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悦有了新工作

已完结

主演:周依然,杨新鸣,鄂靖文,梁靖康,刘钧,康可人,田雷,郭柯宇,张棪琰,刘巴特尔,刘亚津,曹艳艳,李至强,孙宁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剧照

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1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2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3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4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5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6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13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14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15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16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17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18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19三悦有了新工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三悦有了新工作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剧集从95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讲述了阴差阳错来到殡仪馆担任化妆师的赵三悦(周依然 饰),从新入行时对这份职业怀抱着未知,到感悟生死用心学习遗体化妆的故事。同时,该剧以赵三悦为原点,通过赵三悦的成长视角,刻画了她所见证下往生者的生前身后,折射众生群像。以温暖、治愈的方式,带领观众了解遗体化妆师们那些点燃平凡瞬间的高光时刻,从无常的消逝之中,体悟日常生活的可贵,旨在以生死之事,见人间之情,让观众陪同三悦一起,见生死,见天地,见众生,学会告别,习得人生。青春四十周五俱乐部16 热恋期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NOTA夺棍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五季初恋未满下水井妈妈 第三季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骨瓷2019圣女贞德笑功震武林双鞭呼延灼歌剧魅影2:真爱不死夏天的尾巴风云小棋王黑冰王志文版无仁义之战2:广岛死斗篇杨家沟的天超棒少年侦探所第二季她唯一的选择公平游戏1986爱的面包魂2012甜蜜海风救赎 第一季阴阳路18:鬼上身请为我投票娃娃夫人莫斯科陷落国语爱情斑马线通灵妃第二季倩女仙缘2西线无战事玲珑狼心杀手·蝴蝶·梦科利奥兰纳斯探索未知的边界

 长篇影评

 1 ) 活着虽然很难,但当下的一点点芝士也是好的

2016年底,在完成一个电影剧本的创作后,我开始思索接下来的创作方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深入到了ICU病房, 在那里亲眼目睹了数场死亡的发生:人们在面对至亲离开时,有的会言之凿凿地向医生证明,他看到了已经死亡的亲属手指动了一下,逼迫医生继续抢救;有的会因为错过了父母最后的时刻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心不够诚,所以遭到了惩罚;还有的似乎眼泪已经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陪床中流完了,因此非常平静地整理着逝者的用品,还会在离开科室前去向医护道谢,然后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的样子……总之,他们以各自更决绝、更麻木、更悲恸、更丰富的方式表达着对死亡的态度,给当时的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直到离开那个环境很久,我依然感到难以忘怀。

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到与病痛、衰老和死亡相关的一系列议题。后经一位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从事殡葬行业的思沅,他是个93年的男生,当时已经结束了殡仪馆的实习,去了墓园工作。通过和他本人的深入交流,我关于殡葬行业的想象被颠覆了。我发现殡仪馆并非总是阴郁、肃穆之地,而作为90后的殡葬从业人员,思沅向我展示了很多独属于他这个年纪、对于死亡的思考和理解,尤其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遇到想死的人,带他们来殡仪馆转转,保证就想好好活了。”这句话,成了后来创作中不断强调的一个点,也是我“以死写生”的一个灵感源头。

随着对殡仪馆了解的加深,我将视线聚焦到了“遗体整容化妆师”这个更具体的职业上。因为他们身处一线,与逝者和生者都有着最紧密的联系,直接承受着逝者遗容和生者情绪的双重冲击。这是一个集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岗位,是切近死亡、进行社会学观察最好的入口。为此,我前往老家殡仪馆的遗体整容班进行了短期的观摩和实践。在那里,我近距离地观察到了遗体的状态,触碰到了往生者皮肤的质感,我了解到了防腐、冷冻、上妆、告别的全过程,我见到了各式各样的逝者亲属……我听到了遗体化妆师们不同的人生过往、从事这个职业的缘由、以及他们最隐秘的抱怨……我将这些真实而丰富的素材进行重组,融入到剧集创作之中。现在全剧出现的大小角色和各类事件,都是在生活中有迹可循,但又并非百分百还原。比如剧中的一些个性化葬礼,就是源于角色的一些私人情感、情绪,与人物设定紧密相关。我所遵循的创作宗旨,就是在贴地行走的同时,稍稍超越现实小半步,让人看到关于殡葬这个行业更多的“幕后”,以及“未来的可能”。

我开始进一步细化创作的方向和目标:我想以职业剧的外壳,去写人生百态。我想让观众看到一群血肉饱满的小人物,在他们的工作中所经历的那些鸡飞狗跳的时刻;看到他们和我们一样,很丧、很佛、想躺平又不能、想奋斗又无门……一百次说着要放弃,又一百零一次地迎着太阳挤公车、挤地铁、挤进生活风暴的缝隙里,发挥“过一天是一天”的民间智慧,去寻觅短暂的平静和快乐;看到他们不被理解的难处,以及他们苟延残喘的决心。概括而言,我想写的不是对“遗体整容化妆师”这个职业纪录片式的复刻,而是借助高度浓缩的戏剧瞬间和平淡如水的日常细节交织,去完成我个人对于人情、爱恨、生死的思考与表达。我希望看剧的观众,笑过哭过之后,也能对自己的人生抱以一个温柔的回眸,告诉自己:活着真的好难啊,但当下的一点点芝士也是好的。

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足不出户的我经历了内心非常动荡的时期。为了缓解那种无由的迷茫和不安,我开始对手头的素材进行整理,并正式进入剧本创作。之所以选择经由一个95后女性遗体化妆师的视角进入,是希望带给观众更加新鲜的角度,借她的目光一道去打量整个殡仪馆的职业形态,以青春的灵魂去碰触严肃的命题,从而完成心灵和观念上最真实的蜕变。

剧中,三悦作为女主,究竟拿到了一副怎样的人设牌呢?首先,与殡仪专业毕业、考编入职的师姐周娅男不同,非科班出身的三悦,是通过社会关系介绍进入殡仪馆的临时工,在拿到正式聘用合同前,还将经历为期三个月的“学徒生涯”,领试用期工资,直至三个月后笔试面试都合格,才算被正式录取。因为专业上的先天不足,注定了三悦“菜鸟化妆师”的属性。其次,大学学习舞美设计的她,因为经历了毕业初期的求职碰壁,整个人处于非常颓丧的阶段,在家啃老了一年多,喜欢把“死”挂在嘴边,但其实“丧”只是她的保护色,用不在乎来掩盖自己的脆弱与不安,以此将遭受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正因如此,初入殡仪馆的三悦,才像一盆带刺的仙人球。她收缩了感知的触角,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放任抑郁的情绪蔓延,拒绝与周围人交流。她的尖锐常常使她成为众矢之的,而囿于能力和认知的局限,又往往令她在工作初期犯下各种错误。这样的人设可爱吗?完美吗?当然不。但在“可爱”“完美”这样笼统的描述之外,我更愿意去书写一个真实的人。面对“遗体化妆”的工作,三悦经历了从恐惧到迷惘,从自我否定到咬牙坚持,直至内化为自驱动力的全过程。随着职场阅历的增加,她的心境也不断变化着,在接纳真诚与善意的同时,也在付出自己的真与善。我想借三悦来表达:这个世界,不只是给“可爱”“完美”的人准备的,那些充满了棱角、破碎边缘的个体,也有被看到的资格,被善待的可能。在三悦身上,我希望赋予她的力量,不是追随别人的价值评判,急切地成为“什么人”,而是忠实于内心的感受,在荆棘遍布的生活里一点点去碰、去伤、去挣扎、去愈合……去成为“她自己”。“成为”的过程注定是疼痛的,但与永恒的死亡相比,也不过是一瞬的考验。这也正是我将三悦放在殡仪馆这个环境里的考量,她从童年的风暴中走来,有过涕泪齐飞的至暗时刻,但好歹撑住了,终于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寻到了生命的微光。

其实,不止是三悦,整部剧里,都几乎没有所谓“完美”的角色。我希望剧中的人物去接受人性和道德的重压,我希望观众去体会他们选择困难的时刻,我希望不要写那么彻底的爱恨,而是留下更多暧昧的瞬间,那才是真实的人生余韵。

总之,当失序的现实与仪式感的职场碰撞,我想告诉每一位看到本剧的观众,死亡不仅仅是一件可怕的事,更是一件需要去了解和面对的事。究竟什么是死亡?是此生的了结、是亲人的泪水、是所有爱恨的终点,抑或是未亡人无尽的思念?是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活”的元素。死亡和生存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构筑完整人生的一体两面,唯有知道怎样体面地迎接死亡,才能懂得如何无憾地度过余生。 在殡仪馆,我们见生死,见人性,最后要见的,是——

打破偏见的决心,和向死而生的勇气。

 2 ) 死亡没那么可怕,但也没那么轻松

活着是一辈子的事儿,死是一下子的事儿。

从《人生大事》到《三悦有了新工作》,今年终于有人把死搬到明面上来聊一聊了。中国人对死的忌讳,连“四”都要被连累。

很高兴看到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破站,大家一起聊了聊活着的最后一站和死后第一站的故事。看完剧我有一种想法,死亡其实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痛苦。

殡仪馆不是潜意识里的乌漆嘛黑,也没有传说中的孤魂野鬼,我们可以乐观的面对死亡,可以不那么忌讳死亡,可以从容的接受命运的安排。也许可以提前要求下自己的遗体告别厅用什么样的风格,自己的骨灰盒用什么样的材质,是树葬、海葬还是土葬。

所以,死亡,没那么可怕。

可没有剧本和滤镜的生活真的是这样的吗?

肺癌去世的秦伟临晚期时可以吃两片止痛药便去拍纪录片,胰腺癌去世的高馆长临终前还可以拍拍小视频,白血病去世的爱宇航员的小朋友病危前还可以坐坐摩天轮,艾滋病去世的女主父亲去世时还有人的模样……好像死亡真的没那么可怕,面对死亡时,开心一点,乐观一点总没错。

可生活的答案多数却不是这样的。

短短几年的医院工作中,我见过肺癌晚期的病人,肺脏早已被癌细胞践踏的一塌糊涂,癌细胞扩散入脑,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吗啡杜冷丁一天用的比一天多,疼痛一天比一天加重,每天的麻醉处方开到极限,别说扛着相机,就连呼吸的力气都没有。氧气管像枷锁一样牢牢地困住他的肉体,化疗药物像怪兽一样不知不觉地吃掉他的脂肪,癌性疼痛又一点点吞噬着他的尊严。他从有理智的告诉我们他痛,到无节制地奢求止痛药,到求人让他死吧,无一例外。更可怕的是他们始终清醒。我也见过胰腺癌晚期的病人,从确诊到离世,从手术到化疗到离世,短短几个月,好像进来时还好好的一个人回家时就不行了。癌中之王的疼痛就不赘述了,大概也没人知道是肺癌更痛还是胰腺癌更痛,但胰腺癌急速进展的恶病质、消瘦、全身脏器衰竭总是让所有人没有心理准备,无论是站在一旁犹豫要不要签拒绝抢救的家属,还是刚接班的医生、护士,没有小视频、没有欢声笑语、没有亲友聚会,有的只是停不住的抢救、胸外按压和一个骨瘦如柴的病人。我也在ICU 见过白血病去世的小朋友,在他们的记忆里没有宇航员、没有殡仪馆,只有不知坚持了多久的化疗,从确诊开始,便开始无休止的住院,化疗、骨穿、腰穿、呕吐、发热,就像循环一样,不停地发生着,直到一次不经意的感染,扰乱了整场的表演,高热不退、呼吸衰竭、昼夜不熄灯的ICU以及多日见不到的爸爸妈妈。

最近几年,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自杀的新闻、八卦也越积越多。死确实是一瞬间的事,可在这一瞬间之前的时间却很漫长。自杀前的挣扎和彷徨,自杀时的痛苦,大概在无痛死亡出现之前,自杀真的没什么舒服的方式。上吊要感受肺部气体一点点被消耗的窒息,跳楼要感受瞬间的极限失重及坠地内脏、骨头碎裂的声音,服药要感受药物慢慢腐蚀消化道的疼痛,跳河要和求生的本能苦苦争斗。

所以,死亡也没那么轻松。

或许有人刷到我的评论会说我在贩卖焦虑,贩卖对死亡的恐惧。其实,不是的。

我希望看过这部剧的人们,可以没那么害怕死亡了,可以从容的接受生老病死,可以不讳疾忌医,可以慢慢治愈丧失亲人的疼痛。

但我也希望,看过这部剧的人们,更惧怕死亡,因为惧怕会更爱惜自己的身体,也照顾好自己的心理,不会轻易说死,也不会轻易去死,除非生老病死原定如此,活着其实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就算解决不了又能怎样呢?

别忘了,死亡也是一种惩罚,对生者的惩罚。

 3 ) 《三悦有了新工作》:有关死亡、相爱和活着

如何活着这件事,不要给年轻人设标准答案,不要让某个答案显得更正确。对于一些人来说,活着本身就不容易,活着本身就意味着莫大的胜利。只要好好活着,丧又如何,躺平又如何。

正在B站播出的剧集《三悦有了新工作》,虽然略显小众,但这部剧的制作班底还蛮厉害的。导演李漠执导了获得高分评价的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编剧、监制游晓颖此前编剧的《相爱相亲》《我的姐姐》都是口碑佳作。这一回李漠、游晓颖联手的《三悦有了新工作》没有让人失望。

95后的赵三悦(周依然 饰)毕业后找工作受挫,在家混吃等死躺平了一年,终于在与母亲苏文静(张棪琰 饰)的一次决裂之后,不得不离家自谋生路。在大姨苏蓉(郭柯宇 饰)——一个殡葬从业者的介绍下,三悦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三悦(周依然 饰)

只不过,这份新工作是殡仪馆的遗容化妆师,就是帮往生者化妆。

因此,观众首先可以把《三悦有了新工作》看作一部殡葬行业的职场剧,但重点不是职场本身,而是经由职场折射国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并为观众补上一堂有关死亡的生命教育课。

殡仪馆里迎来送往的是各种各样的死亡,三悦也见证了不同的人对于死亡的不同态度。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国人还是很忌讳死亡、忌讳关于死亡的一切,比如殡葬从业者会被视为“不吉”。

三悦自个也是如此。当大姨带着她“参观”了一次帮往生者入殓的过程,三悦很快就跑出去呕吐,面对大姨递上来的水也有些迟疑,直到大姨补上一句“我洗过手了”她才接过水杯。在得知大姨帮她介绍的工作在殡仪馆时,她给大姨打电话时语气特别冲,很不高兴。

三悦起初对于殡仪馆的工作也是接受无能

真正做了这一行业,三悦才意识到殡葬从业者的“孤独”。如果打车的目的地是殡仪馆,那么她打不到车;如果房东知道她在殡仪馆工作,那么租不到房;她的两个女同事——遗容化妆师周娅男(鄂靖文 饰)、殡仪馆的主持人梁格格(康可人 饰),一个因为职业屡屡未相亲成功,一个兼职中被辞退……

《三悦有了新工作》试图打消公众对于殡葬从业者的偏见与恐惧,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行业存在的价值。坦白讲,这个过程会有点漫长,但只要有更多影视剧聚焦这个人群——从《人生大事》到待映的大鹏的《保你平安》、胡歌的《不虚此行》,偏见就会逐渐消融。

对待殡葬从业人员的态度,背后关联的是我们对于死亡的态度——这个才是根本。经由不同的单元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揭示了有关死亡的诸多“常识”。死亡是不可控的、是蛮横无理的,比如剧中一个修理手机的外地小伙子,非常努力地生活,可一次意外的心梗直接褫夺了他的生命。

如果死亡降临,我们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因为死亡不可逆转。剧中一个中年人痛失妻子,但醉生梦死、不愿接受现实。直到小女儿自杀未遂才惊醒了他——当我们试图挽住死亡的袖口,当我们长久地沉溺在死亡的悲痛中,当下我们所珍视的其他东西也会溜走。

死亡不可逆转

“我们离死亡太远,能平静面对死亡的人,少之又少。”死亡长久地被视为禁忌话题,正因为我们谈论死亡太少,所以我们很难平静地接受死亡,对绝症病人的过度治疗在国内相当普遍。治疗本身并无法治疗疾病,只是单纯地延续病人的生命期限,但这种延长的代价是生存质量的严重下滑,使病人的高度痛苦。剧中,肿瘤科医生罗大淼(梁靖康 饰)去临终关怀中心工作,希望避免过度治疗、以让病人更有尊严更少病痛地离开,但工作的推进阻碍重重。

一部电影、一部剧、一篇文章,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但没关系,只要我们不断地、更多地谈论死亡,就能给死亡“祛魅”,就能让死亡成为一个日常课题,渐渐地也就能更平静更从容应对死亡,并激起“向死而生”的勇气。

从游晓颖以前的作品就能看出,她的作品带有颇为鲜明的女性意识。游晓颖并未刻意去标榜什么,但她一直在将她对于女性生存处境的观察与思考传递到作品中去。《三悦有了新工作》不仅仅是一堂生命教育课,也是一堂女性意识的教育课。

剧中有一些相对常规的女性表达,比如揭示女性在职场中遭遇的求职歧视,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导致女性悲剧的发生,过犹不及的极端女权对于家庭主妇的污名化,等等。这些均揭示了女性的平权之路任重道远。

相对新锐的一点是,经由三悦与母亲苏文静的紧张关系,游晓颖颇为尖锐地揭示出女性之间的“厌女”是如何发生的。

苏文静对三悦从来都是贬低、打压、瞧不上的态度。三悦实习期明明考核第一,却因为是女生未能入职,在三悦很需要安慰鼓励的时候,苏文静却在一旁冷嘲热讽“脑子不好使,脾气还差……活该选不上你”。

妈妈说话真的很伤人

母女在争吵后“决裂”,苏文静未曾主动关心过三悦;三悦心有触动,主动去找妈妈,苏文静第一句话就是“你不是说饿死都不回来吗”,接着连珠炮式问女儿:干什么的,工资多少,不要误入什么传销组织云云。苏文静虽然担心女儿,但她语气里的确是瞧不上女儿,不相信女儿有能力。尤其是在得知三悦在殡仪馆工作后,苏文静当场就炸了。

母女之间看不到太多相爱,何以处处“相杀”?事实上,三悦曾有过快乐的童年,童年里的母亲也曾那么温柔。可父亲出轨后,一切都变了。父母有无止境的争吵,后来父母离婚,母亲变得暴躁易怒,把婚姻的失败归咎到三悦身上,发现三悦偷偷跟父亲打电话,母亲就抓狂,幼时的三悦只能一遍遍向母亲道歉……

十几年过去了,三悦终于鼓起勇气问母亲,“(如果)你没有一次次地跟我说,都是因为我那样才会离开的,你也没有把失去婚姻的痛苦,全部怪罪到我头上,或许我们的关系,就不会像后来那么糟了。为什么做错事情的是男人,到最后却是两个女人在互相伤害呢?”

太多女性之间的相互伤害,都是因此而生

一些女性本身是父权制的受害者,遗憾的是,她们最后反而成为父权制的一部分,成为“厌女”的参与者:无法自我珍视的同时,也厌弃其他女性。经由三悦与母亲的关系,编剧试着去警醒:去相爱,而非相互厌弃。或许老一辈的观念已根深蒂固,那么年轻一代不要因为她们的无知贬低而自我厌弃,更不要重蹈覆辙,成为“厌女”机制的一部分。

《三悦有了新工作》起初吸引观众的,是它丧丧的基调,并且难得的,第一主人公是一名女性。此前国产影视剧里不求上进的loser,基本上是男性的特权角色。一方面是因为舆论环境里对于男loser要更宽容一些,另一方面这类作品基本上是loser逆袭的套路,起点低是为了凸显男性之后的逆袭。

三悦多少带有一点日剧女主的味道。比如找工作不顺利,她在家躺平一年,天天窝在家里玩手机,这让我们想起那个“不求上进的玉子”:“人生无可奈何,角色无名小卒,命运无所适从,改变无济于事,挫败无处不在,状态无精打采,情绪无所顾忌,灰暗无孔不入……”

三悦的那一句“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让喜欢躺平的人躺平”,击中Z世代的内心。

三悦之问

只是,三悦的心境更悲凉,她一度想死,她甚至羡慕肺癌晚期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一个废物、可以没有什么负担地等待死亡降临。生无可恋,所以刚出场时的三悦有着国产剧女主角相当罕见的特点——她浑身带“刺”。她对这个世界是“摆烂”、无所谓的态度,她不会在意他人的情绪或看法,她也懒得去共情。

三悦无意冒犯,她确实生无可恋

这让三悦看上去并不讨喜。在要求正能量、警惕躺平的舆论氛围里,剧集能够不带偏见、不居高临下审视一个渴望躺平、只想摆烂的女主角,已经是一种观念的进步。

也经由三悦消极的人生态度,《三悦有了新工作》进入它的第三堂课,关乎如何活着:如果我们觉得很丧,如果我们生无可恋,到底该如何支撑下去?

《三悦有了新工作》终究是一部国产剧,它不会真像日剧那样一丧到底。剧集不是鼓吹躺平,不是渲染沮丧,它让三悦从事“死的摆渡人”这一职业,看透了那些无常的生死,从而习得“向死而生”的勇气。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有三悦的经历,不是人人都像三悦那样在关键时刻有人拉一把,“向死而生”固然可以让人活下去,可更难的是如何活得更有动力一些、更有盼头一些。如果一直看不到希望呢,如果付出迟迟没有回报呢?

《三悦有了新工作》试着给出别样的答案,不是正能量、不是乐观向上等常见的大词。而是“对于活着这件事,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撑着,也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恨撑着”,如果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对世界的仇恨可以让你有动力更好地活着,“恨”不见得是负面的情感。抑或去寻找我们与这个世界的羁绊,可以是一条宠物狗、一个遥远的明星、一种令人安定的信仰,只要它或他能够让你与世界保持联结,获得一丝苟延残喘的决心,你就可以投入热爱。

如何活着这件事,不要给年轻人设标准答案,不要让某个答案显得更正确。对于一些人来说,活着本身就不容易,活着本身就意味着莫大的胜利。只要好好活着,丧又如何,躺平又如何。

只要条件允许,爱干啥干啥

观众当然可以从《三悦有了新工作》身上挑出不少缺点,比如金句的堆砌,让它有说教的嫌疑;一些单元案例的情节推进显得刻意,痕迹过重;人物成长的起承转合亦有些模式化,等等。

但无论如何,《三悦有了新工作》都是国产剧里气质特别的一部,很重的几个议题处理得静谧、舒缓、轻巧,如同剧中一些漂亮清朗的空镜,让观众的内心掠过一缕明快的微风,世界好像也更美好了一点。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4 ) 9集及之前有感

第一集啊,为了生男孩,遗弃女儿,剧中还遮了一下,养不活所以弃养,现实中呢? 看到第五集的时候下调到三星了,编剧是短视频刷多了吗,认为00后开始整顿职场了?工作是这样干的吗,对年轻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啊,这我年龄不大也无法认同这5集里面出现的严重的工作失误啊,而且居然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就这居然还转正了? 看到第7集觉得只有5分了,偷看其他人手机?这个剧情理解不了。 看到第8集就觉得做了腊了,性骚扰,自杀,给广告泼油漆,为什么就一定要往里面填各种东西啊,这强行每一集靠一个话题,和本职有关的东西越来越被稀释,好好的东西,有必要吗? 到9彻底弃了,给四分吧,个人没法给再多了,后面就不看了,整体看来好像是日剧韩剧美剧国产剧的大杂烩,就差科幻元素和灵异元素了,强行给观众喂shit。

驾驭不了宁愿不要往里面添加,少添点本来是一锅好菜,越往后还越往里疯狂丢调料,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无色无香无味了,难受,被开头吸进来结果吃了一嘴不可描述,难受难受难受。

 5 ) 终于有国产剧敢触碰这「禁忌」

死,向来是中国人最避讳的字眼。

我们畏惧离别,害怕死亡。

但却有一群人,必须与「死」打交道。

只要有人离开,他们的工作才正式开始——

三悦不喜欢工作。

“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让喜欢躺平的人躺平,想卷的努力卷,想佛的尽情佛呀。”

家里蹲了一年的三悦,在和妈妈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正式离家出走。

她也不是没有努力过。

综合成绩第一又如何,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没有容得下她的地方。

现在就连这个家,也容不下她了。

不如死了算了。

正在大桥上吹风发愣,碰巧遇见了大姨。

大姨也知道三悦的脾气,便给她介绍了份工作。

“化妆师,跟你专业也算对口吧。”

明天就上人单位门口报到。

三悦起了个大早,赶到大姨给的地址门前——

市殡仪馆。

囊中羞涩,又想跟妈妈怄气到底的三悦,咬咬牙便开始干了起来。

上班第一天,就诸事不顺。

第一次值班,大半夜的被车队司机吓个半死。

放着死人的铁柜子里,竟然传来了敲门声。

一打开,睁着眼睛的“死人”张嘴了,“好冷啊”。

三悦直接就地昏迷。

这一昏过去,醒来便是第二天。

原来昨晚在停尸房里的“诈尸”,是前来体验生活的纪录片导演。

其实,导演本人也时日不多了。

对于死亡,他很是坦然。只不过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父母。

从小到大,他都是家中最得到偏爱的那一个。

甚至为了养他,父母遗弃了姐姐。

对于姐姐,他于心有愧;但直到姐姐因病去世那天,他却都没来得及说一句对不起。

如果不是因为他,姐姐就不会被遗弃,或许也不会死;

而年迈的父母也不会做错事,更不会无人赡养、孤独终老。

带着太多的牵挂和抱歉,他还是离开了人世。

不管是对生的遗憾,亦或是对死的恐惧,对于初入“生死场”的三悦来说,都太过晦涩难懂。

离开之前,导演给三悦留下了一封信和一只小狗:

“对于活着这件事,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撑着,那么能有很多很多的恨,或者一点点的牵绊也就够了。”

在殡仪馆工作的每一天,都在不断地迎接死亡的到来。

此时的三悦还没意识到,这份看似冰冷的工作,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牵绊。

豆瓣8.3,是近期播出的国产剧中评分最高的一部了。

也是国产剧中鲜有的,直面死亡的题材。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死”这个字,实在太过刺眼。

晦气、诅咒、更充满伤痛。

目的地是殡仪馆,司机会拒载;

职业是遗体化妆师,房东会赶你出门,兼职老板会把你辞退,相亲对象会伺机溜走。

靠近殡仪馆的小区,房价没有最低,只有跌得越来越低。

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无法接受“临终关怀”。

但实际上,即便我们试图把“死亡”放到很远的位置,它也依旧离我们很近。

每日朝夕相处的亲人、同事,突然患病、离开人世,不过一瞬间。

只是修个手机的片刻,一扭头,维修小哥便倒地不起。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意识到死亡正在不断靠近。

当伤痛像海啸一样侵袭而来,没有人能够做到平静地面对。

而殡仪馆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去的人安心地去,活的人安心地活。”

或许在有的人眼里,离开的人们迟早都会化成灰烬,一切不过只是形式主义罢了。

但有的往生者,终生未婚,送走她的唯有相伴的老姐妹们;

有的往生者,留下太多遗憾,唯有生者帮他们实现完成。

化妆也好,骨骼修复也好,这都是人间最后唯一能给他们修整的体面了。

无意间闯入死亡结界的三悦,从冷漠到恐惧,从害怕到熟练,从非黑即白到理解共情。

生死这件事,哪是简单的一份工作就能参透明了的呢。

三悦的同事格格,在小的时候曾经遭遇过性侵。

她以为逃避人群,把自己痛苦述说给已经离开人世的往生者们,就会有好转的一天。

但没想到当作恶者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她依旧没有对抗的勇气。

抱着痛苦去死,成为了她解脱的唯一方式。

父母离婚,长年累月的责骂与压力,也是曾经的三悦想要死的理由。

她没有牵挂,不想努力,对于活着这件事充满沮丧。

但如果真的去“死”了,她们的这些痛苦又真的能够解决吗?

表面上看,那些生离死别的故事,似乎想要教会我们怎么面对死亡。

但比起面对死亡,好好活着才是我们应该研习的课题。

剧中总是充满了太多的遗憾。

父母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就这样走了。

直到看见儿子的另外一个身份,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痛苦地活着。

父母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儿子不喜欢金融、不擅长人际交往,喜欢园林设计。

好不容易决定为自己而活的儿子,却再也接不到面试通过的电话了。

为什么这一切,总是要等到生命终结之后才发现呢?

死亡不是原谅与和解的理由,生才是。

格格把小时候的事情,告诉了爸妈。

如果有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那么就多找几个人,一起扛。

三悦终于和妈妈选择了和解。

“为什么做错事情的是男人,到最后却是两个女人在互相伤害呢?”

虽然妈妈说话依然那么“刀”,但三悦也渐渐找到了和妈妈相处的方式方法。

对于生者而言,我们能做的,便是尽量让这份可能带来的遗憾,变得小一点、再小一点。

我们也必须承认,感动太密集,眼泪太工业,金句太刻意。

这都是它的问题和不足。

或许明天来临,依然有无数的中国人谈死色变。

但至少在今天终结之前,有人愿意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减少哪怕一丁点的遗憾。

也是一种胜利。

*本文作者:D

 6 ) 2022——有关活着,爱与死亡

最近看了一部小成本网剧,叫做《三悦有了新工作》,是李漠导演的作品,我对他的印象一直很不错,之前看过他导的作品《我在他乡挺好的》,不止一次眼含热泪,他的作品擅长那种被人忽视的细节的呈现,从而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好像心底的一道伤疤,只是不去触碰它,并不代表它已经愈合。

开始浅看了两集,有点觉得过于刻意和套路:用小众的题材——遗体化妆师(其实这些年入殓师这个题材也不算太小众了,从早些年的电影《入殓师》,到后续许多纪录片都有关注到这个职业),沉重的话题——生与死,组合叛逆少女的蜕变,穿插着与父母的关系,恋人的关系,朋友的关系来感动一群共情能力很强的受众。我是和妹妹一起看的这部剧,看完第一集——年轻的秦伟带着百般眷恋微笑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一扭头,我妹哭的稀里哗啦的,我忍不住吐槽了一句:泪点真够低的,这个剧情走向简直毫无创新,煽情也尴尬的不行。结果是换来我妹一句:果然intj加摩羯的组合人类是没有心的~

看到后面几集,我有点哽住了,怎么说,仿佛隐射到了我一部分的生活,又或者说,我好想在女主身上有点看到了自己。

今年对于我来说是相当难的一年,我曾不止一次想着要是明天醒来就是23年该多好啊,这一年里,我的许多亲人离我而去,也是第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死亡是什么。

我还清楚地记得今年三月的时候,在学校里的我被我妈的一通电话惊醒:你外公住院了,血管堵塞了,情况很危险。我还清晰记得那个场景,我刚熬完夜写完一个PPT,躺在椅子上累的不行,一个电话瞬间清醒了。外公今年89岁了,在六十几岁的时候中过风,此后一直都小心疗养,积极锻炼,严格饮食,健康地活到了快九十的年龄,但是器官的衰老等一系列问题还是导致血管发生堵塞了,这次是脚,已经开始发紫,然后是溃烂,逐步往上。那天晚上我抑制不住我的泪,边打边哭,我不停地说“那就心脏塔桥做手术啊,把血管疏通,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肯定可以的”。电话那头是一阵沉默。

保守治疗一直在进行,但我知道情况根本没有可能好转了,每一次视频我都能看到一次比一次虚弱的老人,从还能坐起来和我打招呼,叫出我的小名,到根本认不出我是谁了,只是带着呼吸机,点点头,我总是看一眼然后让我妈妈挂了视频,我不敢看,我怕我根本抑制不住自己的泪。

六月,疫情稍微缓和,学校一宣布可以回家我立马买了最近的一班机票,当晚火速去了疗养院,因为在医院已经没有治疗意义了,家人决定把他从医院转出来,在舒适的疗养院疗养。

疗养院,其实说白了就是老人高级收留所,装修的金碧辉煌,里面全是可怜的老人,有的老人子女是教授,全在国外,给疗养院一大笔钱,然后配好几个高级看护,负责擦身的,饮食的,甚至陪他聊天的。那一天,我跟着我爸穿过一层层走廊,路过一个个房间,我看到好多人:躺着看《动物世界》目光呆滞的,像个孩子等待被喂食的,带着呼吸机艰难地吸着,胸口随着呼吸节奏一起一伏·····

所以,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越活越年轻的是吗?从孩童成长,最后又回归婴孩的状态离去。像剧里的刘清明,一个坚持在工作岗位的患了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头,健忘,善变,情绪忽喜忽忧,倔强得像个孩子,好多次我在看着刘师傅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外公,难以言喻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心酸?难过?对人类命运无法逆转和改变的无奈?我不知道。

我还记得坐在殡仪馆休息室的画面,一台电视机,实时记录着火化的过程,只允许三个家属进去,然后遗体运进来,五分钟之后,取出一盒子的灰。在那一刻,世界上除了活着的所有一切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真切地感受过这个世界的美好,是和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甜蜜的牵绊,是努力展现价值的过程带给自己的喜悦和满足。

在外公刚去世的那两个月,我变得越来越宅,也越来越孤僻,我断了社交圈,关闭了朋友圈,以专心备考雅思为由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那段时间,我觉得没有事情是有意义的,钱?重要吗,反正死了也带不走。名?重要吗,反正死了也感受不到。活着,重要吗?反正人也是要死的,活的再长寿也到不到两百岁,两百岁又如何呢?反正不管多久也都是要死的,两百岁和两千岁又有什么本质区别。活的越久还越痛苦,毕竟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

我和爸爸说:“我好像没有真正感知快乐的能力了,吃饭聊天的欢愉后是无尽的空虚,爱的人最后也会逝去离开,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活在当下就是快乐,快乐是你当下一瞬的感受就够了,如果一味地去考虑快乐是什么,是不是真正的快乐,你会发现你永远都发现不了,因为没有永恒的幸福和快乐”。他平静的说。

逝者离开,活着的人还要好好地生活,十月份了,大人们表现得很平静,好像这件事情已经翻篇了。外婆从自己家里搬到了舅舅家,她变了很多,我实在是很难以想象一位一年前还能为我做一桌子菜的superwomen在几个月内记忆力严重下降,起初她忘记了电视怎么开,然后忘了洗衣机怎么摁,紧接着是忘记盐加了没有,直到现在,她不再能做饭了,每天静静地坐着,嘴里重复念叨着我听不懂的内容。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过程,我无法满足于小时候“死亡之后会变成星星”了的解释,绞尽脑汁去思考死亡是什么,我们会去哪?当我明白死亡是什么的时候,我就能发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坚定而温良地生活下去。

 短评

周依然长得太有辨识度了,演技也很好。这个剧的主题内核很日剧,比如御宅族、殡仪馆等设定,先看一集观望一下。【bilibili】

9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浅追了一下,这个风格很小破站了,不沉闷压抑,平静温暖的叙事隐藏了很多对生命的思考

10分钟前
  • 蔷微
  • 推荐

新兴网剧的通病,想碰热门话题,但是又没有大家编剧导演的能力,导致表达观点像在说教,煽情搞笑像在卖弄,演员演技和镜头语言的苍白无力也是一大缺陷,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典型

15分钟前
  • 一张废纸
  • 还行

第四集略感动。代际、亲密关系支线故事的呈现,是锦上添花。女主成长,和遗体化妆师职业是叙事主线。除了女主是编剧的「嘴替」——略显矫情地不断“点题”和“升华”,剧作精准对位B站圈层受众:情节刻意,矛盾处理简易,台词过满,大概是为了照顾平台低龄结构受众。但从成片来说,话题性满,沉重题材喜写,群像人物立体、鲜活。

20分钟前
  • 凡凡不在家
  • 推荐

四星观望。养狗的人看到礼物跑向三悦破大防😭谁能懂

22分钟前
  • mild前小羽
  • 推荐

-三悦,你真好。-是好人卡的好吗?-是想和你一起看小花花的好。(啊啊啊啊啊啊!)

25分钟前
  • 落心落意
  • 力荐

不忍心吐槽,但必须实诚地说,借着遗体化妆师这种生死题材去做叛逆年轻人的成长、做家庭关系和解,简直就是水到渠成、轻而易举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想要做得不尬煽情、不空说教很难,想要做得深刻引人反思有惊喜更难。很显然,三悦除了添加些b站口味的年轻、二次元元素,基本只剩可以预见的缺点,更可怕的是剧本肉眼可见的事件堆砌,转折生硬,情感和思想大篇幅依靠旁白…总之我丝毫无法被这个作品打动,如果说它有一丝一毫感人的点,那也是基于我自己生命体验生活阅历带来的联想,而非作品本身的自然共鸣。

27分钟前
  • ShameOnMe
  • 较差

就冲着第八集的格格,就值得给五星...在一众无意义的国产剧中,希望这种剧多来些...儿童太缺性教育了...ta们太应该知道什么是对与错了...而家长也应该多了解下,儿童猥亵的危险源太多出自熟人作案了...而且,请学学格格的父母,坚定的站在自己孩子的这边,给惶恐不安的孩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像房思琪的家长...我曾在某本书留言说中国应该引进性爱自修室这部剧,很多人不理解,说我媚洋...我想说需要的不是这部剧,而是剧背后的性教育...以轻松的方式让大多数人能耐下性子看下去,学到点什么而已...

32分钟前
  • 葉藏
  • 力荐

演员总是居高临下的说着可以截图发微博的夸张又悬浮的台词……

37分钟前
  • Verisimilitude
  • 还行

这剧给我的感觉就像:好利来和哈利波特联名的海格的蛋糕。你看着特别好哭,每处台词和设计也都看得过去,还有一点点“巧合”的用心,但是不能细品,细品就有点工业割韭菜。总体上你问我它好不好,我会说它好。因为我就是这种永远会因为一点点表面美好的幻想和热爱心甘情愿被割韭菜的人。人生拥有一点主观的爱和羁绊真的很重要,这才是人生的动力和活下去的过程…

41分钟前
  • 🧸狸
  • 推荐

女主就是世另我,妥妥嘴替,让项工作的工作,想躺平的躺平,想卷的卷,想佛的佛!这不是我向往的人生状态嘛哈哈哈

45分钟前
  • 木风
  • 推荐

情理之中的故事,意料之外的治愈,立足中国社会现状,以殡葬工作者的视角叙写世间情感,很美好的一部剧

48分钟前
  • 卡夫卡的小屋
  • 推荐

有些职业总有人要做,这就是存在本身的意义,只不过今天get到了另一面,殡葬是给活着的人的安慰

51分钟前
  • 念阿迪
  • 力荐

六尺之下的题材对于国产剧来说真的太值得鼓励了,无论如何都要给B站鼓掌。但说实话从铺垫到展开都稍微有点生硬。加上过多的金句直接朝你脸上拍,少了点用情节带出的自然治愈感。

53分钟前
  • Em
  • 还行

难得国产剧放下了对“死”的偏见,内核关于“殡葬也能温暖”,题材很有看头

56分钟前
  • 林季子(已割喉
  • 推荐

殡葬这个行业在我国一直是讳莫如深的,由于习俗和各种迷信导致人们对死亡都是谈之色变。抛开专业细节,本剧所表达的殡葬业的意义极具积极力量。生与死,躺平与工作,生存与热爱,在剧中互相对立并存在着。死的摆渡人,生的守门人,天上摘星星的人……活着就应始终热爱,充满感动。

1小时前
  • 锤子小高
  • 力荐

题材少见,但剧情脱离现实,殡仪馆可是铁饭碗啊。。。

1小时前
  • 超酷的小七
  • 推荐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直面悲剧的样子是治愈

1小时前
  • 大王
  • 力荐

-怎么对抗无意义感? -做下去,一直做下去。

1小时前
  • 一碗热汤
  • 力荐

不跟原生家庭和解、不爱工作就爱躺平,但为了钱又得硬着头皮出来工作。心里想着死了算了,但又会因为一条小狗而鼓起一口勇气再活一天,非常年轻,非常喜欢。

1小时前
  • 原田 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