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怪谈 第三季

已完结

主演:伊娃·格林,乔什·哈奈特,比莉·派佩,哈里·崔德威,利夫·卡内,罗里·金尼尔,提摩西·道尔顿,帕蒂·卢波恩,沙扎德·拉蒂夫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1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2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3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4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5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6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13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14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15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16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17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18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19低俗怪谈 第三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的法克

作为penny dreaful的忠实拥护者,第三部真是让人disappointed到极致。
我有多爱这部剧呢,我会把前两季的台词打印下来一遍遍的读,那些又长又作的句子那么诗意的打动我的心。
刚开始看怪谈是因为我把美恐看完了,无意中打开的,这无意却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纪的大门。相较于美剧的血腥爆头破肠子断手脚这部剧的恐惧很多时候来自对人性的探讨。而且我很喜欢那种诗意化的形式,dramatic又华丽,文学感极强,演员们神经质的表演破格的剧情,真是让人沉迷到不行。剧情的离奇很大程度满足我们这些循规蹈矩乖宝宝对破格的好奇。剧情的跌宕起伏让人永远猜不出谁是大反派。
然而这么好一部剧,第二部就开始蹦坏了,第三部就彻底蹦坏了,看的我真想骂娘。为啥第二部就变成抓鬼敢死队啦?一堆人聚在一起保护女主,四不四傻?第三部又分散各地故事又扯不到一起,角色加的太多,每个人都有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的关系或有或无又不够深,最后莫名奇妙的结尾,是不是傻!是不是傻!
比起第二部,第三部把医生和lily的爱情变成了难以忘怀的初恋,四不四傻啊!医生成瘾的事也没有下文,四不四傻!还有为什么多林是永生人的事你为啥没有交代,虽然我知道画像梗麻烦编剧发挥一下想象力在剧中扩展一下好不好,lily的去向能不能在dramatic一点好嘛,如果john和ivy有爱情线麻烦刻画一下好嘛?为啥后面john要离开疗养院后的事不提呢?还有为啥要塞一个新的考古学家角色?除了漂亮真的你和我说有什么鬼用,为什么第三部这么一点都不够深刻,混沌的剧情,还有奇怪的故事发展,真是x!

两颗星是给情怀的,还有那糟透了的台词,生搬硬照到了极点……诗呢?诗呢?除了怪人给ivy读的那首,诗呢?我x
anyway,all the best。

 2 ) 原来是部爱情文艺片

三季追完了 原来是部爱情文艺片/适合细节控和学心理学的 节奏有点慢 如果不是有演员魅力撑的话 早就弃了 画面挺美 Sir Malcolm超帅 (有胡子比较帅)尤其最后一季 一开始因为女儿的关系恨女主 后来应该是爱上女主了 但因为看她长大当她女儿 而且还跟她老妈有一腿 所以下不了手 女主骨子里就是恋父情结 羡慕闺蜜有这样的父亲 后来勾引闺蜜的未婚夫 以及BF狼人 德古拉 都跟Sir Malcolm一种类型 高 有胡子 德古拉竟然还是个博物学家 讲故事那段瞬间回到女主童年听老头讲故事的感觉 这戏有很多佛洛依德元素 自从女主半夜去敲Malcolm房门把老头吓到之后 就一直回避她 之后女主就去找狼人安慰 狼人意识到她跟Malcolm有纠葛 也有狼人自身原因 没在一起女主当时是准备摆脱老头的阴影跟狼人一起的 后来女主也写信给Malcolm没得到回应的情况下 最终投向吸血鬼德古拉的怀抱  挺女权的戏 这戏男人骨子里都有点懦弱 遇事逃避的多

 3 ) 夜色是最美的外衣,蔽藏着世上的丑陋,人性是振翼的蝴蝶,却难逃世俗的织茧。

《低俗怪谈》第三季完结,同时也宣告了全剧终的来临。在这部完美融合西方黑暗美学与欧洲怪谈的剧集你能窥探人性丑陋的极点,也能因发现人心尚留余温而深以为慰藉。
       道林·格雷的画像,堕天使,德古拉,狼人,弗兰肯斯坦等诸多的黑暗传奇都在最恰当的时机最得体的位置推动着成为着剧情的一部分,相对独立也交织相融。编剧并不善于直接叙述世间难得的美好,却钟爱运用人性的脆弱与丑陋反向造化与叙说,所以,看懂这部剧的人一定会觉得这部剧阴暗却不可怖。
        理智与野性搏杀,欢愉与苦痛交融,沉沦与挣扎共存从而占据着人们心间的每寸土地,时不时在上演着令人叹惋的战争却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剧情末尾温妮莎在情爱的包裹下驱散了阴霾获得了救赎,这是观众们早有预期的,或许是意犹未尽吧不过我并不认为这就足以匆匆宣判了剧终的来临。毕竟,真的是太仓促了......

 4 ) 分享一个懵逼的道林格雷

对道林格雷最终季的走向谈不上喜欢,但这几个场景实在好笑。

“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下图让我联想到这个笑谈。道林格雷大概没听过这句话,十分无畏地一次招鸭上万只,席间太阳穴被吵得突突直跳,还得艰难维持风度,简直苦不堪言。
运气中的道林格雷(╬ ̄皿 ̄)

好不容易安静下来,心情美丽了一点点。
让我优雅地喝一口酒( ̄口 ̄)

结果酒杯被抢走了!当着众人的面!啥玩?我老脸还往哪搁?
咦(⊙口⊙)?

***快把我杯砸还给我!
幽怨(눈_눈)

说好做伙伴的呢!?察觉到事态跑偏的道林格雷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解决危机后回到家中。
神清气爽ㄟ(≧◇≦)ㄏ




你说我为啥作的呢?
-
end

 5 ) 低俗怪谈第三季的女权倾向

以1866年的“女士请愿书”为起点,英国的“votes for women”即争取男女平权的运动轰轰烈烈的登上政治舞台。低俗怪谈的时代背景即设置在这一历史时期。
 其实剧中一处细节很明显的表现出了女权内容。莉莉和她忠心耿耿的小助手在街边咖啡叙话时,几个举牌游行呐喊争取女性选举权的妇女被警察狠狠揍了一顿。于是莉莉发出女性不抗争就只能苟活的愤语,所以莉莉后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女性权力进行的斗争。剧中许多与道林、弗兰肯斯坦的对话都实打实的体现出莉莉的抗争思想,手机码字就不一一罗列了。
 凡事都有转折。然而,为什么作为女性的我看完这部剧没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呢。当然是因为所有的抗争,不论主动被动,都失败了。莉莉作为一名有领导能力,然而眼光却完全被个人仇恨被下层社会禁锢住的彻头彻尾的悲剧性人物,注定不可能带领一群靠色相收割色狼性命的whore大军攻陷男权社会。最后与弗兰肯斯坦的对话也充分暴露了她的软弱性,她一方面不愿失去自主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另一方面她希望通过记住仇恨来记住自己冬日阳光般死去的女儿。母性让女人勇敢,也让其软弱。
 而且在当时时代下,绝不可能让女性占据主导地位。于是莉莉衷心的小助手,在发出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活的壮语之后,被道林轻而易举的扭断了脖子。这是女性抗争的终结,女性自身的软弱性劣根性妥协性和客观世界的无情打压,使还没开始的战斗无疾而终。
 刚才说的是主动的抗争,被动的则是指温妮莎。生来抢手,非她所愿,于是只能无奈接受,被迫反抗。第二季她击溃了路西法,一个用女巫做媒介,把女人当枪使的堕落天使。一般再有本事的女人也打不过邪恶之母吧,所以自然是自寻死路。第三季德古拉亲自上阵,用好男人的皮囊,一举得手。于是邪恶之母发威了,编剧把伦敦的那场雾也归功于她。并无卵用,伊森一出场,女王温妮莎自动缴械,本来以为要打一架才被杀死,没想到女人的软弱性竟让她一心寻死。担不起毁灭世界的能力,也担不起毁灭世界的后果,又没勇气自裁,只好借别人的手say bye-bye。所以在温妮莎这条线索里,他是被男人成就的,也是被男人毁灭的,宿命而已,无法挣脱。
 总的来说,剧中的女权火苗都是还没开始就被浇灭了,女性的主观因素和时代的客观因素共同铸就了这场悲剧。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这部剧信息含量是很大的,我也只不过揪出了其中一条线而已,不过就算是一条线也可能与宗教神话传说有交集,所以难免片面。不妥之处还请粉儿们见谅。另外,第三季可能是集数削减的原因,真的虎头蛇尾了…

 6 ) Penny Dreadful 三季剧情结构和人物设置(大结局没毛病!)

<本文全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Penny Dreadful“本是维多利亚时代流行于伦敦的一本小册子的名字,约略等于今日《张震讲鬼故事》一类的街头巷众都知晓的都市恐怖故事集。 以此作为这部三季英国版都市恐怖传说系列的标题,本身已经暗含了创作层面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将大家都听烂了的老掉牙故事讲出新意。三季观影完毕,总体感觉编剧兼制作人John Logan交出了一部编织巧妙,前后一致的精良作品。全剧从音乐、服装、美术设计到台词、卡司都可算是电视剧顶级制作的水平,甚至很多方面媲美电影制作的水准。虽然角色本身的诠释中规中矩,但正如标题已经警告过的那样,这部剧创作组瞄准的从来不是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恐怖故事桥段,恰恰相反,华丽黑暗的伦敦大舞台上各种光怪陆离的monster们诠释的全部都是人性深处的故事。

先来说说这部剧的总体基调和特别之处。这剧在好莱坞的类型剧里也算是非主流,所以虽然剧作、演出水准完全不逊于名气更大的剧集(比如《权游》,甚至在我眼中超过权游),观看群体却小众的多,高峰时也不过几十万左右。对比像是《American Horror Story》这类靠刺激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典型美国肥皂剧来说,此剧骨子里继承的是从希腊悲剧时代以来的舞台剧的血脉。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肥皂剧要靠情节plot和主角光环推动维持,而舞台剧靠的是表演和角色的人性张力。难不成去看10次不同版本的哈姆雷特是因为不了解故事桥段,或者京剧迷们反复听一场戏是因为不知道要唱什么曲调吗?所以该剧对观众的欣赏水平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对于喜欢的人来说这正是此剧“高级感”的由来,当然对不喜欢的人来说可能是“装x”满满。

编剧John Logan是舞台剧作家出身,电视剧本写作倒是少有的兴致所致了。所以该剧中的不少片段完全可以搬上舞台,只靠简单道具,精彩台词和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就能让观众起鸡皮疙瘩。比如说第一季中Vanessa莱尔家舞会上被附身后揭开马尔科姆伤疤的那场戏,Ethan后来为其驱魔的场景;第二季结尾绿娃对着一个看来可笑的人偶演出了全季最令人紧张激烈的一场对决场景等等。和沼泽堕胎妇那一集的对手戏另换个蹩脚的编剧足以啰嗦一整个season。第三季第四集中绿娃和大儿子的对手戏,在一个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的全白房间里两个人演了近一个小时,但其中每个表情、动作、每段台词都让人目不转睛,牵动出的观影者情绪反映足够看完后消化整整一天。

再来说说全剧的卡司。这部剧所有的主要角色基本都有深厚的舞台剧或电影功底,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电视剧演员。马尔科姆爵士的表演者Timothy Dalton年轻时候就是让人倾倒的James Bond,本人觉得他后来在83BBC版《简爱》中的表演是我见过至今为止最难忘的Mr. Rochester。Ethan扮演者Josh Hannet在美国基本上也是很年轻就以电影演员的身份扬名立万。维根斯坦,道林格雷,站街妓女,女巫,每个人的表演都可圈可点,随便拎出一个就足以秒杀N多肥皂剧里的“程式化演技”。就连只在S2E3中出现过一集的沼泽堕胎妇的演员都是金球影后,实力强大到只凭着这一集不到30分钟的表演就征服了绝大多数观众,以致于人气高到S3要创造另一个角色将她带回来(S2中角色已死)。估计演技不过硬的演员应该都不敢进这个组,压力实在山大。

但就如同在一众武林高手之中总还要杀出个绝世大魔王一样,虽然观众如我看着剧中一众骨灰级戏骨飙戏让人直呼过瘾,但此剧的灵魂人物毫无争议是扮演Vanessa的绿娃。绿娃这种演员属于百年一遇的老天赏饭吃,相貌、气质和天赋集于一身,可遇不可求,学是学不来的。 她和大儿子在我看来是全剧各种人物关系隐藏下真正的“男女主角”。这两个角色的关联、意境和两人的表演实在有太多要说,稍后另开篇章解释。此处仅举一个例子来展示两人已入化境的表演:s3E4大儿子给绿娃梳头化妆的那场戏表面上看完全是大儿子一个人的喃喃自语。Vanessa在疯人院禁闭的房间里,穿着束身衣,嘴上被塞了一天的禁声球刚刚取下,她既不能移动身体,也不能说话。近10分钟大儿子给她边梳妆边聊天的过程里,绿娃除了靠着眼神和表情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相信所有看过这段的人都相信这是一段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绿娃那双眼睛不用出声却把什么都说尽了:对大儿子善良的感激,直面自己注定悲惨命运的决心和勇气,甚至是面对唯一理解自己灵魂的知己反过来的安慰。如此有说服力的表演,以致于有电影学院的学生在对此剧写分析论文时,依据回忆坚称这段情节中绿娃也有一大段台词表演。艺术不是灌输,而是感染。因此如绿娃一般不需任何言语而让观众身临其境的表演堪称最高境界的“无声胜有声”。

再来说说三季故事走向和主要人物设置的总体性和一致性。这也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一点,总体而言,三个Season前后连贯,有一气呵成的完整感。 全剧基本上从第一季第一集就开始通过各种暗示明示交代了剧中所有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和故事走向。这一点在看完二,三季后翻转回头考察细节的时候尤其明显。反观美剧近些年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季火了之后,后续season或是因为创作班底改变、江郎才尽而生编乱造,或是受迫于观众、市场压力被迫扭曲角色和故事大纲的设定。结果情节前言不搭后语,主要角色性格发展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看过之后有种被欺骗的愤怒感,只想大骂WTF。

举例来说,S1E1男女主角第二次见面时只Vanessa用塔罗牌给Ethan算命的一场戏就透露了海量讯息。Vanessa直接点破故意表演单纯美国山姆大叔人设的Ethan的真面目:“a man with great violence and hidden depth”, 结果S1结尾揭开Ethan狼人的身份,呼应了全剧第一幕全家遭受恐怖大屠杀的情景,为之后Season中续写Ethan复杂的性格和身世留下了余地。这一幕中对Vanessa使用的那幅塔罗牌牌身的图样镜头给了好几个特写,而塔罗翻出Ethan的命运牌“Lovers”时牌面上画着一个男人的侧面,正在亲吻一只举起尾巴的蝎子。这幅塔罗牌的来历和蝎子作为Vanessa的意象象征,后来在第二季尤其是和沼泽堕胎妇精彩对手戏的一集被揭破和详细诠释。这张情人牌,既是对Ethan这个人物最大的性格特点的总结(对爱情的执着,包括和第一季中的站街妓女,甚至是第三季中只有露水姻缘的小女巫Ethan的表现都堪称有情有义);又揭示Ethan和Vanessa之间的关系实质:注定受到诅咒的真爱。别忘了整个S1中Ethan正全心爱着站街妓女,虽然他和Vanessa之间的牵绊观众都看的出来,但情节上并无太多情感上的纠葛。后来S2中两人情愫的展开,S3中最终的悲惨结局(蝎子的本质必然要伤人)其实都在这短短的几个镜头中有所预言。

此外第一季中Lucifer和Dracula堕落两兄弟对邪恶之母化身Vanessa的狩猎,Vanessa会带来世界末日的预言,Ethan深爱Vanessa的方式最终不得不通过杀死她来实现(记得第一季中Vanessa从舞会回来被Lucifer附身后用阿拉伯语对Ethan说的话吗?”Kill me please”),以上种种故事走向后来全部都在二、三季中贯彻展开。甚至第一季只是露了个脸的Madam Kali (貌似一个混迹上流社会的神婆)也在第二季被证明是效忠于Lucifer的女巫集团首领的关键角色。剧中前期埋下的“草蛇灰线”后来基本都能自圆其说。全剧从始至终或许有没有充分展开的角色,但没有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的角色。每一季不求凑数似地剧集整齐(第一季6集,第二季10季,第三季9集),完全以故事发展中小节的完整性来划分season。在当下被资本市场裹挟的影视娱乐业,能顶住观众要求大团圆的压力,坚持故事的完整性和美学选择实属不易。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第三季让很多粉丝不满的结局了。 前面说过本剧的调性继承的是西方经典希腊悲剧,这一传统实际上和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脉相承。所谓悲剧,强调的是宿命论和不可逃避性,不以角色的行为和选择作出更改。无论主角作出何种挣扎最终都难逃天意弄人的命运。但正因如此,剧中人物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区区凡人的蒲草之力对抗命运不可逆转车轮的行为才显得特别有人性光辉。Ethan和Vanessa作为全剧中心的角色魅力,并非因为他们各自“狼人”和“邪恶之母“的命运,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各自奋力展现了人的一面,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遵从自我内心声音的指引去寻找和发现自我。最终Ethan选择接受“神之狼”的身份和Vanessa以牺牲自我摆脱“邪恶之母”的命运实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展现的都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从美学观点上来说,悲剧必然比喜剧高级,且更有感染力。作为舞台剧作家出身的Logan对这一点的体认和要求必然和完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电视剧作家有所不同,所以我相信这个结局应该是他一开始就构思好了的。 当然最终结局的展开在S3中是略显仓促了些,可能是由于商业原因无法完全按原先计划的节奏逐一铺排。但是这个权游那种翻脸似得结局还是有区别的,Ethan和Vanessa的悲剧结局确实是一开始就注定而无法更改的。

此外,Vanessa和Ethan是全剧中维二有着宗教信仰的人物,两人身上都有很浓厚的典型基督教意象的影子。而这两人各自代表的宗教意象也同様和其最终结局相吻合。

Ethan是通过鲜血和杀戮最终归于上帝的“归依者”和信仰的“保护者”/defender。从罗马时代的“君士坦丁大帝”到十字军东征时的的骑士团骨子里都可归于这一意象。所以在他表面的血腥暴行之下,内心却是正直和善良。S3Vanessa对心理医生倾吐心声的独白里曾经评价过“Ethan is properly the only truly moral man that I’ve known“。Ethan的这种正直带着很浓厚的基督教圣战战士的味道,他是上帝之剑,上帝在他那里的体现需要通过鲜血和对邪恶的杀戮来实践。全剧反复强调他是“Lupus Dei” 神之狼就是在提醒观众这一点。

而反观Vanessa,她代表的是另一基督教经典意像:“殉道者”,展现的是基督教通过自我牺牲来拯救众生、成全大义的一面。从圣经里献祭的羔羊和被钉上十字架的基督本人,无不是这一精神的代表。所以和其他人不同,Vanessa这个角色的本质其实是“神性“的。记得第一季结尾那个天主教神父对她说的话吗?“To be touched by devil is like to be touched by the backhand of God, making you secret in away, a sort of glory even in suffering”。所以全剧中她对所有人的本质都有着一种穿透世间纷繁表象,直指灵魂实质的洞察力:从看穿Dorain Grey华丽年轻外表下的空无一物,到完全忽略大儿子恐怖的相貌只看到他善良柔软的心。然而Vanessa注定的命运是”邪恶之母“,注意不是说她本身邪恶,而是她注定要催生邪恶 (这个男权世界对女性邪恶和圣母双面一体的经典意象话题太大,稍后另开篇解读)。所以Vanessa皈依上帝的方式只能是牺牲自己,拯救芸芸众生。其实S3中她已经借自己之口预言了自己的命运:记得Vanessa说过她的偶像是圣女贞德吗?贞德英勇无畏拯救了法国后,虽被愚民以女巫身份烧死却至死仍高唱宗教赞歌,Vanessa的圣洁虔诚也必须要以背负着污名却心甘情愿地殉道来实现。

因此Ethan和Vanessa的结局必然以Ethan结束Vanessa的性命来书写。这在凡人看来是Ethan杀死了Vanessa,但是在这两个“神选之人”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Ethan帮助了自己的挚爱Vanessa实现了解脱和对上帝的皈依,在此过程中也最终安于上帝给予自己的命运(Ethan真正接受自己的狼人身份是在阿帕奇父亲告诉自己这不是一份杀戮的诅咒,而是他可以用来拯救Vanessa的礼物)。杀死Vanessa的只能是Ethan,因为Ethan最后向她开的那一枪是真正勇气和爱的表现。 Ethan扣动扳机前的那一段拉丁文祷词,Vanessa中枪之后微笑着对Ethan说她看见了天父,其实都在表达这个意思。和中国人各种成神成仙的故事里所谓“历劫”,“兵解”,“尸解”一类的说法殊途同归。

可怜编剧John Logan生怕观众看不出端倪,只能不停在剧中各种明示暗示。 比如S3中Vanessa去向Dracula摊牌之前和死亡专家女的一席对话,对方一直说真正杀死Dracula只能由Vanessa一个人完成,因为这是一个“间谍”而不是“士兵”的工作。和Dracula对质的过程中,Vanessa确定了自己才是万恶之源,不终结自己的生命这一切邪恶是无法停止的。然而作为一个骨子里始终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一点从她去之前还在抚摸空墙上原来挂着十字架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她是不能自杀的,所以只能选择让Ethan来结束自己的悲剧命运。她安抚Dracula不要阻止Ethan来找自己,语带双关地说自己和他终归要“end with blood ”, 阻止Dracula杀马尔科姆爵士等等,像是一个彻底堕落的邪恶之母的表现吗?不过是在铺路让最终结局来临而已。前后的蛛丝马迹其实一直都在预示和提醒观众最终结局,只不过移情太深的观众们实在不想看到这两个苦命人还没正式开始就要结束的爱情,所以情感上不愿意接受罢了。

个人品味不该遭受“鄙视链”的高下之别,但是艺术和美学确实有通俗肤浅和深厚隽永之分。Penny Dreadful在莎士比亚和易普生的时代或许算不上出尘佳作,但是在当今这个快赶上“Brave New Word”追求快,浅、爽的肥皂剧时代,确是一朵奇葩。这部剧的最大魅力或许就在于当你已经知晓它所有的情节,了解了每一句台词之后,还是愿意时不时地再翻出来看一遍。

 短评

这不是一个理智评分 剧情全三季也就2星……… 但颜值即正义 再加上小医生和Mr.Clare那么可爱 所以… 4星拿去

5分钟前
  • No thx
  • 推荐

这才是戏剧啊,画面打光服装场景台词表演全部牛逼。不晓得为虾米颁奖季没有大放异彩。第4集还能更牛逼一点么?基本上就一个场景,两个演员走完整集。我勒个去。

6分钟前
  • randyblue
  • 力荐

推荐给任何对哥特文学有哪怕一点点兴趣的人。大段大段像是从19世纪哥特小说中直接摘出来的华丽台词从演员口中说出有着舞台剧一般的效果;服装布景也很棒。Eva Green本人就是活着的femme fatale的定义。

9分钟前
  • Kat
  • 推荐

匆忙的剧终季,唯有狼人返乡之旅划上了句号。其余的故事线均草草收尾,化身博士、弗兰肯斯坦新娘的女子军团、包括主线德古拉阴谋在内都无疾而终。特别集总是格外好,本季是白色房间。大结局如诗如画。

14分钟前
  • 旧书君
  • 还行

结局仓促不理想,应该是黑发女神把德古拉玩死才对。恶狠狠地杀到这里,怎么可以就这么投降了。

18分钟前
  • Jane
  • 推荐

就这么没了。。。

22分钟前
  • 于是
  • 还行

showtime一生黑,不说了

27分钟前
  • 黑娃
  • 很差

居然就这么剧终了,狼人亲手杀死自己心爱的黑化女主,这不是X3的故事么……Abel Korzeniowski后两季的原声碟还不出我真的要骂人

2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Dracula出现了 编不下去 把女主搞死 全剧终

34分钟前
  • Su3苏三
  • 还行

看到Eva Green听到她说话就头脑空白了。

39分钟前
  • 端木悠悠
  • 力荐

女神已走我心已死,14年以来最喜欢的剧,Eva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

43分钟前
  • Malotru
  • 力荐

那些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在这部剧里读出来,是多么的天然契合。

48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我是eva脑残粉

53分钟前
  • 不开心的小怪兽
  • 力荐

本剧最大的败笔是所有角色都塑造的不错除了女主。女主如唐僧,三季以来原地踏步,也怪每季主线无一例外都关于XX想要女主的submission。前两季的看点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主角团如何像家庭一样联合起来战怪,本季线散怪老且cliche,亮点寥寥,幸好结束了。

55分钟前
  • Rebel Scum
  • 较差

什么鬼了,剧终慢走不送。

58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这大概是去年到今年最爱的一个系列剧了。要说铺陈太大倒也无所谓,此片最引人入胜的是它宏大的宿命感和哲学观。每个人物的出场,故事的展开似乎都若有似无的在提醒观众:即便超越神之上,你我也终将孤独,无法逃脱。在这份痛苦里,唯一甘美而稍纵即逝的大约只剩友谊与爱情。情感总是最好的致幻剂。

60分钟前
  • 🌊🌈♐
  • 力荐

前面是组队打怪,打到最后才知道是吸血鬼爱女巫,女巫爱狼人的三角恋情,中间还夹杂着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和道连·格雷的画像。女巫不死,折腾不止。女巫一死,戛然而止。

1小时前
  • 芦哲峰
  • 推荐

后几集快进看的,剧情越来越没意思了

1小时前
  • 铅黄
  • 很差

虽然剧情牵强不少但是本身带来的艺术和哲学思想已远远超过剧情的需要。可是这基调,这如莎士比亚般的台词,这令人不得不爱的#温妮莎#支撑着我到最后一幕,全剧终的同时也是新的开始吧。

1小时前
  • oh la la
  • 推荐

一部完全失衡的剧,女主仿佛赶档期一样急转直下地黑化,反而让第四集近乎完美的剧本和表演更加突出。一个房间,两位演员,三个角色,“一为恶灵,一为野兽”,另一个是被全世界抛弃却仍然坚持信仰的女人。好一台戏。Rory的台词功底熠熠生辉。唯一遗憾的是铺陈了这么大的设定,却只配一个仓促潦草的结尾

1小时前
  • ANN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