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纪

HD

主演:李畅,郝星棋,斯琴高娃,褚栓忠,王建国,阎青妤,高军,韩三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荒城纪 剧照 NO.1荒城纪 剧照 NO.2荒城纪 剧照 NO.3荒城纪 剧照 NO.4荒城纪 剧照 NO.5荒城纪 剧照 NO.6荒城纪 剧照 NO.13荒城纪 剧照 NO.14荒城纪 剧照 NO.15荒城纪 剧照 NO.16荒城纪 剧照 NO.17荒城纪 剧照 NO.18荒城纪 剧照 NO.19荒城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宗族社会培养下的国民小农心理?

这部剧狠狠的讽刺了中国的族系社会。曾经的宗族社会,一切是非判断标准均由族长及其年长或有学问者来定,也就出了电影中的一幕,每个人好像都是对的,实则是他们愚昧无知造成的结果,而且其混乱国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白了社会百废待兴,在国家都没有稳定健全的情况下,何来抛弃小我实现大我去大搞"新生活运动",当时老百姓其实就想吃饱穿暖。还有个启发人心的是,寡妇偷汉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我竟然有一刻觉得应该受到族里教育但是绝没有上升到焚人的必要,为了剧情这里导演是不是艺术化了我不知道。

电影中的音乐比较奇怪,整个像是在讽刺旧社会一样,比如众人大干建设祠堂的那一段,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感觉,但是音乐里我听出了荒诞讽刺的味道,我反正是听出了这种效果。

还有,中国的这种宗族社会该不该废掉,或者是去糟粕取精华,因为我们也看到了现代社会,有的人法律约束不了他,但是传统的道德框架里却是反对的,像寡妇偷汉这种到底该不该批评,而且我在想导演为何多次拍这种情节,而不是就是重点描述两人的感情,你第一次还好,嗯,第二次、第三次我就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是想通过女主的做法与电影所描述旧社会整个氛围形成反差么,还是想侧面说明女主压抑过久终于遇到真爱的那种不羁爱自由?

 2 ) 《荒城纪》:反思大于娱乐的文艺电影

《荒城纪》这部电影,在当下的电影市场里别具匠心。它将背景设定在民国,却不像许多电影那样描述文人雅士的风花雪月,而是无情地展现了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民的愚昧无知。整个故事就是因为某偏远小山村保长将“礼义廉耻堂”听成了“李忆莲祠堂”,为一个原本想要私定终身的寡妇建了个贞洁祠堂,由此引发的悲剧。在我看来,《荒城纪》的“荒”,不只是饥荒,更是荒唐、荒诞。

这是一部文艺电影,导演借助影片想要传达很多思想。我个人有这么几点思考,简单聊一聊:

1.对封建思想的讽刺和批判

民国新生活运动的出发点和提倡的内容多少是有一些进步意义的,但其本身是一场混乱的运动,就在于观点不统一、形式主义居多,就在于“用封建的伦理纲常来控制人民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用对民众生活细节的要求来转移人民对政治腐败、军事无能、财政危机、思想文化钳制的不满”。这种封建思想是对五四运动“人的发现”的背离,在影片中突出体现在扼杀个人情感尤其是女性情感的自由追求上。族长他们所提倡的“贞洁烈女”其实就是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体现。

2.对宗族思想文化的批判

影片中,因为所谓的宗族思想和祭祀文化,族长、保长和村民们可以把一个普通的外姓村民李忆莲任意宰割,先将她神化,为她建祠堂,再因为她“大逆不道”对不起祖宗和神灵而残忍地烧死她,因为“祠堂本来就不需要活人”。这成了村民集体杀人的正当理由,而丝毫没有内疚感和罪恶感。

3.对所谓“国民性”的批判

这部电影就如同看鲁迅先生的小说一样,把村民的那种“愚昧”“麻木”“无知”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我要在“国民性”前加“所谓”二字呢,因为我倒不认为这种特点是中国人独有的,或许可以说是人性的阴暗面,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很容易被激发。具体到影片,当族长宣布为李忆莲建祠堂时,有些村民起初还开玩笑般质疑说,祖宗还管谈恋爱这事吗?随后不知道哪个村民幸灾乐祸地来了一句,“林硭娶不到李忆莲喽!”村民们好似恍然大悟一般,都开始起哄、叫好。这种心态其实很好理解,李忆莲是个漂亮的女人,喜欢她的村民一定不在少数,所谓自己得不到便希望别人也得不到,看到林硭不能娶李忆莲了,他们便觉得心理平衡了。后来对李忆莲实施种种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没有一个村民制止这种行为。

4.思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

影片中的村民,恐怕体现的不只是“国民劣根性”,因为他们已经从“旁观者”走向了“参与者”。他们认为只要牺牲两位主人翁,村里的救济粮就能发的多一些,因此这是村子的整体利益,是正义的事业,于是站在了一起。这就引申到一个问题,是否为了集体的利益可以随意牺牲个人的基本权利。我们再进一步思考,村民和保长、族长,到底在乎的是集体利益还是个人利益呢?保长、族长,显然存在贪污行为,林硭也对村民说过,大意是政府发了多少粮食,你们拿到手的又有多少,不去想想剩下的被谁占去了吗?不过保长和族长又确实有为村子整体考虑,甚至保长牺牲自己的女儿,把她嫁给了县长的“傻”儿子,换来全村的平安,当然也许也有为自己攀上高枝的考虑。村民表面上是为了维护村子集体利益,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能多拿些粮食。所以说,个人和集体是很难完全割裂开的,无限度地削弱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也会受损,反之亦然。在平衡二者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生命权和人身自由权都是不可剥夺的。事实证明,保长也好,村民也好,最终没有因为牺牲了两位主人翁来获得根本的好处。话又说回来,之所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会如此激烈,有它的时代背景。如果村里不存在饥荒,如果没有那种封建思想,村民还会闲的没事干对李忆莲、林硭进行“迫害”吗?

5.揭露腐败问题

片方号称“展现真实民国”,影片中多处可以体现对国民政府腐败和村民趋炎附势的讽刺:保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县长的“傻”儿子;某妇女为了多拿点粮食,和保长上床;县长的管家来给村里发金条,金条装在箱子里,保长拿出一点放在桌子上作为给管家的好处,没想到管家轻描淡写地说:桌子上的金条给村里留下,箱子抬走带回去。

《荒城纪》这篇电影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不足:故事还是比较简单,稍显单薄;男女主人翁之间的感情刻画不够深入,主要停留在生理欲求方面,甚至最后男主人翁回忆,想的还是那些事。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总体来说,《荒城纪》是一部很难得的反思大于娱乐的文艺电影。看完这部电影,要比看一部《变形金刚》式好莱坞大片心情沉重得多,却也回味得久。

本文首发自文学小溪微信公众号,欢迎热爱电影和文学的朋友关注,感谢

 3 ) 观后感

也是偶然看到的,点开之后很惊喜。看到很多争议,但是我是真的喜欢这个片子。 先看了原片,再看了导演评述的版本。 觉得我喜欢的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和导演观点的契合,人物不能极端地好坏,每个人应该从自己的动机和视角出发,好啊坏啊没有那么绝对。这一点其实应该是绝大多数的讲故事人的基调,但是竟然还挺难找到的。片子尽量将每个人都调成真实生活模式,所以有贪财好色,有小善有群恶,每件事情的发生有其逻辑合理性。 第二个就是电影主题,对于封建的批判对革命的预兆和对人性的思考。我有一点反感有人说现在人一提借古讽今就高潮。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文明的确是从那个样子演变到今天的。体制是个很沉重的话题,但沉重不意味着不该触碰。封建制度和宗族文化在漫长的积重难返过程中充满了压迫和对人性的摧残,尤其是对女性的摧残,从身到心。网络上的舆论风气,对一到民国电影揭露腐败,就会歌颂共产党和红军这样的走向十分敏感,仿佛觉得这是陈词滥调,觉得说出来这话的人,已经不够创新了,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见识高远了。所以我对导演能够直接说出来那段关于镰刀和锤子的话是十分尊敬的,这个时代的艺术,就应当有这么一类既有审美价值又有信仰的电影和导演存在。(其实好像也没这么严重,我说着说着好像有点跑偏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电影人物的细节,十分有意思的黑色幽默。比如保长和族长,虽话里说是族长为大,可看地占卦的时候是保长站前头,马屁精也是积极奉承着保长。比如李福之前被孩子群戏耍,拿了枪之后回去显摆摇身一变成了爷,竟然也是女娃伺候着,男娃给烤东西,谁敢说不是受了大人的影响。比如分那几封大洋的时候,算卦的那个想接又没接着的劲,听导演说这个演员本来是一个银行的行长,被忽悠来了拍的电影,但是演的真是不错。这样丰满的细节由导演和演员共同呈现了出来,至少我觉得是很有趣的。

但我也和导演有一些不一样看法的地方。林硭和李忆莲的的人物塑造没给他们留下太多能发挥的地方,也没有给他们一些如以上人物特征的一些细节,以至于导演说林硭是要守住他的土地和女人,以此完成对封建宗族这类黑暗的对抗,实在有点过于机动,铺垫不足。且这样一来,导演把女人当人了吗,还是只是和要守护的东西和地是一样的,让我有些不适。

再就是演员的一些东西。保长村长人物立得极稳,另外分粮食的狗腿,那个马屁精和与保长偷情换粮食的大婶都刻画地极好,更有斯琴高娃老师短暂但高光的片段,显得林硭,李忆莲的甚至和她儿子都太稚嫩了。李忆莲的美可以说是因为要带有象征意义,所以没什么违和的,但是里面有些妇女儿童脸蛋光滑的就有些离谱,我真不是杠,服装和背景做的真的挺好的,但是一看到那个光滑的脸我就出戏,风沙那么大的地方……大概这也是我更聚焦与保长村长和那个算卦人的原因。还有导演说儿子回来找林硭那一顿吼戏是演的挺好的,但是我真的当时就觉得不好,因为太正了,孩子和林硭都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让我仿佛短暂离开了这个荒城……

总得来说瑕不掩瑜,我还是十分喜欢这位新导演的这部处女作。

个人观点。

 4 ) 不止于记,是为纪

1934年,蒋介石发起了国民教育运动,又称新生活运动。

按“最高统帅”的意思,新生活运动希望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从根本上革除陋习。

运动的诉求多是西化现代化的,但又不可避免地糅合了传统礼教与旧式道德,“国之四维,礼义廉耻”,朱熹哲学成为了“新生活运动”的大旗。

“领袖”号召,自然有大批谋士相随,理论文章引经据典,学习宣传如火如荼。达官贵人们在这样的语境下自在转圜,积极响应,撰文、演讲、开会、比赛,八面玲珑,热闹非凡。

但国民政府孱弱的基层控制力,让运动难以向下延伸。尤其彼时国家尚且贫弱,又有战争的阻扰,政令不通,“新生活运动”难免神形分离,最后荒腔走板、面目全非,甚至引出了很多荒诞的笑话。

电影《荒城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饿肚子可以讲道德么?台面上,冠冕堂皇的漂亮话总能讲几句。但私底下,第一要务还得有饭吃、活下去。

新生活运动来到穷乡僻壤,吸引保长和族长的,不是什么“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加以发扬”,主要还是成为模范后的配套资金——三十万大洋。

“礼义廉耻”当不了粮食,但真金白银却实实在在。

事情从一开始就走向歧路。愚昧封闭的乡民没功夫也没兴趣弄懂什么是“四维”,恰好村里有个外姓的寡妇李忆莲,方言里平仄混淆,于是“礼义廉耻堂”变成了“李忆莲祠堂”,领袖“蒋中正”变成了“讲忠贞”。

错会几个字,方向却完全是逆着来了,新生活运动没搞出“新”来,倒是把旧糟粕里最要命的魑魅魍魉给放了出来。

不为乡民待见的外姓寡妇一下成了菩萨奶奶,被高高供起,让她入族谱,好吃好喝伺候,还要为她建祠堂,这是亘古未见的事情。

但神却不能有人格,相爱的人被生生拆散,好好的家被夷为平地。

乡民不断进行着自我说服与自我麻醉,硬生生地把这件荒诞的事情变成了理所当然,也揭露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

这是一部国内院线里鲜能看到的现实题材黑色喜剧,初看起来荒诞可笑,但慢慢又会被其中对人性的批判刺得如坐针毡。

电影开始,无论保长、族长,或者其他村民,都算不上什么坏人。他们有自己的私心自己的算计,也还顾及着全村人的口粮与生路,宗法和秩序。

但一个“李忆莲祠堂”修建计划搅乱了村庄,让大家都晕头转向。上面的小道消息模棱两可,不得要领。只能自己开悟,悟到了,就有钱拿。悟不到,一无所有。所以这并不是开放的选择题,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于是他们分析、思考、研究,当理性不能解决疑问时,就选择自我欺骗和自我蒙蔽,如同把头插入沙堆的鸵鸟,进而一步步滑向“恶”的深渊。

“献祭”成为整部电影的高潮,集体无意识终于造就了终极的恶。乡民们以大张旗鼓的祭拜仪式完成了最后的屠戮,李忆莲终究不是神,只是献祭的牺牲而已。

然后督导团来了,新生活运动来了,外国记者来了,他们讲话、训示、授牌、拍照,“礼义廉耻”真相大白,所有人却都寒蝉若禁。许诺的大洋只在村里打了个转,象征性地留下几吊,大半又都回到了老爷们的手中。

折腾一圈,该做的坏事做绝了,这个村庄依然贫瘠愚昧,甚至比过去更加混乱无序。

我非常喜欢电影结局的处理,没有痛快淋漓的复仇杀戮,告状的母亲死在路上,愤怒的儿子定格在枪火喷射的瞬间,一切戛然而止。 那些群体做过的恶被轻易掩盖,某年某月,烧死的寡妇,只是乡间微不足道的轶事,散落在稗官野史与乡野笑谈中。没有英雄侠客,没有天理循环,被牺牲的人命,发不出振聋发聩的喊叫,但哀怨的控诉却在这片土地上徘徊不散。

我们看着电影里荒诞的故事和人物发笑,又对照某种人性的真实而默然失神。电影的故事只讲了一方小天地,但见微知著,留给观众的思考,却不止那个村庄、那个年代而已。所以电影的名字用得讲究,“荒城纪”——它不仅是留存于个体的“记”忆,更是见证和封印了一个时代,关于家国民族的“本纪”。忘或不忘,喜或不喜,它都醒目地矗立在那里。

 5 ) 什么好人坏人,这故事里只有一群可怜人……

1935年春天,山西边陲的一座小山村里,正群情激昂。

刚从县里回来的保长带来了消息,只要为村里的寡妇李忆莲建一座祠堂,全村就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节,顺利领到救济粮。

不但如此,县里还会给村里发30万大洋,当然了,这一层肯定不能向村民公开,原因大家都懂的。

不过且慢,为一个寡妇立祠堂?这事儿不但祖宗十八代没干过,连听都没听过呀!

但从族长到村民,都对保长的话深信不疑。当年保长把女儿嫁给了县长,趋炎附势换来的,是全村人长久的平安和饱饭。

而族长无意中得知总统的名字后,更是喜笑颜开:蒋中正,讲忠贞啊,总统都说了要讲忠贞,给寡妇建祠堂,天经地义嘛!

然而,这件全村人人叫好的大喜事,却遭到了当事人的极力抗阻。

原来,李忆莲已经跟村里的猎户私定了终身,祠堂一建起来,势必要她守寡守贞一辈子,好端端的喜事就这么泡汤了,谁受得了?

更麻烦的是,祠堂理想的建造地,正是猎户家的产业。想从脾气火爆的他手里,把祖宗基业抢过来,门都没有!

于是,在族长和保长的带领下,村民向这两家破坏集体利益的顽固派发起了持久战,从巧言哄骗,威逼利诱到最终诉诸暴力“执法”……

《荒城纪》是新导演徐啸力的作品,很惭愧地说,不但导演是第一次听说,里面的演员我也几乎不认识。

但它不断让我想起一些喜欢的电影,比如开心麻花的《驴得水》,都有一群草民欺上瞒下来骗取官方利益的讽刺桥段,尤其那个趾高气昂、代表官僚阶层的县长管家,跟《驴》的特派员大有异曲同工。

比如《喊·山》,同样有被命运禁锢在偏远山区的女人,同样是被群氓活生生阻隔的禁忌之爱,也同样有着催人泪下的悲壮反抗。

再比如《杀生》和《天狗》,一群野蛮狂徒如何用尽手段,围攻少数良知未泯者。

但《荒城纪》绝不是简单的叠加,它够狠,够灰暗绝望,也够黑色,充斥了反差的癫狂幽默感。

它憋着一口气到最后也没彻底释放,那些黑色幽默带来的笑意,饱蘸着化不开的泪水。

某种程度上,它更适合当年《驴得水》宣传的那句“说个笑话,你可别哭”。

当李忆莲被灌下鸦片膏,麻痹了一切反抗,被熊熊大火吞噬,那场面十足的触目惊心,惨绝人寰,谁说华语片没有恐怖片。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那场活人献祭的仪式,伴随着夜色中的火光和群聚欢舞的人群,只看画面,有一派纯朴和磅礴的美。

假如把那悲绝的背景乐换成喜气洋洋的庆典乐,这一幕岂不跟城里人赏心悦目的“山村古老民俗”毫无分别,而通过这样毛骨悚然的对比,人性的缺席在这一刻格外醒目。

一片狂欢中,唯一表示遗憾的族长,也只是说了句“多漂亮的大媳妇,烧死可惜了”(大意)。

那语气,仿佛刚被他们活活虐杀的不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而是一具器物,一件财产,一个不该被这么轻易弄没了的东西。

有人说,这就是一场普通话不标准引发的血案。

李忆莲,既可以是礼义廉的谐音,也可以指代利益链。

就像这个故事中展示的世界的两面:一面是冠冕堂皇地谈着国法和族规,仁义和道德,喜气洋洋的新生活运动,上下一心官民同乐。

而另一面,则是私欲横流的肮脏人性,是沆瀣一气的欺骗、施暴和杀戮,是人性中一切丑恶争先恐后的大暴露。

在这个故事,我们看到,越是满口祖宗、规制,越是高谈阔论着大局为重的,越是擅长拿这些伟岸的概念作借口,来为自己谋私利,发横财。

反而正是那些被众人谩骂自私自利的,相比之下倒显得有情有义,虽然这份情义是相对的,至少不坑人害人。

我们还看到,底层小人物的蝇营狗苟,多么天良丧尽,敲骨吸髓,带着一种禽兽般的残忍。

但小人物毕竟是小虾米,哪怕算到搜肠刮肚,油尽灯枯,也比不上官僚动一动手指头的威力,到头来,斯文得体的官老爷,比吃相难看的小人物,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最终,由笑脸瞬间变哭丧的保长,由大变小的金元宝,都像一根利刺,扎破了这个虚妄吹成的气球。

更可怕的是,当我们认真观看这个故事,会发现严格来说,里面并没有好人和坏人。

那些让人咬牙切齿的刽子手,所有那些卑劣和残忍,归根到底都发自一种谋生的本能。

哪怕他们所做的早已超出了生存所需,但在物质匮乏的漫长年代里,那些磨尖了的人性獠牙并不会轻易钝去,即便生存不再那么迫切,依然有着让人向逐利屈从的强大力量。

而痴情的猎户和单纯的寡妇之间的感情,也并不出自我们通常对于爱情的浪漫想象,更多的是一种搭伙过日子、繁衍后代的本能驱使。

所以,他们都一样,是被生存欲按在地上摩擦的可怜人。这种本质上的一致性,消解了正邪黑白对立的简单立场论,也让骨子里的悲剧性更加浓烈。

电影的成本不高,甚至很多幕后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刚毕业的新生。

但它不乏讲究之处,比如片中主角的服装,不是那种刻意做旧的效果,真的像是穿了多年的破破烂烂,村民满头满脸原生态的皮肤头发,也跟我们在山区和纪录片中见到的毫无二致。

加上全部演员都用山西方言说台词,让人完全信服这是民国时代的山西生态,里子扎实,面子也称得上用心和精良。

但不得不说,这份精良,放在院线,却成了一种劣势。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主流观众,愿意为什么样的审美买单:要么有着飞来飞去的高科技,有光鲜的工业设计和未来感,要么是发生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人人打扮得比时尚模特还精致。

而这部《荒城纪》,从任何一个商业片的角度来衡量,简直要多寒酸有多寒酸:没有大明星大导演,没有“要不要去找前任”、“出轨该不该被原谅”之类的噱头话题,更没有猎奇的景观、宏大的场面、精致的特效……

在这个超级英雄和外星怪物瓜分的档期,我们都能预料,它的票房成绩会是怎么样一个结果。

身为势单力薄的影迷,也明白写篇文字很难为影片博来多少关注度,但我还是要尽力发声:《荒城纪》不但值得一看,而且绝对是年度必看的华语片。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在次年被公推为年度佳片的华语电影,在上映时大多总是以这样低关注、低票房的姿态出现,让人怀疑中国的电影市场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身为爱电影的人,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是这部电影就像片中发生在荒城的一切那样,没来得及激起多少涟漪,就被埋进了历史的尘土,在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前,已经永远被大众抛在了脑后。

我们需要通过银幕享受不带脑子的虚拟娱乐,也需要在其中体察和感受人性的真实棱角。

我们需要把目光和想象力投向未来世界和星辰大海,也需要穿越回80多年的穷乡僻壤,去直面那些惨痛的人情生态,去聆听那些泣血的悲鸣之声。

《荒城纪》的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它所代表的那种饱含血与泪、人性最恶的一面张牙舞爪的年代,是真实到令人胸口发痛的。

哪怕到了如今,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很高,把礼义廉耻堂理解成李忆莲祠堂的乌龙,恐怕不会再上演了。但只知道寡妇和祠堂,而不懂得礼义廉耻的,仍然大有人在。

而只有不忘记那些千千万万曾发生在荒城里的事件,我们才能懂得今时今日的可贵和缺陷,也更清楚我们在未来该走向何方。

 6 ) 荒城计

《荒城纪》 徐啸力 2017年 电影讲述了在民国初期的西北偏远小山村里,有个保长从闺女那得到一个小道消息,建一个礼义廉耻堂就可以得到救济粮跟三十万银元,可是文盲的保长却以为要建“李艺莲祠堂”,于是活生生的拆散一对婚姻,并把李艺莲给烧死了。 这部电影很有讽刺意味,好一个礼义廉耻堂阿,还有蒋中正理解成“讲忠贞”了。可见文盲的可怕性阿。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了,如果还有人告诉你读书没鸟用,那么你就应该在内心低看他一眼了,那绝对是一种思维高度低下的表现。 中国还有一句“穷乡僻壤出刁民”,其实即使到2020年的现在也还是存在的,很多地方信息很匮乏,与世隔绝,村民根本不懂法,无所畏惧。就像这部电影里面的村民🔥 烧李艺莲,他们的内心并无大恶,更多的是一种无知,一种“从众心理”,反正大家都这样干,我也就跟着这样干。这真的太可悲了。 中国还是一个蛮多元的国家,在后藏那边还有可以娶两个妻子的村落。新疆还有金头发白皮肤的中国人呢,摩梭族到现在还是母系社会。

 短评

导演男女主正在我面前十米处…音乐混搭,低配黄渤,杀生加驴得水…模仿有点尬噶…(〃′o`)

7分钟前
  • 丫上进
  • 较差

很接地气的一部电影,画面,演技,语言都还原真实,黑色幽默加讽刺的内核,我觉得不比驴得水和村戏差,作为导演的处女座真的很棒了,可惜没名气和票房

8分钟前
  • 慷慷
  • 力荐

论一个导演怎么毁了一个好的本子的,虽然本子也是模仿杀生

10分钟前
  • 恋恋风尘
  • 较差

你听说过人类吗,据说是集天地间万物之灵长的一种东西呢。

15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听了导演的评论音轨,属于野心挺大,但能力不够的半成品。从文本层面来看,影片希图通过一幕时代悲剧来讲述个体在历史中所遭遇的种种丑恶,新生活运动带不来新生活,礼义廉耻堂最终沦为了李忆莲祠堂,点子挺好,可惜导演的掌控力实在太差,让整部影片看起来刻意做作,只有少数场景不错,配乐简直是尴尬

17分钟前
  • 搬砖侠
  • 较差

黑色幽默的民国戏,看似荒诞而又反映人性的残忍,有点驴得水+杀生的意思。外表粗粝野蛮,实则细腻丰富。故事内体现的阶层问题和女性问题,很有嚼头,用看似喜剧的方式,将这份压迫、悲哀、冷酷一一道出。

20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民智未开,很可怕。民智开了,更可怕。有的时候,选择随波逐流、不去思考,像个庸人一样活着也挺好,最起码少了很多烦恼。

21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编导想法多,没落实多少。

24分钟前
  • Roc™
  • 还行

电影告诉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

29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礼义廉耻和蒋中正,被听成别个意思,哭笑不得之余,又觉荒诞感开始落地生根。钱眼中的官僚,一脸苦兮兮地委屈,实质都在捞那不该捞的财物,叹的是,总有一群愚民,更叹的是,清醒的勇士会被一层层地剥去皮。比《杀生》要乡土,要锐利,要酣畅。黑得不知如何是好。郝星棋真美。处女作很可以。三星半。

3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两星半。对这种虚构的反映某个时期人性愚昧的电影,我是很难喜欢起来。一点人性的美好都看不到,我是不相信的。全村一个识字的都没有?“礼义廉耻堂”能修成“李忆莲祠堂”?虽然明白这是种荒诞,但我就像《驴得水》一样接受无能。看不到一丝悲悯,全是类似“你国”一样的嘲笑。

35分钟前
  • 津五渡
  • 还行

礼义廉耻的悲哀,群体的愚昧与麻木,思想的封建落后。像是《村戏》的低端版本,有些段落用力过度,有些段落又过于含蓄,导演的诉求鲜明,但功力还不够深厚,不过作为处女作这个完成度已经相当可以了。

38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迟到12分钟。配乐挺优秀的,可是也被做作乱瞎JB的镜头带歪,貌似又见李安的儿子李淳还是我看错了?很久不见斯琴高娃却没多久就出走了没她什么事…蒋中正讲忠贞烂梗笑了。

40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还行

让人想起《驴得水》,表达的是社会的愚昧和专制,悲剧的起点在于一个小小的误会。总之,比起大部分现在的国产片要好很多了,至少有想法,但问题就在于深度不深,故事又讲的不是太出彩,不如《村戏》那么全面和平稳。2.5

45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方言害死人

50分钟前
  • Eco
  • 还行

用幽默的方式写一个悲伤的故事,荒这个字可以概括主题了

54分钟前
  • 草莓冰淇淋
  • 推荐

杀生+驴得水,荒诞讽刺的手法表现国民劣根性,有点像鲁迅的小说,但总体过犹不及。从李忆莲到林硭再到大管家,还有一众村民,愚昧、腐朽、盲从等人性元素,再加上针砭时弊,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最后哪方面都不深刻,还是有些遗憾

5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虽然编导演摄乐剪等诸多环节都存在有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创作者的初衷与影片整体呈现出的效果仍是值得鼓励的。作为新人导演作品,比起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和又怀又蠢的小聪明等更让人讨厌的类型,这部更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一个班上,往往那种智力天赋平平但始终脚踏实地的,都能在最后时刻追上来。

60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一个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寓意深刻的故事。

1小时前
  • 会笑的昨天
  • 还行

嗯,蒋中正,讲忠贞。

1小时前
  • Hachik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