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后七日

HD国语

主演:王莉雯,吴朋奉,陈家祥,陈泰桦,太保,张诗盈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父后七日 剧照 NO.1父后七日 剧照 NO.2父后七日 剧照 NO.3父后七日 剧照 NO.4父后七日 剧照 NO.5父后七日 剧照 NO.6父后七日 剧照 NO.13父后七日 剧照 NO.14父后七日 剧照 NO.15父后七日 剧照 NO.16父后七日 剧照 NO.17父后七日 剧照 NO.18父后七日 剧照 NO.19父后七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父后七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得到父亲(太保 饰)去世的消息,女儿阿梅(王莉雯 饰)从台北回到乡里,和哥哥一起为父亲操持后事。在师公严格指挥下哭丧,折纸莲花的唠叨妇女们,被太阳晒爆的罐头塔……阿梅时时被荒诞的乡下丧葬习俗、彼此联系诡谲的乡里人情弄得哭笑不得,与父亲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成年以来的二人 疏离,在回忆中才慢慢贴近。繁琐冗长、笑多过泪的丧事终于处理结束,阿梅独个回到城市繁忙生活。几个月后,阿梅过境香港机场,习惯性想买一条“黄长寿”烟给父亲,突然惊觉父亲已经不在了,一直没好好流过的泪此刻终于决堤……本片改编自“林荣三文学奖”首奖作品,散文作者刘梓洁亲自执导半熟少年1995罪大恶极2020卧底秃鹰活死人黎明螳螂2011训练日箭靶上的人权斗士末日孤舰第一季致命邻居全城戒备燃情克利夫兰 第四季铁腕侦探露宝达武士老师2018万物有灵2023茜茜公主3妈妈再爱我一次2006死亡笔记:点亮新世界塔卢拉不眠第二季美味毒妇捍卫者2012魔鬼的温柔为何已成过去聪明人旺角的天空2之男烧衣队列之末少年陈浩南阿曼达喜剧之王触不可及成年之殇黑夜艳阳异形公园红地毯恩情无限等待黎明头脑简单的杀人犯爱情和篮球幸福有多远大雪怪丐帮传奇

 长篇影评

 1 ) 爸,我们哪里见。



恍然间记起你常问起我有没有想你。
我都只是笑而不语。
你也跟我说起过孤独的时刻想起的人总是我。
现在的我却也经常忘记,忘记你已经离去。

爸,你还好吗?

2010年最后的时刻和母亲在一起,看着电视里热闹的景象,心里却万分落寞。我和她谁也不说一句话。沉寂的空气压得人快要喘不过气。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她总是哭的很厉害。我却不,甚或很少在人前哭。
那晚她比我睡得早一点。看电视里的跨年晚会即将沸腾的那一刻,知道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却关了电视,关了手机。安安静静的睡在母亲身边。不一会儿,听闻传来的爆竹声,母亲似乎说了句什么,又或者她只是转了个身,而我早已凝噎的泪流满面。

2011年1月2日,睡前和母亲三言两语聊起来,夜已深,却都没有睡意。母亲炫耀她培养的盆栽,那是令她骄傲的宝贝。只要她耐心的待它们,它们就会开出漂亮的花。那似乎是她们约好的彼此讨欢的方式。我却学不会。每次电话总是母亲打来,要是超过一周没有接到她的电话,也是有感觉,但还是不会主动打个她。最近一次接到她的电话,她的嗓音有变化,说的不多。回家才知道原来她感冒了,一个人在小诊所里打点滴。我却跟她说:以后生病尽量不要动不动就输液体。这样的话很耳熟,曾经是我在生病十分,母亲常常告诫我的。没想到,母亲第二天就真的没有再去打点滴,她的感冒也好转起来。


她想你的时候,总是哭的不成样子。令人心疼。
我劝她再找一个陪伴,她却对我说,不会了,也不必了。我一个人挺自由的。我懂的却没有说出:自由意味着孤独。这是我们都将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在失去生命中最关重要的人以后,如何在时间的洪流里平衡这一部分欠缺。

却梦见你陪我一起放烟花。为迎接新的一年。你总是为我买好新的衣服。而不论是什么,我从来都不挑剔。衣服大小都很合身。我想你喜欢的样式也就是我喜欢的。为此,我总是把衣服穿到破烂,才舍得扔掉。今年冬天格外的冷,怎么也找不到御寒的高领毛衣,某一日想起5月的时候都捐给了玉树灾区,那时候想着你还会给我买新的衣服,你已经有两三年不再给我买新的衣服了,你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越来越无法站立.....却终究没有等到。

每次回家,都会给你剪指甲,为你洗脚。这些事,你总是让我来做。有时候,即使指甲不怎么长,你也要我给你剪。正午时分,暖暖的阳光正好照射在客厅的沙发上,你缓缓地打着瞌睡。我就那样静静的看着熟睡的你,觉得有你在的每一分钟都很幸福。

总是梦见你和我一起做许多事。梦醒以后便觉得似乎在哪里又见过你。

那日,翻看母亲的手机,她和你一样,喜欢留着我在半夜发来的长篇短信。我看了只有热泪暗涌,于是帮她删掉。就像删掉存在你手机里的那条短信。
我曾经半夜偷偷起床,透过玻璃窗,看见你拥着她入睡的模样。后来,我也学着你的样子搂着她。


今天还看了蒋雯丽导演的《我们天上见》,于是我又想起老爷。
新年那天,母亲打来电话,叫我打通电话给姥爷,我照例不愿意。母亲说,是你姥爷要你打给他的。她显然不满意我。我说我不记得号码,她竟然脱口而出那一长串的数字。拨了两次才拨通电话,我轻声念着姥爷,尽量在克制情绪了,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听不得姥爷的喊我小名的声音,也不敢轻易想起他和姥姥。
姥爷说:妮儿,我想你了。你不要太想我,我身体挺好的。你要专心学习。要听妈妈的话,别气妈妈。让你姥姥跟你说吧。
姥姥也说了同样的话,我却什么都说不出。挂掉电话之后,扑倒在卧室的床上闷声大哭。


你担心,在你走后,我的一切。曾安慰你说,放心吧,我会好好的,该怎样就怎样。而每每走到艰难的地步,想要放弃的时候,想起对你许下的承诺,就不敢再怠慢。也一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我和你天上见。

 2 ) 你离开以后

  2006年6月,外公过世,我失去了第一个至亲。
 外公过世那天,在外地工作和求学的表姐和我,不约而同都出于某从心潮起伏,回到了老家,但是那时谁都没有预想到,外公会走掉,尽管此前他已频繁出入抢救室,在我们观念里,并没有想到他的身体会糟到如此地步,仍然认为他还会有更长的时间生活在我们身边。我清楚地记得,傍晚时分回到家中,发现家里出奇地在晚饭时间一个人都没有,那种孤零零的暮色,第一次让我领会真正的不祥感。然后不知道过了多久,爸爸回来了,告诉我外公又进抢救室了,从他的表情和态度,我突然猜到这次的情况非常的不好,然后我进厨房做饭,半途听见电话来了,爸爸低声接听,大部分都只是发出“嗯”的声音,但是我的心一阵紧似一阵,最后他放下话筒,把我叫出来,说外公走了。老实说,那一刻,我没有真实感,甚至哭不出来,只是一直在想,我再也无法与外公说话了,无法让他看到我的脸,无法让他知道自己对于长期缺少陪伴他多么地懊悔。
  最后一面是隔天在殡仪馆见的,他安详地躺在那里,接受我们的道别,然后匆忙地被火化。那天的细节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小表弟在捧遗像时低头认真端详外公好久好久,阿姨伏在棺材边无限温柔地整理外公最后的仪容,妈妈失魂落魄到连回到屋内仍然忘记穿上鞋子,还有我在火化炉旁抱着泣不成声的妈妈,自己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下来,我这辈子第一次知道何谓真正的伤心,那就是一种你挚爱的东西不会再回来的痛,痛彻心肺。
  葬礼结束后我就回到了学校,当时我没有向任何人说起,外公过世的事情,我自小就有习惯,真正在乎的事,从来都在心里收得过分的严密,几乎从不透露出来。因为,我是那么的在乎你,如果无法真切的表达或者表达无法被认真地倾听,我都会再次经历同样的痛。
  于是,我直到今天,在看完《父后七日》后,才决定将当时的细节公开忆述出来(在私人的日记里,我已经写过好的关于你的文字,每次都会令自己泪流满面),因为我想,好好地怀念你,是我送你离开这个世界必须的礼仪。
  同时,我想告诉你,自你离开以后,我们生活的改变:
  你离开以后,妈妈急剧地老,她变得份外的脆弱,后来我才明白,尽管你离开时已经70多岁,对于妈妈来说,依然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顶梁柱,她至今对你过世所在的医院充满怨恨和惧怕,恨里面的医生抢救你不力,怕走进去会勾你过世当时的痛苦回忆,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学习如何由依赖妈妈的女儿,变成代替你被妈妈依赖的人,学习收起自己的任性去迁就她、呵护她,虽然我还是做不好,但是会一直不断努力。
  你离开以后,我学会真正重视家庭,以前总是把亲情与亲人当做理所当然存在的,恣意地挥霍,你的离开让我发现,这才是最应该被珍视的。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已经记不住与在生的你最后一面是怎样的情形,最大的安慰,是在你病情反反覆覆时,一向没心没肺的我从学校拨了一个电话向你问候,尽管通话过程很短暂,内容更是简单的我问候你的身体,你安慰我不要担心并像所有老一辈担心电话费贵早早收了线,但是幸好,给了我最后一次听见你声音的机会。
  你离开以后,外婆尽管因为脑瘤意识不清,但是却是非常明白你已经不在身边的,她很安静地接受了你的离开,继续过着无求的生活,很少问起你,但是我觉得她有半个身心都在等待与你重逢。
  你离开以后,错过了小表弟,也就是你最疼爱的孙子的成长,他现在长成了一个高大壮实的小伙子,非常懂事和有礼貌,勤奋而聪明,已经开始工作,并且有了感情烦恼,你一定会很欣慰看到他现在的模样。
  你离开以后,我觉得家族里的情感羁绊弱了,外婆那辈因为身体原因已不能常常走动;妈妈那辈随着操心老人的时间长了,自己开始逐渐显出老态;我们这辈,要么出外工作,要么留在老家的也各自有各自的朋友,好像我们应该是彼此最原本生活里的人,却又不属于彼此日常的生活圈。
  你离开以后,我一直在学习做一个勇敢表达、珍惜最重要的东西、不错过人生沿途风景的人,尽管成果并不好,但是我会更加的努力,因为这是,我怀念你的方式,

 3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金马奖说《父后七日》展示了台湾独特的丧葬文化,看完整部电影,我倒是觉得,其实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这样的丧葬文化都差不多,也无所谓文化吧,所谓条条框框多了,就成了规矩,所谓规矩多了,就成了文化。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头七这样独特的安排,死者魂魄会于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类似这样的规矩不胜枚举。

父亲的死,女儿的回忆是主线,父亲生前的影像穿插在女儿的回忆之中,主要包括路边摆摊唱歌和开摩托车,道士和徒弟是副线,还有议员、阿琴、小护士等人的拜访,影像不多的展示了父亲,一个和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一样的父亲,平凡艰难而又卑微的一生,虽然少不了死去的黄色画报、绯闻流传的小护士,讲的是“葬礼综艺事业”,说的人情家常世故。
与其说是电影,更不如说是温情小品,台湾电影一贯的大量长镜头的使用,画面影调的刻意装扮,多种音乐的杂糅交错,人物简单而又错乱的关系,是个道场更像个众生展示群像的过场,一边是作法场的道士。“死者长已矣,生者尚悲歌”,和尚们下了新一代福克斯轿车走场子,道士们忙于专业的指点丧葬规矩,孩子们途中还忘不了敷个面膜,最温情的当然是最贴近死者的,常年在外的女儿和一贯做死人生意的道士。

既然是温情小品,导演还是由比较多的设计的,除了断断续续略显刻意的笑料,最有诚意也最打动人的一段,是女儿背着父亲的巨幅PS照片,骑着父亲曾经用过的摩托,中间几经周转最后只好把父亲照片放在背上。陶渊明给自己写的《挽歌》说“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当摩托车飞驰过,镜头叠画父亲生前的笑容,让人动容和落泪。

最该悲痛的女儿频繁地被各种恶搞,半认真半怀疑求学求道的摄影师,半道士半诗人的阿义,用诗人的那句“我干天干地干命运干社会,你又不是我老爸,你管我那么多!”当一切归于平淡,悲伤的人儿已经离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女儿,在真正远离家乡永远离别父亲之后,情绪在机场得到了大爆发。个人觉得最感慨的是见识了各种生死的道士,火车开过去之后,当大学生摄影师和椅子上的群众演员已经乘火车离开的时候,他静静的呆在那边,并非我们所一贯理解麻木和冷血。

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是让我们参透了生死,才会更好的领悟生的意义,父亲说,女儿,请你收拾好你的情绪,我们即将降落;导演说,观众,请你收拾好你的情绪,我们即将启程;这是电影的意义。

http://t.cn/aRRC7B

 4 ) 最怕猛然想起你。

时时刻刻的想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随风潜入夜般的不经意,某一时间猛然迸发。

那时,怎么躲都躲不过去。我一直经验丰富。屡屡夜半无人时哭得眼睛红肿如桃,之后带着泪痕心有不甘睡去,第二日又做无事人,笑得比谁都欢。

所以,我好怕看这样的电影啊。

它们一般定位精准,击中我的心脏,又不负责任,留我一个人,在无尽的感伤里,徒劳疗伤。



“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拼。”

这句送别死者的话,让我欲哭无泪,犹如被鱼雷击中的小船,行将沉没,只是在水面上做无谓的挣扎。剧情看似简单的这部电影,就这样让我的情绪跌入谷底,看似毫无翻身的可能。

家人笃信基督,因此亲历过与爷爷的生离死别,但对于所谓信佛的传统的丧葬礼仪并不熟悉,到底身在乡下,总有耳濡目染,那些情节,透着点新鲜,却又熟悉。

弥漫于电影中的看似淡却又无比浓烈的父女情简直让我崩溃。强颜欢笑,假装自己不记得亲人已经过身的事实,若无其事,却不免在某个节点情绪坍塌,无法自控,只能以旁若无人的嚎啕大哭才能拯救就要湮没的灵魂。

爸爸带着女儿骑摩托车在乡间小路,尘土飞扬,爸爸问女儿考试成绩,女儿自豪又带着些许满不在乎,说起自己的生日,爸爸居然随口问出“几岁”,女儿居然也不恼,轻轻说了18岁。是一个多么为生计奔波的单亲父亲,才能记不住最爱的女儿的年龄啊。

爸爸停车,掏出藏在车座里的肉粽给女儿,还叮嘱女儿不能让哥哥知道,这句朴素而又偏心的叮嘱,让我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儿女一定都讲求缘分,即使手心手背都是肉,那块肉却总是更牵动神经,怪不得做父母的人,实在情难自禁。作为爸爸妈妈最肉痛的那个孩子,看到这样的情节,实在无法镇定。

女儿把父亲的遗像背在身后,尘土中回家,恰如18岁生日,学开摩托,爸爸背向着指导,还边唱生日快乐,两幕情景交错,倍感唏嘘。好难过,翻江倒海,却流不出眼泪。让一个爱哭的人流不出眼泪,真是多么为难啊。

生离死别实在是痛。只是这样的痛却不像生理的痛那般需要即时的抚慰,恍如融入血液般的某种液体般,在自己的体内默默流淌。不经意的某一刻,调皮捣蛋式地爆发,让痛楚的人痛到不能自持。

女儿在候机室里大哭。她给爸爸买了黄长寿。她猛然想起,爸爸再也抽不上她买的烟了。

我又生疼生疼,有一天我一定会再度经历我最不愿意经历的告别,我也会想起,曾经我也喜欢给我爱的那几个人买烟啊。哎。

配角都分外精彩。做shaigong的阿义尤其精彩。哥哥的沉默以及乐观,我也好喜欢。新潮的小表弟的乖巧,他的新人类思维居然兼容乡间最朴素的一切,真是让人感动。

如果父后七日赢得今年的金马,那我会好开心。台湾这些年的剧情片,专注于通过细节来诠释宏大的思维,比如生老病死,通过平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让看客不免联想自己的点点滴滴,又对台湾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的认知,而对生命中原本就该珍视的一切,也许也会有感知的吧?

 5 ) 请收拾好情绪 我们即将降落

爷爷去世,我在中学要上交的周记本里写道:“临终前的一星期,我看到老人家因久卧病床 满背生的褥疮,心里暗想真的不如让爷爷赶紧走,这样也可以少痛苦一些。因此爷爷去世那天我像做足了准备,没有眼泪,又担心被误解为不孝,所以在灵位前猛地磕响头,直到额头瘀血才流下眼泪。我看到其他长辈可以随时切换哭与不哭这两种情绪,不知道该说什么。”语文老师在周记结尾给我评语:“多保重,人生如戏。”

直到今天看完《父后七日》,我突然体会到,大家原来只是经常忘记,这跟长辈们悲伤与否没有关系,只是我当时年纪小,容易认真,擅长记住。

看着电影里女儿突然半夜醒来,突然回忆,突然沉浸,我就知道她一定经常忘记,但也总会想起。葬礼上的细节繁琐,我好像也成了葬礼的参与者,因为隐约的我可以从那些琐事里感受到疲惫。不过除此之外,我一直代入不了主角的其他忧伤情绪中,因为就算是现实中,在自己爷爷的七日里,我也像个第一次面对死亡的新手一样,只能按部就班的听人安排,该哭泣时哭泣,哭完又和大家继续哄闹。

恰好最近在读老塔的《雕刻时光》,我开始有一个很刻意的意识,就是要去寻找电影里的诗意效果,老塔说:“连贯性的诗意叙述形式带有很多感情色彩,能激发观众的主动性。让观众不再依赖情节的预设和作者不懈的指示,成为认知生活的参与者。”我没想到,这么快我就能在《父后七日》里找到痕迹。

记诗本、车站的钟,当那句:“在坏掉的月台时钟,在火车误点中,生命走到最终。”的台词出现。诗意直接化成最具体的诗,不过情感还是很适当,在之后,是女儿穿梭在街头,镜头的晃动加上调度的烟雾,都不一而足的传达出来了我认为的诗意,我在这种自认为的诗意中,没有逃避,没有流泪,只是很甘心的从一开始的不喜欢到最后静静地享受着这个电影。

诗意也更让《父后七日》显得真实,像老塔说的:“鲜少有人用诗意的叙述方法寻找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点,其实这条道路更为有益,它蕴含着一股内在的力量,随时能将创造形象的创素引爆。”

我们经常忘记,可它又不知不觉变的很重,而死亡又是自然历程里不能超越的事实。如果再回到爷爷的葬礼,我一定能坦白去面对那个流不下眼泪的悲伤的自己,因为我早就已经收拾好了情绪。

 6 ) 越头看,阿爸是山

台湾人擅长打软糯清新又甜香的温情牌,类似的亲情故事,日本和台湾的师傅掌控都是好料理,拍《母亲》的山田洋次今年出了《弟弟》,喜欢日本人谈父母爱男女爱朋友爱的时候,那种不动声色的温婉力道。大陆也从来不缺好看的亲情片儿,今年拍完《我们天上见》朱旭宣布封镜退出江湖,这位国民老父亲成就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只能回头把《洗澡》跟《刮痧》再看两遍了。台湾去年有《不能没有你》和《爸,你好吗》,戴立忍和张作骥也都没闲着,分别在09年和10年金马折桂。可能也是亚洲人含蓄内敛生性使然,那种从心灵末梢暗涌出来的与父辈之间的情感撞击,不似大刀阔斧直来直往的美国人,是到最后一刻手起刀落,击中心里要害,迎面而来措手不及。

今年的金马《当爱来的时候》占了大部分版面,《父后七日》入围多项,最后拿了一个改编剧本和男配角,加上海报不够视觉系,一直到这片子口碑起来了,我才找了一个下午慢慢看,这当中出门一趟隔了五六个小时,特意把结尾留着回来看完消化,这次不是我懒,是头一次觉得电影可以像连续剧一样让人舍不得一次看完......剧情介绍很容易让人想到英国人拍的那部《葬礼上的死亡》,那个失控的笑点和泪点我参不透。

电影从葬礼各种相关次要人员身上掀角,这些人呈现出一种不合时宜的荒诞,青紫色烟雾笼罩中的道士,背影神秘双目放空,负责葬礼综艺(这词儿我也第一次听说)的道士女友,对着后视镜涂满血红色唇膏,说着“你不知道我是专业哦,哭无目屎”,来了一段异常专业亲人般的嚎哭,全无经验的女主角和哥哥手足无措,儿子放在父亲胸前的生前爱物是一沓女性裸体杂志,迟到的表弟无声无息幽灵一样突然出现在灵前,五音不全像学校开学典礼却又超龄的仪仗队,在田野里道士神秘地表明自己诗人的身份,这场葬礼从头就伤感欠奉不靠谱得厉害,而明明要说的是世上最亲的那个人去了。

“今嘛你的身躯拢总好了,无伤无痕,无病无煞,就像少年时要去打拼。”

随着道士这段动人的串词,女主角和哥哥开始了程序性的忙碌,该哭的时候含着半口米饭叼着牙刷也愣头愣脑生往上扑,服从指挥一步不错,直到流程进行到最后一天前夜,她跟哥哥躺在地上,说:“以前人家说,累了要哭爸,原来,哭爸真的是这么累人的一件事情”,二人相视大笑不止,这是一松,结尾处一段完全出自原著的旁白,整个人剑拔弩张情绪崩溃:“是的,我常常忘记,于是,它又经常不知不觉的变得很重,重到父后某日,我坐在香港飞往东京的班机上,看着空服员,推着免税烟酒走过,下意识提醒自己,回到台湾,入境前,记得给你买一条黄长寿。这个半秒钟的念头,让我足足哭了一个半小时。直到系紧安全带的灯亮起,直到机长室的广播响起,传出的声音仿佛是你。”唔,这又是一紧,于是,他就这么灰飞烟灭。女儿在出殡的时候,一有机会就抬头寻他。

可你在哪里。

最动人的一段,女儿背着父亲的巨幅遗像,骑着摩托在他曾经载自己的路上飞驰,她也曾经是载着父亲在后面,学着骑这辆摩托车,而今身后只有一副有他笑容的彩色照片,依然背靠着自己,那一瞬间我眼泪扑簌簌就掉了下来。一场滑稽荒诞又深情无比的告别,就像所有思念一样,可能排山倒海的出现,可能奔波辗转到忘记,但,他就一直在那。

那些刻意经营的深情和努力庞大的爱恨我觉得很难动人,越是那种咬牙硬撑背后的软弱无力,平淡生活之下巨大的能量和决心,琐碎日子里的喜怒哀乐,总是能击中我的要害。最美妙和最有力量的情节,历来都在最微小的生活和最平凡的人物。最近看过最喜欢的台湾电影是陈玉勋的《爱情来了》和《热带鱼》,分别拍摄于1998年和1995年,以他为代表那个时期的台湾电影,没有无病呻吟的超龄青春,没有廉价稀薄的文艺伤痛,有的是大人的眼界和小孩的天真,今年他有一部三个导演合拍的《茱莉叶》入围金马,还现身颁奖打了个酱油,十六年了,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出那样的作品。今年的《父后七日》我觉得比去年《不能没有你》好太多了,刨去有点局促混乱的视角切换,砍去一部分累赘不靠谱的絮絮叨叨,也许还能更好。

《父后》有一张好听的OST,开场就是Harry Belafonte的《Hava Nageela》,是一首歌颂丰收节奏鲜明噼里啪啦的以色列民歌。我前几天听了好多遍方文山填词的《阿爸》,他说:我们在长大守着家,守着那温馨的烛光下,沉默安静的对话,越头看阿爸是山。

唔,他就一直在那呢。

 短评

父爱,生前之轻,世后之重。“我经常忘记,于是,它又经常不知不觉的变得很重,重到父后某月某日,我坐在香港飞往东京的班机上,看着空服员推着免税烟酒走过,下意识提醒自己,回到台湾、入境前,想起给你买一条黄长寿……”

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一有机会,我就开始找你。”通过一个诙谐荒诞的场景设置,以苦中作乐又悲中带喜的方式来追忆感人的往昔。导演十分注意细节部分的描述,好几处情节都能感受到父亲对于女儿的关爱,且那么自然不做作。影片结尾的处理更是让我十分喜欢。★★★★

10分钟前
  • Q。
  • 推荐

与父亲的爱似乎总是这样 无声无息但强烈的存在

14分钟前
  • 不侠与
  • 力荐

有点伤感

16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最痛的不是这七日,是七日以后那无数个日子。当亲情成了一种习惯,以后就是无尽的痛。本片让我想到了【步履不停】【东京物语】【入殓师】等无数个经典,当然【父后七日】是独一无二的!★★★★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有幽默与讽刺,又有怀念与感动,这一出五味杂陈的台湾民俗风情画。少些文艺腔与无病呻吟,台湾电影其实很好看,在今年看过的台湾电影里,这个比较优秀,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想起給你買包黃長壽

25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愿子欲养亲还在

26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以前人家说,累了要哭爸,原来,哭爸真的是这么累人的一件事情”。

2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本片改编自“林荣三文学奖”首奖作品,散文作者刘梓洁亲自执导

3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闽南语小清新。太散了,散得也不好看。当人类学资料看看还行。。。

35分钟前
  • 阿子
  • 还行

電影拍出了台灣喪禮特有的荒謬感,真正的悲傷與思念從父後七日開始.........

40分钟前
  • 愛永
  • 推荐

没有刻意煽情 但还是令人感动

42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降落......

47分钟前
  • 忘了时间的猪
  • 还行

多看些台湾电影,弥补些生活中的人性空白。

48分钟前
  • Quentin
  • 力荐

有关于亲情的我的泪点总是很低😭

51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难怪说葬礼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人忙碌到没有时间,甚至忘记悲伤。

53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

让人感动的亲情

54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感动,父爱如山却又如涓涓细流,呵护着我们的成长。

56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力荐

与生活贴得太近,能让人动了真情,破涕为笑又突然转喜为悲。

59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