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正片

主演:瑞恩·高斯林,哈里森·福特,安娜·德·阿玛斯,西尔维娅·侯克斯,罗宾·怀特,杰瑞德·莱托,戴夫·巴蒂斯塔,麦肯兹·戴维斯,卡拉·朱里,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巴克德·阿巴蒂,大卫·达斯马齐连,西娅姆·阿巴斯,连尼·詹姆斯,马克·阿诺德,肖恩·杨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 匈牙利语言:英语 / 芬兰语 /年份:2017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1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2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3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4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5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6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13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14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15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16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17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18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19银翼杀手2049(国语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银翼杀手2049》里的建筑设计有什么特色?

虽然起了这么个挺唬人的标题,但其实是一篇我近期学习视觉创作理论的阶段性归纳。在这里不会详细地讨论赛博朋克的哲学内涵,在文中需要的地方会略提到,文末会提一下我对赛博朋克和现实生活的关联的一点理解。我知道我的观点不很成熟以及相当个人化,但我还是想发哈哈哈,好处是初学者视角的文本应该是相当通俗易懂。

近来有一些读者说看不懂我的文章,虽然我一点也不伤心,但还是想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先讲一下这篇的主题和思路:

△Blade Runner

What is Cyberpunk?

科幻片的一种类型,是基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与预测,构建的一种极端化社会。

△百度百科“Cyberpunk”词条

△Defination of Cyberpunk from Wikipedia

What do I want to achieve in this article?

不同于文字阅读,图形、画面、影像给观众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整体感,所以我们通常也用笼统的词汇来形容,比如美、比如震撼,反面的有,俗气、变扭等等。而我们对于这整体的和谐与不和谐,一瞬间得出的评价,究竟来自于哪个维度?恐怕这感觉来得太快,逻辑的走向反而难以整理。

而当我们说一种风格,举日常生活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女孩偏爱波西米亚风的打扮,而另一位同事着装很OL;风格是个体内在价值观的外化展露,那么风格究竟如何实现?如果把风格层层解构又能得到什么?最近读了一些我超喜欢的康定斯基的观点和其他一些视效理论,也因为非常喜欢银翼杀手2049(超过前作),所以就把两者结合有了这篇。

我所做的是解释单一基础视觉元素(色彩、线条、光)的运用,是如何引起观众主观的心理和情绪反应,进而实现世界观的构建

List of Movies Metioned:

Blade Runner (1982)

Amelie (2001)

Oblivion (2013)

Mad Max: Fury Road (2015)

Ghost in the Shell (2017)

Blade Runner 2049 (2017)

色彩

配色往往决定了画面叙述的直接基调,同音乐和文字的基调传达效果相比,画面的冲击力来得直观、迅速、强烈多了,单位时间内传输信息量最大。

色域选择以高饱和的霓虹色、冷色为主,下面色环图上的三角区域为赛博朋克风格的常用色,而非三角区则被排除在外;被采用的这些色彩非天然(不是从自然环境中直接取得),而是人工化学调和而成的,故往往使人产生迷幻、虚无、捉摸不定之感。

△色环和被遮蔽的色环(非三角区为不采用的颜色)

所以为什么是冷光呢?除了蓝色、紫色等本身传递的冷峻、冰冷、阴郁、剥夺、距离的感觉外,冷光在迷雾环境中的穿透力较强、不易消失等也是其他原因。

On the opposite-对立举例:

对比「天使爱美丽」的配色方案,

这部略略古怪而温暖的电影,配色组成是大地色,以及比较低沉的绿色,这些种类丰富的绿色、赭色,都可以直接在自然事物中观察到,给人安心、踏实、温暖的感觉。

线条

从建筑风格和随之产生的对空间的划分上,是以直线、棱角居多

直线与直角代表稳定、静止与平衡,是沉默的线条,共鸣声微乎其微,是所谓「无」;无边际的城市由无数直线条和直角的建筑堆砌而成,这些几何图像在数量上是「多」,但心理感觉是「空」和「不饱满」。

赛博朋克符合早期电子产品设计的审美流行,延伸开来其实可以看到那个时期汽车外观结构的设计也偏好直线、直角。

What's on the opposite-对立举例:

△K找到Deckard的住处

Deckard住处的风格是典型的欧式装修,从场景设计来看,地毯、家具、摆件,都完全吻合这种风格。纷繁组合圆弧、拱形、曲线,对应的是自由、健康,都给了空间更大的包容感,都属于古典主义的设计元素;色调也统一为浅黄和红棕色,给人以熟悉、复古、温暖之感,这与本片的其他场景十分不同。

ⅱ.女性形象,强调弧度饱满的肉欲感

曲线是在直线的两端施加压力而形成,力与力的对抗进而使曲线具有动态平衡、随时在调节的紧张感(tension是个我无处不用的好词语)。

不知道是几位导演的有意选择,还或者是一种巧合;「银翼杀手」「银翼杀手2049」「攻壳机动队」中对于女主角外在形象的选择,注意这几位女主角都不是真人(human),都有非常饱满的面部和唇部轮廓;而这种轮廓激发的是原始冲动的、天然的、充满鲜活感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 Joi in Blade Runner 2049 (2017)/

Rachael in Blade Runner (1982)/

草薙素子 in Ghost in the Shell (2017)

光影效果

无自然光、无试图模拟自然光、无现实常用光的环境,就否定了制造千变万化的光影视觉效果的一切前提。而由千万个细节组成的光影效果,是我们判断某一事物是否「真」的惯用标准。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公认设定下的鬼是没有影子的,因为鬼不存在在人间,故不赋予之客观现实的光影效果;又为什么说作画临摹的石膏像假而蜡像逼真?因为石膏无透明度,像真人的手指等在逆光条件下存在次表面散射的现象,也就是轮廓边缘能透过一定程度的光,而石膏像无法实现这一效果。

除了去除自然光效,霓虹色通常伴随着背光效果而出现,背光也是一种机器制造的人造光;在光线过渡上,背光的范围非常短,结束地非常突然和不柔和,也就造成了生疏感(对比自然的漫射光)。

△Blade Runner/Blade Runner 2049

What's on the opposite-对立举例:

为什么有「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形容?把「绿色、树林」与「生命力」的不假思索的关联,除了生命本身的力量外,在视觉上,正因为森林由千万片绿叶构成,每片叶子都对同一瞬间的光有不同的处理和转换,让人觉得每片叶子是在对光进行个体解读。同期的叶子固有色大致相同,但因为光照的角度,有的处于阴影下,有的因为表面蜡层较厚而实现高比例的反射,有的因为树叶本身水分较多透明度较高的条件,又能实现透射光的效果。因此观察到物体对自然光的丰富处理,能让观众活得高度「可能性」和「活力」的心理感受。

△Deckard和Rachael的女儿,someone naturally born, 在一个鲜活的的环境里工作

(看这张截图,与整部电影视觉画面风格区别很大)

非常讽刺,在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任何和自然相关的东西,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里成了一种特权阶级的exclusive。

影片中Wallace大楼中的水池(多次出现),以及光透过水池折射呈现的焦散现象也在画面中被大规模强调。处在权利巅峰的人,通过复刻实现并享用自然带来的预约,对于普通人来说则成为一种奢侈。

同理,「银翼杀手」的原著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eckard中对拥有一头「真实的羊」的渴望可谓魂牵梦绕。

△The Set of Blade Runner 2049

(照片中是本片导演Danis Villeneuve)

「银翼杀手2049」对前作赛博朋克风格的延续,但也有很多未保持统一的「非赛博朋克风」画面,影片中展现废土世界的画面就不在少数。

仅有橙色或灰白色构成画面,前者代表「恢复原始」,后者是「毁灭一切」,都呈现的是「归零」和「无生命」的特征。

△Blade Runner 2049

图一的近处是废土世界的构造,可猜想远处是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赛博风格朋克的未来的LA,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近处是远处的城市发展,完全被毁灭(推测是因为某次科技故障)的未来形态?

△废土世界主题的Mad Max: Fury Road

What's on the Opposite-对立举例:

我们对科技的发展和未来有恐惧,有抵触,然而人的情感总是矛盾,另一方面我们似乎又是不由自主地向往科技发展和进步,迫不及待地享用各种最新成果。因此,与复杂笨重的赛博朋克城市相对,也有更开阔的、极简的未来世界构造。从色彩上解读,白,寓意着生(图为康定斯基的色彩滑落示意,从左上到右下为不同颜色对应的高昂情绪的衰退和沉默的递增);而白色也给了自然光或近似自然光,从四面八方环面而来的底色基础。从而营造出无机质、透彻梦幻的未来感。

△遗落战境的画面构造

最后讲一下社会应用。

虽然赛博朋克是一种极端社会形态(which we wish not to be like),却离我们,或者说是现在一点也不遥远。当雾霾天数越来越多,是否我们真的也会逐渐丧失对于自然光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Blade Runner

赛博朋克的美学观深受东京的城市景观、香港的九龙城寨影响(发端的雏形),两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正是赛博朋克风格的起源与发展期;数不清的霓虹灯牌,灯红酒绿下却是密集空间中苟延残喘的人口们。

那么把这种对于未来世界的构想风格,和目前现实生活对标,重庆是不是一座很有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从表象上来说,是的(于是很多人认为重庆是赛博朋克风格城市的代表)。但从城市的运行规则来看,恐怕不能这样说,我没去过重庆,但社会分化和群体对立性应该还远不到赛博朋克世界的程度吧。

的确更该从内涵考虑,这么说北京,尤其是最近出的星号人群的事件,可以说是相当赛博朋克电影开端了。

我的观点是艺术作品是,我们害怕某种现存的慢慢发端的倾向,而把倾向的最扩大化和最坏结果描绘成一个极端未来世界;自然会对此产生恐惧,但事实越来越被证明是,这种世界其实并不遥远,oh that's ** terrible.

以下是references们

(想要深入了解上文提到话题的朋友们,可以留言向我索取access):

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詹姆斯·格尔尼.色彩与光线

来须苍真.攻壳:解析赛博朋克概念艺术.知乎Live

Lewis Bond.Colour in Storytelling(一个视频 可以在B站搜到)

*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欢迎扫码/解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2 ) 晚来寒雨朝来风

去看这片的路上遇到大雨,有一段时间几乎是盲开,虽然差点迟到,却无比应景。

《银翼杀手》是1982年的片子,35年前,在那个时候是非常前卫非常震撼的,但是不瞒你说,前几天我复习了一遍,的确觉得节奏和特效不能满足现在的观众了。但是(还有一个但是),这个片子虽然是科幻,其实在表现手法上是文艺片,cult片,有的地方尺度很大,有的地方非常讲究诗意,探讨人性的终极向问题,末世氛围十分令人着迷(漫天的无休无止的雨啊),因此,虽然局部的特效和节奏让我有点腹诽,整片看下来,还是很服气,也欣慰自己从前看片并不是人云亦云,当年喜欢的理由仍然成立。

然后就持续担心,续集要怎么既保持原来的调调(不然前作铁粉不干啊),又能吸引征服现在的观众,35年以后,还有什么关于人工智能/人造人的话题能给人以想象空间?以及,还有什么画面是大家还没看过的?陆续有信得过的朋友看了给好评,并不能平息我的疑虑,一切都要看过片才说。

首先,这部片子居然能拍出来,差不多是个奇迹。因为,这是一部成本2亿时长两小时四十分钟的R级文艺片啊同学们。对,它居然成功地保持了文艺片的内核,坚持自己的节奏、色调和情怀。到处在下雨,到处是雾霾,到处是破败和黯淡,然而又呈现出绝美的意境。不但延续了前作的末日,还加上了废土(但完全不同于Mad Max那个废土片的凌厉)。前作中那些现在看起来笨拙的电脑和仪器,被巧妙地设计成既保留原来的神韵,又融入现代感。前作中出色的建筑线条和室内设计风格,被放手发扬光大。空中飞车也保留原来的神韵,但造型和质感都符合时下的审美习惯。

迷蒙雨夜。魅惑广告牌。透明塑料雨具。形形色色黑市。人造宠物。。。。。。都出现了,被有机地结合进故事,做得很精致,并且拓展到蛋白质农场、垃圾城、孤儿院,童工工厂和废弃的豪华酒店。从容地慢慢地展现给你。不要期待快速剪辑的动作场景和俏皮卖乖的对话,一切都那么沉着和八十年代,可是又那么华丽那么宏伟。很久以来他们已经不拍这样的片子了。稍有不慎,就会沦为坎普。幸好没有。

有那么一刻,看着划过车窗的雨线,构图对称的天空,沉浸在那个世界里,觉得做一个科幻影迷好幸福,35年之后还有这么完美的续集可以看。

再说前作讨论的人造人的话题。这部的主角仍然是人造人(前作主角其实是Roy大家都没有异议吧),仍然讨论他们的人性和地位,讨论爱的价值。并不觉得过时,也许我们永远辨不清楚这些问题。另外还加入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不过搞3P那段我不太喜欢,有点尴尬,也许要的就是那种尴尬?而且这个点子在《Her》里面已经用过了。

《2049》比前作好的一个地方是,这次的blade runner真的是个相当厉害的警探,有案情,有线索,有顺藤摸瓜,有反转,是个不错的侦探故事。剧本其实比前作扎实。反派也相当华丽靠谱。

有海量致敬。现在刚看完还没完全回过味来,应该会二刷。能够记得的有:

雨。各种雨。充分发挥水这个设计元素。

霓虹广告牌。3D虚拟街头广告。不再只有日本姑娘,广告尺度很大。索尼和可口可乐植入XDDD 应该还有其他品牌。街头招牌有各种语言,看到好大一个“酒”字。XDD

飞车驶向广阔迷蒙的城市轮廓线。

图片放大仪。当然是改进版。

机构内的室内设计直线条,大空间,明亮。个人居所则简单清冷萧索。

开头有前作的角色Gaff出场,照例折纸,折的是羊。致敬菲利普原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多次提到“我看到奇迹”。

仿生人警察出勤回来后要通过baseline测试,证明他的服从。致敬前作的仿生人图灵测试。

出现多处旧款仿生人的雕像。

仿生人的总设计师是瞎子。

男主的活体Siri有一幕穿了透明塑料雨衣,致敬前作的耍蛇姑娘。

…………

(如果有二刷再来补充)

大家演技都在线,福伯不是酱油,高司令虽然表情不多但是切合角色。女性角色都很美,也蛮丰富(Robin Wright好帅,竟然气质上有点像年轻时的Sean Bean,然而像豆叔么……你懂的啦)。但是,她们仍然是完全为男性服务的。不过我不打算追究这个,因为你不能要求《银翼》的续集忽然关心女权,前作的女性物化更厉害。我就自行幻想一会儿我的李佩斯外形活体Siri好了。

说起来,如果不喜欢前作,应该也不喜欢续集,前作看睡着了,续集也会睡着。这个片,不适合所有人。

看片之前预习了三个宣传短片,对欣赏片子很有帮助。

画面满分。原声满分。设计造型场景满分。科幻意味满分。适度裸体和暴力血浆八分。剧情八分。演技七分。

《银翼杀手》中的2019年快要到了,片中想象的世界跟实际发生的并不太一样。那么2049年,我们会不会有飞车呢?至于殖民外星,应该不会出息到那种程度吧。

二刷补充:

注意到了纳博科夫的书《Pale Fire》,是这个封面。《Pale Fire》里的诗句用于片中的baseline测试,因此K的家里有一本。在2049,还有纸书,而且是几十年前的封面,是一本古董书了。

注意到了在华勒斯总部的雕塑,并不像是旧款的仿生人,而是... ...《普罗米修斯》里的工程师!!!(问号脸)

飞车的牌子是标致。

3P时那个真人姑娘,刚出场时化的是烟熏妆,致敬前作Pris的烟熏装。

第二次看,感觉到2049的洛杉矶比2019时整肃,但更萧索。2019时杂乱,但还有人间烟火气,2049的体制建筑更宏大凌厉,民间则一路褴褛破败下去。2019下雨,2049除了下雨,下雪对氛围和情节的作用更强。美术设计里面是放了多少心思啊。

啊好喜欢这个片,越想越喜欢。也开始迷上了配乐,甚至高司令。嘤~~~

在网上看到这张剧照,莫名地非常喜欢。其实最后成片里并没有这一幕。拿来做桌面吧。

 3 ) 【聊一聊银翼杀手2049的剧本解析】

【毫无疑问的一部佳作】

先说整体评价,个人非常喜欢,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对老《银翼杀手》的传承,影片中诸多致敬,关联,由于不是考究派,我就不细致展开;其二是整个电影的视听语言和影调很别致,让人想起更多的精彩而有趣的电影;其三则是从编剧角度具有研究价值。银翼杀手2049在剧作上应用了很多个性化的处理,让整个剧本从行活中脱颖而出,不仅开启心智,更在编剧角度有学习和探讨的价值。

因此试着拉拉片,拆解之。因为只刷了一次,一些细节可能存在记忆偏差,甚至有几个场次的顺序还会有错误,但尽力回忆,在本文中围绕编剧的角度,聊聊影片《银翼杀手2049》的剧本创作,方式处理和优缺点讨论。也是怀着学习的目的,希望大家容错,抛砖引玉。

宏观上,两大值得关注点,首先是故事容量和创意核心的融合。
影片接近3小时的故事长度,前面比后面精彩。如果把故事拆解成创意点,发现一部电影竟然巧妙地融合了五个常见的故事核心。a神秘警探查到自己惹麻烦、b神选之子的自我成长、c我爱上了虚拟恋人、d我竟然是自己的替身、e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每一个故事核单独拉出来,同样都有电影佳作,这些点子对于科幻片观众来说也不陌生。让人惊喜的是,《银翼杀手2049》竟然搞成了五合一,还是在向老《银翼杀手》致敬的前提下,这本身是编剧的难题也是巨大成就。

第二点我关注的则是电影结构的特殊性。
《银翼杀手2049》,不同于常见的90——120分钟标准时长影片,没有采用最常见的标准三幕剧结构,在很多地方有自己的特殊性处理,比如90分钟标片电影,我们说故事的中段会有一个常见的中点,是虚假的欲望失败,主人公真实欲望展现的点。但是在银翼杀手中,实际这样的点有两个。而且在每一段剧情中,事件线和情感线彼此交织展开,不断有不同层级的悬念和疑点在设置和解决,整个故事情境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而让人惊奇的是,故事通过一个高压的,有限的叙事时间内,竟然对人物的塑造做的十分充分,还不影响事件的紧凑和前作世界观的传承,真是非常厉害。

【也存在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当然,《银翼杀手2049》的故事也不是没有问题,我抛出几个点和大家分享。
一个问题是核心事件克隆人生孩子是不是有点虚?对于故事的立意来说,也许西方人信基督,对什么圣子降临的神迹能更感同身受?虽然我们都能从理性上理解这一情节的设置,但感性来说,毕竟披着科幻片外衣,绕过科技直接谈伦理,《银翼杀手2049》把视角聚焦在复制人生孩子上我觉得还是有点出戏的。

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整体影片的文艺格调,科幻和文艺本身呈现出了拧巴和不协调,让故事在有些地方深不可测,有些地方又显得过于简单粗暴和直白,比如一些人物动机显得弱智,与自身的设定脱戏。最简单的例子,男主人公作为一个警察,居然一点反侦查意识都没有。

此外,受到影片基调和风格的限制,以及能感受到的创作者主观思维的引导,让剧情在有些地方显得保守和克制,以及随着故事讲到最后,因为整个故事是个闭合的故事,有前情,很多剧情在电影之前就已经命中注定,让故事到了最后可发展空间也比较有限。故事高潮没有推上去,有点虎头蛇尾的倾向。

具体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在下文按照序列拉片中进行讨论。


【拆解下剧情、拉拉片、粗糙之处不要见怪】

1.故事的开端:一场猎杀
作为引子,首先是开场的银翼杀手k追杀叛逃的军医复制人。
这一过程中完成了大世界观的亮相,比如男主的车和设备,复制人体格健壮,但是不失优雅的性格特征,也定下了整个故事的基调,神秘而忧伤。军医临死的“你没见证过奇迹”其实点出了故事的主题——宗教性。这个点我们到故事结尾时候再来盘点。

2.主剧情出现:神选之子
男主人公回公司接受测试,承接前作,同时埋下伏笔,为主人公的蜕变树立参照。
接下来男主发现了故事的第一个疑点,一朵献祭的小花,从小花侦查死去的树,找到了尸骨,又从尸骨引出了故事的主要点,复制人生子,堪称奇迹。借由女上司之口讲解了下这个事的危机程度。此时已经抛出整个故事的最大悬念,复制人之子是谁,他在哪?他能对世界发生什么改变?


3.世界观交代:
男主调查复制人生产商公司,得知资料已经毁了,期间讲述了更多的世界观前情,比如大停电和过去发生了什么,这里有兴趣的可以结合三部短片。
此时因为男主是公事公办,男主也透露了一部分案情的信息给制造公司。

4.坏人直接登场:
作为公司的设计师以及得力的女助手登场,作为设计者住在金字塔顶端,故事中的伪神。直白的表达了自己对于复制人生子这种进化和革命的意义。极端的理性到了最后就是残忍。
在故事中,更多“坏人”是由女助手承担的,但是在女助手偷走神秘女尸体头骨的情节上,简单直接的展现了冷血的状态,以及设计师在故事中两次残忍对待克隆人,这种坏人的“简单粗暴”,是故事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很大胆的处理,对一般影片而言,显然坏人漏的有点早。但这其实也说明了整个故事的基调,重心不是一个正反双方对抗的故事,而是一个主人公自我寻找存在和意义的故事。

5.主人公情感线:我的虚拟恋人
随着主人公的日常起居,开始进入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围绕男主角最主要的一条情感线索是他的虚拟女友,在这里通过男主升级虚拟女友,表现了男主的寂寞和内心。而虚拟女友绽放的灵性之处,女主的手在雨水中,都是涉及到存在主义、真实与虚幻、自由等一组主题词的呈现。

6.背后势力铺垫:援交女孩
援交女孩的戏份虽然很少,但是每次出场都是关键节点,在故事的开始也早早建置了。但实际上尽管援交女孩的形象有点像前作的女复制人之一,这个角色的出场还是比较生楞的。(我甚至认为这条线很可能是剧本写完了后加的)


7.建置完成,开始激励:主人公的记忆出现
Ok,对男主人公而言,再度调查现场的时候,他发现了钢琴里藏的袜子,这印证了复制人生子的可信,而树干上的树木的奇怪编码,这引起了男主的私人记忆。
显然,由于对记忆的好奇,男主开始偏离他的原定生活轨道,开始走向了私自调查之路。同时也是他的情感萌发,对自己的再认知。
(你看杀人案并不是故事的激励,只是个引子,后面剧情你以为女友死了就是最丧,其实也只是丧的开端,整个电影的这种递进式刺激,非常有趣)

8.争论:
虚拟女友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这个故事中虚拟女友在前期,基本上就是人物状态可视化。

9.查案序列:悬念的不断解开和树立
接下来的查案倒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有一点“顺拐”的嫌疑,这一切巧合或者太过顺畅。
通过生日检索,比对数据库。找到了某年孤儿院曾有过相同资料,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这里处理得很好,情节本身起到了双重作用,短线的看是把男主人公引向孤儿院,长线埋伏了后来的主人公身世之谜。

10.梦被印证:木马找到
男主人公到了垃圾场,女助手的远程杀人,再次交代了坏人的冷血。
(男主见到了这个,后面还开着警车就大摇大摆去了,职业素养堪忧)
男主人公从垃圾场找到孩子,和老板交谈,又找到了木头马。
(记得有一个被撕掉的记录和一堆烟头,这里没想透彻,是复制人大军干的吗?也就是男主的觉醒是被设计好的?似乎也不像,留个坑吧)
男主人公的梦境已经反复地在重复了,对观众来说眼见为实,观众此时的情绪就被吸引到了眼见为实上,而似乎忘了之前的一男一女的谜题,这里可以说是视听语言帮了编剧,让观众和主角统一,视角从理性变成感性。让男主人公和观众认为他自己是独特的,可能男主就是神之子。

11.获得印证:访问造梦师
为了让目前的比较扯的剧情让观众相信,男主人公还是在怀疑自己的记忆可能是虚假的,于是他找到了这个公司的记忆设计师,一个免疫系统弱的女孩,在这里色调是影片中几乎唯一光明的一处地方。(以及提到了女孩从小就被关到这,其实聪明的观众大概就会记住了,这也暴露出整个故事对于悬疑故事来说不是那么成功。)
女孩通过阅读记忆,表达了这是真实的记忆,并且哭得泪流满面。这同样是上面提到的双关的剧情设置,在这里观众们想当然的会认为女孩是被男主的压迫感所震撼,因为上一场孤儿院回忆的剧情确实很惊心动魄,因而来不及怀疑女孩的身份。

12.第一次大转折点
无论时长还是情节,看上去这里是一般电影的中点了,男主接下来状态要大改变,这里没有用常见的90分钟标片的故事中点来表达,因为后面的身份突转太过精彩,让故事中其实有两个大转折点,这是故事结构的非常有趣之处。

13.男主被捕,行为失控
男主人公因为行为异常被安排测试,女上司袒护了他。应该说男主人公还算是一个比较幸福的家伙,虽然是个复制人,但是女人缘不错,前面女上司饮酒的性暗示试探,其实已经说明了看似冷淡的女上司其实对男主是充满了爱意。女上司戏不多但是立得不错。

14.人性的完善:爱情
男主人公回到家,女友为了和他啪啪啪,找来了援交女郎,一番云雨,对男主人公而言,他和女朋友关系看似近了一步,并且同步了前作情景。女朋友似乎从他的填补寂寞好伴侣变成了真正的灵魂爱人。此时的男主人公有了名字,有了信任,有了女人,有了身份,有了希望。生活多美好!(看,第一次虚假的胜利)

15.动机不明的危机:跟踪器
援交女郎临走时还藏下了定位器。虽然之前其实已经交代了援交女郎是复制人一边的,应该不会和女助手一致,但是因为观众视野都在男主身上,刚啪完此时应该是感性的。但是前面已经说了,援交女郎的整体处理稍微粗糙。
另外其实这个电影有去的地方就是,坏人的行动全部是直给的,让观众上帝视角看到的,实际上也说明了故事中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是看不到的“命运”

16.逃亡之路:女友删除备份
男主知道自己将要被追杀,虚拟女友要求删除自己的备份,和男主浪迹天涯,并且给自己立了巨大的毒奶。整个故事的情感线有一个大胆或者说有趣味的地方,如果不考虑这段恋情对于男主人的价值本身带来的认知,信任和情绪关联,仅从案件来说,就是这一情感副线基本上是游历于故事主线的。(当然,一场别开生面的援交啪啪啪才能留下跟踪器,让男主人公后面危机时候被救,起到了主线的勾连。但是这真的不是把《her》照搬的吗?)


17.坏人逼近:女助手杀害女上司
可怜的女上司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主人公的逃亡,也让观众发现,原来这个女助手真的很难搞定,毕竟故事的前面,女助手和男主人公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快该冲突了。

18.通过木头找到“爹”
就像前作的找蛇一样,男主凭借黑市上咨询木头产地,来到了一个曾被核弹炸过的辐射区,找到了自己的“爹”,哈里森福特。

19.男主的人生再度完美
父子二人两人温情的喝了一杯,虽然哈里森福特看上去有点冷淡,但是硬汉嘛,可以理解。男主人公看上去更牛逼了,摆脱了麻烦,带着妞私奔,找到了亲爹,知道了母亲的姓名,可以和老爹一起隐居了。(看,第二次虚假的胜利)

20.第二次大转折点:同时故事开始崩
怎么样,这里是故事的第二次转折点。这个位置和接下来的情节,同样让主人公再次在身份和境遇上发生巨大改变,很像一部电影的中点。两次虚假的胜利,两次故事中点,正是本故事的特殊之处。
应该说,如果接下来的故事按照之前的叙事水准,我是会给这个电影神作的称呼的,但是可惜,接下来的接近一个小时,故事有点开始崩了。

21.杀身之祸出现
接下来,女助手凭借追踪男主,找到了男主和老德科的藏身之处。这里就开始暴露出男主角的智商下线了,至少是不如老银翼杀手,作为一个侦探和猎人,明知道自己逃亡却不换车。我要是捡张银行卡去银行还知道穿帽衫呢。同时不管是主观的克制还是能力的短板,也暴露出了这个电影的重要问题,就是动作场景的不够精彩。

22.你以为这是地狱,其实只是通往地狱之门
一场一边倒的寡不敌众的战斗,不太精彩倒也正常,文艺片吗,要收敛点。但是男主的虚拟女友智商也下线了,一个虚拟女孩跑出来喊住手,毫无意义的被一脚干碎,女朋友也魂飞湮灭。然后女助手也同样智商下线,处于优越感吧,不知为何留了男主活口。
这里我在想,假设说弄个老哈里森福特十分鸡贼,有个类似逃生舱的玩意,女友为了分散注意力舍己为人也还行,现在这样处理,两个女性角色只能用傻白甜和优越感来解释。

23.惨上加惨:男主真正身份曝光
幸好接下来的这场戏稍微把失望拯救了一下,援交女孩按照信号器找来了,还带来了革命之母之类的复制人大军。革命导师告诉男主你不是神选之子,你只是疑兵之计啊。这个惨上加惨的情节,把前面铺垫的男女悬案用完了,让人觉得主人公应该一无所有了。
同时,革命导师还布置了任务,你得干掉哈里森福特。

24.坏人的计划:完善人类
好了,接下来的剧情基本上非常简单,公司的设计者和老银翼杀手坐在一起聊了聊人生,因为聊的内容太形而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25.坏人要去揪出真正的神之子
设计师帮着克隆出了个二代老婆,哈里森福特拒绝了,要被转运到法外之地的殖民地,去获得谁是真正的奇迹的信息。这段情节的处理,除去向前代致敬的因素外,我个人觉得确实也没什么可写的了,看上去故事再度回归到悬疑类型上,但前面因为都是男主单线讲故事,出场的人数和视野受到局限,我们已知出场的角色都用完了。剩下的女性角色只有女助手、造梦师。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和我同样的考虑,目前只能撑着让大家先以为女助手有点问题,用一场不拖沓的打斗赶紧结束故事。

26.一丧到底的救赎
男主走在街上,看到了同款的虚拟女友,这才是真正的丧逼到最后。男主认识到了自己连私人的女朋友也是虚无的。你以为那是你们的灵魂相遇,其实都是程序的逢场作戏。虽然戏很短,但是男主人公丧的很彻底。
男主于是决定去执行任务?救人?报仇?看后面我们知道,人物完成了最终的蜕变,成为了真正的自由意志,所以他也没有按照复制人联盟的命令去刺杀,而选择了救人。但是因为这一场戏的短暂,没有三俗的煽情和讨论,其实效果不是那么直观。

27.高潮:有点凑合
高潮并不让人兴奋,有可能是因为3D太黑了,你看剧照场景就很好看,笑。
对于一部一百六十分钟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电影来说,男主的拯救就显得非常寡淡,大概只能用《老无所依》式的“反情节”设置来洗白吧,因为对这个故事而言,其实真正的情绪高潮也拆解成了很多部分,在前面已经用完了。
总之女助手就这么死了,沉在了水里,就像前作的雨中战斗,眼泪消逝在雨里。然后两代银翼杀手在浪潮中艰难前行。这场戏真的拍的不是很好看,难道导演想用老银翼杀手的眼神制造神秘感嘛?

28.尾声:真迹
好吧,最后一场戏,两人来到了造梦女孩的住所,原来她就是那个奇迹,恩,从影调上来说,其实故事之前都已经暗示过了。洁白的雪从灰暗的天空飘下,对男主人和聪明一些的观众来说,这个谜早就揭破了,男主人公其实早就知道了。
男主人公与这一切都没了关联,所以男主人公了然一身,终于躺在了雪里,超脱一切。

29.坑呢:下部再说
至于一些剧情不合理之处,大概等着下部再说吧。。。。


总体来看,《银翼杀手2049》还是一部很棒的作品,不仅因为老银翼杀手的底子。如果没有银翼杀手,单把这个电影拿出来小作改动,这仍然是一部直击人心的科幻杰作。作为参考,《异形契约》,即使是有异形的底子,仍然不太好看。而且更要比《攻壳机动队真人版》要好太多。当然了,个人觉得综合风格化,结构,成本等诸多因素,在我的排名中还是不如《攻壳机动队无罪》。科幻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可能是最不成熟的类型之一,大家一起学习练习,单元有生之年,能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好科幻片。

                      能力有限,抛砖引玉,接受批评指正。

 4 )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奇迹!”九大问题解读《银翼杀手2049》

万字长文解读科幻神作

《银翼杀手2049》并不是一部难懂的电影,恰恰相反的是,本片比起1982年的第一部,在风格和格调甚至叙事层面上都高度一致,但故事方面,相对比较简单。这跟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特点有关,这位的作品,无论是《边境杀手》还是《降临》,都是那种信息量很大的电影,但故事方面却很简单,本片也不例外。

《银翼杀手2049》的故事基本上都能看得明白,但要想真正了解电影的主题,才是不容易的事情。作为一部160分钟的电影,而且信息量很大,而且维伦纽瓦有个毛病,他不喜欢把故事讲得太明白,而是将线索和解谜信息,隐藏在故事情节之中。稍不留神就错过一个关键点。所以这片在国内出现两个极端,被科幻迷奉为神作,被一些不经常看科幻电影的朋友认为不好看,太冗长。

平心而论,《银翼杀手2049》不是那种纯正商业类电影,尽管不晦涩,但还是偏于文艺,且节奏缓慢。不过电影的视觉风格还是得到一致的肯定,但对于电影的主题和隐喻,似乎并不那么容易get到。

所以,有必要解读一下。不是在说故事,而是读懂电影的主题表达,从《银翼杀手》到《银翼杀手2049》两部电影一款说,我尽量说得简单,大家也能看得轻松,希望能对各位了解这部今年最好的科幻电影,有所帮助。

(以下文字涉及到大量剧透)


零、《银翼杀手》为什么被奉为神作?

已故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迪克擅长将“追寻实质”的哲学理念通过超现实的幻想展现出来,使之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就是《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就是1982年的《银翼杀手》

作为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但影响了日后很多电影,更成为智能类(AI)、赛博朋克科幻电影开宗立派之作,关于《银翼杀手》影响了哪些电影,这里不再赘述了,各位百度一搜,就可以出现一大票关于这部电影影响力的文章,再说下去这篇文章就成了另一个故事了。

只不过还要简单提一下,关于电影中人机关系的论证发展:

《银翼杀手》为起点,乃至《电子世界争霸战》《神经漫游者》开创了赛博朋克风,给出AI的存在与认知命题;

《攻壳机动队》是承上启下之作,不仅风格延续前者,而且在主题给出了存在与思维这样的二元辩证关系,让人机关系模糊,机器有了灵魂,并完成“AI→人性”的逆变;

《黑客帝国》综合了以上两者的特点,讨论机器拥有灵魂之后的结果。

如上三部电影,代表着同类科幻电影的三个节点,如三座里程碑一样。初次接触的朋友,了解这些就足够了。


一、什么是复制人?

要想了解《银翼杀手》的主题,就必须了解电影中的“复制人”是怎样的存在。

1、Replicant*

《银翼杀手》世界观中,复制人的英文叫做“Replicant”,是1982年《银翼杀手》的原创。

原本在原著作者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对于复制人的描述是“Android”,就是“生化人”,也是该片核心。

生化人这个概念,广义上与机器人“Robot”是一致的,都是来源于人造,而robot的最初的含义,是“徭役”,因此无论机器外表的Robot还是合成外表的Android,他们的功能性都是称为人类的奴仆

但《银翼杀手》之所以将这类人造人称为“复制人”,也是有着原因:

★首先,复制人的诞生过程,是来源于基因工程师对人类细胞的复制,从而诞生的人造人,有点类似我们所理解的克隆,但并不是“复制”另一个自己,而是产生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他人”。

★其次,复制人与真人外表完全无异,甚至在某种在某种机能上还超越了人类,比如力量、耐力等等。

所以,《银翼杀手》系列中,复制人的概念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而是被当做了客观存在的客体来对待。而且两部电影,都是侧重于人类和复制人之间模糊的界限,进一步加强了后者的人格说明。而这些特征,也正依托了造物主,权力者与被造之物三者关系延伸出了人自诞生以来一直探讨的哲学命题——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

彩蛋1:
“Replicant”这个词,来自于《银翼杀手》的编剧大卫·韦伯·皮普尔斯 ,因为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想要打造与众不同的“生化机器人”,为了打消观众的偏见,将其以真正“人”的身份去对待。大卫在改写剧本的时候,咨询了他的女儿,后者是一名生物化学的微生物学的研究者,“Replicant”是源于她的建议。


2、移情测试*

复制人作为人工产物,是有着自我意识的,这与很多描述人工智能类作品“是否进化出自我意识”的侧重点不同。或者《银翼杀手》系列干脆略过了这个问题,只是强调将区分人类与复制人的方式,在于情感。而鉴别人类与复制人就是通过“移情测试”(Voight-Kampff),也称“人性测试”。

移情测试中,被测试人回答问题,要显示出是否有“人类”的特质——脸红反应、瞳孔波动、虹膜扩大等。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复制人在“与真人无异”的基础上,被创作者刻意抑制了情感,丧失掉了作为“人”的人格属性,所以才被当做机器来奴役。

彩蛋2:
《银翼杀手》故事线中,一般型号的复制人,即连锁6型复制人大约通过20-30个测试问题之后就可以被辨认,而瑞秋(新型实验体)测试问题超过了100个,才被确认为复制人。


3、虚假记忆

在《银翼杀手》中,泰瑞尔公司了为了更好的控制复制人,开始为连锁6型复制人植入的记忆,让他们以为自己是真正的人,从而安于现状。

但这无疑是一个馊主意,因为赋予了复制人社会属性,却扼杀了他们的自然属性。

连锁6型的寿命只有四年,当他们的记忆让他们与外界建立情感联结时,就会渴望生存。而且复制人远比人类优秀,自然要奋起反抗。

★ 《银翼杀手》中这些被植入的记忆中,来源不明,但电影中从瑞秋的记忆可知,她的记忆来自于制造者泰瑞尔博士的侄女,说明《银翼杀手》中,复制人被植入的记忆,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其他人类的真实记忆。

★ 在《银翼杀手2049》中,记忆移植依旧存在,只不过在电影的设定中,植入真实记忆是违法行为,这里植入复制人的记忆是虚假的,来自于安娜(玻璃罩中的小姐姐)的记忆构建。

同时以主角K为首的连锁9型,被赋予了正常人类寿命(其实从连锁8型就开始了),但增强了情感方面的抑制功效,让他们不再反抗。

因为有了虚假的记忆,所以复制人会做梦。梦,成为《银翼杀手》两部作品中的关键。因为主角追寻蛛丝马迹的线索,就是梦中“我好像来过这里”的启示。

至此,《银翼杀手2049》中的复制人,拥有了“正常寿命、被抑制情感、虚假记忆”的特征,同时也令本片与第一集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即“抑制→反抗→寻找真我”。

《银翼杀手2049》比起第一集,还进化了一层含义,这里暂时留个悬念,下面的文章再解释。


二、《银翼杀手》系列的时间线是怎样的?

两部《银翼杀手》的共同点,都有着一定的前史,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先要了解世界观和故事构架。

1、《银翼杀手》大事记

21世纪初,泰瑞公司发明出复制人,他们在身体上进行了强化,用于地外探索。

2018年:一支连锁6型(Nexus 6)战斗队在地外殖民地的血腥兵变之后,有关当局宣布复制人出现在地球上是非法行为,但凡发现格杀勿论,并美其名曰“退役”。为了追捕复制人,地球成立一个特别行动小组——银翼杀手。

2019年:6个不同型号的复制人(连锁6号主导)来地球试图寻找制造者延续生命,但都失败了。其中2个穿越电网时被电死,另外4个被银翼杀手狄卡直接或间接搞死(最后一战,复制人罗伊救了狄卡,耗尽4年生命而终)。

2019年:与此同时,泰瑞公司开发出了新型号复制人(大可称之为连锁7),实验原型机——瑞秋,在移情测试中,狄卡用了超过100个问题才确认他为仿生人,而且瑞秋的虚假记忆,是来自于泰瑞尔博士的侄女。后来瑞秋出逃,遇见了狄卡,并相爱,随后消失不见。她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复制人。

2019年:结局,泰瑞尔博士被自己的产品——连锁6罗伊杀死,狄卡认知到自己也是一名复制人(此处存疑,见问题三)。


2、《银翼杀手2049》前传

本片有着三部前传短片,为:

★渡边信一郎的《银翼杀手:2022大断电》(15分钟)

★卢克·斯科特的《2036: 复制人时代》(6分钟)

★卢克·斯科特的《2048:无处可逃》(6分钟)

想要更加深入了解《银翼杀手2049》,建议看一下这三部短片,当然不看也没有关系,如下为概述:

2020年,连锁6号复制人在4年寿命终结后,泰瑞尔公司推出新复制人连锁8,供人类在地球外使用。比起6型,连锁8有正常人类的寿命,不过他们的右眼有可以识别出身份的标志。

2022年:一枚核弹在美国西海岸上空爆炸,造成城市断电数周,同时泰瑞公司发生爆炸,大部分关于连锁8号复制人的信息被销毁,与此同时,大断电导致经济,食品供应都受到巨大影响,很多人陷入黑暗与饥饿之中。泰瑞尔公司倒闭。

2023年:政府推出复制人禁令,部分复制人在逃脱追捕后得以存活。

2025年:农民企业家华莱士通过基因工程解决了食品短缺问题,以至他的公司业绩越来越火爆。

2028年:华莱士收购泰瑞尔公司残余部分。

203X年:华莱士改良泰瑞公司技术,使得复制人可控且忠心。

2036年:复制人禁令被废除,华莱士公司推出连锁9型复制人,至此,泰瑞尔公司相当于借尸还魂,复制人时代又回来了,只不过换了名号。

204X年:洛杉矶警察局动用连锁9型复制人,被当做银翼杀手,搜捕老型号的复制人并处决他们。

2048年:一位连锁8型复制人在城市被人认出,追捕复制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49年:复制人瑞秋的遗骨被连锁9型银翼杀手发现,而且发现她死于难产,这位“假人”,怀孕了。


三、哈里森·福特到底是不是复制人?

关于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狄卡是否是复制人的争议,伴随着《银翼杀手》公映后多年,且有两个版本:

1、公映版

当年哈里森·福特参演本片的条件就是,不能让狄卡成为复制人,而是作为真人存在。所以公映版中,狄卡是作为一名人类而存在

2、导演版

但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不敢苟同,并在随后问世的导演版中加入了大量细节(独角兽梦境)来佐证狄卡就是一名复制人。而且2012年导演访谈中,这位还亲口承认了狄卡就是复制人,但不说不要紧,说了更懵逼,因为导演说狄卡还是一个连锁6。

当被问到《银翼杀手》续集动向,以及哈里森·福特是否会参演的时候,导演回答道:“哈里森·福特?他太老了。好吧,他是连锁6型,但我不知道到这个角色能活多久。

所以导演版中,狄卡是一名复制人


3、《银翼杀手2049》中狄卡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续集,《银翼杀手2049》的设定是沿用公映版还是导演版呢?

相信多数影迷认同导演版,而且认为狄卡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作为连锁6,他没有四年寿命的限制,否则他不会出现在《银翼杀手2049》中。所以后来很多影迷,甚至包括电影的制片人在内,都称狄卡是连锁7型,与瑞秋为同一型号,大概为了给导演的话填坑。

而且《Future Noir: The Making of Blade Runner》一书的作者保罗·马斯(Paul M. Sammon)还认为,连锁7型复制人,甚至可以拥有无限寿命,因连锁7这一对儿,是独一无二。

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保罗·马斯还说,因为《银翼杀手》系列的核心,就在于“寻真”,无论是人类还是复制人,都有一个自我认知疑问,这关系到造物主和被造者之间的博弈,重点在于人类与复制人界限模糊不清*,所以这样模棱两可的答案才是最具魅力的。

▲复制人型号及角色列举

彩蛋3:
顺便也能理解《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中关于仿生人大卫8“是否真的爱上博士”的论调了。真假与否并不重要,雷德利·斯科特要的就是“模棱两可”的魅力,求同存异,人类与仿生人界限模糊,造物主的身份过度,有争议才不更好吗?(这老贼!)。


四、两部《银翼杀手》有什么异同之处

《银翼杀手2049》之所以没有砸了招牌,甚至不亚于第一部,主要还是在于,本片完完全全在《银翼杀手》的基础上,既没有打算超越,也没有借着名号乱拍,而是摆正姿态,将自己作为一部续集来对待。

1、神同步

为一部宗师鼻祖类作品拍摄续集,是一种怎样的勇气?

最起码之前个人的角度,认为这绝对是一个馊主意。因为《银翼杀手》的概念和主题早已被各类模仿者挖空了,早已不算新鲜,随便划拉一堆关于智能类的科幻,10部作品中估计有八部半跟《银翼杀手》的主题差不多,都这样了,还拍什么呢?举例上半年的《攻壳机动队》的糟烂结局就是证明。那么《银翼杀手2049》究竟能拍成什么样子,我心里一直是很忐忑的。

而最终结果呢,《银翼杀手2049》选择了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曲线救国”,因为本片的定位很明确,电影无论从风格还是主题,乃至完全遵循《银翼杀手》,乃至情节发展的节奏甚至人设,那如独行侠版穿梭于未来都市之中的主角,无论是首部的狄卡还是本片中的K全是如此。

从开场眼睛的特写,到移情测试,连锁6型复制人到8型乃至更加逼真的9型,还有对于复制人记忆真实与移植的有关设定,以及主角关于自我/他人身份的认知。电影的主线和故事发展,与1982年哪部作品非常相似。

就连电影的主题音乐,配乐大神汉斯季默也是在格调上朝着首部的范吉利斯靠拢,雄壮而震撼的太空风电子乐,那种史诗般的气派,完完全全是慑人的感觉,精彩绝伦。

让人振奋的,就是本片的视觉效果。罗杰·狄金斯的摄影充满了仪式感,黄色调的废土世界与蓝色调的未来感世界的对立,烟、雾、剪影、复叠构造出来的神秘感,充满了迷幻和多文化杂糅的朋克风,这就是融合了复古和潮流的赛博朋克,最标准的风格,让人激动且震撼。


2、世界观拓展

《银翼杀手2049》与第一部有着形似神似的地方,但也有着不同之处。因为本片并没有坐享第一部的成就,而是抽丝剥茧的走得更远了一些。

首先是风格方面,电影首次出现了废土风。就是“外城”的设定。

昏黄的色调,残破的大地,空旷的大楼,还有“废铁镇”一般的平民窟(这是来源于原著的设定),里面有着大量等待领养的孩子们。这两处的场景是首部曲中所没有的,而这两处场景在本片中的定位,则是代表了旧文明的落寞和废墟上燃起的希望。

废铁镇的孩子们,被黑心主人收养,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象征着新文明的星火。而废土一般的荒漠都市,唯有蜜蜂悠然自得,电影用这种拥有蜂群意识的生物,强调环境适应能力下的生命。

至此,能看出,《银翼杀手2049》在世界观上,拓展为三层含义:

★”内城“洛杉矶,蓝调底色,代表着东西方多元文化、新旧科技杂糅、大公司垄断的赛博朋克风,也就是当下文明的状况。

★“外城”废土荒漠,昏黄色调,残破的雕像、复古欧式建筑,也是狄卡的所在地,代表着旧时文明,象征着西方文明的堕落

★“废铁镇”破烂场,灰暗色调,遍布着科技时代的垃圾和废品,象征着科技时代的落幕。但这里生存着大量孩子,也是复制人反抗军的所在地,也象征着建立在废墟上的新文明

本片三处不同风格的世界观,基本上将未来派的科幻电影最常见的场景都包圆了。

从这个角度,也就带出来本片主题的思索。

还记得《银翼杀手》的主题吗?连锁6在体能上比人类更加先进,但只有四年的生命,结尾狄卡的梦,代表着人类/复制人的身份认知思考。而在《银翼杀手2049》中,复制人不但比人类更加先进,而且拥有人类的正常寿命,甚至出现了繁殖的可能,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


五、复制人繁殖代表了什么?

机器人最早的雏形,也就是Robot这个词,是在捷克作家家卡雷尔·恰佩克于1920年在科幻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创造的。这部作品描述着人类创造了一种生化机器人,并且压榨这些机器人为世界经济的依靠,直到有一天机器人起反抗“主人”,将人类赶尽杀绝,直至有两个特殊的机器人“进化”出了生育能力,取代人类进行繁衍。

★意识与肉体的二元论

《银翼杀手2049》全片,就是展示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却也带来了泛科技时代下,科技对人的肉体和意识的思考。赛博朋克之下的反乌托邦的主题,电影极大化的模糊人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这都是《银翼杀手》的主题——“人机关系、身份认知”。

可是如今这个时代,在讨论这种老梗就太无趣,索性在此基础上,对人类为了发展方向提出了质疑,也代表着当下人工智能类电影的发展方向:

从《大都会》时期的“碳/铁对立”,到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之后的“碳/铁和谐”、如今转化到了“碳/铁相融”的时代*。

彩蛋4:
“碳”代表碳基生命的人类,“铁”泛指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公敌》的机器人、《普罗米修斯》的仿生人、《银翼杀手2049》的复制人。

其实就是把世界用理论符号进行抽象简化,将之用到人工智能上的这一派,试图用程序来示范对世界的形式表述。在这个前提之下,意识和记忆只不过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客体而已,是典型的“二元论”。

人类的大脑、对世界的感知、甚至记忆都可以用程序模拟,那么是否具有意识,真的不那么重要了,也许我们人类也不是真的。

因为,他们(复制人)已经可以繁殖了。

或许未来世界不是波澜壮阔的星际帝国,而是走进一个现在无法想象的人类新纪元,假如我们可以被称之为“人类”的话


六、虚拟女友是怎样的存在?

这里就需要将虚拟女友与蜜蜂、复制人对比着说。

1、蜜蜂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生物,有着明显的分工和等级,在很多科幻小说中,不止一次将蜜蜂或者蚂蚁来隐喻人类社会

但蜜蜂也是拥有蜂群思维的生物,即集体意识,这是人类不具备的。据说,蜜蜂的个体记忆只有三天,但蜂群思维则有三个月。无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但肯定的是:蜜蜂的集体意识要高于个体意识

电影中出现世界观,动物稀缺,包括《银翼杀手》中出现的所有动物都是仿真的,机械构造(猫头鹰,蛇)。但蜜蜂却在自顾自的繁衍,除了突出其环境适应能力,还隐喻未来地球的主宰和人类的发展方向


2、虚拟女友

再看虚拟女友乔伊,作为华莱士公司的量产商品,虚拟女友在初始状态下,所有乔伊的记忆点一模一样,说的话也一样,代表了集体意识。但主角K的那只,在电影中的种种表现表明,这只女友,有了与K独处的个体记忆。

虚拟女友,是集体意识“蜂群思维”的代表,走到哪里都能被总部追踪到。但最后K的“女友”乔伊,却有了自己的个体记忆,来自于与K的朝夕相处,一旦拔掉记忆棒,这位所以的记忆都没有了,相当于恢复出厂设定。

这只虚拟女友与蜜蜂的记忆构成是本末倒置的。K的这只虚拟女友,本该是蜂群思维为主,却进化出来了个体记忆,从她片中处处帮着K,对K不舍的情感状态上可见:乔伊是个体记忆要强于集体记忆这是又一种对未来人类发展的影射。

但讽刺的是,这只乔伊,是假的。

你跟一台电脑朝夕相处,电脑会对你产生感情吗?不可能的。你天天问siri同一个问题,丫永远回答同样的话。无论电影那个时代,科技是否让虚拟AI有如此多样的智能,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在用虚拟女友的存在与记忆,来映射复制人。

★虚拟女友的记忆被存储在记忆棒里,复制人的记忆是被植入的;

★虚拟女友是假的,复制人是真的;

★虚拟女友的记忆是与主人朝夕相处而来的真实,复制人的记忆来自于他人的虚假;

★虚拟女友的真实记忆可以被消除,复制人的虚假记忆永远存在。

所以,这里明白出现的虚拟女友的意义了吧。虚拟女友与复制人之间的关系是是相辅相成的,却也是两个极端。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拟的,人类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反而蜜蜂这种大自然创造的生物,却依然悠然自得。

还记得乔伊第一次“现身”时,雨滴打在她身上,出现了实体与虚体之间的模糊状态,这不就象征着复制人与人类的模糊界限吗?

电影用存在与意识的二元论关系,来对首部曲“身份认知”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点到为止的总结,却用了“集体/个人意识”来对未来人类的发展进行思考。


七、为什么所有人都在找“孩子”?

电影中,主线动力就是所有人都在搜索复制人瑞秋的孩子,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以派系来划分一下:

1、洛杉矶警察局

他们的动机非常简单,就是要瞒天过海。

复制人怀孕,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中尉乔什,第一件事就是命令K找到并消灭他,而且下令严格保密。这是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做法,她可能没有想到太多,只是觉得复制人繁殖,会让社会再次陷入复制人危机,因此要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她只了解到一个复制人怀孕,却没有想到如果有其他复制人也有繁殖功能怎么办?所以并没有去寻根。

2、反抗军

地下反抗军,动机也很简单,就是要造反。

反抗军为被银翼杀手追杀的连锁8型,与第一部中连锁6型的定位类似,都是谋生谋权的代表,但本片中上升到了反抗全人类的层面。拥有可以繁殖的复制人,有望让复制人彻底摆脱人类的控制,并且自我繁衍,取代人类,反正比人类更加先进,再开发出繁殖功能,那人类可以一边凉快去了。

《银翼杀手2049》在这方面笔墨并不多,可以理解,关于“智能叛变”类的电影如今太多了,是个人工智能都打算跟人类比划两下,本片在这方面没有深究是正确的,不但没有落入俗套,而且电影已经快三个小时了,根本没有空间。

3、华莱士

这位动机不太明确,但看过《银翼杀手》的同学,应该会了解。

瑞秋,是独一无二的。首先瑞秋作为连锁7,只是一台原型机,泰瑞尔博士还没来得量产她,就“先走一步”了。事实证明,瑞秋是一台任何方面都与真人相差无几,乃至最接近的复制人原型,不但可以与人类堕入爱河,还能怀孕

狄卡,也是特殊的,无论他是不是复制人,是什么型号都不重要(但从《银翼杀手2049》中来看,应该以按照导演剪辑版的故事发展的)。因为要让复制人怀孕,必须要受精,狄卡如果是复制人,也是特殊的,所以华莱士不但要孩子,连狄卡也一块掳走。

而对于华莱士来说,这是一位打算完全掌控复制人的野心家,在前传《2036: 复制人时代》中,华莱士介绍了他的天使复制人,并且用自残和自杀的方式向立法当局证明,我的复制人完全可控。

▲泰瑞博士与连锁6型罗伊

华莱士却无法研制出可繁殖的复制人,甚至他也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瑞秋,但被狄卡当场识破(眼睛颜色不对),所以华莱士一心想要找到了孩子,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并掌控,从而超越前辈。

我们可以理解,华莱士是个科学怪人,他把自己当成了造物主,一心打算制造完美的复制人,可惜总是不成功,就缺繁衍生息的关键一环。


八、K的记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中,我们的主角K的心态经历了大起大落,人生难得精彩一次,一切源于一个“真实的谎言”。

1、复制人的“真实记忆”

《银翼杀手》中瑞秋被植入了泰瑞尔侄女的记忆,狄卡被植入的独角兽记忆,无不告诉观众,他们是假的,所谓的意识都是虚构的。

而在《银翼杀手2049》 中,主角K的记忆,在记忆学博士安娜中被验证,是真的。而直到电影的结尾观众才明白,K也是一名复制人,安娜才是瑞秋的孩子,那么他的记忆,也代表了意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首先,安娜在电影中的身份,是记忆制造者,是华莱士的供应商,为后者旗下的复制人提供虚假的记忆,也就是说,所有复制人的记忆,是安娜姐姐自己编得。

其次,安娜是复制人狄卡和瑞秋的诞下的女儿,而K之所以有着“我就是那个孩子”的错觉,是因为他就是狄卡女儿的复制品,完全的复制。这在电影中有着大量情节暗示,小马木雕,被欺负的梦,以及追查时,K发现的与狄卡孩子一同被送走的,是一男一女,女孩得病“死去”,男孩不知去向!

所以,K才会根据自己的梦和木雕,认为“卧槽,老子就是复制人生的孩子,老子真人!”

最后,K在构架记忆的时候,问安娜“我的记忆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安娜说,“是真的”。这里是个双关语。

第一层意思,你的记忆是来自于真人,当安娜洞悉K的记忆时,发现他与自己小时候的记忆一样,索性在违法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真实记忆构架给了K。此时,K作为复制人拥有的,是安娜的记忆

第二层意思,当安娜洞悉了他的记忆之后,留下了眼泪,因为此时,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复制的记忆,让对方有了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经历和内心,怎么忍心去说破?


2、真真假假

1982年的《银翼杀手》就是这样,我们的记忆,是真实的吗?那些被植入记忆的复制人,他们也以为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实际上,那些只是别人的记忆或者虚假的记忆,他们只是一张被填充了几笔记忆的白纸。

那么,《银翼杀手2049》更加深入地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记忆即便不属于我,难道我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吗?

联系到蜜蜂、虚拟女友、复制人,这些真真假假的产物,即便拥有记忆,无论是个体记忆,还是集体记忆,难道就能有比我更加真实的人生么

《银翼杀手》中关于复制人身份认知的问题,在《银翼杀手2049》中,画上了句号。

★虚拟女友的记忆是真实的,但你是不存在的啊!

★蜜蜂是大自然真实存在的,但你们的记忆是集体记忆啊,没有个性!

★我是复制人,记忆也是假的,但老子是真实存在的!

★你们是人类,但你敢保证你的记忆是真的吗?

“哥这两天的复制人生丰富多彩,大起大落,跟虚拟女友搞对象,不断揍人又不断被人揍,差点认错了老爸,从救世主变成了路人甲,这样的经历,只有客观存在的我才能切身体会,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破事我哪里管的了那么多!”

结尾,K和狄卡两位复制人,坐在雨中面对波涛汹涌的浪潮一句话不说,估计心里面想的,就是这些内容。。。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在《齐物论》中这句庄周梦蝶的典故,其中蕴含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这样复杂的哲学道理。

其实这样命题无论在东西方哲学里都有出现,这样复杂的哲学命题,没有答案,却是电影讨论的方向,并且在《银翼杀手2049》,给出了一个很大众化却又让人琢磨不透的观点

“我思故我在”呗!

▲笛卡尔得意的笑


增补一条问题:

九、复制人是否拥有情感

很多人再问,复制人到底是不是“活了过来”,其实这并不是《银翼杀手》系列的核心,正如前文“问题三”中的描述的,在《银翼杀手》系列的世界观中,最大的魅力就是人类与复制人界限模糊不清,复制人基于人类细胞制造,有着与真人无异的外形,体能高于人类,甚至可以繁殖,这些方面都是极大了拉近了复制人与造物主人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真正确定下定论复制人人是否“活了”或者“有了灵魂”。

更何况,后者都是老梗,30年前在讨论的主题,如今再研究的话,真得没什么价值了。

所以本片的关键点,复制人本身就是“活的”。复制人跟机器人不一样的,根本没有什么三大定律的限制。区分人类与复制人,靠的是移情测试。也就是说,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区别,在于情感和人格,统称为“移情能力”。有移情的是人类,缺乏移情的是复制人。也恰恰基于这个设定,电影的故事发展,让复制人和人类之间变得更加模糊,在于两个细节:

1、Luv的眼泪

冷血杀手Luv,是华莱士的杀人工具,但片中这位哭了几次,这是一个很值得推敲的地方。其中华莱士在解决一个复制人实验品的时候,这位在旁边掉眼泪;另外她亲手杀死洛杉矶警察局局长的时候好像也很动情。这些细节无不说明,复制人是有感情的,但只不过是被抑制了

华莱士一直生产完美可控的复制人,而且为了向当局证明,还在他们面前下令让一个复制人自残并自杀(前传短片《2036: 复制人时代》)。再联系起来本片Luv的行为,足以证明,人类赋予了复制人虚假的记忆,并让复制人充当银翼杀手去猎杀其他复制人,这是让他们具备人的社会属性,却抑制并扼杀了他们的自然属性,让他们缺失了人格。

《银翼杀手》第一部中,我们就能看出,狄卡追捕的复制人的过程,是一个人性逐渐复苏的过程,也是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过程。结尾复制人罗伊救了狄卡,自己消亡,原因是“我觉得你是个好人”。这是极具讽刺的设定,复制人不仅克服了人类七情六欲的本能,更超越了具有普世价值的生命本能,比人类更具有美德和人格。

而在《银翼杀手2049》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Luv在执行任务时,完全是执行命令的机械行为,但从她流泪的设定上来看,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猜得到她心里想着什么。她有着饱满的情感和人格,也会感到悲伤,但不得不受制于华莱士,机械的执行命令与内心挣扎的相悖。因为她作为复制人,却拥有了移情能力。

2、K手上的蜜蜂

没错,还是蜜蜂。

电影中有个情节,K将手伸进了蜂箱,随后看了看手上爬满的蜜蜂。这段情节有些晦涩,所以需要联系原著《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以及《银翼杀手》依靠来看。

在原著中,人类与复制人几乎毫无区别,鉴别他们就是移情测试。连锁6无论从智力还是体力上都超越人类,从残酷的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他们比人类更先进。但是,一个复制人,无论多么优秀,却永远无法通过移情测试。移情现象只发生在人类身上,因为移情,所以能够互相理解,才能更好地生存。

同时,原著中的世界观中,因为世界大战,动物变得非常稀有,大部分动物,都是人造的假动物,比如原著中主角饲养的电子羊(主角的羊死于一年前,所以他定制了一个与自己宠物一模一样的电子羊,为了买一只真正的羊,他才当了银翼杀手,去追捕复制人赚取赏金),还有《银翼杀手》中的猫头鹰和蛇。

养真正的动物成了人们攀比的唯一标准,很多人随身都带小盒子,如果碰见一只真正的昆虫,就跟中了彩票一样撞大运。不照顾动物的人被认为道德沦丧,没有同情心。

所以,移情测试中,大多数问题是围绕着动物而来,比如狄卡问瑞秋的问题:

狄卡:“你有一个小男孩,他给你看他的蝴蝶标本收藏和杀昆虫的酒精瓶。”
瑞秋:“我会带他去看医生。”
狄卡:“你正在看电视,忽然发觉手臂上有一只蜜蜂。”
瑞秋:“我会杀了它。”

这是复制人的标准答案,因为他们没有移情能力不会对其他事物产生感情,却绝不会因为生日礼物收到牛皮钱包而对那头牛感同身受,更不会因为打死一只蜜蜂心情低落更不要说非常稀有的真实动物。片中瑞秋表现的非常复杂,狄卡用了100个问题才确认她是复制人。是因为在问题中,关于人类的问题却有着相对正常的读数,这是因为瑞秋被植入了假记忆。

但是在《银翼杀手2049》中,K手上的蜜蜂,他的举动完全表示了这位是有移情能力的

这是本片设定上的亮点,因为在之前的情节中,观众甚至包括K自己,都认为K就是复制人生的孩子,他是个人类,蜜蜂的细节表明,作为“人类”的他,是拥有移情能力的。但随后的故事表面,完全是K一厢情愿,他仍然是复制人。

那么蜜蜂这个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既然是复制人,也有了移情能力,让全片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回想起K之前的种种举动,包括对虚拟女友的情感等等,都在侧面表示复制人也有情感,也具备人格。

再联系起来Luv的泪水,因为作为与K相同的连锁9,她也拥有移情能力人类几乎对所有的生命都能产生移情,《银翼杀手2049》则更进一层,复制人也是一样的。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5 ) 应然与实然的未来

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内嵌了一个显著的《失乐园》式故事结构:泰瑞尔公司与复制人,就是上帝与天使。上帝让天使为人类服务,而某些天使对此产生了疑惑,继而反叛。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相似:在公司与复制人之间,正如上帝与天使之间的交流,是没有“应然性”存在的。也就是说,并非“天使/复制人应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服务,只是一个事实,而且是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一旦复制人产生了应然/伦理上的疑惑:怎样是“对的”?与吃了知善恶树上果实的人类一样,他们就会变得过于傲慢,以至于认为可以决定、改变自己的未来。这种傲慢带来的人性,特别是人性的可爱之处,在《银翼杀手》中已经展现得非常充分。在其中哈里森福特的角色非常有趣,他是个冒冒失失闯进了神话的人类,至少他认为自己是人类。名义上他是主角,但就和约瑟夫•K一样,在这个自己实际上并不了解的世界里,自认为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直至看到独角兽折纸才彻底明白过来(哈里森•福特对自己角色的不认同,在电影之外使这种戏剧性上升到了顶点)。当他认为自己是人类的时候,他像复制人一样不问因由地执行命令;当他发现自己是复制人时,反而找回了自由意志,这是个相当妙的反讽。“比人类更像人类”,原因是复制人更明白那条边界所在。
        但《银翼杀手2049》中,展示的是个后《失乐园》结构:由于不再由人类垄断,“应然”就成为了个千疮百孔、“各自表述”的东西。警察局上司对K所说的是“你阻止了一场战争”,但为什么不能有战争呢?人类采取的是种鸵鸟似的、对矛盾视而不见的态度,他们既歧视、利用复制人,心里又知道,他们与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显著区别——除了“不能生育”这件事而外。警察局的“应然”是“人类不应有冲突/战争”,华莱士公司的“应然”是“人类应该占有星星”:你也许能看出来,在《银翼杀手》中,人类的想法也只是“人类不该奴役人类”,而不是“人类该奴役复制人”——对于“复制人该怎样”,人类的回答一直是“人类该把头埋进沙里”。洛伊的愤怒主要来自于这种在“应然”上的被遗弃感:他们被当做物制造出来,被当成苍蝇一样拍死,即使他们如此强大、美丽,人类也根本不关心他们“应该如何”。对他们问出这个问题的恐惧、多于对他们实质威胁的恐惧,才会产生出“退休”这个掩耳盗铃的隐语。不过他们不理解,这也正是人类对待自己同类的一贯方式——问题并不出在他们是复制人,“不应”与人类有同等“权利”;问题出在“实然”上,即他们还没有“事实上”拿到同等的“权力”,没有形成稳定的、不会颠覆整个人类秩序而只是从人类利益上切蛋糕的能力,以强迫人类正视他们。在《2049》中,复制人仍然纠结于这个“应然”的问题,尽管生殖力问题与繁殖能力这个“实然”相互缠结,但“比人类更像人类”,仍只会让他们显得“不是人类”,而非让人类自惭形秽。使人类退缩的,只有他们这支势力的真实存在而已。如果认识到了真实情况,那恐怕是一个会让他们发疯的真实。
        事实上,过着群体生活的复制人,无论银翼杀手、反抗军还是公司的奴仆,无一例外,都持有尼采所说的“奴隶的道德”:他们必然纠结于自己“配不配做人”的问题。只有他们中个体行动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连锁6型们,才有一刹那被迫而得的“主人的道德”,也就是说,和人类一样的自我中心和不问而得的自由,但他们又注定不得善终。和人类一样,他们出生于组织性的世界,但并不像人类般具有如此强大的遗忘能力,自欺欺人的能力,精神错乱的能力,以至于能在组织性的重压下发展出坚强的个体。
        作为银翼杀手的K,对于自己的暧昧身份,采取的是种极其基督教的对应方式:“我”甘于自己受到的歧视、压迫,坚持捕杀自己的同胞。“我”甘于自己的孤独,Joi是“我”的倒影,她比“我”更像一个人类,“我”甘于只是持久地凝视她,毫无希望地接近她,并由“她”说出“我”的身份不该说出口的话。“我”相信人类的高贵,以至于忽略了其中的大量矛盾,即使他们辱骂“我”,让“我”去杀一个孩子,一个完全是人类的孩子。K,或者说Joe,或者说,Joseph K,他是人性的爱慕者。在他的认识中,复制人与人类的差异是位格上的差异。就像约瑟夫•K永远无法抵达审判和城堡的实质那样,Joe也无法抵达人类的实质。但他原本是甘于这个事实的,直到这种实质仿佛不请自来地敲响了他的门,对他说“你就是弥赛亚”的时候,巨大的悲伤降临了他,因为他并没有相应的资质去对应这过于沉重的命运,这命运只用一根小拇指就可以颠覆他原本过于虚幻的、竭尽全力才能为自己制造出一点点重量的命运。然而这扇门几乎是马上又关上了,像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一样,他现在什么也不剩下了,他跌坐在那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而他的同胞们,那些想要取代造物主的造反的天使,和造物主本身一样,让他去干同样的事:杀人,用同样的口气和类似的理由:群体,“我们”。
        是的,“这种耻辱将长留人间”,但与他已经没有关系了。他现在没有父亲,没有上司,没有同伴,没有恋人,没有倒影,没有信条,不是人也不是复制人,他可以顺其自然地去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推石头。与连锁六型们充满尼采式的生命欢乐与毁灭悲伤的简单肉体正好相反,这具肉体现在是完全理念化的,是失去了一切“应然”与“实然”支撑的,人性的“道成肉身”。他躺在落雪台阶上的幸福,与旁观者的悲剧感是完全隔绝的,是一切好莱坞老套英雄形象的提纯和升华。他躺在那里,揭示出一种基督教文化核心的自闭症:人性在说话,而人注定永远听不到。

 6 ) 《银翼杀手2049》与纳博科夫《微暗的火》

注意!!!严重剧透!!!!!!!!!!!!

一年前,我去《银翼杀手2049》片场探班,在一架子的道具堆中发现了一本旧书——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当时我就非常好奇这本书和电影的关系,直到整整一年后,电影上映才揭开谜底。而且,这本书的意义似乎并不简单。

  这本书出现在高司令扮演的K的家中,有一场戏是Joi想让K给她念这本书,但K拒绝了,理由是“你并不喜欢这本书”。

  而这本书里的段落,则出现在K在警察局中经受的“基准线测试(Baseline Test) ”里,他两次提到了书中的诗句。

  先来说一下这本书是怎么回事。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Pale Fire)》出版于1962年,那已经是他的《洛丽塔》在美国“爆红”之后的事了。《微暗的火》出版后收获了评论界的赞赏,被认为突破了小说的形式。

片中的道具是1980年的版本

纳博科夫与《微暗的火》

  纳博科夫虚构了一名教授兼诗人谢德(Shade),以及他的同事兼邻居金波特(Kinbote),诗人死后留下了一首自传性质的九百九十九行诗,而邻居则为长诗写了前言和评注、索引。

  它的结构确实十分奇特,长诗仅占全书十分之一,评注却非常冗长繁琐。主体长诗讲的是诗人的一生,他死去的女儿、他对人生、爱情、死亡、真实与虚幻的理解等等。而邻居通过长长的评注,强行把诗的意思扭转,变成一名来自赞巴拉(一个虚构国家)的末代国王的故事。这位邻居可能就是那个被废黜的国王,逃至美国、化名金波特在学校任教,想让诗人把自己的经历写进诗里。也有可能他在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的过程中,把自己幻想成了那个虚构的国王。

  “微暗的火”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门》,指月亮是小偷,靠吸收太阳的光源得到“微暗的火”。纳博科夫借此讽刺邻居,即他是月亮,从诗人身上窃取光芒。

  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一点点熟悉?K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奇迹”、“天选之子”,可最后才发现“天选之子”另有其人。当然,他跟《微暗的火》里的邻居不同,是被误导、被当成“疑兵之计”的人。但一个人的经历是真实的,而另一个的经历是虚幻的;一个人把自己当成另一个人……还是让我觉得非常相似。

  而金波特对“诗”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也对应了K如今拥有和爱上另一种人类创作的产物——全息女友Joi。所以这可能可以擦边球式解释一下为什么Joi“不喜欢这本书”,这似乎是提醒着她:她完全是人造的,被创造者赋予内容,甚至还不如复制人。

  还有一个巧合是,《微暗的火》的索引中,邻居金波特(Kinbote)用“K”来指代自己,用“S”来指代诗人谢德(Shade)。而《银翼杀手2049》中高斯林扮演的角色恰恰叫“K”,而德卡真正的女儿姓Stelline——K与S。

  再来看看K警官的基准线测试(Baseline)。片中有注释提到,基准线测试是一种创伤后测试;高斯林在本片的艺术手册里解释道,“基准线是为了测试银翼杀手的工作对他的大脑和心理的影响,因为他们要去猎杀自己的同类,所以他们要不断地接受评估,看看工作有没有给他们造成精神冲击。”

  而K的基准线测试内容的关键部分,就是节选自《微暗的火》中长诗的第三章:

  “血黑色的虚无开始编织

  一个网络,细胞之间相连

  再相连,与那主干再相连。

  于是在那黑暗衬托下,

  显现一座喷泉向上高喷的白水柱。”

  (此段和以下引用的本书译文均来自 译者:梅绍武,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文:

  And blood-black nothingness began to spin

  A system of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one stem。 And dreadfully distinct

  Against the dark, a tall white fountain played。

  这一段单独抽出来看,很难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联系上下文,它的意义就清晰了。

  这是诗人在描述自己的一次濒死经历,他确信自己已“跨越了边界”,在鬼门关走过一遭。但他的医生却认为他只是产生了幻觉,并没有死过一次。而在诗人的这次经历中,“白喷泉”(a tall white fountain)是一个关键的意象。

  后来,这位诗人又遇到一件怪事:“我发现一桩好似孪生表演的奇迹”(I came across what seemed a twin display)。他在杂志上看到一位女士的事迹,她心脏病发作后被救活,向记者描述自己见到的“死后境界”,其中她看到一座果园,果园里有“一座又高又白的喷泉(a tall white fountain)”。于是诗人震惊了,他赶紧联系写文章的记者,要到了这位女士的地址,驱车去拜访她。但他却没有跟她深入探讨那座“白喷泉”,原因是:

  “我原本可以让她讲些更多有关我俩

  在“死后的境界”见到的那白喷泉。

  但(我觉得)我如果提出那一细节,

  她就会猛扑过来,好似抓住一种可喜可贺的

  亲密关系,一种神圣的结合,

  把她和我神秘地连接在一起,

  我俩的灵魂顿时就会像

  兄妹在那敏感的乱伦边缘

  瑟瑟发抖。”

  后来诗人去找采访这位女士的记者,他却告诉诗人,这篇文章有一处并不关键的误印——是山峦(Mountain)而不是喷泉(Fountain)。也就是说,诗人在濒死的状态中看到的是“白喷泉”,而那位女士看到的则是“白山峦”,并不一样。于是诗人又一次受到心灵的冲击,本以为两人存在一种神圣的的联系,到头来才发现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误会。

  这难道不就是《银翼杀手2049》里K的遭遇吗?一度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最后才发现只是个误会。而《微暗的火》这段关于“白喷泉”的误会,其中“孪生”、“兄妹”的描述,又让人联想到电影里同一天出生的男孩女孩、同样的基因,K与Stelline博士像双胞胎兄妹一样的关系。

  目前还没有找到电影主创对《微暗的火》的解释,但不管符不符合我上述的过度解读(划掉),《微暗的火》是一本编得像迷宫一样,有着丰富内涵、可供不同角度解读的书,同样的,不同的观众也能从《银翼杀手2049》中咀嚼出不同的味道。这大概也是两者的相似之处吧。

 短评

「極度冷靜和克制的人才懂浪漫」。有生之年能等到維倫紐瓦+狄金斯一起拍三體嗎?(沙田UA)

8分钟前
  • 夏予川
  • 力荐

一开始是复制人,后来以为是天选之人,最终只是个局外人……如此经历便是“人”了。

11分钟前
  • 良亮人
  • 推荐

这不是商业片啊,这是碉堡了的文艺片啊!维伦纽瓦用最擅长的慢性把雷德利·斯科特的邪典完全磨成了自己的东西。故事并不复杂,甚至比老版少了点哲学意味,但呈现的废土美学震得人七荤八素叹为观止!越慢越好看,慢性出诗意,高潮你麻痹!163分钟真~~~过~~~瘾~~~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四星半,文艺科幻大片。维伦纽瓦迄今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将他的风格化融入科幻剧情当中,废土与神秘。罗杰·迪金斯大玩烟、雾与剪影,影像与配乐都很强烈。超巨大的建筑物带来强大的仪式感,让整部电影更具神秘主义,还有仍然觉醒式的剧情。近些年太少见的严肃科幻大片。杰瑞德·莱托戏份不多,却很亮。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我们耗费了太多时间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去寻找自我的灵魂 我们连理解自身都做不到 却想要触手未来 去挑战自然 或许生命本身 就是去闻一朵破碎的黄花 去触碰拍打着翅膀的蜜蜂 让烟雾从身旁飘过 让雪花在手心融化

24分钟前
  • MR.Charles
  • 力荐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29分钟前
  • RKO
  • 力荐

维伦纽瓦又一个被封神的导演,21世纪最好的电影续集。电影从第五分钟开始就已超神,在接下来的近三小时里犹如神游太虚,这将是科幻迷一辈子都会魂牵梦绕的电影,罗杰迪金斯不拿奥斯卡简直天理难容。电影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本质上却是一部原创电影,这使得本片既「银翼杀手」又不「银翼杀手」。 @2017-10-05 12:11:19

31分钟前
  • 天马星
  • 力荐

太想把故事说清楚,反而显得笨拙,丢失了点原作那样的韵味。但同时又出色的对原作主题进行了延续和更具时代性的探讨,在超级英雄电影横行的好莱坞逆流而上,节奏如此之慢高潮戏场面如此之小却释放出了维伦纽瓦和迪金斯合体的最大威力和魅力,有几场戏值得入选任何人任何媒体的年度最佳电影瞬间。

3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高司令似乎还没有完全从上一部角色中跳出来,看见钢琴都要上去按一下……

39分钟前
  • KL
  • 力荐

雖消費大街上亞洲文字舉目皆是,但那個城市一張東方臉孔都沒有。心靈依歸的上好文化仍然是那個good old America。女體的物化與操控仍然是這類片種的必備元素,憤慨的呵欠。(我們鮮少看見赤裸的男性人工智能,身體被人隨意玩弄殘虐。)要平權,務必以槍枝浪漫革命?對運動的想像仍然蒼白。

42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虚体触摸到雨滴,废土生发出黄菊,复制人可以生育,这是你见证的奇迹;陨落前冲上去说的我爱你,浓雾里黄蜂纠缠的手臂,穿过漫长时空烟尘的对望,这是你感受的奇迹;暴雨在窗上逆行,微雪融在手心,傀儡有了灵魂,这是你经历的奇迹。在温箱里尽情想象,于记忆里放肆寻觅,见过了奇迹终于可以了此一生。

4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奥斯卡大叔应该跪着把摄影奖给罗杰·迪金斯递上。

50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简直科幻版海边的曼彻斯特,“我的女友住在U盘里”也太惨了吧。不过这场年度憋尿大考验我还是输了!Shame on me!

5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形式大于内容的视觉系科幻片,与前作一样都是渐入佳境,存在主义,废土美学,人类之渺小,情感之虚妄,思想维度高级。适合都市白领禅修净心,重新看待世界。

5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很暗,很慢,很不一般。好莱坞还有这种抛弃主流爆米花观众的玩咖,我服。喜欢的几场戏: 1、高司令多重曝光玩3p 2、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北京雾霾立了大功,不给LA任何机会 4、沙尘暴城放大四倍抬高四百米致敬老版银杀 5、杰瑞影音光控室戏耍老狄克 6、待续

5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半夜走出影院,竟然久违地下起了密雨。

1小时前
  • 离净语
  • 力荐

从第一部的存在主义,思考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到这部变成人类之子的议题,“繁衍=希望(界限)”,以及父与子的命题之类,不免还是有点禁不住细想了。其实福特那个角度更值得好好拍一部的,谁知道Deckard在三十年间手握这么大的秘密却不能去寻找,是如何在漫天黄沙中度过漫漫长夜的呢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这不是一部适合约会和朋友谈资的娱乐爽片,因为它有一种宗教般的肃穆、宏大、缓慢和沉重,但这应该是一部二十年后你会跟你儿子吹逼说:“爸爸我当年可是在电影院看过”的电影(是的,就像三十几年前那部银翼杀手本尊一样)

1小时前
  • 黄青蕉
  • 推荐

格局很小,气势很宏大,剧情也很简单,然而讲的很复杂。说真的这个导演去拍攻壳多好……

1小时前
  • superman
  • 推荐

某些时刻感觉像塔科夫斯基在拍银翼杀手,但归根结底维伦纽瓦只是故作深沉,相比163分钟片长和视觉上应接不暇,文本简单明晰到过于单薄,更不可能创造出前作过度繁冗的解读空间。不过仍旧是对得起前作和粉丝们的优秀年度之作。好莱坞对这个艺术片导演如此放任地重用在今天大环境真是匪夷所思。

1小时前
  • Peter Ca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