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爱 Crimedamour‎

正片

主演: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露德温·塞尼耶,Patrick,Mille,Guillaume,Marquet,Gérald,Laroche,Julien,Rochefort,奥利维尔·雷堡汀,Mike,Powers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0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1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2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3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4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5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6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13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14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15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16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17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18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19罪爱 Crimedamour‎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想起我见过的那些感染者。

看完《最爱》,失语。

我曾经坐在弥留的艾滋病人的床前,也曾经听得病的朋友讲他们家乡的状况;但我也只能想象但无法感受这些命运的重量。一个因为在黑医院治病输血而被感染的朋友问我,你知道我一天里最开心的是什么时候吗?就是醒来,摸摸身边,知道自己还在的那一瞬间。

影片结束,打车回家,经过国贸的灯火。我们这座城市啊,制造了太多的爱情,却经历了太少的故事。我们从欲望到爱情只有一步;但是那一步之间他们的孤独、认同和恐惧,我们几乎没有触碰过。

我问我认识的另外一位感染者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他说,最想要一份无拘无惧的陪伴。说完一笑,背过身去。那次见面,在酒吧里。他不喝酒,他禁止自己喝酒。他要自己保持清醒。他手里拿着矿泉水,看着酒吧里的暧昧或者爱情发生。他告诉我,他只是看着,虽然不能参与,至少还有羡慕的权利。

我知道,他想要的陪伴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太难了。太难了,他也不想寻找了,就这样,一个人,看一个小时的喧闹,然后走出去,走进夜色里,回到自己的床上。这是一种偏执。

我那个因为输血感染的朋友,坚持读完了大学。期间本来藏着掖着的事,最终还是被走漏了风声,身边的人都迅速地离开。他坚持吃药,药物是他最信任的唯一挚友。这是一种偏执。

我也听说过这样一个女人,知道自己得了病,忽悠自己的丈夫儿子也去做了检查。确认家人都安全之后,毅然离婚,拎着行李和一张全家福,离开了她爱的那个家。这是一种偏执。

影片的前半段,那些看似令人发笑的偏执,其实是他们仅有的能依靠的信仰。当你提前知道自己的结局,当你无罪却被判了极刑,让你能坚持下去的,就是这点偏执。已经没有人守着他们,他们也无能力守着别人,也就这点念想能让他们守着生命。

爱何尝不是一种偏执。影片的末尾,他们拿着结婚证大声地念,一遍又一遍,我的眼泪和他们一起流了下来。我不敢说我理解他们,但是我知道这个仪式对他们有多重要。对他们来讲,失去虽恐惧但太平常,如此难得的得到,就是他们的一整条命。

……

最后我想说的是,死亡也许会传染,但是幸好,爱也会,希望也会。

难道,你这太幸运的生活,你不应该珍惜?



谢谢《最爱》,期待完整版本。

--------

PS. 听说未剪切版本中得意和琴琴的戏份只占30%,关于其他人,讲得更多。那将会是何等沉重的一把锤……

--------

关于HIV和艾滋病的一些基本知识(来自爱白):
http://www.aibai.com/booksview.php?id=19273

 2 ) 热病时期的爱情?


不知道有多少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最后能意识到《最爱》这部电影的野心和企图。它实际上并不想只讲述一个绝望的婚外恋故事,它只是在各种无奈之下,别别扭扭地变成了一部由章子怡和郭富城这样的大明星主演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原来的名字叫《魔术时代》,后来改名成《魔术外传》、《罪爱》,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最爱》。从电影片名的更迭,我们或许可以猜想出一些原因,来推断出这个故事原本最初的模样应该是什么样的。

从《孔雀》到《立春》,再到现在这部《最爱》,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在故事上越来越脱离现实,而在气质上则越来越接近现实。相比《孔雀》和《立春》所试图描述的那种“沉默的一代”相比,《最爱》的主人公是一个在国内相对小众,并且被各方所刻意漠视的群体:农村艾滋病患者。可能是出于叙事安全性的需要,整个电影故事已经将背景放置在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所有试图和现实有所勾连的细节都呈现出了一种奇怪的暧昧状态,最后整部电影的叙事重点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得不变成了赵得意和商琴琴的一次“事先张扬的婚外恋事件”,虽然电影仍然保留了足够的叙事动力,但整部电影中最能令国内观众有所感慨的故事元素基本上已经荡然无存了。

《最爱》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属于典型的“坏的好电影”。就其本质而言,《最爱》是一部好电影,它在重重禁锢之中,仍试图去讲述一个对当下现实的种种荒诞和悲剧有所反思的故事。在许多中国电影面对诸多荒诞现实时所表现出的闪转腾挪功夫,《最爱》这部电影还是试图去做一次正面强攻的,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其勇气和情怀都是值得尊敬的。

但所谓的“坏的好电影”,就是它在现实的重重禁锢之中,虽然立意高远,但却终究不免在最后的成片中束手束脚,被迫做出了许多无奈和无谓的牺牲,最后使得本片成为一个在艺术性上留有许多遗憾的影片。造成这种遗憾的,既有冰冷的现实因素,也有艺术手段的匮乏和内心情怀的缺失。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从最后公映的影片中来判断,那种略显冷漠的旁观视角是顾长卫导演在创作时的初衷,还是经历了无数次妥协之后无奈留下的遗憾。但《最爱》这部电影无疑会让许多观众感到一种悄无声息的窒息感,因为片中所有人物的命运都令观众感到生命的荒诞和虚无,而且入戏越深的观众越能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绝望。如果一个观众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并充分了解了这部电影背后的实际故事,那么这位观众是能够通过这部电影得到许多超越本片的思考。但是对于很多只是冲着电影明星和奇情故事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会在黑暗的影院里给他们迎头一棒,因为他们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这样一个讲述绝望和疯狂的故事。

在所谓的“热病”背景之下,《最爱》讲述了一个本质其实很绝望的故事。面对注定将要到来的末日绝境,唯有爱情才能拯救灵魂。在这样一个经典的设置之中,好的故事和好的人物,会让观众的情绪在绝望和希望之间游走,如同溺水之人,拼尽全力去寻找最后一丝救赎自己的希望。即使最后终将直面黑暗,但终于相信黑暗之外仍有希望,观众心中依旧会有一丝欣慰。而关键就在于这个“相信”,即使故事本身是悲剧性的,但电影传递给观众的最后仍然需要是光明和希望。

这种绝境之中的希望,既是艺术能力的展现,也是导演情怀的体现。电影中不能只有单纯的绝望。现实已经够绝望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在电影中再绝望一次?我们需要去相信某种我们可能无缘去见证的希望,即使我们最后终将直面黑暗,但好电影能给我们一些抚慰:黑暗之外一定仍有希望。这个世界一定有生存下去的意义。我们只是在寻找的道路上。

 3 ) 得意一天是一天,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很久之前在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但当时预告片里完全没有讲到这个片子发生在一个艾滋病村,所以今天去看的时候开场我就被震住了。以下写的观后感会有剧透,不喜者请回避。

可能是因为从小在医院里长大,从小对疾病的了解为可能比同年龄的孩子清楚很多,有些人患了疾,有些人受了伤,有些人说没就没了。然而,众所周知艾滋病=死。很久以前也听说过这么一个村落,因为卖血全村大部分人都患上了艾滋,在河南的那个村落不可能再有什么生机勃勃的劳作与淳朴的生活,村民们做的只是等着时日过去,然后互相葬掉彼此。


得意这个名字取得相当好,记得所有病人都呆在山顶学校时,得意说,“得意一天是一天”。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很难看到患病者的恐慌,他们不是没有意料到热病的严重性,他们都知道自己会死。他们只是默默地在顺从的接受,因为反抗毫无作用,没有药物,没有人真正能帮助他们。他们都在认真地活下去,不怨念不悲愤。只是等着生命完结罢了。蒋雯丽饰演的粮房姐头天追着偷吃她粮食的母猪满街跑,活力超群,但是立马就没了。戏弄人生般地给她一段那么欢乐的镜头只是预示她的回光返照,人,说没就没了,就在一瞬间,还来不及回味。王宝强饰演的大嘴也如出一辙,为粮房姐送葬时,大嘴举着自己爱不释手的扩音喇叭说,“喇叭没电了,我也快没电了。”然后他笑着跑开,果真不出所料地他也随之远行。片中爱子如命的父亲,极其自私又时而对家里人着想的大哥。个个都是及其庞大的矛盾体,但个个都真实得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纰漏。


当然故事的重头戏还是男女主角的爱情。为了买一瓶城里卖的洗发水去卖血患得艾滋病的琴琴,和一个想方设法要去卖血赚钱的得意,他们的感情展开让人觉得荒诞又可敬。再患病后相继被丈夫、妻子抛弃的他们毫无顾忌地在一起了。在生命都快没有的时候能碰上彼此这样一个“共患难”的爱人,绝对不是件坏事。人性就是这样,你有病,我远离你,我们俩都有病,不如我们在一起。敢问,如果其中一人是健康的,这段恋情难道还有展开的可能?

顾长卫在人性的残忍面前做了一场浪漫的戏。影片中饱含人类的各种情愫,处处展露人性。有伟大的父爱,自私的求财,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情“,豁达的人,畏惧的人,了无遗憾的离去,仇恨的威胁,不问结果与明天的陪伴,能一起吃苦却没荣幸一起享福的情侣,“娘”与“爹”的隐喻⋯⋯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不害羞地说,戏到末尾我哭了。在看到最后两个绝症患者拿着喜糖和结婚证挨家串户地开心相告时,那时是最难过的。商琴琴贪婪地,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属于她们的结婚证,念着念着泪就往下落,他们比谁都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在一起,为什么他们要在一起。我们都知道他们会死,很可能即刻就会死,所以他们的这种幸福是危险又短暂的,所谓,这么悲哀的快乐才让人最难过。

得意说,“得意一天是一天”,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可能因为无知,可能因为豁达,因为原因不重要了。最后琴琴先走一步,得意也不愿意再得意了,本就离死不远,何况最在乎都已经先去,不如果断奔走相继而去。砍伤自己,用血还了琴琴最后的愿望,她曾说她死时要穿红裙子,不穿寿衣。得意用最后的力气用血给琴琴染了一条红裙。这就是生命的完完全全的剧终。

我认为中文片名《最爱》不如英文片名来得巧妙, Love For Life,其实这里不光只有爱情。

人啊,得意一天是一天。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ps:我在这说说的只是这整部电影,是这整部电影的叙事告知我的,我领悟到的。
面对影片不去单独讨论导演风格,摄影手法,镜头调度,灯光手段,演员素质,美术设计,配乐……因为电影本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部门的活计,一部电影是一个团体,缺一不可。就这部片子制作来说我也没有特别偏爱的一个工种。电影也永远是遗憾的艺术,难以更改。观众们宽容一点,就这样吧,挺好的。

 4 ) 最爱武术外传,章子怡是一个意外。

章子怡常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意外。她指的是自己的成名,但她本人,也的确把人搞得颇意外。她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在国际上被认可的中国漂亮女孩。但并没有一条信息指出,在“输出中国形象的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这样的宏大叙事下,“少女感”也可以是组成“章子怡”这个人的重要成分。她眼神闪闪亮,说笑时声音有一种顿挫的跃动感,像一个一个音符在黑白琴键上蹦跳。

  或许还是有线索的。“《非常 完美》里有百分之九十都是我自己啊,除了我不是经常摔跤和喝醉酒。”她说话时,嘴角微翘。那种于无人处便耷拉下脸来形成的表情纹,她没有。电影是衡量章子怡的唯一标准——2005 年获华表奖影后以后,她说。或者,电影同样是章子怡跟这个世界沟通的最重要途径。如果你有兴趣了解真相,而不仅是自己需要的真相。

  现在是我最好的状态

  “每一个演员塑造角色的时候,多少都有自己那时的情绪、感受留在这个角色上。拍摄《魔术外传》时是我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各方面压力都很大,我把所有的一切都给琴琴了,她变成了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个人物,没有我与她之间的任何差别。”

  时光能不能倒流,说浅一些,是个物理问题,说深一点,是个哲学问题。而在章子怡,于胶片的骨碌骨碌声中,她的时光从一个个“他人”的面庞上流过来,再流过去。

  “我很感激电影给我留下了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这些人物完完全全地刻在了胶片上,她们是无价的,是我一生的财富。

  如果章子怡是一个经纪人

  觉得章子怡运气好的人很多。十二年间,仅拍摄了十来部电影,却获得了二十来个奖项;在好莱坞电影中担任女主演;成为最年轻的戛纳电影节评委;被美国人约瑟夫奈列为“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兼职制片人,一部中等投资的《非常完美》上映46 天,拿下了9400 万的票房佳绩。而她今年也不过32 岁, 好时光还很长。

  而在日本NHK 制作,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放的《电影风云》特辑中,章子怡被单独列为一个章节。在外国人的镜头里,章子怡也需要练功,想过要退学,时常感觉生活有压力,并没有拿着金柴刀上山砍柴的福分。

  纪录片中有一个细节,刚进舞蹈学院的章子怡得知,考试不过关就会被退学。于是她需得晚上跑到教室去压腿,还不敢开灯,怕老师发现。摸黑一躺就是几十分钟,腿都麻掉。眼泪是要掉的,毕竟是小姑娘,但不肯哭出声。

“我以前在学校就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是拿第一名的人。但我还是要努力做到最好,很怕做那个拖后腿的人,不愿意落队。尤其是现在,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不愿意让岁月有太多遗憾,过去的时光很快就没了,你慢慢会老去。”

  王家卫的新作《一代宗师》拍得很漫长。为了学八卦掌,章子怡每天都要练功,练得膝盖肿得跟馒头似的。这在她不是新鲜事。拍《卧虎藏龙》,拿真剑练武,到后来胳膊上肌肉纠结,动了两次手术;《艺伎回忆录》,从不会讲英文到拍英文电影;拍《2046》的时候,融入不了角色,每天拎着高跟鞋,去舞蹈室练舞。在片子中就两分钟不到的一段舞,她练了很长很长时间。

  “很多人不知道演员背后要花多少气力去完成这一部分。”她并不掩饰自己对于获得肯定的需要。“争取每一部戏都做到不让自己后悔,我也想帮观众先做个筛选,希望大家都觉得章子怡演的戏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电影是有品质的。”

  我心里没有空场留给那些对我不好的人

  “每一个行业都是职场……”

  “那我也算白领是吧?”

  “这朝九晚五的日子你能过?”

  “能过啊。我小时候上舞蹈学校,风雨交加也要起来,室外不跑步就室内练功。规律对我来说不难,所以你要让我朝九晚五去上班下班,我也能接受,不陌生,一点也不陌生。” 章子怡清脆地笑。但凡职场必存在困扰,这是一条铁律,不管这个职业妇女是杜拉拉还是章子怡。

  《章子怡升职记》。如果真有这样一部职场小说,就是给那些学历过硬身手敏捷、进入公司就得领导赏识、直到被空降至某分公司担任最年轻的总、才发现原来下属和同事的笑容有很多可琢磨之处的青年才俊看的。

  “你经历了一些事情,才知道不是每个人对你笑的时候,心里也是笑着的。但我笑的时候,就是真的在笑。这种亏自己吃过很多。我经常跟自己说,矜持一点矜持一点,矜持两天又回来了。”熟悉章子怡的人评价说,她比同年纪的很多人都单纯,因为成功得很纯粹,没有掺杂等待中的焦虑、不自信和自我怀疑,相应的,对恶意的反应也不那么敏锐。

  “我是一个不记仇的人。有时看到把我写得特别不好的文章,哇……就觉得这不是我吧?我一定要记住这个记者,恨他一辈子(笑),然后两小时后我就把人家忘了。人家对我好,我记着。” 她说,“我心里没有一个空场留给那些对我不好的人。

 5 ) 《最爱》:死生之地,无法妥协

        《最爱》从试映开始就一直受到极高的评价,其实这与其说是《最爱》的成功,不如说是大家对于能够以认真的创作态度贴近现实、关照民生的作品是多么的饥渴,这也是顾长卫从《孔雀》、《立春》到《最爱》一直坚守的创作理念。所谓的第五代,除了田壮壮那样的将自己作为艺术祭品而存在着的,能够不与商业同流合污的,也确实不多了。但《最爱》所触及到的敏感题材,在中国现行的审查体制下要得到充分的诠释几乎是不可能的。从《魔术外传》到《最爱》,我看到的是一部有良知有野心的中国电影在妥协中被异化为艺术赝品的结果。
        艾滋病群体可以说是一种孤岛生存,与外界隔绝,与希望隔绝,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让他们每天生活在末世诅咒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遥望世界和审视自己的角度都将发生变异,在此心态下,也许更接近人性本性的东西会更多显露出来,抛却意识形态和体制约束不谈,这应该是这类电影最大的价值。
        当赵得意向商琴琴简单粗暴地示爱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那个关于九男一女流落荒岛的荤段子(不知道这段子的请百度),这个联想带来的幻灭感在观影过程中始终统治着我直到最后。也许有很多理由让顾长卫将一部末世寓言改为爱情悲歌,审查上的,商业上的,但爱情的立论基础一定要扎实,否则一切都是飘的。赵得意与商琴琴的关系谈不上爱情,而是一种死亡临近时的及时行乐,是在用肉体交合快感来把握最后的生命欢愉,用互相依偎来对抗外界的隔膜,他们要求的不是爱的权力,而是生的权力。其实这也与片中四轮叔保留最后的隐私、大嘴至死坚持的“话语权”、老疙瘩想偷件红袄袄最后装扮一下自己的老婆一样,只是面对死亡的一种态度而已。这本来就是一部死亡众生相电影,却用无根的爱情来稀释生死一线间带来的窒息感,结果片中的爱情没有打动我,死亡带来的绝望感也消弱了,而诸如有关部门的无作为等体制悲剧更是没有被正面提及。这种叙事的无力感不是一场冰火九重天式的自我毁灭可以补足的,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对这个艾滋村相对于外界的整体性存在建立概念。所以说有些东西真的是无法妥协的,徒留一个敏感题材的外壳,而根本触及不到什么本质性的思考,影片的现实批判意义和普世价值都损失巨大。
        章子怡在这里回到了她出道时的乡野扮相,很美,还多了点欲女品质,不过不失的表演,但文艺范儿褪得没有蒋雯丽干净。曾经最担心郭富城的表演,居然也没露什么破绽,很大程度上是在别人那里都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的方言成全了他。其实外表颠覆性的表演难度并不高,由于观众对人物的新鲜感反而会忽略掉一些细节上的处理,而功力往往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展示出来的。群星的加盟增强的影片的商业性,但由于爱情主线的不恰当扩张,导致抖包袱式的群像叙事显得有些凌乱,观众需要不断地在人物和故事之间跳来跳去,不过其中黑色幽默的部分还是显示力量的。
        以顾长卫在《孔雀》和《立春》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主题多义化的诠释功力来看,现在看到的《最爱》应该远非他创作初始所要着力呈现的文本,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部值得关注和鼓励的电影,只是作为一部具有体制性探索意义的艺术电影,本来应该做得更好,正因其弥足珍贵而愈加值得惋惜。

 6 ) 我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却离世界最远

如果说,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漫天飞雪,可能有风有沙! 一株杨树屹立在一片空白里,世界显出大大的静! 看,却始终看不出里面的所以然,可仍被深深的震撼了,大俗即大雅,这种爱情,卑微得那么可怜可气可叹,却又那么干净。 像澄澈的喜马拉雅下倒影的手相,终将成为永远的绝唱。 现实的世界,脏了人的灵魂! 一个故事,几个人,好好坏坏,喜悦悲伤的笔调——你说:人的生命,就像树叶一样,说掉就掉了。 很多人,一个圈,闹闹嚷嚷的看客过客,走过——所谓的道德,在真正应该束缚的时候毫无用处,而在真正宽恕的境界却落了空,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空白。 穿过人群,沧桑的背影,无法弥补的空白,无能为力! 法律的纵容,是人心灵底线的卑微祈求。 人之常情般的恻隐,你、我——都动了心! 躁动的心,掩映下低吼的铁轨… 杂草、铁轨、堆满杂物的破屋子。 低贱、偷偷摸摸、见不得人,我们都倒吸了凉气。 病态的世俗,不能容忍的洁白。 其实,他们所要寻找的无非是一个可以容纳他们精神生理爱情的据点。没有繁华的背景,那种苍凉的离别,悲哀的笔调下继续的灵魂之旅,我们都在彼此的脖颈上下了一个套。 你来,风走了。 你走,风来了。 流连忘返的尘世,哀乐响起。 走了走了,都散了。 离合离合,都是情殇。 可是那犀利的笔触下诞生的人物却是那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那不是演绎,而是一种释放! 释放出生命的激情,诞生下一首又一首离歌。 人们争先恐后的活着,连活着的意义都没了。 忘不了凡尘中的点滴,总是幻想情缘前世。左左右右,轮流的跃动,世界太美,却不是你的我的,我的歌声,你在听吗? 谁说、谁不说? 我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却离世界最远! 你是我的,我是你的。 心跳的频率,是一簇一簇的窒息,站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我可以看见你的侧脸。 向日葵般的随太阳旋转,我要的你的声音,你清醒的流动的呼吸。 我是爱你的吗? 电子仪器上的线条,泛出奇异的光。 陌生的声音宣告,我是你的纪念版。 好吧,再见——再也不见。 你是我的最爱,你是我的什么?

 短评

也许是题材太沉重了,顾长卫有意弱化了悲情戏分。透过村人的朴实带出不少笑点。因而几个角色陆续死去的时候也未给人震撼感。琴琴和得意的爱情开始得仓促,最后却相当伟大美好。跟观音山比起来,这是一部更贴人心的作品。主角出彩,配角更出彩。

7分钟前
  • MLGB
  • 力荐

最后十分钟的升华,才是让人动容的末路狂欢一同赴死的悲怆爱情。但我无法接受它是顾长卫时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孔雀》《立春》是小县城文艺青年的挽歌(颂歌),而《最爱》没有了李樯剧本的支撑,只能像是一场山村里卑微小儿女的闹剧。PS:片名还不如叫原先的《世外桃源》更好。

11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作为第一部正面描写艾滋病题材的内地大片,还是多给一颗星。

14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又破碎又好笑又辛酸又苦逼

1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好的地方在于:1、能有人去关注艾滋病村,这就应该支持。2、影片的造型很棒,很好的还原。3、大量明星的颠覆演出。可惜的是,煽情过度,导演明显没有控制好情绪,这种电影应该是喜中悲,平时越荒诞、越黑色、越有趣,结局才越感人,不煽情都感人,还是没放开,应该玩得更欢一点。可惜了。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今天首映,感觉有些支离破碎,见面会上,导演承认这是删节版。本来《魔术时代》的名字符合导演想要表达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魔幻中国的荒诞;现在被改成文艺气息浓些、矫情些的《最爱》,倒和这版本挺贴合。电影最后一段两位主演演得很感人,特别是郭富城。发现片里农村人的性爱观念不比城里人保守。

20分钟前
  • V
  • 还行

不是主角气场弱,而是配角大亮:濮存昕的赵齐全、蒋雯丽的粮房嫂、勉强再算上一句话的“大嘴”王宝强。难得的群星拱月。PS:章子怡实在八面玲珑,见着台下俩领导,立马话锋一转让其上台;又再顺带捧了观众席的唐季礼一把。感慨娱乐圈不是随便人都能混的,能混上高位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的

24分钟前
  • 洛野
  • 推荐

其实影片除了爱情还讨论了很多更深层面的东西,比如人性、金钱、盲流与道德。郭章的表演都很好,自然不做作,其他出场明星也都各得其所。看完之后意犹未尽,非常想看看那个两个半小时的版本。另,章姑娘果真真性情,值得爱。

2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首映看到章子怡 蒋雯丽 顾长卫 还有濮存忻啦,真人啊。 别的不说了 好电影 。影志还被提问了 不过问的问题特别二!我说影志二,他是不是应该排在第二呢?

31分钟前
  • 何碰碰
  • 力荐

遇到最爱的时候能有勇气不为蜚言所阻碍耐人寻味的电影

33分钟前
  • can
  • 力荐

很多人爱《最爱》,也相信大家是真喜欢,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我觉得《最爱》是顾三部作品中最差的一部,它失去了顾一贯以来的冷静和专注,兼顾太多,导致爱情主线最终因过于猛烈显得廉价。对顾来说,一部旨在眼泪和感动的电影,是后退。

36分钟前
  • 少言
  • 还行

“我们,结婚吧,趁还活着。”题材很深刻也很值得推崇,但这样沉重的题材其实理所应当拍得更加好。各个配角都表现的十分出色,郭富城与章子怡的表演也让人称道。遗憾的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导致影片被剪得有些破碎,我想……如若看到导演剪辑版,必然还能加分。★★★☆

39分钟前
  • Q。
  • 推荐

影片结束,眼泪下来。为我那些死去或者仍在挣扎的朋友,为逻辑单纯的爱情。谢谢《最爱》。期待未删减版。

43分钟前
  • 卡卡
  • 力荐

导演说本是《魔术外传》,为了配合上映剪成《最爱》版。于是诸多突兀和遗憾就有了解释,如黄鼠狼这角色和戏份很多的猪,都被迫不了了之。男女主角从欲望到认同到对孤独死去的恐惧最后上升到爱的整个关系变化总算清晰。章子怡最后那场戏表演让人印象深刻。给四颗星用来期待顾长卫的【导演剪辑版】!

44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为什么我不喜欢《最爱》的结尾?它一方面过度煽情,一方面又在贩卖软色情,与此同时,它似乎还在赞颂着女主角的自我牺牲,这样几种情绪杂糅在一起,一切瞬间就变得浅薄了,感觉就像吃了一只苍蝇。我始终觉得,即使是主动的自我牺牲,也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

47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最爱是一部靠打酱油的配菜撑场面儿的标配红色电影。你妹。

4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较差

顾长卫的《最爱》(《魔术时代》),讲了两个艾滋病人的奇异爱情和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乡村幻景,不由让人想起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但马尔克斯主讲爱情,而顾长卫似乎在“霍乱”和“爱情”之间没有最后拿定主意。2011年的中国电影,也就只能看看文艺片了。

50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 章子怡、郭富城的片尾戏,龅牙濮存昕,骑猪的蒋雯丽,我呸的蔡国庆,大嘴王宝强,找日记本的孙海英…每一位演员都颠覆了他们自己,送给那头被骑的花脸猪。

5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顾长卫的电影一般都比较耐看还博得眼泪,《最爱》里也有不少演技派,杜可风摄影美,左小诅咒配乐好听。每个人都期待遇到最爱,遇到了就结婚吧,趁活着。其实“赵得意”也不是很爱“商琴琴”,他是在都得了艾滋病的同胞中矬子里拔将军,看上了她的身材和脸蛋,她病时不与她同上吊,但他病时,她为他死了

59分钟前
  • 徐奶奶的悲歌
  • 推荐

姜文一出现,有种太阳乱入的错觉;同意一些同学的说法,配角很亮,尤其濮老,皮夹克、西服、毛衣、红领带和白衬衣,“他大舅”的形象霎时就立起来了;对结尾,无感,不予置评;还有那头花脸猪,知道你有本钱,用不着三番五次出来现啊!你比子弹飞里的马还表脸;片子可以更加魔幻;一定看到最后

1小时前
  • shawnj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