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HD

主演:伊隆·马斯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2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3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4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5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6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3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4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5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6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7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8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9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奥斯卡获奖导演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和金国威(《徒手攀岩》《泰国洞穴救援》)首次将镜头对准天空,讲述了 SpaceX 鼓舞人心的崛起历程,以及埃隆·马斯克 20 年来为重振美国太空旅行野心所做的努力。这是自 2011 年航天飞机退役以来首次在美国本土执行载人任务,这是一次难得的机 会,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背后功臣工程师和宇航员。《回到太空》记录了 NASA 资深人员鲍勃·本肯、道格·赫尔利和其家人在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将带领观众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激动人心的旅程,并探访马斯克和 SpaceX 团队的任务控制中心,见证其如何以“海面溅落”的方式将太空人送回地球。女狙击手蔷薇色的恋人们坚不可摧2018宾虚2016皇家饭 皇家飯白秘书每天都想辞职长安诡事传背叛(普通话版)美人鱼第二季急诊室的故事 第四季延禧攻略番外篇之金枝玉叶肇事者逃逸疯狂的公牛圣所镇:女巫传说第一季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国语梦幻杀人档案怪癖英雄民王杀手信徒第三季狼在门外鸡祥如意恐怖故事3:火星来的少女新海神号历险记客户名单青春1000日锦衣之下之血滴子心灵庇护所楚留香传奇2007妈,我回来了裂口女生存家族战栗情谋一眉道人(国语版)烈探驱霾女巫恋人金色丈夫女拳皇杀入警察局康斯坦丁只要你愿意师任堂:光的日记

 长篇影评

 1 ) 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更高层次

有个修女曾向NASA写信问道: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你们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对太空感兴趣,仿佛是人类的本能。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一声巨响后,这片黑暗渐渐分散了,缓缓上升的东西,变成了“天”。

自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从明朝自制火箭绑着自己飞天的“航天第一人”万户,到1964年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500多年来,人类从对宇宙的误解,到身心向往,到终于有一天,可以亲自登陆月球、火星,回首遥望这个蓝色的球体。

那么太空,到底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以前,我眼中的SpaceX,就是一家从地球往太空运送东西的快递公司。它突破技术,节约成本(猎鹰9号的发射成本下降了一个数量级),成为航天商业机构,提高发射火箭的效率。它野心磅礴,妄图将火星纳入人类殖民地。

但这一切的探索,真的会让人类变得更好吗?

埃隆马斯克,一个“疯子”,他把金钱看作信息,用这些信息换取更多社会资源的配置,激励着停滞的太空计划继续前行。

关注,似乎让一切变得更加可能。火星,让人类意识到,深藏在某处的超越精神,在共同的目标中,逐渐开始苏醒。而千百年来,不管黄人、白人、黑人,都活在一个渺小的、模糊的、暗淡的蓝点里,什么战争、文明、科技,都是一粒悬浮在阳光或黑暗中的微尘。

更别提血肉之躯的人类了,比渺小更渺小。

被SpaceX送上太空的宇航员道格说道:即便是最冷酷无情的宇航员,一旦他们进入太空,他们就会被改变,会变得更好。他们往下看,然后说“我们都在这个小球体上”。

我还有一个大胆的想象,如果SpaceX真的能把成本降到无限低(可能随着能源技术的提升什么的),那么贵公司就有可能从快递公司转型成为教育公司,毕竟,一个再没有信仰的人,也没办法在浩瀚的、广袤的、真实的太空中,还能迷信相互杀戮的幼稚游戏。光失重这一条,就能让人类重新思考与自然、生活、社会的所有关系。

太空,是一个纽带,没有对太空探索的交集,文明将在各种对立中分崩离析。回到太空,其实有可能帮助人类,找到一条博爱之路。

后来,NASA是这样回复修女的:

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以及同时期其他人的努力)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2 ) 回到太空 有感

2011年nasa做了最后一次航天飞机的飞行,后续美国的宇航员都乘坐俄罗斯的火箭去往空间站。唏嘘和感慨,时代变迁,这群万里挑一的人才在2011年也感到无比迷茫吧。

看完它才知道马斯克的space x成长有多艰难,当他们这类新兴势力闯入这个行业时。旧势力(波音)带着阿姆斯特朗等往届宇航员+国会议员来阻挠和否定他们,其中充满了金钱交易和旋转门,理想?no,生意。

Space x的早期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对创始团队来讲,这就是一场赌博,虽然行业政策是鼓励的,但造火箭这件事基本没有容错率,而且还是从零开始,失败就意味着失去绝大部分。我想压力是极大的,同样,选择这么做的人,想必拥有着对理想的坚定信念,极度渴望自己梦想的画面,好比小时候无比渴望玩到游戏机。

紧接着是连续3次失败,账户资金吃紧,顶住压力,在失败中学习,不容易太不容易。第一次成功进入轨道后,拿到NASA15亿美金合同。然后解决火箭再回收利用,精准落地的问题。然后我好奇为什么NASA都没能做到的事他们这个初创公司搞定了?官僚的保守的,成功过的但被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住的NASA,注定搞不定。而充满着信念,“追求”失败,从失败中不断总结,加上我推测市场化的薪水招募到有能力来解决问题的员工,这些是space能成功的原因。

这是一场持续的,不断地突破新的挑战,参与的人需要持续保持紧张的努力的状态

另外,这个纪录片也提醒我,不能只关注他们的政府,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先进的领域。

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一个物种的进步,是需要不断的有前行者,前行者影响后来者,不要停滞,技术和科技不是随着时间就会进步的,金字塔、长城我们都已经忘记如何去建造了,很多年前我们能登上月球,但后来我们也忘了。趁着还没忘太久,赶紧去做!

 3 ) 甜到犯规的奈飞腐剧,彻底把我撩到了

近日,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出差半年后,终于“回到地球回到家”。

3天前,SpaceX 公理 1 号(AX-1)乘组已坐飞船返回地球的新闻,传遍了全球。

公理1号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全私人、全商业化的国际空间站任务。三位来自加拿大、以色列、美国的富豪,为此次旅行支付了 5500 万美元(约 3.59 亿元人民币)的船票,登上了太空,完成了此次堪称史上最贵的旅行。

有人盛赞这次旅行,“既代表了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努力推进近地轨道商业市场的结果,也代表了太空探索新时代的开始——更多人将有机会执行更多种类的任务。”

公理1号上天前一天,纪录片《回到太空》在奈飞上线。

该片讲述了马斯克作为SpaceX创始人,潜心20年制造私人运载火箭的故事。

该片的导演是金国威、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夫妇。他们曾凭借纪录片《徒手攀岩》拿到了奥斯卡的最佳纪录长片奖。去年,他们执导的纪录片《泰国洞穴救援》备受业内外认可。

《回到太空》豆瓣评分8.7,颇受好评。

01 重启太空事业

马斯克以敢想敢做闻名全球,他一直有一个太空梦,被人称为“现实版的钢铁侠”。

年轻时,他每次浏览美国宇航局的网站,都会感慨:“好吧,很难......”

2002年,马斯克想在俄罗斯买火箭,但是失败了。他决定在美国开启自己的航天事业。

美国早期的航天事业十分出色。

1969——1972年,美国完成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开辟了人类航天事业的新版图。

自1981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火箭问世后,共进行了135次飞行,平均每趟旅程的成本高达16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航天计划整体耗资超过了2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一旦发生航天事故,航天局便会遭到巨大的舆论压力。

由于成本过高。2011年,NASA停掉了航天飞机载人飞行项目。

后来,NASA提出想将运载火箭和飞船外包给私人企业运营。但是此举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反对,他们不能容忍航天技术变成私人专属。

得知此事后,马斯克只好另起炉灶。

02 从零开始

马斯克开启航天事业的第一步,是与专业的航天人合作。他邀请了有15年火箭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汤姆·穆勒担任公司副总裁。

第二步,马斯克租下了一个仓库,用作火箭制造基地。

第三步,马斯克投入了1亿美元的启动资金。

人、场地、钱齐全,他们从研制螺丝钉到制造火箭壳,全部从头开始,目标是生产出一架名叫“猎鹰”的火箭。

马斯克告诉大家:“我只有1亿美元,够飞三次。如果三次都没成功,拿不到融资,那公司就会凉凉......”

但是很不幸,猎鹰号火箭前三次试飞全部失败。

2006年,猎鹰号第一次起飞时冷却系统故障,发动机自燃导致火箭坠毁;

2007年,猎鹰号起飞七分钟后,飞控系统的参数出现了错误导致发动机停火,火箭坠毁;

2008年,猎鹰号的一级火箭推力过剩,撞到了二级火箭,火箭双双坠毁。

三次失败令很多员工倍感疲惫、挫败、焦虑。

一位高管直言:“我当时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过来,在家两个月没说过一句话。”

马斯克也说:“那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年,第一次真正面临精神崩溃。”

但马斯克深知,“你永远不会了解你的系统,除非你把它推到极致,让它崩溃。”

他愿意拥抱失败,再次出发。

第四次,马斯克团队终于成功发射火箭,并与NASA签订了15亿美元的合同。

03 永不放弃

航天飞行成本高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火箭飞行后即坠毁,多数材料只能使用一次。

为了节省成本,马斯克团队开始研究如何让火箭飞行后精准安全着陆,实现火箭的回收利用。

一位火箭专家说,“让火箭着陆确实看起来很荒谬,因为你是要让摩天大楼般大小、重达30吨的东西降落在大海中央的指定位置,操作难度高,危险系数大。”

但是马斯克没有放弃,SpaceX的技术部门苦思冥想,在火箭上安装了被称为“网格鳍”的着陆腿、引擎、传感器和驱动器等装置。他们通过先进的算法引导火箭飞向着陆地,并使火箭在下降过程中减速,令火箭安稳着陆。

2015年,二号轨道通信卫星发射后,火箭下降时平稳着陆。SpaceX公司成功完成了“液体垂直回收火箭技术路径”的技术研发。

自此,火箭的制造成本下降了十分之一。

SpaceX公司再接再厉,开始研究载人火箭。

第一次发射载人火箭时,他们遇到了雷暴天气,安全员提出了延迟发射的建议,马斯克采纳了。

火箭发射时像一枚巨型炸弹,威力强大,稍有不慎便会机毁人亡。

2016年,SpaceX发生了火箭爆炸的意外事故。发射塔、火箭、卫星都在大火中被烧成了断壁残垣。

人类航空史上的灾难更是触目惊心——“阿波罗4A”地面试验起火、“挑战者号”升空爆炸、“哥伦比亚号”空中解体……

航空事业充满了危险和挑战,但是每一位航天人都在努力向前。他们深信,“探索地球以外的太空,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值得我们冒风险。”

 4 ) 关于国家矛盾的个人理解

最近看了几个纪录片,一个是这部马斯克的,一个是美国对外战争和金融霸权的,这两部片毫无疑问都是事实,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不输出情绪。

很多民族矛盾,种族矛盾,个人对国家的敌视,其更本原因在于个人把本该是一群人的组合理解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其结果就是当这个理解成一个人的组织或国家或企业,做的坏事是很可恶的,做的伟大的事是有不轨之心的,无论做什么他本质就是坏的,和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并无二致。

其实,无论是国家,组织,企业,都是想象的共同体,是便于理解和对话及凝聚力量而打造的虚拟名词(可参考人类简史)拿一个国家举例,国家里有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诉求,进而转化为政治诉求,侵略伊拉克可能就是能源企业的政治诉求,这对于当地平民来说很坏,但你不能因此就认为所有美国人都是恶魔,因为一小部分资本家不能代替所有美国人。

同理,美国债务高涨,运用金融霸权印钞票,你能说和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吗,华尔街的资本家应当承担责任吧。

马斯克搞的火星计划,计划实现火箭的多次利用,对于太空探索来说是伟大的,而他一个公司也不能代表美国就是伟大的,马斯克只是国家的一个个体,不能代表整个国家。

作为个人,当看待一件事物时,不能用一种孤立和静止的眼光去看,这样很幼稚。当美国在做坏事时,你要看到不是美国这个人在干坏事,以至于联想到,美国这个人有很多企业都是坏蛋,美国人都是坏蛋。

而应该清楚做坏事的是一小部分利益群体,借用国家这个工具在干坏事,发射火箭,是马斯克在用公司这个工具实现他的太空梦,科学研究,是科学家在用国家的资源和机构在进行真理的探索,你在读书是你利用学校这个学术机构过去知识,各自的利益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而作为主体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无疑的,但在旁观者看来,你做的事可能损害了我的利益,矛盾和阶级利益就此产生!

————致所有在用狂热的思想抨击一切的国人,多看点书吧,这样会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5 ) 马斯克年度公关又成功了

看完觉得应该是年度最佳。

生而为人渺小又伟大。

浩瀚星河中的沧海一粟,却又一次次在外太空创造着奇迹。

马斯克和Space X的确是企业家精神的鲜活载体,内心要多强大才能背负无数个陨落的火箭,只为下一次可能会被命运眷顾的成功。在极度垄断官僚的美国航天系统实现商业化运营、让每一个火箭可回收,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18年的努力成型。

当“龙”飞船终于载着两名宇航员划破天际,宇航员Bob儿子的恐龙玩具也一路跟随,漂浮在太空舱的每个角落。科技和人性的光辉相互交织,人类群星闪耀的又一瞬间。

到了外太空,人类的成就不分国籍,不分种族,我们都只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人类。在愈演愈烈的俄乌战争和四分五裂的世界局势里,如果所有决策者能放眼外空,从穹顶之上遥望那个没有分国界线的地球,是不是就能减少一些无谓的纷争和伤害?

 6 ) 火箭和我——不是影评的影评

片子其实早就看完了,有感而发把以前一篇没写完的随笔改一改就当影评了吧,其实和片子没多大关系。

说起与SpaceX结缘,还是在2019年的某一天。那时候的我忽然迷上了火箭发射的视频,于是在B站闲逛的时候,我一眼就盯上了当时如日中天的SpaceX,那时猎鹰重型的热度达到了航天届的顶峰,好像所有的人都在谈论SpaceX与马斯克。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猎鹰重型的发射:两发助推器的回收就好像从宇宙降临的礼物赠送给人类,以庆祝人类新的太空探索时代到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世界上现有的科技,但主推降落时不稳定的直播画质、箭身上烧黑的色块、以及马斯克以及全体SpaceX员工在指挥室的欢呼,这些不完美的小细节和研发者对于这一成功的激动,提醒着我这一起都是真切的科研成果,并不是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 从那时起,这位和我父母差不多大的中年人——马斯克,以及这家年轻火箭公司——SpaceX,就吸引着我燃起了这个对航天和火箭的“小爱好” 之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去看一些有关航空航天的视频和文字:火箭发射锦集、每月发射报告、航天科普......还有很多很多,在这期间不断地自行百度和维基查找那些不懂的名词解释,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去了解这些知识,尽管我知道它们对我的应试毫无帮助,而且我并不能记住和理解那些复杂晦涩的参数和资料,因为我仅仅是一个成绩很拉跨高中文科生。 那一年年末,长征五号遥三发射成功,我国的重型航天任务便从2020年开始激增。那一年起,全球航天最闪亮的两颗星无疑是SpaceX和中国航天。有很多场发射都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印象:高考出分那天中午发射天问一号、半夜四点爬起来看发射嫦娥五号、中国空间站的飞速组装,当然还有影片中的龙飞船发射,简洁到极致的内舱和宇航服展示着世界上最新一代的载人飞船研制者spacex的高技术力与美学考量。 其实至今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会对航空航天有这样“叶公好龙”一样的兴趣,我尝试着去解读自己:或许是人类基因中对太空的向往?或许是对终极科技机械的崇拜?或许只是纯粹的无聊,搞不明白……不过看着火箭升空喷吐的尾焰拉出一串漂亮的马赫环,一级一级解体的推进器,以及点火那一刹那的轰鸣和入轨时人们的欢呼,不知为什么都让处在学习焦虑和生活迷茫下的我感到一些治愈,对于成人世界不习惯和逃避的我,也许有一天也会像小王子那样“回到太空”吧。

 短评

还是会有激动或者感动瞬间。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敢想,敢干,敢失败,必成功。

9分钟前
  • Novichok
  • 力荐

不能接受任何失败的NASA在纸上解决所有问题,SpaceX则一直建造东西,看看有什么突破,然后从那里迭代。这也是两种体系的碰撞,僵化的庞然大物与充满活力,敢于试错的年轻个体。

11分钟前
  • 差不多查理
  • 推荐

扎克伯格想把人们拉进元宇宙,马斯克想把人们拉进真宇宙。我想在太空里感受自己的渺小,不想在虚拟世界里沉溺于自身的“伟大”。

12分钟前
  • 鹅岭懒人
  • 推荐

不愧是奥斯卡系的导演夫妇,对素材的选择和编排非常精准,观看期间几度哽咽,既感叹于世界航天已成过去时的黄金三十年,又对spacex等私营航天力量的崛起充满期待。奥巴马处在时代的交接点,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始显现,终点是月球或者火星不再重要,过程已足够美丽和震撼

15分钟前
  • 陈以泉
  • 力荐

就挺…流水账的。上一秒还沉浸在人类大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下一秒就想起来🇨🇳因为zz原因被NASA从ISS除名。坐在DEN terminal大落地窗前,看完全片抬起头正好看到一架飞机落下,远处就是科罗拉多连绵的雪山,思绪万千。

19分钟前
  • hansglz
  • 还行

只有太空。安慰了我的政治抑郁

21分钟前
  • 撒野
  • 力荐

在上海疫情最严重,且解封看似遥不可及的那一刻看完了它。被各种负面消息打散的情绪平复了很多。这是一部能让人抽离当下琐碎的,纷扰的日常之事的纪录片,让人以更大局更全面的视角与心态去看待此刻,重新审视自己。 如果此刻的人生,有更大的机会窗口展开在你的面前,那就好好抓住它吧。

23分钟前
  • Jaguar@sh
  • 力荐

古埃及人当年可以建造金字塔,但是他们现在忘了如何去建。运气是最好的超能力。

2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这对夫妻档拍片真稳,编排素材的能力很强,看他们的纪录片都像在看剧情片,观赏性非常高。

29分钟前
  • Mr. Lei
  • 推荐

很喜欢Elon Musk最后说的那段话:“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进步)并不是必然的,当人们认为技术会自动改进时,那他们就错了,技术不会自动改进,如果你看看像古埃及这样的伟大文明,看到他们之前能够建造金字塔,但他们现在忘记了如何去做,还有罗马,他们之前建造了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沟渠,但他们忘记如何去做了。1969年,我们能够把人送上月球,然后我们忘记如何去做了,机会之窗现在敞开着,但我们不能指望它能敞开很久,我们需要趁那扇窗还开着的时候好好加以利用。” 虽然这段话是建立在技术的角度上,可却同样精准凌厉地点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运动态势,更警醒着我们当下所处的位置,即重蹈覆辙的十字路口面前。人们总是理所应当地认为人类是一直向前进步的,可事实是,有时会倒退,有时会停滞,但如果不去为之奋争,便再无可能希望。

31分钟前
  • 低级趣味
  • 推荐

像是看了两小时 porn

34分钟前
  • Crepuscule
  • 力荐

让我给出一个买特斯拉的理由的话,埃隆·马斯克…

39分钟前
  • 可真豆
  • 力荐

其实讲SpaceX发展历程的前半部,要比讲龙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后半部好看得多。和后者题材接近而且拍得更好的纪录片还有不少,可只有前者才是独一无二的。身处封控中、乱世凶年般的上海,看这样一部纪录片,也差不多应了王尔德的那句名言:“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了吧~

41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片尾曲赞

43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很意外,不是什么马斯克个人传记,小到科研人员,大到宏观宇宙,大小细节都详略得当,比洞穴和攀岩都更稳了,对史料递进式情绪做的很好,算是对于太空题材的一个简单尝试

45分钟前
  • Sanders03
  • 推荐

跟《泰国洞穴救援》同期进行吧,疫情第一年,这对导演夫妇实在太有事做了。对着两个重大事件的大量素材,做归纳整理。《回到太空》估计有从几年前就开始的跟进采访。纪录呈现方式依然纯熟而扎实,却没有《徒手攀岩》亚历克斯那样性格的主角(马斯克当然不错,某种意义也是主角,但并非他上天嘛),揪心的细节也从事件性质上比不了《洞穴救援》,因此不大可能继续无敌抓人眼球。另外,可能出于乌克兰战争和全面抵制俄罗斯的时局原因,国际空间站的两位俄国宇航员只被匆匆带过。因为中国没有参与这个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美方出于政治原因反对中方资金),也就没任何对同时期天宫系列发展的对比讲述。

50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精心包装的资讯重复与狭窄的角度呈现,连同此前也同样是在Netflix登陆的《发射倒计时》,至多成为对SpaceX最好的推广总结片或是有些激荡人心的赞歌。即使可能看到属于Elon Musk有些感性的一面,抑或研究中充满温度的地方,更或是它提出的“超出国度”之外的构想,但收纳于一部足够长的纪录片还是显得薄弱。“金柴夫妻档”被给予许多允许,得以触及很多难得的材料;但从《徒手攀岩》到现在,陷于可能会削弱“羽毛”的项目并不是一个积极的讯号。

51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这他妈得值一百个星!这么牛逼的电影一分十秒的主题曲,牛逼! 这才是人应该干的事情啊! 这导演真是个狠人,拍的都是狠人!徒手攀岩拍出了人的体能极限,回到太空则见证了人的智力极限!

54分钟前
  • 左右
  • 力荐

没有人知道这个星球上有过多少个“世界首富”,但埃隆·马斯克绝对是目前最牛逼的一个。

55分钟前
  • xTni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