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2021

HD

主演:张颂文,李易峰,佟丽娅,成泰燊,彭昱畅,李九霄,韩庚,梁静,马少骅,白客,秦昊,于谦,孙浠伦,章若楠,辛云来,朱梓瑜,张承,周杨洋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革命者2021 剧照 NO.1革命者2021 剧照 NO.2革命者2021 剧照 NO.3革命者2021 剧照 NO.4革命者2021 剧照 NO.5革命者2021 剧照 NO.6革命者2021 剧照 NO.13革命者2021 剧照 NO.14革命者2021 剧照 NO.15革命者2021 剧照 NO.16革命者2021 剧照 NO.17革命者2021 剧照 NO.18革命者2021 剧照 NO.19革命者2021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朵美丽的白莲花

不说这是李大钊,我还以为是民国白莲花外传,够圣母够纯情就是不够革命。

看完最大的感觉就是一旦所有帮忙的人不在,主角就立刻束手无策,啥都不会干。比如煤矿事件,本来倒叙就看得人一头雾水,然后主角几句话就煽动工人反抗,这就罢了,结果反抗的方式是躺铁轨?我看不懂,这是在赌洋人心善不敢往人身上碾吗?工人躺铁轨的时候主角去了哪里?合着就煽动别人闹事自己躲在后面呗?后面的三一八惨案中也是类似。对面军警明明有枪,结果偏偏无脑上前冲,真就赌对方不敢开枪?好,你说热血青年悍不畏死,要的就是赌命,那为什么军警开枪的时候主角不在现场?要知道,虽然当时主角被打到头后为人所救,但军警开枪的时候他已经站起来了,说明他其实是可以行动的,但他就是站在窗边看着进步学生一个个死在军警枪下,一点表示都没有。面对枪林弹雨,学生们还在反抗,还在自救,但凡主角能表现激动一点,不说扑上去救人,哪怕喊几句快跑也行啊!但没有,一点都没有,主角就这样冷静地站在边上看一地死伤,然后得出结论革命必须要有武装。说实话,医院里任何一个学生都伤得比主角重,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主角只负责嘴炮输出,全无半点策略,对学生用完即弃,没有一点人性情感,整个人物犹如空中楼阁,让人怎么共情?起码陈独秀还知道冒着坐牢的风险亲自去撒传单,这主角做什么了?说要深入群众,就是穿得干干净净地去搭草棚?学农下乡都比这辛苦吧?确定不是去给农民兄弟添乱的?然后莫名其妙就在乡下宣传干革命,举红旗,还一呼百应,好歹给个像徐阿晨一样的由头吧?那个年代目不识丁麻木的中国人要真这么容易被人煽动的话,革命会这么辛苦吗?真的,太奇怪了,感觉就是两嘴皮子一碰闹革命,而最关键的最能体现主角气节的被捕的段落却没有。审讯审了个啥?看着也没怎么被用刑啊?最后赴死的时候每个人看起来都比主角糟,尤其还有个女同志,看着让人揪心。本来还以为她至少会有个名字,以体现胜利是由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用生命换来的,结果愣是没有。主角的回忆里明明是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为什么片头是三个儿子?小儿子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主角真是人生处处皆外挂。孙中山、陈独秀、二十八画生等自不必提,每个人都在倾尽全力配合主角做事,为主角的梦想付出自己的一切。就说李庆天,看完全场也没发现主角带给他什么影响。你说两个人有前缘,但澡堂那段不是也什么都没发生吗?就是庆子送了碗饺子,两个人唠上了。难道庆子是因为看出此人与其他乞丐不同,所以故意来攀高枝?本来人物一开始登场的时候还以为是个真反派,结果特写一拉近,嚯,这圆润貌美的侧脸,压根和其他看守不是一路的,革命者无疑了,所以美貌果然就是正义啊!另外还有白客演的小偷,初登场是三一八惨案,你说被主角的演说激励去救人也就罢了,但他怎么又半路杀出来一段偷药的回忆呢?看不懂啊!这是什么很重要的人物吗?

总之本片各处都是奇奇怪怪的地方,看得出导演要去突出主角的高大上,但就是感觉哪里怪怪的。当然,本片也并非全无亮点。首先徐阿晨事件在所有段落里拍得还算比较理想。虽然主视角来自于唇红齿白软萌可爱的张酱(?),但因为起承转合相对完整,实属唯一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观感迅速提升。至少工人协会联合起来罢工请愿的片段堪称一大泪点,果然人民才是最大的。其次就是韩庚演的反派。尽管电影里看不出反派反对两党联合的动机,让反派和主角的无脑赌博显得很突兀,但那种阴鸷诡谲似笑非笑的冷漠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起码一个能给正派带来巨大死伤的反派就应该是这样残忍的。

总而言之,两颗星不能更多了。我可以接受原创革命电影,但和李大钊这个人物应该没有太大关系。

 2 ) 主旋律电影请相信年轻人的审美

观影结束,主创登场,在几个称赞电影的互动后,颂文老师问“你们喜欢这部电影吗”,一些观众迟疑的答复“喜欢”。现场有观众表达因感动而落泪 ,也有观众表达喜欢这种剪辑方式,但这些迟疑的“喜欢”或许更能代表更多人的观影体验,至少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整体感觉这不像是2021年的电影,“说教”的方式、人物刻画都充满了10年前的气质,电影的质感太陈旧了。

整个片子就像梁静说的,希望和年轻人对话,但我觉得片方首先要做的是相信年轻人的审美。无论怎样的年龄层,相信大家对于优质作品的判断是一致的,就像今年爆火的《觉醒年代》,好品质才是基础。而这部片子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貌似在贴近年轻人的观影习惯,却连最基础的故事都没有讲好,剪辑更是凌乱不堪。按照大钊先生重要的人物线没问题,可是每一个出现的人物对大钊先生的对比都不够明显,短暂出现的陈独秀等等,都过于水了。剪辑更是混乱,一直以为时间字幕是很“偷懒”的做法,讲不清楚故事的导演,才会选择的下下策,而这部片子,在时间字幕如此多的情况下,还会让人觉得混乱,同时,很多对比场景的剪辑,再搭配着台词,简直是在按头说教。中间各地陆续建党的vcr以及结尾的“我相信”,更是充斥了敷衍,毫无电影感。

我们不排斥主旋律,事实证明主旋律可以拍的好看,但我们反对打着主旋律的旗号,“偷懒”的电影。

分界线-----

表白颂文老师,虽然不喜欢这部电影,但这个角色是电影唯一值分的地方。

 3 ) 电影不完美,但他完美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香蕉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觉醒年代》的豆瓣页面,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短评: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课本上的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领导五四运动,后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寥寥数语,和一张谢顶的照片。

与李大钊有关的记忆,是近代史必考题。 答案是《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历史,已离我们太遥远。 如果没有影视剧的演绎,他们可能只是一个个生硬的名字,一些考点,几道考题。 陈独秀,能引无数同好竞相追随,一定是个魅力无边的人。 《觉醒年代》于和伟将其演绎了出来。 李大钊呢? 他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怎么能没有一部传记电影致敬他呢——

《革命者》

2021.7.1(大陆上映)

拍伟人传记片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以亚伯拉罕·林肯为传主的《林肯》,丘吉尔为传主的《至暗时刻》,撒切尔夫人《铁娘子·坚固柔情》。 拍人物传记,对演员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 三位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加里·奥德曼、梅丽尔·斯特里普,都凭此获得了奥斯卡影帝/后。

《革命者》的传主李大钊,由演技派张颂文挑大梁。 此前,李大钊唯一影像曝光,你别说跟张颂文的扮相还真有点像。

张颂文演技厉害自不用说,除此之外他还有个特长,换角度思维。 他总是不断地想,100年前的守常先生是怎样的? 怎么走路,怎么吃饭,怎么说话,直至把自己溶化了,让人物借助他的躯体还了魂。 他的表演方式让他尤其适合人物传记片,大男主演得好,能激活整部电影,张颂文做到了。

但电影本身的问题也不能避而不谈。 非线性叙事,打乱时空的戏剧结构,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让电影在视听上耳目一新。 然而,优点是它,缺陷也是它,目前豆瓣评分7.5分。

据本片监制管虎介绍,《革命者》原本是一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常规传记片。 但李大钊的一生波澜壮阔,常规叙事满足不了,只得改弦更张,变成如今像一张思维导图一般的叙事。 1927年4月26日,身在囚室的李大钊,距离被执行绞刑,还剩38小时。

在倒计时38小时里。 囚房里发生的故事,通过相似元素的蒙太奇,闪回到囚室外的世界。 用一个个场景和片段串联起李大钊一生的缩影。 基本上李大钊与五个人物的交集,张学良、李庆天、蒋介石、陈独秀、毛泽东,组成了整饬的五部分。 不再是上帝视角的全景展示,上至首脑,下至平民,多角度去看他。

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 想法创新,落地不容易,搞不好容易乱。 前十几分钟剪辑些许凌乱,看得人有点云里雾里,中间几个镜头重复。 不知道是不是前面塞不下,后面显得有些冗长,还有声嘶力竭喊口号的嫌疑。 整体比较煽情,不带纸巾不行。 但中间一个多小时,镜头和叙事的新颖、多义,还是给人带来美感的。 如果你对镜头语言有比较高的要求,你可能会喜欢电影的叙事。 如果你比较看重故事的完整性,可能会有些失望。

近几年,主旋律作品为了笼络年轻受众,多用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比如《觉醒年代》。 基调昂扬高亢,有纯粹的革命情怀,激情澎湃的理想坚守。 越来愈注重艺术表现,油画质感的画面,浪漫格调的配乐,镜头里丰富的隐喻与象征。

《革命者》在故事的流畅度,剧情的逻辑上差点意思,但在艺术表现上的确值得一夸。 比如,陈独秀在上海新世界,向市民游客抛撒传单的戏。 屏幕上放着卓别林的《流浪汉》,传单的影子投射在屏幕上,好像成了电影的一部分。 《流浪汉》卓别林针砭时弊,讽刺资本家和统治者;陈独秀所撒传单为《北京市民宣言》,施压北洋政府,对其提出警告。 这个镜头达成奇妙的时空并置,意蕴丰富。

七一建党节那天,“南陈北李破防了”上了热搜。 于和伟和张桐在《觉醒年代》后,再次出现在舞台上,观众控制不住泪水破防了。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穿过100年的历史长河走到了观众面前。 仲甫先生和守常先生,好似从课本上活了过来。 1933年5月,鲁迅为《守常文集》作序。 鲁迅先生十分喜欢这个“诚实、谦和、不多说话”的老战友。 写道: “他的遗文却将永在,因为他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电影《革命者》的英文名“The Pioneer”,可译为“先锋”、“先驱”。 他在那个黑暗时代,像为人类“盗”取火种,带去光明的“普罗米修斯”。 是先知,也是伟大的殉道者。 被捕入狱后,拒绝营救,他要用自己的死亡,唤醒麻木的民众。 因为他早已悟到,革命不仅需要枪杆子,还需要流血,需要牺牲,那么他李大钊愿意做先驱者,愿做第一人。

行刑时,二十几个人,李大钊第一个走上断头台,吊了三次,才断气。 李大钊女儿李星华回忆道: 刽子手对别人只施刑二十分钟,而对他(李大钊)施刑长达四十分钟之久。 张颂文拍这段的时候,亲自上阵,脖子也没有戴护具,即使吊着威亚,快速下坠带来的冲力,卡在喉咙上也是十分难受的。 张颂文说,“我很害怕,但我要克服我的害怕,因为李大钊先生是不会害怕的!”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乐亭人李大钊,便是这样的悲壮英雄。 《革命者》有缺点,但因为李大钊和张颂文的缘故,还是值得看的。 我们历来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好像觉得不能被主流绑架,就要排斥主旋律片。 可是各个国家都有它的主旋律,我们很自然地接受英国拍丘吉尔,美国拍林肯,却对推动自己国家进步的英雄人物,表示漠视。 事实却是,所谓“自由”和“独立”,恰恰是我们的英雄争取来的。 80、90这一代,一出生就在和平、良好的政治环境中,一出生就有丰饶的物质条件。 他们几乎都不如自己的父辈对革命先烈感情深。 爷爷奶奶说从前有多艰苦时,听得耳朵起茧子的年轻一辈,可能恨都不得掉头就走。 说实话以前我也不理解,为什么可以为了信仰,命都不要?为什么一个个都那么坚定,坚信一定会胜利? 通过这些影视剧,我大概明白一些。 不是不怕死,而是民族已到危亡之际,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不是没有怀疑和胆怯,而是胜利本就渺茫,血肉之躯怎敌得过枪炮子弹,只能依靠强大的信仰和革命乐观精神,给肉体装上坚固的铠甲。 像鲁迅先生说的: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骨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这样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真的有这样一心为民的人,每月180块大洋的工资,花在学生运动和活动经费上,花在对同事的资助上,家里却经常揭不开锅。 蔡元培校长知道后,交代财务部每月发薪时,预先留下部分工资,直接交给李大钊的夫人。 临死前,洋洋洒洒两千七百字的《狱中自述》,还在保护被捕的爱国青年: 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则。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图源百度百科

李大钊在1916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青春》一文,又何尝不是他自己。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文/香蕉姐

 4 ) 以身赴死的革命者,远比我们想象中伟大

当我看到主创阵容时,就瞬间对这部电影兴味盎然,毕竟,张颂文版的李大钊,佟丽娅版的赵纫兰,李易峰版的毛泽东,韩庚版的蒋介石、秦昊版的陈独秀,还是很有看点的。而看了影片后,我却被守常先生圈粉了。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因此涌现出了很多“主旋律”的献礼影视剧。在我固有的印象里,仿佛主旋律的作品一般更侧重搞爱国教育,会损失或忽略艺术性和观赏性。然而,看了《觉醒年代》和《革命者》后,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其实,主旋律影视剧,是可以兼顾思想传达和观赏性的。

《革命者》和《觉醒年代》有个相同的优点,那就是非常有代入感,它们通过鲜活的人物塑造,跌宕的故事,带我们回到一百年前,进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旁观革命伟人如何在黑暗中前行,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为当时一片混沌的中国寻找一条出路。直白一点说,观看《革命者》和《觉醒年代》时,我觉得并不是被动地被灌输了某种思想,而是进入了人物的世界,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感受着他们的悲喜、愤怒,因他们的慷慨陈词而热血澎湃,为他们悍不畏死的精神而感动不已、潸然泪下。这样的作品会让人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如今的生活多么的来之不易;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国家;人究竟怎么活着,才更有价值?

《革命者》讲述的,是著名的思想家、启蒙家、革命家李大钊一生的故事。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之所以选择拍李大钊的故事,是因为,他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方面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而不懈奋斗,最终还为此献出了生命。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乃至于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意义非凡的一个人物。

私以为,《革命者》其实算是一部传记电影。但是它并没有按照时间线去拍摄人物,在拍摄手法上,它有一点“意识流”,电影完全打乱了时间顺叙,而是聚焦于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前的38小时,通过李大钊在这38小时里的所思所想,以及与他相关的人物,比如张学良、蒋介石的视角,来回顾了他慷慨悲歌的一生。从这个角度而言,这部电影兴许也可以叫《非常38小时》。

而实际上,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更像是小说常用的手法,截取人物生命的某一部分,然后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通过现在与过去的交织、插叙,来展现人物的漫长的一生。这么拍相比于顺着时间线去拍,更聚焦于人物本身,让观众更容易走进人物的世界,从而通过人物内心活动,了解他的一生,以及他的精神世界。另外,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去讲李大钊的一生,可能会比较散,很难有一条主线,很多人物和事件容易出现割裂感,而且平铺直叙会很容易乏味无聊,搞成影集,但是通过李大钊生前的38小时去串,整个故事就显得自然流畅、跌宕起伏。而正是这种拍摄手法,才让《革命者》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影片的开头部分,便介绍了故事背景,1927年,李大钊被捕入狱,而此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其实还在犹豫要不要杀李大钊,因为毕竟李大钊是一位影响力巨大的人物,杀了他,社会影响和舆论影响都会很大。为此,他还征求了张宗昌、孙传芳、张学良等人的意见,张宗昌等人力主处决李大钊,而只有张学良持反对意见,劝说张作霖三思而后行,毕竟这事儿吃力不讨好,既得罪苏联人,又得罪国民党左派,还得罪广大人民群众。

然而张作霖把收到的几封主张处决李大钊的信和为他求情的信放在一个天平上,天平微微倾向于处决李大钊的信件那一侧。这部分以李大钊是否要被处刑为悬念,从张学良的视角,带我们走入了李大钊的世界。既埋下了伏笔,也让人迅速代入了故事。

实际上,张作霖也就是否处决李大钊征求蒋介石的意见,而蒋介石在做这个决定时,想起了与李大钊的种种恩怨,影片从蒋介石的视角,展现了李大钊与孙中山会面,为国共合作做出的贡献。也正因为忌惮李大钊,他给张作霖的意见是“即行处决,以免后患”,而这八字电文,使得张作霖下定决心杀害李大钊。可以说,蒋介石的电文,是李大钊的催命符。

李大钊被杀害前,妻女被释放,又通过其妻女的视角,展现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李大钊为了革命的事业是何其兢兢业业。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展现了李大钊的为了革命事业的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当他的妻子赵纫兰被释放回家时,家里一片狼藉,地上全是被翻得烂七八糟的书籍,可见,他为了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做了怎样的研究工作,他生前曾撰写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这,也恰是他一生的写照。

《革命者》通过李大钊先生行刑前的最后时刻的回忆,以及张学良、蒋介石、赵纫兰等人的视角,完整地还原了李大钊的形象,毫无疑问,他是一位热血的革命斗士。他与陈独秀一起创办《新青年》,撰文启发民智;吸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深入各阶层,组织工农运动;与陈独秀等人一起,创立共产党,并在北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他不仅发动群众反抗反动军阀的统治,还总是冲在最前线,与敌人正面战斗。为了革命,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有两句非常经典的口头禅:“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而这部影片难能可贵的是,不只是单纯塑造英雄,而是通过种种细节,将李大钊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剧中通过他与陈独秀的友情,与毛泽东是师生情,展现了“斗士”之外的另一面。他与陈独秀在吃火锅时的争吵,请毛泽东吃饭时,掏光口袋,发现自己少了一毛钱时的尴尬,都非常的生活化,这也让人物分外可爱。

《革命者》的导演似乎是个细节控,在很多细节的设置上,都非常耐人寻味。

看完电影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导演会从李大钊生命的最后38小时开始讲这个故事呢?为什么不是48小时,或者24小时呢?我猜,这或许是导演的一点“小心机”,38这个数字,所对应的,是李大钊牺牲时的年龄——1927年,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仅38岁!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一开始,北洋军阀的狱卒进入关押李大钊的监室时,路过了一盏灯,镜头给了这盏灯一个特写,火苗被路过的人带起的气流搅动,扑腾了一下,重又亮起。这个细节,也寓意着中国革命正遭受着挫折,北洋军阀企图扑灭革命之火,但一切都是徒劳,李大钊这个明灯将永远亮着,而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再比如,张作霖办公桌上的那个天平,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当张学良劝说张作霖时,张作霖没有表现自己的态度,而是把两方的意见相关的信件放在天平两端,从而通过天平的倾斜来表明态度。当收到蒋介石的文件时,他又把蒋介石的文件放了上去,天平瞬间彻底倾向于一边,一锤定音,杀害李大钊,便成定局。这个天平的存在,可以说比人物对话,显得更有力量,也更有戏剧张力。

还有个细节,则彰显了导演对于历史的还原,这个细节就是处死李大钊的绞刑架是临刑前才开始组装的,电影中有士兵卸下崭新的绞刑架,然后组装的场景,而这则是还原了历史。李大钊得知张作霖要处死自己,便要求对方用绞刑处死自己,因此,张作霖专门从欧洲买了一副绞刑架回来,可是绞杀李大钊的过程据说前前后后用了长达28分钟(另一种说法是48分钟),这使得李大钊备受折磨。

在首映礼上,饰演李大钊的张颂文分享了他饰演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他说一开始接到这个角色,研究这个角色的资料时,他其实很难进入李大钊的世界,因为李大钊的伟大,超乎想象。但是后来他读到的资料越来越多,他渐渐进入了这个角色,他相信,这样的人确实存在,存在于一百多年前。

张颂文还分享了一个历史细节,那就是李大钊被杀害后,他的妻子赵纫兰甚至没有钱为他买棺椁墓地。直到1933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她才安葬了李大钊。

这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因为李大钊是北大的教师,一个月的薪水一百多大洋,这在民国是一笔大钱,然而李大钊家却依然一贫如洗,这是因为李大钊经常拿着自己的薪水去救济别人,并把薪水花在了革命事业上,所以给家里的钱就非常少。最后,北大的校长就干脆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个月发薪水的时候,先给赵纫兰一部分,剩下的才发给李大钊。

看了《革命者》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以前对李大钊的认知是多么浅薄,当通过这部影片走入他的世界,旁观他的一生,旁观他的种种选择,便越发对他肃然起敬。他的一生,都在为国为民奔走,于他,生命的意义,仿佛就是刺破黑暗,找到光明和希望。而他选择高尚,是因为他有高尚的信仰。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换来美好的未来,所以他在面对反动军阀时大义凛然,在面对绞刑架时从容不迫。也正是千千万万他这样的人的存在,才有了如今的我们,才有了如今的中国。而这部电影,也让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如今,时代变了,但世界也还是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帝国主义欺压我们的心从未死过,而我们,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国贡献一份力量,让国家和民族更加强大。

作家臧克家纪念鲁迅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而这句话用在李大钊先生身上也恰如其分,一百年前,他曾带领着当时的国人救国,如明灯一样照亮过那个黑暗的时代,而如今,他的故事和精神一样鼓舞着我们,他早已逝去,但也将永生。

看完这部荡气回肠的电影,真的很想对李大钊说一句:守常先生,谢谢您!

 5 ) 应景之作

管虎+张颂文这个组合,很难不让人对《革命者》抱有很大期待,看完点映,心里其实是有点失望的。 张颂文的表演是没问题的,但全片好像也只有他从头到尾都是合格的。张作霖也不错,老戏骨把握得很到位。彭昱畅就很奇怪,明明起点很高,却越来越普通,他现在演什么都是一个味道。 因为觉醒年代珠玉在前,此类型剧难免都要在心里比上一比,然后发现真的没法比。以前的印象都是电影制作要比电视剧精细,现在好像反过来了。看看觉醒的造型,再看看宋茜和佟丽娅光洁无比的脸,像终日劳作的纺织女工吗?像比守常大几岁的不识字的姐姐吗?倒是一出场和女儿在一起像是姐妹。画个老一点的妆很难吗?李易峰几乎是本来面目示人,发型都不找补一下的吗?韩庚的蒋介石就更是离谱,戴着帽子还有几分意思,摘了帽子我只剩迷惑。秦昊的陈独秀哪里是大李大钊十岁,小十岁也不是太大问题。这个剧组是没有化妆师的? 觉醒年代好在哪里,就在于群像刻画得好,很容易就厘清了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教科书上生硬的文字变得鲜活。我理解电影篇幅有限不能铺得太大,但是起码的人物之间的年龄差要体现吧?一直看这种不走心的制作真是会越来越混乱。 影片以点带面,以最后的48小时引出一生主要事迹的想法是好的(虽然也并不新鲜),但是太碎了,虽然也是织成了网,但如果好好打磨剧本好好剪辑,效果应该更好。有些点还是感人的,有些就过于模式化。 总体来说,就是一部及格的影片。张颂文尽了力,人物刻画饱满。管虎只是监制,不能要求太多,对他来说只是及格线,有能力做得更好但却没有。影片的制作方面实在不够精良。 音乐总监是窦鹏,但是说实话,一开始的音乐真的觉得有点吵。这也许该怪影城的音响设备,广告时段的声音就很刺耳。 不知是不是本次点映选择的影城比较老旧的缘故,感觉画质也不是很好。而且这个影城,说什么好,影片开始了还不关灯,结尾还没出字幕灯就亮了。我坚持着听完了片尾的国际歌和毛不易演唱的推广曲—李大钊的《青春》。多么动人且有意义的歌啊!然而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观众听到了它。

 6 ) 一个简短的观后感

(不太会写影评,只是个人观点,勿喷)

有一说一 张颂文老师的演技几乎撑起了全片(当然了虽然本来也是围绕李大钊来讲述的) 是一部合格的献礼片,但跟我的心理预期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以下是我的微微剧透观影repo) 先说觉得好的地方 1 前半段确实节奏紧凑剧情环环相扣,用的是插叙手法,所以如果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的朋友们看起来确实会困难会觉得乱,只要捋清时间线和部分人物关系也就很好理解~(混乱的请善用百度) 2 全片是围绕着李大钊先生这个人,以和他相关的几个人的故事展开来体现他的精神和性格,讲述他的事迹并且描述这部分历史。 在这种方式下,对主角的刻画非常细腻,每一个故事都有亮点也有泪点。 3 以先生行刑前的时间(小时数)为一个主要时间线引出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及相关的人,再以回忆穿插的方式展开描述。每个部分讲的都非常清晰~ 行刑时间为轴的这一点我很喜欢,观影全程都在揪着心 。比如中间穿插进来的李大钊先生在监狱里的眼神、逆光背影的镜头、哼歌、比鸽子的手势都让我非常触动~

再说说不好的

4 除了李大钊先生以外 别的角色都塑造得一个比一个单薄,只有彭昱畅的张学良让我印象深刻些 其他的角色并不出彩,有些是剧情设置原因并没有让人物丰满起来,还有些直接是演技问题,非常出戏(甚至有点拉胯)…不点名 5 后半段的节奏实在是有些难受 比如先生带领工人和学生反抗段祺瑞政府那一段 剧情设置也有不合理节奏拖拖沓沓 打个比方 这里的剧情是李大钊先生抗议过程中被打晕过去了,被救起后有一个先站在楼上窗边注视着同伴被打被枪击的过程,给的那几个镜头和眼神过于刻意去表现人物心理,完了再下楼接着目睹,再给眼神镜头,最后是到坐在医院里… 个人觉得更好的表现方式是奋起抗议时目睹同志被枪伤,同时发生,不要中间被救起那段拖节奏 。 也就是 抗议时目睹同伴被伤(给几个慢镜头的眼神,强调目睹这一幕给他的影响之大,再到被敲晕,镜头直接一转到医院里发生的事 因为 这里医院里也是非常多受伤的学生和工人 哭嚎声一片 足够渲染和铺垫后面李大钊所言“他们有枪”那一段 )这样似乎观感更佳~ 6 还有就是“我知道”那段…有点强行为了烘托主角而设置,拍得还很有商业宣传片喊slogan的味…… 总体来说,值电影票钱,无论是为张颂文老师触动人心的演技,还是为建党百年之际回顾历史纪念伟人的这份青年人的爱国情怀,都值得了。

 短评

7.8,这个片子似乎在主旋律电影里找到了一种很特别表现方法,因为历史已经为人熟知,所以电影放弃了线性的叙事,反而使用倒叙和插叙,开篇是李大钊行刑前的生命倒计时,片段化地穿插表现李大钊人生不同阶段遇到的人与事,大量的蒙太奇效果,而且也用到了慢镜头的打斗冲突和常速的演讲交叉剪辑,而很多场景是十分写意的,切的一些局部构图不错,加上独白的运用,解决了纯历史片平铺直叙容易造成的疲乏感。总体上说,这部是干脆选择了浪漫主义,反而是其别致的地方所在。

6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太碎了,刚进入一个情景马上就被拉入下一个情景了,有的台词也没感觉激动人心,反而有些尴尬

11分钟前
  • 一揪棉花糖
  • 还行

电影幸亏有了管虎的监制,否则徐展雄的这部电影会步《荞麦疯长》的后尘。但电影的闪回旁白太多,剪辑也不够流畅,两个小时的时长中途会让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16分钟前
  • 走钢索的墨西
  • 还行

实话实说,有点失望。很多“劳动者”的脸上看不到岁月苦难的皴搜的痕迹,太过整洁光鲜。有很多镜头的仪式感很重,但真实感就降低了。整部剧的运镜过于工整,贡献了很多结构唯美的分镜,但时代山河破碎的悲壮感也丧失了。不停的倒叙插叙我不太适应,整体氛围的渲染和感染力都不太够。革命有血有肉,这部电影有些浮于表面了。

19分钟前
  • 长得丑想得美
  • 还行

渲染方式还是古早的主旋律如英雄儿女、上甘岭的那一套,伟光正人物配以朝霞满天和红太阳,叙事手法不断倒叙加插叙,甚至重复,导致节奏过于拖沓。张颂文和秦昊的表现没什么问题,但出现在这个有些混乱凌乱的作品中,总是显得很苍白。

23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较差

把李大钊刻画的非常不立体,过于脱离生活。张颂文的表演并不出彩,把三十岁左右的守常先生塑造的老气横秋……白客、李九霄等这些角色,用的好就是点缀,用不好就是累赘……李易峰的微表情太差。

28分钟前
  • 韩先生的电影
  • 还行

整部片子都太满了,情绪太外露,台词太直白生硬,配乐太多太煽情。开头的破碎更是致命的。结构上的新尝试挺有意思,让人耳目一新,但拼盘式的故事碎片最终也没能拼合出一条完整、丰满、流畅、连贯的主线,每个故事碎片都像是春晚里面经常插播的那种小短片,画面和台词都像。剪辑上玩了一些新花样,但是未免太多也太滥,反而影响观众对影片的整体把握,这种花样应该出现在B站影视区,不该出现在正片里。

30分钟前
  • 啊吧瓦轰!
  • 还行

问:什么是电影语言?答:来看看《革命者》的叙事、画面和声音。

32分钟前
  • VictorCai
  • 推荐

差点看哭了,整体基调比较悲壮,除了教员登场的时候是暖色调,其他时候都是压抑的冷色调为主。那段历史是大革命失败后的至暗时刻,越是这种时刻越考验革命者的意志和灵魂。主演张颂文说自己在绞刑那场戏时看着绳子明显感到恐惧,但历史上李大钊吊了三次才断气。这是中国革命的悲情英雄,而悲情英雄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36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碎 我期待的激情澎湃并没有澎湃起来 有点可惜

39分钟前
  • 雪糕星熊
  • 还行

全员演技在线,张颂文台词太强了。明知有些场面是故意煽情,但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40分钟前
  • Megan
  • 还行

虽然对李大钊了解不多,但在银幕前真坐不住,很想赶快回家自学历史,甚至忍不住当场(偷偷)查起资料

41分钟前
  • 牛仔马洛
  • 还行

电影本身出来的效果是好的,但剪辑过于凌乱,每个故事串起来的衔接很尴尬,背景音乐不停切换也很出戏。另外,能感受到张颂文很用力的表演,确实演的不错,很多煽情片段,但声线和李大钊也是真的不太搭。不过我也想不出谁能演好李先生了。最后说一下韩庚演的真不错。

44分钟前
  • 头像是凯蒂猫
  • 还行

导演功力不够,各种转场太过于依赖动画。部分片段插入意义不明,对情节推动毫无作用。三星全给守常先生。

45分钟前
  • EuJ
  • 还行

加入了艺术追求的类型片着实新鲜。导演对比前作我觉得有进步,故事节奏和剪辑点的创新其实更具代入感了,还挺聪明的。就是煽情部分此起彼伏密度大了点。

48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点映场。结构简洁清晰,但剪辑很乱。节奏紧张的片段戏剧性过强,反而削弱了情感表达;节奏舒缓的部分台词又太过随意,处理的很不严肃。以及选角和原音都非常不贴脸!比如让一个广东人用原音演河北人,非常出戏😅总之,精神可以领会,电影拍的不够。

52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我们有主义,但也要有枪】- 革命者

54分钟前
  • Frau King
  • 力荐

热血,但太碎片

56分钟前
  • 袜子大王
  • 推荐

跟另外一部相比,以点带面用李大钊带出时代群像,更清晰与具感染力。张颂文演得好,踏实又深情。@环球港

57分钟前
  • 阿牛
  • 推荐

我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这行字了~非常纯熟大制作的党建科普教育宣传电影,感觉是高中历史课本近代史知识点幻化成了声画影像和故事情节。影片质量很好,的确如管虎导演所说,李大钊活了三十八岁,却是普通人的三百八十年。采用交叉平行非纯线性叙事,字幕辅助来清晰地讲明白李大钊是谁做过什么,已经很不容易了。

59分钟前
  • 晚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