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故事集

正片

主演:杨子姗,黄米依,刘洋,康春雷,梁鸣,杨瑾,王佳佳,杨平道,宋川,翟义祥,耿军,黄旭峰,罗康,王从双,崔楠,周梦,吴中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2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3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4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5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6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3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4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5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6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7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8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19永安镇故事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永安镇故事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叙述了一个剧组入住拍摄地,给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带来一丝波澜,然而波澜过后,一切又重归宁静的故事。影片分为三个章节——独自等待、看上去很美、冥王星时刻,小镇和剧组串联起三个章节的故事和其中的人物——与小镇格格不入的饭店老板娘、回不去故乡的女明星、陷入创作分歧的导演与编剧……因为剧组的到来,每一个置身这座小镇的人心中都荡起一丝涟漪,但涟漪终会散去,一切也终将重归平静。青春密语第三季三个夏夜圣巴巴拉红顶商人:胡雪岩以暴制暴小象的故事2000英语青少年哪吒惹不起的宫主大人火魔高跟鞋乌龙大家庭1986瑜伽学院:死亡的昆达里尼夺命地铁(原声版)无声的证言第二十六季入侵华尔街万古流芳基和皮尔第四季孤叶三娇TV版保卫者幽灵恋上我破冰2023蛇王岛心灵之地第一季穿靴子的猫(普通话)有关欧柏特囧贼进京城无名英雄1992看着不错斯特拉1955肮脏的周末六扇门之双面人伊凡雷帝.回到未来退休警察烦事多第一季背靠背,脸对脸奈克瑟斯奥特曼2004日沐星辰#PTGF出租女友绝代双骄1992(国语版)皇牌空战立体声暂停编年史

 长篇影评

 1 ) 来自小镇青年的愤怒

我曾听很多人说过,他再也不愿回故乡这种话。我自己也这样说。“还乡”早已不是一个浪漫的词了。我们“还乡”的感觉,大概和鲁迅那篇故乡一样,隔阂、陌生、无力、痛苦。想要逃离故乡才是小镇出生的文艺青年们共同的乡愁。但我确实也很少见到有谁如此明确地把被丢在身后的故乡塑造成一个庸俗的梦魇。我想这应该会给大多数人造成不适才对,毕竟谁还不是个小镇青年呢?谁都曾经是个小镇青年或者现在仍然是个小镇青年,而憎恨故乡、憎恨“小镇”的情感应该是私人的,他不适合被小镇的外来者表达。所以,当这个原型小镇被呈现为庸俗与单调的集合体时,被简单地贴上必须逃离的标签时,作为一个小镇青年,一个从小镇逃离至不那么小的小镇以后的小镇青年——甚至还可以给我贴上另一个声名狼藉的标签,女文青——我感到非常愤怒。

这种情绪可以被形容为破防了,或许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冒犯我这种人而存在的。我的故乡就是很糟糕,阴冷潮湿,庸俗的情感和过时的观念在这里大行其道,年轻人想逃离,中年人困顿麻木,母亲们焦虑聒噪,老年人如同行尸走肉……它是这样的,但这不是它的全部,它不应该成为一个学了一些文艺理论的导演展示自己优越感的背景,不应该成为那些叫嚣自己“空虚”但无法表达空虚感的人设计出来的隐喻符号。那里的人除了内心的期待与现实的窘迫之间的落差以外还有别的生活,除了赤裸裸地艳羡电影拍摄者所代表的文艺生活以为还有别的生活。

“老板娘的明星梦”是电影最好的部分。我一直觉得明星梦这个题材非常不好拍,除非主人公和这个梦想的距离非常非常近,否则很容易变成一个笑话,或者显得猎奇。从这个角度来讲,故事是很巧妙的,因为老板娘产生明星梦确实是因为她和这个梦想非常接近,但这种“近”并没有意义,只是她自以为近,实际上她与那个梦想没有一刻是趋近的。观众能够与她共情是因为在那一刻,甚至连观众都相信说不定这一切是可能的。

这个故事很残忍,不管怎么拍都很残忍,因为这种残忍的属性才使得创作者的轻浮和优越感被掩盖了。但它还是会暴露,假如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一个被禁锢于小镇饭店柜台后的年轻美丽的女子的哀愁,那他就应该表现她的美。我觉得女演员本身是美丽的,但她的造型刻意地“土”,她的厚厚的肉色丝袜,厚底鞋,半截焦黄的头发和俗艳的指甲都想指向“土”。乡土造型并不见得就会妨害女性的美,电影里多的是美丽的村姑,美丽的小镇姑娘,老板娘的土气则是在展示她庸俗的审美,是刻意地扮丑,更不用说后来闪亮登场的摩登女明星并没有采用十年前的女明星常见的穿搭。她的精致时髦是属于今天的,老板娘的土却是十年前的土,这是一种刻意的贬低,以此来说明她和那个真正应该被拍摄的女人之间天差地别。导演根本不想呈现她的美丽,不想呈现一种无人问津默默凋零的美丽的动人与哀愁,或许不是不想,而是没有能力呈现,结果就是让我感到他只是想嘲笑她。当电影工作者对她说出“你长得很像金敏喜”和“她本来就很有电影感”这种话时,影院里才会出现欢乐的笑声。这种笑声背后的逻辑是她长得根本不像金敏喜这个事实,是许多和她类似处境的女性非常容易被骗的事实,以及电影大多数时候终究也是欺骗小镇女文青的巧言令色这个事实。在这种逻辑下她就是被嘲笑的而非被珍视的。更不用说导演非常露骨地表示她本人的生活根本不值得过,就像那个编辑反复强调的那样“无事发生”,灰败而无爱,她的丈夫,她的女儿,她的公婆,似乎都只是她的累赘,让她感到沉重。我不是说这不真实,这很真实。但让这样一个女性做明星梦的意义是什么呢?展现女性生活困境并不是用镜头俯视她并且让她面对一个女明星自惭形秽。假如观影者在镜头中看到了一种不值得过的生活,那他的思索应当是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值得过,或者即便不得不过着灰败而无爱的生活也要尽量赋予生活一点东西——爱,美,尊严,意义,等等等等。但电影呈现的结果却仅仅只是这种生活和女明星生活之间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甚至不是真实的而是人为的。我始终认定,文学艺术作品应当赋予人尊严而不是剥夺人的尊严,当这个老板娘在女明星和整个剧组面前几近失态地杀鱼时,她的尊严何在呢?

就是这个转场,故事转移到了女明星的身上。从剧作结构上说,后面的故事应当表明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女明星的生活实质上也空虚乏味,“无事发生”。假如是这样,电影要表达的就只是悲凉的虚无,即使审美糟糕,也不见得无药可救。但实际上呢?这个女明星从头到尾就是被人艳羡的,她不断地对别人说,“你也很好啊,我觉得你的生活也很不错啊!”这些话除了是虚伪就根本不是别的。而且“你的生活也很好啊!”这句话只说了半句,它的后半句是,“用不着羡慕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生活中有谁正儿八经这样说话。假如一个医生和一个老师见面,医生对着老师说,好羡慕你啊,你有寒暑假。这个老师可不可能回答,我觉得你的生活也很好啊!同样的,老师假如对着医生说好羡慕你啊,医生可不可能回答,我觉得你的生活也很好啊。这种“我觉得你现在的生活也很不错啊”的句式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极为冒犯人的,充满优越感的。导演应该不是不懂,所以他两次让剧中人指明了她说这种话就是虚伪,这看似是一种解构,但解构成立的条件是女明星自己的生活确实很糟糕。假如镜头中呈现的女明星的生活困境丝毫不让人觉得是困境,那这句解构就是“媚俗”。当初恋男友的妻子说出,我们这样的生活你想要早就有了这句话时,所有的观众都会心一笑,自认为这是和导演一起戳穿了女明星的虚伪。但我们实际上却陷入了一种仰视,我们实际上是认同了结婚生子的生活女明星假如想要的话就会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柴米油盐的生活就是女明星不屑于拥有的。这可能是事实,电影中所有人的生活都不如她,她内心中对所有人都抱着高高在上的姿态,这就是事实,所以呢?摆出这种事实的意义是什么呢?表明你自己拍不出任何一种比一个女明星的生活更有意义的生活,从来不曾认识一个不羡慕女明星的人类,这就是你的高明之处吗?

电影中女明星的生存困境根本就是不充分的。电影中她总是一副忧郁的表情,但她为什么忧郁呢?因为家乡人把她当成骄傲的方式让她很尴尬,因为庸俗的乡镇企业家居然喜欢电影并表示想成为演员于是自感受到了冒犯,因为曾经的朋友一见到她就自卑自惭形秽以至于不能跟她对话,(假如我回到家乡发现自己的朋友不理睬自己,我可能会想是不是我曾经得罪过她,是不是因为什么我不知道的事她讨厌我,但女明星丝毫也没有这种想法,导演显然也不觉得这位女友是为了自卑以外的其他原因才避开她,这不是优越是什么?)因为初恋情人见到自己居然不仅仅是感伤旧时光而是想向我托关系,所以就连这个人都艳羡着我的女明星的生活啊!我好孤独啊,我回到故乡想找一点情但这里的人仅仅只用庸俗招待我。

“我的生活是啥子生活?我的生活也是生活”这句话再次熟练地使用了媚俗技巧。这句话可能会让所有生活不如意的人产生共鸣,但这个共鸣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电影中他的生活究竟是什么生活呢?那个生活除了可怕可鄙之外还是什么呢?我不相信一对一起生活十几年的夫妻之间没有一丝温情存在,即使夫妻没有,那总有一丝那种东西存在并且被导演显示出来了才能让这句台词成立吧?你可能会说,当然有只是导演没拍,这样说就承认导演在媚俗了。利用观众的想象来让观众自我感动,本身却没有能力捕捉生活真正的动人之处,这就是常见的媚俗技巧。

总之,我从女明星身上丝毫读不出来什么女性凝视而只有赤裸裸的优越感。而且对我来说这种优越感真是莫名其妙因为我这辈子都没有羡慕过任何一个女明星,我也几乎没有见过别人羡慕一个女明星。我搞不懂,我很真诚地想知道,在导演的生活中,真的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并不羡慕娱乐圈生活的普通人吗?

我不是说这不真实,女明星回到故乡遇到想让她推荐进剧组的人应该很正常,虽然我也不大相信她只遇到了这种事以及一对夫妻当着她的面就吵起来了的这个场景。(歪个楼,有一部拍摄马尔克斯还乡的电影都不敢说马尔克斯在故乡只感受到了庸俗,在那个故事里被嘲笑的不是故乡而是功成名就自以为大家都崇拜自己的大作家本人)真实是第一要义那电影不就成了纪录片?而且这算哪门子的真实: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呈现一种简化之后的生活,然后再践踏和贬低这种生活。因为自己没有捕捉生活动人之处的能力,没有在镜头中呈现美的能力,就夸张地叫卖丑陋与庸俗,就把丑陋与庸俗变成小镇生活的全部,这算哪门子的真实?

第三个故事我已经完全不想说了,它是一种彻底的失败。两个人所有的争论都只是电影理论初级教材中摘录出来的话,毫无创建不说,作为台词也非常出戏,因为正常人不这样说话。“无事发生”、“生活的涟漪”、“命运”、“虚无”等等对我来说其实并不是空泛的词,但看到它们以这种方式如此机械地被点名为电影的主题,并且它们实际上只在第一个故事中有些微呈现,与后两个故事几乎与之没有任何关系时,我还是非常惊讶。我想不通为何会有人这样堂而皇之地自恋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连故作高深都谈不上而像是两个小丑。

导演和编剧这两个角色应该是导演本人将自己一分为二呈现了,他们的争论就是导演内心的争论:老板娘逃离小镇究竟是为了钱还是为了意义。从剧作层面来讲这个争论毫无意义,因为没有逃离小镇的老板娘和已经逃离小镇的女明星都是为了意义才想离开的,所以人物出现时讨论就已经终止了,人物的争论应该伴随着现实的发展逐步展开,但现实已经完全展开并给出答案的情况下人物居然还在争论,在我看来已经属于是剧本事故了。

最后我觉得很神奇的一点是,导演和编剧这两个角色应该是导演本人的化身,他们为什么如此丑陋?我的意思不是要攻击两个演员的外表,而是他们的外形在电影中就是被刻意丑化的,他们说着知识分子的语言,但一个看起来流里流气一个看起来不修边幅,这两个人在那里争论美,美的表达和美的接受时我确实反感到了极点。长相丑陋的知识分子大有人在,应该说这和是否丑陋根本没有关系,在一整部喧闹的电影里,假如连最核心的部分都不是以深沉,严肃,真挚的方式说出的,这不是闹剧是什么?大话西游是一部无厘头喜剧,也有人给它贴解构的标签,但它走到自己表达的悲剧的核心时,就是可以完全的沉淀下去,周星驰戴上金箍和紫霞死掉的时候他不会搞笑,也不会有人觉得好笑。但这两个人吊儿郎当地争论宏大的命题,情绪爆发的顶点是当街脱下了裤子,导演应该是想以此解构他们讨论的宏大的命题,以此表示并没有什么值得严肃。这算哪门子的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来说,意义因为被不断怀疑其存在,因为不得不被打碎而极度痛苦。但影片显然因为打碎意义,打碎严肃而沾沾自喜自得其乐。意义的碎片在漂浮于隐喻中的小镇上空,但它不会刺痛任何人,因为一切都是丑陋的,庸俗的,是蔑视一切的电影人根本不在乎的。

但他们这个样子对我的结论来说却很合理,我觉得我的故乡,我的阴冷潮湿的故乡中所有那些寂寞的,等待的,无奈的,期望的,反思的,怀疑的,孤独的,真诚的生命,我们有自己的诗歌,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灵感和自己的爱情,假如我们看到两个脑满肠肥的人,以一副高高在上,玩世不恭的姿态,掉书袋一样大声争论着人的命运、理想、生活和美,大喊着永安镇无事发生——相信我,我们一定会赶紧躲得远一点。

小镇青年们热爱电影,从电影中感受到了悲剧的命运,理想的沦丧,生活的破灭和美,这一切从来不是因为我们当不了明星。

 2 ) 分标题都是上世代的电影,故事也像上世代的一样过时

从“平遥双杰”开始,广大影迷就对《宇宙探索编辑部》和《永安镇故事集》两部青年导演的作品充满期待,而当《编辑部》在年初上映口碑票房双丰收之后,自然就对《永安镇》有了更高的期待。可当看完之后,现实和预期却有很大的落差,相比于《编辑部》充满奇思妙想的灵性,《永安镇》却全然是匠气的自我感动。 前两个故事仿佛是千年之交时期电影经常讨论的议题,放在当下来看充满了陈词滥调,一个个人物的动机仿佛只是编剧充满书生气的自我幻想而与现实生活毫不搭边,几天前看的《不虚此行》原本对于人物形象单薄和虚浮的感觉在这部电影的对比之下变得极为真实。每一个故事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第一个故事就好像是伍迪艾伦在上世纪就拍过两三遍的那种,而第二个在俗套之内又有一种创作者的自以为是,对所谓明星自身以及大众对明星的情感还停留在春晚式的奇观化呈现。 前两个故事的陈旧也就使第三个故事关于电影的讨论让人很难信服,尽管本片片中的编剧一再陈述自己写的是一个二十一世纪初的时代片,但本片的故事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当下的。除此之外,关于电影理念的阐述也是充满了左右互搏自相矛盾在深度上,充其量也就相当于冯小刚,宁财神的水平。有几个小段子令人惊喜,但在整体上完全感受不到角色对电影的热忱,最后的几分感动也只是麦当娜美妙的歌声带来的而不是电影本身。 不想关注热点议题,追时代潮流当然可以。但是,只有当创作者足够真诚的时候,人物才能让人信服。如果只在想着加迷影梗取悦影迷,只会显得油滑和匠气。

 3 ) 即评| 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

“觉醒了女性意识的女性在哪啊?”

这是一部讲电影的电影,三个故事每一个都比前一个更靠近电影的制作过程。

娜拉出走了?

第一个故事《独自等待》讲述了一个剧组“外人”——永安镇当地饭店老板娘,向剧组“内人”——《永安镇故事集》中的女演员老板娘,一步步小心挪步、企图置换身份的故事。这个过程不仅是她从在自家饭店给剧组倒水、接着到剧组筹备会现场送盒饭,最后成为电影筹备阶段的试衣模特的上升而又戛然而止的陡峭曲线,同样是她从饭店里的老板娘、家庭中的儿媳妇、丈夫的妻子身份、儿子的母亲等等传统女性身份中逐步脱离的过程。

电影中多次透过镜子反射来拍摄她的表情和动作,这既是拉康意义上镜像阶段的自我寻求,同时也暗示了一切都是虚幻,等待着梦醒时刻的终结。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是当她白天在剧组临时做过剧本角色“老板娘”的试衣模特后,晚上便自己窝在厨房,穿起漂亮的衣服,戴上女明星墨镜,开始自我表演,这里透过镜子的拍摄设计便已经暗示了她寻求自我身份突围的失败,她一直没有超越镜框的限制,也就是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她与剧本中那个在导演欲望视野下因“女性意识觉醒”而“出走”永安镇的老板娘具有某种同构自反的关系。在剧本的建构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是瞬时性的,任督二脉突然被打通,偏僻小镇突然神旨降临,同时“觉醒”后便立刻指向“出走”,娜拉的“出走”是果决的,甚至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是“这个小镇配不上她”。这很符合一个现代人对前现代生活的狭隘想象。但通过老板娘小顾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娜拉无法出走的原因,哪怕她抛掷了母亲的身份——让丈夫把哭闹的孩子带走,抛掷了其他任何桎梏身份,她也在现代/当代人中“隐匿不见”。

娜拉归来后…

第二个故事《看上去很美》让我们看到另一个版本的娜拉,那是一位成功出走又荣归故里的女性。永安镇姑娘陈晨(杨子珊饰),年轻时背井离乡外出闯荡,如今成为小有名气的演员回到家乡拍戏,这样的设定就像一个典型的悲剧故事的开场,就像鲁迅长大后再见到闰土。幸运的是,她仍有一个完整的家乡版图和关系链条(家人、幼时好友都在),不幸的是,不仅家乡正在商业化重建,那些“应该”保持质朴的朋友/家人全都变质了。那份乡情,就像她和导演对话时提到的酒,没开封前在她的心底美味发酵,但当满怀期待地打开,便迅速过了保质期,让人恶心发呕。被老同学背刺、被老家人蛮横对待、被青春好友疏离、被年少时腼腆寡言的男同学算计,当这一天终于结束,陈晨疲惫地从商务车上下回到酒店,回归原本的高位身份前,她在满是水汽的车窗玻璃上用手指画了一个眼睛,指腹的温热与冰冷的玻璃接触,“眼睛流泪”成为她此刻最难言又最真实的心情。实际上,在娜拉出走的那一刻,就失去了“回家”的权利。

电影中还有一处有趣的设计,是“出走”的娜拉和“归来”的娜拉无声地打过一次照面,那是在饭店老板娘的梦醒时刻。陈晨调整演戏档期后空降《永安镇》剧组并当仁不让地承接下戏中老板娘的角色,而前一晚还在因穿着剧组服装做起黄粱一梦的小顾立刻失去了获得的一切,被钉死在剧组盒饭供应商老板娘的身份上,她终于站在了摄像机前——通过剧组纪录片导演的相机,但成为的不是演员,而是真正的演员体验生活的素材——“老板娘”剖鱼,因此再网红的美甲也没有人关注。开机仪式上,老板娘小顾帮着剧组安置好物料后便无人问津地退场,另一老板娘——戏中的老板娘陈晨便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式登场。

憋屈的内容生产队

从剧组外人,到剧组内演员,第三个故事《冥王星时刻》终于指向剧组(低成本电影剧组)中的最核心成员——导演和编剧的矛盾。几乎每一个从一部部短片开始拍摄的影视系学生对此都会极有共鸣,两人精彩且绝大多数时极为流畅的对话(除了最后的编剧爆发/翻脸有些节奏不对外)是那样的真实和准确。两人的差异是很直观的,导演喜欢嘻哈,编剧喜欢后摇(编剧的黑色T恤上印着Pink Floyd);导演喜欢从空间/动作/视觉影像出发看待世界,编剧偏向从时间/沉默/旁观视角出发再现世界,当分歧涉及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时,几乎就是无解了。而他俩的解决方案,一是删除了两人分歧最严重的第四个盲人故事(最终电影《永安镇故事集》也只有三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自反),二是“马拉多纳去世”。这一外界的、遥远的、同时又处在两人内心同频共振领域内的大新闻,一下子让他们的视线从当前的“永安镇”拉开,从当下的狼藉与狼狈中抽走,天亮了,每个人不可言说的骄傲和自尊再吞回肚子里,短暂的和解又来了,剧组开机了。

岔开一句题外话,2020年底球王马拉多纳的去世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震响,同样上映于2021年的电影《上帝之手》同样巧合or命中注定地将“马拉多纳”放置在电影故事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不仅片名便来自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对战英格兰的比赛上,马拉多纳用“上帝之手”助阿根廷以2:1战胜英格兰,“为伟大的阿根廷人民,那些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受到卑鄙的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人民复仇”的事件,同时马拉多纳还联系着片中主人公(也是导演本人)的人生轨迹,特别是青年时期的悲痛经历。

此外,第三个故事中还有一个特别让人会心一笑的点,就是剧组堪景时,导演指着河边一个家徒四壁的破房子,透过窗户孔感叹河对岸的快速现代化带来的发展变化。我们在无数电影赏析课上都听到老师对此种设计的分析与赞扬,也在无数电影中都看到过这类的导演安排,甚至在自己的短片创作中同样依葫芦画瓢用过无数次,但在大屏幕上看到一个导演(电影中的导演角色)对此大放厥词大谈特谈,还是挺有意思的。(当然是戏外导演的自嘲和调侃啦)

与《宇宙探索编辑部》

最后,看到有网友戏说“磕到《永安镇故事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CP了”,诚然两者有很多可以并置看待的相同点,如:导演都是青年电影人,都在FIRST/平遥上展映过,都是广大“文艺青年”们钦定的2023最佳华语院线作者电影,都与章明的《冥王星时刻》有着那么一点或半点的共享等等,但这两部电影的不同又是那样明显,如果让我大胆地瞎说,我可能会认为,《永安镇故事集》中那个不得志的、写了6年剧本的编剧,可能想写的就是《宇宙探索编辑部》这样的剧本吧。

 4 ) 其中一个我叫作敝乡的地方

看了两遍。第一遍开头就疑心这取景地“东湖”“新区”“鱼很出名”的原型是不是我青春期待了六年的某市行政区划下的某个县级市,果然是的。

大家方言纷纷说得乱七八糟的,包括不仅限于南京人杨子姗,来串戏的山西人杨瑾,东北人耿军。某市的通行方言是西南官话,而东湖所在的某县级市却是说湘语,其实问题不太大。方言比较自然的演员说的大概都是长沙话。

黄米依出道时大概打的是小周迅的名号,上镜的确有几分像,但她一旦在表演中模仿周迅就立刻不对了(比如喝高了换衣服转圈圈那场戏就很《苏州河》)。Despite 这部片中两个女性的故事其实都讲得不太好,很刻板,看了访谈说老板娘的故事灵感来自取景地见到的某个“打扮得不像干活的人”的餐馆老板娘,造型的确是对的,我青春期走进路边任何一家餐饮店仿佛都见得到这样一位少妇,但再现她故事(和其中失权的处境)的方式仍然感觉是可怕的剥削。女明星的故事稍微好一点点,但仍然很刻板,对她的想象好像直接是从文学那儿搬来的,比如服务员的故事原型不啻为一个性转版本的少年闰土,再比如杨瑾(是的我也才知道他和王佳佳现实中就是一对)的角色比起真实的人也更像符号,最后的冲突很生硬。

电影叙事的视角诚然想做到对谁都一视同仁地又冷又狠,但目光投向以导演为中心的剧组时多少更有一点看傻逼逗闷子的恻隐,到后来也的确让人喜欢上了编剧的演员兼本片编剧康春雷又怂又熊赖赖唧唧的passive aggressive劲儿,甚至get到了北京话说唱。这俩人对戏时搁不住让观众脑子里一个接一个蹦出本体论现象学生活世界这些破词儿,然而最后一场处理得竟然很妙,和元电影谱系中别的片子比起来探讨的更多是本体论意义的生活而不是本体论意义的影像。说到底在永安镇除了生活本身什么都不会发生。(ps纪录片导演杨平道的角色是另一种妙法,他摸鱼不履职的时候猥琐得有点妙,但他本人的片子我看过《好友》想不起来看什么了。)

在永安镇除了生活本身什么都不会发生。湖南在我印象里不太是个独立电影爱拍的地方,能想起来的只有十来年前在长沙取景的《杨梅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片中编剧的角色其实是一种typical成长于世纪之交的小镇文青的画像,其文化资本的获取和积攒受惠于互联网的传播,也因其身份的脆弱更需要相信一种理念,这形象在今天看来甚至有些nostalgic. 而导演的角色社会化功能更为良好,也因社会化过于良好而不太能想象文学青年的纠结,在剧组的微观权力结构中他是且也只能是游刃有余的。或许是因为“生活”中的一切微观权力结构(和其中失权的一方,包括不仅限于小镇,小镇的女性,小镇的文青)在片中呈现得都过于冷感和直白了在其结尾只能是一个悬置了这些结构的仪典, 欢迎来到电影的幻象。欢迎来到communitas.

 5 ) 空洞的自嗨

李诞曾批评手下演员,不要讲太多内部梗。原因在于,这种梗的创作难度不高,但不了解笑果公司的观众却很难get其中笑点。 《永安镇故事集》之于“华语电影”(片中多次提到的概念),就是一部充斥着太多内部梗的作品。不了解电影制作、不关注电影生态的观众,可能会看得稀里糊涂甚至一头雾水。 即便是从业者或迷影群体,除了看到原本就熟悉的事情,也很难有其他什么收获。在嬉笑怒骂之外,从电影里感受不到对电影本身的情感或敬畏。 那些经典的元电影,好比是包装精致的礼品。外层漂亮,内层也确实有东西。 这部影片呢,不妨拿其中情节打比方:它把裤子脱下来,然后露出了内裤;如果有人好奇内裤底下还有些什么,他们只会看到不加遮掩的生殖器。 此情此景,部分圈内人就兴奋起来:露X了呀,屌爆啦! 这种欢呼声此起彼伏,有自慰的作用,最终实现了小范围群体的自我高潮。

 6 ) 永安镇破事集——魏书钧自我批判123分钟

片中的编剧为了向导演和资方证明自己真的是有才学的创作者,始终强调“永安镇无事发生”是他所写的剧本的核心命题。

这其实也是文青为了装逼就只会讨论“虚无”的一种折射,不过这已经是文青圈子上一个版本的故事了,现在的文艺逼王为了装腔使用的金字招牌通常是“解构主义”。

没错,说的就是你魏导。

遥想当年《死侍》狠玩解构主义,打破第四面墙在内地舆论场中引起轩然大波时,无数人就已经劝咱内地观众“吃点好的”了,放在当时看都是几十年前玩剩下的。可是到了21世纪的20年代,居然还有所谓的独立艺术电影作者花123分钟只玩解构一个高概念,且玩的又low又土还声称自己致敬华语电影人。

做解构风格的片子首先需要清楚一点,有破当有立,如果一个作者全部的创作只是为了嘲讽、贬损、玩梗,那本质上和抖音视频段子是一个层次的东西,是影像垃圾,不构成电影的概念。

所以我认为《永安镇故事集》三个故事的水准是层层递减的,第一个正常发挥,第二个初显油腻,第三个呲牙咧嘴。

本片剧作着实一塌糊涂,影片信息量奇低无比,打着“行业观察”“业内视角”的旗号“窥探”影视从业者的真实创作生活的旗号,拍着毫无嚼劲,毫无滋味,不看这部戏一样知道的撕逼大戏,演绎片场《小时代》。

我曾表达过对于《八角笼中》最大的不满在于其完全没有深挖拳击运动大众所不熟知不了解的一面,人在家中坐,在相同题材下构思出的剧本和片子的呈现也相差无几。但王宝强毕竟不是做拳击运动的,魏导您自己就是拍电影的,现在说要aoe全行业了,还那这点撒牙缝的韭菜打发观众呢?

《万万没想到》时期的情景喜剧对生活的解构与讽刺都比《永安镇》有力道,全面性也更高。

当然魏导几部片子下来对自己创作风格和个人定位也比较明确,就是小镇青年,理想就是骑摩托开野马出小镇看看。

【小镇拍片家】嘛,能理解,但是请以后拍了电影在您自己镇子上的录像厅播放就好了,放在全国院线上映就没必要了。可是魏导的人格是拧巴的,眼界和见地是小镇级别,野心和欲望是世界级别,这几年在戛纳当太子爷当的舒爽大约也是更让他坚定了如此割裂下去的决心。

《燃冬》和《永安镇》前后脚上映让我对于过去耿耿于怀两件事释怀了。

其一是内地基本盘观众和砖家经常批斗海外电影节是潜藏“境外势力”,总是册封揭露内地不岁月静好的一面的电影,还批在海外受到厚待的作者是给境外势力递刀子。他们常用的话术是“这些事都是过去式,现在都绝迹了,不要抓着不放”,或者“大部分都是好的,为什么只能看见坏的”。

这些经典脑癌语录放在大多数作者和作品身上自然是不适用的,但是放在魏导身上却十分自洽。魏导笔下的人、情绪以及行业都透着一股霉味。说他像郭敬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永安镇》也散发着《小时代》那种古早舞台闹剧的气息。

所以魏导要是真心为咱电影行业考虑,以后就尽量在内地参展吧,不然您恐怕会成为砖家眼里我们这个脆弱的圈子唯一的把柄。

其二是《燃冬》开头的戛纳标在内地放映时被拿掉了,陈哲艺当时表达了些许不满。被拿掉的原因是“怕观众以为电影太文艺”,此话一出也引起了影迷的极大抵触,悲叹自我阉割的烈度之大,程度之深。

但是倘若此二位导演的片子真的在基本盘扩散,以这两部【视频】的质量,我想观众反倒应该再也不会把“戛纳”和“文艺”联系在一起,而是直接和“垃圾”划等号了。

所以这位幕后的剪刀手很可能是友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惜遭遇谩骂和攻击也要守护戛纳的尊严。大伙对审查口下留情点,把炮火转向陈、魏两位大导吧。

言归正传,本片架设的主线我认为是有趣的,通过导演和编剧两人的创作旅程串起取景地永安镇中发生的三个故事,编剧和导演从头到尾论战的“永安镇有/无事发生”也在通过戏外正发生的三件事做了某种回答。

三件事发生在镇子上四个独立个体的身上,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中与华语电影的关系若即若离,他们的人生各自都和电影有了什么短暂的交汇,而后远离(物理或精神层面)。

最终通过马拉多纳之死,一件更宏大但也是一个个体命运的转折的事件中止了正在爆裂发生在永安镇中的闹剧。结局以《永安镇故事集》的开机仪式做结,在锣鼓喧天鞭炮起鸣中人物各自过往的爱恨与挣扎都被掩盖,在发生了无数件事后达到了一中喧闹的平静,形成了真正的“永安镇无事发生”。

所以影片实际要传达的是创作者这样一个渺小的个体是如何被自己的创作与追求本身所笼罩、吞噬、掩埋掉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演了无数闹剧后要“致敬”影视工作者的原因。因为他们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奥本海默,一生看似颇有建树,实则是一场漫长的殉道。

可是在如此表达之下包装的故事过于陈腐,一个小镇姑娘想要实现明星梦,一个衣锦还乡的明星发觉自己不再属于故乡,一对充满分歧的创作者为了理想角力,俗套的不能再俗套。

此三组人物肖像和主线故事之于这个命题,无异于“妹妹的脸像红苹果”之于“造一个比喻句”。

说来也真是挺可笑的,本身这个主题之下可讲的话题真是数不胜数,而魏导自己也是从小镇走向大世面的“代表人物”,但是呈现出的创作却极度乏力,空有概念而无细节,空有情节而无人物。

第一次见到一位年轻电影人的创作带给人如此强烈的老态龙钟之感,像是在油锅里炸过之后有扔到垃圾堆腌了三天三夜一样,又干瘪又油腻又臭不可闻。

我也实在不能认可其中那些所谓故意制造不适感,故意“装土”的设计,因为看肯们耍猴戏也是分1.0和2.0的,《芭比》的批判力度很多人都觉得太弱,《永安镇》里还是停留在酒桌上跟裤裆里那点事我又为什么要接受呢?

男人也不是只有喝酒时才原形毕露。

导演也不是只有拍片时才爹味难掩。

女性也不是衣锦还乡时才会被凝视。

但我也绝不是会对无知者下狠手的人,但不巧魏导是个无知且自负且自得的人,这些拙劣且过时的设计在他看来已经是影视天花板般的拿手好戏,以至于必须班门弄斧一般。全片无时无刻透露着“你看,这我都知道,那我也比你懂”的姿态。

结果就是整部影片在选取的视角越来越接近电影的过程中,表达没有升级,情绪没有推进,传递的内核没有更醍醐灌顶,只有魏导独特的虚伪又黏腻的创作风格贯穿始终。

甚至最终片中很多台词拿出来直接也能构成对这部戏本身的批评,比如编剧问导演“你怎么不拍一纪录片呢?”

我也想问魏导同样的问题,如此俗套且流水账的剧情,怎么不拍成伪纪呢?一部剧情片里塞着这样的剧作,给人一种把“走近科学”电影专题剪成一部长片的既视感。

片子还有一句slogan——“好笑的不像一部文艺片”,看来魏导对于“好笑”和“文艺”两个词语的理解都停留在春晚小品所展现出的“好笑”和“文艺”。

照搬海量已经过时了十年八年的“社会前热点”,融进无数网梗后边成尴尬舞台剧,最后无论如何想办法团团圆圆包饺子。

不过最后“新裤子”这个同音梗一出本片连春晚小片都层次也够不着了,变春晚脱口秀了。

包括片中讽刺的那位太监影评人,魏导的作品在平台评分都不低,在我看来部部虚高,但是魏导还是对于评价系统有极大的怨言,我劝有时候别喷嗨了什么话都往外秃噜,万一回旋镖一会儿飞回来就不好看了。

您这《永安镇》的7.8分我看怎么也那么像一群太监打的呢?

 7 ) 登顶2021华语剧情片最高评分,他用第二部长片给电影行业一记“飞踹”

“离电影最近的时刻”

编者按:

《永安镇故事集》海报

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山西晋中平遥古城进行中,魏书钧导演作品《永安镇故事集》入围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本片也已经在平遥国际电影展、釜山国际电影节成功举行亚洲首映,并收获不俗口碑,在豆瓣以8.3的开分掀起了本届平遥电影展的首个高潮,影展首次破例开设的加场放映也瞬间售罄。

去年,魏书钧执导影片《野马分鬃》就曾入围“藏龙“单元,周游凭借影片获得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藏龙单元关注华语新导演,挑选华语新导演的优秀处女作或第二部影片作品,展现他们的新锐、自由与创意。

自《永安镇故事集》入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并举行世界首映会以来,影片获得来自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秘鲁以及一些覆盖全球的媒体好评与称赞。并先后入选第65届英国电影协会(BFI)伦敦电影节、第2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聚焦”单元、第22届东京FILMeX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2021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法国《世界报》表示本片是“导演双周阵容里一个美丽的惊喜!”

《永安镇故事集》由魏书钧执导,杨子姗、黄米依、刘洋、康春雷领衔主演,梁鸣、杨瑾、杨平道、宋川、翟义祥、耿军、吴中天、黄旭峰等青年导演或行业人员加盟客串,演员王佳佳、罗康、王晨、崔楠、周梦等主演。讲述《永安镇故事集》剧组入住永安镇拍摄,给这个原本宁静的地方带来一丝波澜,然而波澜过后,一切又重归宁静的故事。

据了解,在《永安镇故事集》片场筹备的40天里,前17天的争议和探讨,化为了后面20天的创作基底,导演与编剧一起重写剧本,重组演员班底,拍摄大计划推翻重来…这一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在永安镇的故事里,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导演魏书钧用连续两部长片围绕华语电影制作行业本身,适度而充满趣味地剖析了青年创作者的自我迷失,迷恋和重新自我审视。导筒本期带来魏书钧导演独家专访,走进这部话题之作是如何抵达“离电影最近的时刻”。

《永安镇故事集》

Ripples of Life

魏书钧|中国大陆|剧情| 120分钟|汉语普通话

剧情简介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剧组入住拍摄地,给这个原本宁静的地方带来一丝波澜。然而波澜过后,一切又重归宁静。

魏书钧,1991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4岁开始主演《戈壁母亲》等影视作品,演员成为他最初的社会身份。大学时选择了录音专业,在校期间拍过纪录片、短片等。毕业后,魏书钧开了广告公司,后来回到母校读了研究生。2018年其执导的短片《延边少年》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特别提及奖 。2020年其执导的电影《野马分鬃》入围第73届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2021年新作《永安镇故事集》获得第74届戛纳电影节 导演双周单元提名。

导筒directube:

您拍摄影片的习惯中,剧本是会在剧组有很多临时改动还是相对固定?

魏书钧:

我们临场调整也很多。剧本只是一个电影的半成品——虽然这句话让导演跟编剧说出来真的挺刺耳的,但是确实如此,因为如果一个电影在剧本上就能达到你看一部电影的感觉,那这个电影完全没必要拍出来。因为形式本身的载体就不一样。文字太抽象了,每个人的空间想象都差很多。电影中就是这个房子,就是下午几点,它很具体。

《永安镇故事集》片场照

所以导演的工作就是把这个具象的东西传达出来的,这是我们创造剧本后的一个感受。创作剧本的时候可能就在这个桌子上、在宾馆里、在编剧家中。它没有到现场之前它的变数是有的,我们只能说假定一个理想的氛围、方向。

那真的到了现场之后,会有很多反应出现,会出现属于这个现场空间的东西。《永安镇》里面那个导演有句台词,虽然在他演出的时候听起来有点儿讽刺似的,他说:“我们要跟空间对话”我觉得是对的。空间会给我们反馈,空间本身就是戏。这都是对的。我是从贾樟柯导演出版的《贾想》里学到的这句话。

编者注:2009年2月25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贾樟柯首部专著《贾想1996-2008:贾樟柯导演手记》首发式于北京三联书店举行,中国电影剪辑师、电影评论家、纪录电影研究者、画家林旭东,诗人欧阳江河、翟永明、西川,诗歌评论家唐晓度,三联书店高级编辑、乐评人刘雪枫,米兰-昆德拉

导筒directube:

在您的长片作品中有很多嘻哈元素的运用,您是如何看待嘻哈文化的,比较喜欢听哪些说唱歌手的作品?

魏书钧:

我16岁开始听中文说唱。06、07年的时候听第一首歌是瑞士跟中国混血的说唱歌手Young kin(编者注:中文名“黄奕峻”)的Made in China,不是后来的Made in China。(编者注:指中国内地说唱组合Higher Brothers和说唱歌手Famoux Dex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2017年03月29日,通过Youtube火遍全球)很巧的是,在《永安镇故事集》里面影评人的段落,他们有一个弹古筝的,用瑶族舞曲加上了hiphop的鼓点。

编者注:YOUNG KIN (YK) 奕峻《革命的歌》 [XFACTA PRODUCTION]MV截帧

那时候hiphop很吸引我的原因,不是里面讲的所有观念我都100%认同,而是我觉得它太特殊了,在我的同学还在听超级女生的时候,听这个我觉得很酷很不一样。

我觉得“标新立异”能代表我,就听得越来越多,除了穿的酷一点之外,我也感觉说唱有点想法。我听MC Webber,北京挺著名的说唱元老。《黄皮肤的路》《自行车》这些说唱给了我一种关于表达自觉的启蒙。这个时期还想不太明白,但就感觉他在表达自己的感受。

图片来自:MC Webber(王波)与美国人老郑(Jeremy XIV)在2000年左右创立“隐藏”组合,在中国大陆,在北京,将真正意义上的中文HipHop发扬光大的,是最早的先驱者。(图片来自2017年3月号《SoCooL》杂志采访)

到大学我就开始自己录说唱,自己唱rap的部分。几个月前我刚做了一个歌,副歌部分就是Striding into the Wind,《野马分鬃》英文名字,迈向疾风。说唱对我来说,除了喜好之外,也逐渐变成了我的一种记录的方式,它记录了我一段时间的一种感受或是想法。

甚至有时候是很肤浅的,但是它记录了我肤浅的那个样子,把我声音很赤裸的放到歌词里面。Hiphop里面的保持真实的态度,我是喜欢的,虽然这个很难。

导演魏书钧少年时

近几年,也就是2017、2018年后,终于他们瞄准了说唱圈,成功让它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因为说唱歌手太多了,我很难说自己最爱哪一个人,而是会选择都会去听,比如purple soul龙胆紫。

我非常喜欢2Pac,不仅仅是因为他英年早逝,是我在看他的歌词的时候,觉得他真的在传播爱。他讲的是出生在街头的这些黑人孩子,不要天天找事儿,得找到自己的道路,要建立责任感,完全是充满爱的,就算其中有一些东西、有一些粗暴脏话是不好的。但他在传播一种很真实的感受,他有价值。不像今天的流行文化,一些歌曲它就是垃圾。

编者注:图派克·阿玛鲁·夏库尔(Tupac Amaru Shakur,1971.6.16-1996.9.13),艺名Tupac(简写为2Pac),是一位非裔美国西岸嘻哈音乐人、诗人、演员。艺名“Tupac”来自于抵抗西班牙的印第安酋长图帕克大君,他关心政治、经济、社会及种族的问题

《永安镇故事集》中出现的一首主要说唱歌曲《飞踹》可在网易云音乐收听

导筒directube:

《永安镇故事集》每一章会有一个比较核心的人物,然后随着剧情推进有人淡出,有人进入,这样的设计是怎样考虑的?

魏书钧:

最初是我编剧康春雷,他提出了第一个故事的模型,但是当时没想那么完整和清晰。第一段的女性主角,有一点微不足道,有一点很局促,突然间的一个幻影和泡沫被打碎的感觉就是当时的一个想法和创意。然后我就想到了第二个故事,有一些成功的女演员,她回到故乡一个小镇,追寻朴素的感觉。然后第三个故事算是一种平衡。

《永安镇故事集》的编剧康春雷,在该片中出演了一位编剧

导筒directube:

《永安镇故事集》这部作品的戏中戏设定,以及电影剧情和现实中剧组状况的关联,在过往华语片中应该鲜少出现,最初的故事和最终呈现的故事之间,可以归纳为怎样的关系?

魏书钧:

最初的故事在最终的成片里面,我们其实在讲一件事情,同一个主题运用不同的变奏方式。好像一个是弦乐,一个是Hip Hop的音乐。

原本的故事,它的文学性很强,讲的是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这个话真的是出现在那个剧本很多次,因为它强调这个概念。我就跟春雷聊,我们能试图大致的去换一句话,去总结一下这个意思,后来我们两个总结出来的结果——人有的时候其实很难摆脱生活的惯性。就像石子扔到池塘里面,泛开了花纹儿,然后恢复平静,这个故事讲的也是这个,我就觉得这是最核心的部分。然后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我们之前那个故事的筹备所花费的钱都成了道具。

《永安镇故事集》片场照

导筒directube:

本片一定在剧本层面有比较特殊的处理方式,是否是拍摄期间随现实变化来不断改写?

魏书钧:

我跟春雷是经一个项目的执行制片人介绍认识的,他也是我师哥,他介绍说有这么一个本子让我看看。我觉得可以,文学性很强。我当时很想拍的原因是,我觉得他其实离我的创作方式挺远的,春雷他平时会看特别多的书,是一个文学青年,所以我很想尝试一下这种东西能不能用电影把它拍出来。

见面之后我们聊的其实就是有点一见如故的感觉,很多观点都很相似,他也是有追求很善良的人。我们聊天特别舒服,很快我们就相熟了,在这个过程里面,其实我对之前的剧本是充满期待的。哪知道我们在筹备的时候,筹备了十几天后我对这个项目没有热情了。但没有热情这个事,听起来有点儿太突然也没有原因。

《永安镇故事集》片场照

后来反思的时候,我其实有我一套工作方法,一套自己的电影观念,它并不适合所有的项目,导致我在用具体的方法去调整剧本去筹备电影的时候,就发现特别多不适,按我的方式去调整这个故事就变了,所以春雷也要改,但是他改的也很吃力,最后导致一种双方都不满意这个剧本的状况。

后来因为我们很熟悉,他也了解我的性格、口味,他提出了一种想法让我找到了特别好的状态,最后相互合作的很愉快。所以我们俩就这么一个关系。真正在我们俩聊剧本的时候,会有分歧但不会像这个电影里面发生的那样。

《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春雷是个很谦虚很得体的人,他会不去表露一些自己的不悦,他希望别人都舒适,特别有修养。而我呢,自我一点,直接一点,但是我们都是很友善的,我们都是在一个非常理性的沟通过程中达成的。

我们有纪录片,纪录片记录了我们一开始兴冲冲一群人来到这,真的要拍之前那个《永安镇故事集》,一直到我们怎么就拍到这个了,主创说大家都停下手里的工作,给每人发了一个剧本,这些都有记录挺好玩的。

导筒directube:

片中的导演与编剧围绕创作展开过多次非常深入的长段交流,并且情绪变化也体现得十分复杂,这是否是您与合作编剧在现实中的真实情况?

魏书钧:

临开机15天的时候,他表示自己说话有点紧张,有些社交恐惧症,跟成熟演员演戏有点困难,不过我发现他有一些表演特质。对台词多的时候不要有太多废话,要叠进,深入聊开,有时候看春雷演很过瘾,看到了这种特质,包括工作人员也都挺喜欢的。他有时候也会问,“导演看上其他的编剧了么?”开机前几天,我就跟他说用电影的台词——“春雷,这是咱们最接近电影的一次”。

《永安镇故事集》编剧、演员康春雷在开机仪式上

导筒directube:

《永安镇故事集》邀请了非常多中国文艺片导演参与演出,他们其中有些的表演让人也颇感意外,您是怎样给他们安排角色的?

魏书钧:

最早王佳佳演的片中导演的爱人。后来我就看到了杨瑾导演的照片,之前我不认识杨瑾导演,我觉得他长了一张非常质朴的脸,让人信服,那种信服好像就是辰辰这个角色要来寻找的感觉,因为他们俩的这种关系,如果你是一个梗概的话,听起来像是一个明星回到小镇碰到前任,好像很狗血的样子,但其实它是一个女人想追寻的感受,我觉得它代表了这个,所以我在看他的那个照片的时候特别有感触,然后我就问佳佳老师说:“能不能请杨瑾老师,他愿不愿意?”杨瑾导演说:“谢谢你信任我,但是我觉得我可能完不成这个,但如果你要看,我就帮你录一段吧!”我说:“那太好了”,他就让佳佳给他搭了段戏,给他北京录了一段边走边说的,我当时觉得特别好,所以后来他也肯帮忙就答应来。

《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后来我在海南岛电影节跟梁鸣导演说,梁鸣是我师哥,他原来学表演的,我正好选年轻丈夫的角色,就跟他说:“你还要不要演戏?”他后来做导演了,他说:“可以呀,好啊!”。

以不同的方式爱电影,我说好就这样,我找了他们两个之后就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多找几个吧,反正是一有趣的事,像一个南方的聚会一样的,大家都来尝试一下,过来帮帮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编者注:导演梁鸣在《永安镇故事集》片场,其作品《日光之下》获得2019年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荣誉,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并提名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

所以后来就有了杨平道导演、宋川导演、翟义祥导演、耿军导演等。杨平道导演最初我也是不认识,我在平遥看过他的《裂流》,他看过《野马分鬃》,我们俩加微信,后来被别人拉了个群,后来他答应来了,他答应把翟义祥导演找过来,他跟翟义祥导演很熟,翟义祥说:“我已经听过好多人说这个组织了,明天星期一几点到,你别管拍什么你就先来。”

编者注:《永安镇故事集》照,左一为杨平道导演,他2018年的作品《好友》提名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国新生代单元最受欢迎影片,去年的《裂流》获得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华语新生代·青年评审荣誉和迷影选择荣誉,提名藏龙单元最受欢迎影片。

后来耿军导演来了,他也是抽时间,他在监制另外一个项目,所以他就过来简单客串一下,我们需要有点“老赖”气质的形象。

当时我突然想到有影评人的出现,这个角色出现可能会让导演跟编剧这个关系近一点点,这是一个弦外之音,因为老看他们俩说话有点疲惫,过来缓和一下,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所以我们临时写了一场戏。吴中天老师来探班,我问他能待几号,她说陪子姗拍完,我说太好了,那拍完之前你能不能演一个角色,因为他之前也是一个演员,他说好啊,只要你觉得OK就可以,其实大家都挺忙的。

严格来说他们是有点累了,但是他们很认真。尤其是导演,他们自己会想很多东西,调度什么他都懂,有的时候有的导演他们戏份是要路过一个画面,作为一个群像的方式出现,他们都非常配合,没有一点儿说我不愿意,都特别好。

《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导筒directube:

片中几个章节名称《独自等待》《看上去很美》《冥王星时刻》的使用,都能找到对应的电影作品,这些是怎样选择出来的?

魏书钧:

我其实就是单纯的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好,比如说《独自等待》就像小姑娘似的,她若盛开,清风自来,她就觉得自己要绽放一样,一个人在那儿。

辰辰是说被围绕,住得也很好,大家对他礼貌又客气,到哪都听尊称他老师,但是好像他的那个愿望也没能彻底实现,所以只是《看上去很美》,我觉得也比较贴切。

第三个《冥王星时刻》,也是一个关于创作的一个临界状态。

《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导筒directube:

片中很多涉及到电影制作,市场,资本这些和创作本体无关的段落,但却也直接影响到片中剧组的进度和状态,您自己对中国电影的制作流程,商业与艺术的博弈有怎样的思考?

魏书钧:

从我有限的经验来分析,我自己的感受是导演是要负责创作,但是别的环节也要参与,因为他都不是在一个真空的理想环境下,只聊创作或是只负责导演,创作不可能有这样理想的真空状态,所以剧中的导演所处的情境,我觉得大部分都是很正常的,要去面对的情况,只不过是如何去平衡的问题,或者看看有些问题是不是原则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是见仁见智,不能说有个限定的标准或方法,对和错可言。

《永安镇故事集》片场照

导筒directube:

您的两部长片中,都融入了很多电影和导演梗,其中有些是反讽,有些可能也是真实的致敬,您平时在构思故事和剧本时是如何将现实和电影世界进行区分以及部分融合的?

魏书钧:

其实电影跟现实的区别,我没想过这个问题。就像刚才聊到的,我觉得写实是我电影观念里的一个前提。哪怕是在拍一个电影剧组的事情,也是要写这个电影剧组的实。

恰巧这些事儿是我身边所熟悉的,或者说我身边整个主创团队大家都很熟悉的,见到特别多的材料和素材可以被应用,所以我们的标准还是之前的写实,对我来说不存在要区分开来,就跟我拍一个饭店一样,只是变成拍一个剧组。

编者注:魏书钧导演在《野马分鬃》拍摄现场(胸前T恤上的图案为2Pac)

导筒directube:

本片有章节体的运用,那在剪辑方面有怎样的设计?

魏书钧:

一开始就定好了这样的结构,因为我是顺场拍摄,而且拍篇章是先拍1再拍2再拍3,所以剪的很顺利,同步剪辑是很出效果的,像看连载小说一样。剪辑师是马修,他也不太看剧本,他给他助理看看剧本,他大概知道讲什么事儿。

拍摄的时候马修在台湾,没法来现场,就在家里面看素材,所以是直接从素材进入这部影片,已经抛掉剧本。他每天看看“今天发生了什么”,就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今天看一集,明天看了一集。

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这种工作机制就是我告诉他觉得哪里有什么问题,及时沟通,每两天三天就会反馈一下情况,他在下一次碰的时候就会把素材连在一起发给我,后来越连越多,有很多版本的一场、两场、三场……直到完成,所以这个沟通是非常有效的。

编者注:《永安镇故事集》剪辑师马修·拉克劳 Matthieu Laclau与侯孝贤导演。

导筒directube:

片尾马拉多纳去世的消息应该也是临时出现并被加入的,用《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来结尾也带来了一种特殊的主旨升华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

魏书钧:

马拉多纳的事是在我们筹备的时候,差不多11、12月份知道这个消息,我不是球迷,但我知道马拉多纳,谁会不知道呢。这两年经常有巨星陨落包括科比去世,我觉得不是说知道这个消息后突然之间哭了,而是觉得深深的遗憾。

编者注:一代球王马拉多纳于2020 年11 月25 日去世

你会发现那些小的烦恼,真的没有必要再去为它去争吵,或者我们暂时是不是可以先停一下,在这个情景下,这种巨星陨落带来了一种“止戈”的效果——有一个更重大的事情发生了,虽然他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暂且放在一边。

我觉得在电影中这也是一种方法,它没有直面这两个人的状况,不是一定要说清他们的问题是和好还是不和好,和解不和解,或者其他的情况直接说明,而是从另外一个维度“砰”的一下出来——好像我们两个在黑暗中鬼鬼祟祟地聊了好久,突然一个大的烟花放到夜空中,我们都停下来,都被那个烟花吸引了,我们都在原地看了半天那个东西一样。

《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从这种方法来讲,我觉得很奏效,而且我喜欢这种手法。我觉得它不矫情,而且让我们想象不到,谁会想到突然加了一个很现实的一个状况进来呢。这个其实我们之前剧本就写到了,但是没有想到那首歌。

我不是球迷,别说是资深球迷,足球都很少看。但我的摄影指导阿光是一个资深的球迷。有一天在闲聊的时候,他说阿根廷队每次一输球就放这歌,然后他就放了这首歌曲。我当时第一遍听这歌,感觉就是它好宏观啊,好像用很高、很广袤的视角去往下俯看。有一点看到大家、看到众生的感觉,而且又充满了一种悲鸣感。

编者注:摄影指导王階宏(阿光)与魏书钧导演连续合作掌镜《延边少年》《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三部影片,由他担任摄影指导的电影《雪云》(邬浪导演,李梦 / 李康生主演)也入围了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

所以我一听这首歌,我马上就想到了有点蒙太奇的那个段落。所以我觉得那个歌曲带给我的这种感受大概也是共通的,他们虽然是完全不同的背景,完全没有人见过,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教育程度各方面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在一个情景下。

在这个状况下,剧组要开机了,要放大地红,张灯结彩的,所以我听到第一遍放这个歌的时候,我们决定用这一个。听到这个音乐想象那个画面,大家觉得这个创意不错。

《永安镇故事集》开机照

导筒directube:

与工厂大门一起发起的短片创作计划中有看到惊喜的作品吗?您觉得怎样的剧本可以第一时间打动自己?

魏书钧:

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看完所有的项目,因为很多所以在慢慢看,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项目,我们会筛选出来,再跟大家沟通交流,因为它也是有限度的,也不是要特别多的项目。有的东西挺有创造力,但可能还需要跟操作者再去接触,才能更好地去判断。

从我的角度来讲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儿,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从客观原因,我由衷的感谢工厂大门,由衷感谢峰哥(制片人大峰)。我觉得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这个电影。在这样一个临时的、复杂的状况下,要处理很多别的问题。

我觉得用北京话就是给您添麻烦了,确实添麻烦了。我觉得拍出来后我们都还挺满意、挺开心的,是一次很好的经历。所以工厂大门找我做这个事儿,我也有点义不容辞,我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做点事儿,也不是说这事儿只有我能做,而是说我是带着这种感恩的心去做这件事儿。

我也能希望从这里边能找到一些新鲜的东西,能刺激我的,有创造性的东西。因为年轻人拍电影具有生命力,他们带来的东西,有时可能没那么规范,但是它很新,我也喜欢这种。

第二个原因,是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无论是目前项目的进程,还是说被一些人喜欢的片子,我真的是幸运。我认为幸运的人不要总把幸运的瞬间当作一种规律,也不是一种姿态去给别人讲述。我觉得幸运的人一定要珍惜,要回馈给大家。因为原本可能这个事儿也有很多人可能做,恰好你是幸运的那个的时候。你就多回馈给大家,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珍惜运气,我是这种态度。

魏书钧导演在戛纳电影节

导筒directube:

之后的创作中,是否还会继续在电影结构或者叙事方式上做突破?还是看具体的个人经历来选择其他可能性?

魏书钧:

我觉得是写实,好多人的观念会把“写实”跟“现实主义”直接划等号,“写实”是一种理念或者是一种方法,现实主义是对某种题材加美学的界定。

哪怕我不是现实主义,我拍一个科幻的题材或别的东西,它也可以是写实的,它写的是科幻的实或古代的实,都可以。所以我觉得再拍别的题材也是一样,也是希望它写实。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大飞船过来的时候,除了特效之外,我们是想看那个时候坐飞船的人和今天的我们是有什么变化?他和飞船的关系,以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多少个飞船,其实那是需要写实,是一种努力。

所以在别的创作里面,我这也还是一个前提,无论是什么类型,跟我个体的经历有没有关系,那么都是写实的方法。我觉得我也要尽量忠于自己的感受去看待它,无论我经历与否。至于说创新和突破,不是说我们下一步要拍一个创新的电影,我们要写进影史,没有这种妄念,所以就是说要根据题材写实、忠于自己,就这两方面,根据体裁调整。

《永安镇故事集》主创亮相平遥电影展映后环节

 短评

LFF2021。3.5。那种知识分子式的讽刺社会的样子像极了盛年的冯小刚,一到了情节剧部分和片段式肖像又像极了是枝裕和等类似的日本导演。已经很难得能看到如此自然的中国喜剧电影,但不知道为什么三段故事都是一开始时很在状态,越到故事后段的视听和叙事就越发没精神,越来越像电视剧。

6分钟前
  • 三十
  • 还行

【B-】看完这片后,明白了野马分鬃为何会是一部“没有表达核心却又并不无聊”的电影,魏书钧根本没有哲学观或者他有但是根本没有兴趣传达给观众,他是解构的,向内的,甚至是世俗的,是觉得生活本身就有意思而不需要给生活结论的。也因此他极度善于撷取细节,再通过某种文艺影像的趣味呈现出来,而偏偏他在影像上又非常有天赋,这不是小聪明,是货真价实的才华。他以天才的面貌四两拨千斤的戳穿了以康春雷为首的,普通影视创作者赖以骄傲的认知——“拍电影有那么难吗?”。如果你觉得永安镇是什么有深度有内涵有秩序的影视佳作,那么,你被魏书钧糊弄了。

10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我的建议是,把第三个故事删了吧。真的太装太典了。如果是以戏中戏为引,将小顾和陈晨相映照的生活为题,真正讲述小镇女性的觉醒,那会是一部好作品。

11分钟前
  • Fairy
  • 还行

一种对电影行业创作制作的讽刺和自嘲,不过看的时候完全联系着魏书钧和《野马分鬃》展映后的各种评价,以及当时立项时的故事梗概,和后来再立项的《精疲力尽》的梗概,所有情节相呼应,自然而然的幽默感流出,情感显得更细腻。(导演这次肯定不会被说直男癌了hhhh

16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前两天徐克的大师班讲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说是希区柯克在筹备下一部电影的过程中,临时拿了的这个项目,当时创作状态非常轻松。徐克说,很羡慕电影创作者的这种心态,杜琪峰为了寻找这种状态,特意不写剧本,去片场寻找电影之神降临的时刻。魏书钧导演的这部电影,刚好就是徐克羡慕的创作方式,临时修改了剧本,在拍摄过程中创作了一个全新的东西,闪耀着天才般的光芒。延续了上一部《野马分鬃》的风格,这次在解构现实剧组和电影创作上更加的深入,甚至有点洪尚秀电影的意思了。不管是素人,还是职业演员,到了魏书钧的电影里,都是最松弛的状态。他不追求复杂的调度,却能用简单的拍法抓到最接近生活的状态。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相比《野马分鬃》,能明显看出魏书钧导演的成长,故事更圆润,也更成熟了。感觉导演是真爱元电影啊,这次更多的内部梗和小笑话,有几个调度也很有想法。一直在进步,期待下一部。可以。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果然第四个故事删去了

24分钟前
  • 达摩
  • 推荐

年度最好的观影体验(甚至超过IMAX GT的奥本海默)来自于排片稀烂只有晚上23:05一场还包场,可以放声大笑指着屏幕大骂“你们这些男性创作者别太狭隘了,年轻的餐厅老板娘明明可以既要又要”,老板娘和女演员是永安镇的多重宇宙的两个切片,巧妙的互文。第三幕开始拍烂手掌,国产电影工业版的《悲情三角》,尽管不相信穿pink floyd的滚人能被哈人说服,不相信脱裤子都不能统一的创作矛盾能被马拉多纳统一,轻轻放下不如一疯到底,但新裤子嘛,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我向所有人开炮,但我和你们站在一起,就像这部电影的海报一样。“拍!有什么不能拍的!”

26分钟前
  • Elia1246
  • 推荐

“获奖就没烂片?”

31分钟前
  • Baobou
  • 还行

看了五十多遍,每十遍算一颗🌟

36分钟前
  • 机器人帕克
  • 力荐

在一整天严肃又沉重的观影后,电影很惊喜,也真的很好笑。可是不是喜剧片。只是从第四个故事开始 全场不断响起掌声,所以,现在是全民都陷入脱口秀了吗

40分钟前
  • serney
  • 还行

三星半,以一个剧组筹备串起三段式结构,第一段“出不去”,第二段“回不来”,第三段“拍不成”,都带有自己赋予小镇的一种理想主义。一二段呈现了向往的对岸和从对岸回望的“何以为家”,何处才是我们自我认同的地方?第三段则是导演编剧交心的最真实反应。其实三段之间联系不够密,里面装着即兴闲笔和油腔滑调,也装着Silent moment & Magic time,处处看得见导演恣意生长的幽默、敏锐和自嘲,当然还有进步。导演最厉害的一方面还是调演员的能力,第一次演戏的素人演员也总能和专业演员做到自洽。

4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三个段落以三部华语片片名为题,一方面在做叙事结构上的致敬,另一方面标题即为风暴中心,段落分明地阐述:陷于平淡生活的哺乳期母亲、回归家乡尽是尴尬的女演员、互相挤兑却身不由己的导演和编剧,而这三个部分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筹拍一部影片的幕后种种完整串联,生活和拍片互相勾勒。魏书钧大幅度收敛了他的自我迷恋,而是把这种自信用在了讲好故事上,谈吐的幽默和产业的反思遍地开花。

44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都是为了华语电影”、“你的脸挺电影的”…贯穿影迷和电影人秒懂的梗,几乎从头嗨到尾。《冥王星时刻》的章节标题要笑死人…里面那个影评人角色,也是目前中国影评圈不偏不倚的真实写照,导演知道的太多。“在永安镇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而这部片,就是任何有电影梦的人的一个春梦。

4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挺没劲的,段子曲解人物,文字凌驾影像,很欣慰冯小刚有了接班人。高举仇富、厌爹、酸文青三面大旗,表面上自嘲自省,实际上还是全世界与我为敌那我先地上滚一身泥看谁还好意思泼我脏水的计谋。看看导演和编剧的核心理念冲突:女主角要么是庸俗为了钱,要么就是高风亮节独立意识觉醒,一定要这么二元吗?拜托思路打开一些吧,人的处境、经验、情感是很复杂的,建议放掉自已过剩的表达欲。

5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年轻时候就拍自反式的电影太暴露功力了。导演点子很多,但还真没到肉眼可见才华的程度。希望下次让主创去更大的厅接受掌声?

54分钟前
  • :)Silhouette
  • 还行

中国文艺电影触底了。只要蹭上戛纳,爹味直男魏导演放个屁,电影人都能从里面闻出希冀。

56分钟前
  • 傻傻小笨蛋
  • 还行

真好真轻盈!三段式讲述“走不了”、“回不来”和“拍不成”,三个人分别活成了菜板上被拍打的鱼头、车窗上落泪的巨眼、以及被狗尿淋湿的剧本。最后一个故事的力度最足,一顿阴阳之间,把这个行业扒得底朝天,然后遮羞布一盖,大戏照常上演,妙极。

1小时前
  • 嘉凉
  • 推荐

建议以后资料馆办的映后禁止男的发言 听着头疼

1小时前
  • Nayrain
  • 推荐

抑郁后摇文艺宅男被说唱男折磨的故事

1小时前
  • 飘香肘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