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正片

主演:Emily,Osment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文年份:2009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2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3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4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5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6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3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4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5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6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7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8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9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梅莉莎( 愛蜜莉歐斯蒙《孟漢娜電影版》飾 )有個明星老爸:一個以間諜偵探小說大受歡迎的人氣暢銷作家尼爾。當梅莉莎正懊惱父親總是埋首工作而忽略她時,尼爾卻在此時被瘋狂書迷給綁架了!輾轉間,綁匪又發生了內鬨,尼爾落入了怪異的兄弟黨手中,而他們綁架小說家的原因,只是想要尼爾改寫小說的結局! 梅莉莎為了解救老爸,只得動員更多的書迷,他們能否圓滿達成任務?一行人又會經歷什麼樣的冒險旅程呢?乔和贝莉火力少年王4红磨坊2001密林魔芯堪萨斯情仇1996玛拉与盗火者寻女记2012挡不住的爱妹红木大屠杀:歼灭来看天堂德国犯罪故事:绳缚第一季金之国水之国战争之后恰好遇见你2022胡狼卡洛斯反恐特警组 第七季尸忆2015肮脏交易继承之战第一季千门女王之黄雀在后逃亡医F化身邪魔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归乡的承诺摩登女郎大酱雪豹女王新村丧尸漫画鬼火1963绅士们第一季你好!再见蛇蝎情人碟中谍6:全面瓦解(国语版)兵变1929时空之旅吹玻璃的人芙蓉女13号囚犯情逢敌手芝加哥警署 第三季法官大人 第一季割鱼舌的孩子

 长篇影评

 1 ) 疯狂的赛车:《奇迹世界》加强版

等待进场的时候,听见一对男女朋友在讨论看什么电影。

女:喜羊羊吧?

男:下一场时间太晚了。

女的再看了下排片表:疯狂的赛车是什么?

男:就是疯狂的石头的导演。

女:呀,那就这个就这个!

女的很欣喜的样子,大约是为了发现一部自己觉得会物有所值的电影吧。

我也很欣喜,当然是内心欣喜。因为我发现,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才拥有一部进入国内院线影片作品的宁浩,居然已经可以成为个招牌了?那我也自己觉得下吧,在某些人看得见,某些人看不见的将来,宁浩的时代已经到来,而这个时代或许只是一个新纪元的代表,后面还有更多更多的某某时代要袭来,能够揭开更大更大的序幕。。。。。。好吧,就当我是在做瑜伽的冥想。记得上次谁在群里说,中国电影好了,就什么都好了。在如今这个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句话乍一听还很是热血的样子,究其本质,其实真的很装X很装X。

你觉得呢?

 

一。

随着大荧屏上违反常理的“终”字样的出现,电影以一场自行车比赛的冲刺作为开始。下面发生的那些故事精彩刺激,还考验了观众了智商和注意力。一路这样看来,除了让我不由自主开心大笑外,突然让我念起了宁浩去年拍的36分钟的短片《奇迹世界》。在那里黄渤这个落魄小毛贼被警察追地满世界飞奔,却还在做着英雄救美的梦。同样是追逐,《疯狂的赛车》无论在剧本,拍摄技术上都是奇迹世界的超级加强版。

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或许很多人没看过《奇迹世界》,那我不得不说声很遗憾了,因为在我看来这部广告片已经超越了他本身的价值,在这片里观众们不仅能感觉到久违的江湖气,那种仗义每多屠狗辈,平凡蕴藏着奇迹的信念,也是导演想让如今这个精神匮乏没有人生目标怀疑生活怀疑一切的年轻人们坚信的。当我们能恍悟到了宁浩作为一个创作者的用心良苦后,你会觉得他是一个有良心的导演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

《奇迹世界》剧情简介:

一个刚刚被放出的小偷三儿(黄渤),在玩奇迹时意外得知有一宗命案发生,想打电话报警却遭警察追捕,就这样一路追啊追,追到了命案发生的地方,结果却。。。。。。

二。

比起《奇迹世界》中警察和小偷的追逐戏,《疯狂的赛车》的追逐那实叫“疯狂”了。五,六组人马的追逐和反追逐,环环相扣,戏中有戏,让人目不暇接,费尽思量。

编剧上,在安排这几组人物交织的伎俩也是颇为高超。虽然在某些情节上略有牵强的的感觉,在电影后半部也有不少BUG,但总体上这次疯狂的阴差阳错和集体误会还算是进行地“漂亮”。很多场景甚至值得仔细回味后还得叫好连连。我说的是杀手二人组潜入李法拉家中目睹李法拉准备陷害耿浩的全过程那场戏。那时一杀手隔着玻璃就说了两字的台词。谁也没想到他的嘴中会崩出这样两字,最普通两字啊,确有着比任何的黑色幽默都黑色都幽默的分量。这两个字就是----牛逼!是的“牛逼”啊!那谁谁说的,有两字说出就是牛,有两字能点得着火。别看电影里一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导演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电影里两字台词,爆一声:“牛逼”!是的,牛逼哇,太牛逼了,对于这个镜头,观者只有在下面自己爆声“牛逼”了。

本片中把喜剧效果推到最高潮的是寺庙前耿浩与台湾黑帮“交易”的这场。在前面剧情的统统铺垫下,把阴差阳错和美丽误会演绎到极致的一场。这个时候耿浩误会对方是殡葬馆特色服务员,黑帮大佬当眼前的小伙是“本地帮会”。而这场戏到达台湾黑帮在出租车里把骨灰当白粉来验真伪的时刻又是一个高潮,满场不可遏止的大笑足以证明了这个喜剧大餐的成功。单是看这段,10分,绝对的满分10分。

在音乐上,有着和主题相辅相成的戏谑感。尤其是每当黑社会拔枪的时候那首闽南歌《浮沉的兄弟》的响起,可以预见这首歌会随着《赛车》碾遍全国后迅速红起。

 

三。

结尾。

我说的结尾不是一群假冒黑社会份子当背景合唱“长亭外”的结尾,我说的是那场正邪大决战。因为在那个时候,我又念起了《奇迹世界》。

在那场戏里,不敌李法拉的耿浩在警察的包围下准备逃走。警察真的开枪的时候,我的心也感觉“崩”了一下。看过电影的人知道,其实那枪对准的是黑社会老大的那个所剩不多的指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处理反而让我觉得有点失望。我甚至觉得如果真的是耿浩中了一枪倒下,这片子的意义将更深远,艺术性更强,流传百世更加。可惜啊,宁浩还是那个拍《奇迹世界》的宁浩。即使剧本上加强了,拍摄技术上加强了,所有元素都是升级版后,他还是那个想带给人们希望的导演,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导演。只有他,还会在你被生活戏谑完后,还会让你重新返回生活。就像耿浩,就像三儿,就像《奇迹世界》的最后句话:

只要你相信,就会发现自己的奇迹世界。

 2 ) 向宁浩致敬

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横空出世,有点不太真实,似乎偶然而得,《疯狂的赛车》则证明宁浩的时代来了。

冯小刚太老,累了,逗人乐是累人的事,看看从卓别林到周星驰,私下里都郁郁寡欢,就知道搞笑有多累,有多心酸了。何况冯导如今是大导演了,虽然草根习气仍浓,可到底不同过往了。不着四六的影视公司没有了,开车讨薪的司机,在美国混日子不得志的中国混混,跟班的摄影师,统统不见了,变成骗VC的“海归”,优雅的空姐,跑北海道度假谈情说爱,唱日本歌掉眼泪,“小资”了,也“文艺”了。再往下,该往奢华糜烂里走了,拍现代版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宁浩还年轻,有无限的可能,只有有足够的天才,就有足够的时间供他挥霍。故事结构仍然延承《疯狂的石头》的多线索,错综环绕:一个禁赛的自行车运动员,想给死去的师傅找块像样的归所;一票飘到大陆的台湾“山寨”黑社会,要和一位身手矫健的“泰拳”高手交易毒品;一个黑心的保健品商,雇佣两个够“专业”的农村杀手除掉自己的老婆;几拨人就阴错阳差搞到一起。再掺上卖墓地的徐铮讲述“潜规则”,和“人生后花园”,两个一心要破大案,却总是关键时候“掉链子”的警察。捎带,把不贴谱的“保健品”,牟取暴利的“开发商”,一并调侃了一番。你要看热闹,绝对够热闹,你期待悬念,绝对够精巧,你要找乐,就开心得笑吧。没人说别破坏了他的孤独,没人拿黄金、菊花来搞什么象征,做视觉艺术。你笑完了,痛快了,故事也结束了。

冯小刚拿语言调侃,宁浩讲故事,讲得精巧,讲得幽默,虽然人物也常常出语惊人,台湾黑社会说“本地的黑帮太没礼貌”了,杀手说:“干一行,爱一行”。可冯小刚拿舌头“逗你玩”,你能把中间的笑料拆开了单独讲,宁浩的逗笑,离开了故事,就没意思。所以你一定要坐在那里看,融进去,才能忘情地笑,笑得忘掉自己。冯小刚像相声,像小品,宁浩的是电影。

对大陆而言,宁浩的尺度够大胆,能够上映实在是奇迹。又是黑社会,又是买凶杀人,泰国毒贩穿着人民警察的衣服,死了还在指挥交通,黄渤开车带着死警察去报案,值班警察不问事,先让你填表。我小时候,《黑炮事件》就号称“黑色幽默”,和宁浩比,差得太远了。宁浩一部电影,死了一堆人,而且死得惨烈。如果只看死人的段落,几乎不像喜剧片。我们习惯了分析,这个故事歌颂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所以讲故事前,要先想想有什么社会意义,是不是符合当前形势和潮流,别触动了什么人的软肋,惹得人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宁浩老老实实讲他的故事,不怕犯什么忌讳,如果你看到了什么意义,看到了讽刺,那也是你自己的感觉,宁浩可什么都没说。电影就是这样的。其实所有艺术都如此,急着讲道理的是哲学,不是艺术。

美中不足的是,尽管宁浩明显比原来有钱了,故事里有了追车、爆炸、比赛的大场面,还生硬地夹了一堆广告,故事却不及《疯狂的石头》。最后部分混乱而生硬,相比之前紧扣密接,仿佛漫不经心。黄渤作为主角,却是最不出彩的人物,开场比赛和结尾比赛的呼应,是常见的俗套,没有太大必要,像文章里的“游词”,除了凑故事时间,看不出多少意义。银牌救命,更是好莱坞及各类模拟好莱坞影片中烂得不能再烂的桥段。九孔饰演的保健品商除了推动故事,摆出一副夸张造型外,也缺乏亮点。倒是“杀手”、“台湾黑帮”最有喜剧效果。不过从性格上讲,都有出乖卖傻的成分,不像《疯狂的石头》,通过情节伏笔给予人物行为以合理性,没有斧凿拼凑的痕迹。不过,瑕不掩瑜。而且,我听说这个故事光通过审查就用了十个月,三个小时的故事压缩成两个小时,有点乱也理所当然。

我要向宁浩致敬!为了这样的故事,这样开怀的大笑,这样大胆的表述。中国的电影和中国的思想一样,要更开放,更灵动,更坦白,更兼容,才有出路。

顺便说一下,“泰拳”的段落紧凑舒展,没准宁浩还有做动作片的潜质尚未发掘,不知他是否愿意再试试这种类型片,没准能开创出新风格来。

扫描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微信公众号

 3 ) 所有怀疑宁浩的人,可以闭嘴了

这部片子,很不寻常。

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影片结束灯亮以后我身边的影评人们都谨慎地保留着自己的意见,而不像往常一样众口一词或者势不两立,这种安静太不寻常了。闭嘴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此时的无语代表着另一种激动,这种激动需要消化,同时也有点让人质疑“它”是否来得太早了。

《疯狂的赛车》这一部电影用了5-7个编剧,里面重要角色有6组之多:一个倒霉的车手、一个想杀妻的奸商、一帮台湾来的毒贩、一个泰国来的杀手、一对想靠干坏事发财致富娶老婆的混混、两个想立大功的警察,重要道具是:银牌、20万美金和一背包海洛因。这几组人和物,数起来都有些时候,更何况要让他们之间互相误会、打岔、挖角,辫子似的拧在一起,密度极高的将故事推向高潮。有关情节我不想透露太多,因为这是部靠情节支撑的电影。我只能告诉你,整部电影包袱一路的抖、一路的抖,即便到了最后一分钟,你看到的依然是场哑然失笑的讽刺。每组角色都尽量地出彩,每个伏笔都尽量符合逻辑不显突兀。在如今中国影坛的形态下,这样的影片可以在2008贺岁档公映,无疑是非常非常大的宽容。

宽容得让人难以置信。
所以大家才会有些无语,恍然一梦。

今年我看过了太多青年导演上映或未上映的“力作”,各种题材、各种形态、各种手段,他们幕后的窘境我也多少有些了解。不过这种尽人皆知的窘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借口,成为某些导演“片子拍得不够好”“情节不够紧凑”“人物不够鲜活”“经费不够充足”时的借口。在借口重重时,宁浩的《疯狂的赛车》让很多人就此都可以没了理由。同时,那些怀疑“石头”的走红只是由于运气好的人,也可以闭嘴了。彻头彻尾的闭嘴。

谁说在这种环境下,就拍不出好电影?
只要有真本事,谁也拦住不你,谁也不会拦着你的。宁浩应该做了很多挣扎,幸好他坚持住了,这种坚持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保洁”成功,也是为中国电影赢到了一点点新的风向。

宁浩显得比去年我见到他的时候老了,少了些痞气,更像一个成熟人的成年人了。他的2008年,想必是个令他急速成长的一年。

 4 ) 宁浩,你怎么不娶王菲

盖·里奇 Guy Ritchie
男,生于1968年9月10日 英国赫特福德,星座:处女座
1998 两杆大烟枪
2000 偷拐抢骗
2002 恶女漂流记
2005 转轮手枪
2008 摇滚帮
2010 大侦探福尔摩斯
盖·里奇首次引起好莱坞瞩目,是因为他1999年的电影作品《两杆大烟枪》,这部作品让好莱坞两个当红巨星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赞不绝口,甚至让后者致电盖瑞奇,表达不计片酬想在其作品中轧上一角的意愿。也因此,之后盖·瑞奇自编自导的作品《偷拐抢骗》网罗了布拉德·皮特,更打破了英国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成了英国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
2002年里奇和妻子麦当娜合作了《恶女漂流记》,引来一片恶评。


宁浩
  1977年出生于中国山西。2006年得到广泛好评的低成本影片《疯狂的石头》使宁浩名声鹊起。
  刘德华组建“映艺娱乐有限公司”后,开启“亚洲新星导”计划,资助6名亚洲年轻导演拍电影。在内地导演中,刘德华原本看中陆川,但《可可西里》一路得奖,陆川已经走红,刘德华觉得名额应该给更需要机会的导演。恰好《绿草地》参加去年的香港国际影展并获奖,这个27岁的年轻人引起了刘德华的注意:“他居然可以把一个那么闷的故事讲得这么精彩,很难得。而且一见面,我就被他迷倒了。”于是,刘德华投资宁浩拍摄了《疯狂的石头》。


   瞧瞧,里奇30岁的时候拍了两杆大烟枪,宁浩29岁拍了疯狂的石头。里奇凭借两杆大烟枪搞定了布拉德·皮特,宁浩凭借石头之前的作品搞定了贼尿性的华仔。原来除了电影本身相像以外,电影之外也有这么多的类似情节。
  赛车绝对要比石头好看,因为他更成熟,细节处理得更好,整体的故事架构也更错综复杂,但是又让人都理得清头绪。有了石头的投石问路,宁浩心里有底了,他在进步,或者说他发挥的更彻底。总是有人对模仿某个导演的手法或者与某位导演的手法雷同嗤之以鼻,其实回头想想,电影和时尚是一会事儿,就是你模仿我,我模仿你东拼西凑的一个过程,做好了,就是向前辈致敬,做砸了,就是《硬汉》那样的骂声一片。
  看到有豆友说,宁浩的时代来临了,其实远着呢,宁浩要走的路太长了,总走疯狂的路线是不成的,这两部刚刚好,该收手了。再拍电影,该起用大牌了,就像里奇后来用皮特大帅哥一样,宁浩也该把自己放在大牌的位置上做出点新花样了。据说,里奇的弱点就是女人戏,在拍烟枪的时候,本来有一大段女人戏的,主角就是那个磕了药睡着后起来拿把枪狂扫射的姑娘,但是因为实在处理的不好,给删了。两部疯狂系列作品也都是男人戏,偶尔有两个傻姑娘做花瓶,也许宁浩如果处理好女人戏,能实现个超越也说不定啊。
   第46届 grammy上麦姐介绍表演嘉宾sting的时候,说,这是介绍她和她老公认识的人。看,宁浩,里奇娶到了天后麦姐,你也努努力,娶了菲天后吧,你不认识sting不要紧,你可以试着联系联系景岗山同学,他可是天后的死党呐。

 5 ) 宁浩会成为大师还是伪大师?

看完《疯狂的赛车》之后,起立,鼓掌,如果有帽子的话,我愿意脱帽致敬。
掌声送给宁浩,脱帽向有关主管部门致敬。
3年前,《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那会儿,曾经对“宁浩将开拓出中国内地电影一个崭新天地”之类的说法多少有些不屑一顾来着。倒不是看扁宁浩,事实上,宁浩在石头里表现出来的好好讲故事的诚意和能力勿庸置疑,但我对我们的土壤实在没信心。我坚持认为,在一个贫瘠得不行偏偏又自许崇高得不行的土壤上,宁浩和他的《疯狂的石头》,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异数,未来十年内或许都不会有更好的类似的电影出现。但结果证明,我错了。
毒品,枪,台湾黑帮,暴力,血流满面……等等等等,多少有些纳闷的说,《疯狂的赛车》到底是怎么通过审查的?假如只是有关人士们在休息叉腰肌时的疏漏的话,那么我得感谢他们的叉腰肌;假如真的是有关人士们忽然开了窍愿意高抬贵手放中国电影一条生路了的话,我实在没有不致以崇高敬意的理由。

《疯狂的赛车》毫无疑问是一部很棒的电影,说它好过了这一年贺岁档的所有其它电影,或者也不为过。
故事、叙述方式、场面调控、黑色幽默,曾经在《疯狂的石头》中让所有人惊喜的种种,在《疯狂的赛车》里都再度粉墨登场,某种程度上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想再赘述。引用一个网友的经典“评论”就是,“如果把看国产贺岁片们比喻成逛窑子,那么《非诚勿扰》就像是那个你每次路过都能看到她招手的熟女,技巧纯熟却缺乏惊喜;《叶问》梳了个齐刘海儿玩革命制服诱惑,一边招呼你一边教导你前列腺保健知识,加钱的话还能叫来她的姐姐《霍元甲》一块双飞;《赤壁(下)》穿得最少,双腿张开眼中聚满了液体媚态十足,结果一开口让你犯琢磨,这姐们不是泰国来的吧?最后面,一小姑娘缩在沙发里面带谦虚、低眉顺眼,一抬头眼神却肃杀无比。好,就你了。一番云雨之后,不由高声大呼,妹妹,你牛逼,你这何止是中西结合啊。姑娘的名字就叫《疯狂的赛车》。”

剩下的问题只是在于,下面呢?在我们的这片土壤上,下面到底有还是没有,那几乎是一个不能说也说不清楚的秘密。
即便撇开土壤的问题不论,宁浩是会在通往大师的路上一路狂奔还是会不可避免的沦为伪大师,也仍然是一件很悬的事情。
就目前来说,宁浩将面临的问题大抵有两个。首先是,“疯狂”这条路还能走多久?作为这种类型片的“鼻祖”级人物,盖•里奇拍出的类似作品,其实也不过寥寥几部而已,到最后也不免有点要以越来越迷宫般的剧情来让观影者得到智力上的消遣或者说是安慰的尴尬,多少有点类似一个人闲极无聊数自己的头发,形而上的意义固然没有,只是如果竟然数完了,毕竟也是一种足以傲人的成果那种感觉。事实上,以情怀而论,《疯狂的赛车》就已经比《疯狂的石头》有所下降了,石头虽然疯狂,但骨子里说到底还是有一种只有中国人才能心有戚戚的无力振拔感在的,而赛车则大抵已经成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廉价故事,固然没有让电影变得不好看,却多少丧失了那种直抵深处的力量。宁浩自己也不免承认说,赛车“事件太多,本身太冷,情感不够”。
然后就是,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宁浩势不可免的会主动试图“转型”。尽管宁浩在公开场合一再强调说自己不怕别人说他“雷同”、“重复”,“难道毕加索在画画的时候要想,不行,达芬奇也画过人像,我不能画人像了?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但另一方面,他又说,赛车的片名本来是叫《银牌车手》的,“改成《疯狂的赛车》是发行方的主意,很傻”,这样的说法足以佐证,宁浩其实是很想挣脱“疯狂”的。事实上,他已经急不可耐的要开始“转型”了,即将开拍的新作《无人区》,据说会是一部“西部公路片”,然后还有据说是“科幻片”的《七宗梦》。可是,“转型”这种事情,其实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因为所谓“型”,其实就是你存在的方式,是你之所以会成为你的根本所在,要改变这个东西,谈何容易呢?一不小心,你就给“转”没了,就只能看着黑暗渐渐吞噬你手中的最后一根蜡烛。

 6 ) 《疯狂的赛车》:“宁式喜剧”正式雄起

文/狐狸梦见乌鸦

 

    这是一次绝妙的体验,以至于在看完电影后意犹未尽;这是一次超值的享受,能在春节之前在电影院里欣赏如此精彩的电影而激动。《疯狂的赛车》,带给了我们属于电影中精彩。



                     超越疯狂
    片名虽为《疯狂的赛车》,可是再用“疯狂”来形容本片实在有些过时了。自从05年那块“石头”以疯狂的姿态撞击地球之后,一夜之间,国内喜剧电影似乎都被注入了一支《低俗小说》中那样的大号强心针。随后几年里激活了国产喜剧片市场,但可惜这支强心针没有深入到心脏中,只是打到了皮肤上。所以,一系列表面“疯狂”内心“平静”的效颦之作纷纷的摆上台面,其中既有《即日起程》这样诚意与心意并存的小成本搞笑精品,也不乏《十全九美》此等挂羊头卖狗肉的烂俗劣作。如今事隔多年,在国产大制作影片延续“高票房’底口碑”的定律,国产小成本喜剧依旧续写不温不火局面的环境下,曾经把“疯狂”元素引入到国产喜剧片中的那帮不务“正”业的家伙们回来了,带来了一部更为专业、更为精致的武林秘笈——《疯狂的赛车》。或许,用再用“疯狂”这帮祖师爷级的人物有点无聊或者多余,因为这部电影中不仅继承了“石头正版厂家”一如既往的疯狂,而且做到了令观众疯狂的地步,绝对达到了“疯魔”的境界。有点“葵花在手,江山我有”的感觉。霎时间,一批劣质疯狂产品纷纷落马,吐血而亡。


                    没有规矩,不成疯魔
    本片的导演宁浩很喜欢英国导演盖·里奇,这是其自己承认的。在“石头”之后,国内一夜之间似乎多了不少盖·里奇的fans。俺对盖·里奇的认识还是从《两杆大烟枪》和《掠夺》开始的,黑色另类的幽默、五花八门的人物、阴差阳错的巧局人印象深刻。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在注重电影故事本身的时候,可能对片中那种英式方言幽默体会不深,但宁浩几年前的《疯狂的石头》,就让观众全方位的认识了一下国产黑色幽默,而其中巧妙的故事结构更让我们大开眼界。而这部《疯狂的赛车》站在了前作这样“小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故事不再花哨一点,结构不再缜密一点,难免会满足不了观众日益挑剔的欣赏口味。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陈功的关键,于是在片头我们看到了多达7、8人的编剧组。与《石头》的翡翠相比,本片关键物品多达骨灰盒、美元、白粉三种之多,这无疑加大了编剧的难度。然而最终事实证明,编辑们日以继夜打造出来的智慧含量极高的故事,配以宁浩夸张而凌厉的导演手法,把本片推向了国产喜剧的一个高峰。


    《疯狂的赛车》,故事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以理解,虽然线索极多,但结构巧妙,后来交错重叠,合在一处。宁浩虽然是学电影出身,可是对电影中的结构掌握犹如一个建筑师一般,扎实而又复杂的地基,在此之上建立了一座摩天大楼。如果有机会绘制一张电影人物结构图就不难发现,电影就像一个九连环,层层相扣,只要解开疙瘩之后便豁然开朗。电影的的主要线索有三条,分别是倒霉赛车手、外强中干的台湾黑社会和一对乌龙杀手。每一条主要线索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延伸出各自的支线线索,包括假药夫妇、泰国倒霉蛋、菜鸟警察和殡仪馆老板。而三条主干线索又两两相交电影的前20分钟,三条主干线索独立成章,两两之间关联不大,直到乌龙杀手一扳手搞定那个泰国倒霉蛋之后,电影随即进入到一连串的高潮之中。线索之间的关系开始“乱”了起来,但这个“乱”并不是混乱,而是一种有规矩的“乱”,几条线索相互交错,人物之间阴差阳错的联系,但我们身处其中还能理清故事之中的连环局,并无混乱和费解之处,这就是电影的高明之处,如此小制作的电影,其中竟然蕴含着如此绝妙的故事体系和情节设置,本片足以让某些打着大制作的旗号招摇撞骗的“大片”卷铺盖滚蛋!


                  宁式幽默终结冯氏时代
    除了片中令人瞠目结舌的复杂故事,本片另一大特色就是无处不再的幽默,一种真正属于电影中的幽默。说道国产喜剧,不得不提一下冯小刚大师,首先,自从《甲方乙方》之后,冯氏幽默风靡大江南北十多年,俨然成为国产喜剧的代言人。虽然另类的《疯狂的石头》赚了个满堂彩,但这种独木难支的电影难以撼动冯小刚的霸主地位。不过在此之后,诸多效仿之作如雨后春笋般开花结果,直到这部正牌的《疯狂的赛车》出炉。另一方面,也不知小刚同学江郎才尽还是本着玩票的性质,近几年的喜剧质量不算很高,尤其是近期的《非诚勿扰》,就是一个假电影,真广告的吃老本之作,诚意和新意都值得怀疑,非诚勿拍!而《疯狂的赛车》虽然无明星、无宣传、无case,基本上属于“三无”产品,但电影主创人物从上到下极具诚意的打造出来的新意十足的喜剧让人称赞。国产喜剧以后如果多生产出这样的精致电影,无疑会造福观众,也会对国产电影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好的电影我们要对其竖起大指,而对那些基本上算骗钱的电影,对不起,中指伺候!


    另外,宁式幽默与冯氏幽默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基本上靠着王朔似的台词和日常生活的琐事博得大家一乐,这样幽默,也可以称其为“笑话段子”,可以出现在电影中,也可在直接照搬的春晚小品里。而宁式幽默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电影幽默,运用片中的故事发展和情节设计,幽默水到渠成,一个动作,一句台词都可以引发笑果。比如黄渤在师父遗像前哭诉:“我现在一分钱都没了”,随后一个镜头便抓起前方的一打美元开始点火;这样一个简单的镜头切换就让人捧腹,这就是蒙太奇所创造的专属幽默。也许老百姓对冯氏幽默的热情不减,但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宁浩电影这种独特的喜剧也许能唤起人们心底里那种“喜新厌旧”的习惯,或许,宁浩的喜剧时代不久将功成名就。


                       多彩人物,百家争鸣
    电影如此众多的线索,当然少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可以说片中的出场人物,五花八门,形态各异,让人印象深刻。片中可谓星光暗淡,除了黄渤和客串的徐峥外,能叫的上名来的真不多,但也就是这样没有大牌明星压阵的形势,也造就了众多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片子虽说在厦门拍摄,可片中人物可谓来自五湖四海,各地方言大荟萃,有黄渤的青岛话,乌龙双贼的陕西话,闽南话、台湾普通话,就连客串司机的宁浩同学,也不忘秀一下山西话(只有两句,俺就是山西人,听得比较真)。其实俺对电影里出现方言是没有异议的,但关键看你怎么运用方言,有的是为了搞笑才用方言,这样做意义不大,比如《十全九美》,抛去方言的外衣,还是白纸一张;而有的运用方言作为搞笑的催化剂,比如本片,去掉这些方言,电影依然搞笑,加上方言后,则更加搞笑了。


    “黑皮”黄渤这次升职男一号饰演耿浩,这是一典型的“U-turn”类型的人物,倒霉+走同无路,长得不怎么样的黄渤对于这种角色手到擒来,按理说其算是一个悲剧角色,可是片中看不到这位哪点难过之处,反而挺有意思,就连其哭诉的场面都是笑料不断,典型的幸灾乐祸。在这样的喜剧片中主人公这种悲剧般的设定是利大于弊,耿浩的“苦中作乐”可以加强电影的整体之感,不至于与片中主题脱离,但是一点弊端就是不能博得大家的同情,体会不到片中人物那种走头无路的感觉。当然话又说话来,这样的做法在喜剧片中也是可有可无。


    除了黄渤,其他的几位主演也是精彩异常,首先是台湾黑社会那帮菜鸟,一出场就是一段火并,看上去很厉害,可是随后问明火并缘由才直到乃是乌龙事件一出,也让观众认识到了这帮黑社会都是表面文章,绝对外强中干,随后一系列搞笑的事件也让这帮黑道上混的兄弟颜面扫地。饰演大哥的大胖子是台湾比较著名的娱乐主持人戎祥,黑社会的笑料基本此人身上的最多,当他说出:“本地帮会太没礼貌了”让人笑掉大牙。台湾老牌明星高捷饰演的“打火机杀手”话语不多,但很压得住阵脚。


    由王双宝和巴多饰演的乌龙双贼绝对是本片最大的亮点。首先是姐夫,一脸凶相,做事讲求“原则”,实际水货一个,口口声声“干一行爱一行”,结果90分钟改了3次行;小贼妹夫长相绝对极品,一脸“囧”相,胆小怕事,嘴里整天叨念着“多行不义必自毙”,吸引了大量笑声。最后二人手持电饭锅,在慢镜头和陕西民乐的烘托下走向前方,绝对是《绝地战警》片尾的山寨版,笑果不是一般的强!


    剩下的几位配角轻重不等,由台湾娱乐主持人九孔饰演的李法拉虽说戏份不多,但在片中地位极重,几条线索中都有他的身影,而片中一系列事件基本上间接直接的由他而起,算是片中的一个重要的枢纽,承上启下,瞻前顾后。《石头》中的三宝和王经理饰演的菜鸟警察戏份不多,亮点有限,算是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不过真正推动剧情的是那个泰国倒霉蛋,片中出镜率极高,不过大部分时间是作为雕像(实际上就是道具)出现,也引发了一连串的剧情。另外,徐峥和石头中喊“流氓”的大妈的客串也是挺有意思。



                      意犹未尽,应接不暇

    电影视觉风格独特而又凌厉,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昏黄的色调,有点像《两杆大烟枪》中的色彩处理,而且比起《石头》那种数字转胶片的拍摄方式,本片看起来很有胶片质感,镜头的远角和特写切换很成比例,视觉效果要比前者强很多,尤其是在大银幕前欣赏。本片的剪辑非常凌厉,影片共有2400个镜头,是国产影片镜头新高。由于本片篇幅只有95分钟,要叙述如此庞大复杂的故事实属不易,所以本片的节奏不是一般得快,场景变化接连不断,没有观众想象的空间,台词也没有一句废话,90分钟里毫无冷场。在看本片时,用坐云霄飞车来形容已经不足以说明问题,看本片就像是在乘坐炮弹飞车。如果非要给本片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就是片子太短,意犹未尽;节奏太快,应接不暇。


    《疯狂的赛车》是一出令人惊喜的电影,称其为年前最后一道电影大餐实不为过。更重要的是,本片比起爆米花的《赤壁下》,有点骗钱的《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才更像是一部真正的贺岁片,宁式喜剧”品牌正式成立。

 短评

我要做宁浩的死粉丝!!!

8分钟前
  • Charlie
  • 推荐

最后,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

13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导演说自己创作失败了……但是它在市场上成功了。

1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支持青岛话。看了觉得作为青岛人真快乐。

17分钟前
  • 凯罗
  • 推荐

这节奏 真漂亮

18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致敬《两杆大烟枪》。2013.11.7

2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比起石头,手法更纯熟,人物更可爱。中国终于有了个会讲故事的类型片导演。愿不义的都自毙,我们的明天会耿浩。

21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黄渤和徐峥的电影好搞笑,他俩的电影我一般都看了,这才是喜剧

24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我就知道豆瓣上的人喜欢这种型,我就知道,就知道,知道,道…

2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宁浩会讲故事。

32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多线叙事的黑色幽默在《疯狂的赛车》中再一次为人见证了宁浩对电影出色的驾驭功底,这部作品所带给人的不仅是那依旧“疯狂”笑料的捧腹,更是一种缜密逻辑下扣人心弦的酣畅,动作、悬疑、幽默三者间的绝佳契合,锻造了这场难能可贵能胜于剧情的喜剧经典。

37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比疯狂的石头更上一个台阶..除了黑色幽默外,还看到了一些更带内涵的东西..宁浩的风格已经日趋成熟了.期待下一部作品. 银牌车手最终成为金牌,竟然是通过这样复杂的途径,虽然最后线收得有些散,但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就像是中国电影在一直以来的疲软中,突然出现世界级的佳作一般,不错。

39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Sorry Sir, 我已经说过了他真的不在loom. 抱歉, 我们的酒店非常international, 我们要保护客人的xicret.

43分钟前
  • 账号已注销
  • 力荐

当时真的是笑抽了,骨灰当白粉那段实在太搞笑了。国产经典的黑色幽默。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满嘴顺口溜 你想考研啊!

5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机心繁构,交足功课,80分以上

57分钟前
  • boks
  • 力荐

真没想到中国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58分钟前
  • 斯童
  • 力荐

黄渤其实很帅的呀

59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还行

原来是徐峥,我一直以为是汪涵......

1小时前
  • 米亚嘟嘟
  • 推荐

不如《石头》。可是尝骨灰的那段还是让我笑翻了~~~

1小时前
  • littletw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