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天空1990

HD

主演:德博拉·温格,约翰·马尔科维奇,坎贝尔·斯科特,吉尔·班尼特,蒂莫西·斯波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其它年份:199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1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2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3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4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5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6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13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14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15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16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17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18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19遮蔽的天空199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遮蔽的天空199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作曲家波特(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和作家妻子姬特(德博拉·温格 Debra Winger 饰)在二战后携两人的朋友雷纳(坎贝尔·斯科特 Campbell Scott 饰)一起来到北非撒哈拉旅行。在神秘而捉摸不定的沙漠中,波特和姬特的婚姻危机似乎也因此得到了异样 的缓和——波特流连于和当地的妓女寻欢,而姬特却和雷纳发生了关系。在夫妻关系的断裂中,波特和姬特重新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重要性。然而此时波特不幸染上霍乱,姬特带着他辗转奔袭在撒哈拉,严酷的沙漠吞噬了希望,最终波特还是离姬特而去。姬特在悲痛中阴差阳错跟随一支驼队继续在沙漠中踯躅,并成为驼队的女人,在无尽的沙漠中渐行渐远……泰王纳黎萱4可怜的东西国民老公2王者之风那不仅是你,穆瑞!龙马精神2023推销员之死1951家族之苦2天才眼镜狗2014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恋爱之瘾(粤语版)卿卿日常赌城月色最后一个冬天双重人格我的喜马拉雅空房子2004拐杖妙女神探第三季千年恋爱突然成为老师的我,和她恋爱了吾妹之幸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初秋书剑恩仇录1994特警突击队SL山口线贵妇人号隧道杀人东西柏林间谍战我们等待自由天堂镇警局第一季双全幸福终局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天秤江湖行邦蒂富尔之行1985不善良的女人们一曲相思情未了英雄时代特写1990法官大人第二季郊区男孩2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爱和能量

 长篇影评

 1 ) are you lost?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几年光景,物是人非。“你迷路了吗?”“是的。”

poter之前,是大片大片热烈尖锐的红,映在付费女郎的脸上(“买她的时间”的说法极有意思,女郎一开始的妩媚温柔和后面发现取钱包未果的破口大骂对比鲜明),映在每一处阴影和疏离。poter之后,是无尽深沉清冷的蓝,蔓延无边际的黄沙,言语流失了,笑容遗忘了。再后来,是雪白,身体上满是非洲的印记,心灵上遍布遮蔽的伤痕。

为了追寻相爱的答案,或是逃离平静的生活,他们来到这片遮蔽的天空之下。我猜测他们并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只是抱着一种莫名的向往和随遇而安的心态而来,随之便被一阵阵疾风击溃,终寻得相爱的真相,却也失去了珍贵的生命。

坂本龙一作曲,他是不是很善于表达这种凄凉宏阔的境界呢?记得《末代皇帝》之时觉得配乐极佳。

关于非洲的电影看得不多,上一部印象深刻的是《走出非洲》。看完这部后我对于非洲的恐惧更深了... 一点也不向往那种辽阔的冰蓝深红。我还是愿在大城市的车水马龙里沉浮。

还有,原来男主是著名的约翰·马尔科维奇。《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也是蛮有意思的作品。先看的这部电影才知道他。

附上很棒的结尾。

 2 ) 情到浓时情转薄--再看电影<遮蔽的天空>

   意大利大导演贝托鲁奇1988年的电影,它有个更形象的译名<情陷撒哈拉>,虽然不及他其他的几部电影<末代皇帝><偷香><巴黎的最后探戈>声名显赫,但是它广袤壮丽的沙漠背景,凄凉而意味深长的对白,原始而深沉的音乐,细腻且到位的演绎都让人不得不把它安放在记忆中深藏且缓缓酝酿.该片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奖和金球奖最佳电影原声,我认为奖绝对是少给了.
   第一次看这电影大概是一年前,首先是被这特别的海报吸引住的,一望无际的沙漠上重叠着的身影,给人种内敛含蓄而哀伤的美感,似乎已经在隐隐地诉说着一段凄酸的故事.故事在一段压抑而如泣如诉的片头曲中展开.一对结婚十年的美国夫妇波特和波姬,一个作曲家一个是作家,在二战后和他们的好友唐纳结伴来到撒哈拉,企图挽救她们临渊履冰的婚姻.波姬对清俊开朗的唐纳情不自禁地靠近,逐渐有个出轨的迹象,波特对此耿耿于怀而又无能为力,甚至苦闷至极用找妓女下意识地报复妻子的不忠.我不明白婚姻到底是怎样的滋味,难道真的是那斗智斗勇的游戏且深不可测吗,大家乏了这游戏,爱情也就淡了变得苍白而无力了吗.波特对波姬说:"也许我们都害怕对彼此爱得太深."爱得太深,全身心得依赖,必然失去自我,自己得任何喜怒哀乐都牵系在这个人身上,固然甜蜜,但慢慢也会有种撕扯感.情到浓时情倒反而淡薄了.想起前两年很流行的那首<十年>,里面洒脱得唱到:"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难免沦为朋友."当情浓到骨深入到思维的每个细胞后,爱情变得稀疏平常而淡薄无力了.就像波特临死说的那样:"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为你而活着,但我自己却不自知."当丈夫病死在那荒凉的沙漠后,深沉的爱情一点点得全部复苏,就好象手术麻醉药效过后的疼痛一般强烈得直戳她的寸寸灵魂.她不得不再次直视自己的爱情,自己那无法摆脱的依赖感.原来自己与丈夫早就是一体的生命,无法分割,一个不自由另个就窒息,一个死去另个就不得不在沙漠中在陌生的人群中放逐自己的灵魂,用来麻痹用来惩罚.所以波姬才会在丈夫死后,神情恍惚得跟着一队语言不通到处流浪的骆驼商队四方飘摇,把身体献给陌生的男人,像个奴隶般苟活.虽然最后被英国大使馆找到带回了美国,但是那棵破碎的心早就留在了丈夫死去的沙漠上,只剩副躯壳苟延残喘着.电影之所以叫遮蔽的天空,可能也是在隐语爱情天空的阴霾和遮蔽,天色明朗后方痛心疾首地发现再也回不去了,只有深深的悔恨和自责伴随余生.电影开头前往撒哈拉时候波特说他不是游客是旅人,游客是随时要想家要回去的,而旅人却是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波姬说她是一半的游客一半的旅人.一语成齑,他果然永远躺在片沙漠之下,而她的一半也生生世世得陪葬了他.哪里是故乡,哪里是归宿,未来太凄迷了,充满变数,谁知道自己的灵魂最终停留在何方.我们终都是旅人,一辈子在寻找自己的根,就像那无脚鸟一样,吃在风里,睡在风里,停伫落地的那刻便是永世的降临,人世的尽头.
   又不由想起了前段时间同学和我说的那对老人平凡的传奇.在双双都到了风烛残年后,基本再不沟通和交谈了,好象陌生人一样.但当老太太死去后,老爷爷还是义无返顾的出走,躲在无人知道的角落里了此残生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情到浓时会转薄了,太玄太难以琢磨了,难道爱情真就是这么无力的东西经不起时间地证明,还是情到浓时化成一种类似于呼吸一样基本而平常的需求,反而让人无从察觉了.....

 3 ) 片尾摘录

Because we don't know when we will die, we get to think of life as an inexhaustible well. 因为不知何时死之将至,我们乃将生命视为无穷无尽任意挥霍的源泉 Yet everthing happen 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times and a small number, really. 然而沧桑世事于一生所遇却总是有限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remember a certain afternoon of your childhood, some afternoon that's so deeply a part of your being, that you even conceive of your life without it? 童年,午后,一生中挥之不去的人事,这样的下午能回忆起几个? Perhaps four or five times more. Perhaps not even that. 或许四、五个,或许还没有这么多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watch the full moon rise? Perhaps 20. 一生中见过几次满月升起?或许有二十次 And yet it all seems limitless. 然而人们却觉得一切都可以任意挥霍

 4 ) 何必个个因噎废食...

此片拍在《末代皇帝》之后,主题类别倒是与其全然无关...它讲述两个人的故事

贝特鲁奇的爱情愒语狠起来真是不逊色于墨镜王~
片子在讲故事,讲一次不可能幸福的爱情,以压抑和毁灭为出发点,最后的最后貌似是为了告诉观者:

 “爱情并不能幸福、快乐,这很残酷,有时还会是场悲剧……”

 
貌似此兄弟真是没经过温暖幸福的爱情?
亦或没能持久~
何必这么悲凄呢
何必呢..

爱情还是无比美好的
一个个体等于无数种无法言说的
故而,可能两个个体即是不可计数的n种可能了..

何必个个因噎废食呢
何必尼.....

 

 5 ) 爱的荒漠

死亡并不能夺走我们所爱的人,相反,它使我们保留他们,使他们永葆可爱的青春,死亡犹如我们爱情中的盐,而生命使爱情溶解。
——莫里亚克

波特和凯蒂与无关的人一起,来到北非做一对寻常游客。他们执意称自己为旅者,而非游客,区别只在于从没想过离开。
这里的天空很奇怪,云层深处似乎藏着无数秘闻,他们胸闷不已,彼此责怪,感情中被遮蔽的部分一一闪现,他们期许的是旁人带来的奇异风俗和越轨之欢,如果有新天新地,居留在此也不错。
旅行给所有假想提供温床。滥情,挚情,长情,都是寂寞的衍生。一个人看到的风景,总是来不及叫醒另一个人就过去了。波特被异域风情的女人迷住,凯蒂和同行者泰纳搞在一起,那个戴着面纱的北非年轻人深深迷恋凯蒂。
你看那山色湖光,看不到一丝渺茫。波特仍跟凯特厮守,这是颠簸的旅途中唯一的认同。他们在沙漠中央造爱,干燥的唇舌不甘心地蹭来蹭去,凯蒂望着无尽的天空哭泣,这是她的男人,是她永生无法把握的美。
我们都害怕爱的太深,失去心智。波特松开了双臂,他们茫茫然继续前行,不畏蚊虫,不舍片刻分离。
他们经过了集市和商队,对无因的借贷出手大方,对别人的渴慕乐善好施。这是旅途中难得的欢畅,鼓声和呐喊从灵魂中升起,他们笑得仿似末日来临,极昼初降,天光丰盛,长乐未央。
于是在波特罹患疟疾之后,凯蒂一时回不过神来。时光在他们心中织成了厚厚的纬纱,天空深处渗出血迹,她的男人此刻蜷缩在法军驻地高烧不退,撒着大把的法郎让当地人将铜管乐奏得大声些,他听不见,再大声些。
波特死去后,这段感情被封在罐子里,不缺乏盐分,反倒保存得更加完整。凯蒂在骆驼背上继续旅程,一脸沧桑,她用沙子洗脸,洗衣服,忘记了要到哪里去。
他们终究一走了之,就像那些生怕流露真情的旅客一样,在别人身上预感到某种眷恋的因素,波特和凯蒂,始终只能以胜利者的身份去爱别人,他们的旅途,有和睦和傲慢,也有绮梦和死亡。

 6 ) 我们是行者而不是游客

     我们是行者(traveller)而不是游客(tourist)
     有什么不同?
     游客一到达就开始想家, 而行者则可能永远都回不去了
     贝托鲁奇 《遮蔽的天空》开篇语。
     冯唐说:“我厌恶旅游,坚信地方要呆才有味道,不是旅游能游出来的”,李敖干脆54年没有离开过那个海上的孤岛,他喜欢“神游”而不是“身游”: “有几个人能亲身在月球上看到地球上的风景?但通过照片加上我博学的想象力,我能够作到”, 桑塔格说:“旅行的目的已经被照相术取代了”。
     而当我看到贝托鲁齐《遮蔽的天空》开首的这句对白,我才想明白: 他们所厌恶的只是tourist罢了,对一个真正的traveller,这些定律都是失效的。

 短评

【北京电影节展映】北非留孤影,魂断撒哈拉。在恶劣的环境下失去生命,却重新找到了夫妻相濡以沫的感情。北非撒哈拉的景色配上坂本龙一空灵的音乐,悲怆感油然而生。后半剧情较为拖沓乏力,还是过于简单,空有大漠驼队的壮观景色,摄影配乐极佳。但还不够《英国病人》的史诗气魄。三星半

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贝托鲁奇水好深。CD1和CD2是同一部片子吗?真是环境决定剧情啊,完全屎尿未及。

7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第一次接触这部电影,是在坂本龙一的纪录片里,那时我被电影明快而深沉的色调所吸引,却并没有体会到音乐赋予了这电影如此的浓烈与沉重。整部电影迸发的张力仿佛镜头中那无边无际的黄沙一般,从银幕里仿佛要将你吞噬殆尽。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看到如此隐忍又强烈得要冲膛而出的情感是什么时候了,那种近似疯狂的情绪仿佛一直流动在你的血液中一般,此刻它和着非洲与阿拉伯文化的节奏与韵律,在你的身体中猛烈撞击着,那种情绪中的崩溃伴着解放解放,也随着女主颠沛的命运散漫开来,并消声在陌生的异域之中。我在非洲的回忆随着这部电影的展开一点点苏醒了,那种燥热和渺小、颠簸与荒芜,原来都沉淀在了我内心的深处。我毫不怀疑这将是我今年北影节的最佳影片,因为它充斥着的不朽的绵延韵味,多么隽永的一曲赞歌。

11分钟前
  • 1先森
  • 力荐

最壮丽的风景最粗鄙的族群。自私的不太理解安逸生活过惯了去冒险的人,都是一些缺医少药贫穷落后的地方,在这种地方生病基本等同死亡。但是没有人去冒险也无法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全貌,还有那么多原始封闭的村落。后半部分女主陷入盲山一样的故事。所以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爱情?我想更多的展现了蛮夷之邦与现代文明的对比。贝托鲁奇果然少了不情色部分

15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怎么看都想起面纱。以为人死掉就完了呢,结果又压寨去了。可能是要更深刻一些吧我猜。John Malkovich怎么看也不顺眼。我又糟践一片儿。。。

18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北影节留影#被遗忘的经典,震撼。能将旅行与情色、婚姻、历险,人生感悟等衔接地如此天衣无缝的,恐怕也只有伟大的Bertolucci了。沙漠的景色绝美如画,教授的音乐锦上添花,童年记忆还剩下多少,人生中你能看几次月缺月圆,只有老天知道。

22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旅者和游客的区别。非洲真是个让人向往又令人恐惧的地方啊。不过最后半小时我有点看不懂⋯⋯

2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客死异乡的悲哀。。main theme由坂本龙一演奏非常契合电影

26分钟前
  • 伊麗莎白
  • 推荐

4.5 阿拉伯人的种种举动,其实对女主角和观众构成双重的无法理解,贝托鲁奇决定只用光影去表现人脸最微妙的细节(一瞬间甚至有伯格曼的感觉),并要求我们用感性去理解一种完全的陌生、孤独和恐慌。除了老头的视点不太对,其他完美。爱是瞬间的欢愉和永远无法替代的痛苦。

2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一生中见过几次日出月落?或许有二十次吧?然而人们觉得一切都可以任意挥霍。

28分钟前
  • 小天猴大眼萌
  • 力荐

我们在物质与文化基础的遮蔽下,肆意挥霍微小的生命能量,终日纠结于自设羁绊的诸色困局:这大约就是贝托鲁奇试图传递的信息。但遗憾的是,贝托鲁奇并未用电影语言做出有力的诠释,整部影片浮于表面偏重猎奇。贝托鲁奇的异文化三部曲,都存在这种起点高端而无力支撑的尴尬。【7↓】

3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还行

北非之旅,美国夫妇,一开始为妻子不信任之男性旅伴,行为古怪之英国母子……故事背景与角色初设,像不像那部新版擒凶记?但它到底还是贝托鲁奇,而非希区柯克。没有了悬念惊悚与护国救子,只有奇情别恋,异域风光,尺度镜头,以及……霍乱时期的爱情。

35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We get to think of life as an inexhaustible well. And then Kit was her name.

36分钟前
  • 推荐

没有哪一秒不想冲进银幕里自拍。

41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看到最后他说出:一生中见过几次日出月落?或许有二十次吧?然而人们觉得一切都可以任意挥霍。我又想到了三毛:“你在想什么?”荷西说。 “我在想,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4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此片十几年前就看过,看了原著重新看一遍,更发现这个文本很难被影视化。只看电影不看书,一些段落很难理解,显得支离破碎。影片难得之处:1、性爱的实存感,2、沙漠的存在,3、马尔科维奇长了一张存在主义的脸 4、鲍尔斯旁白 5、坂本龙一配乐太妙了。

47分钟前
  • blueshadow
  • 推荐

空旷.Because we don't know when we will die, we get to think of life as an inexhaustible well.   因为不知何时死之将至,我们乃将生命视为无穷无尽任意挥霍的源泉。      Things happen 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time. And a small number, really.   生命中发生的事情仅有那么几次,是的,或许只是很少的一次。      Ho

52分钟前
  • 大v
  • 推荐

大闷片,老贝托鲁奇已然放弃叙述和情节,把情绪放逐在撒哈拉上。片尾终于有了一番说教,但显得很牵强。此类表示迷失的电影不一定非得搬到沙漠去拍,纯粹借助布景来表达主题未免太无力。配乐和画面很美,但那属于坂本龙一和撒哈拉,与老贝一点关系都没有。

54分钟前
  • 秦皇岛海怪
  • 还行

#北影节2019#收获的第一个惊喜,《末代皇帝》后贝托鲁奇斯托拉罗坂本龙一再次聚首。斯氏完全神级的运镜和色彩,对光影和眼神的捕捉,搭配教授悲怆的配乐让人整场沉浸其中。游客出发后就会想家而旅者是抱着永不归来启程,一段疏远的婚姻在撒哈拉大沙漠的探险中被彻底逝去,从中思索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无法想明白的生与死性与爱的关系。在陌生神秘原始直观的北非地貌中迷失,西方文明的自我审视与情感的重新发现到放逐体会寻找人生中活着时存在的那种感觉。最后一镜的调度和表现也可以说是影史里最好的结尾之一了。太阳宫太平洋巨幕厅修复版。

58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说白了就是部公路片 但贝托鲁奇的镜头永远有种魔力 引人遐想 自然香艳 好像夏日午后做了一个汗津津的长梦

60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