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祥

HD粤语版

主演:李小龙,伊秋水,李海泉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50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细路祥 剧照 NO.1细路祥 剧照 NO.2细路祥 剧照 NO.3细路祥 剧照 NO.4细路祥 剧照 NO.5细路祥 剧照 NO.6细路祥 剧照 NO.13细路祥 剧照 NO.14细路祥 剧照 NO.15细路祥 剧照 NO.16细路祥 剧照 NO.17细路祥 剧照 NO.18细路祥 剧照 NO.19细路祥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又至翌年 [旧作业]

    For XX: 但最可惜的,是不能永远陪在你的身边。


    一九九七年的时候,我也刚好是九岁。跟细路祥年纪相当。现在还依稀记得的故事,就是当初紧锣密鼓津津乐道着的香港回归。之所以没有忘了它,无非是因为对那个谁都没有去过的神秘莫测好像遍地黄金一样的香港的憧憬,况且,我还是小学迎回归民乐团演出的琵琶首席。因为有上头来看,队服新作了一套白色衬衫搭淡蓝色百褶裙的。当时挺新潮,到现在家里还存着。偶尔大扫除翻到,还是觉得很好看。
    对于一个按照寻常轨迹生长的孩子而言,这样的骄傲是远甚于什么金紫荆银荷花的。日子被些微的琐事占据,并看不到很久远的时间事件,三年级的课业已经稍微有一点繁重,知道要做好孩子但其实在所有的长辈面前仍是那个“比男孩还要调皮的女生”,这着实让小小的人儿心生沮丧。只是,表现在影片之中的细路祥身上,学校带给孩童的符号意义显得那样微不足道、无关痛痒。——知识这种东西他掌握得轻而易举,上学只是日常的一小部分罢了。与生活最本质的样貌对应而来,年幼的祥仔早早就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他要的无非:钱、赚钱、性吸引。并似乎相当因之沾沾自喜。
    当一个孩子要过早地面对生活的真相的时候,无论他是百般抗拒还是乐在其中,于我们的角度评判,心中都会骤然一酸。如是看来,片子的基调是有些黯淡的。散发出灰暗陈腐气息的灯光昏黄的房间,以孩童的低视角拍摄得来的被切割入画的人体,大幅的夜景和夜幕遮蔽下大人们的谎言,倾听着细路祥纤细敏感的声音念来,一幕,再一幕,是在回忆之中默默复刻出的场景。再看这一个一个由他的独白串联起的一气呵成的小故事,究竟是应笑着这个小人儿的精明世故,还是该难过这个小人精却注定预料不到,不管是他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最后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离开。不是我们所期待的过程与结果,但是,却真的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印记深刻祥仔被爸爸暴打过后罚站街头的那一段,真正叫人看得如同唱词所言:“我的心都碎了”。对于小孩子最屈辱的记忆,不是去送外卖被赊账,不是单车还骑不过一个女孩子,而是“我最讨厌爸爸打我,因为我会觉得害羞”。更何况是被扒下裤子瑟瑟地站在街头的石柱之上,明明喜欢却出卖了自己的女生还在一边偷看。不过,这只是一层浅表的叙事意义的附着。在这短短三分钟之内囊括的丰富意象,才是为我所惊讶的,却亦感叹其最为朴素之处却实乃之精妙所在。
    坚叔泄愤过后,退入室内。镜头拉出来,给出祥仔的站位、背景,他突然放声,没有大哭也没有咒骂,而是唱起了从一岁起就开始听、据说奶奶曾与其共事过的粤剧大师“细路祥”的选段。幼齿的声音撕裂了剧作原本的意义,让人不禁扪心自问,痛楚居然可以藉由孩童之口表达得如此彻底么?眼望向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顽强挣扎以及身边那些视点卑微但努力活着的人们,他们和你在呼吸着同样真实的空气。镜头的拍摄是很反常的仰角,画面中央,我们的祥仔好像突然间就长大了。虽然他仍是可笑地褪着裤子,可是看,他伸着脖子,面朝向天空,在如此用力如此认真地吼着。恩恩怨怨不敢把我来记恨,屁股上好像小猫抓挠过的手掌印却脏兮兮地擦不掉。口里唱出的是泄愤的歌谣,下面放尿也是一种自由意志的明目张胆的反抗。而顺应着他年轻却面目模糊的悲伤,昏沉的天空滴落下雨也是一种哀愁难掩的外在体现。但不论是老旧的调子或是一次又一次以尿洗胃的“恶作剧”,都是片子不动声色自然而然设置表达的意象。不管这反抗究竟是不是无谓的,不实际的,注定悲剧的,我们都不能参与其中试图加以阻止或认同,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也就只是这样一种无能为力的淤积。
    不得不提起全片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即是粤剧大师“细路祥”新马师曾。他并没有真的在电影之中出现,从头到尾只是电视里的虚幻影像,一直到去世。当时是,每个香港人都在看电视,都在谈论这件事,九七真正的官方意义反而没人关心。等到阿芬突然被抓走,一直是细路祥旁白的剧情换成了阿芬的声音,大家才发现:啊,好快。一眨眼的工夫,居然都到九七了。
    事实上,整部电影一直处于繁盛的细节当中,每一个细节琐碎到都会让你眼前一亮——家长里短,圈里圈外,它总能把触角延伸到一个新鲜的地方,你永远不会有疲倦感,也永远走不到尽头。作为“香港三部曲”的最终章,与另外两部相似点就在于,《细路祥》也是从一个卑微人物的日常生活切入;但不同的是,导演陈果取消了那种人为设置的激烈剧情,而是让人物自己撑开了整部电影的起承转运合。他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切开日常生活的内核,温情安宁的童谣没有稀释故事的悲剧色彩,《细路祥》讲述的依然是一个抗争的故事,只是由被动地呈现变成了一种自觉地展演,它就像空气一样侵入每一个观者的内心深处,让人不禁打一个冷战;它的力量潜入了电影中的人物和观众的心底,并就此沉淀积淤。它永远不会爆发。也就是说,反抗永远存在,它们将无限地进行下去。
    电影的最后,细路祥骑着大大的自行车追着警车想见阿芬最后一面,却阴差阳错地追成了得了糖尿病的街坊谁也不理的大伟。阿芬的画外音:“我以为阿祥是来送我的,原来他是去追救护车了。我和阿祥的童年在那条街上结束了,那是我在香港过的最快乐的日子,可惜我们没机会一起过完那个夏天。”大汗淋漓的祥仔被痛哭流涕的大伟拥在怀里。可是他的眼神飘忽向窗外的天空,藏匿了些什么,我们谁也无法确切表白。也许可以简单地说是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或者说他看向了车窗外新的世界。
    其实事实就是如此,也仅仅如此而已——不管是你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最后都会离开你。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
    然而过不完的时光,在无法到来的翌年,最叫人可惜的念想,是不能永远陪在你的身边的,殇。


    及:旧作业。贴了有存档的意思。
                                                      

 2 ) 从《细路祥》看陈果

《细路祥》是陈果典型的电影模型,就地取材的故事情节,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社会人物,间中加一点配乐,加一点独白,摄影有点粗糙而感情却十分细腻。
影片没有很多的情节起伏,所以没有强烈的戏剧感觉,从头到尾都显得比较实在(例如在描述祥仔和阿芬的友情的时就完全没有看出矫揉,小孩子们没有特别可爱的表情、也没有特别“感人”的场面,但是从一幕幕的平常中就流露出一点点的友谊和情意)。而故事里头的人物角色,在香港随便一条平常旧街更是俯拾皆是。我想如果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不会看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会不会像压着自己的手腕,体会着感受一下一下脉搏跳动的亲近?

影片到了结尾,祥仔在救伤车上见到《去年的烟花特别多》里的何华超,《香港制造》里的李灿森,陈果用这样的镜头给他的97回归三部曲打了个终结。三段故事,三个主角,在同一个年代,同一个地方,共同描绘出一张典型的香港面谱。
除了《三更之饺子》外,陈果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烈的独立电影感觉。写实,直白,不采用职业演员,没有特技场面,只有很少的配音,甚至没有感觉到他的主观立场,好像只是一种纪录,但这种纪录同时又能让人心领神会,在平白的镜头语言中渗透一丝丝的感伤。
在回归三部曲中,陈果镜头下的人物都是社会的底层,甚至边缘——问题青年、绝症病人、残障人士、黑社会、退伍港藉英兵、小市民、妓女、老人、小人蛇;周遭环境都是公屋、窄巷、旧街、巴士...这些都是香港低下阶层最现实的写照。作为一个有着如此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的导演,陈果出身在香港可以说是他的幸运(有开放的创作自由),也可以说是他的不幸(没有懂得欣赏的大众)。只有口碑没有票房,只有奖励没有钱币,可悲乎!然而最可悲的不是陈果,而是愚笨得从不懂得去珍惜和自豪的香港人!

 3 ) 香港:细路、孩子、菲佣、皇后像广场、立法会大楼、尖沙咀和旺角

生命就是这样,还来不及表演深情,来不及用旁白解释,来不及说一声告别台词,有的人就此在生命的剧本里彻底失踪。

很多情况下,香港已不仅是中国的一个地名,更像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一个问题家庭出生的、性格叛逆又不懂该如何宣泄情绪的孤僻孩子,一个有着复杂情感的游子,不知情归何处。

by 深圳一姐小渡边《一姐の香港电影漫游之旅》

1999年陈果执导的电影《细路祥》讲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97香港回归之际,香港就像从养父母家中返回生父生母家中的孩子,他迷茫,既惊慌地担忧和亲生父母相认相处将面临的问题,又沉浸在回归的幸福幻想中。多年后再回头看,香港并非是单纯的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直播那样满心期待,思想情感反而应该说是复杂的。回想1997年,坐在电视机前看香港回归的我们,哪个不是激动到热泪盈眶。大陆人哭了,香港人也哭了,但内心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香港人的心情。《细路祥》作为陈果创作的「香港回归三部曲」之一,饱含这种复杂的情绪。可以说《细路祥》才是真正意义的香港电影,甚至可以说不看陈果并不算真的看过香港电影。

当你们理解了香港人内心的想法之后,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 1 >>>>细路

「细路」是一个粤语词,意思是“小孩子”,也写作或者读作「细孥」、「细路仔」。陈果电影《细路祥(Little Cheung)》里的小小男主角,大家都管他叫细路祥,这个细路的意思依然是小孩子,细路祥可以这样理解,换成小祥、小屁孩儿阿祥、祥仔,这样子就好懂了。细路祥就像那时的香港,拟人的手法拍香港,或者是陈果的zz暗示正有意于此。

根据神奇的豆瓣网友爆料,《细路祥》里的小男主人公小阿祥神色酷似小陈冠希,而小女主人公小阿芬特别像小容祖儿。

陈奕迅谢霆锋这一对儿活宝兄弟合唱过一首歌《细路》,以前一姐八过陈奕迅暗恋谢霆锋的蛛丝马迹:对谢霆锋的爱,陈奕迅用了整整一张唱片证明!

郁秀小说《花季雨季》中,陈明的爸爸和姐姐都称呼家中小孩子为「细佬仔」,他们一家住在深圳,深圳和香港挨的那么近,都说广东话。

<<<< 2 >>>>孩子

香港导演陈果,生日1959年4月15日的白羊座。一姐总感觉白羊座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大小孩,爱憎分明,行事全凭好恶,很真的一个人。怎么说白羊座的真,顽皮可爱的纯真,坏起来也真实的可怕。就像小孩子为了一个棒棒糖,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那样,简单的真。所以黑泽明、三船敏郎、陈果在一姐心里永远都是可爱的白羊座坏小孩。

陈果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小孩。

《香港有个荷里活》里有一个笑容可掬的小胖纸(是不是很像陈果本人的形象?^_^),他是周迅杀入朱家的切入口,陈果在电影前半部分多展现了周迅和小胖的互动,两人形如姐姐弟弟去荷里活广场逛街,蹦蹦跳跳说说笑笑,画面是生动活泼的。

小胖又带周迅去家里荡秋千,破旧而阴暗的贫民窟因为周迅的欢笑声和小胖童稚的呼喊声,周迅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黑暗的大磡村;然后周迅又带小胖去了自己家中,画面明亮,高楼俯瞰的视野开阔,沉寂的豪宅因为两人的对话而有了生活的气息。小胖就这样随着一个个的场景慢慢被周迅骗取信任,观众也被导演骗了。直到最后小胖跑到屋顶给周迅摇旗呐喊,通风报信,他自始至终是挑着整个故事进行的重要角色。

这种误会和矛盾的处理方式在《细路祥》也有运用。

《细路祥》里的小阿祥和小阿芬,分别是香港人和内地人,他们在阴暗的旺角深巷相识,又一起骑单车奔驰在旺角街头,阿芬小姐妹俩和阿祥在海边呼喊的画面包含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局小阿芬被带走,小阿祥苦苦追赶警车试图见到小阿芬,然而他追上的那辆车却是……

zz的立场,成人的所思所想,通过三个孩子单纯表达出来。《细路祥》的故事可以看出来这是外来内地黑户与香港人的友谊,曾经我们有共同的期盼,然而1997真的到来的时候,等到的却是一场来不及说再见的分离。生命就是这样,还来不及表演深情,来不及用旁白解释,来不及说一声告别台词,有的人就此在生命的剧本里彻底失踪。年幼的孩子们结队被警察揪出来遣返大陆,如此凄凉的下场,由几个孩子去演绎,就更为凄惨。

小阿芬象征内地,小阿祥象征香港,《榴莲飘飘》将这种人物关系的象征手法传承。《榴莲飘飘》按时间线是发生在《细路祥》的后半部分,但也交代了《细路祥》里小阿芬他们的结局以及何去何从的问题。秦海璐饰演一个来香港做鸡的内地人阿燕,小阿芬依旧还在旺角小巷子里和妹妹洗碗。电影讲述的则是底层人物的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小阿芬寄给阿燕一个榴莲,品尝百般滋味,甜美带着忧愁,失落掺杂伤痕,更有回味。

陈果最近新出的一部电影《灿烂这一刻》,更是对小孩子情有独钟,几乎就是围绕一群小孩子的故事。在豆瓣得分不高,一姐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几乎没有发挥出陈果应有的水准,然而一姐觉得,尽管《灿烂这一刻》如此简单,缺乏深度高度,但作为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拍的有趣也算OK,张敬轩饰演的严厉近乎苛刻的舞蹈老师,演技很赞。

孩子看的电影,本该就是这么轻松明快的。

每个白羊座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细路祥》为什么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香港电影,或者说,为什么《细路祥》里的小阿祥就能代表香港,可以通过他的出身背景及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可见。香港对大陆,对菲佣,他总是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等到一场场离别和事与愿违。

母亲也许还比不上一个保姆更亲切,然而佣人毕竟是佣人,父母爱打爱骂都有决定权,这大概就是香港的态度和处境。《细路祥》固然经典,然而电影中唯一让我看不下去的镜头就是长达数分钟的体罚,小阿祥被爸爸脱掉裤子大庭广众之下罚站,然后小阿祥高声歌唱以示抗争,画面简直是酷炫狂拽吊炸天。一姐羞红了脸赶紧跳过这一段了噜。

<<<< 3 >>>>菲佣

电影《细路祥》里,小阿祥家里的菲佣和其他数以万计的菲佣们在皇后像广场歌舞集会的情节是真实的,一姐我可是亲眼见到!

菲佣们在中环、金钟这一带地区静坐或者歌舞集会活动。我当时还以为这些人是内地游客或是港独搞事情的,好怕他们跳起来打我哦!原来只是周末无家可归的菲佣。他们没地方去,被主人赶出来的,中环的皇后像广场是他们主要的栖息地。

一姐行走在金钟至中环的路上,看见Dunhill、Céline、Prada各大奢侈品店门口都坐着围着菲佣,没有人驱逐他们,多是同情包容态度。

一姐拍的这一张照片只是冰山一角,走过去还有更多更多!总共至少有几万人。当时我不了解情况,满害怕,只有在人少的地方偷偷拍一张照片。现在知道情况了也不太情愿对他们拍照,感觉拍照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原谅我第一次的拍照。我如果知道事情原委,根本不会拍照的。

所以呢,友情提示,可别像一姐这么胆大玩偷拍。最好不要拍照哦。

中环皇后像广场,一姐往太平山方向走,快到皇后大道中了。

这个蓝色屋顶的房子是香港立法会大楼。

《细路祥》在皇后像广场取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环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香港立法会大楼。

刘德华、郑秀文主演电影《孤男寡女》剧照。

刘德华身后就是香港立法会大楼。

中环的皇后像广场附近有好多值得打卡的地点,香港立法会大楼便是其中之一,《细路祥》、《孤男寡女》等香港电影都在这里拍过戏,包括TVB的律政电视剧《壹号皇庭》、《真相》、《潜行狙击》也在此取景。

2017年12月,一姐在中环

《细路祥》菲佣在皇后像广场集会唱歌、跳舞、演讲,是周末的休闲娱乐活动。我准备下回哪次再去香港的时候为他们表演一段拿手的Flamenco,教他们一起跳舞。

圣诞节将近的皇后像广场,中间竖着一棵高耸入云的圣诞树,仰望它几乎就跟中银大厦一样高了。下面还是立法会大楼。

左边那个带有黑色扇形logo的建筑就是东方文华酒店,张国荣曾经长期居住在这里,特有名气的酒店。内部装潢奢华古典,有多种生活休闲设施。我又不是哥哥的粉,所以只在门口看了看就走了。听说这里的文华饼店也相当老字号。

中环皇后像广场的公交站牌。对面太子大厦,黑白相间的四四方方的店就是一姐最爱的CHANEL。

皇后像广场地图指引。

中环地铁站出站就可以到皇后像广场,附近有太子大厦、立法会大楼、东方文华酒店。

陈果「回归三部曲」之一《细路祥》取景地:尖沙咀码头。对望中环与太平山。1997香港回归了,陈果镜头下的每一个人却都面临被驱逐的命运,分离各地。

尖沙咀钟楼是《无敌幸运星》、《细路祥》电影取景地,以维多利亚港为背景,对岸是中环可以看见太平山 。

尖沙咀海风呼啸,望中环太平山。

周星驰、吴君如、陈友、黄秋生、成奎安《无敌幸运星》电影拍摄地点之一:尖沙咀钟楼

《无敌幸运星》周星驰与吴君如happy ending。两人还有《望夫成龙》相似的情节,但两人表演正常了许多。

尖沙咀钟楼是《无敌幸运星》电影取景地,对岸是中环可以看见太平山。周星驰身后是维多利亚港。

王菲《自便》唱片封面。背景就是维多利亚港和太平山。

《地球脉动2.第六集 香港》截图

尖沙咀钟楼这里可以看海

 4 ) 祥仔和阿芬的快乐生活

以孩子为主题和视角的电影,一向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在这个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复杂的城市里,宛如孩子般的纯真反而成为了很多人追忆和向往的感觉。这部陈果导演于1998年执导的影片《细路祥》,就是以一个孩子的眼睛,去看待香港回归之时,周围人和事的变迁。在浮躁的社会,一个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事物,仿佛永远没有复杂和恐惧。 祥仔同父母和奶奶居住在香港的一个市井小巷,家里开着一间茶餐厅。时值97回归之际,他周围的人都在不安着和浮躁着。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个叫阿芬的女孩,他觉得和阿芬在一起都好开心,两个人也享受着一同玩乐、恶作剧的快乐时光。 有一天,祥仔得知自己其实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哥哥,因为在他三岁的时候,哥哥因为混迹黑社会被父亲赶出家门,再也没有回来,从此祥仔开始同阿芬一起寻找哥哥。当父亲得知他找哥哥的事情之后,狠狠地打了他,于是祥仔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父亲寻找它的时候,也得知阿芬其实是偷渡到香港的偷渡客。这个一见警察就逃走的女孩,虽然善良单纯,却逃不开自己的命运。最后祥仔回到了家里,阿芬也被遣送回了大陆。 结尾的时候,祥仔看到阿芬被送上了警车,于是骑车追赶。但是怎么也没想到,他追上的是一辆救护车,而在他拐过街角的时候,他正好和载着阿芬的警车擦身而过。粤剧红伶死了、奶奶死了、哥哥没有找到、阿芬也被送走了、连每天陪伴他的菲佣也要回家了,日子似乎仿佛一下子没有了情趣。祥仔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好多,但是在他的记忆中,一切仿佛都是鲜活的。
这是一部充满情趣和童真的电影,但是其中透露出来的厚重的内涵却是让人无法忘记的。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曾经生活在另一种生活状态之下的人们,对未来的迷惘和困惑可想而知。只是在孩子的眼中,这种困惑只是流于身迹的风景。在这种大状态的改变之下,仿佛大人和孩子都在默默的改变着什么,一方是望眼欲穿的等待,一方是充满迷茫的走近,这种认知的过程是复杂的。在经过如此几年的时日,不知道香港的朋友在看起这部电影又会作何感受呢? 在影片中,有几个环节流露出的关于回归之际,思想变迁的寓意愈加分明。在菲佣离开的时刻,祥仔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舍让人动容。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祥仔作为一种香港本地象征,菲佣代表一种异域的生活状态。这种难舍难分似乎也预示了一些人对过去所习惯生活的一种不舍。之前,祥仔被父亲打,他没有回到自己的母亲身边,反而跑到菲佣的怀里寻找安慰。这也是对回归之时,人们复杂思想的一种暗喻描写。影片最后,粤剧红伶和奶奶的死正好在香港回归之前,也代表了香港新旧交接的一个过程。 陈果作为一个感同身受的移民子女(十三岁从内地移民香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在那段日子当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困惑与迷惘。而且,在片中他对演员也作了身份的互换,香港的祥仔是由内地男孩来饰演,而偷渡来的无证儿童阿芬,而是由一个香港本地小姑娘来扮演的。导演全片启用了非职业演员,真实自然的将现实生活搬到了胶片之中。带给我们很多感受,有快乐,有失落,更多的就是充满希望…… 也许,从孩子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够看到现实社会中,我们无奈的,失去的和渴望的,其实都是曾经我们拥有过的。

 5 ) 我是阿芬你是祥

2014.02.15 这是我第二次看细路祥,跟朋友阿京一起。阿京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看到祥仔往大伟冰红茶里扔卫生棉时他突然撂狠话:厉害吧?不懂细路祥的人都不能做我朋友!=.= 阿芬一家一面躲避警察抓捕,一面挤在窄小破房子里其乐融融地吃饭;另一边祥仔却紧抱着即将离去的菲佣泣不成声,谁都拉不开,阿京说:香港小孩就是这样,对菲佣的感情比家人还好,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她叫Monica… “强烈带入感”是我们对陈果电影一个毫无异议的评价。一见如故的肮脏油麻地小巷,鱼龙混杂的茶餐厅,直白、荒唐黑色的对话,辛酸苦闷的贫民遭遇…几乎是剥光了现实的皮,比赤裸还诱人。 香港人那股我们眼里独特的“香港气”,自信又低微,尖锐又柔软,让人羡慕又可怜。或许不该说羡慕,因为过于快速让这城市里每个人都无法放松:老人沉迷过去,每日反复观看电视里的老粤剧;小孩不去上学,骑着比自己大两倍的单车送外卖;中青年要么被收费要么收人费,随时命丧奔波路。或许也不该说可怜,因为正是这样嫁出家门又被召回的矛盾,才让香港人用力怀旧的同时或存希冀。 有关偷渡我想起某高中同学的家事:父亲与爷爷尝试从深圳这头游过香港,两父子体力都不错,但爸爸成功了,爷爷却没有。原因是爷爷游到一半觉得放心不下奶奶,就又转身游回来了。过香港去不一定好,但就是有人奋不顾身向那跑。 一切都是为了钱。影片开头祥仔的独白就解释了这一切: “我九岁的时候已经很懂事,我爸开茶餐厅是为钱,我家里的菲佣是为钱,我妈常去麻将馆打麻将是为钱,连祥哥经常被人请上电视唱歌赈灾都是为钱,当然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很小就知道,钱在所有人心目中是一个梦,一个理想,甚至一个将来。” 生存之难让人麻木,纵使悲凉,顽强一词已深入香港的血液,甚至无需被颂扬。 我虽生长在旁边的深圳,却对香港了解颇少。但我知道因为钱,香港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阿京说门一但开了就关不上,我问就像妓女一样?他说不,是性奴。 从这点看,香港真的不必开放。换言之,即使同在一国仍有签证相阻,我是否要改名叫阿芬,而你则是细路祥?

 6 ) 20140219追忆香港97•裸街的小伙伴

本期的放映君不是小清新,但是最近一直在听《越长大越孤单》,深陷其中到自觉矫情不堪了。或许有人同我一样,念念不忘的东西很多,但终究是被那时光背离了去,在某一个时刻,在不能排遣的愁绪一遍遍的辗转反侧、并取代了幼年心智之后,终于不得不向童真和青葱道别了。但困扰始终存在,今日的心心念念的追忆又何尝比得过彼时长大成人的夙愿了,人都是这样吧。我们只能从回忆和别人的故事中找寻遗失的美好。
如果你也有个容你骄纵又絮絮叨叨的奶奶,如果你儿时记忆也有逐渐被人遗忘的旧戏曲,如果你童年也曾遗失了一个异性好友,如果你也曾拿任性和无畏捉弄过某个讨厌鬼,如果某个社会标志事件让你的童年产生过或大或小的波澜,你一定要看看《细路祥》。
说起来,除了少量成人不宜的镜头,《细路祥》是一部很好的少年儿童题材的电影。

   细路祥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小孩。与忙碌的父母、深居简出的奶奶、张口闭口全是钱的菲佣生活在一起。父母操持的茶楼生意很好,祥仔偶尔帮送外卖。后来因此结识了大陆偷渡的小姑娘阿芬,便开始了两人一起送外卖分摊消费的友谊。大家的生活或松或紧:奶奶天天回忆与戏剧大师祥哥往事、小混混大伟来收保护费、大伟的父亲一直想见奶奶、菲佣的老公包二奶、祥仔得知有个被父亲赶出家门的哥哥、父亲当众打了祥仔导致他离家出走、抓回家之后被当街脱裤以示惩戒……
  后来,祥仔的生活开始有更大变化:奶奶去世了、菲佣也要离开、97香港回归,阿芬被遣返。祥仔要与阿芬道别,却阴差阳错追上运送大伟的救护车。一段童年友谊就此结束了。

若不认真的话,将Fruit Chan(陈果导演的英文名字高端大气有木有)的《细路祥》说是致敬片也无可厚非。单就片名即主人公名字就是源自李小龙少年时期同名电影,更不用说片中大量出现的粤剧大师新马仔了。但这部新千年上映的片子内涵绝非仅限于此,仅从涉及政治题材一点就能说出好些故事,世间事就怕演绎。比如:《细路祥》作为陈果“回归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切入角度却一下子从成人世界换作了懵懂的儿童,有人说这是在隐喻其时的香港——大事件来临,必然会有掺杂着疑惑茫然的思潮,可不就和一个未明人事的孩子心态一般么?导演作为一个土著表达这样的隐忧,这也不无道理。有关这些东西,相信大家观影之后必定会见仁见智。抛却这些冷艳高贵的话题,我想说的是,我太爱这部电影了,因为它让我想起我的童年。
片中导演运用了大量丰富的细节,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孩子的童年世界。整部片子表现香港本土生活方式的地方比比皆是,但又不流于表面,幽默感十足的桥段常常令人捧腹叫绝。童真与成人世界就在片中小正太萌呆萌呆的表情中连在了一起。或许会有不解和冲突,但是回忆我们的童年,又何尝不是呢?纵然与我们生活环境有着千差万别,但童年成长的那份感动却是相通的。

ps:对于香港电影,如果你仅仅知道王家卫徐克杜琪峰王晶这些人是不够的,因为还有陈果许鞍华这样的深具人文情怀的导演在,通过他们的镜头,我们才能看到香港的社会百态,还有港人骨子里与我们一脉相承又颇具特色的精气神,《细路祥》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入口。

by李爬爬

 短评

首先,我爱陈果。他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主义,人物设置和故事总是有政治隐喻指向,但这隐喻还是极高明的,和剧情春风化雨吧。菲佣艾米、父母和祥仔之间,英国、大陆与香港关系的同构。陈果的现实主义精神并不彻底,总有些戏剧残余,说白了就是编排感,比如这部电影的结尾,比如烟花和香港制造的部分片段。

6分钟前
  • 支离疏
  • 推荐

小时候香港电视台放过很多次,以为是古旧残片,总不看,也好,不然糟蹋了。素人出演,举手投足都太浑然天成,邻里市井的气息直压鼻息,就连校服都是同一款式,更何况那种迷乱、兴奋与失落。童年时抬眼看天,烟花,飞机,还有遮天蔽日的广告牌,隔着维港数高楼,高下更替快得比心动还仓促。我们,你们,回归,人蛇,直白得既可爱又伤感。细路祥鸳鸯断了,电子鸡死了,阿嫲走了,大单车学会了,祥仔与阿芬却错过了一个夏天。看得我格外难过。今晚放了长版,却又删掉五分钟,遗恨。像导演戏说的那样,哪天《香港制造》和《三夫》都能过审,那才是真正有自信了。@香港影展。映后陈果率真得令人羞愧无比,我们竟被那套思维训练得屡屡惊心。

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4.5 和如今生硬直白的《三夫》真可谓是鲜明的今非昔比了,同样“以人喻域”,看看《细路祥》中的这一家子:刚柔并济的父母(大陆)/离去的菲佣(英)/缺席的哥哥(台湾)/死去的阿嫲(老香港)与细路祥(新香港),以及与之蔓延、并枝的各色人物——全部意有所指,同时又极度生活流、极度真实。陈果把所有细节都柔软细腻地包裹起来,但又不时地给出明示:“香港是我们的”。海叔和细路祥共舞的场景是沉滞的一拳,感伤而又讽刺。当然,有些电影能拍出来也是时运之济,仅仅是片中迭际的街头风貌,就已经足够令人沉溺其中了。

14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以后江主席一来,香港就是我们的了!——是我们的!——不是你们,是我们!——不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的!!!“好吧,说下我对政治隐喻的理解:细路祥就是香港,他爸是中国。想想细路祥离家出走前后他爸的态度。奶奶代表过去,阿芬代表现在将来的内地。祥仔和阿芬的相遇又错过。

15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4.5 题材上可以对标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或者王童的《红柿子》,论平实动人甚至在后者之上(对祖母去世的处理非常好,处在侯的距离和王的煽情之间)。虽然后半程节奏上稍有些诡异和拖沓,但试听和表演水平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最后一段画外音一变,整个电影甚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20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浓重的九七隐喻,祥仔代表香港,阿芬代表中国,故事也由一开始祥仔作为旁白叙述转为阿芬的旁白叙述,代表着香港的主权移交。我想我们这些未曾经历的,永远也体会不到香港人对于九七来临的那种复杂心情。喜欢简介中的最后一段话:日子就这样无惊无险的过。九七了。

22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陈果表现出的青春的痛苦与迷惘总是这么动人,比如雨中,比如最后的追车。粤剧,哥哥,矛盾的阿芬,懵懂的爱,反叛,在这种几乎过分强烈的政治情结背后,也许一切的比喻仍然都只是一个羞耻的孩子,只有这种感同身受才能让我触碰到些什么。

26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数一数二的儿童表演!一起玩水的街头,一起制作的细路祥特供冻柠茶,一辆单车载着的童年,一同大声喊出的心愿,都随着回归大业结束了。课堂里学习的普通话,升旗时敬队礼的姿势学会了吗?想不到疼我的菲佣也有一天要回家,不爱出门永远在家的奶奶也会消失不见,想不到一同晚上荡秋千够“星星”的警车也会把你带走,电视里的粤剧还会有人看吗?历史洪流中的市井百态,各色人物都是质朴而生动的,是导演心中港人的风貌。棉条茶、睡棺材、追错车,有点导演的恶趣味。导演有心,为自己热爱的城市献上诚挚的礼物。不知道陈果这几天会不会心痛。

27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8.5/10)“香港三部曲”尾篇,相比前两部显得更加的轻盈和温存。孩童视角的切入,全部非职业演员参演,对街道群像的刻画,让这部电影囊入了更多的情感元素。故事节奏十分明快,陈果对于现实主义的表达融合了大量的市井气息,显得更加真切与的融洽和谐。整体的表达不再是那种前两部散发出来的,绝望、迷茫与混乱的97情结,陈果更加关注的着普通人的状态,不管是开饭馆的父母、奶奶一辈的老年人,还是菲佣、大陆客,这都是香港社会自身所带有的复杂性和多层性,既包含着对着过去的留恋和记忆,也有着此刻生活的维持和吃力,立足于生活之上的人的存在,这是普通香港市民的形象。表达“不是英国人,不是中国人,而是香港人”的普遍身份认同,三部曲之终章——不再迷茫,生活继续。

31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回归三部曲”终章,像是陈果的阶段性总结。当视线回到儿时的街道,口吻霎时变得温和起来。尽管有强设计感的戏剧段落,最后仍能被极真挚的情感化解。在无法回避的政治隐喻下,包裹着电影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追忆。“知道吗?……香港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是我们的!”祥仔抱紧要离开的菲佣,骑单车紧追被遣返的阿芬。他被扒下裤子街头罚站时,用唱戏反抗父权的段落太催泪了。

32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儘管沒有了《香港製造》和《去年煙花特別多》的血脈噴張,但是作為「九七三部曲」的《細路祥》還是延續了「世界仔的故事」和某種城市冷詭的氛圍。結局太妙了!

37分钟前
  • 熊仔俠
  • 力荐

把这部作品孤立起来看,其价值主要在于对孩童心理的巧妙诠释。祥仔的单纯和社会的复杂险恶之间的对比,以及祥仔身上愈发深重的无力感,都是为了突破观众的道德防线。如果放在两个三部曲间来看,电影的价值则在于承上启下,通过儿童的视点让观众从其它陈果电影或毁灭或宽容的心理特征中抽身而出。

40分钟前
  • godannar
  • 力荐

顽童的喜怒哀乐,97的何去何从。电影其实比烟花还寂寞。本色出演的祥仔太灵了,更难得的是戏里戏外始终清醒的做人态度。“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映后谈导演讲,虽然都是非职业演员,但是小孩子演得还是会比大人好,因为大人什么都懂,做事前什么都要想一想,可小孩子不用,情绪都是直接就来的。@HKIFF

45分钟前
  • Echookaku
  • 力荐

J主席来了,香港是谁的我不知道,肯定不是你们的。全国人民跟党走啊!紧贴社会现实,紧跟时代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更是大大刻入时代烙印。97前后陈果的那几部港片真是好片子啊。8.5

4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陈果作品最喜欢的是三部曲,三部曲里最好的无疑是《香港制造》;此部以儿童为视角,以粤剧大师开场首尾,窥市井民生,析回归百态,细路祥与阿芬关于“香港是我们的”的争执,已然不止步于【隐喻】;谁当权都不重要,九七过后依然似水流年。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阿芬一家的设置和《榴莲飘飘》中一模一样,最后一个镜头还出现了《去年烟花特别多》中的家贤和《香港制造》里的中秋,让人恍然觉得这三个故事正在同时发生着,这种奇怪的真实感我还是第一次体会。

52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陈果的回归三部曲 这部算是最平实 但是都最诚心的 相比彭浩翔 都是喜欢陈果的这种可以说是感时伤逝的凡心 可惜最近都没什么作品 即使回归 香港的问题都远远未曾结束 都明白有些东西有些感情是不可以用什么国家民族去衡量的 仅仅是关乎到人与人

54分钟前
  • 力荐

陈果作品中政治隐喻较少的电影,却有好多看得人鼻子一酸的桥段。一,阿祥回家,喊了数声奶奶,屋里空荡荡,他这才看到挂在墙上的遗像,一屁股坐下,怅然若失。二,奶奶走后,阿祥和海叔学她走路的样子跳舞。三,奶奶说起阿祥哥哥出生的场景,独自慨叹道:“依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呢?”四,阿祥被惩罚,站在路边,他学江湖卖艺人的行话大喊:“一个人生生死死,本是不值一提。”“恩恩怨怨不敢把我来记恨,只有天知道我的痛苦。”最后一个字落下,雷雨忽至。

59分钟前
  • 夜第七章
  • 力荐

粗粝、生猛、浓烈,以细节构筑全景,看完徒留惊叹明明基本上连个明显的故事都没讲,却把整整一个时代都已讲完,典型文火慢炖式电影,不知不觉跟随送外卖的孩童视角,体会他的家庭,他的整条街巷,所有的街坊,俯瞰污水横流的穷街陋巷,目睹五方杂处、并不光鲜的香港,而我只能在他紧紧拥抱菲佣不让她走,在他骑着自行车拼命追赶将被遣送的伙伴时内牛满面,面对这样的电影已无法明确判断是创作者的惊人功力还是他只是还原了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社会景观,也许记录童年记录生活本质的磨难是真正要表达的,而所谓的隐喻也许只是正巧恰逢那个年代而已 @来福士香港展

1小时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