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弃兵第一季

全7集

主演:安雅·泰勒-乔伊,伊斯拉·约翰斯顿,玛丽埃尔·海勒,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马辛·多洛辛斯基,雅各布·福琼·劳埃德,比尔·坎普,马修·丹尼斯·刘易斯,罗素·丹尼斯·刘易斯,克洛伊·皮里,摩西·英格拉姆,哈利·米尔林,多洛雷斯·卡波里,贾妮娜·埃尔金,帕特里克·肯尼迪,克里丝蒂安·赛德尔,阿克姆吉·恩迪福尼恩,塞尔吉奥·齐奥,丽贝卡·鲁特,弗雷德里克·斯特罗门格,索菲 麦希拉,威廉·霍尔伯格,埃洛伊塞·韦伯,约翰·施瓦布,朱丽·帕德尔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1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2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3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4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5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6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13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14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15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16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17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18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19后翼弃兵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后翼弃兵第一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沃尔特·特维斯的小说改编,这个成长故事探索了天才背后真正的代价。20 世纪 50 年代末,年幼的贝丝·哈蒙(安雅·泰勒-乔伊饰)被遗弃并托付给肯塔基州的一家孤儿院。她具有惊人的国际象棋天赋,同时对政府提供给孩童的镇静剂上瘾。贝丝被自己心中的恶魔所困扰,在药物和痴迷的双重作用下,她变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技艺高超且富有魅力的弃儿,并决心打破男性主导的国际象棋界建立的传统界限。港口虎神实习医生格蕾 第二十季灰狗攻击通缉犯传奇美国行动欲望跳台护送钱斯只有喵知道宝宝的第一年第二季如果战火爱火所爱隔山海荒野间谍第二季叶问:终极一战老房有喜天堂岛疑云第十季皎月流火在我入睡前2014杀人短片李清照九州天空城利欲两心藏色之物玫瑰奇缘恋与大明星国语东归英雄传1993乞丐不予警告致命主妇滑稽戏丹东划过天空的星社团穿越时空的女巫第二季婚礼傲客谁杀了马尔科姆X第一季西尔玛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92霸王花与霸王花遇见你之后第二季不离婚的男人―绿帽夫与恶毒妻的欺骗之爱―小心为上我的九月

 长篇影评

 1 ) 女人呐,没有一个开心的,结论是不要结婚生子,sad

女主角我们放到最后讲

1,女主妈妈

聪明,康奈尔数学系博士

偏执,拒绝丈夫的帮助,坚持带着孩子流浪

可以分析出,女主妈妈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但是因为偶然怀孕(后面女主说应该是结婚了),放弃科研,但是内心空虚,最终精神出了问题,偏执地拒绝所有人的帮助,带着女主流浪,生活潦倒。

女主母亲说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可以想象,这个错误是关于人生选择。

她是一个女博士,而且出身优渥,但是最终陷入婚姻和家庭,最终心态失衡。

一个没有追求的女性,婚姻和家庭会让她幸福,何至于心态失衡?

说明她顺从了社会对她的要求,但是内心却存在抗拒,最终走向极端。

总结,不要委屈自己,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而委曲求全,你可能会最后疯狂,尤其是聪明的女孩。

她不开心。

2,女主养母

某种程度上,女主养母和女主生母一样,都是放弃了事业,步入婚姻。

区别是,女主养母是因为自己能力问题,不敢登台,已经放弃了事业,然后步入婚姻。

但是她期待的婚姻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孩子。

因为失去了孩子,她开始酗酒、喋喋不休,没有朝气,最终也被丈夫嫌弃。

生母是因为内心对事业极度渴望而绝望,养母是即使放弃了事业,但是婚姻也不幸福,即使不渴望事业,还是不幸福。

如果养母婚姻生活幸福,估计她也不会不开心了,事业对她显然是第二位的。

可是啊,天不遂人愿啊!

墨西哥的情人,则再一次证明了爱情靠不住。

其实这里是对女主爱情观或者说世界观的启蒙。

她眼见着养母陷入热恋,又眼见着养母情人离开,她知道,男人靠不住了。

情人说是有事情要处理,呵呵哒,谁信啊,不过是玩腻了,真的要是爱,就留住养母呗,墨西哥和美国的距离,不算太难跨越吧?

就是玩玩而已,养母却是付出真心了,所以才会在情人离开之后一蹶不振,最终死在床上。

她也不开心。

3,女主高中同学

apple pi女性社团的老大,一个很美丽、青春的女孩。

高中毕业就结婚,推着婴儿车,到廉价购物中心买东西,曾经说过,绝对不会去那种平价店铺的她,询问女主gossip的她,最终,在婴儿车底下露出一大袋子酒。

等待她的是未来漫长的婚姻试炼,我们可以想象,已经开始酗酒了,未来能好到哪里?

她是一个意象:一个美丽的女孩,没有事业,早婚的结局是什么。

4,黑人室友

独立、有趣、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她是一个正面女性形象,而且是一个普通的,因为显然,她不是天才,但是她依旧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5,女主自己

女主拥有的三段感情,很典型。

初恋crush,结果发现是gay,你妈的你gay还跟我直女玩暧昧?!

第二段是疗伤+寂寞,不是真的爱。小天使男友也发现自己只是安慰剂,所以默默退出了。

其中一段,他本来准备表白,我感觉都可能求婚(其实我整牙齿都是为了你,我一直在等你,我准备.....)

但是女主及时打断了,这里她是拒绝进入稳定长期,导向婚姻的感情的,第一她不爱,第二她见过生母和养母的处境,知道女人结婚了玩完了。

第三段是benny,天才小少年,是正常恋情。

两个人势均力敌,女主明显是喜欢benny的,但是不到爱的程度。

亦师亦友、炮友、棋友,但是女主因为心里有人(初恋),所以谈不上全身心恋爱。

女主不能长期稳定走向婚恋,因为她身边就没有婚恋幸福的女性。

难道生母和生父相遇的时候不相爱?

难道养母和养父相遇的时候不相爱?

难道高中同学和丈夫年轻的时候不相爱?

但是爱情没有毛线用,生活会把一切爱情变成鸡骨架,丢了你舍不得,吃了你没有味道,熬汤吧,还麻烦。

尤其是对事业有追求的女孩子,你的不甘心以后会在你的婚姻生活中稍有不顺利的时候就出来吞噬你。

如果你有才华,那更糟糕了。

有才华的女性婚姻生活幸福的概率太低了。

如果你是个天才,那就开后宫吧,别指望婚姻生活了。

看完了这部剧,再一次证明,女人呐,结婚生子永远是下下签。

靠谁都不行,靠自己。

最后,电视剧不是生活,做人不能高估自己,如果你选择不靠人,选择独身,你要做好没有金手指,不是爽文女主的可能性,你可能和结婚了的一样惨。

生活没有救赎,就是干。

 2 ) 不写爽文,它依然成为大女主戏新标杆

作者: pASslosS

今年真是好剧不断,网飞大女主新剧《后翼弃兵》一经上线,豆瓣评分直冲9分+且居高不下,一口气刷完七集之后,就像看了部极为流畅的长电影。

可以断言,这就是今年最好的迷你剧之一

《后翼弃兵》改编自沃尔特·特维斯的同名小说,由斯科特·弗兰克操刀撰写剧本,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女”的成名&成长之路

在观看之前,我只觉得这是个较为“个例”的故事,毕竟天才实为少数,且不可复制,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很难代入她们的生活经历。

但《后翼弃兵》的颠覆性在于,它没有以探讨“如何胜利”为中心,正相反,它聚焦了各种各样的失败以及成为天才的代价

上一次让我看得如痴如醉的同类题材作品是汤浅政明《乒乓》,虽说一部是动画一部是剧集,却也算殊途同归。

这些天才角色的所有比赛都映照出他们与心魔的对抗过程。人们围绕着一项竞赛展开交集、做出选择、找到位置,在迷失中找寻自己。

上世纪50年代,贝丝·哈蒙成了一名孤儿。那一天,她的天才母亲带着她去找抛弃了她们的父亲,结果被拒之门外。

在驱车回家途中,贝丝的母亲选择了自杀,留下了毫发无损的女儿。

母亲死后,贝丝被送到教管严厉的孤儿院。在那里的地下室,她遇到了一个性格古怪脾性强硬的老看门人萨贝先生,并对国际象棋产生了难以割舍的热情。

她还在孤儿院交到了唯一的朋友——一个比她大很多的黑人女孩乔琳。因为肤色,乔琳没有被收养的希望。

此外,贝丝早早对一颗绿色药丸产生了依赖。

这是镇定剂,她借由这枚小小的药丸控制情绪,并利用幻觉挖掘天赋。每次和萨贝先生下完棋,她都会在孤儿院的屋顶投放想象的棋盘,以属于天才的方式进步神速。

贝丝·哈蒙在60年代初被一对中年夫妇收养,这时的她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极强自我保护机制的女孩,经常给人高冷又不在乎任何人感受的印象。

但也正因为这种我行我素,她的国际象棋天赋开始在孤儿院之外的世界里绽放。她偷杂志,想尽办法参加比赛,在打败了很多优秀(均为男性)棋手之后,在圈子里有了一些名气。

与此同时,这个新的家庭正在面临危机。这对夫妇曾有过一个孩子,孩子去世之后家庭也破碎了,贝丝的到来成为压垮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的养母接到了一通电话,原来常年出差的丈夫已经在丹佛组建了新的家庭。

一个孤儿和一个被抛弃的妻子,她们没有放弃彼此。为了维持生计,打比赛成了唯一的希望。母女俩相伴飞往许多地方参加比赛,路费和报名费算做投资,赚来的奖金算做收入。

但养母的突然去世让她再度成为孤儿,在那一晚,贝丝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俄罗斯棋手博戈夫,一败涂地。

此时的她虽然已经跻身世界最佳棋手行列,状态却日渐低迷。贝丝仿佛一列不受控的火车,身上同时闪现着亲生母亲和养母的影子,这些影子是被男权社会践踏并抛弃的“失败女性”,当她们不能履行家庭价值,就会被一个以男性为主的家庭随时抛弃

贝丝的“唯一”始终是国际象棋,但不断囤积的药丸、酒精和失败随时可以将她击垮。

此时,“天才”带来的问题也逐个显现。

首先,在别人眼中,她是一个“只想赢”的棋手,也是一个“只会赢”的机器。

在下快棋时,她接连输给昔日的手下败将。

她一直把“在头脑复盘棋局”当做独一无二的天赋,却被告知“优秀的棋手都会这样做”,这意味着天才不是只有她一个。

第一次失败惨不忍睹,随之而来的第二次失败则让她当场崩溃痛哭。

两次的对手都是博戈夫,她碰到了一面最为坚硬的天花板,每一次交手都让贝丝备受羞辱,她甚至开始堕落,消极比赛。

如果没有办法打赢下一个对手,那么下棋是否就丧失了意义?

对于普通人,放弃一件不擅长的事是很容易的,但贝丝不同。她无处可去,天赋是她的武器也是牢笼。 况且,就算赢了,接下来的生活该走向哪里?正如她曾被许多人反复告知的那句话——“下棋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但是贝丝毫无放弃的可能。

其实,《后翼弃兵》对“天才”的诠释做了一个精彩的扭转。

在最开始,贝丝的崛起完全是被“创伤带来的愤怒”和“对天赋的依赖”所驱使。愤怒基于自身的遭遇。她是个孤儿,而在国际象棋的竞赛世界,从萨贝先生到博戈夫,她的每一个强劲对手都是男性。

没人指望女人会下棋!仅仅因为她是女性,其他棋手就低估了她,其实正是这种愤怒让贝丝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国际象棋届新星。

此外,贝丝对药物的依赖意味着对个人天赋的执迷。她把绿色药丸当作启动天赋的开关。

报名最后一场绝杀需要钱,而此时的她已经一无所有,最后去俄罗斯的费用由乔琳提供,这本是乔琳用来就读法学院的学费。

而在封棋间隙,是同僚彻夜复盘棋局的帮助让她如虎添翼,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胜利,或者说,尽管贝丝是毋庸置疑的天才,但在最后,她不再依赖“孤独的胜利”

而《后翼弃兵》做得极棒的一点是:即便是不懂国际象棋的人,也不会对剧中一场又一场的象棋比赛感到枯燥。

剧中的每盘棋都由国际象棋顶级大师亲自设计,不过就算棋手们不断抛出大量陌生术语,我们仍能看得津津有味,并将其视为每一集的高潮点。

因为除了棋盘,镜头更多是在角色的反应中切换。根据围观群众的表情,我们能读懂目前局势是否胶着,而透过对阵棋手的微表情,则能推测双方走每步棋的心理。

尽管表面上是下棋,观众却一直在解读双方的心理战,而且借助眼花缭乱的剪辑,一盘棋甚至有了交响乐般的节奏感。

这么一来,对于多数观众而言,国际象棋被抽象化了,它最终代表了一个大家都想要赢得的东西。我们希望在女主身上看到天赋被施展,就像看到生活中的自己,这种代入感极为强烈,似乎每个人手中都有一盘棋。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本剧女主角的演技实在惊人。

安雅·泰勒-乔伊扮演15岁之后的贝丝·哈蒙,其实跨度不小,加上关键情节里她都在静坐,每一盘棋中的微表情都会被无限放大。在特写镜头下,她不仅要用表演拖拽剧情微妙的转折,还要保持对观众的吸引力。

她用面部表情向观众曝露着角色的每一个心理动作,思考、犹豫、悲伤、胜利、失败、不甘、得意、复仇、怜悯……一双闪烁的眼睛和抽搐的嘴唇,仅仅依靠特写镜头全部完成,真的太难了。

而在棋盘之外,贝丝·哈蒙的独处生活也是被着重叙述的,她可能独自在家,在陌生人的公寓里,在飞机上,在旅馆中……这是一个非常立体的角色,极易被观众共情。

但是,《后翼弃兵》的核心冲突并不是贝丝·哈蒙对抗一个低估她并抛弃她的世界。除了贝丝,还有不少角色被完整塑造,甚至成为许多段落的点睛之笔。

比如萨贝先生为人严肃冷漠,但他生前一直搜集贝丝参加赛事的一切消息,仿佛把贝丝当成了遥远的女儿。

乔琳身为黑人,不甘成为被压迫被轻视的群体,于是努力攒钱考法学院,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身边人的处境。

贝丝正式参赛的第一个对手也是个女孩子,她们因为都是女孩而被分到一组。那个女孩在意识到自己没有天赋后,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而贝丝昔日的敌手,那些作为贝丝手下败将的“男性”,最后都成为贝丝的左膀右臂。他们做贝丝的教练和助手,与她短暂相恋,并让贝丝关注那些因为傲慢和天赋而忽视的细节。

这些人在棋盘之中或棋盘之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热爱下棋的人仍然在下棋。

就像结尾一个俄罗斯的老大爷,一辈子做平庸的棋手,仍然早早来到露天赛场,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掏出一盒国际象棋。

如果一场竞赛注定只有一个胜者,那么余下的“失败的人”在为了什么而下棋呢?

除了赢之外,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目的。某种程度上,国际象棋属于所有人,并不只属于那个战无不胜的王者。

我们很容易因为几次胜利而去热爱一样事,就像贝丝热爱国际象棋,因为她擅长,且能借此打败别人。但胜利无法持久。

在一件事上不断失败,并承认自己的局限,但仍没有放弃坚持这件事,这种选择同样值得被尊重。

所以说,这部剧最大的成功不是写了一出“天才养成记”,却是呈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关于“失败者”的合奏。

而且这部剧也让我想起一个近期火得让人生厌的词——内卷。

项飙把内卷描述为一种“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环”。如果把这个词带入这部剧的语境,并狭义地解读它,我们能看到在一场以“赢”为唯一价值的竞赛上,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是如何停止抽打自己,并找到喘息空间的。

所以人们何不放弃那个高度单一的目标,找到自己的目的呢?

其实《后翼弃兵》在结尾表达得足够清晰,世界排名第一的贝丝坐在椅子上,与老人下了一盘棋。此时天才与否被抛诸脑后,棋,仅仅是棋而已。

 3 ) Netflix秋季惊喜之作,具有电影质感的高级“爽剧”

说实话,在看剧之前,我的期待值挺低的。

一个神童少女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听起来有点老掉牙。

没想到一集接一集,根本停不下来,真香。

那么这部剧究竟有怎样的魔力?

【目录】

  1. 剧名&译名
  2. 剧集背后的故事
  3. 本剧的“魔力”
  4. 一些感想 & 遗憾

1、剧名 & 译名

剧名 The Queen’s Gambit 本义是国际象棋中的经典开局方式,中文翻译为“后翼弃兵”。

在本剧中其实有两层含义:

  • 一个是术语本义,突出国际象棋这一核心要素;
  • 另一个则是利用Queen双关这是一部女主大戏。

Queen是棋子中唯一的女性角色,而女主也是棋坛顶端唯一的女性——当之无愧的Queen

那么什么是“后翼弃兵”?

简单而言,就是作为先行的白方,牺牲掉皇后一侧的边翼兵,来获取对中间场地的控制权(exchange wing pawn to gain more control of the center)

所以这个术语其实是“皇后舍弃了边翼兵”的缩写(queen sacrifices its wing pawn)

放在棋盘上来看,牺牲的皇后一侧的边翼兵,如左图红圈;同理可知“王翼弃兵”,就是牺牲国王一侧的边翼兵,如右图黄圈。

黑方应对后翼弃兵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接受弃兵,(绿圈)拿下对方sacrifice的这个兵,失去对中场的控制权

另一个则是拒绝弃兵,派兵守卫,保住中场。如果白方吞下黑方中路兵(绿圈),那么黑方派出的另一个中路兵就可以吞下刚刚占据黑方中路的白方兵,最后双方在中路center还是各有一个兵在。这也是最常见的应对“后翼弃兵”的方式。

更多关于“后翼弃兵”的解释、动图演示,参见:Queen's Gambit (How To Play It, Attack It, And Counter It)

而关于译名有不小争论。

现在网络上很多人都是支持本义翻译《后翼弃兵》(所谓的官方翻译),而吐槽最开始的译名《女王的棋局》。豆瓣开始使用的是后者,然而呼声太大,现在也改成《后翼弃兵》。

原因大概是后者看起是门外汉对剧名原义的曲解——Queen本义棋局中的皇后,却变成了“女王”;Gambit其实就是开局的固定术语,却变成了“棋局”,让人怀疑是不是译者看错成了Game。

但我认为《女王的棋局》是更好的译名。

的确,后翼弃兵更为准确,然而却因为准确,失去了剧名原本的魅力。

首先,女王的棋局更简单易懂。“女王”——女主戏,“棋局”——国际象棋,要素鲜明,基本能让人一看到剧名,就大致知道剧集的核心内容。(反观“女王的开局”,什么开局?国际象棋的要素就缺失了)

那么后翼弃兵呢?讲真心,这真的是一个让门外汉摸不着头脑、佶居聱牙的词组。

我最开始还以为“后”是后来的“后”,直到去了解了术语真正的含义,才真正恍然大悟,轻松地记下这个词组。但是对于大部分观众呢?

其次,女王的棋局翻译出了双关。像我前面所说的,Queen不仅是指皇后棋子,更象征着女主,代表女主在男性统治的国际象棋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好像棋局中唯一的女性、确具有最强能力的皇后。所以在译名中直接把“女王”这个词拎出来,正好强调了这个双关

不然为什么不说the king's gambit?没说女主就偏爱后翼弃兵,而不喜王翼弃兵呀。

而至于后翼弃兵,大多数门外汉观众应该很难立刻把“后”联想到皇后吧。我认为是体现不出原名中的这个双关含义的。

还有小伙伴纠结棋局中没有女王,只有皇后

诚然,棋局中的queen之所以翻译成皇后,是因为她和king国王配套的,“皇帝正妻”。

而同样是queen的女王,则是“女性国王”。

那么本剧中的女主,是名字里都要带着国王的“皇后”,还是更为霸气的“女王”呢?

正因以上几点,我个人是更倾心《女王的棋局》这个译名。并不知道这个译名的原始出处,即使不是“官方”,也胜过“官方”。

再说了,译名不能只追求准确。“信达雅”,不能只求“信”,不求“达”和“雅”吧。如果观众连名字都读不通,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2、剧集背后的故事

介绍一点剧集背后的一些故事

1)小说改编

本剧是根据Walter Tevis的同名小说改编,原作于1983年发行。作者本身就是一名国际象棋手,级别是Class C,大概就是剧中总是同时出现的两位小哥的水平。

Class C: 平均水平的棋手,大多数努力的人可以达到这一水平。average club or tournament player, most people can achieve this level if they work at it

不过很不幸的是,在小说发行后一年(1984年),作者便因病去世。

剧集忠于原著的,就是一个名叫Beth Harmon的天才象棋少女的成名故事,没有“性转”。虽然我没有看过全书,但是稍微看了一下最后一场比赛的摘录,剧集基本与其一致。

2)女主原型

因为作者早逝,所以没有来得及有对女主灵感来源进行“官方解释”。但是根据不少评论家的观点,Beth Harmon的原型是美国天才棋手Bobby Fischer

Bobby是神童棋手,15岁成为grandmaster,18岁获得全美冠军,最终于1972年获得了世界总冠军(与剧中女主获胜几乎同一时期),年仅29岁。

然而很快地Bobby便退出了竞技赛场。后期Bobby一直被精神疾病所折磨(他的母亲也患有遗传性精神疾病),发表了不少疯狂的言论,甚至公开叫嚣美国政府。他疑神疑鬼,甚至还怀疑有人给他下毒、在监听他等等。

后来他重返赛场,也不顺利。92年,为了参加一场在一个争议地区举办的比赛,Bobby无视了美国政府的警告,最终被美国政府通缉,在海外流亡。

04年他在日本因使用吊销护照而被逮捕,被关押了几个月。最终somehow获得了冰岛护照,在一个举目无故人的异乡度过了自己的晚年,于08年去世。

Bobby凄惨的后半生,无论是精神疾病,以及对主流观念的抵触、甚至忤逆美国政府,都让人不禁联想到剧中遭受药物、酗酒问题困扰,并且特立独行的女主。

只不过,女主相比于Bobby是幸运的。在她觉得自己最孤独无助的时刻,蓦然回首,却发现身边其实有一众默默关注她、愿意帮助她的好友,她也最终不负众望,逆境而上,获得了成功。

3)剧集成型

本剧导演Scott Frank电影界出身,曾经是《金刚狼3》的编剧之一,一直活跃在电影界。

后来他想要拍摄一部自己撰写的关于西部女人镇的电影,但没有电影公司肯接,最终卖给了Netflix网飞,制作了7集迷你剧《无神 Godless》,好评如潮(豆瓣8.8,IMDb 8.3)

2017年《无神》的成功让Scott Frank尝到了美剧的甜头。不久Allan Scott就带着《The queen's gambit》的剧本找上门来,想让Frank来导演。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剧。

Scott Frank在网飞的这两部作品,同样都是7集迷你剧,因为他本人认为这是最好的长度。两部也都是以女性为主角,讲述了激动人心的女性故事。并且两部剧的摄影、布景都十分具有电影质感,被影评人评为“movies, but longer”。

知道了导演的经历,你应该能更加理解本剧的女性主题和电影质感是从何而来的了吧。

顺便一提,本剧主打海报的细节,棋盘上的酒瓶(黄圈)和药瓶(绿圈)俨然成为棋子,也暗示了女主酒瘾、药瘾的问题。


3、本剧的“魔力”

聊了背景,那么本剧的魔力究竟是什么呢?

恰到好处的叙事节奏,精美的制作,电影质感的摄影与布景,已经被不少答主提到了。我在这里想重点表扬一下角色方面。

1)女主大戏,女主魅力顶半边天

我想本剧至少一半的魔力都来自于女主和女演员Anya Taylor-Joy(ATJ)的魅力。

我对ATJ最早的印象是来自于16年电影《分裂》,她在其中扮演一个受害者,水汪汪的大眼睛,简直是一副小鹿斑比般楚楚可怜的面孔。虽然只是一个配角,演技也完全被一美压过,但是凭着别致的颜值留下了不小的印象。

而在本剧中,担任挑起大梁的女主,ATJ有了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演技(参见下面三张图表情的微妙变化),为年少的懵懂到成年后的成熟感,完美地展现了自己的range.

并且因为剧中有大量的近距离面部特写(上面3张图),也是全方位地展现了ATJ实力过硬的颜值。(除了正面特写,当然还有侧面,如下图)

还包括恰到好处、简朴而不简单的穿搭,进一步提升了女主魅力值(完全秒杀隔壁emily in paris)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剧虽然整体色调偏灰(尤其是前几集),但是其实有利用布景与调色,将人物背景中加入了不少偏暗的暖色系色调从而使得女主的一头红发变得柔和,不显得刺眼。看完让人不得不惊叹一句,女主真漂亮。(真不愧是差点扳直男记者的女子hhh)

2)出彩的配角

一个讲述天才少女成名的故事,如果放在2个小时的电影中,我想更多会着重于她个人的成长与内心纠葛以及比赛的激烈程度,而减弱配角的分量。

然而正是因为时长扩展到了7个小时,有了充分的空间去展现女主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因为她的形象、她的存在,不仅仅是来自她自己,还需要依托她身边的人。

A.

最重要的配角,想必便是仅仅在第1-2集出场的修理工大爷

修理工大爷对女主的意义,不仅是作为她的第一任“师傅”、给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更是她真正拥有过的一位“父亲”。

亲生父亲不见踪影,冷漠的继父形同虚设,而修理工大爷却在女主童年真正陪伴过她、真正教给她知识与规矩,并默默给予。

他虽然外表冷漠,但却有着一颗温暖的心。

虽然看似威严无情,但是在见识了女主棋技之后,没有羞愧嫉妒,而是将她引荐给他人,给她提供更广大的平台。在女主口出粗鄙之语后,没有大发雷霆、打骂女主,而是通过时间自己默默消化,最终原谅了女主。

在女主被抓包禁止下棋之后,虽然看似无视了女主的恳求,但他内心明白一味沉溺于竞技与药物对于年幼的女主并无好处。但后来女主长大后向修理工借钱参加比赛,修理工却也毫不犹豫地寄给了她钱,助她重回竞技赛场。

他有时还有点可爱。在别人给他和女主拍照片时,他显得颇为紧张和一丢丢害怕,好像是长这么大没有见过这阵仗。

他是十分克制与内敛的。在最后女主离开时告别挥手但是他却没有回应的那一幕可以看出,之后几年女主与修理工可能也很少有交集了。正因如此,女主可能也一直觉得她让修理工失望了。

直到多年后她参加修理工的葬礼,回到童年的地下室,才发现这么多年来修理工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她,将她的获胜新闻粘贴在墙上,就好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在默默地对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儿”说上一句——“我为你感到骄傲”。

他的葬礼上寥寥几人,也许他终身未娶,昏暗的地下室便是他的全部世界。但是这清贫甚至有点凄惨的生活,却没有让他成为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反而让他用自己的方式,一个父亲般的方式,默默地给予。

这也让女主顿悟,一直以来,她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B.

其次,女主身边的女性,没有一个多余的角色,她们都展现着那个时代不同的女性。

  • 女主管,一个传统保守、严厉教条的女人;
  • 亲生母亲,一个格格不入的女人,可能患有精神疾病,却没有得到帮助,最后病情发作死亡;
  • 继母,一个怀才不遇、被世俗观念所限、解脱后只可惜年华已逝、最终郁郁而终的女人;
  • 黑妹闺蜜,一个人们眼中不入流的情妇、小三,但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且为朋友慷慨解囊;
  • 法国妹,那个时代最解放的女性代表;

从保守到自由派,从角色述说着那个时代不同女性的遭遇。

特别想说一下继母这个角色。

她是一个家庭主妇与“母亲”。最开始被丈夫抛弃、没有收入的她,让女主几乎辍学般的出去比赛赚钱,确实是有利用女主的功利心在的。但其实她对女主也是有母爱的。比如女主年轻出去疯玩时对女主的关心,女主给她这个门外汉讲起时她还耐心地倾听,等等。但是她又不算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粗心到忽视了女主偷拿药,还让女主喝酒,最终导致她产生了酗酒问题。

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着美好愿景、怀才不遇却安于现实的平常人。弹得一首好琴,还梦想异国的恋人,然而现实总将她拍回谷底。所以她沉迷于酒精,沉迷于电视剧,沉迷于虚幻的美好世界,却很难主动去改变现实。直到最后在异国他乡彻底梦碎,不知道是否有心碎的原因,她最终还是在酒精与幻想中死去,令人唏嘘。与女主后来的经历相对比,有着更强烈的警示作用。

C.

最后,其他几位男性角色。

女主情路上的“铁三角”:让女主情窦初开的男记者Townes,让女主知道自己不再孤独的小可爱Harry,督促女主棋技进步、友人之上恋人未满的Benny。

还有难得的没有刻意抹黑苏联、老谋深算、但又风度翩翩的俄国棋手。

加上前面的女性配角,每个配角其实都仅仅在女主的整个故事中出现了一小段,然后便退出了故事线。

有人可能会说显得局促,角色没有很好地铺开情感线。

但是我却觉得这才是让这部剧更加有共鸣的点:生活中的友人来来去去,虽然只是我们人生轨迹上的一小段旅程,却也弥足珍贵。甚至在最后这些以为已经永别的友人能够重聚在一起为自己加油打气、出谋划策,才显得更加感动人心。


4、一些感想 & 遗憾

前面多多少少也谈了一些感想。这里还想补充的是,本剧的女权色彩,其实也还算明显,比如女主厌烦媒体报道自己时只是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比如女主怼继父说他根本没有用心倾听继母的琴声,他才是那个可悲的人等等。但是我觉得不同于有的女权影视作品刻意丑化弱化男性角色,这部剧的角色刻画是以一个平等的姿态,而且不说教,用故事阐明事理。

另外,我想故事最后的安排,就是让观众明白,不论是遇到人生大事(如竞技比赛),还是处于人生低谷(药物、酒精问题、抑郁问题等)时,都不要完全一个人承担。找寻朋友、亲人的帮助。也许你以为自己孤独无助,其实你所需要的就是说出那句“帮帮我”。

还有就是虽然本剧女主的一路开挂显得剧情偏“爽”而非足够深刻,但是就像网友所说的那样,生活已经够苦的了,看看爽剧开心激动一下,何尝也不是一件足以庆贺的事情。

另外,在看过几篇杂志影评之后,总结中差评的原因主要的有这两点

1)故事节奏略缓慢,压缩成3-4集或者拍成电影会更好。

这一点我不赞同。电视剧优于电影之处就是有空间进行背景补充,如上述的配角塑造,或者是对女主个人经历的展开,都是让女主更加relatable与立体、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要素。

比如与俄罗斯人比赛输了两次,看起有点重复,但其实两次女主的心境不同,第一次是年少不更事的青涩棋技,纵使再有才华也输在了心态与气场上,她是输给了对方;第二次则是暗示女主愈演愈烈的药物与酒精问题,这一次她是输给了自己。

如果放在电影中,这两次肯定会被合并为一次,却可能难以体现女主心境的变化了。

2)主题不深刻,许多可以深入的话题,如面对药物问题等,都没有深入。

这一点我觉得也算中肯,确实“爽剧”背后的主题也不算深刻,女主从药物酒精问题中重生的转折也有点突兀。但是,就像女主在给继母讲棋时说的那句话

I’ve noticed the moves they applaud loudest are the ones you play rather quickly.

我想为了整体效果,为了赢得掌声,有时剧集就是要舍弃一些东西吧。

彩蛋:女主&“Benny”的杂志照片


整理不易,欢迎点赞支持

喜欢追美剧的小伙伴欢迎关注我哦~

 4 ) Netflix塑造的体育精神

这部戏里,Netflix没有一味的黑俄罗斯,反而通过刻画俄罗斯棋手有气度接受失败,因为与女主这样厉害的对手交手而感到兴奋 俄罗斯百姓也没有因为国籍民族有任何唱反调的表现,因为是女棋手先是赢得俄罗斯女性们的喜爱,而后更是俄罗斯男女老少的崇拜。

而女主本身,真心爱象棋,不接受美国宗教团体的代言,也不愿意到白宫觐见总统,或者任何政治活动,反而在结尾处与真爱象棋的普通人俄罗斯人一起庆祝,俄罗斯人对象棋的热爱也感染着女主。Netflix这里塑造的体育精神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倾佩选手的才华能力,看到超乎常人的技能,不论性别,民族,政治,宗教,肤色。不政治化。在什么都要政治化的今天,只去关注人们本身,加深理解,也行是解决现实纷争的答案。

这部电视剧令我想到另一个问题,追求理想和现实。如果才能只能支撑追求梦想的一小段路怎么办,女主是幸运的,天生自带光环,那些masters也是象棋界的精英,但是在竞技体育里只有输赢。所以很多热爱象棋也有才华的人最后选择了其它行业。认识自己很重要,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这个才华早点放弃才是正确的选择。

 5 ) 强者自救,你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一部大女主戏,却没有多少篇幅关于爱情,这让人开心。因为爱情这个事吧,不值得占用太多的篇幅。贝丝在孤儿院长大,命运的多舛和孤独造就了她性格上的冷淡和疏离,但也给她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独立和自我。

长大后的贝丝并不是社会动物,她习惯于我行我素,跟随直觉去选择。这无意间,为她屏蔽掉了很多干扰和诱惑——比起青春期女生的喜欢抱团取暖、拉帮结派、沉浸购物或爱情游戏。贝丝的为人处事异常简洁直接,这让她避免浪费很多时间,造就了她的专注和自我。纵观贝丝的一生,她在感情和关系的损耗很少,男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她并不太在乎他们的去留。

在养母留给她的宅子里,贝丝跟自己下着棋,完全靠酒精、镇静剂和华美服饰自给自足。即使在低谷期,她宁愿躲在家里酗酒,也从未求救于他人。比起依赖心理严重、因丈夫背叛和抛弃而殒命、自暴自弃的母亲和养母来说,贝丝已经幸运太多,她拥有了强者的思维和习惯——自立和自立的能力——就是她的天赋:棋艺。这个天赋挽救、改变了她的一生,把她从低矮逼仄的生活里拯救了出来,给予了她金钱、资源,价值和自由。

被丈夫抛弃的母亲只有通过自杀来确保贝丝成为孤儿被孤儿院收容。贝丝被养母领养后,又进入了一个冰冷的家庭,这个家庭完全是她原生家庭的复制:养母也被继父抛弃,沉浸于酒精、哀怨和焦虑之中,完全依靠继父偶尔施舍的生活费苟活。

依赖心严重的人下场有多惨,贝丝亲眼目睹过。不论是母亲还是养母,都像是任人踩踏的蝼蚁:痛苦无依,仰仗着别人偶尔的恻隐之心活着。女性的悲剧命运一再上演和轮回,贝丝是这种命运的沉默旁观者。当养母因为养父拒绝供养她们而崩溃时,贝丝决定跳出这个死循环,出去挣钱。

支撑贝丝跟吝啬的养父谈判的,是清醒和钱。当养母去世,养父要贝丝继续为房子供贷,后又改变主意想要要回房子。贝丝索性出了7000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栋承载了她和养母美好回忆的小房子,一次性买断了这种命运的追讨和剥削。

在生活这个大棋盘上,只要一有想依赖别人和心存幻想的心思,你就已经输了。不知道自己帮自己,只配有Loser的下场。贝丝棋风稳健、求胜心切,十几岁起,她就依靠自己出色的棋艺到处比赛,为自己和养母赚取生活费,她们随心所欲的周游世界、买衣服,住进豪华酒店,终于摆脱了仰人鼻息、寄人篱下的命运。

两代女性有着迥然不同的境遇——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根本没有救世主,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这是强者思维,也是生活的规律和真相。

当养母离世,而她屡战屡败,贝丝失去了方向。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她绝望的童年和孤独的青少年,看到恩师、棋友、母亲、继母和朋友向她倾注爱和帮助时,贝丝从源头找到了力量。

无数的人卑微地活着,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她这样的天赋和技能,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那样,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要想不被命运吞噬,就必须靠实力突围,所以她要珍惜,要把握住机会——要一直进攻,去成为世界冠军,改变命运,赢取尊重、胜利和奇迹。

绝大部分时间,贝丝的酗酒和镇静剂依赖并不突出,突出的是她对自己棋艺的专注训练和持续精进:日复一日、日以继夜的手不释卷、复盘、钻研、心法和参赛,反复锻炼自己运棋的直觉。直觉是最高级的智慧,是经验、慧根和潜意识的集结,它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她。

很多年前,当贝丝在学校图书馆翻看国际象棋类的书,她的同班同学正躲在图书馆跟男友激吻。多年过去,贝丝成长为世界级的国际象棋选手,而她这位漂亮时髦的女同学已经泯然为平庸人妇。所谓的命运,无非是每个人选择和所作所为长期积累的结果。

人生如戏、情爱卑薄,世界变幻莫测,很多女性的悲剧就在于被生活、人性的表象和短暂的安逸所迷惑,把生活的意义空付旁人和关系身上。贝丝没多少感情,也不贪恋家庭和归宿,她的生活建立在棋局之上,这却意外稳固,让她简单又快乐,帮她过滤掉了很多诱惑和陷阱。她沉默辛勤地开垦、建筑着自己的世界,将自己的才华运用到极致,跻身于男人们的游戏:名利、取舍,进退,克制。激烈多变的棋局里,她要抗衡对手,也要同自己的心魔作战。拿到皇后棋子的贝丝,最终成为了自己的救世主。(原创影评,署名党阿飞,转载必究)

 6 ) 弃兵只能孤独向前

(文/杨时旸)

人们都热爱天才的故事,因为那是一种独特的奇观,天才与我们一样都是肉体凡胎,但却有着不可企及的奇绝之处,人们可以见证一种精神、智力或者体能上的奇迹,从这个角度去看,天才是最接近于我们自己和现实生活的超级英雄,像天外来客,像神明提点,他们与我们相切,又与我们远离,让凡俗生活得以笼罩一层神秘和神性的超越之光。所以,《后翼弃兵》能取得如此声量的反响就不难理解,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女性天才的故事,一个脆弱的孤独女孩横穿了冷战的严酷年代,为自己挣得盛名与尊严的故事。它有奇观的包装,有女性主义的加持,有历史的慨叹,向内挖掘个人内心的破碎与重整旗鼓,向外延伸出那个独特大时代的躁动与叹息。总体上说,它有关于亲密,友情,孤独与拯救。

《后翼弃兵》的情节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哈蒙因为车祸成为孤儿,被送往孤儿院的她,在地下室偶遇了一位孤独的校工,对方教会了她下棋,而她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从此征战赛场,攻无不克。

即便讲述的是一位棋手的故事,即便是如此静态的“运动”,但这仍然是体育题材,众所周知,美国的主流体育题材影视剧是超级英雄类型的现实分支,所以,在很多时刻,你甚至能从哈蒙的眼神中看到那些英雄的影子,只不过她的打斗招式与超能力都在棋盘上,她的胜利和失血都在大脑里,从外部看难觅踪迹,但一切都已然发生。

如果说大多数体育题材可以用热血的比赛现场点燃观众,那么国际象棋的赛场显然并不具备太高的观赏性,所以,这个故事的主要笔墨都聚焦于哈蒙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而非她的动作。这极具挑战性,但却被完成得充满奥妙。这创作方法,其实非常东方,以一种写意的方式呈现某种难以呈现的,缺少动作的动作戏。最终,《后翼弃兵》塑造了一种奇特的观感,你会觉得它充满动态,人物和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流动,但仔细观察却发现,故事其实很静,但安静之中,却密布着一路炸裂的火花,那一路的光彩熠熠和电光石火其实是这个女孩的自我蜕变,那些比赛的胜利不过是成长的历练、陪衬与礼物。

在《后翼弃兵》中,其实哈蒙成为孤儿两次,一次在身份上,一次在精神上。身份上的那一次,是她的生母把她放在汽车后座上,想从这令人沮丧的生活中与其同归于尽,而精神上的那一次,却是她的养母躺在床上安静离世的瞬间。哪一次更令她悲痛?或许是第二次,她躺在那女人身旁,展露了一种令人心疼的孤独。

孤儿的故事随时都可能落入俗套,大都离不开孤儿院里的欺辱和霸凌,收养家庭中扭曲变态的后母之类,但这色调阴沉的开场像是与观众玩起恶作剧,那一切都没有发生,幽暗童年里遇到的却尽是些善良的人。当哈蒙的养母挑起眉毛狡黠地算计差旅和奖金,人们终于能放下心来,这故事不会陷入陈词滥调的泥淖了,自那以后,她们不再是继母与养女,而是两个孤独的女人,一个被丈夫抛弃,一个被父母抛弃,两个孤独的人慰藉的彼此,没有顾影自怜,不是相依为命,而是一种有力的生活,即便她们一个依靠酒精,一个需要镇定剂。

《后翼弃兵》算是女性成长的故事吗?本质上是,但这主旨又被巧妙隐藏。象棋之于哈蒙,就像谍报之于《国土安全》的卡莉,就像破案之于《谋杀》里的莎拉 ,就像新闻调查之于《利器》中的卡米尔,这些女人都执着于一种事物,有的是旁人不理解的疯癫举动,有的是危险的边缘的不断试探,她们有着共同的特征,都因为生活,自己变得支离破碎,但自己却努力掩藏,那些工作像赴汤蹈火,甚至连她们自己都不知道,那一切是一种救赎和宿命,残忍与幸福相伴相生的命定之途,混杂着拯救与惩罚。他们用新痛抚慰旧伤,让自己解脱于旧日泥潭。

出演成年哈蒙的安雅·泰勒-乔伊曾经在恐怖片《女巫》中有过非常惊艳的亮相,她有着一种独特的惊恐的小动物般的眼神,却同时又有着难以言传的笃定,她让不知所措的慌张和把控一切的坚毅在这个角色身上同时显形。她是一个下棋的朋克,一个看起来满不在乎但实际上脆弱不堪的少女,自己的半生不过一场开局诡异的棋局,母亲的弃兵,只能一步步前拱,在棋局中孤独求败,在现实中孤独求生,她看起来对一切不屑一顾,无所谓于世俗的规矩,棋手的传统,政治的环境,道德的界限,但实际上她那么脆弱,渴望保护。谁能保护她?谁都不能,她是个兵卒,即便在很多人心里她是个女王。她的启蒙恩师夏贝尔先生和孤儿院的同伴黑人女孩 Jolene是她的遮挡,是她的庇佑,真心付她,而不是利用她,不像那些基督教会或者政府部门,看起来派人又撒钱,不过就是当她是件政治工具,一个可用可弃的兵,从这个角度讲,她和不得自由的苏联对手不都一样?

这故事穿过一个独特的时代,这背景没有被强化,但所有人都知晓,冷战,反战,有筑起的高墙,有反叛的逃亡,有信仰,有谎言,有血与铁丝网,有性和摇滚乐,而在这之中,棋盘以方寸之地赋予她自由与安慰。哈蒙一路走来,与其说是为了不断取胜,不如说是为了驱散孤独,她与这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无血缘上的瓜葛,但后来,她所遇到的一个一个朋友,从陌生变得熟识,他们从精神上带给她的慰藉让她不再是一个孤儿,这是这个故事最动人的部分。

(本文首发 北京青年报 专栏,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短评

一口气看完居然有一种看完一部电影的感觉 爽剧

6分钟前
  • 清水和豆腐
  • 力荐

一口气肝完。女王凭借过人天赋和贵人与后宫相助,一路打怪升级击败毛熊,成为新一代象棋界顶流的故事。全剧基调和女主疏冷淡漠的性格一样,不煽情不流于表面,情感表达细腻又淡然。女主不拘泥于一方天地和小情小爱,全身心投入象棋事业,这样的大女主剧请多多益善。此剧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也是一大亮点。被丈夫抛弃毅然和女主一起开创事业的养母,同是孤儿出身靠自己努力当律师的黑妞酷飒闺蜜,身残志坚的孤儿院女院长,通透又洒脱的女模特等等。

9分钟前
  • 秀了个咻
  • 力荐

网飞出品,多 半成品;这次却是久违的“丝滑”。神童,不神化。“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棋盘是她的江湖。

10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下快棋那几段剪辑简直在告诉人们下棋也能非常酷。女主演得好棒,这张脸应该是好莱坞青少年组比较特别的存在了。所有配角也都各自散发光芒,对苏联人的刻画也很有意思。因为此剧还回忆起小学在校训练国际象棋并参加比赛的时光,那时人们还没有被智能手机占据心灵,书包里会放一盒棋盘。

15分钟前
  • 東急亞雪
  • 力荐

一下午看完了,大女主爽剧甩艾米丽十条街。沉迷女主美貌无法自拔!好有气质啊!就是女主这么美又厉害为啥安排的男友都是穷鬼?二号男友就是下棋厉害点呗,长得好矮哦,还住地下室,事后张口闭口就是下棋😂。除了最后一位感觉还好点。七集是前男友联盟吗?都在帮女主团宠无疑了!就是有点心疼萨贝,真是世上最爱女主的人了吧?(我感觉她妈和她就是互相的依靠和利益关系而不是爱)拿的是祭天剧本吗?女主状态恢复的必走路线?女主为啥当初赢了比赛也不还钱,火了这么多年也没去看过人家这点感觉有点疑惑,不至于这么冷血无情吧😦导演刻意安排的嘛?

17分钟前
  • 雅熙
  • 力荐

我抽烟喝酒搞男人,但老娘是世界冠军。

18分钟前
  • 粟阿姨
  • 力荐

7集展现天才成长之路,智力的优越性让他在学业中成为佼佼者,而在成长环境中的与象棋启蒙老师的相遇成为了她未来闪耀之路的起点,成长中也有苦痛,凭借自己的力量恐怕也难以脱离苦沼,但恰有朋友相助,儿时伙伴或者棋友、甚至国家助力,女主光环闪耀。。。感叹女主另一明智明的决定是学习俄语,最后和老爷爷们下棋那段真是太感人了~寻找到并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何其幸运,而它最后又会带你见到更好的人和景(理想状态)~

21分钟前
  • 一滴沥青
  • 力荐

下半年最值得看的美剧,不懂国际象棋也一样看得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天才女主,尽管也挣扎,但身边遇到的都是好人,有太多的机会剧集可以走向俗套的狗血,但都没有,只是keep on winning!

23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不懂棋也不妨礙,甚至每一集裡面的棋局那裡都好好看,女主眼睛好大,像小鹿,好漂亮,棋局時候的BGM好舒爽,看完後還蠻想讀原著的。

27分钟前
  • 马里奥
  • 力荐

妳必须要有天赋够努力才能逃脱层层桎梏,妳必须是万里挑一的女性才能在男权社会脱颖而出,没有比这更现实的了。

28分钟前
  • Lanita
  • 推荐

日子那么苦,不看点爽剧留着腌苦丁茶吗?

29分钟前
  • elfish
  • 力荐

真的很爽。看到有人质疑女主为啥不还那10块钱,我其实挺理解的,对于感情疏离的人来说,不想断开和关心的人的最后一点联系总是这样,还了10块钱两个人的关系就彻底结束了。

32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力荐

只看了4集,觉得很一般啊。首先,它在割裂女性群体,把爱烤蛋糕派、对男孩子感兴趣的女孩子和聪明独立的女孩子作了完全的对比和割裂,这完全是一种male gaze; 其次,女孩所遭遇到的困境似乎也仅仅局限于偏见和流言碎语,而不像我的天才女友一样,直接反映普通女孩会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遭遇到的教育受限、骚扰、暴力等等问题,女主的认知能力发达到她只需要带着一颗大脑就可以征服全世界。始终觉得这片子带着一股男性视角的慕强臭气。

35分钟前
  • AprilRoro
  • 还行

非常好,奈飞终于出好剧了。超越了国别、政治、性别、过往,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人。五星推荐!十月必看剧目。

37分钟前
  • 和菜头
  • 力荐

国际象棋版麦瑟尔夫人+美国夫人+梅尔罗斯。最后一集好俗气啊但我仍然不能免俗地在每一个泪点留下眼泪。

40分钟前
  • fushia
  • 推荐

爽片,我喜欢!说土味也挺土味的。最后一集我还看哭了(泪点也很土味)

44分钟前
  • 路旁野狗
  • 推荐

“男人会闯入你的生活教你做事,但并不代表他们比较聪明,多数时候。他们比较笨,只是教人做事让他们更有面子,他们会教你怎么把事情做好,尽管让他们吹,你过你的人生,想做什么就去做。”

45分钟前
  • 桃子乐
  • 推荐

网飞的剧果然够给劲,女主一路的成长和升级打怪让人热血沸腾啊,最后终于赢了博戈夫那一刻要是她的养母也在就好了。

48分钟前
  • 黄焖jimmy饭
  • 力荐

事实证明没有人不喜欢聪明的人

51分钟前
  • 小虎大象
  • 推荐

太好看了吧!这部剧真的有太多话可讲,一两句是概括不完的,看得人真爽!就如同用聪明人的视角在看世界一样!太喜欢了!就像你在过一种人生,而你却还搞不懂人生时,你已经在人生的这条路上了。

54分钟前
  • 做到了才最开心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