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生

HD中字

主演:黄家正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音乐人生 剧照 NO.1音乐人生 剧照 NO.2音乐人生 剧照 NO.3音乐人生 剧照 NO.4音乐人生 剧照 NO.5音乐人生 剧照 NO.6音乐人生 剧照 NO.13音乐人生 剧照 NO.14音乐人生 剧照 NO.15音乐人生 剧照 NO.16音乐人生 剧照 NO.17音乐人生 剧照 NO.18音乐人生 剧照 NO.19音乐人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音乐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横跨六年时间记述挖掘了香港钢琴神童黄家正在音乐和人生上的成长历程。黄家正作为十一岁便赴捷克与专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天才神童,在香港本土更是获得无数赞誉。这样的成就在其他人看来已经非常圆满,可是天才的孤独和苦闷只有他自己知道。与兄弟姐妹的矛盾、与同校同学的隔阂、与父亲的分歧,本片在记述黄家正音乐生涯的同时也通过记述他亲人、恩师罗乃新等人之间的关系,侧面刻画了这一神童作为平凡的孩子的一面。六年的心路历程,让观众看到了黄家正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天才儿童向一个成熟少年蜕变的过程。   本片在香港本土和台湾地区获得极大声誉。本片于2009年获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及最佳纪录片奖项,2010年获得第16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奖。敌特在行动公主回来了萌子美 虽然她有点怪暴力先锋别来敲门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嘻哈星节奏:法国篇宋慈洗冤录香港奇案之字母小姐赛琳娜+厨师第四季狐狸小姐不好惹十月独臂刀王陆昭昭的刺客笔记你还好吗心动的感觉超级幼兽玩命追踪林清风,再也不见了吧热血闺蜜团父亲的身份2021黑胶时代群魔外星人爆发沸点建军大业宋慈之临安夜游神冰雪女王银魂三叶篇狂暴迅猛龙怪物岛(普通话)魔鬼骑士白教堂血案 第二季薇塔与弗吉尼亚邻居2012地狱男爵我不会恨你野·良犬黑猫1972太空救援(国语版)词典2019爱心传达

 长篇影评

 1 ) 家正的音乐路能否坦然

昨天看了《音乐人生》,其实我看完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去查查黄家正这个人是否真的可以走在音乐家的行列里面。

不可否认,家正的天赋不是我们这些常人能够比拟,家正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数的施舍。可贵的不是技法,而是技法背后的那份对于音乐的心态。

其实11岁的家正,其所说所想,17岁的家正,其所作所为,依然非这个是时代同龄人所能思索。家正的偏执,却让我想起了Beethoven各种传记中的刻画的那个傲慢而偏执的矮个子德国人。

家正是好的,但是却也体现了太多和这个成人社会和这个现实社会的冲突,而这些我觉得压在他身上的太多了。其实影片中,我个人非常希望有那么一段静静的时间,看到家正沉浸在他的音乐中,而不是一遍遍的打断和被打断,黑屏的那一段室内乐演奏,太短也太刻意。

不知道家正的生活是否也如影片刻画一般,而我们作为现实社会的凡夫俗子,只能希望这个社会难得的天才能够走好他的音乐路,能够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让一个醉心于音乐的少年,始终都延续他的Human Being. 闪亮的风采。

 2 ) 琴童、父母皆祸害,以及叉腰肌

原本以为是一个天才励志炫耀显摆片,但看到最后的时候,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07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有三千万琴童。我不知道现在这个数字有怎样的变化,但一年前朋友曾想开一家琴行,于是暗暗地开始留意,发现除城中村外广州有楼盘的地方,无论新旧就有琴行。据朋友说,就连我们老家这么一个小镇,也有十家琴行。我的天。

学琴为了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朋友说,学琴至少是一门手艺,考过了英皇,以后随便去教小孩,不担心饿死。至于要当音乐家之类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么个雄心壮志。

学琴有多苦有多累,我真的不知道,我想自己连指型那关都过不了。就像我弹了这么多年吉他,音阶还是这么烂。

而学琴之路,又是伴随着无尽的考级、比赛,没有尽头。

在《音乐人生》这部纪录片中,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都被串联到一起。

影片的开始,你会厌恶男主角的嘴脸,自恋狂,自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对别人苛刻,不知道音乐天赋这种东西不是人人均等的。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孩,我认为他头脑简单,大不了就是一个弹琴弹得不错的小朋友而已。之后看见黄家正此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指导学校弦乐团的排练,开始让人纳闷。按道理来说,他是应该每天练琴七八个小时才对的。然后到了最后,他代领团队赢得比赛,准确地说是完成这一场演奏,那一种兴奋和满足感,又让人和影片小时候扑捉到他钢琴家的形象完全不符。任何一个钢琴家都是自私的,他才没有这么多功夫带小朋友玩,尤其是在这个黄金年龄。

黄家正的妹妹拉的是大提琴,印象很深刻的是这么一个镜头,他说,明天比赛,你把它当做是你人生最后一次演奏就好了。你马上就要上中几忘记了,肯定不会再拉琴了,所以明天肯定是你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奏。人生最后一次,肯定是拉给自己听的,你还想着拉给别人听,想着比赛神马的,你还是人吗你?

如果告别teenage后就不再演奏,请问学琴到底是为了什么?

中国的多少千万琴童,你们毕业后要去哪里?你们到底爱不爱音乐?

片子男主角并没有去思考这个社会性问题,他更多的关注在自己,他不断地强调自己是一个human being,不断地强调音乐中学会做人。而当导演问起,你11岁时横空出世,欧洲巡演,出唱片,到现在似乎泯然众人矣,这是不是一个伤仲永的故事?好吧,这些词汇是我自己加的。

因此,这并不是一部说教片,这是引发观者思考的片。

在某次演出散场时,两个阿姨过来问黄家正,你钢琴弹得真好,多少级啊?黄家正一笑:我不考级。阿姨菊花一紧,搪塞道:哦,未来前途无量啊!这是印象最为深刻的镜头。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琴童、琴童的父母、有意向培养琴童的父母、以及其他无关人等的电影。它用一个天才琴童的案例,用他的据说说服力的反叛和自省——虽然这些自省在年长十岁的我看来多少有些少年心气——展现给大家面前。这不是一个成功人士的路子,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名在望的少年主动放弃自己父母为自己安排的路而让自己重新选择的故事。他的天赋让人羡慕,他的叛逆更让人折服。

以下是黄家正给观众的信,节选部分:

我痛恨自己被冠上“有天赋”,甚至“天才”。首先,这并不是真的;其次,它摧毁我的童年。就像中国人所谓的命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及命运。试想,如果母亲并没带我和兄妹去跟那位钢琴老师学琴,而是带我去上数学班,而父亲训练我的数学像他训练我弹钢琴一样—午时2小时,晚上或许再多一点,之后让我参加比赛且继续获得更多成就,甚至变成十年饭桌上唯一的话题。现在你或许会说我很肤浅,不了解比赛给予我的;但如果你每年二月和三月参加同样的比赛,这样的生活,在你的童年持续个十年,或许你就会有这份同情。

比赛的确带给我动力。当你八岁能获得某些小东西是很酷、很有成就的,但也隐约逼着我为了错误的理由演奏音乐。诸多的比赛,让我比别人更早领悟到比赛毫无意义地摧毁一个人的音乐。

我没有感受到任何叉腰肌的意思。

 3 ) 人不轻狂枉少年

    我承认,我之前是懒懒半倚在沙发上的,交叉着双腿,手里还发着短信。当看到那个少年抿着嘴说:“我选此曲是因为我们会获益良多,并非要在比赛中胜出,为音乐而音乐,而非为比赛。”,我慢慢坐直了身子,放下手机。

   我在看的是介绍香港音乐神童黄家正的纪录片《音乐人生》,之前在台北爱乐电台的podcast《电影最前线》里听到DJ蓝祖蔚介绍了一下原声,这部片子在金像奖和金马奖都有斩获。列入豆瓣“想看”,漫漫等待终于等到了下载。

   片子开始,他才10岁,笑容狡黠,还有一点点龅牙。他烦躁,因为录音时他拉大提琴的哥哥总是不能和他同时发出第一个音符,也始终和他不在一个音准上,他皱着眉头,直截了当地表示他的不满。镜头闪回,他17岁,已经长成了一个清秀的少年,头发毛茸茸的。但对着采访者的镜头,他依旧直截了当:“有魅力的领袖能够改变人的思维,我非万人迷,但我绝对有魅力!”

   我嗤笑,本以为,这又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从小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承托太多希望,最后变得心理不健全,狂妄自大的例子,直到他说出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他指挥拔萃书院的乐团排练曲目参加比赛,选了个超时两分钟的曲子,尽管明知道会因此而扣分,也遭到反对,但他坚定不移,因为他要“为音乐而音乐”,最终他们仍以绝对的优势拔得了头筹。

   所有乐团的少年都在欢呼,只有他,游离于人群外围,仰头看天上的飞机。所有乐团的少年都在有节奏地鼓掌喊着口号,只有他,趴在栏杆上,只用两只手指象征性地点点,笑容平淡,唇角讥诮。因为他觉得:“拔萃精神非我所要,这是建基于比赛之上的,我们太想赢音乐节,这种心态超过追求音乐的心。胜出时感到团结,仅此而已,我想要的是,大家追寻音乐,宣告我们在演奏,不理胜负。我从小就有这种想法,但我知道别人会鄙视,但我会感染他们,不要为比赛去弹琴。”

   我对他平淡的笑容和讥诮的唇角,肃然起敬。

  他确实轻狂, 不知天高地厚地宣称“世上最好的钢琴演奏家是谁?我! ”“我不需要用赢来证明自己,我比他们好十倍。取消资格好了,我已赢过,锦旗拿去擦屁股。”他总是那样满不在乎,怪不得他的同学说他“把自己当做神”,受不了他的指责而直接在排练时拍屁股走人。

   但他的这份轻狂,来自“爱”,全身心地爱音乐;来自“信”,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对艺术有信仰;来自“纯”,用最本真的心看待音乐本身,而非人们附加给音乐的种种光环与意义,用最本真的心看待生命。

   尽管从小一直在老师、爸爸的指导下刻苦地练琴,但他拥有的其实是一份不被打扰的成长,他不是活在他人的意志之下,参照他人的标准,或活在纵横对比之中,拘于那些外人的设定。他始终自然而清醒地忠于音乐,忠于自己,尊重自己。这才是最难能可贵,也是最奢侈的。

    也许,你会说,这份奢侈是因为他是一个少年,他还没有受过挫折,不知道江湖险恶,不知道天高地厚。可是,有谁规定,我们比他年长,我们撞过南墙,就应该自然而然地让成人世界的生存标准进入青春,从默默地忠于自己的内心,到内心也变得面目模糊,最终变成一个唯唯诺诺的中年人?

  也许,我们在渐渐熟谙世界的游戏规则的同时,应该更多珍惜一点自己内心的本真,多信仰一些自己生命的规则,多一份少年的纯粹与张扬,多一份建立在底气与坚持上的轻狂,而不是多一份因麻木与妥协而生的谦逊与恭谨。

    是为记。

 4 ) 他是个天才,首先,他是一个人

他是个天才,首先,他是一个人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一个大满足。音乐满足了你以后,其他的东西你都不会在乎。”“我不喜欢为了比赛而音乐。音乐是为自己的。真正的享受是在音乐里的,不是比赛,不是赢。”“生和死是什么?”“有的音乐是为了献给神的,但是我是一个人,音乐是给人的。”

说这些话的人,他十七岁。

“人为什么活着?大多数人都不开心。可是音乐会化解掉所有这些。我想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这一点。”“我以后的人生啊,三分之一是音乐,三分之一是生活,三分之一是钱。”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十岁。

纪录片的时间脉络是他组织了一群小孩参加音乐比赛。纪录片的章节以人物来划分:老师,哥哥,妹妹,父亲,学院。我想之所以用人来划分,也许就是电影一开始,他说的第一句话:“我想做一个人。一个有人性的人。”

他并不可爱。天才就像除草剂,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你看到他周围的人为他所遮蔽,所伤。你能看到他同样学习音乐的哥哥,用怎样顺服忍耐的眼神看着他。同样学习音乐的妹妹是如何的沉默,被他偶然夸奖时,露出那样开心的表情。庸人学会了忍耐,但是天才不会。被他指责和批评的同伴,笑着说:“他……他好残忍的!”他最好的朋友说:“为什么我会忍耐他十年?……好问题。是神的安排吧!”

他十岁时,他直接的,真诚的表达不解:“哥哥为什么那么慢?他错那么多!我不能容忍。”他与别人合作,也总是在说:“他们好慢的,等起来好无聊。”

他实在是太自信了,自信到狂妄的地步。他经常弹奏完,自言自语说:“好棒啊,弹得好好!”“我当然不是万人迷,但是我是有魅力的领袖。有魅力的领袖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

如果说,一个四十岁的人在镜头前说:“钱真的不重要。音乐能满足一切。”我一定在心里说:扯淡呢你吧!但是他十七岁,他说这些话时,无比的笃定,无比的纯粹。那个时候,我不觉得他在扯淡。

青春也许就是,对未来毫无理由的笃定。以及,真诚的造作,真诚的表演,真诚的夸张。

没错,他不可爱,但是有些部分,他可敬。比如说,他永远非常真实。问他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他不会闪避,也不会撒谎。他就是戏谑的笑着问:“你真的要知道答案?你真的要我讲出来?”问题关于他父母的离婚。他就用最直接,最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我爸爸有外遇。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学到最多的一件事。他逃避责任……他没有人性。”镜头里平行剪切的,恰恰是他十岁时,父亲用疼爱到满溢出来的一种手势,不断的不断的,不断的抚摸着他的头。

比如说,他的特立独行。他永远不为了赢而比赛,只是为了表达音乐而比赛。所以,他选择了超时的曲目,哪怕会被扣分。

比如说,他拒绝成为职业钢琴家,每个月在国外飞来飞去表演的那种生涯。他在拒绝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拒绝赢。

比如说,你看他排练,看他表演。他在人群中央转折如意,潇洒自如。那样极端的自信,舒展,陶醉,优雅。那样一种深沉的喜悦,超过了快乐,那样的天然的癫狂。这些不是演的,不是我们常见的钢琴家,动情的一甩头那样的,是完全即兴的。

看过太多天才的标本,但是这一只是活的。活的,意味着,就像他说的“我是一个人”,他有缺点,甚至有缺陷,有问题,同时,他光彩夺目。活着,意味着,他要经历人世,去体会人间的艰辛和喜悦,无奈和沉重,情欲和禁锢,荒废和压榨。然后,他会明白很多事,会全部带进他的音乐里。

看纪录片的时候,我常常惊讶于,周围的成年人,有那么高的境界,那么好的耐心去引导他。少年看才情,中年看功力,老年看境界。他周围的成年人,告诉他:“谁说贝多芬一定要快的啊?”“来,说一遍,一个艺术家,除了才华,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谦虚。”“表情很重要,表情是你音乐的一部分。”“想象丝绸,湖面,枝条,音乐盒……”他们是人性的。我想,这是他志愿于“做一个人”的种子。

再然后,这部纪录片的作者也是人性的。他的观点和立场都在,但是没有强加于任何人。他就是温和的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和辩论。

是的,这个天才不可爱,但是他恰恰值得爱。和撒娇,讨好,故做姿态的可爱相比。他的不可爱,是他作为“人”的那一部分。我一直在想,我们国内,我所见到的音乐天才。他们才是真正的不可爱。他们是成功的标本,是痛苦的成品,他们的音乐并不献给神,也不送给人。有人,有性,但是没有人性。

这部纪录片是来自香港的《音乐人生》。影片中的这个天才叫黄家正。





 5 ) 天才不是儿童,天才是纯净

  《音乐人生》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钢琴天才黄家正2002年11岁时和2008年17岁时的生活与思考。这样的题材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同类型的电影:天才、成长、励志,但《音乐人生》不同,导演要讲述的不是一个天才的成功之路,而是一个人的认认真真的思考之路,呈现的不是一段成长,而是一段内心的角斗。这正是《音乐人生》的特别之处,也是它可以以纪录片的身份获得金马金像奖多个大奖的理由。

    天才·纯粹
    11岁的黄家正在捷克与专业交响乐团合作,眼中可以随着每个音射出光,琴声带着你如同在坐云霄飞车。11岁的黄家正当着围着他录音的老外淡定的说,这里慢了,这里错音。有一个镜头,小小的家正伸着胳膊去弹奏,西装下显露出瘦弱的肩骨。他多瘦小啊,体内怎么会蕴含着如此巨大的力量、11岁的他怎么能有着如此的理解力。他是天才,无疑。17岁的黄家正对妹妹说:“谱里没有中弱、中强,只有天堂和地狱。”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要么天堂,要么地狱,不是完美,就是不完美。
    “那你觉得怎样才是美丽”“完美才是美丽”
    “那世界就是不完美怎么办”“死掉就完美” 11岁的家正说。
    天才会让人联想到孩子。他们有让人嫉妒的天赐才华,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有着无限的前途和可能性。然而,神童长大了并不是神,还是人。天才不是技能,天才是纯粹。他们是怎样活在这个世界的摩擦之外的?他们让你感觉到世界轻盈通透起来。“我想永远记得我学音乐的原因”,“我想用音乐来指引我的人生”。不为比赛弹琴、不为出国弹琴、不为表演弹琴、不为考级弹琴。不为弹琴而弹琴。黄家正非常纯粹,而又如此另类。
    故意选超时的曲目、与身边环境格格不入、永远孤身在人群外。天才是不正常的人类吗?还是水木丁说的好,“天才不过是超级正常的人类。”记得电影首映时,黄家正给观众的信中写道:“学音乐不是因为赚钱成名,甚至不是因为自己弹得好,学音乐就是选择了一生的谦虚、忍耐、追求。”这时他才17岁。天才释放的不过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真实干净的部分。为什么有人榨干天才的泪水,享受着天才的悲剧,然后说他们为什么不能通达一点?
    “用尽你人生所有的苦难去演奏”上台前17岁的黄家正对自己的乐手说。
 
      真实·思考
      没有一个人能像黄家正一样撑起这部电影,因为他太过真实。许鞍华看了《音乐人生》后说他可以去演电影。对着摄像机,对着朋友,他能把心里的一切说出来。在所有环境里,在所有人面前,他都毫无戒备保留,不知隐藏自己的自大和汹涌。导演给他的问题,想的认真的要死答得又真诚的要命,考虑半天也会说这个问题有问题,太大了。
      黄家正对自己的朋友说。“我想作他的‘罗老师’,带领他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带领他的人生到另一个境界”人人说他自大轻狂,可是你去看看黄家正的表情,一脸fuking的真诚!哥哥拉琴放不开,11岁的黄家正伸头对哥哥说:我会激发你的。我没有感觉到狂傲蔑视,只是在想,他怎么能这么直白见底,他怎么能这么信任别人又如此不受外界影响。你怎么能拉着别人就说因为我们都是人,所以我感受到的你也能感受到。你怎么能得到一点感悟就欢心鼓舞地要与别人分享。
      也没有一个人能像黄家正一样表现出导演所要的,他的思考,太过认真,太过直面鲜血淋漓。“你可以看到,黄家正基本没有变过,11岁的他与17岁的他思考的还是同样的问题”导演说。
      “为什么我的手指会弹琴?””“为什么我会思考?”“为何有人为何有人?”“那你觉得呢?”“我不知道,我一直在追求答案”11岁的黄家正看着自己的大手说。
      我们觉得思考是哲学家的事拍电影是导演的事,我们觉得自有天才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创造出来我们可以享用且根本不必面对。然而看到一个天才如此艰难生涩困苦的思考,我们才明白原来生活是粗砺的沙,磨着每个踏实生活的人。11岁衣食无忧的他在捷克看到了偷食物的同龄孩子,于是他马上领悟到世界有另一番样子。生活对太过认真的人而言总显得很沉重。
      “如果无神的话,音乐能用科学解释吗。为何我屏息凝神声音就不同;如果有神的话,为何世界有这么多不公平?”
      天才的真实与困顿,我们愿意面对吗?
      神·人
      “我不否定神,但是这个世界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他是尊敬大家宗教信仰的,他会说“祷告中,别进去”。可是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蔡康永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只是觉得把所有问题都归到神身上,有些太懒了。有个藏传佛教的大师说过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黄家正与他说的一样。
      除了成长,一切都无关紧要,不是吗?
      导演问他的朋友:“你觉得他有时把自己当神吗?”“这正是他的问题!”
      他是把自己当神,老想着教人济世,可是最大的悖论是,他要传的道是音乐,是人性。他希望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把人本身放在第一位,把音乐本身放在第一位。拉琴要为自己而拉,问题要自己去思考真理要为自己而追求,不用祷告相信自己就可以。
      影片里黄家正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黄家正,今年快17岁。我想做一个humanbing。刚听到这句话的人都会笑,太做作了吧。然后我听到他说:谱只是纸,我是人,人比纸有趣多了。最后我听到11岁的黄家正说音乐只是一半,另一半是做人。
     “我想做一个人,有感情,有人性”
      他是怎么样看到自己的天分同时又发现了人性的?他是怎么样去追求极致完美而又立志做一个humanbing的?他思考的都是本源问题而他的问题又都实实在在来自生活。他的天分和他的志向本来就是矛盾的,所以注定的纠葛痛苦。矛盾在他的体内拉锯,他只能停下来一点一点思考,每一点每个细节。
       “11岁的你真的是锋芒毕露”。可是你怎么才能安慰一个天才。
 
    关于电影
      拉大提琴出身的导演张经纬形容自己在遇到了拉小提琴的妻子后,才知道什么叫做才能,于是放弃了拉了15年的大提琴,左碰碰右碰碰,于是碰到了电影。
      没有人能够单用困惑做一部电影,但是张经纬做到了,依靠着黄家正做到了。
      这部影片的剪辑非常有特色,并不是按照家正的成长顺序剪辑的,而是将两个时段的素材交叉剪辑在一起,形成了非常精彩的叙述和节奏,甚至比一些故事片还要好看。而循序渐进地展现黄家正完整的个性、思考,也让使最后时刻的爆发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很明显,11岁的家正的那次流泪深深影响了导演的思考。张经纬最初跟拍了几位音乐天才,也许在那时,他并没有想明白这些素材以后怎么组织表现,而小家正的那次哭泣让他非常震惊,才产生了这部影片的思考与内核。
      开篇导演毫不遮掩的把黄家正推到人们面前。“我想做一个humanbing”,这样的开场白对于观众很生猛。好自大的一个人。在前面多半段,导演非常冷静的渐渐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真实的黄家正,他的自大他的真实他的纯粹,他与身边人的关系、他对音乐的看法,客观呈现。导演分别将爸爸、罗老师、哥哥、山谬介绍进故事,黄家正以及他的环境慢慢丰富清晰。与哥哥的第一个镜头是他弹和弦哥哥答,后面紧接长大了的哥哥在家正指挥下的乐团准备拉琴,一下子就表明了他们之间的位置和关系。黄家正自大好为人师,与身边很多人关系都不好,但是朋友们最终都回到他身边,因为跟着他真的能学到很多。这时,关于黄家正,观众已经慢慢了解,接受,作出了判断。
      合唱比赛后的那场戏是一个转折,黄家正游离在人群之外,说:“看,飞机”。乐团高喊着舍我其谁,家正在他们中间显得非常难受不安。最终,纯粹的音乐慢慢代替了疯狂的叫喊,导演悄悄的站在了家正这边。后面的部分比较抒情,导演用充满感情的段落开始表现家正不为人知的一面。“拍摄是你的生命吗?”“是,正如你弹琴”温馨。父母离婚、厌恶为比赛而弹琴、与爸爸的矛盾这些第一次被人所知。而更重要的,是家正说出的很多很有分量的思考,而这个时候,这些话语不再冷漠,而显得很真诚,打入了观众的心。“为何有人?”黄家正看着自己的大手哭了,而我们看着这个11岁的孩子,目瞪口呆。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导演的提问,非常锐利,可以一下子点到穴位。片中有许多精彩的对话让人难忘。黄家正能说出那么多内心的思考,与导演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而最后一段小家正的真情流露也有导演的触发和引导。这也是《音乐人生》的成功之一。
      问题、困惑、没有解答,贝多芬、舒曼、肖邦、布列顿,音乐音乐音乐,只有音乐在片中悄声在为我们解答,当屏幕完全变黑,比赛没有了,只有音乐!
      导演最初拍的其中有一个女孩现在已经在国际上获了大奖,现在在香港很有名,可只有黄家正他拍到了最后。天才的思考,竟也是如此艰难如此循序,音乐人生,我们真的能承受的了如此美丽纯净的东西吗?这个故事没有结束也没有完全展开,黄家正去外国留学了,他和我们一样仍然背着自己的问题徐徐前进,天才所附带的所有沉重他得一并带上路。就一起在这个没有完美的世界里,去尽量接近真理的阳光。
     在音乐人生的海报上,导演写上了张爱玲的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同样天才。同样真实。

 6 ) 黄家正与《音乐人生》


他是个天才,在11岁的时候已经光彩夺目(“很有钢琴天分的男孩,11岁就赢得香港校际音乐节钢琴组大奖,并到捷克与当地专业乐团合作演出及录音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
现在他17岁,不,应该是18岁。
他好像不大快乐。
电影今年在香港电影节首映时,黄家正正在美国印地安那州上学。

“为什么我的手指会弹琴?”
黄家正看着自己的手指说,那时候他才11岁。
“为什么我的手指会弹琴”
黄家正看着自己的手指说,这年他17岁。

从2002年到2008年,六年之间。
从稚气的小孩,成长为翩翩少年。恍然一看,好像不是同一个人。看到他弹琴的样子,你又觉得是同一个人。

11岁学琴的时候,他的老师罗乃新告诉他音乐就像彩虹,像丝带,像音乐盒。17岁的时候,他告诉自己的乐团团员,音乐就像彩虹,像丝带,像音乐盒。不同的时空,但是音乐带给他的感动丝毫不变。在他的指尖流泻出来的,那是绚丽多彩,那是柔柔软软,那是美妙动人。

在11岁的时候,黄家正爸爸问他好像是一首曲子练习好了没有。他说早就熟了。他爸爸好像又说时间这么短,不可能太熟。他又说他有在练。现在也在练。他在说话的时候也在想着音乐呢。在外人看来有点怀疑,不可思议的样子。可能对黄家正来说那是真的。音乐人的世界并不是我这个音盲可以判断的,但我相信他,觉得他说的是真的。

那个11岁的小孩坐在钢琴上,他有点烦躁,那些合作的乐团好像跟不上他的节拍。“他们太慢了。”
在跟哥哥一起不知是录音还是练习,他也烦躁,哥哥跟不上。哥哥说过“他脾气暴躁”。
在和乐团团员一起练习的时候,他会严厉的指出,哪个哪个有问题。团员气得出走(个别小孩子的忍耐力是很有限的)。
跟一个很有天份的人共事应该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而且这个天才好像批评起人来毫不留情。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不,他自己说了他不是天才。
这是一部关于成功的励志电影?
不,他还没有成功。
这是一部成长的记录片?
不,只讲到11岁和17岁的内容,不算完整的成长史吧。
这是对片中主人翁的礼赞?
不,不是很正面。有人批评他,有人不配合他。

它只是真实,真实的有点可怕,足以让你为这个孩子担忧。
它就是真实,真实的让人讨厌,讨厌最不想看到人性的迷惑。(迷惑是不是不大准确?)
他真的太真实,就不能有点讨好观众的意思吗?原来是抱着希望看到一个天才的成功历程去的。在看到影片的结尾的时候,我好恨自己竟然有这样卑鄙的想法。

它真实。
真实的记录了主人公的快乐和悲哀,
真实的记录了主人公的执着和放弃,
真实的记录了主人公的激情和困惑。

它真实。
感动主人公的感动,悲哀主人公的悲哀。

它真实。
因为他还有希望。

这是什么呢?
这到底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
我感觉到了的:一点快乐,一点不幸,一点忧郁,一点希望。

这是张经纬带来的诗意画卷。
我们坐在小小的茶陶馆,欣赏这幅画卷。
我们隔着屏幕看着他人的人生。我们离主人公这么近,但是又那么远。
这样的距离,有什么立场说话呢。

听,张经纬这样讲:

“我就是喜欢听他弹、很迷人。
一直听,听到他现在已经17岁。
我羡慕他,他是天才。
但他,有时候不太快乐。”

 

 

 

 

 短评

你渐渐变成你憎恶的那个人一样让人憎恶。中产阶级家庭的怪胎?一时的天才?母爱的不在场和转移?练琴让脑部早熟?

5分钟前
  • ealonlee
  • 力荐

纪录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能够记录时间。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痴人正是黄家正:我这个人,懦弱、犹疑,热爱和稀泥和当墙头草,总是很容易被外物影响。所以我一直偏爱内心坚定骄傲的人,黄家正自成的小宇宙内公转自转,从上到下,由生到死,各种宏大元命题都有自己坚不可摧的理念信仰,被孤立也不要紧,被讨厌也不要紧,得罪人也不要紧,永远知道什么对自己是要紧的

11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全中,黄家正就是理想型。做一个真正的“人”,投入全身追求纯粹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理想不是人生的全部,活着才是。

14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故事本身当然已足够吸引人,黄家正这个射手男本身当然也赚尽眼球。但是张经纬也太会拍纪录片了吧!全都做足且超出水准以上,真厉害。

15分钟前
  • Kikiko
  • 力荐

香港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纪录片。

19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这孩子少年老成,真够苦的,想起我小时学琴的痛苦时光啦~

21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看一颗敏感而又完美主义的心如何自处却终究败北。

23分钟前
  • 罗伯特小姐
  • 力荐

太好看了。

28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To myself:无可评论,不会忘记。

32分钟前
  • mOco
  • 推荐

黃家正其實並不擅言詞,所謂的哲學思辯也無深度,但他讓我懷念從前,讓我覺得不孤單。11歲的家正哭時,我就在想,會不會每個孩子都曾經覺得有不被瞭解的寂寞?

35分钟前
  • lolam
  • 推荐

看哭了,年度十佳之一,勾起了对童年学乐器时的大段回忆,有的时候经常会想,音乐演奏家是需要天赋的,而且需要一个好老师,另外还需要自省如何做人,才能得到人生的飞越。

39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有才华的人,就该什么都不怕。。。当十岁的他说出一串耸人听闻的话,他爸在一边又是惊讶又是微笑。。。而当十七岁的他说爸爸没有人性,他爸又该是副什么表情?

43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他的音乐很朋克,他的人生不拧巴

45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我想的和他一样多,不过他的成熟让我无地自容。年度最佳。

47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有些东西真的必须有天分才行。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有一场戏:父亲对kj说,爸爸以后会经常跟你聊天。kj坐在旁边玩弄着手指,没有回应,他继续玩弄着手指,没有回应,玩弄着手指,直到眼泪哗的就流了出来。在他眼泪流出来的同时,我的眼泪几乎同时就流了出来。电影的魅力之一,让我们两个这辈子也见不到的人有了交集,那一刻的感受,是那么的相似。

54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力荐

家勁眼中的光芒由閃耀到消失,是令人唏噓的話題之一。曾經用音樂的激情沖破俗氣榮耀的天才,也避不開因為家庭破裂所造成的內心傷痛。痛之無可避免,同樣也適用於天才。然而或許,我們應該再多看一眼,生活在天才身邊的哥哥。從他的臉上,所感受到流行於社會的“比較”所造成的悲哀,是否更是,很多孩子與大人躲不開的沈重

58分钟前
  • 喬奕思
  • 推荐

26-8-2009 12:00pm bc

60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天才都是有點討人厭的。

1小时前
  • h2od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