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为观众展示的不仅是水利工程人员的辛劳付出,还有南水北调工程的诸多技术难关,还有在移民上遇到的诸多问题,这部电影全景的展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艰难过程。
但不得不说,作为一部赶工的作品,电影中的细节处理的不够好,剧情衔接的不够流畅。为了突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艰险与困难,电影不惜虚构事实的做法,很难让人真正融入到电影中去。
董望川作为南水北调中路线的副总指挥,其妻子被调动到南水北调中路线中一个县做副县长这种调动很不合理,现实中,为防止近亲腐败,夫妻二人都在一个地方任重要职务,这种现象是极为不合理的。另外在榆树村村民聚集到县政府门口的时候,秘书的一句“榆树村村民又来闹事了”,很是令人别扭,难道被拆迁村的村民不可以合理合法的上访吗。
影片中最为令人感动的地方,就是榆树村拆迁后,家里的老狗追着主人的车奔跑的镜头了。但是,拆迁不许带狗这种规定实在是莫名其妙,这种违背现实的不合理情节,为感动而感动的拍摄手法实在是画蛇添足,凭白的令人诟病。另外,拆迁时政府工作人员说好了会照顾好这条狗,结果转眼狗就跑了,这又反映了什么?
最令人无语的就是地铁五棵松下施工的剧情了,这段剧情简直不合理到了极点。在工程会议上,专家提出施工难度大,董望川力排众议,说可以按时完成,但这种说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为表现工程难度,却让主角成为了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的人。现实的夜晚安全施工被放到了白天,成为了为赶工而罔顾人命式的施工。另外工人们在地下施工,而主角董望川却身在地铁站中指挥,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无法理解。另外还有工人在地下用瓶装水浇灌身体“秀身材”的镜头也是莫名其妙。
总体看来,影片剧组想反映的东西很多,但正是因为反映的东西太多了,导致所有的东西反映的都不够全面,都不够细致,致使很多剧情上矛盾重重,主角的人物形象也从“不畏艰辛”变成了“顽固任性”。可以说,作为一部27天就完成拍摄的作品,其质量是不错的,但作为一部电影本身,仍旧是不合格的。
硬是拉着朋友进了影院看《天河》,受国产电影保护政策,只有比普通厅票价贵一倍的VIP厅播放。为着心心念念的俞老师,还是义无返顾的扎了进去。主旋律的故事本就生硬,看剧情也就并不用当成重点。朋友说,她要是睡着了也就不要叫醒她了。我掐着她的小手威胁,要睡也要看了我周副市长先。本想安心看看老俞,可总有些莫名其妙的点,伴着尿点来来回回的转悠,若不是请对了女主,早已弃之。
先说编剧。黄宏说刘建伟带着团队下到基层,体验了许久才敲定了剧本。编剧聪明在以董忘川做主线。他的工作、他的老家、他的学生,不用费分毫气力就明白的把南水北调工程、动迁移民和万千技术英雄联系起来。这种地气接的实在,也接的也硬气,从丹江口接到了帝都人民的水管子。周晓丹深明大义的爸爸,借着一杯丹江水泡的茶,轻轻叩开夫妻二人小小隔阂的心。这样的小细节能在主旋律电影里顽强存活,实在不易。故土难离的家乡人,在现实中除了刁也就剩下了不讲理。还好还好,丹江人民是明大理、懂大爱的好人民。董忘川一家人,老父明理,堂弟碍事,有圆滑人,有识事者。好人民愿为兄长停厂改制,好人民愿为保陵园而迁祖坟。真要是刨去歌颂水源地人民的傻想法,也算是清清楚楚的讲述了各层次在动迁时的小心思,这一点上刘建伟表现的聪明也讨巧。剧情整体不理想,是因为贪多投机导致了故事硬伤。若再没有交叉叙事,真是不能理解这样的主旋律为什么还要如此执念的讲着故事。
若只谈飞鸿,市长和儿媳的角色除了在她脑子里打架,也在我脑子里打架。人情世故在飞鸿这里本是行不通的,还好有主旋律的大背景。弥补了她作品表里一直没有献礼片的小遗憾。若只谈飞鸿,真是操心她平时的感觉在这样的电影里得不到体现。不过夫妻俩因为国家行为舍弃小家,才是正经要明白的小心思。
再说导演。宁海强骨子里的军人气节是一点不留的注进了电影,单看大景里的场面调度,真是跟当年还敢拍《大沙暴》的高希希一模一样。电影的大结构是用膝盖也能猜得透的,硬是硬到了骨子里,可偶尔露出的小柔情也可以赞一下。题材这么大,在90分钟里讲清故事就很难了。移民动迁和工程进度两条线平铺讲述,用董忘川和周晓丹穿插起来,也还算合情合理。可主旋律就是主旋律,该有的硬伤会数倍放大。贪心导致的结构不稳,投机带来的剪辑凌乱,处处都伤了为数不多的观影者的心……董忘川一人身上,就莫名的出现了五次升格镜头。有延长心理感受的,有衬托人物情绪的,可真的有必要吗?这样不该有的拖沓,在一部连故事都不能完整讲述的献礼片里,更明白地透着导演的不自信。镜头语言的粗糙程度超出我的想象,姜昆和小香玉那场劝说动迁的戏里,近景和全景跳切也能这么白痴,真是又狠狠打了主旋律的脸。万幸的是,有两处空镜头实在加分。一处是槐树村村民迁坟时,全景里脏乱的青烟被平稳构图的纸钱堆美化。两个董父的近景,干干净净,瞬间拉高观影值。另一处结尾大远景,工人们抛帽欢呼之时,微微夸张的调色中有一枚闪亮亮的勋章。果然,主旋律的小细节又硬又妙的带出来了。
若只谈飞鸿,抓紧时间给我周副市长治心脏病还是正经事。女干部日理万机,风餐露宿,假雪景里围围巾,大雨景里要下跪。心心念念的好镜头都减的差不多了,还不能满足为着看飞鸿能独霸大银幕的玻璃心。煎熬中还会被江浩那声“师母”喊的跳了戏,又要操心周副市长破音后,影院的环绕立体系统发出奇怪的声音效果,扰了前排睡着的大婶。头一回,被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开了脑洞,还真是累的不行不行的。
后说飞鸿。飞鸿啊飞鸿,你若扛住了黄宏的碎碎念,或许真能在高冷的路上走的更远。可我们又要上哪儿去看你呢?不知是要谢《天河》还是骂《天河》,只觉着飞鸿在这样的电影里太怪也太亏。可灰蒙蒙、乱糟糟的《天河》又能带来新奇的关于老俞的惊喜,连吃橄榄菜的萌样子也会让我在诡异的影厅里找到舒服的观影姿势。嬉笑怒骂的女干部摇着蒲扇,又能用三两句话把前来游说的公公堵得心服口服。柔柔的坐在机场给那不顾家的丈夫发了短信,一起身那小小的黑色身影,两条小葱白似的小细腿透着一股子性感。让我涣散的眼神也变得坚毅了不少,自动开启了心理补偿机制。所有一闪而过的惊喜让我在影院就沸腾的花痴着,并遭受了来不及捂脸的暴力。这股子美劲儿,换做谁都不能再有。甚至让我有了多一分想要了解国家行为的心思。
看女干部指点江山,看治污能手啃硬骨头,看副市长哼歌做饭……献给观影角度偏执的鸿迷,处处是收获。女干部精于治污,劝表弟慰公婆,看得出是老俞,可又不会穿,妙!剪辑虽乱,看得我心里跟燎蜡似的突突,可幸好故事还没有断裂,并且每个带着老俞的短镜头都让此片丧失了闷片的功能。这样的主旋律里,槽点穷尽后,也唯有女干部能让人安睡,谁让我对老俞没有抵抗,还是愿意把这重大现实题材的怪电影留在硬盘里的。确保你有爱她的力量,再烂的政治批片也变得有爱了。
这么大的题材确实难拍,数十年的国家工程想要浓缩在九十分钟里,跟开辟地上天河一样难度颇高。重大现实题材,实属难得的拍片机遇,可机遇导致投机,而投机杀害电影。踏踏实实讲故事,不极端,不做作;说技术构成,也讲人情世故;看造福人民,也想看背后龌龊。需要说的太多,篇幅又太有限。主旋律本应专红,可只见讴歌不见批判的主旋律,唯有靠国产片强制保护措施在汹涌的外片夹击里艰难排片的尴尬局面,终究到达不到属于主旋律的大时代。
看了现实题材电影《天河》,还是挺意外的,没想到是一部轻史诗量级电影,为什么这么说?从故事题材上看,电影聚焦的是世界级大工程南水北调中水利人和移民;从重视程度上,制片单位八一厂派出骨干创作人员,厂长亲自抓剧本,当家少壮派导演联合执导,级别上属于年度制作,而且搞大工程如同打仗,基本上可以理解成是新时期的《大决战》。当然,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影片由数十位明星大腕集体演出,数星星、看戏骨组团飚戏,更是一种乐趣。下面就大体说下,看这部电影的三点印象。
第一、这可能是,在2014年度,到目前为止,国产电影里明星大腕数量最多的影片。单就明星数量而言,能和《天河》比拼一下的,估计也只有后面的《太平轮》。先说主演层面,李幼斌、俞飞鸿、段奕宏。李幼斌之前在《飞天》中演总设计师,这次演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总工程师,这个“领导岗位”需要有点年龄和阅历的人演,长着一略显沧桑脸的李幼斌当然合适不过;俞飞鸿和段奕宏,这一次没有续“前生情愿”,他们俩都是有演技又有观众缘的人气演员,无疑请这位演员担当主演,是为吸引年轻一代观众,对于我这样男性观众,在大银幕上看俞飞鸿还是稍微有点激动的,娴静的气质和适度表演,看起来特别舒服。
在片中李幼斌、俞飞鸿都是水利人,行业特性决定了两个人聚少分多,乃至遭遇家庭危机。这个时候,需要女方家长出来调和,演俞飞鸿父母的人也必须要够气质才行,电影请来的是前国家话剧院院长赵有亮和八一厂本厂资深演员黄梅莹搭档,知识分子的气场一下就有了。再看另一方,演李幼斌的父母的演员也必须要对等,于是我们看到前西影演员剧团任团长高明携手八一厂著名演员宋春丽,演绎一对豁达开明的的农村老人。其他重要配角演员还有吴军、林永健、林妙可、濮存昕等,片中客串的文艺圈人士就数不清了,田华、陈宝国、姜昆、小香玉……片中有场去开会和开会的戏,在座的几乎都是圈内的演员,要是能把名字都叫全的观众绝对是娱乐达人。
第二、有情感温度,而不煽情。虽然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南水北调世纪工程,但切入点是从中青两个水利人董望川、江浩以及他们后背的家庭。在人物关系搭建和情节推进上,影片创作者手法比较成熟,建立了多条情感线,董望川和周晓丹的家庭线、江浩的爱情线、库区百姓故土难离的移民线、董望川江浩师徒线,几条情感线并行又受到工程建设的影响而改变。一次倒下进院、一场婚礼、一条追车的狗,都是温情点,但影片没有刻意去煽情,都做到适可而止。电影塑造了董望川、江浩等为调水工程付出心血的人物形象,电影的故事也折射我们自己的生活,不管是为大家还是小家,我们都要做这个时代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人。
第三、类型化叙事融入主旋律影片。《天河》的导演宁海强和沈东,属于军旅导演中的少壮派,年富力强、既往有口碑不错的类型作品又懂得主旋律表达。在故事开始,工程攻坚阶段,两个家庭都遭遇危机,妻子周晓丹因董望川经常不回家又把她推荐给工程前线城市担任副市长而愤怒,江浩的父亲病重、女儿又无人照顾。影片不仅设有悬念,还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抓住盾构机事故和管线穿越五棵松地铁两个情节制造危机,影片还用了大量的航拍,这些手法的使用,都增强影片大气感与观赏性。
纵观一个事实大部分宣传主旋律的评分都很低!我真的不知道这些公知们在想什么!有些人很可能还是某些单位人员!拿着纳税人给的钱却是这样的一个态度不知道图什么?智障吗?不喜欢、不想干就滚!别跟老子扯什么被洗脑!去过金三角吗?去过阿富汗吗?见过新疆的暴恐吗?没有国家的保障你今天还他妈能在网络上逼逼赖赖?没有国家组织的这些工程你能活得这么滋润?说什么被迫奉献?说出这样的话心里害臊吗?知道袁隆平吗?知道钱学森吗?知道邓稼先吗?……没有这些人的付出你今天活得连条狗都不如!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心里没点逼数吗?
今天的中国无疑是最好的中国!
尽管他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有一点,只要你肯努力工作那么你就不会饿死!不要总是抱怨什么买不起房买不起车!纵使你买不起但是你饿死了吗?你走在大街上闲逛也不用担心突如其来的炮弹!
白瞎这么多明星脸
南水北调
一颗星给那只跑了比较长的狗,一颗星给千万的学生军。
南水北调穿过我老家县城,硬生生的划出一片政府区域来,渠道上面的十字路口老是撞死人
拉低平均分,传播正能量!
不管,就是要打5分。
“时代变了,人们的想法不一样了”,确是如此,有些人文精神是那些利己主义者们无法理解的。
南水北调一生黑。。。
单位组织看的,竟然被党教片差点看哭,刚开始看的时候,对移民拆迁那段没有过多想法,就是觉得整个村子人换个地方居住也挺好的。这几天正好在看龙应台的大江大海,千岛湖底下龙应台的老家,还有妈妈对家的怀念,突然发现,为国家而舍弃家乡的人好不容易。
学校组织,剧情剪得跟富春山有的一拼,外加几个不知所云的硬伤:1、江浩的老爹如此支持调水工作,最后提都没提;2、望川老爸的狗,不知和主题有什么关系,毕竟不是忠犬八公;3、五棵松两位看监控的保安,别告诉我是用来调节气氛的
这满当当的五星,不是给电影,给新闻联播。
昨天还是2.6,今天就全都删了?只好来补补刀
李幼斌一星。段奕宏一星。俞飞鸿一星。众大咖酱油一星。俞飞鸿演女市长再加一星。剪辑凌乱叙事模糊,减一星。结构不硬,减一星。剧情贪心,莫名的升格镜头,减一星。镜头语言太官方,减一颗。自知是主旋律何必又要这样折腾,再减!空镜可补回一星。题材可补回一星。好嘛,这是国产电影,再补一星。
立意虽然好,编剧太无知。作为南水北调建设者被邀请参加了在京西宾馆的首映,去之前由于得知需要统一着装。天真的我以为要求穿着正装,特意换了皮鞋西裤与之搭配。谁知到了现场分配给我们一人一个段奕宏同款头盔和一件冲锋衣。当时有些震惊,有些不解,看完全片算是理解了。水利人在他们眼里就这样。
你看这剧照,这能他妈算电影?
李幼斌 / 俞飞鸿各给一星
一众实力派演员为主旋律宣教片背书,无奈懒省事的编剧复印了一份毫无说服力且看过千万遍的新闻联播式剧本,肤浅、生硬不说,矛盾冲突的起落也颇为想当然与轻飘飘,于是演员们也只能拿出字正腔圆、假模假式的贴切演技,而比这些更可怕的是那恢宏、煽情到丧心病狂的配乐自始至终都在疯狂地寻找着存在感。
找了一群明星演了个宣传片罢了。
一座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
我真的不相信这个片子就值4.4分!尽管主旋律电影难免宣扬过度,拔高过去,升华过度,但认真看完,有很多情节很多场景还是打动人的。一定要给个判断,那也是成功的主旋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