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之士路过请原谅我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比较,事情的起因是前几天我向别人推荐了一部除了名字翻译得恶俗,内容却属上乘的印度电影佳作《三傻大闹宝莱坞(three idiots)》,结果居然被贬成还不如《人在囧途》,对于此人的艺术欣赏水平我只能用影片里的一句话形容——剧情太复杂了,而且没有字幕,不适合你。此人我就不点名批评了,只在这里帮你分析一下剧情,让你了解到两部影片PK是完全没有悬念的事,顺便帮你上一堂影视欣赏的扫盲课。
首先,作为喜剧片,在叙事手段上,两部影片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喜剧片发展至今,想在笑料上取得很大突破实在是很难的事。因此,一部优秀的喜剧片手段高明与否取决于对笑料的组织结构。
《三傻》在全片的叙事结构上,采用了现在、过去两条叙事线索交替进行,互为解释。从而加强了影片的因果联系,增加了紧凑感。如果《三傻》采用顺叙的方式拍摄,结果就会成为《囧途》这种拖沓的电影。
再说《囧途》,全片只有一条线索,一种节奏,镜头打一开始就感觉没离开过徐峥。这就不说了,还愣把“春运”和“小三”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主题牵强的放在一起讨论,估计是剧本内容不够硬加的。全片就是一个主人公不停倒霉的故事,这么多倒霉事凑在一起的几率得多低?虽然说无巧不成书,但是把一连串的没有前因后果的巧合毫无组织的机械拼凑在一起,就太脱离生活了吧。举个例子说吧,人踩到屎这种笑料够无聊了吧?但人连续踩到十耙屎难道就变得有趣了。这岂不荒唐?而且连续踩到十耙屎这种烂俗的剧情你信吗?当观众是傻子啊!《囧途》就是一部主人公不停踩到屎的闹剧,而且屎都是清一色的(全是交通问题),看开头就猜得到结尾。我想不通居然中国还有这么多人买账,票房还嗖嗖的,居然买到四千万,成本才五百万,作为商业片来说它成功得一塌糊涂,但演技派徐峥一世英名就砸这片子上了。
第二,真正的幽默是含蓄的,不经意间就埋下伏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包袱”,是笑料在细节层次上的组织结构。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两片的“包袱”:
《三傻》中伏笔比比皆是,我随便就能举出十几个:1,开学时“消音器”不会说印度语导致后来演讲时稿子被改了也发现不了(影片也顺便抨击了填鸭式的学习方式);2,开学时门口撒尿被电那一幕,结合“消音器”多次在野外随地小便,使最后“消音器”小便被电的发生得很自然;3,太空笔这个线索是影片的一个亮点,套用美苏航天局“太空笔-铅笔”的典故,使“病毒”和Rancho之争到和解以及后来Rancho签名这几幕一气呵成;4,“微薄的供奉”这个举动也是贯穿全片的一个笑料,虽然这种笑料略显粗俗,但是影片用几种不同情感的“供奉”完美的化解了这种粗俗感,给人一种辛酸的喜剧感;5,Rancho教“豪米”免费蹭课,由后来得知的Rancho小时候的蹭课经历回应;6,“病毒” 在开学典礼上说自己儿子三年都没考上工程师,又对自杀的那个学生说儿子死后的第一天他就恢复工作了,这两句话一开始可能没人注意,可是为后来得知他儿子是自杀的真相埋下了伏笔;7,Joy Lobo喜欢发明遥控直升机,最后发现他自杀也是通过遥控直升机; 8,Rancho说教育制度谋杀了Joy Lobo与pia说“病毒”谋杀了他儿子相互呼应; 9,“病毒”双手写字和午睡时修胡子的习惯,分别为后来双手写告状信和被迫履行诺言刮掉胡子埋下伏笔; 10,为瘫痪在床的Raju Rastogi报喜讯的Farhan用的是乒乓球室的电脑视频,而后来pia的姐姐生孩子那一幕也是用的这台电脑的视频作遥控指挥,两者小小的呼应一下; 11,Rancho在pia姐姐的婚礼现场急中生智说要发明一个电瓶供电的装置,并且以“病毒”的名字命名,就是被pia摔坏那一个,最后在生孩子那一幕发挥了供电作用; 12,此外,还有免费建议和薄荷酱等包袱层出不穷,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在影片立意上,两片的差距就更大了。
《三傻》反映了许多印度的社会问题:教育制度,贫富差距,高校自杀率,医疗状况等等。当然,重点是教育制度。与此对应,通过主人公Rancho之口提出了“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的人生哲学和求学态度(与我们老祖先“追求而不强求”的人生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反击了功利的教育动机和机械的教育制度,以及励志性的口号“Aal izz well”。 “Aal izz well”来自于英文的“All is well”,意为一切都会顺利,一切都会好的意思。这种印式英语也为口号本身增加了喜剧和乐观的色彩。
回过头来看看《囧途》反映了什么。春运,这是个社会问题,在他那儿就完全变成了单纯的交通问题,而且完全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甚至连思考都没有,只有反映没有探讨,就像单纯发牢骚一样。你丫是信访主任出身啊?农民工讨薪,这倒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路上遇见老板了,跟老板整出了交情,老板被感化了。真有你的!那没遇见老板的农民工怎么办?纯粹一美化资本家,缓和阶级矛盾的政治宣传片!是资产阶级阵营投向我工农无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然后是小三,连社会问题都不是,就是个社会现象,解决办法?丈夫良心发现,小三情节高尚的退出,资本家的情操再次得到升华。这太童话了吧?唬爹呢?
看看人家印度在探讨制度问题的时候,我们在纠结什么?我们在现象上打转转!人家追求卓越,是一种聪明的理想主义;而我们崇尚王宝强的执拗,是一种傻不拉几的理想主义。“Aal izz well”不是盲目乐观,是贫民在印度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现实面前给自己打气的信念。Rancho和“王宝强”都扮演着单纯的角色。可人家推崇的是睿智的单纯,我们崇尚的是憨傻的单纯;(我就想不通王宝强在中国怎么这么受欢迎?一没长相二没演技的,他演的所有片子全部一个性格,就是本色演出,一个傻劲,连口音都不带改的。中国人就这么喜欢看二傻子学二傻子吗?)人家呼吁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像Rancho),我们则期望老老实实的有一天会遇上贵人(像“王宝强”)。中国人看这种片子长大,这不是愚民误国吗?长此以往,友邻阿三要想灭了我天朝岂不易如反掌?
最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三傻》的亮点吧,《囧途》就不用比了,因为完全没有。唯一跑错房间这一幕尚算巧妙,都是炒《虎口脱险》的冷饭:
内容和立意上,前文已经讨论过,就不做赘述了;
从风格上,“辛酸的喜剧感”是本片一大特色。一部满是自杀、贫穷、疾病和压力的片子却拍的完全没有沉重和压抑。这种用幽默化解痛苦的风格结合印度歌舞片的热闹正好承载了本片“aal izz well”的乐观精神;
台词对白上,经典层出不穷。如刚才所说的“剧情太复杂了,而且没有字幕,不适合你。”以及“人类行为学第一课:朋友没及格。你觉得悲伤;朋友考第一,你觉得更悲伤。”这样的对白实在令人捧腹;
镜头语言的应用上,花样也推陈出新。Rastogi跳楼时,让他的脚挂到台灯线,然后用台灯的运动代替跳楼的画面,效果比直接拍摄跳楼更悲壮;影片一到Rastogi的家时就变成黑白片,还故意整出劣质胶片的粗糙,这种幽默的方式化解了Rastogi家贫如洗的沉重感;大家兴奋的把遥控直升机升到Joy Lobo的窗前时却拍到他上吊的画面,巨大的感情反差给观众突然的震撼;
桥段的设计也屡见特色。如生孩子那一幕Farhan要主任办公室的钥匙时,“病毒”和Rancho以相同的动作同时扔给他时便产生了喜剧感(Rancho的钥匙是偷的“病毒”的);歌舞部分的幽默桥段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宝莱坞的强项;
同时本片在桥段的设计上也有很多实验性的探索。如,教授骂Rancho白痴,Rancho转身回来,都以为要跟教授争,但是他是回去拿书,并经典的诱导教授自己驳倒了自己的迂腐;“消音器”夺刀都以为要干过激的事,结果只为在墙上刻字挑战Rancho;Farhan父亲先说把作为儿子礼物的电脑还回去,却原来是换成照相机支持儿子最求自己的理想。“在细节上出人意料”打破了传统的许多桥段和套路,小小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演技:“病毒”的演技可谓是已臻化境,把一个迂腐、偏执、严厉的父亲和老师演绎的淋漓精致;其他演员,如扮演Pia、Rancho和Rastogi的演员都有不俗表现,特别是前两者;在配角中,真的Rancho、Rastogi的母亲的扮演者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
如此之多的亮点,不得不说《三傻》的创作团队确实是一个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团队。我就纳闷儿,同样是新近上映的商业片,人家为什么能把商业元素与艺术以及社会责任感结合得这么好?
我不得不为他们喝彩!祝他们越走越远,祝印度电影重新崛起!
而在篇末,我不免俗的要大声疾呼:中国拍喜剧的倒霉孩子们,别老盯着容易钱挣!少整点象《人在囧途》、《唐伯虎点秋香2》这样屎黄屎黄的烂片,多拍点象《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这样辉煌的经典,救救中国人满目疮痍的智商和幽默感吧!若能这样,衷心的,请您接受我们这点微薄的供奉吧!
PS:强烈谴责此片片名的翻译,你的媚俗和《人在囧途》有一拼。
我向来对字幕组充满崇敬之情如滔滔不绝江水,他们是为丰富中国人民精神生活而奋斗的默默奉献者。但是在迅雷上看到《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神似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译名有理由让很多人错过这部天才作品。没关系,神都有犯错的时候,闹太套~~~
没有莫名其妙的爆乳,没有制造噱头的床戏,没有壮观的场面,没有高科技3D,宝莱坞说,我们同样可以紧紧抓住你的眼球两个半小时。文化差异并未给观影带来任何阻碍,中国人民反而觉得,印度人民的话真他妈说到咱心坎里去了。原来除了爱情友情和亲情,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是可以相通的,譬如国情。
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因为有些博士其实见识没有多少长进,只是学会了怎么把一句人都听得懂的话写得鬼都看不懂。
一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居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失败。
数学就是做,不断做,做到你考试的时候发现试卷上所有的题目都做过,就行了。
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韩寒
只能感慨英雄所见略同,只能说有些人就是天才,父母老师社会是教育不出来的。兰彻和韩寒一样,你是什么,我看的真真切切;你框不住我,得不到你的认可更影响不了我。拿不拿得到高中文凭学士学位,无所谓。这部电影和韩寒一样,华丽丽的黑色幽默,笑完又觉得疼。犀利,每一鞭都抽在最痛处。
我儿子会是个工程师。
法涵•库雷希,技术工程学士。
我的命运之戳就此盖下
至于我想做什么。。。从没人过问
高一下学期,班主任通知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文理分科。当时的我,物理化学已经快考不及格了,听课如天书。我喜欢写东西,作文曾经全班朗读过,也被复印后发给同学们看过,我要学文科。没想到我的选择和父母的想法形成交锋,没办法,长大后理解了他们,这个社会理科生好考大学好找工作。我一度搬出老班的话“作文写那么好,去学文吧。”这个论据被妈妈一把抓住:“我说怎么想学文,原来班主任让的。你以为他为你好,去学文科的同学太少,他肯定多鼓励几个过去,完成学校的任务。”
我很是郁闷,虽然最后父母非常不情愿地尊重了我的选择。从家里跑出来气愤地走了好一段路,找了个小铺子用公共电话打给一个同班的女生,数理化基本处于不开窍状态的她竟然在另一头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学理。极度震惊的我讪讪挂掉电话,一度质疑自己是不是错了。分科后老班又找到我,说理科班还有几个名额,可以转回来。我欣喜若狂地打电话回家,老爸说,你想学文就别转了。
非常感谢英明的爹,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帮我稳住船头。如果学了理,我不知道能不能撑过高三。若干年后我再次欣喜地打电话给担心我跨校跨专业考不上研的老爸,说不如换考山大英语,他再次“放任”我:“做你想做的,考不上也没关系。”
前半部分爆笑,后半部分又让人流泪。热闹的歌舞场景,依然是宝莱坞最拿手的。
Give me some sunshine
Give me some rain
Give me another chance
I wanna grow up once again
ps 有木有人觉得男主像是印度版的克洛泽
人生有很多身不由己,能像兰彻那样始终坚持自我实属不易。法尔汉热爱摄影,却苦于父亲的阻拦,只能在帝国学院攻读他并不感兴趣的工程学,于是他成了倒数第二,但当他成功从事摄影工作之后,他的心情和他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好;拉杜,一个贫苦学生,面临家庭带来的各种压力,只能寄希望于神,他对现实的畏惧与逃避让他稳居倒数第一,但当他丢掉畏惧,勇敢面对生活时,幸运女神真的朝他招手了。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生活就像脚底下抹了油一样根本停不下来,生活的重压让我们喘不过气,所以我们需要从电影里找寻一点慰藉。电影中的院长“病毒”的经典台词是“人生就是赛跑,要么全速向前,要么彻底完蛋。”我不得不承认这句话非常正确,可那毕竟是电影,是虚幻,需要让我们在一片混沌中看到希望的微光,所以院长成了病毒,兰彻的生活方式则成了一碗心灵鸡汤。但愿人们的心智没有被现实彻底荼毒,还能在朦胧中找到心的方向。还能找到最初的梦想。
其实看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很纠结,我不得不承认院长说的,可我同样佩服兰彻的生活态度。就像在现实里,我深谙现实的残酷性,却幻想能随心而活,做一个走心的人。“长尾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诞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大家都懂!在戏里,法尔汉和拉杜的经历就像死而复生,就像凋零的树梢又长出了新意。在现实里,我又能不能朝着心之所向,开出绚烂的花呢?
只要坚持梦想,奋勇前行,生活终会朝着良善的方向前进!
在我看到这个电影名时,我是拒绝的,这么傻,这么普通,这么容易让人忽略。但是,我真正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名字起得好,这个电影里面的人物不正是如此吗。
看过这个片子的一年之后,我终于把手放在了键盘上,想说一说我的感受,我用这个电影做过演讲,别人问到我有没有什么电影推荐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想到三傻。因为我每次想起这个电影,都能感到满满的温暖和力量。
先来分析一下几个人物。
兰彻,电影的绝对主角,他在这个电影中算是一个异类。其实不只是在电影中,在现实中也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敢于创新,他不拘于传统的框框架架,他自己会主宰自己的人生。电影开头利用盐水导电的捉弄人的小把戏,就让我心里一惊。这种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有多少人能够用在实际里?现在的我们,被应试教育捆绑,在学校的条条框框里死读书,我们的创造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冲劲都在分数、成绩、排名中渐渐萎缩了。兰彻的天才让我震惊,他超出平常人的觉悟也让我佩服。其实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关键,有了兴趣,你就会感觉什么知识都好理解。兰彻一直是这个电影的推动者,他的一举一动都和这个学校背道而驰,而他一次又一次正确的决定也一次又一次对这个程序化的社会做出了嘲讽。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学霸”。
法兰。他简直就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影子。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家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父亲。他的人生,好像都在说是是是好好好,他的父母帮他安排好了一切,你应该去做什么,你这样做才会有前途。然而他的爱好,他真正擅长的东西,却被忽视,甚至嘲讽。他为了所谓的家人的期待,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成绩也很差,但是,别人只会因为他的成绩差而觉得他一无是处。有的时候,天才和傻瓜只差一个选择。我很高兴也很欣慰,他最后能够鼓起勇气去说,去表达他的喜好,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事实证明,他不是傻瓜。
拉杜,一个被信仰缠住的男人。他不是没有实力,只是,他家境的贫穷和本身的自卑让他认不清自己。他没有自信。他把一切都寄希望于那些他信仰的神,他以为那些信仰能改变他,能给他带来好运。但事实上,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在经历过一次死里逃生以后,他懂了,他变得自信,他变得不卑不亢,他变得有自己的坚持。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兰彻。
在生活中,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兰彻来给我勇气,来带领我,来鼓舞我,来狠狠地敲醒这个懦弱的我让我能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勇敢地对我不喜欢的东西说不。可惜没有,既然没有,那么要不在这样被束缚的生活中安于现状,要么,让自己变成兰彻。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给我带来的震撼、感动、鼓舞和启发太多,心里面好像有什么一直压抑的东西喷涌出来了。我想,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目的吧,不仅讽刺了现实,也告诉了我们,有梦就勇敢去闯,要自信、自爱,努力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被教条捆住。
我想,这是一次梦想与现实的激荡。而在这碰撞的火花中,我好像看到了什么。
校长病毒可以定义为好人,他儿子进他们学校都被拒绝三次。
他不是不想让他儿子进,他非常希望他儿子能进去,可惜考不上,没办法的事。
他其实也有权利让他儿子进去,身为校长它却没有这么做,如果在XX国,压根不会这样。
他精力旺盛,老当益壮吧,不偏不倚、 双手写字、休息时间很短、争分夺秒、他也很喜欢他的学校,很照顾他的学生,虽然照顾的方法不太对
他所说的道理很有道理,虽然说的次数太多,连门童都能记住,但是无法否认,确实很有哲理。
他去学校的工具是辆很老的自行车,那么优秀的一所院校,身为校长没有公车和司机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他的思想,他的思想被束缚着、他认同了这种束缚、连同他以往的教育、他也是个教育的牺牲品。
他就是个顽固的老好人。
如果这辈子能有过wangdu这样的同学,也值了~
近三个小时的片长,却没有一个多余的情节,剧情前后呼应之巧妙值得称奇。好电影不一定要苦大仇深,能真正愉悦观众,那也是一种巅峰。“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很幸福……紧跟你的天赋。” 温暖励志美妙如2010年的《天堂电影院》+《阿甘正传》
道理浅显但知易行难——试问有多少人在择业上能真正做到从心所欲?而填鸭式教育,在中印这样的人口大国,更是一百年都不会改变的基本法。节奏感很好的精良商业片。
这几个月来看过的最好的片——”做自己“,也许才是人生终极的成功。别总嘲笑印度人”阿三“,他们已经追上来了,无论经济、科技还是我们一贯认为只会跳舞唱歌的宝莱坞电影。盛赞!5+1星!
看了这部电影是我2010年最幸运的一件事 力荐!
当你不断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知不觉追赶你。害怕明天,怎能过好今天呢?心很脆弱,我们要学会哄它。鸡不会知道蛋的前程。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只为生命而感激。朋友失败,你难过,朋友成功,你更难过。一切顺利。
阿米尔·汗你是个天才!!!
很棒的印度电影,这当中一样的可以看到中印相似的教育体制与贫富阶层问题。轻松、暴笑、热泪中感受积极人生的力量。梦想与事业,做我们喜欢的事情,是成就的不变真理。
【温馨提示:请忽略这傻逼名字.不然你会错过一部好电影】1、病毒的鸟巢飞来了一只自由之鸟;2、Ta有没有告诉你,朋友就是给你一枚硬币教你自己独立做出选择的那个人.这个人才是你最大的财富 :)
明明是喜剧,还哭了好几次
1.开始笑了,然后哭了,又笑了,又哭了,最后还是哭着笑了。2.可以看作是反映现当代发展中国家教育体制现状的电影一枚。3.印度的歌舞传统还是没有丢掉。4.当中国电影还在发愁的时候。印度已经开始继承并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及特色。5.男主让我想起了印小天= =他笑的太用力了眼珠子都要飞出了
一部讽刺社会现象的电影都可以拍的这么轻松,喜剧里还可以有这么多闪光的慧言慧语。情节确实太过随意,下一秒的夸张总是来的让人啼笑皆非,无可奈何中却仍旧乐呵呵的接着看下去。 末了的那段风光让我无比钟情!★★★★★
活在当下,不记得失,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你收获的会是比物质更珍贵永恒的生命体验。
中国导演和中国教育者最应该看的电影!
六星都不够。最后男主角戴眼镜那个形象好像吴彦祖!
该片的中文翻译太烂了,差点就错过欣赏一部好作品了。兰彻一直在给大家灌输的一种理念就是:简单生活,遵从心声,为自己而活。 的确,他让朋友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和所要坚定的方向。很喜欢片尾的那片湖泊,不知道是在哪里呢?
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了奇怪的家伙,生活于恐惧和虚假之中,就念重生的咒语“All is well”,狠狠地给这个世界一脚!对鼓励别样人生价值和给人梦想的片子我是举双手赞成,何况从头到尾都拍得这么欢乐。台词:“朋友是男人最大的胸部”、“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
我们有很多考试,可爸爸只有一个
它又吵又闹、又臭又长,但我想不出什么理由不给它五颗星。
三个白痴,这是讽刺,不过讽刺的是那些自以为是的观众。你绝对可以在将近3小时的电影中拼凑出好莱坞喜剧片的种种元素,并对这些老套的剧情不屑一顾,这没问题,这“三个白痴”明摆着一副受人奚落的姿态。但是你被耍了,这些桥段只不过是影片内核外的闪光弹,酣畅淋漓的绝对是你一直错过的东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