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

正片

主演:成泰燊,丹琳,师清峰,卢学习,韩帅,魏子杨,费伟妮,唐伟鹏,郑新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柳青 剧照 NO.1柳青 剧照 NO.2柳青 剧照 NO.3柳青 剧照 NO.4柳青 剧照 NO.5柳青 剧照 NO.6柳青 剧照 NO.13柳青 剧照 NO.14柳青 剧照 NO.15柳青 剧照 NO.16柳青 剧照 NO.17柳青 剧照 NO.18柳青 剧照 NO.19柳青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柳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真实再现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农村合作化运动。青年作家柳青辞掉北京优渥的干部待遇,他决心亲自参与实践,创作一部反映社会主义人民集体创业的史诗巨著。柳青举家落户在皇甫村的一所破庙里,他深入农村建设一线,扎根人民十四年,历经各种运动, 面对农业合作社建设的各种困境,他铁肩担道义,和农民一起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农村的新局面,在各种困境中创作出《创业史》第一部,一经发表,轰动全国。就在他雄心勃勃展开第二部创作时,一场更大的风暴席卷而来,面对人生的磨难,他不忘初心,最终用一生书写了一段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学徒(2020)冒险游戏打鬼王大师(2012)新扎师妹2(粤语版)活尸大军回到明天怒海情波鬼哭神嚎4阴魂不散暗色天堂国语桑树的影子变身舞后夫妇圆满食谱~不交换吗?仅此一晚~那一天,我学会了做咖喱饭情义两重天2000白龙马快乐猎杀玛蒂尔达1996绝望主妇 第七季枪林弹雨中的爱情川味第三季受害者魔域飞龙人生1984独立纵队时光尽头的恋人杀手继母局内人恐怖分子1986现代爱情故事1991生命的起源十八罗汉(2003)间谍风一号野兽之道八喜临门粤语版爱恋告急 番外校园G大调野性任务如果被关注那就完了女当家A计划续集粤语遗失的王朝

 长篇影评

 1 ) 梁生宝的形象与言论

首先,作为一名深入体验描写对象生活的作家,无疑柳青是用了力气的,他很想要翔实地表现出人民的生活,因此可以话费十几年在农村与农民相濡以沫。可谓是身体力行地实践了实践与技巧的双利用(《论柳青的艺术观》)。

其次,《创业史》必然是有其文学意义和文学史地位的,比如以下这段话的描写:

梁生宝与父亲梁三老汉对话

这里当然还涉及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提出的关于梁生宝的形象是否能够具有农民代表性的问题,另外还有一点,这里其实有一个反思:梁生宝的理解是否是完美的?

 2 ) 评论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颇深。柳青是一位读得懂大地,读得懂农民的作家,拿起笔,他不断打磨着属于人民的作品,放下手中的笔,他和农民站在一起,分不清谁是农民,在那个有着理想主义,想实现社会主义的时代,柳青这样的共产党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朴实亲切的,表里如一,真实地面对生活中的抉择。影片中,柳青在作家和农民的身份之间切换,我们也通过观影的方式与他对话,他是一个忠实的实践者,在艰难的环境里,进行着勇敢的艺术突围。

 3 ) 我把柳青比作神

《柳青》以作家柳青《创业史》的创作历程为蓝本,为柳青立传,讲述了26六年间,柳青与他的《创业史》和我国近代社会主义探索道路发展的创业史的故事。

片首倒叙开幕,黄土高坡,落日浑圆,柳青扶拐告诫大女儿可风:“人这一辈子,不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块废铜烂铁。”这也是柳青对其一生艰难“创业”的总结。1952年柳青深入长安县皇甫村,时年他尚未经过千锤百炼,所以彼时他本质上还是一块镀金的“废铜”。可这废铜又是如何百炼成金的呢?

在1952年柳青同志的创作研讨会上,柳青的出场就是一个晃得人睁不开眼的大逆光,接着又是有意而为之的过曝镜头,白衬衫都是闪着金光的,大会堂上的中心构图、众人景仰的低角度仰拍镜头,如梦似幻。导演此时此刻塑造的是超乎一个普通作家的形象,夜猫将其比作神。那个时代的柳青,在人们心坎犹如神明般存在,被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极尽“远观不可亵玩”之意。

神是凡人遥不可及的。因此,柳青刚至皇甫村时,几乎所有村民皆敬而远之,窃窃私语于后,未敢有半分媚近。一日见柳青趋步蹲坐,左右抽旱烟的老农才憨憨嗤笑道,柳书记是穿着四个口袋的干部服的,来俺这稀稠不分的农村图啥?

接连的隔阂,让柳青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他决心和过去的自己告个别,做起田农模样,真切走进乡间;焚掉手稿,购置手杖,剃去长发,穿起粗布衣,搬入中宫寺。自此天神下凡尘,为写书、也为渡人。

写书好理解,可如何渡人?

电影里此后,白衬衫不再闪着金光,他也不再是镜头画面的中心,再难找到仰拍镜头,色调也渐渐冷了下来。这块拭去浮金的废铜由此正式开启了锻造之路。此部分描绘了水稻丰收的场景。此前在电影前篇出现过一次,家斌扯下新稻吃新粮,而当水稻再次成熟时,柳青已能深切感受到农民丰收的喜悦。此时的柳青已全然融入了皇甫村,融入了脚下这片土地。

深入农村多年却迟迟未能完成作品的创作他,神的光环也逐渐成为了包袱,领导开始质疑他,同行也在抨击他,妻子马葳也有了放弃的念头,吐露了想要回西安发展的想法,和柳青大吵一架后,一气之下带着孩子离开了。

1957年,反右派政治斗争对我国文艺创作造成了巨大影响,在文艺领域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上海文艺界向陕西文艺界下了挑战书。陕西文艺界领导召集作家们开会。电影这里出现了第二次出现了大礼堂场景,第一次还是在柳青同志的创作研讨会上。这一次,没有了听众和灯光,没有了中心构图,夸赞变成了批评,镜头由仰拍变成了俯拍,柳青从台上走到了台下。

自此,柳青彻底跌落神坛。

难道这就是结局吗?且看柳青如何再封神。

此处场景主要隐喻和讽刺了当时文艺界放卫星的浮夸风。在场作家发言时几乎都采用了广角镜头仰拍,进行了丑化。其中有位作家讲到:“没有做不到的事!”它的前一句是:只有想不到的事。大礼堂两侧挂满了此类口号,再从角色的嘴里说出来,讽刺意味十足。礼堂正后方,正中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工作会谈中指出的: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两边挂的横幅是郭沫若先生后来批评文艺界放卫星浮夸风的两句诗:文艺也有试验田,卫星几时飞上天。讽刺意味儿十足。而如今电影市场何尝不是,迎合观众、追求票房,又有几人能有这六年磨一剑只决心呢!

在皇甫村的艰苦生活使柳青患上毒疮,加之哮喘的老毛病,柳青其实时常与病痛为伴。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大炼钢铁,皇甫村也加入这历史大流之中。眼瞅着庄稼快烂在地里了,柳青说服家斌带领大家抢收了粮食。 我们需要铭记这段历史,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柳青会提醒我们抢收回地里的庄稼。现实是残酷的,家斌父亲在此次抢收中不幸去世,这里隐喻大跃进中的不幸者,我们要哀悼,更要反省。片中的反思则是家斌父亲临终的告诫:多听柳书记的话!1966年,文革开始,柳青就遭受了残酷的迫害,马葳同样遭受了残酷的迫害,在她与柳青见面告别后,又与孩子们作别,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马葳的离去隐喻文革中的牺牲者,柳青平反时将审查结论放置于马葳骨灰盒前,是对马葳的怀念,是对所遭受不公的释然,也是对所有不幸者的悼念!

自此,柳青遭受了病痛之苦、丧偶之痛以及文革期间肉身与灵魂的双重考验,即将百炼成金、回归神坛。还有最后一道考验没有完成,即对写作真实的追求。 柳青的后半生一直在追求写作的真实。 1952年在他的创作研讨会上他就决定深入农村去记录农业合作化;1953年他焚稿与过去告别,为追求写作本质的真实;1957年文艺界人人放卫星时他依然坚持“刻图章”;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人人大跃进时,他同样坚守“能办到就尽量办,办不到的就不办了”;1959年《创业史》第一部出版,他捐掉了所有稿费,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1963-1966年“四清”运动中他仍然坚定“凡事,实事求是”;1966-1970年文革遭受迫害时,人人识时务,他始终坚定“我要是承认了我就不是柳青了,不能拿33年党龄开玩笑”;1977年文革结束,他仍未忘记深入农村时的初心,如果有时间,他要如实写合作化:“我们不能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事实上,我们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对待写作上,他不忘初心,始终如一。

由此,废铜百炼终成金,一代作家始封神。1978年《延河》短片创作座谈会上,又是那个熟悉的大礼堂中心构图、仰拍镜头,以及代表柳青视点的带俯视的主观镜头,柳青回到神坛,柳青的精神永远留在人间,影响着一代代大家的成长。 此处来解答柳青如何渡人。笔者前篇将柳青比作神,纵观全片,他总在指引皇甫村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柳青所住中宫寺,寺门前的两根石柱上刻的经文是《楞伽经》中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柳青又何尝不是呢?

初识电影,才疏学浅,解读自此,望批评补充。

 4 ) 只有根植于人民,是创作无尽的源泉

电影按历史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讲述,最后一直到大型文化活动结束之后,并没有非常凄惨的结局,而是留给人们更多的遐想,电影要结合作家柳青本人的生平才能够更好的领略电影的内容,讲述了几个典型的历史阶段,农业合作社时期,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都会带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再到大炼钢铁的大跃进时代,新中国在曲折中探索前进,再到破四旧,对于六七十年代的大型文化活动描写的比较正常,在活动中受到迫害,但依旧保持了红色党派的先进性,他秉承实事求是的风格,也去带动周围更多的人,他是政客也更是一位文人,他本人经历了旧时代的教育与新时代的思想。

《创业史》即使是到现在一直也是一本传世经典,虽然是诞生在田地之中的一部作品,但有着极为现代的书名,名字与内容有着极大的反差,霎一看上去更像是本现代小说,影片中多次提到要五十年之后再去见证这部作品的好坏,现在正是到了见证的那一刻。

一直是比较喜欢成泰燊的风格,适合正面正统的人物,成泰燊本人与柳青有着极高的相似度,给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以启迪,作家就是要以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来进行创作,这些都是最优质灵感的来源,就以身边的人物来创作小说之中的主人公,路遥的出镜让现代的人更有了些感知。

 5 ) 杨晓林-《柳青》: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

杨晓林-《新民晚报》2021年6月21日。 发表时改名为《“他就是柳青!”》 。

《柳青》为文宗柳青立传,在选题上可谓独树一帜,立意高远。

柳青与赵树理、周立波、孙犁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杆铁笔”。他胸中怀大义,笔下有乾坤,为了文学理想,在长安县安身立命14年,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忠实践行者。柳青说:“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他这个“深入生活”的创作原则光前裕后,被中国现实主义作家奉为圭臬。他握素怀铅,知行合一,成为陕西作家仰之弥高的偶像。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京夫、高建群、程海等上根大器想望其风采,坐言起行,或从模仿“柳青体”而云程发轫,或在亦步亦趋后凤翥鹏翔。而“五虎将东征”如秦皇之出函谷关,横扫六合,扬名立万,中国文坛莫不以之为神!文学陕军因之声名鹊起,终于跨山压海,蔚为大国。本片为铁肩担道义的柳青立传,就是为妙手著文章的文学陕军树碑。

作为一部注定会留名影史的西部电影,《柳青》的传主和主创皆是“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柳青语)的“陕西愣娃”,不但都怀有豪气干云的艺术雄心,而且都葆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做不成事不罢休的“一根筋”拼劲。

《柳青》表现了人民作家柳青扎根黄土地,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影片从1953年时任《中国青年报副刊主编的柳青申请下基层开始,讲述了他在遐方绝域皇甫村卓荦不凡的创作历程。刚下乡时,由于他担任长安县副书记的干部身份,及背带西裤的穿着太过官派和洋气,憨厚的农民对他敬而远之。于是他决定敛翼卑飞,剃了头,戴上瓜皮帽,穿着对襟黑袄,把手缩在袖筒里,俨然地道的关中老农而被欣然接纳。他携妻修葺破庙,使之成为了书房和住所,历经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大跃进、“四清”,直至“文革”。他体验了春种秋收的辛苦和喜悦,朝乾夕惕,厚积薄发,终于夙愿得偿,完成了皇皇巨著,留下了“十七年文学”中“三红一创”的文史佳话。他安老怀少,心系村民,把《创业史》的巨额稿酬,悉数捐给村里接电和安装电磨。在“文革”的鲸波鼍浪中,他攒锋聚镝,被羁押审讯,而相濡以沫的爱妻马葳,因之香消玉殒,令他痛彻心扉。

《柳青》因为真诚,所以感人。创作耗时六年,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主演成泰燊演技炸裂,他放空了自己,完全让“柳青”进驻。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把文人的倜傥洒脱和胸中丘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非专业群演更是不遑承让,厚道实诚、直截了当的“秦腔”金句频出,或令人捧腹开怀,或叫人潸然泪下,浓浓的关中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影片场景考究,几十亩的稻田、麦地和玉米地都是创作团队所种,极具历史文化感的中宫寺也是花费了百万巨资建成。从农家小院到豆腐房,从耕种收割到脱粒碾晒,从大槐树到议事戏台等,都高度还原了旧日样貌,让人恍然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作为西部电影,地域风情浓郁,画面爽心悦目。巍峨绵延的秦岭云雾缭绕,塬下十里蛤蟆滩生机盎然。人文风物独具地域特色,物质文化的精粹如剪纸、秧歌、社火、踩高跷、面花、油泼扯面等令人叹羡。作为散文电影,抒情韵味极浓。画面影调匠心独运,前半段温暖,以金黄色调为主,宛若古典油画,表现了轰轰烈烈的合作化运动,充满着乐观浪漫色彩。后半段表现“文革”的凄风苦雨,以青冷色调为主,悲情惨烈。尾声时“文革”结束,劫后余生的柳青平反昭雪,影调又转明亮,令人怅然叹惋。

杨晓林,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6 ) 文学凋零的年代没人看《柳青》

片子色调越往后越阴沉,也象征了柳青的一生。

柳青的前后期对比

他从开始雄姿英发阳光帅气搞农业合作化,到后来面如死灰身体垮掉妻离子散,被历史的车轮碾压,一切都太悲剧了。 电影中柳青反复说,经典的作品需要50年才能检验出来,结合现在没人看《创业史》的现实,更显苦涩,这样柳青的努力看来更像笑话。 他在农村住了14年,融入农民生活来感受现实,而且总结出了一套现实主义的创作经验。他看不上闭门造车的同僚作家门,坚持自己的做法,整整把一辈子献给了文学事业,甚至妻子女儿围着转帮他记录文稿都失去了事业,文革中妻子还被逼死,他自己身体完全垮了,钱没赚到一点,出版社天天逼债…… 但他仍然为国家而歌唱,我太难过了。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独一份的,即便遭受不公正待遇,也特别会逆来顺受。认为只要是为了民族好,就能“霜叶红于二月花”,被过霜打的花比正常季节的还要红,讲究一个病树前头万木春,讲究一个自我欺骗不遗余力。 回头说电影,明显的避险,他妻子的死亡特别突然,暗示是被出版社逼的,一下子就跳井了,他自己的身体一下子垮掉,对文革的探讨浅尝辄止,后半段的反思更加有意思。

画面很美,不愧以前搞美术的纪录片导演,每一帧都想拍下来。

柳青的创作经验穿插不生涩,恰到好处

中文系不容错过

ps:我们是前两天线上听了中山大学张均教授的讲座,老师强烈安利我们去看的。

感觉有受益到,但我们专业七个人就包场了,宣发也太少了吧。还有这阴间排片好让人生气,我们找遍了,呼和浩特才找到一个中午一点的,哎~

不过是文学凋零的年代罢了

 7 ) 【影评】谈谈电影《柳青》

【影评】谈谈电影《柳青》

原创 杜崇斌 唯美文学园 2022-03-05 19:53

陕西的每一位作家都知道柳青。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柳青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陕西文学的一面旗帜,也是陕西上个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作家。2019年9月23日,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看了人物传记励志电影《柳青》,深受感动,感触颇深,现在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该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作家柳青深入农村,体验社会主义农村合作化运动,想为新中国的农村和农民写一部长篇小说,为广大农民代言,于是,他辞掉了《中国青年报》副刊主编的工作,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以挂职长安县县委副书记的身份,来到了陕西长安皇甫村驻村蹲点,和广大农民打成一片,扎根最基层的农村生活,历经14年艰辛,创作出史诗性长篇小说《创业史》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的故事。该片通过有血有肉的细节刻画,真实地再现了一位有政治信仰、有文学理想、有家国情怀的伟大人民作家形象,让观众领略到作家柳青先生“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文人风骨。

一是生命写作。柳青坚持生命写作,为了写出史诗性巨著《创业史》,他辞掉了报社副主编的工作,从大城市来到穷乡僻壤,驻村蹲点体验农村生活,说明他有使命意识,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在写作上,他以大文豪托尔斯泰为楷模,追求精益求精。影片多次描写和刻画他伏案创作的细节,反复斟酌,反复修改,对于自己不满意的手稿,他多次撕碎或者焚稿。另外,在创作中,他不求数量,不赶进度,追求质量和精品。影片中他有一句话,要说一部作品好不好,需要50年的时间沉淀和检验,如果50年后,还有人阅读和欣赏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于是,他总怕自己的书50年后没有人阅读。

二是柳青不土。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柳青是一位农民作家,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农村题材,大概他很土吧。但其实并非如此,柳青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共产主义运动,访问过前苏联,拜谒和瞻仰过托尔斯泰墓地。他懂俄语、英语、西班牙语,而且英语水平不错,翻译过西班牙文书籍,英语能直接和外国记者交流。说明具有世界眼光。影片刚一开始,柳青是一个年轻的都市知识分子的形象,他戴着眼镜,白衬衫,西服领带背带裤,留着很时髦的发型。他说生活是作家的大学校。后来为了融入农村生活,和广大老百姓打成一片,他理了发,戴上老百姓的瓜皮帽,换上了农民的粗布衣裳,完完全全成了一个农民的形象。

三是稿酬很大。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出版社给他的稿酬是16065元。创作一部不到30万字的长篇小说,竟然挣到了16000多元稿费。在当年,可以说,这是一笔巨款!因为,那时候的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大约是400—500元,市面上,一斤鸡蛋才8分钱。这个稿酬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元,甚至还要多。可见,当时的稿费水平其实是很高的。柳青后来把这些稿酬全部捐给了农业社,也彰显了他热爱社会主义的为民情怀。

四是幸福很简单。影片中,柳青的妻子马葳坐在柳青的自行车后座上,剥一颗糖含在嘴里,自行车穿行在即将成熟的玉米田中的小路上,在八月乡村的风光中,他们都沉浸在幸福之中。这一场景,像抒情诗一样优美。原来,那时候,幸福是如此的简单。

五是画面很怀旧。大槐树,槐树上系的上工铃。老戏楼,独轮推车,架子车、老房子,古庙,广袤而多彩的田野,收割稻谷的场面,热火朝天的打谷场。这些景物和场景是那样的逼真,可以说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生活场景。

六很淳朴的乡亲。影片中,除了主人公柳青和妻子马葳外,农业社主任王家斌、董柄汉、王三老汉、郭老汉等人物形象都很生动立体,再现了淳朴的农民兄弟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真实的精神世界。正如片中柳青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的话一样, 中国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农民,但缺少他们的声音。所以说《创业史》其实是为中国最基层的老百姓代言。

最后简要交代一下,电影《柳青》是由著名导演田波执导,演员成泰燊领衔主演,丹琳、师清峰、费伟妮主演的人物传记励志电影 。该片荣获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传媒关注影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上,入围“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

2022年3月5日星期六作于碧云天书斋

——————————

【作者简介】杜崇斌:西安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诗人,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之一。现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百人计划”签约作家,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特聘作家,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长篇儿童小说《追梦少年》等作品多部,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万字,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8 ) 使命与担当

一句“要想写作,就要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要先塑造自己”,柳青辞去了高薪工作来到了皇甫村;一句“你是官家人,穿的是四个兜兜的干部服,整天跟泥腿子粗布衣在一块粘着图啥呢?”,柳青脱下了干部装,将自己真正的融入到了农民的生活中。看电影时感慨良多,一个人能做到这么的纯粹,一个共产党人,为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能做到这个地步。他将两次稿费都捐出去了,尽管自己的孩子也需要那笔钱,尽管村里的电线不是归于他一个人所管。 秦岭脚下,关中平原,他怀着对那方厚土和人民的热爱,深入农村建设第一线,在大建设和浮夸风盛行的时候,他守住了自己的心,农业合作化,生产大建设,他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秋风习习,漫山遍野,一部《创业史》徐徐展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他的那句话“人这一辈子,不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堆废铜烂铁。”

 短评

声画不同步的现象比较明显,技术不够扎实。炳汉与廖姓主任的角色塑造较突出,于一众浅尝辄止的叙写之中做了“先锋廖化”。总体来说,遗憾多过惊喜,在这个仍显保守仍有束缚的时代,也就算作一个可有可无的慰藉吧。

8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献礼片,但能看出诚恳和用心,导演审美不错。柳青的文论穿插得挺合适。可惜主旋律下依然被限制得很死:主角伟光正、说教意味重、淡化伤痕、回避反思、政策导向等。运用了一些类型片的手法,大概在深度有限的情况下有一些市场意识,反而有点古怪。片子的毛病恰恰是与柳青的文学主张悖反的,就是没有丰富、鲜活的人物,也是主旋律拍人物的通病。创业史和此片同为献礼,又是呼应,也说明文艺政策的把手已经由文学转向影视,文学再没有被控制计划仍能产生影响的力量。作家也与官职、高稿酬剥离了,区别在于柳青是主动自愿的。想来也感慨,以托尔斯泰为文学灯塔的柳青,即便深深扎根农村,与伟大间依然隔着政策和政治的距离。痛苦的思考与求索,最后变为一句轻飘飘的“有意义的探索”。听到柳青说:“要看作品五十年后还有没有读者看”,我和同学都笑了。

11分钟前
  • 毛绒绒
  • 推荐

怎么那么碎?成泰燊演技好,柳青就是呲着牙笑得呀

13分钟前
  • 猫呼噜
  • 还行

就不熟悉现当代文学的人,看完依然不知道创业史写的啥,能加上小说里故事的线索可能会更扎实一点。现在就是,用柳青串起合作社的各阶段,最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向前看,完。ps:被遮蔽被利用还得让她自己承认“我这样伤害你”的女性。还有柔光打得太狠了。

16分钟前
  • 小东邪
  • 较差

为什么马葳——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能力的女生要和他说对不起?

19分钟前
  • Annieloop
  • 还行

成泰燊成功诠释了柳青的文学圣徒形象。但是导演力有不逮,缺乏一以贯之的电影语言统摄全片,因之影像苍白,缺乏表现力。50年代合作化运动有较为充分的表现,也是全片重点戏份,但合作化触及个体的部分没有开掘出来,且人物的转变浮于表面。四清运动一笔带过,难道是为了表现柳青说的: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柳青文革经受批斗及马葳投井自尽,本是人物命运的转捩点,无奈仓促而过,使情感无法绵延开来,也使文革后期柳青的反思精神缺乏支撑。柳青被王家斌背到医院抢救之后的戏,全然一片混乱。影片唯一用得好的道具,便是托尔斯泰像。它仿佛一盏明灯,映照着柳青的生命。

20分钟前
  • 挑白白
  • 还行

看了点映,人物塑造的非常不错。单个镜头的画面都挺具有艺术气息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开头对青年柳青的塑造部分镜头有些呆板 刻意,缺乏生动性。应该有更好的新颖的方法去道出柳青去农村之前的知名度和所处的优良环境。但是,看进去了之后就会觉得瑕不掩瑜了。整部电影整体观影体验非常不错。导演铭记“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在此基础上,导演对于柳青的那股崇拜之情,无论电影里或者电影外都能让人感觉到很强的共情性。看完之后确实有被柳青感动到,也有被导演本身所感动到,

24分钟前
  • 我不知风
  • 推荐

前半段颇有一些新的历史可能性被正面地生产出来(这已经很难得),后半段还是落入相对熟悉、单一的历史想象之中,导演的“人文之眼”还是不无伤痕式的批判,对女性的呈现也是工具性和妥协的。同时读到一些专业内的批评意见,从评价和接受的角度,一部《柳青》甚至可能照射思想界意识形态光谱的两端。

27分钟前
  • 砂丁
  • 推荐

以编年史形式(1952-1955-1958-1964-1970)结构顺时叙事,讲述作家柳青扎根陕西皇甫村和农民一起搞农业合作化运动,并据此写出著名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故事。影片在处理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时,同时展现了合作社内部矛盾,并涉及大跃进、四清、文革等政治运动,但后期或因审查较蜻蜓点水仓促带过。摄影上,构图、俯拍、远景、逆光都很美。布光上前期开始搞合作化运动时极其强烈的光形成“阳光灿烂的日子”,而随着矛盾和政治运动发生,光逐渐消隐,同时摄影机从前期灵动、轻盈、欢快活泼的运动镜头到后期变为越来越沉重的固定镜头。视听有50-70年代英雄人物塑造的政治修辞的延续,比如时常对柳青使用仰拍,有几处镜头使得柳青整个身体被比农民们更强烈的光所照亮,在视觉上就已形成文学评论家李星所说的“宗教感”。

32分钟前
  • Ion
  • 推荐

看完电影,很想去拜读《创业史》,单从这方面来讲,电影也算成功了吧!

36分钟前
  • 木石子
  • 还行

当从全市唯一一场放柳青的厅出来,看到了袁隆平逝世的消息,心里还没从柳青的痛苦中走出来,国士无双,能称得上国士的人寥寥无几,中国托尔斯泰柳青算一个,神农袁老算一个;伟大的人总有偏执的一面,柳青偏执着农村那片土地,那次改革的尝试,也许他内心期望着村的这群人可以再次完成人类精神世界和生产要素组合巨大跃迁,当质朴的老农们走向了长安的巴黎公社的时候,乌云遮住了太白山的峰,暴雨袭击了秦岭的树,巨锤砸向了庙里的像,半部书留给了后人,中国的战争与和平,只写了一半,书里书外都是遗憾…电影导演很专业,整部影片节奏很舒服,前半部看了让人很愉悦,里面很多镜头都是很唯美的,蔓蔓的稻田好像白鹿原,突然升级高级合作社的时候,用了长镜头,每个场景的切换稍微有点犹豫,但是很不错了。整部作品完成度很好,后半部有难度,大家都懂

37分钟前
  • 不一样的米老虎
  • 力荐

尽管有瑕疵,但是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传记电影,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部《丁玲》。以及饰演柳青妻子的居然是《家有儿女3》的夏雪?!

41分钟前
  • Gloria
  • 推荐

电视电影。

44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较差

很悲剧的传记电影。大概可以称柳青黯淡的一生。一个理想者吐尽了血,所见证的时代未能与理想同行。未看到繁星满天,只走过一路泥泞。柳青是精神上的伟人,但我们都不愿成为柳青。人生苦短,创业艰难,史诗太难写,吞下梦碎的眼泪太苦。

46分钟前
  • 光影一路同行
  • 还行

作为传记片很一般。可能是因为审查原因,感觉各段历史事件之间都剪得稀碎,全片就像用一堆布头拼成的一件衣服,人物扁平。道理说得很清楚,和柳青先生学做“真正”的作家。对不真实的,虚假的,急功近利的,时代变革的一切灰暗苦难永不妥协,坚持自我,宁缺毋滥,追求作品的完美高质,做对得起时代,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的人。

49分钟前
  • 白泽瞳/葳朋
  • 还行

很正常的献礼片,服道化不出戏,演员演技也不错,但是整体故事和人物塑造都很单薄和苍白,与不能拍出的剧情无关,与电影局审查制度无关,与导演诟病的年轻人只爱看的美国大片无关,与评论区吐槽很多人爱刷抖音碎片化娱乐无关。这已经是最爱国最热血的一代年轻人了, 他们会为《山海情》流泪,会为《觉醒年代》自发宣传。顾左右而言他是无用的,觉得不给五星好评就是无脑也是无用的,正是因为看的好片子足够多,才感知到本片的不足。说到底,大家批评的还是太委婉了,片子不够好,就是不够好。

53分钟前
  • 苏西
  • 较差

一个好演员可以救一部戏

57分钟前
  • 耽于幻想的小陈
  • 推荐

看完点映了。电影《柳青》以影像的方式为“人民作家”立传,作为一部全景展现柳青人生历程的电影作品,《柳青》思想内涵精深,艺术风格很接地气,积极传递了柳青的精神,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叫座又叫好的电影作品。在我看来,艺术上的特色有三:一是文学性的突出呈现,内心独白以画外音的方式时常出现、历史为轴展开叙述的设计,为影片建构了十足的“电影感”;二是讲故事的视点独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柳青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下生活”的耐心,这种精神的确是我们当下所严重缺失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三是对于中国西部电影题材的开拓,体现在西部意象的选择和陕西方言的使用上。

1小时前
  • 风。
  • 还行

钟特帝史观产物。前半部分柳青的形象塑造得还行,深入群众、贴近生活的一面表现出来了,但具体的工作及创作的内心刻画比较浮光掠影,同时还时不时含沙射影地黑一下五十年代,不过客观上仍可看出十七年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或者说特权高出普通人一大截,毕竟当年苏联作家都表示过羡慕。高级社往后的戏份则全是黑、没一点正面成分,只差没公开喊集体主义行不通、小农单干就是好啊就是好了,其中把纹格前的寺卿、纹格初五十天的百瑟孔布、六七年的灶凡等放在一块表现漏洞尤其大,这三件事如果要同时反对,最尴尬的可是奏紫牌。

1小时前
  • 本味何知
  • 还行

在文艺上表现出一个巨匠的形象,但是在生活中面对农村合作化运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柳青这样一个14岁就敢上街闹学潮、22岁跟随八路军上前线打仗的人怎么会只动嘴皮子不用霹雳手段?

1小时前
  • 卡尔·霍克利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