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1

HD

主演:Douglas Keay,Wilfrid Thomas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拉丁语年份:196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人生七年1 剧照 NO.1人生七年1 剧照 NO.2人生七年1 剧照 NO.3人生七年1 剧照 NO.4人生七年1 剧照 NO.5人生七年1 剧照 NO.6人生七年1 剧照 NO.13人生七年1 剧照 NO.14人生七年1 剧照 NO.15人生七年1 剧照 NO.16人生七年1 剧照 NO.17人生七年1 剧照 NO.18人生七年1 剧照 NO.19人生七年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人生七年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十四个七岁的孩子真实生活开始,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对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首拍此纪录片时,还是只是个助手。此后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成为知名导演。满秋乔娜莎·图米的圣诞奇迹黑死病:石貂之手第二季别扭合租房 カカフカカ-こじらせ大人のシェアハウス-逼婚记风吹云动星不动恋爱症候群2006野兽男孩2011五美元过一天恋爱时代第一季变身男女2012中国版智能缉凶拦截目击者洛维航线绝对杀手2023我男朋友的罗曼史最初的我们千秋之约玩偶屋绝地出击触不到的一夜情冒牌君主濠江风云监察的一条先生牢笼梦幻珊瑚海:唤醒仓库里的钢琴爱在前方甘十九妹THELIMIT我们是一家人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周围有婴儿的哭声吗?世界新闻今夕何夕2020她唯一的选择男朋友我们的啤酒有多棒?同屋聚会51区事件明天发生的事情老少女奇遇记

 长篇影评

 1 ) 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个系列看是一个浓缩版。

第一个7年,似乎就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家庭环境的不一样,7岁的孩子们眼中的未来描绘也不一样,想到一句“人生生而不等”,一个很残酷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刘瑜老师的(转载自刘瑜的博客) (人生七年1 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46008/

 2 ) 我想,没有人永远是七岁

  应当在开头指出,我之所以力荐这部纪录片并不是因为在纪录片的范畴中它的拍摄技巧与叙事上的处理有多么出类拔萃(至少作为非专业人士并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我还是愿意给出一个非常高的分数,愿意把它乃至整个系列推荐给我的亲友与每一个陌生人。

  对于很多电影,我想观众之所以喜爱它并不是因为它从电影艺术上分析是怎样的杰出。或许是观影过程触发了观众别的联想与回忆;或许是影片中的某个角色讨人喜欢使之爱屋及乌;又或许只是这个电影的题材内容上本身就对一部分观众的胃口。这部纪录片于我,我想就属于最后一种类型。把一帮7岁左右的儿童聚到一起,并每隔7年作跟踪调查,这种做法至少在影视业应该是空前的。就当年那些制作者的目标而言,这个系列无疑比设想中做了更久。事实上,现如今它已经超出了预期目标20余年之久。

  我个人对制片组狂妄的目的是不太看好的——仅通过对十几个儿童的纪录观察便想去了解千禧年英国的状况。而且客观上去评价,制片组似乎在有意去歪曲引导一些事情,或者说他们在制作这部影片时本身就是带着浓厚的阶层分明的物化眼光去看的。

  在这种角度的宏观叙事下,个人的特性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他们只是各自阶层的代表、扮演着机械式的角色、被引导着说一些凸显阶级分化的话语,然后命定般地走向他们既定的人生道路。整个纪录片似乎变成有心人拿来控诉阶级分化的一个工具,然而他们毕竟是留下了值得后人去借鉴、去思考的一套前无古人的影像。

  那么就让我作为一个新的记录者,来记录下我个人对这第一部影片内容的一些看法。

  非常遗憾当时看完第一部没能去写下感想,而是紧接着看了下一部又下一部,在写到这里时我已经目睹过纪录的主人公们28岁的模样。不过我想在这里我还是要尽量避免后面内容对第一部的观感影响。

  看到有热评说本片为该系列主人公们的颜值巅峰,我想某种程度上这说法并不为过。孩子们总是充满朝气的,他们热切、诚恳而且总是面对着镜头。他们浑身都充满着活力、在黑白影像中也依然透露出童年梦幻的灿色。尽管孩子们被制片组凸显了各个阶层的差异,但依旧可以看出来,在本性上他们并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某些特质很难面对一群并不算熟悉的大人们与摄像头展露出来)他们一样地享有孩子们特有的快乐,在游乐场中,他们也一样自得其乐地去玩耍。

  不过要是去极端地强调他们间的一致性,我想是不公正的。客观上讲,不同家庭的孩子间确实表现出一种不同,家庭优裕的孩子,他们的表达能力在影片中的确要强过“穷苦”代表的孩子们。当一些孩子说着令人咂舌的“我看**报,因为我持有它的股份”时,另一些孩子却问“大学是什么?”;当一些人学着优雅的芭蕾舞,在私校学习外语时,另一些人在公立课堂上嬉闹、在农场的土路上玩耍。即便主创团队什么也不说,摄像镜头也无声的给每个人分发了标签。出生优渥的富家女,那以后一定琴瑟和鸣,生活美满。村庄农场的内向小子,那一定是被困在村子里,接过父亲的锄头(事实上,作为农场主生活绝对称不上艰苦)。

  其实,我在观影过程中并没能很顺当地把每个人都记清楚,有些信息是在后续观影时才后之后觉地想起。这里我本想说令我有印象深刻的人有这么几位,却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使我留有记忆。我想,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年代久远的黑白纪录片,但在屏幕那端,的的确确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站在人生的月台,等待着走上未知的旅程,憧憬着依然会保持亮色的人生。某种意义上这就是现实版《楚门的世界》,在另一种意义上,这也的确是《true man的世界》。

  既然我不能拎出来说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我依然可以就我喜欢的几个角色谈谈。我想他们应该是:表现出过人的共情能力的说想去非洲援教的布鲁斯,活泼可爱的尼尔,以及略显孤僻憨气的说想以后研究月球的尼克。或许是因为我也依旧保留着一些稚气,我欣赏布鲁斯身上的同情心,尼尔身上活泼的生气以及尼克身上质朴的好奇心。一定程度上,这些角色,不,应该说这些人也成了我喜爱这部影片的“房屋”。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7, I will give you the man”也好,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好,

  究竟有多少分道理,我们也并不知道。

  我想就本片来说:

  所谓的“未来”并非不可改变,年轻人还是应当努力去开创自己憧憬的未来。

  没有人会永远是七岁那样

  而对于作为即将或有意愿成为父母的人们,应当慎重考虑孩子的教育与成长问题。

  毕竟永远都有人是七岁。

 3 ) 七岁看老

越是底层阶级越倾向于不满当前社会体制,选择抱怨批判,中层阶级选择坦然接受并通过充实自身去适应阶级社会,高阶级享受其中认为理所应当是这样。教育很重要,兴趣使然更有说服力,心态年轻很重要,树立长短期规划很重要,克服懒惰勤劳很重要。在恰当的阶段寻找一个恰当的伴侣也很重要,但伴侣对个人的改变并不如自身心态和意志的树立更能塑造个人。性格很难改变,只能让心态改变去逐渐适应性格。七岁看老基本还是真理,二十岁到三十五岁这十五年基本可以奠定一个人的人生基调,大学,工作,婚姻,伴侣,孩子,这些年间的道路如何抉择是否慎重考虑是否长远,每一个决定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修改人生的轨迹,终于知道选择之难,本来就很艰难。想起闻香识女人中的台词“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 road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纪录片一拍这么多年,up 7的导演已经去世,而michael也已经年过七十,三姐妹好友中一直病痛缠身的lynn也在15年去世了,这也是第一位影片主人公因为离世不能继续拍摄,lynn工作过的图书馆为了纪念也举办了仪式,而导演团队也有参与,在up 63中应该会看到。一直利用节目来推销自己的Tony有自己的推特账号和个人主页,除了担纲主演的up series,里面还记录了自己跑过龙套的其他影片。
固化的阶级仍有机会依靠自身勤劳打破,虽然希望较小,可仍要充满信心啊

 4 ) 记不住谁是谁,标注下。

<图片4>伦敦市公租房区
<图片13><图片14><图片12>约克郡,上的是一个只有一个房间的乡村学校,距离家有4英里。
Neil
利物浦郊区,认为打架太可怕了。
Tony
Charles+ Andrew+ John
<图片9>
Bruce
萨里的私立寄宿学校,想做一个传教士。
<图片7><图片11>

 5 ) 心血来潮,给剧中14个人物分别做了人生简表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欲海奇男子(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12902044/

剧中人物我就不做评价了,各位小伙伴肯定都有自己的理解。

下面的要素简表,适合看完剧集之后,回看这些人的半生,

通过对出身 / 教育 / 父母关系 / 婚配 / 子女 / 健康 / 经济大环境 等人生节点及其变迁过程的审视,来回顾整个剧集。

人物顺序见下图

制表比我预想的更花时间,中间经历了疫情(我是武汉人),前后拖了一年。。。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

希望对喜欢这部剧的小伙伴有帮助

感谢

 6 ) 人生七年观后感

里面大部分的人生是:7岁萌14岁丑21欠揍28岁有家庭35岁离婚42岁再婚49岁宽容乐呵56岁坦然。平和谦虚知足感恩的人都夫妻和谐永葆chemistry。虎父无犬子,寒门难再出贵子。 14个小孩,7个从一而终,5个经历离婚,1个终生未娶,1个没有后文,哪有百分之九十都离婚那么夸张!由成功预言了经济危机的Tony压轴,还为伦敦奥运做宣传,很是满意! 人生七年:1.原生家庭是影响人生命运的绝对因素 2.教育是改变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 3.高知都结婚较晚,孩子较少,婚姻更稳定,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 4.At last but not least,一个女孩,一定不要把婚姻当作人生理想 这节目其实很残酷,但意义非凡。普通人的一生才是大多数人的,几个人的一生我用4天甚至几张照片就看过去了。到了晚年,各种回味,尝尽甘苦,冷暖自知。不公平是天然的,寒门确实难再出贵子。对我而言,我想学会珍惜,珍惜亲情和时间,然后,及时努力,莫负年华。人生苦短,这系列将值得我一生回味。 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不论何种无奈、抱负、运气,最终都归于平静。35岁那一集尤其震撼,prime age,事业家庭或一贫如洗,但都脱去了稚气。有些人一生对自己的初心无悔,有人妥协;愿我至少不变成少年的我所痛恨的人。我想像Tony一样,说开始就开始,try everything。 乐观与自律,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所在阶级带来的不利,提高生活品质,俗气点说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导演,老爷子一定要长寿,多拍几个UP。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还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里算哪里,随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来乏味无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却有游刃的空间,而表面上自由随心却带来后续的混乱,最终是否能拥有自由和惬意却是未知。所以这个让我们深思,我们羡慕的不仅仅是精英阶级表面上所拥有的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或者更要研究他们能拥有并保持传承这种实力的潜在的那种特质。 从42岁的时候开始,他们的生活基本已经没有了什么变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孩子们已经长大再教育已经来不及,而自己年华老去追求事业和爱情都已经力不从心,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剑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变成了今日平静祥和的头发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经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为现在淡淡评阅自己人生的中年娴静妇女。在这个年纪,人生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回首过去,他们都很惊讶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他们仿佛都基本满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满意又能如何?他们不会对着镜头后悔的。虽然,电影中,那是在英国的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那些人生活还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现在这样的保障体系下,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知道了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否更充满信心还是会觉得沮丧? 三、 关于另一半 首先,觉得你是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因此面对问题能有一些解决的思路和方向,不管我俩多好,独处你还是要学会的,当然还有孤独寂寞; 其次,我们走到一起,我想更多的是有很多目标的一致,因为爱。我也喜欢”生活搭档 “这个词, 我们是平等,互相尊重的,要考虑彼此的感受,其他的问题,我们需要多沟通,多包容; 最后,你我是陪伴彼此最长时间的人。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孝敬他们,但是他们终将比我们先去,感谢孩子们带给我们欢乐,童趣,可是他们终将会长大,他们也要离开我们的家,去建造他们的小家,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

 短评

七岁的白人小孩周六带上异性朋友去电影院。导演与他们探讨如何看待打架、异性、生育、大学、金钱、纪律以及有色人种等等话题。

5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我靠,这不是最早的儿童行为观察电影嘛。牛逼。这创意,太屌了。必须好好研究。孩子们远比大人以为的聪明多了。偏见、暴力、观念、未来人生方向,7岁已基本见分晓。五星。

9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力荐

我们老是自欺欺人地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出身和家庭环境决定我们掌握的资源,进而影响所受的教育和眼界。7岁就看financial times并对自己的未来清晰规划到剑桥三一学院的孩子,跟一个连universit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大概已经可以预见

14分钟前
  • headradio
  • 力荐

七岁的英国小孩想的是打架、恋爱、结婚、女孩、理想,七岁的我们想的也是这些,不过只敢在外面谈改良版的最后一个

17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十四个孩子,代表不了整体。富家子弟最大特点,家长传授的事物和底层家庭不一样

19分钟前
  • 绿萝热
  • 力荐

这个纪录片创意太好了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7年一部拍了8部纪录片啊 看了这第一部之后立刻想看后边想知道小盆友们最终的情况啊 人数太多 就对几个小盆友印象比较深 就记得那个未来要当传教士的小盆友说我们应该把all。。some。。most of the money给上帝的时候笑尿了 这可比夏洛克牛逼多了 人家7年才出一集

21分钟前
  • lexie
  • 力荐

youtube上各种全啊 -- - - 非常值得再看几遍。

24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英国纪录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二十个7岁孩子,每隔7年拍一部记录他们现状的片子,从1964年拍到2012年。记录下其成长历程乃至英国社会的缩影。这是第一部,由对孩子们的访谈和生活场景构成。孩子们童言无忌,畅谈男女,工作,金钱…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他们14,21乃至56岁时的情况

2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其实是个恐怖片。想到我小时候总有大段难以消化的空白时间,没有书看,也没有兴趣班去上,被扔在随便的亲戚家自娱自乐。多讽刺,成长之后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除了学习好一无所成。

32分钟前
  • 鲸落
  • 推荐

所有人的颜值巅峰

36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英国那时候的校服真是气哭中国学生了!!

40分钟前
  • 力荐

1—8 P4 一旦运转起来,我会做的很好,但是动因很难获得。P8 人生必须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一种,总体而言,没有做出太多妥协的感觉。7岁到14岁,从天真灵动,到困惑羞涩。从21岁之后,大多数人,无论贫穷富有,平凡出色;无论是被别人安排还是随遇而安,似乎都过上了一种向前望去缺少惊喜的生活。Neil是最特别的一个。

41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相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44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修了法西斯主義以後,看這部紀錄片感覺毛骨悚然。。。天壤之別,似乎早已註定。導演像是用孩子進行養成實驗似的。儘管確實可以做出一個巨製的人種志實驗,不過一個人生活的前因後果被完全公佈,這種感覺就像裸體示眾。問的問題倒是太深刻,從對打架的看法,從而激發對制度及紀律的思考;從對班長的態度,拷問他們對民主與專製的意見;從課外活動窺探性別觀念,從家庭時間表反推家教模式,成員地位。他們談種族觀念,貧富觀念,但奇妙的是,對於弱者的看法,沒有顯示出太大階級差異。他們享有的資源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對於未來學業規劃頭頭是道時,農村放牛的男孩在問什麼是大學,他們覺得職業道路不需要學術。女孩想要回歸家庭,也沒有想太多讀書。貌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很早就有了雛形。

47分钟前
  • primejoyce
  • 力荐

CCTV9看的,很棒的一部纪录片

50分钟前
  • 巴斯特德
  • 力荐

这个节目的重点当然在于比较,对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残忍,一生都被展示给所有人看。7岁时能看到一条基准线,有人排在前面有人落后些,但若跑起来或退着走,这条线就会淡一点。

52分钟前
  • Aria
  • 力荐

A comment on Youtube: What happened to kids like this? a 6 year old reading the Financial Times...all you get out of a 6 year old now is BLAAAAARWWAAA

55分钟前
  • Ying
  • 推荐

“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充满了美好人生的各种憧憬。且看N年以后。8.6

5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拍了7部,也就是近50年。片头就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献礼千禧年。之后绝对是要虐惨的。创意太牛逼太有意义有意思,和少年时代撞上。大家看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系列纪录片。关于梦想还有对事物看法小孩们都挺可爱的感觉看到了自己。太喜欢这个感觉。/6.9/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每代人滴人生变迁都有属于自己滴阵痛,都会有第一次放弃,取舍……但人生就是个学会做减法滴过程,你孤独滴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孤独滴离去……不过是中途你会有这样那样滴可能,但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只是令你更有存在感……做个纯粹滴随心所欲滴比做个懂得取舍滴要简单滴多……

1小时前
  • robin & cabi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