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

HD中字

主演:爱德华·诺顿,保罗·吉亚玛提,杰西卡·贝尔,卢夫斯·塞维尔,埃迪·马森,亚伦·泰勒-约翰逊,埃莉诺·汤姆林森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魔术师 剧照 NO.1魔术师 剧照 NO.2魔术师 剧照 NO.3魔术师 剧照 NO.4魔术师 剧照 NO.5魔术师 剧照 NO.6魔术师 剧照 NO.13魔术师 剧照 NO.14魔术师 剧照 NO.15魔术师 剧照 NO.16魔术师 剧照 NO.17魔术师 剧照 NO.18魔术师 剧照 NO.19魔术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父爱是最伟大的魔术

《魔术师》最后一个镜头出现在荧幕上,我才忽然明白了整个故事,眼泪唰的流出来,控制不住。过去的一百多分钟里,观众随着过气的老魔术师帕斯帕斯和孤女爱丽丝一起在爱丁堡流浪,体验着他们最艰辛最酸楚的底层生活里伴随着爱的温意和感动。可是作者将情绪节奏掌握的十分克制,辛酸用惹人发笑的幽默来表达,欢乐之中又常带有辛酸的隐情,观众的心情随着电影紧凑的推进上下起伏,却来不及仔细品尝。最后一个镜头才揭示了所有的谜底,就像一根针在情绪的气球膨胀到最顶点时戳破了它,积累了一个多小时的情绪终于爆发出来。于是,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冲击是在电影结束之后,每次用最后一个镜头去推想前面匆匆而过的故事,都会更了解故事的含义,也就再被感动一次。这是一部卓别林式的幽默电影,有一个欧亨利式的结构,每一帧画面都有呼吸和心跳。而对我这样一个生活在爱丁堡的人来说,这部动画片让我走出影院后,觉得每一次狮王山上吹来的风、风里带来的海鸥、海鸥栖息的古老街道、街道上落下的雨丝都是深情。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正当年轻人的摇滚乐横扫秀场,帕斯帕斯,一个年老的法国魔术师渐渐失去了观众,生计难以为继。他带着道具和一只小兔子到伦敦碰运气,却依旧没有观众,直到偶然的机会来到苏格兰高地上一个偏远的小镇。娱乐稀少的小镇居民热烈欢迎魔术师的到来,更是在这里,帕斯帕斯碰到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观众,孤女爱丽丝。爱丽丝相信魔术是真的,相信魔术师可以变出任何想要的东西,当帕斯帕斯离开小镇的时候,爱丽丝瞧瞧跟着他上了船。在爱丁堡,他们住进了最简陋破旧的旅社,同住的都是些穷困潦倒的艺人。魔术师勉强靠演出维持生计,可是爱丽丝爱上了玻璃橱窗里的美丽衣裙和鞋子,并且要魔术师变给她。不会说英文的魔术师在演出的空档尝试了各种卑微的工作,给爱丽丝买了她所有喜欢的东西——却总是以魔术的形式变给她,从来没有戳破她那个相信魔术的梦。而他的回报,就是爱丽丝开心的笑脸和甜甜的吻。魔术师很满足,虽然有时候,他会看着一张照片沮丧。直到有一天,魔术师发现爱丽丝不见了,发了疯似的寻找她,终于撞见她和一个英俊的男孩手挽手走在一起。帕斯帕斯明白女孩找到了依赖的人。于是,他留下钱给女孩,还有一张字条:魔术师不存在,就这样像魔术一样“消失”。电影的结尾,那张总是让魔术师黯然神伤的照片终于清清楚楚的放在观众面前:一个小女婴,魔术师不知所终的女儿。所有的故事都缘起自魔术师对自己女儿没能完成的爱,如果说电影里有什么了不起的魔术,那也正是这份爱。


帕斯帕斯的魔术也真的太老套了,从礼帽里拉出兔子,从袖子里变出纸牌,从手帕下变出酒,难怪每次观众都提不起精神来。这些魔术表演让他受尽嘲笑,观众的冷淡也让他深深失落。可是爱丽丝相信他的魔术,他从来都不让她失望。为了买她喜欢的东西也让她吃的更好点儿,他半夜里去做洗车工、在珍妮丝商场的橱窗里“变”出商品促销、在威士忌酒店里“变”出酒做广告……他的“魔术”是爱丽丝脚下一双小红鞋、然后是一件高贵的白色大衣、一条美丽的蓝色裙子、一双白高跟鞋,却又不仅仅是衣服;从小红鞋到白色高跟鞋,是爱丽丝从“女孩”变成“女人”、从一个自卑的乡下小孩变成优雅、自信的城里女人的“奇迹”。无论他们的环境如何艰辛,同旅馆的落魄艺人们在贫困中消沉、酗酒、甚至绝望到颓废的坐在街边乞讨、上吊自杀,却因为小女孩坚信的魔法与幻想,帕斯帕斯坚持的对女孩子的爱,让他们从未沮丧沉沦,反而保有温暖、创造了女孩成长的奇迹。当女孩变为女人,当女孩找到爱情,帕斯帕斯不再变魔术了,他将小兔归放在狮王山上,只身上路,因为,他已经变完了这一生最伟大的魔术。

这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也受到了爱丁堡的礼遇。电影作为2010年爱丁堡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在平日演出歌剧与芭蕾舞的festival theatre上演。导演Sylvain Chomet曾经在爱丁堡生活了五年,这次带着献给这座城市的电影回来,他说“这是这个地球上最好的地方”。从电影每一个画面都看的到他的深情,尤其是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才会明白那些细节:细密如线的雨丝、厚厚的云层飞快划过头顶时,在眼前的草地上一道金色的光浮动过去、雨里的海鸥与鸽子、在prince street上向北边望,看到远处的闪耀海洋与山坡、城堡下公园里看书的人们……这座城市里的流浪艺人至今也还在日复一日在街头、破败的酒吧、小剧场里上演着各种把戏。在珍妮丝商场,电影里帕斯帕斯表演魔术促销的那个橱窗,这几天换上了电影节的海报。电影和现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分清楚,不仅电影里许多的场景都是真的,不仅电影悠扬的风笛和城里的风笛连成一片,更重要的是,电影画里蕴含着那种说不清楚的爱丁堡的触感、呼吸、心跳和体香。

我平时很少在评论里面大量复述故事,可是今天却不知不觉在这么做。电影本身很美好也很简单,努力复述或者评价都是无用的。所有我建议,一个被父母好好爱过的孩子,一个能够懂得的人,亲自去看看这部电影,一切的感动都会了然于心。6月20日,是英国的父亲节,我想说,趁着父母还没有像变魔术一样的消失,好好的去爱吧。

 2 ) 流光容易把人抛

魔术最如烟花,神奇只在绽放的那一霎。
手绘风的大幕磕磕碰碰的拉开。
魔术师携魔术帽出场,最传统最神奇的技艺。
那是属于他的舞台。
然而一切神奇最大的敌人都是时间。
时过境迁。手艺人们只有辗转于一个个陌生简朴的小旅馆。
魔术师也一样。
所有的幻术都属于观众。
世界那么大,可要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舞台,却是难上加难。

[临晚镜,伤流景]

细密的雨丝,叠叠层层。
温暖的炉火,光影重重。
走过人影幢幢的剧院,台上是打滚的歌星;走过破败的酒吧,屋内是酒气腾腾的醉鬼;走过热闹的婚礼,却没有尊重的看客。
手绘的自然的重复,真实又并非真实,无尽无望,无论是乡下小镇还是伦敦都市,一幅幅风情与流浪,这是魔术师的怀乡病,也是导演编剧的怀乡病。
孤独的魔术师遇到了孤女爱丽丝。
魔术让爱丽丝长久地浸淫其中,这个世界也许就是哪个魔术师变出来的。想来最喜欢的是看晚上路灯找着的马路,尤其是雨后,马路有一层薄薄的润,灯光照上去,特别好看,小时候我总觉得那是一种魔术。
爱丽丝在崇拜中偷偷坐上了和魔术师一起的船,并要魔术师变出一张船票来。
魔术师接纳了这个小小的崇拜者,并为她倾其所有。
爱丽丝的幸福体验,与魔术师的卑微辛劳产生了强烈反差,二人之间无法感知的平衡脆弱不堪。维系他们感情的是并不存在的魔术。

[现世的哀婉沉重]

特异色调与丰姿的浮世绘,没有对白却此时无声胜有声,喜剧之中夹杂着悲痛,现世的哀婉沉重。
手艺人的失落展现得淋漓尽致,失业上吊自杀的小丑,卖了人偶乞讨为生的腹语师,每一个繁华都市里都有无限的凄凉故事。潦倒与绝望的阴影笼罩着这个世界。
每个线条都充满着感情,每个渲染都氤氲了哀而不伤。
爱丽丝遇到了爱情,她的王子却不会变魔术。
不听话的小肥兔回到了森林,它迟疑着看着魔法师的离去。

魔法是不存在的。
魔术师走了,爱丽丝黯淡了,灯光灭了
夜更静了。心里突然揉出许多水来。

无端想起一首诗来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 《一剪梅》

 3 ) 慢慢走出视线的法式优雅

http://www.douban.com/note/133400464/
插图对比版
下载

700m

115 提取码:t23363eca

1080p 4.7g
ed2k://|file|%5B%E9%AD%94%E6%9C%AF%E5%B8%88%5D.L.Illusionniste.2010.FRENCH.1080p.BluRay.x264-FHD.mkv|4695303405|7392240a9fa05104f822b2e1fb297d77|h=ayfr6tiqm3azztdzfiruncxnhkljorfi|/
 
原声 f7e22f1f4b


官网特别棒http://www.lillusionniste-lefilm.com/推荐点击,可以下载超巨大剧照做桌面,还有原画的绘画过程。法语。


看着看着,我觉得我的心都要碎了。


2003年Sylvain Chomet的疯狂约会美丽都震惊了世界,他娴熟流畅的动作,婉约的配乐,画面精细立意巧妙,人物角色让人惟妙惟肖(当时看完这个电影,恰巧认识了一个我们学院的师兄,也是瘦骨嶙峋,尖尖大大的鼻子,好多人都觉得他像美丽都里的孙子,我痴痴的跟着这个师兄跑了一路,恍惚间觉得荧幕上的人一溜小跑的跑到了生活里。)
后来知道魔术师这个片子,真是忍不住要大声欢呼啊。

无论是放在哪一个时代,他的动画都是标志性的:
极少的台词--仅依靠动作以及配乐画面讲观者的情绪带向高潮,与默片异曲同工;手绘与CG结合的二维动画,你看一眼便觉得惊叹,他们是那样的用心啊!要怎样的沉着怎样的耐心,才能不嫌劳苦的一帧一帧的作画?形象分明而带有讽刺意味的人物设定,典型的欧洲动画,这又与现在占领市场大多数的好莱坞制作鲜明的区分起来了;片子带着一股浓浓的法式优雅,像是刚泡好的咖啡,吸一口香到骨子里,看着看着忽然觉得自己也慢慢的优雅起来,沉着起来。
和美丽都一样,这个片子同样也表达了现代与过去之间的冲突。

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二战末期巴黎的一个老杂耍魔术师Tatischeff(塔蒂真实的名字)他的魔术古板老套,与当时新兴起的摇滚文化行成了鲜明的对比,仅有他一直在带身边的那一张海报,证实了他曾经的辉煌。为了生计,他不得不远走他乡,来到伦敦和苏格兰,来来往往于各种偏僻的小村庄来演出走穴。有一次,他在苏格兰的小村庄酒吧里,认识了一个年轻的英格兰招待员alice。她天真而且无辜,并相信Tatischeff的魔术是真的,这是源自于神灵的。于是她悄悄的跟着Tatischeff坐上了前往爱丁堡的船。在船上,alice一度淡若自如的坐在位置上比划着让Tatischeff变出一张船票,这就很好的说明了alice的纯真。
于是他们租住在一个旅馆里,alice心安理得的接受Tatischeff的各种赠予,这对于她来说,就是魔术。他们语言不通,于是Tatischeff非常可爱的说一句话翻一下字典,他们之间发生了不少有趣的小细节。可是电视机的时代已经迅速的席卷了全球,留给魔术的舞台越来越少,年轻的一代,譬如alice,更多的只会被披头士所吸引,而不是那只被塞进帽子里的兔子。为了生活Tatischeff不得不去做洗车工人,甚至是去画招贴海报,在商场做魔术吸引顾客。渐渐地Tatischeff觉得自己再度被孤立了。当他发现alice陷入了热恋中时,他明白了是时候要离开了,于是他把他的兔子放在狮子山上,拿着行李默默地离开了。留给alice的,有一些票子,还有一张字条,写着“魔术是不存在的”。alice默默地看着纸条,拎着行李箱,啪一下灯关了。火车里Tatischeff看了看一张照片,一个陌生婴儿的残破照片。

先来交代一下这个片子的幕后背景。
这是一部向法国最伟大的喜剧大师雅克·塔蒂致敬的片子。原剧本是雅克·塔蒂本人于1956年创作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作品,被认为那是写给他当时才十几岁的私生女海尔格(Helga Marie-Jeanne Schiel)的一封特殊的信。这个剧本一直没有被搬上荧幕,是因为塔蒂本人认为片子蕴含太多私人情绪,隐晦而且让人感到不愉快。塔蒂与妻子米谢琳·温特的女儿索菲(Sophie Tatischeff)认为除了他的父亲塔蒂先生没人可以更好的演绎出这个片子。2000年,索菲将这个剧本交给了当时靠着处女短片杀入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正在制作Les Triplettes de Belleville (美丽都三姐妹)、并且是默片粉丝的法国动画导演Chomet手中。他们之间的认识源于Chomet向索菲寻求剪辑使用一段塔蒂在电影Jour de fête(节日)中的片段,索菲提出一个建议,让Chomet制作一个动画中的tati,她不希望任何人来演绎他的父亲。不久索菲与世长辞,而私生女海格尔作为长女成为塔蒂唯一在世的直系亲属。

二战期间海格尔的母亲与少年塔蒂相恋,但是塔蒂家人反对他们结婚,最后海格尔母亲远走他乡并写下协议承诺不追究塔蒂作为父亲的责任。可能出于愧疚,成名后的塔蒂并未与前来相见的海格尔相认,不久便写出了这部深藏柜中的作品,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

特吕弗曾称赞道:“一部布烈松或塔蒂的电影,必然是一部出自一位天才的作品。”杜拉斯也曾说,她鄙视所有活着的导演,除了雅克·塔蒂和戈达尔。与卓别林不同的是,卓别林式的喜剧是小丑性质的,他的流浪汉是邋遢的荒诞的,而塔蒂塑造出来的角色,永远是优雅的,比如他荧幕上的经典形象于洛先生,一位游荡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不知以何为生计的社会底曾人物,穿着故作体面的西装,因为塔蒂很高大(近2米的身高)裤子总是有点短,露出一截的袜子,小皮鞋,带着一柄黑色的雨伞,帽子或者旅行箱。有的时候是一件大风衣,头发永远是梳的很有条理,表情严肃仿佛毫不在意。于洛先生是个永远都在旅行的流浪汉。甚至故事上也不太一样,卓别林作为一个左翼艺术家,他的故事冒险性的浪漫主义的,而塔蒂就像是一杯咖啡,他的电影是都市,平淡的几乎没有故事没有结尾,那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他并不迷恋于单一形象的塑造,他的电影永远是群体的肖像,有一个人评述塔蒂的电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每个人都是于洛先生,每一个人都一样可笑,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本身就是可笑的。”某种程度来说,塔蒂就是个固执的魔术师。他不屑于去取悦观众,反而一次又一次地以颠覆性的方式来挑战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思考。默剧被认为是一种失传的技艺,如何通过尽心设计的动作和画面来引人发笑,是我们现在这个声色具备的年代无法理解的。于是塔蒂也被称为是失传的技艺人。

了解了背景后,你忽然明白,为什么Tatischeff会对素不相识的alice这么溺宠,潜意识里,他把这个小姑娘当成是自己的女儿,那个他没有尽到父亲职责的女儿。影片带有一贯塔蒂的风格,里面有各种不如意的小人物,住在楼上想要自杀的小丑,最后卖掉心爱的木偶烂醉如泥乞讨的腹语师,爱丽丝羡慕过的走在街上的潮流女性,以及后来也曾羡慕的看着自己的初到城市的土气小妞。电影尾声的一段城市的鸟瞰片段,然后alice和心上人亲吻,看得我心都碎了,这个城市是这么的辉煌,爱丁堡的天际线从来没有看起来这么美好过,若不是这个城市真正存在着,你不敢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他那么美,可是那么的无情却又温情。当alice离开酒店后,一股风吹开了Tatischeff留在桌上的法英词典,书页哗哗的翻动,映在墙上的像是一个展翅欲翔的蝴蝶,它挣扎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飞动。最后周围的灯渐渐地熄了,这个城市陷入了睡眠。

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细节我想提及一下,比如alice由一个小女孩演变成一个踩着高跟鞋挽着头发的年轻女性,暗示了一个父亲看着女儿的成长;导演曾经在爱丁堡居住多年,并把工作室迁移到这里,表示他对这个城市的无限热爱;片子中再度出现三胞胎,与美丽都比较,很多人物角色外形似曾相识,不排除是一个小小的彩蛋?Tatischeff趾高气昂的挽着alice走在街头,之所以这个片子没有被理解为变态的恋童癖,或许是因为片子中蕴含着的天真。穿苏格兰裙的男人大腿好光滑哈。Tatischeff登上的船叫做golden arrow(黄金箭),是史上一个很有名的轮船。电影院播放的是塔蒂的代表作之一《我的舅舅》,影片中出现的一段真人片段就是塔蒂过去的电影影像。好几个镜头是从窗外望进去的,借助一个看似旁观者的角度,更有世态闲凉的感觉。还有电影介绍时,字幕写了一句话a Sophie Tatischeff(给索菲·塔蒂歇夫),这引起了塔蒂的私生女海格尔的不满,她认为这个片子是写给她而不是索菲的,Chomet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名分。

动画中Tatischeff的形象是由Laurent Kircher,一个年轻的原画师创作的,原著中故事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可是Chomet把它搬迁到了50年代末期的苏格兰,他认为这个不是一个冒险故事,这更像是一个父女之间亲情的叙述。这个动画原来声称花费了1千万英磅,最后电影追加了7百万英镑,动用了180个动画师,其中有80个曾经参与了美丽都三姐妹的制作,动画最初在苏格兰的动画工作室制作,后期是在巴黎和伦敦做的,特别注意的是,有5%的工作是在南韩完成的,主要是渲染和整理等。影片中Tatischeff与alice和背景是分别画的,最后通过3D软件合成。他们运用独特的粉彩调色,将爱丁堡和苏格兰农村景色表现的完美无瑕。看到一个形容词,称为“end-of-an-era doom-and-gloom”。 (我不知道要怎么翻译,只是这个词形象的说明了严峻的现实问题,意思大概就是一个时代到达末日,结束了?)


悲凉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我们鲜明的看到杂耍是怎么被濒临了,它不仅仅不再是人们的最爱,甚至他失去了让人们欢笑的魔力。

《 Télérama》里评述这个电影,给了4星。她将电影与chomet的旧作相比较,认为“魔术师有着和美丽都一样的温柔细腻与深沉,同时它又是滑稽和让人不安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侧面看到导演本身的才能是如何的无与伦比。”著名的《L'Express》里的Christophe Carrière倒是不太满意chomet的导演,他认为故事本身非常聪明,但是“chomet笨拙的淹没在塔蒂的忧郁中,更多的表现对一个大师的致敬胜于其个人的情绪抒发。尽管这还是一个漂亮的作品,无懈可击的画面和让人惊讶的情结(比如炖兔子那一段章节)有的人会喜欢这个动画多一点,仅此而已。”

 4 ) 姑娘啊,你的名字叫欲望

关于此片的影评,考证帝也好,抒情帝也罢,瓣儿里一贯能人辈出,就不班门弄斧了~

只是想说,我这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心情啊!!!!!!!

Alice,本质上还是个心地纯良的好姑娘,在这个社会底层小市民济济一堂的小旅店里,乐善好施,会记挂着温暖那些穷困潦倒的单身汉们,哪怕只是几分钟的探访,几份自己煲的汤,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没人记得他。有时抓住一个人的胃,意外还能抓住一条生命。

但,也还是掩盖不了让人窝火的缺点所在。。。

女人啊,你的名字叫欲望!有物欲,甚至物欲强,都没关系,人之常情,没什么好掩饰的。但是寄生般单纯依附别人过活就不像话了吧喂!
最初的感动来自那双普普通通但遮风避雨的小红鞋子,意外惊喜的小礼物,带来前所未有莫大的安全感与依赖感,继而才生出偷偷追随魔术师的抉择,勇敢让自己的生命自此纳入别人的轨道。
初来乍到大都会,满眼的光鲜陆离,流光溢彩,时髦的姑娘们袅袅婷婷,顾盼生姿,又正是同样芳华的年龄,Alice免不了懵懂地萌动起来。从怯生生试探性索要的高贵白色风衣,到做工精良的天蓝连衣裙,再到不经过问自行取走的高跟鞋(你这是明偷啊喂!)。绮罗金翠,锦衣玉食,欲念泛滥逆流成河。。。从一个卑微地味的乡下女孩,摇身变成流金之地摩登女郎中的一员,从对别人羡慕嫉妒恨的仰视,变成他人憧憬瞻仰的对象。

你可曾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么?

老派绅士模样的魔术师,因为语言的不通,心理的不忍,终究还是没戳穿女孩对他、对魔法的幻想,默默给予着一个父亲对于女儿般的陌生女孩温厚深绵的关怀,诠释着自己最盛大的一场魔术。

不劳而获什么的最看不惯了!想要的东西,自己努力去争取不就好了,没人有义务永远为你买单,哪怕是父母。谁不喜欢钱啊,但就是不喜欢让别人无缘无故为自己花钱。宁愿别人欠自己,自己绝不欠别人。有时会被教育说想太多,男生买单天经地义,但还是不喜欢。好友中间也很多这样的,意外的物以类聚呢~

不知最后女孩还有没有心回来,即使有,也再也回不来了。
陪伴在老魔术师身边的一直是兔子,桀骜不驯,时常跳脱疏离,却从来没真正出走过的兔子,最后分离时刻恋恋不舍的兔子。

不是所有的金风玉露一相逢,都胜却人间无数。
旅途中的同伴,彼此慰藉过,温暖过,也就足矣了。之后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5 ) 无名者的生活

(08年看了《疯狂约会美丽都》,从此关注Sylvain Chomet。那种“手作人”才有的质感让我倾心。细细密密的细节,精益求精的画面,妥帖动听的配乐。温暖和讽刺都那么克制,充满力量。他的片子动人之处,都是结结实实打动了心灵深处,而不是煽起的情绪。Chomet是个顽固的怀旧之人,思念的都是些与现代格格不入的美好。诗意的忧伤。果然是同道中人。难怪我那么爱他。

    今年终于等来《魔术师》。可能是用了Tati剧本的缘故,少了美丽城的辛辣和怪诞,多了几分温润淡雅。不过也恰好表现出他的多面来。毕竟才出过两本长片啊,我很好奇他的潜能究竟有多深:)看完魔术师,我就有预感它拿不了奥斯卡。这种意境太不主流了。然后觉得不拿奥斯卡真的一点也没什么。Chomet的片子就是那种,看完后内心默默欢喜,但不会广而告之或极力想说服他人也去喜欢。只是恰巧遇到同好了,一阵激动,为彼此的贴近满心喜悦,或许会有一番热烈讨论,但能够言说的似乎终究也超不过片子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受。)

   【这篇只是因为对话产生的零碎后感,谈不上影评】


  用魔术为小女孩编织梦境,这当然是最容易看到的情节。但我并不认为这就是本片的主旨。我从片子中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魔术师,和那些落魄的艺人们,在即将到来(或已经到来)的时代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他们的生活方式,真心欣赏他们表演的人群的生活方式,都日渐式微,注定消失。结尾一盏盏灯光暗去,就是最贴切的隐喻。
  
 小女孩只是魔术师在落幕途中遭遇到的人事之一。她给了他最后一个自我证明存在价值的机会。在这一点上,他比小丑和腹语师都要幸运。他至少有一个当真的观众。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从乡村到城市,从熟人社会到商业文明,innocent的小女孩迟早会发现魔术是幻术。他不是救世主,拯救不了任何人。魔术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会带来适当的愉悦,那就是双方都知道这不是真的,纯粹是对精湛技艺的欣赏和赞叹。一旦一方当真,那魔术就不再是魔术了。是巫术。
  
 小女孩对他是一种好奇和信赖,觉得他的魔术有趣神奇,能向她展示一个与小岛生活全然不同的新奇世界。而并非因为了然他的处境,所产生的深深的理解和同情。他们不是一个国度的。倒是他留下那张字条离开之后,小女孩若有所思,她站在窗前看雨的背影有了一点点迟疑和沉重,我愿意理解她此刻开始有点懂他,开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人间不存在魔术”,这是对小女孩说的,也是对魔术师自己说的。他终于对自己——这个兢兢业业除了有限的魔术之外一无所长却自尊敬业的魔术师——说出了这一点。清醒,无奈,带一点残酷,但更多的是怅然和忧伤。然后往前走。
  
 所以后来在火车上遇到那个掉了铅笔头的小姑娘,魔术师思考了一下,没有再把自己的长铅笔变给她。我看到这里顿了一下,按之前的逻辑,善良如他是肯定会把自己的长铅笔通过魔术送给她的。但是没有。应该不会有人解读为自私吧?我的理解是,他的确是打算朝前走了,顺着生活的河流。局长提到教育观,我觉得也是有趣话题:向孩子呈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告诉他世界本来的样子,还是为他制造一个美好的梦境?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更负责任?


  据说剧本是Jacques Tati原创的。我未曾看过他的片子。但很好奇这位1907年出生的哑剧默片喜剧大师在面对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文化变迁会是怎样的心境?
  
 Chomet在我看来是顽固的怀旧之人(从他坚持手绘亦可见一斑),思念的都是些与现代格格不入的美好。从美丽城就是。但他处理的手法是我尊敬的,也很喜爱。就是克制。无论怀古,还是讽今,都是克制的。所以有力量。我理解这种手法来自一种悲悯的视角。和美丽城的辛辣、dramatic相比,魔术师里的镜头几乎是平缓地扫过每一个角色,有点像一种上帝的视角(以其客观包容而非神圣性而言)。无论你是优雅的,质朴的,纯善的,还是无知的,粗鄙的,势利的,就这么看着你,让你如你所是地存在着。当然会有偏爱,会有自嘲,还有戏谑的幽默,但既不高歌也不鞭挞。我觉得这是一种阅尽人世之后才会有的心态。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所具有的诗意,除了手绘的质感外,正来源于此。
  
 而Chomet花七年时间来讲这么一个过去的故事。他讲述一个渐渐消失的世界,那个世界曾经存在过这样的人群和心灵。这让我温暖。但我并不觉得他抱着重归的念头,他只是重访。这种重访让人对现如今的生活和时代的走向都多了些许沉思。他以回望的方式,朝着未来走去。

 所以铅笔头最后没有变长。魔术师还会是魔术师么?对我来说这似乎并不重要。一个时代或许结束了,但生活还在继续,不知为何,我对这个魔术师会好好地过下去充满希望。

  刚刚看到陈丹燕的一段文字,觉得和此片也很般配,引来一用:“我想,如果一个人无论如何,还是想寻找世界的意义,一个人越过千山万水,是想能看到世界上终有一处,古老的一切仍生机盎然,人们安顿在自己的根里,哪怕经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踏伐,都没有被割裂。那么,这个人就该去爱尔兰找一找。”



p.s: 感谢局长观后感(http://www.douban.com/note/141424544/)引发严肃讨论(严肃!这在他该有多难得啊~~),有此影评。

again,推荐两篇有营养的豆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46600/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586487/

 6 ) 伤感的手绘

用糙一点的话说,《魔术师》能淡出个鸟来。好在淡有淡的好法,淡极始知花更艳。一路山水,风雨飘摇,看得个情真意切。电影结尾,房间里空无一人,只有影子,幻化无穷。要不是精致的手绘作品,这般落寞空然的意境恐怕还出不来。

上海电影节放映时,有观众惊呼,怎么从头到尾没有字幕!其实算上简单词句和辅助说明的东西,《魔术师》大概有三十几句对白。然而如果没有字幕,电影并不会太受影响。除了致敬默片哑剧,《魔术师》主要是献给喜剧大师塔蒂,而塔蒂又把这封深情款款的信件寄给了女儿。电影说的是没落的魔术师职业,希望挽回的却是父女间的情感。对普通观众来说,《魔术师》是父亲写给女儿的家书,希望她独自成长。没有煽情画面,没有编造桥段,只有一句:魔术师是不存在的。世间没有万能的魔术,变出各种想要的东西也不可能。

如果抛开父女这一层东西,那么《魔术师》又表现为对旧时光和老手艺人的缅怀。蓦然回首的路灯下,过去的东西都变得美好起来。面对新兴的摇滚乐和消费主义,孤立无援的魔术师只能败下阵来。这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无奈。在更多人看来,《魔术师》也是对电影自身的一种致意,甚至也还可以看做是对手绘动画的迷恋。西维亚·乔迈能潜心这么多年,只为打造一部手绘动画片,在好莱坞的3D动画浪潮前面,他真像个“技艺退化”的老魔术师了。当任何事物都变成了全球化,守护着手绘动画的人,实在值得我们去尊敬。否则像昔日国产动画的手绘精品,只能某一天放在博物馆里去展出,无人捍卫,可悲之至。【风尚周报】

 短评

"魔术师是不存在的"。当魔术师慌慌张张的躲进电影院,恰好里面在放《我的舅舅》,他与于洛先生面面相觑,真是神奇的相遇啊,一下子就被这场戏感动了。西维亚·乔迈以其怀旧的画风令雅克·塔蒂重生,这就是动画的魅力吧。这是一部需要情绪的电影。陷进去你才能很喜欢。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一部忧伤的电影,爱是无所不能的魔法。

10分钟前
  • 苏莫
  • 力荐

女主角让我看得很是不爽,明明贪得无厌偏要装纯真少女。论这种风格的法国动画,它比疯狂约会美丽都差远了。

12分钟前
  • Major Tom
  • 还行

直到最后一刻才揭示的主题让人唏嘘不已,Sylvain Chomet的动画风格如此绝美,连同JacquesTati的剧本和动人的配乐,让此片或许能成为今年最美最诗意的动画佳作。

17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吉普力手绘画风,见证老欧洲的快速城市化和魔术师职业的悄然衰亡。两个陌生人从聚到散,就像他们从未遇见过... 那些不够摩登而被时代抛弃的事事物物,总是会有人怀念的。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天真的人最残酷

21分钟前
  • 野象小姐
  • 力荐

欧洲动画是让人悲伤,美国动画是让人欢笑,日本动画是让人温暖,中国动画是让人绝望……

25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我们终于也到了用电影来为青春祭奠的年头。当那个多年前一见钟情的高个子法国大叔借尸还魂在五彩的卡通线条中,那种氤氲的怀恋气氛不只出于对这位曾带给我们无数惊艳和感动的大师的感激,亦是一种借光影梳理岁月的私人情怀

26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这个年代还能有这种靠画面和配乐就能撑起来的电影,它已经无关乎好坏了,它代表了一种记忆,一种人文关怀。留给了世界快乐越多,自己就只剩一个,这就是父爱的伟大!它足可让流水线的好莱坞的流水线动画汗颜!★★★★★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小女孩趴在玻璃橱窗前看衣服和鞋子的表情让人觉得她的天真都成了虚荣,若不是她成为魔术师倾注父爱的对象,谁来成全她的贪得无厌?抖开最后一个包袱的时候才明白,无休止的隐忍付出只因多年前的亏欠与遗憾。

32分钟前
  • 柳穿鱼
  • 还行

女孩,请一定要记得有个老魔术师曾经不求回报的悉心保护你让你相信童话是真的

3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能够让你幸福,是我这一生最成功的魔术。

39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那个装纯的少女太讨厌了!!!!!!!!!!!!!!

42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推荐

每一个幸福童话的侧面,是不是都会附带着一个辛酸忧伤的故事?你的平凡落后于世界,而你的爱又超越了世界。我希望每一个人都需要童话作为食物,否则,抵抗世界冷酷与压迫性的力量又能源于何处?但愿兔子能在狮王山上快乐生活,就像苏格兰高地的地下室酒馆里纯净的笑容一样。

44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不是西维亚自己的剧本,所以没有美丽城那么辛辣,他将整部电影娓娓道来,各方面都尽量克制。他在动画里尽情地怀旧,他怀恋被遗弃的东西,小丑,腹语师,狗,他不喜欢新乐队,不会开新式汽车,也不要女士用品店给他的新衣服。最后他学会了放手,他离开了女孩,放归了兔子,并且不再给火车上的孩子幻想。

48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全世界的雨洒落在爱丁堡灰暗厚沉的街道,细腻写实的画风勾勒出温暖情怀。每个女孩成长的路上都有一个魔术师悉心相陪,直到下一站。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一如《疯狂约会美丽都》的风格,故事却更淡雅忧伤。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魔术,只是现实的不堪让我们需要有点光亮。开场前15分钟的孤独和温暖,足以瞬间把人感化,只是越到后来越感觉欠缺那么一点火候,让情绪无以延续……

5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打工妹”进了城,过河拆桥⋯⋯难过。

56分钟前
  • 小羊
  • 力荐

一个可怜、善良、慷慨的老魔术师,遇到一个天真、虚荣、不长脑子的农村小女孩的故事。我要是那个魔术师,我早就跑了。。。

57分钟前
  • 所见非所得
  • 推荐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出来……即便下载过两次预告片无限重复的版本,好的作品依旧不会让你失去耐性。无论画风、故事还是配乐都十分出色。虽然对白几乎少到可以比作默片,但优秀的作品往往无需多言就能够深深打动你。★★★★☆

58分钟前
  • Q。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