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

第34集

主演:于和伟,王媛可,潘虹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剧照

兵临城下 剧照 NO.1兵临城下 剧照 NO.2兵临城下 剧照 NO.3兵临城下 剧照 NO.4兵临城下 剧照 NO.5兵临城下 剧照 NO.6兵临城下 剧照 NO.13兵临城下 剧照 NO.14兵临城下 剧照 NO.15兵临城下 剧照 NO.16兵临城下 剧照 NO.17兵临城下 剧照 NO.18兵临城下 剧照 NO.19兵临城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兵临城下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1年秋,大批日战机猛烈轰炸成都。百年老字号锦江春的少掌柜杨少诚亲眼目睹驻防司令叶怀忠的吉普车发生大爆炸。叶司令当场炸死,副官凌辉浑身是血受了重伤。少诚送他去了医院。军统站副站长陈剑锋赶到未来岳父叶司令的被炸现场,吃惊的发现吉普车底下隐藏了一枚德国产的定时炸弹残骸,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起谋杀。丑闻(1967)谋局反物质危机越空追击重返上海滩致命伤害我爱猫头鹰亿万鸿门有点甜重金属(国语版)最强的名医早见,晚爱天下父母心秋瑾特工2018走着瞧爱的终结第一季总裁别太坏之契约娇妻屠夫2救命国语血战残阳一剑横空怪物工厂布克和海尔2010葬礼上的死亡燃情追踪29岁美好人生猎鬼姐妹追光看不懂你的心末班轮渡影子大亨我凭本事谈恋爱堕落2022日出之食 第二季聪明人吴二哥请神怪物2013成长不容易 第一季摩登保镖血战铜锣湾罗茜2018艳贼小树的天空飞哥战队

 长篇影评

 1 ) Oneshoot,Onekill!

难能有女人热衷于在战争片中寻求自身的价值,权利永远不是她们最终追逐对象,与此同时女性似乎往往在战争中扮演着浪漫因子的缔造者。连我也不相信自己是战争狂人,可是却某种意义上极度痴迷着战争片,尤其在整个人倾颓殆尽之时,眼球竟然也能聚焦在这种名叫战争的男人游戏中丝毫无转动之力。
 
两年里第三次看《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之前的几天感觉自己就要倒下了,被无形的枪林弹雨狂扫,心中大义凛然地高呼着:“向我开炮!”实则心知肚明子弹还没上膛你丫准保第一个躺倒装死。
 
再次遭遇另我窒息的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一个神枪手,最高称谓,甚至远高于历史赋予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HERO。
 
一个原本乌拉尔地区的牧羊童,澄澈的眼眸透过猎枪的准星只有恶狼的贼眼,意念中祖父的一个声音鸣响:“我是一块石头,我一动不动,慢慢地将雪含在嘴里,这样它就不会感觉到我的呼吸,我从容不迫让它靠得再近一些,我只有一颗子弹,瞄准了它的眼睛,我的指头轻轻按在扳机上,我没有颤抖,我现在是一个大男孩了......”一枪击毙的精准!
 
然而可笑的开场拉开帷幕,苏军冲锋,指挥员大喊:“领到枪的人往前冲,没有枪的从牺牲的人身上拿。”神枪手瓦西里竟然没有配到枪,被发到的只有五颗子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枪!”
 
一片尸骸下,瓦西里就用他手上的五颗子弹五枪击爆德军高官的五颗头颅!
 
于是数十名德军军官的头颅先后被瓦西里射开了花,在战争期间,敌人的恐慌不堪,急忙派遣号称“军中第一狙击手”的柯尼格少校来“猎杀”瓦西里,瓦西里终于棋逢对手。双方暗地的厮斗甚比地对空的袭击还来得动迫人心。
 
瓦西里发现对方的瞄准镜反光,让奋死营救的爱人举起一块碎玻璃,德军少校从而暴露方位被击中了右手,然而却距瓦西里的目标头颅还远,较量还未完结......
 
瓦西里助手腾空一跃,被德军少校一枪击落,生死只在一瞬。真是有高手过招的快感,Oneshoot,Onekill的狙击手境界!
 
说实话,德军少校的死法是本片的败笔,他以为成功以后,竟然晃悠悠地走在空地上,偏偏被瓦西里来了个明目张胆的射杀,这完全背离了狙击手的原则。
 
自古“英雄救美”,这里偏来个“美人救英雄”,美丽的犹太姑娘塔妮娅勇敢执著,不但辅助瓦西里在一个回合中赢得了胜利,还为了鼓励瓦西里英勇杀敌,半夜时钻到了他的毛毯下面,俩人之间一番火热的激情瞬间爆发,战争中的爱情以此种隐涩的形式赋予了更猛烈的实现,直另人感到世间单纯贪图肉欲快感的浅薄和苍白。正如男同胞谈及瓦西里的枪法自然会拿CS说事,女人看战争的视点自然会女人特色,危情时刻迸发的激情欲呼不得的高潮更是妙不可言,乱世下的爱情定会惊天地泣鬼神!
 
然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说,这种爱情模式饱含着好莱坞类型片的色彩,比如有的观众一看到朱迪劳和女主角同时入画就会猜测到结局肯定是男女主人公厉经战争磨难,最后在战地医院重逢,因为两人必然会失散其中一个必然会受伤,是的,不出人所料,然而就是俗套怎么样,看到瓦西里走向躺在病床上的塔妮娅,镜头拉远呈现大景深全景,谁的心里不是酸甜苦辣百味俱全?排除结局套路不管,第三次观看,我更多注意了一下它的场面调度,发现导演还是设计得用心良苦的,类型片也自有类型片的长处。

 2 ) 狙击传奇七十载——二战影视中的狙击手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5年第10期:

狙击手,战场上神出鬼没的“幽灵”,一击必杀的终极“死神”。他们无处寻踪,却又无处不在。在70年前那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战争中,狙击手更是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如今,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狙击手依然在银幕上演绎着他们在二战中神话般的传奇。在屏息凝神之间,那悄无声息、干净利落的精确杀戮,永远令观众叹为观止,也使观众对这些“冷血杀手”产生了各种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

不是每个兵都叫“狙击手”

狙击手是战场上最具传奇色彩的角色,军事影视中往往少不了他们的形象。不过,国内绝大多数观众,对“狙击手”的理解流于表象,认为“枪法好的人”或“使用狙击步枪的士兵”,就是狙击手。实际上,狙击手的概念绝非如此简单。

1773年,在印度的英军官兵寄往家乡的信中首次出现了“狙击手”(Sniper)这个词。当地有种称为“Snipe”的沙锥鸟,小巧敏捷。能成功将其猎杀的人必然枪法高超,因而被称为“Sniper”,也就是“狙击手”词汇的最早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首次创造了现代意义的“狙击手”——使用装有瞄准镜的步枪,在隐蔽处进行射击。

当代军事概念中,严格意义上的“狙击手”不仅要求能使用狙击步枪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还意味着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具备极强的隐蔽、伪装和野外生存能力,能独立作战,甚至渗透到敌军后方,进行远程侦察。

有些士兵也使用装有瞄准镜的步枪,负责在班组中提供精确火力支援。但是,他们并不见得善于隐蔽、伪装和渗透,缺乏独立作战能力。准确来说,他们并不是“狙击手”,而是“特等射手”(Marksman)。他们装备的狙击步枪,多为装有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或自动步枪,而非栓动步枪。

有些士兵枪法出众,使用的却是没有瞄准镜的常规步枪,甚至是手枪或冲锋枪,也不具备专业的隐蔽、伪装和渗透技能。他们是“神枪手”(Sharpshooter),而不是“狙击手”。

当然,“狙击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二战时期的狙击手,并不能完全与当代的概念相符。有些狙击手确实只属于班组成员,从不独立作战。有些狙击手极为擅长隐蔽、伪装和独立作战,使用的步枪却没有装备瞄准镜——1939年—1940年的冬季战争中,在100多天的时间里,芬兰第34步兵团的狙击手西蒙·海耶,使用只有机械瞄准具的M/28-30式7.62毫米步枪,击毙了苏军505名官兵。除此之外,他还使用M1931“索米”式9毫米冲锋枪击毙了苏军200多人。他被誉为“白色死神”,也是人类历史上战绩最高的狙击手。

从“拯救大兵”说起

1998年之前,没有任何国内上映过的二战影视作品,能像《拯救大兵瑞恩》这样,将“二战狙击手”的形象刻画得如此深入人心。

在这部电影中,加拿大演员巴里·佩珀成功饰演了美军游骑兵狙击手“杰克逊”。此形象几乎具备了狙击手所有应该具备的特点——沉着坚定、冷酷阴鸷、目光敏锐、枪法超群。作为虔诚的教徒,他会亲吻项链上的十字架吊坠,会一边狙杀德军,一边念诵《圣经》进行祈祷。鲜明的个性又避免了狙击手形象的脸谱化。在整部电影中,“杰克逊”的射击只有三次未命中目标,包括一次补射。

在电影中,有三个片段正面描绘了狙击手“杰克逊”进行的战斗:

在“奥马哈”海滩,美军第2游骑兵营抵达了德军海岸碉堡的射击死角。在悬崖上,德军的MG42式7.92毫米通用机枪猛烈扫射,拦住了美军的去路。关键时刻,“杰克逊”用两发子弹击毙了德军两名机枪手。

途径小村时,德军狙击手将一等兵“卡帕佐”击倒在地。美军游骑兵纷纷寻找掩护,不敢露头。“杰克逊”冷静地为步枪装好瞄准镜并调整参数,并用狙击手特有的思维判断德军狙击手可能的藏身之处。德军狙击手刚发现了“杰克逊”,“杰克逊”就扣动了扳机。子弹命中了德军狙击步枪的瞄准镜,顺着镜筒击穿了德军狙击手的头部。这个情节看似夸张,但并非空穴来风,只不过不是发生在二战,而是越南战争中的真实战例。

最后的巷战中,在德军来袭时,隐蔽在教堂钟楼上的“杰克逊”以手语为“米勒”上尉传递侦察到的情报。他接连击毙大量德军,不幸暴露目标。德军“黄鼠狼”3H式自行反坦克炮(道具车由瑞典Sav m/43式突击炮改装而来)轰击教堂钟楼,“杰克逊”阵亡。

“杰克逊”装备的是M1903A4“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M73B1式2.2倍瞄准镜。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杰克逊”是左撇子,用左手扣动扳机和拉动枪栓。在教堂钟楼上,他一口气发射了十几发子弹,却从未进行过装弹。对弹仓只能容纳5发子弹的M1903A4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省略又可以理解。大部分的栓动步枪都是通过整装的桥夹装弹,M1903A4却要一发一发地装弹。如果不省略过长装弹过程,必然会打断场面节奏的连贯。

在真实的诺曼底战役中,德军狙击手的表现远优于美军狙击手。在《拯救大兵瑞恩》中,与“杰克逊”对决的德军狙击手使用的是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ZF42式4倍瞄准镜。其枪身包裹着粗麻布,增大的摩擦力可以稳定持枪,也能对狙击步枪进行伪装,以免反光而暴露目标。

相比之下,当时的美国陆军并不太重视狙击手。瞄准镜的研究尚能认真对待,但专业的狙击训练则不足。通常情况下,每个美军步兵连只配备一名狙击手。他们多半只懂得如何进行狙击和保养装备,非常缺乏伪装和野战技能。德军狙击手甚至不认为美军狙击手是真正的狙击手。与其说西线的美军狙击手好,还不如说美国大片拍得好。

二战前,美国长期处于中立状态,陆军军备废弛。参战后,雄厚的国力和强大的工业能力,使其更关注陆军航空兵和野战炮兵的发展。战场上的僵局导致稳定的战线出现,狙击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旦有大踏步的进攻或撤退,狙击手就无法获得长期伏击的条件。在大规模战争中,狙击手的作用更多是心理威慑,对战线移动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样的“小打小闹”自然不受重视。冷战时期,美军才开始重视狙击手。当代局部的武装冲突,才是狙击手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舞台。在这些低烈度战争中,美军各军种的狙击手都有上佳的表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战中的美国陆军不太重视狙击手,不代表当时美军没有王牌狙击手。如果一定要给“杰克逊”找个原型,那就是美军第2步兵师的波兰裔王牌狙击手——弗兰克·奎亚蒂克技术军士,绰号“硬面饼墨菲”。他使用M1903A4射杀了德军56名官兵,仅在解放法国的战斗中就击毙了德军20名狙击手。这还不包括他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干掉的德军。不过,他没有像“杰克逊”那样阵亡,而是于1944年12月17日被德军俘虏。1945年4月,他被美军解放,1960年才去世。

美国HBO的著名电视剧《兄弟连》则完全没有出现过美军狙击手的形象。第三集,有镜头显示列兵沃尔特·戈登扛着M19194“勃朗宁”式重机枪,并背着M1903A4,却没有安装瞄准镜。第七集,在攻占了佛伊村后,美军放松了警惕。困兽犹斗的德军狙击手突然开枪,打死了美军3名伞兵。阁楼上的德军狙击手使用的毛瑟K98k与《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德军狙击手完全一样,都用粗麻布进行了包裹。随后,美军第101空降师第506伞兵团第2伞兵营E连绰号“机灵”(Shifty)的达雷尔·鲍尔斯上士,使用没有安装瞄准镜的常规型M1“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一枪击毙了德军狙击手。

这段情节改编自真实的历史。1945年1月13日,在进攻比利时佛伊村的战斗中,美军伞兵被狙击火力压得不敢动,德军狙击手的位置却无踪可寻。鲍尔斯上士迅速发现并一枪击毙了德军狙击手,子弹正中额头。但他也不是狙击手,而是“特等射手”或“神枪手”。二战中的美国陆军不重视狙击手,但“特等射手”或“神枪手”的数量很多,枪法精湛,弥补了狙击手的不足。

其他关于二战西线战场的电影中,美军狙击手出境的机会很少。

《圣徒与战士:空降信条》中,有使用M1903A4的美军伞兵狙击手。《突出部战役》(亦名《坦克大决战》)中,“迪凯纳”中士曾使用装有M82式2.5倍瞄准镜的M1C“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向碉堡外的德军射击。《凯利的英雄们》(亦名《战略大作战》)中,出现了使用苏制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的狙击手。其不仅安装着苏制PU式3.5倍瞄准镜,有时还装有M7式刺刀。西线的美军狙击手是不会使用到苏制狙击步枪的。这种“混搭”也是完全不符合真实历史的。

西线的德军狙击手也是流于点缀,例如《狂怒》中的德军狙击手,已经渗透到那么近,还需要像模像样地用瞄准镜射击,才击中了布拉德·皮特扮演的美军坦克车长,不禁让人怀疑这名狙击手是个近视眼。

《拯救大兵瑞恩》“奥马哈”海滩之战片段,美军游骑兵狙击手“杰克逊”,使用M1903A4“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瞄准悬崖上的德军机枪阵地。

《拯救大兵瑞恩》小村狙击战片段,躲藏在隐蔽处的德军狙击手,使用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其枪身缠着大量粗麻布,可以起到稳定持枪和伪装的效果。

《拯救大兵瑞恩》最后的巷战片段,美军游骑兵狙击手“杰克逊”,在教堂的钟楼之上狙击德军。注意他是用左右扣动扳机,说明他是个左撇子,但并未影响射速。

《兄弟连》第七集,美军第101空降师第506伞兵团第2伞兵营E连的达雷尔•鲍尔斯上士,使用M1“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射杀了隐蔽在建筑物中的德军狙击手。

《圣徒与战士:空降信条》中,美军伞兵狙击手使用M1903A4“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向德军开火。

《突出部战役》中,美军“迪凯纳”中士,手持M1C“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

《凯利的英雄们》中,美军狙击手使用了苏制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这属于道具上的错误使用,在真实的历史中几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

群岛狙击战

在太平洋战场,星罗棋布群岛通常密布热带植物,利于潜伏和隐蔽,是狙击手作战的理想环境。但是,在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影视作品中,狙击手的形象并不多见。

美国HBO电视剧《太平洋》的第六集,出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在进攻佩莱利乌岛日军机场的战斗中,他击毙了躲藏在废旧卡车中的日军步兵。这名狙击手头戴布制军帽,而不是钢盔,很可能是为了避免钢盔反光而暴露目标。他手持装备装备“翁厄特尔”式7.8倍瞄准镜的M1903A1“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与M1903A4相比,外形上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枪口上带有准星,而后者则没有。

在《硫磺岛的来信》片尾,日军第109步兵师团的师团长栗林忠道大将身负重伤,已经没有能力剖腹自杀,只好命令副官“代劳”。其副官哆哆嗦嗦地举起武士刀时,被远处使用M1903A1的美军狙击手一枪击毙。美军狙击手的扮演者是现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士长汤姆·明德,也是这部电影的技术顾问。在这样的距离上能够一枪制敌,并非夸张。与二战中的美国陆军相比,美国海军陆战队对狙击手要重视得多,狙击作战的训练也更为专业。在冲绳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曾在1100米距离成功狙杀日军机枪手。

相比之下,日军狙击手出境的机会就更少了。在《太平洋》中,当美军遭到隐蔽起来的日军射来的冷枪时,也会高喊“狙击手”。这只是口语上的称谓,而不是严格的军事概念。

在《风语者》中,有日军狙击手隐蔽在树冠上射杀美军的片段。受限于镜头拍摄的距离和角度,日军狙击步枪的型号难以判断,但能确定装有瞄准镜。随即,尼古拉斯凯奇冲出,用M1928A1“汤普森”式11.43毫米冲锋枪将其击毙。在真实的历史中,日军狙击手也确实经常采用这样的战术。不过,树上的狙击手一旦暴露目标就无法迅速逃脱,因此盟军对这种战术评价不高。

1995年,澳大利亚摄制了电影《最后一颗子弹》(亦名《烈血军魂》),集中表现了太平洋战场的狙击作战。在二战影视中,这是极为罕见的作品。故事发生在1945年7月的婆罗洲,对阵双方是澳军新兵“斯坦利·布伦南”与经验丰富的日军狙击手“山村一郎”,后者的扮演者是日本著名歌星与影星玉置浩二。

这部电影的立意充满温情与人性的光辉,但军事细节却值得商榷。“山村一郎”使用的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本应该装备99式4倍瞄准镜,在电影中装备的却是97式6.5毫米狙击步枪装备的97式2.5倍瞄准镜。“布伦南”只是普通的步兵,不是狙击手。从阵亡的战友身上,他取得了M1C“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根据电影的介绍,这支M1C的来源也很有趣。在澳大利亚本土时,“布伦南”的战友发现有个美军狙击手正在与女人“鬼混”。他很羡慕美军狙击手有能够半自动射击的狙击步枪,于是顺手牵羊。实际上,这只会给他带来弹药补给上的困难,因为澳军配发的7.7毫米步枪弹与之并不通用。更可疑的是,“布伦南”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狙击训练,却能够与经验丰富的日军狙击手如此反复周旋。在从未使用过M1C的情况下,却能顺利地调整瞄准镜参数。对新兵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导演如此设定,是为了给“布伦南”火力优势,从而平衡经验上的不足。在战斗中,“布伦南”一度精神失控,跳出隐蔽处,用M1C四处乱射,偶然击伤了“山村一郎”。这才给了他继续周旋下去的机会。如果使用栓动步枪,他能与“山村一郎”反复周旋的情节就更没说服力了。战斗后期,双方都陷入癫狂,在丛林中相互追逐射击。战争中不乏这样精神错乱的行为,但至少对狙击手来说,这是不称职的表现。

实际上,真实历史中的澳军狙击手,总体表现优于日军狙击手。他们装备“李-恩菲尔德”Mk 3 SMLE式7.7毫米狙击步枪,装有P1918式3倍瞄准镜。尽管不是半自动步枪,但其枪栓拉动的速度很快,射速远高于其他栓动步枪。澳军狙击手接受的专业狙击训练有限,但多为猎人出身,枪法极高。1942年—1943年,在帝汶岛作战的澳军狙击手,以损失40人为代价击毙日军1500人。在新几内亚战役中,有澳军狙击手在15分钟内,用12发子弹击毙了12名日军。两个澳军步兵旅的48名狙击手,以损失2人为代价,在14天内击毙了日军296人。

《太平洋》第六集,在进攻佩莱利乌岛日军机场的战斗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隐蔽在卡车残骸后方。美军狙击手头戴布制军帽,手持M1903A1“斯普林菲尔德”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太平洋》第六集,攻占日军机场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在建筑物上保持警戒。

《风语者》片段,隐蔽在树冠上射击的日军狙击手。从这个距离和角度上,很难判断其狙击步枪的具体型号,但不是97式6.5毫米狙击步枪,就是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

《最后一颗子弹》宣传海报

《最后一颗子弹》中的日军狙击手“山村一郎”,手持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其错乱地装备了97式2.5倍瞄准镜,尽管技术上并非不可行,但并不是99式7.7毫米狙击步枪的标准配置。

喋血东线

二战中,最大规模的狙击作战,发生在东线。与西线相比,东线的狙击作战更残酷,双方狙击手的数量更多、战术水平更高、战绩也更优秀。

表现东线狙击作战的电影中,最著名的就是《兵临城下》(亦名《寂静中的较量》)。这部电影特效逼真、场面宏大,紧张的狙击作战情节引人入胜。不过,作为长期执导艺术片的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战争片,并不是那么经得起推敲。例如,苏军步兵配发不到足够的步枪,半数人赤手空拳地冲锋。实际上,类似的情节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军,而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军。

电影中对阵的双方,分别为:苏军王牌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使用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PU式3.5倍瞄准镜;德军王牌狙击手“埃尔温·柯尼希”,使用毛瑟K98k式7.92毫米步枪,装备ZF42式4倍瞄准镜。在最后的对决中,苏军政委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诱使柯尼希开枪。“柯尼希”以为自己击毙的是扎伊采夫,走出隐蔽处后,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扎伊采夫以极“酷”的姿势站在附近,一枪将其击毙。

这种对狙击手对决充满浪漫主义的描述,自然是不切实际的。在己方没有控制或清扫战场前,狙击手极少会走出隐蔽处,前往确认击毙的目标。因为你无法知道附近是否有其他一直保持沉默的敌军狙击手,旁若无人地走出去,无异于“作死”。通常情况下,狙击手的战绩都是由装备双筒望远镜的观察手或前往目标倒毙地点的巡逻队确认的。在“柯尼希”暴露目标后,扎伊采夫没有在隐蔽处狙击,而是堂而皇之地进行面对面地射杀,也是纯粹的艺术夸张。这更像美国西部牛仔之间的决斗,而不是狙击手的对决。

在真实的历史中,王牌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确有其人。他隶属于苏军第248步兵师第1047步兵团第2步兵营,最终军衔为上尉。但是,从历史照片上来看,他的M1891/30装备PEM式4倍瞄准镜,而不是电影中的PU式瞄准镜。

德军王牌狙击手“柯尼希”的身份,就得打个问号了。根据电影的情节,为了消灭扎伊采夫的威胁,德军调来了王牌狙击手——柏林狙击学校的校长,“柯尼希”少校。这种说法的最早来源是扎伊采夫的自传《狙击手笔记》。他声称,从俘虏的德军口中,苏军得知德军正调遣王牌狙击手来斯大林格勒。在3天的周旋中,他发现工业废墟的一块金属板下面有闪亮出现。他立即意识到,那是德军狙击手的瞄准镜造成的反光,随即开枪。后来,他走到了德军狙击手的隐蔽处,取走了狙击步枪上的瞄准镜作为纪念。现在,这个瞄准镜陈列于俄罗斯的莫斯科武装力量博物馆。同时,他还在德军狙击手的衣服中找到了证明德军狙击手身份的文件。在文件上,德军狙击手的名字是“赫尔·柯尼希”,而不是电影中的“埃尔温·柯尼希”,军衔是党卫军上校,而不是少校。除此之外,扎伊采夫还表示,曾有德军战俘亲口承认王牌狙击手“柯尼希”的存在。战后访问柏林时,还有个女人告诉他,她就是“柯尼希”的女儿。

不过,在二战德军的个人身份档案中,却找不到任何名字是“柯尼希”的狙击手。而且,即使是德军王牌狙击手,军衔能晋升至士官等级就已经是上限了,只有苏军才会将狙击手晋升至校级军官。现在来看,扎伊采夫击毙的所谓德军王牌狙击手“柯尼希”,很可能是苏军政治宣传部门编造出来的人物。也就是说,要么电影中两个王牌狙击手对决的战例在现实中完全不存在,要么扎伊采夫的记忆出现了偏差。

电影本身不够严谨,取材的原型疑点重重,而国内传媒领域的混乱更是将扎伊采夫推上了神坛。称扎伊采夫是“二战苏军第一狙击手”的观点充斥国内互联网。为了提高收视率,各个电视台的军事节目,言二战苏军狙击手必称扎伊采夫,言东线狙击作战电影必称《兵临城下》。这种浮躁的环境,更推动了以讹传讹的加剧。

扎伊采夫的确是王牌狙击手,击毙德军400人,射中过1000米外的目标,但他不是战绩最高的苏军狙击手。二战时期,苏军宣称战绩最高的狙击手是第4步兵师的米哈伊尔·苏尔科夫,击毙了德军702人。不过,根据战后的研究,苏尔科夫的战绩更多是苏军宣传部门捏造的数据。真正的“苏军第一狙击手”是伊万·西多连科,击毙德军500人,最终晋升为少校,担任第1122步兵团团长。此外,还有不少苏军狙击手的战绩高于扎伊采夫。例如,尼古拉·伊雷因,击毙德军494人;弗拉基米尔·普切林采夫,击毙德军456人;彼得·贡恰罗夫,击毙德军441人;米哈伊尔·布登科夫,击毙德军437人;费奥多尔·奥赫洛普科夫,击毙德军429人……

出现过苏军狙击手的二战影视作品非常多。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2013年版)》《布列斯特要塞》《狙击手:复仇武器》《毒太阳2》《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年版)》等。他们使用的都是M1891/30,装备PE式、PEM式或PU式瞄准镜。《布列斯特要塞》中出现了少见的SVT-40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的狙击型,装备PU式瞄准镜。实际上,1942年底苏军才开始生产这种瞄准镜,其不可能出现在1941年的战场上。

出于阵营和“政治正确”的原因,很少有正面表现德军狙击手的电影。在二战影视作品中,他们只能属于反派阵营,可能战技高超,但一定阴险毒辣,而且多为配角,或只是一闪而过的跑龙套角色。《兵临城下》中的“柯尼希”纯属虚构,但二战中的德军不乏王牌狙击手。战绩最高的德军狙击手是第3山地师的二等兵马托伊斯·黑岑瑙尔,击毙苏军345人,最远射中过1100米外的目标。战争结束时,他只有21岁,2004年才去世。德军第3山地师第144山地猎兵团第2营的一等兵约瑟夫·阿勒贝格,击毙苏军257人。德军第68步兵师中的立陶宛狙击手,一等兵布鲁诺·苏特库斯,击毙苏军209人。先后服役于德军第6山地师和第100猎兵师的一等兵弗雷德里希·派因,击毙苏军200人。

电影中的德军狙击手使用的都是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的瞄准镜种类繁多,包括4倍、6倍和8倍瞄准镜。得益于先进的光学瞄准镜与精湛的专业训练,德军狙击手追求的射击距离也更远。相比之下,苏军狙击手更重视600米以内的射击,而德军狙击手更重视800米以外的射击。真实的历史中,德军狙击手也使用装备ZF42式瞄准镜的G43式7.9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德军狙击手对其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其精确度不够高,有人赞赏其半自动射击的功能。不过,这种步枪的常规型在电影中都极为罕见,就更不用说狙击型了。

电影《铁十字勋章》(亦名《英雄血》)中,德军列兵“马格”曾缴获了苏军装备PU式瞄准镜的M1891/30,并留归自己使用。在历史上也是有据可循的,约瑟夫·阿勒贝格就缴获过装备PU式瞄准镜的M1891/30,击毙苏军27人。

《兵临城下》片段,苏军王牌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枪身与瞄准镜上都包裹有用于伪装的绿色布块。

《兵临城下》片段,德军王牌狙击手“埃尔温•柯尼希”少校,手持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

1942年12月,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拍摄的照片,左侧手持狙击步枪的人就是瓦西里•扎伊采夫。真正的扎伊采夫显然没有电影中的演员那么帅,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庄稼汉。这些苏军狙击手都身穿冬季的白色雪地伪装服。扎伊采夫手持的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装备的是PEM

《斯大林格勒战役(2013年版)》中,“奇瓦诺夫”中士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斯大林格勒战役(2013年版)》中,“格罗莫夫”上尉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布列斯特要赛》中,苏军狙击手使用装备PU式3.5倍瞄准镜的SVT-40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实际上,这种瞄准镜直到1942年底才开始生产,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电影背景的1941年。

《铁十字勋章》中,德军列兵“马格”检查缴获的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他腰带间还插着一颗M1924式长柄手榴弹。

巾帼英雄

狙击手并不是男人的专利,二战中不乏女狙击手,而且集中在苏联。1943年,已经有2000名以上的苏军女狙击手在东线战场服役。

2015年,俄罗斯与乌克兰联合推出了电影《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亦名《女狙击手》),讲述了著名苏军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的故事。除了展现战争的残酷,影片也并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苏联严酷的政治体制、虚伪的政治宣传与令人生厌的政委。

帕夫利琴科是世界上战绩最高的女狙击手,击毙德军309人,包括36名狙击手。俄罗斯女演员尤利娅·别列希尔德饰演的女主角,与真正的帕夫利琴科非常相像。在电影中,帕夫利琴科使用装备PU式瞄准镜的M1891/30,配合苏军的政治宣传时,拿着SVT-40的狙击型。这个细节与真实的历史也是完全吻合的。不过,有些情节又过于戏剧化。长期作战使帕夫利琴科陷入过度劳累时,精神混乱的她在额头上用鲜血涂上了红色十字,以赴死的心态与德军狙击手对决。如此表现确实更具传奇色彩,但在实战中,没有哪个狙击手会这样做。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作为“颜值”较高的女狙击手,帕夫利琴科又成了无头苍蝇一样的国内媒体关注的对象,言女狙击手必称帕夫利琴科。实际上,无论是苏军女狙击手,还是相关电影,都不止帕夫利琴科或《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1985年,苏联电影《狙击手》讲述的就是苏军哈萨克族女狙击手阿莉娅·莫达古洛娃的故事。她隶属于苏军第54独立步兵旅,军衔为一等兵,击毙了德军91人。1944年1月14日,她在冲锋时阵亡,年仅19岁。

2004年,俄罗斯电影《无名高地》(亦名《敢死连》)的女主角也是狙击手。片中有多处违反军事常规之处。例如,女狙击手“奥尔加·波兹杰耶娃”会用完全没有经验的新兵,作为狙击组中的搭档,这简直是自寻死路。在只有迫击炮作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仅以一个步兵排加强一个步兵班的兵力,就敢在白天进攻德军据守的高地,这也是完全不符合苏军的战术常规。

大概是有女人的地方就会有爱情,反映苏军女狙击手的电影也会加入感情戏的片段。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帕夫利琴科先后与3名男性军官产生了感情,并免不了要在战地“滚床单”。在《无名高地》中,作为下级的列兵“科利亚·马拉霍夫”狂追年龄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军衔又比自己高的上级,女狙击手“波兹杰耶娃”。如果不加入卿卿我我,电影似乎就无法突出女狙击手的性别特点;加入卿卿我我,战争题材的电影又容易流于烂俗。

显然,没有最俗,只有更俗。2013年,俄罗斯推出了电视剧《狙击手:枪口下的爱》,情节设定实在令人难以直视。1939年,德国贵族“亚历山大·福斯”与苏联少女“叶卡捷琳娜·拉东诺娃”相识相爱。两年后苏德战争爆发,他们各赴前程。1943年,在乌克兰的战场上,他们再次相遇。此时,他们都是各自阵营中的狙击手,二人从此在枪口之下相爱相杀……对如此“狗血”的剧情,我只能表示“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其他出现有二战女狙击手的电影,还包括《超级女特工》。苏菲·玛索饰演的法国抵抗组织女战士“路易斯·德方丹”,原型为出生于毛里求斯的法裔英籍女特工利斯·德·贝萨克。二战时期,她是英国特别行动局的特工,空降到法国展开行动。在电影中,苏菲·玛索使用过两种狙击步枪——“李-恩菲尔德”4号Mk 1式7.7毫米狙击步枪,装备32号3.5倍瞄准镜;MAS-36式7.5毫米步枪的运动型,MAS-36是法军的制式步枪,运动型则很罕见。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时,MAS-36才有标准的狙击型,电影中的型号很可能是法国抵抗组织的自行改装。

在《圣徒与战士:空降信条》中,有法国游击队的女狙击手,使用装备PU式瞄准镜的M1891/30。苏军的狙击步枪,连同瞄准镜,一起从东线流落到西线的法国抵抗组织手中,这种可能性太小了。在《登陆之日》中,范冰冰扮演的中国游击队女狙击手,使用了装备ZF39式4倍瞄准镜的毛瑟K98k。这也是不太可能的。毛瑟K98k很可能是在扮演“中正”式7.92毫米步枪,其做工落后、品质低劣,很难作为狙击步枪使用。ZF39是精密的仪器,即使流落到中国战场,不经过专业的狙击训练,常人也是不会使用的。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苏军王牌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片段,为了配合苏军的政治宣传,已经精疲力竭的帕夫利琴科还要摆拍照片。她面容憔悴,眼睛红肿,默默流泪。此时,她手持SVT-40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苏军王牌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历史照片中的飒爽英姿。

《狙击手:枪口下的爱》中,苏军女狙击手“叶卡捷琳娜•拉东诺娃”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超级女特工》中,苏菲•玛索手持“李-恩菲尔德”4号Mk 1式7.7毫米狙击步枪,执行暗杀任务。

《超级女特工》中,苏菲•玛索拉动MAS-36式7.5毫米运动步枪的枪栓,进行检查。

《圣徒与战士:空降信条》中,法国游击队女狙击手“艾米丽”手持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如果能一路从东线流落到法国,那么这支枪本身都是个“传奇”。

《登陆之日》中,范冰冰扮演的中国游击队女狙击手,身披伪装布,手持毛瑟K98k式7.92毫米狙击步枪。这种设定更多属于噱头,现实中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学会如何有效地操纵狙击步枪。

 3 ) 兵临城下

影片以一个极具传奇色彩和象征意义的镜头开始,一只狼在白雪覆盖的森林之中伺机而动,狼的眼睛紧盯着猎物—— 一匹作为诱饵的马。之后,一只被伪装过的猎枪和幼年的瓦西里出现在画面中,他神色坚毅却无法掩饰那份面对猛兽的紧张,狼开始冲向猎物,速度逐渐加快,而瓦西里的枪却开始在颤抖,在爷爷的不断催促下,少年瓦西里终于开枪了,而镜头直接切到成年后准备去参战的瓦西里。通过后面的闪回,我们知道少年瓦西里因为恐惧和紧张,那一枪并没有击中狼,在狼撕咬白马的时候是爷爷射杀了狼,也给少年瓦西里上了可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要像石头一样冷静,机会出现时要勇敢果决甚至冷酷,不可有一丝迟疑和惊慌。

 4 ) 狙击枪和白屁股

狙击步枪和白屁股,这是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最美的两个画面。

一个至阴至柔,一个至刚至强。

瓦西里的狙击步枪一直是影片中的主角,它被厚厚地伪装起来,只露出黑洞洞的枪管,那份冷峻阳刚,象征着残酷世界中男人强烈的征服欲。当扣下扳机,子弹出膛发出巨大声响的时候,相信每个男人都会为之振奋不已!

而当坦妮娅偷偷跑到瓦西里的身边,脱下裤子,露出雪白丰腴的屁股时,我内牛满面...这是残酷的战争中最美好的一幕。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也让男人在杀戮游戏的兴奋之后感到疲倦,最终回到女人的怀抱。

狙击枪和白屁股,世界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战争和和平的循环。

 5 ) 电影的魅力在于对复杂人性的刻画。

昨晚看了《兵临城下》,非常好的片子,非常好地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复杂。狙击手之间斗智斗勇的较量固然精彩,人物刻画也深刻全面。这是多数大片所不具备的。
    最复杂的人物就是那个负责战争宣传的苏联红军干部。开始时独身一人深入虎穴发放传单的举动充分说明了他是个可以舍身取义的英雄。但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他也有爱有恨。看着自己一手塑造出来的狙击英雄瓦西里,凭借他的魅力赢得了自己心上人的芳心,嫉妒心使他不惜污蔑这位曾救过自己性命的狙击手。真
正使他形象丰满起来的。是他在死之前对瓦西里说的一段话,大意如下:我们的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但是,人怎么能平等呢?有的人有天赋,有人没有,有人被人爱,有人没人爱,这注定是个不平等的世界。可见,在生活中,他体会到了自己曾为之奋斗的理想的幻灭。他的死,虽然暴露了地方狙击手的位置,为瓦西里击毙德方头号狙击手创造了条件。但他的这种选择,不是牺牲,而是自杀。一个理想幻灭者的绝望的反抗。
    这里面还有夹在敌我双方的普通百姓。当小萨沙的母亲听说儿子叛变投敌的消息,并未流露出多少悲伤,在逃难时喃喃自语:“萨沙的选择也许是对的,也许德国人赢了呢?”
    相反,传奇英雄瓦西里就单调了许多。个人的幸福是高于革命逻辑的。当他感觉自己被塑造成一个自己也不认识的英雄时,要求宣传部长也是他的亲密战友停止对他的宣传。他反对这位战友利用小孩子想当英雄的心理让他搜集敌方情报的做法。导演在这位仁兄身上寄托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但正式这种“爱护”,让他的形象变得单调而贫乏。

 6 ) 兵临城下

当初以为这又是一部没有任何特色的战争片
一直迟迟没看
实在无聊实在无所事事的一个下午
俺才开始欣赏这部影片
第一遍应该说是浏览
所谓聊胜于无打发时间
但没想到自己在浏览完一遍后紧接着会再看第二遍

影片以独特的视角
理智的冷静的客观的描述了残酷的战争纯洁的爱情肮脏的政治和复杂的人性
用它来填满了一个酷暑的昏昏欲睡的午后
太值得了

瓦西利从小打猎练就了一手的好枪法
当德国大举入侵斯大林格勒的时候
长大成人的瓦西利象大多数青年人一样应征入伍
参加史无前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与其说是保卫
还不如说是狙击战
因为斯大林格勒事实上已经沦陷
到处都是德国人
苏联军队在德国强大的火力封锁之下损失惨重却不能前进半步
夺回城市显得异常困难
不得已只能依靠狙击手躲在暗处进行暗杀和破坏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
瓦西利在一位军官的面前显示了他那弹无虚发的绝技
为了讨好上司为了树立榜样
也是为了显示发挥苏共强大的宣传优势
在那位军官的控制下报纸开始大肆渲染和神话这位英雄
瓦西利一时声名鹊起
俨然就是拯救苏联的希望和青年人的偶像

看到情绪日益高涨的苏联士兵
德国开始忧心忡忡
为了和神奇的狙击手瓦西利较量
从柏林派来了一位有着少校军衔优秀并且老练的狙击手
于是两名高手之间的较量宣告开始

而此时的瓦西利正被一个漂亮的女大学生所迷恋
作为犹太人的她双亲均被德国人所杀害
因此她心中充满着仇恨的火焰
当看到了英勇的瓦西利之后
自然产生了爱慕之心
他们共患难一起开始了和德国上校残酷的较量
爱情在战争中成长
但是
他们热烈的爱情却深深刺伤了那位军官
原来他也在追求那位女大学生
瓦西利此时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处境
一面是虎视眈眈的德国神枪手不断挑衅
一面是公报私仇的同志不断把自己推向死亡的边缘
......
最后在火车站的一片废墟中富有戏剧性的结束了两大高手之间的较量
瓦西利终于不仅赢得了战争而且赢得了爱情

一部好的影片一定有几处细节令人回味
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当受不了恐惧的苏联士兵跳河逃跑
船上的军官残忍的拔枪击毙逃兵
.....
在上级的训斥和逼迫之下
与德国争夺斯大林格勒而以失败告终的一位苏联高级军官饮弹自尽
......
在一处苏联的男军营里
尽管是在晚上
四处还有走动的同志
瓦西利身边有人说梦话有人咳嗽
这是一个大通铺
但是女主角还是在一大堆男人中正确的找到了瓦西利
什么都阻挡不住他们的激情
是的
他们开始疯狂的做爱
奇怪的是俺心中这一次竟然会彻底抛弃了对低级趣味的追寻
什么是真正另人感动的战地爱情?
看一看这部电影就知道了
......

电影画面既有血腥的一面也有唯美的一面
处理的恰到好处
硬要说还有什么瑕疵
主题音乐的旋律似乎有抄袭"辛德勒名单"之嫌

尽管如此
俺认为评定为四星半还是有些委屈它
的确值得一看

忠告
不要企图在电影院里能够看到完整的没有被阉割的片子
还是在家里看D版比较好



 短评

无声做爱教科书

8分钟前
  • 螃蟹|腮脖膨客
  • 推荐

对狙什么的太燃了,双男主颜值都逆天!虽然我很喜欢Rachel Weisz,可妹子你这样插足真的好吗?Nazism和Communism果然就是一对双胞胎...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以为我已经对象代战争片麻木了,但是本片素质真的相当高,狙手对决看得我连呼吸都舍不得...

15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不仅仅只是壕沟里做爱。

18分钟前
  • 推荐

十年前的商业片,放到现在来看的确有点旧迹斑斑。但扣人心弦的狙击戏,壕沟里的性爱戏都拍得相当有水准啊!五星全送给Rachel的大PP。

22分钟前
  • 劳永逸
  • 力荐

也就狙击的那几场戏有点看头其实……不值得完整看一遍……做爱很酷!

25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继《拯救大兵》后看到的最有震撼力的战争片,除了两个代表民族精神的尖端狙击手的对决外,最能打动我的是战争中那段爱情,在一个充满暴力、残杀、欲望的年代,两个人侥幸活着,坐在破旧的台阶上一起幻想未来,相互激励,女主角深情的望着镜头,那一幕莫名的击中了我,因为我还愿相信生活不管多恶劣,总

26分钟前
  • 乔大路
  • 力荐

本片是以美国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拍摄的一部反映前苏联为国战争的电影。电影中虽然物质细节做的很充分,但是还是有很多偏见性的细节暴露无疑,但这也是美国人的高明之处,不知不觉就影响了你对苏联(主要是俄国人)的看法。并不断的强化固化,这才是真正高明的意识形态的宣传。

28分钟前
  • IVAN
  • 力荐

人性改不了,世上不会出现新的人类,我们努力去创造平等的世界,希望大家不用妒忌别人。可是,人总有令别人妒忌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求之而不可得的东西,在这世上,即使是苏联的世界,总有有贫有富,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

32分钟前
  • 汪拾叁
  • 还行

1、异性恋误国,最后还不得靠基友舍身引子弹。2、此片搁现在分分钟就进同人文热门区了。3、美成裘德洛这样,别说中年发福变残,就算一生只美足六十秒就够回票价,美一秒胜过普通人平庸一生。

37分钟前
  • 又烧包小队长
  • 推荐

一个很扯的结尾,一段很扯的激情戏,其他的方面,可以看看~~

41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时隔多年再看依然精彩,单纯从娱乐片的角度看,戏剧张力十足,男主与敌对德军狙击手针锋相对的一次次交锋异常的精彩,不仅演员扮演出彩,而且战术层面的对决也扣人心弦,看得非常的过瘾,毫无疑问这是目前看过有关狙击手对决的电影里面唯二最佳之一(张艺谋的《狙击手》算其一),另外男主与政委同女主之间的三角恋也戏味十足,其中1小时27分的那场男主与女主的性爱场面非常的欲而且还很美好,薇兹的性感白pp还历历在目呢!电影里面最主要的4个角色扮演者实在是太出彩了,最后看到哈里斯(德)毫无还手之力被干掉感觉有点心疼啊,虽然他是大坏蛋,看吧!这就是演员的魅力,会让人又爱又恨。此片的编剧和导演也得好好赞扬一下。

45分钟前
  • 影错强
  • 力荐

经典的二战影片,稍有的能跟《U571》、《拯救大兵瑞恩》媲美的二战题材影片。力推!

48分钟前
  • 乐事
  • 力荐

可以称之为“21世纪的战争经典之作”。

5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又名: 决战中的较量 / 大敌当前 / 敌对边缘 / 兵临城下导演: 琼-杰奎斯 安诺德 (Jean-Jacques Annaud)上映年度: 2001官方网站: http://www.enemyatthegatesmovie.com/imdb链接: tt0215750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爱尔兰 / 英国

54分钟前
  • 传说
  • 力荐

约瑟夫费因斯虽然将嫉妒,背叛与牺牲演得不错,依然不能掩饰我对他的讨厌;裘德洛把瓦西里扎伊采夫塑造得有血有肉,蕾切尔瑞兹饰演的塔妮娅跟他很来电;我是一块石头,我一动不动---我看到最惊心动魄的狙击场面,同时也见识到了最隐忍含蓄的情欲桥段。

56分钟前
  • Thoreau
  • 力荐

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5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所见最好的关于狙击手对决的片子..没有之一

59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娱乐性超过历史意义,不用较真。

1小时前
  • 艾小柯
  • 还行

He's not a hero. He has his fear and love. He's a human. He's a man. He's a brave and tough man.

1小时前
  • An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