是造物主赐予的财富,也是劫难。

春,镜头在冷清幽远的山水中展开,水中央的小小寺庙里,是一对安乐的师徒——老僧与小僧。老僧的年纪相当于小和尚的爷爷,父亲的中年角色似乎被刻意地省略掉,从而省略了参透人生百态的智者与尚未涉世的新生命个体之间的另一种人生状态,究竟要经历什么才能从后者蜕变为前者,如同小和尚身世由来一样,成了一个谜。

人生究竟不是佛前游弋的那一尾安然沉默的金鱼,这也注定了即便是四面环水的小岛,也难隔绝住人的欲与求。

年幼的小僧在山中采药,见到各种小动物,玩性大发,用线将石头栓在小鱼、青蛙和蛇身上,看着他们艰难地负重而行,他高兴得哈哈大笑,且笑得如此纯真与可爱,让人都不忍责怪。用句经常出现在各电视台的道德伦理纪录片中的话来说,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老僧将一切收之眼底,只是他什么也没说,而是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晚,他将一块大石趁小和尚熟睡之际绑在小和尚身上,早晨醒来,小和尚苦求老僧将石头卸下,老僧趁机教育,并要求小和尚要将先前绑在小动物们身上的石头卸下之后才肯将他身上的大石卸下,还特意强调,如果小动物们已经因此而丧命的话,那么大石将永远压在小和尚心头。小僧背负大石艰难地找到此前的小动物们,发现小鱼儿和蛇已经被自己害死,悔恨之下,小僧痛苦不已。

小僧此前快乐纯真的笑之所以令人不忍责备,无非是因为他还在是一个原始的生命个体,在他身上,纯真以毫不造作的原始状态出现——他不认为这是不好的,因为他还未经教化,所以并不知道。他当时的大笑与他之后发现鱼儿和蛇都因自己的贪玩而丧命时的痛哭一样,都是他发自内心的,只是前者来自原始,后者源于教化。

人类文明之所以伟大,有一方面的原因必不可省,那就是她强大的感染与教化功能,也正是拜这种特质所赐,人类发展的速度才得以飞升。可是任何教化和感染都取代不了经历,如果说教化是存盘这个动作,能将此前人类所集聚的精神精华都原封不动刻录在新的生命硬盘之上的话,那么经历就是一种高明得纵使再厉害的黑客也无从破译的病毒,他用一种名叫“欲望”的方式不断入侵,直至将原来的硬盘内容修改得面目全非。

小僧自然也难逃此截。

夏,这种季节里,已经成长为少年的小僧目睹了蛇极尽纠缠的交配,荷尔蒙与寺中养的那只高冠的公鸡一样开始蓬勃。他开始因来此养病的少女而乱了方寸。他扶她上船,生平第一次触及到一种完全不同于自己与师傅的温润肉感,他不知所措地与她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存,略带尴尬地同吃同住,游移不定地坚持着脆弱的操守。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愫和本能开始在他心中滋养:他趁少女熟睡时抚摸她,在得到少女不抗拒的态度后得寸进尺,终于在一翻内心挣扎后,将少女拖下水,既而划船到山中,鲁莽地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鱼水之欢。欲望就以这样的方式轻易地占取了上风,年轻的身体开始变本加厉,肉欲的享乐变得无处不在——终于东窗事发,被老和尚发现。

不得不提的是,刚入寺时,少女虚弱得比林妹妹还胜十分,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可是在一次次地偷尝禁果后,她却奇迹般地康复了。想到老和尚的一番话,实在耐人寻味,当初少女的母亲询问女儿的疾病是否还有希望时,老僧说:“等她找回灵魂的平和,自然就会痊愈。”现在想来,所谓平和,大概就是内里通过男女之事终于达到了阴阳调和吧。

破了戒的小和尚,再也守不住寺庙生活的这一分清寡,他将供台上的佛祖背入囊中,偷偷离开。

秋,当年的小僧已经成为了报纸上通缉的杀妻在逃犯,他一脸凶气地回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渴望逃过法律制裁。可是,他却逃不出心魔。他手里握着带血的凶器,一次次歇斯底里,为不得其所而崩溃痛苦。老僧将他一顿痛打,然后在寺前的木地板上写下般若波罗蜜心经,命令小僧用那把带血的刀将其刻出。刚开始时,小和尚急躁疯狂,刻得痛苦挣扎,两名前来缉拿他的警察更是让他濒临崩溃。师傅请求警察让他将心经刻完,渐渐的,他愈发平和专注,原先的凶光,点点散去,终于在黎明前,完成了所有的镌刻。

小僧离去后,老僧封住自己的五官,将自己焚于火上。

冬,出狱的小僧回到寺中,老僧已化身为一条蛇,终日盘亘于此。小僧开始静心修行,他还找到了一本武功秘籍,开始习武。阳性力量,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呈现和释放,灵魂与肉体,开始真正统一,并日趋强大。

一日,一名蒙脸的妇女怀抱婴儿到此,求小僧收养婴儿。半夜,蒙脸的妇女急急离开,却不慎调入小僧平常用于洗漱而凿开的冰洞中丧命。人生大约就是如此无常吧,日防夜防,却总有时候,自己的无心之举成了别人的丧命的缘由,莫非,这就是佛祖的普光照不到的地方?又或许,头上三尺有神明,这就是所谓因果报应,妇女并未能因为简单地将孩子送与他人而逃脱责罚,而是必须为自己所为付出代价?小僧像年幼时那样,重新将大石拖于身后,翻山越岭,既是惩罚,又是修行;将佛像至于山顶,更是鸿愿,渴望终生皆受佛光,皆得普度。

又是一个春天,水中的佛门五度缓缓在镜头前打开,一个生命个体的救赎完成,而另一个新生命的路,才刚刚开始……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些镜头,虽然太过于具有符号性却别有一翻禅意,数度开启闭合的水中门和门上怒目的门神,小船边缘画着的犹如在水中飞升的佛祖,“夏”中寺里养的象征欲望的公鸡,“秋”里换成了平和温润的猫,菩提座下的金鱼,没有围墙的门,小僧在寺前刻下的般若心经……佛教中的种种禅意与道具在电影里都充分展现了它们的意义,和故事微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很难想象一部有做爱镜头的电影居然是我奶奶陪我看完的,不过,或许因为有了个佛教徒从旁提点的关系,对这部电影,我的感悟也就更为深刻,尤其是在许多的禅意上。

我想起佛家有云,人类有四大烦恼:贪爱、嗔恨、愚痴、傲慢。

五欲六尘,皆是诱惑。

因为欲望,人变得执着,因为执着,人变得无力,因为无力,人生出偏执、生出无知、生出邪恶。所以小僧在佛前苦苦地喊,为什么,她答应要爱我一辈子的,为什么却又跟了别人?!

人生有太多的“为什么”,我们苦苦地追着这些“为什么”,偏执而痛苦。

而且,越是顺遂的人生,遇到想得而不得的时候,就更容易抓狂和痛苦。我也曾经是这些人中的一份子,或许我们这一代都是这样,从小到大,我们有太多想得便能得到的成功案例,于是,偶尔的一次不能得,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磨难。我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懂得为了满足欲望而延迟欲望,就像不明白不能涸泽而渔一样。我们中的很多人,更加不懂得“心想事成”,根本就是一句祝福的话语。

在不能得面前,所有的理由和比较都黯然失色,你或许不止一次的苦苦思索:他到底哪里比我好。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

在不能得面前,连各种各样挖空心思的努力都显得卑微而可笑,你仿佛是个透明的小丑,不论做出怎么滑稽的表演,不论将自己放在怎样卑微的位置,甚至不惜把自尊才在脚下,在观众面前,你仍是透明的,没有人会因此而给予你肯定或垂青。

   可是有的小丑,即便没有观众在看,依然会卖力的表演,即便眼里有泪,嘴角,却依然是最大幅度的上扬。这样的人,在不能得面前,既卑微又高贵。

   或许到达这样境界的小丑,早就已经不是在为观众表扬了吧,所有的观众,在他眼里,都不过是些大白菜,他用尽全力地表演着,为的,只不过是不辜负自己罢了。这样的人,他的观众,就是他自己,他的一招一式,都是演给自己看;他的每一个亮相,都有他自己为自己惊艳;他的每一个转身,都有他自己为自己叫好。这样的人,在世俗的社会里,被叫做“顾影自怜”或者“孤芳自赏”。可是,我忍不住想要为这样的人叫好,或许他们的一招一式早已经不美了,可是,他们依然认真而执着,这样的人,怕是佛家也会为之感动的吧。

听说当年地藏菩萨为了自己的母亲,曾立志要超度地狱里的所有亡灵,这个鸿愿至今还没能完成,并且我们也知道,如果真有地狱的话,这样的鸿愿,根本就永远也不能完成,可是,他却一直在这么做着,坚持得久了,自己也就成了仙。虽然这只是个传说,并且这样的传说在宗教故事里比比皆是,虽然这种行为也是执着的一种,可是我却真的觉得这样的执着很伟大。

    所以,我也在努力着,努力着成为这样一个又伟大又卑微的透明小丑。
 

 4 ) 上帝啊,请给予我救赎吧

这是我有生以来写的第一篇长影评,在此之前不写的原因,大致是因为我总担心自己写的不够好的缘故,尽管之前看了不少电影,但总不敢去写长的影评。今天总算鼓起勇气动起手来了。这部电影是一星期前学校编导课老师给我们看的,是在众多电影中唯一一部我之前没有听说或看过的。

之前看过三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领略了少年派迷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不断寻找希望,独自在海上漂泊求生了7个月,最终能够得救生还。他经历了很多残酷的事情:杀害并吃掉了同一条船上的厨子,原因是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受伤的水手和派的母亲。即便自己之前是信仰宗教而不吃肉的,但在海上仍然杀鱼生吃。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派几乎看不到任何得救的可能,但他还是一直心存希望。在经历了人性和兽性的冲突后,派得到了真正的救赎。正是派心中的信仰带领他走出了内心的黑暗。有人认为派做了这么多可怖的事情,在余生该怎么度过呢?我想:他大概早在内心深处与自己和解了吧,为了接下来好好生活的每一天。也看过不知多少遍《肖申克的救赎》,每次看完心中都是震撼和充满力量。安迪说的“希望永远是件好事”我永远都无法忘记。是啊,“真正向往自由的鸟儿是永远都不会被牢笼囚禁的”。我也永远都渴望像安迪一样能够得到灵魂的救赎。

可是《春夏秋冬又一春》和两者都不一样,最开始看时,我被影片中春天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深深吸引了:清澈见底的流水,阳光温和地照在被风轻轻吹拂的湖面,四面的山环绕着庙,树林和草是碧绿的,偶尔也会听见几声鸟叫声,虫鸣声,流水声,太悠闲自在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寺庙映入眼帘。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我不禁感叹,这种隐居山水,悠闲自在的生活是多少人无时无刻不渴望着的。小和尚随着师父一清早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拜佛,师父先起,小徒弟后起,也照着师父的样子跪在一尊小佛像前拜。之后就是划桨,师父划,小和尚坐着看师傅,从那小和尚笑容灿烂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孩童的天真无邪和稚嫩,也看到了小和尚对师傅的爱。师父应当也是很爱小和尚的,即使他们之间说的话不多。师父每天到路地山林上去砍柴,小和尚就跟着,有时无聊了,就跑到四周玩玩。日落时回去,小狗在庙前摇着尾巴等候他们。两个人就这样相依为命,过着清闲简单的生活。一天,小和尚无聊了,就自己偷偷划船到岸边石头旁,把小鱼,青蛙,蛇,抓起来,给它们身上绑上绳子,在绳子另一端套上石头。小和尚对这些感到十分好玩。可这些都被师父发现了,就在小和尚晚上睡着时在他身上同样绑了一块大石头。第二天早上当小和尚问起时,师父说:这就是鱼儿,青蛙和蛇的感受。现在你必须把它们的绳子解下,如果它们其中有一个死了,那么你心中便永远绑着一块石头。当小和尚去救它们时,才发现鱼儿和蛇都已经死了,他心中很伤心愧疚,就嚎啕大哭起来,这也被师父看在了眼底。我想:师父是一个很懂得教育的人,他会教育孩子从小就对生命珍视,爱护保护动物,他也应当是对生活看得很透彻的人。而小和尚呢,则是一个无知天真的孩童形象,他心中有善恶是非,但是也会有人性本身的野性,可我相信丛那以后,他一定会改过自新,通过师父的悉心教育,他将来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善良并懂得明辨是非的人。

夏天,一对母女来了,小和尚去岸边接,大概是事先联系好的,这时候小和尚已经长大了,大概有十七八岁的样子,已经是大人模样了,没有了孩童的稚气,多的是成熟,他之前看到蛇在交配,脸上露出温柔的笑,让我放了不少心。女儿和他差不多大,是要来寺庙修行一段时间的。小和尚带他们上了船,划到一棵水中的大树边,夏天的水更加清澈了。女儿大概是因为有病吧,母亲说小和尚看起来如此健康时,小和尚点点头微笑地回答道:这课树就像你女儿一样,一定会越生长越坚强,我相信你女儿的病一定会好的。这时我更加相信小和尚的善良了。女儿见过师父后,师父立马就指出:女儿所得的病是心病。送别母亲后,寺庙里便多了一个女子。晚上睡觉时,小和尚和师父睡一个地上(当然,不是那种普通的地,虽然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暂且叫地席吧)女孩睡在旁边的地席上。(中间隔着两扇小门,不知道有啥用)。一天早上,小和尚进门,碰巧看到女孩在换衣服,女孩也碰巧看见了她,场面顿时尴尬,小和尚见状马上羞涩地跑掉。这大概是小和尚第一次见女人的身体吧。后来又一次,女孩在庙里拜佛,一不小心躺在地上睡着了,小和尚又碰巧进来了,看到女孩熟睡的样子,小和尚不忍心叫起,便找了个被子给她盖上。之后,小和尚实在太按捺不住了,就偷偷把手伸进女孩的衣服里摸一摸。可女孩不巧醒来,一上去就是一巴掌。小和尚也给吓傻了,不过缓过神来,才发现了自己的罪过,连忙跪到佛像前不停地拜,请求得到宽恕与慰藉。看到小和尚呆萌的样子,女孩也原谅了他。从这里我仍然能看出小和尚是比较善良的,但是又有人性对欲望的渴望,在那一刹那,他做出了邪恶的事情,但我也把它想成是青春期少男少女对爱情的渴望,因为之后小和尚同女孩和好了,也就再不计较这事,他们俩坐在船上,小和尚腼腆的样子,女孩微微一笑。一天,女孩坐在庙前发呆,小和尚在船上划桨。突然船一翻,小和尚掉水里了,女孩很着急,到岸边焦急地看,一瞬间小和尚从她面前的水里蹦出,一把把女孩拉进水里,带她上到了船上。女孩刚开始是害怕激动的,后来也就很开心了。我想,小和尚虽然之前对女孩犯下了错,但是还是心中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原意和女孩成为朋友,帮助她解放天性,在自然中寻找乐趣,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两人在船上,都露出了发自肺腑的笑容。可又是一瞬的,画面一转,变不忍直视。四条腿展现在画面间。原谅我当时前五秒还未看懂,正想着他俩接下来都要在山林里怎样一起聊心事,玩耍。画面持续了漫长的一分钟,也很真实。最后两人累得趟在石头上,女孩把头靠在小和尚的肩膀上。后来,他们的关系一直持续的上升,从小和尚让女孩坐石狮子,到晚上趁师父睡着偷偷爬到女孩被窝里亲热,再最终到夜晚两人偷溜到船上欢爱。她们两个是很幸福的样子,小和尚也对女孩很好,总是照顾着她也就有了小和尚“我离开你就无法活下去”和女孩“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之类的话。我认为这便是年轻的爱情吧。可在船上后的第二天早上,他俩忘记回去了,师父看到在船上的二人后,便用绑住绳子的鸡放到船上,再把船和鸡一起拉回来(这时狗已经换掉了)。这时他们居然还没醒,师父就把船的进水槽打开,让水流到船里,当小和尚感到全身冰凉时才醒过来。之后便是残酷的道别了。信佛的人是不能拥有爱情的。师父认为女孩的心病在于缺少爱情,现在得到了,也就是病好的时候了,他必须把女孩送过去。无论小和尚和女孩再怎样哭哭央求,师父都一概不理,看着女孩被师父送走的背影,小和尚痛心万分。师父教导小和尚: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人总有欲望,欲望就会产生执念,执念就会产生杀心。可小和尚哪听得懂那么多。他心里只有那个女孩。他不接受师父的做法。便在第二天偷偷溜走了,离别前,把那尊小石佛也带上了。师父其实并没睡着,但也未阻止小和尚。

秋天,树叶都变红变黄了,庙的四周都还是一片诗情画意的景色。当然,已经不知道往后多少年了。老和尚还是和往常一样出去砍柴,回来拜那个已经没有的佛。被着新的宠物小猫回来,吃着外面买的米糕,看着报纸,才察觉到报纸上竟然有小和尚!之后小和尚居然回来了(虽然已经不小了)。这时的他已经又长大了不少,一副成熟的面貌,头发很乱,胡子也很久没刮了,很颓废的样子。师父乘船把他接上庙后,也没有任何喜悦或愤怒的表情,只是很平淡地说:你回来了啊,看上去比以前成熟了不少。小和尚没有理会,只是一副很烦闷的样子,看来他已经不对师父有尊敬之意了。当师父问起外面的世界怎么样时,小和尚回答道“太难了!我一直放不下那个女孩,但发现她已经又找了另一个男人,当初说好的永远和我在一起呢?”说罢便痛哭流涕。师父说:人间的情欲本身就是这样的。小和尚却让他不要再说了。后来,小和尚试图自杀却被师父及时制止了,为了让他反省,师父把他捆起来绑在绳子上在半空中吊着,只有当烤绳子的火把绳子烤断他才能掉下去。小和尚之后冷静了下来,把自己的头发用刀砍了下来。出门看到师父在外面用猫咪的尾巴当做笔墨来写字,师父让小和尚用刀来把这些字刻在地上,用来平静内心,这时小和尚也冷静下了,便听从了师父的话刻字。字是很难刻的,必须用尽全身的力量,有时还会划破手,露出鲜血。但小和尚并没有停下,师父一边写,他一边刻。小和尚大概也希望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吧。这时警察来了,要把小和尚带走,原因是他杀了人。原来之前的报纸上写的是他是一名逃犯,小和尚因为不忍心看到女孩何那个男人在一起,就把男人杀了。到这里,我便明白了小和尚的罪过:一个善良的人,居然也会因为自己爱的女人,或因为欲望而杀人。好人和坏人往往都是在一瞬间改变的。这也印证了师父之前所说的话,充分的证明了师父是一位智者。警察正要带走小和尚,师父制止了他们,让警察等他第二天凌晨刻好了静心字再走。警察不得已同意了,也看出了师父在外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小和尚刻了一整天,鲜血都流到了他手上,但他从没有停下手里的刀,而是用尽全身力气去刻。警察无聊了,就用枪去打水中的罐子。开了很多枪,都未打中。师父只是瞟了一眼,就用石头飞快地砸去,很轻松得就打到了罐子。这回师父又装了一次逼,但也对他以前修炼修行的路途增添了神秘感。刻完字,已经是凌晨了,小和尚累得睡去了。通过他的刻字,我看到了人的罪过应当是可以被宽恕的,人也上可以实现救赎的,从最初用来杀人的刀变成了静下身心来自我救赎的刻字刀。警察也被他的自我救赎打动了,便决心帮老和尚一起用彩色的笔墨填进这些字坑里。所有字迹都完工了,便是小和尚走的时候,当要带小和尚走时,一名警察建议不要给小和尚戴锁拷了。可见他们也对小和尚表示尊重,罪过也应确是在一定程度之下可以被宽恕的。鸡也和他们仨一起上了船离开,老和尚又是孤身一人了。突然的,一天,他在船上点了火,坐在船上,脸上贴了自杀用的纸,火熊熊地燃烧着,纸上浸湿了眼泪。这大概是一种超脱吧,人到达了一种境界就会看透生死,其他的就一点都不重要了。看到这里时我是这么认为的。

冬天格外的冷,湖面都结成冰了,万物都是白色的样子,即使这样,景色还十分美丽,这个地方未免也太过吸引人。又是相隔很多年了,小和尚已经大概到了四十的不惑之年了吧。他从狱中释放,又来到了曾经从这里长大的寺庙。这时已经不需要船了,可以直接徒步走进庙里。看到的却是空无一人的屋子,只有蛇蜷在地上师父的整齐的衣物上。他出门,才看到河里沉了的船,可也在那时,他似乎也能理解师父的做法了,也就只是很陈静地离开了。他在房里搜寻着师父可能留下的东西,这时找到了一本经书,里面画的是各种练功的动作图画,就像人们对待《圣经》一样,他也把这本输当做了救赎之路。每天,光着身子在寒冷的冬天里锻炼武功,强身健体。在冻结的溪边,他把冰凿成了一个佛像。一个下雪天,一个母亲带着小婴儿来到了庙里,她没有说太多的话,蒙着面纱,只是满脸哭泣地把孩子交给了小和尚,便离开了,可是路上一个不小心,掉进了被小和尚之前凿开的洞,淹死了。第二天小和尚起来,才发现女子的尸体。他为了像师父一样超脱,用绳子捆着,背着沉重的石头一步步走向山顶,路上不论磕破跌倒,他都坚持下去。背上背着佛像,只是爬山时一不小心从半山腰掉下去了,他只得再去捡。登上山顶,俯瞰万物,他把石佛放在边上,也做出了和佛像一样的姿态,这大概就是救赎了吧。

又一个春天,孩子长大了,长成了和小和尚刚开始时差不多大,就连样貌也十分惊人的相似。小和尚也整天带着孩子,就如以往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一样,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笑,也真的同小和尚小时候的笑非常雷同,这便是导演刻意而为之吧。一天,孩子无聊了,就背着小和尚偷偷溜出去。在同样的地方,抓了小鱼,青蛙,蛇,給他们嘴里塞上了石头。孩子笑得开心极了。

影片最后,是那个之前被小和尚放在山顶的佛像立在那里,俯瞰四周,包括那座被山水包围的寺庙。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它的主旨是人生,我对老师说: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从无知,到明了视物。从经历爱情到遭遇分别的迷茫,失去的痛苦,再到犯下罪过,控制不住欲望,到后面的自我救赎,完成心灵的解放,从而超脱于世俗,看透生死。就像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一样,都是不断的更替交换,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不断地轮回,这就是生命。

听完我对电影的感受,老师只是笑而不语。当其他同学回答完感受后,老师说:我不对这部电影有任何评判,因为它有很深刻的含义,就连很多大学教授都不能对它有完全正确的理解,网上的影评无论再写的怎样长,都无法完全贴合到影片真正的内涵。

回到家后,我看了些影评,才发现自己很多地方错了,总觉着就是差一点,但其实差了很多很多。老和尚为什么自杀?是因为他超脱世俗了吗?不是,从他的眼泪看出,他心中是悔恨的,悔恨于他自己的徒弟变成了杀人犯,他想要逃离这个世界,或是他自己认为的想要超脱,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发现是不可能的。他有多大的智慧啊,而且一生都信仰佛教,最后还是和我们一样,畏惧死亡罢了。他教育小和尚爱护动物,却自己用猫尾巴写字。本以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积极的,其实它是悲观的。小和尚真的完成救赎了吗?不知道,他只是想通过搬石头,也就是小时候犯下的罪过来赎罪,他把佛一直带在身边,其实就是想让佛给予他心灵的慰藉,而不让他生活在恐惧痛苦、和黑暗之中。他挖的洞,却一不小心又葬送了一条生命。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用了太多看似高深的隐喻,实则却是主题空洞,其实并不是。导演的目的大概也在于此,用佛像这些最高深的东西,来侧面反映出人性最本真的黑暗。我有那么一瞬间,都差点以为自然才是影片想表达的了,因为那高山流水,实在如诗如画一般,而拍摄的光线,也都是光鲜亮丽的,音乐也是平稳缓和,又带有悠闲情调的。其实人性二字,才是最贴合的主题。

可是人性究竟是黑暗还是光明呢?两者其实是合二为一的。人性是复杂的,在这一刻也许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下一秒,也许你就变成了一个嗜血的怪物。人性的复杂,也是主题之一,小和尚从杀死小动物时就开始懂得要珍爱生命,可是到后来却杀死了自己的情敌。他心中有善良的心,却也有来自本性的欲望。

这是一部环形电影,开头和结尾便是无限的循环。有人说,人本身就是有原罪的,即生下来就犯有罪过,只有通过后天的救赎才能弥补。可是如果我们始终都无法真正的自我救赎,那生的意义在于什么呢?

大概是像这季节一样,不断更替,不断地重复着成长着,在这看似不一样的人生里吧。

这貌似不是影评,而是观后感哈,但我希望大家可以给我指出意见和建议以及我的不足之处,从而让我以后慢慢进步,谢谢大家!

 5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宿命与轮回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以春开始,以春结束四个季节,三个人像一则略带机锋的禅语万事万物都溶在里面而我们能领悟多少? 青山,古潭,佛寺在这如画的风景中再喧嚣的心,此刻也平静如水……春暖花开,万物勃发在这最美好的季节小和尚却背上了一生的枷锁人之初,真的性本善吗?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怎么也会结出恶的果实…… 夏日炎炎欲望的诱惑让小和尚平静的心狂乱不已小和尚无法打开那扇门终于闯破了那看不见的约束这一刻,沉静肃穆的古刹已没有他的容身之地……面对欲望是不是所有人都会被蒙蔽双眼?在小和尚划船离开时老和尚默默的念着经仿佛早已知道这是他的宿命…… 收获的季节在红红黄黄的树叶间小和尚带回了佛像也带回一身的血腥那些“闭”字能遮蔽五官,却遮蔽不了纷纷攘攘的心鞭打,捆绑对他来说或许是种享受吧肉体的痛苦真的能冲淡心中的煎熬吗?波若波罗蜜心经让他虚脱,也让他解脱老和尚向他挥挥手而这,竟是一场平静的诀别 雪与冰的季节来了冰层上的古刹依旧只是多出一股苍凉的气息小和尚再次踏上湖面他己经不再是他没有了狂暴与愤怒沉默的开冰,诵经为了赎罪去身上的罪孽,过着平静的日子 冬天又变成了春天小和尚也变成了老和尚沉重的石磨,磨破的双脚,怀中的佛像当他终于抛弃枷锁,在山巅打坐时是否真的大彻大悟像那尊佛像在高处审视着芸芸众生但是他身边的另一个小和尚已经在走他走过的路一个轮回结束了另一个轮回开始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个湖,那座寺不就是我们社会,我们的人生吗?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也正是四季吗?虽然我们可能会大彻大悟但时光已无情的流过无力改变什么……只能寄托于下一个轮回而下一个是不是也就是这一个他们的宿命跟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吗?……

 6 ) 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

      原以为又是通篇冷峻的情色,像[漂流欲室],没想到是讲轮回和因果报应。镜头唯美,以“春、夏、秋、冬”为标题,贴合人生的四季,实在精巧。

     韩国导演很有一帮好开色情玩笑的,比如[杀人回忆]里就有夜间到树林里手淫的男人,再如[偷情家族],竟能把男女上床拍得如吃剩饭一般无趣,但最狠毒的,还是金基德。此人最早一部有影响的电影是[漂流欲室],直译好像是叫[岛],小报上给韩国情色电影作盘点,总落不了这个片子。那里面的性爱苦不堪言,把活鱼从水中捞上来,削去几片肉,再重新放回水里,这个动作基本上可以概括它的残酷。然而这残酷没有来由,徒具形式,因此显得苍白。但后来的一部[收不到的情书],却是个很有力量的东西,比[岛]更加残忍、粗旷,但凶残的有理,并有反思的野心。

     再后来就是这个[春夏秋冬又一春],突然一下子抛开了生理卫生和文化反思,只纯讲佛理,好看是好看,但总总归是有些奇怪。故事前半部情节流动感很强,后半部则稍显愚笨,尤其结尾,似乎不明确轮回首尾就会一起失去方向。金基德到底还是摆脱不了对形式感的追求,也摆脱不了浓墨渲染性爱,这一次他埋藏了暴力,却露出了小和尚的屁股。“夏天”这一段,让整个电影的温度突然升高了几度,但那和尚和少女原始、粗俗的性爱,其实没有丝毫情感的热度,这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片子的后半段越来越冷,越来越冷,直到结冰,直到融化后又一个春天到了,却似乎更冷。于是我终于明白了这个一向表现“残酷的暴力和残酷的性”的金基德,为什么会突然放下屠刀,他想说的恐怕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宗教的所谓慈悲,其实才是世上最最冷酷的东西。

     这电影,金基德表面讲佛,留白处却近禅。比如那许多的动物,被害的鱼,交媾的蛇,意图都太明显,反而不巧妙。倒是四处飘荡的寺院,结冰的湖面和枯荣善变的老树,构成了更为恒久不变的相对具体。我不知道因果报应和宿命是否对等,但[春夏秋冬又一春]显然是宿命大过因果,否则,后来那孩子何以将石子塞进鱼和青蛙的嘴里,他不如再用细绳密密捆了,不显得这个轮回更为彻底?

     韩国很有一些明事理的导演,他们顺应本国的产业优势,却又坚持贯彻着属于自己的电影意图,这在中国,是很久不曾见到的事情了。张艺谋、陈凯歌唱对台戏式的打法,对中国电影的独立和尊严都是一个考验,对他们自己的艺术生命,则很可能是一次狂欢式的饮鸩止渴。
 
http://www.blogcn.com/user7/sixdoors/blog/1424419.html

 短评

金基德代表作,目前看过的最有禅意的电影。关于轮回、人性之恶、因果、救赎、觉悟。不入世怎能出世,不经历怎能领悟,不遭苦难怎能修行解脱。摄影和音乐美得让人心碎。春夏秋冬,鸡猫狗树,鱼蛙蛇龟,苦集灭道,水上孤寺,地上心经,无墙之门,无形之法,蘸水练字,负石致远。(9.5/10)

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里面有佛教“轮回”的概念。是否也说明人类劣根性的从不改变:杀戮,欲望。拍的很美丽,像水墨画般幽静雅丽。

4分钟前
  • 2013
  • 推荐

这无疑是金先生最好的一部电影。生的轮回,代价竟然如此沉重。有人说,金基德就像一个执着的苦行僧,背负的东西太沉重。以至于走到顶点时,只剩下他一个人。老和尚自焚那一刹那瞬间升华一切。金基德最后自己上阵,在冰天雪地中拖着石磨前进,他到底是在拍电影,还是在拍他的人生?答案自在他心中。

7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又一春里,童僧直接把石块塞进小动物嘴里,从直接度和伤害度上说,都比往小动物身上绑石块更严重,而且他比前一个春里的童僧从作恶中获得了更大的乐趣——金基德强调了他的傻笑。此一细节足以揭示人类的无可救药和恶之走向。

11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推荐

春之杀戒,夏之色戒,是因,秋之罪孽,是果。冬之修行,是救赎之道。又一春又是杀戒,是轮回。可见金基德还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难怪要疯。

14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木盛则春,火盛则夏,金盛则秋,水盛则冬,四季交替,冬去春来。运命之石、轮回、业报、修行、顿悟、救赎。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

18分钟前
  • 砚小朵™
  • 力荐

万物苍生没变,心变了;眼鼻口耳闭了,心没闭。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

23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四星半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轻易地把弱小于自己的小生灵玩弄于鼓掌之间,而让我们背负上命运之石的,又是什么?人之初,性本恶。在人的本性面前,佛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旁观者。

26分钟前
  • 氟西汀
  • 推荐

固定的景和漂泊的人,爱欲情仇与四季交替,本不连贯的春夏秋冬,成为生命轮回的标志驿站。恪守良久的无形房墙在月夜下被轻易撞破,兽欲驱动中,符号门便沦为无用,所谓与世隔绝以独善其身,到头来还不是不堪一击的虚禅。历尽红尘方得归空,俗世是一趟弯路,却非走不可。→2018.7.24二刷。

27分钟前
  • Ocap
  • 力荐

春是生死的负重,夏是情欲的勃发,秋是因果的了断,冬是自我的修行。水上浮庙宇,人间化禅境。如果是我身处如此胜景,恐怕早就欲念全消了吧?金基德果然是个只执着于讲自己故事的怪咖。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不能再好了!

33分钟前
  • boks
  • 力荐

春天里的罪恶和忏悔,夏天里的欲望与情爱,秋天中的生与灭,冬季里的重生与不屈,再到春的又一次延续,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人于世俗循环大约如此。8.2

3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arte观赏之风景片,轮回,顿悟,都说有禅意,那是装的,个人不喜金基德,矫情。

38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画面很好,精神却没有很好的领悟到~~

40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概念先行的电影做到这部是极品了吧。这是美工决定影片风格的绝好例子。还是喜欢“夏”一段。至于“冬”一段,金基德确实疯了……

4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起点……

4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52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一个花和尚的轮回和救赎。

5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太難看了。好好說話。

59分钟前
  • W TENG
  • 较差

金基德身体素质真好。

1小时前
  • 男娼起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