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恩典

HD中字

主演:艾恩·格拉法德,萝玛拉·嘉瑞,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阿尔伯特·芬尼,迈克尔·刚本,卢夫斯·塞维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1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2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3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4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5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6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13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14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15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16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17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18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19奇异的恩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奇异的恩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仅21岁的威廉·威伯福斯(艾恩·格拉法德 Ioan Gruffudd饰)在好友威廉姆·彼特(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饰)的劝说下加入英国议会。两人共同领导了反奴隶运动,与反对者展开激烈的斗争。然而威伯福斯拟定的关于反黑奴的议案还是被国会否定了。身心疲惫的威伯福斯被议会的明争暗斗弄得心力交瘁,患上大肠炎。1797年,当他来到乡下朋友家静养的时候,遇见了他的崇拜者芭芭拉·史普纳(萝玛拉·嘉瑞 Romola Garai饰)。威伯福斯向她讲述了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两人相爱并结了婚。终于,在1807年威伯福斯的议案得到部分通过,坚守反黑奴运动的队伍也开始逐渐壮大。  本片根据英国政治家、改革家,废除奴隶制倡导者威廉·威伯福斯的人物原型改编,讲述他在18世纪的英国国会长期坚持反黑奴运动并与反对者展开斗争的故事。影片使用电脑技术将过去影片与现在影像结合在一起,上演一场关于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史诗。我们的克劳迪娅云南虫谷30禁 这是30岁未满禁谈的恋爱防弹蓝卡2005奇幻精灵事件簿老爷保号来自星星的你为你而来2012星际旅行:重返地球第四季烈焰之武庚纪幸福山歌死亡拼图蝙蝠Get Rich伯特·斯特恩:原本狂人泳舞姐妹女人就是女人小小犯罪刺激废柴兄弟 第一季神犬小七 第三季绝地引爆外来媳妇本地郎18二货兄弟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第五季梦魇三八旗子弟谜城大阿哥溥俊只属于我们的一天情妇第三季双天至尊德古拉的新娘急诊室故事舞台姐妹我的德国爸爸出口萌族酷狗侦探第3季

 长篇影评

 1 ) 有所寄托 有所梦想

        “这个世界总是会改变的。”
        “除非我们去改变它(它不会自己改变)。……你不相信你和我可以改变它吗?”
        
        我突然之间好像又受到了某种启发。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理想主义者。他们追求正义,他们同情弱者,他们想要消灭不平等,他们想要每一个人都活得自由,他们想要每一个生命都受到尊重。
        他们要对抗的是世俗的力量。当他们慷慨陈词,人们只当他是涉世未深的满嘴胡言。现实冷冷地告诉他,如果我们废除奴隶制,种植园就会失去产出,国家就会失去战斗力,法国人就会踏上我们的国土——你就是要如此践踏这生养你的土地吗?
        那些微薄的支持不足以让他们抗衡历史的局限,追随者的热情不足以支撑他们面对无望的抗争——于是终于宁愿犬儒,当我无能为力,请就此住嘴,不要再谈及。
        
        这个国家——我是说天朝——从来并不缺乏“理想”。从古至今,正是一次次的“理想”促成了历史不断的轮回——是的,“轮回”。为什么不是“进步”?因为那些“理想家”缺乏“设身处地”,缺乏“言行一致”,缺乏“程序正义”。于是他们不是“理想家”,他们只是“野心家”,主导了改朝换代,牺牲了黎民百姓。
        
        当你畅谈理想,是不是真的明白理想的代价?没有了奴隶种植园会没落,黑人获得了解放也并不意味着获得了自由和尊重,这些你是不是真的接受?就算你接受,而历史的局限让其他大多数的人都不接受,你又是不是足够有耐心?你是不是真的相信你的力量是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即使并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你又会不会相信,如果你想要暴风骤雨般的剧变,其实并不是真正对社会有益的?那超过了普罗大众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剧变,超过了社会消化能力的剧变,其实不过是对文明的摧残——就像在天朝不断轮回的所有风暴,一次次席卷这片隐忍的土地,一次次刷新百姓历史的记忆,做到的只是将野心家推上权位,重新开始下一个悲剧的轮回。
        
        于是我总是想赞颂理想家,却更想堤防革命家。区别在于前者不会强迫所有人跟他具备同样的理想不会想要按照一己的构想去塑造整个社会。而后者会。后者要打破社会现状,现有的秩序与法律,无论它是不是程序正义,而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塑造一个结果正义的新社会——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是不是呢,对理想家的欣赏,和对自由主义向往。
        或许,我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不是因为乌托邦的熏陶所造成的适得其反。当我想去改变这样一个人与社会脱节的国家,我也不过是一个dreamer. 一个需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有意义的dreamer,一个相信这个社会终归会变好的dreamer。
        
        去年年底梁晓燕来演讲,地点特意选在中大学生会,房间不大,挤满了人。主办方说是因为22年前的那场事件,当时学生会就在这个地点讨论决定行动支持。那是一场感人泪下的演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交流。梁女士分享了自己推动公民社会的种种努力,事件后的思索,行动,自然之友走过的道路。一个同学提问,如果我说我要去建设公民社会,我老爸肯定觉得我莫名其妙。梁女士说,每个人做好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合在一起,就是社会的结果;没有哪一条特定的路是这个社会一定要去走的,每个人的行为合在一起会是什么结果,其实是偶然的,是天定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自由主义吧,就像哈耶克的自组织理论。这又有什么矛盾呢。
        
        “当你停止奔跑的时候,为什么只感觉到脚底的荆棘?”
        
        虽然我正儿八经地阐述了这么一大堆没有逻辑的发散思维……其实我本意只是来看BC的不是吗。
        要爱一个有正能量的人。
        对我来说BC就是了吧。于是我简直觉得我会爱他一辈子,这样会很简单。
        在这些低落的日子里我塞着耳机跑步,BC在我耳边欢笑或是呢喃,陪着我一口气跑完一万米。
        停下来之后才知道膝盖痛,关节从来都不好。而这种“自虐”,可以让我感到对生活的控制。
        你可以控制到的是什么呢?你可以控制你要去做什么,可以去改变什么吗?
        于是我需要想明白这一点。想明白我要更勇气,去坚持自己的信念;要更有信心,去认可微薄的力量;要更有耐心,去等待终将发生的质变。
        
        要有所寄托。例如BC。例如我们的梦想。

 2 ) 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文/锡安

1,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主持了(是的,有点不可思议)一场朋友的婚礼,因着朋友们此前的精心筹备,当天婚礼现场全程透着一股轻松的庄重、真诚的欢快。

当新郎新娘在台上回顾完相识相知经历的时候,我准备临时追问几个问题,跟新郎说你不要紧张,你一紧张我也紧张,后期剪辑完,咱们这个环节可能就成彩蛋了。

因为新郎当天激动得有点小紧张,除了向宾客们致辞时,忘记了事先准备好的后一半的话,在回顾经历的环节,他又几次讲到哽咽,转过身去抬起眼镜擦眼泪,座中无不动容。

或许加上这几年在各种仪式上见到的真情流露时刻其实并不算太多的缘故,所以这个场景在脑海中停留得格外长久。

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是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的,毕业那年,男朋友(现在的先生)把工作签到了她选择定居的城市,他父母飞过去陪他们看房子,中午在外面一起吃饭,吃着吃着,或许是觉得被幸福包围吧,男朋友突然毫无预兆感动得哇地哭了出来。

我相信这些眼泪都是爱的水到渠成。

2,

我也相信上面两个故事都是健康又真挚的爱。

关于“爱”,只要是个正常人,常常都是欲取欲予。也恰恰因为爱是位格之间的关系,所以天然地涉及到关心、付出、包容、忍耐、盼望,但同时也涉及到理解、尊重、自由、独立、平等。

可惜我们人实在软弱又有限,总是有意或无心地在爱上面一塌糊涂,对于爱里所涉及的一些元素,要么从没思考,要么尚未习得,要么过于健忘,要么缺乏自制。

要么是受伤之后不再愿意相信,开启防御模式,最多跟这个概念维持着表面的一团和气。最常见的,还有患得患失。

这个世界上关于爱的理解,也愈发荒腔走板变了样。

最糟糕的情形之一,是被借口化甚至工具化,毕竟,以婚姻之名行锁链之实,以养育之名行利益交换,以全局之名行道德绑架,以付出之名行情感勒索,类似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并不陌生。

一面自我感动,一面高举“爱即正义”大旗的,往往既不懂爱也不懂正义,于人于己,反倒成了“爱即网罗”。又比如,多少人因为所谓爱而去追求的自己的梦想,却成了别人的梦魇。

显然这些不是爱,至少不是完全的爱。《圣经》中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一直不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推崇《真爱至上》这部电影,甚至每到圣诞节便近乎朝圣似的翻来覆去地看;在电影中,我是从头到尾都没看到什么真爱,看到的分明就是极度滥情。

因为这涉及到爱中“自由”的一面。

罗翔老师谈到自由时这样写到:“唯有真理的光照,才能……自由而不放纵……真正的自由是做正确事情的自由,随意吸毒不叫自由,可以控制自己不去沾染毒品才是自由。任意更换性伴侣、始乱终弃不是自由,可以约束自己的欲望才叫自由……然而,人生最大的奴役就是无法实现‘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跨越……我们得到的绝非自由,而是彻底的奴役。”

只要是在虚假的爱里,任何时代、种族、环境中,人都可能是“奴隶”,即便看起来所处的是一个文明社会。

3,

奴隶的反义词是自由和平等。

从实体历史来看,人类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度不过才200多年。2007年,电影《奇异恩典》上映时,正值英国《废奴贸易法案》通过200周年,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当年英国最积极的废奴倡导者威廉·威伯福斯的部分传记。

虽然影片本身,可能还没有片中演员——饰演威伯福斯的剑桥同学、一生挚友、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更广为人知,公众常识里,英国废奴法案似乎也不及美国黑奴解放运动在教科书里的重要性,但其在英国甚至人类历史上的意义,却的的确确举足轻重。

据统计,到18世纪末为止,有1100多万非洲男女与幼童,被送到西印度群岛等地当奴隶。英国当时是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又因黑奴劳力俨然已成为其生产力的一部分,所以全国仅有少数人反对奴隶制度,其中又只有几个人敢站出来说话。威伯福斯是其中敢站出来说话的人之一。

黑奴被铁链锁上,从非洲装船,一上岸即被烙上印记。黑奴贩卖者用烙印告诉你,虽然你被造是一个有尊严有自由的人,但此刻你不再属于上帝,只是奴隶。奴隶对人性莫大的污辱。

长期以来,被锁链捆绑的黑奴画面,在威伯福斯心中挥之不去。黑奴孩子无助的眼神,成为之于威伯福斯自己的“马其顿的呼声”。

虽然有已经成为英国首相的挚友威廉·皮特的支持,但在议院中推进废除黑奴法案,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仍然举步维艰。威伯福斯去找他视为精神导师的约翰·牛顿,寻求建议。

老约翰一边拖地一边不紧不慢地说,你小时候总会向上帝寻求指引。威伯福斯说,但随着成长,也变得愚昧,好在自己现在又开始慢慢找回信仰。“有多慢?上帝的做法有时候很缓和,不像暴风,是一点一滴来。”老约翰鼓励他“为了上帝放手去做吧”。

再次站在议会的威伯福斯,当众宣告要为废奴抗争。他说我知道有不少同僚从贩卖黑奴中得到好处,在座的也有人投资农场或当船主,但我相信黑奴具有人性,我相信你们都有人性。威伯福斯相信上帝造人生而平等,他想帮助那些曾在昏暗船舱中的奴隶重见光明。

威伯福斯和一群基督徒朋友们组成了“克拉朋联盟”,他们在英国议会提出禁止贩卖奴隶法案,经过长达18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终获通过。又经过8年,他们在维也纳和平会议上,促使与会的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瑞典、西班牙、葡萄牙与法国等代表也签署了《废除奴隶贩卖条约》。

4,

影片中,曾三次响起电影同名歌曲《奇异恩典》,第一次是威伯福斯唱于他的同僚面前,第二次是在威伯福斯的婚礼上,第三次是在他的葬礼上。

这首经典歌曲后来被翻译成世界各地语言,200年来传唱不衰: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

许多危险,试炼网罗,我已安然度过;

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导我归家。

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

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

《奇异恩典》的作者,正是前面提到的约翰·牛顿。影片对约翰·牛顿着墨不多,几乎是一笔带过。

历史上的约翰·牛顿,年轻时曾经当过20年黑奴船长。

他的一生,也是被上帝翻转改变的一生。年老时的约翰,如他歌词中写到的那样,双目失明,但是他仍流着泪口述自己的过去,把做黑奴船长时涉及到的人名、船名和港口等记得的事情,全部写了下来。

在自传中,约翰写到:“当时,我特别希望能有一个机会站在公众的面前见证上帝丰盛的恩典。我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更适合作出这样信心的宣告:‘耶稣基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而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他说在认识上帝之前,自己没有眼泪。

这样的自省,比卢梭那种披着忏悔的外衣洋洋得意地炫耀愚蠢,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当然,更比我那些浅薄的自省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奇异恩典》,文如其名,讲的正是信仰和真理如何改变一个人——不是给人以暂时安抚的心理学,也不是什么单薄的情感寄托,而是真正相信在世界之外,有超然超验的存在可以去信靠。

所谓超然超验,就是超乎人那有限到可怜的认知——如果说眼见为实,那么连韦伯望远镜尚且都看不到宇宙边缘的一星半点,人凭什么认为自己有一天可以达到全知呢?

若没有一种来自真正的“元宇宙”的公义作为标准,人所秉持的良善与邪恶又应该靠什么来分别?否则希特勒的疯狂种族屠杀,与威伯福斯的废除黑奴贸易一样,也可以在人间找到自己正当的辩护人。若没有一种来自真正的“元宇宙”的公义作为标准,人又如何去解释良心的起源?若没有一种来自真正的“元宇宙”的公义作为标准,人又如何在面临入户消杀时,宣告“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正当性?

坚持信仰原则的人相信,虽然世界上太多人事物都是变动的,但真理却是明晰不变的,不论是什么时代,什么国度,人即便主观上再傲慢,客观上也无法超越这个真理。而在一切的狂风暴雨中,能保守人安然度过试炼网罗、前为瞎眼今得看见的,正是这个真理。

5,

前些年“Keep”推出slogan——“自律给我自由”,我看得眼前一亮,觉得对于一款健身App来说,这个slogan非常棒。不过如果更认真地去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自律”仍然十分有限,给不了人真正的自由。

自律固然是个好品质,它可能对你调节体脂率有效,对你有个健康的生活作息有效,但对于人内心深处的幽暗和无助却束手无策,有了自律,人仍然可能活在枷锁当中。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算真自由,这很容易举例,比如人会成为自己瘾症的奴隶。“Follow your heart”,这话乍一听很酷,再一想却很恐怖,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心是不可靠的,跟从我的心,那么那些心思意念荒唐得恐怕还要加一个“更”字。

而不想做什么就能够成功约束自己不做什么的自由,才接近真自由,虽然还不够完全。然而不想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谈何容易,不然你翘班试试?

人有自由意志,然而这自由意志大概没有怎么跟着“Keep”举铁,力量看起来并不理想。

正如使徒保罗说的:“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上帝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很多对自己内心诚实的人,想毕对这款痛苦都并不陌生,比如陶渊明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比如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和“自律给我自由”相比,百年前司徒雷登建立燕京大学时,将“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作为校训,更切人的实际。这个校训源自《圣经》“真理使你们得自由”一句,耶稣说,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他也是爱,“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所以保罗在发完上面的感慨后,下一句是:“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比起政治身份,这个年代的“奴隶”更多是指向一种生命状态,从而“废除奴隶制度”也愈发成为生命的刚需。

废除实体容易,废除观念难,正如切除肿瘤,有时反倒比医治心理问题更简单。

如果觉得当下的状态找不到出路,不妨停下来看看是不是走错了方向,可能需要一点决心、勇气和魄力,毕竟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然而用旧地图发现不了新大陆,吃感冒药也治不了夜盲症。

 3 ) 奇异的恩典

虽然推荐还是打了三星,因为太多的细节牵扯到历史,没有任何背景学习的我实在无法将整个情节连贯起来。但这是一部好电影。

想想,苏格兰风笛,最好听的曲目应该就是“奇异的恩典”,没有之一。

本妮特科特·康伯巴奇,新世纪福尔摩斯。

pitt对william 的爱,那是森森的啊,以生命为代价。

19世纪的英国,精彩的演讲、精彩的辩论,对于平等、自由的理想。太容易让人热血沸腾了。

不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是否已经陨落,这个国度永远充满着吸引我的魔力。风度翩翩的服饰、占满了整个画面的杂乱无章却有异常协调的街市码头、浪漫的爱情、坚贞的“基情”、可以摆满整张长条桌可以用手抓着吃的食物。

17年的抗争,终于以平民(不是穷人哦,他家貌似也挺有钱的,就跟现任王妃一样)在议会上打败了反对派,实现了废除奴隶制度。有些事情以前发生了,现在还在发生比如昂山素季,但是,却始终无法相信会发生到我们的身边,虽然我们如此的渴望。

 4 ) 《奇异恩典》:不奇不异 不是恩典

贰佰年前,西敏寺议会一士谔谔,为禁绝黑奴发声。潮起潮落,同志们或退或隐或死。多得一个心窍玲珑的女子,斯人劳其筋骨过后,终究成了历史的推手。你道《奇异恩典》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样板戏也无不可,但既然「黑社会也有爱国的」,样板戏当然也有好看的。《奇异恩典》那段往事本已动人,平平实实就是好电影一出了。

借电影讲历史,流水账赶客,反过来则难免招致歪曲历史的罪名。George Clooney 的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讲 CBS 记者 Edward Murrow 挑战麦卡锡的故事,Slate 的影评: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and Bad History。我对《奇异恩典》William Wilberforce 的行状一无所知,伦敦《星期日时报》倒有篇关于他的文章:却说 Wilberforce 的老家兼选区是 Hull,是英伦东部港口城市,面向北海,非靠「转口」黑奴起家。他年仅廿一便成为国会议员,花钱买票多得父荫;他组织了道德重整委员会,禁书也可算到他头上。可佐谈资者,弗敢随便以今非古。

有说《奇异恩典》是福音电影,各取所需。印象中《旧约圣经》对奴隶制度倒没有甚么非议,黑奴「贸易大国」都是基督教国家,据「有时准有时唔准」的维基,教皇曾经主张奴役异教徒。

Wilberforce 确是个 religious man,投身世俗政治之前还想过「出家」,多得《奇异恩典》词人 John Newton 当头棒喝。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原文:
http://www.shek.org/2008/02/post.html

 5 ) 理想主义是什么?

自从韩寒说了不喜欢理想这个词之后,中国的理想主义者少了一大片。而在此之前的理想主义者,不乏韩寒所给的定义那样的。

“我其实不喜欢理想这个词语,因为这个词语现在更多变成了商家用来包装自己人文关怀的空词,好似一两个广告就能激荡起年轻人的心底,好似每个人都必须得有攀登珠穆朗玛征服撒哈拉的一些小九九,否则就是迷茫和麻木。其实更不是这样,一张机票能搞定的事情,准确的说应该叫旅行计划。而理想本身什么都不是,一点也不高尚,理想就是毫无道理的就是有点想,是欲求的一种文艺表达。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强调理想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甚至我不觉得年轻人需要什么救赎,什么方向,什么理想,什么希望,都不需要。”

然而,理想主义是什么?韩寒不喜欢的,不是理想,大概只是土生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类似于理想这个词语所表达的一切暧昧、矫饰、托词和虚无的口号罢。然而即使如此,经韩寒一说,原本打算持理想主义走一段路的人,都退却了。

环保主义者说让绿色多一点,动物保护主义者说让爱心多一点,女权主义者说让平等多一点。电影里积极奔走呼号于废除黑奴制度的威廉·威伯福斯和他的同伴们,这个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男主人公,曾经改写了人类关于种族平等的历史,他做的,是让正义多一点。

小学的时候写作文,老师大抵都会安排这样一个题目,我的理想。于是交上去了本子汇集了小人儿对于自己所能在世界上发挥作用的最初的也是最完美的憧憬。无论是想当警察的还是想当科学家的,在小小的内心里,都是被理想主义的情结所驱动着,要改变世界来着。

可是后来的现实,让人们渐渐远离了宏大的愿景,甚至开始不喜欢理想这个词语,所以当韩寒说他不喜欢理想这个词语的时候,也有那么多的人跟着附和。

然而,在任何一个时代,无论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作为万物中自以为唯一拥有智能的人类,多么需要带着神性光辉的理想主义呵。。。。。。

毕竟,只有它才能改变世界。

 6 ) 与其说生来不平等,不如说生来不同

我信上帝, 上帝说人类生而平等。 我出身在贵族世家一生不愁吃穿、能思考哲学, 他们终其一生在泥泞中为基本生存而斗争, 我们生来不平等。 怎可能追求得到平等? “我们虽入侵掠夺, 将他们带离恶土, 让他们从地下走入宫殿, 让宫殿向全世界扩张。 如果这样, 他们是自由人或是奴隶又有何关系? 难道不是过上更好的生活?” 拥护奴隶制度的人这样说道。 仿佛他们, 生来为奴, 生来该受鞭挞和侮辱, 生来不配享有自己的人格和国土。 但真的是这样吗? 假设平等这样存在: 上帝将我们随机洒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有人能在波澜不惊的西海岸创造帝国盛世, 也有人可以在阳光灿烂的热带土地培育自然王国。 他追求财富,有一种生活; 他享受阳光,有另一种生活。 追求财富的人贪婪, 想要购买阳光, 在全世界种满金币再全部收入囊中, 美其名曰让世界全球化。 但一切为了全世界共同发展、交流、融合的旗帜之下, 都不应该有含冤的灵魂。 无关肤色、家乡、贫富的, 本可书写自己人生的, 与任何人并列一道的灵魂。 这样一种, 尊重命运但不越界的相对平等。

 短评

看完很怅然。搭上了好几条人命,斗争数十年,争取到了那么多的民意都没有改变的事情,仅用一个小小的花招,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招如果来的早点儿该多好。他们的肠子太直了。。。同时期的清朝,宫斗大戏就有趣得多~很了不起的剧作,我只是为了那些英雄觉得惋惜。

6分钟前
  • fish
  • 推荐

娶到一个支持自己信仰的妻子,比什么良药都有效。

11分钟前
  • 萨萨
  • 力荐

一个几乎还未出道的嫩嫩的本尼迪克特同学,脸部线条还没那么棱角分明,演技也还没那么轰轰烈烈,但是一举一动那份高贵优雅气质已经挥放自如毫无难度~而且选片的口味就已经流露出来了,他真的好爱展现“推动历史的某一缩影时刻”那种正气凛然又肃穆的电影。

14分钟前
  • 糖紫
  • 推荐

关于Wiberforce 如何废除英国奴隶贸易,废除奴隶制的电影。大爱无疆,不过只有信仰不会打牌的政治家不是好政治家。感觉扮演Wiber的挚友--第一财政大臣(首相)的Pitt气场完爆Loan Gruffudd.

15分钟前
  • 老公叔叔
  • 推荐

影片以男主重病作为分界线,倒叙来让观者理解男主艰难的抗争,而之后仿佛一切顺畅起来,基友继续坚定支持,爱情也来了,战争也被男主利用作为废奴的工具,影片叙事饱满,人物刻画精细,而唯一让人无奈的是,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换个别的事件一样能套进去,对于奴隶这个关键点反而没有什么深入的东西。

18分钟前
  • 纪月航
  • 还行

福音主旋律,人物扁平脸谱化,煽情亦老套,完全没有今年某奥奖片的反思性,但就是禁不住煽(事实证明老套煽情其实最奏效)。rufus sewell在去世老战友坟前饮酒庆功这种老桥段都看得老泪纵横

21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我觉得很难对近几百年来的人类文明进行一个道德上的评估,因为事情经常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是英国进行奴隶贸易,鸦片贸易,在全球发展殖民地,同时自由平等人道等意识又在增强,第二个更晚一些,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环境和其它物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环境保护意识又在增强。在未来,财富和科技可能会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和组织手里,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把绝大多数人变成彻底没有利用价值的。因此未来可能是一个在某种意义上极度不平等的世界,同时因为科技提供了基本保障,人们变成了一群娱乐至死者和文艺家,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24分钟前
  • 波吕许尼亚
  • 推荐

飞机打卡。15年标记想看最后居然是在飞机上看完的。支持自己信仰的妻子、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比这在逆流而上时更重要的了。啊对了,还是基了,卷福的角色是闪着华丽丽的光。

29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片儿还行,就是男主人公唱出了最难听版本的Amazing Grace...

30分钟前
  • Reed
  • 还行

最后葬在一起什么的嘛....下次去西敏寺看你们

35分钟前
  • Doyle Frenger
  • 力荐

BenedictCumberbatch 他在只是配角, 卻讓我記住了, 幾年後的現在....

38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Amazing.Grace.2006.DVDRip.XviD-AFO

42分钟前
  • 金英俊
  • 还行

为什么我们都知道美国废奴的林肯,却不知道英国废奴的Wilberforce?何况前者和后者动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A great man's effort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how I wish I could witness it !

46分钟前
  • Moss大妖
  • 力荐

所谓的英雄就是:让自己的梦想变成自己的梦魇。

51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除了编剧上有点儿问题,片子总体赞! 抛开别的先不说,废除奴隶制&解放全人类这种事儿,关键还得靠好基友啊!缺缺的角色太华丽了吧,二十几岁的首相什么的简直是神啊!

55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歌确实唱得难听,BC确实萌死鸟,确实有基情

59分钟前
  • 懒羊羊的蛋糕
  • 推荐

到底是大英腐国,一个算是主旋律人物传记都拍的风景这么美剧情这么腐,IOAN真是美啊,真可惜没怎么红起来,卷福那个时候就已经爱男人了,瞅着他看IOAN的眼神说的那些话...最后IOAN也没辜负他,死了还挨着葬,真是泣鬼神。说是泰伦斯马利克的监制,不过没怎么看出他的影子来。

1小时前
  • 盲忙
  • 还行

“除非上帝在这件事情上将你举起,你会在人和撒旦的反对之下身心疲惫而崩溃。但如果上帝站在你这一边,谁能抵挡你呢?依靠主的力量征战吧!直到英国的奴隶制度在上帝面前溃散,直到最卑微的人可以见到阳光。阁下,那位在你年轻时带领你的,愿他此刻也在万事上继续赐你力量。”“政治只是威伯福斯的修道院,而不是他的目的地。”

1小时前
  • 阿不壳
  • 推荐

因为纯真所以明确,因为明确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胜利。

1小时前
  • 一期一会
  • 力荐

故事异常平淡,但是演绎得还不错,几个演员都很出色。

1小时前
  • süde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