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

HD

主演:白钟焕,Jong-gu,Kim,郑熙泰,金钟求,权五镇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10分钟 剧照 NO.110分钟 剧照 NO.210分钟 剧照 NO.310分钟 剧照 NO.410分钟 剧照 NO.510分钟 剧照 NO.610分钟 剧照 NO.1310分钟 剧照 NO.1410分钟 剧照 NO.1510分钟 剧照 NO.1610分钟 剧照 NO.1710分钟 剧照 NO.1810分钟 剧照 NO.1910分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十分钟,年华老去

我知道我一定会写这个短片的观影感受的,就为了这个题目我也会写,十分钟,年华老去。
在我老去之前,我又一次见到了那个拍霸王别姬的陈凯歌,我又一次郁愤满胸。
不疯魔不成活,陈凯歌果然还是适合拍一个疯子。
冯远征的遗老疯了,但观众并没有疯。
我像喝了一杯陈年的酒,思绪渐渐发散,眼睛却越来越亮。
我知道百花深处还在,但我看到很多已经不在的景象,听到很多已经不在的声音,闻到很多已经不在的气味。
属于北京的一切。那景象可能有些破落,那声音可能有些单调,那气味可能有些腐朽。但那一切是真真切切属于北京的。
那是我家房上慌长的草,那是我家院外吆喝的吵,那是我家门廊花落的恼。
那是已经消逝的一切,虎坊桥东,前门南。
没有国贸的高,没有平安大街的宽,没有一切繁华胜景的美丽妖娆,要守住那破落的一切的,的确都是疯子。
但凭什么剥夺疯子平静、安详、与世无争的生活。

 2 ) 与茫茫的逝水拔河——外在时间下的传统文化身份确认

许多关于《百花深处》的影评都特别提到“冯”与“疯”的谐音,认为这一巧合带有某种意味深长的隐喻。其实选择“疯子”作为主角的文艺作品不在少数,这些年来的代表作无疑是阿来的《尘埃落定》。用疯子做主角的好处在于,作为故事线索的符号,疯子的视野中能够看到的与作为叙事主体所应该看到的可以合并,“完整”的实现作者叙事的需要,不蔓不枝,恰到好处。而采用影像语言来表达时,则需要一些提示来表明冯先生是“疯”先生。冯先生固然是故事的主角,但陈凯歌并未就此让冯先生接管故事,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全知全能作者式的手法。于是,我们看到了骑自行车男子的惶恐的神情举止,听到了电话中男声说“那人是一疯子”,这些无不在提示着世俗现实对冯先生的评价,诸如此类的外来的冲突都在撕裂“这不都在呢吗”的四合院。

骑车男子的出场事实上与情节毫无必然联系,而他仓皇而逃的举动正是在强调搬家工人们的举动在世俗眼光中的可笑,当然也暗示了它的速朽。契科夫有句名言,“如果故事里出现了手枪,它就非发射不可。”同理,那只花瓶非碎不可,无论是金鱼缸还是花瓶或者别的什么符号,出于情节的巧合,花瓶必然的碎了。“这不都在这呢吗”的四合院又不见了,隐喻着冯先生的精神世界的解构。譬如巴别塔忽然停工之后造成的混乱,冯先生与现实之间的隔膜再次被破坏。罗兰•巴特在《符号帝国》中写道:“每样事物都有某种意义,然而每种意义都不被理解”。在冯先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这层隔膜或者说某种紧张对立关系被撕裂的过程中,在作为符号的花瓶被打碎之后,搬家工人们与冯先生取得了某种精神层面的联系,在沉默中对峙着。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实用主义的时代,一个赞美工业而践踏自然的时代,一个聪明而不美好的时代,一个神造的东西日渐稀少、一个人造的东西日渐增多的时代。在去往“百花深处”的路上,冯先生从车窗里探出头望着满眼的现代建筑群,车在立交桥上盘桓时与阳光造成类似眩晕的效果,这些场景在映衬着冯先生面对光怪陆离的现实时内心的慌乱与抵抗。沿路的破屋与“拆”,直到黄土堆上的大槐树,一路上影像的巨大反差无不在控诉着工业文明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落后文化对于先进文化侵略的抵抗总是步步为营的,这种先进是以生产力为标准的。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画面的变换中,那座四合院被逐渐丰富又被毁灭殆尽。然而在回去的路上,伤心的冯先生却以一个正常人的付钱举动割裂了与之前荒诞场景的联系,仿佛“搬家”只是一群大人的游戏。

车轮被虚土掩着的坑陷住,打破沉默。冯先生接过从沟里挖出的铃与铛子组成完整的铃铛,晃出清悦的响声,又迅速的从现实回到虚拟,兴高采烈的跑向夕阳下的大槐树(四合院),“搬新家嘞。”搬家工人们回望来路,借工人们的眼睛,以铃铛为原点,修复了冯先生记忆中的真实。此时的四合院莲花飘落,美得不可方物。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客观的无用能够让人掩盖手段的无用。小山词里写:“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冯先生还能拥有那座四合院吗?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写道:“一个知识分子不被殖民化,真理就不会被殖民化。一个知识分子假若只会解释真理,而不是去发现真理,那么这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已经沙漠化了。假若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发现真理,而不能再第一时间说出真理,或者永远不去说出真理,那么这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就基本消失了。”这是关于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关系的反思,作为老北京的冯先生迷失在“新”北京,毫无疑问,影片《百花深处》中也寄寓了导演本人的眷恋与批评。

复,尽爱之道也。“复”是招魂时喊死者名字,当爱已尽、当爱已当尽,让名字漂流在海里,死者不再复生、生者不再徘徊,沙丘重返沙漏里、浓缩在沙漏里,让时间安睡长眠。时间是荒谬的三段论者,它总粗分成过去、现在与未来。有必要吗?有必要吗?我在怀疑。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最重要的不是世界向我们呈现的样子。我们从某种东西得到的愉悦来自我们认为它是什么。”冯先生偏执的认为“这不都在这呢吗?”人生观已经带上了明显的循环往复的特征,在不厌其烦的搬家中寻找过程。记忆于是也在现实面前一遍遍的破碎撕裂,震撼观众的神经。仿佛以水草为纬绳,与茫茫的逝水拔河,其中包涵的哀思,深于一切时间。

 3 ) 百花深處愁深沉

 
題外話:
最近提起陳凱歌似乎成了個忌諱。或者。是個笑話。
可是,不恰巧的是,我重溫《百花深處》了。
十分鈡的作品。十分鐘的人文陳凱歌。
寫 十分鈡 其實是某人佈置給在下的作業。
可是在下對於此片仍然處於非常崇敬崇拜的層次。
所以貿然動筆,只能寫寫陳大師的作品。
原因不外乎是“中國人的蟋蟀,中國人的耳朵,中國人的心態。”

正文部分: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和尋覓的故事。
某日傍晚。
某個人。某群人。一片空曠的荒蕪的大地。一棵見證了歷史進度的垂垂老矣的大樹。
馮遠征飾演的馮先生。一個看似神經質,其實内心非常純淨的人。
馮遠征飾演心理不太正常的人物久來有盛名。
瘦削的形象。時而迷惑時而狂熱的眼神。一些顫抖。
一聲比一聲怪異的呼喊。沒有秩序的無邊無際的碎碎念叨。
最後。是一個孩子般的笑容。

馮先生。成了失落在城市文明的孩子。他在拼命尋找着屬於自己天空的琉璃瓦,還有,他的百花深處。

耿樂等一干人等飾演的搬家工人。一群城市的製造者或者破壞者。
耿樂等人飾演的搬家工人形象其實是非常可愛的一群人。
對於他們來説,他們是淳樸而現實的。他們用勤勞換取美好的生活。
但是。儅他們開始面對馮先生這樣理想主義的近乎怪異的人時,他們沒有表現出冷酷的無法理解的狀態。他們在懷疑中為馮先生模擬搬了傢。在最後,他們和馮先生一起看到了遙遠記憶中的百花深處。

在2002年,陳凱歌依然在尋找自己的電影道路。他的人文電影依然充滿着溫情脈脈的思考。
他學習像所有的老北京人致敬。他把自己對於飛速發達城市的不適應和對舊時的懷念用非常討巧的方式表達出來。
沒有誰能去責怪一個孩童般的瘋子去質疑城市的文明速度。更何況,什麽是城市的文明。誰也不曾定義。高樓大廈並不見得比矮墻磚瓦更有深度些,恰恰相反,百花深處,成了歷史美麗的痕跡。即使它已經消亡。


何謂百花深處:
“百花深处”的名字得自一个典故,明代万历年间,一对年轻张氏夫妇,勤俭刻苦,在北京新街口以南小巷内,买下20余亩土地,种菜为业。数年后,又在园中种牡丹芍药荷藕,春夏两季,香随风来,菊黄之秋,梅花映雪之日,也别具风光,可谓四时得宜。当时文人墨客纷纷来赏花,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百花深处”。张氏夫妇死后,花园荒芜,遗迹无处可寻。这个地方变成小胡同,但百花深处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老舍描述百花深处时写道:“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

作品出處:
《十分钟,年华老去》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拍摄,原本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15位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一部150分钟的电影。每位导演在10分钟内所选择的主题和题材不拘一格。他们分别是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王家卫,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戈达尔、美国黑人先锋导演斯派克·李、以《末代皇帝》一片获第6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意大利名导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德国幻想电影导演维尔纳·赫若格、法国凯撒奖最佳导演贝特赫塔维涅以及伊朗导演阿巴斯、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西班牙导演维克多·埃利斯、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捷克导演杰西·米切尔、美国导演吉姆·贾莫什、米克·费格斯和法国导演贾克·希维特。此片分大提琴和小號篇
陳凱歌屬於小號篇成員。首映日期:2002-01-01

 4 ) 百花深处是尘埃

  “人说百花的深处,有位老情人还在痴痴等……”陈升的歌描写的,不就是就是这位冯先生吗?

  其实他没疯,也不是不明白搬家工人为了结账收钱而假装搬着一些不存在的东西,包括那个被摔烂的古董瓶……他只是沉湎在过去中无法自拔,他想让别人哪怕陌生人知道自己曾有的富贵,自己还是人们眼中体面的“冯先生”。他只是迷失在旧时光中,对眼前高楼林立日新月异的城市中无所适从,正如片中工人说的“老北京才迷路呢!”。陈导敏感地捕捉到了很多老北京这种共鸣,如一位速写高手,在10分钟内设置了起伏有致的情节,将那繁华落尽成一梦的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擅长演精神异常者的主演冯远征表现出非凡的功力,而工头的选角则充分体现了耿乐的可塑性。三人均擅长京味儿作品,一部胡同情结的佳作由此而生。

  百花深处俱成过往,都是历史的尘埃。

 5 ) 喜欢小号篇中的《Twelve Miles to Trona》

今晚终于看到了已经下了快两天的《十分钟年华老去》的小号篇(另一部大提琴篇仍在下载中),电骡服务器R2挂了,我的生活也随着开始变得缓慢起来。
小号篇里共七部短片,说起来仍是对德国导演Wim Wenders的 《Twelve Miles to Trona》(《距离托那十二英里》)感触更深一些。
男主人公在下午行车途中胃病忽发但无医可投,只好冒险继续驾车前往距离此地12公里的一个小镇(Ridgercrest),他在此后的途中为了消减病痛的折磨把音响的声音开得极大,听着有些民谣和摇滚味道的EELS的Souljacker(part 1),歌词如下:

Souljacker (part I)

22 miles of hard road
33 years of tough luck
44 skulls buried in the ground
Crawling down through the muck
Oh yeah

Johnny don't like the teacher
Johnny don't like the school
One day Johnny is gonna to do somethin'
Show 'em he's nobody's fool
Oh yeah

Sisters Brothers make better lovers
Family affair down under the covers
Trailer parks the broken hearts
Won't let you leave until you're bleeding

Sally don't like her daddy
Sally don't like her friends
Sally and Johnny watchin' TV
Waitin' for it to end
Oh yeah

Sisters Brothers make better lovers
Family affair down under the covers
Trailer parks the broken hearts
Won't let you leave until you're bleeding

22 miles of hard road
33 years of tough luck
44 skulls buried in the ground
Crawling down through the muck
Oh yeah

而这首歌也正是他焦躁心情的真实写照,歌词的头一句就是个绝好的暗示;导演也善于用音乐来印证人物的心情,在后来当男主人公感到自己的车开到了一片风力发电站的时候,导演用EELS的Woman Driving, Man Sleeping再一次很好的诠释了男主角此刻的心情——无助、迷茫、幻觉,这两处歌曲的运用可谓天衣无缝,乐、画、情三者紧紧的糅合在一起。Woman Driving, Man Sleeping的歌词如下:

Woman Driving, Man Sleeping

Woman driving, man sleeping
Wear the suitcase on the rack
White lines shooting by
On the pavement like the sky
Looking straight ahead, into the black

Woman driving, man sleeping
There's no radio to play
Sitting with the map
Laying crumbled on her lap
Looking for the toll money to pay

Man sleeping is man dreaming
In a large apartment house
Walking and knocking on doors

Woman driving, man sleeping
Passing all the other cars
Searching in the black
But never turning to look back
A little metal box under the stars

Man sleeping is man dreaming
In a large apartment house
Walking and knocking on doors

Woman driving, man sleeping
Woman driving, man sleeping

我喜欢这位德国导演的短片,不仅仅因为其中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因为在片中展示了人世间的坚持与爱,即使是虚幻的浮云、模糊的道路、以及那连绵的远山与些许的迷幻中的宽慰也是那样的美丽。

                                             2006.2.27夜

更多内容以及精彩影片截图请参看我的blog原文:http://leoster.yculblog.com/post.1121639.html

 6 ) 那最深沉的哀伤

   当一座城市的楼越建越高,路越修越宽,广场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之时,总有一些东西会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而这个城市中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坚守着内心的那份曾经的荣光,留存在他们记忆中的,仍然是这座城市旧有的模样。《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这部在《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里唯一由亚洲导演执导的十分钟短片,陈凯歌导演用恍如梦幻般的镜头、台词和音乐运用,在银幕上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寓言般的故事——时光易逝,而藏在这时光易逝下面的,是深沉的哀痛与辛酸。

   影片高超的镜头运用令人拍案叫绝,深沉而悠远的哀伤借镜头的技巧巧妙地展现出来。影片开头是一处搬新居的场景,导演在将镜头对准高楼门口之后,不断拉升角度,最后形成了一个极高的仰拍。这种仰拍下的高楼隐隐给人一种强大的威压感,气氛显得极不和谐。这个镜头就是导演给出的一个暗示:高楼在不断地扩张与挤压,而被挤压的东西又将何去何从?值得称道的还有两处心理蒙太奇的运用:当搬运工“不慎”丢下了冯先生的“灯架”之时,空无一物的手中竟然出现了一个前清花瓶,掉到地上,摔为碎片。此处不得不叹服导演的深厚功底。这两组镜头的组接极具有讽刺意味:那个前清花瓶只存在于冯先生的心中,那是他对过去坚守的一种象征,在古典与现代、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对抗中,难道历史只能无奈的像这只花瓶一样,摔成粉碎吗?不,这里就要提到第二处心理蒙太奇:当冯先生找到了他的“铃”和“铛”时,伴随着铃铛声音的奏响,原先的那棵老槐树渐渐虚化,出现了一幅水墨画的四合院。粗糙,却不失宁静与温馨。花瓶的破碎代表着一种失去,但是心理的依托总能找回,那幅水墨画的四合院,才是冯先生心中真正的“百花深处”!片尾,在残阳的照耀下,冯先生摇着铃铛奔向那棵大槐树,导演用大远景展现的场景中,夕阳照在冯先生身上,形成了逆光的效果。此刻,历史与现实突然有种合二为一的感觉,隔绝,对接,最终是交错。过去的时光犹如残阳,但是并不是被未来吞并,而是融合!10分钟的短片,陈凯歌导演高超的镜头运用让观众如同行于寓言之中,历史的哀痛与辛酸,从那看似不动声色的镜头之下静静的渗出。

   影片精细的台词设计成为本片一大亮点,那带着浓重京白味道的口音赋予片子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搬运工工头的一句淡然的话,看似波澜不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讽刺意味:北京变了,不再是以前的北京城。而这一整车的人(包括冯先生),说的都是地道的北京京白。可以想象,以那些搬运工的年龄,曾经也是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胡同串子”,然而他们却忘记了曾经北京的模样。不,不仅仅是他们,永志不忘的,或许只剩下冯先生那样的人了。“我们家没有大衣柜,我们家用的是紫檀的衣橱。”,“您可小心点,这可是前清的灯座。”冯先生面带骄傲的说出那些根本看不到的家具时,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自豪或许会令人哑然失笑,但只有冯先生自己才看得到那些被他所视为珍宝之物,那,是一种无人能懂的坚持。“你这给我碎了”当,“花瓶”破碎时,冯先生如同梦呓般的说了三遍,那如同孩子般的嚎啕大哭又何尝不是他的心境?他和那已成废墟(或是将成废墟)的胡同,又有谁去保护?面对现实,坚持难道像花瓶一般易碎?片尾冯先生飞奔向大槐树,口中高喊着“搬新家了”。是的,搬新家了,但是他用搬家公司带走了他的“家具”,历史没有被抛弃,它总会传承下去,换一种方法与现实对接。全片浓郁的京白对话使人不由的忆起传统相声,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等等老艺术家的段子就给人这样的感觉。看似搞笑,然而在搞笑之后,却有着厚重的内涵与深沉悠远的哀痛。

   影片巧妙的音乐运用使影片锦上添花,意味深长的音乐包含的深沉内涵增强了影片的主题表现力。作为小号篇的压轴之作,片头同样是用小号作为开场的乐器。小号的声音响起时略微带着一缕呜咽。悲伤暗含,但并不是让人沉浸其中的那种悲伤,这段音乐为全片定下了一个基调。当冯先生指挥搬运工搬运家具时,背景音乐是富含着京韵的小鼓声,而且在音效处理上,那些本不存在的家具,竟然也有搬运时的音效。木质衣橱的嘎吱声,金鱼缸里的水声,花瓶破碎的声音,听的都是一清二楚。初次听来不禁令人哑然失笑,因为家具本不存在,那小鼓的声音听上去颇有喜剧的味道。但这只是搬运工(以及和搬运工相似的人们)的感觉,对于冯先生来说,那家具声就是“真实”,这并不是喜剧。当花瓶破碎时,一个静场,背景音乐骤然响起,欢乐不再,悲伤的气氛听来是那样的明显,那音乐就是冯先生的心境。当片尾冯先生找到了他的“铃”与“铛”时,清脆的叮叮当当的铃声听来是那样的清晰与温暖。铃声凝结的,是冯先生的古朴记忆,也是他最为珍视的东西。夕阳下的废墟,铃声的奏响下似乎不再荒凉,就像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一般。

   夕阳如血色一般,映照在那棵大槐树上,冯先生这个在北京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无论北京怎么拆,怎么变,他的心,永远留在过去。他不是疯子,也不是堂吉诃德,这份令人哑然失笑的坚持,有着他自己才懂的心酸!短短的十分钟,陈凯歌导演在银幕上给观众编织出了一个寓言:虚与实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传承。或许应该让每个人都深深思考:中国,还有多少“百花深处”?当所有的“百花深处”都消失时,我们的心灵,又何去何从?

 短评

老北京的胡同,是一个皇城百姓隐秘的世间。在现代文明的进程里被迅速的推倒,轻率的摧毁,日后再来笨拙的重建,低劣的复古。新城出现,旧城消失,历史被断绝。人为营造的种种毁灭,断不能久存。「人说百花的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

3分钟前
  • 長閑
  • 推荐

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

7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来自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佩服冯远征。陈凯歌也是个怪胎。

11分钟前
  • 齐烟九点
  • 力荐

“百花深处”真不错!拆迁办的都该看看,胡同四合院都拆干净了,把人都逼疯了就踏实了。全踏实了。。。

15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我为冯远征沦陷了

17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这类片子经常让我一头雾水,这部分也不例外。有时候自己也搞不清自己算是看懂了没。好些了解些导演的用意但又怀疑自己的了解。倒是陈凯歌那部分,看的比较明白。到底是陈的用意太过浅显还是文化所致,我想我仍然搞不懂。这类片子就是即便你完全看不懂也会打上4星

19分钟前
  • Jin
  • 推荐

为《百花深处》喝彩,剧本好,冯远征演得也好。

22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中国观众的思维还是和中国导演的思维最契合

25分钟前
  • 兒子
  • 推荐

时间是静谧流淌的,它检验了爱情的坚贞,描摹着生命的力量;它又是澎湃的,卷挟着现代文明的海浪摧毁旧时一切,又是拼命追赶的生命与死亡之间的一个罅隙;时间也是孤独的,它承载着名利场下十分钟的波涛暗涌,是星光闪耀背后丝丝缕缕的寂寥。

27分钟前
  • 李濛Lemon
  • 力荐

陈凯歌那段在里面好煞风景

29分钟前
  • 高源🌈
  • 推荐

到底谁是疯子?你,我,他,还是SB政府?

32分钟前
  • 绿腰朱朱
  • 还行

记得是在无极之后看的,觉得陈凯歌碉堡了当时

33分钟前
  • MichelleLOU
  • 推荐

没想到竟然是陈凯歌的最好。4星、3星混杂。

3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冯远征演精神有问题的人真是一绝 就跟王宝强演农民一样

37分钟前
  • 王神爱
  • 推荐

只对几个故事有感,第一个我觉得很唬烂,什么嘛,凯歌的还可以

38分钟前
  • 浮生若夢
  • 推荐

如今就这老北京,还在北京迷路呢!

41分钟前
  • 纹样苏
  • 推荐

《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其中十分喜欢的一个,被冯远征打动,干净利落的短片,没有废话。百花深处,年华已逝,满是哀伤。★★★☆

46分钟前
  • Q。
  • 还行

现在糟践的东西正是梁思成们想保护的东西,高速发展的西方文明正让老祖宗的灵魂无处安放,空悲切

48分钟前
  • 格瓦拉
  • 推荐

阿基·考里斯马基:狗没有地狱【7】维多·艾里斯:生命线【7】沃纳·赫尔佐格:几千年前【7】吉姆·贾木许: 国际组织【6】维姆·温德斯:距离托那12英里【8】斯帕克·李:我们将被掠夺【6】陈凯歌:百花深处【7】,总评:【7↑】

51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戛纳的献礼短片集中,这一部的总体质量最好。

55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