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

HD中字

主演:张国荣,巩俐,林健寰,何赛飞,任雷,林连昆,葛香亭,吴大维,张世,谢添,周野芒,周迅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普通话年份:199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风月 剧照 NO.1风月 剧照 NO.2风月 剧照 NO.3风月 剧照 NO.4风月 剧照 NO.5风月 剧照 NO.6风月 剧照 NO.13风月 剧照 NO.14风月 剧照 NO.15风月 剧照 NO.16风月 剧照 NO.17风月 剧照 NO.18风月 剧照 NO.19风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风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父母双亡的忠良(张国荣)投靠嫁入庞家的姐姐秀仪(何赛飞)时,处处受到姐夫的挤兑和侮辱,一怒之下用鸦片毒废了姐夫,逃到上海后,阴差阳错投入黑帮头目大大门下,成为利用色相勾引富家太太上钩再勒索其钱财的“拆白党”。  庞府老爷死后,大小姐如意(巩俐)被立为主事,为骗庞家财产,大大命忠良回到庞府引诱如意,岂料两人日久生出真情,不忍再欺骗如意的忠良独身返回上海,而如意也被大大接到上海,眼见了忠良所从事的“拆白党”勾当,心生死灰。血战长空爱情邮局碟中谍4赢向一生的挑战斗气老顽童黑金2011前妻不准逃黑色党徒喧嚣之音任务厮守终身布里奇顿第三季搭车人(1986)拉塞尔女孩哭泣的拳头博尼法斯修女探案集第二季怪奇验尸官:病害疑云花满楼之绝世上古传奇之十二生肖传游击兵工厂守护家族斗战胜佛之大圣之泪天堂海岸梵高1991利剑别巡检3无人行走黑色孤儿第五季富家穷路第一季好汉两个半 第十季一次邂逅急转弯大熊嘀!男友卡龙与地下城(原声版)江南剿匪记之幽灵电台天地挚爱金色豪门人鬼情未了1990反恐特战队:清盘行动少女邂逅浪子燕青

 长篇影评

 1 ) 此情无关风与月——电影《风月》观后

阿根廷和梅西离开南非之后,我选择看一部电影。

不知道怎么回事,选到的竟然是《风月》。

陈凯歌,张国荣,巩俐还有惊鸿一瞥的周迅。

摄影师大名鼎鼎的杜可风。

可是,看过电影,我发现,自己更加压抑了。

如果你看过《霸王别姬》,恐怕对于这样极为阴郁扭曲的电影不会喜欢。

但是,我还是为了郁忠良的悲剧感到莫名的疼痛。

只因为,那个一转身就能颠倒众生的男子。

哥哥的演技即使在这样不算完美的电影中,还是魅惑人心的。

不得不说,杜可风对哥哥的偏爱实在是太明显。

电影里,不管什么角度的镜头下,他的脸都是无懈可击的。

哪怕是在扭曲之后,也是极富魅力的。

影片开头,他诱惑着一个有一个女人,白色西服,潇洒转身,点亮了一根烟,可是,他内心的黑暗似乎永远不能被照亮。

过去无法回忆的记忆,天香楼里为他死去的女人,歌厅里开始单纯后来妖艳的女孩,还有,那个让他无法放下的如意。

忠良是不懂得去爱的,他不会了。

可是,等到如意对他说:“我不在乎你是谁,我都爱你时”他的眼神明明在渴望。却开不了口。

她离开了,他后悔了,他说我爱你了,她说晚了,我不爱你了。

原来,谁也拯救不了这样一个男人。

伤痛,折磨,苦难,必须独自承受。

她爱他的一切,去不能体会他所受的煎熬。

最后,终于无关风月。

得不到就毁了吧,他如同毁掉姐夫一样想毁了如意。

可是,因为爱着,所以不忍。

然而,命运一再苛责他,拼尽全力,还是晚了一步。

他和她,总是错过。

错过相爱,错过死亡,一生一世,就这样结束了。

他死在码头,是他的老大做的。

这样一个男人,死的时候卑微和任何失去呼吸的人一样。

是啊,我不爱这样的故事,我不爱如意的痴情,我不爱陈凯歌这个导演。

但是,我深深迷恋着可以用眼神去征服所有人的男人。

对于他,连责怪都不忍心。

如果我是如意,我想我会等着他,哪怕那句我爱你来的晚了。

还是要等。

 

 2 ) 此情不关风月

  也是毕业了心无挂碍,这才看看文艺片,两个小时电影中间暂停了两三次,其中一次还是跟朋友聊天去。主要原因大概是因为Z以前的剧透,所以剧情流水一样淌着,我知道它到哪里去,也就不急了。看完风月我才理解张艺谋对巩俐的用心良苦,巩俐到底不是南方的女人,举手投足都略显笨拙,容颜也少了那水乡娇滴滴的标致,像《风月》这般安插进荷花悠悠的江南,实在不够伶俐可人。也难怪,《妻妾成群》好好的园林景致被张艺谋生是改成了干涩的乔家大院。陈凯歌倒是不管那么多,许是在《霸王别姬》里用得顺手了,便直接拿了过来,可惜仍是洗不掉北方的淳朴味。
  
  看片子的时候就在想,谁演如意更合适,而周迅几分钟的客串倒让我茅塞顿开,想起周迅在《橘子红了》里面的表现,若和巩俐角色互换应是更好了。巩俐年纪总是显得老成,不如去客串一下风尘舞女,而周迅纤巧的瓜子脸,干净透彻的江南韵,偶尔叛逆的灵气,实在更适合如意的性格。而且总觉得,演小如意的瘦骨嶙峋的姑娘长大也是更像周迅,而不是巩俐,很难想像在压抑的庞府里,抽着大烟,还能长得那么丰满。
  
  以下是剧透,一股子旧时代的霉味,就硬生生地发酵成了出戏,可惜此情不关风与月。
  
  电影开篇,小如意独自对着镜头,面无表情,画外音慢悠悠地说着,鸦片是什么,我的乖女儿,鸦片是天地间的钟灵毓秀啊。小如意忽地咧嘴笑了,犬牙白白的,好像传说中刚刚养成的小鬼,让人一阵毛骨悚然。如意就是瘦,穿着白色的短裤肚兜,赤着脚,搅乱了女人们的牌局,闯进了祠堂,身上的铃铛遥远地响着,引着管家在身后气哄哄地追,直到穿着白色小背心的小端午抓住如意。如意才领着端午走出祠堂,光洁的后背上,肩胛骨突耸着,小忠良那时从远处走来,白色的马褂,整齐的头发。然后小如意转身,微蹙着眉,两条麻花辫一荡一荡的,端午也随着往祠堂里看,忠良安静的眼神却是落在了如意身上。这一幕,是开头也是结尾。
  
  只是一个人跟着跟着就不跟了,一个人得不到就决定毁了。然后所有人想起当时年纪小,哪怕夜晚鬼影幢幢,仍是氤氲一片美丽。
  
  忠良在辛亥年入了庞府投奔嫁了大少爷的姐姐,那一年他十三岁,不读书的时候就帮姐夫烧烟,大少爷是烟鬼,苍白的一张大脸,头发湿淋淋搭在一旁,他说,忠良,去亲你姐姐一口。姐姐也说,来,忠良,亲姐姐一口。这番高墙下的乱伦终于让忠良恨无可恨,去药房拿了毒投在烟里,然后仓皇间执行李去北京,谁知阴差阳错到了上海,成了骗女人钱的小混混。欢畅里喝酒赌博,总是这样,亲女人一口,亲掉一个耳环便是战利品,然后幽会处,合伙要胁,劫了人家的钱财。
  
  上海的老大让忠良去骗庞大小姐来上海,忠良内心挣扎中回到庞府,仍是荷花塘中撑船的水路,来来回回不知积了多少人的怨气。他勾着如意喜欢他,能对女人用的招数都在那了,如意一颗芳心也扔了下去,扔在忠良的行李中,翻出一张成熟女人的照片,坚持认为女人比姑娘漂亮。那时候端午过继过来,顶着西瓜头,什么都是跟着如意,于是如意要变女人,也是找了端午。后来如意和忠良的激情戏拍得很好,只是裸露的纠缠的后背转圈,如意乌黑的秀发一直在翻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海藻一样的头发。再后来便是俗套,忠良爱上如意没有骗她到上海,倒是上海老大把如意接来让如意看看忠良的勾当,穿着白色西装,做着拆白的买卖,如意在这边隔着弄堂看,那边小楼窗口,照片里的女人头发凌乱,红着眼睛问忠良有没有爱过她,忠良沉默,女人跳了楼,死了。如意换了洋装,走进十里洋场同样问忠良爱不爱她,忠良不答。一场上海之行,三人全都变了。端午强暴了如意,他说这里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战争,那个女人为了男人去死,可她还是输了。端午回家,姐姐问见着忠良没有,端午不屑地慢声嘲讽,我真不想告诉您他是干什么的。之前退了如意婚事的男人又找了来,端午仍然穿着蓝褂子,哈着腰悠悠地说,小姐和我,和忠良,都是睡过的。
  
  仍然是大俗套,忠良找了来,终于大喊说我爱你,如意闪着泪光说晚了,仿佛变成了琼瑶的戏码,但只是一瞬间而已,忠良很快沉静下来,手指抚上了药房覆满灰尘的锁,姐姐鬼魅一般出现在身后,递出一把钥匙。掀开蛛网下的布,烟枪上的玉雕仍然温润,忠良轻车熟路把烟端给了如意,又执了行李离去,只是半路上对着小桥流水,忽地悔了起来,疯子一样往回赶,仍是晚了,靠在门上哭,面容在黑暗里扭曲起来。最后忠良还是被上海来的人开枪打死了,如意被抬到祠堂上来的时候也已经没了心智,倒是端午,仍是从偏门进去,却成了庞家的主事者。
  
  便是一场风月。
  
  杜可风的摄影可圈可点,仿佛雾里看花,却温柔得密不透风。张国荣的演技炉火纯青,白衣白裤风度翩翩,但内心的挣扎,一个转身,一个手势,都做到了。何赛飞仍是顶着那张娇艳的脸,她从头到尾都没有变,都那么漂亮那么苍白嘴唇那么红,便是死在那个时代了。端午的前后转变却很明显,同一张脸,愚忠与嘲讽都让人如此信服。唯独看不惯巩俐的北方味,还有滥俗的剧情,若不是有如此完美的摄影,谁也不会把它当成文艺片的。

 3 ) 陈凯歌折戟《风月》,但讲述人性的压抑扭曲,这部片很出色

1996年5月,继《霸王别姬》的风头大劲之后,陈凯歌新作《风月》在香港上映。

带着再次问鼎戛纳的厚望,这部电影上映后遭遇票房重击。市场差评一片,甚至被形容成「金棕榈得主患了头脑发热症,神思朦胧之际的作品」。

也许是因为话题涉及毒品(鸦片),《风月》被定级成R级片,大陆市场直接禁止上映。

平心而论,虽然在格局观上《风月》跟《霸王别姬》确实差着段位,故事本身的取向也很难在主流市场上讨到好,但在人性的剖析,角色的细腻程度上,《风月》的操作难度和成品精致度毫不逊色。

如果你想知道人性在扭曲压抑的环境下能如何病态地过完一生,那你完全应该去看看陈凯歌这部「滑铁卢之作」。

1.

从人物性格来看,《风月》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病态。

得益于杜可风对影像视觉纯熟的掌控力,这种病态被描述得既有张力又有美感,画风如同鸦片一般,又艳丽又阴沉。

片头少女如意第一次亮相,就堪称童年阴影系列——昏暗的光影之下,少女阴鸷地低头抬眼,父亲一边对她喷着大烟一边说:「鸦片是天地间的钟灵毓秀啊」。少女深吸一口,露出满脸诡异的笑。

贯穿始终的病态给人带来的不适感,几乎注定了整部电影的最终结局——它就是一部小众文艺片,很难走向主流。

换言之,《风月》和《霸王别姬》的差距,正是小众文艺片走向主流市场认可的那道坎。

2.

故事起始于清王朝灭亡之际,发生在一个以鸦片生意发达的显赫豪门——庞府。

故事的开始,就像《霸王别姬》一样,孩子们都还小,都还是被压抑,被毒害的对象。

少年忠良父母双亡,去投奔嫁到庞家的姐姐秀仪,被姐姐劝着读书之余帮姐夫烧烟。读书和烧烟放到同一句叮嘱里,就跟喝粥应该配点小菜一样稀松平常。

心理极度扭曲的姐夫,操着一口被鸦片腐蚀的黑牙,居高临下地要用姐姐秀仪来教他做个男人:「忠良,去亲你姐姐一口。」

青春期的少年带着荷尔蒙萌动的情欲,被性骚扰的屈辱和乱伦的压抑击中,眼睛里看到的是姐姐左边耳畔上晃动的,光影交叠的耳环。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童年创伤导致了他对性别的迷失,但程蝶衣身边其实并不缺少善意和温情,所以他也从未丧失人性。

而《风月》里郁忠良的童年创伤更为彻底,引向的是人对爱情和人性的全方位迷失。

女人左耳那串耳环,成了他此生所有成败追逐的标志物。

3.

忍无可忍的忠良发狠在大烟中下了砒霜,把姐夫毒成一个废人。

姐姐秀仪慌忙送他离开庞镇,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原本的路线,他应该直上北京。但他迷路了,在车站就被抢走了行李,然后被拆白党拐到了灯红酒绿的上海。

从此,北京成了他永远到不了摸不着,意味着自由平等的美好新生的独特意象。

张国荣饰演成年的郁忠良。在谈起这个角色时,张国荣直言这部电影的难度要比《霸王别姬》里程蝶衣要更高,甚至是他从影以来最艰难、造成很重心理负担的角色。

这个角色性格非常复杂。忠良并非大奸大恶,他受到过深重的精神摧残,却依旧残存是非观和善意。于是,在歌舞厅里,面对初初下海的小舞女的一滴泪水,情场老手的他依然会突然心慌不知所措。

这让他既不能破釜沉舟地对女人狠下杀手,也无法面对自己的感情开启新生。他前后失据,左右为难,直到正面对上那个能彻底击溃他的人——如意。

4.

女主如意也同样背负着深重的童年创伤。

少女时期,如意恼恨家中大群的姨太太,穿着肚兜爬在延绵的牌桌下,将一张张桌子依次掀翻。被管家追着逃到祠堂,遭到严厉的斥责:「是谁叫女子进祠堂的?」

她从小被父亲用大烟养大,然后又被未婚夫以「她是毒人」为由退婚。身为女性,既不能理直气壮进入家族祠堂,也不能顺利出嫁离开这座阴森的大院高墙,她被困在了这座大宅里。

她一生都在努力摆脱自己身上桎梏。于是,当家族改朝换代,她阴差阳错成了庞家主事,动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遣散所有姨太太。

她是那个被永远困在了庞府,生死不得解脱的人,所以在她心里,姨太太们可以离开庞家,其实是对她们的一种施恩:「女人不是连祠堂都不能进么?不如放她们出去。」

5.

当如意遇到从外面世界回来,跟她栩栩如生地讲述北京新青年天高海阔的人生的郁忠良,她以为自己找到了拯救自己的稻草,终于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忠良按照既有套路拿下她左耳的耳环,她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另一只耳环也摘了下来,送到忠良手上。

那多出来的一只耳环,和为了取悦男人主动破处的动作,彻底击中了内心深处那个还心存良知的忠良,也将两人的命运引向了无法逆转的悲剧。

郁忠良回庞家是带着任务的——拆白党大大看上了庞家财产,而这笔财产名义上掌握在如意身上。

象征着美好新世界的北京毕竟只是忠良编造的故事。天人交战之后,忠良说:「我是不会带你去北京的,那儿也不能带你去。」他既无法给如意带来北京的新生,也不愿将她带入上海的泥沼,他退缩着回到了上海。

6.

败走庞镇的忠良给拆白党大大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一个良心发现的拆白党,还能当拆白党吗?

他不断地饱含深情地说:「我的忠良,废了。」

对这张王牌,大大实在不愿就此舍弃,于是派人去庞镇接来了如意,想让如意看看忠良是如何步步设陷将女人骗得团团转的:「如意死心了,忠良自然会死心。」

他算错了。

对于如意而言,忠良的欺骗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忠良甚至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没办法承认自己的爱情——他是个彻底的「爱无能」,他不是那个能带她摆脱封建枷锁,带来新生的人。

忠良却开始了他最后一次毫无意义的自我救赎之旅——他追回庞镇,试图挽回这段破碎的关系。无果后,他用少年时的故技重施,在鸦片里下砒霜,毒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最后自己也死在了拆白党的枪下。

跟如意作最后的道别的时候,忠良说起了初遇如意的场景:「那月亮多亮啊。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小,你光着脚。后来我在祠堂门口碰见了你跟端午。人要是永远长不大多好。」

7.

《风月》或许确实在题材上不如《霸王别姬》立意深远,人物个性和人物关系也都剑走偏锋,但对于复杂人性的深度刻画,对于童年阴影能给人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这部片描绘得非常细腻。

里面有非常多带有隐喻色彩,在片中不断被重复的剧情:左耳的耳环,幻想中的北京,祠堂的灯笼,美人手中的玫瑰,整片的荷塘,红与黑一双锦鲤,复仇的毒鸦片,祠堂前回首的孩子……

就算抛开经典不经典的问题,主演阵容各个演技在线,张国荣、巩俐、何赛飞,以及荧幕处女座跑龙套的周迅,在细节情绪的表现上都非常惊人。

尤其是张国荣的演技堪称一绝。如果不是张国荣镇得住能驾驭如此复杂的角色,很难想象题材如此犀利的故事如何能撑满全场不翻车。

抛弃《霸王别姬》这个坐标系吧,吃我一记来自小变态的安利,这是一部优秀的小众文艺片。

End

 4 ) 王安忆:陈凯歌与《风月》

替陈凯歌写剧本,首先要学会听。他是一个具有语言魅力的人,你千万不要被他的语言蛊惑,这样你才能听懂他。他的说话里,有三种形成冲突和混乱的因素,是你格外要留心的。一是理性的抽象的思考,这是可以越说越远,最终陷入茫然虚无的;二是感性的具体的场景,则是以镜头的方式出现;三是汉语言的表达方式,这是在不知觉中诱惑他的,有时甚至会使他迷失方向。不过,你也不要急于拨开他语言的迷雾,再说这也不是急得急不得的事情,你随他左冲右突地走过一段弯路,最终你发现这弯路原来是座桥,引渡你到了彼岸。
 
 
      和陈凯歌一起写《风月》,使我有兴趣的倒不是《风月》,而是陈凯歌的工作方式。我从头至尾都没有对“风月”发生过贴肤之感。有时候,与陈凯歌为一个问题争论,争到激烈处,他会说:这是我的东西!我就噎了一下,说不出话来,但我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对的。也有过一次,他大约是喝了一点酒,心情比较好,说:我要让这个电影充满你的情调。这话使我觉得他至多是要赠送我一个礼物,但也决不会以为那就是我的东西。我们都是极端自我的人,这决定了这个合作中的大困难,但谁知道呢?也许成功的契机也在这里,因为这至少是一个共同之处。就因为这是人家的东西,我难以激起热情,但既然我接受了这个工作,就必须面对现实,把革命进行到底。但是工作并不是没有乐趣的,我向陈凯歌学到很多东西。


    现在回想那几个月,真有些后怕。事情简直乱成了麻,一不小心就会走上歧路。陷阱也很多,险象环生的样子。常常走到一半就迷失方向,再得回到出发的地方,从头来过。这全得靠锲而不舍的精神。陈凯歌做活的方式是有些笨的,还有些不见棺材不掉泪。照我看来,有一些情节,是可以事先做预测的,走得通还是走不通,不必非要让实践来检验真理。可他不行,他一定要走一遍,撞到南墙上再回头。例如,景云这个人物。他是如意最后一定要嫁的男人,因为我们已经决定最后的如意是一个新娘,以她的毅然成亲来宣布她对郁忠良的挑战。最初的景云是一个俗气的人,曾经安排过这么一场戏,让他在澡堂子里,和拆白党头子一起聊日本,说人家日本是中国的零碎儿,地盘是中国大陆的边角料,文字也是中国字的边角料。你可以想见是个什么面目了。陈凯歌还进一步说:就朝英达那个形象上靠。然而,无论我们让如意对男性失望到什么程度,最终,要与这样一个人结婚,精神上很难说是有什么胜利感的。必须花很大的功夫绕弯子。并且弯子也绕不自由,有些路子是绝不能走的,比如“负气”。如意嫁给景云,还不能是负气。随着如意的不断成长,精神上不断强大,这最后一笔的不合理变得越来越尖锐了。同时,做新嫁娘的场面却越来越清晰而且鲜明,如意穿上新嫁衣的样子有一种特别震动的嬗变的意思,没有这场面,事情就收不了场。那些日子,我们整日在这些人物中间无望地周旋,几个人都是板上钉钉,不能动的,人物关系的作为却要升级。直到最后,终于做出一个大决定,就是让景云改变形象,成为一个美少年,事情才开始变得通顺起来。并且这一个形象改变,又反过来促进了如意更上一层楼,她的热情竟是那么春风不灭,野火又生。当陈凯歌决定改变景云的时候,我自然有些埋怨,因我其实是提醒过这个人物的毛病,可他执意要做到底,现在却要变。他说这不是变,而是找,把对的东西找出来。就这么样,那个破景云叫我们蹉跎了时间。可是,他毕竟载着我们走过一些路程,在这些路程里,郁忠良和如意,还有端午都成长起来了,他就算也没有白走一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们就是这么过河拆桥地渡到了彼岸。 就像陈凯歌说的“找”,我觉得我们是在不停地建设,然后拆毁,再建设,再拆毁,最后,脚下是一片废墟,可那东西,真的找到了,就是《风月》。我们糟蹋了不少好细节和好对话,还有好气氛,《风月》就是从它们的残骸上走过来的。
 
 
      如前面所说,我必须面对现实,这现实就是陈凯歌的东西,我如何去做。第一是必须明白他要的是什么,第二是至少要理性上同情他要的东西,他要的是什么呢?
 
 
      他是一个贪婪的人。他要的东西太多了。我不知道他让电影承担这样重大的负荷对头不对头,但我预感到,他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是一个记忆力极强的人,经历过的东西不容易淡忘,就像一个扛着大背囊旅行的人,背囊越来越重,却不舍得丢下任何东西,任何东西于他都很珍贵,因为与他走过的路途有关。他还要检阅他的收藏,这些收藏在他的眼睛里不断有着新发现,更新着他的情感和认识。他又是一个积极生活的人,手和脑一样勤快,于是就像一个肯吃苦的农人一样,每一季庄稼都收获得很多。当他向你表述他心里所想时,语言挟裹着思索和激情汹涌而来,你险些儿站不住脚,被它席卷而去。当他清理他的思想时,你甚至能感觉到他的痛苦和劳累。似乎是,什么都是贴心贴肺,放不下这又放不下那。一切像是都有联系,可是什么才是纲举目张的那个纲呢?一切又像是左右冲突前后矛盾,什么才是万变不离其宗那个宗呢?他的思想免不了是庞杂的,他的感情也有些庞杂,因为这正是在急于攫取又沉渣泛起的中年时期,远离了单纯的少年时期,还远未到尘埃落定的老年。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像陈凯歌这样思想和情感太多的人,迷上电影,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电影实在是太现实了。它是所有艺术中离真实最近的一个。它是连鬼魂都要化成人身送到你眼前,要你信服的。尽管有那样多的现代观念的电影理论为它开拓出路,可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它写实的特质。一句话,它是人间面目的。人间的常情常理,承载得起陈凯歌所思所想吗?只要看看《边走边唱》,你就能感觉到这种类似生产力要冲破生产关系的革命中的痛苦矛盾。你明显地看到人间常态对他的束缚,只能从抽象到抽象。几乎无法找到一个现成的故事去包容他的思想。
 
 
      后来我们时常讨论《霸王别姬》,在有一点上达到共识,那就是,《霸王别姬》具有一个先天很好的人物关系。在陈蝶衣(原文之误)和段小楼这一对师兄弟之间天然就有多少层关 系,这些关系呈现出阶梯状,一层层上去,可抵达很高处。在这人物关系的前面是人间面目,身后却可升华到神灵的境界。换句话说,也就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这种好事情不可多得,大部分的人物关系,功能都很平凡,有好的,也被前人使用得差不多了。所以,看来我们只能后天努力。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找到了方法上的共同语言,因我本来就怀疑那类机巧性很强的人物关系,究竟能有多少作为。我以为那是以杠杆的原理,用的是巧劲,所谓举重若轻,是艺术里的小道,讲的是小便宜。我比较赞成加法的原理,就是说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垒,简直就是一种奴隶的劳动,没有一点儿投机取巧的,下的都是死力气。想象一下,奴隶们垒金字塔,挖大运河,修长城就是这劳动。真正的艺术,其实是没有什么趣味可言的,它不是挖空心思的事情,动的不是心计。它用的是心力和脑力,真是个力气活,你就把一个故事的核,使劲地朝前推吧,像推动历史的车轮似的,又像是推雪球,越推越大,最后,成为一个巨大的结实的大东西。这活儿,真是苦,熬的是心血。这是苦,还是说不出来的,你特别像一个茧蛹里边的蛾子,在黑暗中操作,当你终于见到光明的时候,你却把你生命熬成的成果丢下了。这操作几乎是凭着本能,带着些盲目,你根本不知道个所以然。然而,因为是两个人一起劳动,必须要协调手脚,于是,这劳动的情形便也清晰起来了。这就是同陈凯歌一起搞《风月》,最大的快感。这样的合作,使这种孤独的劳动变成可以倾说的,并且互相援手、安慰和鼓励,这苦役变得容易承受了。


     这样,我们又建立了一些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承认《风月》的人物关系不是机巧性很强的,可以巧作文章的,就像通常意义上的好莱坞电影那样,比如《辛德勒名单》。照我的解释,辛德勒,一个拯救犹太人的纳粹同犹太人的关系就是机巧关系,如同杠杆一样,它能举起什么样的分量?充其量就是一桩善举。而一整个犹太民族与一整个排犹的目耳曼集团的关系,则可展开人类黑暗和光明的大戏剧。这是正面的冲突,锣当锣,鼓当鼓,而不是背后暗箭一支,效果自然不错,风度却不好,是鸡鸣狗盗之流。


    《风月》的人性戏剧,是正面展开,走的是明路,而非暗道。“风月”这名字,就是开宗明义。现在我应当说一说,我如何会对陈凯歌的《风月》产生同情的,没有这个,我无法工作。陈凯歌说得很明白,他终于要写“爱情”了。我很机械地归纳了一下:第一他要的爱情是强烈的爱情,是达到忘我的境界,惟有年轻人才可做到忘我地爱,因他们有足够的生命的燃料,这燃料甚至足以焚烧他们的生命,所以这故事必是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发生。再则,他要的爱情虽然极端强烈,但决不是盲动,因此,还须有理性的一面,这就是他想要由如意这一个女性来承担爱情任务的原因,他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具备爱情的理由,爱情甚至是女性向这世界挑战的武器。其三,这爱情的状态当是繁花似锦,盛到极处,是在边缘上的危险的盛况,于是,他选择二十年代作这爱情的背景。陈凯歌对二十年代这一时期可说是情有独钟,似乎这是多灾难的中国的憩息的好日子,有一些事情刚有了结果,另一些事情正准备开头。共和制使这老迈的民族迸发出一些青春的光芒,带了些回光返照的意思,可孤立地看,这光还是灿烂的。在那灿烂的光里,有一些事端的始末像尘埃一般飞扬着。在这时候,谈一段风月是多么自然,又多么奇特。最后,则是为这段风月找一个舞台,那就是江南。陈凯歌的江南是寂寞的江南,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花稠雨密的江南,而是江堰下面,帆起来了,橹击在水上,犁开了沟壑,他说,江南的水是一种稠厚的物质,是有重量的。其实他的江南只是名字叫作江南而已,其内容是不是江南无关紧要,我们都不是民俗学者,无心在江南问题上作文章。我们只是想弄明白,故事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发生。那么就这样决定,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事情就好像在水上展开的,这便有了一种流逝的面目。这也是走向极致的爱情必定的下场,因这爱情真的就像是箭在弦上。但是,这还是故事环境的抽象含义,具体的呢,江南是二十年代这黄金时期的一个好代表,确实有风有月,一边是茶桑好种田,另一边是通宵达旦的歌舞——上海这城市,如海上升明月,为江南染上一层旖旎的梦幻的光色,这又是故事环境的一层抽象含义。好了,陈凯歌要什么,大体是明白了,那么,我要什么呢?倘若说我也可以有一点要什么的权利。
 
 
      我想,陈凯歌已经说服了我,问题是,这事情里头,有什么是可引动我的情感的。哪怕不是直接有关而只是歪打正着。陈凯歌阐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时常会谈及一些往事,我很感动。他向我谈及这些伤痛的往事,我并不理解为信任和坦诚,而是深以为这是对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的割心割肺的交底。就是像《霸王别姬》中,陈蝶衣唱那句“我本是女儿身”,总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后来,被师兄段小楼用烟锅袋挖得满嘴流血,他终于唱出了“我本是女儿身",这一句唱非同小可,他其实是将他的性别交了出去,从此,他该怎么做人啊!陈凯歌说,他是将对陈蝶衣的惩罚当作一个破身的仪式,自此,陈蝶衣就将自己交出去了。说起来,艺术这条路是不能走的,走到远处是很不幸的。你把你的血肉铸成一个东西,你怎么去呵护它被消费的命运?可你不这么做又不行,因你最初走上这条道路,就是被你的心里话驱使的,你一个劲地要说,说,说个没完,等你发现你说得太多了,太深了,却已经收不住了。艺术好也在这里,糟也在这里。好是在它把你个人的情感外形化,变成了一个审美的存在。糟则在于你把你的情感给了它,你还有什么?因为你预感到这下场,你就变得非常受折磨和挑剔,不知什么是最好的表达。
 
 
      不久前看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很有些触动。心里十分羡慕姜文能这样直抒胸臆,表现自我。几乎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姜文,肆意纵横,你差不多忘了这是一部电影,而以为就是少年姜文。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处女作,这对于每个人都只能有一次,而我们都已经是过来人了。我们已经离开天然很远,因此便无法倚仗天然。我们的情感变得复杂,要为复杂的情感寻找一个单纯的形状,可说是我们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但我们还必须走过从复杂到复杂的阶段,我不相信有什么阶段是可以超越的,倘若说是超越了,那么同时一定还是损失。
 
 
      话再说回去,既然陈凯歌认定《风月》是他惟一的方式,那我就只能努力去和这方式接近。我想,当我逐渐了解到陈凯歌和《风月》间有着一些纯个人的联系时,那种必须建立的同情实际上已经有了基础。就是说,我不能帮他去造一座空中楼阁,但我能帮助他培育一棵树成长,尽管这树扎根在他的土壤中,可是,土壤和土壤总是有些联系的。《风月》这东西里,最终打动我的是“爱情”这一个话题。就像前边说过的,沉渣泛起的中年时候,什么才能使这些归于澄净?仅靠回忆往事是不够的,往事在我们眼里,总有些好笑和好玩的意思,不是说过,我们已经过了姜文的年轻和处女作的好时候。我们只有依靠理性,这其实是个大难题。一切都是昏晦不明的——二十年代这时间,江南这地方,人物间的暧昧关系,情感的不明就里——我们要以井然有序的工笔的笔触去描画这昏晦不明的图景。在创作的过程中,陈凯歌有时会很兴奋地说: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就好像在用刷子刷颜料,一遍又一遍,那图画越来越鲜明了!这往往是在我最糊涂的时候。但说的就是那个道理。
 
 
      起先,我是反感“爱情”这个提法的,我觉得“爱情”这两个字太甜蜜了。陈凯歌就说:那么“情欲”怎么样?这我同意,“情欲”更为原生状一些,与生命的关系更加接近,更可开辟空间。于是我们就从“情欲”着手了。一切都是从情欲开始的,生杀仇死,塘里的荷花散发出危险的气息。都是一些盲动的生命,为无以名状的欲念冲动,谱写下恨与爱的篇章。而如意是这些盲动的生命之首。那么,如意应当是什么样的呢?我只知道她千万不能是卡门,陈凯歌只知道她是个异种,出于偶然才落到人间。由于对她寄于希望太大.我们简直不敢动她。郁忠良也是,他简直重要到不知他来做什么的。我们都太钟爱我们的人物,给予他们很高的使命,结果他们的形象都虚化了。我们不知道,他们这两个宝贝到了一起,所产生的那种注意,应当命名为什么,既然“爱情”这两个字已被我们嫌弃了。
 
 
      我们说是情欲,可是问题就来了。倘若如意和郁忠良之间是情欲,那么以什么来区别如意和瑞午(?原文如此),郁忠良和天香里女人,绣仪和景云——那时候,绣仪和景云之间还有一手。就算都是情欲,那是不是有高低之分,倘若有高低之分,我们应当以什么来称呼?
 
 
      我们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难题:用理性来对待感情这东西,为它划分疆域,规定性质,然后命名。
 
 
      事情只得又绕了回来,不得已地拾起了“爱情”这个名字。我们屈服于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如意和郁忠良之间的,确实是爱情。那么,还是那个问题,爱情和情欲究竟是什么区别。最后的结论是,当情欲专注于一个对象的时候,那就是爱情了。就是说情欲是漫流的水,爱情则进入了河床。这是从情欲中生长出来的爱情果子。这个爱情,我也能接受了,它是比情欲更高级的生命状态。它的甜蜜也是付出过代价的甜蜜,其中包含有生命的痛楚。
 
 
      陈凯歌对如意可说是倾心倾爱,一个中年人去写一段少年爱,其实是有许多凄楚的。这也是少年往事,只不过,这往事不是那往事。我对他一句话记忆犹新,他说:我还有燃料!这年纪,燃料也是千锤百炼的燃料了。在这个年龄段上,爱情其实是个举重若轻的东西,貌似轻巧,内里却是沉重。岁月都不是白过的,不是这里,就是那里,就要留下破绽,要说补也是拆东墙补西墙,总没个完满了。倘要抖擞起来,是须加倍的热力与能量。少年时,是可以不讲道理,不问前后,到了如今,可再不明白就过不去了。《风月》所做的一切,归结起来,可说是给没道理的找道理。
 
 
      陈凯歌的少年热情,是道理堆砌起来的,你可以不明白,他却要明白。这是什么成分的燃料啊!陈凯歌有时候形容爱情的强烈程度时,会说:那是可以拔出枪向你开枪的。这话是有些蛮不讲理了,可依然骗不过他自己,说完之后还得坐下来,抱头想理由。你想想,这样的爱情道路有多艰难,真是须要奴隶样的劳动,一步一个脚印。这是用理性砌成的混沌爱,这虚无走近处看,能看见细密的笔触。全不是胡来的。这就是电影的厉害了。它的写实性向你讨的都是道理,并且不是天上道理,而是人间道理。你一点都含混不过去,样样都要有交代。
 
 
      到了最后,如意从她亲手缔造,然后亲手销毁的爱情堡垒中走过来,茫茫四野,谁能与她共赴爱的前线?这是在向我们的想象力挑战,我们光顾着磨炼我们的矛,盾却跟不上了。陈凯歌说:我真是给我自己找了个对手。面对着这样的对手,是很难不被激动起来的。也因此我非常能理解,后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如意换角儿风波,陈凯歌是很难找到他的意中人的。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是到相当后面,才把我的兴奋点移到“爱情”这题目的。就像前面说的,我接受“情欲”的说法,后来,我还提出“成长”的说法,陈凯歌都答应了我。如意,忠良,还有端午这三个主角的童年情景吸引了我,尤其是在最终的覆灭之时再回想那一切尚未开始的场面真是有震动之感。我们就沿着他们成长的路线走,终于走向爱情的结果,是期然也是不期然。“成长”也变作一座桥,引渡到爱情的彼岸,到底还是陈凯歌的话应验了,是谁的东西就是谁的东西,争也没有用。“情欲”也好,“成长”也好,其实都是方法的问题,目的是什么,陈凯歌最清楚,谁也改变不了。他着急的时候说:这是我的一个孩子,我怀胎数月,你们要让我把他生下来!现在,这孩子生下来了,就是《风月》。
 
 
      我无从估计《风月》是否能够胜任陈凯歌的思想,可别像《霸王别姬》到了后边,便被这思想压弯了腰。我也无从估计《风月》是否能够容纳经常闪现在他眼前的场景,这些场景贴肤可感,很难断言它们与那抽象意境的关系。总之,我不知道《风月》是否能够成功。我说的成功不是指电影节上获奖摘冠一类的,而是对陈凯歌自己而言的,就是说像他所形容的“生孩子”那个意义的。具体说来,便是将他最抽象的思想落实于最具象的表现。这是我们这些从事写实艺术的人梦寐以求的东西,称得上是理想一类的。虽然很难期望完美,总归是近一步好一步。然而,谈何容易。这时节,理性和感性都正成熟到一个最艰难的当口,两者都是在尽力发展,分道扬镳。和谐的世界分裂了,并且不是一半对一半地分开,而是四分五裂,碎不成个的。我们如何再重新组织这个世界?我们能够再重新组织这个世界吗?这全取决于我们的生命力有多强,热情有多少,它们可支持理性和感性走向极致,相信极致就是又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从陈凯歌身上感受到一种打碎旧世界的勇敢,他不怕牺牲地投身于分裂之中。他接受女性主义的立场,接受同性恋的立场,接受孤独者的立场,接受处于世界边缘的立场,并不惜走向极端,这是他的选择。他自己将自己抛出世界的中心地带,面对荒野,就好像如意失去她的伴侣,然后,再白手起家地缔造一个新世界。当我们无可选择地远离自然状态之后,没有比自觉的选择更令人可喜的了。这是再造自然,或者按时下流行的说法,回归自然的希望之光。
 
 
      所以我说,你要会听陈凯歌说话,听懂之后,你会发现,他正是你的一面镜子。

 5 ) 一部严重被低估的解构人性反映人性的华语电影佳作

先下结论,《风月》是一部严重被低估的解构人性反映人性的华语电影佳作。

想要理解电影想要说什么,有两个贯穿电影始终的“线”不得不提:“江南庞式”灯笼们与周迅所客串的舞女。

先说开头出现以及最后再次出现的舞女,初次登场一身素衣,满目悲伤,留着眼泪绝望地望着风月公子哥(之前的那场戏是忠良与那些化妆的舞女互相撩拨),最后登场一身华衣,满目风情,开心地望着忠良,回赠一朵花。这里我引用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一段话来解释舞女这条线的作用:

习惯呀!你真称得上是一位改造能手,只是行动迟缓,害得我们不免要在临时的格局中让精神忍受几个星期的委屈。不管怎么说吧,总算从困境中,得救了,值得额手称庆,因为倘若没有习惯助这一臂之力,单靠我们自己,恐怕束手无策的,岂能把房子改变。
舞女为什么开心了,满目风情了,一身华衣了;她习惯了这里,这个风月场所,舞女来历是空白的,可能是贫穷,反正是生活上一些无法改变的苦难让她来到这里,初来,她悲伤不已,再次登场她已经麻木了,成为了这儿的一份子。

生活有很多痛苦别扭心结我们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在时间流逝中等待麻木和习惯和我们肩并肩手拉手,痛苦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整部电影矛盾就在这里,顺带一提被某答主所吐槽的忠良特写,或者说全片大幅的阴阳脸特写都在为这一矛盾服务。

习惯了麻木了,内心就不会产生矛盾,因为一切都得过且过,你就是矛盾的一部分。

可忠良不是得过且过的屈从于麻木的人,所以他毒死了姐夫,他要去北京(命运弄人来到了上海),所以他爱天香里跳楼的女人。

如意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她爱上了这个来自北京的新青年(忠良自我矛盾而产生的谎言),要让他教他骑自行车,甚至喝咖啡吃西餐学新学……

而忠良姐姐是麻木的,所以她在得知丈夫被毒后,扇了忠良一耳光。端午同样是屈从于麻木的人,或者说他很无辜被卷入这场风月之争。最后如意被毒得不省人事,端午看似成了旁氏的掌门人,实则不过是那些老朽的牺牲品提线木偶,电影采用了前后呼应的处理:开始如意做掌门人,端午做弟弟,进祠堂时管家没有让他从中间走,而是从旁侧人群里穿过去,最后他自己做掌门人时,管家都不用说,他自己乖乖地从旁侧人群里穿过去。

有的人说端午是牺牲品,很可怜,错了,“江南庞氏”大灯笼可不止一个,它悬在忠良的头上,悬在忠良姐姐的头上,悬在如意的头上,没有父亲从小到大对她吹烟,她早出嫁了,早远离这个大灯笼了,电影最后也对之前如意的出嫁作了补充,一个真正的有主见接受新学教育的新青年老公,一个美好的没有大灯笼时时刻刻压抑的未来,但这一切全毁了。

第二条线,“江南庞氏”大灯笼,灯笼开头和那些晚清封建老朽同时出现,悬挂在他们的头顶上,小如意初登场像风一样跑来跑去,也在这堆灯笼里,后来,如意做掌门那些灯笼又悬挂起来了,如意与忠良初次见面那些灯笼又出现了,围在他们两人四周,如意最后对忠良说“一切都晚了”四周又是灯笼,端午被当作提线木偶拉起来时,灯笼又悬挂起来了。

直到电影最后,小如意又在灯笼里向风似地欢快奔跑了,影片定格在三个少年,与忠良那句“要是人一直年轻着该有多好”相呼应,让人唏嘘不已。

上海(世上)的男人女人们都在打仗,是仗总有输赢,可这场仗没人赢。

 6 ) 東方佈景裡的西化主題,可惜編劇功夫不夠

仍是千篇一律的清末大家族的故事,仍是鴉片朦朧下的一群小姐少爺太太,講的是祖宗家法規矩。但是看到一半卻覺得陌生起來,疑心這不過是一部裝腔作勢的爛片。。。堅持繼續看,品了一下,發現這個moon竟然是如同一塊乳酪(Friedrich Dürrenmatt, Der Richter und sein Henker, 法官和儈子手)。

這個電影的缺點是有點亂,有點找不到中心。如果不看到最後,都不好確定主角到底包括了哪幾個。而最後的一個鏡頭,三個少年的偶然碰頭,才是揭開主角謎底。

忠良從一個受害的少年,發展成害人的拆白黨。從毒害壞人,到毒害自己愛的人。二小姐從一個叛逆的少女變成一個愛的奴隸,在她終於決心開始新生活的時候意外的被深愛她人毒害。端午是跟二小姐青梅竹馬長大的少年卻一點也不敢有對二小姐愛慕的心,在特殊的環境裡他突然開竅強暴了二小姐,在這個叛逆家族的事件之後卻被家族抬上了高座。

這樣分解看來,這三個人的人生全部是由180度翻轉組成的。。。這種強烈對比路線,是比較西化。從書改成劇本的,但是我覺得改的有點失敗,內容保留的太多了,雜亂無章。這個電影從頭到尾貫穿了3個主要人物,但是所有的旁枝細節都仔細刻畫,光是大大口裡的“忠良廢了”,就說了無數次,一點意義也沒有。

大紅燈籠那個電影主要人物也有3個,而且裡面還有些迷局,但是整部電影的人物卻非常誇張的縮減了,老爺甚至都沒露過臉,好多人物是聞其聲不見其人。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感覺。

 短评

当我们自负或自满的时候,一定要再来看一遍《风月》,他会告诉你自负的后果是什么。当然,金棕榈得主自负的惨剧最后让徐枫买了单。

7分钟前
  • 克隆加v239203
  • 还行

我不想做姑娘,我要当女人。为了你,我跟动物试过的。

11分钟前
  • 伊凡
  • 推荐

陈凯歌脑子还好使的时候,拍的东西确实厉害,营造一个场,观众就进去了,几乎无可挑剔

15分钟前
  • RD
  • 力荐

陈凯歌擅长的题材,舒琪的编剧、杜可风的摄影,氛围营造很好,细节把握也很好,《霸王别姬》是社会悲剧,这一部更大比重是一出爱情悲剧。哥哥的演技在这时候完全无可挑剔,周迅的配角出场堪称惊艳。

16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最美运镜最牛逼的用光,太好了这片儿,杜可风是神一样的存在。撇开故事本身的大气之比较不说的话,片子在我心里的评分一点儿不输霸王别姬。还有无可挑剔的中国式美学,其中的床戏片段也是看过的床戏当中最喜欢的。含蓄与隐忍之极致。

21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力荐

陈拍黄土地,张拍红高梁;陈拍孩子王,张拍一个都不少;陈拍荆轲刺秦,张拍英雄,陈接着无极;陈拍霸王,张拍活着;张拍幸福时光,陈拍和你一起,张再千里走单;张拍大红灯笼和摇啊摇,陈用一部风月作总结。这哥俩到底什么情况?

23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你总是撩妹于无形之间,随便使个眼色,女主角的心就跟着你走了

27分钟前
  • 益暄
  • 推荐

我是为哥哥看的。

28分钟前
  • 还行

那个压抑劲拍出来了

32分钟前
  • tomorrow
  • 推荐

这片子几乎是靠杜可风的摄影和各个主演挽救了。打光并无不妥,估计是《霸王别姬》大受好评,所以戏剧式的舞台打光借鉴,但特写、长焦和跟拍运镜都是厉害。如此好的配置:园林实景、江南水乡、民国古典,这么多的实力派演员,极为暧昧的暖色调,甚至是一股氤氲的颓唐调光,这摄影太好了。这个文本如果非要对号历史政治,充其量是一个儒家大家族的萎靡、压抑,然后是自毁,甚至《胭脂扣》都比这好多了,格局再往大一点想,只觉的是旧时儒家父权制的可鄙和可悲。我是很怀疑,没有张艺谋这样的摄影师,没有芦苇编剧,没有杜可风等,陈凯歌的作者性和审美意趣到底在哪。到底是没有自己的东西,多年后看《妖猫传》和《无极》更觉如此。7.6

3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那个端午简直是神了。

37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开头部分杂而无用,后来 渐入佳境,但却始终用力过猛,人物的情感上来就是100°的开水,让人没办法适应。但不知为何,天香里的女人周洁,那么少的戏,豆瓣连个名字都没有,却让我丢了魂。或许是我有故事?三星,给周洁一颗星。

39分钟前
  • 巴豆虽好
  • 推荐

片子莫名其妙,张国荣风华绝代

44分钟前
  • sherrylee
  • 还行

3.0 看完<<風月>>再想<<梅蘭芳>>,手法結構相似,陳可謂毫無進步可言。縱使<<風月>>編劇再好,杜可風拍的再漂亮,演員們演的再好,趙季平音樂再傳神,置陳手裡,僅僅變成堆砌了。也實在可惜。

47分钟前
  • 大佑
  • 还行

那时的巩俐眉眼间都是俏与媚。她问,你爱过她吗?那时心却碎了一地。

51分钟前
  • 左手
  • 推荐

不错,让人很心痛。

5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周迅定定凝望,落下泪来。哥哥果然芳华。

60分钟前
  • 素手纤纤
  • 推荐

一样是拍上海,同样是巩俐主演,陈凯歌这部《风月》和难兄难弟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样,一前一后都是比较失败的作品,大量的顶光、部门侧光打得像恐怖片,人物的脸庞经常半明半暗,神经质的性压抑,歇斯底里的人物,故事却很单薄撑不起来,除了演员、摄影,基本没啥可看的。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分明是恐怖片

1小时前
  • 阿朽
  • 还行

忠良以为外逃十年是解脱,其实内心早已陷在阴霾的庞家大院无法自拔;如意想等来一个太阳解救自己,却不知来的是一个假的救赎;端午以为自己可以卑微地不计付出地爱,却在混乱的大上海迷失了灵魂。景云也许真的是如意的太阳,忠良却戳瞎了她渴望光明的双眼,终于高高在上的端午则成了另一座石头雕塑。

1小时前
  • 张小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