楢山节考

HD中字

主演:绪形拳,坂本澄子,左顿平,竹城明,小泽昭一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83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楢山节考 剧照 NO.1楢山节考 剧照 NO.2楢山节考 剧照 NO.3楢山节考 剧照 NO.4楢山节考 剧照 NO.5楢山节考 剧照 NO.6楢山节考 剧照 NO.13楢山节考 剧照 NO.14楢山节考 剧照 NO.15楢山节考 剧照 NO.16楢山节考 剧照 NO.17楢山节考 剧照 NO.18楢山节考 剧照 NO.19楢山节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楢山节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信浓有一座楢山,附近山村的人到了七十岁就得进楢山。六十九岁的阿玲(田中绢代 饰)还有两件事放不下:一是四十五岁的儿子辰平(高桥贞二 饰)去年成了鳏夫;二是长孙袈裟吉(市川团子 饰)总是在村里人面前嘲笑自己牢固的牙齿。一年一度的祭祀日,等来了新儿媳阿玉(望月优子 饰)的阿玲狠下心在石臼上磕掉了两颗门牙。割稻子的时节,袈裟吉将怀着身孕的阿松(小笠原庆子 饰)领进了家门,并催促祖母早点进山。与袈裟吉不同,善良的辰平舍不得母亲进山。可是面对人口增加食物不足的状况,辰平别无选择,只得遵照母亲的意愿,在新年之前将母亲背上楢山……逐梦之舞不安感 第四季大事件(国语版)都市侠盗:救赎第一季离山野人之谜狙击手·白乌鸦我口袋里的女朋友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我为花狂手到擒来神秘博士第四季诺娃布偶大电影2之最高通缉背后的男人速度与激情7(国语版)力王粤语不测之渊蓝蜥蜴俱乐部勇者无畏美国怪谈无法拥抱的你第二季返乡行骗高手记忆大师自由坠落罗莎的自白梦乡2019疯狂邮轮边缘岁月桃子的爱情猎杀圣战约翰洛奇4鸣龙少年 DVD版香草2007点球成金一个人的城市远征!远征!夜疯狂1989逃避者童星下狗风云搬家坏爱情她叫蕾梦娜喜莲

 长篇影评

 1 ) 一样的情节,不一样的故事

在这个下雨的无所事事的周六,我打开电脑观看了两部几年前就列入待看列表的《楢山节考》。
我有两个新认识的室友,他们对我观看日本电影这一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抗议。他们一致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尽量远离变态的日本的一切文化。其中一个人和我聊天时还谈到了最近上映的《忠犬八公的故事》,说很感人,我说这是米国人翻拍的日本片啊!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没有翻拍,即使知道原片很好也不会去看的。我没有试图辩解什么,知道说了他们也未必听得进,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对中日两种文化做比较。
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同属于东方文化圈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自十九世纪以来有数不清的国人进行过比较和分析。作为一名工科生,我有一套简单的对比方法:如果将每个文化都看成是一个与人口和环境相关的二阶控制系统,那么中国与日本恰好代表了这个系统的两种不同状态,过阻尼和欠阻尼。
中华文化圈是一个阻尼系数极其巨大的系统,大到即使亡国这样的阶跃输入都未必能看得出多少本质上的改变。拿一个比较老的说法,咱中国文化就是个大酱缸。
激励这样一个系统是如此之难,以至于很多喜爱挑战高难度的达人对济天下苍生这一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通常是面对如此巨大的阻尼系数心生绝望,进而去研究执着与放下。当然也有很多通达之后却又心怀理想的,比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些革新派。在来自西方的新信号输入后,他们妄图希望通过平缓的渐进模态来响应这个新参考,可惜新生势力觉得这样来得太慢,不过瘾,他们更喜欢在革新派看来根本不现实的过阻尼震荡状态,希望通过所谓的革命来个大翻转,结果呢?当这个信号从他们那里传到几亿农民那儿时,这个站在系统终端观测位置的关键势力倒是能够放眼千年,对整个系统进行准确评估,知道怎么说一套做一套,怎么喊口号。于是这个最终决定历史的角色站出来,郑重地把砝码放到“历史选择”的那个人一边,在神州大地掀起一场触及腠理的深刻革命,让那些当年奔走呼号的口号成为了真正的口号,没人在意它们后面的实质内涵。
从我们这儿回眼几十年,你会看到我们一直在不断努力,不断向上找到合适的平衡稳态。然而梁启超们,我只能说他们当年对这个系统的阻尼系数的估计得太低了,以至于直到今天再次面对他们那些曾经被几代人讥笑过的理想目标时,都有些不好意思。
好吧,跑得太远了,回来再说日本。相对孤立的日本则不然,他们的阻尼系数相当低,可以在几十年内全盘中化,也可以在几十年内再全盘西化,在我们看来似乎跟翻个巴掌一样轻松,羡煞了当年的革命家们。
如果从文学作品方面看,你会发现他们在这种状态的长期熏陶下喜欢思考普通人物在各种状态下的表现,比如本片,比如《大逃杀》,比如《感官世界》。他们执着于秩序,抵触改变,容易对稍纵即逝的事物心生感慨。甚至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调声音都带着那股子景涛哥都不曾具备的习惯性癫狂劲儿。
58年版的《楢山节考》和83年版的《楢山节考》讲的是同样的情节,却是全然不同的故事。58版着重于讲述故事本身,渲染那种凄凉的状态,并没有对人物性格做过多的剖析,而83版讲的其实是活着,今村昌平刻画的婆婆阿铃丝毫没有表现出对上山的无奈与恐惧,倒是常常表现出向往之情。
有一个对比比较明显的情节是阿铃伸手掀开辰平遮住流泪面孔的手绢,58版表现出的是二者对无力改变命运的无奈,而在83版中,同样的动作却成了阿婆对儿子怯懦不满的表现。这种不同尤其体现在上山的过程当中,对58版来说,这是他们母子必须完成的使命,表现的依然是辰平的不舍与无奈,对于是否应该完成这个使命两人的心理都没有进行过丝毫的抗争。83版的这场朝圣行动则是阿铃继给大儿子续弦,搞死孙媳妇,给二儿子找炮友等一系列维护整个家族处于生态系统有利地位的最后一步:对长子的考验。虽然阿铃用什么让山神高兴,在村子里的地位之类的话来激励辰平,实际上这场考试的主考官只有一个人,就是她自己。背母上山这个情节演了四十多分钟,实际上都是辰平表现给母亲看的,他需要用这个实际行动让母亲知道自己能够在今后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做出和母亲一样的取舍,而不是像父亲一样无谓的懦弱。从辰平见不到母亲时放飞那只小鸟时的表情看,其实他也是很想逃避的,然而这幻想仅维持了那么一会儿,在转身的一刹那就破灭了。
说到83版的这位婆婆在最后一年有条不紊的行动,让我想起了当年上高中用《读者》感悟人生时看到的一篇文章。大约说的是有一个人鼻子不舒服去医院就诊,候诊时遇到了另一位鼻子不舒服的患者,因为是同龄,两人很快就聊熟了,还互相倾诉了各自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化验结果出来那天他们又遇到了,结果呢,一位不过是得了鼻窦炎,而另一位竟然是癌症,而且只能活十年。两人分手后,时光如水生命如歌,转眼间十年就过去了,有一天,依然是小职员的鼻窦炎竟然在报纸上看到了癌症的照片,他惊奇地发现这不是个讣告,而是对一个著名作家的介绍。于是鼻窦炎根据地址找到了癌症,向他详细了解了这十年来的作为。原来这位在知道自己只能活十年后回家好好的计划了一下,先辞掉了不喜欢的工作,然后去了几个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游玩,。。。
我记得很清楚的就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绝症,那就是死亡,与这位癌症患者不同的是,没有人给我们的死亡定下一个明确的日期。。。”。我之所以在十年后还记得这句话是因为我和某位豆瓣上的友邻一样,是个Procrastinator。为此我经常感到十分的沮丧,这意味着那些没有规定完成时间的事情我可能这辈子也做不完。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儿,我选择将这句话忘掉。不曾想这位阿铃婆婆竟然在这个我还有一堆大限将至的任务没有完成的周末,用她那三十三颗虎牙狠狠地咬了一下我那根脆弱的记忆神经末梢。所以我决定写完这篇前后不搭神形具散的影评后再把它忘掉。

 2 ) #大和谐影展#贫穷抹杀了道德

8.0 楢山是个地方的名字,节是习俗,考是考证。《楢山节考》的意思是到楢山这个地方去考察当地的习俗。 开场和结尾呼应,一场大雪覆盖山野。大雪是好运的象征,但这样的好运却相当的讽刺。70岁的老人需要被家里的长子背上山祭山神,为的是节约家里的口粮。 电影聚焦在村民的吃喝拉撒睡,展现了恶劣饥荒的生存境遇和原始粗陋的社会学图景。 电影从开始发生到结尾,每一段的串场都会闪现动物行为与村民行为对比的蒙太奇段落,以及对自然环境描写的空镜头,貌似是为了这场人性丑恶而开脱。 不利于种群生活繁衍的一切行为都会被组群排斥和消灭,把老人抛弃在山上自生自灭是生存法则下的必须之选,以同类的牺牲来换取后代的生存,就像雄螳螂交配后会被吃掉一样。 生存和生命不过是进化轮回中的一环。

因为贫穷,人们失去了羞耻心,所有的荒诞顺理成章的发生。当恪守道德不能解决生活的矛盾,人们只能寄希望于鬼神。

 3 ) 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止

小蟒吃老鼠,痴汉日蠢娘。
鬼婆撞掉牙,只为赴楢山。

傻男打飞机,转念去干狗。
偷听新屋事,听完喜自禁。

新屋告阿兰,肏遍全村男。
然后祭屋神,方可祛此邪。

母不嫌儿臭,儿不嫌母丑。
衔药吐脯情,此刻分外浓。

月夜秋千上,爆肏青面兽。
次日带返家,举案食土豆。

大嫂很贤惠,家中推小磨。
孙媳青面兽,贪食釜中豆。

穷人举步艰,大哥泪满面,
阿松先行去,与婆山上见。

鬼婆上山前,酒宴村族长,
一路很艰苦,山高道且长。

初尝性滋味,臭男再举枪。
鬼婆了心事,已在收行囊。

背母至山上,大男心中苦。
黑鸟且盘踞,遍地皆白骨。

母子惜别离,大男不忍返。
鬼婆一耳光,从此不再见。

大雪纷飞至,楢山已素裹。
鬼婆手合十,大男泪婆娑。

老妪前脚去,家中又添丁。
泥轰悲歌起,皆为穷所困。

 4 ) 轻度剧透+深度解析

本片主题:道德,与道德无关。它只是人类的繁衍策略,是天地间冷冰冰的自然法则。

看了诸多影评,误解者甚众。

本片的基本设定: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生存,必须限制人口总数。一个婴儿落地,必须对应着一个老人上山。不然就会发生饥荒。

资源的有限,表现在:人们尽可能利用一切土地来种植粮食、用婴儿尸体肥田、吃树洞中的虫蛆来补充蛋白质。

在此情况下,如果人们能够清心寡欲,主动断绝男女之事,不再生育后代,人口自然不会增长,也不用遗弃老人。

然而,人的性※欲却如地火涌动,喷薄而出,不可遏止。弱智女、嫂子、寡妇、老妇、狗,只要能发泄性※欲,无所不为。

多篇影评都把片中性※欲的发泄视为表现性资源匮乏,此乃天大的误解。在本片中,无论男女,都有很强的性※欲。本片中,性※欲不是资源,而是资源(食物)的对立面。

食色性也,大家很容易注意二者的统一关系,却忘记了二者之冲突。表面是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其实是性※欲与资源的矛盾:性※欲为人的主宰,操纵着人的命运,主宰着人的生命,必然要求得到满足→人口不可避免会增加→新增人口的生存需要资源(食物:土豆、玉米、鱼)→资源的总数是不变的→老人必须去死→为了让老人上山,在村里,山神崇拜代代相传。这种信仰就是村里的道德,于是弃老行为不仅符合道德,而且被神化。

所以,造成弃老风俗的,不是贫穷苦难,不是资源短缺,而是人的性※欲。

本片的主题,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世界的一个普遍隐喻:老年生物死去,给新生命腾出空间,这就是道德。而既然如此,那么道德就无所谓道德,只是生存现状所规定的天地之间冷冰冰的自然法则。就是说:道德与神、与真善美、与良知无关,它只是人类这种生物的一种繁衍策略。

(当然,这只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并非科学真理。事实上,个人认为:从生物学角度看,老年生物的死,是因为他们对于基因的繁衍和变异已经无用。)

 5 ) 艰难时世中,慈悲是不道德的

  ——这不是我的观点,这是日本电影《楢山节考》用130分钟讲的故事。

  楢山之下的这个小村庄,人们世代为一口饭挣扎奔忙,每年冬天都会有人因为吃不到这口饭而扛不到第二年的春天,每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张嘴吃饭,也就意味着过不了冬的危险加剧了一分。在这里,只能吃饭不能干活的人不仅是没用的人,而且是多余的人。

  在这样的境遇中,伦理有了适合现实的变化。生下来的孩子被随便地弄死、丢弃,人们像谈论扔垃圾一样谈论它,为扔在了谁家地里而争执。夫妇间谈到“如果生的是个女儿就不用掐死了,可以卖钱”反应那么淡然,好像谈的不是一条生命而是一个猎物。嫁娶的理由是“听说这边吃的比较好”,唯一的仪式是“今天起她到咱们家吃饭”,男女之间没有大防没有羞耻,因为人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讲究那些。

  最为残酷的一个规矩是当人老到70岁的时候,就要由儿子背上楢山抛弃,以减少一个不能干活的吃饭者。由于70岁老人不同于婴儿,不是随便扔掉就可以的,他们有能力反对和反抗,于是人们将这种规矩发展成了伦理,给它加以各种解释和仪式,使之成为一项关乎荣誉、关乎道德的戒条,这样,老人们就不再有反对的借口,乖乖被弃成为他必须遵从的社会准则。

  于是,因为不愿弃母而选择逃跑的利平成了被人唾弃的对象,他的这种“不道德”行为让他的儿子辰平倍感羞耻以至于杀死了他;也让他的老婆阿玲婆在临近70的时候决意上山,为此用石头砸掉自己尚完好的牙齿好确信自己老迈。

  阿玲婆全心全意地遵守这个艰难社会的所有伦理。她的亲家因为孩子太多不好养而偷窃食物,村里人经过讨论决定“斩草除根”,行动那天她欺骗蒙在鼓里的孙媳阿松,把阿松骗回其娘家一同被杀,死时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她劝解死命挣扎不肯上山的邻居家老头,让他“不要这么不知羞耻”。她轻易地原谅了儿子杀父的行为,并为他隐瞒。这些行为在现在这种正常社会看来都是极其残忍的,而在她所处的社会中,她却是怀着极深沉的爱去做了这些选择——遵守这一切,只为了给儿子、孙子留下更多活下去的机会。在这样的绝境之下,让族群传下去,让年轻的人活下去是唯一的人生目的,是最大的道德。在这样的“大慈大悲”面前,普通的慈悲是不负责任的。

  生活在富足社会中的人是没资格评判这样的伦理的,我们有选择,他们没有。当有一天我们陷入绝境,进入如此艰难的人生,我们是否有能力比他们做得更好呢?对此我深表怀疑。

  不过我宁愿不接受这样的考验,如果人生注定有一天遭遇末日,我情愿在末日来临之前死掉,因为我不足够坚强到撑起如此的大慈大悲。当村子里的人们用绳网罩住阿松一家,将其一个一个地扔进深坑,迅速填土活埋的时候,我受到了极大的惊吓。经过前面的铺垫我已经充分理解他们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我做不出。让我也做利平吧,放弃这种残酷的责任去逃跑,就算被自己的儿子杀死,那也是一种解脱。

 6 ) 《楢山节考》--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我得承认这是部让我泪湿衣襟的电影,从没有考虑过在如此“真实”的“极限”环境里,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被现实压抑了的人性,或者那就是人的动物性吧。即使在看第二遍时,那些曾让我咧嘴呜咽的镜头已不再有让我抽泣的力量,但终归还是不能平静的,终归还是在看过很久后还久久不能忘怀。随便说些,聊以自慰。

 

      《楢山节考》是深泽七郎取材于民间传说的风俗小说,早在1958年,大导演木下惠介就曾将《楢山节考》搬上银幕,可惜的是我并未看过木下惠介的版本,仅在岩崎昶1960年写毕的《日本电影史》里见过一张黑白的图片。浸淫日本电影多年的达人不一定驴驴在自己的文章里曾经提到,“今村版《楢山节考》与木下版的区别之一,是素有‘实证魔’之称的今村以自然实景拍摄异于木下版的舞台背景;第二个也是最大的区别在于:今村对待这个残酷的故事,采取了同样残酷的‘自然’视角,而木下则加入了善恶批判的人道立场,显得更富有人情味。” 至于两个版本的高低,入选《电影旬报》百年百佳的是木下版;而今村版获得了1983年的戛纳金棕榈奖。

 

1、吃。

 

       影片讲述了,一百多年前,在日本长野县的一个偏僻的山村里,面对当地的弃老风俗(即,因食物匮乏,年龄到70岁的老人都被儿子背到楢山上等死),即将70岁的阿铃婆生理及心里上的种种活动。其中让人印象深刻是阿铃婆的坦然,甚至让人觉得是积极、渴望的要去山上,她对于上山似乎觉得是一切理所当然的自然而然。当孙子朝吉编儿歌说阿铃婆是有33颗牙齿的鬼婆婆,并被人传唱时,阿铃婆竟有像是做了错事般的愧疚。更甚至偷偷的去井沿上磕掉自己的牙齿,而那时她说的竟然是,“呸,才两颗”,再接着面对刚为儿子辰平张罗来的续弦阿玉,满嘴是血的阿铃婆似是炫耀般的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要到山上去了。”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可这在她是罪恶的,没用的老人了,不能浪费儿孙们的粮食。

 

       与阿铃婆的坦然、坚决相对的是儿子辰平的犹豫、不彻底,尽管心里上不愿将母亲丢弃山上,但食物的匮乏在现实上决定了多一个人也许大家都要被饿死,况且是多一个没用的老人。并且弃老,这是这个村子几百年来的传统了,现实是传统的基础,而传统更进一步维护了现实。微不足道的个体辰平没有反抗现实以及传统的勇气,只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服从于这个传统。马思洛的需求层次认为,人有5种需求:1、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性;2、安全需求:养老、疾病治疗、保险;3、社会交往需求:人是群体生存的,需要结交朋友圈子等;4、精神需求:人需要尊重,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5、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匮乏的食物将人类社会所有美好的上层建筑打击的无地自容。

 

       影片中还有一段,雨屋一家因家长偷村里的粮食而被活埋,其中还包括朝吉怀孕的妻子阿松。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雨屋说自己家里孩子多,不够吃才偷,村民答,孩子多是谁生的。这其实是有潜台词的,意思是生了孩子,你应该把大部分都弄死。影片一开始就有村民将刚生下的男婴扔弃到田里,而辰平的弟弟利助和别人吵架说的也是,“你还不是差点就做了肥料”。这表明残酷的现实使得生育只能服务于必要的繁衍,在避孕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多余的孩子甚至在生下来就遭到人为的毁灭,孩子彻底沦为求爱的副产品。而还不能彻底习惯于传统有着舐子本能不肯扔弃孩子的人,终于只能在饥饿的现实面前去偷,并最终被全家活埋,斩草除根。适者生存在这里竟显露的淋漓尽致。

 

2、性。

 

       在今村的《楢山节考》里人类的主要活动除了吃就是性,这也是人类得以繁衍的基本活动。而很多时候性也是为了吃服务的,就如阿松跟了朝吉无非是根子家吃的还不错,以后朝吉再找的女人似乎也是这个原因,而阿玉来根子家不也说,他们跟我说这里吃的不错。在影片中,性并不像大多时候那样美好,它是赤裸的,直接的,甚至是丑陋的,之前拍了很久记录片的今村昌平更在很多性爱镜头同时穿插一些动物交媾的镜头,如青蛙,蛇等,无不是在暗示人的动物性。

 

       影片更由利助这个角色突出表现了由于贫困,即食物的匮乏所带来的对性的压抑。在这里,大多的家庭只有长子出于繁衍生息的需要才拥有婚配权,其他的孩子即使生下来不被“人道毁灭”,也很难拥有婚配的权力。利助就是这样的角色,又加之先天奇臭无比,更无人问津,寂寞难耐只能找村子里的白狗来发泄。而当即将上山的母亲恳求邻居大约是年逾花甲的小茜婆去满足一次利助时,今村那毫不避讳的镜头伴随利助一次又一次的在杂乱的草垛里爬上小茜婆赤裸的衰老的女体上,那一刻,被如此丑陋的交媾震惊到啼笑皆非的恐怕不止是我一个吧。

 

3、上山。

 

       如果说之前是影片的铺垫,那么辰平背着阿铃婆上山就是影片理所当然的高潮。在备完了仪式后,不能说话的阿铃婆被同样沉默的辰平在凌晨偷偷的背着上路了。静默却蕴含着更多的情感,不忍但很无奈。辰平擦伤脚后,阿铃婆急忙的从衣角撕了布给裹着,母爱,多么伟大而又普通的母爱,阿铃婆上山不就是为了儿孙们更好的活着吗。现实的残酷啊,辰平终于更为残酷的坦然了,“几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是这样,现在我背着您上山,再过25年朝吉就要背着我上山,再过25年就是朝吉要被背着上山。”于是只能继续上路,而目的地遍地的白骨无不印证着这几百年来的伟大传统,不需要再震惊了,我们都习惯了坦然。但当辰平要将便当留给阿铃婆,阿铃婆沉默的推开,又递给,又推开时;当辰平终于流泪地抱住阿铃婆低声呜咽时,长久的压抑更为汹涌的喷薄而出,其实我们都不想这样。而之后阿铃婆在大雪里安然而坐,静静等待死亡时,我早已呜咽不止。

 

       辰平下山时看到一个邻居背着父亲也来了,只到山腰父亲哭叫着不肯上山,推搡间,儿子将父亲推下了山崖,老人急速滚落的镜头甚至再一次挑战了观众业已麻木的神经。但辰平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没有阻拦,没有指责,他也用稍显体面的形式做着并无多大差别的事。而这会不会也是导演在向观众们说,你们也不要指责辰平了,你们又能好多少呢?

 

4、结语。

 

       今村昌平《楢山节考》凄惨的真实不禁让人生疑--这究竟是日本的历史还是民间传说?日本导演寺山修司曾这样解释:“无人能确切知晓何谓真实何谓幻想。对于日本影评人而言,今村的罪过在于他将两者融汇得天衣无缝,无可分辨。”看过今村一些记录片的我,对今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实精神是领教过的。但不管这是传说,还是历史,今村拍这部影片的目的是什么呢?单单为了讲述一个凄惨的故事吗?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让保罗萨特在《什么是文学》里谈到,文学是为了揭露,揭露是为了改变。事实上电影也常常如此,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今村的《楢山节考》显然已不具备现实的揭露意义,那么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或者平常普通的人际生存状态让我们无法更多去注意那些被缓和了的人类本性及其上层的伦理关系,就如衣食无忧的西晋惠帝不明白饥至易子而食的灾民们“何不食肉糜?”。于是今村将人类的生存状态直接推到极限的边缘,只有一口饭,你会给谁吃呢?所有的道德说教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或者那些不时插入的动物捕食、交配的镜头就说明了导演本来就是将人同动物等同起来看的,而影片开始,一群人如猎狗般狂吠着追逐野兔,但在辰平开枪打死野兔后,一只鹰突然出现将野兔抢走的画面直接就将人放在了大自然的食物链上。

 

       或者,在这个终究都是由于食物而引发的故事里,今村要说的是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生而为人,吃的饱饭,才有之后社会伦理可谈。

 

2007年1月8日 星期一 百色 晴

 短评

“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能停在下雪那一刹那就好了@siff

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如果我是那個兒子 我一定對婆婆說:如果山上沒有神明 我就要把你背回來!!

8分钟前
  • 小安
  • 力荐

为了生存,什么都行,把小孩儿生下来丢弃弄死也行,把人家全家活埋也行,把老人背上山去冷死饿死也行,美其名曰的传统,可是为了生存,谁能够指责呢?这是今村昌平翻拍五十年代的电影,我想,如果这个传统是真的,说不一定这就是金庸的铁掌山的背景原版呢。

9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在封闭潮湿的环境里,人与动物杂居共存,生存难题下的人性所散发的更多是其原始色彩,死亡和性欲、交配、繁殖、筑巢一样只是一个稀松日常问题,不值得去害怕。然而正是人最原始的物性让人也有万物皆在的求生本能和对死亡的畏惧,只是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面对生存和死亡的某一种态度而已。

13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今村昌平真的是个人类学和民俗学的专家,从楢山的案例里,我们看到某一种拜神和迷信的非常形而下的维度,老年人被送上楢山并被冠以敬神之名,其背后是村子的农业无力承担年老的不再具有生产力的嘴;而下雪之所以是更加幸运的也是更加虔诚的,大约是因为冰天雪地使得老年人可以更快结束痛苦的人生。在最后那个对比里,一位父亲被绑在麻袋里残忍地推下山去,血肉模糊,而母亲似乎早已和雪中之山融为一体,微微扬头示意儿子下山去,在这种自主的面对的死亡的过程里,在自然的力量仍足够随意鄙弃人之生死的时候,母亲的身上方拥有了真正的直面死亡的神性。

16分钟前
  • 爱与污秽凄苦
  • 推荐

1889年1月3日,都灵。尼采在酒店门前驻足,看到不远处,一个马夫正用鞭子狠狠抽打一匹拉车的老马。见此情景,尼采挤进人群,冲到老马跟前,抱住马的脖子痛哭起来。酒店主人赶来拉走了他。回到酒店的尼采在沙发上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地躺了两天,然后就此便疯癫了十年。这也是部让人想疯想自杀的电影。

1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算不上情色,纯粹是个悲剧。如何度过这饥渴的一生,是个天大的难题。

20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东方,惊奇,阴翳,恰到好处的古典美感,志怪文的立体呈现。很多场景都像是会闻到一些气味,满足了对东亚文化那种狭长,古旧,糙砺的想象。

21分钟前
  • 中段儿尿
  • 推荐

前边那么多的铺垫和抓马都比不上最后十五分钟震撼心灵,在穷人的世界里,简单到最初的生活中只剩下生与死两个主题,悲苦也被无限的放大,当然今村昌平要探讨的也不仅仅只有生与死,对与不对,该与不该,在这里,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人是无辜的。

26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今村喜欢动物 不喜欢人

3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好可怕!生生死死神神鬼鬼兽性无人性性爱交配相生相克蛇鼠鹰鸟兔秃鹫日日本本今村昌平!当代的文明社会看不懂古老的愚昧,如同未来的子嗣不理解我们今日的思维。慎看!

34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楢 yóu 古书上指一种质地柔软的树木 秋取柞楢之火。——《周礼·夏官·司》

38分钟前
  • 还行

今村昌平的目光总是向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止。在他拍摄的所有怪力乱神里面,楢山节考是最悲天悯人的一部,人生之苦,人性之恶,人世之残酷,面对这些,谁都别想转过头去。

4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匮乏到了这种程度,令得长寿成为了一种诅咒。这部电影让我部分理解了,为何日本会一度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从这个角度看,即便代价高昂,全球化都是必要的。它迫使人类承担起对于彼此的义务,分享我们共同的命运。

44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看得生理不适,除了背老人上山扔掉,还有自残、活埋、吊打、共妻、兽交(也就是日狗)…种种野蛮原始奇观大集合。最后上山的半小时,兽性人性神性共同显现。

48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8/10。万恶源于贫穷,法则和生存权利的关系被一种原始欲望张力的语调讲述,让本片充满着生理需求短缺产生的弊端:田里随意丢弃的男婴,树枝上的虫子当佳肴吃掉,设计有偷窃血统的怀孕儿媳被活埋,用母狗发泄....镜头运用上最后30分种的送母戏生动展现走向死亡的历程,其中邻居把父亲推下山崖令人震颤。

53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见评论说这个分析那个,那么文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农村~

54分钟前
  • 鸟川芥
  • 力荐

「媽,太好了,下雪了!」衷心感恩母親能凍死的兒子,坐在骸骨上準備等死的母親,兩人的對望有親情卻絕無猶豫,更絕無廉價的反思、仁義與憐憫,這份純粹能讓任何觀眾觀影當下曾動念的「文明觀點」顯得如斯可恥,因為眼前這景才是真人倫、才是真人性--此時此刻,影像中的民與民俗,終於踏入了神境。

57分钟前
  • 焚紙樓
  • 力荐

容我夸张地说,好电影真是能让人的眼界开阔,生命丰实。 这部电影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1小时前
  • 苏更生
  • 力荐

水田弃婴、悬崖推父、楢山送母,贫贱导致命如蝼蚁;孀妻人尽可夫、母狗遭人后入、活埋偷窃家族,愚昧倒逼人如蛆虫。最原始的性爱崇拜,最残酷的人性兽欲,最哀怒的生死陋俗。今村昌平,刺痛人心。

1小时前
  • 喻鸣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