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朋友2018

HD

主演:安杰洛·穆蒂·斯皮内塔,劳塔罗‧罗德里格斯,吉列尔莫·普宁,玛丽安娜·安希列里,班尼西奥·穆蒂·斯皮内塔,罗曼娜·亚历山德拉·古利奇,雷娜塔·利兹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1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2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3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4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5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6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13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14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15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16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17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18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19最好的朋友2018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感觉

这出家庭中试图容纳、试图改变的戏码,是走向光明的。但实际上,导演在冷静反思中产阶级价值观,这主要体现在Lorenzo与Caíto之前的关系,Lorenzo和母亲之间的紧张关系上。两个小男孩之间互相启蒙,建立起微妙而对等的平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始终也就约束在友谊的范畴之内。这种“最好的朋友”的友谊,带着强烈的忧伤的底子,其实也是一种控诉。而母亲轻易用她的艰苦和悲伤,就收买了儿子Lorenzo的同情和支持。

 2 ) 我与荆棘,隔着一片海

lolo其实是个很平庸的学生,踢足球最后一个要他,喜欢的女生也因为他的谨慎另觅别人。

但是平庸的人心却更加细腻,因为有太多舍弃和包容,所以才更能体会出每个人的不易。

从父亲叫他“监视”caito起,lolo就开始了他的怜悯。他会向父母袒护caito,因为他见证了caito的沉重经历,因为他知道怎么讨好父母,怎么做一个乖小孩,而caito不会。

每个人的父母都或多或少的对自己喜欢的人有所偏见,当然lolo的父母做的够好了,可还是抵不过caito的不羁,他是个没人疼爱的小孩,自然不会lolo的家庭规矩。但是,当最终灾难来临时,caito选择了离开,他也想留下尽量美好的一面。

我该拿什么去挽留你,看你陷入荆棘,却伸手难及。

 3 ) 《洛洛》

《洛洛》(Mi Mejor Amigo,2018,阿根廷)真的是像隐秘宝藏一样的电影,这种质感超爱,我能打到9.2分,上一次这样感觉的激动应该还是在《寻找梦幻岛》(Finding Neverland,2004,美国)。但和《寻找梦幻岛》不一样的是,《洛洛》能直接让我共情,而不是移情,同时对电影作者表达也有超多共鸣。

《洛洛》

在同题材同人设类似故事表达上,这个片子有和《你存在的布鲁克林》(Brooklyn Village,2016,希腊、美国)一样的克制;也有像《离别》(Departure,2015,英国)一样的暧昧;同时现实和《心之石》(Hjartasteinn,2016,冰岛、丹麦)一样冷峻残酷,但又多了一份生活和清爽,并且可能因为环境里的景色和建筑,影片有一种独有的在紧张和静谧间恰如其分的节奏感。

《洛洛》

整体故事和《大鱼海棠》(Big Fish & Begonia,2016,中国)等等此类一样,在深层的人物建构和母题上都十分类似,都讲述了一个附加懵懂情愫的“失败成人礼”,就最近的《少年的你》(Better Days,2019,中国)来说,是陈念和小贝在一种逃离主义式的哀默美感,对于成人世界同时具有的恐慌和盼望。和《洛洛》一样都是一种“彼得潘症候群”式的成长:在拒绝长大的同时,其实他才是在儿童世界中最成人化的——“我不用长大就可以对抗这个世界”,但彼得潘他要听故事,听成人世界的故事,害怕成长的同时又期待成长,但现实里没有人可以像改编自王朔的作品《看上去很美》(Little Red Flowers,中国,2006)里的方枪枪一样“拒绝答到”免疫于社会归驯,在林奕华的舞台剧《小飞侠彼得潘之机场无真爱》(Finding Loveless Land,2017,中国)里,就算是无限期的Delay,但Delay就只是Delay,终有一天要起飞,洛洛还是要面对现实,要搭乘前往梦幻岛班机的彼得潘终于改签到了薄情国。

《洛洛》

在林奕华的舞台剧中也很好地探讨了为什么在此类故事中总会有青春爱恋的在场:一种在巨大孤独来临时,关于寻找同类的本能,寻求依靠和陪伴的幻想和现实的交织。詹姆斯·巴里的原著中彼得潘对温蒂说:“你答应过我不长大的”、“你要为我长大”,林奕华的舞台剧中彼得潘对所有人、对时间、对梦幻岛说:“我是那个一直在等待的人,你是那个随时来随时走的人”,掺杂在懵懂爱恋中责任、家庭、自爱、谎言、成长的巨大集合。《洛洛》里的洛洛同样在自我矛盾中逐步自我否定和自我接纳,遗憾归驯为在社会中正常“答到”的所有人一样 ,成为将梦幻岛藏在深处、改签至薄情国的一员。

《洛洛》

有人说一部优秀的LGBTQIA+题材影片要看如果把人物关系换成普通男女关系后还是否吸引人,对于《洛洛》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他还做到了我评判标准的更重要一点——如果不是这种关系则故事不成立。和《疾走马丁》(Kapgang,丹麦,2014)一样展现了一种性取向的自然选择性,在大的社会背景里,洛洛对于自己并不确定,以至于即使是妈对他说喜欢上一个男生也很正常的时候,他也否定说我没有,我只是同情他,不想说这个事情,甚至自己也考虑看心理咨询。在剧作和导演构思层面上来说,也做了一些选择性的考量——对于符合大众普遍接受的男女亲热部分进行了展现,对洛洛单方面的的暧昧情愫则十分克制,没有进行一种“奇观化”的视听,并在时空环境上做了许多文章,表演上也通过各种微神态细微地展现,除去影片高潮段落——趁着火苗,面对大海,脸颊上的吻——这种展现出真实自我轻轻越界的美好以外,其他最性暗示的镜头可能就是洛洛用脚踢他的脸叫他起床,这种克制的展现方式使得更加纯粹,甚至可以不强调这是一个LGBTQIA+题材,不标签不强调有时反而更加尊重。

《洛洛》

洛洛就是在两人共同面对成人世界的涌入时,找到了一起面对可以互相依靠和陪伴的人,在一个对的时间喜欢上了一个不可能的人。“相配和相爱是两个事”,即使适合,在大的时局里,最后不是都能走到一起,《后来的我们》(Us and Them,2016,中国)讨论的就是这种矛盾,在《洛洛》中矛盾原因表层是两人的生活背景的差异,但内在的便是社会对于性取向的偏见与互怂,这便是我对LGBTQIA+题材所看重的如果非这种关系则故事不成立。

《洛洛》

在《洛洛》的剧作中的所有角色人物弧光都十分完善,洛洛的父母的副线,通过不同视角,一点点交代地十分清晰,自我矛盾和对其他个体的反应都十分完整。甚至于洛洛的弟弟和他之间所展现出的互相依靠陪伴的感觉,和洛洛单方面情愫的那种互相依靠陪伴的不同之处,都通过一些细碎散文化的方式细腻地展现出来。在洛洛和男二两人关系的设定上,两人在一些方面十分相像,又在一些地方十分不同。洛洛生活在普世化的中产阶级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全球整齐划一的中产家庭一样:对安全与财产的重视、家庭秩序的建立、个人主体价值的表达等等,在电影中的生活景象中都得以展现,这也迎合了洛洛那种对规范的遵守,隐忍独立而不善于表达的性格。而男二的家庭背景完全不同,在类似北漂的环境中长大,在暴力压抑中成长,极度需要爱,但对别人给他的爱会排斥和不适。洛洛的规范和男二的混乱不断互相影响,但也是两人不断摩擦的原因。在过程中男二也在试图学习规矩,洛洛也学会享受片刻的自我。最后男二明白了规矩,接受了规驯,也导致了他的离开,他不能够再打扰洛洛一家人,洛洛的妈作为中产家庭普遍的焦虑角色,也必须把控住一家人的安全。要知道,洛洛在家庭的影响下,半点抵抗都没有,只能自己在沙发上哭,在男二推门回来和他告别的时候还要佯装坚强。洛洛在他那纯粹桎梏的内心,是不可能上演一段生死浪漫的逃亡戏码的,再说,生死本身毫无浪漫可言,就像崔健的词:“要是为了爱情,歌曲算个屁;要是为了生命,爱情算个屁”,这才是中产者们的一个可悲可怜。另一部同类题材关于离别的短片《戴维与斯图》(Davy and Stu,2006,美国)也是点到为止,很多时候离别是不容轻易打破的,现实里的约束也使得生活更加感人。就同《山河故人》(Moutains May Depart,中国,2015)所广泛展现和讨论的一样,“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不可避免的我们这是一个流行离别的时代,只是我们不会道别。

《洛洛》

演洛洛的这个00后演员,人物塑造的那简直是,这种微操,简直是把人一直勾着。几个小点:看到男二脱衣服去游泳时候的那种掩饰很好的小鹿乱撞,在一瞬间又消失,变为对男二的生气;虽然洛洛知道不应该去寻求说“我对你这么关心,你为什么不怎样怎样”这种,但在树林中十分委屈的时候,还是爆发出来,说出来就后悔的那种微表情;即使是男二很过分,但洛洛总是先道歉,就那种因为暗恋两人的地位差距,那种隐忍慌乱自闭矛盾展现的淋漓尽致;影片高潮段落,洛洛亲后两个人的那种眼神视线的活动,就是各种关系、各种内心活动全都交代了。亲后两人的对白也是漂亮极的,男二主动去和洛洛说:“我爱你,兄弟”(好直男的),洛洛很小声的说:“我也是”,在声音处理上后一句基本听不见,都淹在以海浪为主的环境里,之后洛洛的各种小动作,都是在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我愿意相信另一种。很明确的,虽然是“我也是”,但完全不同,洛洛对男二来说就是朋友情感,但男二对洛洛来说明显更多。洛洛在意的事情很多,害怕的事情也很多,但他无能为力,只能接受,他害怕改变,害怕自己会变、害怕那个他会变、害怕错过、害怕遗忘等等等等,但现实就是害怕的东西就是那些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且他所害怕在意的这些,正是两个人会相遇、两个人会分离的原因。

《洛洛》

跳出故事从其他方面来说,就是画面真的太美了,摄影和调色最后构建出一种远处带有湿度的密度的类似巴比松画派的感觉,真的超棒,和最近某相近母体青春题材电影形成鲜明对比。对比的点还有采用的整体克制的镜头,固定为主,很多的以环境为主体的设计。导演马丁·迪乌斯的短篇《青涩爱恋》(Amor Crudo,阿根廷,2008)应该是这部电影的短篇前作,在风格上我觉得有和陈可辛、贾樟柯类似的影子,超级细腻的同时又超级克制,甚至有一些展现社会群像感觉的镜头出现。声音上特殊之处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是那种丰富的声景的构建,一点原因也是因为画面在强调环境,一是各种环境中的点状音响作为一种时空的符号;二是面状的风声浪声出现位点符合人物和剧情发展表意化的处理,三是音乐感觉成为了环境中的一部分,没有外源的间离感,都值得学习和尝试。 当然片子肯定还有很多问题所在,列举一些大块的: 问题:男二的选角,男二真的不好看,对所谓攻受(男性向女性向)的规驯 问题:洛洛母亲偏向于戏剧化的表演,有些过非电影感 问题:在淋浴间画面动态模糊时的声音突然表现化 问题:应该加强洛洛弟弟和他之间的反应 问题:洛洛在男女亲热段落有点表现成了阉割焦虑,而非一种性取向的自然选择性

《洛洛》

但是这个片子真的就像邱比的音乐一样,我能直接从里面反观出我的生活,并且这种质感,还有工业化质量这么高,真的爱。

 4 ) 《最好的朋友》:韶华不为少年留

公路上骑来两位少年。前边的反扣一顶棒球帽,三叶草撞色复古卫衣,藏不住的叛逆,后一位紧紧跟随,基本款灰色帽衫,乖巧邻家范儿,刘海被风拂乱。

两人皆身负厚厚行囊,干净的脸上,嘴角微扬,似乎带着少年才有的某种倔强。天空流云淡淡,正一点点被阳光晕染,耳畔有风呼啸,仿佛穿透了画面,拂过眼前。

逆风飞扬的海报让我有一刹那想起“像少年啦飞驰”之类的句子。画面定格的气场固然只与青春有关,却也不妨碍观众去追念——大概以这种情绪观看阿根廷影片《最好的朋友》(Mi mejor amigo),才能体会到若有若无之间,一种“韶华不为少年留”的微妙感受。

粗看之下情节似曾相识:沉默少言内心丰富的男孩A,忽然来到家中寄宿的男孩B,同为配角戏却不少的父母C、D,懵懂之间忽然生发的情感体验,故事发生地都在美得不像话的僻远小城……在《用你的名字呼唤我》里,也有大体类似的架构设置。

与其说这是一部LGBT电影,不如把它严格限定在少年成长的意义范畴,剥离有色眼镜仅仅关注影片本身。这样说来,似乎只是年少回忆里一段寻常往事,忽然来到家中的朋友打乱了生活的正常节奏,他迥然不同的成长背景将你吸引,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景象纷纭。

“吸引”不等于“爱情”,后者也并非前者的必然归宿,二者仅仅具有近似的情感体验特征。是朋友之间的吸引,吸引的理由可以是单纯的好奇,毫无疑问各自成长经历造成的距离和神秘广泛存在,问题在于对这些东西的探寻应该采取怎样的姿态。

青春期少年荷尔蒙涌动,困惑面前,总要千方百计找寻问题的答案。一个比较重要的暧昧问题在于,男孩A是否是gay?他自己纠结其中,影片里的不少线索也在向肯定的方向暗示:喜欢大量的严肃阅读、弹吉他只偏好古典名曲、对运动不够热衷……看起来,答案不言而喻。

从刻板印象入手的推论存在武断的可能。怎么可以对一些事实选择性失明?比如男孩A与女同学的情感线,偷尝禁果的戏份也是某种程度的身份暗示,这大概是两人的第一次,事后两人的互动如同情侣,看起来初试云雨体验显然不坏。这样说来此前的答案需要质疑。

或许更合理的解释是,男孩A因为对友谊的极度渴求而对男孩B表现出了亲近,B的出现并非要迎合A的情感反应,只是让A在惯性人生的轨道上看到了另一种友谊的可能。完全陌生的成长背景催生了“吸引”,让A对B产生超越友谊的同情。

又要如何解释野营地那堆篝火旁的一吻呢?那场景出奇的干净:A让B闭上眼睛,蜻蜓点水一样啄了下脸庞,脸上映照着跳跃的火光,“我爱你,兄弟”,“我也爱你”,兄弟般相视一笑,伸手拥抱,拍拍肩膀,少年友谊在夜幕下升华为某种更坚固的情感联系,仅此而已。

因为理解,所以珍惜,这是“吸引”,不是“爱情”。与《用你的名字呼唤我》一样,影片也有个开放式结局,两位少年终于分离,唯有成长的插曲回荡在面朝大西洋的世界尽头——阿根廷巴格塔尼亚地区的绝美风景,记录了少年伴随困惑的青春记忆,正是这些与韶华同在的宝贵瞬间,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5 ) 最好的朋友

Lorenzo和父母弟弟生活在阿根廷小城Patagonia,一天父母朋友的儿子Caíto借住他家。Caíto是个羞涩又沉默寡言的男孩。爱好不同的两人成为朋友,经常骑车登山,有了很多共同语言,也产生了暧昧情愫,就在这时Lorenzo的父母将Caíto赶了出去…善良乖巧懂事的洛伦佐会是生活中想要做朋友的类型,但粗暴任性不时耍脾气、纹身吸烟抽大麻的凯多虽然同情他如今的遭遇,但却不太喜欢他的为人处事:骑车外在不告诉洛伦佐一家害人家担心受怕了一晚、在湖里假装溺水让洛伦佐情急之下赶去抢救……

 6 ) 一点碎碎念

中间跳过了一些不愉快的片段…片子的整体基调还是蛮喜欢的,虽然有点平淡。男主人真的很好,长的也很乖很好看,是我喜欢的类型,让人很有保护欲,和凯多有着巨大的体型差。其实我感觉我和洛伦佐也有点像,也会感到困惑…最后还是觉得有点悲伤的,闻他留下来的衬衫太真实了,然后又回到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只是那个人可能再也不会见到了…洛伦佐让凯多闭上眼睛然后亲他的侧脸,两个人拥抱在一起,感觉还是很温暖的。整部片子真的很克制,但是我很喜欢。 其实我挺理解洛伦佐的,有时候即使周围有一群人,但还是会觉得孤独,然后刚好有一个和你聊得来玩得来的人闯入你的生活,你不禁就会对他产生依赖,他离开的时候你会很不舍,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即使再见还会有当初的感觉吗?洛伦佐给凯多过生日,蛮感动的,一起登山,一起野营,一起做很多以前没做过的事…想想真的很美好啊。洛伦佐是真的喜欢他吧,凯多应该也能察觉到,他们的爱,是双向的。

 7 ) 最好的朋友

在家庭面前,他在努力的克制。前一场梦是更衣室里同龄男生们的裸体,下一场戏就是男孩主动找同龄女生破处,当另一个男孩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他的性取向在摇摆挣扎。离开家,抽点大麻,他就会让男孩主动闭上眼睛,主动在他的脸上亲一口。回到家,清醒之后,就算母亲主动告诉他,爱上一个男孩不是错的,他还是会努力地否认。Lorenzo和父母弟弟生活在阿根廷小城Patagonia,一天父母朋友的儿子Caíto借住他家。Caíto是个羞涩又沉默寡言的男孩。爱好不同的两人成为朋友,经常骑车登山,有了很多共同语言,也产生了暧昧情愫,就在这时Lorenzo的父母将Caíto赶了出去…

 短评

拍得有点太平淡了,观赏性不是特别强,但是阿根廷电影真的很细腻感性啊

7分钟前
  • ANANSII
  • 较差

C,故事本身比较破碎,什么都没讲清楚。其实青少年不是这样的啊,就算横冲直撞,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也至少有真情。也许多年后你会发现,当初那个你很不屑的人,其实你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你从来都只是表面坚强骗自己罢了。

8分钟前
  • TimmyConnor
  • 还行

我去到你假装溺水的池塘,我帮你的捣蛋行为找借口,我理解你的成长伤痛,我害怕我的感情冲动,我闻着你曾穿过的衣服,我用你求我留下的方式求你留下,我不知道这叫什么,但我只知道我希望的,是我叫你闭上眼睛时你心知肚明,是我亲完你脸颊以后你嫣然一笑。

12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这么多年都以为是那部2013年巴西短片的同名长片,原来不是。

17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家里突然来了一位陌生帅哥,我是该爱上他呢还是该爱上他呢还是该爱上他呢?听起来像是cmbyn般的情事,实际却有很大不同,阿根廷导演似乎都有马可·伯格那般玩弄暧昧的能力,但马丁·迪乌斯却克制纯净到让你甚至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暧昧的地步,两位风格迥异却各自身负重担的骚年擦出的火花就如同我们都曾有过的擦肩而过经历般让人沉浸和难忘,老爸居然是《无人注视》男主,没看出来。(74)

20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淡如水,毫无戏剧张力啊。

23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这片子拍的也太隐忍了吧。深有体会男主的孤独,两个人的相遇只不过是生命中的擦肩而过,the show has to go on.

28分钟前
  • Hephaistion
  • 推荐

Caito也太帅了吧!看到Caito的颜很身体,再性取向迷茫的青少年也要被掰弯成蚊香了吧!同屋住了那么久没有睡,真是暴殄天物了

33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推荐

朴实的情节,却用极其精湛的演技和摄影充实,特意淡化了爱情,而突出了家庭,婚姻,牺牲,友情,母子二人关于父母婚姻的一段谈话极为精彩,阿根廷的电影已经比美国同类电影成熟得多,也许好莱坞商业至上,大成本向大众审美妥协与小成本随意粗糙二选一模式,确实不如有诚意的独立电影

34分钟前
  • 周府真
  • 力荐

实在等不来字幕,只好自己啃了。caito只有望着lolo的时候,眼里才会有青少年特有的温柔和调皮;可惜一个是“I LOVE YOU MAN“,一个是”ME TOO“。但更多的还是两个孤独的人彼此取暖,一个承受着太多生活中操蛋的事情,一个在青春期的自我认同里摇摆。lolo在篝火边亲吻caito脸颊时,caito睁眼的浅笑又暖又虐。只是他们终究都还太小,而生活尽是操蛋的无能为力。

38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看这两位小清新的长相非要碰上个沉郁的故事,原来阿根廷的男孩们也并不能在专属的青春年龄上放飞自我而只能受困于原生家庭和社会里的人情世故。也许有这结伴出行的暧昧发展,男主在看到最好的朋友脱衣露出腹肌时表现出的小害羞和局促,从无话不谈的互诉衷肠到之后彼此都懂的沉默。醉后方知酒浓,告别才觉情深,错过的都是短暂的美好。继续探索青春里的性取向觉醒和那个独一无二却又渐行渐远的他,加上成长获得的性格原因,哪怕来再多闷闷的我也还是吃得消的。

42分钟前
  • 大洋洲
  • 还行

符合我对此类电影的所有审美与要求。淡淡的,自然的,合理的,最重要是隐忍的。甚至不想给它打上同性标签,真正的那样的感情真的就是这样的,淡淡的横在那所谓的界限上,又有谁知道到底是什么呢?

45分钟前
  • Senevo
  • 力荐

隔着屏幕都感觉到Patagonia的风,还有少年们的孤独。

50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让你发大水的人走了

53分钟前
  • 高素丽
  • 推荐

临走时握个手,简直复刻我去年的初夏。爱啊,悸动啊,克制啊,之类的,闻对方的衣服这种蠢事我跟你说,不足为奇。

55分钟前
  • 水蜜猴儿
  • 推荐

还未热恋就已失恋,最好的朋友却不是最好的男朋友。你忘的衫今天我在穿,未留住你却仍然温暖。

59分钟前
  • 硬搞
  • 还行

蓝色阿根廷的蓝色青春,情感像风景一样纯粹干净剔透。戛然而止的结尾是每个少年时代的记忆中那段珍藏情谊突然落幕的无言结局。

1小时前
  • 神仙鱼
  • 推荐

多年以后,你回到我身边,看着我也告诉我,你的心依旧燃烧着

1小时前
  • 推荐

结局:“物是人非,留我一个人”

1小时前
  • Zoe
  • 力荐

演老爸的吉列尔莫·普宁刚演了一部同志片叫【无人注视】,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以为这是一部同志青春片,其实并没有那么gay,男孩的性取向还处于摇摆的状态,在家庭面前,他在努力的克制。前一场梦是更衣室里同龄男生们的裸体,下一场戏就是男孩主动找同龄女生破处,当另一个男孩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他的性取向在摇摆挣扎。离开家,抽点大麻,他就会让男孩主动闭上眼睛,主动在他的脸上亲一口。回到家,清醒之后,就算母亲主动告诉他,爱上一个男孩不是错的,他还是会努力地否认。这种青春的状态处理的很微妙,在青春期的某个阶段,自我认同完成之前,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阶段吧,第一个爱上了一个人,却又不敢承认。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