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新模式化小片
有中国式的模式化大片,就有模式化的小片。
镜头和场景切换都符合套路,“意外”和“意料之中”的剧情也符合套路。中间加点符合套路的小爱情故事。
推荐原因:音乐还不错。
2 ) 吃个卤煮都他妈事儿
昨天看了《夜·店》。一路傻笑。爬上来看豆瓣评论。木想到居然满眼的谩骂。同志们的口味现在越来越飘忽不定了。看着同志们义愤填膺的指责垃圾、抄袭之类,我笑的比看电影时候还高兴。蒸好玩。
打个比方,《夜·店》就是碗卤煮。便宜但是管饱。导演加编剧杨庆同志用少到不好意思的成本拍出一个故事及格,笑料不错的段子。严格遵循着三五分钟一个笑点,七八分钟一个小高潮,直到最后收尾的时候再煽个情,还留个小悬念,钢牙兄到底死了没有呢?试问这样的编剧功力,国内有几个大厨能搞出来?是姓张的那个能还是姓陈的那个能?别和我说石头,您们一样说那是抄的。
看电影和吃东西一个道理。谁他妈天天吃牛排啊。老外大多数时间也都是吃汉堡包三明治。感谢D版,现在没事就能窝家里吃牛排,嚼龙虾,喝着正宗的路易,还十三的,于是胃口惯出来了,给个卤煮还吃不惯了。非从卤煮里面挑,你这卤煮的制作方法怎么就这么像我那天喝的法式浓汤啊。你毛病吧。那是一回事儿吗?
话说也不是没导演试着搞牛排出来。前面提到的张导、陈导,不都砸他妈好几千万,就为了做出来和外国人一样的牛排龙虾吗?可结果呢。那些垃圾您都买票看了吧。
越来越觉得,国内的小成本要远远比那些一开始就宣传的一塌糊涂的大制作好看的多。起码诚意在里面。您说段子老套也好,致敬抄袭也好,导演的目的很明确,我就是要让您笑的。至于您笑没笑,和您笑点高低有关系。不好意思,我笑点低。我就是那傻B。
其实大制作的目的也挺明确的,就是撒开花儿的花钱,特效明星一个不能少,然后捧个馒头或者拿把剑给告诉您一三字经里的道理。我相信那时候您们也都骂了。合着只要是国产电影就都他妈一钱不值了。让不让人活了。
这样,您试试吃完龙虾抹抹嘴冲路边嚼卤煮的大喊一声你们这群傻逼,看有人砍您没。要真没有,算我没说。
3 ) 你为什么还不笑——我评电影《夜·店》
不得不说电影《夜·店》有一种奇怪的气质:满满的货架,穿得鼓鼓囊囊的售货员同志,会“叮”响的收款机——看似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却无法让观众感同身受,电影本身更像是临时搭建的夜总会,服务员都是跟别家借的,热闹却不真实。以至于我观影完毕心生一念,“本故事纯属虚构”的正解就是这样的吧?
故事在何三水“叮了当啷”走进汪汪超市的那一刻正式展开。从女售货员唐晓莲对他的欢迎致辞可以看出,他已多次光顾这里且不是为了购物,他造访的目的是索要因老板娘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而他的造访打断了男售货员李俊伟躲在货架后用手机偷拍女售货员唐晓莲忙碌身影的行为,他一直花痴她(而很多女观众在花痴他),客观地说乔任梁的表现要优于相声演员的客串。陪着何三水一同造访的那位或纯朴或“二”的轮胎表弟和混迹于众人之中的朱辽同学任务是插科打诨,其作用相当于迪斯尼动画里不可或缺的活跃气氛的那一类典型配角。中途老板娘的惊艳现身,虽然说角色功效不明,但杨青的演技足可以让这个角色脱颖而出。
经过几番周折不管怎么说老板娘粗心大意造成的损失何三水算是找补回来了,可是导演和观众皆心照不宣,故事不能就这样不温不火地结束,于是“挑兵调将葫芦朝上,谁是我的好兵好老将”的抢劫犯轰然出现,平地一惊雷,炸了。遗憾的是在《左右》中浑身是戏的张嘉译在这样一部80后影片中诠释抢劫犯相较杨青拿下老板娘似乎离谱远了点儿,真是可惜了了。
演员从扮演何三水的胡渣徐峥阴鸷地出场开始,就被分为两大阵营——负责演戏的和负责念台词的。而更多时候是徐峥化身成做事分明的何三水主持全局,控制局势,掌握进度,他时隐时现的上海口音总是让我心浮起“姜还是老的辣”这种不得不发的感慨。也正是何三水在半夜三更的超市,伙同徐峥在初出茅庐的《夜·店》一起鞍前马后地操办着,杨庆啊比寻枪的陆川多了不少空间。
当然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杨庆,可以让故事和画面就像左右手在一起一样自然又不至于有什么隔阂,而且观众也看到他在叙事方式和拍摄技巧上的煞费苦心——这情观众们都领了——新锐导演么,推陈出新就得视为己任——可是总觉得在各种方式或是技巧的花哨下少了些许诚意,成本低可能会引出一些问题,但起用观众过于熟悉的《疯狂石头》中“别摸我”和“厂长儿子”二位演员的结果是,观众会自觉地把《夜·店》与《疯狂石头》放在一块儿做个连线题,面对这种情况导演一边无奈于观众的比较,一边欣慰于观众的提携,这个小聪明和电影的命名貌似如出一辙,因此玩弄多过于匠心,独特的味道也淡了许多。圣诞树好看也只能摆在屋里头不是,还就得是圣诞节那几天。
最终电影结束在“水汪汪超市”一片相亲相爱的气氛中,虽有几处情节漏洞瑕掩了瑜,但一切终归是美好的,不管是李俊伟的旧牙套还是老板娘的宠物狗。可如果以后还有《夜·市》、《夜·叉》,您会走进影院么?
4 ) 有能耐你整四年级的
看电影《夜。店》的过程中,我始终黑着脸,不是这电影不好笑,而是不敢笑,因为我老婆正坐在我边上,张个大嘴跟傻了一样,被电影逗得前仰后合,如果我也跟她一起笑,就显得我俩的档次差不多,猪肉和白菜一个价,好歹哥们也是看了上千部电影练过的,笑点和哭点都被培养得老高,好比一个和尚专练金钟罩,刚下山就被一老太太随手捶了个内出血,那么再疼也得忍着,咬碎牙往肚子里咽,不然会招来更多老太太揍,跑都跑不了。其实我说的略显夸张,看过电影的都知道,整部电影也就一两个桥段还算非笑不可,忍过了这几个地方,绷住了,千万别端杯水一口鲜血喷出来,回头再落下个面瘫啥的,那么接下来怎么装都成,哪怕看完想想大哭一场也在情理之中。
《夜。店》的优点很简单,挺逗,缺点同样简单,除了挺逗什么都没有了,这个逗跟您以往在电影里体验过的不同,千万别把它跟星爷的那些,还有疯狂的石头系列相提并论,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些是真逗,寻思一把乐一把,怎么想怎么逗,三九天裸奔在冰面上想想能乐得浑身发烫,开会时想想能一口茶喷领导脸上,窦娥看了天放晴,孟姜看了笑塌城,下半辈子就指这几个片活着了,但《夜。店》的逗不一样,这电影的笑料跟使劲胳肢人差不多,哄哄小孩不错,要搁大人身上,笑完了非跟你翻脸不可:干啥玩意,耍猴呢?要说小孩笑是因为思维简单,见大人鼓腮帮子扮个鬼脸就能笑得屎尿齐飞,你好大个人,要是也吃这套,见人犯傻就乐,咧嘴笑完保准后悔,俩人中肯定一个有病的,不是他就是你。
说到当代的幽默,英国人是祖宗,平日看他们衣冠楚楚一本正经的,前一秒还好像语重心长要说事,下秒就抖出个包袱满堂喝彩,从《动物农场》到《这就是狗屎》,从《冤家成双对》到《两杆老烟枪》,书籍电影,各行各业,上至皇室首相,下到街坊邻居,没有他们不搞的,要滑稽有滑稽,要回味有回味,殖民香港一百年,硬是东西结合在弹丸之地培育出无厘头精神来,不服不行。美国人笑点比较杂,也不知道是不是民族大熔炉的缘故,拍出的喜剧也包罗万象,要屎尿屁有《波拉特》,要无厘头有《我为玛丽狂》,恶搞起大片来《惊声尖笑》一部接一部,讲黄段子更有《美国派》系列作为代表。
我说这个是想说,幽默不分国界,能叫人笑的方式有很多,有玩结构的,有玩风俗的,有玩讽刺的,有玩黑色幽默的,还有人反复说一句话说到你一听就想乐的,玩好了都能出彩,但唯独有一种方式,叫人拿不定主意乐不乐的,就是缺心眼。什么叫缺心眼,缺心眼就是你去一精神病院见里面人手舞足蹈满嘴胡话,就是满脸胡茬一爷们儿偏偏说话女里女气伸手就兰花指,就是一小娘们非要站着撒尿弄得满裤子都是,总之就是瞧着这人肯定有点啥病的,你是笑还是不笑,要是这人真有病还好说,咱都有同情心的人,实在不行捐点钱啥的,就怕这人本来没啥毛病,往镜头前一站就开始装疯卖傻,连个前言后语都没有,恨不得直接脱了裤子露俩蛋出来,要我说,这种东西的确能让人本能发笑,但跟开板就干的欧美A片没什么区别,A片叫人一看就硬,这电影是叫人一看就笑,都是满足人类最原始需要,没有前戏,没有余味,进门死仰八叉往你面前一躺,弄完立马交货走人。
对于A片的界定,艾柯曾经有段精彩的描述:你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如果角色从A点到B点花费的时间超出你愿意接受的程度,那么你看的这部电影就是A片。同理,当一部喜剧电影唯一的目的是将观众逗笑,将所有东拼西凑的笑料不厌其烦地反复抖出来,而将这些都通过一种弱智的故事情节和经不起推敲的逻辑串联起来,从笑料A到笑料B花费的时间超出你愿意接受的程度,那么它就不能算做一部正儿八经的电影,只能称之为一本可视化的笑话集。《夜。店》正是这么一部电影,你把它当电影看,从剧情逻辑到镜头语言,几乎没有一处是合格的,你要干脆不把它看成电影,就当拿本笑话书找一乐,它又有条弱不禁风的故事线,时不时跳出来提醒你,俺是电影啊,别看白瞎了。
有人又要说了,对年轻导演的处女作要求不能太苛刻,的确如此,就像听了曾轶可的歌声,好多人就觉得自己也能走演唱这条路,《夜。店》这部电影的好处在于,看完以后,我觉得自己也能当导演了。俗话说得好,对傻逼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我只能不宽容地对杨庆导演说一句,下次别净整这三年级的,有能耐你整点四年级的。
5 ) 《夜•店》:后路与出路
大腕喝酒、大口吃肉,我们正在兴头上。油嘴肥肠的电影大老板虽然美滋滋地目睹春光乍现,却也有一刻心惊胆颤。万一搞砸了,怕是要饮恨剖腹。即使缩卵,可钱袋子破了个大窟窿,就不仅仅是跌面子的事儿。那可是另一个层面的“生计”问题,事关油脂。
宁浩的神兵天降让我们和他们都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另一丝曙光。绕过文艺片矫揉造作的派头,避开臃肿虚华的大片模式,在中低成本的篱笆墙里耍钱,求个四两拨千斤的可能性。即便栽了跟头,也不会落下内伤或隐疾。划破肚子,还能缝缝补补回去。
于是,各式各样的年轻导演培养计划便一一低调出炉。它是他们的后路,一不小心也许会成为出路。既然老板意在“培养”,交交学费自然是免不了的,习作便是习作,谈不上超越什么,至多也就拾人牙慧、耍耍小聪明。似乎这个口气听起来刻薄而不友好,其实拾人牙慧也没什么,学习嘛,简单学起,天才毕竟是少数。没有蓝领工人的熟练,小白领也优雅不起来。我们和他们和你们,都犯不着苦大仇深,以轻松一派的姿态,扫去沉重的阴霾。要为电影小子解放手脚,才能伸进年轻主义的大钱包。至于劳苦大众?您就别瞎想了。
回看《夜•店》本身,相信熟眼的影迷都能瞧出不少桥段,在此就不一一细数了。你说山寨也行,你说致敬也罢,不过活儿使得是有点僵硬,只能说是剧作出了问题。定位喜剧,笑料却基本不走情节发展的线索,过于依赖台词,可惜又写得不够好,有点笨拙。加上一些傻过头的肢体动作,给人感觉大多数时候导演都是在你全身使劲地找痒挠,却忘了装上准星。
前半部分,徐峥出场玩绑架超市的戏码,结果两边人都不太紧张,好像抢劫不是个事儿,稀里糊涂地就达成共识。笑料一一挤上前,白痴过度的赵英俊则更是加剧了电影的儿戏气氛。不黑色不荒诞,一群大人像是在办家家酒。然后顾客走马灯、桥段强出头,导演的处理实在急躁难耐。
后半段职业劫匪的出现,似乎抓住了一条紧张的主轴。只是关于抢劫犯的新闻滞后,伏笔刻意,难以造成意料之外的效果。在这样一种单一空间里,承袭以往的观影经历,甚至是电影本身的情节,抢劫只能说是一种最普通的冲突设置,除非冲进来的是一只僵尸或是吸血鬼什么别的东西。不过劫匪的涉入,使得导演易于把故事带向更有趣的情节与冲突。笑声也变得自然和谐多了。
男女主角,一个窝囊、一个花瓶,最后乔任梁的奋起是呆到不耐烦的必然。至于他的倒叙旁白,我只能说有点“面”的难听。情节倒带、爱情回水,李小璐依旧很点缀、难动情。不过毕竟故事需要一段爱情,年轻人的合家欢。徐峥的角色则基本沿袭了其在宁浩电影中的状态,戏拉长了却也没见得更出彩。一个傻胖、一个傻瘦,说是两个人物,不如说是一对耍宝道具。导演似乎想在年轻人的电影里,搞搞时尚工程,可就像我国大多数的面子工程一样,“土”还是不期而至。也许是刻意的笑料吧,反正内裤外裤都不“裤”。
我想对国产新导演的要求不能太苛刻,不能上来就要求有新意且技巧成熟。电影只能算习作,手法与桥段都是现成的,概念先行,剧作稚嫩,故事也没什么自己的东西。但是,作为一部给普通年轻人看的商业喜剧,乐呵半小时,也足够了。
6 ) 《夜店》……so Q
完全是冲着徐峥去看的。本来想去电影院,无奈这种小成本的独立国产电影在广州遭到严重的歧视,为数极少的几家电影院上映,结果不是早上10点钟就是晚上11点以后,而且下画的特别快。
结果……没办法,只能BT。
一次是和阿之看,一次是和朋友看,呵呵,记忆里喜剧电影看过两次以上还笑得很夸张只有是星爷的了。
先说电影吧。小成本,靠剧本和演员取胜,故事发生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超市里。从假抢劫到遇真劫匪,围绕着“彩票”、“巨钻”展开,期间遇到许多奇怪的人、巧合的事构成了许多爆笑的情节,最后影片在真劫匪落网,有情人终成眷属中结束,具体可参考“豆瓣”,虽然上边的评价不怎么样。
再说徐峥,这个电影的演员完全是靠他撑起来一样,就像“家有喜事”和“大内密探”系列的电影中的星爷一样,一旦没有了他,就会像今年的“家有喜事2009”和“大内密探零零狗”一样,变成无聊无趣的电影。徐峥负责穿针引线串起故事情节的人,演绎一个蛮横、无奈、落魄却善良、执着的人,挺复杂却也挺平凡,可能就是你我中的一个人,徐峥不动声色地把他演得充满喜剧色彩。现在看到徐峥有点像看到葛优的效果,就是他也没干什么,但你已经开怀大笑了……加上他那圆圆的样子,真的是我的大爱,呵呵。
音乐和剪切也不错,导演的用心处处都体现在这部小成本制作中,可是这样的电影却在许多城市的影院受到排挤和歧视,实在可惜……非得像“赤壁”、“黄金甲”才能受人关注和追捧?即使原来以剧本和演员取胜的冯导也开始拍“夜宴”这类大片,拍“非诚勿扰”这类景点宣传片。
所以就像现在的房价一样,有点让人看不懂,呵呵,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期待国产电影的多样化,特别像这类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小制作,一定要多多支持。
今天在得知乔任梁离世的消息后,突然就想到了这个片子……应该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小成本电影,印象还挺深刻的。哎……愿逝者安息
其实这个片子还不错。
不错,男猪脚谁啊,不认识
额,这个,大星星,您的笑点真是···乔任梁,你好阳光啊···
笑点不少,格局类似小剧场话剧,演员中乔任梁和他哥们儿稍差,观影体验很好
好多年前看的电影了,相比徐峥最近的《囧妈》而言,这部电影真的好笑多了,所以我也比较费解为啥分数这么低呢?或者对于国产小成本影片来说,其实已经不算低了?还是比较喜欢看这种有一个比较好的故事概念的电影的,徐峥的表演也是非常出色,记得我在高中也买过一段时间彩票,会固定买同一个序列,感觉好遥远呀。看评论本片也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过,因为有乔任梁的粉丝所以会各种尖叫,估计观影体验会与日影展有片寄凉太粉丝时看《午夜零时的吻》类似吧。
啊…看到赵英俊去世的消息,我对他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在这个电影里。R.I.P.
With Walter。成本好低。演员好嫩。笑点好多。喝星冰乐屡屡呛得半死。足够了足够了。
喜欢这个愣头愣脑性格内向却又勇敢专一的小钢牙 现实中的你有时也是这样吧 大男孩Kimi乔任梁
给国内认真讲故事的电影加分。
一夜之间的故事,一家超市里的故事,人物再自然鲜明一些就好了,也许有借鉴模仿,但认真讲故事的态度可以肯定。
乔任梁演得太差了!
有那么有意思吗?还有打五星...呃
精神可嘉,水平欠佳。
可是我会想念你的 小钢牙楞梁。
还行
臭屁 经不起推敲
哥,哥~
微搞笑
N年难见的傻片。徐峥也救不了这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