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

HD

主演: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王学圻,余少群,英达,安藤政信,潘粤明,吴刚,石小满,六平直政,钱波,毕彦君,张少华,李明臣,柳景溪,李滨,陈强,于小彤,尹治,李胜素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北京话,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梅兰芳 剧照 NO.1梅兰芳 剧照 NO.2梅兰芳 剧照 NO.3梅兰芳 剧照 NO.4梅兰芳 剧照 NO.5梅兰芳 剧照 NO.6梅兰芳 剧照 NO.13梅兰芳 剧照 NO.14梅兰芳 剧照 NO.15梅兰芳 剧照 NO.16梅兰芳 剧照 NO.17梅兰芳 剧照 NO.18梅兰芳 剧照 NO.19梅兰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梅兰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传记电影,但多处描写与史实不符。  唱了大半辈子戏的大伯因在西太后寿辰中顾及家中出殡未穿红被赐一纸枷锁后,少年梅兰芳将他临死留下的一封书信随身携带,开始跟随与梅家有世交的京剧老生名角十三燕(王学圻)学唱戏、做人。十年后,梅兰芳(余少群)在梨园崭露头角,想着能一辈子清清白白唱戏、做人。  对戏剧艺术有颇深研究的留洋司法局长邱如白(孙红雷)满腹牢骚于传统京剧,却在看过梅兰芳的演出后难抑激动,提笔给他写下鼓励、建议书信。梅兰芳也想创新表演,对邱如白十分感激。两人封封书信往来、见面促膝长谈中,梅兰芳对京剧的理解日渐加深、翻新,并收获“三哥”邱如白持续一辈子的单纯情谊。  但梅兰芳也因此与十三燕生出分歧。两人在好事者的怂恿下决定对打擂台,梅兰芳大获全胜,迎来自己的时代。梅兰芳能成功,除了自个有非一般的悟性、邱如白时刻在艺术上将他鼓励外,尚因大银行家“六爷”冯子光(英达)在财力上慷慨相助。  之后,梅兰芳(黎明)迎娶福芝芳(陈红),开始试图过台上销魂女子、台下一般男子的生活,却注定如身戴“纸枷锁”般难如愿:结识当红须生孟小冬(章子怡)后,他与之结成精神上的伉俪,却抱憾擦身;抗日时期,为了表气节,他蓄须忍痛离别心爱的舞台。期间助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的赴美演出,亦是好事多磨。辛巴达和阿里发跑马百万婚礼血色樱花方舱48小时奇幻芭蕾舞第一季我是警察巨人传1956乒乓球爱你输给了谁恐怖理发店波巴·费特之书十年泰国荒野迷案营地婚礼八十年代的萨尔斯第一分队第四季秘果网剧版虎口脱险原声网路胜利组暗夜守护者造雨人1997同班同学永无止境波利安娜2003梦幻岛第一季欧洲性旅行巨人捕手杰克国语爱的开放式:独乐乐与众乐乐 Monogamish彭大将军个人最佳70年代秀 第五季凶手还未睡罗马帝国第三季雪光之灾生死追凶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第六季博物馆喜剧异星女物语隋炀帝追踪马苏比拉米疯狂飘移假爸爸

 长篇影评

 1 ) 有关梅大师一生的三个“政治正确”(学院派,未完成)

“为尊者讳”一向是中国人拍摄人物传记片的最低标准和最高纲领,在我个人看来,这也正是《霸王别姬》与《梅兰芳》之间最大的区别。不同于程蝶衣这个在历史缝隙中徘徊低唱,破碎斑斓的鬼魂,梅兰芳始终被塑造为一个质感纯正且硬朗的,堂堂正正“大写的人”。150分钟的胶片,连同那些隐藏在银幕背后种种史料,人物传记,创作访谈,花边新闻,似乎在彼此互文地讲述着一个“由神到人”的迷人故事,但更多所呈现出来的,是我们以当下的眼光与视角,从历史,艺术,道德,社会,文化碎片中,将一个介于“历史想象”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完满无暇的形象,共同指认出来的过程。
对我个人而言,影片中最有趣的部分在于,三段式的故事结构,异常集中而清晰地将梅大师的一生表述为三个“政治正确”,并且恰好可以用文化研究的三个焦点话题来命名:“阶级”,“性别”,“种族”(虽然这种命名多少带有某些戏谑和牵强的成分)。
在以下论述中,不可避免地会多处涉及到所谓“历史真实”和“银幕故事”间的改写与误读,但这种比较并非出自考据派寻经据典的较真或消遣,而更多是为了展现,当我们站在某种立场去讲述一个发生在并不久远的过去的故事时,那些材料和意义是如何被拼贴缝合,被重新描画和建构,并使之符合我们当下的主流的审美情趣。正如影评人最爱引述的那句米歇尔·福柯的话所说:“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话语的时代。”

全片刚开始的序幕,那封来自梅宛华大伯的信中,我们已然看到全片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改写:一个被赋予多重意义的,有关“纸枷锁”的隐喻,并为梅兰芳一生故事的讲述定下了某种基调——一个始终活在束缚中的,并不自由的人。然而影片所着重表现的,却并非主人公对这份束缚,这份不自由的抗争或者突破藩篱的向往,而是在一次又一次重大戏剧转折关头,那些重重束缚缠绕下所做出的“心灵的选择”是如何具有分量,如何像“戴着锁链的舞蹈”一般,混合着苦涩与甜蜜,危险与平衡,从而呈现出异样的华彩光芒。而姑父的信中不同片段字句也每每在这些紧要关头反复插入,宛如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超凡神启,将主人公向着选择的正方或负方一次又一次推进,为其最终“政治正确”的达成,提供某种先验式的指点和明证。

在第一段故事中,“纸枷锁”展现出最为直白浅陋的第一层隐喻:来自封建旧势力的束缚甚或压迫。青年梅宛华与十三燕之间的对抗被集中描述为“新”与“旧”的冲突。姑且不论十三燕的原型谭鑫培,在艺术风格与为人上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有诸多出入,青年梅宛华在这一对抗中展现出来的,是他的“新”,“新戏”,“新思想”,“新变革”,以及邱如白,冯子光等“新派”的支持者,仅仅从自“五四”以来持续绵延在中国人思维模式中的某种意识形态,我们也能轻易做出判断,“新”代表进步和希望,代表与旧时代的污浊糟粕彻底决断的一尘不染,代表“子一代”向“父一代”执着艰难的挑战以及挑战中必然伴随的切肤之痛,也毋庸置疑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必然来临。
我们姑且不再去细细考察,这一段带有宏大叙事色彩的故事讲述,是如何小心翼翼而又顺理成章地抹平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纵横断裂的历史脉络中,诸多横生的枝节与阴霾的缝隙,仅看该段文本中几处重要的改写和虚构,是如何顺应着观众的历史认知与想象铺展而来的:
第一,梅宛华那位历史上真有其人的大伯,虽确实为清内廷供奉,却一直活到梅兰芳成名后才逝去,影片中所描述的,因西太后寿辰中以家中出殡而未穿红,死于宫中太监们的惩罚情节,是一段精妙的艺术虚构,更是天然地将影片主人公梅宛华置于某种特殊的阶级地位上:虽出生于旧时代,享受过来自末代皇权残留下来的微末荣耀与荫庇,但更多是作为那一时代和那一特权阶级压迫下的受害者,从而被赋予了抵抗与决裂的“反骨”。
第二,青年梅宛华被拉去陪酒,拒绝坐某位二爷的大腿,乃至对自己表兄甩出一记干脆利落的耳光(依旧不论梅兰芳本人确实出身于“相公堂子”这一被“梅党”和官方记载极力抹杀的事实)。与程蝶衣迷乱徘徊中多次委身于袁四爷这一恰好可比照的版本相比,梅宛华决然的姿态无疑是某种立场和原则的正式宣告,而他匆匆离去后赶着要参加的,正是新派人物邱如白的演讲。从“旧”的泥潭中抽身而出,投入“新”的世界,这一设置令梅宛华的抉择在最大程度淡化了性别混淆的迷乱影调,而铺陈以鲜明浓厚的阶级色彩。
第三,历史上的“梅党”,成员众多,身份各异,影片中单挑出邱如白,冯子光重点塑造,自是为了叙事策略上的清晰与人物冲突的营造,然则两人的身份地位的选择又有其意味深长之处。这其中,邱如白与梅宛华最初的相识相知,是如此相似于我们所熟知的某些来自革命爱情题材的文本——出身封建大家庭,留洋追求进步思想的大少爷,是如何突破重重阻拦,与出身卑微却又不甘于这份卑微的“戏子”,发展出一段超越阶级的情谊,并最终将这份志同道合的情谊,统一于某一更新,更进步的阶级理想中去。二人结拜时,邱如白所讲述的那一段有关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或许多少有些生硬地为二人情谊的主题定下一个有关伟大理想的形而上的基调,在这基调之外,有关同性相恋的混淆又一次被排除了。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观众眼中,同性之爱更多呈现为一种旧时代的污浊残留,因而必须从梅兰芳这样德艺双馨的人物形象上被尽力拂拭而去,“免成白圭之玷”。也正因为此,影片中梅兰芳那句掷地有声,可被看做“戏眼”的关键台词(在台上我是一个女人,台下我可是一个男人),显得格外振聋发聩而又意味悠长。“男人”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化中,天生蕴含了阶级,性别,种族的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也与电影中三个“政治正确”环环相扣(关于这一点,后文将继续论述)。
第四,梅宛华与十三燕打对台一节,无疑是新旧阶级,而非仅仅两种艺术风格的较量。于十三燕一边,黄马褂,老式家具,老派规矩,与地痞流氓勾结,种种要素,共同勾勒出一位复杂多面的封建家长形象。于宛华一边,新戏之“新”,之“进步”,通过研究欧洲戏剧的邱如白的提点,甚至通过“北大清华的学生”这样明显的暗示,打上不言自明的阶级烙印。宛华与十三燕在“镜屋”中告别的一场戏,声,光,影,音,无不透露出某种来自古希腊戏剧中“弑父”情节的,浓重哀婉的悲剧色彩,可谓全片最华彩的一幕,在那之后,陡然插入的竟是一场色调红艳的婚礼场面,这无疑又是一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影像叙事,跳过“父一代”葬礼的白而来到“子一代”婚礼的红色中,我们安然地擦干泪水,接受“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既成事实,而将埋葬旧时代时的惨淡记忆彻底隐藏在一片锣鼓喧天的礼乐声中。


土鳖康特牛的……(字数爆棚中,写不完了怎么办啊啊啊)

 2 ) 关于《梅兰芳》的七个关键词

好多人告诉过我《霸王别姬》里面最让他们难忘的镜头,却从来不是我心中的那个:一个水晶玻璃鼎,被一个前清的老太监摆在少年程蝶衣的面前,让他往里头撒尿,黑暗的卧房里,一束阳光打在玻璃鼎上,灿烂而精致,荒谬又颓废。

在 12月5日《梅兰芳》上映之后,我敢肯定网上的评论将会有很多恶搞和怒骂,但我也敢肯定欣赏这部电影的人不在少数。如果同人女们没有因为看到这么多“有爱 ”的镜头而兴奋异常,如果激素过剩男们没有因为几个小小的瑕疵而大动肝火,如果陈凯歌没有拍出《无极》……可惜没有如果,可惜张国荣已死,但不可否认《梅兰芳》是一部好电影——不是陈凯歌最好的电影,但它是一部好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的七个关键词:

开头。极好的开头,大师级的开头,满分的开头,青年梅兰芳俊美而又有少年人的朝气,几段京戏的穿插美轮美奂,王学圻的表演非常到位,每个动作都把老伶人的“爷”劲儿演了出来,如果电影到这里结束,我一定会起立鼓掌,可惜下面这段来了……

小三。这一次陈凯歌没有向商业妥协,却向梅葆玖妥协了。他自己说“不能通过炒作梅孟恋来抬高票房”,充分说明了他在孟小冬段落的处理上有着忌讳,而影片中的此段也确实给人畏手畏脚的感觉。让章子怡饰演孟小冬毫无疑问说明了这个角色的地位,可是我全片唯一一次看表就是在这个角色出现的部分。这个部分的影片留下了多次生硬剪辑的痕迹,感情发展缺乏过度,孟小冬和梅兰芳的这段恋情让人完全没有看到“情”,似乎刚刚相见就同居,同居又马上分手,仓促又苍白,是全片一大败笔。如果说陈凯歌想通过着重描写梅兰芳的这段婚外情而把他还原成一个“凡人”的话,那么这个剧本创作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在今年的语境里,“小三”只会让人产生充满戏谑的联想,这与此段情节处理的急促不明混合在一起,让观众昏昏欲睡。

精致。一贯的陈凯歌风格的精致,镜头,用色,化妆,一切都精致非常。如果说《霸王别姬》的华丽透出颓败,《刺秦》的古朴透出戾气,那么《梅兰芳》的精致是典雅而平和的:北平的小四合院,戏院里的桌桌椅椅,后台镜中的光与影……没有大红大紫,没有万人阵帐,但镜头中的一切都柔和而富有美感。对于镜头语言的掌控是一种艺术,而陈凯歌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新意。我一直觉得电影真正的新意在于剧本,在于立意。陈凯歌抓住了刻画《梅兰芳》的一个很好的角度:被奉为伶人之王,却只想当个凡人。而且这个主线,从影片一开始就穿插交代,梅兰芳大伯的那封信作为这条主线的要素,多次出现,这样的回忆和现实多次跳跃的手法,运用好了会很有沧桑感,非常大气;运用得不好就混乱不堪。陈凯歌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在多为平铺直叙的中国电影里鲜见。

配角。主角们的表扬让人失望,黎明是个认真的演员,但在本片中的表演缺乏生气,这个梅兰芳似乎没什么情绪波动,连表情也生硬不变,也许是剧本中这个人物的戏剧冲突本来就不够,总之黎明扮演的梅兰芳在电影的后段反而像是绿叶,衬托出孙红雷让人惊叹的表演。孙红雷这次扮演邱如白,没有受到以往角色形象的影响,把邱如白对于梅兰芳的“痴”演到了极致,给观众传达的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热爱:抛却国仇家恨,只要梅兰芳不朽。他和王学圻在片中的表演夸张而表情丰富,台词丰满而直接,感染力非常强。本片中的两位配角,孙红雷和王学圻,让这部电影在表演方面没有失分。

台词。往年国产大片经常有让人笑场的台词,从去年《集结号》和《投名状》开始就好很多了,《梅兰芳》这点也过关,有些上口的老北京腔,又有点舞台剧式的夸张,幽默的地方也挺多,总体效果很不错。有些台词气魄非凡,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邱如白在对少年梅兰芳说的那一句“你的时代到了”,还有十三燕说的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简单、细致而有力的台词为影片大大加分。

遗憾。六个关键词说完了,最后我想说的就是,这是一部有遗憾的好电影,它本来可以得到我10分的评价,现在却变成了8分,因为刚巧在12月1日我去小西天看试映之前的晚上,我苦苦等待的"The Dark Knight" 1080p版终于下载完毕,相对于这部电影一路High到家的高潮迭起,《梅兰芳》中段梅孟恋情处理的不完美就更加突出。与少年梅兰芳、美国演出、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等三大段落落落大方的处理相比,尤其是与影片开始梅、燕对台戏的精彩相比,这与孟小冬的一段明显地有所收敛、有所顾忌,从剧本上就有含混不明的硬伤,让人遗憾。

看完这部电影,我拿到一张问卷,上面有一题是这样:你觉得这部电影符合你的期待吗?我的答案是基本符合。虽然这不是一部完美的《梅兰芳》,但陈凯歌总算又回到了自己的路上,他不用和张艺谋去比谁的色彩更绚丽,也不用和吴宇森比谁的武打更花哨,他不用和冯小刚比谁更平民更卖座,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搭建起来的舞台,用人文精神和知识分子情怀塑造出来的人物,才是最值得一看的中国电影元素之一。

也许我们期待一部完美的《梅兰芳》还太早,也许会有人觉得已经太晚,但从这部电影中,我至少看到陈凯歌回到了认真做艺术的行列中来,全片从剧本台词到表演都踏踏实实,这样的回归,就已经足够,就已经让我充满对下一部的陈凯歌电影的期待——期待《赵氏孤儿》,能够没有遗憾。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www.bullog.cn/blogs/masaiqu/

 3 ) 不要再去理会传奇人物的后代了好不好?

《梅兰芳》戏不好,然而这戏不好要是怪陈凯歌或者严歌苓,都有点冤。艺术创作一旦遇到了限制,被处处掣肘,要在限制中复活那曾经伟大光鲜的生命,似乎是不可能的。言下之意,貌似我在怪罪梅家后人,但话说到这一层,陈凯歌承受这罪责,又变得不冤枉。为什么你要找梅葆玖?为什么要他来充当你的艺术顾问?不管这是一个姿态,还是实质上想去寻求的保障,都会令创作束手束脚不再自由。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便描写过这样一个事例,那天性乖戾的画家在世俗眼光中是一生浪荡无情叫人难以理解,而他死后成名,他的儿子为有别于坊间流传的他爹的各种故事版本,自己出了一本爹爹的自传,在那本自传里,他父亲仿似一个圣人,对家庭、对责任、对艺术的追求都完成得无可挑剔。但这个人真的是他父亲吗?世人对这本自传又真的感兴趣吗?并不。

这次的问题是同样的。梅兰芳并不属于梅家,不属于梅葆玖也不属于福芝芳(电影中亦有同样明确的台词),戏里对白说:他是属于座儿的。其实,梅兰芳是属于艺术的,也就是属于普罗大众的。陈凯歌理应保持自己独立的艺术判断不受干扰,拍出自己心中的梅兰芳,而不是梅葆玖心中的梅兰芳(我相信陈凯歌心中的梅兰芳定必比现在我们在成片中看到的更为饱满)。一旦亲人被改编成电影,电影处处又流露出自己家庭的痕迹,要梅葆玖自己不处处小心是很难的。人之常情,你的父母被人撰写,你会不想留下完美的印象吗?但艺术恰恰不需要这些自我修补,因为那不是真的。

一旦放弃了创作底线,这部电影根本就不可能拍出真正的灵魂。放弃这点不说,这部电影的戏十分散,人物自传电影,理应抓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看看王蕙玲再现过的人物:徐志摩对灵魂伴侣的追求是主线,张爱玲终生不断地写作是主线,不管他们遭遇了怎样的人生风浪,一直在追求这目标不变。梅兰芳一生的主线也清晰可辨,其实在电影一开始便已交代清楚:唱戏是纸枷锁,最好当个平凡人,不要这劳什子;然而梅兰芳却不能,与生俱来的命运让他宁愿选择与这纸枷锁共度一生,千忍万忍。在人生的风刀霜剑中,在爱情的冲撞负心中,在国家的重创命运中,这应该是始终未曾改变的。他理应一直在唱戏,一直在练戏,如同邱如白所说:别把戏荒了!但大家都把这条主线给荒了。戏一散,就断掉了。梅兰芳展现出来的人生便不连贯了。

电影应该是容许某部分的虚构与重建的,哪怕是一个真实人物的人生,为了让它更好看,更出彩,是可以根据人物的真实性格去虚构一部分情节。因为要照顾到梅家后人的情绪(事实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孟小冬的戏被改掉了,然而这虚构不是为了让戏更好看,既然人人都知道孟小冬曾是梅兰芳的妻,这个事实难道因为在电影上化作纯情的恋爱就会改变吗?不会。又难道因为电影上这样去表现孟梅的爱情就会更显干净纯洁吗(对于梅兰芳来说),同样不会。那这自欺欺人是为什么。还放弃了对于梅兰芳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宁可舍弃掉这一部分也不去成全一个有血有肉的梅兰芳。而真实,现实中的真实放到电影上力度又不够,在表现梅兰芳在日占领时代的崇高气节,却嫌枝杈太多而忽略梅兰芳的心境。于是,虚构的虚无缥缈,真实的又旁逸斜出,这部电影就坏在始终未曾直接表达梅兰芳的心,通通只靠他人的反应去表现他,为什么记者会说与梅兰芳交戏的人都比梅兰芳精彩,因为他们可以被直接大胆地描写,没有任何后人在此发表自己的意见保护他们形象是否可以出街见人。于是这个梅兰芳一点都不讨人喜欢,因为观众从不曾看见过他的真心,不曾与他直接面对面,去倾听他的喜怒哀乐。看完这部戏,我们与梅兰芳,仍然站在星河两岸,彼此陌生。

这是严歌苓的戏,我多么喜欢严歌苓,又多么期待自《天浴》后她的再次出手。她说在美国完成了第一版剧本,回国见到陈凯歌,陈说这些得全部推倒,重新来过。对于一个编剧来说,这是多么艰难的事。但她说自此之后,她慢慢摸到了感觉。那是一份什么感觉,我很困惑。事实上《梅兰芳》甚至不如她的一个短篇《魔旦》精彩,极漂亮的文字去描写美国唐人街中的一个男旦,不知道陈凯歌有无看过那个短篇,《梅兰芳》并未拍出此等况味,而严歌苓其实是可以写到那个程度的。你明白我意思吗?严歌苓所受到的限制有多大,大概可以猜中一二。只有大伯写给梅兰芳的信,可以辨认出来自严的手笔,而其他……

如今写戏,制作人和统筹会要求你把台词尽量说清楚,话别藏着说,人物在想什么一定要说出来让观众明白。《梅兰芳》通篇都做到了这点。真遗憾。

如果你无法爱上戏里的梅兰芳,你是无法被打动的。而如果你无法被打动,《梅兰芳》无疑有点失败。这失败不是来源于创作团队的实力问题(这不可能),而是来源于他们在一开始就放弃了艺术的底线,没有保护自己的创作和判断不受外人干扰。如同航天飞船在返航时发现居然减速失败,一查之下发现是在原始命令中有一个小数点计算错误,却为时已晚。这样的错误一疏忽便看不到,但足以致命无法逆转。

 4 ) 梅兰芳就是梅兰的芬芳

星期六下午我和老婆一起去了和平街北口的金鸡百花电影院(原来这儿应该不叫这个名字),去的时候没想好看什么电影,到那儿之后和老婆商量了一下,决定看《梅兰芳》。
刚买完票的时候我们都有点心疼两张票120元的票价,但看完之后我们都觉得《梅兰芳》对得起这一票价了——当片尾字幕打出的时候,电影院里的灯亮了,我和老婆泪眼相望,擤鼻涕,抹眼泪——我老婆是看到最后才哭的,而我从头到尾至少哭了五次。
当然,你可以笑话我说在豆瓣里就数丁小云的眼泪最不值钱了,但我坚信我的眼泪还是有那么一点鉴赏力的,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在我看来,《梅兰芳》应该是近年来中国所有所谓的大片中最有诚意、最有艺术水准的一部了。虽然此前的《温柔地杀我》、《和你在一起》以及《无极》曾让我认定陈凯歌已经彻底完蛋了,但这部《梅兰芳》却又一次将陈凯歌硬生生地拉回到我心目中的电影大师殿堂之中。

很多人拿这部电影和《霸王别姬》比较,这可以理解,但总是拿张国荣说事儿我真觉得太无聊了——虽然我是张国荣的超级影迷,但我还是认为,即使张国荣活着,他也演不了梅兰芳,因为他的气质和梅兰芳的气质完全是两码事儿。
另外《霸王别姬》真的很完美吗?我一度曾这么认为,但后来发现片中有一个不大不小的BUG:少年程蝶衣的那根“六指儿”,它两次出现在镜头中,其位置竟然不一样(一次出现在拇指旁边,另一次出现在小指旁边)。
如果真的拿这两部电影做比较,我个人认为《梅兰芳》的境界和气魄要更胜《霸王别姬》一筹(如果前者没有对梅兰芳在抗战期间的经历加以多少有些脸谱化、高大全化的描述,那它真的几近完美了)。《霸王别姬》想要表达的是中国文化巨大的扭曲力和毁灭力,这部电影让我感到窒息,感到绝望,让我对人性几乎彻底丧失信心;而《梅兰芳》想要表达的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在这一面你能感受到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让你看到一种可能性,一种你在中国也能活得至情至性、活得酣畅淋漓、活得充满希望的可能性——我相信所有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很清楚这样一种可能性有多珍贵。

在今天的中国,你想要表达绝望这一主题太容易了,真的太容易了,因为数以亿计的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又一部最绝望的恐怖片。以至于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只要用其最擅长的艺术手法白描一下普通中国人如行尸走肉的日常生活,就有可能名利双收。
在今天的中国,最难的就是你想表达希望这一主题,因为“希望”这个词在被假、大、空的主旋律无数次强奸之后,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当然,你可以说表达绝望本身就是表达希望,但中国人的绝望真的太绝了,绝到让你觉得在这种绝望的反面同样没有希望——在那里你只能看到更黑暗的绝望,除此之外似乎什么都没有。
因为生在中国,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精神层面上都是太监的孙子,这也许正是我们能忍受极端抑制人性的体制的原因——而《梅兰芳》,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尝试着帮助中国男人找回自己被阉割的精神睾丸的电影,虽然这种尝试并不是特别成功,但可贵的是它尝试了——而且最奇妙的就是,它是通过梅兰芳这样一个在舞台上男扮女装且扮相妩媚至极的男人完成了这一尝试。

梅兰芳是什么?梅兰芳就是梅兰的芬芳——梅和兰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两种花,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如此迷恋这两种花?在我看来,也许是因为这两种花一方面是气节的象征,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一种最干净的思想和情欲的象征。
众所周知,花的芬芳从本质而言是一种生殖的气息,一种情欲的气息。例如现在的中国人会用“如花似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女性之美,但有人考证出,这个成语在古代曾被人们用来赞美女性生殖器,用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的话说就是:“……‘如花’说的是:大阴唇与小阴唇的舒张之态,就像一朵鲜花沐浴着阳光盈盈绽放;而阴蒂则通常被形容为‘花蕊’,有时候就直接是阴蒂的代称。‘似玉’则是说,女性的整个外阴就像是一块璀璨的美玉……”
对于女性生殖器,很多现代男性甚至包括一些现代女性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女性的阴道和政治一样肮脏。阴道肮脏吗?大姨妈来了的时候它也许有点肮脏(因为大姨妈有排毒的作用),如果它有炎症了它也许有点肮脏(这种炎症多半是男性藏污纳垢的包皮所导致的,如果男性每次做爱前都洗干净自己的包皮,那这个地球上的妇科医生估计会失业一大半)——除此之外,女性的生殖器就像梅花和兰花一样美丽,一样干净——事实上,《梅兰芳》这部电影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干净”——在片中,邱如白说过这两个字,梅兰芳也说过这两个字。

男女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是推动人类世界进步的最强大动力,我想这也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中国从明清开始不断退步,到了清末更是孱弱到不堪一击,也许就是因为那时的中国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彻底压制,扼杀了中国男女间的大多数冲突和摩擦。
其实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他与女人的冲突和摩擦也能成为让他不断进步的最强大动力。只是这种冲突和摩擦一定要以他对女性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为前提——如果一个男人只是想着压制女性,那他同样也会不断退步,同样也会孱弱到不堪一击。
这部《梅兰芳》中的梅兰芳的人格和魅力的强大,也许正是因为在他的身体内永远都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冲突、在摩擦,同时也源于他对女性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除此之外,在本片中的梅兰芳身上你还能感受到一种最干净的思想和情欲,它就像梅和兰的气节与芬芳,它能让一个人通过反思、顿悟以及温柔的抵抗,重新拥有勇气、血性以及精神的睾丸,进而“让无力者有力,让悲伤者前行”。

 5 ) 梅兰芳:谁毁了陈凯歌的寂寞?

我是俗人,我是最听话的电影观众,《梅兰芳》公映的第一天就乖乖地跑到影院去看。看完,无话可说。陈大师这部巨作真是有趣的紧,梅兰芳是座儿的,陈大师也是。

《梅兰芳》上映前,便有评论讲“都去捧场吧,我们欠陈凯歌的。”虽说我向来认为《无极》并非有“舆论”或者“座儿”们说的那么不堪,但陈大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还不忘在《梅兰芳》里做一番调侃或者说是自辩——且看邱如白在北平城看某角儿“偷”来的《贵妃醉酒》,邱如白明明在说“人不能无耻到这个程度”,跟上来的一群凶神恶煞状的人,莫不是陈大师心里《无极》黑们的写照。所以,陈大师要想不朽,这《梅兰芳》是非拍不可。因为这是一部让人无话可说的电影,要是再骂,那便真是拆台,真是不道德了。

想当年,《霸王别姬》也是禁片,只是挟金棕榈之威强上位,票房也只能说是惨淡。但《霸王别姬》之后十几年逐渐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小资经典,或者是各大学必看片单(按,各大学版本不同,但或口头相传或有帖子记录,总是包含着诸如《大话西游》《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之类片子)之中的一部。在某些程度上,《霸王别姬》甚至规定了或者书写了80后们的文革想象。然而这回陈凯歌是怕了,他怕输,而最好的方式是复制经典——复制自己,《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唯一的金棕榈也是华语电影唯一的金棕榈,当然是至高之作,看梅兰芳的故事或者视听语言,莫不是在搬演《霸王别姬》,这个至高无上的金棕榈作为一个“缺席的在场”始终存在,我想一定有人和我一样,自觉地将黎明那个位置替换成张国荣。当然我对张国荣没有任何感情,可是我看到面无表情的黎明我始终还是不能自已地将他视为一个“在场的缺席者”。所以,复制自己,便免不了比较在,而一比较,高下立判。

梅兰芳成在两处,一是戏改,二是梅党。先说戏改,自然往大了说是五四新文化……但是这个时候陈凯歌的自我表达便显得十分微妙。就我而言,深刻地感到这一刻,他的认同不是少年梅兰芳,而是十三燕。换言之,若是十五年前是《梅兰芳》,我当然会认为陈凯歌的认同在梅兰芳一边,说远一点,《黄土地》莫不就是梅兰芳的戏改,这戏改是充分精英的自觉艺术行为,而根本不是讨好观众。于是一个相当充分的表达就成为了陈凯歌相当内在的紧张——艺术的,和观众“喜闻乐见”的,换言之便是“市场的”,陈凯歌还在怕,怕观众不喜欢。十三燕说的多明白。但他仍然是抱着希望的,比如,他心目中的观众仍然是高度精英的——那个时候“北大、清华的学生”,他的诉求也在于此。

再说梅党。本来这是极大的一处做戏的空间,梅党诸人在片子里便只剩下一个艺术指导兼经纪人,和一个彻底的经纪人。当然陈凯歌更认同的还是邱如白,因为英达演的那位六爷——他叫啥来着?——明显就是资本的代表,他是银行家嘛。而梅党雕琢梅兰芳的那些手腕显然太过精英,于是最后在影片中就剩下了十分情节剧的表达,包括买凶拍人这种下等的手段也使了出来。读读齐如山的书便可大略了解点情况,不过如今京剧都已经太过高深,“礼崩乐坏”如此,就还是把这些手段高度概括为“谁毁了梅兰芳的寂寞,谁就毁了梅兰芳。”而似乎还有些个更重要的表达却没有如此强调,比如“人活的真,戏演的才真”之类。然而这个表达仍然太绕口令,这个时候,那个“缺席的在场”分明在说:“不疯魔不成活”啊。

于是我们大可以一面看着如此情节剧的一部电影,一面想着《霸王别姬》(《霸王别姬》其实也很情节剧,嗯……)。陈凯歌一生的荣誉便在于此么,好似十三燕最后那场《定军山》,黄忠不服老,陈凯歌比黄忠小的还多呢。前朝太后赏了黄马褂,谁说那不是陈凯歌的金棕榈?然而十三燕宁可拿它抵债,陈凯歌要干什么便一望而知。

但是《霸王别姬》成为那个巨大的负担,大抵还是来自金棕榈。不过这个社会不同,金棕榈远没有西太后的黄马褂好使。可是《霸王别姬》尽管是“历史景片前的情节剧”(见戴锦华《雾中风景》一书相关文章),但中国当代史仍然是可见的。《梅兰芳》里这些都已然缺席,可是它仍然在场。梅兰芳如何不朽——建国之后,梅兰芳活到1961年,他如何在“程蝶衣式的处境”下自保,当上人大代表,并成为一个完美的存在,成为与斯坦尼和布莱希特并列的“第三大表演体系”,这该是多么出戏的地方啊,我抱着满心的希望,结果什么都没看到。所以我大概知道陈凯歌在想什么。梅兰芳不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梅兰芳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然不朽。而《霸王别姬》里最核心的关于性别的书写,在《梅兰芳》里呈现为一组镜像——旦角之王和须生之后,可是这组镜像的表达却着实地“没有所指”。《梅兰芳》最终呈现为面无表情的黎明的脸,大约,真的如此。

可以想象这部片子的境遇。我写影评之前,豆瓣40条影评,大多给了4星和3星,mtime上17条影评,评分低到6.3。我不知道写过之后会出什么局面,今天是上映第一天,随后,胡戈们大约还会弄出一个《程蝶衣PK梅兰芳》之类的东西——这不怪他们,这两部片子本身如此。大约同人女们也会一拥而上——今天有个同人女跟我讲说这已然在某论坛是年度耽美大戏。陈大师千万要心平气和,不然这次还指不定要跟谁打官司呢。至于谁毁了梅兰芳的寂寞——是他自己,对陈凯歌我们似乎不能这么一概而论。纸枷锁这个表达再明白不过了,但如今这世道,座儿们已经不光是爷了,陈凯歌拍《黄土地》的时候大概是寂寞的,但他什么时候开始不寂寞了,而为什么不寂寞,似乎这与中国电影遭遇的情况是一个等价问题。

无论如何,陈凯歌真的老了。但仍是那句话,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远看奥利维拉,侯麦,雷乃,戈达尔,安哲……这个名单可以越写越长,近了……近了我还真不知道看谁了,那就看看张艺谋吧……《梅兰芳》一大半的分要扣在黎明身上,不过后半段剪辑如此混乱,似乎也不是陈凯歌本人的问题——前一段听说他剪到四个小时便不愿再剪了。毕竟电影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今的陈凯歌,我真的有点同情他。说到底,观众原意去影院看电影,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6 ) 《梅兰芳》十大经典台词

1,梅雨田(大伯):大伯不想让你再戴这纸枷锁,不想让你再遭演戏的罪。
点评:“纸枷锁”三字精妙,一笔写尽旧时戏子说不清的负担,道不完的委屈,又从情节中信手拈来,堪称神来之笔。

2,十三燕:你穿着戏服到这世上,小心把戏里的人物给弄脏了,下次不许,知道吗?
点评:梅兰芳与十三燕打对台,十三燕身败名裂,梅兰芳顾不得卸妆,急急赶来探望,十三燕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一个老戏子纯净无暇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他身在红尘,心在戏中,戏里世界不容玷污,正如他的心灵一样。

3,十三燕:我替唱戏的挣了一辈子的面子,没挣着。
点评:大悲凉,大孤单,半生狂傲只为戏,一世心血付东流。


4,邱如白:你一定能打败他,打败他的不是你,是时代,你的时代到了。
点评:笔落千钧,扫开了一个时代的阴霾;台词的力量可以复活历史,让我们感觉,风起云涌的变化,就在身边。

5,邱如白: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点评:懂戏懂到入骨三分,方能说出这般话语。

6,福芝芳: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
点评:心上人,留不住,抓不牢,万般苦楚,只能向情敌吐露,福芝芳苦,做女人苦!

7,孟小东:不许说谢谢,说了,我就不送了。
点评:只是对你好,什么也不麻烦你。世间男子的梦中情人,有超过孟小冬的吗?

8,梅兰芳:你们想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吗?
点评:面对日本人的刺刀,梅兰芳面不改色的一句话。再有人怀疑梅兰芳的血性,这话可以打他一个耳光。

9,梅兰芳:我有一个长辈,临终的时候对我说,以后你成名了,能不能把我们唱戏的地位,给提拔提拔啊,我说好啊。
点评:十三燕灵魂附体,两代戏王异口同声,前后勾连起半个世纪的荡气回肠。原来向这个世界要一个公道,从来都是这般艰难!

10,梅兰芳:谢谢大家,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
点评:繁花落尽,流云归天,这话好像把梅兰芳的一生都概括了。有关梅氏生平,当然有多种概括的方式,但这一种无疑是最抽象,最有意味,也是最能让人落泪的一种。

 短评

张国荣已经不在了

6分钟前
  • Charlie
  • 推荐

应该是上半场,可我也不记得了是哪一段,我哭了,我哭不是因为这戏有多么悲切,多么感动,我哭只是因为,世间已无张国荣。

8分钟前
  • 眠去
  • 较差

星星全给了安藤~

13分钟前
  • 沉山泥🐇
  • 推荐

别要求太高了,毕竟那是陈凯歌和黎明啊。

16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凯子哥拍隐晦的BL就是这么带劲儿

17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前天看华表奖陈凯歌吐露心声,被他诚挚温厚的话语深深打动,也许这就是老一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精要的不懈追求与努力吧。在这个躁动的年代能让我们安静地品味一代大师的人生悲欢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天王黎明表现尚可,但离张国荣当年的风范不能不说是明显的逊色——他是永远不可超越的

2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天下无敌的燕十三争了一辈子,纵然得了太后钦赐的黄马褂,也没能摘掉远在天边的纸枷锁。风华绝代的梅兰芳唱了大半生,就算收下商号联名的金牌匾,却还是错过近在咫尺的孟小冬。守住婉华心里的那份孤单,也就守住了满堂喝彩。记住爷爷死前的那份期待,京剧之花在异国盛开。这是陈凯歌对一个时代的告白。

2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余少群和王学圻挺出彩的,黎明少了点味道

31分钟前
  • 芥末小馒头
  • 推荐

到黎明出场以后,就不看了。前面的三星全部都是给余少群的。还是老老实实的看京剧得了,梅派的华丽却是真真正正的。P.S.余少群的扮相也不错,甜美。怎么学了小生,如果是走乾旦也一定会很优秀

34分钟前
  • 魚鰭
  • 还行

抱歉我还是要把这片归入为背背山的行列上。

35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推荐

自从踏入梨园,他就戴上了纸枷锁,再不是你的我的,他是座儿的;曾以为自己是纸燕儿,莫大的孤单却让他飞不起来,谁要是毁了畹华的这份孤单,谁就是毁了梅兰芳。程蝶衣与段小楼的一辈子,少一年、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孟小冬等梅兰芳,等来一个下午、一个钟头、一分钟,都行。若有来世,做个凡人。

3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陈凯歌没有再现《霸王别姬》的伟大,但也能靠这部片子摆脱《无极》的罪名,《梅兰芳》真实而动人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人物的时代故事,孙红雷、王学圻演技值得称赞。

4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后半段奇怪,也许因为前半截太好,配角儿太出彩了……

48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梅兰芳本就是一出戏,但黎明演的是什么!?还有内章子怡,完全没把东皇的气质演绎出来啊,那做作的简直狗屎!看的生气,因为这片子歪曲了多少历史,因为演员一个个都不来劲,因为所有的气质都不及原型的丝毫,还都比不得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不到2分钟的有声纪录片。我也要感慨下世间再无张国荣了~哎

5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前半部精彩,后半部拖沓

54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还行

章子怡的演技烂得惨不忍睹

59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小梅兰芳非常有味道。。就是后来有点断层。老黎也算努力了

1小时前
  • 叉子姑娘
  • 还行

看完第一段时,还以为陈凯歌还魂了呢。赞一下小畹华和老戏骨王学圻,神了!黎明出场后,所有的配角都变得光彩灵动,陈红雷,英达,章子怡这样的大腕就不说了,连陈红大妈和那个日本人都可圈可点。一个苍白空洞的主角的全部作用就在于此。

1小时前
  • evanqian
  • 还行

其实没有黎明才是五星。

1小时前
  • 草威
  • 还行

没啥兴趣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