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分鬃

HD

主演:周游,王瑞琪,刘洋,马旭,佟林楷,赵小东,郑英辰,林洪惠子,李奎,何川,王小木,刘禹霆,赵多娜,敖尔,呼日瓦,张啸,李文波,胡琳那,闫啸,王啸宇,孙若飞,高临阳,常泰,张路生,李想,陈波翰,洛娜,李梦,邓皓荣,钱赓,魏书钧,王階宏,谭森,楚布花羯,杜先,郭蔓芸,王朝,麦子,宝迪,崔亚楠,孔金海,官启凡,阿斯如,马增林,徐立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野马分鬃 剧照 NO.1野马分鬃 剧照 NO.2野马分鬃 剧照 NO.3野马分鬃 剧照 NO.4野马分鬃 剧照 NO.5野马分鬃 剧照 NO.6野马分鬃 剧照 NO.13野马分鬃 剧照 NO.14野马分鬃 剧照 NO.15野马分鬃 剧照 NO.16野马分鬃 剧照 NO.17野马分鬃 剧照 NO.18野马分鬃 剧照 NO.19野马分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谈谈一个大三学生看野马分鬃的感受

本人男,一名三本广编专业普通大三学生。我很羡慕电影里男主的学校,是一个专业的电影学院,里面分了摄影系、录音系等等。国内专业的电影学院不多,况且又在北京,我想是哪所学校已经呼之欲出了。

我从初中开始就想进入这样一所电影高校,但是无奈家里不支持,我也没有那么坚持我的想法,就选择了混混日子,当时自学考编导统考的时候也没怎么努力 也不知道往哪方面努力,就只潦草的通过了一个统考,甚至校考也没去两所。结果就是,我来到了一所普通三本,里面的老师、硬件都不是那么专业,身边的同学大多也是混混日子,真正想要进入电影行业的几乎没有。

但是我不想如此,我羡慕男主,大四就能有这么多的片场拍摄经验,我大三了甚至连路都看不见……

我也很能理解男主,毕竟有了这么多实战经验,在学校你懂的就是多,你就是有那股傲气。毕竟实践出真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成果,而班里的同学还在死读书,为毕业做准备(不过不去上课 影响课堂纪律确实不好)

考上那个学校的录音专业的条件 我查了一下,不仅需要一定电影知识,还要会乐器,懂乐理。而这点导演在片中给到了男主是从小学小号的,甚至还吹得不错。?

我看到有影评说男主的家庭条件不符合现实,但是我想说,我们这个年纪,从小学一两门艺术是很普遍的,像我小时候就学过半年的小提琴,而父母都是公务员这种情况在我同学里面实在过于常见,而且又是在北京(我是一个五线小县城)

说回电影,男主用两万块买了一辆快报废的越野车,即使拿到我身边这也是一笔巨款了,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不吃家里一分,他的女朋友也是,一直在减轻父母的压力,这点已经比我,我身边大多数同龄人好太多了。但是男主买来的不是车,不是他所谓自由的感觉,买来的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为了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一直在榨干自己现实的生活 到后来女朋友没了,钱没了还赔了一大堆,驾照没了,车子没了,理想没了,什么都没了,青春结束了。导演拍出的这种失落感,确实能让在荧幕前的我们感同身受。

再聊聊《野马分鬃》的电影风格

导演很有自己的特色,几个长镜头一镜到底的拍摄的现场调度着实不错。男主的命运是跟越野车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片中运用了大量的框架式镜头的拍摄,就是从车内往外拍,从车外往内看。每次一个镜头给的时长刚刚好,看着不会让人太累。这点比大多数所谓的文艺片导演做的好太多了,既可以搬到荧幕上放映,又可以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就着咖啡慢慢欣赏。我上一次看着这么感同身受 节奏不缓不慢的片子是台湾的《阳光普照》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野马分鬃》真是我国内近几年来看到最好的青春片了。

导演给到了几个青春片中很新颖的元素,包括看守所、片场、甚至是大学课堂。这些都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避开了国内青春片烂俗的犯罪、爱情、狗血的剧情,用真实记录了一个大四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迷茫的状态。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也要开始这种抉择,人不可能一辈子在学校过着花儿一般温室的生活,社会是冷酷是无情的,你不努力生活就会抛弃你,就这么简单。电影放映的时候我脑耳一直回荡着姜云升《麦的重量》里的几句歌词

“是玩儿还是工作 台下烦人的空座”

“房子车子钱 艹 永远是这三样”

“你爱的人离开了 理由并不重要 每段关系都被你一手段送掉”

真的很现实 很扎心 走出电影院久久不能自拔

 2 ) 争议无数,它是烂片还是神作?

“我就是因为思想觉悟太低,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

这是几年前,青年编导孔大山拍摄的短剧《法制未来时》中的金句。

这部不到十分钟的短剧,用夸张的黑色幽默,讽刺了“文艺片闷死人”这种现象。

之所以要提这个段子,是因为它非常适合今天的主题。

嗯,今天聊的就是曾经的平遥电影节爆款:

野马分鬃

首先,我个人觉得,《野马分鬃》算不上烂片。

毕竟,烂片也不可能跑到戛纳和平遥刷脸拿奖。

但如果你是看了宣发,奔着去看爱情片和青春片,那它大概率不会让你开心。

至于为什么,咱们往下看。

《野马分鬃》的主线情节其实非常简单。

就是临近毕业的中传录音系学生左坤,有一个驰骋内蒙草原的梦想。

为了完成这个梦想,他买了一辆不定多少手的破旧越野车。

据说这段是导演魏书钧的亲身经历。

不过这又是吉普车又是内蒙古,倒是让我想起了郝云的经典曲目《活着》。

但这车着实破的有想象力,基本就是除了喇叭哪都响的级别。

又为了完成梦想,左坤要修车、要凑路费、要顺利毕业。

对了,还有跟女友车震……

总之,为了这一堆事,左坤混迹于圈内各种场合。

跟过摄制组、钻过录音棚,甚至卖过老妈出的考卷。

反正只要跟钱沾边,他挺能折腾。

但每次他总能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把事情搞砸:

跟朋友的摄制组,因为录音问题,把朋友费劲请来的老前辈揍了。

泄露老妈的考题,把老妈推上风口浪尖。

修车花了大几千,车越修越废。

所谓去趟内蒙草原飙车的梦想,只是止步于郊外的“草原度假村”。

从“草原”回来,左坤因无证驾驶住进了拘留所。

对了,左坤他爹还是个警察。

最终,左坤卖掉了自己的旧吉普,坐在回家的出租车上,看着窗外的街景,继续迷茫。

故事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

如果只看故事,这就是一部废柴修炼失败的青春伤痛文学,结构有点类似贾樟柯早年的《十七岁的单车》。

什么青春、爱情之类的内容,不能说没有。

可片中大多数时候,给人最直观的感觉,还是“废柴”。

左坤跟他两万块买的车一样,一路上好像是在修炼,仿佛是在改变。

但改到最后,越改越乱越废柴。

两万买的车,500卖给了牧民放羊。

北京户口、父母在编、女友又努力又漂亮,加上十几年前能让我羡慕死的中传学籍。

在很多人看来,左坤的人生宛如开挂。

但左坤的人生,却是留级重修,外加行政拘留10天。

可谓是荒诞。

更荒诞的是,他的梦想是开车去草原,这是一个高尚的梦想。

结果,人没去,车却以极其廉价的方式,留在了草原牧场。

他十分看不上自己的甲方,一个承包了三里屯所有纱窗业务的土老板海哥,想出专辑,还号称“100首歌词就是100首诗”。

他把海哥的碟片一张张丢进铁轨,以示对旧世代附庸风雅的鄙夷。

等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出租车里放的就是海哥的专辑。

海哥火了,左坤萎了。

岂止是荒诞,简直荒诞的让人头皮发麻。

很大程度上,这种荒诞是《野马分鬃》收获好评的关键。

谁的青春没躁动过,谁还没愤世嫉俗过,谁还没想入非非过?

谁没有宿舍躺平的冲动,谁又没有鄙视过有钱的土老帽呢?

可走出校园的时候,把意淫变成了现实的拢共才几个人?

大多数人,还是要从幻想摔回现实,在迷茫中负重前行。

大多数人也许没有左坤荒诞,可多少也能从左坤想到自己。

这种观众自发的代入感,放在电影里,就跟左坤的身世一样,多少有点开挂。

这里注意,我在“开挂”前面加了个“左坤”的注释。

因为《野马分鬃》作为一部上了院线的电影,命运也跟左坤一样。

声音很大,却没有溅起多少水花。

至于原因呢,首先没必要苛责所谓“大众浮躁心态”。

因为,在我看来,电影本身就是服务大众娱乐的产物。

先服务大众需求,保质保量拍出一部大多数人能接受的作品。

然后才是表达各种艰深晦涩的“内涵”,让影评人拿去吹水。

而《野马分鬃》受到争议的关键,就在这里。

它是有观影门槛的,这个门槛还不算低。

比如,本片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镜头语言表现。

说实话,魏书钧作为一个90后导演,对长镜头中的场景调度和运镜非常有特色,这几乎是刻在DNA里的天赋。

这种操作,毫不客气的说,能秒杀不少同行。

不过,一部电影摘一点拿来炫技没问题。

如果给的太多,也许懂行的小伙伴会感叹“场景调度绝绝子”。

可对主要为了图一乐的观众来讲,各种长镜头,配上同期声里的白噪音……

实话实说,有点催眠。

同样的问题,还有人设。

如果深入研究这个片子,片中的左坤、海哥、胖同学、女朋友,乃至那辆吉普车,都可以看作是承载各种信息的符号。

每个符号都够拿来写篇大作文。

但直观表现出来,主角左坤和他的车一样,就是废物。

这里实在没必要积口德,左坤的设定就是个没有任何成就的废物。

还是那种自命不凡,最后也没浪子回头的文青废物。

尤其是跟他的女朋友对比,同样的学生,女友从商场的碎催干起,一路爬到大型活动领班。

这段虽然没有展开讲,但事儿还挺励志的。

这么俩人搁一起处对象,还是在一部国产的、三次元的片子里处对象。

人设就很容易引起部分观众的反感。

类似的争议,还有是否“悬浮”。

我们可以先看看片名《野马分鬃》。

在太极拳里,起势之后,野马分鬃是第一式。

对应剧情看,你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毕业前,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如果把标题拆看看,左坤无疑就是那匹“野马”。

由此,你又可以引申出“叛逆”、“自由”、“反对功利心”等一堆高大上的词汇。

片中确实有相关的设计,比如怎么毕业、要不要考研、该不该报考公务员。

左坤敢在剧组死磕前辈,进了拘留所之后,跟其他羁押者各种反着来,也确实够叛逆。

但是……没有下文,统统没有下文。

观众能直观看到的,还是“作”,毫无生产属性的作,还要连累其他人的作。

你要说魏同学没想法,或者纯粹无脑叠buff,肯定不够公正。

但还是老问题:电影是拍给普通观众看的!

即便说我这个多少懂点电影知识,学过也干过相关工作的人看了,能发现他对影视科班教育和圈内乱像的讽刺。

而且非常对味。

可看片的瞬间,最直观的感受,依然是大作B左坤传。

所以,我一直觉得,《野马分鬃》这部片子,有点挑观众。

我不完全否认片子本身的水准,各种意向化表现、镜头语言的拼接等专业技能,可能我这辈子都学不来。

*这个既像感恩又像SB的阵法就很灵性了

这都值得吹,也值得同行学习。

但是,作为一部院线作品,它过于“意象化”。

或者更直白的说,导演个人风格和学院派的表意需求过重。

*比如上面这句话,片子里就没怎么展开聊

影视从业者,或者有相关知识的人看了会觉得很猛、很强、很硬。

能拿奖属于意料之中。

但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花钱看个大作B浮在半空作小死,有没有必要只能是见仁见智。

借一句豆瓣评论做个总结吧:

《野马分鬃》灵气是有的,但膈应之处也让人不吐不快。

只能说,我相信魏同学如果能拿到几个好本子,应该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单看《野马分鬃》的话,有灵气,但不太接地气,也是任重而道远啊。

得,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野马分鬃》这片子本身就争议不小,我也只是聊聊自己作为观众的想法。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想法,不妨点个赞分享出去。

不喜欢也没关系,咱们和谐讨论共同进步嘛。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

 3 ) 不理解

以我现在的心态和阅历我有些理解不动。是我的原因不是电影不好哈哈哈哈。影片想表达的我也没有去刻意搜过。但我接收到的讯号无非是理想和现实,校园和社会,这些纷杂交错的对抗。我不太理解男主角在影片里的种种行为。作为学生,在校园的体制内就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应该的事情在我看来,可笑又幼稚的是他和老师的对抗中我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作为成年人,恋爱关系中双方也是需要彼此努力的。都说男主的女朋友太现实,太物质,可是没有物质连修车的钱都没有。通过卖试卷去挣钱,连累到自己母亲工作,整个行为下来完全就是不负一点责任。这就是野马吗难道?我可以理解,以男主为代表的有才华有能力但因为教育体制所束缚,但既然有规则就去遵守规则,如果有所不满意也可以选择不被其所束缚。至于关于感情线上,宣传中常讲到的,给不了你想要的怎样怎样,我并未看出他所做出的任何实质性努力。青春的模样有很多种,没有必要夸大一个二十几岁了还在叛逆期的迷茫少年。

或许导演有自己的想法,但总的来说我觉得的好电影是看完之后有所共鸣和感触的,或者说主题鲜明地在表达一种特定的东西。然而我看完之后却是和大众的感觉一样,啊这。。。

 4 ) 分鬃的野马,被放生的吉普车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行程如今已经结束,魏书钧的《野马分鬃》是我目前个人最喜欢的国产影片。 因为电影在之前入围过戛纳,所以在观影前我就已经默默调高了自己的预期,但看完之后影片给我的感受依然能够用惊喜形容。

电影从主角学车考驾照开始。其实现代人学车和古代人训马是类似的程序:训马者用鞭子和缰绳告诉马儿该往左还是往右,听到“驾”时该奋蹄,“吁”时该止蹄;驾校教练则用交规和粗口训练学员踩油门和刹车的时机以及倒车入库的要点。 驯马和学车这两种行为本身并无问题,甚至都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马儿不经训练就会伤人,人如果不学交规直接开车上路就会变成危害社会安全的马路杀手。

关于驯马,我们或许还能指责其中不道义的部分:毕竟马儿不是生来就必须让人骑的,人在驯马的过程里,多少会做些伤害马儿的事情,以让其违背天性。 但是对于人来说,“遵守规则”是一件天然成立的事情,如果把我们的人生当作一个游戏app,那么我们每个人在脱离子宫产生自我意识之前,就已经自动勾选了那个“已详细阅读以上规定并同意”的按钮。

人类身上的社会属性,让人天生就无法像其他动物一样获得全然的自由,不管你能否感受得到,规则就像是一个人体里虚无的器官,平时我们或许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然而一旦我们要是想要像左坤那样不顾规则全凭本心行事,那么虚无的器官就会变成体内巨大的结石,让你感到绞痛,我们对于《野马分鬃》的共情也正源于此。 电影的片名“野马分鬃”是太极拳中的一式,气沉丹田,双手抱圆在胸前,手往左或右一送,便能抚平刺头野马炸裂的鬃毛。太极之于中国人,不光是武术套路,更是人情套路和处世哲学,在生活中和职场里,会“打太极”的人总是要比别人活得更恣意更舒服的,而那些不按套路不受规训执意要当野马的人则总会被社会饱以一顿又一顿四两拨千斤的老拳。

《野马分鬃》的男主——周游饰演的左坤就是这样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在电影中,社会规则与人情套路对人的约束和主角对自由的向往这一组矛盾关系,也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叙事核心。电影的叙事主线讲述了一个青春迷茫的故事:录音系的大四学生左坤因为频繁顶撞老师导致必修挂科无法顺利毕业,而无法适应电影圈游戏规则的他在片场里也格格不入处处碰壁,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他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前路会在何处。然而和一般的青春片不同的是,这部《野马分鬃》讲述的不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反而是一个自由的灵魂被阉割和规训的故事,因此当电影结束时,我们不会因主角得到了成长而感到心情愉悦,反倒会陷入到一阵热血已凉的怅惘里。 导演在电影中构建了一组意味盎然的意象:在城市拥堵道路上龟速行驶的小轿车、左坤的那辆二手老爷越野车以及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野马。

在这三种意象之中,那辆二手越野车处在一个不左不右的尴尬位置:它高大的底盘设计、皮实耐操的车身、强劲的马力全然是为了野外的复杂地形而生,但是这些在城市不仅不是优点,甚至还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拥堵的交通让其全无施展本事的余地,硕大的车身连找个车位都难,和奔驰宝马法拉利们相比,它也无法起到彰显车主身份的作用。 但在不属于城市的同时,它同样也不属于草原。越野车虽然是为了越野而生,但它同样难以摆脱它身为一台机器的身份,它得加油才能跑起来,不像草原上的马儿那样吃草就能活;草原上的牧民们或许有给马治病接生的本事,但如果那辆二手越野在草原上抛锚,恐怕也很难叫到救援车,而且按照最后左坤卖车时的成交价,修理和救援的费用加起来可能要大大超过车本身的价格。

这辆吉普车几乎就是左坤的精神镜像:就像是吉普难以适应城市的道路,左坤也难以与社会和片中的种种规则和潜规则共处;左坤在精神上向往着草原,但是那里也没有属于他的毡房和马群,他那双握收音杆的手估计也握不了套马杆。

而这也注定了他所追求的自由注定了只能是一场必然会醒的梦,当不成野马的他也只能被捋平鬃毛,装上马鞍,成为一辆在城市里遵守交规按照导航行驶的车。 电影也在结尾处给左坤举行了一场精神上的割礼:身穿囚服的主角低头往下望,看到了一群和他一样身着囚服的人缓缓打出了一式野马分鬃,又匍匐在地上,用臣服驯良的姿势摆成了“感恩”二字,由上及下的俯拍镜头,也加倍放大了其中驯服的意味。 他们在向谁低头?之于左坤,是那些试图驯服他的人,或者说那些人身后所代表的社会规则。那一刻他会不会想,如果他不和老师顶撞、听自己女朋友爸爸的话去考公务员、陪女朋友去迪士尼而不是去草原、老老实实的考上一本驾照、像那位导演一样学的人情练达左右逢源,自己的人生会不会过的更好?也许他自己也得不出答案,也许这两种生活也都很坏。看到这儿的我几乎被电影致郁。 但最终,导演还是在片尾用一段独白让他做出了选择,主角心中的残念化成了一匹破碎的野马,在银幕上不连段的奔跑。但电影也并没有安排一个彻底灰色绝望的结尾:当知道这部车有可能会被转卖到牧民的手里用以牧羊放马后,主角将吉普车贱卖给车贩子的举动多少有着一种放生的意味。 我不愿将这一情节解读为主角对过去自我的断舍离,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种他对那辆吉普车——他精神的化身的一种成全,也许在真正的草原上会有一处吉普车的乌托邦,吉普车的油箱永远盈满,也不需要考虑抛锚的危险,每天都能和野马与牛羊一起,永远自由的奔驰下去。

回到了北京后,我听闻了贾樟柯在群访中官宣,从下一届开始平遥国际电影展将交给平遥政府,目前的团队会从影展退出,政府会寻找新的团队来继续承办影展的消息。 关于团队的退出,贾樟柯给出的理由是“希望影展可以摆脱贾樟柯的阴影”、“希望能够在影展高点的时候退出,即使培养出新的团队”。 但当这条消息出来后,我脑海中第一件出现的就是今年平遥藏龙单元四部影片《裂流》、《妈妈和七天的时间》、《不止不休》、《汉南夏日》被紧急撤映的事儿。面对这样的局面,影展最终还是把藏龙单元对应的费穆荣誉奖中最重磅的三个奖项颁给了这些“不被允许放映”的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拿了最佳影片、《不止不休》拿了最佳导演、评审荣誉被颁给了《汉南夏日》。这样的结果,颇有一些像野马不愿被戴上鞍辔的意味,而贾科长的这波激流勇退,也有一丝左坤卖掉吉普车的悲怆感在。 那么,在失去了贾樟柯改由地方政府操办后,平遥影展又会有着怎样的未来? 念及此事,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野马分鬃》里的那条近乎凝滞的汽车河流:车辆们以近乎抛锚的状态横亘在马路上,沉闷的空气里,剩下的只有徒劳的鸣笛声和车里情绪暴躁的人们。

原文首发于“奇爱博士讲电影”,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5 ) 不可抵达的草原

《野马分鬃》正式定档9月3日上映。和入围FIRST影展时使用的概念海报相比,院线版海报的整体风格更加阴沉,背景是油画的野马,浓烈的色彩就像在粗粝质感的煤炭上晕开,阿坤的上身为前景,他的侧身姿态和野马别无二致,脑后的蓄发和野马的鬓毛一样杂乱无章。这种隐喻式的二元结构显然是出于符号表达的考虑。

再回过头来看之前的概念海报。构成大背景的仍然是野马,但不同之处在于,野马在这里表现为抽象的线条勾勒,而不是细致入微的具象描绘。抽象的视觉呈现往往具有迷惑性,隐而不显的野马更像是一片有坡度的草原,或者说野马已和草原不分你我,融为一体,而前景的元素则从唯一的阿坤增加到阿坤、童童、蒙古包以及吉普车。阿坤和童童两人背对着吉普车,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佝偻着身躯,他们之间的距离如此疏远,暗示着(主)人-吉普车之间关系的断裂,正是这种断裂构成了贯穿全片的不可抵达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这版海报才是理解《野马分鬃》的正确入口。

作为一名大四毕业生,阿坤理所当然地具有一种青春迷茫的气质。在他看来,吉普车似乎为他敞开了一条走出困境、通往未来的道路。拥有一辆自己的吉普车似乎并不难,更何况还是二手的。但问题在于,阿坤拥有了吉普车,然后呢?在影片中,几乎没有一次驾驶吉普车是真正愉快的。车会抛锚、会熄火,还会卡在阴沟里,人的问题就更多了,酒后驾车被吊销执照、想要野合却被安全套搅乱了性致……很显然,阿坤绝不是一个遵守规则的驾驶员,而整部影片的矛盾、断裂和不可抵达都由此而来。他内心野性暗涌,这和驾驶行为背后那一套规章制度无法相容。所以说,作为人类的阿坤不会成为野马,也无法成为野马。

事实上,与其说阿坤渴望成为野马,不如说他渴望草原。草原是一种自由活性的象征,而对于当下的他来说,所谓的自由可能不过是不被能力低下的老师所教导,不过是在剧组录音时拥有屏蔽其他一切杂音的权利,或者只是好好地开个二手车。但这些自由都不可抵达,其中有大环境的原因,当然也有他自己的问题,这造就了他不知身处何处、不知去往何处的迷茫感,应该说,演员周游将这种感觉诠释得很到位。周游的气质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夏雨很相似,舒展不开的眼袋,微张的嘴巴,紧收的下颌,行走时随意的姿态,毫不意外,这样的角色开起吉普车来势必会引来很多麻烦。

这些不自由或许都可以被概括为大四毕业生的生活杂碎,如导演魏书钧所说,他要做的绝不是“批判”,而是呈现生活之“真实”。真实的底色是荒诞,荒诞的背后是一种不可抵达的特性。这种不可抵达随处可见,课程重修,只好延迟毕业;对网红求而不得,只好转头招妓;导演不在,只好提前杀青。这些不经意的荒诞让人想起杨德昌。阿坤驾驶的吉普车就像洋洋手里的相机,车窗是快门,仿佛世界也就是当下看到的那么大。

在影片结尾,阿坤因为假证驾驶被拘留,他的蓄发被剃光。这场“阉割”仪式之后,他好像成为了一个正常人,于是他轻描淡写地变卖了吉普车,好像他从来不曾是它的主人。最后的最后,他坐在出租车里,路边的景色和他的形象在车窗上交叠,我们无法辨清他的神情。恍惚间,车里放起了《地球人》,他做好了告别一切的准备,与这种不可抵达性迎面赶上。

 6 ) 《野马分鬃》:离电影太近,离电影的观众太远

近日,电影《野马分鬃》正式在院线上映。一年前,这部由青年导演魏书钧执导的电影就曾入围平遥国际电影节与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而在更早之前,魏书钧执导的短片《延边少年》也曾拿下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短片特别荣誉奖。今年,魏书钧在《野马分鬃》之后的最新长片《永安镇故事集》更是第三度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对于一个90后导演来说,这样的成绩可谓斐然。 作为魏书钧的第一部长片作品,《野马分鬃》从平遥跑上院线、遭遇了更多的观众以后,也出现了更多的声音。目前,《野马分鬃》的豆瓣评分落在6.7分,不少影迷认为这部电影实为过誉。

电影《野马分鬃》官方海报。

在本文作者看来,《野马分鬃》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是一部好作品,甚至是一部过度成熟的长片首作。它的青涩和个人表达有其珍贵的地方,但也暴露出近年来青年导演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它离电影太近,因此离电影的观众太远。这是《野马分鬃》在院线遭遇冷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匹野马原本还可以跑得更远,本文作者也期待着这些野马能够跑向更远的地方。

撰文 | 魏子薇

01

成熟的拍摄技法

作为青年导演的首部长片作品,《野马分鬃》记录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录音系男大学生的彷徨。虽然一辆吉普车贯穿影片始终,但这部影片还是应该被定位为青春片,而非公路片。然而,这部内核青涩也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印记的青春片实际上出乎意料地成熟。这种成熟主要表现在摄影技法和场面调度上。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影片前半段就有一场戏,整场戏由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构成。一个女孩在商场里遇见主人公左坤(周游饰),并询问他要不要配合做一个问卷。隔着商场中庭的远景镜头追踪他们进入电梯。透过观景电梯的玻璃,观众看见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关于个人信息的对话。女孩问:“电话号码?”左坤说:“你手机里不是有嘛?”我们因此可以推测出两人可能先前就相熟。简短的问卷结束,女孩离开、进入隔壁的电梯,左坤则停留在原本的轿厢内。随后左坤的电梯上行,女孩的电梯下行,镜头顺着电梯往下拍摄到商场舞台上的表演——那是女孩的工作场所,而女孩加入了礼仪小姐的队列。

这是一场非常丰富而流畅的戏,能看出调度经过了深思熟虑,且不仅仅是在炫技。优秀的电影创作者知道不只是要用台词讲故事,这场戏就是利用了整个商场的空间讲故事,讲这两个人的生存状况和两人之间的关系。在恰到好处的氛围下,即使台词非常精简,这种关系也是不言自明的。这场戏被安排在影片伊始,让人无法小觑这部作品。

从《野马分鬃》看,新人导演魏书钧挺喜欢使用大景别和长镜头,但不是为了渲染宏大的氛围,而更像是让观众遥远地窥探。同时录音允许那些遥远的对话传进我们的耳朵里。有时,他更尝试让主人公撤退出长镜头,或者说,让长镜头停留在其他角色的空间里。比如说在游乐场,左坤在中场休息时拿着录音杆离开了,但镜头没有关闭,还在拍摄导演阿明(王小木饰)拙劣地搭讪女主角依琳(赵多娜饰)。在蒙古包前,镜头也持续记录着导演、村长、童童之间两两发生的对话。这些人在镜头里进进出出,构成一个饱满的时空,也多少稀释了一点半自传色彩的青春片中往往满溢的、对主人公——或者说自我——的过分关注。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平心而论,《野马分鬃》不是一部闷死人的闷片,前提是你对观影抱有一定的耐心。影片里偶尔出现的黑色幽默,如同不温不火的粥里偶尔冒出的几个泡泡。这种幽默的底色其实是真实,是有些伧俗的真实。左坤的女友芝芝(郑英辰饰)也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她的副业是个礼仪小姐。于是她工作场所经常土味且尴尬得让人联想到贾樟柯《天注定》或《世界》里的空间。

左坤的窘迫也时常激起观众的笑声,就像坐在我后排的姑娘的短促笑声。比如当他因酒驾被抓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高中生还在怯怯地询问他是否还能搞到这个月的月考题。人和人之间关切的错位与参差引发了观众对于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的善意嘲笑,也可能是掺杂着共鸣的自嘲。

简单来说,作为一部青年导演的作品,《野马分鬃》是成熟的,因此能在去年的平遥电影节中脱颖而出。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当野马从平遥跑上院线、遭遇了更多的观众以后,也出现了更多的声音。在叙事线索更清晰的商业电影之间,它显得格外青涩、落落寡合。《野马分鬃》的问题具体出在哪里呢?

02

青涩而模糊的自我表达

或许要从今年10月份结束的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说起。

当时有两位青年导演比较受人关注。一位就是魏书钧,他凭借《野马分鬃》之后的新作《永安镇故事集》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另一位则是孔大山,他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

孔大山执导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官方海报。

对关注国产青年电影的观众来说,这两位导演的名字都不陌生。魏书钧自不必说,孔大山之前并未有长片作品问世,却有一段学生时代的影像作品在各大社交网络上流传。

巧的是,看完《野马分鬃》以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大山的那部小短片——《法制未来时》。这部明显带有黑色幽默的短片,模仿法制节目的形式,展现了警方因“文艺片闷死人事件”捣毁一处创作者窝点的实录。

在镜头前,被打了马赛克的导演孔某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我就是思想觉悟太低,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这也成为这段不到10分钟的短片的金句。

“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这几乎是所有青年创作者都难以回避的指控。《野马分鬃》也是如此。影片的主人公左坤是一个电影学院录音专业的大四学生。整部电影几乎都是他的生活碎片。除了他在影片开头买了一辆吉普车并在之后一直驾驶-修理-驾驶之外,全片谈不上有什么主线,都是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

即使对导演魏书钧的了解为零,你也很容易从主人公作为电影学子的角色定位上,估测出真实和虚拟的重合度。实际上,魏书钧确实在中国传媒大学读过录音专业,在大学期间也爱接私活,帮人拍片、做场记和副导演。他也买过一辆吉普车,并最终以3000元的价格把车卖了,买主说之后这个车会转手给内蒙古的牧民,他也算间接实现了心心念念的草原梦——这也是片子最后左坤的选择。魏书钧自己承认,片子对于他个人经历的还原大概有三成。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其实,这种个人经历和影片内容的重合,虽然容易引发观众对作品创作者青涩或自恋的评价,但并不足以构成“沉迷于自我表达”的指控。甚至,我并不真的觉得“自我表达”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很多成功导演的早期作品中都有自己青年时代的影子:

贾樟柯的《小武》是他和他平遥镇上的朋友们的生活。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四百击》更和导演特吕弗的私人经历高度相关——特吕弗年少时候也曾因为盗窃被捉进少管所。侯孝贤拍《风柜来的人》时35岁,韦斯·安德森拍《青春年少》时29岁,迈克·尼科尔斯拍《毕业生》时35岁,拍的都是青春期,导演们也都处于后青春期和执导生涯前期,与拍《野马分鬃》时30岁的魏书钧差不多年龄。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电影成为经典。

真正阻止野马叫好叫座的原因,是《野马分鬃》的拍法和大众有不少的距离。

如文章刚开始所说,《野马分鬃》其实并不是一部公路片,而是一部青春片。它的核心原本最容易引起人的共情——青年人的社会化。通常这种社会化被认为突出发生在学生从学校毕业的那一刻,所以我们看见《青少年哪吒》拍的是高中毕业,《盛夏光年》拍的是大学毕业。除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所处的特殊时期,人们无学可上也无业可毕之外,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个节点,也因此对此间的惶惑不安和蠢蠢欲动容易产生共鸣。

但也如上文所说,除了吉普车的主线之外,本片没有明确的叙事线。他和女朋友打情骂俏,他打零工,他顶撞老师,他找了第二份零工,他翘课,他和女朋友分手,他打了第三份零工,他再次顶撞老师……本片和公路片最显性的区别在于,左坤的吉普车总是在城市里,而非在公路上飞驰。偶尔短暂地上路,还被查了酒驾。这辆车像左坤一样,是叛逆的,也遭遇重重困难。

左坤最终也没有如车贩子所希望的,成为一个“越野e族”,因为影片最终不是要说他开这部车去了哪里,而是要说无法去哪里。野马这一核心意象,在片中并不意指飞奔,而是落在监狱里的犯人打的太极拳招式上。收招之后,全体蹲下,拼成一个橙黄色的“感恩”。这种非线性和反高潮的特征难免让习惯商业片逻辑的观众失望。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比没有明确的叙事线更要命的是影片没有明确的人物动机。主人公想要去做什么事,或者不想做什么事?影片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展示。虽然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到左坤的彷徨与失落,他偶尔充满优越感,又在现实中不断遭遇撞击。

青春片总要有一个核心的,即使它是遥不可及的渴望。《少年托洛茨基》里的主人公以为自己是托洛茨基转世,想肩负起无产阶级革命。而在《十七岁的单车》和《盛夏光年》中,爱和欲望构成了青少年时期里的英雄梦想。如果没有这样的渴望,青春片也往往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反抗对象,通常是世俗化的生活、被扼杀的理想主义和冰冷的都市病。经典作品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香港制造》等。当纯真遭遇染指、当梦想被日常吞噬、当欲望被现实淋湿……无论年轻的主人公被就此打倒,还是咬牙奋进,都容易勾动观众的心弦。

然而,《野马分鬃》核心松散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公的复杂身份。左坤虽然大学没毕业,却不是一个没经历过毒打的、受象牙塔庇佑的单纯学子。他在大学期间就有持续接私活的经历。在混剧组方面,他比学校里的教授还经验丰富,也催生了很多师生间的矛盾。按魏书钧的话说,左坤是“学校里最社会的人,社会里最学校的人”。

这种人物前史使他和很多青春片中无知而无畏的主角不同。青涩与成熟、学校和社会、纯真与黑暗、理想与现实……这些构成青春片核心矛盾的二分法在他身上是融合和模糊的。而且,这种模糊发生在影片开始、观众认知这个角色之前。于是,这也为这角色的塑造,以及相对应的,观众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

其实处于社会人和学生身份的转换节点,左坤身上还是拥有一些刻板印象中的学生特质。比如他的混不吝,他的幼稚,他的少年意气等。这些表现主要体现在他的剧组遭遇和他与女友之间的摩擦上。在和女友芝芝的关系中,左坤是显得更加单纯的那一个。

我很喜欢一场没什么对话的对手戏:左坤到活动现场接芝芝下班。芝芝剪彩结束后走到台下,训斥另外两个女孩为什么没有在台上展露出笑容。训斥结束后,镜头带到旁边的左坤,停在他呆滞的表情上。明显,芝芝已经在社会中进入了一种权力关系的上层——尽管这是再小和再底层不过的权力结构。她对于两个女孩的要求是展露微笑,也是一种剥夺本真的象征。左坤对此是被动的,也隐含着抗拒:虽然总是在剧组里充当被剥削的边缘人,他却还没有准备好充当剥削他人的角色。

但这样的冲突,不仅在价值取向上过于学生气,在很多成年观众看来,也有些无病呻吟,表达上也比较隐晦。所以即使我个人并不反感、甚至欣赏这样的自我表达,它也注定无法在大众市场上激起更多的共鸣。

03

离电影太近,离电影的观众太远

如果说,上文中提到的非线性、反高潮、孩子气的隐晦表达,是市场注定不认可、但我还算欣赏的表达,那么《野马分鬃》在我眼里还存在一种真正的缺憾:

它离电影太近了,因此离电影的观众太远了。

《野马分鬃》充斥着对于电影媒介的展示、引用和致敬。左坤是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做的是电影行业中的边缘营生——录音。他的历程中有很多电影圈“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细节。技术上的,譬如如何举杆、如何拟音、如何补录环境音。人际关系上的,譬如年轻导演很依赖经验丰富的摄影师,甚至在权力关系上会有一种反大众认知的倒转。角色的台词里也充斥着文艺片导演的名字,洪尚秀、王家卫、侯孝贤等。

“澎湃新闻”发布的一篇影评认为,《野马分鬃》因此展露了一出“影视圈的奇葩现形记”。但新鲜之外,我觉得这可能更多出于影视制作者,尤其是青年影视制作者的自恋。这种自恋未必是对他们个人的,也可能是对电影媒介本身的。

其实我并不想苛责《野马分鬃》,之所以格外提出这点,是因为《野马分鬃》并不是孤例——它几乎代表了一种近年来青年导演的倾向。如同影片的豆瓣短评区里的高赞短评所说,“2020年涌出来一堆讲述如何拍电影的电影,数量可能不下十部”,魏书钧的第二部长片《永安镇故事集》也在其内。好像这几年,年轻一代拍摄的摄影棚里的“套娃”故事越来越多了,而把镜头对准“非电影的现实”的青年影片越来越少了。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预设普通观众对于电影的拍摄幕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乃至文艺片的拍摄手法拥有业内人士同样的热情,无疑是一种盲目的傲慢。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影这一载体本身并没有什么光环,电影承载的内容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于是,电影对这方面展示越多,大众的共情就折损得越厉害。或者不如说,这样的取材天然就是一种筛选和圈选,留下来的几乎只能是最核心的那部分影迷。

当然,有些电影注定不是给所有人看的。创作者有选择观众的权力,电影人也有拍摄戏中戏的权力。所以费里尼有《八部半》,特吕弗有《日以作夜》,文德斯有《事物的状态》……但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的青年影人不约而同地都把镜头对准电影本身的时候,被共同忽略的是“外面的世界”。在这些此起彼伏的媒介的自我致敬中,除了热爱,我更看到了懒散和失控:失控的是自我和作品之间的距离。

再回顾一下大师们年轻时的作品吧。你会发现即使热爱电影,他们基本也不急于在最初就用作品热切告白。把镜头对准电影,往往是他们在过尽千帆之后:《八部半》是费里尼的第九部作品,在拍完了浪荡儿、妓女、骗子、小丑的故事之后,他终于开始拍自己的影子;《日以作夜》前,特吕弗已经成为新浪潮的标杆;拍《事物的状态》,则是因为文德斯凭借《公路之王》等片走出欧洲、来到美国,并经历了完全不同的电影生态,产生了一腔想要抒发的怨怼。张艺谋年逾七十才拍了所谓“给电影的情书”的《一秒钟》,但在影片中,胶片还是历史和记忆的载体,并不存在什么超验或普世的光环。

电影《八部半》剧照。

《野马分鬃》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是一部好作品,甚至是一部过度成熟的首作。它的青涩和个人表达有其珍贵的地方,但它也暴露出青年导演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尤其是从平遥走上院线之后。

必须再次强调,我并不想对《野马分鬃》求全责备。电影有小视野和大叙事,可以把视点抛向世界,当然也可以把目光聚焦自我。可以是雄浑的交响乐,也可以是自言自说的影像诗。但因为《野马分鬃》不是青年导演作品的孤例,我才要说:不必着急致敬电影,因为世界之大,并不只在摄影棚的咫尺之内。也不必着急拒绝大众,因为电影的受众可以不仅是骨灰级的影迷。

《一代宗师》里叶问说:“世界之大,其实大不过一个想法。”吉普车最终在左坤的想象里跑上了草原。我们也期待着青年电影可以跑得更远。

主要参考资料:

[1]专访丨《野马分鬃》导演魏书钧:去年放的礼花,今年终于亮了,“澎湃有戏”公众号,2021年11月26日://mp.weixin.qq.com/s/L58MrqAzir_JHTd6BcZgCg

[2]《野马分鬃》:一匹野马,没有草原,“澎湃新闻”,2021年11月27日://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80530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魏子薇;编辑:青青子;校对:贾宁。题图来自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短评

灵气是有的,作为青春片抓住了迷茫的精髓。但也有膈应之处不吐不快(起初怕自己拳打多了反应过激,结果连男生都说明显感受到片子厌女)。追不到或处不成的女生统统都打成虚荣拜金,但从来不反思自己几斤几两,面目粗陋、冲动易怒、眼高手低、投机钻营、不负责任,还自比野马美化这些劣根性?辱你马了。

7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小城青春隔了一二十年还是有挺大不同,北京青春怎么隔这么多年还是一个味儿啊。以及,直男是否都是不嫖娼不青春(

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在玻璃上贴黑车膜,与生活偷情就不用管现实。在草原上举收音杆,把理想录入就不用管未来。大学的最后一年,我报名了不会参与的公务员,戴上了不属于自己的学士帽,像在舞台上吹不响小号的演员,在草原上不会奔腾驰骋的野马。我曾对这世界充满了野心与期望,却在电台里听到地球人的瞬间,顷刻溃不成军。

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4th PYIFF# 9分。藏龙+“戛纳2020”+男主,正常年份应该是一种关注单元。看片时一直会想到的是[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后半段)]和[恋恋风尘]。非常难得的一部既不矫情又不煽情、而且能够引发强烈共鸣的“大四”青春片。[里斯本物语][听见天堂]之后很少见到的以录音师为主角的影片,有着难得的幽默感,讲了许多电影行内的、也颇具迷影梗的笑话(cue了王家卫、侯孝贤和洪常秀),不少还是下了心思的三翻四抖;而在青春片这边,要算在《草样年华》这个颓废青春的脉络里,颓废迷茫与躁动的梦想和荷尔蒙混在一起。导演在人物刻画上有着精准的白描手法,略略几笔就写得生动而真实,更重要的是“说人话”。影片调度很见功力,不少长镜头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与吉普车有关的很多调度都很精到。结尾若能更干脆利索些会更好

1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一方面,看到它久违地呈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某种真实生活,另一方面,又感到这种真实并不耐咀嚼。只不过,我们这种乖学生的四年更加无聊,更加没有讲述的必要。假如向内开凿的处女作必然带有自传性质,那么魏书钧交出的答卷代表性地展现了一代新导演的干涸。对剧组的揶揄足以令我捧腹,但去年华语影坛泛滥成灾的元电影,都无法大面积地取悦影迷,而只能给对影视圈抱有幻想的观众祛魅。长镜头调度花了心思,不过趣味也就止步于此,相比“导演”反复提及的洪尚秀,制作在内核面前显得太过铺张。最大的问题是把所有人物都变成男主角成长的背景板,哪怕塑造相对立体的胖子也只是他的影子;而一众女性则纷纷落入刻板的男性想象之中,被叙事和镜头双重地推远(少见中近景)。去内蒙的愿望,进而带出的绝望,和去满洲里(《大象席地而坐》)比起来,显得力量全无。

16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2020涌出来一堆讲述如何拍电影的电影,数量可能不下十部。《野马分鬃》以二手越野车和内蒙古野马做意象符号的勾连,加上cue一些导演大家的名字,尤其是对传媒大学电影教育和剧组油腻开工的揶揄,引到评论人士和影迷现场叫好——就如同片子里学个电影搞出莫名其妙的感觉良好。然而后半段,刺头、叛逆、不满的青春焦躁,似乎在草原上,彻底失去了优越感的方向。

1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杨德昌系电影。与《阳光普照》就是一对儿。所有演员状态都特别好,哪怕只有一场戏的演员都是如此。最具分量的是,对人物骨子里被无可名状理想召唤出来的不知所措感,把握得很准确。荒谬感的分寸也可以,有冲击力。瑕疵是有些细节还是可收束一些,结尾好像是不知道怎么结束才好。意象的植入像套路式文末总结。3.5

20分钟前
  • LOOK
  • 推荐

无法共情,男主角真是太烦人了,年轻愚蠢又固执。电影里只有浪子,没有回头,连反思都没有。有一些小设计比较有意思,但观众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看卢瑟搞砸史?建议剪短半小时。

22分钟前
  • 歌辞
  • 还行

3.5;片名嵌合着主题表达,并且在剧本各个层面都紧扣「马」的意象,在出现“野马分鬃”招式的那一刻,所有年轻人的游荡、彷徨、迷惘、愤怒、出走都有了来处,这不是内地青年的无因反叛,而是在集体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反复规训中小心触碰到的边缘。心中藏着一片草原,渴望奔逃的愿望自茧破出。这样的“青春片”放在欧洲或日本都很常见,于内地电影来讲却甚是罕见,这般注重情绪感染沉浸的片值得鼓励。时有冷幽默,生活赠与你的笑和哭一样多,所谓魔幻大抵如此。结尾独白减半星,帮助观众提炼中心思想没啥意思。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我总算知道为什么各大电影节如此钟爱这部片了,那么多电影行内的梗自娱自乐玩的出神入化,业内人士能不爱吗?反倒是主要的剧情无限趋向于稀碎,最有意向可挖的车,也没有被镜头语言高度照顾到位,啥亲情爱情兄弟情一夜情少数民族情都往里头装,装来装去把圈内人都哄乐了,你让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咋办?一边想着再野一次结果啥啥都放不开手脚,想替导演说他故意为之表现克制我都没有这个脸。苦等了一年,期望无限拉高,失望再一次粉碎了我的好期待。

29分钟前
  • 小金
  • 还行

电影名字真不错;看到结尾,就像是我高中写作文时发现偏题了,专门在结尾点个题。

34分钟前
  • 我先矛盾 //
  • 还行

大学毕业才姗姗来迟的青春期,一个集自负、自私和不自知为一体的大男主。在矫饰的人物行为背后,导演没有对其动机做出哪怕一点点推演和挖掘,于是这种无处溯源的叛逆症候则沦为单维的橱窗展示。嘲讽他人的力量一旦不能落到自反,则更像是肤浅的嫉妒。视听上是剧场思维,多使用中近景配合摇镜,强调镜头的起幅落幅,通过局部视点搭配多层次人物调度推进叙事。场景还原的功力十足,但极限也就是投入地观看,难以到达浸入地共情。(整体蛮厌女的,不知道女性观众怎么想)

3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有点吃惊大家会被如此肤浅的表达所满足,很不怎么样诶

40分钟前
  • 剃刀头
  • 较差

一名大四男生的狂野梦想与破碎现实。不愧被戛纳看上,电影拍得很轻盈、轻巧,有很多设计又不显刻意,始终萦绕着一股淡逼、迷茫、混不吝、小幽默、小确丧,是我喜欢的气质了,周游还真适合这个角色。导演对现场即兴调度、非职业演员、情绪氛围的掌控很厉害,拍出来比原剧本还要精彩许多。同为中传毕业生,对片中每个虚焦的背景都太熟悉了,想起在学校上课拍作业的时光,也能get到很多脑回路,觉得格外好笑。“环境音是什么啊?”,“你喊”,“环境音是什么啊?”妈的我笑成傻逼了XDD//2021公映重刷,补上了一直没看到的结尾。我知道这部电影代表不了所有人的青春,只是恰好很能触发我共情的特例,但这就够了,我仅代表我自己喜欢。世上也没有导演能拍出所有人的青春吧,毕竟每个人都太不同了,还是很羡慕魏书钧的年轻、有才、有机遇。

4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4.5 挺有意思,魏书钧在年轻导演这一波人里算是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100首歌的专辑也能拍,监狱也能拍,生活经验比起那些留洋的半吊子多了不止一星半点,实在是难能可贵。但与此同时,他又可以跟你来点儿电影和生活的关系,拍着艺术电影却不吝于讽刺所谓的艺术,丝毫不惧怕在片子里谈论当下,不惧怕谈论生活本身,懂得生活的失意与诗意,不故作深沉无病呻吟。演员调教得也好,不来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表演都很实,调度也有想法有执行力,虽然总体上看还称不上是美学,但就这个年龄段的创作者来说,已经是初具规模和体系,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侯孝贤-贾樟柯一脉的传承者。

4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电影好在三点,一是名字,二是海报,三是真实。前两点让我决定去买票,第三点决定它会被骂。一二不再赘述,三真实在男大的冲动、鲁莽,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生是拜金物质的,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性存在的原因就是围绕自己转满足自己欲望,真实在男大的世界中只有兄弟肯为自己两肋插刀,真实在反叛父母反叛一切。以往批判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只为了推进剧情,这片里的女性却连剧情都无法推动,她们只是不明所以地出现,然后上车先自拍、看向豪车流露羡慕、陷入情感纠葛、抽烟再主动亲吻男大。这就是男大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男大的全部世界。过于流于表面的情绪,再多的王家卫也无法拯救。

51分钟前
  • 白堕
  • 还行

来这的第一件事🤗🤗🤗

54分钟前
  • 机器人帕克
  • 力荐

越野e族就是汗血野马,无因的反叛裹挟于自由(跑下去)和规则(停下来)中,悬崖勒马被视为是种成长,“野马分鬃”的狱中操阵型是彻头彻尾的被驯化。视听与表演自然且自洽,对年轻人的彷徨有细致描绘,跟随角色踏上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

5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看完这部电影,就觉得天赋这东西可遇不可求。魏书钧导演的这部电影有着真正国际化的创作视野,他的视听语言修养太好了,对艺术电影的创作也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这个剧本展开故事之后,选择了去写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的状态,非类型片式造故事的写法,这种创作思路已经秒杀很多同行了,而且铺垫的各种细节在剧作框架的构建上又用的很到位,类型技巧人家也是很懂的。但影片最厉害的是导演太会拍人物的状态了,看不见任何用力的痕迹,极其流畅自然,我相信能把状态和情绪拍成这样需要天赋。以后哪天遇到一个文学性强主题更严肃的剧本,魏书钧这样有天赋的创作者迟早会炸出圈!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剧本满满当当,视听技巧也不错,内核却是非常单薄,无论叛逆或迷茫都轻飘飘的。男主站在大学到社会的十字路口,一脚想要生风一脚想要随波,结果形成了尴尬的劈叉姿势——恰似这部电影本身。比较有意思的是拍摄文艺片的拍摄,洪常秀看了估计会呵呵...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