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1990

HD国语

主演:林青霞,秦汉,张曼玉,吴耀汉,顾美华,严浩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1990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2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3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4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5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6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3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4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5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6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7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8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9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滚滚红尘199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三毛最后一部同名作品改编。日伪时期,女作家沈韶华(林青霞 饰)在报纸上连载她的自传体小说《白玉兰》,很多情节感同身受。某日,她接到了一位神秘的读者来信。她对这个名叫章能才(秦汉 饰)的男人充满了好奇。终于,两人见面,一见钟情。然而,因为章是汉奸,常有外人滋事,令韶华很是不安。此时,她的闺中密友月 凤(张曼玉 饰)因与男友(严浩 饰)赌气,来找她倾诉。韶华一边规劝,一边把爱人介绍给她。三人一起出游,感情很好。然而,见到日本军人凌辱中国人,月凤顿觉章面目可憎。三人闹得不欢而散。此后,时局动荡,日本投降,国共开战,韶华的情感经历了更加复杂的波澜……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邻里美好的一天爱的故事酒吧篇影子美女英雄气质缄默的迷宫勇闯龙潭工作细胞:细胞大作战懵懵哒爱情2情感短线:婚庆小队武则天1963莫负青春戈壁剿匪记回忆录寻找奥特曼装饰潜艇总动员:海底两万里碎块潇洒先生粤语版摩登家庭第一季朝鲜神枪手当潮水袭来不可思议但千真万确07届同学 第一季僵尸岛屠杀五尺天涯无法投递道士上山仁慈降临死亡女孩不止是合租的关系偷心俏佳人海月姬西北偏北爱德怀德我们的克劳迪娅一善心光 (2018)北漂明星梦之血泪史

 长篇影评

 1 ) 三毛的愛情夢

《滾滾紅塵》裏的于老闆是用作映襯章能才的,他生得面貌醜陋,舉止粗鄙,偏偏卻給了韶華實在的愛---為她揮刀向敵人,用物質接濟了她,更可貴的是當她把他用金條換來的船票給了章一個生存的機會時,于老闆是毅然跳下船與她共進退,還不乏煽情地說,他掙的不過是一個照顧她到老死的機會,哪怕她愛的不是他。
這樣的愛當然是好的,值得人歌頌的。比起樣貌俊秀,談吐不凡,心細如塵,體貼入微卻臨陣退縮,三心兩意的章要高出不知幾個段位。可見心靈契合是不足夠的,衣食住行才是人賴以生存的必需。
于老闆好比寒冬裏的暖被,爐竈旁的窩窩頭,不見得討人喜歡,卻好救人一命。章能才卻是韶華肩頭那塊紅色的披肩,美雖美已,卻不見得能保暖,也只有在相擁而舞時換得一點點的浪漫。
我有時候有點懷疑,三毛怎麽寫出這一出戯來的?挂着張愛玲和胡蘭成的噱頭,卻著實與那兩個冷調人毫無關係。為愛癡癡狂狂的韶華怎麽會是冷眼旁觀的張女,她渾身無不是一派理想主義為愛獻身的氣勢,頂多說那是三毛的愛情,或者是導演的愛情,亦或是觀衆的愛情。
我以前覺得韶華不幸,因爲她愛的人是能才。現在覺得她算不得不幸,至少有于老闆一心一意的愛她。
故事歸故事,生活歸生活,誰能保證我們在世俗裏遇到的平庸不堪的X老闆不是章能才第二呢?他條件不如你就構成他不離不棄愛你的依據嗎?誰會無私無求的愛着另一個人?我不相信。如果愛情最終只能因爲軟弱而背棄,或是如出一轍的貪新忘舊,經不起生活撫弄考驗的話,我是寧可傷害自己的是一表人才的章生,至少還敗得有點顔面。
他們說滾滾紅塵有人浮于世的蒼涼,是言過其實了,它無非是三毛造的一個夢,仍然是女人對愛情不死的幻想,不過是有了一點閲歷的女人漸漸懂得了退而求其次,把幻想的要求拉低一檔落到凡夫俗子身上,但愛還是愛,渴望被愛的本質一樣。
蒼涼是什麽?是女子們終于不在幻想,世界五彩斑斕,男人多種多樣,欲望,金錢,誘惑,美貌,佔有,樣樣都有,但唯獨是沒有愛的。即使有,那也是極其容易消失的某种幻覺。這才是終極的涼,是張愛玲的孤絕。

 2 ) 人世间的错或是前世流传的因果

情感总是成不了男人坚持的理由,却叫天性温润如玉的女人变得坚如磐石。 小时候越是在情感上没有得到满足的女人,越是容易在成人后变得为爱痴狂。 从小失了父爱的沈韶华,童年叫人唏嘘的张爱玲,幼年颠沛流离过着逃难日子的三毛。 韶华对能才讲:“你坐牢我会等你,只要你答应我一件事——给我一个家。” 范柳原说:“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荷西死后,三毛的家没了,生命的意义戛然画上了句点。 韶华生在富庶之家,然而物质上却也说不上是靡衣玉食的。刻薄她的小妈,因恨她母亲而继而将恨转嫁至她身上的父亲,她为情自杀,换来的不过是父亲一句“别管她,死不掉的。”没有爱,于是不会尽心尽力地去照顾她的日常起居。虽只得“不需为钱操心”而已,在当时也已是极大的福分。 “我对金钱没有多大的观念。” 因她从小就不用关注,也无暇顾及。丧母的伤痛,父爱的缺失,足够叫一个还未历人事纷杂的孩子,耗费几年精力,吃几年苦头,再摸索几年的弯路。这一路上的泪都来不及擦拭,还如何分心去理睬有没有更名贵的绸缎,更足分足量的珠宝。 过了这一路,便也一下长大成人,对爱的偏执和金钱的淡漠业已生了根。 来时路那般漫长,偏偏这些女人对疼痛是这么敏感又后知后觉。一路上静默地捱着,不声不响,咬紧牙根,跌倒爬起,心里空洞填不满时,就用肉体的疼痛取而代之,痛时竟也不觉的是痛。回过头才发现那里有着抹不去的损伤,自己都难以面对。 然后又是新一轮的自我斗争。人就是这样与自己较劲的,死活不肯接受自己真实的模样,却还要眼角眉梢带着笑,挺直腰杆地站在人群里。 一个家,说到底,她们不过是要一个安稳的家。一个她们从小巴望着,别人却从不稀罕的家。这个家里会有一个爱她的男人,不离不弃,包容她都不能接受的自己。她会从心底里感激,一些细微的琐事就叫她欢喜。那个男人会懂得她是走过了怎样的一段路,才有了今天的淡漠和执着。 荷西懂得,老天却带走了他。 能才其实也是懂的,但第一次输给了自己的懦弱,第二次输给了命途漂泊。 滚滚红尘,要有多难得,恰逢现世安稳,又遇上懂得的人。 太难了,是不是? 女人是跟着心走的动物,心又是跟着男人的,男人的心却永远是跟着自己的。这是天性,所谓的坏男人,不过就是这个道理。男女天性上的差异,叫男人注定是要让女人伤心的。女人看得明白,心却收不回来。这个人,遇上了就是遇上了。 能才落了难,再见到韶华时,心里已不是当年同样的情绪,心里的无力感叫他觉得面前的沈韶华是这么遥远。那一刻他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当年送她布老虎的章能才。他清楚看到自己的将来,看清他的身边应该站着一个怎样的女人。他不自知,但心里已做了决定。不需要多交待一句,全部都会写进他的一举一动里。 韶华不明白,他已爱她不起。 生活的贫乏亦有贫乏的好处,那个但求食可果腹的年代,叫两人在历经几年世事纷扰后再见,仍是两颗为爱痴缠的心。 痴缠,这两个字放在韶华身上多美好,因她要的简单,纵然心里恨过一千遍,怨过一万遍;纵然眼前的男人一张口仍是自己,对她如何一路走来的不敢多问一句,她一张口,还是泄了所有情绪。 对爱的偏执,就像燃不尽的陨石,脱离了原有的运行轨迹,爱就是她的地心引力。 能才用口型说的那句“我爱你”还是来得太晚了,那是在韶华提着全部家当出现在能才的小农舍门口时就欠下的,中间错落的这几年时光,足叫韶华吃尽苦头了。而那一刻,却又什么都不计较了。爱,她只要爱就够了。 相遇是命,相爱是命,之后的相忘抑或相守亦是命,自己选择的命。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起初不经意的你我,日后爱恨不停的胶着。 生命滚滚而过,恩怨早已真假难测。 抓住不放的人世间的错,逐渐怪罪前世流传的因果。 数十年后,终叹一句,人生已太艰难,又何必执着太多? 情爱是非皆是命,这样推脱也就好过一些,是不是?

 3 ) 就知道你会这样

看过许多《sex and the city》电影版的影评,无一例外地提到了carrie跟Mr.big的婚礼,她习惯性地取得阶段性胜利,他习惯性地退缩,怒极的carrie用手里的捧花砸向big:"就知道你会这样!”

那些往事,就像那束白色捧花,敲在big头上,敲在carrie心里,然后散落四周。

千言万语。

未看实景,已让我动容。等看到时,不禁泪千行。

是怎样深彻的了解才能说出这样的一句话,又是怎样的经历才会对彼此有如此深的了解。

男人谎言誓言纠缠躲闪十年,用carrie说过无数次的那句话:you jerk me around...again and again。

女人追寻等待左顾右盼十年,明知山有虎,却自以为是武松,末了也只能幽幽地叹一句“就知道你会这样”,也算是对这十年的总结性陈词。

命中注定我爱你,何尝不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劫难。

想到福山雅治和内田有纪,想到王祖贤与齐秦,还有,秦汉和林青霞。

看到日前林青霞参加梁刘婚礼的照片,风采依然,只是不知道,她看着这对携手走过20多年终于踏入结婚殿堂的男女时,心里会不会想到自己和秦汉曾经的十八年。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三毛的《滚滚红尘》写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想的是她与荷西,演的却是林青霞与秦汉。相遇时,他已有妻小,而她刚年少出道,却已是惊鸿仙子。亦舒曾说“林青霞的美,美在不自知。她从未觉得自己美,就是她最美的地方”,而刚出道的林青霞,的确是“四处放电”,许多人说被她看一眼,就觉得心潮澎湃。的确,当我第一次看林青霞年轻时候的照片也吓一跳,我们这一代人对她的印象只有东方不败时的中性了,等看到老照片才知真有天仙下凡这回事。难怪说柏芝像她,真是其莫大的荣耀。

跟这样的女子对戏,只要性取向正常的男人不可能不动心,历来跟林青霞演对手戏的男人无一不被传出绯闻,刚出道时她也跟其中的一两个有过恋爱,只是还未遇到秦汉时,都还好,男友一个个换,反正个个都待她似宝,看不顺心了就换下一个。但是秦汉,第一部戏《窗外》,就是跟他。他说,你能接受一个已婚男子的约会吗?注定是生命中绕不过的人。

她有错吗?或许吧,错就错在爱上一个有夫之妇,错就错在那个被伤害的女人是SK-II大中华区总代之女,而她只是在眷村长大的军医的女儿。难怪日后和秦汉离了婚的邵乔茵一怒之下说“秦汉以后就算娶阿猫阿狗,也不能娶林青霞。否则就算天涯海角,我也一定大闹婚场,甚至当场自杀!”错就错在秦汉一如章能才般优柔寡断,一会儿说跟青霞相见恨晚,要跟妻子离婚,一会儿又说是气话。普通女子也未必受得了这种委屈,更何况是林青霞,排队等上位的人多如牛毛。这之后,就传出了她与秦祥林的绯闻。

三角恋的故事没多久就因秦汉的退出而终结,林青霞远赴美国,秦祥林跟萧芳芳离了婚追去,终于在美国订了婚。订婚前她打电话问秦汉:“我要不要嫁给他?”她以为秦汉会像演电影那样说:“你为什么要订婚?千万不要订!我现在就飞过来找你。”但是他并没有,只是说了一堆云里雾里“你就是个悲剧人物”之类的话,于是她一气之下订了婚,想要证明“我是会幸福的”,婚一订就是四年,一直拖,拖到最后竟是以分手告终。有说林青霞忘不了秦汉;也有说是秦祥林与林青霞性格差异实在太大。总之,这次秦没有降住林。

这时的林青霞已经年过30了,而秦汉也已与邵乔茵离了婚,于是两个孤寂的人,在琼瑶的撮合下,又重新走到了一起。秦汉用今天的话来讲,是个很小资的人,他带着林青霞去奈良看樱花,结果被台湾去日本的旅行团撞见,顿时轰动中港台。当然,无论从媒体到影迷,都是非常支持他们的,金童玉女,再般配不过了。但是林青霞身边的好友不这么看,她上倪匡的节目,倪匡黄霑蔡澜三人都在,倪匡就公开说觉得秦汉配不上青霞,青霞马上捍卫秦汉道:“什么啊,他很好,真的,比你们三个都好。”

越是事业成功的女明星,越是对爱情盲目。王菲如是,山口百惠如是,林青霞也一样。她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女性,国民党的铁杆支持者(每年都会从香港飞回台湾为国民党投票),80年代后期,已经30好几的林青霞不可避免地想到了退出影坛相夫教子,但是已经有过一次婚姻的秦汉并没有结婚的想法。1990年林青霞和秦汉一起在长春拍了《滚滚红尘》,在长春的白桦林里,秦汉替林青霞拍了无数张照片。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合作,此片也使得林青霞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金马奖封后。1992年接受采访时青霞一脸幸福地对秦汉说“好啦,现在开心啦,我开心,你就开心啦。。。我现在金马奖也有了,又有那么好的男朋友,我们这几年也存了一点钱,应该够用了。”秦汉则在旁边说你怎么这都说啊。一直都是她在表态,92年香港金像奖上,周润发埋怨她说她戏外对他不够热情,她那时广东话讲的不咸不淡,就转用国语说戏外除了秦汉能延续感情外,其他的男人都不可以。这一年也许是林青霞最后的幸福时光,拍摄《东成西就》时,当时的TVB娱乐节目主持人古巨基问张国荣会不会跟青霞戏假情真?张国荣连连摆手:“我跟她男朋友关系好好!”又是92金像奖,主持人找寻现场最靓情侣档,大声地问:“觉得秦汉和林青霞靓不靓?”秦汉羞涩地笑,青霞伸出手,在他面前挡了一挡,保护性的姿态,飞扬的笑容,跟现在的笑容又有些许不同。

当时由于《东方不败》再次焕发电影事业第二春的林青霞,事业重心已经完全放在香港。此后她又出演了《东方不败》2&3,《鹿鼎记》,《六指琴魔》。天天穿着古装戴着假发套被吊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是不辛苦的。尤其身边的搭档几乎个个都有伴,连跟她最要好的王祖贤那时都在和齐秦甜甜蜜蜜。而她跟秦汉的关系则越来越冷。其时她的家人全搬去了美国,因此她一有空总是要飞赴台湾和秦汉相聚之后再飞去美国看望家人,如果时间短则只飞台湾。加上工作辛苦,她不禁觉得身心俱疲。终于有一次在片场就跟张国荣哭诉,说自己快40的人了,还要自己一个人在香港,这么辛苦地工作。

此时邢李源在合适的时间出现了,如果是年轻时候的林青霞,怕是看都不要看他一眼。但是她已经40岁了,不能再像当年在七色桥第一次看秦汉那样,只是看他帅就芳心暗许了。而秦汉又是那么捉摸不透的人,他可以陪她游山玩水赏花看月,也可以在她生日宴会上不发一言走掉。至于最后的决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她拍《天龙八部》时在上海生病,打电话给秦汉,秦汉不愿飞来看她;而邢李源什么都没说第二天就出现在上海。还有一种说法是,她在香港过圣诞,希望秦汉过来陪她,朋友传话给秦汉,他则说,既然她要我去看她,那么让她帮我买机票好了。青霞左思右想,最后还是放下自尊给他买了票。但是秦汉又说,即使她给我买了票,我也不一定会去。

真是凄凄惨惨,冷冷清清。

于是十八年的坚持,一秒就崩落。

于是就像沈韶华在最后一刻把逃离上海的船票给了章能才,她把自由还给了他。

年前尚见到她与秦汉携手同游,年中她已与认识才半年的邢李源举行盛大婚礼。

不可谓不迅速,“快刀斩乱麻”。

鲜少有人说她的不是,但也有少数人说她贪慕虚荣,“老大嫁作商人妇”。

记者蜂拥而至采访秦汉,他闭门不出。此后他再也没谈起过林青霞,也没再结婚,只是说“从此山水不相逢,莫道伊人长和短”。直到2007年上《康熙来了》,他才淡淡地说“分手就不再是朋友了”,甚至还说出“selina比林青霞漂亮”这种莫名其妙的话。可见那么多年,不管在不在一起,谈到她,他总是不善言辞。

林青霞从此成了幸福的“邢太太”,并在43岁和46岁做了两次高龄产妇,产下两个女儿。但她终是没能生个儿子,使得前两年频频传出第三者及离婚的传言。更有说她名下没有邢家任何物业。但她什么也没说,依旧台湾香港两地跑,不时和朋友聚会喝茶,也许人过半百,什么都看的开了。当记者再度问起秦汉,她说,和他在一起,常常没有安全感。

归属感和安全感,连亚洲第一美人都不可兼得。

是相忘于江湖也好,是老死不相往来也罢,有过交点的人生,从此叉开,红尘滚滚,渐行渐远。

除了在台北仁爱路的两幢小房子,它们分别属于林青霞与秦汉,时隔多年,依旧相依而邻。

转眼十多年,那段属于80年代港台巨星的流金岁月已逝,他们渐渐地成了新一代明星新闻中的配角,只是有一次,偶然地在别人的文章里瞥到这句话,心头大震:

人间处处有遗憾,最憾是--

青霞不能嫁秦汉。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

 4 ) 《滚滚红尘(Red Dust)》:一个矫情的爱情故事【第2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8/red-dust27.html


滚滚红尘 (1990)

本片获得1990年第2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影片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日本占领期间的中国,女主角因为交男朋友被父亲关在家中,为此她开始写小说。女主角父亲死后,她重获自由,离家后已写小说为生。此时,在伪政府工作的男主角非常喜欢女主角的小说,两人见面后一见钟情,就经常黏在一起。一次,两人约会后,男主角在楼中发现邻居藏有手枪,之后邻居就想杀死他。男主角制服邻居后,拿出一些钱让他们搬走了。其后,女主角的好朋友来看望她,见过男主角后非常中意。可是当好朋友知道男主角是伪政府官员后,对男主角态度马上变了。一段时间后,那个要杀死男主角的邻居家女人来求男主角帮忙救她丈夫,女主角只好让男主角离开,两人再不相见。抗战结束后,邻居家女人带着一伙人来大闹女主角家,她只好收拾东西投奔住在乡间的男主角。可是,男主角此时与房东关系暧昧,这让女主角一气之下离开了他。1949年,共产党要进城了,男主角来找女主角,两人又撞见邻居家女人。在女主角急中生智下,摆脱了她的纠缠。最后,一直暗恋女主角的富商让她陪自己坐船走,可是女主角却把船票给了男主角。就这样,富商留了下来陪女主角。四十年后,男主角回到大陆,看到了女主角的小说及她的档案,感慨万千。

这是一部让我很无语的电影。本以为影片的名字如此大气——都“滚滚”红尘了,电影也得近似一部史诗吧。可是,它让我大失所望,不过是一部人物性格残缺、剧情俗套的大众爱情片,真枉费这么好的一个电影名字!这部电影有多么不好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傻乎乎的痴情女人被一个花花肠子的男人哄骗上当的故事,只不过故事背景放置在了中国动荡的十几年间。而且,影片对于这几十年的描写也不深入,就是流水账式的记录:一会“日治时期”,一会“1949年”,一会“1989年”,多么枯燥乏味啊!中国历史,还不至于让这部电影讲述吧!至于影片最后说得“整个民族和她一起受难”,太牵强了吧。按照影片的理论,生于那个时代的人,都在与整个民族一起受难!

以上还不是最让我郁闷的。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影片整体风格非常不统一,是一部风格杂乱的大杂烩。首先,影片开始的部分还算正常,女主角写小说什么的。但是,当男主角出现后,影片就变了味:昏暗的灯光、晃动的镜头、暧昧的笑容,看起非常像一部格调低下的色情电影。之后,当有人要暗杀男主角时,影片风格乍变,,一下子变成了惊悚片,那视角、那音乐,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杀手出现之后,影片又变成了动作片!哇,原来文弱的伪政府官员还是一个功夫高手,三下五除二就拿下杀手,而且还威胁起孩子来,这套路轻车熟路,像极了好莱坞动作片中的歹徒。再之后,女主角好朋友出场后,剧情陡然变成喜剧片,其中对话让人捧腹。本片最夸张的是,当女主角好朋友死后,那重新出现的鬼魂和满地鲜血,让影片变成了一部非常正宗的恐怖片,还挺吓人的!再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则是台湾擅长的情爱片,那谈情说爱的感觉,太矫情了!最后,当所有人都争着上船时,影片变成了灾难片,那人山人海的架势,让我想起了《2012》——船票难求啊!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本片编导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什么类型片都想学,却都没学成,变成了一部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严浩这位导演,不知道拍电影要有自己的风格吗?

这部电影已经差不多被我评的体无完肤了,就不多说了。只说最后一点,如此糟糕的电影,还糟蹋了罗大佑写的那么好的一首歌。我还有一点疑问,歌词内容与剧情没有任何关系,难道是先有歌曲,后有的电影?

本片演员都是港台红极一时的明星。林青霞拍摄本片时已经不年轻,但依然风姿卓越,美丽不可方物,美女就是美女!张曼玉与林青霞相差十岁却演起她的闺蜜,可见女人的年龄很有趣。当然,张曼玉在本片中正所谓年轻逼人,片中有不少脸贴在一起的场景,明显看出张曼玉比林青霞有朝气。至于演技,两人都是尽职演出,都没有太出彩的表现。尤其林青霞,演这么一个痴情女就能获得金马奖,太没有难度了。秦汉在本片比在《汪洋中的一条船》中成熟多了,不过还是那么的文弱,看来他已经被定型。在本片中他的演技同样一般,中规中矩。其他人都是龙套,不说也罢。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烂片中的怪片,越看越诡异,真搞不懂编导为什么拍这么一部没内涵的电影?三毛就这水平?不比琼瑶高多少嘛。

序列:0906

滚滚红尘.Red.Dust.1990.D5.HalfCD-TLF

2012-08-21

 5 ) 你甘愿,就不能自顾尊严

看《滚滚红尘》我老想起《色戒》。倒也不奇怪,都是旁人眼中的张爱玲,一个是文艺女青年三毛的,一个是文艺男中年李安的。张爱玲可一点也不文艺腔。
 
什么是文艺腔,我说不好。譬如一女娇嗔她男友的不好,“我想要《今生今世》,他说给我买胡兰成。”这就是文艺腔。张爱玲要的是胡兰成,对《今生今世》她只说,“缠夹得奇怪”。
 
爱上汉奸这样一个政治上不正确的话题,三毛处理得很感性,李安处理得很性感。说到底都很文艺腔。张爱玲自己想来不作太多考虑,汉奸亦只是一个角色,王佳芝也不过太入戏的当家花旦。演戏就是作,文艺腔也是作。张爱玲很多时候很想要入戏,但即便身在戏中时,她也看得清这局;抵死缠绵不愿出戏,是因为清楚知道出戏是荒凉的。张的每一部小说的背景,都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你去看她的《色戒》,写王佳芝等易先生时蘸香水,“微凉有梭,一片中只有这点接触。”只一抹苍凉的手势,指与人看,那红尘万丈背后的翻云覆雨手。
 
我总觉张那一句“心低到尘埃里”,是她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因为再不演就晚了。出名要趁早,遑论爱情。后来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是对胡邀她入戏的感激。诗经说赋比兴,演戏就是兴,兴就是作。小说里易太太佯斥王佳芝,“哪有这样的,不作兴的!”“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作兴的是爱玲。明知是戏偏沉溺,但这亦不是文艺腔。我丝毫无意责张不诚不真,借胡兰成的话,人世清嘉男女贞信亦不过是如小孩子扮家家的游戏。
 
张送别胡兰成的时候,独自在雨中伫立良久。这亦是一出好剧,经胡的口讲出,而胡亦是张在事后讲与他听。胡和张都极喜欢戏,看戏,也演,更多时候是在言戏。不消说与彼此听到,心中双双开出花来,闻风而相悦。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忽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太晚了。”
紧接着就是,致命的——
“快走。”
 
沈昭华送走章能才,王佳芝送走易先生,张爱玲送走胡兰成。三对人三场戏,个个正大仙容,场场欲仙欲死。
 
便胜却人间无数。
 

 6 ) Red Dust (1990)

(一)
    <滚滚红尘>,

出品:汤臣 片长:94’ 发行:嘉禾 作曲:史撷咏 导演:严浩 摄影:潘恒生 编剧:三毛 演员:秦汉 林青霞 张曼玉

      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影射张爱玲和胡兰成而写的,剧中的沈韶华和章能才身上处处可见张与胡的影子。
      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动乱年代。
      故事,全中国人悲欢离合或一则凄怆无止的爱情故事,更,是三毛自身灵魂的告白。

      混乱的时代,错误的开始。
      她把留声机开得很大声,打赏给下人的时候总是出手阔绰。
      她喜欢趴在床上写作,一派顽皮和天真。
      他给她一个泥老虎,于是她泥足深陷。
      管他是不是汉奸,管他有没有日本血统,那样的年代,谁还在乎那么多?

   

      影片开始。林青霞扮演的沈韶华,坐在阁楼的床边,疯狂的念着一段文字:“玉兰名叫白玉兰,又叫往望春花,因为它的花洁白如玉,即称玉兰。……玉兰名叫白玉兰又叫往望春

花因为它的花洁白如玉,即称玉兰。”一遍遍重复,语速越来越快,蔓延着执拗以及神经质的情绪,让人直觉到一种疯态。

      镜头缓缓从她不断地抖动的身体移开,透过木条封住的窗台,向院中望去。一个青年爬在墙头大声呼叫:让我见她,让我见她。在众多的仆人拉扯下,他被一阵殴打。

      接下来的那组镜头,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可以闭着眼睛描述。
      这个女人,坐在潮湿的阁楼中央。阴暗的房间,墙面写满了字,用手指和血划出的痕迹。外面的风雨,拍打着窗户。哐嘡一声,玻璃掉了下来。碎片在地上反着光。她捡起一片。空气是过分潮湿的,仿佛有苔藓的味道。整个画面呈现在一片墨绿色当中,镜头上迷离着一层水汽。
      女人,低下头,头发浓密的散落下来,遮住了憔悴而凛冽的脸颊。滚滚红尘的音乐由快到慢,由快到慢,由急促到奄奄一息。
      韶华纤纤的手摆弄着那块她捡起的碎玻璃片。微笑着,她割了下去。大腿,手腕。她不呻吟,也不哭泣。血液一点点渗出,再深深陷入在阴影中。

      一直一直,都记得,那些墨绿色的可以窒息的色泽,它穿过一个女人脆弱敏感的身体,穿过四十年代的颠沛流离,穿过旧上海的风霜雪雨,再一次落在我身边。只是现在,我在北京,寒冷的北京。

(二)

      回旋在脑海的是林青霞俏皮的笑和秦汉过时了的眼神表情,以及张曼玉在里面的不羁。

      印象中,那个,黄昏舞蹈的那个片段。
      乱世的男女,在这个狭小的阳台拥舞,她把她的脚轻轻放在他的脚上,像在舞像永恒。
      “我们结婚吧。”主动的是女主角。
      “我的身份会害你一辈子。”他是为她着想吗?还是全当推脱之词?小西姐说过,男人总是有很多推脱之词。
      于是,我还是把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拿了出来,重读了一遍那篇《民国女子》。
      我承认从不了解胡兰成此人以及他的著作,买《今生今世》权为此一篇《民国女子》。《民国女子》是了解张爱玲的一篇好文章,在《今生今世》里,也只得这一篇被我重复读着,其他的,全是小男人的狡黠,所谓的“才子散文”,全当放屁。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此时正值,张爱玲红遍整个上海滩,一位特殊读者因为读了她的小说而生爱慕之情,随后两人结下了一段乱世姻缘,他就是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胡兰成。

      张爱玲的文字成熟老练,对于世事和情爱却认知尚浅。胡兰成长她十五岁,性情风流,且已有过两次婚姻的经历。1944年两人签订婚约。抗战胜利前,胡兰成先到武汉办报,在此期间他曾与一医院护士周氏女子交往频繁。日本战败后胡兰成成为通缉犯,他后来逃避至杭州和温州一带,又与一乡间富孀范秀美同居,在张爱玲探望他的时候也不掩饰与范的亲近。张爱玲伤心之极,她说给胡兰成的一句话,至今仍然以极其刻骨的姿态留在我的脑海,“你与我结婚时婚书上写下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的确,男子的”承诺”或然只是允“诺”了而已,而真正能“承”担下来的,凤毛麟角。两人最终了断了这份乱世姻缘。不久胡兰成与范秀美结婚,后又逃往日本。而张爱玲经香港而后定居美国,于1995年去世。

      韶华是一个敏感且有才华的女子。她从富有而冷酷的家庭中挣脱出来,靠写作为生。作为她的读者,章能才这个无奈地苟活于乱世的男子走入了她的生活。渐渐地,张爱玲的轮廓跳跃出来,一样的家世,一样的才情,一样的承受世间责难的恋情。上海的魅力永远有一部分归自张爱玲的光芒。那是个非上海莫有的奇女子,在那座金玉其外,骨子里却荒凉透了的城市里孤独地生,孤独地走。

      这是三毛唯一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自杀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很多人对于三毛是有情结的。不仅仅是那个背着背包走出去流浪天涯的传奇女子。她与荷西的故事、与王洛宾的故事、《橄榄树》、流浪的气质。一直被很多人传唱和模仿。“和三毛很像”是一句暗语,意味着这是一个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孩子,身怀异禀,不甘于世俗的俗,不拘泥生活的苦,有为爱情拼命的决心和流浪远方的胆量,兼顾恣肆汪洋的才情与浪漫。

      看三毛的时候,为荷西少年时对三毛说的那句:“你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一过,我要娶你。”而深深感动。也为《五月花》而默默流泪,因为写那本书的时候,是三毛伤心欲绝的时候。荷西工作中因潜水死于大西洋的海底。
      荷西去世的那一年,三毛停了十个月的笔。我还记得有这样一段文字:“父母来问为什么十个月没写文章,我说:‘荷西不能睡觉。’父亲问为什么荷西不能睡觉?我说:‘我不能告诉你,反正他不能睡觉。’他们又追问,后来我说了,因为我们是很开明的家庭,我说:‘六年来,他不论如何睡,一翻身第一件事一定找我的手,然后再呼呼大睡。’”
      这是一个失去挚爱的女人的文字,看不出悲哀,看不出绝望,但实际上,她的生命已经几乎,完全走失。这就是三毛,和,她的爱情。

      滚滚红尘,三毛不是在写一个叫沈韶华的女人和一个叫章能才的男人的故事,在她生命快到终点的时候,她想表达一种人类永恒的生存无力感。相比张爱玲,或者剧中的韶华,三毛的感情经历还算是比较圆满的,至少没有“生离”的痛楚,于是她便用了“死别”这样一个最强烈的方式为自己的故事画上了一个突兀的惊叹号。

      整个故事是内敛的、忧郁的、伤感的、压抑的,同时也是作者压抑中的发泄。全书以韶华在小屋囚禁(小视角)开始,又以时代变迁中离去(大视角)结尾,渐渐发现,拘束压抑的环境尚还活着,自由宽阔的环境反而死去,一个人的心灵从压抑中走出来,寻求死亡(死亡的世界了是自由宽阔的)来解脱,也正反应了三毛对红尘的悲观厌世,对人世滚滚的绝望,终不成活。

(三)

       几年前,我反复看了剧本。
       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前面人物性格的交代:沈韶华、章能才、余老板,还有月凤,没想到三毛写惯自我心情的笔触也能把他们刻画地如此深刻而别致。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这篇出自三毛笔下,取材于她最喜爱的作者经历的文章,却让我有着这样的错觉:似乎是出自故事的主角,张爱玲自己的手中。
      张爱玲的故事,结局凄凉。冷冷的公寓里,老去,逝去,仿佛就是一时传诵的蜚语流言。

在三毛写的故事里,终结似乎在追求一种异于原迹的方向。她想传递一个讯息:章能才其实一直是深爱着韶华的,无论是在日伪政府里任职,还是后来和韶华的离散都只是为形势所迫或者自身性格软弱罢了。因此,安排的结局也就变得合理:解放前夕,韶华历尽艰苦搞到一张逃往台湾的船票,要让心爱的男人逃离苦难。能才以为他们终于能一起过上太平日子,直到上船的刹那,她才发现原来只有一张船票。此时已经来不及了,船已起航,只能眼看着心爱的人渐渐消失在汹涌而疯狂的人潮里,任台湾海峡的冷风吹干模糊了双眼的泪水。几十年后,能才终于回到大陆,寻找韶华时才知道她已死于文革,只留下一本最后的小说:《白玉兰》。---说到这,必须交代一下剧本的结构:三毛在一开始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戏中戏”:韶华一直在构思和写作着《白玉兰》:女主角就叫玉兰,其中的情节和韶华的故事是平行展开的,似乎是在象征和预言着什么---最离奇的是小说的结尾,玉兰生下的女儿居然叫做“月凤”!(月凤是韶华一生的知己。)于是剧中的“虚拟”与“现实”就这么神秘地交汇了起来。至于电影,也尽力做好了有关时空和情节交错与汇合的表现。

      也许是《半生缘》的小说和电影给我的印象太过深刻,而《滚滚红尘》又和张爱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毛又恰恰安排了一出“戏中戏”,种种因素,让我在看剧本时,不时地要把自己从交错纠缠的人物情节错觉中费力的拉回来才行。比如,看到剧本中章能才踩着楼梯上去找韶华时,脑子里想象着胡兰成和张爱玲相见的情景,而眼前浮现的却是世均踏着木板台阶上去看曼桢的影像---背景都是在旧上海的弄堂阁楼里,阴阴暗暗的,都有点乱世的颓废,以及大时代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的浪漫情愫。更为贴近的是:三段“红尘中的情缘”终究都未能逃过滚滚红尘中“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就象电影里曼桢所说:“如果真是那样如意的话,也就不会是一个故事了。”是,“再也回不去了”的不完美,才是“故事”应有的格局。


(四)

      多的不想再写,眼睛有些痛了。
      但不得不提,演员。以及OST。
      关于演员:
      1990年,林青霞不年轻,也不老,秦汉也看不出发福的样子。
      那是俩人感情经历磨难后又让他们走到一起的电影。
      秦汉的优柔寡断和林美人的尴尬位置,同赴长春,让他们的感情由戏外延伸到戏内。
      关于几段感情,林青霞给的答案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年龄”,遇到适当的对象,“那是缘份”。
      17岁以《窗外》入行,她那种“惊人的美”,被琼瑶认证为笔下女主角的最佳人选,她彷佛就是那个从书中走出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女,尤其是和秦汉、秦祥林一起演出的《我是一片云》,戏里戏外都是难解的三角习题,更是她人生的缩影。
      林青霞坦言,有20年深爱着秦汉。他们是台湾影坛的梦幻组合,他们被许多人关注与祝福。可是,她和秦汉的感情,最终以必须说再见结束。但还是很美,至少,经历过美。
林青霞美丽了50多年。她婚后淡出璀璨银幕,却找到了人生的活水。在最近的金马奖颁奖礼上,又看到林美人,还是那么动人,只是岁月让她的美更加深厚,很好。

      关于OST:

    《滚滚红尘》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这种悲壮,仿佛只有三毛自己才能理解。可是当听到罗大佑和陈淑桦合唱的“滚滚红尘”,却发现罗大佑试图表达的也是一种悲壮。
      罗大佑一贯的率性中透着柔情,回应着一往情深的陈淑桦,也配合着暗暗起伏的旋律,虽然两人相爱“想是人世间的错或是现实流传的因果”;虽苦苦相恋不能善终,可是“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虽然无奈“那尘世转变的脸孔后的翻云覆雨手”,然而毕竟“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余音缭绕的耳语回荡,仿佛要把这段生死恋永远留在人间。

      曾经还有缘听过凤飞飞演唱“滚滚红尘”,很淡漠的歌声,平平直直的,却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方式。

(五)
   

     《诗经·邶》中有诗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是,关于死生契阔。我们谁都心往而无力。

 

 

 短评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足以泪流

7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三毛的编剧,林青霞与秦汉的情侣搭档,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原型,张曼玉的出彩表演,再加上罗大佑那一曲柔肠寸断的《滚滚红尘》。这些,已足够构成期待一部经典的理由了。”

12分钟前
  • 沈书君
  • 还行

三毛的《滚滚红尘》写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想的是她与荷西,演的却是林青霞与秦汉。而我不解的是,为什么现在的电影或恶搞或庸俗,或疯癫或假正经,再也找不到滚滚红尘这样气质的好电影了呢

14分钟前
  • meiiii
  • 力荐

虽然是三毛的剧本,骨子里却是张爱玲的精魂。国仇家恨永远都是小情小爱的脚注,要倾一个国、一个城,才能把爱情的起承转合述说完整。红尘滚滚,滚滚红尘。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张爱玲和胡兰成、三毛与荷西、林青霞和秦汉……全部都是令人叹息的爱情

19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我对这部电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因为这是一部既有张曼玉、也有林青霞的电影。小时候我自我介绍的时候会说「张曼玉的曼、林青霞的青。」总感觉这么说 会让我的名字更美一些。终于等到数码复刻版《滚滚红尘》。仿佛是有人吹散了时光的尘埃,每一个脸庞都变得焕然一新。28年前,有一个男青年在放映厅看完了《滚滚红尘》。他决定取两位女主演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做名字,送给即将出生的女儿——我就是那个女孩儿。故事的最后,死于文革的沈韶华,在遗作《白玉兰》的结尾写道:「人们问她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她说娃娃生下的那个晚上 月亮好白,就叫月凤好了。」月凤是韶华最好的朋友,她让早亡的月凤以另一种方式得到生命的延续。林夕写了粤语版《滚滚红尘》的歌词,有一句是这样唱的:「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

24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林青霞和秦汉的对戏非常到位,不仅把国乱家亡之时相互怜惜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把个体命运的无力感表达得恰到好处——这当然和两人本身的气质有关。试想要是换了杨幂和黄晓明,这戏就不能看了。所以演戏本就不是扮演别人,而是自我的展现。高贵和平庸,一眼就明白了。

26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最喜欢的作家,最喜欢的演员,最喜欢的歌

30分钟前
  • 清秋雨薇MOMO
  • 力荐

心里总是留位置给“秦汉”这件事,下场总是很惨烈。“秦汉”的我爱你,听起来总是令人发笑。而我竟然以为上个世纪的人会比我们无私一些吧,真是傻到家了。就算是换一个时空,也还是一样的结果。

35分钟前
  • 推荐

或许可以看作另一出版本的白蛇救夫。只不过这里白蛇是凡人,是林青霞,许仙是妖,是秦汉。这一回许仙算不得辜负过白蛇,他只是活到垂垂老矣。小青也是早夭的人,是张曼玉。

38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修复画质还行,电影其实没那么好,注重情绪、氛围、情调,故事却比较平淡,有些地方煽情得琼瑶剧,当时热恋之中的秦汉、林青霞演出了痴缠恋人感觉,这无需表演,就是她们自己的写照,电影之外他们终于还是没能在一起,这个片子没有严浩导演的《似水流年》好。

4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喜欢这样浓烈的感情和浓烈的美。月凤一闪山,“女人遇到最爱的那个人,就是她最危险的时候。”她活泼离去的样子,以后也很难忘记了。原来有一种人,真的是为表演而生的,总之,她不演,可惜了,纵使身边的人儿再动人,也不及她伶俐,目光难以从她脸上移开。

44分钟前
  • 天生变态难自弃
  • 力荐

唯一一次落泪是因为余老板,他说他不怕死,他只想照顾她,对她好,待局势稳定之后,章先生就会回来接她走,他不计较。

46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严浩的腔调,不提张爱玲与胡兰成,林青霞与秦汉的感情纠葛也够让人唏嘘的了。3星半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三毛写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想的是她和荷西,拍的是林青霞和秦汉

55分钟前
  • 海啸
  • 力荐

张爱玲、三毛、林青霞秦汉,一人一星就值这分了。巨蟹男是典型关键时刻怂的主儿,况且天蝎女炽烈纯粹的爱本就一定要棋逢对手,不是人人都接得住。欸,“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

60分钟前
  • 叭卦我最懂
  • 推荐

“整个民族陪她一起受难。”唉。。。

1小时前
  • 高歌
  • 力荐

这个世界上,乱七八糟的男人,终归很多。林青霞只一个。张曼玉只一个。三毛只一个。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

1小时前
  • 沉歌
  • 还行

她把生命还给了我,而在她最伤心的时候,她只有她自己

1小时前
  • 苏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