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圣大冒险

HD中字

主演: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欧嘉·柯瑞兰寇 马克·瓦雷 埃斯林·洛福斯 本·库拉 马丁·沃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1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2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3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4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5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6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13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14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15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16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17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18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19情圣大冒险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近年来最好看的3d动画没有之一,值得一刷再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消息说pixar要和disney分家,年幼的我得知后高呼disney药丸,悲怆之情溢于言表如丧考妣,大有disney精神股东之态。
但即便聪慧如我也没有想到,时至今日,disney自家的工作室却有了远远超越优等生pixar的势头。
从长发公主的风景如画到无敌破坏王的热泪盈眶,disney动画工作室似乎注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把之前略显迂腐的市场策略和制作模式给调整了过来。
然后经过这几年的试水,我们就得到了近年来最出色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
说实话,在最近的半个月我才关注冰雪奇缘,起因应该和很多人一样,是那首25种语言的主题曲。在这里不得不插一句disney本土化的实力,当年狮子王和人猿泰山还只是把主题曲给本土化了,当然也很好听,但这次的冰雪中有许多穿插在内的类似于歌剧的片段,他们都给本土化了!而且丝毫不违合!更碉堡的是,这只是中国大陆的版本,其他国家都会有自己语言的版本,而且我相信其本土化的水准不会比国内低!这也是为啥disney能在全球范围内被所有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这是冰雪主题曲带给我的第一印象。接着便是动画制作的技术带给我的冲击了。3d动画真正被大家熟悉其实也是disney的功劳,当然并不是说disney第一个制作3d动画,但disney是第一个将3d动画商业化并取得成功的。那就是玩具总动员。之后disney进入长期的吃老本状态,被后起之秀梦工厂吃掉了很大的市场,3d动画部门只得靠pixar苦苦支撑,甚至一度有传言pixar都受不了腐朽的disney要分家,disney这才从日益萎靡的传统动画市场里惊醒过来。不过,就算是吃老本的disney,在与梦工厂的较劲中,也有了许多技术累积。而累积的成果便是策划了10年的长发公主。作为一个伪业内,看到长发的画面时对那种“每一秒的镜头都可以截图下来当桌面”的感觉有了深刻而感性的认识,然后再看到长发的标志...“长发”后,大吃了十几二十斤...这毛发做的太碉堡了!怎么可以这么自然!要知道3d动画制作中的一个难点就是柔体的动画效果,而柔体一般可以泛指所有柔软的物体,毛发、布料、肌肤都算,而柔体的极致便是液体,但是因为液体的制作难度更夸张所以暂不算在柔体内。而要讲柔体的动画制作的自然美观,一个是需要极大量的动画调试工作,第二个是对动画制作软硬件的高要求。而长发里的毛发渲染的真实质感,只能让我想到disney肯定制作出了一套新的柔体引擎才能有这种效果。粗略概括的话大概就是一种小规模的行业革新。单从这点上,disney已经亮出了他在3d动画制作上的獠牙了(笑)。
再说回冰雪,同样的,只是从主题曲的3分多钟的片段里我又有了“每一秒的镜头都可以截图下来当桌面”的感觉,而当我实际坐进影院看剧的同时,各种炫耀性的3d动画制作技术简直目不暇接。柔体的动画,风雪的动画,流体的动画,以及各种不同性质的透明材质的光源,disney简直在说:看看我们的差距吧,然后跪下。当然,如果没有了解过3d动画制作的观众,看到这些只是会觉得满眼的“卧槽这个酷炫,卧槽那个酷炫,酷炫酷炫酷炫酷炫酷炫酷炫,满眼的酷炫”。但要是一个动画业内,特别是3d动画制作的人,只会有一种想法“我也要做这么酷炫的电影!”而这个念头从我进影院坐定的第5分钟算起一直到最后的彩蛋结束,从未间断。只是我大概还不够勇气去实现吧...
如果说你觉得disney动画制作只是在这种硬件上画面上的酷炫而已,那就太!甜!了!我接下来要说才是disney真正有着深厚积累,雄厚的令人发指的实力:人物动画和分镜。嗯,我的表达可能有点混乱,但这里的人物动画和之前说的3d动画是两个不同的方向...硬要说的话,我所说的3d动画广义上可以包括所有的动画但偏向表现所有无生命的物件的活动。比如说下雪,衣物的飘动这样。这些活动绝大部分会遵循物理规律,在有技术的情况下不会那么复杂。相对的,人物动画部分则是指所有活物的动作表现,包括表情。因为动画会有些夸张的动作,甚至这些动作会在某种程度上违背物理法则,而要做到活灵活现就会别单纯的物件的动画复杂许多,就像流体因为计算太复杂而脱离的柔体的动画单独列出来一样,人物的动画也因此从动画制作里单列了出来。
3d动画里人物的个性绝大部分就是要靠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来。这部分disney从来都是强项。要说的话,影片中所有的细节,从儿童anna和elsa所有的童趣动作(对着锁孔唱“开门”)或者sven和olaf这些非人的生物的活动上都可以看出:灵活而生动。我只能说我的表达能力太有限不能说出他们的特别之处或者disney如何将深厚的2d动画经验应用到这些角色的活动中,但只要看过冰雪,就能从每一个细节中感受到动画制作人员所下的功夫。
至于分镜,单独拿来说可能没有很大效果。但片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心真正的悬了起来甚至有些窒息。这个镜头中甚至没有什么角色的互动,甚至连背景和景色都很模糊,它只是在空中的一个平移视角,从冰雪中艰难前行的女主那里拉开,平移,一直平移,飞快的平移,在夹杂这冰雪的风中呼啸而过。可能只有4、5秒的时间,才让镜头里出现在冰雪另一端向着女主奔跑的男主。但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镜头,在这几秒的时间内把所有观众的意志都牢牢按住。没有人会知道男主和女主的距离可以这么长,虽然只有短短几秒的镜头。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平移的镜头固定在银幕上,只是希望能在下一个瞬间看到奔跑的男主,却连自己都没发觉已经忍受不了这区区的几秒。直到最后一个模糊的身影,让我不自觉前倾的身体一下猛的靠会椅背上,放松了不知何时绞在一起的手指,并且悄悄地暗自地舒了口气。而让我有如此感受的,只是一个镜头。
当然,影片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分镜,甚至那3分多的主题曲片段都是极其精彩。配合elsa一路走来的歌声,到最后寻求到的自我解放,镜头由远及近,由慢到快,利用冰雪和雪花做为切镜手段,将冰雪城堡的升起过程和elas自我解放的过程交相呼应,再配上elsa凌厉和飒爽的舞蹈动作,简直全程无尿点,一个娇艳的冰雪女王的形象跃然而出,让观众不但看到了冰雪城堡的建成也看到了elsa奔放迷人的一面。
最后再表扬一下音乐,这次的let it go已经耳熟能详了,但真的在观看的过程中还是很振奋人心。而其他的歌剧化片段也很赞,特别是开场的那些幼年anna唱的“你想不想堆雪人”,从一开始的欢快到后来的孤单再到后面的无奈接受,丝毫没有觉得做作地就把剧情交待完整,还顺带让人对anna和elsa有了怜爱之情。不过音乐这块,应该也算是disney有深厚积累的一块了吧。
至于剧情...好吧,虽然这次disney把贵族的狡猾和无情也表现出来了,甚至在剧情上还有转折不是一根线到底了,但最后还是有点说教...不过最后什么姐妹百合什么的...只能说国内的市场已经被腐女和宅男给带坏了...
总之~冰雪奇缘是近年来最好看的3d动画没有之一,值得一刷再刷~
(吐槽下,elsa把王冠摘下散开头发的那瞬间为什么我会想到蓝染呢~23333

 2 ) (在美国看)终于说了点现实的:你不能嫁给你才认识一个晚上的人

又是一部迪士尼的经典公主系列电影,刚开始小时候的妹妹真是萌翻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在美国火爆了,本人在的高中,看过的人都激动得很,每天都在唱:Do you wanna build a snow man?~~
刚开始,大家想必都在为公主爱上了另一个人,那那个王子怎么办,而王子后来却腹黑了,看到王子假惺惺地说各种谎话的时候,我不尽爆了一个粗口:Fuck you! 至少这次迪士尼教了一些现实的东西,不可以嫁给一个才认识一天的人。那么以往那些,白雪公主,你怎么可以嫁给只是亲你一下,调戏了你一下的人?灰姑娘更是只和王子相处一晚!那么Frozen里的妹妹绝对是最背的公主了,同是一晚,人家认识的是从此幸福快乐生活的王子,你认识的是差点害死你全家的在家里排第十二位的王子(?!)不过妹妹真性情,我喜欢!比起以前那些什么善良的,其实就是个想巴结高富帅的绿茶婊可爱多了!
而本以为姐姐会转变黑暗系,却实际没有(比以往的真实多了!公主在王宫生活那么多年,没有理由变黑暗系嘛~)本以为会有经典的公主一吻来解围,却发现实际是部姐妹情深剧(迪士尼终于跟上潮流也来部百合剧了!)这些转变都是大家可以看到的,为久违的新创意点赞!)
再说迪士尼创作Frozen这部剧的那个绘画分公司,以前也创作过各种各样可爱的人物,这次又成功创作了超可爱的暖心小雪人!!!!!大爱小雪人啊,实在是太可爱了!!!“Do you think she knows how to knock?"
笑翻>< 最后那里:Someone worth melting for.更加是暖心好雪人WWW
值得学习的是小雪人的乐观,即使最后要融化了也没有悲伤~
总之是一部很开心很搞笑的剧,大家快去看看吧~放松下心情

 3 ) 冰雪奇缘---不再是公主与王子的童话

爱莎渴望爱与自由的女孩,所以一见钟情来的那么理所当然,她也信得那么理所当然,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她一直被保护的很好,另方面还是因为那个人他是个王子,身份上依然占着优势。 影片的前面可以说是一部男主支持女主勇往直前,我做你后盾的典型套路,直到后面的翻转,权利终将诱惑人心,是权利的错吗?当然不是!你要是说是,那就只是在找借口罢了,那个说爱她的王子,终于露出狰狞的嘴脸!原来一切不过是图谋她的国家的诡计罢了,一个在本国不受重视却饱含野心的王子,把她当成了自己晋级的猎物,可惜,他选错了或者说命运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人!真爱,这样说他才适中吧,毕竟如果不是安娜继位时发生意外,如果不是两姐妹情深难舍,爱莎不会再遇到这个单纯爱她的男人,这是命运的恩赐,对付出爱心地善良的人,童话故事总是慈悲的,所以我很高兴爱莎能幸福,安娜能正视自己,不再惧怕力量,当你被命运选中时你的独一无二请相信它终将成为你的财富。

 4 ) 八十年后,王子终于露出了真实嘴脸——从迪士尼公主电影看女权主义的发展

文/ 五乔

微信订阅号:five5qiao

————谨以此文献给洛杉矶郊区长腿吕孩 @张阿联,波士顿长腿少妇 @肘安哪僵,德国乡村姑凉 @天边的一粒谷子,以及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女中医 @冥王星大白菜


############################################################
*****任何形式转载都请私信联系本人,拜托了*****
############################################################
最新更新:我把本文的配图传到豆瓣相册了,读者们阅读此文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个相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24586088/?start=0
############################################################
纠结于迪士尼公主到底包括哪些人物的读者,请阅读这个Disney Princess Wiki:
//en.wikipedia.org/wiki/Disney_Princess

另外本文不是什么论文,楼主写着玩儿的,单纯出于个人兴趣。
############################################################

写在前面:

楼主最近吃饱了没事儿,读了本女权主义方面的书(书名叫:The World Split Open: How the Modern Women's Movement Changed America 作者:Ruth Rosen),于是想借着迪士尼公主电影简单侃一侃女权主义发展,结果一开笔就文思如尿崩停不住了,此文很长,有耐性的话就请您看一眼。虽然打着给Frozen写影评的旗号,其实只有文章最后提到了本片,有关键情节剧透,您请慎重阅读啊。

楼主作为一个纯爷们,从小就爱看迪士尼电影,包括迪士尼公主电影,还经常因此被小伙伴们嘲笑。楼主写作本文也是想要证明,迪士尼公主电影也是可以看出深意的!楼主看公主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女权啊!楼主可是一个男性、女权主义者啊(简称男女权主义者)!

图文并茂的版本可以点击这个链接收看:http://i.mtime.com/wuqiao/blog/7738844/
(听说时光网不给力,部分图片看不到,请点击最上豆瓣相册看图)
############################################################

正文开始:

要说这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子偶像团体,什么辣妹、什么少女、什么AKB恐怕通通都要靠边闪,无论从名气、吸金能力、文化影响力来考量,全球最红少女组合非迪士尼旗下的公主们莫属。随着新片《冰雪奇缘》(Frozen)的全球上映,迪士尼家族再填两位公主,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十三钗。电影作为社会文化与风尚的风向标,不可避免的带着时代烙印。从1937年第一部公主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问世到2013年《冰雪奇缘》热卖,十二部公主电影,跨越了将近八十年的时代变迁,这些影片虽然没有故事上的连续性,但仍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线索熠熠发光:女权主义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

1.毫无女权意识的无脑公主:白雪、灰姑娘和睡美人

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横空出世,可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此片开创了动画长片的先河。影片首映六天后,迪士尼先生就带着七个小矮人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学院颁给了迪士尼先生一个特别荣誉奖,除了一个标准尺寸的奖杯,还附赠了七个小奖杯,迪士尼先生名利双收,风光无限,迪士尼帝国就此拔地而起。

不过经典归经典,白雪公主——作为迪士尼首席公主——却是十三位公主中最无聊的一位。除了“肌肤如白雪,黑发如檀木,嘴唇如玫瑰”,白雪还有最纯洁的灵魂和最善良的天性。可以说,她是一个完美到不适合做电影主角的人物,因为对于电影角色来说,完美就等于无聊了。但是如电影评论家Roger Ebert所言,这部电影其实不是为了塑造白雪这个角色,而是为了塑造白雪公主的童话世界。换言之,白雪公主就是一面照妖镜——甚至有点女版基督耶稣的意思——透过不同人物对待她的态度,影片的重心在于塑造邪恶的皇后、猎人、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等这个童话世界中的诸多人物。

除了无聊,白雪显然还是弱小又无脑的一位,她在片中没有表现出任何反抗或独立精神,除了唱歌跳舞并和小动物交朋友——这三个特征就此成为之后所有迪士尼公主的标准配置——就是在森林里被猎人追着跑,随随便便吃下皇后的毒苹果,躺在棺材里等待被王子吻醒。白雪公主自始至终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甚至她的主打歌《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 (总有一天我的王子会出现)》都充满了盲目乐观和消极等待的心态。当然,白雪的存在也是顺应了历史的需要,1937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余威还未褪尽。心有余悸的美国人民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童话故事重燃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事实也证明了,白雪公主生逢其时。

时间快进到1950年,二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世界人民都还没从战争的恐怖中缓过来,迪士尼瞅准了这个时机再次复制了白雪的成功模式,第二位公主辛德瑞拉华丽丽登场。她的故事再次沿袭好事多磨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治愈系模式,又一次全球热卖。其实当时的迪士尼公司已经严重负债,正是靠着《灰姑娘》的成功,迪士尼公司才避免了破产的厄运。公主,再一次给迪士尼带来了好运。

历史证明,无聊的治愈系公主只对特定时期经历过创伤的人们格外有吸引力,所以和平年代出场的公主《睡美人》(1959)就不大招人待见。奥若拉公主同样美艳动人,纯洁善良,当然这一次公主的厄运是不幸昏睡不醒,直到被王子解救。但是《睡美人》没能享受之前两位公主的无上风光,以至于迪士尼公司在《睡美人》后的三十年中都没有再拍公主电影。

其实1937之前,美国的第一波(形容女权运动,用“波”格外恰当:p)女权主义运动已经结束,然而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在于为女性争取投票权,女性在社会生活以及婚姻生活中的其他权益仍然没有改善,所以笔者将这三位公主称为“前女权主义公主”。

2. 女人做饭是为了抵抗共产主义!

笔者在研究美国女权运动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话说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政治阵营陷入冷战,双方都害怕一旦核战爆发,世界将毁于一旦。与社会主义国家鼓励女性们像男人一样开飞机开火车不同,美国政府试图将女性关在家里。他们认为美国强大的根基在于消费主义文化,以及严格定义的性别角色分工。换言之,他们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女人就要有女人的样子,就要穿裙子、烫头发、做家务。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母母女女”。这往小了说是影响夫妻团结,影响子女身心健康,往大了说是影响美国核心价值观,以至于影响冷战走向的大问题。

这可不是笔者杜撰来的,有史料为证。1959年,在莫斯科的美国国家博览会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和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进行了一场奇怪的辩论。尼克松吹嘘新出现的家用电器如何解放了美国的女性,让她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增进魅力、教育孩子。赫鲁晓夫反击称在苏联家庭主妇一点儿用没有,他们的妇女都在忙着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呢(听着有点儿耳熟?)。这次会面后,美国媒体开始大力抨击社会主义国家,说他们的女人如何早早就失去了女性魅力,变成了一个个只会做苦力的男人婆,而美国的女性却优雅的享受着她们的女性身份,同时有充足的时间相夫教子。

话题扯得有点远,回来继续说公主,除去显赫身世、倾国容貌、美妙嗓音还有控制小动物的本事,白雪、灰姑娘和睡美人三位公主还拥有一个共同的能力:会做饭!这点在冷战开始时出现的灰姑娘身上尤为突出。我并不认为迪士尼的小公主们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三位女性形象都是顺应当时社会需求(男人的需求)的。他们都是由男性视角出发、由男权社会定义的完美女性形象:貌美人傻会干活儿。男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美艳的妻子,还需要一个家务活样样精通的老妈子。而只有这样的女人们,才会得到男人们(电影里的王子们)的救赎。其实仔细想想这是很不合理的,宫里长大的白雪,什么时候学会的烧火做饭?!还会烤苹果派?!

3.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在这一小节开始之前,我们开个小差,先来聊一聊亚当的老婆。

众所周知,亚当夏娃是一对儿,亚当是上帝用泥土造的,夏娃呢,是用亚当的肋骨造的。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夏娃之前,亚当还有另一个正牌老婆,名叫莉莉丝(Lilith。美国影视剧里但凡出现叫Lilith的角色,必定是个刁蛮难搞的女人,比如Fraiser里Fraiser的前妻Lilith)。传说亚当之所以和莉莉丝结婚,是因为亚当厌倦了和动物们xxx(当时确实还没什么人......)。与那无脑的夏娃不同,莉莉丝也是上帝用泥土造的。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婚后生活长期不和,既然你我生来平等,凭什么老娘要听你亚当的话?最终他夫妻二人因为做爱时谁上谁下的体位问题大打出手,甚至惊动了上帝他老人家。莉莉丝一气之下出走人间,与无数——如果不是所有——天使以及各路牛鬼蛇神疯狂交欢,还生出了世界上第一只魔鬼。吃了亏的怂包亚当跑到上帝面前哭诉,恳请他老人家再帮他续一房小三。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上帝没有用泥土,而是取下了亚当的一块肋骨造出了夏娃。这才从根本上解决了男女尊卑的问题。这夏娃都是亚当身上的骨肉了(听着有点儿乱伦的意思...),还不得处处听亚当的指使么?豹子脾气的莉莉丝当然不是好惹的,你亚当夏娃日子过得舒服了老娘可就不舒服了。于是烈女莉莉丝化作毒蛇盘踞在知识树上,勾引夏娃偷吃了智慧果。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人类历史开演。

以上关于莉莉丝的故事也不是笔者杜撰来得,莉莉丝的奇葩事迹,在犹太神话、死海古卷、中世纪文学传说中均有记载。可能有些读者看出来了,这莉莉丝简直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权主义者啊?她争取的性爱体位问题,其实是女性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莉莉丝争取的,不过是与男性的平等地位罢了。莉莉丝在后世经典中被刻意丑化甚至掩盖,笔者浅薄地认为,是男权社会心虚的表现。犹太人一定是深知莉莉丝的存在的,不过秉承家丑不可外扬的方针,并且为了维持犹太社会严重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他们也就闭口不提了。这些心虚的犹太男人们在祷告的时候,还会“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女人。”于是毫不奇怪,第一本犹太女权主义杂志就被命名为《莉莉丝》。

(关于更多Lilith的资料可以查阅Wiki的Lilith词条
以及这个神话百科:http://www.pantheon.org/articles/l/lilith.html
艺术圈 还发表过一篇更劲爆的博文:http://www.guokr.com/post/539321/

伍迪艾伦说过,大家看完了《白雪公主》都爱上了白雪公主,他却爱上了那个邪恶的皇后。其实如果观众仔细推敲邪恶皇后这个角色,同样是美艳妖妇,同样掌握着变身法术,同样用苹果(苹果说我招谁惹谁了,怎么都拿我说事儿)引诱单纯幼女,邪恶皇后简直就是莉莉丝的童话翻版啊。没错,在历史上莉莉丝一直作为女巫的保护神存在着。而且在英国、德国、希腊、甚至墨西哥、北美土著、东方传说中都有她的影子(真可谓誉满全球啊)。关于远古的回忆,不可避免的以传说的形式渗入了现代人的文化中。咱中国人民爱说的“化作美女的毒蛇“没准就是对莉莉丝她老人家的回忆。

可以说,在前女权时代的三部公主电影中,女权主义元素均以反面角色出现:白雪公主的邪恶皇后,灰姑娘的变态后妈,睡美人的魔鬼教母(还会变身喷火巨龙),甚至后女权时代出品的《小美人鱼》(1989),反派人物章鱼大妈依然是个女儿身。这些女人要么对权利充满欲望,要么嫉妒心膨胀,要么就是单纯的抽象化的邪恶。她们不切实际的邪恶,是公主们不切实际的善良的另一个极端。正如人们对莉莉丝的妖魔化一样,这些女性反派们,是男权社会对于有能力的女性存在的普遍偏见。女人对权利充满了欲望,就是邪恶了。

反过来看,这些电影里出现的男人无一例外全是好人。怜香惜玉放走白雪的猎人啦,任劳任怨勇斗后妈的七矮人啦,一吻定情妙嘴回春的王子啦,甚至灰姑娘的亲爹、以及她未来的公爹......但凡影片中提到的男人,从高帅富到穷屌丝,都-是-好-人!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男性沙文主义啊。“大男子主义言行是小男人心态的窘态毕露!”王蒙如是说。如此这般被贬低被丑化的女权主义者们,能不起义么?!

4. 你全家都女权主义
 
上回书说到,1959年的《睡美人》反响平平,迪士尼公司在之后的三十年内都没敢碰公主话题,直到1989年《小美人鱼》摇着尾巴出现,公主才回归大银幕。小美人鱼一出场,就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味道——不、不是海腥味,而是清新的女权主义味道。

不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过了几十年的女权运动,“女权主义”已经不是什么好词儿了。你要敢说小美人鱼是女权主义者,搞不好人家还会吐你一脸海水:“你才女权主义,你全家都女权主义。”当时的主流媒体已经造就了两类女权主义者的刻板印象。一类是穿马裤蹬皮靴、不刮腿毛、憎恨男人到骨髓的女同性恋者;另一类是自私冷酷的女强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几十年的女权运动,早已使女权意识深入人心。女性与男性对等的权益,即女性在职业、教育、婚姻等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与男性平起平坐的观念早已润物细无声了。与1950年的家庭比起来,80年代末你全家很可能都已经是女权主义者了!

这一时期的公主终于开始有人味儿了,她们不再是做作死板的高大全形象,而是像凡人一样,有小缺点小毛病。小美人鱼一改之前三公主深闺美妇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普通的青春期叛逆女孩儿,为了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她私自用美妙歌喉换来两条大长腿(说走就走也要有腿不是),勇敢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男神。

而1991年出现的美女贝儿(出自《美女与野兽》)更是了不起,她是他们村儿唯一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这可是历来男权社会中男性独享的特权,也是男性获得权力的基石。要不然古今中外的祝英台和杨朵(犹太版祝英台)们也不需要女扮男装混进学校读书了。贝儿的性格是独立、聪明、勇敢、倔强的,而且她霸气外露地爱上了一只怪兽!她可以称为迪士尼公主中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也是时至今日最受好评的迪士尼公主。

5. 少数族裔公主大爆炸

你别看今日的美国社会各种“政治正确”的口号喊得山响,要是有人胆敢做出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性取向歧视,甚至年龄歧视的言行,立刻就会被淹没在一片批判声中。其实这些都是在二战后时至今日短短几十年内各种社会运动取得的成果。1950年代的美国社会,各种针对少数族裔、女性、同性恋者以及社会边缘群体的歧视绝不鲜见。从战后开始到八十年代的美国历史中,充斥着各种社会运动,比如最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第二波女权运动,同性恋平权运动等等。正是这些运动,给美国带来了一场民主的跃进。这也是无数人流血流汗不流泪争取到的胜利果实,比如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同志就不幸惨遭暗杀。然而,正是他们的抗争,换来了今日美国社会更加深化的民主。任何坐等统治者良心发现自行改革的人,我只能对他们说:呵呵。

作为这些民权运动中的一支,女权运动也带着其他运动的特征,其中种族平等就和女权运动联系在一起。一头红发的小美人鱼已经代表了进步,不再是金发碧眼的盎格鲁萨克逊人种,小美人鱼可是白人社会中长期不受人待见的“Ginger”亚种。90年代初迪士尼公司掐指一算,目前为止的五位公主可都是高加索人面孔,为了体现自己的政治觉悟,迪士尼在未来十几年内猛造且只造少数民族公主:1992年《阿拉丁》中的阿拉伯公主(此人还可能是个穆斯林)茉莉,1995年《风中奇缘》中的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1998年《花木兰》中的中国(亚裔代表)公主木兰(花木兰就是一平民家的孩子哪儿是公主啊),以及2009年《青蛙公主》中的黑人公主蒂安娜(奥巴马都当了总统了还不麻溜儿造一个黑人公主?!)。终于迪士尼长嘘一口气,这下你不能说我种族歧视了吧?(于是我们看到,这之后的公主电影只专注造白人了。)

6. 嫁人不是你想嫁,想嫁就能嫁

笔者将《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风中奇缘》和《木兰》这五部电影称作”后女权运动公主电影“。这一时期的公主片儿,虽然带着明显的女权主义先进性,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缺陷!

女权主义色彩在这时期最晚出品的《木兰》中登峰造极,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已经作为电影的主要矛盾出现,而且影片融入了东方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最终,花木兰用超越男性的智慧和勇气成了孤胆英雄,万民给跪,宁死不向匈奴低头的皇帝都给木兰鞠了一躬。花木兰她爹对她说:“花家最大的荣耀,就是有你这么一个女儿。”看看,女人终于可以光宗耀祖了!
  
但是这五部影片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导致她们的革命力度仍然不够彻底。这一点就是影片中婚姻对女性的束缚。影片开始时,几位主人公都面临一个困境:找不着合适的老公,或者相亲对象自己看不上。然而随着影片发展,婚姻问题都随着冒险一并解决了,小美人鱼如愿嫁给王子,野兽变回人形儿抱得美人归,茉莉搞死了怪叔叔嫁给了阿拉丁,木兰得到了年轻有为的公务员......好吧,《风中奇缘》里的宝嘉康蒂惨了一些,她是这一时期唯一没有收获爱情的公主(别担心,过个十几年就会有个叫Merida的大龄剩女前来陪你)。我们不禁要问,要是她们的冒险没有给她们带来爱情,这婚还结不结?!日子可怎么过?!

这里体现了男性与女性反叛的一个本质区别。男性的反叛经常是拒绝物质上的享受,他们可能拒绝像父辈一样成为医生、律师、银行家,而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但是并没有丰富物质回报的生活;然而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他们仍然希望组建家庭,成为父亲。但是女性的反叛,往往是彻底的逃离传统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她们如果还想有自己的事业,往往就要完全放弃婚姻生活。比如Jane Austen就一辈子献身文学终身未婚。究其根源,盖因男权社会将抚养子女的责任定义为女性的天职,婚姻对于女性更像是一种职业。一些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眼见着母亲为了家庭放弃事业和理想,在长大后会因害怕重蹈其覆辙,而选择完全放弃家庭生活。

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会质问一切社会已有的价值体系,比如她们会说:为什么女性的手指纤细就要去做流水线装配工人而不是神经外科医生呢?同样,她们也会问:为什么孩子是女人生的就一定要女人养呢?难道女性只有走进婚姻这一种选项吗?公主们,你们不结婚会死吗?!

7. 女人到底要什么?
 
迪士尼的电影,其实八十年来都在专注贩卖同一主题:要有梦,要勇敢追梦。但是这做梦也有不同的做法,男人和女人的梦也大不相同。男孩子的梦想,1940年的迪士尼动画《匹诺曹》中概括的最为充分,那就是成长、成为一个男人。但是对等的女性梦想,却直到1989年的《小美人鱼》才出现,落后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此之前的女性角色,梦想都是“被男人解救”。究其原因,当然和迪士尼先生自己的守旧思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后女权时代的公主们(小美人鱼开始,木兰为止),终于学会了做男人做的梦,她们梦想变得和男人一样,甚至做男人做的事情,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起码花木兰是这样)。然而,更为深层次的女权主义,不是要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不能否认男女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性),更不是要女人和男人一决雌雄(这个不用决......),而是要抛开男性对女性的审视,由女性自己定义女性的身份、思考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女性的梦想应该在于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男权社会。所以自信的女权主义者应该这样问自己:究竟“我”想要什么?男人?关男人屁事?在迪士尼公主当中,从2009年出场的《青蛙公主》开始,包括《长发公主》中的Rapunzel,《勇敢传说》中的Merida,直至2013年《冰雪奇缘》中的Elsa和Anna,都带着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故笔者将她们称作“新女权时代公主”。

2009年上映的《青蛙公主》中,第一位黑人公主——“创业公主”蒂安娜从小的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餐馆,不同于花木兰出于无奈被逼上战场证明自己的能力,蒂安娜从影片一开始就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而2010年上映的《长发公主》则完美表达了新女权主义的内涵。从小被绑架的长发公主Rapunzel踏上的冒险之旅,一方面是一个少年踏出家庭的保护成长为人的成人礼(但这次是女人的成人礼),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真实身份(Female Identity)的探寻。最终电影落脚在Rapunzel找到了亲生父母,找回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一路上顺便认识的飞贼Flynn也不是什么王子,最终他们发展出来的爱情也不过是Rapunzel在寻找身份归属过程中缴获的战利品罢了。

成长于二十一世纪的女性,不仅拥有和男性同等的权益和机遇,更重要的是,她们有足够的自信,去问自己这些问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

8. 大龄剩女你们怎么一点儿不急?

正如我在前文所批判的,后女权时代公主们的一大弱点,就在于婚姻仍然是左右她们成年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到了新女权时代,公主们故事的主线已经与爱情无关了。《青蛙公主》是打工妹创业开餐馆;《长发公主》是失踪少女找妈妈;2012年《勇敢传说》中,公主Merida的主题已经变成了:逼老娘结婚,门儿都没有!其实抗旨不婚这事儿不能完全怪她,片中出现的王子们,实在是没有一个拿得出手啊!

婚姻和家庭在女性生活中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或者说,变得不那么紧迫了,女性可以和男人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何时——甚至根本要不要——迈入婚姻生活,以及要不要生养后代。这是男女平等带来的自然而然的结果。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龄剩女们,你们想过没有,是谁给你们带来的幸福生活?那都是无数女权主义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笔者突然就想到这么一句......)。正是因为女性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可以在职场与男性公平竞争、可以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福利和薪金,而且——不要小瞧这一点——因为避孕手段(包括人工堕胎)的进步而获得了性解放,女性才得以脱离男性实现经济、地位、以及性生活的独立。当代大龄剩女享受的生活,对于五十年前的美国家庭妇女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女权主义不是鼓励女人都不结婚(还是有女性打心眼儿里想结婚的),也不是鼓励全体女性都不生养(那地球人早晚要死绝),更不是鼓励所有女人都成为同性恋(假设全世界人都是同性恋,这种假设本身就很愚蠢),而是鼓励女性要独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社会舆论压力就随随便便找个长期粮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年大妈们常说:男人不着急,三四十结婚也不算晚,女的就不一样了,岁数大了就没人要了。你仔细想想市井大妈的话,实际上是没有逻辑可言的。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儿,不是三五年的买卖,如果一个男人只是因为女人年轻貌美就娶了她,你同样有理由怀疑,他会在女人变成黄脸婆以后换一房小的。如果男人可以不着急结婚,女人为什么要着急?

9. 释放你的Girl Power

笔者打着《冰雪奇缘》的名号,码了这么多字儿,还没提到本片,笔者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现在笔者就开始侃一侃《冰雪奇缘》这片子,下文涉及严重剧透,没看过本片的你可慎重阅读。

从上一部《勇敢传说》到这一部《冰雪奇缘》,电影的主题已经转移到了女性与女性的关系上来。《勇敢传说》讲的是母女,《冰雪奇缘》就开始讲姐妹。片中男性角色的形象却变得越来越差。公主电影,越来越成为“女性电影”。《勇敢传说》中连个像样的王子都没有,《冰雪奇缘》更是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创举:王子终于学坏了,竟然成了全片最大的反派。经历了八十年时代变迁,男人终于从“拯救者”,沦落成为“幕后黑手”!女性终于意识到,长久以来压制女性解放的,不是别人,是她们的兄弟、父亲、丈夫、儿子,是所有虚伪的男人们!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英帝国出了一支自甲壳虫以来最红的组合,但不同的是,这次红遍全球的却是一支全女子组合,她们就是:Spice Girls(辣妹组合)。同时被辣妹推广开来的还有一个全新的概念:Girl Power(女性力量)。它代表着女性获得权力、女性团结与忠诚的理念。笔者看来,《冰雪奇缘》中Elsa竭力压抑的超能力,就是Girl Power的形象表达,而最终Elsa接受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不再害怕释放自己的能力,掷地有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女性要解放,能力要释放,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口号好适合刷在墙上)

10.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费城》(1993)中有一句话:“不根据个体属性,而根据该个体所属的群体被赋予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评判个体,就是歧视的本质。”换言之,说女孩子数学就是学不好、说女司机开车一定比男人差,和见到黑人就觉得会被抢劫,见到同性恋就觉得他有艾滋一样,都叫歧视。笔者啰里吧嗦写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借女权主义的进程,说明一个道理:一个社会的风气,一个国家的发展,必定是向着更深入、更全面的民主化发展。而人类文明的走向,也必定是向着消除一切不公正歧视的目标前进,任何企图阻止这一进程的行为都不过是螳臂当车。任何企图逆转这一进程的个人,历史都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当今的女性们,最应该感谢那些女权运动先驱们,正是她们不甘沦为“沉默的大多数”、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力,才造福了她们的女儿和女儿的女儿们。但同时,她们也要感谢迪士尼公主们。迪士尼电影,作为流行文化的晴雨表,记录着点滴的社会变迁,这看似无关痛痒的流行文化,却像那旧时王谢堂前燕,将公正、平等、民主的理念带进了寻常百姓的意识中,进而改变了民主的走向。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提到迪士尼公主,会这么说:哦,就是那个拯救了王子的公主;哦,就是那个科学家公主;哦,就是那个成了总统的公主!

 5 ) 这是一部反映女性身体成长的电影

在遥远的城堡里有一对公主姐妹,姐姐生来就有魔法,能控制冰雪,而妹妹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小的时候俩人一起玩耍,姐姐不小心把妹妹弄伤了。爸妈严厉地批评了姐姐,找地精用法力医好了妹妹,但代价是妹妹也忘了姐姐会魔法的事情。姐姐对此事一直心怀愧疚,从此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和妹妹一起玩耍。

首先在城堡里只有两个公主这种设定就太奇怪了,又没有三胎的限制,国王干嘛不一直生直到生个儿子呢。所以其实这都是隐喻,姐姐和妹妹其实是一个人。在每个女孩心目中,自己其实都是一位美丽高贵的公主。

姐姐从小发现了魔法,和妹妹玩得很开心,其实她发现的是魔法很简单,每个女孩都会,那就是“性欲”。用魔法和妹妹玩得很开心,其实是她自己在自慰。一个比一个高的雪堆,象征她冲向高潮的不懈努力。但是因为太high不小心玩伤了“小妹妹”,被父母发现了,古董守旧的父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了这件事,没有做好女儿的性启蒙和性教育,还用最严厉的方式批评了她,给她带上一个强制的禁锢——“手套”,给她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影响。

从此公主就对性欲抱有了最深的羞耻感,每每一有性欲,便一秒钟变精神病。无法与正常人一起玩耍(表现为带着手套的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姐姐)。但其他的时候却是正常的(表现为活泼的妹妹)。她刻意封存着这部分记忆,但身体却还是慢慢地成长了。

然后国王和王后突然挂了,国王和王后在本片里象征的是一种古板严厉专制的存在,这对主角的心智造成了很大的禁锢,也造成了叛逆。现在他们终于死了。每个女人长大成年后都会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风雨。

姐姐成年了,要进行加冕仪式。但最开心的却是妹妹(欢乐的正常人格),因为她早就盼望着脱离束缚,投入到广阔天地。她像每个正常女孩子一样期盼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但她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伤痛和心理障碍,她只是期待着和正常人一起,自己也变得正常起来。

不同的男人出现了,象征着一个女人一生中遇到的各种追求者。

然后象征正常那一半人格的妹妹就遇到了一个高富帅,(白马王子,每个女人的终极梦想)。一颗心全部投了进去,感情迅速升温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那个小时候的禁忌的话题,性欲。她虽然嘴上说要,身体却不诚实。

妹妹向姐姐提出了和王子结婚的要求。象征着她终于向自己的心灵禁锢开战了。

但幼时父母造成的伤害实在太深,她无法突破自己。于是妹妹惨败,精神病的姐姐失控了。姐姐一头扎向自己内心更深处的黑暗,拒绝治疗。

在片子中,体现为姐姐爬上了雪山,给自己制作了一个冰冠堡垒icc在里面撸啊撸。她以为只要把头埋进沙子里,危险也就会自动消失。她对整个世界封闭了自己的心。而冰天雪地很明显就是性冷淡的象征。

于是正常的那半人格妹妹,开始去寻找失控的姐姐。把国家交给了高富帅王子打理,也象征着女人第一次全身心投入恋爱时,总想把一切好的都给对方。

在路上她碰到了一个经济实用男。他的最大特点是喜欢跟牲口吃同一根胡萝卜。说明是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没底线的男人,包容心很强。为她俩以后的完美爱情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俩人经过了种种磨难,找到了姐姐的副本,但姐姐已经发展成了深度自闭症,不仅病没好,还用寒冰箭把妹妹打伤了,更派出巨型水元素追击她们。

体现了一个精神病人的良好的自我修养。

受伤的妹妹头发开始变白,中医认为,肾,其华在发。头发变白说明了长期性生活不协调导致的肾虚,给妹妹带来了严重的生理创伤。

经济适用男带妹妹去求医。遇到了一堆七大姑八大姨,开始给俩人逼婚。这时候一个老中医出现了。说妹妹的病需要一个包含着爱意的吻来解救。

说明老中医的大学教材是《睡美人》。

然后经济适用男就将妹妹送回了高富帅手中,备胎精神感天动地。

但高富帅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无情地抓住了姐姐还想害死妹妹。果然没有渣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但关键时刻,妹妹挺身而出保护了姐姐,打败了渣男高富帅。姐姐也幡然醒悟,用爱解除了妹妹的疾病。俩人终于顺利合体了。

说明要想寻得真爱的第一步不是付出,而是爱自己,当你学会爱自己,才会变成一个温暖的能给别人带来夏天的人。

虽然公主的一生中会出现很多男人,她曾经付出过所有的真心却换来了无情的假意,从此害怕付出。有人陪着她穿林海跨雪原只为保护她一段路,也有男屌丝像雪人一样接近她,为了让她温暖起来寻找夏天,而不介意自己是不是会被融化。这些人都会温暖她的内心。给她治愈自己的力量。

所以本片主要反映了父母学会对儿女进行合理的性教育是多么地重要。








——————————没有节操的分割线————————————


关于大家对我的吐槽我只想说:没有自慰被父母发现过,不足以谈人生。


——————————节操复活的分割线————————————

楼主你写这篇影评是为了吐槽那些从影片中看出同性恋、女权等等等的人么?



你讲的太对了!!什么样的变态会直接联想到自慰啊,一定只是吐槽啊!吐槽!楼主怎么可能是那种没有节操的人呢!

 6 ) We are all gods hidden from ourselves.

We are all gods hidden from ourselves.

一、论出柜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我的这种解读有异议甚至感到不舒服,但我觉得影片中的种种暗示已经明显到忽略都不好意思了,想来这样的解读绝对不仅是我一个人的选择。就像X战警系列,那些被家庭排挤、被试图用药物“治疗”的拥有超能力的变种人,在每个设定上都巧妙地对应着同性恋者(被家人误解、被家人试图隐藏、被宗教团体试图“治疗”,不说BTQ是因为后者好像不是主要隐喻对象),如果说这种歧视可能影射含义有很多,那Mystique在第一次站在Magneto身边说出的那句”Mutant and proud”的时候还找不到”Gay and proud”的一丝丝踪迹的人,我也觉得没办法了...

扯远了,言归正传。Elsa与生俱来的魔法让妹妹快乐却让父母害怕,他们甚至让她隐藏起自己的能量。“害怕”和“隐藏”这两个元素是如此熟悉,像针一样直直扎进心里。Elsa倒是对自己的能量没有那么害怕,只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才一直把自己的内心锁死。在我看来全片感情能量最大的迸发就是在Let It Go配乐的那一段,Elsa暴露了自己的魔法,怕被追杀,逃离城市到雪山上开始施展魔法释放自己。多少年的隐瞒和压抑终于在come out的那一瞬间被彻底冲破,从此wild and free. 看Elsa一个人在雪山有一点心疼,但看她用她的创造力和能量给自己建了一座新的宫殿时心中又充满了无限自豪。每一次挥手都对应着节拍合适的音乐,想不被感染都难。

The cold never bothered me anyway. 这句话反复出现,总觉得bittersweet. 是庆幸?是自由?是对这一刻到来如此晚的悔恨?

二、论一见钟情之不靠谱

不是说一见钟情不可能或不可信,只能说第一印象即正确判断的可能性比较小(简奥斯丁写了一整本书来论述这个点)。选择相信一见钟情是个人自由,不过我一直觉得有些比较狗血的动画片中的一见钟情场面为有些男孩女孩在“爱情”中极为幼稚埋下了祸根,想想他们就是看着这种东西长大也挺可怕的。不过Frozen里的一见钟情并没有这么浅显,不是一个英俊的国王碰到了一个唱歌好听的公主然后一起唱了一首歌就产生了chemistry,而是,就像歌词中承认的,表现两个同样长期压抑的人遇见之后会有一种理解,甚至会因为这种认同感觉得对方的出现使得一切都变好了。(当然了片中恐怕是Anna一厢情愿)一开始并不知道Hans会是坏人,只是听到“To the pain of the past/We don’t have to feel it any more” 心里忽然不安起来,觉得这两个人并不是坠入爱河而是在一起逃避着什么。

三、论英雄救美与自救

这些年为了吸引女性观众,动作/冒险类电影的女主角,或者叫女配角,个性越来越丰满,能力越来越强,但大多数还是逃不过被男主,甚至刻画不多的男配,拯救的命运。当trolls的首领宣布Anna需要真爱来破解魔咒的时候,我就开始隐隐担忧。要是Frozen再重现睡美人或者白雪公主故事里的那种路人级别的王子的救命一吻,那也太跟不上时代了。我曾设想让Elsa来救Anna,但编剧比我高出了一个层次,让Anna来救Elsa. Anna需要的那种能破除魔咒的“an act out of true love”只有来自自己,付出给别人的时候才足够高尚,最终解除了自己身上的魔咒。

四、些许怨念

其实最吸引我的人物是Elsa,因为她内心蕴含了强大的能量,在影片过程中她一点一点成长,解锁自己,先是理解了自由,然后理解了爱。可惜影片的重点更多落在了Anna和她的爱情故事们上。我觉得Frozen已经很完美了,如果在Elsa身上花更多笔墨,就改编成心理片了吧...不过总觉得一个探索内心的故事,会比简单的承担责任或者寻找真爱的故事更有深度,当然这也是个人偏好而已。

 短评

结尾处的翻转太生硬了。要完成各种意义上的解构,也不一定非让王子一抹脸一亮獠牙,瞬间变坏人吧?一部片子里就非得有个脸谱化的坏人角色麽?塑造一个“爱情不在人情在”,能够尊重女性,尊重对方的选择,优雅转身,大方洒脱的正直男性形象,更符合时代精神,也更符合爱情真谛。

6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迪士尼总能在俗套和惊喜中迎刃有余,于我好于破坏王好于原始人,开头妹妹一个人在城堡里唱唱跳跳眼眶竟然有热泪划过,勇敢依旧是近几年的命题,最有笑点的动画不同于小黄人的卖萌趋势,没有刻意煽情太加分。The happiest snowman is worth melting for!

7分钟前
  • 费德里科维奇
  • 推荐

剧情,音乐非常给力。姐妹情很感人,艾莎女王盖宫殿那段音乐和画面太震撼了。闺女超级喜欢,已经刷了N遍。

10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力荐

近些年看过最好的迪士尼动画片。纵然有很多部影片的影子,但是拥有很独特视角,聚焦于姐妹情,而不是传统的王子公主幸福地在一起。人物刻画深刻,所有人都有多维不单一的性格,引入两个女性主角也是前所未有的。音乐绝对是百老汇级别的,并且是storytelling的完整组成部分,不是为了唱而唱。精彩至极!

12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力荐

拯救公主的不是王子的爱情之吻,而是女王姐姐的亲情拥抱,当然最后公主和穷小子依然相吻了。姐妹百合挺令人浮想联翩,我也乐得接受迪斯尼的开放暗示。Elsa的能力很有点“同志隐喻”,从小被要求隐藏,长大后被众人当成怪物,自己也活在恐惧之中。Let it go是自我解放的出柜之歌,骄傲于“我就是我”。

15分钟前
  • 鹿鸣之什
  • 力荐

两个女主没亲上去真是太对不起观众了···

19分钟前
  • decidels
  • 还行

pixar看到没有!这才叫「女性向动画片」。在主题设定上可解读性深了很多——「坦陈秘密获得自由」和「家人的爱融化冰雪」——成年观众完全可以作出自己的解读。除了祭出「歌唱必杀技」之外,在「真爱」这个项目上Disney终于突破自我。北欧风情还有在儿童向动画中颇反转的诡计。开头的短片加分。

23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迪斯尼去年年底是无敌破坏王,今年是冰雪大冒险...原来到最后是个百合片,全片音乐太精彩,从开头的劳动号子到主体旋律无不是值得下OST的...冰雪魔法效果非常赞...故事也至少不是俗套的王子公主(都说了是百合)...强推

28分钟前
  • GarethL
  • 力荐

百合爱大赞啊!不落俗套!好爱!

33分钟前
  • 力荐

迪斯尼首次让出柜演员为男主配音,并通过故事向同志青少年及其家人传达出认同和出柜的积极信息,对真爱的重新定义与女权向也是自我突破。不墨守陈规也不刻意讨好成年观众,用最迪斯尼的公主童话满足全年龄受众。百老汇级别歌舞戏大赞。Elsa是首个没遇到王子的迪斯尼公主,Let It Go是出柜之歌#想太多#

3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我不知道是每个人看都有还是只有我们电影院有前面那段米老鼠的? 前面那段棒死了! ! 特效我看着也特别的美!!最后女主冻成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即视感--

43分钟前
  • Secondstar2TR
  • 力荐

这完完全全就是迪斯尼的出柜动画:Elsa与众不同的魔法即代表同性恋。整部电影都在影射与异性恋规范主义以及社交准则的偏离,隐瞒并懊悔自己的性取向,以及最终通过爱对自己的认可。毫无过度解读的嫌疑,Let It Go的歌词已经非常明显。特殊时期,被狠狠击中。

46分钟前
  • icebloom
  • 力荐

一直很老派儿的迪斯尼,孩子们都爱看的迪斯尼,做出这种突破,意义特别重大,忍不住叫个好!《let it go》太好听了。

4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比去年《勇敢传说》不知道动人多少倍,虽然故事非常简单但还是有加分的小反转和非常好听的音乐。再就是....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你们懂的...

52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女建筑师的孤独

57分钟前
  • 叶扬 | 独眼
  • 还行

看女王头也不回,身披大氅,踏水成冰,呼啸而过,我默默地在心底念着“帅呆了,女王应当如此”,并噙了几滴泪。

58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论世俗偏见对于同志自我认知及出柜的影响。

1小时前
  • É
  • 推荐

一对百合一对兽人,专注黑王子一百年!

1小时前
  • Wendy
  • 推荐

somebody is worth melting for.迪斯尼的动画片又一次的超越。当真爱的举动不再局限于真爱之吻。迪斯尼的公主已经不是命运的无辜的受害者。

1小时前
  • 香槟塔
  • 力荐

迪士尼强势回归,拍出了久违的好莱坞五六十年代歌舞片的精气神,里面《在夏天》这场歌舞戏,雪宝带着的草帽、拐杖,以及同海鸥翩翩起舞的戏,是在向《欢乐满人间》(1964)里Bert和企鹅跳舞的戏致敬呢!去年好莱坞同期上映的《大梦想家》也是讲《欢乐满人间》搬上银幕的故事。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