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国界

HD

主演:雅艾尔·阿贝卡西斯,罗什迪·泽姆,Moshe Agazai,Moshe Abebe,Sirak M. Sabahat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生命国界 剧照 NO.1生命国界 剧照 NO.2生命国界 剧照 NO.3生命国界 剧照 NO.4生命国界 剧照 NO.5生命国界 剧照 NO.6生命国界 剧照 NO.13生命国界 剧照 NO.14生命国界 剧照 NO.15生命国界 剧照 NO.16生命国界 剧照 NO.17生命国界 剧照 NO.18生命国界 剧照 NO.19生命国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生命国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刚刚在今年的法国电影凯撒奖上摘得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生命国界》,是一部反映种族关系问题的作品。本片讲述的是一名叫什洛莫的埃塞俄比亚男孩,命运在几天内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苏丹边境的难民营中,被母亲叫醒,送上从以色列来的保护埃塞俄比亚籍犹太人的卡车上,临行前母亲只是说:“生存,适应”。  孩子不知道妈妈要他适应什么,混迹在一大群人中踏上了远离家乡之路。在人群中,有一位女人,刚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出于同情和怜悯,她就冒充了男孩的母亲,替他编了家谱和身世,把他带到了以色列。然而当什洛莫刚刚依赖这个新母亲的时候,女人却因重病去世了。孤独的他最终被当地一对善良的夫妇领养,在这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中,他收到无限关爱,成长为一个即聪明又俊朗的黑人小伙子,还获得了白人姑娘的芳心。但他多年来始终为自己不是真正的犹太人而困惑,时常对着月亮倾诉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回到母亲的身边……    本片是1998年《生命的火车》的续集。《生命的火车》说的是二战前夕,一群犹太人为了逃生,竟然搞来火车,扮成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影片以求生本能的黑色幽默获得了当年蒙特利尔电影节大奖。7年后,导演拉杜·米哈里埃在本片里接着讲这群犹太移民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满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去不承认自己是犹太人。这种用“谎言”表现族裔的文化冲突影片这几年最得戛纳青睐。    获奖:2005年柏林电影节“欧洲影片标签”奖,全景单元观众奖,人道奖  库斯图里卡御用配乐大师布雷高维克为本片配乐急速出口真相的负担第二季浮生若梦1938暗恋橘生淮南胡一天版星迷黛岳德蒂拉和兰尼抢劫了一辆火车飞虎雄风国语版东西两庄魔警国语失忆界女王恋恋心动我为宫狂缘是一家人击垮国王人生1984星月夜碟仙王冠 第二季我女儿的妈妈第一季暗黑中央公园机不可失355:谍影特攻咬子国色天香街区男孩异教峰 第一季哭泣的男人封口之谜爱的劳工受伤小酒馆悉尼豪宅第二季最后机会大学第一季明智小五郎美女系列21:白肌肤的美女双面骗子虚假警察第一季半魔法泳往直前2016猛虎下山寄居者蝗虫之日灵魂战车(国语版)义盖云天粤语反击 第六季暴走武林学园第一季贝奥武夫千年情劫

 长篇影评

 1 ) 爱,无国界


    埃塞俄比亚信仰基督教的黑人小孩,被母亲狠心推给了一位丧失孩子的犹太裔母亲,她只说了一句:适应、生存。孩子离开贫瘠的非洲土地,被家庭环境优越又富有爱心的犹太父母领养。他在隐瞒身份中成长,信仰的冲突,对亲人、故土的思念,都令他内心矛盾、困惑。他历经重重,最终回到贫病、衰老的母亲身边。电影寓意深刻,煽情动人。


    任何事物划出界限的时候,灵魂也会囿于冲不破的牢笼。生命是种子,适应、生存,不由你选择;或者说,选择的最高原则就是生存。

    “摩西行动”将散落非洲的犹太人迁回以色列,对于混淆身份以求生存的埃塞俄比亚黑人孩子所罗门,他的生存有自身困境,也有犹太民族内在的不平等因素——迁回的黑人犹太人,在他国被当作犹太人遭受迫害,在本国又被当作低等的非犹太人遭受歧视。所罗门在犹太养父母的抚养下见证了这一段历史,也始终在自我身份的辨认中寻找归属感。他赢得了白人犹太女子的爱情,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他在生命的漂泊旅程中感受到博大的爱。他回到魂牵梦萦的生养他的非洲土地,回到母亲的身边,令人感慨万千:种子择地而生,落叶却要归根。

    有一种牢笼是灵魂的选择,生命原来也有打不破的宿命。

    当我们为所罗门的回归感激涕零的时候,内心涌动的,却是爱的暖流——

    万物皆可划出界限,唯有爱,没有国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fa25b0102v93r.html

 2 ) 人类世界------牛奶和猪血的混合物

这是一个沉重的宗教和种族题材的电影。什罗莫九岁那年,跟随母亲一起艰难生存在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边境的难民营里,随时都有生命之虞。当时的以色列正在执行一项“摩西计划”,将埃塞俄比亚裔的犹太人秘密转移到以色列。什罗莫不是犹太人,但那天早晨,他的母亲将他叫醒,狠着心将他赶进即将被转移的犹太人队伍里。什罗莫跟随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以她的儿子的身份被送到以色列,又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但是每到夜晚,什罗莫都会对着天空的月亮说话,就如同说给自己的母亲听。多少年来,什罗莫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以犹太人的身份保护自己,背着压得他喘不过气的包袱,还要处处因为自己的黑皮肤受到歧视......

这部电影获得05年度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编剧奖。我想该奖的评委们也如我一样,被片中许多情节感动,泪眼婆娑。一个宗教,一个种族,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和境遇,就能成为一个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结太难解。

片中什罗莫的养父母心地善良,作为白人,收养一个黑人养子,他们的周遭也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但他们将什罗莫视为己出,尽管什罗莫从来没喊他们一句爸爸妈妈。许多令人落泪的情节都发生在这对夫妇身上。其中有一段什罗莫的养母在学校门口大声咆哮着为什罗莫辩护,不能不使人唏嘘。而什罗莫的善良和聪慧也赢得了一个白人姑娘的芳心,这姑娘泼辣大胆,几度向什罗莫示爱,什罗莫都因为自己的身世一再拒绝,直到他们结婚的当晚,什罗莫仍然不敢道出真相------这爱,这温暖来得太不易。

世界在动荡。被“摩西计划”拯救的人们又在以色列遭到身份质疑,电视上,有限的医药只发给某一种族的人、某一信仰的人。什罗莫的养父主张他上前线当一名军人保卫国家,什罗莫选择了到法国读医学,其间,拉宾遇刺。

片中的音乐沉重、压抑。即便是我这样极少接触宗教文化的人也能感受到其强烈的宗教意味。看片的时候我就想,导演和电影制作者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拍摄这部电影的呢?如果是我,没准儿我会时而咆哮的。

这是一个爱和仇恨混合参杂的世界,就如同牛奶和猪血的混合物,第一,你无法将他们完全分离开,第二,你没有其他的选择。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67114

 3 ) Go,See,and Become

2007-1-10

  生命国界,Go,See,and Become。一部看似反映种族关系问题的作品。

  全片将近两个半小时,但看了不到一半,已经和《黑暗》并列一起,被我认为是这两个月里看过的上百部电影里最好的两部。

  影片题目很大,感觉在泛说种族上的无国界,就像说音乐无国界一样,总显空洞,实际上,这部由法国,比利时,以色列和意大利的合资影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也是让人看得郁闷的电影,但事实不是。电影去年在凯撒奖上摘得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生命国界》已经说明剧情不会沉闷,可看性会很强。同时在2005年柏林电影节获得了“欧洲影片标签”奖,全景单元观众奖以及人道奖,也说明这个电影不会是一般的闷片。  

  12点多的时候,我打开播放器,边吃着碗里煮的鸡蛋,里面放了白糖,冰糖,红塘和果汁,今天的蛋我觉得煮得刚好合适,接近九分熟。然后准备边吃边看,可电影序幕开开始,里面那段《出埃及记》刚完,就停了下来,那种悲悯的气氛让我不能在继续看下去。

  影片进行到十来分钟,那种悲悯的配乐让我立即想到另一部电影——《流浪者之歌》,曾经的“南斯拉夫”,也就是现在的埃塞俄比亚电影大师库斯图里卡最宏大叙事的电影,一个基因里写满流浪信息的民族的流浪史,那种悲悯的氛围给我的印象至今清晰。。。看完电影,一看资料,证明了我的感觉,电影的配乐居然真的由库斯图里卡的御用配乐大师布雷高維克担纲。

  电影大体由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的序幕部分开始,文字引入苏丹,埃塞俄比亚的历史,然后画面带入在苏丹边境的难民营中,九岁小男孩Solomon被母亲叫醒,然后被送上从以色列来的保护埃塞俄比亚籍犹太人的卡车上,临行前母亲只是说:“Live and Become”Solomon带着这句话离开,简单一句话,这也十整部电影宏大主题最精准的概括,也是Solomon后来长大后一直迷茫的,不知道妈妈曾经那句话要他适应什么。。。一个刚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的女人出于同情和怜悯的帮助了他,她替Solomon编了他的家谱和身世,然后把他带到了以色列,完成了现代版的“出埃及记”。

  然而这个好心的“母亲”也因疾病去世了,只是嘱咐他学习传统文化,记住自己的父母名字,祖父母名字,永远不要遗忘。然后这些小孩被送到以色列的学校学习文化知识,Solomon的孤独和迷茫让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回家,暴打寝室对他友好问好的同学和吃饭时候对他恶作剧的同学。在校长教训以及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依然不悔改,最后被一家当地善良的夫妇领养,在这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中,他得到夫妇两个比自己亲生儿子和女儿更多关爱的环境下,长大成一个聪明英俊的黑人小伙子,这是电影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就是Solomon长大后的事,关于如何面对自己喜欢的白人姑娘,如何完成母亲那句话的遗愿,那个从小一直困惑自己的问题,对母亲的思念,还得面对自己多年来始终为自己不是真正的犹太人的困惑,最后学医回家。

  如果说这个电影就这么简单的被分为三个部分,那只是一个故事而已。电影里让人感动的细节太多,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我的眼睛都浸着没流出的眼泪。从开始那种满地被贫穷,疾病困扰的非洲人让人无法面对,这开场十来分钟的铺垫已经足够。这是我见过的最真实的非洲,没有《走出非洲》里被美化到极致的非洲,那些漂亮的行拍,也没有《何处是我家》里作为德国人故事环境下被苍凉化的非洲,甚至比我很喜欢的《不朽的园丁》里的非洲更为让人难过。。。

  电影最为让人感动的地方在第二部分。当小Solomon第一次在以色列的学校洗澡,看到洗澡水从地下的洞里流走的时候,发疯似的尖叫,老师抱着他说这里不缺水,你是在为他看到水的浪费而发疯了感动吗?不仅仅如此,在电影的第三部分,他回忆起他的家人,他的哥哥就是在一次取水中被人打死。这种照应互文的地方很多,让观众产生双重的刺激。比如家里的小孩问他喜欢什么运动,他回答说走路。这一回答如此温暖,而电影后半段几次给他脱鞋走路的细节,第一次是在树背后脱掉后,导演给了一个特写,如此的有力量,尤其是最后电影那震撼人心的画面,他在贫民窟里看到自己的母亲,然后脱鞋庄重的走过去。。。

  这种手法在另一部南非电影《黑帮暴徒》里有,但这部电影里用得更好。多条线索的并行,最后才揭开,他在辩论赛里把上帝与月亮比较,那是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对母亲无时无刻的思念;认为亚当的颜色是红色,那是因为他一直困惑自己是不是犹太人,也因为他被自己喜欢的姑娘叫红皮肤小子。。。

  而这一段里那些小的段落和细节一直左右着观众的情绪,从夫妇家人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开始,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聪慧的孩子,而这种聪慧又与敏感紧密联系起来,所以父母也是小心翼翼。特别是弟弟的童言无忌,他在哭墙下写下想见妈妈的愿望后,在饭桌上被弟弟点穿。要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被别人知道的。然后妹妹用小手在桌子底下握紧他的手,这些细节总是那么的温暖。母亲在学校知道老师要他转学,因为其他家长的异议,不想自己的孩子和这个来自非洲的带这疾病的人一个学校,妈妈知道后,在校门口大骂那些人白痴。。。

  虽然我把电影分为三个部分,但这其实是电影在细节上的感人基础上,整个叙事上的成功。而且是多条隐藏线索的叙事,更让电影控制度增大,而且在前两部分自然而然形成的线索更是让人部易察觉,或许导演自己也没察觉到,都是由那些对应的细节来完成。导演应该是个法国人吧,这样的法国导演,的确太少见了。

  越写越絮叨起来,总有太多的细节打断我的思路,所以索性什么也不再写了,就像姜文那句论断一样,影评家评电影,就像太监论美女一样。。。,就让它成为太监吧。何况我只是絮絮叨叨的感受,只需要感受。

 4 ) 题材与手法

这个题材有深度,也很吸引我。作为自古就成为中国的这个国家的华夏子孙,我们从没有过身份的迷失和不被认同。以色列的历史使她的后代经历了太多坎坷,并且看不到尽头。身份已经成为生存的保证。我没想到犹太人还有非洲分支和后裔,历史知识欠缺。主人公的梦想是回到非洲找到自己的母亲,其实是找到自己血脉的源头,落叶归根。这个梦一直缠绕着他,压抑着他。
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男主角,我觉得儿时的表现相对好一些,后来的两个完全是按照剧本要求表演,没有发挥,没有内容。后来他和一个白人女孩相恋和结婚,看不出两个人的感情如何建立和维持,很简单,就这样了。看到这里,就觉得剧本一般,演员也一般,深度和高度都还有欠缺。

 5 ) 生命国界

  原来对爱的坚守的时间可以这么长;为了爱,可以付出这么多;为了生存,要学会顺从……有时候,人就要活着,不为什么,只为你是一个人,所以你就该活着,好好的活着

 6 ) 解不开的结

这是一个沉重的宗教和种族题材的电影。什罗莫九岁那年,跟随母亲一起艰难生存在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边境的难民营里,随时都有生命之虞。当时的以色列正在执行一项“摩西计划”,将埃塞俄比亚裔的犹太人秘密转移到以色列。什罗莫不是犹太人,但那天早晨,他的母亲将他叫醒,狠着心将他赶进即将被转移的犹太人队伍里。什罗莫跟随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以她的儿子的身份被送到以色列,又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但是每到夜晚,什罗莫都会对着天空的月亮说话,就如同说给自己的母亲听。多少年来,什罗莫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以犹太人的身份保护自己,背着压得他喘不过气的包袱,还要处处因为自己的黑皮肤受到歧视......

这部电影获得05年度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编剧奖。我想该奖的评委们也如我一样,被片中许多情节感动,泪眼婆娑。一个宗教,一个种族,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和境遇,就能成为一个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结太难解。

片中什罗莫的养父母心地善良,作为白人,收养一个黑人养子,他们的周遭也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但他们将什罗莫视为己出,尽管什罗莫从来没喊他们一句爸爸妈妈。许多令人落泪的情节都发生在这对夫妇身上。其中有一段什罗莫的养母在学校门口大声咆哮着为什罗莫辩护,不能不使人唏嘘。而什罗莫的善良和聪慧也赢得了一个白人姑娘的芳心,这姑娘泼辣大胆,几度向什罗莫示爱,什罗莫都因为自己的身世一再拒绝,直到他们结婚的当晚,什罗莫仍然不敢道出真相------这爱,这温暖来得太不易。

世界在动荡。被“摩西计划”拯救的人们又在以色列遭到身份质疑,电视上,有限的医药只发给某一种族的人、某一信仰的人。什罗莫的养父主张他上前线当一名军人保卫国家,什罗莫选择了到法国读医学,其间,拉宾遇刺。

片中的音乐沉重、压抑。即便是我这样极少接触宗教文化的人也能感受到其强烈的宗教意味。看片的时候我就想,导演和电影制作者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拍摄这部电影的呢?如果是我,没准儿我会时而咆哮的。

这是一个爱和仇恨混合参杂的世界,就如同牛奶和猪血的混合物,第一,你无法将他们完全分离开,第二,你没有其他的选择。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67114

 7 ) 生命

刚刚在今年的法国电影凯撒奖上摘得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生命国界》,是一部反映种族关系问题的作品。本片讲述的是一名叫什洛莫的埃塞俄比亚男孩,命运在几天内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苏丹边境的难民营中,被母亲叫醒,送上从以色列来的保护埃塞俄比亚籍犹太人的卡车上,临行前母亲只是说:“生存,适应”。 孩子不知道妈妈要他适应什么,混迹在一大群人中踏上了远离家乡之路。在人群中,有一位女人,刚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出于同情和怜悯,她就冒充了男孩的母亲,替他编了家谱和身世,把他带到了以色列。然而当什洛莫刚刚依赖这个新母亲的时候,女人却因重病去世了。孤独的他最终被当地一对善良的夫妇领养,在这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中,他收到无限关爱,成长为一个即聪明又俊朗的黑人小伙子,还获得了白人姑娘的芳心。但他多年来始终为自己不是真正的犹太人而困惑,时常对着月亮倾诉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回到母亲的身边…… 本片是1998年《生命的火车》的续集。《生命的火车》说的是二战前夕,一群犹太人为了逃生,竟然搞来火车,扮成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影片以求生本能的黑色幽默获得了当年蒙特利尔电影节大奖。7年后,导演拉杜·米哈里埃在本片里接着讲这群犹太移民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满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去不承认自己是犹太人。这种用“谎言”表现族裔的文化冲突影片这几年最得戛纳青睐。 获奖:2005年柏林电影节“欧洲影片标签”奖,全景单元观众奖,人道奖 库斯图里卡御用配乐大师布雷高维克为本片配乐

 短评

2012-06-20

7分钟前
  • 阿阿
  • 推荐

挺好看的

12分钟前
  • 沁沁
  • 推荐

让人心酸的同时又十分幽默,大赞剧本!看完140分钟的全片之后都久久未动…公司发行的电影都这么特别,都这么stirring有意义。引用老板说的一句“这些电影就是每天让我们起早贪黑工作的原因。”

17分钟前
  • 葛奴乙的香水
  • 力荐

很有深度的一部片子。一部关于以色列埃塞俄比亚人具有史诗气魄的电影。难得杰出的影片。

21分钟前
  • 推荐

宗教,究竟是什么?

23分钟前
  • 不在过去和未来
  • 推荐

对宗教的探讨有些价值

24分钟前
  • 还行

看得好憋悶。

26分钟前
  • 新竹
  • 推荐

人这一生要背负上多少枷锁,爱!恨!信仰!伤痛!责任!惶恐!欲望!离别!死亡?

28分钟前
  • 虚空尽无
  • 推荐

这是一个沉重的宗教和种族题材的电影。

31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近年看过的最好的片子。

35分钟前
  • 亚热带雨林
  • 力荐

★★★★☆

37分钟前
  • 是和有
  • 推荐

可惜了一个好本子

41分钟前
  • kobie
  • 还行

4.5

46分钟前
  • silence
  • 推荐

我觉得男主真的没什么良心,养父母一家对他这么好,他总是打心里不愿接受这个家。我也认为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但也不能对别人的雨露视而不见

47分钟前
  • ★菰兒ɑゞ蕾
  • 还行

发自灵魂的呐喊··· ···

49分钟前
  • L.L
  • 推荐

不幸生命的万幸人生

50分钟前
  • Away
  • 力荐

触动内心

53分钟前
  • c
  • 力荐

“Go,live and become!”

54分钟前
  • 大师
  • 推荐

母爱大过天

57分钟前
  • 黑五类
  • 推荐

说教,刻意。

58分钟前
  • 没有意见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