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实验2010

HD

主演:艾德里安·布洛迪,福里斯特·惠特克,凯姆·吉甘戴,费舍·史蒂芬斯,玛姬·格蕾斯,小克利夫顿·克林斯,Ethan Cohn,崔维斯·费米尔,大卫·班纳,廖炳胜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1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2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3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4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5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6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13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14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15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16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17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18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19死亡实验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死亡实验201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失业不久的特拉维斯(阿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工启事,酬劳为两周14000美元。为此所吸引,特拉维斯欣然前往。原来这是某机构发起的实验,研究者宣称实验将在州立监狱进行,包括特拉维斯在内的26名参与者被分成狱警和囚 犯,狱警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定来管理囚犯,不服从命令者将受到惩罚。原本只以为是一场有钱可拿的角色扮演游戏,但随着实验的进行,权力的意志渐渐得到体现,所有的人都似乎迷失在角色之中……  本片根据2001年的德国影片《Das Experiment》改编,故事取材自马利奥·乔丹努(Mario Giordano)的小说《黑盒子》。摩斯探长 第一季苔丝1979深闺情变流氓师姐极品老妈第八季手机癌患者音乐玩家第二季临夜传南北腿王逐浪之夏第一季乔纳森2018科克维尔的奇迹曼谷爱情故事之纯真赤脚大仙先驱者黑寡妇迷途之人岗哨凶机恶煞少女大战怪兽蜂鸟特攻(国语版)最后的吸血鬼2023正义玩家死亡游戏(国语版)夜潮流浪者TheStrays以复仇为名恋爱的发现再造人卡辛乡村教师为奴十三年王牌至尊出走人生电台热血大画师整形归来3:前世今生失而复得解码数学

 长篇影评

 1 ) 脱离实际的现实意义都是扯淡。

如果不看剧情的合理性,影片确实可以影射很多东西。
但是。。。。
导演纯粹是把各种现实的东西放到一起而已,缺少粘合剂。
从狱卒开始虐人开始我就看不下去了。但是还是坚持看完了。果然没失望。真是垃圾。
映射各种现实没错。但是整体上,逻辑说得通吗?完全是几乎没有关联的各种现实杂合到一起。或者说导演没有很好的处理好这些东西的联系。
不要因为看到现实的影射就说是部好片。干!我真想吐。
有个完整的逻辑再来处理好这些现实的片段。
影片的整体逻辑,导演下的功夫不够啊。随便一个想要把这些现实的片段弄成一部片。整体来说,看不出一个中心,影片想表达什么东西。

虽然影片开头有暗示什么,先入为主说实验的非人道,但是还不足以说明
1、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
2、明明狱卒更加辛苦,工资得更高
3、开头说要测试不是神经病,我看领头的几个狱卒都是神经病。
4、完完全全可以和和气气的商量好,非得用暴力手段。
5、才多少钱啊?靠,为了那么点钱,什么JB尊严都没有。干。你说可能吗?给你10万叫你去吃14天的屎你去吗?给1亿还考虑下。
6、蛇头蛇尾,这能说明什么。一个结果都没有。干!还不是屈服现实道德的压力,才做通过影片做无聊的声明。要做就做绝对点。
7、用恐惧屈服别人,没错,确实,理论很好,但是方式实在要叫我吐掉。与惩罚的内容无关。是导演实现恐惧的方式。

我是看了终极面试才来看这个的。这个非常不考谱。

要吐槽的一堆,实在没力气了。我很少说垃圾片,就算再垃圾的片也很少说。

干,就这部片,逻辑不过关,还瞻前顾后,最后成了四不像,垃圾中的极品。

 2 ) 电影的原型:斯坦福监狱实验 详细介绍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当时津巴多正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津巴多把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改装成监狱,花15美元一天请来了一批学生参与实验。这批学生要参加实验必须先通过一次测试,以证明他们是“心理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
  一共有70名来自美国各地的学生申请参与这个为期两周的实验,他们绝大多数是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莱大学参加夏季课程的学生。24名学生通过了测试,学生以随机的方式被分成了两组角色:其中9名学生担任监狱中的“囚犯”和9名学生则以三人一组轮班担任“看守”的角色。津巴多本人则担任监狱长的角色。
  为了实验更真实地模拟现实,担任“囚犯”的学生身份以数字代替,每个人都穿上犯人的衣服,戴上脚镣和手铐,有些学生是在家里被逮捕的,被铐上手铐,戴上牛皮纸头套,而执行逮捕行为的是同意与津巴多合作进行实验的加州警方,面对呼啸而去的警方,不明就里的邻里大为惊讶;而担任“看守”角色的学生则是穿着警服,戴上黑色的墨镜以增加权威感,在囚犯进牢时,按照监狱的正式程序对犯人进行裸体的搜身,他们拥有一切真实狱警所拥有的权力。而自愿参加实验的学生们则被告知实验过程中,他们所拥有的部分人权可能被侵犯。
  一切如此真实,为的是让双方可以真正进入预置的角色。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应该不会发生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毕竟这批所谓的看守和囚犯都是通过心理测试证明是“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津巴多也在1996年多伦多举行的讨论会上坦诚,在实验进行之前,觉得有可能只是无聊的两个星期。
  实验开始的相遇是尴尬,毕竟对于看守和囚犯双方而言,都需要时间进入角色。无聊的时光如何打发?于是这群耳濡目染于当时美国反越战学潮的学生囚犯开始挑战权威:撕掉缝制于衣服身上的编号,把自己锁在牢房内不理会看守的命令,并取笑看守。
  看守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作为监狱长和实验负责人的津巴多则告知看守们要自行解决问题。于是看守们采取措施对囚犯进行“镇压”:脱光囚犯的衣服、把囚犯进行数个小时的禁闭、没收枕头和被褥、取消囚犯的进餐、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进行俯卧撑或者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而羞辱囚犯、剥夺囚犯的睡眠、半夜把囚犯拉出来清点人数和进行各种屈辱性的活动。他们还采用了心理上的分化策略:服从管理的好囚犯会被提供特权,更好的牢房和伙食。
  这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看守”学得好快,如果看过任何一部关于监狱电影的话,这都是看守的狱警常用的策略。随着实验进行,看守们采用的惩戒措施日益加重,以至于实验人员不得不对他们进行提醒。
  在实验进行到36个小时的时候,一名囚犯因受到极度精神压力而出现哭泣、咒骂等各种各样的歇斯底里症状而退出了实验。实验仅仅进行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一个好人已经被一群“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折磨得濒临崩溃。
  该名编号为8612的囚犯是第一天率领囚犯反抗和挑战看守权利的领导者,因此在看守们的反击中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当一系列的惩罚加诸于身后,8612已经察觉这不是一场模拟的实验、一个虚拟的监狱,而是一个“不是由政府、而是由心理学家设置的真正监狱”。当8612向津巴多当面提出要求的时候,津巴多也已经完全进入了监狱长的角色,他考虑的已经不是8612的精神状态,而是如果8612退出,会引起更多人退出,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于是津巴多像所有的监狱电影中的监狱长会做得一样,向8612承诺让看守不再折磨他,给他好的待遇,同时他提出一个浮士德式的交易:让8612回到监狱做他的眼线,向他提供监狱中的信息,如果同意,津巴多就会迟一点的时候“释放”8612。 8612答应了津巴多,重新回到实验当中。当8612回到监狱中,其他的囚犯们开始意识到,他们无法退出,实验负责人员不会让他们退出实验。希望就此幻灭。
  津巴多事后回忆他当时的判断,他觉得8612是心理上过于软弱,无法承受哪怕是一丁点的压力,毕竟实验只进行了大概一天的时间,怎么可能会那么快就要求退出实验呢?实验还有13天的时间啊!
  作为实验设计者、心理学家的津巴多,本应客观地评价8612的状态,结果也被监狱长的角色所逐渐控制被影响他的判断。这种控制一直持续到第六天,直到一个局外人的出现,才把津巴多从监狱长的角色中“挽救”了出来。
  而就在8612提出退出的当晚(36小时),当津巴多的研究生Craig Haney作为实验负责人之一轮值夜班时,发现8612“精神已经崩溃,强烈要求退出”,8612无法承受“看守们持续不断地骚扰,仅仅是因为他在第一天领导了囚犯对看守的对抗。”在同意8612离开监狱进行短暂的休息后,Craig Haney要做出一个外人看来很容易,但当时他感觉极度困难的决定:是同意8612离开还是拒绝他的要求?津巴多是他的导师和“老板”,午夜时分,不能够骚扰他的休息。同意?毕竟我只是个二年级的研究生,这个实验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进行筹备,让8612轻易退出便意味着实验设计受到影响,无疑结果的准确性也成疑问。但当前这个年轻人的状态是他们在设计实验时无法想象的,不放的话行吗?
  经过一番挣扎后,Craig Haney还是决定同意8612退出实验。
  津巴多和他的同事第二天早上回到了实验室,质疑为什么Craig Haney同意让8612退出实验。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津巴多认可了Haney的决定。同时,在后备名单中,他们挑选了一位学生,让他在当天下午加入实验,填补8612的空缺。
  而在斯坦福大学古老而庄严的心理学大楼地下室,敌对情绪日益升级:看守们还在继续着他们的游戏,想方设法折磨囚犯;囚犯们则继续承受着折磨,以行尸走肉般的顺从回应。这已经不是一场cosplay了,不是一次愉快的暑假回忆,不是一次舒服的打工经验,而是一次噩梦。在试验开始的时候,“看守和囚犯之间没有任何的差异性;而在试验持续了一周以后,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相似性了。”
  魔鬼已经被释放出来了。它狞笑注视着这群曾经“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好人,它让一些“看守们”沉醉于规训与惩罚的快感;让部分尽管心理感觉不对、但迫于角色与承诺所赋予的服从义务而不得不配合其他看守,从来没有提出过异议和反对,只是私下向囚犯提供帮助;它让仇恨在“囚犯”心中播种,以致试验结束之后,当“看守”们和“囚犯们”同坐一起讨论时,敌对的情绪让讨论变成了凶恶的对质,当他们在试验过程中接受试验人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时,他们呈现均是怀疑的情绪,在他们看来,这群最初友好善良的试验人员就是铁笼的制造者;它让本应客观的心理学家失去了判断。
  试验一直持续到第六天。监狱情况渐进式的恶化启动了所有参与者的心理适应机制:一切都是正常的,一切都是如试验设计所安排的进行。连接替8612进入试验的代号为416的候补学生最初的“这是个疯人院”的印象也已经被“这理应是个疯人院”的看法所代替,尽管他最初的时候以绝食进行反抗,但经历了黑房幽禁、狱友在看守鼓动下对他进行羞辱的经历后,本应最是正常的他换来的是彻底的孤立,他的绝食对抗让看守和囚犯们从某种意义上站到了一起。
  囚犯们以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接受看守们的各种要求。也有些囚犯以“疯狂的表演”模仿8612,希望以此换取退出试验的机会:在试验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天,各有一名囚犯被同意退出了试验。第五名囚犯在退出的请求被拒绝后,全身出现皮疹的症状,最终退出了试验。
  试验过程中,囚犯们实际上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外界。在只持续了六天的试验中,大约有100多人以不同的身份接触这群囚犯:包括一名真正的典狱官,在接触了所有的囚犯后,他观察到这场模拟试验在这批学生囚犯身上造成的反应与首次坐牢的人非常相似;20 多名心理系的学生从视频监视器和窗户中观察试验;24名囚犯的父母和朋友在探监的时间和囚犯接触,而其中一位母亲在探访之后寻访了一位神父,在神父找到了一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如何让她的孩子脱离“斯坦福监狱”,这名律师在试验的最后一天与所有的囚犯进行了访谈。
  这100多个人,包括看守和囚犯,试验的设计者、心理学家津巴多,都没有想过还有一个选择:中止试验。他们已经成为局中人,被困在以理性和科学为借口所编织的铁笼之中,无法脱身,唯有服从,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直到试验的第六天,一名年轻的女士的到访。
  当Christina Maslach接到津巴多的邀请参与斯坦福监狱试验的研究项目时,心里为之一动。刚刚获得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她另一重身份,是津巴多的女友。但Christina已经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助理教授的职务,正准备动身,分身无暇的她只好拒绝了爱人的邀请。
  但她还是答应了津巴多帮忙做一些访谈。为了对访谈有所准备,她在试验进行了大约一周之后的周四晚上来到了斯坦福监狱。一开始的印象是平静,与其中一名看守进行了交谈之后,她的感觉是这是一位礼貌、友好和让人愉快的好人。
  而这晚负责轮班的是昵称为John Wayne的看守,斯坦福监狱最“臭名昭著”的狱警。尽管耳闻John Wayne的作为,Christina见到了John Wayne之后却感到非常震惊(absolutely stunned):与传闻相反,John Wayne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但直到她开始试验观察时,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他戴着黑色的墨镜,手持警棍,身穿制服,放声嚎叫,痛骂犯人,让犯人报数时表现出一种粗暴的态度。
  当时正当洗浴时间。洗浴房在监狱外,看守把犯人用脚镣锁成一列,每个人都戴上头套,完全看不到环境的情况。再把他们带到洗浴房。津巴多通过观察窗看着发生在监狱的情形,兴奋地对他的女友说:“快来看,看一下现在要发生什么!”“看到没有,这场景是太棒了!”但Christina却把头转过去,不忍再看,心里充盈着一种冰凉而作呕的感觉:如此残暴的场景让她感觉到一种女性置身于男权世界所产生的无力感。
  随后,离开了试验现场后,津巴多想要知道Christina对整个试验的评价。但他得到的却是出乎意料的愤怒、恐惧与泪水:“你对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太糟糕了!”辩论、争吵,Christina感到害怕,面前这个不再是她熟悉的爱人,那个以爱生如子闻名斯坦福的温柔而敏感的心理学家。他们之间的立场从来没有如此巨大的对立和分歧,他们之间的争吵从来没有如此剧烈,如此漫长,留下如此巨大的创伤,她甚至无法想象以后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相处。
  这场争吵的结果是津巴多最终屈服了,从他监狱长的角色、从他对试验理性的准确和客观的追求中脱身而出,向他的爱人道歉,并且决定在第二天早上终止试验。召集所有与试验相关的人一起,反省整个过程:一场模拟的试验是如何逐步演化成一个真正的监狱,一个如此严重的疯狂之地(madhouse)?
  此刻,津巴多感到的不是失望,而是如释重负,如释重负的,还有他和Christina,当时他的女友,后来变成了他的妻子,之间的关系。
  但真正让Christina后怕的,是她作为系统挑战者、不服从者的角色:如果她一直参与试验,她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感情触动吗?如果她参与了设计,每天目睹事情的发生而产生心理的适应性,眼前的这种疯人院会不会像所有其他参与试验项目的100多个人一样,变成一种正常? 她真的不能够做出肯定的回答。
  就像莫罗的那句老话:“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

 3 ) 死亡试验

因为刚看过辛德勒名单,所以匆匆看了片子,并且据说没有2001版的好,那就什么时候再仔细看看2001版吧。
如果说人性的恶,犹太人的遭遇,足见人有多恶。行凶的人可都是有文化有教养的文明人,爱艺术懂欣赏,能体会人类精神中美好的东西。
再就是法国大革命,也曾经是暴力横行,所有人类文明都被踏在脚下。
更贴近我们的是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经历了日本人的变态,无法用语言表达。
更近的是文化大革命,老一辈们特别是在社会中处于中高端的人们经历得都可以写部小说,那是一个黑白错位的年代。

想来想去,所有的文化和修养只是表象,人是环境的动物或者说人是群体的动物,在一个群体中要生存下去,不同流合污是不行的。这可以说明那些所谓精神上优越的人为什么也会很恶。
至于那些底层的,曾经社会生活中很压抑的人,一旦有了恶的条件和环境,那么就会很容易把人性中被压抑的情绪扭曲地释放出来,这就是死亡试验中那些狱警越来越变态的原因。谁不想随心所欲呢。
并不想带有歧视的先入观点判定社会生活条件不佳的人在一定的环境下会更恶更变态,但历史上无数的事实证明,一旦这样的人拥有权力,其行为该有多扭曲,其行为甚至超出了人类的底线。

有句对白说得好:至少我们可以反抗。

最后,同样的车把剩下的人又拉回到现实生活中。离开那个假定的监狱,人们各自回到自己的角色。黑大个拉出支票看一眼,心里落底了,总算是有报酬,虽然自己做了那么多坏事,生怕自己没有报酬。又看了一眼他迫害许多的男主角,心怀忐忑,觉得自己原本这么个失败没地位的人也可以这么折磨别人,会不会遭到报复。男主轻蔑地看了一眼黑大个,这是精神上优越的一眼,立刻把两个人的世界观拉开得好远。因为这轻蔑的一眼,黑大个安心了。黑大个永远无法理解男主。

所以,我们不用再费心地去谴责谁,当环境存在,人们没有约束,恶事肯定会层出不穷。人们会由开始小小恶的罪恶感到后来的麻木,恶会成为习惯。这就是人性。

听说真实试验的作者出书了。有机会看看有什么新观点。

 4 ) 《判狱风云》:“伪科学”下的人性实验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更善于理性思维,在遇到出于本能的诱/惑或集/权下的压迫等情况下,更能权衡利弊,作出对自己相对有利的处理方式。这无可厚非,在生存面前,人往往比动物能适应环境,所以,人才会统领地球,高居于食物链的最顶端。自古就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说,一个私字当先,才彰显人性的千变万化。于是,人类的文明就在不断的私/欲泛滥和良知的忏悔中更迭前进。

   《死亡实验》就是一部以探讨人性为主题,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金巴多教授的“史丹佛监狱实验”为基础拍摄的影片。故事其实很简单,为了满足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于是,在社会上招募了一群人,参与到一项所谓的科学实验中,并许诺在实验圆满结束后,每人可得到一笔丰厚的酬金。众所周知,像这种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在医学领域最为常见,当某种新药物即将面市时,都要在一定的受众群内做药物反应实验,但大多的实验对象是急需这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当面临选择死亡或一线生机时,这类实验没有任何可谴责之处,反而带有特定的人道主义色彩。而《死亡实验》却是以重金做诱饵,在变相自愿的方式下,采用私自羁押和施以软暴/力等手段,来研究人类在这种非正常条件下,心理及行为所作出的反应的非人道的科学实验。而历史证明,所有打着科学的幌子进行的非人道的实验,都是伪科学。


    当这群人被分别赋予特别的身份时,对立也就产生了。一方是被赋予了权力的狱警,一方是失去自由身份低下的犯人,在这种权力相对集中,身份截然对立的情况下,矛盾也就显得格外明显和尖锐。西装革履包裹着的未必就是文明的真相,当身处社会最低层,习惯于卑微身份的人,一旦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利,往往恶的一面爆发的更纯粹彻底。最初为了酬劳以一种游戏态度来参与的这群人,在失去自由,且双方地位和权力极度悬殊的情况下,心理慢慢地发生了改变。身为狱警的一方以不违规为由,开始是规劝和轻度的惩罚,当看到犯人们怯懦的听之任之时,他们在这种控制中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以至于到后来,逐渐沉溺于被权利催生而出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泯灭良知,致使暴力不断升级,超出了规则和底线,最终酿成血案。
     

    影片在毫无避讳的鞭笞人性丑恶的一面时,也毫不吝啬的宣扬了人性光辉的一面。阿德里安布洛迪饰演的77号犯人,在屡次挑战权力和规则,又屡遭羞辱与暴打后,情绪终于冲破理智的防线,带领犯人发动了暴/动。影片中,当自由和言语已被当权者操控,尊严和权利惨遭践踏时,几乎所有人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对一切安之若素,这跟人的惰性和骨子里的软弱是分不开的。然而值得兴庆的是,也总有像77号犯人这样不安分的人出现,正因如此,理想和希望才更显得弥足珍贵,且名副其实。


    阿德里安布洛迪在影片中的表演可谓游刃有余,是继《钢琴师》之后的又一次演技的大爆发。在电影《钢琴师》中,他凭借单薄的身材和忧郁的眼神,把一个饱受纳粹迫害的艺术家,刻画的惟妙惟肖。而在《死亡实验》中,则颠覆了以往的形象,以刚猛的铁拳和不屈的韧性,完美的塑造了一个刚柔并济、叛逆血性的汉子。


    实验结束了,那扇象征权利和自由的大门豁然开启的同时,也把人性的丑陋和良善暴露在阳光下。每个人都心神俱伤,面对大自然的开阔和***,他们无处遁形。正如影片开始时快速切换的动物弱肉强食的镜头一样,其实,人类进化的或许只是自以为是的智慧和越加强烈的私欲,骨子里的兽性却一直未变。最后,影片在浪漫的爱情和唯美的画面中结束了,这脉脉温情的一幕给整部影片画上了完整的句号。这样的结尾或许不够深邃刻骨,可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都喜欢沉溺在幸福的想象中不愿醒来,这也是人性的一面。

 5 ) 虐待心理是后天形成的-这就是这个监狱实验最后的结论

看到一半就想到早先看过的梁文道先生的路西法效应一文,想必这部电影就是改编自斯坦福大学著名的监狱实验,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相类的的电影有德国电影浪潮和卢旺达饭店。

特拉维斯就像基督一样的善人,看到他在电影里的装扮,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耶稣基督。他在养老院兼职帮助老人,参加反战游行,他并不是完全的圣人,只是像普通人一样,更温和更善良些。

为了能达成与自己心爱女人的印度之旅,他参加了一项报酬丰厚的实验,这就是传说中监狱实验。参与实验的人群被分为两类,狱警和囚犯。显然这些人也是经过实验人员的精心挑选,在实验之初,这些参与人员都被面试过。

比如看似老实软弱42岁还和妈妈住在一起的贝瑞斯就被选为了狱警的头,各种选择必然是实验人考虑过的。我们善良的男主就成为了囚犯。各种细节不愿再回顾。

最后那个老实软弱的贝瑞斯恰恰成为挑起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是的,他完美的诠释了监狱长,他似乎从中得到了自信,他也可以管别人,教育别人,控制别人,变得残忍而非人道,好了,这就是好人如何变成坏人,路西法效应显现了。据我了解,真实的斯坦福监狱事件,应该比这个更残忍,时间更长。详情请百度。

你以为这就是简单的路西法效应了?错!当我看到最后囚犯们不再妥协,决定报仇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各种压抑被释放的大快人心!!!其实我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路西法效应,这些被压抑的“囚犯”,被欺负的特拉维斯,当他们受够了,再也无法承受而以暴力相还的时候,你才明白这些被欺负的好人,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来反击曾应用同样方式欺负他们的人。

也许你会说,他们是被逼成这样的,确实如此,那些狱警也没有所谓“真正的坏人”,他们都是普通人,甚至无犯罪记录,但在这样一个试验中,他们成为了彻底的坏人,他们把权力当成了借口,我是狱警,我就该如此,他们甚至胆大包天,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成为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亦乐乎。

他们已经迷失了自己,没有了自己,好吧,仿佛是个重新建立的社会,规则我来定,人性道德全部放在一边。你必须要面对的是,这才是他们的本性,他们在正常社会中的样子可能完全不是真实的自己,而在这里才使得他们显现出被压抑的本性。

电影看着一直很气愤,一直在问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其实是我无法接受人性的丑恶面。其实它一直都在。

还想吐槽的是,如果一些心理学家为了追求实验结果而创造这些实验,他本身就是心理有问题。

还想到很多。。。快下班了 - - 就这样吧 看完很想打人 很想骂街!

到家也冷静了很多,外面还是雨夹雪,够镇定的了。

这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最初的目的是想研究虐待心理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结论显而易见,虐待心理是后天可以“培养”出来的。

还记得片头闪过很多镜头 动物界自然界 其实优胜略汰自然法则 或许这就是最自然的“道” 但我还是无法抛开这么多年所接受的教育,就像电影中所阐述的,人类比猴子进化的更好么?

OK,也许把猴子放在更好的环境中,它们会比人类更像人类。所有的一切,人类仿佛就像被实验的猴子,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也让我们在不断改变,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其实我们在做的也只是在适应生活,适应环境,如果环境好我们就能天天向上,好好学习,父慈子孝,像个道德感非常高的人一样,为什么?因为环境。同理如果环境变了,比如 WEN GE,(好吧我怕被和谐 - -)亲人?家人?虽然没经历过,据描述已是不堪入目。

想着就觉得天啊人类也是如此渺小,没有所谓的自由,没有绝对的自由,我们不过是社会的产物,无非一些人能够积极适应,一些人无法适应理应被淘汰。我们的思想究竟还是被环境所掌控,即便你是个像特拉维斯一样的好人,最终不堪压力你也会变,你看到了自己的愤怒,看到愤怒将自己变成自己曾经最鄙视的人。HOW? WHY?

或者我们更愿意相信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物竞天择,你可以成为任何样子的你,好的,坏的,暴力的,愤怒的,善良的,这都是你,这些写在了你的基因里,就像癌症,只要在一定的身体环境下(当然是不好的情况)癌症就会爆发,我们也是如此,在恶劣的环境下,即便我们不愿意相信,我们也能成为魔鬼!就像那句话所说:“魔鬼已经被释放出来了,它狞笑着注视着这群曾经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好人!”

如圣经中所描述,魔鬼就是反叛耶和华的堕落天使!!!其实他们从来就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一体两面,有时候甚至不由得你去选择,时机环境到了,你可以成为恶魔,也可以成为天使。

原来根本没有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也并非荀子所说的性本恶。你看到好人,不过是一直生活在一种好的善的环境中,你看到的坏人也不过是不幸生活在他无法选择的生活中。

根本没有好坏,是我们非要分出一个好坏善恶,在恶的世界里,天使才是敌人。


 6 ) 新版剧情逻辑不靠谱!

按此部编剧的剧情看,试验本身极不靠谱!第一,参与者全是社会上的失败者,都是为了拿钱而来,真实身份上的一致性,导致试验的不合理性!因为他们原本都一无所有,所以才没有了实验结束回到现实后的身份回归的顾虑!第二,如果参与者真实身份有不同,或者矛盾的升级如原作一样有卧底的唆使,红灯不亮是因为被迫,那么才会让人信服!第三,如果有现实的强者对狱警组的人说:你小子别找事!这只是个试验,小心俩礼拜以后,哥回头办理你!还会有人整他吗?

 短评

斯坦福监狱实验vs米尔格拉姆实验

6分钟前
  • maya
  • 力荐

感觉不错,决对权利导致绝对腐败。人性是可怕的,当权利为自己拥有的时候,或是感觉到权利的诱惑后,都会拼命去拥有并保持它,人是最可怕的动物。就是片头所示的短片一样,弱肉强食。大概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吧。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1分钟前
  • 深圳纤纤
  • 还行

主旨是想用理性的实验揭示人性,但电影却翻拍的很没逻辑,又僵硬、又刻意——还是原版好,虽然更压抑,但看着不来气。

16分钟前
  • King Sitcome
  • 还行

权力是春药,谁吃谁发烧!故事疑点不少,实在禁不起推敲;好在演员表现不错,所以整体属于有可看性。比起同期、同一路数的《致命应聘》强。吊梢眉影帝Adrien Brody演技发挥正常,意外的是居然大秀上半身,倒是一道开胃菜~

21分钟前
  • Danys ┇┇ 蓄须专用
  • 还行

可怜的津巴多实验,被过度艺术化处理了。

24分钟前
  • N
  • 推荐

这一部算是新翻拍的版本,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头,其实我们不比动物好多少

27分钟前
  • 王帝心仙人
  • 力荐

可以理解其表达的主题,但是某些剧情节点处的转折过于突兀。

28分钟前
  • SleepyPino
  • 还行

人性本兽,无分善恶!

30分钟前
  • 还行

一正一邪两人演技都不错,最后反击那段看得我爽呀哈哈垂死他们!

33分钟前
  • siji小猪头moli
  • 推荐

严格意义上这并非2001德国版的一个简单翻拍,虽然两者都基于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进行改编,但创作者的根本追问并不相同。禁闭在漆黑囚笼中的Adrien.Brody面对监视摄像头(镜头,camera)的那句质问“why don't you stop this?”,才是这部片子真正想要质疑和声讨的。

3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动魄惊心,人性本恶

38分钟前
  • 萧萧南浦
  • 力荐

配樂真不錯。看到男主角手握刀刃被割傷手掌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再也不能彈鋼琴了!(滾

39分钟前
  • 席德
  • 还行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44分钟前
  • 面包你大爷
  • 推荐

很不错的创意,被导演讲烂了。另,Adrien Brody这两年接的片子可真不少。

49分钟前
  • 冷兵器的残泽
  • 还行

权力的意志。

53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虽然可能没有初始德国版的好(德国版还没看过),但它表达的意思和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事实让我震惊,一切都那么真实。在缺乏制度的情况下,被“人民”的权威会自然的变成暴君,镇压人民,慢慢失去所有的理性,完全的忘了,其实我们生来(进监狱)前都是平等的好人。看了感觉很冲击。

54分钟前
  • harmony orange
  • 力荐

制度改变人性,真实的试验是对犯人暴力太严重而终止,而不是片中犯人的胜利

55分钟前
  • Vince
  • 推荐

实验室环境下邪眼与歪鼻的争斗。

58分钟前
  • 天问
  • 推荐

怎么说呢,有点exam的影子,一个封闭的环境,给大家一个任务,来反映出人性!从人物的设置(Brody是个反战斗士,惠克特是个四十几岁还和母亲住在一起的基督徒),节奏把握和演员的表演上这部电影都是很不错的!问题出在一个是规则,红灯不是说好有暴力就亮的么,二是做这个实验的主体交待不清

1小时前
  • mark
  • 还行

比德国版差在哪里呢?男主角参加实验动机不同,美版单纯为了钱,带头造反也没头没脑,让人觉得他是个事逼。导演用了更刺激的画面,却显得很肤浅。结尾大家都莫名其妙恢复原来状态,更是逻辑不通。惠特克完全照搬《末代皇帝》里的样子。

1小时前
  • 奶奶的熊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