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451

HD

主演:迈克尔·B·乔丹,索菲亚·波多拉,迈克尔·珊农,梅寇·阮,迪伦·泰勒,萨阿德·西迪基,莉莉·辛格,德鲁·尼尔森,雷欧·巴奈扎,凯尔·杜拉,乔安妮·博兰德,林恩·格里芬,Zachary Wiseman,Alexander Yarwood,Scott Edgecombe,杜安·莫瑞,马丁·唐文,乔·平格,大卫·托帕,提姆·波斯特,查得卡米列里,坎蒂·亚历山大,格蕾丝·林恩·孔,简·莫凡特,肖恩·琼斯,丹尼尔·祖尔格哈德利,迈克尔·塞尔切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华氏451 剧照 NO.1华氏451 剧照 NO.2华氏451 剧照 NO.3华氏451 剧照 NO.4华氏451 剧照 NO.5华氏451 剧照 NO.6华氏451 剧照 NO.13华氏451 剧照 NO.14华氏451 剧照 NO.15华氏451 剧照 NO.16华氏451 剧照 NO.17华氏451 剧照 NO.18华氏451 剧照 NO.19华氏45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华氏45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雷的经典小说《华氏451》(Fahrenheit 451)将被HBO拍成电视电影,这不是该书第一次拍电影了,这次是一个当代美国的改编版。迈克尔·B·乔丹和迈克尔·珊农主演,故事设定在一个不允许人有自由思想的独裁世界,统治者焚烧一切图书,消防员的工作 也并非灭火,而是焚书。华氏451度就是纸的燃点(当然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典故)。  乔丹饰男主Montag,一个年轻的消防员,和很多反乌托邦小说的主人公一样,本来麻木愚昧的他经历了“觉醒”,并因此与曾经的导师——消防队队长比蒂(珊农饰)反目。该片由拉敏·巴哈尼(《99个家》《推手推车的男人》)导演,他和阿米尔·纳德瑞一起写剧本。维多利亚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穿越时空之灵格格屋顶的公寓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诚实房地产2遥远的北方黑夜天使友情岁月山鸡故事金盏花情色小说家米兰达第一季七人乐队粤语9号秘事万圣节特别篇咏春罪案心理小组X满意不满意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现场清理人第七季环线2022科搜研之女剧场版小人物,加油吧!冷酷祭典密码太保外来者2018偷天响尾蛇家和万事兴之兄弟姐妹等到满山红叶时这群汉子偷天换日(国语版)迷离时空(原版)第二季天剑绝刀:大结局活火熔城去有风的地方次长在恋爱中芭萨提的颜色旅行终点2015暴走武林学园启蒙映画独奏怪物

 长篇影评

 1 )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书呆子

  本来只存在于书中的社会,被搬到荧幕上,托导演的努力,还算不错的。
  有的人会问,他们选择成为那一本书,变成bookman,是否同意作者的想法,才去背的。这点完全可以从片中找到答案。比如傲慢与偏见两兄弟,比如男主可以烧掉其他的书,但是一定要保留那一本爱伦 坡的书,最后并开始背诵。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那个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其作品形式精致、语言优美、内容多样,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
  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说闻名于世,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又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进而也被誉为后世科幻小说的始祖。他是第一个尝试完全依赖写作谋生的知名美国作家,从而导致贫困潦倒。
  为了纪念这个人,还特地拍了一部美剧,《杀手信徒》。
  一个消防队的未来之星,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前途,抛弃妻子,甚至企图dian fu社会zhi du?因为他遇到了知音——爱伦 坡。男主角其实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主流社会领袖的条件,如果能够保持正常的思维,而不是被遇到知音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完全可以潜移默化改变社会风气。然而他的知音确实那个人。所以他选择了更冒险的做法,以为消灭了准备退休的消防队队长,就能改变制度。然而他错了,他甚至看到了自己的灭亡。他有很好的想法,但是需要有人指引的时候,没有一本书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就像需要一个人告诉他,不是简单的保存书,而是要把书记在心里,变成一本书。
  最后,他成了一个合格的书呆子;他本可以改变世界。

 2 ) 读书越多越反动——观《华氏451度》【转】

非本人写的,看到这篇评论不错就转了上来。


  当年写论文的时候,我接触到了这么一篇文章:《华氏451.2度,互联网在燃烧吗?》这是攻击网络新闻审查的。后来知道,这篇文章的题目来源于一本非常有名的电影:《华氏451度》,我于是找来看了一下。

  这是一部类似政治寓言的电影,所以自然很对我的胃口。故事发生在一个不知道时代和地域的城市,这显然是为了暗示一种普遍性。主人公莫塔格供职于该市的消防队——他们的工作不是扑火,而是纵火——四处查找市民藏匿的书籍,然后焚烧掉。而“华氏451度”,正是纸质印刷品的燃点。

  这支消防队实际上进行一种“使文盲化”的头脑灭火工作,但是这些消防队员本身往往阅书甚多,尤其是他们的队长,对文学、历史、哲学都有不俗的造诣。但是他却极其反对市民拥有图书并阅读它们,理由是那些虚构的情节会让市民陷于幸福的憧憬,然后因现实中得不到满足而沮丧。换言之,市民应该只看到现状,并满足于现状。再换言之,市民只应该获得以他为代表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不容易受毒害的人所给予的信息。这种论调,我们是多么的熟悉啊。

  莫塔格是这列僵尸组成的刽子手队伍中能够独立思考的一个,并且他也不是那么凶残。他在每天上下班搭乘的列车上结识了住在他家附近的克拉丽思,这位美丽又大方的女孩多次向他表达了看书给人带来的愉悦,这最终促使莫塔格开始截留查抄到的书本,并在深夜悄悄翻阅。莫塔格的变化引起了他妻子的极度不安,她担心因私藏书本引发的灭顶之灾,所以她希望莫塔格作出决断,“要么选择我,要么选择书。”

  然而莫塔格已经被书深深吸引了,不久之前一位老太太在被查到私藏书籍时以身殉书的壮烈举动让他更加坚定了对书籍的热爱。这让他的妻子最终选择了举报。

  又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莫塔格惊恐的发现车子竟然停在了自己家门口,队长诡异的笑容预示了不安。妻子早已离他而去,绝望的莫塔格夺过了焚书用的火焰喷射器,指向了队长和同事,然后仓惶逃窜。

  克拉丽思又出现了,原来她是地下秘密读书会的一员。在她的帮助下,莫塔格逃到了他们中间。这个读书会对抗消防队洗脑的办法就是把书背下来,藏在脑子里。所以他们介绍自己的时候,名字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莫塔格就在这样的团体中生活了下来,并且,他也开始了把自己变成一本书的行动。这个团体人数并不很多,能背出的书籍也很有限,但是他们不论冬夏,却在虔诚的进行这此类艰苦卓绝的工程,影片到此嘎然而止,只把无尽的猜测留给了观众。

  谈到焚书,我国是富有经验和荣耀的。秦始皇拍拍闹勺,就烧了很多书,当时的读书人除了偷偷把竹简砌到墙里,也选择了背诵这个艰苦的办法。再过了两千年,我们的红太阳也发出了远高于华氏451度的热力,而此时蹲在牛棚里的马寅初连嗑牙都会被举报为“仇恨共产主义”,想要找本书边看边背实在是不可能了。

  我相信在《华氏451度》中,书只不过是一个被赋予意义的对象罢了。在独裁与专制的时代,统治者豢养的消防队的职责,是扑灭人民头脑中任何能激起聪慧与斗志的因素,然后才能从他们身上获得顺从与依赖。最后请看这么一张影片截图,当莫塔格烧死了消防队长并逃脱之后不久,他在地下读书会的电视机里就看到了官方发布的已经成功击毙莫塔格的录像,正义又一次战胜了邪恶,老百姓们山呼万岁。

  写到这里,怎么能不想起主席的名言呢,“读书越多越反动!”看来真的有点道理。

  2006-5-23

 3 ) 无形者无敌

没有永远的铁板一块,个体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异决定了在表面的统一和同色中,必然存在着分歧。压制的落后的简单的专制的粗暴的痛苦的,都必定是人们躲避不及的,他们会寻找个体的精神出路,除非这个人只有肉体没有灵魂,只为满足物质的需求而填塞,没有精神的追求而延展。 这是我看《华氏451》的观感。 促成消防员莫塔格的转变,是与克拉丽丝的交往。克拉丽丝和莫塔格从轻轨下来后,克拉丽丝问莫塔格是否看过自己烧毁的那些书,莫塔格回答没有,并说了三个原因,分别是:看书是被禁止的,没兴趣,有更好的事情做。而更好的事情是什么呢? 接下来,他和妻子琳达观看了一段可以互动的对话,琳达非常欣喜自己的反应,觉得自己有演员的天赋,因为电幕里的人对她的回答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可那是什么样的问题呢?那只是简单机械,人云亦云地重复一遍无聊问题的无聊答案,她却胆战心惊、仿佛面对重大考验似的。她那样的迟钝,却得到那样的肯定,莫非制度鼓励迟钝?

阅读书籍不一定变得开放、聪明、反应迅捷,却可以使人们情绪波动、思考、问为什么。正是反复追问“为什么”,揭示了本质、照亮了被隐蔽的事实,使更多人聪明起来、计较起来。 不断偷书回家的莫塔格,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不愿回头,因为现实是如此简单乏味没有乐趣。消防员实质上是思想警察,背弃了自己现实职业的莫塔格,沉溺在自我精神世界的小乐趣中,使他进入更宏大场景,体会到现实的悲哀的,是那个自焚的女人。 她的自焚无疑给莫塔格带来巨大的冲击——人竟然可以为了虚无的精神追求如此无畏、如此捐躯——而没有精神追求,人和猪有什么分别呢?自焚也让莫塔格彻底看清了消防员制造的悲剧,对人们的伤害。很多人不了解自己做的事是怎样的卑污,就在于他们没有直观地面对自己制造的恶果的苦难,没有细想那些意见是否有道理,只看到了人们反对他们,没有想人们为什么反对他们。 警官说小说没有价值,在电影里,莫塔格给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每本书背后都是一个人。是啊,每本书都凝聚着一个人的思考、行动,他的——生、老、病、死,她的——酸、甜、苦、辣。 用焚书坑儒式的方法来钳制思想、谋求人们的绝对平等,似乎是世界通行的做法,统治者希图以此将现实置于苍白简单平等无异议之中,但存在了总归是存在的,书籍只是媒介,思想与文化的传承在于意见的交锋、融合、传扬。那是种远远超出冷酷坚硬现实的软性覆盖,岂是专制、封杀、查禁所能杀灭的?如果每个人的头脑中还有自己的私欲,那么让他(她)成为公有的某种物件就是不可能达成的痴心妄想。让那些不同自由存在、彼此攻讦,难道不是个简单快意的处理方式吗?而现实常常把百家争鸣搞成百家峥嵘。 也许有人觉得这些事情距离自己遥远,但是具有悠久焚书坑儒传统的国家,限制出版物与焚毁图书有什么差别呢?其实秦朝并不是中国,但是我们习惯上把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事按在自己头上,即便这事并不光彩。 这部影片主旨出现在克拉丽丝家被突查后,其邻居若无其事地对莫塔格说明了一个现象:喜欢看书的人家没有电视——他们有自己的信息来源,不再接受单级信息源的操弄,而不看书的人家都有天线,都看中央台。 当局一方面焚烧图书、抓捕看书的人,一方面用红色宣传车和莫塔格“被杀”恐吓民众。包括警官对莫塔格说的“加强团体精神、组织娱乐”,“让他们继续忙着,也让他们开心,那是问题所在”。这些所有呈现了纳粹的特征。 影片结尾是很牛叉的写意。一群被现实放逐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的伊甸园里,尽管环境艰苦,但是他们可以从容地按照小说中的人物命名自己、虚拟自己的生活,而不必担心打压和人身安全,这算是对现实的嘲讽与反抗吧。一个叔叔在去世前教侄子背诵下来一篇小说,正说明了思想是看不见、抓不住、打不压、杀不灭的观念传承,它附着在图书上,图书只是媒介——它形式上的存灭并不重要的。 我一直收藏着《读书的艺术》封面的话,放在这里作为结尾我想是合适的——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他的生活是机械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自己这个身体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

 4 ) 信仰书籍还是立足现实

这是一部非典型性反乌托邦片。未来社会,读书即犯罪。读书的人就会被逮捕,而缴获的书籍便会被“消防员”烧毁。一名消防员莫塔各在一位女抵抗者的诱导下爱上了书籍,并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怀疑。最终其行径被当局发现,而他则被迫烧掉了自己的房子,“逼上梁山”,加入了反抗者的行列。

作为法国“左岸新浪潮”的领头人之一,特吕弗的这部电影更偏向于实验电影,充满大量意识流和哲学暗示。但这也导致该片叙事上并不连贯,情节与情节之间经常跳跃,转折生硬。同时,就内容而言,抵抗者的行为也较为猥琐,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诱惑莫塔各。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电影中出现的天线是如何侦测到读书人的?消防员的滑梯又如何检察到莫塔各读过书而失灵的?电影中完全没有交待。

反乌托邦,顾名思义,就是塑造一个并不美好,完全违背人类愿景的未来社会。而反乌托邦影片大多也符合这条定义,通过创造一个极端压抑人性的体制而批判未来或是影射现实的某些制度。但《华氏451》则与之不同。影片并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体制,所有的事务似乎均由“消防队”在办,而这个“反乌托邦体制”如何运作影片丝毫没有提及。这也成为了相当一部分观众差评的理由。甚至你会感觉是不是导演有意为之……事实的确是这样,导演对黑暗体制并无兴趣,他所要探讨的正是书本、精神与现实生活之间,甚至广泛至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大信仰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

影片中有很多影射宗教与神话的象征。比如开头男主焚烧书籍的衣着,像极了中世纪天主教神父的教袍;而影片中无处不在的“苹果”,其实也是在影射《创世纪》中亚当夏娃偷吃的“智慧之果”,男主边读书边吃苹果,意旨其由蒙昧变得思考(亚当),也映和当局宣传的“书籍是罪恶之源”;男主逃出城市是在映和亚当被逐出“蒙昧”的伊甸园……而叔侄之间的口耳相传,不就是人类文明的早期传播方式吗?

没有了书籍——或是舍弃了它——人类便依靠着虚假和浮夸的电视节目来排解空虚——就像片中的节目“family”一样。莫塔各的妻子终日用电视和“神经药丸”度日,与丈夫的关系逐渐冷淡,最后举报了丈夫并选择离开。娱乐渐渐成为了民众生活的全部,失去了现实的民众,“娱乐至死”必将成为结束。

其实,影片中的城市可以看作现实主义的实体化,一方面,民众(或当局)否定人精神世界的价值,另一方面却用科技(电视,药丸)和宗教式的运动(“烧书”——破四旧)来巩固人民精神的统一性——换言之,“城市”认为精神是可以由物质支配的(是不是有点儿熟悉:))。而“抵抗区”则认同书籍和他背后的精神的价值。看似导演应是批判前者而认同后者,但从男主角长官在一次焚书前对他说的话可以看出,导演对过分重视精神而忽视现实的行为同样不认同:“书里什么都没有,真的。看这些小说,里面的人都不存在,但是却让读书的人对生活感到失望不开心,让他们想过一种根本不可能的生活……回忆录,日记,只不过是作者有了一点写字的冲动,他们写了一两本书以后,由于空虚、想与众不同,就开始写回忆录……”抵抗区的人们,每个人好像都有一个伟大的使命,不在乎现实,偏执地背诵着他们“负责”的那本书,他们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在自我介绍时会说:“我是XX编写的《XXX》”。他们甚至会“强迫”自己的后代背诵——无论他们是否理解并认同。这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这种行为实际上已经演变为了另一种强权——强迫他人认同思想的强权。它与“强迫他人放弃思想”的“城市”强权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精神还是物质,是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所必须去做的必选题。我无意去强辩两者的对与错,因为无论做出何种选择,这都是需要对自己选择负责的义务与权利。我只想说,不要做失去灵魂的投机者,更不要做缥缈无根的空想家。

 5 ) 现在就是未来世界

在未来世界,书籍被认为是禁书。消防员不是灭火,而是纵火烧书。
但仍然有一部分人读书,成为一部“书籍”。他们为了书籍的传承,逃离正常社会来到深山野林。老一辈的口述给年轻一辈,就是为了在黑暗时代,书籍不会灭亡,等到再被印刷的那一天。
而我们现在几乎可以说是“未来世界”,没有人烧书,但我们却可以看到一家家书店的倒闭。我们不会见书色变,但也很少会去翻开这本书。电影中的人们因为强制规定所以不去读书,现在的我们因为科技带来的世界太精彩而放下了书。书籍这种温水煮青蛙一般的死法,比强制性的烧书还要可怕。
但就像电影中仍有人在读书,现在也有很多人在读书。即使纸质书籍的作用、功能大多可以被替代,它始终是文明的载体,是我们智慧的结晶;所以即使书籍不能给我们带来荣华富贵、带来权力地位,甚至有时候读书会让人“愁眉苦脸”。我笃定它会一直存在。不管多么黑暗的时代,都会有人在读“书”。

 6 ) 反乌托邦者才会遁入乌托邦的怪圈

并不能说是失望,也许这种电影。本就没有太高的希望吧。

为什么呢?

因为我还是更希望于电影承载着健康的娱乐,而背负着意识形态的龟壳,很难彰显大师的纵横手笔。

明显的感觉到编剧是很用力的。对书为象征的人类的好奇心的反噬以及特立独行的人性的阉割,编剧就像拿着一把刻刀硬生生的展现了反乌托邦的力道。

但是,人性的核心总是从一个极端不知不觉的滑向另一个极端。一个以人为书,以书为人的世外桃源,是否真的可以承载万花筒一样的文化与人性。嗯,权威的治下,千篇一律的生存。是否可以武断的用标本式的复制保存取而代之?

 短评

片中焚烧的书大部分是特吕弗的最爱...还烧了本特吕弗写的书封面是筋疲力尽。祖哥和特吕弗全拧巴了互相讨厌对方,拍摄的最后两个星期俩人一句话没说过...祖哥还故意理发制造bug...贝尔蒙多曾被考虑出演此片,但由于英语国家观众不熟悉没能出演。

10分钟前
  • --
  • 还行

总觉得有些地方勉强,但跟小说比还是电影好。镜头对准书,让那些代表文明的书醒目地展现,比空讲道理好。另外特吕弗加重了两个女性角色,让女孩有始有终,也给了妻子一些同情,但同时这也另一方面削弱了男主角的力量。其实原著最重要的也只是卖个概念而已。

14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

一个无聊的套路故事(一个烧书的消防员遇到一个爱书的姑娘,姑娘的几个提问引发了他对书籍的好奇,于是他开始藏书,他被妻子举报后逃到了一群爱书背书的人的群落里),未来感非常弱,看了电影后与之前光看了剧情简介时的感觉一样,还是那个时代的电影特色:只有背景音乐出彩。其实觉得被烧死的消防队长挺通透的(他显然看过很多书),人们即使能看到很多有思想的书,那又有什么用呢,还是改变不了世界,徒增烦恼而已。

19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还行

讲述人们被禁止读书,消防员专事焚书的年代,故事值得了解。结尾的book people部分感人,而特吕弗居然能把如此宏大的题材拍得如此之小家子气象而带着法式浪漫,也不知该佩服还是批评。

22分钟前
  • 青衿
  • 推荐

《华氏451》里没有任何一个情节是真正关乎书籍的,尽管它无时无刻不在作出爱书珍视书的姿态。影片的唯一矛盾点是在直接压迫进步人士的神经,毕竟远到秦始皇近到纳粹,焚书一事总是许多人最惊悚的梦靥。但这背后没有考虑到的是,书籍本身仅仅是文化记忆的载体,重点之事在于什么样的书得以出版,而又有什么书会葬身火堆。影片如此假道学地做出书籍拯救者的姿态,是落入了五六十年代对新媒体怀疑主义的窠臼。于是影片里唯一可看的是特吕弗的美学,影片的科幻布景简直是上承查克琼斯下启星球大战啊。

26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意外得还算在好好讲故事,就还挺好看的~各种五毛钱特效很是欢乐,私货吐槽满地,结局book men部分也挺动人的~以及,本来以为法国新浪潮应该全灭的,这么看来,说不定,莫非,其实,是能对上特吕弗电波的。。。

29分钟前
  • Woodring
  • 推荐

我最爱的科幻小说被改编地面目全非,看得我好心塞,尤其是结尾简直令人发指。。。色彩和构图很美,总体风格向希区柯克靠近(尤其Vertigo),配乐还是bernard herrmann, 不过从剧情本身而言,改编地很失败。

33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从基督教烧死女巫等异己到宗教裁判所烧死哥白尼,再到一九八四,也包括这个华氏451,都是当局对意见对知识对自由对理性的恐惧,当然事物有其两面性,但是对资源的独占是危险的潜流,是把独占者本身推向深渊的警示,从电影本身来讲同奥威尔的小说一样都是遵循堡垒从内部攻克的方式叙事,体制内先反

37分钟前
  • 格瓦拉
  • 推荐

虽然许多人对这部片子评价不高,特吕弗自个也如此看待,但我觉得带点未来科幻味道的感觉,在1966年看来还是很酷的

42分钟前
  • ofelia11
  • 推荐

反乌托邦类型又一神作。华氏451度是让书页能够燃烧起来的温度。非常喜欢其中一幕的设计,fireman闯进老妇人的家里要烧她的书,老妇人站在被扔的散乱成堆的书籍上自己点起了一把火,她和她的书,宛如船长和她将沉的船,随着船一起沉入海底,电影里表现的也就那样可是这一幕太令人印象深刻了。烧毁书籍的画面也是让我觉得心酸,像看见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结晶被简单付之一炬,忍不住两眼一黑。还有最后每个人都是一部书那里,书是活的,书是可以说话的,特别是还有各种不同的语言,他们每个人像书籍的拟人一样,在被雪覆盖的道路尽头,宛如精神世界逃难的孤魂。更加离谱的是,这样荒诞的事情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We're a minority of undesirables crying out in the wilderness.”

44分钟前
  • 纯情奶1
  • 力荐

原作的绝望、黑暗、压抑在这里统统被弱化,呈现出一个诡异的城市和浪漫的bookman社区,尤其是后者在原作中几乎是以一种信道群体的方式呈现的,宗教的神秘气息在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精神上的理想国,那个雪地里操着不同语言的人在背诵不同文字的书籍的场景,真像是某个晨读的清晨,充满希望。(其实这个故事可以有个续集,书籍禁令消失后,bookman以知识组织起新的知识信仰,长时间的背诵习惯使得他们停止思考专注传承,形成新的思维禁锢……)

47分钟前
  • 安短
  • 推荐

特吕弗的第一部彩色片,居然是英语片,还是软科幻片。焚书坑儒这种事对我们是2000多年前的秦朝已有的传统。电影设定更极端化,读书会使人产生不平等,索性禁止所有阅读,让民众沉溺于”奶头乐“娱乐节目就足够了。电影开头的演职人员表是用旁白说的,从形式上呼应”禁止文字阅读“的设定。和1984稍有相似之处,一线执法者长期接触禁止品,最容易被禁止品吸引发生转变。男主角家里的壁挂平板电视,和21世纪当今的显示效果几乎相同,足足领先了三十多年。

49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特吕弗首部彩色片,反乌托邦科幻。1.苦大仇深的宏大叙事拍成了优雅清新的小家碧玉,同戈达尔[阿尔法城]差距不小。2.焚书殉道场景和片头的多个单色滤镜快推蒙太奇很赞。3.给达利画册的特写时间长得犯规,基本翻个遍。4.所有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说同样一件事,只有我才是对的,其他人全是错的。(8.0/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如果可以像这部片子一样,多一点跟超能,外太空无关的科幻片就好了。

55分钟前
  • 女魔头
  • 力荐

看到那个老太太被烧书的火光吞噬,真是触目惊心。

59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力荐

前半段手法比新浪潮时期的几部还花哨,如果能贯穿全片并把人物抽离出来肯定会更好看,可惜角色塑造太表面,政治寓言太直白肤浅,同戈达尔的《阿尔法城》相比真是差了不少。

1小时前
  • 日灼
  • 还行

特吕弗的。。彩色。。科幻。。英语片。。。其实我觉得这故事不错,概念还行,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拍得笑点频频的,大概是因为没钱吧。。男主看了老半天才想起来是祖与占里面的,而且我真的好喜欢朱莉克里斯蒂!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

无法想象没有书籍,统一思想的世界是多么无聊与贫瘠,没有精神食粮的人类将多么空虚寂寞。结尾人们对书籍的背诵和传承令人鼓舞,能被销毁的是书籍本身,而存在头脑中则被更好的铭记。其实那个被烧死的老消防队长不是对每本书讲什么都了然于胸吗?这不是代表他都读过?故事和1984有相似之处。

1小时前
  • 瑶瑶
  • 推荐

戈达尔的《阿尔法城》上映后,时隔仅一年,特吕弗也用一部反乌托邦电影开始了自己的彩色电影历程。如果说戈达尔只是用科幻的外壳引出语言的重要性,特吕弗则实实在在的描绘了那个“焚烧”语言的社会。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与思想的固化,无论是2018版还是本片都没能突破原著的格局。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还行

比原作好看很多,我很受不了原作的反現代電器。

1小时前
  • 侯二六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