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书

HD中字

主演:卡里斯·范·侯登,塞巴斯蒂安·科赫,汤姆·霍夫曼,哈里纳·雷金,瓦尔德马·科布斯,德雷克·德·林特,克里斯蒂安·贝克尔,多尔夫·德弗里斯,彼得·勃洛克,米希尔·赫伊斯曼,弗兰克·拉默斯,马提亚斯·修奈尔,约翰尼·德·摩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皮书 剧照 NO.1黑皮书 剧照 NO.2黑皮书 剧照 NO.3黑皮书 剧照 NO.4黑皮书 剧照 NO.5黑皮书 剧照 NO.6黑皮书 剧照 NO.13黑皮书 剧照 NO.14黑皮书 剧照 NO.15黑皮书 剧照 NO.16黑皮书 剧照 NO.17黑皮书 剧照 NO.18黑皮书 剧照 NO.19黑皮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皮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末期,荷兰的犹太姑娘雷切尔(卡里斯·范·侯登 Carice van Houten 饰)和她家人刚刚逃过死神关口,来不及喘息又遭到德国军船的扫射,只幸存下雷切尔一人。躲避在暗处的雷切尔把叛徒的样子牢牢记在心上,她的一生都为寻找这个人而孤注一掷。  她为了隐藏身份,当了一名歌手,然而阴差阳错竟让她开始了另一条人生道路。游击队队长让雷切尔混进德国阵营中,去搭救他被逮捕的儿子。于是,美丽的雷切尔成功俘获了德国军官的心。一切都好像进展顺利,但雷切尔的一个机密任务,却让她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况。  复仇的决心还在雷切尔心中熊熊燃烧,叛徒还在某个阴暗的角落……破门2018女囚犯 第八季冬去冬又来小狐仙乌龙记者双姝怨南侠展昭之困兽危笼文森佐公猫倭寇的踪迹莉亚的7重人生第一季硅谷第六季变态家族:长兄的新娘七天爱上你莫妮卡·赛德隆宝贝老板2无牙僵尸魔岛传奇灵气逼人1984好孕上错门神骑好兄弟赖田朝日的方程式。-最恶的授课-婚礼大导终身大事她与他1963荒原 第三季绝壁逢生国语永不放弃1997天命2013复仇吧耀眼的他穷街公主殇爱

 长篇影评

 1 ) 正义并没有胜利

电影刚刚看完,趁心里还热乎着,赶紧来凑一篇影评。 这是一部很复杂的电影,我归纳的能力不强,但有一个念头盘在脑际:“正义并没有胜利”。 在纳粹统治期间,Ellis活得相当体面,至少表面如此,反而是战争结束后,不仅被“正义”的流氓拷打,而且还被“正义”地淋了大粪。即使全家被害,心中万分悲痛,她基本上还是从容镇定的,但是得到门茨的死讯后,她却是哭得浑身颤抖,泣不成声。她终于明白她的敌人不单单是纳粹,而是无处不在的邪恶,这种邪恶看不见摸不着,永远无法战胜。导演还算大发慈悲,让巧克力救了Ellis一命,好让她报复医生,但我心里明白得很,现实中医生这样的人往往才是最后的赢家。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给Ellis淋大粪的流氓,无论是否纳粹当道,他们都能安然无恙地当他们的流氓。将军对门茨的个人仇恨,超越意识形态,即使是代表正义的占领军也必须遵守这种游戏规则。哈耶克说:“在极权社会里,总是最坏的人爬上权力的巅峰”(大意如此),我看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这句话都错不了。二战的胜利者不是正义,而是以美苏代表的超级大国;同样的,中国内战的胜利者也不是正义,而是XX。总而言之,正义从来也没有取得过胜利,真正胜利者,用吴思的话来说,是一种“潜规则”。 又胡说八道了一堆跟电影无关的东西,欢迎拍砖。

 2 ) 关于《黑皮书》的阉割问题(后附天涯评论)

电影院真是一个奇怪的存在,一方面拥有强大的视听设备,另一方面又匮乏优秀的电影资源,第六代导演以前几乎是与院线隔绝,国外的优秀片子又不能引进。这些工作电影总局倒是恪尽职责。

因为下载方式的多样化,各种片子都还是可以交流的,但这仅仅局限于网络。去电影院看片,对我来说不需要做什么选择,看看海报觉得顺眼的,时间刚刚巧的就买票。前几天去电影院,刚好时间凑巧的就是这部《黑皮书》,之前没听说过。

影片结束后,旁边的人看了下表,自言自语说:刚好一个半小时。很满意这部电影卡准了90分钟的长度。但说实话,我对其中好多部分没看懂。于是,回家后就上豆瓣查了查,刚好发现了一篇帖子《<黑皮书>被阉割部分一览》,我要向网友细致的工作致敬了,上面详细的罗列出了院线版和原版的差别,一共14条(第一条是误判)。涉及到色情内容的删剪是6条,涉及到政治内容(对共产主义不敬)的删剪是2条,涉及到血腥暴力内容1条。估计电影总局对色情的定义很宽泛,6条色情内容里面,除了露点的之外,还有挑逗性的语言翻译的时候被替换,另外电影总局的处理方式不只是把露点镜头删掉,而是删掉周边的一段剧情,导致观众莫名其妙。最奇怪的是,有4条被删掉的过渡性剧情不涉及到任何敏感问题,是不是电影总局的人比我们敏感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这表明了对排除异己的不遗余力。统治者相信,文化产品在对政权的维护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亦然。电影总局的人(包括所有政府机构)不需关心所行公务是否对大众有益,而只需让上面满意,就达成了所有的绩效,就会得到上级表彰。我对这一套表示极大的理解,但也需提防大众的不满情绪。

说到这里就枯燥了。我讲一个电影的情节,在院线版中,梦茨(德国上尉军官)被抓捕后,直接被枪毙,而执行枪决的指挥官竟然是他原来的将军,一个纳粹军官。这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后现代剧情,我以为梦茨对长官思念日久,眼花认错人了。其实在原版里面,枪决之前有一大段的关于对梦茨如何处置的讨论问题。但里面涉及到政治问题,一段对共产主义诋毁的对话,于是被删除。删除的时候又没考虑到剧情的连贯,出现了这么怪异的一幕。

这对观众来说,是很不尊重的。我花了几十块钱,看一部被阉割的完全不通顺的片子,打击了我去看影院看片的信心。我拉动了几十块钱的内需,本来是件光荣的事情,但现在又很后悔。我们是太不自信了,洋鬼子说一个共产主义怎么怎么样,伤不了我们一丝一毫。请政府放心,我们不会因为他们说什么就动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决心,即使动摇了,也不是因为他们。另外请政府坚定一下共产主义的决心,给我们广大群众做个榜样。

这里也有点特殊情况,电影总局不能对外国电影出审查意见,督促其修改,引进之后再做修改也是比较便当的做法。而对国产电影,比如《鬼子来了》这样的电影可以做个详细的审查意见,如不按总局的意见修改,直接可以pass。第六代基本上也是这个路数。墙里开花墙外香,这个说法美化了这种无奈的选择。拍中国人的电影当然首先是希望中国人看,而且放弃了院线基本上就放弃了中国市场,商业上也带来很大损失。在《第十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导演研讨会》上,为什么郑洞天和江平的讲话最受欢迎,香港导演听的最认真?因为他们要进入内地市场,获得商业上的成功,首先要巧妙的越过电影审查制度,主动的阉割要比被动阉割承受更少痛苦。

我以为电影分级也是很难实行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举例而言,政府在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发动了联合反低俗行动,事情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迟钝的人也会疑问,这是反低俗吗?所以为什么是低俗而不是色情而不是暴力,低俗无法界定,指哪打哪。电影分级,一般来说是保护未成年人,那我做为一个成年人,是几乎不受限制的,但我们怎么分呢。我的建议是,首创多种分级制度一起运行,比如除了年龄分级之外,可以有政治成分分级(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可以有国籍分级(外国人、中国人),这样既起到了创收和繁荣文化市场的目的,又让中国人不受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害。一举两得的事情。

天涯评论:

作者:Panda_ska8er 回复日期:2009-02-11 01:01:29 
         
  你干吗去影院看啊 ...自找苦吃不是
  再说这片子07年就杀青了 隔两年才到中国上映你不觉得奇怪吗
  <看电影>都把这电影列到<情爱参考>里了
  1/3(或者更多)铁定被删你还指望个毛啊
        
作者:atfe 回复日期:2009-02-11 02:34:00 
         
  按照黑泽明的话说,这些删剪电影的人其实都是天才的色情狂,他们可以把任何镜头以及语言都扯到色情上边.
        
作者:泠风1977 回复日期:2009-02-11 08:56:47 
         
  哈哈,终于有人来说这事了。好在我是先看了碟片,然后心里就想,这NND不知道影院版会剪成个什么样,于是乎向周遭所有人建议不要去影院看这部电影。等CCAV6播的时候来看看两部的区别到底有多少。
        
作者:绯飞 回复日期:2009-02-11 10:07:26 
         
  我觉得那帮大老爷们,都是鲁迅先生说的看到女人的胳膊就能联想到裸体的JP
        
作者:joyface 回复日期:2009-02-11 11:05:38 
         
  不看删节版

 3 ) 《黑皮书》VS《色戒》

    在主要情节上,《黑皮书》与《色戒》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讲一个靠美色打入敌方内部的女间谍的故事,且都有备受争议的情色镜头,但二者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影像风格,这促使我饶有兴趣的将它们进行了对比。为什么在相同的情节设定下,爱丽丝的故事如此惊心动魄、紧张刺激,而王佳芝的却显得节奏温吞、气氛沉闷呢?
    虽然这两部电影从创作之初就完全指向不同的方向,但在此暂且不论,而直接从两者最相似的部分,既两位美丽的女间谍——爱丽丝和王佳芝开始说起。

失去至亲的切肤之痛VS渴望认同的失落情感

    先来看看两人接受间谍任务的动机。爱丽丝的动机非常直观,亲眼看见全家人惨死在纳粹手中,这份悲痛和仇恨足以促使她不顾一切的复仇。但王佳芝的动机却耐人推敲,虽然表面上她是出于爱国热情,可这里面毕竟包含了其他的成分,比如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以及在别人的认同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因此,爱丽丝的行为总是被强烈的情感贯穿着,愤怒、悲伤、痛恨,招招以命相搏。而王佳芝的情感则比较暧昧,恐怕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做女间谍,她的行为也因动机的不明而变得似是而非。当然,这也不能怪王同学觉悟低,毕竟校园里的爱国热情与眼见亲人惨死的悲恸是无法相比的。

深入纳粹大本营VS深入汉奸大后宫

    除动机外,两位女间谍的工作场地也大大不同。爱丽丝借由蒙兹而成为纳粹办公室里的一名秘书,有很多机会窃听到第一手敌方机密,由此产生的危险系数也是极高,间谍情节自然惊心动魄。而王佳芝却仅打入了易先生的家中,大部分时间只能在麻将桌上向易太太和其他几位麻友套取信息,淹没在三姑六婆的家长里短中。即使在跟易先生的关系十分密切之后,王同学的工作场所依然没能离床太远,仅仅在死前参观了一下老易办公楼中的监狱设施,便含恨西去。这也就注定王佳芝无法带给观众一个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

自然大方VS忸怩做作
 
    在看影评时,有网友提及两片的情色段落,并对《黑皮书》中自然大方的情色镜头表示欣赏,同时对《色戒》的做作表示不屑。其实这很好理解嘛,中西方性开放程度不同,角色对于性的态度当然也不同,如果王佳芝像爱丽丝那样“迅猛”的脱衣,那才真叫奇怪呢。再者,角色性格的设定也是原因之一,爱丽丝的个性恐怕较之身边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同龄女孩都要开放得多,这从她在码头敞开衣扣听音乐、在汉斯面前“染色”等情节就可以看出。实际上,王佳芝也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了扮演好已婚妇女的角色,她委身于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猥琐男,在“五千年性压抑”的大背景下,她的行为已经非常难得了,咱们就不要苛求了吧。

战争中的真实事件VS小资们的小纠结

    最后回到最初的创作意图上来,保罗·范霍文旨在用《黑皮书》来表现残酷战争中的复杂人性。没有纯粹的黑白,革命党中有阴谋家,纳粹里也有和平主义者;女人们为了生活而出卖肉体,男人们为了战后有一条活路而出卖无辜的犹太人。战争的一个可怕之处正在于它能够混淆黑白,使人们丧失理智。而爱丽丝正是目睹这一切、思考这一切的引线。该片的原始素材全都来源于编导对真实材料的搜集,再加上导演对商业片的高超掌控能力,影片自然场景宏大,情节丰富,节奏也紧凑激烈,引人入胜。相比之下,《色戒》中的间谍桥段实在是小儿科,原因正在于无论是原作者张爱玲还是导演李安,都压根没想要表现战争意识形态,而仅仅是把战争作为一个引发故事的契机而已。要说影片的内涵,张爱玲是为了讽刺人性的自私与丑恶,而李安则置换小人物的尴尬与失落,但不管哪种,故事中的情感都不专属于战争这一特定环境下,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普遍内心纠结。所以,这两部影片才呈现出如此迥异的影像风格。

    这样写下来,好像我对《色戒》极为不满似的,其实这两部电影我都挺喜欢的,风格不同,带给我的感受与思考也不同。但正是因为喜欢,才忍不住把它们拿来比较调侃一下。

 4 ) 黑皮书:二战的壳

人物命运的多舛总是与时代分不开的,太平盛世没有英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看了这部影片,不仅想起了《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是谁将玛多娜推到了风尖之上,是战争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生存,于是女人应该远离战争,这是古训,依然有着它灿烂的光茫所在。
此片是关于一个犹太女孩蕾切尔的故事,由于身份的原因,在德国人的面前,她只能一味的逃跑,直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所有的亲人都已经死绝了的时候,她投身到了革命中。
我很奇怪,对于这么一个商业性的影片,导演为什么将蕾切尔的前史不遗余力地摆在了观众的面前,而不尽快地进入到故事的主题部分,难道仅仅是为了突出女主人公心中的那份仇恨吗?不错的,对于这么一个犹太女孩来说,其实是没有大义可言,只有仇恨,仇恨才是她能够投身革命的唯一动力,也是最强有力的动力。这时候,我们可以认定,对德国人有着切齿之恨的蕾切尔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叛徒,所以,影片后面随着剧情的发展,蕾切尔所背负的叛徒身份便显得有些可笑了,但这更是可悲之处!
另外一点,影片在女主人公逃难一节上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也基本做足了文章,尤其是仇家是谁的问题,那个胖肚子的中尉,这个人将是蕾切尔的梦魇,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明,这个家伙的确令人感到恐惧。
抛开了二战的背景,这就是一个关于仇恨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而这个复仇的主人便是蕾切尔。
于是,蕾切尔化名爱丽丝以肉体勾引了上尉。
上尉这个角色很特殊,扮演者是在《窃听风暴》中当了一回作家的塞巴斯蒂安•考奇。大概也如中国人的审美一般,这个面部线条刚毅的演员注定要担负起极具人性的纳粹分子的阐述,从而更消解了本片中真正的二战的含义,法西斯的嘴脸集中在那个挺着生殖器无耻到了尽头的中尉身上便已足矣了。
本片中只有三个德国人的戏,分别是上尉,中尉和将军。而上尉持反战的态度已经表明了,将军基本上算是军法的执行者,虽然最后的确由于他的存在而使上尉极其荒诞的被枪毙,但事实上他根本不是主角。只有一个中尉站立在了蕾切尔以及地下党的对面,于是,这部二战的影片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将反法西斯的那种爱国主义避免掉了。
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此片只是披着一层二战的壳,作为一种叙事上的包装,更主要的却是对反法西斯这群人的一个描述,无论是蕾切尔本人,还是两个叛徒,还有如玛多娜一样卖身求活的女人,以及那群真正的反法西斯地下党,这所有的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群相,与德国人数形成了极大的差距,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面对的将不是一个高歌颂德的反法西斯电影,更多的则是一个对自我民众的反思,于是,结合一下导演保罗的身份,我们自然不难看出这种反思的急迫性。
回到故事的讲述中,蕾切尔很好的完成了安装窃听器的任务,但她也发现了那个可恶的德国中尉,更令她惊喜的是,窃听器令她发现了那个曾经害过她全家的叛徒。于是,关于一场是否拯救犹太人的争论便开始了。
这是剧情中极其浓重的一笔,地下党的领导人不同意拯救犹太人,因为那样可能会造成荷兰战俘的巨大的伤亡,其中也包括他的儿子。于是,导演在这个时候将自省的意识提了出来,所谓的国际主义,所谓的反法西斯,在触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全部显得苍白无力了,同样是一种消解的做法,导演再次淡化了二战的针对性,而将矛头直指自己的国民。
医生做出了决定,但根据后来的情节我们知道,这个决定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杀死一个替罪羊而将罪恶掩藏起来。这与地下党领导人那种自私则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用卑鄙来形容。
而此时,真正站出来阻止杀戮的竟然是德国上尉。好象是一个反讽,但实际上,这种反讽并不成立,而仅仅是上尉对死人还是活人的理解,战争,就是要死人的,这似乎绝不是一个军人的说法,当上尉对蕾切尔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上尉从一个德国军官回归为一名普通的百姓,是战争的受害者而不是战争的主导者。导演再一次削弱了二战的内核。
但由于叛徒的原因,上尉没有能够帮助犹太人将那个丑陋的大肚子中尉绳之于法,而且由于私下里与革命党相谈有关停战的协议而不得不被关进了牢笼了。一个德国军官由于试图帮助荷兰人以及犹太人而被捕,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反讽。但最大的讽刺莫过于那场营救行动的失败。当地下党领导人热切地希望儿子能够归来的时候,叛徒直接送上了一份死亡的名单,而蕾切尔却因此也成为荷兰人与德国人共同的敌人。于是,蕾切尔这个被联军一方抛弃的人不得不与上尉这个被法西斯抛弃的人共同亡命。
还好,那是战争的末期,当战争结束的时候,蕾切尔与上尉一起走了出来。是的,此时他们要证明自己,同时也要对那个真正的叛徒实行裁决。但极其可惜,荷兰人将帮助过自己的德国人送到了德国人的枪口之下,这件事即便从叛徒的口中说出来,也是相当的滑稽相当的荒谬。更为荒谬的是,解放后的荷兰人肆意地污辱着曾经为德国人服务过的人们,这同样是一种仇恨,但只是嫁接了,这一点与《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中玛丽娜的处境十分相仿,但这种污辱绝不能代表这些人的正义,于是真正的叛徒医生被奉为了英雄。蕾切尔从医生那里逃跑的一场戏绝对是经典之作,当叛徒被奉为英雄的时候,叛徒反而无力进行再一次地杀戮,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蕾切尔消失在人群之外。难道是人民拯救了蕾切尔吗?当然不是,而是愚昧本身拯救了蕾切尔,这与愚昧本身将三陪女肆意污辱将叛徒奉为英雄是一个道理的。
医生终于不再动弹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平静,伴随着他的钱财,伴随着他的罪恶。地下党的领导人却问道那笔钱属于谁的?平静之后,没有了任何战争的创伤,只剩下了财产,这是可笑的,只有蕾切尔说到死去的人还有那些所谓的人民的时候,战争的阴影才真正地被提起来,曾有的复仇的确发生过。
在影片最后,中东,还是战争,蕾切尔处于新的环境中。对于蕾切尔来说,她其实也想平静下去,但看来似乎是不可能了。她的复仇从对德国人的复仇变成了对荷兰叛徒的复仇。而身为犹太人的她在中东又将会对谁复仇呢?影片最后提出了一种现代无法消解的质疑,从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那里的局势就从来没有安宁过。而一直操纵着中东格局的图际强权们,他们在二战时曾扮演过的是一种什么角色呢?看过此片的人便不难理解了。而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导演的祖国!
影片中最值得一书的是那个律师,可以说他的存在几乎是维护了整个世界的平和,他扮演的律师是一种公正审视与公正评判的象征,他不但帮助犹太人掌管着钱财,而且作为和平代表与战争的双方会谈着,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死在了叛徒的枪下,虽然他的黑皮书可以为蕾切尔洗清罪名,但他却拯救不了贪婪的劣等的人民,而最终被这些人出卖,这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
于是,复仇的含义也在缺失公正的情形下变得可笑了!
保罗是一名地道的商业导演,他知道怎么用色情怎么用暴力镜头等多种手段来让自己的影片好看,但却没有多少观众会为这样一个导演的良苦用心而去思索,从而忽略了《本能》中的女与男的战斗,忽略了《星际战队》中的黩武强权,同样也忽略了本片在消解战争的同时,对战争背后人性的思索以及那些打着正义旗号肆意敛财的大国的真实嘴脸。叛徒是很喜欢战争这件外衣的。

韩兮
2007-5-10于通州

tom影评组出品,请勿转稿!

 5 )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害怕解放

什么时候,胜利的消息却会让你心神不宁呢?

爱丽丝和蒙茨躲在船上听到收音机中传来德军宣布投降的消息,这长久企盼的时刻的到来本应是欢欣鼓舞的,但却突然变得凝重,爱丽丝脱口而出: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害怕解放。我们可否能够想象这样一个时刻?

在这一刻,我们开始产生了荒诞感,在这一刻,对、错开始变得模糊,在这一刻,我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一刻,电影不再只是电影。

对导演来说,这本来只是部电影,娱乐片。电影天生就被分类,这个我们不能不承认。简单来说,商业片注重桥段和高潮的设计,注重情节,而艺术片恰恰要淡化情节、刻意隐藏高潮,把关注点集于人的内心。商业片要调动你的情绪,而艺术片要打动你的心。两种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拍摄手法,目的决定了内容也决定了形式。同一个导演不是不能二者兼修,斯皮尔伯格拍圣战奇兵和大白鲨,再叫座也只是成功的商业大导,而辛德勒的名单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拍法。但不是每个导演都有这个能力,或者说都愿意这样去做。范霍文在本片中较为收敛但举手投足依然是自己的套路,所以对于本片不必评价过高。是不错的娱乐片。

网上一迭声的称赞编剧,贬抑导演,其实细看下来,情节老套、悬念不足,前半部是色戒,后半部是无间道。而当那个老律师一脸喜色的拿出德军指挥部建筑图时,我分明看到了越狱中的迈克尔在偷笑。整部片子印象较深的是二战时敌占区那种气氛的营造,在这一点上本片较为成功,而且风格比较统一,这应该是导演的功力。至于演员,不妨多赞一个,她/他们值得。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看得出来创作人员的良苦用心。导演显然不只想讲一个好故事,他还想要反思。影片中不时出现的荷兰人对犹太人的不屑;那一句振聋发聩的“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害怕解放”;那个堪称黑色幽默的对蒙茨行刑的场面;战争胜利后充塞各处的暴徒与对待奸细的残暴,隐隐与德军治下的秩序、优雅形成对照(当然德军在优雅中残酷,在秩序中暴虐);结尾处爱丽丝与家人步入农庄,封闭的庄园戒备森严,武装人员四处巡视,远处传来隐约的战斗警报声,大门缓缓关闭;甚至直接借爱丽丝之口说出“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但这些只言片语很快淹没在了情节和场景之中。

一部号称筹备了近二十年的电影,我们姑且相信其诚意。即便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反思、略显牵强的说辞,我们还是能看出其整体思想倾向,他们反思的是战争本身,反思的是人性本身,是战争的残酷和非人化,人在战争中命运的卑微与无常。对交战方来说战争有胜负,对人来说战争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失败者。战争是开往墓地的灵车。

反观国内,这才是最悲哀的。面对战争,我们除了愤怒、自强、宽恕之外还剩下什么呢?不知如何反思的结果就是价值观的混乱和信仰的迷失。也许,可悲的不是不会反思,毕竟,我们有《鬼子来了》,可悲的也许是我们不能容忍这样的反思。是官方不容忍还是民众不接受呢?后者更令人绝望。

想起多年前看韦君宜晚年回忆录《思痛录》中的一段话:入党之后,却发现常常要在做党员和做一个好人之间挣扎。这个世界有善恶,有是非,但往往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也许只有神才能判断,但神只是默默注视,什么也不说。

让我们回到人间,永远记住那个场景:帅小伙载爱丽丝去见律师,坐在后车座上穿街而过,荷枪实弹的党卫军吹起了口哨,爱丽丝撩起裙摆,……那一刻世界回归了正常,人重新变回为人,那一刹那我们理解了上帝为何要造人世。

 6 ) 《黑皮书》:非好莱坞式的好莱坞叙事

    性、暴力、爱情是当代电影不可或缺的叙事要素。即使是在以强调文艺性和思想性著称的欧洲电影中,这些要素的显现也丝毫不亚于好莱坞的滥套表演。但欧洲电影毕竟还能透析表象,深入内里,颠覆其既定意义,翻出别样的新意。保罗•范霍文回到荷兰后执导的第一部影片《黑皮书》就是这样一部携带着好莱坞电影元素,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颠覆的作品。至于颠覆的实际结果,也许并不那么尽随人意吧。
这是一个关于二战的故事,关键词是战争、爱情、人性以及灰色。二战的话题实在太过沉重,无论是从宏观视角俯瞰历史(如《攻克柏林》、《虎虎虎》、《最长的一日》),还是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反观现实(如《美丽人生》、《兵临城下》、《钢琴家》),所得出的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结果都不可能冲淡整体上宏大的悲剧气氛,人们始终都无法忽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战争所带来的深重伤害——尤其是对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的摧残——它迫使我们不断进行反思,思考战争的起源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种种令人战栗的暴行,究竟怎样发生。这使得二战题材的电影在叙事的同时必须负载起道德审问与价值追问的重任。在《黑皮书》中,这种探问走得更远。电影讲述了一个犹太籍女子瑞切尔在纳粹迫害下从逃亡到反抗的历程。因为父母兄弟被纳粹残忍地杀害,本来不过是想在乱世中找个避难所的弱女子毅然加入了荷兰地下抵抗组织,并在组织的授意下打入德军内部,成为德军上尉蒙茨的情妇。但组织内部一再出现叛徒,使得几乎所有的行动都一一失败,瑞切尔不仅暴露了身份,还被阴险的纳粹构陷,成为尽人皆知的“叛徒”。但在纳粹内部的朋友的帮助下,她与蒙茨逃出了监狱,躲避到了战争结束。但瑞切尔念念不忘为亲人报仇,为自己洗去冤屈,于是在胜利后和蒙茨一同返回荷兰追查元凶,团团迷雾中进行着惊心动魄的调查。但不久,蒙茨就不幸被捕死在了德国人的枪口下,瑞切尔也被挂上卖国贼的名字遭到百般凌辱。正在这个时刻,前抵抗组织的头目汉斯出现了,他救下了无助的瑞切尔,但万万令人无法想像的是,就是这个被赞誉为民族英雄的人正是那个叛徒。他为了钱财害死了包括瑞切尔的父母在内的犹太人,也设计毒杀了几乎所有的抵抗组织成员,愤怒的瑞切尔凭借超人的勇气和胆识最终铲除了这个恶魔。影片的最后,瑞切尔和那位失去儿子的老人并坐在河岸上,身后的灵车上叛徒的挣扎渐趋消失,镜头慢慢拉远,四周一片宁静,灰白的天空像是要包裹住一切。这时,所有的语言都成为多余,我们像是听到了主人公的心河缓缓流淌,如泣如诉,夹杂着忧伤、无奈,不知要流向哪里。
    这是一部融惊险、刺激、悬疑于一体的故事,其中的很多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并不鲜见,一位好莱坞导演对此尽可肆意发挥想像,造出与本片前半部完全相同的效果来,但他们最恶俗也是最不可避免的就是还要塑造出个无所不能的民族英雄出来,并一定要在结局时让英雄和他或她的情人在漫天火光之中幸福而拥。相比之下,保罗•范霍文的后半部才是《黑皮书》最精彩、最打动人的部分。从瑞切尔与蒙茨的相恋开始,影片就把触角伸到了一片灰色区域:敌我双方和解甚至交融的可能性。但导演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太过粗糙,没有酝酿出一段充分的剧情让观众来确认二人的恋情,仿佛只是出于简单的欲望才使得蒙茨不杀瑞切尔,甚至还和她一起出逃,患难与共。难道仅仅因为性或者爱情(如果导演这样希望的话),一个曾经双手沾满鲜血的纳粹分子就可以迅速蜕变为一位人道主义者么?更让人吃惊的是,蒙茨第一次与瑞切尔发生关系时就发现她是个犹太人,但他居然能毫不介意,糊里糊涂地与她相处下去,直到发现她是地下组织成员才又把这件事提出来,但他已举起的手枪马上又被瑞切尔的娇嗔轻轻打到了一旁。这不禁让人回忆起《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个恶魔纳粹军官对一个犹太女孩的迷恋,他明明知道她是犹太人,是劣等民族,但却不能抑制自己想与她在一起的欲望,但最后还是让残忍的纳粹主义占了上风,把那个女孩送去了集中营。相比之下,《黑皮书》的这种灰色区域内的恋情遇到了小得多的个人阻力,蒙茨身上的纳粹色彩也被淡化了很多,显然太过理想化了。我不惮妄自猜测,是不是导演去国二十年,已然在潜意识中接受了美国电影的爱情至上主义的信条呢?瑞切尔和蒙茨之间可疑的恋情是本片中最大的败笔,但假如他们不相恋,情节就难以为继,恐怕这也是导演面对的两难问题吧。
    影片涉及的第二个灰色区域就是,敌我阵营是否真的黑白分明?战后欢庆胜利的人们一面载歌载舞,一面还忘不了惩戒那些叛国者。但惩戒并不是依照法律条文进行的正义程序,竟然只能沦落到纯粹的人格侮辱:剪去他们的头发,剥光他们的衣服,往他们身上泼洒大粪!这种惩戒堪比纳粹的极端暴行,是对人格、人性的最大玷污!导演在这里也充满厌恶地塑造出一帮醉鬼、兵痞、妓女,让他们来实行对瑞切尔的侮辱。但这种侮辱难道仅仅只是那些粗俗无知的人群所能做出来的么?那些普通的市民,在战争中饱受创伤的人们呢?他们不也在心里痛恨诅咒叛徒么?如果有机会,普通人是不是也会变得残忍起来?导演故意把这种可能性避让过去了,只重在表现瑞切尔所承受的一切,并让施暴者生就一副令人作呕的嘴脸,从形象而非道德的角度叙述了这一问题,从直观上避免了观众的疑问。在这里,导演故意消解了人性的阴暗,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单纯的叙事,缺少深刻的发掘与责问。叙事的节奏和角度不允许他在这个问题上多做停留,深度探寻的可能性也就被消解于无形了。
    影片最精华的部分,也是灰色度数最浓的部分,就是叛徒的真面目被揭露的时刻。叛徒不单单是那个道貌岸然的律师,竟然还有汉斯——抵抗组织的领导者,他的贪婪使他背叛了祖国和人民,亲手把战友们引入死地。就是这个最大的反派,在获得沾满犹太人鲜血与怨恨的金银后,居然还获得了人民的欢呼和拥戴,这一绝妙的讽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影片在道德审问上的不足。汉斯的前后大翻转实际表达了导演一直试图在说明的问题:道德的不确定性。谁是绝对的正义,谁是极端的邪恶?在意识形态的大帽子底下,个人那微弱的声音是不是可以形成对这一问题的反诘?纳粹分子或者由爱情或者由良心,是否可以走上人道主义的道路?普通人因为憎恶邪恶是否就可以突破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从而造成事实上的犯罪?更有那些所谓的正义卫士,难道就没有一点个人私欲,没有走上歧途的可能?保罗•范霍文在短短的一部电影中想表达的太多太多了,以至于不得不忽略很多细节上的追问。这种一刻都不能滞留的叙述节奏带给观众震撼和快感的同时,也缺少了可供细细推敲的持久性。
    随着电影市场的持续国际化,带有较为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各国电影很容易就被打上了文艺片的烙印,而适合大众口味的所谓国际化电影必须具备那些能迅速吸引眼球的东西,它要以一种低姿态去迎合大众的口味,太过深刻或者太过自我的电影往往都得不到认可。保罗•范霍文虽然以二十年来磨一剑,但他似乎也不能不顾及到广阔的国际市场。所以,《黑皮书》中裹挟的好莱坞叙事要素已然从噱头向本体开始转化,这的确是一种在无形体制下的被规训的过程,在这背后显现出的形象,恐怕不仅仅是财大气粗、颐指气使的好莱坞电影资本家,更有被好莱坞电影所驯化出的一代观众。

 短评

我就想推荐大家看看主角穿红裙戴红花唱歌那一段。

5分钟前
  • satan
  • 推荐

即便是讲述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充满阴谋与复仇的故事,范霍文的片子里也少不了情色与杀戮,然而他将这些元素作为陪衬,打造出一部环环相扣伏线千里的大戏;某种意义上本片有点像荷兰版色戒,但个中曲折更加虐心,几乎可称做女主角一个人的史诗;结局隐晦地点到巴以冲突让这个光明的结局又蒙上一层灰尘

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绝代尤物。“风声过后,世间再无传奇”用在这里才合适。那句与其选择子弹不如投降恐怕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9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荷兰解放后的众生相刻画给影片大大加分。

1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2008-6-19看毕,非常的经典,比色戒强很多倍

16分钟前
  • 左思
  • 还行

精彩淋漓的佳作。本片开局平平,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变得越来越是精彩,剧情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起伏跌宕、高潮迭起,如倒食甘蔗、渐入佳境。叙事更是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且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结尾一切复归于平静,令人不胜唏嘘感慨。正是: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4星半,强力推荐

20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正与邪,善与恶,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全部模糊,战争中从来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强者和弱者

2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实际上,所有人都憎恶战争,除了旁观者

30分钟前
  • 大xu
  • 推荐

每10分钟剧情就来一次大转变,这比较强

31分钟前
  • bba
  • 力荐

有些地方看到了文革的影子

3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没法不联想到色戒,不过这部是彻头彻尾的情节片,没在文艺上纠缠。另外,女主角很好看,不单单是相貌上的~~

3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长篇小说的质感,真是一波三折、令人唏嘘

40分钟前
  • boks
  • 力荐

说它是外国版的《色戒》?《色戒》我还没有看,但是这个真是没什么意思,那个情报局局长一点也不像个高官,那么nice,还那么痴情种的样子。MS中国的敌我战争还老奸巨猾了一点。

45分钟前
  • 半袖
  • 较差

所有打三分以下的都是看的删减版嘛?其实是多美好的片!!!女主与德军上尉第一次的时候眼睛好漂亮>///<上尉大好人我的菜!。。结局在半途有点眉目,但合情合理的伏笔和对小角色剧情的适当渲染是成就了一个还算出乎意料的结局。。Carice演女主好不容易的!别再说她胸部小了其实很漂亮Q_Q

49分钟前
  • 拉子闪闪发光
  • 力荐

无以伦比的棒 惊艳到极致 保罗真是个人才

51分钟前
  • 深毒
  • 力荐

看过的最好的荷兰电影,悬疑迭起,险象环生。对于我这种剧情控,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电影。极度推荐,这是了解荷兰人和荷兰历史的一扇窗,同时也是一部剧情几乎满分的电影。

5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一开始是《辛德勒的名单》,中间是《色戒》,后半部分是《西西里美丽传说》,最后是《名侦探柯南》#好像混进来奇怪的东西了#

59分钟前
  • 刘康康
  • 还行

剧情紧凑。演员到位。名副其实的好片儿。

1小时前
  • 圈圈圈
  • 推荐

爱好邮票的魔鬼尚有一线良知,庆祝胜利的天使早已丧失尺度。法西斯与基督徒并无区别,英雄与妓女界限模糊。有的身体被千刀,有的灵魂被万剐。可以向仇人袒胸,不愿向恶人露乳。注射贪婪的胰岛素,吞下伪善的巧克力,刚被万人簇拥,转而躺进棺木。战争有结束,攻讦不结束。可以信任人,但不可信任人性。

1小时前
  • 西楼尘
  • 推荐

3.5,精彩归精彩,但过度戏剧化,以至于2个半小时要滴水不漏圆住这个故事已经相当局促,更没有任何文本空间去构筑叙事之外历史和人性深度。

1小时前
  • Peter Ca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