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

HD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鲁妮·玛拉,凯尔·钱德勒,杰克·莱西,莎拉·保罗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卡罗尔 剧照 NO.1卡罗尔 剧照 NO.2卡罗尔 剧照 NO.3卡罗尔 剧照 NO.4卡罗尔 剧照 NO.5卡罗尔 剧照 NO.6卡罗尔 剧照 NO.13卡罗尔 剧照 NO.14卡罗尔 剧照 NO.15卡罗尔 剧照 NO.16卡罗尔 剧照 NO.17卡罗尔 剧照 NO.18卡罗尔 剧照 NO.19卡罗尔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Carol与Therese初见的那一瞥让我浑身发麻到散场 1230补充


[一部可以给死姬佬们带来全程高能观影体验的电影 -- 写实的副标题]

(严重细节剧透,没有顺序,风格跳脱,想哪儿写哪儿)(似乎重点都跑到了补充内容里…)
(原影评因为下载链接给的太明显被删掉了…心塞= =)

作为一个三线电影节,斯德哥尔摩把凯特女王在出租车里追寻玛拉妹子身影的图当作宣传海报实在是太具吸引力,比电影的官方海报还要好。为此甘愿自掏观影史中最贵的一场电影票。

影片开始前和朋友说,不要跟我微信,我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两个小时听力理解中,因为一点都不想错过。七百人的剧院场子,上座率至少在80%。根据全片的笑点判断,得有半场子的基佬拉拉,散场后看到涌出的人中不少拉拉脸;至于基佬,这整个城市的本地男性看着都像基佬。

原著小说刚看到第九章,因此没法对比,其实也不需要对比,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很多细腻的情感两小时的电影表现不出来,所以不应代入对原著的情感。即便这部片子不牵扯到同性恋情,从阵容到布景也足够引人了,再加上预告片和一些流出片段,拍摄和剪辑炸了,演技也炸了,又怎能错过如此炸裂的电影?

开头就是两人坐在一起面对面喝茶,我心想不对啊书里不这么写的,后来意识到雾草这是倒叙/全文首尾呼应,脑子里蹦出了context这个词于是跳戏五秒钟。接着闪回到两个人初见那场戏。Carol站在最远端的柜台,Therese先注意到,Carol看过来,两人对上眼,顺便把我也看怀孕了。现在闭上眼回想凯特女王的那个眼神,依旧浑身发麻,还有一种被人打了一拳胸腔里一声闷响的感觉。这是值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的一瞥,十足的穿透力,因此Therese的crush一点也不突兀。两人的第一段交谈从洋娃娃开始,到小火车送货上门结束,凯特女王谁听谁怀孕的声音和看谁谁生娃的眼神,对于Therese都是绝命无情杀。一个刚入社会的小女孩,面对一个来自更高阶层、举止优雅、面容中透着神秘的成熟女性,瞬间被吸引是在情理之中的。对于手套,个人认为是Carol故意留下,因为Therese说她四岁的时候喜欢小火车,如此strange的小姑娘对于一个不用上班还在离婚中的Carol十分新奇;而Therese明显因为那一瞥就爱上了,她把手套按送货地址寄过去时心中也是期望能和Carol再有接触,所以双方都是心 怀 不 轨

剧本剪掉书中的一些关于Therese着实是一个很难对别人说不的小姑娘的情节,改成了她和Carol吃饭时的对白(对Richard和Jack她也没有明确说过不)。第一次通话约饭,Therese答应;初饭时Carol邀请来家中做客,又答应了,"strange girl you are",但Therese对Carol的yes都是喜悦而肯定的,不像对别人只是not no。剧本还把Therese的工作从场工变成摄影,这个改动无比适合电影表现-包含着爱意拍摄的影像可以最直观地表现出当事人的情感,压箱底的照片也在后来提醒Therese你还爱着Carol。给编剧加个澳龙。

凯特女王全程演技炸表,勾引挑逗玛拉妹子的时候,作为一个姬佬我也是各种屏气凝神/心跳加速/心脏停搏,因此玛拉妹子演技在凯特女王全程高能下很容易被忽略,至少在观影的时候是没注意到的。但回想起来,玛拉妹子片中演技担当与女王其实平分秋色。如果说凯特女王负责撩拨观影姬佬和掰弯看片直妹,玛拉妹子就是在表现一个现实中被撩拨被掰弯的小姑娘。因为自然。Therese面对Carol时的表现就是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面对突如其来的crush应有的表现,不做作,不夸张,却又传达出了内心活动。弹琴那段,Carol的双手搭在Therese肩上的那一刻,想象中我自己的反应和屏幕上看到的Therese的反应是一毛一样的。那是一种全部感官都被放大放缓的感受,心脏有力的跳动之声占据整个大脑,似乎能感受到所有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听到血液的流淌,心中的兴奋与期待,玛拉妹子全都表现出来了,一个短短的镜头里。所以玛拉妹子更值得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鉴于蓝色茉莉女王拿奖拿到吐,所以期待奥斯卡长眼让玛拉妹子提名然后拿奖。

说到演技,片中Carol是个很张扬的角色,但凯特女王并没让这个角色显得狂放,却在一个热 爱 穿 貂 还时常烈焰红唇的女子身上营造出了绝对的气质二字。后面和前夫妥协女儿抚养权那场戏,情绪从平缓向激动的转变,哭泣时的念白,旁边的鬼佬在这幕戏结束的时候来了句wow。

全片都很克制,Therese打包因为要和Carol去西部而和Richard吵架爆发了一下,然后克制住了,没有将滚吧别来烦我说出口;Carol跟前夫吵完架还找不到烟,气急败坏了一下然后又优雅的克制了;发现侦探偷拍应该是全片情绪最爆发的一段了,但还是以克制收尾;Therese被一个人留在旅店后也没有伤心到嚎啕大哭(啊她在回程路上因为伤心而下车呕吐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这一幕在逼站上一定会被“妹子怀孕了”刷屏)(误);Carol的那封信内容语气也极为克制,虽然凯特女王的声音无疑是一剂催产素(但还是想吐槽最后一句I release you 是特么什么鬼,简直渣男附体好么);船戏却是克制的爆发,仿佛是一缕轻烟在一个空球体中出现,然后慢慢散开,越来越浓,最后充斥了整个球体,最终融合成了一个有份量的固态的实心球体。

一共两分钟左右的船戏在我看来有五分多钟的感觉,可能是太过全情投入拉长了时空。吸鼻涕的,清嗓子的,吃爆米花的,调整坐姿的都没了声音,船戏结束后无声的几秒钟全场也是完全静音的状态,如同所有人都凝固在了各自的高潮余温中一般。又是扶住肩膀,而此时两人之间的关系彼此已经心知肚明,Therese并不再是心里小鹿乱撞,而是知道要发生什么的紧张和无措,再次赞玛拉妹子演技。

Therese的紧张和无措建立在两人之间的情感地位上,Carol占据主导地位-先出手,话题、活动都是由她引出,Therese积极回应每一件。全片Therese从未对Carol有主动的身体接触(关系暴露后的那晚Therese也不敢主动和Carol一床睡,再之后还关于抚养权产生自责),我倾向于Therese的自卑心理:不同阶级,不同阅历,让她不敢向Carol主动表达情感,仅有的一次主动打电话也没能在Carol挂电话之前把那句I miss you说出口,因此全片仅有的一句I love you是从示弱的Carol嘴里说出也就可以合理解释了。

Carol解开睡衣带的那刻,我呼吸都停止了,并且明确感受到自己脸红了orz…荧屏里的Therese显然也是大脑一片空白脸。太特么诱惑了。不知道书里怎么描写的这一块,但是这个动作秒杀一切前戏,有直接送人登顶的功效。更厉害的是,并没有接下来就宽衣解带,而是手扶着肩,两个人在镜中对视了一阵,然后Carol缓身吻向Therese,镜外是Carol的角度,镜中是Therese的角度,两个人各自的情感在同一画面中同时展现,在这里要给摄像跪,给导演跪。接下来依然克制,Therese停下来说take me to bed,也是两人走向床,Therese轻轻躺下,Carol解开Therese衣服,赞美身体,脱掉自己的睡袍,再俯身轻吻,才激烈起来。一段太美的船戏。
(凯特女王脱掉浴袍露出背上肌肉的时候,我从心脏停搏直接狂飙到心率180)

这段船戏中没有夹杂着情欲,只有两人的强烈情感。Carol的船戏里光影和配乐的运用,配合两位女主双双炸了的演技,足以让人屏息凝神地欣赏,让人在观看时感受到爱,(在有片源后)让人在想感受爱的时候翻出来回味,达到精神上的满足,而非看完想转身找人打一炮or想打炮却没人时的替代。另外我认为美好的船戏是让观众产生欣赏之情,哪怕美得不真实。与之相对的是阿呆尔的生活,里面的船戏拍得很“真实”(然而实际生活中并不),但作为姬佬我在观看过程中感到非常尴尬,因此空前绝后地在船戏时快进。Carol的船戏让我没有夹杂着色情视角进入了角色,而非旁观者,十分难得的体验。

影片结束在两人远远地对视中,正如开头的对视令两人相识,片末的对视是两人更新一层关系的开始,也是Therese最主动的一次行为。随着停留在凯特女王身上的镜头,我在片首怀上的孩子,也在步入到寒夜,同旁人一起点燃的烟中,思维还沉浸在电影里,生出来了。

(想写的太多,语言组织能力又太差,等思路捋清晰了再回来补充)
(结束滚幕上看到了柯达16mm胶片,当时激动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数字时代稀有的胶片电影啊!)
151122





补充一:
Carol送Therese相机和半箱子胶卷(还用脚把箱子踢近)和心情不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西部游彰显了她的主导地位-有钱任性。

补充二:
电影没有说明白Carol对Therese的感情是怎么开始的,从开头的挑逗通过接触弥补感情空缺逐渐升级成爱?这要是成立了,从Carol的角度故事就太不感人了…但两人明显就是真爱眼神。也许是因为Carol是主导方,因此观影时观众自动被主导,因此在Carol不脆弱的状态下没有参与进她的心理活动。还有结尾太仓促,Carol内心的挣扎展现得短小却并不有力,反而让人觉得是争女儿无望所以不能再失去Therese。但她是怎样意识到生活中不能缺了Therese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有在出租车里追寻Therese背影这一点,感觉再加15min的戏来说明一下也不多…不过这确实是不太好处理的一块,反正导演说budget is limited…

1127补充三:
看完电影的状态就是从掉坑到被活埋-再也出不来,于是跑去读原著,然而阅读速度捉急,已经无法满足对着文字意淫画面的需求,于是找到了英文有声书,下好分享给自愿跳坑被深埋的各位,九个半小时即可登极乐(微笑脸) (各种|||下载链接|||弄得我都不敢放了😂想下的直接管我要吧)

1128补充四:
两天的原著搞定过程里整个人陷入了魔障模式…把学校里所有的电影节海报都拿回家了…还给电影节写邮件讨要不同尺寸的海报…找来了所有和电影相关的访谈来看,表示玛拉妹子把头发散下来更漂亮,凯特女王影场老手各种问题应答得心应手。然而,遍寻整个油管carol的采访都没有找到NYFF放片结束有中国妹子提问环节说“中国姑娘们看完预告都弯了”的视频…只找到了伦敦电影节导演提到这段的访谈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291892/ 希望有好心人找到NYFF的访谈视频
万能好心人Youth提供了NYFF视频地址http://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233a4f16b58f128a1906342834296da

1201补充五:
犯病继续中…每天靠trailer和clip度日等公映…感觉可以剪个短版电影出来了…
说说扶肩膀这件事,原著里也是认真刻画了好几次
影评没法传gif 动图在这里 http://www.douban.com/people/3984228/status/1764408485/



前面说过,这是一部极其克制的片子,只有我们这些心怀不轨的人才全程被撩。然而片中除了船戏两人为数不多的几次身体接触里,有三次轻抚肩膀杀让人印象深刻。感谢玛拉妹子炸天的表演,让屏外人对Therese可以感同身受。

//第一幕,同时也是快到结尾幕的扶肩发生在Carol邀请Therese同住被拒绝然后放ILoveYou大招后。Carol是伤心的,因为这个No在她意料之外却又太合情合理。扶住Therese肩膀,Carol说you two have wonderful night,手指在肩上微微用力,后短促慌张的抬起。抗日剧里这是上战场前立flag的标准动作之一。指尖的力量里包含着爱与不舍,和诀别般的痛苦与遗憾。之后她保持优雅,从容离去。[楼主要回国,来个新年彩蛋吧1227,第一个留言发现彩蛋的国内包邮送一张电影节海报 如图

至于Therese,在Carol的手触碰到肩膀的那一刻,深吸一口气,转头偏向Carol,到三秒钟后手离开,放下提起的那口气,思绪却还停留在刚刚,接着是近似于喘息的深呼吸,心跳加快的反应。这段clip看了不下20遍,在不到十秒钟的画面里,双方对彼此的情感靠两个并不明显的动作完美诠释。

//第二幕发生在Therese第一次去Carol家做客。Carol坐在地上,问起Therese偷拍事宜,然后谈起了人生理想事业规划。之后起身,轻轻走向弹奏中的Therese,双手扶住肩头,向侧轻抚,然后手离开。一个包含怜爱的举动。一个受情感驱使发生的动作。这是一个只可能发生在关系亲密、彼此接纳的人身上的动作。另外,在扶肩之前,Carol手在胸前轻抹了一下衣服。一般情况下这是由于紧张带来犹豫不决时无意识的动作。Carol为什么要紧张,我的理解是,那是她已经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小姑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感兴趣了,并且多少发觉了Therese对自己不一样的情感。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和她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中,她清楚了解两人如果走到一起,那将会有极大的风险,对彼此的生活影响很大,因此紧张和犹豫。

而Therese在手触到肩的那一瞬,整个人僵住了,电流从坐骨神经涌到大脑,breath taking。拷贝上文,“那是一种全部感官都被放大放缓的感受,心脏有力的跳动之声占据整个大脑,似乎能感受到所有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听到血液的流淌,心中的兴奋与期待玛拉妹子全都表现出来了,在一个短短的镜头里。”

//第三幕是船戏前奏,没记错的话是可以分为两部分的:
#1Carol从后面走来,右手搭上Therese肩膀,左手慢慢捋着Therese的头发,谈起各自独自一人度过的新年夜。Therese说I'm not alone with you,伸手搭在了Carol的手上。两人在镜中对视(至少五秒)。从表情上看不太出两人的心理活动,只是可以肯定Therese心里是很高兴的,是那种可以和Carol分享生活的高兴;
#2Carol(左手)解开睡衣带,Therese变大脑空白脸,伴随紧张和无措,两人在镜中对视(至少三秒),Carol缓身吻向Therese。

Carol主导了由#1向#2的转变。一直处于弱势和被动的Therese想必并没有会和Carol滚床单的想法,尤其是剧本删了我们心心念念的Don’t you know I love you桥段,Therese始终没有明确过Carol对她是怎样一种情感,到达什么程度,因此她不敢奢求什么。相对于爱,我更愿意把她对Carol的感情理解为爱慕(截止到滚床单前)。Carol对Therese的情感则应该是在旅途中慢慢升温的,从最初的感兴趣,到陪伴者,到深度陪伴者(和到最后的人生陪伴者)。旅行真的是情感发酵最强大的催化剂,全天候的陪伴如果没带来厌恶和嫌弃,那就只能让双方的感情向更深一层次发展。解开的睡衣带一方面是解开孤独,另一方面就是解开情感--一个成熟重名的女性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解开了这样的情感,几乎就可以算作是行动版的我爱你了。

1213补充六:
在线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84190/
源地址 //www.youtube.com/watch?v=v162MTr_RPM&index=1&list=PLbRpHkuMazSKL73_wqMhSWiPuzNizmCdg
疯逼楼主凭借二十天前仅看过一次的记忆和track名字尝试把ost和情节对应,如有错误欢迎指正&补充

TRACKLIST: (靠低清生肉二刷以后更正&补充了)

1. Opening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00:52-03:01 片头
2. Taxi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05:14-06:01 Therese坐进出租车开始回忆杀
3. To Carol’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31:47-33:11 Therese上了Carol的贼车(书里是Therese想想隧道塌了俩人被埋死在一起)
4. One Mint Julep - Performer: The Clovers --70:44-72:26 开向豪华酒店所在城市的路上
5. Datebook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24:25-25:05 笔记本上写Carol的名字和周末去她家玩的日程(12月21号哟)
6. Christmas Tree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33:13-34:46 贵妇撩骚以及痴汉偷拍
7. Easy Living - Performer: Billie Holiday & Teddy Wilson --没聋的话应该是Therese钢琴弹的曲子
8. The Train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42:54-43:58 Therese在火车上哭(这段看了好心疼啊TAT)
9. Packing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58:59-59:58 打包行李准备出发
10. Drive Into Night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62:02-62:50 Therese把唱片送给Carol 然后两人上路开车。开到夜里Carol还给一旁坐着睡着的Therese盖了下衣服。
11. Kiss Of Fire - Performer: Georgina Gibbs --
12. Waterloo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74:03-74:28 开向Waterloo&船前
13. Lover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76:00-78:22 船ing(WTF船戏真的只有两分半…我果然错觉了)
14. The Gun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79:28-82:08 发现私家侦探
15. Smoke Rings - Performer: Les Paul & Mary Ford --
16. Over There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83:30-84:40 临别船
17. Visitation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95:17-96:37 Carol见到了Rindy,到Therese挑选Portfolio照片
18. To Court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98:31-99:29 Carol去跟前夫讨论听证会路上在出租车里追寻Therese身影
19. The Letter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102:43-102:58 Carol给Therese写信约见面
20. No Other Love - Performer: Jo Stafford --
21. The Time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103:03-104:43 Therese在Times工作&餐厅见面
22. Reflections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108:49-109:57 Therese去趴体
23. Crossing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113:01-114:27 Therese去找Carol
24. You Belong To Me - Performer: Helen Foster & The Rovers -- 32:36-33:12 穿隧道时Carol打开车里收音机时的音乐
25. The End - Composer: Carter Burwell -- 片尾

1225补充七:
机场过夜无聊,谈谈对Therese火车上哭的感想。

可以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委屈和无助两种情感。在Carol和前夫起争执的情况下,她什么都无法为Carol做,甚至连提出去帮忙买烟都被情绪不稳定中的Carol硬声回绝。这样的回绝其实很伤人心,相当于直接说“我不需要你”,生冷、僵硬、疏离,在开往火车站的路上也是一言不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沉重凝固的气氛),这些对本以为已经进入Carol生活的Therese算是当头一棒。

对于Carol,Therese人生中第一次产生爱/爱慕这种剧烈的感情。有过暗恋经历的人应该都体会过那种想为对方做任何事、帮对方解决困难的欲望,因为爱是占有,你希望包办对方的一切所求,希望对方的一切都是从自己这里索取,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换来对方的一个微笑,然而Carol只给了"Just let it be"+关上的房门,和"I'm fine. The next train's at 8:30. I'll drive you to the station."+无言的路程。后来我想了想,如果是叫出租来接,Therese的伤心程度应该会比电影中的要少一些,至少她可以让自己理解为,Carol吵完架心情真的很不好,无心处理他事。而开车送站,在Carol方面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礼仪,但在Therese看来就是不被需要的拒绝。

还有之前没太想明白的一点,在这夜深人静 空旷漏风的KEF机场也稍微思如泉涌了一下:Therese想问Carol的话内容是什么,以及Carol为什么恳求答案却又在电话另一头的一阵喧嚣中挂断了电话。

Therese到家后,像是有感应一般接起了Carol的电话。平静下来的Carol意识到之前的态度太过硬冷,打电话表示道歉。画面中,Carol拿着烟的手在颤抖,声音里没有了强硬和自信,询问了第二天能不能来找Therese,双手握住电话,竟用了近似恳求的语气"Ask me. Things. Please."让Therese问问题,然后做了只有在内心痛苦时才会有的扶额动作。这时的Carol孤独无助,像是接替了Therese之前的情感一般。走廊里的那阵喧嚣,可能让Carol误以为Therese找到了下一个开心的地方/没有人和她一同承受悲伤,遂挂断电话。

至于Therese想问的问题,从她被“邀约”瞬间点亮的眼神变为羞涩向下的低垂,大概可以猜测出来:
a "I think I'm in love with you. Do you like me?"
b "Do you know I love you?"
c "Do you like me?"
d "I'm care about you. Do you need me?"
不管问题是什么,还好没问出口。因为隐藏的感情才有更多发酵的余地。

1229补充八(在又一次漫长的转机等候中):

离回国18小时的时候去影院二刷了Carol,九点开始十一点结束,下过雪的斯德歌尔摩气温竟与一个月前从影院走出来时没有太大差距。在家把标清裆漏也看过了几遍,完全熟知了剧情和对话,但这次二刷时仍然目不转睛,除了感受到有些场景相比于第一次看“快”了许多,没有别的不同,又是第一眼被盯怀孕,又是长舒一口气和意犹未尽式的如鲠在喉,也关注到了更多的细节。不得不说,影院观影感受和对着电脑撸完全不同,因为影院里唯一可见的就是亮着的大屏幕,偶尔加上一些前排稀落的人脑袋,很多细节和情感的感知程度要远深于一块撑死17寸屏上放映着的低标清画质画面。

寒酸的吃饱喝足,先来聊聊爱情。

我没经历过crush,也不相信crush。第一眼带来的最多是互相吸引,第一次短暂且不深入的接触最深也只能带来好感。一直放不下的人和唯一一段恋爱的第一面也只是相对于其他不认识的人多了一丝关注而已(一个高中入学一个大学入学)。感情是相处出来的,需要共同经历时间地点事件才能深入和转化。

然后来捋一下两人的感情发展时间线:
1216/17 商店见面—— 1218 Carol约Therese周五吃午饭—— 1219 午饭&Carol请Therese周日到家做客—— 1221 难过的做客经历—— 1222 Carol到Therese家看照片&相约西去—— 1223/24 出发—— 1231or0101 两分半—— 0103 Carol丢下Therese走了
满打满算,15天。

经历过Therese的年纪和类似事故,可以确认她在第五/六天从爱慕变成了爱上;Carol比Therese多一天,在Abby的问题里意识到自己对Therese是有不同寻常的感情的。窝无数次在无数地方提到或写过,旅程是情感发酵的最猛烈的催化剂,如果没在日夜相处中心生厌恶,那就只会有越来越深且容易升华的感情。持续接触的15天是情感的铺垫与发酵,激情与伤害过后,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才是爱情真正发展的阶段。写到这里,突然想再给编剧加个澳龙。绝对的好手笔,让两人在几十天互不见面互无消息之后,来一次目光与背影的重逢,来一次掷地有声的I won’t deny it,来一次没有直接回应的I love you,来一次人群之中我只能看到你。有经历曲折,有时间沉淀,这样的爱情才有爱情的样子。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看完以后,嘴中长舒一口气,却还有一股劲顶在心和喉咙之间,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原因。

再说说Carol对Therese的感情。之前没想明白Carol对Therese的感情是怎么开始转变的,对电脑撸了几遍低清也没发现,这次二刷被一个画面糊一熊脸后略微恍然大悟:爱的迁移。一个三十几岁有婚姻有家庭的上层阶级女人勾搭不到二十的售货少女,怎样都会给人一种玩儿性大发的潜在感受。但Carol看到Therese小时候照片那刻的表情,以及转变话题要喝的,和之后坐在一旁黯然神伤,无疑是照片唤起了对Rindy的想念,这时Carol的母性应多少迁移了一些到Therese身上。片中另两处明显的母性体现:夜车途中关掉收音机给Therese盖衣服(理解为对有感情的人的关心也可以,因为盖好后还轻按了一下肩膀);新年夜手搭在Therese肩上的同时抚弄她的头发(Carol时常给Rindy梳头),然后聊到双方都总是没有爱人陪伴得跨年。两次母性的体现都混杂在更复杂的感情中,所以Carol对Therese的爱既不是从母性中寻找支点,也不是意外的经历衍射出了母性,而是自始至终地揉杂并行,并且我认为在Carol放低姿态去求Therese搬来一起放I love you大招时,依然不是纯粹的情人间的情感—— 母性哪有那么容易消散,世上哪有完全纯粹的感情。
(天惹这段写得好无聊,但语言和逻辑表达只能到这个地步了…千言万语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真糟心)

不过发现之前观影的一个遗漏。Carol坐到一旁黯然神伤的时候,Therese敏感的察觉到Carol情绪异样,也是她第一次直面到Carol的弱势状态,因此有了第一次主动的(安慰性的)碰触——没错,又是搭肩膀(多么内敛克制的一部片子!除了船两人片里所有的肢体接触都特么是 搭 肩 膀,还不是环绕式的搭肩膀,也连个充满爱意或温暖的涌抱都没有…但不管是谁设计的,只想说 干 得 漂 亮),这是两人算是熟识后Therese第一次感受到被需要。另一次明显被需要的是住豪华酒店吃饭时被问房号,Carol想不起来也找不到,场景还是挺尴尬的,Therese的脱口而出颇有解围的态势,于是[您的好友Carol发送了“眨下眼睛”的表情],Therese调用[自豪耿直红耳根微笑]表情包。任何一次的主动付出被接受和被需要在自认为相处弱势的Therese看来都是宝贵的,这些可以向Carol证明自己有拥有价值的机会,证明对她的关心,对她的感情。

好啦来说说摄像。(又是一个不那么有趣且讲不明白的话题)(窝今天是怎么了😂 )
本片摄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摇晃就绝不稳,能在镜头和脸之间插入任何形式的屏障就绝不让画面中直接仅出现一张脸(directly to a face …有时候中文不好真捉急)。最多的就是隔着玻璃,映着街景的,挂着雨水的,偷拍视角的;类似就是利用镜面反射,一张脸,两个角度,出现在同一画面。其次就是对焦一张正脸的前景一定有一个虚焦的人/物挡着。没学过电影,但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影片要营造一个旁观者视角,让观众在不远处跟踪这两人的故事,而非把自己代入某个角色或纯当一个观众。然而神奇的是,各位姬佬讨论时更多的是把自己代入Therese的角色中,谈论到Carol主要都是从旁观者角度分析,莫非是大家都更熟悉情窦初开的感觉?总之摄像是神助攻,极少见到这么拍摄的片子。



然而说到底,这还是一部 从此女王与公主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的故事。但就是因为这样才美好。
(感谢在原影评里留言的各位 截图保留下来了http://www.douban.com/people/NoEnoughPants/status/1773520618/

 2 ) CRUSH

  看了carol在纽约的点映,一连两场,几乎满座。电影院6个厅里有四个在放carol,不禁感叹纽约人民在文化活动这件事上超高的幸福指数。你想看的,你想见的,只要穿过难以置信的肮脏与拥挤,都能见到。看完电影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极其懵逼的状态下,站在寒风中等机场巴士,忍着一天没吃没喝的饥肠辘辘排队安检,这些场景现在回忆起来显得格外模糊。而清晰是,电影院里一对又一对沉默的情侣,为爱情流眼泪的男男女女,还有该死的忘不掉的爱情。首先做个总结陈词,谢谢海因斯,谢谢女王,谢谢麻辣妹子,谢谢纽约,谢谢感恩节。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场万人齐心的梦,是近期感受到的最壮阔而又细腻的事情。

  然而故事还是那个俗套的故事,无非是性向摇摆的多金中年白富美与不满恋爱现状的文青小白兔之间的牵绊和拉扯。一见钟情,共进午餐,互生好感,结伴旅行。做陷入爱情的人都会做的事——做爱,亲吻,伤害,挽回。很多侧面或正面的小细节都处理的很好,比如小记者对therese说“你应该多拍拍人”,比如therese和男友之间关于boy’s love的争论,比如女王把手搭在therese的肩上时therese无法掩饰的紧张,再比如妹子读了carol给的分手信自己跑到草丛里吐。不得不说,todd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有些小场景一出,少女们纷纷捶胸顿足,恨自己怎么就没有过如此真实而又铭心的恋爱经历。

  有一幕给我印象格外深刻,是发生在carol抛下therese消失在旅行途中之后。carol坐在出租车里,正在赶去一个类似于庭外调解的小型会面。路上行人来去匆匆,carol望向窗外,看见了therese,穿着红色的毛衣格子裙,手中拿着黑色的小本子,穿过人群与车辆。与不久前曾经伤害过的恋人偶遇,她看不见你,你久久凝视,凝视着极力克制住的情感,凝视着她也凝视着自己。caol的心理转变发生在一瞬间,真实,克制,不说一句,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内心却如同千万波涛汹涌着,冲击过早已瓦解的堡垒。在这里,cate为所有人奉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面部表情变化,眼神里的隐忍,呼吸间的紧张与压抑——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完美到令人发指。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崩溃,也是重生,它发生的极为突然,却让你如此深刻的体会到命运的定数和爱情的魔力。有了这一段的铺垫,自然有了后面在调解会议上她的一番话,承认和therese之间发生的事情,不抵赖,不妥协。她克制住自己的情感,最后一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不会再妥协了。如果你执意不允许我见女儿,我们可以上法庭。但那样我们会变的ugly,我们都不是ugle的人,不是吗。”说完,carol哭着走出调解室,抛下其实无辜的丈夫,和一段再也没有意义的婚姻。其实这里关于ugly的说法是很有趣的,可能正是由于carol与前夫之间并没有太多单方面的情感,才会以ugly来定义整件事的未来走向,有种旁观者叙述故事时的清白与掌控力,又透露出婚姻生活的种种无奈与无力。也是因为这里,才更能对比出carol和therese情感间的交互,深刻,以及不受控。

  或许是看戏的过客过分敏感,太过痴心;或许是妹子超越年龄的演技(感觉凭这一部麻辣可以轻松拿到所有最佳女主,有几幕她比cate演的还要好),让自我代入变得极为容易与自然;又或许是导演的恶趣味,巴不得全世界的女人都因为cate弯成一盘蚊香(恶趣味这件事有证可循,详见nyff采访和cannes记者见面会,对于“中国女生看过预告片都变弯”的反复强调)。总之电影会让人产生一种持续力超强的crush,更致命的是你可能会发现这场crush是个无头案,既不是对therese也不完全是对carol,好像只是迷恋上了一种氛围,在现实中不可见,在电影中又转瞬即逝。但只要抓住了,便是掉入了不复的深渊,久久难以抽离。于是心心念念着再看一遍只看一遍,却可能不自觉又反反复复琢磨了好几十回。而充满胶片感的一帧帧画面,是这场集体暗恋的源头。

  不得不说,电影用16mm摄影机拍摄呈现出的明显的粗粝感,在电影院里感受的应该是最为深刻。复古拍摄手法的运用,也让一切感情的流动变的缓慢,宁静,克制。和原著不同,therese的设定从舞台设计师变成了摄影师。基本上胶片机不离手,也有一场在暗室里冲洗照片的独角戏。她把照片纸放进药水里,用夹子再加出来,抖落下水滴,然后久久凝视着照片中的carol。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胶片的质感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触碰感,而影片里的人,也触碰着用胶片机拍摄出的照片。情欲的流动,不再仅仅局限在电影里。todd通过这个改编,创造出一种看似不可能的纽带,让一些东西从carol的一颦一笑滑落到therese的每一张照片上,再一转,自然的流进每一个电影院里观众的心。你要问我这些究竟是什么,我不太想说。因为这是一种隐秘的恋爱的心情——不可能之可能,每一个电影观众都曾深深幻想过的极为致命的不足为外人道的bad romance。

  我不否认有人指出的carol被过誉,因为的确它只是一部完美的水准之作。题材讨巧,演员惊艳,拿捏的恰到好处的复古,这一切让它在起点比其他电影高的同时也丧失了一种生气与惊喜。然而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在于,在克制与爆发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的站在这个平衡点上,以小格局来放大人类与人类之间最最普通的情感。同性爱的挣扎与抗争被弱化,最浓烈的笔墨都献给情感的摇摆。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争辩在看完电影后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没有人能抵挡住todd的特写。每一支烟,每一次转身,每一次欲言又止沉默不语,每一次眼神交汇意乱情迷。这是每一根发丝都生机勃勃充满爱意的美,这是寂寞世界上最远离天堂的天堂,这是每一个失魂人拼命寻找的归途与故乡。

  就让画面停止在最后的对视。当装饰统统撕去,彼此赤裸相对。好像有什么东西悄悄从你身体里升起,然后又重重落下。你带着它开始奔跑,身处千万个陌生城市,身处千万个房间,身处荒无人烟的小岛,身处地狱,身处天堂。


随手丢一个结合个人经历的观后感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528243740/

 3 ) An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卡罗尔》无疑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美的电影。电影摄影的每一帧都如此考究细腻:倒影的车窗,相机的胶片,人物的每一个表情,都细致入微。开场的长镜头,伴随着一个男子穿过纽约街巷,把我带到了Therese和Carol重逢的桌前。两人欲说还休,正经历着最难的抉择,却被这个陌生男人冒昧打断。Therese随之搭车离开,车窗上倒映着Therese的脸以及纽约的夜色和灯火,回忆从此缓缓展开。

在电影如诗般的语言中,《卡罗尔》的故事娓娓道来。Todd Haynes的导演才华再一次在《卡罗尔》中得到体现,他似乎总能对女性的感情有着精准的捕捉,从《远离天堂》里Cathy Whitaker(Julianne Moore饰)和黑人园丁的跨阶级的爱情,到《幻世浮生》里Mildred Pierce(Kate Winslet饰)和女儿情人之间的伦理悲剧,Todd Haynes的叙事和选角都让人惊叹。《卡罗尔》的美,不仅体现在摄影的复古优美,配乐的切合动人,叙事的流畅自如上,更重要的是两位女主的选择。Cate Blanchett的女王气质贴合Carol的优雅和自信,她穿着毛皮大衣,身上散发着令人着迷的香水气息(Cate也在代言阿玛尼的香水),从容的微卷的金发和原著《盐的代价》中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电影中Cate饰演的Carol在和丈夫在调解庭内的一幕戏,让人对Cate的演技再次膜拜。她在短短两分钟内爆发出的退让的恳求、逞强的尊严以及同归于尽的威胁,瞬间为她争取了今年年底各种大奖的提名:别忘了她刚借《蓝色茉莉》拿到奥斯卡影后。而Rooney Mara一点也不输给Cate,她把一个19岁的年轻忐忑,情窦初开,既慌乱又勇敢的Therese演活了。《盐的代价》里故事的叙述都是靠Therese第三人称的视角完成的,所以Therese的感情变化其实是撑起剧情起承转合的主线。Rooney做到了,从Therese第一眼在Frankenberg百货看到Carol起的一见倾心,到之后她为爱情沉醉痴迷又为突变惊愕慌乱,以及最终她追逐梦想终在Times任职时像鲜花一样绽放美丽,她的表演如此真实,无不向观众证明她的戛纳获奖实至名归。她或许会是明年奥斯卡最有力的获奖冲击者。

电影《卡罗尔》对原著《盐的代价》有少许改编,电影很巧妙地将原著中Therese的爱好从舞台设计改成摄影,无疑对Therese对Carol的暗恋般的心情有更好地体现。而在Frankenberg初遇的那双“遗落”的手套,相对原著中Therese直接寄上贺卡问候,显得更顺理成章,算是一个神来之笔吧。

电影中我记忆最深的一句台词是Carol初次约Therese出来,对她说的一句话,她说: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 你真是一个奇怪的女孩,像是个天外来客。这句话很难直译,仿佛Carol在说Therese像是个外星人,又或指Therese经常思维飘忽神游物外的特质。之后Carol和Therese公路旅行,在她们的一场性爱戏中,Carol又对Therese说,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你像是从宇宙中飞来的我的天使。我觉得,这应该是全片中Carol除了“I love you”之外,最发自内心的表白。

在Indiewire对导演Todd Haynes和两位女主的采访中Cate说道,我深深记得那句台词,电影试图展现那个时代女人之间的距离,这距离就像是男人们主宰着的运行轨道之间的时空,她(Therese)缺少和人的联系,时而错过一些人,当她终于和Carol相遇,她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Todd则说,正如Cate所说,这宇宙指的是未知的恋爱的概率,你身处其中却全然不知是否对方也和你有一样的感觉,这应该是对“flung out of space"的最好的定义:你对你想了解的人的无法预知。这也恰好是两个主人公性格中无法预测的部分。

我很庆幸Haynes拍了这部电影,因为《盐的代价》作为一本女同性恋作家写的女同性恋文学作品,应该交由一个有把握完成她的人来拍,这才不枉作者Patricia Highsmith在书出版后40年后才承认创作。和《天才雷普利》 以及《火车怪客》的惊悚相比,《盐的代价》更需要的是勇敢,一份敢于追求真爱的勇气。在两年前《阿黛尔的生活》大放异彩之后,这部《卡罗尔》虽少了令人咋舌的真实的性爱,少了轰轰烈烈敢爱敢恨的现代爱情,却多了彼时生活在“同性恋矫正”高压下人们追求真爱的勇气,虽不完美,却格外精美。倘若她能在这半个多世纪过后,这“同志仍需努力”的,同志群体依然需要争取平等的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些勇气,或者哪怕只是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到女同这个群体,或者更而甚之,只是让人们看到爱情的不同的可能性,我们都应该满足。谁也不能预知谁会是你宇宙中的下一个天使,跟随内心或许才是找到出路的唯一途径。

只因心中有对方,黑夜无需再漫长。总有一天,你会在宇宙洪荒和滚滚红尘中驻足凝眸,转身看见你的天使。她眉眼弯弯,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运和羁绊,只为了这一刹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负夜,愿你遇见,你生命中的温柔。


据说写影评的人好多都有相似的经历:http://www.douban.com/note/127456246/

 4 )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这是一部看完2分23秒预告片就想打5星的电影。不为别的,就为最后一幕特瑞斯穿过人群目光如炬的寻着卡罗尔,而卡罗尔侧过交谈的脸望向她后,两个人远远的,相视而笑。这一幕太赋有张力,以至于看着她们的对视,我心跳都快漏了半拍,所谓美得令人窒息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那一幕中特瑞斯穿过人群,穿过痛苦与成长,穿过凄凉荒漠与泥淖沼泽,定定的看着卡罗尔,继而义无反顾的走向她,也走向了自己的命运;命运的另一端卡罗尔同样望向她,眼神笃定又昧味,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一眼万年。
还好不是“此刻我多想拥抱你,可惜时光之里山南水北,可惜你我中间人来人往”,还好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为这样的Happy Ending暗自庆幸。有人曾问某位女同博主,“你开这个微博是不是在说还是有人幸福的?”她回,“不是,是在说还是有人在坚持的”。同性恋题材影片的Happy Ending意义大概也在这般。

整部影片以倒叙的方式,建构于五十年代美国的大背景下,服饰、音乐、建筑、交通工具复古、优雅并透露着极简的禁欲系。片头以卡罗尔与特瑞斯最后的进餐为开始,一辆火车驶过,镜头拉到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特瑞斯是给卡罗尔推荐小火车模型的超市雇员,如同后面卡罗尔给特瑞斯的信中提到“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一切恍如隔世,世间万物千回百转归于原点,犹如轮回。

1.Some people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
凯特所饰的卡罗尔几乎满足了我对御姐的所有幻想,漂亮优雅、温柔多金、有思想会疼人,重要的是,她还分分钟向我们展示教科书级别的撩妹技能。光是性感的声线,听一句都害怕会怀孕。这样的卡罗尔,有谁能不被她吸引?于是特瑞斯在一场猝不及防的对视中与卡罗尔相遇,只因为这一眼,”Some people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卡罗尔故意遗落的手套,特瑞斯痴汉般盯着她忘记下单的神情,注定纠缠不清。

2.试探
卡罗尔约特瑞斯第一次午餐,她问”Did you live alone?”,这就是成熟女人的聪明之处,她不直接问你“你有男朋友吗?”她问你“你是自己一个人住吗?”年长的人,阅历将她们淬炼的懂得如何将问题说的进退自如,既不令对方难堪又能保持自己的空间。

3.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flung out of space.
卡罗尔对总是神色游离的特瑞斯说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场景之一。鲁尼的笑很美,是那种不自知的美,与《龙纹身的女孩》中叛逆不羁形成鲜明对比。《龙纹身》里她是一个主动女上位007的朋克攻少女,而《卡罗尔》里她俨然成为一个无意中自带一抹娇羞的大写弱受。很多人不理解特瑞斯对卡罗尔的感情,以及频繁出现的羞赧,其实只要暗恋过的人就会知道,那是内心的小雀跃与不确定的体外表征。面对一个比自己优秀的年上,崇拜带着点暧昧,被夸奖后的惊讶跟欣喜,对她话语的揣摩跟模仿,特瑞斯不过就是年少时懵懵懂懂的自己。

4.信
特瑞斯第一次写下Carol名字的时候,我有被打动到。网络时代你见过很多温暖的小段子,而作为一个不再年轻的怪阿姨,我经历过手写信的时代尾声。那个时候,花上一整个夜晚,写一封词不达意的信,寄给一个并不在未来里的人,想象读信人的表情,期待她能感受到自己的全部情谊。Carol,写在纸上的名字,记在心里的样子。

5.你不是不会拒绝,你只是不会拒绝她
前面看特瑞斯制止了她杂志社朋友的亲吻时,并未想太多,直到后半部分监听风波过后,特瑞斯跟卡罗尔自责到,“是自己从来不懂拒绝,什么都不了解却还是什么都不拒绝”,我突然就笑了出来。特瑞斯,谁说你不懂拒绝?你拒绝了未来男同事的吻,拒绝了男友的法国邀请,拒绝了更好更圆的月亮,你只是,不拒绝她。
无力拒绝。不想拒绝。卡罗尔每次询问你”would you?”,你都不假思考毫不犹豫的回答”yes,I would”,除了最后一次,都是,毫不犹豫。第一次约饭,你愿意吗?我愿意;第一次问你愿意来我家吗?我愿意;第一次问我可以去你家吗?我愿意;第一次问,你愿意跟我一起去西部吗?我愿意。
这才是问题所在,你不是不能拒绝,你只是不想拒绝,她。

6.最好的爱情,最坏的身份
看《卡罗尔》我哭不出来,因为太真实了,反而让我时刻惊醒自己,你要抗住,这就是生活,你不能哭,不然你就输了。可以说,这是个单薄又俗气的故事,女人跟女人的感情本来就细腻无比,表演的过了容易显得用力过猛,表演的清浅又让感情看上去太羸弱,所以,几乎是凯特女王跟鲁尼的演技和内心戏撑起了整部电影。
鲁尼的表现让我惊讶,甚至比女王更动人,在从卡罗尔家里出来坐火车回住处的一幕戏中,她倔强的眼泪从脸上掉下来,我心里也跟着落泪。那是要多委屈,才能击垮对卡罗尔的迁就,我喜欢你,你也处处暗示对我有好感,你约我到你家却意外撞上你的丈夫,他的责问你的冷淡,迫使我就这样狼狈而逃。刚刚我还弹奏潜藏表白的钢琴曲,下一秒就被你挥之即去,我到底算什么?你到底喜欢我吗?还是无聊寂寞时的消遣?
特瑞斯怀揣着最好的爱情,却背负着最坏的身份。

7.什么是道德?
在禁止卡罗尔见她女儿的强制令中,提到的理由是,Morality.看到Carol提到Abbey恍然大悟又欲言又止的时候,我默默骂了句fuck,甚至我想到余虹在《颐和园》里讲的,“什么是道德?两个人在一起才是道德”。我为卡罗尔跟特瑞斯难过,也为Abbey难过,因为在世俗的观念中,爱与道德竟然是不相容的,这真是讽刺。那是五十年代的美国,又何止是五十年代的美国,那不就是现在的世界吗。有的人永远不明白,欺骗自己才是最大的不道德。

8.I fell useless.
这是特瑞斯在卡罗尔告诉她,自己在强制令下无法看望女儿时所说的话。之所以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是因为这似乎是同性群体中最普遍的无力感,“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我既没有能力为你分担艰辛,又找不到方法令你舒展愁容,看起来陪伴是唯一能做的事情,也有文艺的话来相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可是,我并不只想陪伴你。
我想在你丈夫质问你时挺身而出,告诉他我们是因为相互喜欢而认识;我想同你一起争夺回监护孩子的权力,一起打扮世界上最好看的圣诞树;我想带你逃离世俗的社会,在你说my angle之前吻上你。我想的很多,可是,我一件都做不到,我甚至无法以家人的身份在你的手术单上签字,这是我最难过而无力的地方。

9.偷来的时光
床戏拍的美的不多,《卡罗尔》要算一个。美不是色情,不是你想跟她做爱,而是除了她们两个,你觉得谁跟她们做爱都显得不美好。《卡罗尔》的床戏时间不长,也不激烈,可是你看的时候就会觉得暗涌流动,你会不忍心联想污秽。凯特的淡然自若,鲁尼的紧张颤抖,卡罗尔霸道的索取,特瑞斯默默的承受,轻车熟路的年上,红到耳根的年下,缓慢又炽热,相拥又绝望。那一刻我甚至怀疑她们在戏外是不是相爱的。
很少有这样的床戏,让人看的难过。她们迫切的将自己献给对方,她们知道前路无望而漫长,好像在一起的一小段时光都是偷来的,总是要还回去。所以离别前与卡罗尔亲近的特瑞斯,眼睛里挤满了沉默的悲伤,我担心她就想这样死在卡罗尔的怀里。其实一切,她是有预感的。

10.抱得上一晚,撑不过一生
发现被监听往回赶的路上,特瑞斯坐在副驾驶上哭着自责,她说自己应该拒绝的,她怨自己什么都不懂就什么都接受。卡罗尔停下车,抱着她,吻她,帮她擦眼泪,轻声说”I took what you give willingly”.听到这句话,我难过到想流泪,“我想要的你可能全给不了,可是你愿意给的那一点,我都想要”,她们彼此给予,却又暗自担忧因自己给对方带来的麻烦。悲情两难。
特瑞斯从小是独立长大的,从她干脆的语调也能感觉出,她并不软弱,或许是鲁尼本身的特质,特瑞斯给人的感觉近乎是强硬,可是,只有面对卡罗尔的时候,她整个人才会软下来,成为一个需要呵护渴望宠爱的小女孩,这里面或多或少有对卡罗尔的依赖。我愿意相信她懂”I took what you give willingly”.
最后卡罗尔还是走了,为了回去争夺女儿的监护权,像及了一个事后跑路的段数,然后前女友来收拾与现女友的残局,留下一封既渣又深情的信。包在被子里的特瑞斯如同被抛弃的小白兔,无辜的感受着昨晚的温存,揽入怀中的一晚,却还是撑不过一生。

11.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
“you seek resolutions and explanations because you’re young”.我没想到卡罗尔的信中会有这样一句,看起来如此狠心。明明是你主动撩骚,最后却让人家小姑娘自己去找解决的方法跟解释,就是因为她年轻。突然的就想起看到的一句话,“珍爱生命,远离人妻”,对于这种有备胎和下家的人,敬而远之是上策。可是就在后面她哑着嗓子对Abbey说”I should tell Therese ,wait”时,我内心隐隐作痛的替特瑞斯原谅了她。
她不是不想陪你长大,只是有更重要的人需要她。是,孩子。无论如何,让一位母亲处于选择自己孩子跟爱人两难的位置上,都过于残忍。
于是,她选择让特瑞斯独自成长,即使特瑞斯怀有误解与怨恨,也不多解释一句,只是说”I release you”,她在等待,等你长大,等以后成熟的时机,再共你促膝把酒。

12.I miss you,I miss you.
特瑞斯在暗房里洗过去的照片,一张张都是关于卡罗尔。照片上的人慵懒妩媚,照片外的人情欲暗动,她走出去拿起电话又放下,又拿起来,拨通。她叫她的名字,”Carol”,电话那边的她手指徘徊在挂断的按钮处,煎熬无比,最后,挂断。特瑞斯对着忙音说,I miss you,I miss you.
连想念你,我都无法说给你听。两个人的隐忍、克制与轰轰烈烈。

13.不是我们不美好,是这个世界太丑陋
这并不是一部冲突不断的片子,以至于无法令人血脉喷张、震惊无比,即便节奏因为电影的时长看上去有些赶,但故事情节发展及其缓慢的,卡罗尔与他丈夫最后的谈判,大概是影片唯一引爆点。可是连这个场面,都被拍成是一种被压抑着的感觉,没有撕破嘴脸。
这一段凯特的演技着实让我大为感叹不愧是女王。发颤的声音、隐忍的表情,你会担心下一秒她就要崩溃了,就要歇斯底里了,就要咒骂整个世界了,但是,她没有。哪怕内心早已腥风血雨,表面还是死死的绷着,绷着自己的尊严与优雅,绷着对特瑞斯的直视与无悔,穿上外套,离开身后的卑鄙与肮脏。
在离开之前她说了这样一句话,”and it will get ugly,we’re not ugly people”。这句令我异常难过,想到《奇葩说》里蔡康永第一次失态痛哭的场景,好像一个委屈的孩子在恳求这个世界的包容,他说“我们不是妖怪”。为什么要世人包容呢?如若是正常,如若是平等,为什么要别人去包容,包容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卡罗尔的丈夫用了无比卑劣的手段去偷窥她们隐私,而卡罗尔最后却说”we’re not ugly people”.她对人性还抱有一丝希望,她希望大家不用凶神恶煞的以丑陋嘴脸相见,她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14.你不在的日子,我兀自成长
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一种高估自己的倾向,愿意看到别人的失落或欢欣都是因为自己?卡罗尔濒临崩溃的谈判过后约特瑞斯一起吃饭,这时的特瑞斯已经是某著名杂志的摄影师,小文青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卡罗尔说,“我觉得你长大了,现在变得特别好”,停顿一秒问,“是因为离开我吗?”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天呐,为什么人们总是心知肚明却还是想要听别人亲口承认。
然而特瑞斯跟我预想的一样,急切又坚定的回答,NO.我又忍不住笑出来,女人之间的较量总是这样,看似不着边际,却又毫厘不差的暗自博弈。你当初狠心的离开了,那要我怎样?我只能兀自成长,我不是自愿的,我也想有你时刻在旁为我安抚保我周全,可是是你逼我要自己长大的,你说release,如今你又跑来问我,是不是因为你?
不,我偏不让你得逞,我就不承认一切都是因为你,痛苦因为你欢愉因为你颓废因为你成长因为你变好因为你,尽管一切与你有关,如今我却不想再轻易交出自己。“难道 这次抱紧就不会落空?”
而且我这次不仅不想承认是因为你,我还要拒绝你。即使你表达说,“我离婚了,孩子归丈夫,我在美国最贵房价的地方有一套大房子,你愿意搬来跟我一起住吗?Would you?”停顿五秒,”I love you”.(这样的表白,哪个妹子不脱光了跟她走...)
“No,I don’t think so”.特瑞斯学会了拒绝她。
我想,卡罗尔内心当时也是崩溃的,“我自己养成的花竟然在我不在的日子学会了拒绝我,让我冷静冷静”。但是,御姐总是有这样的本事,她深知特瑞斯的拒绝不是因为不爱她,而是小姑娘长大了,有自己的骄傲了,她不愿被呼之则来挥之即去,她想要平等的交往。
于是,她退一步。她吃定了特瑞斯心里有她。

15.我知道你在等我,所以我去寻你
这场电影规避了尽可能的人,只留下几个必须出现的角色,这就太考验演员的演技功力了。而鲁尼在这部影片中,丝毫不逊色于凯特,甚至在我心中,鲁尼更为真实出色那么一些(她演完真的不会弯吗...)尤其是最后几慕戏中,鲁尼的表现惊为天人。
卡罗尔在用餐时与她的对视,鲁尼复杂的眼神,因为深呼吸引起前胸轻微的起伏,欲拒还迎,欲迎还拒的拿捏,倔强又骄傲。(大魔王竟然忍住没有强吻上去...)
最后一幕,特瑞斯穿过人群眼光寻找着卡罗尔,当她发现卡罗尔坐在被环绕的桌子后面时,特瑞斯眼神中是闪过那么几秒犹豫的,她停下来,也许是在回想过去,也许是在担心未来,可是也只有那么几秒,她还是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卡罗尔,走向了自己的命运。
而看到她的卡罗尔,并未显得多么惊讶,而是望向她,笑的意味深长。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我知道你在等我,所以我去寻你”
没有谁更技高一筹,也没有谁更毅然笃定。

16.所谓视角转换
从电影一开始,卡罗尔就是处于被仰视的角度,主动权一直握在她手里;而特瑞斯就是个孩子,对她充满了仰慕和崇拜,被动的接受着。她们之间是不平等的。不仅是阶级身份地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差距。
但这些差距在慢慢被化解。
特瑞斯的拒绝、穿着、工作、思想,无一不显示了这些差距的缩小,小姑娘也有长大的时候,这种平等,是两个人接下来交往的前提,卡罗尔是先知的,所以她在离开的时候信中才写“当那天到来时,我希望你能想象我会在那里,迎接你,我们的生命将在那里交汇,如同永恒的日出。但是在那之前,我们之间不能有任何联系,我需要做很多的事情,而你,我亲爱的,你需要做的更多...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让你走”。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卡罗尔渣,可是,这正是一个成熟女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她在逼迫特瑞斯长大。而特瑞斯做到了。

17.两次凝望
第一次是卡罗尔坐在车里,望着走在街上的特瑞斯,想喊住她又不能,只有看她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中还没有回过头。凯特完美的在无声之中表现出卡罗尔内心的纠结与不忍,但又必须克制自己冲动的感情。第二次是特瑞斯拒绝卡罗尔后,她坐在朋友的车里,看着卡罗尔走在街上,“你看,我终于学会了拒绝你,可是为什么会这么难过?你在想什么?也会这样难过吗?”

其实,这部电影很像御姐一手将小朋友调教好的养成记。所谓御姐,并不只是有钱有颜,最重要的是她们思想独立,有自己站立在这个世界的坐标系和判断事物价值的独特方式,她们还聪明,恰到好处的世故和足够多的安全感,跟她们在一起会感到舒服。有人说,跟年纪大的人相处,像是在挖掘一座宝藏,每天都有新的惊喜,总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跟年纪小的人相处,像种花,可以看到她们每一天的变化。卡罗尔跟特瑞斯就是这样的搭配,真是令人欢喜。
还有,这是一部每一帧都令人想落泪的电影,可是它又克制到让你觉得眼泪似乎不是那么优雅,而我,真的被这种让人哭不出来的浪漫给深深打动。

[img=1:C]微信公众号:badcode
可能几百年不说话,也可能话痨。[/img]

 5 ) 同性爱情,或只是爱情

    两周前在纽约电影节看的这部片子,当时看完趁导演和主演还没走出来问答的空当儿,上豆瓣打了五星。虽然刚看完感觉片子并没有像预期中的那样成为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有托德海因斯的稳定发挥,从故事完整性,节奏的把控,画面的精美程度,演员表演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一部完成度极高,几乎挑不出毛病来的作品。

    然而刚看完以后那种压抑又兴奋,掺杂着感动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落感,失落的是这样一部令人期待的题材和电影,仍走不出以往同性爱情电影中话题与共鸣之间无法平衡的怪圈:如果不是因为同性,她们的爱情故事未免流于俗套,而过分强调同性,又削弱了主角之间感情的纯粹与真诚。也许在这类影片中寻找“深刻的社会属性”本身就是一种过度诠释,但不可否认的是,类似的同性题材在近些年的电影节当中可谓赚足了眼球。一方面利用同性题材的敏感性先入为主的抬高立意,一方面却对同性恋在社会中所受到的阻力避而不谈,这绝不是创作者的本意。说到底,可能因为敏感的并不是同性题材,而是我们观众自己。

    故事背景在托德·海因斯擅长的五六十年代,低饱和的红绿色调,大萧条后的纽约街头,圣诞之前的寒冷天气,无一不营造了一种绝望的氛围,仿佛在这种绝望之中任何人与任何人相爱都是顺理成章。片头使用倒叙,先插补了一段结尾时两人分手又重逢的感情戏,加以铺垫,一边钓足了观众的胃口,一边在结构上弥补了两个人相爱时的前戏不足。特芮丝先于卡罗尔出场,交代了她商店营业员的职业和圣诞节前夕的时间背景,然后就是主角卡罗尔出场了,一个不知道该给自己的孩子买什么礼物的贵妇。这一段的可贵之处在于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同性题材中必须“一攻一受”的思维模式,虽然卡罗尔穿着奢华的貂皮大衣,而特芮丝只是个营业员,但此时需要帮助的是前者。她试图在商店里点烟而被制止的尴尬,不知道买什么礼物给孩子时的手足无措,无疑使她在这时处于相对的弱势,即使从她的眼神中我们感到,这有可能是她把妹的一种惯用手段。短暂的相识使得主动权来到了特芮丝手中,似乎在这场游戏中她不是卡罗尔的猎物,而是一个她想接近却又不敢试探的对象。那对遗留在柜台上的手套到底是卡罗尔的诱饵,还是特芮丝主动出击的猎枪,都是值得玩味的小细节。

    虽然俩人好得很快,但胜在点滴入微,从家宴到送相机,从旅行到上床,水到渠成。丈夫(前夫)作为两人爱情的主要破坏者可能是一些人认为影片不够激进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角色主要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可怜的人。但正是这种不左不右的态度使得这部片子没有过分强调性别意识和同性恋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而是把重心放在了两人的感情本身上,这种处理方式比同样题材尖锐的《远离天堂》显得还要高明一些。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在两人亲密出游时补一些男人们议论纷纷的镜头,或者借男人之口对特芮丝的冷淡加以点评,那么无疑把对两性意识形态的描写提上去了,但品位一下就low了,变成了另一种自以为是的“政治正确癌”,不好。但正是这种在两性题材上非常克制的把控,使得影片的高潮显得不够刺激和煽动(当然,如果把床戏当做高潮的话那就够了)。丈夫雇佣的私家侦探录下了两人的性爱音频,这本是一桩现在看来都非常严重的侵犯,但这么做的目的不是扳倒卡罗尔的社会地位,毁掉她的人生前途,而是为了在离婚诉讼中抢夺孩子的抚养权。虽然同样作为一个母亲我非常理解丧失抚养权对这个角色的意义,但是放到通篇中看,仅仅把离婚诉讼作为戏剧冲突中最大的“障碍”使得这一段的情绪爆发显得有些张力不足。

    判断同性之爱在主题中是否重要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问一个问题:如果把特芮丝的角色换成男性,那个故事成立吗?答案是不仅成立,而且异常合理。但故事就变成了一桩我们熟悉的婚外情始末,一则单纯的爱情小品。

    另外补充就是卡罗尔的闺蜜这个角色,前史过多,交代不清,作为情节的润滑剂很好使,台词帮助镜头丰满了卡罗尔这个人物,但是过于分散注意力,我觉得反而是删掉比较好。

    开头和结尾的重逢段落是我非常喜欢的,文学性很强,凯特和鲁尼表演也是教科书般的走心,与这一段相似的是《相见恨晚》中的车站离别,不知海因斯是否有致敬的意思。同样是千言万语化作几句寒暄,同样是一个聒噪的第三者打破气氛,经过前面的铺垫,最后临别时肩头的一按,力量比一个吻还要重。结尾时特芮丝寻找卡罗尔的段落是一个比较好的情绪出口,避免了被打断的对话而带来的不安感,“众里寻她千百度”,最后找到了,啪,停。干净利落,不说废话。

    最后总结就是,我个人认为,整部影片的叙事镜头表演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简洁,克制,不留余地,也没有在题材上故弄玄虚,自命不凡,但是“同性”作为主题的核心基本没有体现出来,是一部比较纯粹的爱情电影。

 6 ) 如果你也曾那样望着一个她

没办法不写点关于Carol的东西就过完这一天,太多情绪,超出了我的控制力。 今天是连续看了两场,第一场结束后我走到快到出口的地方,又返回去,买票,再入场。 有太多理由推荐这部电影,如果作为女人的你,也曾那样望着另一个女人,那么你可能会在漆黑的影院里完全止不住眼泪,就像我今天那样。 片子从头至尾都是Therese的视角,也就是鲁尼玛拉扮演的这个小女孩儿,对Carol的凝视和爱。Therese从柜台后面,桌子对面,相机镜头里,玻璃窗内,副驾驶的位置,还有最后隔着几乎全是男性的人群,她就那么望着她,用最清澈的目光,凝望着,眼睛都不眨一下,痴痴地,就像海报上那样。看着她在一个糟糕的生活中挣扎,渴望伸出手去帮她,却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就如同第一次与她一起吃饭,她根本不知道该点什么。 从始至终,Carol都是绝对的女神,是只要看着她,心就会彻底满足,再无他求。她开心,你就也会咧开嘴;她痛苦,你就会难过得哭出来,不停地用手背擦鼻子。她对你笑,你就觉得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开出一朵花;她从你的生活中走开,你觉得自己再也不想多说话,再也不会彻底开心地笑了。 当发现她们被监听,Carol可能面临巨大的麻烦,Therese绝望地对Carol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你,该怎么对你说No,我搞不清楚状况,是我搞砸了一切。” 然后Carol就停下车,探过身子捧着她的脑袋,安慰她。这时候的玛拉很难过地哭着,鼻子红红的,委屈得像一个小女孩儿。她在是怨自己的无能为力,不能帮她,还让她陷入了麻烦。她是愿意为她做任何事,但事实上她只能看着她,很近,也很远。没有什么比这更绝望的了。 然而最后,当Therese终于第一次对Carol说了No,却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她就控制不住自己而直奔她所在的餐厅。她要看着她,越过重重人群;那些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们,全部沦为虚化的、不重要的背景。片子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凯特布兰切特的中景。Carol看着对面匆匆跑来的,红着鼻头,胸脯一起一伏的小姑娘,嘴角微微翘起,并非是胜利的骄傲,而是温柔的、幸福的。她知道,她始终是她的。她永远也学不会对她说No。 Therese是幸运的,我觉想自己是太羡慕她,才止不住哗哗的眼泪。Carol并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女神,这个女人对她是十分温柔的。这是会放下一切对她说love的女人,而且似乎是只对她。她会记得她小小的抱怨,没有合适拍照的相机,那么圣诞节就送一台给她,再配上半箱子胶卷。她的小姑娘想拍她,好,那就让你拍吧,我就坐在那静静地看着你,微笑着,还略有些害羞。她还会问她的小女孩儿,你脑子里在想什么。还总是会安慰她,你知道这不是你的错!她会吻她,会认真地欣赏她,真诚地赞美她。会为她年轻的生命以及长长的未来考虑;也会控制不住想她,写信约她见面,甚至租下一间两人住的公寓。她理解她,感激她,欣赏她,爱她的小女孩儿。这种感觉很难形容,既不是母亲对女儿,亦不是姐妹之间,更不是普通同性好友。这种感情只能是爱情,一个比姐姐年长,比母亲年轻的女人,对一个纯真的女孩儿的爱情。她爱你的美丽,爱你的青春,爱你对她的爱。 片子里为数不多的男性角色,麻木,狭隘,自私,冲动,甚至暴力。恰到好处地反衬出几位女性的细腻,冷静,纯真。在一个女人爱着另一个女人的世界里,的确是不需要这样的男性的。他们在两位主角面前,毫无任何竞争力。 他们的欲望、力量、以及狡诈的小聪明,都显得那样愚蠢和渺小。片子里所有男性的魅力值加在一起,还不及凯特布兰切特那件被Therese抱在胸口深深闻着的蓝色毛衣。 ------------------------------------------------------11.29的分割线------------------------------------------------------------ 昨晚一晚没睡好,脑子里全是两位女神相互对视的影像,早上起来就决定要再写点什么,想写一些演员和表演方面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因为今天的自己已经理性很多了,可以清醒地分析自己为什么被这部片子打动了。也可以开始学习这部神作了。从演员到表演再到服化道灯光音乐以及导演、镜头。 今天其实还是Thanksgiving假期,只不过是最后一天。Thanksgiving结束就是圣诞,所以满街满眼都是那种红红甜甜的节日装扮。下午去看了一部音乐剧,狄更斯的《圣诞颂歌》,英文名叫<A Christmas Carol>.Carol, Carol...又是Carol。是啊,Carol本来就有颂歌、赞美诗的意思。不知道当初Particia Highsmith写下这个作为一个女人的欲望客体的女人名字时候,是否想过这个词本身的含义。 回来继续看YouTube上关于电影的采访,其中有一段是凯特布兰切特对Carol这个形象的描述, 原文是‘I think Carol in a way is, hum, she is someone with an incredible sense of pride and intelligent and sensitive and aware enough to know the way, the world works, and she doesn't fit within that world. But I think she thinks she has found a way to operate, that is intensely lonely, I think.’ (自译:我认为卡罗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极其自信、聪明且敏感的人,她对她生活的世界有着足够的认知,并且知道自己并不适合那里。不过我认为她找到了一种她自己的生存方式,那就是绝对的孤独。) 我觉得这段话很值得玩味。喜欢凯特的人很容易会把前一半的描述和女王本人对号入座,只不过女王大人似乎看起来很适合这个世界,而且并不孤独。不过她本人真实的想法又有谁知道呢,她可是这个世界上顶尖级别的演员啊。 选择凯特布兰切特来扮演Carol的Casting Director, 我给你一百个赞!这个星球上我找不到第二个能像她那样,拥有把极致的优雅与略有些神经质的脆弱完美地揉捏在一个人的性格里的才华。Carol是Blue Jasmine的更迷人版,她的深情充满了成熟的风韵,也更让爱她的人心疼。 片子里Carol对Therese的爱的表达,与Therese的是有些不一样的。接着引用凯特女王的原文:Carol's thoughts of Love, Cate: 'Carol, you know ,she's had a child, she's been in a relationship, she's been out of a relationship, she's had fallen in love with women, I mean she's had many many experiences that Therese simply by the product of her age and on her own environment that hasn't been through. So I think that Carol thinks it's, you know, if I fall head on into this, I'm gonna be falling in a different way, than, you know, a girl who is much younger than me. Because when you falling in love for the second time, but perhaps more profound the second time, you know what you‘re risking, and therefore you know what you're endanger of losing. And I think that, there's a kind of melancholy of wastefulness, a different sense of apprehension that Therese just doesn't have or understand, but perhaps by the end of the film, she understands that loss, and which makes the potential of their love in the future, I think, even richer.' **必须要在此感叹一下女王的强大语言功夫,十分精确优美。语法正确连贯,发音醇厚,简直堪称是最佳的听译材料! (自译:卡罗尔这个女人,她有孩子,她与人交往过,分开过,她爱过女人,我的意思是,她有着很多很多Therese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儿以及受困于其生活环境而所完全没有经历过的阅历。所以我认为,Carol会觉得如果我一头栽进这段爱情关系,我要用另一种方式来经历它,一种不同于一个年轻女孩儿的方式。因为如果你是第二次经历爱情,并且知道或许这次的爱来得更为深沉,你就会知道你是在冒着多大的风险,你也会因此明了你多么可能会再次体验失去。所以我认为,对于Carol来说,那是一种感到有些伤感的,浪费的感觉。一种Therese完全无法理解,或者说是直到电影最后才慢慢理解的忧惧感。这一点上Therese的成长,我认为会使她们未来的关系更加醇美丰厚。)**能看懂原文的还是别看我的翻译了,当心破坏了女王大人的优雅。 以上是我认为凯特的精华回答,也是她对这个角色的认知。她很多表演,都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解之上的,那么好,让我来回忆一下她是如何用奥斯卡影后级别的表演来诠释这些理性抽象的表述。 【今晚先写到这吧。。明天一大早还有seminar,希望明晚我有空接着写】 -----------------------------------------------------11.30日的分割线---------------------------------------------------------- 今天才周一,我就跟一朋友约好周日去三刷。我对这片儿绝对是真爱!以后再遇到Variety这种网站需要回答你最喜欢的电影作为注册问题时,我终于不用选择困难了。 说到Variety,刚顺手查了一下Carol。预算为一千一百万,拍摄日期是14年3月12-5月12。我真的想说,这么少的Budget以及这么短的拍摄周期,就是在用事实来告诉我们,导演以及整个剧组有多牛。真正厉害的剧本和制作,绝不是拖着长战线不停地烧钱的。 扯远了,说回女王的演技。 Therese为什么爱上卡罗尔并不难表现,凯特女王就只要站在你面前,带着岁月留下的优雅、智慧,以及神秘和忧郁,她甚至不用看着你,请问谁能拒绝??!反正我是不能,所以我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Therese的瞬间沦陷。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儿,人生阅历和爱情经验加一起也没多少,看见这样一个周身散发着成熟魅力的女人,自然就会被一下子吸引。因为她是那么美,并且潜意识里,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成为她那个样子。你爱她,再简单不过了,就像是爱自己。 但Carol怎么爱上的Therese就比较难以表现了。在原著里,Carol始终是作为一个影像存在,是一个透过Therese爱的视角投射出来的影像,并没有实质性的心理活动描写。但作为改编电影,编剧和导演选择了让两个女性的视角平分秋色。当然我们要感谢这样的改编,不然女王的戏份可就要少很多啦。。 既然电影要让Carol展现她的生活,她的矛盾,她的爱,简言之就是她的美丽与哀愁,Cate就必须给这个人物形象赋予自己的理解,也就是填上原著形象没有的“肉”,于是也就出现了上文我摘录的女王对这个人物的自述。 女王是Patricia Highsmith的忠粉,所以扮演她笔下的人物应该是非常兴奋的一件事。 印象最深最深始终不能忘记的一个段落是Carol乘坐出租车去参加一个类似庭外和解的会议,与她的丈夫解决女儿的抚养权问题。这一段由两个场景构成,一个是出租车上,当绝望的Carol正准备以牺牲她与Therese的关系来留住女儿的抚养权,她看到了街道对面一身暗红色衣裙,快步穿过马路的,一个更加坚强、自信。成熟且美丽的Therese,那一个瞬间,Carol不自觉地把头探向车玻璃,目不转睛地看着Therese,眼睛里满满的全是喜爱、想念、爱、矛盾与留恋。就这不到三秒的一眼,就足以让人流出眼泪。让一个母亲在爱情和女儿之间做选择,怕是这世上最残酷的命题之一吧。女王的演技在此处大爆表:先是眼神定格,再是迅速探过身子,眼珠缓缓随着Therese移动,脸上是猝不及防的惊异和迷恋。对比之前两人一起时候,Carol始终是自信优雅迷人的,那时候的她对Therese的小心思了如指掌,包括明知她在拍她而潇洒地甩甩头发。而此时的Carol,是一个被自己亲手丢掉的爱情击碎的女人,她几乎赤裸地暴露在了自己的爱人面前。她以为自己可以凭借阅历的优势轻松地全身而退,然而在看到Therese的一瞬间,她彻底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沦陷。失去彼此让她们两败俱伤。 有趣的是,Therese此时呈现出的是一个绝佳的状态。她的年龄的活力和性格上的坚韧让她以最快的速度修复好自己,藏起伤口,甚至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魅力。也正是她的这种坚强的成长,给了Carol正视自己欲望的勇气,让她做出了那个在50年代几乎可以毁掉她全部生活的决定——放弃女儿,承认对Thererse的爱。她此刻甚至不确定Therese是否还愿意回来。这个决定是她为自己而做的,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坦荡地面对自己。 两人的关系从此刻走向倒置。Therese从最开始的一味迷恋听从Carol的小女孩儿,成长为了让Carol依恋,甚至带领Carol成长的一个成熟的女人。此后的Carol怕是再没有离开她的勇气了。谁能够拒绝这样一个精灵一般美丽坚强独立的小女人呢。在她的成长中,Carol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她的身上也开始有了Carol的影子。 此后的Carol对她丈夫的那段陈述,也十分精彩。只是我一直都沉浸在上一个镜头里拔不出来。那段陈述我认为是女王所擅长的表演:一个脆弱敏感,绝望伤心的女人最后的陈情。就如同大表姐表达愤怒的痛苦一样,每个影后都有那么几个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表演。 在两个场景的衔接处是Carol的两秒左右一个背影,坚定,忧伤。我喜欢这样的剪接。

 短评

凯特女王的I-wanna-fuck-you eyes 和鲁尼的fuck-me eyes 让这部霸总爱情故事各种赏心悦目,平地升仙。

3分钟前
  • 大蒂茎蕾
  • 推荐

就没人同情她老公么?此男痴汉一个。爱的不比二位女主浅,却成了这场胜却人间无数颜值的恋情的炮灰。我们只是看见了当时的自己而已。

4分钟前
  • message
  • 推荐

请一定去看这部电影。它满足了我对御姐的所有幻想。我跪着出了电影院。

5分钟前
  • 麦麦小茶
  • 力荐

Carol是渣攻,这眼神我见识过。一旦爱上这人你就没整没治没救了,这事我经历过。

7分钟前
  • 浅野忠信
  • 还行

鲁尼玛拉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她拥有如此美的样貌,不需要这样好的演技,有这样好的演技,不需要拥有如此美的容颜。

11分钟前
  • llllllllllll
  • 力荐

NYFF现场,有天朝迷妹提问道Cate你知不知道全中国的妹子都为你弯了,全场哄笑。当然啦这个提问meant to be a joke,出乎我意料的是Cate居然依旧认真的回答了下去。她认为,导演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完美描绘了一个fall in love的故事才让Carol这个角色给观众带来爱情的感觉。

15分钟前
  • 郁弗
  • 力荐

重看依然感动,并发现了更多细节。当结尾,特芮丝终于决定走向卡罗尔的时候,真是美好又激动哇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用再加“同性”的限定语,这就是今年最美的爱情电影。托德·海因斯的镜头从头到尾都是两位女性,只是两位女性,其他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这是最轻小的格局,也是最汹涌的情欲,光对视就能让人落泪,因为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两人为了对方,此身愿作万矢的。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我离婚了,孩子归对方,在麦迪逊大道有个大房间,你想来住吗”隔五秒“我爱你” #什么妹子把不到

22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结尾的时候我窒息了。凯特的表演令我略有失望,可鲁尼·玛拉...凡是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得到共鸣。克制,复古,充满感情。我被感动和幸福久久地包围。

27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力荐

面对爱情面对自我时作出勇敢抉择的两个女人,如化骨绵掌般温柔克制而坚定有力,这部电影亦如此。最后那段情感力量喷薄而出,完全没有抵抗力直接飙泪。

2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直男恋爱教学篇 送相机请附带胶卷好嘛

31分钟前
  • Born2Die
  • 推荐

★★★★★★★★★★★★★★★★★★★★★★★★★★★★★★★★★★★★★★★★★★★★★★★★★★★★★★★★★★★★★★★★★★★★★★★★★★★★★★★★★★★★★★★★★★★★★★★★★★★★★★★★★★★★★★★★★★★★★★★★★★★★★★★★★★★★★★★★★★★★

34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戛纳主竞赛单元目前最好看的一部。Todd Haynes这种奔着Sirk路子拍的Melodrma都挺棒的,反倒特别反感他的那些摇滚题材。Cate Blanchett太厉害了,感觉只要光听她的声音,直的弯的全世界都会被她收走。PS,补看了一遍,发觉其实上次每个场景都没落下,就是脑子一片苍茫,太他妈可怕了。

37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最后那段凝视,鲁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演技已经完全够资格拿奥斯卡了,更别说在整部电影里的精湛发挥。她的表演润物细无声,完全不着痕迹 。就像高手出招,看似轻巧,但其实招招毙命,没有一拳是打歪的。她真是棒的匪夷所思

39分钟前
  • 蒂莫西
  • 力荐

比《断背山》差了五个《阿黛尔的生活》,就酱紫

43分钟前
  • 吖欣
  • 还行

讲一个女人向另一个女人学习如何驾驭女性美,女性魅力、穿着品味和言行举止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卡罗尔开启了一个懵懂少女的这扇门,少女爱上的就像理想中的自己。眼神流转,拍的情绪上张力十足,两人的感情关系里充满着不确定感,前后两人的视角上也有一个微妙的转换,并没有被震撼到。★★★★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很美,但美不代表好,凯特角色的缺乏脆弱性让她有些失真,鲁妮玛拉传情传神。演员,氛围,摄影,音乐,美术是加分项,但绝不是决定因素。它们只是定义了影片的基调。

47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还行

已经闻到拿奖的气息了

4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只因心中有对方,黑夜无需再漫长。总有一天,你会在宇宙洪荒和滚滚红尘中驻足凝眸,转身看见你的天使。她眉眼弯弯,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运和羁绊,只为了这一刹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负夜,愿你遇见,你生命中的温柔。

5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