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

HD中字

主演:神木隆之介,门胁麦,古川雄辉,绫田俊树,水田航生,高桥和也,森口瑶子,村上淳,中村优子,鹤见辰吾,古馆宽治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日语年份:200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太阳 剧照 NO.1太阳 剧照 NO.2太阳 剧照 NO.3太阳 剧照 NO.4太阳 剧照 NO.5太阳 剧照 NO.6太阳 剧照 NO.13太阳 剧照 NO.14太阳 剧照 NO.15太阳 剧照 NO.16太阳 剧照 NO.17太阳 剧照 NO.18太阳 剧照 NO.19太阳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参考牛人教你怎样才能看懂这部电影!

对于那些说这部电影是便便的人,我无法说你是错的,因为一千个读者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却可以理直气壮的嘲笑你的无知。
有人说姜文这部《太阳照常升起》"刻意显得很深奥,刻意显得很懵懂,刻意显得很隐晦",这一点你没说错,姜文是刻意的。但是你绝对不知道他为什么刻意这么去做,否则你绝对不会说这部电影是便便!
姜文的第二部电影《鬼子来了》墙内开花墙外香,荣获国外多项大奖!但是在内地却遭到禁播!姜文最想让老百姓看到的东西有人不让他展示给老百姓看!六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于是带着愤懑,带着反思,《太阳照常升起》就这样诞生了!为了避免《太阳照常升起》落得与《鬼子来了》同样的下场,于是姜文刻意的把这部电影的一切政治符号全部抹去,只留下一些模糊的线索来告诉观众他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可以说这部影片能够成功的上映,让剪刀手无从下手,这本身就是姜文之所以被称之为神级的电影大师的最有力的证明!
现在让我带着你们这些不懂这部电影,不了解1949年以来的历史的人,从头看起!
另一边是通往非尽头。从这里开始,本来走着同一条路的两个人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其实在这里,疯妈代表着毛统治时期,不停地进行着各种**的祖国,唐嫂代表着邓统治时期,**结束了,改革开放的祖国!尽头和非尽头就是**的尽头与非尽头!
疯妈遇到的是噩耗!丈夫李不空(其实就是唐叔所用过的化名)死了,留下的是带着3个枪眼军装,靴子,日常生活用品,三条颜色不同的辫子,还有一本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怎么办》。
《怎么办》的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1863年发表于《现代人》杂志上。其中的“新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洛夫和梅察洛夫等人,是普通人中的“新人”;另一类就是拉赫美托夫等人,是“新人”中的特殊人。薇拉等人都是平民知识分子,出身低贱,自食其力,对自由热烈追求,对人的尊严极为尊重,这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特点。他们不喜欢浮夸,崇尚自然科学,办事从实际出发,讲话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新人在爱情冲突中,显示了高尚的品质。他们信奉的希望人人都快乐幸福。当薇拉被她的母亲逼迫嫁给阔少斯托列西尼科夫而要自杀时,罗普霍夫多方本走,终以假结婚的方式,把薇拉救出苦海。为此罗普霍夫牺牲了自己的学业,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和当教授的前途。薇拉和吉尔沙洛夫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可是,薇拉意识到这可能使罗普霍夫痛苦时,便竭力鼓起热情去爱罗普霍夫。而吉尔沙洛夫也主动疏远了同薇拉的联系,不再拜访罗普霍夫家。这是他们都要为对方的幸福着想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罗普霍夫觉察出这种变化,就竭力促成这场真正的恋爱。罗普霍夫以假自杀退出了三角关系。结束了这场在西欧文学中常见的难以解决的矛盾。
三条颜色不同的辫子,很明显就是说李不空有了别的女人,而且还不止一个!军装上的枪眼周围根本就没有血迹,要知道当时处理遗物的规矩就是从死人身上脱下来是什么样子,交给烈属的时候就是什么样子!绝对不可能洗的干干净净的交给烈属的,如果这样做,洗掉的是烈属对亲人的思念和寄托!就凭着这三个没有沾上血迹的洞,就凭着《怎么办》中的假自杀的情节,疯妈就知道李不空没死,只是告诉疯妈当做自己死了,不要再找他了!让疯妈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此时的李不空,也就是唐叔根本就不知道疯妈已经怀有身孕!在这里请注意那个写着“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搪瓷茶缸!后面会提到的!
“不空啊不空,以前你比我老,以后你就比我小了!”这句话里的不空,以前的不空指的是毛,以后的不空指的是邓。
唐嫂遇到的是喜讯,她遇到了唐叔,而且举行了一场由中苏人民组成的热闹祥和的婚礼。那个时侯,恰恰是中苏友好交流,大批苏联专家来华支援祖国建设的时候!当唐叔喝醉了酣然入梦的时候,疯妈坐着火车与唐叔擦肩而过,渐行渐远!
火车带起的风把篝火吹向帐篷,燃烧着的帐篷追随着火车,那是权力交替时后浪对前浪送行!火光中,背对着火光的疯妈是那样的惶恐,就在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下,李东方出生了。李东方象征着祖国的儿女!祖国的青年一代!火车停下来,疯妈在铁轨上奔跑着,寻找着刚刚生下来的儿子。在这里姜文用了艺术化的手法:1,刚生下来的孩子是需要剪断脐带的;2,冬天,而且在铁轨旁,是不会有遍地鲜花的。在这里李东方躺在花丛中,象征着毛对新中国的青年一代寄予的美好期望!
“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表面的意思是说:孩子他爸,别担心,时代的火车为了咱儿子停住了!他一笑,太阳就升起来了!未来有得是希望!还记得吗?毛说过的那句话:“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接下来是两段在电影里同时发生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姜文在这两段事情当中所要表达的意图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从58年冬季开始直到76年春,疯妈在唐叔的老家(可能有的人会认为那为什么后来唐叔下放劳动改造却说这里很陌生?耐心看,我后面会进行解释。)把李东方拉扯大,这段时间代表着毛统治时期的祖国。从58年冬季到76年夏,唐叔和老梁几经辗转在一所学校里任教,这期间唐叔和唐嫂两地分居(从后文唐叔去北京寻找天鹅绒时的那番话可以得知),风流成性的唐叔按捺不住寂寞与学校的林医生有染。这段时间代表着邓统治时期的改革开放初期!这两个个故事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那两个个时代的投影!,请听我一件一件道来。

1,长满鲜花的铁路上,有一双鱼鞋,到第个故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那个位置正是婴儿的位置。所以鱼鞋象征着疯妈的理想,并且这个理想对疯妈来说,和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它的未来充满了希望!鱼鞋象征着共产主义!
2,疯妈出现了。疯妈确实是象征着祖国母亲。鱼儿离不开水,水象征着群众。双脚从水盆里走出,去寻找鱼鞋!这里我不说你们也懂的。
3,鱼鞋是买来的,证明共产主义这个理想是从苏联引进的!而且一开始没给钱,直到售货员追出很远,疯妈才把钱付了,指的是中苏论战后,苏联在“三年困难时期”(请看百度百科)向中国索要的抗美援朝时期的债务。鱼鞋上的黄须子,再一次说明:鱼鞋象征的理想来自于苏联!
 4,儿子李东方出现。儿子是那个时代的所有青少年的缩影!抱着一摞红砖与疯妈撞在了一起。从后文看那红砖应该是李东方“干私活”的报酬,象征着金钱。疯妈追李东方,李东方把砖跑一路丢一路,最后跑到了学校。这段象征着毛统治时期“均贫富”的思想,不许干私活挣钱。
 5,“走,就这几个字,妈也能教你!”“你也不是什么都懂!”这两句话直接说明了疯妈的态度。尤其是“你也不是什么都懂”说明了共产主义并不是万能的!
6,“可我从来没见过你穿鞋”这句话则说出了:鞋只是理想!疯妈从来就没穿过鞋,说明疯妈以前根本就没实现过理想!“那是以前,我没梦到过啊,就算是梦到了,醒来也没看见啊”说明共产主义这个理想近在眼前,仿佛马上就能实现!
7,疯妈把老师开除了,李东方不用上学了,李东方坐着拖拉机回家了。这一切指代的是:当年的红卫兵大串联活动!全国各地的学生组成红卫兵,停课去北京看毛主席,一路上的吃住行完全不用花钱!
8,疯妈把鱼鞋挂在了树上。一只说着“我知道,我知道”的鹦鹉飞过,鞋就丢了。树的含义我认为应该是指1958-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那只鹦鹉象征着李不空,但是实际上的“李不空”应该是那个年代军人的一个缩影,“李不空”代表着部队,代表着D!毛把自己的理想实现的道路寄托在大跃进运动上,但是从后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大跃进失败了,留下的只是苦果,这个时候D内发生了分歧,就是所谓的左派和右派。毛逐渐的发现,共产主义道路不是那么好走的,有着许许多多的障碍,于是,疯妈的理想丢了!
9,疯妈上树了,喊着“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天一亮他就笑了!”疯妈上树,说明大跃进开始了,这时的疯妈认为:只要大跃进成功了,天就亮了,下一代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10,李东方在树下问:“妈,谁把你弄到树上去了?”就是在问:大跃进是谁的过错啊?
11,疯妈从树上掉下来,说明祖国在大跃进运动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李东方举着一双鱼鞋说:“妈,你看这是什么?”这时候的鱼鞋上没有了黄须子!说明这时候,毛已经意识到,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王叔说让我给他当会计……”这里的王叔应该是指刘,算盘则代表了商业,代表了金钱,因为刘当年曾说过:“谁富谁英雄,谁穷谁狗熊。”结果被当做“最大的走资派头子”赢得了“工贼”的称号!
13,疯妈把算盘高高抛起,落下来摔碎了,一粒算盘珠弹到了一碗米汤里。这是指当时的D要打到“走资派”,拒绝走代表着金钱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一碗见不到米粒的米汤,指出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群众的艰难生活。
14,“根本就不是那双鞋!”毛的现实与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共产主义和理想中的不一样啊!
15,“就叫我阿廖沙吧。。。。。。”,“懂吗?”,“不懂!”,“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这里的“阿廖沙”指的是李东方的父亲,也就是为了新中国牺牲的先烈。疯妈让李东方读信,就是让李东方记住先烈的牺牲!李东方之所以“不懂”,是因为他没在先烈的那个年代生活过,但是疯妈告诉他:只能说你不懂,不能说你没看见,因为我已经把这些事都告诉你了,你不要忘记!这一段指代的是“忆苦思甜”!
16,疯妈把一只羊从树上扔了下来。羊代表的是老百姓,大跃进仍在进行中,但是老百姓已经从树上掉下来了,他们已经明白了这个运动是不对的。
17,疯妈的自说自话:“你说我从树上往下一跳,能不能从那边的树底下钻出来,有海就能!哪怕有口井也行,井边站着一傻子……”树是大跃进,树上的疯子指的是支持大跃进的D,海代表群众,井代表少数明白了真相的群众。井边站着的傻子指的是敢于站出来的群众。
18,疯妈对着一只猫说:“你也不是什么都懂!”这只猫指代的是邓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因为邓曾经说过:“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改革开放也有着不好的一面!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立在了引进外资的这种畸形手段上,看上去是经济强盛了,但是却使人唯利是图了。百姓们经历了文化大**,在那种妻子举报丈夫,儿子举报父亲的年代里,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信任!文革过去了,还没等老百姓精神上的创伤平复,改革开放了!金钱大潮把人的世界观道德观彻底打碎!一切向钱看!经济的畸形发展带来的就是精神上的腐化堕落!当今层出不穷的种种社会问题,其实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苦果!
19,“谁说没见过羊上树!”“羊上树”一词出自于传统相声,指的是荒诞不经的事。疯妈的意思是说那个荒诞的年代里发生了许多荒诞的事!并且人人有份参与其中!
20,“谁说没见过羊上树!”“羊上树”一词出自于传统相声,指的是荒诞不经的事。疯妈的意思是说那个荒诞的年代里发生了许多荒诞的事!并且人人有份参与其中!
21,疯妈树下刨坑挖石头,李从喜来了。李从喜代表着性质发生了改变的军队。李从喜说了两次:“你妈不该是这样!”那么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呢?
22,疯妈刚一见到李从喜时兴高采烈,可是当她得知李从喜调走过之后,脸上的表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说明:疯妈已经意识到:李从喜变质了!
23,“你看这棵树,歪了是吧?”疯妈的手往左一划,“朝这边歪!”这是代表了“左倾”!
引用一下百度百科中“大跃进”词条的相关内容:
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间,毛和D中央曾努力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低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指标。八届八中全会错误地批判所谓彭右倾反D集团,及随后全D展开“反右倾”斗争,使纠正错误的努力中断,而D内“左”倾错误更加发展。1960年提出要长期保持大跃进,继续要求工农业生产达到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对1959年上半年压缩指标进行不公正的指责,一味强调反对右倾,要把干劲鼓足。在各地粮食告急的情况下,还不断追加基建投资、追加基建项目,钢年产量指标一吨也不能少。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又再度全面地泛滥起来。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24,树下的石头是指:(1),支持大跃进的D内高层领导。(2),大跃进为群众带来的深重苦难。
25,疯妈说李叔已经牺牲了!看上去确实是疯人疯语,但是实际上疯妈是说:“李叔已经不是原来的李叔了!他变质了!原来的那个为人民服务的李叔已经死了!”
26,疯妈用火烧李东方的手,是为了让李东方记住这惨痛的教训!疯妈说李叔不知道疼,能把烟头上的火吸进肚子里!是指当初李叔喊的热火朝天的“为人民服务”全都被李叔吃进了肚子里,李叔还不知道疼,没有吸取教训!
27,李东方听到屋外有响动,就喊李叔。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吗?“有困难找警龘察!”但是现在呢?则变成了“找困难有警龘察!”
28,“你不该找警龘察,应该找大夫”!警龘察管的是身体,大夫治的是脑子!思想出了问题,找警龘察是没用的,这里应该是暗指89D内领导人决策的失误:不该武力解决的!
29,水坑里生着火,就是在说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李东方不理解母亲的苦心,把母亲辛辛苦苦挖出来的石头都扔回坑里,说明十年浩劫开始了!李东方的身份变成了“红卫兵”!
30,疯妈反复的念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指的是祖国大好河山!黄鹤和鱼鞋一样指的是伟大的理想!“昔人”指的是谁呢?76年毛,周都去世了!
31,李东方在疯妈的带领下摔盆砸碗,这分明就是指“破四旧”!
32,“不让我上学不让我出工不让我出门”指的就是当年的“红卫兵全国大串联”!不让我出门,指的是国门!
33,“你要敢把我交给警(河蟹)察和大夫,我就掐死你!”当年的十年浩劫,军队因一句“军队不能乱”得以保存,却也对国内的一片混乱作壁上观。而把所有的教师都被打成“臭老九”相当于坑儒,而“破四旧”则相当于焚书。
34,墙上的镜框掉在地上摔碎了,镜框里是《红灯记》中李铁梅的一副剧照。《红灯记》是八大样板戏之一。镜框摔碎了表示四人帮的倒台,十年浩劫的结束!
35,水盆里的倒影是四四方方的天窗,上面有疯妈走来走去的身影。再加上前面那句“别跟着我”表明了十年浩劫后,“红卫兵”们的茫然和坐井观天的现状。
36,房顶上的那只鸡:象征着曙光即将来临。
37,疯妈又不见了,李东方跑出去找她,一路上牛和羊反复出现。这里的牛和羊代表着群众!
38,李东方第二次来到河边,前后两次的河边都有一块石头,这里是指“摸着石头过河”。
39,“河边有狼”,“狼也跟不上我”。河的对面是疯妈的“心房”,所以河代表了疯妈的心灵防线,也代表着历史长河。狼代表着周边列强。草筏代表着“理想化的道路”。很明显这个时候的疯妈已经死了,后面出现的只是个幻影。因为这时候的疯妈站在草筏上能安然渡河,而后面李东方上了草筏后却掉到河里,说明草筏只能承载虚幻的疯妈,却承载不了现实的李东方。“草筏”依旧不是李东方应该走的路!
40,“妈疯吗?”“疯!”在那个全国皆疯的年代,清醒的疯妈被当成了疯子!但是可悲的是:不疯的疯妈知道自己“疯”了;而那些没疯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疯了!
41,疯妈烧掉了信。信是李不空写的,我在前面说过李不空代表着D。所以信就等于D曾经许下的诺言。疯妈烧信,代表着疯妈的绝望。因为四人帮倒台了,邓上台了,实际上邓还是打着共产主义的旗帜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疯妈已经看穿了这本质:共产主义只能是空想,是注定无法实现的。
42,“胡扯,这是他说的,我可不记得!”这话的引申含义是:胡扯!这是官方媒体说的,实际上没这回事!
43,疯妈比划的丈夫的枪的长度变化,说明了他的权力越来越大!在那个年代,权力越大的人,身上佩的枪越短!
44,疯妈说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说她和丈夫相识的经过,第二件事是在说其实她当年是被强奸了!再想想疯妈象征的含义和她丈夫象征的含义,就很明了了!
45,李东方在河里游着,追逐着漂在前面的草筏,河里的倒影有疯妈的影像。说明了孩子仍在追求着那个美好的理想,但是注定是徒劳的,而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记下了疯妈的身影,是不会被任何人抹杀的!
46,李东方越过那条河,发现了疯妈的“心房”,里面的一切都是碎片拼凑起来的!碎片代表着悲剧!说明疯妈是想把这些悲剧都记在心里!
47,李东方在疯妈的“心房”外看见了李从喜,拔腿就跑,边跑边哭,这说明这时候的李东方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已经“懂了”!
48,疯妈的疯病好了,但是也绝望了,于是选择了自杀!自杀前和李东方说的那些话则表明她对李东方给予了更深的期望!她脚上的鱼鞋带着黄须子,正是原来的那一双,进一步说明此时的疯妈只是一个幻影!
49,疯妈走了,河上飘着她的尸体。但是我们看不到尸体,只能看到一件裤子一件衣服和一双鞋。而那双鞋却在本该是头部的位置!前面说鱼鞋代表着疯妈真正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所以疯妈是带着梦想走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中离我们越来越远!
接下来是1976年夏,东部的一所学校里。这段故事代表的时代应该是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时侯是一个性极度被压抑的年代,所以这一段故事中始终贯穿着林医生的带着浓重性意识的喘息。而5个女子同时被摸也说明了当时的人对性的极度渴望!
梁老师和唐叔是多年的战友,因为在唐叔与唐嫂的婚礼上就有着梁老师的身影。梁老师被误认为是摸女人屁股的流氓被群众围追,慌乱之中要跑到唐老师的房间避难,但是恰巧撞破了林医生和唐叔的奸情!请注意:当唐叔开门时,光着上身一头的肥皂沫,而在走廊外侧挂在半空的林医生也是一头的肥皂沫,很明显当时是唐叔和林医生正在洗鸳鸯浴,然后梁老师闯了进去,唐叔怕奸情暴露在更多的人面前,让二人跳下走廊躲避。后来梁老师被唐叔和林医生害死,伪装成含冤自杀。再之后应该是唐叔与林医生的奸情还是被人发现并举报,于是唐叔被下放到李东方那里劳动改造,此时的唐嫂放心不下丈夫吃苦受罪,于是跟着丈夫一同来到这里。
电影的第三个故事。。。。。。算了,不说了,人呐,千万别给自己找事。。。。。。该懂的已经懂了,不懂的懂了也没什么好处。
对于第三个故事,我只提出关键的几点:
1,“天鹅绒”本是这部电影的出处,同名小说《天鹅绒》,但是姜文大师的电影赋予了“天鹅绒”新的含义。“天鹅绒革龘命”,狭义上是指捷克斯洛伐克于1989年11月(东欧剧变时期)发生的民龘主化革龘命。从广义上讲,天鹅绒革龘命是与暴力革龘命相对比而来的,指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故得名。姜文大师在这里用“天鹅绒”象征的是什么,不言而喻。那是一件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的事龘件。
2,“口罩”,口罩象征着“封口”。唐叔说:“现在北京正流行这个”。我说:“现在全国都流行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什么生死别离,而是我身在祖国,却不知道祖国发龘生了什么!
3,“你老婆的肚子不像天鹅绒”。李东方代表着祖国的青年。唐叔的老婆代表着改革开放的祖国。唐叔代表着D内高层领导。天鹅绒代表着民龘主自由,代表着D曾经许过的诺言:“人民当家做主”。李东方发现了事情的真龘相,曾经说过的诺言没有兑现啊!于是唐叔一枪把李东方打死了!

 2 )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儿

看了《太阳照常升起》十几天了,今天又看了一遍。

在电影院时第一个镜头我就没绷住
虎躯一震,心中暗道一声不好,着了姜文的道。
只见低机位的摄影机匀速、有力的推出一个嚣张的斑斓轨迹,光、影、色、形皆已分崩离析
花,带着风声呼啸着生生扎入眼球
一时间心头一沉
high了

结构、符号、政治隐喻之类无须赘言,自有阐释学爱好者以乾嘉手法庖丁解牛,六经注我;
高呼看不懂的也请保持身心健康,有秩序的离场,看不懂不是谁的错,第二天一起床您的生活又能正常了。
太阳照常升起。乐观一点。

疯妈说:“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对于在第一段中被冲击地晕乎乎的观众这是一个导演的爱心小贴士,“先看着,自有分晓”
我深信的是,影片的倒叙手法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没有办法,别无他途,否则就没有这部电影,什么都没有。
美丽的接近危险的事物都有一个特点:非此不可。
比如《低俗小说》,比如《地下》
1976的春夏秋,姜文把六个人的命不由分说摊开,推到观众面前,
正在狐疑间,1958收拢了所有的线条,每个人的面容都在此成为一个历史的纵深,他们恣肆如狂,全然不知今夕何夕。
观众则坐在命运女神的高塔之上俯视,时间被具像化为点,线,面,一览无遗又讳莫如深。
叹息在黑暗中传递,像暗号一样。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身处过去之中不断想起刚刚发生的未来,其间还有沉默的18年,像水下隐去的冰山——电影万岁!

第一个问题,疯妈疯吗?

看完全片,想起疯妈上树、刨坑,想起一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登时心里空落落的。
什么是疯?不和谐。
疯妈带着小队长来到阿辽沙的故乡,无论是找什么等什么梦什么,总有一点什么
但有一个前提:她不能与死亡媾和,像那些正常人一样,相信生就是生,死就是死。
那么就疯吧。让羊上树,让河岸漂浮如舟,让死人把烟头抽进肚子,用石头砌成一个无人知晓的世界。
小队长进入了石屋,这脆弱不堪的空间之中,一切实在之物都经不起一声喷嚏,湮灭如尘。
疯妈念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现在黄鹤楼也塌了。
治愈一个疯人就像叫醒一个梦游的人——多么简单,多么恐怖。
当他惊惶的从石屋中逃出,却不知,疯妈已经无处去发疯了。
所以当他回家,疯妈不疯了,通情达理,神志清醒。
然后她不见了。
疯是一根肉中刺,疯妈活一天,它就让疯妈疼一天,苦熬一天,然而一旦
一旦将它拔出,疯妈就要消失了——
不是死,是消失,谁也找不到她。

以此而观,世上不疯的人只怕不多——只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曾溺于爱恨,每一颗灵魂都渴望上升。


第二个问题,梁老师一定要死吗?

梁老师的自戕是一个结果。
但就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把第二部分拆分下来,也很难在色情质感和狂欢气息中觅到死亡的只言片语。
那么我们对表:1976。
无须隐喻,傻子都能想象,被放逐到厨房的情调小资梁老师经历过什么。
流氓事件只是那不可或缺的最后一根稻草。
梁老师和老唐走在校园里,梁老师喃喃的说道“:陌生,陌生”。
是啊,多么陌生,性压抑像低低的云压着每一个人的额头,
人们狂热的追赶流氓,十二万分的关心女同志神圣不可侵犯的臀部。
那可是屁股啊,生死攸关的屁股,革命事业的成败就建立在对屁股的捍卫上。
林大夫的躁狂症式的极端生理化的爱,和那个“如花”一声兼具深度与质感的“丢你老母”
是一种失语症的发作——革命年代是一个骟掉抒情能力的坏年头,这事儿,怎么说呢,没法说啊。
梁老师沉冤昭雪,虚惊一场,他不是一个摸屁股的臭流氓了。
老唐出门去找林大夫来庆祝
窗帘在梁老师眼中缓慢的飘荡
我分明在梁老师的眼神里看到了两个字:
没劲

在第四部分的婚礼狂欢中我又看到了梁老师
帐篷外,男人和女人旋转成无数光圈,他们像发亮的石头在火光中盘旋
酒精与音乐把血液烧得滚烫,女人像海豚群,出没在一片男人的海洋里
一个老人猛然在他老伴儿脸上香了一口。
他第一个冲上去把新娘抢过来,抛入人群——大笑着在女人身旁游走,手被一个个女人笑骂着拍开,最后被姑娘们按在地上好一顿修理。
难怪他说“:陌生”。
所以说,他死了也就死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第三个问题,天鹅绒是什么?

1958年的老唐和1976年的老唐是不一样的。当然,他仍然是个雄性动物(带着姜文的审美取向),喜欢枪,企图控制一切,狡黠,但他已经不一样了。他身上的力量正在丧失,他的情妇林大夫爱上了梁老师(我相信他知道的),他被赶到又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能带着一帮野孩子意气风发的去——打野鸡。他也知道,怅然若失的说“:你们说死人会笑吗?”,他觉得梁老师会笑话他的。妈的,最要命的是,他已经不浪漫了。

姜文用大端的篇幅描述老唐如何枪法如神,如何顾盼自雄,其实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了,一条汉子,整天打野鸡,一举三得,一是为了队里二是为了管孩子三是为了打发时间,向一群低级禽类展现自己的雄性统治力,我看见的是——这人快不行了。

可是连自留地都失守啦。偏偏还是自己的结发妻去勾了那个嘴上没毛的小队长,在黑暗里他沉沉的呼着气。无力感。怎么办。其实后来他都已经准备就这么认了,他现在就像个废墟。他也原谅了老婆,继续去为队里打野鸡。可天杀的小队长说“:你老婆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

不开枪的话他就彻底毁了。

天鹅绒是什么?
是穿过18年幽暗时间一直握在他手心的信物,是早已灰飞烟灭的轻狂时节遗下的一枚残片。
小队长的话既是抹杀又是提醒,把他整个贬成了蝼蚁。

不杀不行。


第四个问题,世界从那里开始吗?

第四章,绚烂至极而归于目盲的一章。
它必须耀眼,必须无以伦比,唯有此才能使前三章都臣服为它的回声,它的遗迹。
在那个1958年,所有人物都在燃烧,烧他们的声音,血液,骨骼,他们不惜汗,不惜泪,不惜命。
所有人在他们最好的时候。生命浓得发苦,容不下一丝松懈倦怠,电流走在他们的神经上,迸裂着火花。
疯妈在一堆遗物前哭得透彻,老唐雄性的枪声在群山间回响,梁老师笑得一口白牙。

疯妈与唐妻并行在山路上,最新鲜的苦难与最新鲜的幸福对峙,沉默与语言交换着消息。
其后,苦难拐向“非尽头”,幸福拐向“尽头”。
其实上面那句话是同意重复。对不对。
惊心动魄的是,我们什么都知道,而她们却一无所知。
是的,世界起于我们的无知。

但是
起火的帐篷照亮了整片戈壁,火车轰鸣着开到天上去了,他一笑天就亮了。
电影结束了。这一切都是真的。

http://zel108.yculblog.com/post.1773410.html

 3 ) 推荐阅读叶弥的《天鹅绒》

《天鹅绒》
文/叶弥
  

  从前有一个乡下女人,很穷。从小到大,她对于幸福的回忆,不是出嫁的那一天,也不是儿子生下的那一刻,而是她吃过的有数的几顿红烧肉。
    这个乡下女人真的非常穷,她家里的炕上一年四季只有一床薄而破的被子,被子下面一年四季垫着一条芦席。她有一双干净像样的布鞋,用作逢年过节和走亲访友时穿——光着脚穿,因为她没有袜子。当然她更不可能有牙刷、牙膏、指甲钳之类的东西。
  这是一九六七年的中国,距今不远,想忘也忘不了。问题不在于她的穷,在于有另外一个女人背后嘀咕她:“连袜子都不买一双,敢情真想做赤脚大仙?”
  这一句话传到了她的耳朵里。她是个自尊要强的女人,曾经在脱盲班里学到过一些学问,譬如:地球是椭圆形的,在宇宙里像一只鸡蛋那样无休无止地滚动。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共产党一心救中国等等。但是很多很多的学问在脱盲班里是学不到的,譬如人和人之间怎样协调相处。她既不能一笑了之,也无法去找那个背后说三道四的女人吵上一架。问题是她没有钱买袜子。
  她思来想去,想到一个主意。那是冬天,已经过完春节了,她的儿子在学校里读高一,十八岁,功课很好,好到同班的一个女同学送了他一支钢笔。还有几天他就要从高一升到高二了。这个女人把儿子叫到面前,告诉他:读到高中毕业,又能怎样呢 ?十八岁,是帮家里挣工分的年龄了,某某的功课不是比你更好,去年就不读了,帮着家里挣工分,还订了一门亲。
  她把儿子的几个学费揣在怀里,不顾一切地朝集市上走去。集市上有一家商店,方圆十几里惟一的一家商店。大号叫“XX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供销社里每一个营业员都像干部一样有权。
  女人要了一双深灰色的腈纶袜子,仔细打量之间,心里又有了盘算:买了一双袜子,不过是跟别人一样有了一双袜子,不过是逢年过节穿一下。
  她放下袜子,就在供销社里转悠开了。转完供销社又到集市上转悠。不觉天就黑了。她看见集市上一下子冷清下来,就昏了头,心里敲响了锣鼓,越敲越响,越敲越乱……她想到该回去给儿子丈夫弄一点糊口的,想到有点对不起儿子,想到她这么个又穷又傻的女人,却生了个聪明听话的儿子。突然间,这个女人做出了一个行动:买了两斤猪肉。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进了村,她上了一趟茅厕,把肉拴在茅厕外面的木棍上,她出来的时候,肉不见了。但是她这个人还在。这个人从此就负载着一个沉重的任务,她要为失去的两斤肉喊冤。她不上工,不下灶,几乎不吃不喝,每天站在她家里的屋门口,脏话连篇骂,骂谁偷了她的猪肉。村里的女人一股劲地劝,告诉她,谁都相信她是买过肉的,也许那块肉被饿狗拖跑了。她转而骂狗,听上去就像在骂人,比直接骂人还难听。这回没有女人去劝了,因为种种迹象已表明,她病了。
儿子运气比她好。他回乡务农后,当了队里的会计,那个送钢笔给他的同学是大队书记的三女儿,有点心脏病,有点哮喘,眼睛有点斜视,但他还是娶了她。这样他二十多岁就当了他那个队的小队长,管着四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号人。
  我在《司马的绳子》里这样提过:后来,大批大批“下放”的人开始返城。我们一家回去了,唐叔叔吃了官司,他的老婆拖儿带小地也回去了……
  唐叔叔杀了那个乡下穷女人的儿子。这件事人家是这样说的:
  小队长和姓唐的老婆有了男女关系,女人的丈夫用一杆猎枪毙了小队长。
  唐叔叔大名叫唐雨林。祖父是印尼华侨,那杆猎枪据说就是他留下来的。唐雨林的老婆叫姚妹妹。姚妹妹上头有五个哥哥,到了她终于是个女孩子了。父母亲又喜又怨地,索性把她叫做了姚妹妹。
  姚妹妹到了四十岁还是姚妹妹,会赌气,会俏皮,会耍赖。圆而白的脸上,总是带着一副观察的神情,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在该笑的时候奋力大笑。结婚晚。她三十九岁的时候,女儿才九岁。女儿喜欢在小辫子上系两只蓝蝴蝶结,偏偏她也喜欢在两根大辫子上系两个蝴蝶结,也喜欢蓝。于是她这样跟女儿商量:“囡!蝴蝶结是大人戴的。妈给你头上扎一条宽宽的红带子。”
  女儿不干。女儿搬来了父亲唐雨林。唐雨林这样跟老婆商量:“乖妹妹。你们两个人换一换,她戴蓝蝴蝶结,你扎宽宽的红带子。” 姚妹妹不干。唐雨林哄劝了半天,口干舌燥,伸出巴掌,恶狠狠地扇了她两大巴掌。姚妹妹的眼泪还未曾干,她的爹妈就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地跑来了,坐在客厅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诉苦:“带大一个女儿不容易啊!生下她也不容易啊!从来不舍得打她一下。现在倒好,送上门给人家打耳光了。”然后,她的五个哥哥也来了。
  有客人上门,唐雨林总是这样介绍老婆和女儿:“这是我的大女儿,这是我的小女儿。”
  唐雨林、司马、我父亲,三个人是棒打不散的赌友。
  这三个人在赌场上是好汉,好汉们各有特点:司马是智者,我父亲是仁者,唐雨林是侠者。唐雨林脾气火暴,除了对老婆没办法,什么样的人他都不怕。有时候他会带着那杆猎枪去赌,所以赌场上的小人见了他退避三舍,不敢赊账,更不敢做手脚。
  大约从六九年“下放”那年开始,三个人约定:每年的大年初一下午聚合到一起,豪赌一夜,第二天上午八点分手。为了一夜豪赌;也为了老友相聚,唐雨林要顶着寒风,骑一个半小时的车子。
  一个半小时是指正常的行驶时间,不包括他在路上打猎的时间。我们记得他当时的样子:背着猎枪,满脸通红,双目发光,鬓边汗湿着,自行车后面捆着年货,年货里有他即兴打来的野物。我们老远就冲着他咧开嘴巴笑,他的口袋里还装着白果,他教我们如何把白果埋在灶膛热灰里爆着吃。有一次,他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白果爆裂的声音特别像他放屁的声音。于是我们扔下白果,爬到他
的身上,把他揍到求饶。
  总而言之,他一点也不像个杀人犯的样子。

  姚妹妹跟着丈夫“下放”那年恰好整四十岁。她一点也不伤感,她认为将来会有许多变通的方法。但是唐雨林心情沉重,这儿太穷了,太穷的地方总是像死一般寂静,他喜欢这种毫无内容的寂静。
  他跟在向导后面,不动声色地打量路上遇到的每一个当地人,在赌场上他就经常用这种目光打量对手。他发现他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她走着走着,就和那个穷女人的儿子碰上了。
  穷女人李杨氏,她的儿子叫李东方。李杨氏疯骂了许多年,恰巧在唐雨林一家来的这一天清醒过来。她不知道自己能清醒多少时候,赶紧梳了头,洗个澡,穿上鞋子,急急忙忙地跳河了。
  她跳河的地方忽然热闹起来,许多人朝河边跑过去,又围着河嚷嚷:“死了死了。没用了。”向导扔下唐雨林一家过去看热闹,一会儿过来说:“死的是小队长的老娘。丢掉了二斤猪肉,就疯了。听说今天醒了,梳个头,洗个澡,穿上鞋子,就投河了,洗什么澡?多此一举,反正要投河嘛。”
  于是唐雨林看见了李东方,李东方就看见了唐雨林的那杆猎枪。他一愣,眼里露出惘然的神情,一时竟无话可说,他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猎枪,这杆猎枪看上去与本地民兵训练时用的“三八”式步枪有很大的不同,它很华丽,带着城市里陌生的富足的气息。它有些咄咄逼人,他不知道对它说些什么。
  李东方黑而瘦,裤管和袖管看上去空荡荡的,没有屁股,肩膀宽宽的,因而整个人像个T字形状,硬而且冷,设着一道防线。但是他的神情却是不设防的,他细长的眼睛里流露出对什么都认真的样子——什么都认真,却什么都不准备问的样子。眼梢略略上扬,眼眸晶亮,令人想起某种驯顺的食草动物。另外,他经常随
着外部情况而变换表情,这个习惯使他像一个没有多少心思的孩子。
  这是唐雨林一家和李东方初次见面的情景。说实话,唐雨林有点看不起这个顶头上司,但是他知道不能流露出这样的感受。唐雨林阅人多多,唐雨林百战百胜,唐雨林从不伤害好人。
  但是姚妹妹在伤害人了。姚妹妹皱起了鼻子,说:“有问题吧?我妈总说他们是有问题的。你看看,二斤……二斤……又不是二百斤。”
  她的女儿问:“二斤?二斤是多少啊?”
  姚妹妹说:“二斤嘛,比一斤多一斤。”
  她突然大笑。二斤,比一斤多一斤,这样的回答确实让人想起来觉得好笑。这样,唐雨林就不得不板起了脸,说:“姚妹妹,人家悲伤的时候,不要这么大笑。让人家听见了不好。我们下乡来接受人家再教育的。”
  冬天,做什么样的事最美呢? 吃饱了饭,穿得很暖和,坐在无风的太阳底下,吃姚妹妹炒的葵花子,喝从苏州带来的五窨碧螺春茶,听女儿唱简简单单的儿歌。唐雨林几乎适应了改变生活后的巨大落差,但是他知道这样悠闲着会有一些麻烦。李东方上工的时候,经常绕着路走过唐雨林的家门口,不吭声,不回头,给唐雨林看一个僵硬的后背。他是小队长,唐雨林知道会有一些麻烦,他必须跟这位李东方达成某种协议。李东方的娘下葬那天,唐雨林也去吊唁。
  他扛着那把猎枪,大刀金马地朝桌子旁边一坐,人群哄然一声朝后退避,像潮水一样,留下了搁浅的李东方。李东方和唐雨林在空无人处面面相觑,中间搁着那把猎枪,都有些慌张。突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给了对方一个微笑,笑的含义是各不相同的,突如其来的尴尬境地让他们有了第一次和善的交流。
  唐雨林这一天收获颇丰:李东方一个半生不熟的然而友善的微笑,一只野兔子,一只五彩斑斓的野鸡。他把猎物扔到姚妹妹脚下,说:“去!用盐腌了,挂在风口上吹着。改天请李队长来吃饭。”
  李队长来吃饭的情景值得一说。他穿上了新褂子和干净的解放鞋,两只手背在身后,耷拉着脑壳,扛着一对瘦而笔直的肩膀,来到唐家大门口。他小心地叫了一声:“老唐。”
  老唐和妻女都在灶房里忙活,没有听见。他站在那儿缓慢地转动着脑袋,认真地四下里看了几眼,不知为什么突然一惊,迅速地几步跳到了屋后。过了一会儿,他看上去轻松了,浑身从脖子那儿开始松弛,松弛的结果是,他慢悠悠地蹲下了,眼睛看着河边几根没有收割的芦苇。
  唐雨林和姚妹妹轮流到大门口去张望,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间,唐雨林心中焦躁。姚妹妹说:“不会掉到河里去了吧 ?”唐雨林刚想责备她几句,就听得女儿惊喜地大叫:“找到了。”——她在屋后找到李队长了,并且拖着他的袖子不放。
唐雨林跟着姚妹妹笑起来。
  趁着吃饭,唐雨林和李东方达成协议:他可以暂时不出工,替李东方管教队里的几个痞子。那几个痞子老在集市上转悠,喝酒赌钱,扰乱地方治安。
  这顿饭,姚妹妹喝的酒比他们两个人加起来的还多。酒至酣处,她撇开丈夫跟李东方发牢骚:“说什么我也要离开你们这个地方。我是很认真的一个人,我说的话都是真话。我为什么说真话,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哥哥都宠我,所以我胆子大,不怕得罪人。我这个人天生有福,从来没有吃过亏。你是农民阶级,我是工人阶级。哪,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都应该说真话。我要得罪人了,你们这个地方真是野猫不拉屎的地方,什么东西都没有。我保证你没见过小笼汤包和虾仁烧卖。”
  李东方神往地问:“虾仁烧卖是什么?”
  唐雨林从来就管不住姚妹妹。他站起来对好脾气的李队长说:“她这种言论,该枪毙。交给你好好教育,我要溜之大吉了。”
  唐雨林提着枪出去了一阵。傍晚,他一无所获地回到家。姚妹妹在房间里睡觉,圆脸上睡得一团粉红。厨房里,李东方还呆呆地坐在那里,看见唐雨林走进来,脸上什么表示也没有,站起来就走了。唐雨林走到屋子外面,问踢毽子的女儿:“你妈下午怎么了?”
  女儿说:“下午没怎么。”
  唐雨林、司马、我父亲,三人中,我父亲是仁者,司马是智者,唐雨林是侠客。这三种人,只有侠客具有这样的两面性:既有令人生畏的铁石心肠,又有无处不在的悲天悯人。
  唐雨林遵照与李东方订下的协议,每日到集市上去转悠。那几个泼皮确实难缠,但唐雨林是何等样人,连吓带骗,没几天就把这帮泼皮收服了,令他们不再扰乱百姓。他也确实向他们动过武,那是他实在生气不过,把猎枪搁在一边,捋下几根柳条,狠狠地揍他们的屁股,把他们揍得四下里逃窜。后来,他就给他们表演枪法,谈城里的见闻和吃穿用度,给他们做红烧野鸭煲西瓜野鸡盅什么的。
  如此不出半年,他就是几个泼皮家的常客了。他们在一起有许多事情可做,譬如打猎、赌博、空谈。他们都觉得相识是缘分。
  唐雨林对泼皮们说:“有时候,我是你们的朋友……”泼皮们响应:“朋友啊!”
  唐雨林又说:“有时候,我是你们爹。”泼皮们再次响应:“老爹啊!”
  这种富有层次的关系肯定给唐雨林带来了莫大的愉悦,不然的话,他为什么经常在外面不回家呢 ?不想姚妹妹炒的葵花子,也不想苏州带来的五窨碧螺春茶。
  这就冷落了姚妹妹。
  姚妹妹确实是在这时候与李东方好上了,一件看上去极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一件非理性的事件,一件考验人类智商的事件,一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的事件。每当这样的事发生后,我们冥思苦想,智商受到极大挑战。我们只能这样猜度:这是不正常的事情。
  初夏的一天,唐雨林如往常一样,扛着枪到他一个小泼皮家里去。坐在人家屋外的苦楝树下,喝酒猜拳,热闹到半夜,他觉得露水渐重,就对泼皮们说:“散了散了吧。”泼皮们上来按住他说:“老爹不是说今晚要住这里吗 ?”唐雨林诧异道:“我什么时候说了 ?”泼皮们一齐回应:“说了。”唐雨林一头迷雾,抓耳挠腮地想了片刻,站起来果断地说:“没说。回去。”
  他说走就走。

  泼皮们跟在他后面,不住嘴地劝:“住吧住吧,老爹!再睡一刻天就亮了,不在乎这一时半刻地赶回去。”
  唐雨林不理睬他们,他心里一个劲地想赶回去。他突然发现,这世界太空旷了,令人想起一些让人不安的物事。

  他大步流星地走了片刻,觉得身后有异样。回头一看,泼皮们全都跟着他,默默地,像一群鬼魅,难怪他听不到声音。他生气了,把枪从肩膀上卸下来,举起枪柄作势要打过去。这一次,没有发生他预想中的逃窜场面,泼皮们不动。
  那,我们就不送老爹了。
  老爹你留神脚下,慢慢走。
  不管有什么事,老爹你明天一定要过来喝酒。
  雾渐渐地深了,漫过了路面,淹没了唐雨林的脚,四周围全是湿淋淋的麦田。湿透的麦苗在深夜里也醒着,发出异样的香味。有一点风吹过来,卷不动浓重的雾,却把唐雨林的脸吹得冰凉。
  到了家。
  家是三间草房,冬暖夏凉。西边是吃饭的地方,女儿的小床安在中间,他和姚妹妹的大床在东边,那是他的天堂。
  天堂里有了陌生的声音,这就是泼皮们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的原因。
  唐雨林愣在窗口。
  他听到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姚妹妹说的:“我家老唐说我的皮皮肤像天鹅绒。”第二句话是李东方先生说的:“我要做你用的草纸。”
  唐雨林把枪倚在窗子下面,走到邻居的屋后,那里有一座隔年的麦草堆,他就坐下来,偎在草上。他有些后悔回来了,按照惯例,过了半夜,他就住在别人家里了。
  一觉睡到大天亮,唐雨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回去。姚妹妹在厨房里烧粥。唐雨林走近她坐下。枪就靠在墙壁上。唐雨林对姚妹妹说:“你过来。”姚妹妹看了他一眼,坚决地说:“不。”唐雨林再次命令:“过来!”姚妹妹再次拒绝“不。”  唐雨林再次命令:“过来。”姚妹妹再次拒绝:“不。”于是唐雨林问:“是不是你比我有道理?”姚妹妹看都不看他一眼,说:“我要把粥烧好。”
  唐雨林无可奈何地说:“好吧,等你把粥烧好,我就狠狠地揍你一顿。”姚妹妹说:“你揍!”
  过了一会儿,姚妹妹把粥烧好了。她拿了酱菜和筷子放在唐雨林的面前,盛了满满的一碗烫粥端过来了,到了唐雨林面前,她跪下了。认真地跪着,把粥放到他的桌子上,然后把脸伸过来,说:“你打吧。打了,大家就好过了。”
  唐雨林想,我要上了这样的女人,就得为她放弃正常生活的愿望。美貌的女人会害死男人,头脑简单的女人也会害死男人。这个头脑简单的女人会害死两个男人的。他伸手摸摸姚妹妹散乱的头发,心情沉重地告诉她:“你这是送人家死啊!”
侠者唐雨林一手拉起姚妹妹,把她拉到自己的腿上坐下,一手端起粥碗,“呼噜呼噜”地一气喝完。然后,一手推开粥碗,一手推开姚妹妹,提了猎枪就走了。
  他在李东方必经的土路上候了三天。第四天,李东方出现了,空着两手,一脸憔悴,裤管和袖管看上去更空空荡荡了,“T”字形的人小了一圈。奇怪的是,面对猎枪,他的神情竟是坦然的,眼眸还是晶亮的——亮得和先前不大一样,先前是认真,现在有点像是营养不良。唐雨林知道,三天,足以让这个疯女人的儿子找到生存下去的办法,他比他的母亲要顽强得多。
  唐雨林放下枪,让他说话。
  他说话了。他的语气是不卑不亢不温不火的,没有任何让唐雨林挑剔的地方。
“我是该死。”他仿佛是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但是有一件事我搞不清楚,死不瞑目。”
  唐雨林点点头。
  李东方面不改色地说下去:“什么叫天鹅绒?”
  唐雨林又端起枪:“天鹅绒是一种布料。”
  李东方呆滞地看着唐雨林的枪。
  唐雨林想,毫无疑问,这是个阴谋。他在乞命。
  “滑溜溜的一种布料,有点像草地,有点像面粉。”
  这一次,李东方的脸露出了唐雨林熟悉的迷惘,那种真实的迷惘,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毫不掩饰的迷惘。唐雨林想,这确实是个阴谋,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阴谋。这个阴谋里有着让人不可忽略的东西,你无法让一个人带着真正的遗憾死去。况且这个人有过那样的母亲。
  唐雨林放下枪,点点头。李东方慢慢地离开了。
  现在的问题是,唐雨林必须让李东方明白什么是天鹅绒。如果李东方拒绝明白的话,唐雨林的计划将变得遥遥无期。
  唐雨林扛起枪回家了。他从不后悔。
  这一阵子,唐雨林和李东方两个人都很忙。一个忙于教,一个忙于学。学生老是听不懂,老师老是教不会,好在两个人都不着急。
  那一阵子,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这两个人垂头丧气的模样,经常有人问李东方,你在干什么呢 ?李东方就沮丧地说,我在想事呢。也有人问唐雨林,你老人家在干什么呢 ?唐雨林就恶狠狠地说,想事呢。于是很多人都说,他们都在想姚妹妹呢。
  这样过了一个月,唐雨林知道李东方确实无法明白天鹅绒是什么东西。这个叫李东方的男人已经越过了死亡的恐惧,专注于某一样事物的研究。这种特性与他的母亲是一样的,坚韧和脆弱相隔着一条细线,自我的捍卫和自我的崩溃同时进行着。
  唐雨林明了这一点。他怜悯李东方,他又别无选择。
  又过了一个月,已经很热了。有一天的傍晚,唐雨林站在屋前眺望落日。西边的天空上不断变幻色彩,从橘红到橘黄是一个长长的芬芳的叹息,从橘黄到玫瑰红,到紫色,到蓝灰,到烟灰,是一系列转瞬即逝的秋波。然后,炊烟升起来了,表达着生活里简单的愿望。土地上生长的每一样庄稼、每一棵树、每一丛草,都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生机是这么直白而一览无余,令人感动。
  唐雨林当天晚上就出发回苏州了。他的心越来越柔软,再不行动的话,也许他就要放开李东方了。
  他先是到了苏州,所有的布店都没有他要的东西。他又到了上海,上海有他的一些曾经发达过的亲戚,他小时候见过几位女眷用过天鹅绒的制品。在上海一无所获后,他又到了北京,北京的亲朋做着不大不小的官,不大不小的官说,这种布料非常稀少,相当可观的官才能凭票凭证购买到。
  他一无所获地回来了,但他给姚妹妹带来了扎辫子的绸带子,给女儿带来了一只小布娃娃,给那群泼皮们带来了几瓶酒。和去时一样,他回来的时候也是傍晚,要暗不暗的当口。他已经看见李东方放工回家了,正在自家屋后的菜地里干活。
  唐雨林提起枪就走。姚妹妹跟在他身后,走了一程,不敢再跟下去。
  片刻之后,唐雨林和李东方见面了。李东方蹲在菜地里,略显惊慌地打量从天而降的唐雨林,他的前后左右,全是高而茂密的芦苇——一个绿色的深渊。
  唐雨林威风凛凛地问:“我就是跑遍全中国,也不一定找得到那样东西。你说怎么办?”
  李东方从地里慢悠悠地站起来,用平常的口吻对唐雨林说:“你不必去找了,我想来想去,已经知道天鹅绒是什么样子了。”他接着说:“跟姚妹妹的皮肤一样。”
  唐雨林端起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枪打死了李东方。他终于找到了行动的机会,他知道,若是他放弃这次机会的话,也许他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一切都结束了,唐雨林进了监狱,到现在他还在监狱里度他的漫漫长夜。每年的大年初一,我父亲想起老朋友唐雨林,总会像个妇人一样感时伤怀。这个杀人事件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果李东方拒不明白天鹅绒这样东西,唐雨林会不会让李东方的生命一直寄存在他的枪口上?
  答案是会的。所有的人都这样说,唐雨林是个侠骨柔肠的男人。他如果想杀李东方,早就下手了,何必等到一定的时候。可以这么说,这是李东方自己找死。
  李东方死后的若干年后,公元一九九九年,大不列颠英国,王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在与情人卡米拉通热线电话时说:“我恨不得做你的卫生棉条。”这使我们想起若干年前,一个疯女人的儿子,一个至死都不知道天鹅绒为何物的乡下人,竟然说出与英国王子相仿的情话:“我想做你用的草纸。”
  于是我们思想了,于是我们对生命一视同仁。

 

 (完)
 

 4 ) 起码还可以选择优雅地死去

一部奇特的电影。
刚看完时似懂非懂,再细细琢磨,好像明白了姜文要表达什么。
首先看影片时代背景,1958-1976,中国历史上那么一个特定的时期。
在那种压迫、束缚的大环境下,人仍有争取自由、渴望解放的心——这就是无论怎样,太阳每天会照常升起,心中的太阳也是。
因为约束,这种渴望自由解放的心具体表现为对情爱的向往;也因为约束,角色都是以一种畸形、病态的方式去表达这种欲望——周韵间歇发疯;曾经一腔热血要抱效国家的华侨知识分子黄秋生和姜文,他们最后的快乐建立在什么之上呢?黄秋生在食堂和面,怀抱吉他仍然会尽情唱歌,姜文则是在野地里和一帮傻小子打野鸡。最后连寻求这些心的放纵的方式还不行,那么,我还可以选择优雅地死去。

 5 ) [导演见面会][原著小说]解读《太阳照常升起》:姜文在拍科幻片?

[影评][导演见面会实况][原著小说]
解读《太阳照常升起》:姜文在拍科幻片?

今天非常开心地到华星看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首映。向花痴已久的姜文大帅哥表达了崇敬、提了问题并获赠海报一张,可恨华星不靠谱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阻止冒领的人,由此也失去了炫耀的资本,在此鄙视华星电影院一万次,再鄙视一万次。除去这件发指的事情,观影过程还真是一次异常愉快的体验,奔放的画面和想象力与令我激动万分。从1994到2000,再到2007,差不多7年一部片子,姜文的变化很多,然而那些不变的才是真正叫做姜文的东西。一句话,那种对电影作为表达方式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是支撑姜文导演作品的基石,也是支撑我心目中“姜文”这个伟岸形象的基石。

整体印象:9
导演:9
表演:姜文A,房祖名A(完全超出想像,很好!)
      周韵A+,孔维B,陈冲B+,黄秋生B-
音乐:8(插曲10)
编剧:10
画面:9

1、极端复杂的故事:与《暴雨将至》有关
正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片中传达的仍是关于记忆的命题,然而不同的是前者是一种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交织,而后者则是一种更加私密的表达。整部影片最出色的地方是编剧,这是在我个人的观影体验中,剧本的复杂程度可以排进前五名的影片。姜文说自己的女儿能看懂这部片子,听上去纯属扯淡。我可以放出话来说,这部片子超过99%的观众无法理解——当然我说的是在剧本层面上。如果我说,孔维和周韵扮演的两个女人实际上是一个女人,而姜文和房祖名扮演的两个男人实际上是一个男人,你相信么?好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不妨沿用大家熟悉的“疯·恋·枪·梦”结构来进行分析。
1)疯——周韵和房祖名,疯妈和傻儿子。这一段故事中最核心的三处地方是:1、房祖名的身世,包括他的父亲是谁;2、周韵发疯的原因,一双鞋,一个梦,还是因为一个男人;3、圆石头堆砌的房子的象征含义。实际上这一段的逻辑很飘忽,姜文要求观众一上来就接受一个“疯子”的逻辑。当然我这里的“疯子”指的是异于常人的状态,或者福柯意义上的“疯子”。
2)恋——姜文、陈冲和黄秋生,老唐、林医生和梁老师。这一段故事最核心的三处地方是:1、隐含的姜文和陈冲的性关系,通过小号声和特殊的敲门方式实现;2、陈冲与黄秋生的关系,包括陈冲的压抑和释放欲望,以及黄秋生的困境;3、黄秋生的自杀。
3)枪——姜文、孔维和房祖名。枪是第二个段落中,黄秋生赠给姜文的枪。而故事核心则是:1、孔维与房祖名的性关系;2、姜文的处境——离开和回归,以及决定杀人;3、房祖名与姜文的关系——最后死在姜文枪下。
4)梦——姜文、周韵和孔维。故事核心:1、姜文的“装死”和重新出现;2、周韵的寻找和生产;3、姜文和孔维的婚礼。
回到故事,这四个段落,前三个段落发生在1976年,第四个段落是1958年。回到人物,周韵在1958年生下的男孩,正是1976年的房祖名——生于铁道上,没有父亲,父亲叫做“阿廖沙”,以及有一个发疯的母亲;而他的父亲“死于枪下,但不是烈士”,正是死于1976年的房祖名;姜文与周韵在南洋有一段前史,本来谈的火热,却突然消失,勾搭上的正是第二段中的陈冲,包括他第一段在信中的自称,以及第四段中俄国老太太对他的称呼都是阿廖沙;姜文离开,孔维去寻找他,并找到了他,与他在1958年结婚;1976年孔维送姜文下乡改造(汗,1976年秋天还有下乡改造?),在姜文杀死房祖名之前(注意是之前!)离开,在怀孕后去寻找孩子的父亲(实际上是房祖名),此处这个女人又变成了周韵,并回到了1958年,只找到姜文的衣服(有弹孔的衣服),并生下了房祖名,带着他回到了他父亲(姜文或是房祖名)的老家。至于姜文死没死……去问他自己……

我相信我上面一段对剧情的归纳的跟这部影片一样的复杂。看不懂没关系,去看片子吧……总之,故事是这样的。陈冲是第三者,黄秋生是第三者的第三者……刨去这两个人物,姜文与房祖名的关系是循环的,而周韵和孔维更是同一个人。时空在这里完全失去了线性,整部片子是一个闭口的循环,最恰当的比喻是曼切夫斯基的《暴雨将至》,不恰当的比喻大概就是《蝴蝶风暴》。这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时空关系啊,当周韵和孔维在第四段中同时出现的时候我差点崩溃了,前面的猜测这里得到了印证。

所以我起了一个开玩笑的题目,这类对于时空的复杂描述,大约只有写时间旅行题材的科幻小说家才能搞得清楚吧。然而我注意到的一点是姜文对于时空关系的兴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段著名的倒放镜头很能说明问题。而另一个颇有意味的事情是,1994年在威尼斯,获得金狮大奖的正是马其顿导演曼切夫斯基那部改造了电影观念的《暴雨将至》,同年带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入围威尼斯的姜文,必然对这部片子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太阳照常升起》的故事结构上,我可以清晰地听见《暴雨将至》的回响。

2、故事改编:与《天鹅绒》和文革无关
观影前找来了《天鹅绒》的原著小说(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565330/),非常之短,情节大概仅仅与第三段有些“类似”,除了枪、小队长以及“你的肚子像天鹅绒”之外,大概与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关系。其余三个段落完全来自编剧团队。甚至连小说的叙事方式都被根本地抛弃。同样与电影没有关系的是所谓“文革”的背景。《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然是在写文革,而《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文革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气氛指标,并且,这个气氛指标也仅仅在第二个段落比较重要,并且,它不承担结构性的作用,甚至姜文的“下乡改造”跟。姜文在导演见面会上也说,这个故事“放在哪个时代或者哪个地区都可以”。当然,周韵的疯狂可以解读成文革中逻辑性缺失的一种隐喻。因为姜文根本就是在玩叙事实验,《天鹅绒》大概只是灵感来源之一,“文革”大抵也是延续《天鹅绒》的叙事环境。我确信作者叶弥看到这部电影也会惊诧的。

3、与马小军有关
与马小军有关就是与姜文有关。不仅是因为姜文本来就叫“姜小军”,并且明显地,马小军这个人物充满了姜文的自指。在《太阳照常升起》之中,充斥全片的都是姜文式的幽默。在第三个段落中更为明显,姜文作为“孩子王”出现,带着一帮小正太上山打野鸡,以及半夜烧烤等等,不由地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大量类似的感觉。另一个方面是,这是明显的姜文的电影。有一个比喻,说某些当红影星,好比国产彩电,在报纸上总是登在广告的头版,而姜文好比是飞利浦或者索尼彩电,总是登在广告的第二版;头版的广告今天是TCL,明天是长虹,后天是海尔,而第二版永远是飞利浦或者索尼。姜文在哪里都是姜文,即使他扮演各种角色,可他始终是那个有着憨厚笑容的姜文。盛传姜文是戏霸,今天见到本人才觉得他其实是非常谦和,只是他摩羯座的性格过于强悍,视工作第一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比如交流。当然画他的星盘的画一定有强力量的狮子座和处女座,可能还有金牛座,这都是题外话,在此不提了。仅看那一双折腾了三个省份而镜头总量不超过两分钟的鱼鞋,就知道姜文一直还是那个坚如磐石的姜文。

4、影像:与库斯图里卡有关
这是一部多么像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啊,满溢的色彩,强烈冲击力的镜头,剽悍的想象力,处处流露的幽默感,以及在表演上极度的解放(甚至有些夸张),甚至我可以乱用一个词语叫“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不由得不让熟读库斯图里卡作品的人产生这种源流上的联想。然而中国的神奇之处不亚于巴尔干,胡续东就常说中关村是一个充斥着“巴洛克一般汹涌、繁复、混杂、变形的谋生万象”的地方,就何况整个中国了。这样的片子产自中国也是情理之中。姜文永远是一个异数,然而不管像不像库斯图里卡,姜文这样的导演,还是太少了……

极为华丽的段落是第三段的扛枪打野鸡,还有第四段的全部。第四段真的很精美,无论是那个标着“尽头/非尽头”的路标,还是山顶上写着“尽头”的大大牌子,都让我莫名地感动。而那段插曲,简直是极品的天籁。那个时候我被感动了。我开始理解姜文所谓“不用管故事”的意思了。这个时候没有复杂的故事,只有天地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跋涉千里,茫茫沙漠和皑皑白雪之间找到了他的男人,而这个男人,默默地抽着烟,等着,帅的让人无法抗拒。还有后面的段落,无论是周韵找到衣服那段,还是那段颇有苏联/东欧色彩的婚礼,都是全片的华彩段落。还有最后那列火车划过画面时候的满天霞光。姜文真的把片子拍的异常美丽。

5、挑些毛病:与金狮有关
前次写姜文征战水城是说他“输在太高调”,然而看这部片子,确实与金狮有些距离。结构上与曼切夫斯基的类似——当然这部片子比《暴雨将至》复杂10倍,以及视听上与库斯图里卡一干著名影片的相似,确实会对影片成绩有一定的影响。有托德·海因斯的7人1角的极品实验片在上,姜文要拿大奖真的太难了。相比之下,这部片子似乎更适合戛纳的口味。可惜。

从个人的口味来讲,还是要挑些毛病的。音乐是久石让,相当强悍,然而第一段里音乐几乎是败笔。作为剪辑支撑点是可以的,然而灌的如此密集也是一个让人感到疲劳的处理。第一段长达40余分钟的篇幅也明显过长了,虽然悬念设的很细密,然而是否要用如此长的时间?第二段也有些冗,与第一段的问题类似,在布置线索的作用更大,主要原因还是情节冲突不够。另外,全片的运动镜头数量超过80%,其中环移占去一小半,看的我真是头晕了。如我看惯伊亚纳图和阿赛亚斯的人都头晕,不知道别的观众会怎么想。

再就是对编剧的指摘,在我和同去的哥们儿KKYQ的讨论中,他坚定地认为第四部分是败笔。他认为前三段已经完美地构造了一个奇妙的故事,而第四段“纯属画蛇添足”。我说,要考虑观众……第四段明显是印证我们从前三段得出的结论,并且在气氛上对全片做升华。他说第四段确实漂亮,但是确实多余。我说,单从漂亮这一点上看,这个段落就承担了结构性的作用啊。他说,还是太多余,大概是姜文加上去的吧。我说,就当它是强化视听效果吧……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部影片究竟是否需要如此复杂的一个故事?我起初以为这是一部商业片,尤其是我在看过《天鹅绒》原著之后;但是我终于发现,这是一部死硬的艺术片,观众看晕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事。当然我举双手赞美姜文的大胆尝试和这部片子精妙的结构,然而中国观众对艺术片语言系统的陌生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难道是出于邀请观众再次或者三次观影的缘故?我说99%的观众看不懂,大概是他们的观影经验如此,既不熟悉艺术片,又不会像我这样在纸上画一个剧情结构图——或许也就是领会精神罢了。说这部片子好看么?当然好看。你看懂了么——全场观众说,没看懂……那就好好的享受吧。因为姜文,因为电影——这部片子“或者可以不看,但是一定要再看”。

附赠:导演见面会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mN2tPBloZo/

 6 )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电影之伟大在于,要让观众有满足感。观众之伟大在于,必须要想办法弄懂一部故意不让你弄懂的电影,然后取得满足感。

 

观众冥思苦想之后,自以为终于找到了答案,得到了升华,从此成为了一个有品味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伟大的观众。所以,一部能让平凡小市民观众变得高品味,变得伟大的电影,也就有希望挤入伟大电影的殿堂。

 

变形金钢和黑客帝国永远无法变得伟大,因为它们无法使观众找到自己已经超越平凡的快感,这和国庆节大部分人选择挤在外滩,而有些人却要去徒步爬金茂大厦是同一道理。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电影的导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办法甩开无用的懒于思考的老百姓,抛弃金字塔的基层,直接要那个空中楼阁的塔尖,票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得奖。一千万观众满意了,也不如一个评委满意了。

 

拍好一部通俗的电影是很难的,因为你无法表现出你和别人有多不一样。但一部象《太阳照常升起》这样的片子,就可以很容易的让观众分出层次,分成看不懂的看懂的,讨厌和喜欢的,有所谓的和无所谓的。

 

这部电影真得有必要看懂吗?它真的有必要去寻找主题或是隐喻吗。如果本来无一物,那么说看出了什么的人又是从哪看出来的呢?一个笑话:三个人为比谁眼力好,比认远处庙门前的匾上的字,每个都说它看见了上面的字,但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后面庙门里的老和尚走出来说:各位施主别争了,匾还没有挂上去呢。

 

这类片子的导演会告诉你他每个镜头每个对白的用意所在吗?当然不会,那多俗。当然是让你自己看去。任一帮自以为恍然大悟的观众为对剧情的解读争的头破血流,不会有人给出标准答案。庙门上有没有匾,只有老和尚自己知道。

 

拍电影和写小说很象,有时候你必须去苦心构思一个故事和题纲还有卖点,时刻思量观众看到每一段时会如何反映,出版商和评论家们会如何说。但有时候你烦了累了,就想去他妈的老子不侍候了,于是开始在纸上胡乱涂写,这时你会写出在精心构思状态下无法写出来的东西,但你知道,你不是带着任何目的去写它的,只有这种状态才是最真实原始的状态。

 

所以评价方法很简单,只需看它是一部故意精心策划成某种样子的作品,为了讨好某些特定的观众群或评委,绞尽脑汁的完成,并期待于奖项或好评;还是一部骗了投资商的钱,由了性子,在大醉之夜,随意浑洒而成的涂鸦。

 

如果是前一种,那仍然是恶俗的工匠之作,伪装成无招胜有招的高手,但其实却仍是刻意为之,这样炮制出的“先锋电影”和“实验电影”就是最大的恶俗。

如果是后一种,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诞生出无用垃圾,一种是诞生出旷世绝品,这取决于创作者自己的才华。

 

其实分辩一部刻意的“伪大电影”和一部浑如天成的真上品的方法很简单,一部真的优秀作品看完了哪怕你完全不懂它在说什么,但你仍然会被打动,被震撼。就象一部伟大的音乐,不需要剧情不需要主题,你一样能听懂它。它的所有元素都在指向同一个点,虽然你说不清那是什么,但是你会感到正向着它飞奔的快感,你感觉到一种力量正在托着你升起,让你高喊:“哦!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但作为“伪大电影”,它会让人在看到一半时就厌倦、头痛、昏昏欲睡。它是一条路上东西南北乱指的路标,写满了“终点”“非终点”“高点”“低点”“天知道是什么点”,然后你晕菜了,倒在地上,你听见女主角在激动的狂喊,但你却想说:“哦,算了吧,快亮灯,我要回家。”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伪大的电影也必须有伪大的观众。强者会造就伟大的观众。弱者却只能在空空荡荡的影院中,贴着各种标签期盼着伪大观众的到来。伟大的电影也许会让观众一时沉寂,但多年之后却回荡起掌声,但伪大的电影同样会让观会一时沉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它已被忘记。

 

 

 

上一段算不上是针对性的影评,它适用于对所有的这类电影进行评判,那么下面就专门的说一说《太阳照常升起》:

 

看第一段最初时,很全神贯注,觉得很有意思。画面很美,镜头很有功力,也有悬念,一直到李叔被称为鬼,还仍然可以是部很棒的片子。但疯妈一直疯个没完,所有的人都象疯子,都很无厘头,这也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导演没疯,导演还正常着呢,他一边拍着这些的时候,一边还想着拿奖成名呢。一个正常的功利者拍不出真正的疯狂,结果就是并不疯狂,只是搞笑。一个被围观的真正的疯子能让人感觉到悲剧的力量,但一群装疯来吸引人们注视力的家伙就只能让大家失去围观的兴趣。观众看不到正常人,也看不到真正的疯子,完全失去了情绪的依托点,被吊在半空中,导演的镜头晃到哪,就只好跟着看到哪,这样的设置一直贯穿整部电影,包括刻意打乱的叙事和刻意荒诞的情节与人物。这就象你去用餐,开始喝了一道汤不错,于是期待下面的主餐,但发现后面源源不断上来的都是汤。

一开始疯妈在树上高喊阿辽莎,到影片最后疯妈抱着婴孩面对太阳高呼,在这呼应的一头一尾中间可以容纳一部很牛B的电影,但我们看到的不是,好象一部外星牛B电影被人捡到了开头和结尾或某些片段,为了凑成一百分钟上映只好在中间硬塞了好些仿制品然后胡乱粘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道又一道看起来挺不错的汤却没有主餐,因为厨师不会做主菜,只好指望汤把大家灌饱。所以观众的感觉也很混乱,因为腹胀与饥饿交织。人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出了各种大师各种技法,但姜文却消失了,那些主角们也消失了,许多很优秀的演员,再一次成为了符号,成为了道具,而失去了人物本身,故事本身。时代背景失去了意义,人物情感失去了意义,任何符号也随之失去了意义,想达到这种效果其实不需要高价请任何演员,让每个参演者全片始终戴着口罩就行了,说不定这一点倒会让评论家和需要炒作点的媒体们被“软”一下,而不是在任何时刻都听见充满激情的呻吟却怎么也HI不起来。

 

姜文在片中已经讲述了自己是怎么拍出这电影的。你看见疯妈摔掉的那些碗了吗,在房祖名后来发现的小屋中,他发现这些碗被重新拼了起来,在一起看起来还是碗,但一样也提不起来,一提就碎了。这或许就是姜文无意中对《太》做出的解读暗示。他打碎了一部或是许多部电影,然后把它重新拼了起来,在这座姜文小屋中,你可以看见好电影中有的一切东西,但就是一样也没有什么用处,很好的音乐,很好的剪辑,很好的演员,很好的画面,但却凑不成一部很好的电影,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拼合品。

 

我很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因为那时候的姜文没这么矫情。那时的他是个树上的疯子,而现在的他则低着头在自己的电影前数数:“十三……十三……十三……”

 

有这样拍电影的人很好,因为这样好让我们知道中国除了无十黄之外还是有其他电影的。

但这样的一部电影,要是你还在琢磨着去“理解”和“弄懂”它,你就是十四。

 

最后再提醒一句,看过姜文电影和这些电影原著小说的人都知道,千万不要把小说版权卖给姜文!

 短评

我是一个退伍的志愿军,1958年我把一个姑娘周的肚子搞大了,但我想跟另一个姑娘孔结婚,于是我骗了周说我死了,然后和孔结了婚。周在火车的铁轨上生下了我的儿子。1976年我在学校当老师,我常常和林医生偷情。我同事梁老师被人诬陷性骚扰女人,而林医生和其他女子都愿为梁老师洗脱罪名并向梁老师示爱。有一天梁老师被还了清白,我却以为他识破了我的婚外情,于是我杀了他。后来我被下放去周所在的山村改造。周得知我被下放,疯了一段日子,并让她儿子,也就是我儿子来接我,然后就消失了。我整天教孩子们打猎,冷落了妻子。一天我妻子与我和周生的关儿子偷情被我发现。我不知道他是我儿子,这小子还刺激我,一怒之下我一枪崩了他。我儿子的母亲周曾在山上,在树上喊叫,阿辽莎,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太阳出来他就笑了。原来我就是阿辽莎。

5分钟前
  • 诗安
  • 推荐

佳作,但存在重大缺陷

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这片子的隐喻在为了贴合小说而做的改编与非常规的叙事中被复杂化了。唐叔在片中代表的就是有枪杆子的最可爱的人,连哄带骗娶来又霸占了娇贵资本家十数年(58年到76年)却又冷落了她十数年;对于唐嫂这样的资产阶级,这十数年对她们而言只是一场有尽头的疯狂,而对于以疯妈为代表的穷苦人民而言,这十数年只是一场永无尽头的痛苦的开端。疯妈在自以为的新时代(太阳升起)生下了信仰年代的新人民,但是李东方这些人民在76年时未经最可爱的人允许就与资本野合,最终又被枪杆子给教训了。李东方之死一是象征了姜文这批成长在60年代的人接触资本后对新时代信仰的崩塌;二是道明了无论对错如何,人民都会是承担结果的一方。观众不用想在中国的政治电影里看到完美的对位关系,因为如果如此明显,那它们与观众见面的机会都会被剥夺。

11分钟前
  • Euthyphro
  • 推荐

“她愈是深爱的,她愈是会在自己身上留下深深的伤痕。那样的坚强,那样的脆弱,都是同一个人”、“以前我比你小,以后我就比你老了”…我爱陈冲勾人那段,笑爆!“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

1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一部电影如果通篇主题都是寓言和隐喻,那不叫高明,只能是无法自圆其说或叫故弄玄虚。但姜文的个人意趣及掌控力仍使影片在技术环节无懈可击,画面精致,色彩鲜明,结构精巧,情绪饱满。

14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16分钟前
  • 阿sue‖不闭关
  • 还行

实在是很难看懂,除了时代带给人们的选择和命运以外,各个人物之间的联系都似乎过于牵强。(相比欧美典型的群戏电影。)扫了一眼影评也是各种分析都有,更加让人迷惑。当然,电影从摄影到配乐都非常成熟,姜文确实老牛逼了。但周韵和房祖名的组合让人相当出戏!他穿的是匡威??

1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弄玄虚,太文青了。还是《鬼子来了》实在。

19分钟前
  • 任晓雯
  • 较差

总有一天人们会因为低估《太阳照常升起》向姜文道歉

21分钟前
  • 东宝株式会社
  • 力荐

姜文拍这部片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再次向观众说明他是中国目前最牛的导演。我觉得他就是这个意思。

24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这种需要过度解读的电影,就像做语文试卷一样,鲁迅说一句“晚安!”都要解读个几百字,或者电影里男女主角做个爱,都要解读出一堆政治隐喻(比如《色戒》),有意思吗?也许导演确实有一些隐喻在里面,也许是为了躲避审查故意玩隐晦,但我觉得这已经破坏了影片的完整性。以前看那种所谓大神影评解读会觉得很牛逼,现在觉得都是过度解读。同样的例子还有《让子弹飞》《盗梦空间》等等,这些都是好片子,但是看到一堆人做阅读理解就很无聊,可能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歪了一批创作者和观众。

26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还行

看影评和解说的时间比看正片还长

27分钟前
  • Zoe
  • 推荐

从58年到76年,没有历史的车轮滚滚,只有姜文印象中奔腾恣意的红色年代。观众可以不懂,但不可以没看见。黄秋生的普通话和房祖名的屁股,这两样东西要成为华语电影的绝唱了吧...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一直就不喜欢主要是因为隐喻而被称牛逼的片子,总觉得电影首先需要讲故事,隐喻可以是暗线,但不能喧宾夺主,为了隐喻而隐喻,去掉了隐喻故事一般般的电影其实挺无聊的也挺做作的。ps:我本来就不喜欢姜文的风格,对我来说太粗暴太野蛮了

32分钟前
  • 烤豆腐
  • 还行

不解析结构隐喻,不谈论故事轮回,画面多漂亮斑斓,情绪多张扬饱满,这才是情怀,是姜文永远的情怀,对俄罗斯独有的情结和近期看的《蓝色骨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果然老崔也友情出镜了);配乐太好听,虽有点满,浪漫得一塌糊涂;周韵拙劣,陈冲神了,湿漉漉的潮湿欲望,放荡的天真。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周韵负责装疯,房祖名负责卖傻,陈冲负责卖春,姜文负责整人,黄秋生欲海翻滚后对性麻木的那张脸实在与那个时代风尚以及剧中角色相去太远,姜文拍物的能力要远远胜于拍人的能力,树叶,草,花,鞋子,野鸡,都那么的活色生香,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这四颗星都给剧中的光影的处理和花花草草了。

41分钟前
  • mary
  • 还行

1.大陆电影罕有的观感,肆意的魔幻现实主义梦境,符号绵密,影像流畅。或许,我们的确需要姜文,不论装疯亦或卖傻。2.上树疯子同费费[阿玛柯德],离开陆地的水中草岛似[地下]变奏,而病房中的重重白纱又让我想及[末代皇帝]的白丝绸触摸游戏。3.摔盘子,"尽头",火布追车,铁道鲜花中的婴儿。(8.5/10)

4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印象深的是歌曲音乐、背景色彩、情节意趣和流畅旋转的镜头。魔幻色彩,奇异的主观印象派怀旧故事 。。

47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喝醉了一样哭得不能自己……这片子是真正的中国史诗,苏联大炮、疯妈中国、消逝的理想,以及宏大叙事下被扭曲毁损的生活。那赏心悦目诗意满溢的树风光影水和激昂壮美的音乐,在让人神往之余更增巨大的荒谬感。片名据说来自《旧约》: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49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个人风格非常突出,很带劲,很浓烈,很偏执.也一样地掐头去尾,留有余地.我还是喜欢非常地.姜文们对于中国的特殊时代是有情结,始终在追问时代疯狂的前因后果,又如何流转至今.苏联/新疆/下放/华侨/可爱的人/样板戏/...其间充斥着很多符号,约略了解现代历史的人都会感到他要讲的绝对不是轻松的话题.之所以看不懂,原因有两个,一个在于这是过于个人表达的东西,石头,河流,火车,天鹅绒都是有指代的,一般的人只能从看到的表层去理解,其二,姜文把国家和时代的性格和命运注入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的身体里,虽然每个人身上都不免打上时

53分钟前
  • sogdian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