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雅的婚事

HD中字

主演:余男,巴特尔,森格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7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8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9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图雅的婚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内蒙古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巴特尔 饰)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余男 饰)勤劳善良,性格泼辣。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孩子,但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卧躺床上的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开始了艰难的择夫历程,附加条件让许多前来求婚的男人打了退堂鼓。  邻居森格(森格 饰)素来怕老婆,其妻却常跟别的男人出走,并一走了之。他对图雅情苗暗生……  本片荣获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校园兔女郎爱情战争天上掉下个琳妹妹转轮手枪圣诞铁粉追击者2008鸟的天空让爱不孤单致美丽的你菲洛梅娜共情光影:埃及剧院百年传奇女人四十玩说唱齿轮第四季无言黑暗巧手女孩再见阿郎猎人们鬼计双雄魔鬼山历险记2009英语幸运赌神卡比利亚之夜无极一家老小向前冲征服太空1955福星闯江湖邮件门那个男人的书198页华丽一族勿远行国产凌凌漆骗假不留火线狙击2024光绪皇夜祭珍妃天涯追踪旋风少女 第一季中南海保镖粤语着什么急?叶问宗师觉醒云中行走

 长篇影评

 1 ) 《圖雅的婚事》(Tuya's Marriage - 2006)

是2007年柏林影展金熊獎作品,中國導演王全安在內蒙古拍攝,算是民族電影,以蒙古放牧民族的風土人情為背景,搬演婚姻倫理和愛情為題材的故事,情節雖簡單角色情緒刻劃也算複雜深入,只是大量非職業演員的表演有時覺得有點平。

婚姻在片中看似是生計生活所需也是交易,但慾望和感情仍然是主導一切,只是女主角為了失能的丈夫所堅持的婚事,到後來也許會換來更多的麻煩,電影直到最後結尾才點出來。但整個情節的過程還是可以感到女主角這種帶著前夫找新丈夫的非傳統家庭關係和女性自主的可能性。

 2 ) 图雅的选择题

    影片紧紧围绕着“婚事”这一主题,故事情节在一个女人(图雅)和三个男人(巴特尔、森格、宝力特)的陆续登场下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地推进。让人感到的是,忽而是快刀斩乱麻般的果决和冰冷,忽而又是一种冰山一角般的留恋和柔情。也许这种变幻莫测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影片中,婚事对于图雅来说,就是选择,就像每一个“图雅”在人生中必须作出的(也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的一道选择题。三个男人分别代表了三种类型:
    A. 偶像派——巴特尔。巴特尔在蒙古语中是“雄鹰”的意思。的确,巴特尔在年轻时是当之无愧的雄鹰。从宝力特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他是当年那达慕大会博克比赛的冠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条件出众的图雅会百里挑一地选中巴特尔。因为当时的巴特尔就是她眼中的偶像,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现在一般叫宝马王子),所以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图雅的这种选择不是一种特例,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偶像邀请你与他共度余生,你会拒绝吗?但是雄鹰也有折翅的时候,偶像四周的光环终究会有暗淡的一天。不管是主管条件的见异思迁,还是客观条件的时过境迁,“图雅们”终究会发现现实并不是她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那么完美,各种各样的问题会象阴暗角落的苔藓一样在心中滋长。当然在影片中,导演给图雅设置的情景比较特殊,正是巴特尔的特殊才使一个老掉牙的婚姻故事偏离了它固有的轨道,添加了一些新意和思考。
     巴特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有两处:一处是在图雅跟宝力特走后,巴特尔在福利院与森格喝酒,森格说他老婆跟别人跑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眼睛望着远方)说:“不知道宝力特这个人怎么样,会不会对图雅好。”可见,他还是深深地爱着图雅(不管图雅对他是不是一种可以称之为爱的情感);还有一处是也是在福利院,涂鸦和巴特尔告别的那一刻,他静静地坐在窗户旁,一句话也没有说,这个告别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两个人没有挥别,没有对话,中间还隔着一层窗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撕心裂肺的力量,让我喘不过气来。后来巴特尔割脉自尽也变得顺理成章,这是一个曾经骄傲的男人保存自己仅有的尊严的最后挣扎,可惜命运(或者说导演)没有成全他。也许最后的挣扎耗尽了他最后的勇气,也许是孩子们的依赖唤醒了他生活的留恋,他选择了妥协与坚持。
     B. 实力派——宝力特。宝力特的出场就被设计得十分豪华。在骑马、摩托车的众多求婚者中,他的小轿车可谓鹤立鸡群。故事突然变得波澜起伏,接着,在当晚烤全羊的宴席上,他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示了他的两个优点:事业有成和不忘本、重感情,赢得了图雅的好感。并且他幽默(那句“人可以被杀,但不可以自杀”真是经典)然后趁热打铁,他的坦诚和“十三年的等待”(表示怀疑)最终打动了图雅的心,同意了这门婚事。实力派永远是靠实力和行动说话。但是,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为什么呢?影片中是设计了让宝力特良心受到谴责的突发事件。不过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巴特尔的割脉事件,图雅会与宝力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实力派的致命缺点就在于“宝力特”不可能把更大地精力(然后扩展到感情)放在家庭,在这场鱼与熊掌的困境中,大多数实力派选择的往往是首先保证其实力派的地位,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一切的基础,(就像宝力特所说的那样,有了大房子,才想找个女人进去住,要不然会显得空荡荡的)。所以,根据图雅短短性格,终有一天她还是会出走的,只是导演让她出发的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些。当然,图雅的这种行为不代表普遍性,因为不是每一位“图雅”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C. 中间派——森格。称之为中间派,是因为其没有偶像派的金光闪闪,也没有实力派的财大气粗,而更大地还是两者不偏不倚,取其中庸之道。导演在这个角色上花了很多心血,使得他的银幕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一方面他平庸甚至有点窝囊,老婆都看不住,跟别人跑了好几次,图雅刚开始的时候都没有正眼瞧过他;另一方面,他吃苦耐劳,古道热肠,待人坦诚,在爱情面前倾其所有地投入,一往无前地追求,嘘寒问暖地关怀,点点滴滴像大冷天里,一碗暖人心肺的姜汤慢慢地熨烫了图雅在生活的重压下渐渐枯萎的心。影片中,为了帮图雅家解决最大的用水问题,森格冒着生命危险炸井,仿佛炸的不是一块块横在地层的青石板,而是图雅那紧闭的心扉。在五十多次的连续轰炸下,图雅终于乖乖地投降了。最让人叫绝的是,当雇来的打井人问森格为什么用这么短的引线从而使这一炸井的过程演绎得更像生死时速,森格的回答竟然是“省钱”。都到了这种拿自己生命冒险的拮据地步了,森格为了图雅仍然是那么无怨无悔,不由得让人生出几分敬意。所以,最后还是森格脱颖而出,成为图雅婚事的终结者,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其实还有一个类型,那就是在整个影片出现过两次的傀儡派(抱歉,那个人的名字我没有记住,这也是傀儡的主要特征之一),那个男人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吃零食。他主要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每次都是阵容庞大,四个人过来提亲,他总是坐在最后面,呆呆地傻笑,差一点就让他抱得美人归了。好险,可见一个傀儡三个桩的厉害之处。
     当然在这部影片中,如果图雅只是按照题型设计的那样,做出一道简单的单项选择题,那故事就会变得粗俗、乏味,没有任何新意。但是,图雅却做出了一道A+×的多项选择题,这就使本来老套的故事变得耐人寻味了,充满了矛盾,也更加戏剧性。图雅的最终选择是A+C,但是,A和C这两个选项是相互对立的,是无法共存的。
     在这个矛盾面前,图雅无助地哭了,哭得那么伤心,那么委屈,那么无助,一个人躲在一旁。这次图雅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哭泣,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影片没有交代,也没法交代。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除了图雅自己。
    也许她真的不应该做成一道多项选择题。

 3 ) 艰涩的生存和幸福的隐喻


《图雅的婚事》出现在我人生最为迷茫的时刻,这是一部在悲情的底色上点缀感动的片子。如果对我的人生有何指点,那便是在最后我们一直盼望的那个看似最为完美的结局中,图雅流下的两难的眼泪。
成全所有人——哪怕抱着牺牲自我的态度,这种观点未必能够在现实中获得一个最终的平衡点。
生活的意义在于总有一种伤害和痛苦必须存在。

很原生态的蒙古草原风情,在片子中,故事一直围绕着一口水井,一个残疾的人,一个善良独立的女人展开。
井,在一片干旱的蒙古大地上,在艰涩的人生背景中,成为了幸福的隐喻。
别做太深的解读,就是幸福,整个片子都在寻找那个可以支撑幸福的点。都在渴望在生命残酷的荒凉的色彩中,钻出一口清泉。而这一口泉,将无私地流,并将滋养所有的人。

片子里面非专业演员的表演很动人,把人们从现代中揪出来,有种重返诗经时代的韵味。还有很多对白,也是本色地相当精彩。

 4 ) 2006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至少是之一)

在中国电影越来越像中国足球的时候,幸好每年总会出现一些惊喜,让我们不至于完全绝望。

2006年的惊喜对我来说,属于《静静的嘛呢石》《天狗》《光荣的愤怒》《疯狂的石头》和《图雅的婚事》。

《图雅的婚事》在这些惊喜里面,也许是最完美的一个。

故事说的是,内蒙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的艰难择夫历程开始了。

《图雅的婚事》在当前华语电影越来越恶俗越来越低智的大背景下,罕见地平实冷静,不落俗套。没有“主旋律”的假大空,也不同于某些“小众”“地下”作品的自虐虐人,《图雅的婚事》的特点就在于“真”——情节真,表演真。和那些企图反映真实,实则创作者缺乏生活体验或别有居心而最终只能苍白地想当然耳的 “现实主义”不同,《图雅的婚事》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和一切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一样,《图雅的婚事》反映的是真正的生活本身,这里没有刻意的“戏剧性”,然而影片成功呈现出的生活真相才真正扣人心弦,足够打动观众。影片有友情有亲情有爱情,但绝不是廉价的浪漫或虚妄的超现实,而是真真切切的凡人之情。

情节真。巴特尔因为身落残疾而执意离婚,无奈之举实见温情与宽容,影片的结局是图雅最终改嫁,现实,实在没有办法理想主义地安排两夫妻最终相濡以沫。而图雅的后夫森格,差不多已经是图雅最理想的再婚对象,但影片的结尾仍然告诉我们,即使森格与图雅两情相悦,而且他也诚心接纳巴特尔,他俩的结合仍然难说皆大欢喜,今后还有很多困难和变数等着他们。这样的设计,不入俗套之外,依然是影片创作者对生活精准的考量和把握。

影片中段,在一位暗恋自己多年的老同学求婚后,图雅第一次真正动心考虑,但当老同学带着图雅和孩子回城,而把巴特尔留在福利院后,万念俱灰的巴特尔酒后自杀,老同学一念之差不肯营救,最终还是促使图雅选择留在草原,留在巴特尔身边,而也因这次事件,图雅和森格渐渐走近。一系列情节跌宕起伏,无论是老同学对图雅多年的暗恋真情,还是巴特尔因为大醉起了轻生之念,还是图雅面对抢救后的巴特尔的训斥,以及老同学接到求救电话后的犹豫与算计,都绝对还原生活,没有臆造,没有想当然。

作为专业演员的女主演余男,奉献了一次绝对高质量的演出,绝对立体、绝对真实地呈现了一位蒙古族平凡女子的不凡人生。图雅一角并不容易诠释,要么会滑到虚浮的苦菜花型悲情女,要么会变成一根筋的偏执狂。所幸余男拿捏得当,图雅的坚韧和纯朴,被她行止有度的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几场情感爆发力强的戏,更衬出余男精湛的表演功力,实非中国影坛大量自以为是的花瓶式女星所能比拟。金鸡奖尽管已经渐成笑柄,但起码在余男获得金鸡影后这一点来看,金鸡的选择是正确的。

影片还有大量的非专业演员,尽管近年乡土题材影片启用非专业演员已经蔚然成风,但非专业演员面对镜头的不知所措和生硬呆板却又比比皆是。能否调教出高质量的非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演出成果,实是评判电影质量和导演水平的标准之一。显然《图雅的婚事》是成功的,不论出场时间短长,几乎所有的出场人物都异常鲜明,不怯场,不夸张。没有任何一个配角会说出“不是人话”的台词——现在通篇净是“不说人话”的台词已经几成国产大制作的标签之一了——肢体动作的表演上,也绝没有重复、夸张、做作等国产影视剧常见毛病,一律传神到位。

说到《图雅的婚事》,很难不和《三峡好人》比较,它们在比较接近的时间推出,《图》的导演王全安和贾樟柯都是“第六代”,一样在欧洲有一定声誉(王也获得过一些欧洲的电影奖项,但影响力和知名度尚不如贾),一样喜欢用固定的演员班底(贾是王宏伟和赵涛,王是余男)。而且更重要的是,两部电影都着力表现底层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但《图雅的婚事》不像《三峡好人》那样背负着宏大的主题,两部电影站的角度不同,《图》的创作者们和图雅一样平视生活,生活在生活中。而贾樟柯则站在高处,悲天悯人地俯视着人群(尽管他有神的视角却没有神能改变世间的能力)。

王全安和图雅一样能够看到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比如日渐荒漠的草原,比如邻居的妻子为了钱跟别人跑了,比如贫瘠的县城外有豪华到荒诞的酒店,比如酒店里半夜时分有打进来的小姐电话等等。但他们来不及或者顾不上思考这些背后的意义,因为忙碌艰苦的生活始终在接踵而至。

据说《图雅的婚事》已经入围柏林电影节,但除非拿到大奖,否则能够看到它的中国观众只会比《三峡好人》更少,尽管,前者比后者更具故事性和观赏性。

 5 ) 如果我是图雅

《图雅的婚事》剧照

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影片中,图雅的丈夫(巴特尔)因为打井摔残了腿,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年轻的图雅迫不得已挑起家庭的重担,日夜辛劳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图雅被查出严重的腰肌劳损,不能再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然而,生为草原的牧民,强健的体魄是生存的唯一指望。巴特尔的姐姐劝图雅改嫁他人,将巴特尔交由她来抚养。图雅念及姐姐一人养着六个孩子,不忍心将巴特尔推给姐姐照顾。

图雅出院后,带着巴特尔去民政局领取了离婚证。同时,她很认真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如果谁要娶她,那就必须带着巴特尔。一波波前来提婚的人,因为图雅的这个附加条件讪讪而返。就在这时,腰缠万贯的中学同学(宝力尔)专程回来向她求婚了。看似一幢不错的婚事,终究还是因为巴特尔的去留问题,一拍两散。电影的后半截,邻居(森格)接受了图雅的条件,成功迎娶图雅进门。然而,婚礼上巴特尔和森格的冲突,以及图雅儿子和邻居孩子的冲突,可以充分的表明,这说不上是一幢完美的婚姻。


改嫁还带着前夫,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森格为了倾慕已久的图雅,答应了她这个荒谬的条件。可是,答应不代表发自内心的接受,也不代表他丝毫不介意。从片尾中森格和巴特尔的冲突,可以看出“答应”有时候只是一种妥协,一种委曲求全。如果深爱一个人,你会爱上她的一切,但是绝对不包括她的前夫、前男友或是男闺蜜。

如若我是图雅,我不会做出这么任性的决定。既然下定决心改嫁他人,又何必对前夫念念不忘,这样纠结的情感如果持续下去,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的快乐。

从森格的角度来说,这对他不公平。他是想娶一个可以相守一生的老婆,而不是借由婚姻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第三者”。站在巴特尔的立场来看,他自然是不希望老婆带着孩子改嫁的。可是他有心无力呀,无论自己是多么的不情愿,总要给老婆孩子一个活路。图雅如果是可怜巴特尔,痛他所痛,那就不要嫁好了,向巴特尔的姐姐那样,腰痛的时候就喝上一口烈酒,借着一股子热辣劲儿,拼尽全力的活下去。可是,她又不愿意。她想要有情有义,想要一家人在一起,还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她想要的太多,所以成就这部电影。

如果我是图雅,我不会嫁给森格,更不会把巴特尔强行留在自己身边照顾,我会嫁给宝力尔。看过影片的朋友,应该可以明确一点:宝力尔很爱图雅,不远万里前来求婚。嫁给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永远不会太错。爱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凭借一己之力获取大量财富的宝力尔,身上一定有许多图雅还未曾发现的优点。当她和宝力尔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之后,谁能保证她不会爱上这个优秀的男人?

短暂的相处就已经可以看出宝力尔的不少优点:1.体贴。副驾的图雅因为长途跋涉甚是乏累,宝力尔当即决定中途择一豪华酒店休息。2.大方。当森格牵着马等着堵她老婆时,图雅想要给他一些钱让他好好照顾自己,宝力尔不假思索的就掏出自己的钱包。3.善良。他会因为欺骗了图雅而哭泣,自愿掏钱给巴特尔抢救。真正心狠的人,早就变着法子带图雅回省城结婚了。4.多金。他有豪宅有巨款,可以给图雅更好的生活,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嫁给宝力尔之后,可以让孩子们多和亲生父亲巴特尔保持联系。即能保证一家人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不会失了彼此多年的夫妻情分。成全了宝力尔,不伤害森格,也解决了一家人的困境。

前面我说,爱是可以培养的。然而,另一方面说来,爱也是会被消磨的。如果和巴特尔厮守一生,不仅燃尽了自己,也会消耗掉两人之前的爱情。“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夫妻。我们之所以会大加赞扬那些舍己为人,忠贞不二的人,就是因为罕见。而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批评她人遇到危机另择新偶,往往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最后,图雅选择了嫁给森格,这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我不这么认为。森格流着一身浪漫主义的血,轻信他人,做事莽撞且无长远规划。虽然他耿直善良,但是社会上的人有几个不善良,耿直就更算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优点了。敢问图雅,一个随随便便就倾家荡产的男人,值得你去托付终身吗?

我的观点:森格蠢笨笨,巴特尔略矫情,宝力尔亮晶晶。

如若让我来续拍,我会将宝力尔置于宣传海报的C位。

 6 ) 技术对艺术的“伟大”胜利

终于找了个时间看《图雅的婚事》。

尽管这部影片能让人看到一股粗砺的优美。尽管一种哀伤的情绪会裹着影片那种生涩的普通话滚滚而来。尽管我早知道它斩获了金熊奖。但还是觉得这是一部笨拙的艺术片。

说其笨拙。 是因为你能看出构思的印记和作者刻意于艺术的方式。

影片中的两个主要男性角色森格和巴特尔都是典型的符码化的人物。

森格的摩托车、三轮车、大卡车、马,种种工具的流变,寓言了一个人想死死地抓住婚姻,但却一遍遍地被玩弄,直到他告别了机械,回到了本真,才发现爱情是一种自然界的产物,不是工业化的产品。在他扔掉到了道具,扔掉了机械,用生命去掘一口井时,爱情尽管没有像井水那样汩汩而来,但图雅的内心却在一点点地被炸药点燃。

巴特尔更是如此。他是一个缺失者。一个近乎失去所有能力的男性牧民,一个“屁牧民”。一个男性魅力甚至是男性功能的缺失者。他唯一能够把握住的,就是一点父爱,一点近于无奈的宽容,和他曾经辉煌的男性历史。

不止于人物。整个影片还表现出了一种对艺术的极度追求,它在过分地玩味“文艺”和“文艺”的特质,它在过分地夸大生活中的反差和人物命运的反差,虽然我不能说这也是一种功利的表现,但还是认为这种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让我们看看这些极端表现吧:

图雅的生存状态是极端的。男人打井残疾了。三十公里外的井里也快没有水了。孩子还小。图雅因为仗义救人,腰椎受伤几近残疾。她除了一点不多姿色和人品什么都没有了。

图雅的追求者一宝力尔的人生历程是极端的。一挖石油的大款。四次打井才出来油,人生曾经几近崩溃,一屁股债老婆也离弃了他,但终于在他选择自杀的一刻,油冒出来了。他的人生座右铭是上帝的一句话: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自杀。他暗恋图雅17年,在似乎显现不出有任何信息传递的状况下,从省城跑到图雅家要实现他多年的心愿。

图雅的追求者二森格也是如此,妻子一遍遍地给人跑,因为有无穷的欲望,森格穷尽所有财产也满足不了她。但森格又是这场婚姻没有理由的捍卫者,他的人生就是为了满足老婆的欲求而存在。但妻子最终还是跑了。

图雅的追求者三(一个叫什么普的男人,想不起名字了)。一味地听话,是个连酒都不敢喝的牧民,懦弱到一切都要听从长辈意见的地步。他可以说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而“诞生”在影片中的。

为实现感染力故事的构思也是构端的。

巴特尔被安排入住的敬老院几乎是痴呆者的家园。

宝力尔为了得到图雅连见死不救的心都有了。

森格为了打井差一点就给炸死了。

图雅在极近绝望的时候,森格终于离了婚回来了。

如上种种,无一不是戏剧效果和“艺术”诉求的实现者,是影片的推动因素,是文艺精神的“精确”诠释。

而这也使影片丢失了自然而然的抒情,进入一种人为的抒情中。

不客气地总结,它是奔着所谓艺术去的。它所采用的方式是极端的,靠刻意的技术来完成的。这种方式如一些商业电影的生产形态其实是一样的,某个节点的某个程式、某种人物某种情态,都是非自然的流露。只不过诉求不同而已。而且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方式,是张艺谋式一根筋的另一个版本。只不过题材不同,人物不同而已。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多次地联想到米哈尔科夫和他的《套马杆》,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找来比较一番。

缘此,有关于这部电影导演的王全安的评价,我的看法是,他是一个聪明的导演,有艺术感觉的导演,但也是一个有点匠气的导演。

最后,特别要补上一句,这部电影并不难看,也并非不感动人,我只是说了一种看法,而且这是些有些苛刻的看法,还是希望大家看看电影自己做个评判。

 短评

活着,就是最大的恩赐和神谕,那些平凡如蝼蚁、在严酷环境里艰难挣扎的人们,更懂得活着的意义。

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余男,你太低调了。

11分钟前
  • Muse
  • 推荐

把这个金熊奖看了,芦苇威武。★★★★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群演的台词功底太差,每个人说话都像在NG,分分钟出戏;提亲和宝力尔垫付医疗费两次转折都缺铺垫,致图雅形象有些玛丽苏,宝力尔从自私到无私转变过快,人物站不住脚。和《团圆》一样王全安在某些桥段上安排地过于戏剧化甚至做作,余男的表演无惊喜 @2016-03-30 21:09:56

17分钟前
  • 老咪
  • 还行

图雅的不容易

19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铁娘子落泪,溅煞旁人。

21分钟前
  • bird
  • 力荐

每个用心演过村姑的年轻女演员不久以后都挺顺利地走进国际舞台了。余男的演技果然没的说,而且还越看越顺眼。第一次看王全安的电影,剪辑上有点日本导演的风格,期待白鹿原。

24分钟前
  • Reynard
  • 力荐

还是没办法用任何理论的工具去切割她,她很容易触动我在影像之外的生活记忆。想起在民大那些年里帮助过我、教育过我的蒙古族兄弟姐妹。想起我也认识一个巴特尔,喝酒到后半夜,一起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29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小惊喜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得蛮贴心

35分钟前
  • 阿朴
  • 力荐

07年准备艺考时候看的片子。印象最深的台词是“还不如赶快离了算求了”“我本来想跳下去来着,结果那天的天蓝的哟”~非常坦诚、朴实的片子,听到里面一点点家乡的口音时候很惊喜。余男的表演特别好,坚韧、隐忍都表现出来了。后来第一次去草原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个片子。

39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本子好,余男演得太到位了!

41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还行

多少的平庸之作在金熊光怀下被捧了臭脚啊!

42分钟前
  • 软柔暖
  • 还行

这种故事主线清晰,表演真实流的片子还真是我的菜。余男是个好演员。

45分钟前
  • 唐小万
  • 力荐

整体叙事节制、专注的同时,少数段落有过度戏剧化之嫌疑(这毛病在《团圆》里更明显)。让一个少数民族女性担负起这场救赎,救赎的对象是先后在前现代和现代化过程中折戟的两个男人。然而结尾一哭,这个理想化的东方式的嫁夫养夫的爱情/道德故事看似超越了现代,却遭遇了传统的藩篱,一场必然的悲剧。

48分钟前
  • 57
  • 还行

你们是我少年时的偶像! 狼来了,妈妈吃了它!

50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一种伦理,一种情感的分配和忠贞,这在一贯被认为豪迈的蒙古族上演这样的情节,不常见。我看到的过多的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贱夫妻百事哀,虽不绝对,倒是常有。王导多拍着这样的电影,让人多了解真正的中国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很喜欢这样朴素写实的风格,很克制。8.1

5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没有刻意的故作姿态,只是平实的娓娓道来中国的这种真实的边缘地区的边缘故事,才是最大程度的折射出全民族的共同情感和背后的成因。荒凉且美丽,贫穷但亲切,苦逼却为爱无悔,朴实无华才最见真。4.5

53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对于大悲进行了极度克制的影片....很棒。

57分钟前
  • 推荐

其实这部电影得金熊很正常:平凡小人物身上最不平凡的品质,朴实的镜头,不露痕迹的表演,纯粹的民族文化景观。事实上这的确也是这部电影动人的地方。

1小时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