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人

HD

主演:Timothy Treadwell,Amie Huguenard,Werner Herzog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灰熊人 剧照 NO.1灰熊人 剧照 NO.2灰熊人 剧照 NO.3灰熊人 剧照 NO.4灰熊人 剧照 NO.5灰熊人 剧照 NO.6灰熊人 剧照 NO.13灰熊人 剧照 NO.14灰熊人 剧照 NO.15灰熊人 剧照 NO.16灰熊人 剧照 NO.17灰熊人 剧照 NO.18灰熊人 剧照 NO.19灰熊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灰熊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纪录片取材于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蒂莫西·崔德威尔(Timothy Treadwell)1999~2003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卡特迈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所拍摄的素材。崔德威尔从1989年起致力于野生灰熊的研究和保护,并与朋友成立了“熊人协会”,每年夏天来到卡特迈独自野营,观察记录灰熊的生活习性,并义务对数千名学童进行讲解,呼吁社会打击偷猎,关注、保护灰熊。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探访了崔德威尔的父母和前女友,并对2003年10月崔德威尔及女友艾米·胡格纳德(Amie Huguenard) 之死的细节进行了细致采访描绘,试图在展示崔德威尔非凡经历的同时,回答究竟是什么使他选择远离人类放逐荒野,将生命献给灰熊。  本片获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评审团大奖提名及艾尔弗·斯隆奖,并获2005年独立精神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纽约影评人协会、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等多个协会的最佳纪录片奖。被绑架的小孩启示结婚了又如何公主回来了哭泣女人的诅咒2019萨巴亚影院猝不及防2017继承之战第一季特勤精英之生死救援冻结的幸福憨爸迷失的情感西贡小姐:二十五周年表演完全猎魔攻略伦敦来的明信片心理学家成海朔的挑战:少女为何必须失忆女巫斗恶龙2:黑术士的礼物二奶夺位爸爸爱妈妈外来媳妇本地郎6速度与激情1修仙传之炼剑破坏者最灿烂的我们布兰丁斯城堡第二季长驱直入蝙蝠侠无极限:动物本能潮浪王子害羞的人瞒天凶嫌厨师警部的晚餐会花街传奇义本同心我爱河东狮爆裂时刻达斯勒兄弟战斗狂热J鲨鱼海洋:灭绝刺客信条:血系科拉多 西拉的到来欢乐野营两家人禁断动画43

 长篇影评

 1 ) 灰熊人

Tim热爱灰熊胜过生命,这份事业给了他信仰,他视之为使命。有多少人不理解他,有人质疑他的行为,有人分析他的性格,有人视他为理想主义的悲剧而站在局外怜悯而理性地审视他,但我一点也不想做出任何这种judgement。的确,他太特别,很情绪化,不完美,但是当你看到那些神奇的场景: 他小心翼翼又兴奋难捱地接近灰熊,手指放在熊的嘴边,跳进水里和熊游泳,摸着温热的熊粪;他和玩具小熊呆在被大雨冲垮内帐的帐篷里为了干旱的解除而感谢各路神仙、孩子般地笑;还有那群神奇的狐狸朋友,他打招呼说“Hi,Spirit~!”“Hi,baby~!”,狐狸让他骚着脑袋,狐狸跟在他身后,和他赛跑......我不由觉得各种分析都带有太多来自Tim所讨厌的人类世界的影子。Tim说过,他感激这份工作,这是他唯一想从事的,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活过,他常常在拍摄视频的最后说愿意为了这项事业而死。他狂喜、哭泣、愤怒、忧虑、痴迷,像战士更像孩子,他游荡在“灰熊迷宫”里,他是个传奇。我非常非常喜欢他,他和我心中许多至高的东西相重合,我理解他,或者说我希望理解他以显得和他更相像一点,所以我不敢开始任何“逃避现实”“无谓的努力”“过于理想主义”“如果怎么样会不会就怎么样”这种自作聪明的深层分析,只是看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在神圣的自然中固执地热爱,生命在此生灭,被深深打动。他所见到的所感受的是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想象的,我只希望我的生命里会有幸出现这样的场景。 另外也很崇拜赫尔佐格这个人,由他拍这部片子再合适不过了。 一定很多人都爱的片尾曲: Coyotes—Don Edwards Was a cowboy I knew in south Texas His face was burnt deep by the sun Part history, part sage, part mesquit He was there when Poncho Villa was young And he'd tell you a tale of the old days When the country was wild all around Sit out under the stars of the Milky Way And listen while the coyotes howl And they go... hoodi hoo di yip hoo di yip hoo hoo yip hoo yip hoo Now the long horns are gone And the drovers are gone The Comanches are gone And the outlaws are gone Geronimo is gone And Sam Bass is gone And the lion is gone And the red wolf is gone Well he cursed all the roads and the oil men And he cursed the automobile Said this is no place for an hombre like I am In this new world of asphalt and steel Then he'd look off some place in the distance At something only he could see He'd say all that's left now of the old days Those damned old coyotes and me And they go hoo yip hoo yip hoo hoodi hoo di yip hoo di yip hoo Now the long horns are gone And the drovers are gone The Comanches are gone And the outlaws are gone Now Quantro is gone Stan Watie is gone And lion is gone And the red rolf is gone One morning they searched his adobe He disappeared without even a word But that night as the moon crossed the mountain One more coyote was heard

 2 ) 不是所有的偏执都很了不起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在略显神经质、表演欲出奇旺盛的法医大叔,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遍最后的录音内容之后,赫尔佐格并没有到此为止。他亲身出镜从死者崔德威尔的密友手上,听了一次录音。
此时只有他在听耳机的画面,并没有声音。听了一会儿,他开始轻声啜泣,要求密友停止播放,然后对还没有听过录音的密友说,我请求你永远也不要听这个,而且你应该把这盘录音销毁,永远不应该有人听到它。
在这个片段里,自始至终我们没有看见赫尔佐格的脸,他一直侧背着镜头,我们只能看见坐在他对面拿着摄像机放录音的密友。她一直盯着赫尔佐格听录音,对话。从她脸上惊恐战栗痛苦的反应,我们完全可以脑补出她眼中的赫尔佐格那一刻的神情,以及那段永远也不会再有人听到的死亡录音。

灰熊人被熊杀死了。这是片子主人公生命的终点,也是他和熊拥有最大交集的时刻。所以,那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想要让片子成立,这是导演不可能去回避的问题。并且,我们有一盘完整地记录了现场声音的录像带。
然而,如何展现这段声音内容,其实非常棘手。赫尔佐格采取的方法,当得起大师二字。

第一,他没有直接播放这段声音,第二,他没有让密友来听然后拍摄她的样子,第三,他也没有让镜头直接拍摄自己听录音时的面部表情。
而是用一种反常的,间接又间接的方式,而且也打破记录者的旁观界限,对记录对象有了毫不讳言的干预。
但我想不出有比这更完美的方式。在表现张力和人性伦理的天平下,找到了一个最优支点。

至于崔德威尔,我相信他对那些熊和狐狸的感情是真实的,他给他们每一只都取了名字,比起人类来,他的确更享受和它们在一起。但他绝不是自己标榜的自然之子,他让我想起那些微博上的旅行网红。做大众看来疯狂的事情,并不是因为热爱那件事,而是作秀给大众看,甚至不惜欺骗,再生硬套上一个崇高的理想,只是想博取关注,从中找存在感。
崔德威尔用生命作秀,只能说明他的偏执,而已。

 3 ) 沃纳·赫尔佐格‖看,那只熊

沃纳·赫尔佐格


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已76岁了,至今执导的影片也已达71部。2016年又获得了戛纳导演双周“金马车奖”,颁奖词上,法国电影导演协会如此描述这位七十四岁的狂人大导:

我们对赫尔佐格的坚持不懈的精力和非凡的创造力以及他兼顾多种形式、创作惯例和系统的能力致以敬意,他模糊了剧情片与纪录片、故事片与电视、理智和疯狂之间的分割线。

关于他本人对记录片的理念,赫尔佐格是这样回答的:

拍摄纪录片时,我会加入很多一般纪录片不会有的东西,更加风格化,有时我设计情节,有些时创造事件,但我的目的不是欺骗观众,而是为了引领观众抵达一个更深刻的真实,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关于在我电影里出现的人和事一种定理性的、启发性的认识。

王佩老师在写作课上极力推荐这位疯子般偏执的天才导演,其中说到了《灰熊人》的叙事手法以及对细节的处理;《灰熊人》是赫尔佐格2005年的一部电影,也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电影,以后将陆续看完他的所有作品。现在谈谈这部《灰熊人》。

《灰熊人》这部记录片讲述的是动物保护主义者Timothy和他的女友在毫无保护的表况下和灰熊共同生活了13年的故事,然而这种生活也终止于第13年:他和他的女友最终被熊吃掉。Timothy生前拍了5年共计100余小时记录灰熊的资料,这其中也有他本人。暴躁激进的Timothy,赫尔佐格通过剪辑这些资料加上自己的后期拍摄完成了这部影片。很显然,这并不是一部宣扬什么动物保护或吹捧人神自然的纪录片,他提供给我们对于这一初始故事的不一样的解读。

也有几个疑问:

  • 是什么打动了赫尔佐格要拍这部影片?
  • Timothy为什么会选择离群索居跟熊生活在一起?
  • 赫尔佐格通过这部影片旨在传达什么态度?

Timothy

赫尔佐格身上有着和Timothy一样的某种特质,这也许是打动他的最重要因素。Timothy对于灰熊近乎疯狂的迷恋,之于赫尔佐格对于电影的热爱和执著是何其相似。赫尔佐格15岁写剧本,用偷来的摄影机拍电影,在漫长的导演生涯里,为了拍片九死一生;如他所言:我不应该拍电影,我应该进精神病院。再看看他人生建议24条:要随身携带绞钳。 为了拍一个我想要的镜头,在监狱呆一晚也不是坏事。 如有必要,选择复仇... ...正因如此偏执狂放,造就了他高产而传奇的一生。所不同的是赫尔佐格是理性冷静的思考者,而Timothy却已沉迷,是带有宗教仪式感的殉死,他并未真正认识到自己为何死于此,虽然这或许是他想要的。

在Timothy成为一个灰熊保护主义者之前,还有过严重的吸毒史和酗酒史,并且多次触犯法律,甚至撒谎他的身份,保持他的神秘感,直到遇到灰熊;也就找到了他的同类。他说:我会成为它们的一员,我会成为它们的主人。甚至扬言:我绝不会自保而杀死一只熊。事实他做到了,以一种投降的姿势。

赫尔佐格是如何看待这个事件的呢?————

在他(Timothy)的材料里有一个隐藏的故事,关于惊人的美丽和深度。我发现了一个有关人类狂喜和最黑暗的内心挣扎的影片,好像他(Timothy)心中有一个欲望,想要远离其内心人性的束缚,而去和熊结合在一起,他这样做,无疑越过无形的边界。

Timothy是真正的灰熊保护主义者吗?他宣称保护的这片灰熊群在阿拉斯加边远地区,这片地区受联邦政府的保护,是卡特迈公园的一部分。灰熊在这里生活并未受到威胁,相反,这里的灰熊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也看不到灰熊潜在的威胁。四季旱涝、弱肉强食的生态链、动物求生本能这些在自然里再正常不过的现象,都让Timothy心怀悲悯,而他为灰熊所做的只是改造一条小到不能更小的小溪而已。

与Timothy不同的是,赫尔佐格承认世界的不和谐和混乱、敌对、谋杀的存在。Timothy则放大了人与动物的敌对性,当然他是站在灰熊这边。为此他构想了众多假想敌:自然界、偷猎者、公园服务中心,甚至整个人类。离群索居跟灰熊生活13年就不难理解了。

同类相食

他的死亡如果说是因为模糊了人与熊的边界,不如说是他划清了他与人的边界。熊只是他的借题发挥逃避社会而已。他崇尚熊的强壮,野性,希望成为熊的一员,不如说是希望拥有熊的强壮和野性,来对抗人的世界。

在这部纪录片中最神秘的并非Timothy。Timothy当时的女友在影片中只露了一面,并一直拒绝镜头。她的死更悲壮,她拒绝离开被熊撕扯的Timothy,最终近乎殉葬般与他共死。片中并未展开更多她的信息,她因何选择跟Timothy走向这条不归路?她对Timothy支持还是反对?她对未来有展望吗?这都是一个永远的谜。Timothy还有一个前女友,一个红粉知己。她的红粉知己说她喜欢Timothy的暴躁脾气。

Timothy的传奇想必也不仅仅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灰熊保护主义者吧,三个女人,一个为他殉死,一个甘做遗孀,一个为他抛洒骨灰。这小子,可以了。从这个角度走线,又是另一个味道的纪录片了。

用赫尔佐格的一句访谈作为结尾:

在我看来,Timothy的自然观有一点伤感,是一种迪斯尼式的看法,这种看待荒野的看法让我非常反感。

 4 ) Grizzly Man

《Grizzly Man》是叫做Timothy Treadwell的男人在远离人们生存的地方自拍的
他爱熊,爱动物,爱一切自然
他死于熊。
 
看他对着自己架设好的镜头说话,边抚摩着一旁小小的狐狸
心里会柔软地一塌糊涂。
吉他伴了歌,老民谣的力量。

Now the longhorns are gone,
And the drovers are gone,
The Comaches are gone,
And the outlaws are gone,
Geronimo's gone,
And Sam Bass is gone
And the lions is gone,
And the red wolf is gone.
(And Treadwell is gone)

Well, he cursed all the roads and the old mule
And he cursed the automobile,
said this is no place for an hombre like I am
In this new world of asphalt and steel,
Then he'd look off some place in the distance
At something only he could see,
he'd say all that's left now are the old days
Damned old coyotes and me,
and they'd go.


Don Edwards的歌让人唏嘘

 5 ) 灰熊人Timothy Treadwell

看完整部纪录片,印象最深的就是崔德维尔说的两个词,Love和Fuck。对Alaskan半岛的很多生命,他不停的说“I love you,I love you”,而每每涉及到文明社会中的他人,他又总是以最坏的恶意揣测,甚至是谈到和他合作多年的公园管理处也是“Fuck”个没完。表面上看,他好像是爱自然界的一切,而厌恶俗世的中一切。

但相信大多数人在看完后,能轻易的看出在这种偏爱和憎恨之下,他内心痛苦的矛盾,以及不同想法在他脑中的斗争。甚至对他产生一种同情,因为我们看到了他在这种斗争中显示出来的软弱又无助的样子。他嘴上不停的说着自己在保护这些动物,并从这一行动中受到“救赎”和“启示”,但是他却并不是一种内心安定的样子,更像是完全迷失在了Alaskan半岛。他在文明世界无处安放自己,那种迷失如此深沉,或许这是他将自己的感情嫁接到Alaskan半岛生活的原因。但客观来说,Alaskan半岛并不是一个十分宜人的地方,这里孤独又平静。很有可能会使得崔德维尔对自己的意义更加困惑。

接下来是一些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崔德维尔潜意识里可能知道,他这十三年的所作所为对文明社会的意义并不是那么重要。而他也不是一个对文明世界毫不在乎的人(从他反反复复的拍摄自己的镜头可以看出),内心深处重视但不被承认,所以恨外面的世界。这样他就更难在世间给自己寻找一个位置。他不能接受自己所作所为没有意义,所以他只能“欺骗自己”,幻想自己是熊世界的头领,幻想人们来都是想伤害他和熊,甚至通过破坏自然的规律甚至祈祷来为熊创造生存空间。因为他早就不是客观的眼睛,而是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了熊的生活,甚至把自己看成这里的一分子,而非闯入者。

与崔德维尔的迷失和幻想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导演赫尔佐格那种深刻、慈悲和睿智。导演在很多行为方面是不认同崔德维尔的行为的,但是从精神上他又是理解和包容崔德维尔。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导演在听到崔德维尔死亡录音带时的反应,包括他对其死亡的叙述方式。通过法医的叙述,能更还原真相,也更让人接受。

我看到很多人讨论的时候说,“被熊吃掉是他最好的归宿”。心里很不认同,觉得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怎么能用“最好的归宿”来形容?但是渐渐我理解了,一个原因是崔德维尔一定程度上是怀着这样的期待的,甚至他后期的行为是一种“寻求死亡”的行为;另一方面是他在机票事件之后可能被击垮了,他再也不能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不过更好的情况是,他在早期生活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受到更好的照顾,能够被接纳。或许一些小的事情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或许他真的有概率会能为一个厉害演员……

 6 ) 当我们追寻归真返璞——略观《灰熊人》

       整部片子始终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悲伤之下。纵使崔德威尔在丛林中冲着镜头对灰熊深情地说’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对灰熊痴迷的爱,但是却不能抑制住心中暗暗溢出的旁观者的无奈和同情,抑或是讥讽甚至鄙夷。
    导演赫尔佐格在关于影片的访谈中如是说:“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和谐可言,如果注目夜空,那里全部是难以置信的敌意、混乱;如果看到太阳,我感到的是冷淡、危险和不友好,自然母亲对于人类来说是冷漠的。”我不知道赫尔佐格在影片中想要传达的意向是不是对所谓的“抵抗文明”者的否认和批判,但是,文明是以何为基?自然孕育了生命,若是没有自然所赐予的恩惠,谈何文明?然而人类在地球上着实是统治了太长时间,那种占有欲从空间上的侵占向自然本身侵袭。如此,自然母亲难道还能保持原先对人类的偏爱吗?于是人类在自己的世界与自然界中划割了深深的沟壑,独立于自然,敌视人类世界之外的一切,甚至以可怜鄙夷的眼光看待试图打破这界限的人。
    依我看,这并不是所谓的高等文明,这反而是一种自我封闭,我们所恐惧的,我们所忌讳的就尽量少接触,或是划分界限,彼此互不相扰。我并不认为单纯依靠封闭能使人类对自身、对整个世界了解多少。况且,这真的就能万无一失的保护人类自身吗?常言道“知己知彼”,人类无论多么高等,也终究是自然孕化而成的生物,本与万物源自一系,以自然为根,不论将自我再怎么封闭,与万物也终有交集;只有互相了解,才能和谐地解决问题。若是断了自然之根,又如何立足?这就算是自然的冷淡吗,当你用冷淡的态度对待她?
    影片主人公崔德威尔最终还是最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崔德威尔是一个浪漫主义疯子,更多人说他是个“在社会文明中疯癫的失败者”,是“妄想症患者”,“神经有问题”,“不适合做人”……为什么人们会以如此贬低的眼光看待一个将自己生命奉献于保护灰熊事业的人?我只能猜测:是他对灰熊热爱至痴狂的感情?是他在镜头面前自编自导以至于如此注重小节,而让人认为那是自娱自乐,让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想要出名之人的丧心病狂的偏执?是他不顾一切地接近常人看来危险之极的生物却陶醉其间?或者说,是他对于熊、对于自然那种强烈的向往和热爱,是他内心最原始的野性所给予他身心的安宁,被多数人所不理解?公园管理人Egli说,崔德威尔的死完全是他自找的。的确,这点是千真万确的,是崔德威尔自己选择了长居荒野这条路,既然他下定决心走这条路,那死亡就早早被安排好,在前方等着他,这命运是他自己的选择,无法回避。也许就是死亡才给他引来了这么多骂名,若他不死,他或许就是个英雄;但他却凄凄惨惨地长眠于荒无人烟的丛林了,讽刺的是,死在他痴狂地热爱的灰熊掌下。
    我并不觉得崔德威尔十三年长居荒野是纯粹的英勇或是妄想疯癫的举动。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无数不同的、大大小小的选择,做出的选择往往该是令他最满意的(至于后果如何,那就是后记了,往往是无法改变的)。崔德威尔的选择令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使他感觉充实,这就是对他这个选择最高的评价,这个选择属于他自己,与外界的看法无关。对于他来说,这个选择就是完美的。他的人生注定是孤独的:酗酒、贫穷、没有长久的爱人、没有多少人理解他;然而他在灰熊的世界中找到了自我。或许他对于人类社会是软弱庸碌的这种认知过于自我,但是他并没有在追寻自由的途中对别人造成危害。另一方面,阿鲁提克博物馆馆长Sven Haakanson认为接触灰熊这种亲近举动对于灰熊来说这是伤害而非保护,它会使偷猎者有机可乘。但是不能用这种观点单单审视“灰熊人”,他和所有环保组织行动的意图都是一样的。毕竟崔德威尔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灰熊人”的号召力太微不足道了,这很难引起普遍的关注。同时,崔德威尔这个自由个体的想法过于单纯,他不希望政府和媒体介入,他不希望任何利益天平来权衡或阻碍他的行动。一切都起源于这个男人单纯美好的希望和不懈追求的执着。
    崔德威尔的不平凡的一生注定是一个悲剧,但是它同时又是有力的、无憾的,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永恒的自由,他把一生献给了灰熊,熊的世界正是他心中渴慕的归宿,或许熊与人在疆土上之间的确有着无形的界限,但是崔德威尔的心是自由的,灰熊便是他的守护者、救赎者,使他无惧于死亡。崔德威尔是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很难说,他的一生不是一个追寻和谐自然的新纪元的开始。也正如导演赫尔佐格无不感慨地评价:“他生命充盈,追寻和谐和救赎,是个伟大的人……他是人类的精华,具备所有人类的缺点,就像我们一样。”

 短评

表演欲得不到发泄的妄想症患者在丛林里自我膨胀并自取灭亡

4分钟前
  • 松针猪
  • 推荐

对人类文明绝望的崔德维尔意图与熊共舞甚至脱离「人」的动物性躯壳成为「熊」而融入野性的自然。只可惜一切都是无可救药的浪漫臆测。亲近自然却不对自然怀抱敬畏之心与自知之明,最终遭遇过犹不及的结果。「这不是在观察大自然,这是在观察我们自身与品质。这一点超越他自身的使命。」

6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推荐

看到最后有流泪的冲动。“他最大的死敌是社会和文明”把爱投放给野兽本质上是对社会的失望,有时候一但对社会的丑恶痛恶至极选择消极避世是无法扭转的,无论是亲伦、宗教还是优渥的物质。他没伤害谁,一片赤诚的融入自然,称得上好人二字。致力保护野熊却丧命熊口,自然游戏法则总是欺负落寞无助的人

10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我也会成为grizzlyman

14分钟前
  • 巴乌
  • 推荐

这可能是我打出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了。一般人要是拍这个片子,肯定会拍成一部环境和动物保护题材的,但赫尔佐格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而从灰熊人本身入手,去探讨他进入自然远离人类社会的原因,不断挖掘这个人的生平,甚至毫不避讳他的表演欲和阴暗面,从而达到了他想要的真相。

18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力荐

赫尔佐格匠心独运,不谈动物保护,来说说人自己。Timothy在第13个夏天突破了和灰熊territory的界限(双重的时间和空间),在片头传授和灰熊的相处之道:不能示弱,要让它们believe that you’re more powerful to survive in this land…灰熊的世界和人类世界是不一样的吗?It’s not their nature, it’s ourselves, our nature…房间里的白色大象对后人来说是录音,对Tim来说呢?赫尔佐格说自己只看到自然的冷漠,宇宙的分母不是和谐,而是混乱,敌意和谋杀…一些感慨:人真得很爱演一个状态,演员在电影里取代导演,人的误解是轻易的常态,只能往艺术&精神里找安妥

23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极端人格,他也就是奔向大自然和动物了,试图建立自己的帝国,可大熊不理他。女人一定要远离这种男人,赫尔佐格如果拍个顾城纪录片,逻辑跟这个就相似。这里面那个采访者非要仪式性的给前女友一个遗孀的口号,还非要塞给人家他的遗物-一块手表。那个女的为了平衡不断的说,我是他的前雇员。法医呢,不停的在自己脑子里过小电影,意淫他死的时候是如何保护女朋友的,导演倒是清醒,说其实女人已经感受到了危险,却也还是步入死亡。男权社会特别需要女人的献祭,幸好他没有孩子,不然在此片中肯定占有不小的篇幅。

26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那个解剖医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什么是Timothy Treadwell对抗的Civilization。

29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我始终难忘的是,在Timothy Treadwell拍过的每一头熊的脸上,我没看见亲密,理解与仁慈,只看见自然界莫大的冷漠。对我来说,所谓的熊的神秘世界是不存在的,这眼神只是在懒洋洋地看着食物,但Timothy Treadwell却视其为朋友,救星” “这不是在观察自然,而是在审视我们的内心与本质”

34分钟前
  • 软糖莫爷
  • 推荐

开场没多久我就看哭了。。。这和我在外滩上看过的一个故事好像,说的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法国男人,和一个中国女人(是音乐编辑来着),长期在云南山区里搜集快要失传的民族音乐,遇到了很多困难。。。人类社会太残酷,不如去熊群中找救赎,龌龊的人理解不了这种追求

36分钟前
  • 柴斯卡
  • 力荐

现代社会的最后一位浪漫主义疯子

3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开场独白听起来好像SPN里的trickster啊,些许狂妄、表演欲强烈、戏剧型人格,维基说他有躁郁症——WH说是迪士尼般的自然观害了丫。那个熊科生物学家长得好像熊。虽然纯悲剧,但主流认为他就是个神经病样loser、极端野生动物保护者,还拉了艾米做垫背。WH已经尽力帮忙洗白了

43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灰熊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场关注野生灰熊而导致殉难的纪录。阿拉斯加的森林对他来说是一个乌托邦,是对人类文明与丑陋的逃离。但乌托邦的存在何尝不是一场盲目片面的一厢情愿。他爱了一辈子的灰熊吃掉了他,而他鄙视的人类却用生命来维护了他。理想与现实一样的美好一样的黑暗,只是你到底选择看什么。

46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厌弃文明世界的小崔同志把自己放逐到grizzly sanctuary/maze,但他又不理解自然法则,他自己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死路,但仍没有什么能阻挡他,这也许是向死而生。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的境界可能比一般人还低,但从形而上角度来看可能比常人高太多太多,有圣徒色彩,我被他打动,不忍心骂他是个傻孩子罢了

51分钟前
  • c. velasquez
  • 推荐

8.5 灌饼老师说的很深入了,形式上是通过类似私影像与访谈录的对比,来论证自我与非我如何辩证存在并相互作用的。Timothy的内心里,非我(即灰熊)是自我(即人)的守护神,而自然界却是非我反将自我杀死。通过“外视”与“内观”的双向挖掘,来达成对人物最深层的理解:看待人应先于理解人(多少导演急于在人物与观众之间建立情感联系而忽视了这个基础的“认识问题”),毕竟理解人即是理解我们自己

53分钟前
  • 喂饭
  • 力荐

赫尔佐格说,我终于找到个比我还疯的人了,所以我要黑他。

55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一颗不容于世的自由心灵,你企图拥抱自然,但自然是客观的冷静的,只讲生存法则。

5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为熊生,为熊死,为熊辛苦一辈子;吃熊亏,上熊当,最后死在熊身上;熊尽人亡。

6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留下了百小时影像的狂人的日记,狂人才懂狂人,哪怕明白其中的讽刺也是百感交集。赫尔佐格最终感叹的或许是自己终究在自然的界限面前不是那么狂的。配乐是richard Thompson

1小时前
  • paradiso
  • 力荐

没办法接受自己的人

1小时前
  • 有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