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佚事

HD国语

主演:金士杰,许玮甯,罗瑶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外滩佚事 剧照 NO.1外滩佚事 剧照 NO.2外滩佚事 剧照 NO.3外滩佚事 剧照 NO.4外滩佚事 剧照 NO.5外滩佚事 剧照 NO.6外滩佚事 剧照 NO.13外滩佚事 剧照 NO.14外滩佚事 剧照 NO.15外滩佚事 剧照 NO.16外滩佚事 剧照 NO.17外滩佚事 剧照 NO.18外滩佚事 剧照 NO.19外滩佚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外滩佚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外滩不仅是上海的符号象征,也是中国近现代历程的缩影。此次知名纪录片导演周兵带领《故宫》团队与上海纪实频道合作,将推出电影和电视2个版本的《外滩》。在导演周兵看来,如果《故宫》是一个国家的公共记忆,《外滩》应该是一个充满多种梦想的寓言。“5集的电视版中,有很多大事记,90分钟的电影版里,则有围绕着命运感情的故事。”  选择张爱玲、周璇、赫德等历史人物作为纪录片的主角,并拟邀演员扮演,成为《外滩》不同于以往国产纪录片的新尝试。而英法纪录片导演加盟前期策划,从法国国立音像研究院和高蒙电影公司获得的独家影像资料,也为《外滩》注入了国际市场看重的要素。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表示,纪录片同样要看重市场,1300万元投资的《外滩》,是目前国内投资最大的纪录片项目之一,在坚持接近史实,完成纪录片使命的同时,也希望能走进院线,成为中国电影纪录片市场化的一次试航。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新编捉虫杀人事件换脸·幻梦成真解忧公主与敌同行阳光橱窗莫斯科2017大湖小爱 第二季机不可失郎本无情幻体:续命游戏(国语版)火力全开2016不愉快的果实SP:第3年的出轨两个宇宙杂家小子剿匪龙虎山男欢女爱续集四个孩子与神奇动物隐患 ~掌控黑钱的男人~霓裳丛林图书馆战争2:最后的任务迪亚特洛夫事件弹窗惊魂绿箭侠 第一季穷友记第三季白宫管家恐慌第一季新中国的诞生成长的烦恼第一季权欲第四章:武力第二季追捕弥留之国的爱丽丝 第二季朝鲜精神科医师刘世丰搭便车2023克伦威尔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国语版)灵域2021延坪海战天国的邮递员岛屿愤怒的拳头2019单人夜曲公主驾到

 长篇影评

 1 ) 官方语境下的"外滩"

看完这场2010 MIDA 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奖影展的华丽开幕大片,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幼时学校看包场电影的感觉:主旋律,宏大叙事,人物性格黑白分明,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也大多立足于强大的官方语境上。而这样的电影我离开学校后就多年没有机会再看。

不清楚这位导演是否是上海本土人士,或在上海曾经生活过一段时间。这么说不涉及地域偏见,只不过个人觉得对于上海这座城市以及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各色人等,导演对于他们的性格,环境,生存法则,大都相当陌生。模式化的厉害,拍出的片子也果真不像上海。

原本不想写这篇影评。但当我看到周璇这样一个身世个性都很复杂的乱世名伶,活生生被拍成了北方小媳妇。李香兰这样一位大时代背景下的歌坛尤物,成了时时拷问自己内心国籍的台湾腔小萝莉。实在是不能忍啊。甚至,连上海滩一代闻人杜月笙杜老板,都难逃挣扎的内心戏,哈哈,真叫人情何以堪。一代流氓大亨的霸气,硬气,豪气,却哪里有?倒叫浪费了金士杰这么个好演员。

遑论结尾时一大串莫名其妙轰然响起的交响乐。配乐和电脑特技,是这部纪录片的硬伤。1300万元投资,能不能抽一部分出来把电脑特技做的稍微细腻像样一点?

虽然是官方活动,但纪录片本身理应是私人语境,拍片子的诚意,也总该要有一些。




ps: 过了一段时间再来看,这部影片的页面忽然冒出来大量4星影评,只好无奈的笑笑,原来是到放映档期了。说实在话,确实不敢相信这么多人忽然看了这样的片儿还能打四星的——要不只能说鉴赏能力出神入化。因为这部电影比一般“大片”更让人看不下去。
  
宣传可以,但不要误导观众了。

 2 ) 外滩的隔膜者

电影叙事对周兵来说,还陌生得紧,所以怎么看都是像电视散文之一路;不同的是,演员出声了。更坏的是,周兵对于上海历史的把握,太过浅易,令人失望。

 3 ) 讲述上海的历史和传奇

那一个曾是亚洲最繁华摩登都市的地方,一百多年间上演过多少的传奇,也正是这些传奇书写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而这些历史,又被人为的磨灭去了多少,失去了历史的城市也就没有了魂。
PS:孟小冬也着实是个不一般的女人,先是梅兰芳后又杜月笙,她的口味很杂嘛。原来,到最后杜月笙才是那个活的最明白的人。
赫德说:“如果中国的政策改变,中国可以成为各国的领袖。如果政策不改变,它将变成各国的奴仆。”一百多年前的一句话,今天应验了。到底是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还是中国人用一百年画了一个圈,如今又拐回了起点?

 4 ) 《外滩轶事》的一些事

“《外滩轶事》 记录大电影 10月19日恢弘上映”这是在发给每位进场观众的宣传册封面上写着的几个大字。我对外滩没有一点了解,甚至于在上高二之前都不知道上海的那个地标性建筑是什么;10月19号恢弘上映,电影其实还没正式上映,昨天就是一个点映场,内部看片会,当然,我是买票进场的,什么时候能混到有赠票,那就算行了;倒是这个“记录大电影”…..
记录片的手法,故事片的形式,把外滩拟人化,作为第一人称,第一视角。时间点瞄准在1843—1945年,选取了这期间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人物;叶澄衷,赫德,杜月笙,周旋,李香兰。以五个人物各自的故事来反映外滩在这百年间的变化。本片既不能算是纪录片,也不能算是故事片,介于两者之间,导演坦言,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尝试一种新的拍摄手法,而在我看来,这种新的拍摄手法还不算失败。
本片导演周兵,指导过央视大型纪录片《故宫》和《敦煌》。他说片子本应在六月上映的,但某些领导提了意见,不得已做出了修改,因此档期延后。片子有三个版本;美国国家地理版,央视纪录片版(五集),以及这个影院公映版。其实本片的政治性远远要大于娱乐性,为世博献礼,本来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片子叫不叫好不敢说,但肯定不叫座。之前贾樟柯的《海上传奇》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最终落得个票房惨淡。更何况《海上传奇》里的人物的受众面远远要大于《外滩轶事》,本片若想收回成本,还是要在电视以及出版方面下功夫,更何况本片还是这么小众的“伪记录片”,相信院线票房百万而已。
提到票房这又想起了前些天看到的那个新闻,一到九月国内票房累计已达71.5亿元,这其中《阿凡达》,《唐山大地震》,《盗梦空间》这三部片子就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说,其他的“小影片”还是老样子,存活空间依旧很小,韩三平说什么时候票房累计达到一百亿也进入了我们的繁荣期,这样看来繁荣期不是什么难事,但产量还是没跟质量挂钩,这也就和当年的大跃进没有什么区别,年底过了一百亿,我们的电影市场就真的繁荣了吗?中国电影真的就繁荣了吗?

 5 ) (转)真实才是主语——纪录片《外滩》印象


    今天去看了周兵的新片《外滩》(120分钟版本)。按照周兵自己的话说,这还不是最终的版本。也因此,我必须说明,下面对这部片子的个人看法仅限于针对2010年6月25日北京放映的这一版而言。
    入场时一人发了一张观影调查问卷,还给一支圆珠笔(退场时发现大家基本都把笔还了回去,不错)。周兵希望大家看完后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说实话,我比较喜欢回味一下再写,至于是不是会被看到,就听天由命了。
    原定两点开始,延迟了半个多小时,技术原因,说是那放映厅以前没有放过类似的高清视频,画面比例略有失调,最后就只能这么失调着看了。(其实还好,因为是纵向拉伸了一点儿,至少不会像用16:9看标清,把人看扁。)
    全片分四幕,解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主要人物分别是叶澄衷(宁波人,第一代上海商界巨子)、赫德(清朝海关总税务司)、杜月笙(上海滩大亨)、周璇和李香兰。故事集中于从上海开埠到解放前这百年间。片中人物全部由演员扮演,故事情节根据历史记载编排,包括对白据称也是来自当事人的原话,中间穿插资料镜头、照片。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呢?还是不是纪录片?有关于此的争议,对周兵来说恐怕并不陌生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又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纪录片,但是纪录片本身的争议也还在延续。事实上,对纪录片本身定义的谨慎和为难,恰恰说明了纪录片本身的魅力,有点儿类似那些被认为是永恒的人类主题,究竟是急需界定,还是更需要不断探索呢?在我看来,探索更为困难,我必须说,周兵知难而上的做法是值得注意的,探索的成与败都会对未来的界定有所补益。
    当然,《外滩》还是被冠以了纪录片之名。如果就手法而言,《外滩》当然是具有了故事片的气质,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并不稀奇,在中国则略显前卫,但是手法本身并不是决定《外滩》是否为纪录片的关键所在,关键还在于创作者有没有把纪录片当做一种态度去执行他那些创意。对于纪录片来说,无论何时用何种手法,毕竟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而这些事实应该在摒弃成见的基础上被作为依据才符合纪录片的态度。《外滩》里面所叙述的关于上海的历史、人物的内容,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也有涉及,但是它显然在尽量打破一些成见(仅限于中国的影视作品,一些更为深入的重新解读早已在文字上有所突破)。比如赫德,这个被教科书冠以“把持中国海关税收”几十年的外国人;比如李香兰,比如杜月笙……,《外滩》里的人物都会使今后看到这部影片的观众感到程度不同的耳目一新,这个“新”不是《外滩》编造的,也不是周兵的新解,而是对“旧”的一种复查,复查历史——这是历史题材纪录片非常重要的一个态度,复查有可能使我们再次确认一些事情,更有可能使我们发现一些被意识形态有意涂改掉的旧事,当这些旧事通过有效的途径得以被展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感受当然就是耳目一新。这种情况,在当下中国,不仅限于纪录片,在很多领域都在蔓延,从这一点上讲,《外滩》实际上是顺应了一种潮流,尽管它的影响是有限的。(说到潮流就多说两句。不了解纪录片的人可能不察觉,事实上,纪录片是电影大家族中引领潮流的佼佼者,无论是从创作观念还是手法上,纪录片史上的历次重要的演变往往都是电影潮流的先驱。)
    周兵在放映前还是提到了“真实再现”(真实和再现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真实再现”在圈内几乎是某种意义上周兵的同义词。说起来可笑,周兵冤枉。还记得那句话,我们走得太远,就忘了为什么出发。我钟爱的弗拉哈迪,那样一个倔老头儿,他的“真实再现”被忘记了吗?弗拉哈迪比周兵幸运,因为他拍出《北方的纳努克》的时候,还没有“纪录片”这个名词,而且他的“演员”本身就是爱斯基摩人,这使得他的再现显得更为隐蔽而令人信服,相较之下,当代的纪录片人距离历史现场越来越远,再现手段成为弥补时空距离的办法(事实上弗拉哈迪当年也是基于此作出的选择)。而今,我们是否需要为了遵守一个自诞生之初就“词不达意”(格里尔逊语)的概念而畏手畏脚呢?不需要。但是有些东西还是需要遵守的,比如我们为了什么?这应该是所有纪录片人真正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电影诞生之初,有人把它当做把戏,有人把它当做赚钱的工具,职业化是双刃剑,因为它结合了生存和理想的双重困境。如果“真实再现”真的是一个关乎到纪录片生死存亡的重大命题,我倒想问,它究竟侵犯了谁的底线?什么底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众所周知,电影作为一种工业化带来的技术是诞生于19世纪末的,如果纪录片不允许有所谓的“臆造影像”,那么是不是电影技术诞生之前的历史就不能被纪录片涉及了呢?还是我们只能用早于电影几十年的照片来呈现呢?那么照相术发明之前的历史呢?我们去拍摄那些遗迹?难道人类每一段记忆都有遗迹留到现在吗?照此设问下去,会在技术和手法层面将纪录片的创作推进死胡同的。
    有人说,纪录片的“真实再现”无限制发展下去会和故事片纠缠不清,类似看法也被作为选项列在了这次观影的调查问卷当中。《外滩》这次是够大胆了,粗略统计,全片由演员扮演的部分恐怕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长。我相信,《外滩》公映时如果不强调纪录片三个字,观众不会怀疑自己看到的是故事片。那么,周兵的《外滩》是不是他想象出来的?人物的细节是不是编造出来的?一座城市的生命是不是一个摄制组创造的?在这些问题上,我必须说,纪录片人与同业比拼的不是想象力、创造力,永远不是。是什么?如果做纪录片的人也因此模糊了自己的判断进而怀疑自己,那就大错特错了。无论何时,无论纪录片的定义如何修改完善,“真实”都是根本,但它不是机械的,不是简单的眼见为实,而是纪录片人面对纷繁的历史、复杂的当下和自己的内心,所做出的一种选择。因此,我强烈建议《外滩》在宣传时要强调自己的纪录片身份,意在表明一种态度,这时我们可以借用“真实再现”这四个字来宣传,但必须指出的是,在这四个字当中,“真实”是绝对的主语,而不是用来修饰“再现”的。“真实”是不是主语,才是决定《外滩》这样的片子是否是纪录片的关键,也是每个纪录片人应该直面的选择。
    祝愿《外滩》公映后能取得导演周兵预期的效果(不仅限于票房)。


 6 ) 《外滩佚事》好看!

 
《外滩佚事》讲述的是一个长达一百多年精彩的上海故事。外滩从一个泥滩成长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港口和金融中心,这里发生着人类历史上最传奇的财富故事。我们在这部纪录电影中将讲述五个人在这座城市里的经历。他们中有英国人赫德、来自日本的李香兰、中国的叶澄衷、杜月笙和周璇。在他们身上分别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梦想,那是关于金钱、权力、爱情的梦想。在这部纪录大电影里,我们不仅讲述这五个人的命运和情感的变化,还会展示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上海这座城市以及外滩从19世纪50年代直到今天,它的城市面貌的变化都将在这部纪录片里得到展示。在细腻的人性情感表达中,本片将带给大家一段魔幻和史诗的外滩历史。

 短评

奇艺 1520 外公家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30918/

7分钟前
  • 翁小样
  • 推荐

嘿嘿 老师就做我后面

9分钟前
  • 猫不重要.
  • 力荐

用第一人称,讲上海自己的故事很有新意。通过赫德 叶澄衷 杜月笙 李香兰 周璇五个人物侧面反映上海的兴衰,非常好的纪录片。

14分钟前
  • EVz
  • 推荐

10/10/12

19分钟前
  • 松山老童
  • 还行

MOMA百老汇;来不及送你一程,来不及问你什么算永恒

21分钟前
  • 沈昆莫
  • 还行

杜月笙真有腔调~!

23分钟前
  • 栀子英
  • 还行

主旋律。。。真特么没劲!

24分钟前
  • via。文
  • 还行

好吧,是从上海纪实频道得知的这一系列的纪录片。然后花了三天的时间全部看完。很优质的中国式记录片。

28分钟前
  • L.L
  • 还行

三联雕刻时光观看,很一般啊

31分钟前
  • 凤梨虾
  • 还行

第一次见几乎完全情景再现的历史题材影片,以外滩为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汗

3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不错的视角!恶心的自述语气;显得上海真的很娘!

36分钟前
  • 昼见
  • 推荐

我个人偏向此片 海上传奇 愣是让我看的睡着了

40分钟前
  • 了了
  • 推荐

假大空,但很有味道

45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理顺一段历史。

50分钟前
  • Ashley
  • 推荐

把上海滩风云做成这么幼齿,也很不容易的。

51分钟前
  • 摩西不夜奔
  • 较差

叶澄衷,赫德,青帮三百年来第一人杜镛,周璇,李香兰

52分钟前
  • boks
  • 推荐

贾樟柯搞砸了,于是上海又搞了这部

55分钟前
  • 五孔
  • 还行

叙事很有意思,有特色的片子,电影里的电影

57分钟前
  • 阅微草堂
  • 推荐

应该说不错,即不做作又很真实,也没有宣传的意味在里面,对于中国的纪录片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5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精彩!这就是一部缩略版的外滩历史啊!

60分钟前
  • 束发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