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外之徒

HD

主演:安娜·卡里娜,克劳德·布莱塞,让-吕克·戈达尔,达妮埃尔·吉拉尔,萨米·弗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6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法外之徒 剧照 NO.1法外之徒 剧照 NO.2法外之徒 剧照 NO.3法外之徒 剧照 NO.4法外之徒 剧照 NO.5法外之徒 剧照 NO.6法外之徒 剧照 NO.13法外之徒 剧照 NO.14法外之徒 剧照 NO.15法外之徒 剧照 NO.16法外之徒 剧照 NO.17法外之徒 剧照 NO.18法外之徒 剧照 NO.19法外之徒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法外之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个英语学习班上,法国姑娘奥迪尔认识了两名男子阿瑟和弗朗茨,他们是两个着迷于美式文化的年轻人,向往着惊险的传奇故事奥迪尔很快就被风流的阿瑟吸引,渐渐地爱上他,他们三人开始常常混在一起,坐在敞篷跑车里兜风。奥迪尔寄宿在一所豪华大宅里,她告诉弗朗茨,这所屋子里存放着巨额现金。阿瑟和弗朗茨便策划着要入屋行窃,后来奥迪尔想要退缩,然而阿瑟他们坚持要行动,并计划好了具体时间。到了那一天,事情却进行得并不顺利,奥迪尔一而再地要求他们取消行动,但是阿瑟表示明天再来,甚至动手打了奥迪尔。第二次的行动,会带来怎么样的灾难性后果?真实故事恋爱与求职的舞会夺命地铁国语星河战队:火星叛国者保罗2011血洒天牢铁血玫瑰机器人侵犯地球斗破阴阳宅万圣节传说狂蟒之灾3彬与瑛2017杰弗里·爱泼斯坦:肮脏的财富恶种2018谁与争锋(纪录片)命运交叉点爱你千万次迈克和茉莉第二季安冬万叔叔与君相恋100次初恋战士杰罗德游戏青春恋爱梦红雀2017空中浩劫 第十八季星辰之家青春皇家恋曲:玛格丽特公主2023真假学园隔世追魂(粤语版)汉奸末日南国野兽匍匐求生住货车的女士亲爱的医生我来收魂了教堂幽灵徐福大卫·克罗斯比:请以我的名字记住我兄弟英雄加百列的地狱8

 长篇影评

 1 ) 《法外之徒》中的谜语(附戈达尔访谈)

没必要成为一个红学家,才能欣赏红楼梦。不过,懂得一些,也许更有趣。

戈达尔传记里写他小时候特别爱玩猜谜游戏。在2017年瓦尔达的纪录片《脸庞,村庄》里,戈达尔在自家的大门上留下一段谜语,勾起了瓦尔达奶奶美好伤感的记忆。瓦尔达奶奶在CC总部选电影时,说自己最喜欢的戈达尔电影是《法外之徒》。

虽然在《法外之徒》中有复杂多义的文本(谜语),里面旁征博引各种文本,来自电影、文学、漫画、广告、政治、艺术等多种领域,这是戈达尔电影一贯的特色,但是其视听层面也相当出色,有着幽默的情景设计,流畅的场面调度,轻松的节奏以及多姿多彩的巴黎风貌,在戈达尔诸多“晦涩”的作品中可以说是很好看了。

谜语

0、开头演职表中写着:让-吕克·电影·戈达尔。电影已经融入到戈达尔的生命中。

1、电影开头,亚瑟对弗朗茨说:你怕了吗?你以为人们有X光眼吗?

这句台词来自希金斯的惊险小说《傻瓜的黄金》,本电影改编自该小说。特吕弗曾给介绍戈达尔介绍过,他的《射杀钢琴师》也是据此而来。

2、开头弗朗茨在车内吹的口哨旋律来自李葛兰的音乐戏剧《秋水伊人》,为此片定下主旋律。李葛兰为本片配乐师。

3、电影开头,弗朗茨的第一句台词:我的故事从这开始。这句台词是雷蒙·格诺的小说《奥黛丽》的第一句。该书是一部讽刺类型小说,格诺属于超现实主义作家流派。

4、下车后,望着河对岸,弗朗茨对亚瑟说:In the old cold and forsaken park" ,来自于魏尔伦的诗篇《情感的交流》。

5、弗朗茨的名字来自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扮演弗朗茨的男演员与作家卡夫卡的脸很像。

6、弗朗茨所说的比利小子的死,其日期应该是1881年7月14日,模仿桥段来自好莱坞的西部电影《比利小子》。

7、弗朗茨摸奥黛丽柔软的膝盖里说的台词:Soft Skin,来自特吕弗的电影《柔肤》,当时正在戛纳电影节参加展览。

8、在他们进教室前,弗朗茨所说遇到一个在河边小屋居住的女人,暗指弗里茨朗的一部影片《河边小屋》。

9、教室里英文教师念了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开始念的是该戏剧的最后一幕,镜头切向弗里茨和奥黛丽。后面念的是该戏剧的第二幕,罗密欧向茱莉亚求爱的场面时,镜头里恰好是亚瑟向奥黛丽示爱。他化用哈姆雷特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赢得奥黛丽的芳心。

10、电影里有个奇特的镜头是奥黛丽拿着半生不熟的肉喂老虎,暗指与本片同时拍摄的夏布洛尔的《老虎最爱吃鲜肉》。

11、咖啡店里奥黛丽与亚瑟在桌子上用手比划着跳舞,来自卓别林的《淘金记》中有名的面包舞。

12、弗朗茨返回咖啡店中时,碰到一个酒鬼,对他说:不错,加诺牌,好家具。 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加诺牌家具的广告词。

13、咖啡店里,奥黛丽上楼的那一段配乐是《I will wait for you》,来自于雅克德米的《瑟堡的雨伞》,这首歌的英文版拿下1966年的最佳奥斯卡原创音乐。

14、三人在咖啡店里跳的舞叫做麦迪森舞。麦迪森舞是最初来自美国,是一种无需舞伴,轻松快活的独舞。这是本片经典的段落。另提一句,《低俗小说》里乌玛舒曼和约翰屈伏跳的也是麦迪森舞。在一次访谈中,乌玛舒曼说自己完全不会跳舞,而昆汀给她看了《法外之徒》,让她按照本片的舞蹈动作去演,演出效果很好。昆汀的制作公司取名为A Band Apart,与本片法文名高度一致。(备注:从影像上看8½ (1963) (八部半) 中Guido 和 Gloria的舞蹈和低俗小说中的更像,双人全景镜头几乎一致)

15、亚瑟与奥黛丽离开咖啡馆后,在路上亚瑟说自己的姓是兰波。而亚瑟·兰波是著名的法国天才诗人。他与前面提到的魏尔伦是好朋友,而历史上两人之间的故事与该片却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1871年兰波在巴黎与诗人保罗·魏尔伦建立了友谊。二人结伴游览了英格兰和比利时。但在1873年初,二人发生争吵,兰波被魏尔伦开枪打成轻伤。

开头弗朗茨说出魏尔伦的诗篇,亚瑟又姓兰波,不难发现是影射二人的友谊。

16、亚瑟与奥黛丽在去地铁的路上,镜头划过两家店面。第一个是一家叫做“新浪潮”的时装店,后面则是当时一家有名的剧院,正在上映一出法国古典传统戏剧。

17、镜头划过夜晚闪烁的街道,游民卧倒路边。奥黛丽在电车里,看到疲倦面容的乘客,轻轻唱起了一首歌。这首歌是来自超现实主义诗人路易·阿拉贡的一首诗,1961年被谱成歌曲《我想说,我》。

18、奥黛丽姓莫诺,戈达尔母亲的名字也叫奥黛丽·莫诺。亚瑟纠正的莫诺发音却是法国到现在仍存在的一家打折店的名字。

19、亚瑟对舅妈说:回查洛特吧,疯女人。这句台词来自李赫特的一出戏剧《狂女查洛特》。

20、在楼梯拐角处,弗朗茨向奥黛丽扮演君子狼。君子狼在当时是美国著名卡通人物。

21、弗朗茨向奥黛丽讲起的一个大话王的故事,来自于杰克伦敦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里讲得是一个人穿越阿拉斯加的故事。

22、在塞纳河快到卢浮宫的车上,奥黛丽指着卢浮宫,说有个家伙很懂漆油。他指的是当时法国的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戈达尔在这里反对的是当时马尔罗当时清理街道建筑的政策。这部电影之后发生了著名的“五月风暴”事件。“五月风暴”起因是马尔罗撤销电影资料馆朗格卢瓦的职务,而戈达尔在整个事件中最为醒目,是后来一大批电影人唯一一个越过警察封锁线的人。

23、在车上,弗朗茨对奥黛丽说:“你的名字,我曾经在一本小说里看到过,那是个阴森恐怖的故事”。奥黛丽的名字来自雷蒙·格诺的小说《奥黛丽》,但是“那个阴森恐怖的故事”实际上是来自安德烈布勒东的半自传小说《娜嘉》。

后面的访谈中戈达尔有回答: “格诺的同名小说《奥黛丽》本身就是充满影射的纪实小说。这部小说极富幽默感地将作者自己的切身经历与超现实主义运动联系起来。起初我想让亚瑟给奥黛丽的小说,是安德烈·布勒东的《娜嘉》,但要给奥黛丽一本《娜嘉》的主意让我很困扰,于是我换成了《奥黛丽》。在《奥黛丽》里,你几乎能看到所有的超现实主义者隐藏在假名的后面,它影射了路易·阿拉贡,菲利普·苏波,还有安德烈·布勒东等人。布勒东在《奥黛丽》中被叫做安格拉雷。所以我让亚瑟打开格诺的《奥黛丽》念到:“安格拉雷和…”在那个瞬间,他有权从《奥黛丽》过渡到《娜嘉》,因为安格拉雷就是布勒东,就像这样,我把所有的引经据典都隐藏起来,我也因此能够引用得更多”。

24、三人以9分43秒跑完卢浮宫那段,出自两部著名的默片:1925年的《巴黎五日游》与1929年由嘉宝出演的《吻》。三人跑步的场景在特吕弗的《祖与占》里出现过。后来在2017年瓦尔达奶奶的《脸庞,村庄》里重新演绎了一遍。

25、最后奥黛丽给弗朗茨做为爱情测试的小玩具,出自1917年卓别林的《移民》。

26、本片末尾,画外音说“我的故事到此结束”之后的那一段台词“在这里,什么都不重要.....”是小说《奥黛丽》的最后一句话,正好与开头的第一句台词呼应。

戈达尔访谈

下面附带的文字,来自于本多繁邦翻译的(绝不追究:与戈达尔关于《法外之徒》的一次访谈),对其中的用典进行了解读。JLG为 让-吕克·戈达尔,JC为 影评人Jean Collet。 JC:《法外之徒》由多洛雷斯·希金斯的小说《傻瓜淘金记》改编,它的法国出版名是《飞鸽》,归在黑色小说系列。我还没读过这本书,你怎么想到改编它的? JLG: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地方在于,它的叙事和对话有种特定的腔调,我试着把这种腔调保留到电影里。诚然,腔调可能是翻译造成的,那就很糟糕了。但即使如此,翻译也创造出了一种让我感兴趣的风格。我甚至在电影中保留了一部分原汁原味的解说。 这本书就像另一本我想搬上银幕的小说,勒内·法莱的《东南郊区》。在这类故事里都有两个小伙,一个姑娘,和一场自行车赛。你在大多数法国的战前小说里都能找到这样的元素。在《法外之徒》的试映会上,我称之为“一部洋溢着战前氛围的法国电影”。 JC:就像马塞尔·卡内的《雾码头》? JLG:不,更像那些没有在战前就已搬上银幕,现在又已经电影化的小说。比如乔治·西默农或者雷蒙·格诺的几部…我试着去重现战前时代的平民、诗意的气氛,但不是要以一种贬损的方式。 JC:我感觉你在《法外之徒》里毫不费力地把其中的引用和典故隐藏了起来,而你一直因为酷爱用典而遭诟病,这次他们甚至可能察觉不到吧。 JLG:是的,我想拍一部极好理解的简单电影。当发行商看到雷乃的《莫里埃尔》,或者我的《蔑视》时,他们根本没法参透。然而《法外之徒》却十分明了。 但这无法阻止我夹带私货,我会利用电影里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瞬间。举个例子,如果要拍一个车内的景,两个小伙子在讨论自己喜欢的车子。我会在车名的选择,具体的对话,旁白的解说上,都塞进我喜欢的东西。 JC:这么说来,你的电影是否有着特定的解读技巧,就像你塞在电影里的纪实小说? 比如亚瑟给了奥黛丽一本小说,书名就叫《奥黛丽》,为什么? 你能给观众解答下疑惑吗? JLG:我选择奥黛丽作为女主角的名字,是为了让人想起雷蒙·格诺的第一部小说。这就是影片所营造的气氛的一部分,即我在前面提到过的那种气氛。但是格诺的同名小说《奥黛丽》本身就是充满影射的纪实小说。这部小说极富幽默感地将作者自己的切身经历与超现实主义运动联系起来。起初我想让亚瑟给奥黛丽的小说,是安德烈·布勒东的《娜嘉》,但要给奥黛丽一本《娜嘉》的主意让我很困扰,于是我换成了《奥黛丽》。在《奥黛丽》里,你几乎能看到所有的超现实主义者隐藏在假名的后面,它影射了路易·阿拉贡,菲利普·苏波,还有安德烈·布勒东等人。布勒东在《奥黛丽》中被叫做安格拉雷。所以我让亚瑟打开格诺的《奥黛丽》念到:“安格拉雷和…”在那个瞬间,他有权从《奥黛丽》过渡到《娜嘉》,因为安格拉雷就是布勒东。就像这样,我把所有的引经据典都隐藏起来,我也因此能够引用得更多。再比如,亚瑟的姓氏是兰波,所以在对角色亚瑟的描述中,我引用了一段兰波的文字。

 2 ) 塞纳河就像柯罗的一副风景画

00:45:50 一分钟的沉默原来那么久啊 “地铁里的人看起来总是那么哀伤和孤独” “—你为什么躲着我 —因为你看起来凶巴巴的” 01:08:30 这部电影真的好美啊 “在明净的天空下,阿瑟,奥迪尔和弗朗茨开过冰冷河流上的铁桥,罗浮宫前面悄无声息,河水呆滞地流动,灰烬的味道漂浮在空中” 01:34:10 “三天之后,奥迪尔和弗朗茨见到了大海,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剧院,地平线就像它的舞台,一望无际的天笼罩其上,海浪和谐地拍动,他们俩看不到边际也看不到争斗” 奥迪尔从开头到结尾贯穿的“我不知道”,让人同情也让人厌烦。最后他们逃走了,逃到了南美洲,但是逃离之后呢?生活到了他处,之后呢?电影结束,观众们梦醒了。艺术企图达到那个点,在那里“生与死,真实与想象,过去与未来,可沟通与不可沟通,上与下” 便不存在矛盾。躲在艺术里的人或许最爱看到的就是被消解的矛盾,合理化的解释。Anyway,we are allowed to dream.

 3 ) The Enlightenment of New Cinema

It’s not only phenomenal to watch this movie itself, but also astonishing as you realize how heavily this movie impacted the cinema you loved after years of this classic. Pulp Fiction, Days of Being Wild, Funny Games, Badlands, The Dreamers. Without this movie, all those brilliant ideas would easily have vanished.

Godard, he is a genius. A pure genius who has insightful observations of people in life and an interesting taste of twisting them into film characters. All the actions he wrote play against the cliche cinema and stand out with its peculiar flavor. His visual and auditory experiment plays the audience so much into a state of explorations. I just cannot escape from jumping my mind between those instances over and over.

The bad boy, the lost girl, never got tired of.

 4 ) 胡扯自娱,请勿观看

这部片里戈达尔不是想通过电影教我们道理而是通过解构电影来打破这个人类逻辑最寻常的普遍接受形式从而发现荒谬之处从而通过反思重估其价值本身,真的在这点上戈达尔做得很绝妙,例如一分钟的沉默,跳舞,及9分多跑完罗浮宫等等细节都在提醒我们荒谬,这种非常规的拍摄方式的确实力装逼,这股新浪潮的风狠狠把我吹醒了。让我想起尼采的上帝已死和重估价值的言论,也许尼采所说的上帝只是一个形式需要我们通过反思重新构建他,确实有很大启发。

 5 ) 被破坏的强盗片

                                     ——《法外之徒》赏析兼及强盗片的演变

类型电影的历史几乎和好莱坞一样长,它通常意味着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甚至是一群依据喜好不同而被分门别类,专门等着电影公司投其所好的观众。这么看来,类型片好像多少显得有些乏味。旧瓶装酒,不管瓶子是新的还是老的,瓶子总归是旧的。但是,类型电影既能成为好莱坞横扫国际市场的开路先锋,那么它必定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事实上,类型电影是相当开放和动态的。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它不断糅合各种各样的元素,并从最早期的西部片,歌舞片,强盗片,喜剧片,发展成为拥有爱情片,政治片,惊险片等十几个类型和几十个亚类型的复杂体系。毕竟,既然以市场为主要目标,那么观众的喜爱必定占有不容商榷的地位。而观众本身,则是和整个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涌入的新的思想潮流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作为西部片的元老与最突出的类型之一,强盗片几乎应该是只产生在美国的影片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强盗的发家史就是一条不太光彩的美国梦的实现过程。但与别的类型电影一样,强盗片也经历了三四十年代的辉煌以及没落后的转化与自我突破。与其说,后来如新浪潮等频频发生的电影运动彻底影响并改变了强盗片,不如说是二者的互相吸收和借鉴杂糅成就了彼此。
《法外之徒》是戈达尔于1964年拍摄的影片。作为新浪潮的棋手人物,戈达尔同时是类型电影的爱好者。而他的最优秀的《精疲力尽》,《狂人皮埃罗》都深刻的影响了新好莱坞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类型片的变革。《法》脱胎于强盗片,但在擅长颠覆与解构的戈达尔手下,又充满了反强盗片的的因素,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被破坏了的强盗片。

人物设置:传统的强盗片中的强盗形象一般是浪漫化的,并且一般都采用双主人公的模式。《法》里同样采用了这一方法。影片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两个年轻人——亚瑟和法兹,并且像强盗片里常常出现的那样,他们开着一辆高速奔跑的轿车。但与以往此类型片中危害整个世界的大罪犯不同,亚瑟和法兹只是两个东游西荡的年轻人,不高大也称不上英俊。他们对美国文化和英语着迷,对比利小子和跳舞都很感兴趣,甚至还参加了英语补习班。但他们不喜欢刻板的生活,但又没有明确的理想与目标,也没有赖以谋生的职业。大部分时间,靠偷钱来维持生活。偷窃就像开车在街上闲逛一样,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维持生活的需要而非更大的图谋,这本身就与传统的强盗片不同。我们或许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后来风靡一时的新好好莱坞扛鼎之作《雌雄大盗》里男女主人公的影子。放荡不羁,厌恶平凡而枯燥的生活,犯罪只是一时性起的作为,完全引不起观众任何道德上的反感。
他们模仿比利小子传说里被枪击的片段,在马路边嬉戏打闹。他们生活在一个自造的虚拟的黑帮世界中,有属于自己小团体的幽默和机智,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不屑一顾。
像别的强盗片一样,《法》里也出现了一个让他们陷入爱情中的女人。他们在补习班里遇到了年轻的女孩奥黛丽,她像单纯的羊羔一样生活在收养她的姑妈家里。就像苏丽珍迷恋上阿飞一样,奥黛丽很快就满身痞子味吊儿郎当的亚瑟吸引,并且为了讨好他,甚至准备帮他们洗劫自己有钱的姑妈。
在这里奥黛丽不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而是真正的加入到叙事中来----整部电影都只是他们三个人的电影。像新浪潮电影里人物通常表现的那样,他们也会突如其来没有缘由的做一些事情。他们不是属于一个紧凑的充满曲折情节和剧烈冲突的戏剧性故事中的人物。不在状态就是他们通常的状态。
戈达尔以强盗片惯常的人物形象为模板,设置了一个巨大的套子,但套子里却是一个跳脱和不驯服的新的东西。
叙事模式:在这部影片里始终有画外音贯彻到底。画外音意味着另一个视点,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发现潜藏在声音背后的叙述者。他时而冷静的叙述着事情的进展,时而用诗一样的忧伤的语言讲述着他们内心的情感。这种从头至尾的讲述很多时候将观众和剧情剥离开来,告诉人们,这始终不过是一个被讲述的故事而已。如果说传统的强盗片是想用曲折的故事毫无痕迹的剪接将观众牢牢的吸引到影片里以致自己和主人公合二为一的话,戈达尔显然更愿意打断观众的思绪,让他们跳离电影。
从奥黛丽法兹相识,整部电影就缓慢的围绕着他们三个约定要去抢劫奥黛丽的姑妈而展开,如果这算是影片的主要情节的话,戈达尔又添加了很多与此无关的细节冲淡了它的紧张性。对法兹和奥黛丽调情的大幅描写,奥黛丽对亚瑟坠入情网,她用蜷曲的姿势躺在法兹的床上并且生怕自己被他抛弃。而更多的则是关于法兹,亚瑟奥黛丽三人在一起时那种微妙却又充满趣味的气氛的描写。法兹拿出一盒烟给奥黛丽,被她拒绝了。而当亚瑟同样的掏出烟时,奥黛丽却不无欣喜的接了过来,虽然在此之前,她明显没有抽过烟。而三个人一起在酒吧跳舞的那段,更是成为电影史中的经典片段,后来又被擅长拼贴的昆汀用到了《低俗小说》中为人所共识。
作为整部电影应有的高潮部分,最后的犯罪也像正常的强盗片一样被放到了最后,亚瑟和法兹终于决定在某一天行动了。但是在放奥黛丽回家打头阵之前,亚瑟拦住了她,并且要她脱下袜子。“你们要做什么?”“让你脱你脱掉就好。”两个人将黑袜子套到了头上,并且将自己原本的帽子也扣了上去,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两个衣冠楚楚的黑头黑脑的人,巨大的滑稽性削弱了偷窃完全该有的紧张气氛。
影片的结尾以亚瑟和亚瑟的舅舅两人互相开枪击毙了彼此告终,这本是强盗片常见的结尾,但讽刺的是,在亚瑟倒地后别墅的主人回到了家发现了亚还没有来得及偷走的钱,并且之前已经死过去的奥黛丽的姑妈忽然又奇迹般的醒过来并且飞快的扑到了男主人的怀抱。而目睹了这一切的奥黛丽和法兹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去了别的地方,并且准备甜蜜的生活在一起。世界上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爱情的珍贵了。
在惯常的强盗片中强盗的死亡加强了这个类型对社会秩序和社区道德的颂扬,但在戈达尔这里,这个硬安上去的结尾则让人新生茫然和惊诧,打破了观众的观影经验,破坏了他们从封闭式的结局中理应收获的满足感。
视听以及环境:就像戈达尔颠覆了强盗片中的犯罪一样,他同样颠覆了此类型中固定的拍摄和剪辑的手法。叙事的松散和游离同样的表现在剪接和声音的运用上。
在这部电影中戈达尔选用了大量的跳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听见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动作在发生后又被戈达尔以不同的机位不同的角度重新的放映了出来。时空的重复带给人强大的心灵震撼。
而片中更可以被称为神来之笔的就是一分钟的静默了。法兹说,我知道你没有什么想说的,那我们就沉默一分钟吧。然后戈达尔除去了电影的音频,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静默的电影,没有对白,没有音乐,没有环境声,听到的只是投影仪的沙沙声。我们跟电影里的法兹奥黛丽和亚瑟一样,完全陷入了安静中,我们掉到了电影里。
这是从来未有过的自由。电影的自由,故事的自由,导演的自由。在这部脱胎于强盗片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对这种类型的强大的讽刺。
故事背景设置在巴黎,但是并没有像通常强盗片所表现的那样,贫民区和恍若隔世的繁华社区交叉的拼接在一起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而强盗从贫民区步入繁华社区的时候就是他悲剧命运的开始。他们将强盗的命运和物质的转化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

在而《法外之徒》中,巴黎仅仅是个生活的背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法兹和亚瑟开着车漫无目的的驶在巴黎的街头。他们不是奢望通过努力和奋力拼搏跻身其中的闯入者。他们既和这个城市浑然一体又和它格格不入。戈达尔没想在其中表达对现在文明的保护角色的信任或者怀疑。整部影片都没有任何执法机构,被击毙的亚瑟仅仅死在自己同样身为混混的舅舅枪下。他夸张的扭动着,用远远超过一个身重数枪的人能够表现出的精力大幅度的死去了,就像他曾经跟法兹表演的一样。
强盗片的外壳无非是承载戈达尔自己想法的模子。好莱坞的经典类型漂洋过海到了法国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样子。但是好莱坞的可贵之处也就在于它永远愿意顺应这个时代调整自己,而不是固执的负隅顽抗。

《法外之徒》拍摄于1964年,属于新浪潮的末期。当时,电视已经成为好莱坞的大敌,夺走了大批的观众。而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多是年轻的一代,他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深受各种思想浪潮的影响,秉持自由主义信念,拒绝接受好莱坞陈旧的美学模式,他们需要新的电影。而好莱坞为了争取市场份额,不得不改变就有的模式。
1952年,西部片的转型之作《正午》就已经出现,里面的警长不再是万能的受人们爱戴的超人式的英雄,他被他曾经为之奉献的人民所遗弃,在正午到来的时候茫然而又悲怆的等待着自己的敌人。传统英雄的形象逐渐坍塌,类型片的堡垒出现了裂缝。
1967年,在《法外之徒》拍摄后的第三年,阿瑟佩恩的《雌雄大盗》问世,标志着新好莱坞运动的正式兴起。里面玩世不恭的强盗情侣取代银幕上流行的英雄人物成为大家追逐的偶像,开启了反英雄的美学的时代。而邦尼与克莱德的不屑一顾的态度像极了新浪潮电影里的人物。
事实上新好莱坞运动就是一次向新浪潮全方面的学习,手提摄影,实景拍摄,真实化的美学原则,更为开放更多元的叙事手法。所以后来就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父》和《美国往事》。











我实在是不想写结尾了,先这样吧。

 6 ) 反好莱坞

解构的犯罪类型片 反主流反好莱坞的讽刺与探索 充满文学和致敬的天才电影 自由流动的手持镜头穿梭在巴黎并不繁华的大街小巷 充满文学性的主人公姓名 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书籍 改编傻子的黄金 三人行 开头三人特写的快切(戏弄剪辑) 诗意动感的长镜头 嘲弄好莱坞比利小子的夸张死亡 反英雄电影 女主爱上反英雄 三人视线在英语课背景是老师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流动 大量弗里斯的旁白和独白叙述 两人看报纸感慨于混乱的世界要偷不义之财(政府小偷与社会小偷) 工厂噪音 女主多次看向镜头间离观众 时间游戏:电影的本体论:三人在咖啡厅沉默(静音)一分钟 用时间本身表现时间 跑过卢浮宫打破纪录的诗意疯狂 无聊与荒诞三人跳舞:第三者(这个时候观众不知道声音是弗里斯的)旁白交代三人各自心理(反好莱坞)注视地铁里的人引出对库里肖夫的理解 游戏式的盗贼与自由的恋爱演变为为了财富变脸的绑架案 远景交代死亡(阿瑟的死亡同样戏谑转圈加旁白叙述)

浪漫逃亡的随机选择 上船对卓别林《移民》的致敬 结尾自称三俗小说 其实是讽刺好莱坞续集制

 短评

总算找到王家卫和昆汀的“致敬”来源了,絮絮叨叨的风格学得挺像哈哈。本来还蛮期待安娜-卡里娜的角色,居然是个没主见、神经衰弱的傻大姐,幻灭~~~~酒馆跳舞、在卢浮宫内奔跑的戏很灵呀,难怪后来被那么多人模仿。

6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很多电影都在向这部电影致敬,低俗小说继承了这部电影的架构,巴黎戏梦那段卢浮宫记录是向这部电影在致敬,还有王家卫在阿飞正传当中的无脚的鸟

11分钟前
  • Jokery
  • 推荐

單憑“沉默一分鐘”、“咖啡館三人舞”和“最短時間遊覽盧浮宮”就能打五星。

16分钟前
  • Jeannels
  • 力荐

He says England's finished, China will win, so he's learning Chinese 四五十年前戈达尔老师就有这么高的觉悟了 真感人

21分钟前
  • R
  • 还行

罗浮宫奔跑的三人行难道不像祖与占吗;新浪潮一代的源头之一是悬疑看来的确没错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十分钟后到楼下见我。”“你怎么知道我会去呢?”“你还有9分56秒。”男人贪财,女人贪爱,相思的人总不能在一起,只因我们本就是孤独不相容的个体,他觉得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可临死前看到的却是无助的无脚鸟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卢浮宫内的奔跑,巴黎街头的夜景,海平面上的剧院,简单的日子总是快乐的,可惜人性想要的,从来就不简单。本以为会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电影,却意外地看到今年的最爱,戈达尔的表达方式或许有一些放飞自我,但无一不在戳我的心弦,新浪潮的电影从不是难懂的,反而是无比自然的,难懂的其实一直是我们,那些迷茫的,困惑的个体。

27分钟前
  • tangerine
  • 力荐

震惊!两个男人竟然骗一个女孩子做出这种事……2019076

30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对自己的美还不自觉的安娜·卡里娜的呆!蠢!萌!和两个坏劲十足的男青年。一个放荡不羁“活着还是死亡,在你的乳沟之间,这是个问题”,一个看似温和老实却,边安慰边摸向乳房。最坏的还是导演编剧戈达尔。在类型之间来去自如,无视电影文法的剪辑。但也就这样,电影竟然也堂堂正正成立了~重温。

35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玩儿心真大…声音的游戏,将电影的幕后和台前展示在同一维度的艺术。

37分钟前
  • BLTEmpanada
  • 推荐

俏皮的三人舞和沉默的一分种这算影史老梗,不说也罢;开头英语课上伴着《罗密欧与朱丽叶》台词的那段眉目传情简直就像在看色情片,太棒了。

3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9分43秒!好无聊可是也好浪漫的一部电影... 太迷人了

4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有佳句无佳章的代表!经典桥段这么多,却成了第一部靠弹幕才撑着看完的戈达尔。戈式大男子主义在这里达到让人想闭眼的程度,女主完全无法理解,两名男主也没什么魅力。

49分钟前
  • Vincent Lan
  • 还行

跳舞前沉默的一分钟,跳舞时突然出现的题外话,戈达尔这个从来不按规矩出牌的家伙,总会有意外带给你。

50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滑稽又浪漫,有趣又无聊,黑色又可爱,随意又饱满。让这么多矛盾并存,是不是就新浪潮了。

5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上海电影节归来】戈达尔最雅俗共赏的片子,轻松滑稽的强盗反类型片。1.各种致敬的桥段,魅惑旁白与读报的多重文本;2.暧昧3P关系和卢浮宫9分43秒有特吕弗《祖与占》影子;3.三人舞长镜头极美妙,后被昆汀借用,沉默的一分钟够有趣;4.戏谑的抢劫与中枪不倒,“三流小说”的颠覆性结尾。(9.0/10)

5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电影史上著名的一分钟沉默其实并没有六十秒

60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这姑娘太美了,静默一分钟,三人舞

1小时前
  • 扭腰客
  • 力荐

那段舞蹈完爆低俗小说扭扭舞呀!

1小时前
  • Mr Q
  • 推荐

课堂上莎士比亚台词纸条搭讪,迷人的三人麦迪逊舞,咖啡座的轮流转及一分钟的沉默比永远更长久,打破纪录的最快速度跑完卢浮宫,以及死时才能看见无脚鸟的传说。尽管有着这些美妙的小段落,但人物的设置欠缺魅力,正如他们精神上的虚空,既没有笑,也没有眼泪,一切早已写定,如同一则重复的报纸新闻。

1小时前
  • 时以星
  • 推荐

一直被致敬,从未被超越

1小时前
  • 丁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