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2023

已完结

主演: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张帆,白客,涂松岩,寇振海,王传君,何杜娟,赵健,张峻宁,马东,高亚麟,季晨,梁振华,唐家三少,郭靖宇,江南,侯鸿亮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剧照

三体2023 剧照 NO.1三体2023 剧照 NO.2三体2023 剧照 NO.3三体2023 剧照 NO.4三体2023 剧照 NO.5三体2023 剧照 NO.6三体2023 剧照 NO.13三体2023 剧照 NO.14三体2023 剧照 NO.15三体2023 剧照 NO.16三体2023 剧照 NO.17三体2023 剧照 NO.18三体2023 剧照 NO.19三体202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三体2023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7年,地球基础科学出现了异常的扰动,一时间科学界风雨飘飘,人心惶惶。离奇自杀的科学家,近乎神迹的倒计时,行事隐秘的科学边,神秘莫测的《三体》游戏……纳米科学家汪淼被警官史强带到联合作战中心,并潜入名为“科学边界”的组织协助调查。迷雾之中,汪淼接触到一个名为ETO的 组织,发现其幕后统帅竟是自杀身亡的科学家杨冬的母亲——叶文洁。随着ETO与作战中心你来我往的不断博弈,汪淼和史强逐渐确定《三体》游戏中的世界真实存在。而所有事件的源起,是两个文明为了生存空间,孤注一掷的生死相逐。在联合作战中心及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汪淼、史强等人坚定信念、重燃希望,带领大家继续准备着在今后与即将入侵的三体人展开殊死斗争。水舞血液康定情歌女子高鲤跃龙门遗忘空间苍兰诀(真人版)鬼精灵3:大闹拉斯维加斯女大学生之死骷髅13 九龙之首格雷塔魔力女战士2005野蛮的囧妃:时空黑洞倚天屠龙记2019金钗谍影女仆北方1983毛骗终结篇马尔科姆的一家第六季异形:人族的统治太阳的墓场猛鬼山坟如父如子无耻之徒(美版) 第九季村庄2023野性加拿大第一季钞级布偶女教徒1966克拉克森的农场 第一季杀人三步曲英语星尘2007科技新探恶魔岛无法停止·病态收藏癖魔幻手机2:傻妞归来东京食尸鬼 真人版功夫·咏春流氓督察2明日之城

 长篇影评

 1 ) 看《三体》感言 五颗星

终于在腾讯之“提前点映”中把《三体》剧集看完了,最后五集十分精彩,促使我给这部戏打出了高分!

我不是个科幻小说迷,凡尔纳的小说年轻时也是只读过1、2部。2016年受邀去成都参加“国际科幻电影周”,我才得知中国也有不少好的科幻作家及作品,才发现和阅读了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那时它的第一部已经出版了10年,在2015年还获得了科幻文学的国际最高奖“雨果奖”。在豆瓣上还可以查到我2016年10月12日阅读过小说三部曲的打分和评语:《三体》I, 三颗星。“好看。”《三体》II,四颗星。“三本中最好的,想象力好,获得极大地阅读满足感。”《三体》III,两颗星,“越写越差,科技道理篇幅过大,情节戏剧性差,拖了很长时间阅读不完。”可见我不是个《三体》科幻迷。但是我一直关心着这部小说坎坷的影视改编之旅,也听说了小说已经翻译成10多国语言发行,中文版销售超过700万册,英文版销售超过70万册,并将被奈飞Netflix 搬上网络平台,因此对国内拍摄的这部30集的连续剧就分外留心。今天看到它最终以如此完整、精彩、引人的视听化面貌出现,分外高兴。

小说文字表达转换为视听叙述不容易,科技理论的幻想转换为普通观众能懂的屏幕表现更为不易。我赞赏剧集编导、制片团队的“以现实主义风格讲述科幻故事”的创作方针,也赞赏寻找到将拍摄的写实故事与动画描绘的“三体游戏”交织呈现的表现方式,赞赏最后令人叹为观止的“古筝行动”场面的震撼,更赞赏演员们的恰当选择和精彩演绎,无论是青、老年的叶文洁,还是史强、汪淼的塑造,都比小说有着更丰富的光彩和说服力。本剧小的缺欠是前几集的叙事有些拖沓,如将“三体游戏”的情节提前二三集出现,可能会削弱这一缺点。

我打出满分,以支持这个中国第一部科幻系列剧,鼓励它更好地走向国内及国际市场,祝它远航成功,并祝第二、第三部继续拍摄成功!

 2 ) 原著党的享受!

可以说几乎是1:1还原三体了,就是拿本小说放旁边也没有什么差池,而且用了大量的意象来描绘文字表达的空白,张鲁一的表演也没话说,音乐氛围感十足,叙事节奏上来讲可能稍微慢了点,但其实原文也是这么写的,艺术感的表达需要大家静下心来慢慢深入,非原著党前面肯定有点懵懂,但没办法,三体第一部其实就是这么抽象,沉下去往后面看就一定能感受到三体所带来的震撼。

 3 ) 除了主角演技,其他方面离一流国产剧差距较大

《三体》是我很喜欢的小说,所以我是期望它的改编剧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至少能达到我可以安利给没看过书的人的水平。《三体》改影视的传闻已经有很多年了,一直处于一种令人担忧的状态,加之最近的《三体》动画暴雷,使得我们对这部电视剧的要求和期望值已经降低不少了。很多人说:“只要你照着原著拍,我们就已经很满意了。”这也是我看该剧之前的心声。但看了两集之后,我还是看不下去。剧里像汪淼、史强两个主角的演员演技是很好的,一个低调严格、内心戏多、情感不轻易外露;一个坦率不羁,说话时不时笑两下。而且听说剧组在一些地方也是很用心,例如实地拍摄粒子对撞机等。但是电视剧的其他方面离近年一流的国产剧还是有很大差距。以所以以下仅就这些差距发表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说说改编剧和原著的关系

1. 对于好小说的改编剧,它自然应该要起到为小说增加价值的作用。因此对它的评价应该从它为小说产生了多少额外价值出发。而不应该仅仅因为小说本身很强,就给改编剧提高评价。

2. 改编剧能怎样为小说增加价值?(先不说改编超越原著的情况)小说可以通过旁白轻松地说明剧情和人物内心。但影视作品则很少会使用旁白。但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场景、表演、叙事节奏、音乐来更直观地补充台词之外的内容。这就是它能创造价值的地方。所以我下面仅就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3. 改编剧自然最好能还原原著。但是不是它还原的地方越多越好呢?我觉得这是有轻重分级的,从最重要到最次要:1)最基本的是抛开原著,改编剧自己内部的剧情、细节能自圆其说,形成一个自洽的故事及视听风格;2)前述这个自洽的整体能还原原著的程度越高越好;3)在前述基础上,能还原原著的细节越多越好。

也就是说,情况A:你还原了100个细节,还原的细节和改编的细节相互打架,导致剧情错漏百出;情况B:你还原了10个细节,这10细节和其他相互作用,增强了剧情,整体的故事也跟原著没太大偏离。那么情况B应该是更好的。

以下就我看过的前两集说说我的意见吧。


场景

首先服化道太新、一点使用痕迹都没有,这是国产剧的通病,就不具体说了。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剧组的审美水平还有极大的提高空间。我说的审美不是指每个场景都要最贵的场所、最贵的道具牌子......我指的审美有两方面:1. 每个场景都应该是自然的。也就是它不仅应该符合故事、人物设定,而且要暗示台词没说出来的内容。2.电视剧整体的艺术风格应该统一,以免让连续的观影产生割裂感。

第1点,要求场景的整体氛围和场景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用心去打磨。小到人的衣着、一张ppt,大到一个作战中心、一条街道。而本剧里就出现了很多突兀的地方。

我举个例子。ADC是一个高级别的组织,但是在第一集的会议里,有很多细节是与之相悖的。例如,会议里面为什么会播放一段各电视台的新闻剪辑呢?难道ADC自认自己的情报没有说服力,要拿电视新闻来佐证吗?还是说它的情报来源就是这些电视新闻呢?另外,ADC组织的标志为什么可以在ppt里随意拉伸呢?这就破坏了一个高级别严肃会议的整体氛围。

还有常伟思的制服设计水平较差,因为它的外轮廓太过张扬了。这就跟这种高级将领内敛严肃的形象形成很大反差。

违和的背影

有的人会说,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但就像你看到一幅水平较低的画。你能感觉到这幅画水平很低,但具体是为什么一时间说不出来。直到你仔细去看它人物的违和的衣着、不自然的动作、仔细地将一个色块里面用到的每种颜色都看清楚,你才能具体地说出这幅画水平低的原因。 本剧就是这样,因为太多这些没仔细去做,导致从整体看就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粗糙感,就像你去逛县城样板间的感觉。

第2点,为了形成统一的视觉风格:1)电视剧采用的美术风格不应太多 2)什么时候用什么美术风格应该有一个逻辑;3)通过第二点及美术风格本身的特点,不同风格之间应该形成对话,如对比、和谐等,从而为故事服务。但仅就前两集,剧中首先是呈现了很多种美术风格,而且没看见有一个使用逻辑。如另一个剧评写到的,仅仅是倒叙粒子对撞实验一幕,杨东和申玉菲两个场景就用了两种美术风格(姑且起名“回忆黄”和“大卫芬奇暗黑”)。

雷达峰室内——抗战电影风格

雷达峰室外——好莱坞科幻片风格

汪淼家——现代生活剧风格

科学边界聚会——梦想改造家风格

像是某古建旁边的街道?——赛博朋克

以上是场景方面的基本要求。以下说说单个场景的毛病。其他方面我就略过了,只说说打光。

首先,场景的灯光是设计出来的。不是你剧组拿到一个拍摄地,它入手的时候是怎样就得是怎样,这不是还原真实,这是压根把该做的工作给省略掉了。所以以下丁仪新家的灯光问题就是剧组设计的问题。

ok,我们先无视上一张图的问题,把它作为一个大环境。那么这张图又出现了一个个性极强,大环境里没有出现过的类似于夕阳的光照。

有很多人说丁仪的家还没装修好,所以打光上有很多局限。ok,我们就当丁仪家还有很多灯没装上(实际上剧里面摆着酒的酒架及桌球台上放满的书暗示着装修已经完成了)但灯比较少就不能发挥了吗?

《风骚律师》里面有大量靠少量光源就做到刻画场景、暗示人物关系、构图也很美的镜头。剧组可以参考一下。

这里仅有三盏煤油灯

撇开这些所有问题,这个新家的风格符不符合杨东和丁仪的人设呢?例如怎么解释杨东自杀时所在的旧家风格跟这个新家迥异的问题呢?留给各位去说吧。

有些人可能会说,丁仪家就是只装了那几盏灯,只能这样拍。那就是对影视创作没有基本认识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讲解“补光动机”的视频。

【【自译】罗杰狄金斯的电影布光技巧4-布光动机】 //www.bilibili.com/video/BV15d4y177jT/?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d3bf8e2b195e84077702dc33fab92934

看看 布光 - 剧情 是如何有机互动的,而不是生硬消极毫无作为。

场景方面我还有很多想说。但先说到这吧。


镜头、剪辑

剧中有很多镜头的使用比较死板。下面这个开会镜头是正面慢慢推进,这像极了新闻里报导领导开会时会出现的镜头。

另一个问题是有很多重复镜头。重复镜头不是不可以使用,有时候重复的闪回同一镜头,可以加深对该场景、人物表情的印象,或者每次闪回都揭露不同的内容。但向上面ADC开会的镜头,以及下面申玉菲开会的镜头就重复了两三次,却没有起到上述效果。ADC开会的镜头就不用多说了。申玉菲开会的镜头,你要说是为了加深印象,但它是在短短一两分钟的汪、史、常三人谈话内就重复了两三次,根本起不到这个作用。上述两个镜头只能让人感觉到是导演为了避免谈话过于冗长单一,而切换镜头,但又没有太多镜头能用,只能让同一个镜头重复几次。

另一个问题是,镜头语言有点故弄玄虚。在拍到关于科学边界的内容时,镜头语言将他们表现成邪恶暗杀组织。这是导演的一个取向,他可能想直接将这个组织塑造成一个绝对反派。但这种“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各自出场就自带各自BGM”的叙事方法是否太过将人物面普化?科学边界是一个有顶尖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就算它有什么“阴谋”(这里就不剧透了),它的成员依然是有自己自洽的想法和理论,和一个他们认为能让事情变好的信念,才去做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由反社会人格组成的组织。

第一集里申玉菲无论是开会还是这里的数个镜头,都用的是背影。就算是要去刻画她的邪恶,也有点重复冗余的嫌疑了

这种眼睛被阴影遮住的镜头以及小哥浮夸的表演,让这场全是顶尖科学家会议变成了中学二年级学生的闹剧


编剧

我只看了前两集(听说三四集还有剧情更拖沓的情况,但我没看过就不说了),第一集应该是电视剧用来留住新观众的窗口期。一般会用吸引人的悬疑点、紧凑的叙事节奏来留人。

但本剧的第一集就可能对没看过书的观众缺乏吸引力,或者没好好利用书里的悬疑点。

第一集只有一个悬疑点:多个科学家自杀,因为“物理学不存在了”。这是个很大的悬疑点,但也是不容易理解的悬疑点,或者说是不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悬疑点。因为它太抽象了:一个东西、一个人不存在了很容易理解,但物理学不存在了就很难理解。而且它对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而观众大多数人都不是科学家,所以在没有感同身受的压力下,可能会缺乏看下去的动力。

而原著就更聪明一点,它以幽灵倒计时开始。这个悬疑点有三个好处:1直观 2创造了一个视觉奇观 3暗示了科幻元素

在这里我还有另一个担忧。就是这是一部科幻剧,观众的期待会想看到超越日常生活的东西。而第一集就基本上没有这种科幻元素,这可能会让部分人失望而丢掉观众。如果从幽灵倒计时切入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所以对于第一集的改编,我认为是减分的。

在叙事节奏方面,第一集也不够紧凑。就说说史强上门通知汪淼的一幕吧。这段因为情节简单而显得冗长。可能导演想通过两个主角的互动来塑造人物吧。但这里的戏剧冲突太生硬,而对人物塑造起到了反作用。冲突的起因是史强毫无理由地吓唬汪淼,导致汪淼不愿意配合。事实上,史强虽然说话冲,那只是因为他直率、坦诚,而不是态度不好。但一幕就给人一种史强不尊重人的印象。


后记

1 这篇剧评的原文是我在某个深夜看到第二集,因为上述问题而感到失望看不下去而写的。所以原文可能写得有点偏激,且很多观点没有细说。现在我将原文重头到尾重新编辑了

2 对于广受争议的“我只给了两星”的问题。我的标准是三星是我能看完,且可以安利给别人的,而因为该剧我看不完,所以给了两星。有很多人说我给得低了,我觉得我一个给多少星其实不会对部分人追求的“该剧豆瓣评分一定要高于9(9.6)分”造成多大拖累。但如果因为我给了两星而导致很多人带着“找破绽”的情绪来看我的剧评的话,那我就没有必要在打分上坚持我的原则了。因为打分对于我来说真的不重要。所以我改成争议较小的三星了(如果大多数人还不满意,还可以加)

3 有很多人觉得我原来打两星是为了博眼球。其实我刚发表这篇影评时,在我上上下下也有很多打低分的影评。但后来我的影评排序升上去了,而高赞影评大部分是打高分的,所以你乍一看就是我为了鹤立鸡群而打两星了。

4 这是我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参加到网络讨论中,见识了网络讨论的困境和网战对个人的影响。我经验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变化,也练习了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我觉得收获颇丰。我的感想是,完全没有门槛、完全开放,且表达观点完全“免费”的讨论环境,是会让讨论不断地走向立场的战争,各说各话,继而变成情绪宣泄、谩骂。所以如果你的帖子所发的app允许你对讨论进行管理(例如删评论、投诉),那你应该积极运用来维持讨论的健康进行。(在我这里,我是将谩骂的回复拉黑并删除掉)

5 我也遇到有人说我是“水军”的,在这里就不费额外的力气“自证清白”了。但我想说说身份在讨论中的问题。很多人的习惯是先给讨论各方定义(或强加)一个身份(水军、背后资本、反串、黑/粉)。但这就会让讨论偏离原来的主旨而沦为一个对对方身份的道德批判。而且因为身份的限制导致人们之间不可能达成共识,甚至不会有任何“基本认识上的公约数”为讨论提供土壤。因为对方就是敌人,我哪怕认同一点点都有可能让对方“有机可乘”。所以,为什么不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这个个体有多种观点而不能用单一的身份去定义呢?当然,人的“位置”、境遇可能会对他的观点造成影响,但是我们有必要将全部眼光都集中到辨识身份和批判身份上面吗?我想一个既不忽视身份问题,又不过分强调的中间路线才是有益讨论所需要的。

5 很感谢评论区里有很多看完我偏激且随心创作的原文的网友,以及平心静气提出支持和反对的网友。虽然之前我希望尽量回复每条评论,但我精力有限,所以从现在起,我不会再回复任何评论了。但我可能定期清理一些谩骂评论。请知悉。

谢谢各位!

 4 ) 假如我是纯剧党,我觉得《三体》依然拍的很好

对于剧版《三体》我的态度一直比较复杂。身为原著党,我怕他拍不出那种硬科幻的张力;身为一个前编剧,又怕剧方太照顾原著党而减弱了影视语言的魅力。

身为四分之一个同行,我深知,这部剧改编难度有多大,而且要顶着那么多的关注和目光,还有大家都懂的原因——那简直就是在春晚的舞台上穿着束缚衣,表演一个大多数观众都熟悉的节目……光想想就让人胆寒!

我应该算是《三体》书粉的群体了,三本看完之后,我还回头把第一本又重温了一遍呢。但我深知剧本和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形式。比如小说里,可以非常细致的和你解释那些枯燥的物理理论,来让读者了解科幻的理论背景;可以用大量的文字,来进行人物的心理描写,让读者增加人物的代入感;可以用很多篇幅让大家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等等。可在剧本和影视作品里,这些都做不到。能够推进叙事的只有场景、行动、对话。

大家可能觉得三体改编的难点一定在于那些大场面,因为那些场面着实深入人心。我个人也万分期待那场纳米飞刃戏,和战舰戏……(好了,不剧透是书粉在安利电视剧时的责任!)但其实,我觉得,《三体》的文戏也是改编的一大难点。毕竟特效方面,之前的那些大制作,国产片不是没尝试过,科幻的也有成功案例,所以我们关于特效的问题不是做不出,而是想不出,这种东西就很玄学了,目前来看,前5集的特效部分都很不错,那个3K 眼镜视角的宇宙波动有感动到我。

正因为上面所说的剧本和小说的不同。所有有诚意的改编作品,我都希望能够把它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而不是与书做对比。

我是尽量在带着一颗非原著党的心在看这部剧的。时不时会想一下,这样的剧情设计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能懂吗?这样的表达观众能接受吗?因为作为原著党,我觉得都很好,有些和原著顺序不同的小改动,也让我很能理解,这样的作法是更容易让人代入剧情的。

在我看来,《三体》原著党虽然很多、声音也很大,但剧版不能只成为原著党的狂欢,我想带着非原著党一起狂欢!

目前为止,我完全理解导演所做出的一些小改编,在书中穿插着叙述的方式,导演改成了集中到汪淼的视角。

集中视角的做法其实就是在照顾非原著党,这虽然是汪淼——一个应用物理学家的视角,但却是最容易把观众带入到三体宇宙的视角。对于非物理的世界汪淼多少是有些社恐的,他沉浸在自己的纳米研究多年,对纳米实验的量产有很深的执念。这样的一个人,对于有些玄的射手和农场主的理论是有抗拒心理的,所以第一次去科学边界的时候他就拒绝了,同样,对于史强和公安局的突然召唤,他也依然是抗拒的。

这样封闭着的他,是最适合带我们打开三体宇宙的人选。

前五集,我们跟着他的视角,了解了射手与农场主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完全的理解了,为什么这个故事对于物理学家来说是如此恐怖的一个理论。甚至当这个理论在现实中被证实时,是致命的,那些世界各地,选择了自杀的物理学家,就是因为科学边界让他们看到了,这个故事在事实层面的证据。他们把一生都投入到物理学研究中,他们爱物理,物理就仿佛已经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亦或是全部生命。可是有一天,一个人突然出现,告诉他物理里的规律都是别人故意让他看到的,物理是不存在的,并且还拿出了有力的证据,他们的世界就这么塌陷了。

如果你没有看过三体,且无法理解我上面所说的这些物理学家们为什么会自杀的话,那么我相信,看到第五集的时候你一定就能懂了。

这就是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前五集看起来是按照小说顺序进行铺阵的, 但其实里面不但调整了铺阵顺序,也做了很多人行为逻辑上的改变,让汪淼这个人的行为更加合理。还把三体游戏的内容整体都往后调整了,我本来以为是不会拍了呢,但看了一下演员表,游戏是有的,而且所有人物都在,那就是说把这一部分整个都往后移了,这样确实更有助于让观众代入,让非原著党理解剧情。

汪淼视角的代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毕竟不是一个大众性格的主角,代入过程是向内寻求的。书里有很多关于他内心戏的描写,比如在会议中常将军说起“战争时期”时,汪淼的那一段梦呓般的内心描写就很有预言性:战争时期?战争在哪儿?……春天的阳光下,街道上车流如织;草坪上有人在遛狗;还有几个孩子在玩耍……我在重读第一本书的时候 ,看到这一段,感慨万千,还专门做了读书笔记。

但在剧中这样的内心世界就无法表现了,他仅仅只是史强来家里请他时,听到他们说起“作战中心”时嘀咕了一声。这样内敛的角色的影像化是很难代入的,但剧做到了,到了第五集我完全感受到了汪淼身为一个物理学家的绝望感。他在这样的绝望中和史强那个他“最讨厌的那类人”和解了,他们喝着酒,聊着天,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突然碰撞在一起一般……这种代入感,除了导演不断融合其中的第一视角的拍摄方式、特效式的心理具象化、以及经常出现在视频正中间的倒计时……之外,还非常考验演员对人物的理解。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这部剧的选角了。

看了看很多人都在说史强,原著里这是一个最早出现的,有非常明确的外貌描写的人物:外貌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穿着件脏兮兮的皮夹克,浑身烟味,说话粗声大嗓。

书里出现的第一个人名虽然是汪淼,但给读者印象最深的却是史强,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可以用“浓烈”来形容,外貌、语言,还有行为,都会让你觉得他的整个人都过于浓烈了些。

书里我代入了汪淼感受到了史强的“冒犯感”,剧里我也感受到了,而且是一个并不五大三粗,也没有一脸横肉,还挺干净的史强带给我的。

我之前不怎么喜欢于和伟,但史强这个角色,让我不得不服,这个看起来不是史强的男人,从头发丝到脚后跟都绝对是史强。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汪淼的选角,张鲁一这个选角真的好神啊,张鲁一的第一个镜头,我就笑了,那带点社恐气场的眼神,有点挑剔、封闭的人物体态,真是太对味儿了。

现在才更新到第五集,我已经哭了一鼻子了,怎么说呢,这一鼻子哭的很复杂,我知道所有的剧情,但是还是被张鲁一的表演感动到了,他的表演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汪淼的绝望感。

好喜欢史强和汪淼在早餐馆里喝酒聊天的那一场戏啊!书里的这一段我也很喜欢,但影视化的感觉会更加强烈一些。两个人看似是在自说自话,但却又完美的把对方带入了自己的世界里。两个完全不可能合的来的人,就这样成为了朋友 。

剧里加了一个两人楼上楼下的互敬军礼的互动,很感人,让我更喜欢这一对儿了,啊不,这两个人物了!(他们说不能乱嗑CP!)

三体的剧拍完了那么久,现在才和大家见面,大家都知道这段路有多难走,我身为一个前编剧又是一个书粉,实在很难完全站在一个纯观众的视角来看这部剧,有时会站在书粉的角度,有时会站在剧方的角度,会觉得他们太不容易了,能交出这样的答卷,真的已经非常厉害了。

所以我也真的尽力了,我觉得非原著党,看到第三集的时候如果觉得迷糊的话,请再往下看两集,到了第五集,你一定会决定追下去的!相信我!

P.S.对了,如果非原著党突然对原著感兴趣的话,注意,在看第十章的时候开听书,你会有不一样的听书体验!

 5 ) 为什么说于和伟演史强,《三体》剧版就稳了

【声明:本文写于剧版开播之前,是“预测性”评文。首发于公号“黑江湖”上,在豆瓣发表时间略晚于公号,在剧版开播之后】

看到剧版《三体》是于和伟演史强,感觉基本稳了。

刘慈欣写《三体》,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就是最忠实的粉丝一般也不会计较它的“文学性”(包括文笔)的问题,知道它的长处和优势,都不在文学性上。

人物塑造当然也是文学性的一部分。

到具体的人物塑造,不管是圣母程心,还是二次元庄颜,骂归骂,基本也不会硬拗人物塑造,说成有多好。

因为从刘慈欣的写作技法论,这些也的确不是他的重心。

“先看到好,再看到不好。”只拗“不好”确实也没什么意思。

但有几个人物,大刘确实是认真勾勒过人物弧光的,遗憾的是,这几个人物,勾勒得也不算太好。

一个是罗辑,这个就不说了。

另一个就是史强。

史强接近于说书艺术的“四梁八柱”中的四梁之一:书筋。是以奇趣取胜的人物,偏诙谐,大胆,比如张飞、猪八戒、牛皋、李逵、程咬金、杨排风、呼延平(记不太清了),这不仅仅是在说书中存在,中国很多通俗小说,类型小说,也多会参照这个写法。比如金庸《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

但史强在现代小说的结构中,属于线索人物,又不只是露露脸,插科打诨的次要人物,还要切身参与到剧情中,甚至是核心主角之一,又有区别。

外粗内细,胆大心细,屡出奇招,从外围直抵核心,调和过于严肃和沉重的气氛,大概是对他的初步勾勒。

这个人物属于注定出彩的,一般能写得很好。但《三体》中剧情实在太强,科幻内核实在太强,以至于到写史强时,笔力还是不够深入,很快滑过去了。

比如《三体》开篇,史强对汪淼,激汪淼入局,本来也是可以更有戏剧性,艺术性的处理方式的,还是显得草率了。

中间的核心问题,就是塑造人物的“工序”的缺失。

这一点,就在很多“粗线条”(非贬义)的读者中,不会有太大波动,但对看惯了文学性较强作品的“细线条”读者,有时就会觉得难以忍受(但能坚持读下去的,当然都能GET到小说其他更动人的地方),是很劝退的。

所以,像动画版《三体》中的史强,其实算是很忠实于原著的。

原著怎么写史强的呢?

“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穿着件脏兮兮的皮夹克,浑身烟味,说话粗声大嗓。”

……

动画版是很尊重原著了,但是看到史强,就觉得——这也行?

跟《三体》的高级感,科幻性,似乎完全不搭。

这还是建模往马东锡的形象靠近后有滤镜的结果。

但是剧版《三体》一出来,于和伟的史强上镜,就让人觉得,这才是那个大刘想要塑造而没有塑造出来的,具有优美的人物弧光的外粗内细,胆大心细,直指本质的史强。

史强再往深处发掘,其实是能看到中国哲学的光芒的,破除幻象,直指本心,见性成佛。

《水浒》里面,比起李逵,其实史强更接近鲁智深:“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史强接近鲁智深,但并不意味着史强的外貌就一定得“鲁智深”。

这是由小说的类型和调性决定的。

科幻小说独有的现代感,高级感,疏离感会让“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的过分接地气的地摊的形象很……违和。

作为“改编”,要展开原著的长处,再对原著的短处做出补救。“五大三粗,一脸横肉”毕竟只是外象,是可以破除的。

这就不但需要“神还原”,还需要“神超越”。

当然,目前剧还没出来,这么说有风险,但从现在看来,是能让人有充分的期待感的,至少,主创团队能选择于和伟饰演史强,应该是真的理解原著,破除外象,抓住内性的,有过慎重思考后,做出的很好的选择。

一个深入理解原著的主创团队,我们当然有理由期待,觉得这次的改编,很可能是“稳了”。

说到塑造人物,有时候也有“过度”的问题,就是“过度诠释(塑造)”后,有“失真”的可能。

比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尖锐地批评过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不能说《三国演义》写得不好,也不能说鲁迅说得不对。

在文学创作的层面上,有时是允许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同时成立的。

并不奇怪。

那么,文学创作中,“过度”和“不及”,哪个更不好呢?一般来说,还是觉得“不及”能再加工一下,会更好。

对我来说,最好奇的其实不是这一版《三体》和奈飞版《三体》怎么样,而是在未来的10年,50年,100年中,《三体》会怎么样。

文学性会否像三体人发射的锁死地球科技的两颗智子一样,影响《三体》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科幻史中本来应该达到的更高的地位呢?

地球人静待《三体》。

 6 ) 如果要「客观」评价剧版,还请先「放下」原著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说剧版《三体》非常「忠于原著」,甚至「照搬原著」。 如果大家都是原著党,且对原著里的故事非常熟悉,那么照搬原著这种事,就相当于承认了剧版只是把「文字描述」单纯转化成「人物对话」,就相当于在说剧版除了这个再没别的优点了…… 但我认为剧版即使暂时抛开原著不谈,它的影像化处理仍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毕竟剧版《三体》是一个独立的影像化作品,既然是独立的作品,那么我就想先暂时忘记原著和我已知的故事,去客观评价一下剧版。 目前已经播出的四集,算是对三体世界的一个背景铺垫。 判断一部剧是不是好剧,其实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你看完这一幕的剧情后,还想不想看下一幕,看完这一集后,还想不想看下一集…… 假设你从来没有读过《三体》原著,剧版一上来就讲死了一大堆科学家,你想,这帮搞科研的头脑都不笨,一群聪明人有啥想不开的要去自杀?你好不好奇,想不想继续看下去? 那个叫申玉菲的,为啥能这么神通广大,实验结果没出来就未卜先知?她怎么做到的?你想不想知道? 还有汪淼,他研究的那个「纳米飞刃」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会让申玉菲和她背后的势力忌惮,还要逼迫他必须终止实验? 「倒计时」是怎么做到的?申玉菲说「整个世界都将为你闪烁」又是什么意思?你看完这些,还想不想看后面的剧情? 我知道,你肯定要说我都看过原著了,我知道后面是怎么回事。 但是假设你没有看过,你没有先入为主的用剧透过的视角去看这些,就会发现前四集的悬念铺设是非常成功的,这个剧情节奏也不比那些美剧差多少。 有一个很著名的戏剧理论,叫「呈现」优于「描述」。 我举个例子,假如戏里有一个人物非常冷,那么如何让观众知道他很冷呢? 「描述」就是直接让这个人物说出“我很冷”,而「呈现」则是让人物表演出打哆嗦的动作,这样的话就算他不说他很冷,观众也知道他很冷。 因为「呈现」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所以它比「描述」更能让观众理解和共情什么是冷的感觉。这就是「呈现」优于「描述」的原因。 其实《三体》的原著作者刘慈欣,在想象力层面虽然厉害,但他在文笔和人物塑造方面却稍逊一筹。 当然,瑕不掩瑜,这一点并不影响《三体》成为杰出的科幻小说,也不影响大刘是杰出的科幻作家,但剧版对这一点做出的改进也是不能忽视的。 我认为一部科幻剧要做出好的「呈现」,按照难度依次分为「人物塑造」、「剧情推进」和「理论思想」。尤其是最后一点最难,因为它最抽象。 先说「人物塑造」。 我前面说刘慈欣不擅长人物塑造,如果你看原著,就会发现大刘笔下的人物都是靠对话的内容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的。 像是动作、神态、情境、氛围这些就没有太多好的呈现了。这或许是因为大刘是理科生,不屑于在文笔上精雕细琢吧…… 反观剧版。我认为目前出场的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申玉菲。 她说话的语气冷冷的,淡淡的,看上去没有任何攻击性,但其实她对交谈对象和场面有很强的掌控力。这些都是依赖演员的表现力呈现出来的。 比如,她的眼神就似乎在告诉你,我已经明白了一切真相。接下来的一切都在主的掌控之中,没有任何意外。 尤其是在面对汪淼的时候,她表现出来的感觉,就像早已看透了汪淼的恐惧和迷茫,同时又没有任何同情的反应。 她看汪淼那种疏离淡漠的眼神,就和她看窗户上的一只虫子一样。当然,这种疏离淡漠本身,对于角色而言仍是十分迷人的。 除了她,大史,汪淼,常伟思都是通过演员本身的表现力在塑造角色,让角色形象更加丰满,我认为这填补了原著角色塑造的不足。 再说「剧情推进」。就像前面提到的,前四集的悬念铺设,剧情节奏,放在小说里需要好几十万字的长篇累牍,如此大的信息量,却都能浓缩进几十分钟的剧情里,这就很了不起。 最后我想重点说一下「理论思想」。 既然这是部科幻题材的作品,那这里说的理论思想,自然就是指科学的理论和思想。 我很认可卡尔·波普尔对于「科学」的定义,他说:“所谓的科学,就是尚未被证伪的假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还是举个例子吧。 哲学家休谟有句名言:我们永远都不能确定明天的太阳是否会照常升起。 虽然我们已经用过去千百年的经验证明,太阳每一天都会从东边升起,但我们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证明「明天」也会升起。 因为只要「明天」没有到来,那就不能「确定」太阳是不是会升起。 所以,即便我们人类已经用千百年的时间总结了这些有关太阳升起的「经验」,总结了这些「规律」。我们仍然不能把话说满,一口咬定它明天一定会升起。我们需要对此保留必要的怀疑态度。 什么是严谨?这就是严谨。所谓的科学理论,也应当遵循这样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们才会说:科学是尚未被证伪的假说。 也就是说,由科学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经验」,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景下,被证明是有效的。但不能保证它永远都是有效的。 我认为剧版做得很好的地方,就是把科学理论的这种「假定性」诠释得很清晰,没有那种民科般的“信誓旦旦”,像真的掌握了什么“真理”似的。 虽然这看上去是个很小的细节,好像不值一提,但是作为一部科幻剧它确实传达了一种严谨的看待科学的态度,没有误导观众。 另外,剧中对于科学理论的呈现,也是做到了严谨和通俗的平衡,堪称「保姆级」的讲解。 毕竟科学理论大多都是抽象枯燥的,对于缺乏相关知识背景的普通观众而言,很容易就听蒙了。 就像剧中出现的粒子对撞实验,它的实验结果发现「规律」已经完全消失,这个结论其实预示着人类将失去对世界的理解。 问题是这么可怕的结论,要如何「呈现」才能让普通观众意识到它的可怕呢? 剧版除了用台球来类比对撞实验,还用台球飞出地球的特效加强这种恐怖感。一瞬间就让我们理解了科学家们为何会崩溃自杀。而且,这种恐怖感的营造,也在汪淼看见「倒计时」后很好的延续下去了。 总之,我们初读《三体》原著时的惊艳,以及我们对于故事后续的预知,在很大程度上会让我们忽略剧版的好。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觉得剧版拍得「还行」,那它实际上就是比「还行」还要更好一些。 当然,目前只播出了四集,我还是期待它后面能带来更多的惊喜,至少以目前的表现来看,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

 短评

👏直接抠书!比起领会不到精髓的瞎胡搞,最明智地选择就是直接抠书,台词、场次全部按部就班。原著粉松了口气,终于讨到口能吃的。

6分钟前
  • 夏予川
  • 推荐

叶文洁放的是虹猫蓝兔,这就是国产剧的魅力。

8分钟前
  • 已歌
  • 力荐

卧槽。只要全剧维持第一集这个水准,Netflix的不用看了好吧!于和伟的史强对味了~!主演全员演技炸裂,剧情紧凑到一个废镜头都没有!!不过王传君有点用力过猛了。动作太满,台词却很虚。。。---7↑8↓心情给搞得和剧情一样一样的。希望后续少加些这种意义不大的过渡情节。---古筝行动牛逼!!真“把钱花在刀刃上‘’了。

10分钟前
  • sky
  • 力荐

第六集把叶文洁的事拍出来了!面对此事,比三体这部剧本身更有意义,不是吗?

11分钟前
  • 唐生。
  • 力荐

比起流浪地球,我更愿称它为中国科幻开门人。

12分钟前
  • 双城
  • 力荐

王传君台词好烂,感觉跟丁仪不贴;第一集有种故弄玄虚感,反正对没看过小说的人群绝对不友好,但看下来没有其他太大的毛病,四星观望下先//古筝行动拍得太详细了,吓疯了,震撼!!!

16分钟前
  • 超车灰尘
  • 推荐

不服,那破韩剧黑暗荣耀都到8.9,什么玩意儿

21分钟前
  • 半滴火
  • 力荐

事实证明,只要你按照原著拍了,就是会很好看啊!!!希望之后的改编都能铭记这一点吧

23分钟前
  • 一鹿穿林过
  • 推荐

看到5集再来评分。真人版三体用4集告诉艺画开天什么叫做忠实原著,用第5集告诉他什么叫做改编。只说一点,当第5集最后汪淼揭开电饭锅盖,眼镜被水蒸气覆盖反而如释重负开怀而笑时,正暗示所谓宇宙背景辐射波动不过是智子遮蔽地球耍的把戏,而不是宇宙辐射真的被改变了!果然如编剧所说,他们把书翻烂了!!谢谢腾讯送给原著党们的新年礼物,我非常满意!后记:最后10集更加超神!企鹅桑,赶快拍三体2吧!拜托了!

25分钟前
  • Wei
  • 力荐

基本和原著一毛一样,可惜丁仪不该由王传君演,这样的神级科学家被演成了一管面条一样,太烂了

28分钟前
  • 恃南林以司
  • 推荐

刚播第一集,说实话比动画版好看太多了。唯一不满意的有两点,一是于和伟演啥都一个赖样,二是王传君把丁仪演的跟一个文艺批精神病一样。不过不影响总体观感,先四分观望。

33分钟前
  • 陈士成Blossom
  • 推荐

史强创业未半而接着奏乐接着舞

36分钟前
  • Everglow
  • 推荐

他真的读原著了!!!!!我哭了T﹏T

37分钟前
  • 伯恺
  • 力荐

原著粉看到头皮发麻的程度。有些地方还原度太高了,直接从小说里抠出来的一样。各种背景交待和伏笔穿插也做地非常到位,毕竟小说中可以一两句话补充的背景,电视剧全都要用视听语言去合理地展现。一些情节的改动也是往更好更合理的方向去改的。比如汪淼原著中直接受史强激将法,为了证明自己学识高不会自鲨而答应加入科学边界 改成了当时没有答应,先去了解更多的情况,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选择加入协会帮助军 方破局。这样的改动使得汪淼更具科学家的思维能力,人格更高大丰盈。总之就是太满意了。我要天天蹲电视直播贡献收视率。

39分钟前
  • 枷白裂
  • 力荐

那些“看不懂”/“太平淡”就打低分的人,我只想说,做人不能如此双标吧?崇洋媚外有个限度《暗黑》算不算科幻/悬疑?...开局偷情、恋爱+嗑药,还不够家长里短?看了几集都一脸懵逼,算不算谜语人?《西部世界》好不好?看完一整季都还是有点懵的,怎么忽然不存在看不懂了?《星际穿越》呢?好像也没上来直冲黑洞吧《命运石之门》开局简直就是平淡+中二+谜语人巅峰,难道不是神作?《盗梦空间》《源代码》《十二猴子》《蝴蝶效应》...当然这里面有的好理解些有的复杂些...也没见这般不耐烦啊?看看以上作品的评分?还是说对外复杂看不懂的就是剧组用心自己智商不够,对内的就是要看灭霸打响指才舒服?我完全理解不了这种心态...

40分钟前
  • Zodiac
  • 力荐

镜头语言弱、滤镜low、打光差:这是技术的问题。于和伟浮于表面、王传君ooc:这是表演的问题。编剧原创部分台词太白、过于主观:这是剧本问题。置景不合格、服化道不符合、音乐渲染力弱:这是态度问题。此外,剧情节奏松散、双线叙事没有意义。

42分钟前
  • 夭夭草
  • 较差

对原著还原度还是挺高的,动画版已经弃了,《三体》剧版追起来,感觉必是今年的爆款剧!

43分钟前
  • pearrock
  • 推荐

总是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字给予我们的想象的可能性,当小说被影视化之后,必然意味着对这种可能性的某种固定化,但如果影视形象抓住了小说人物的弧光,我认为这就是可以的,这部电视剧的卡司的表演让我感觉到这种感觉。

47分钟前
  • 龙田先森
  • 力荐

能在央视看到这种调调的剧,本身就值得五星鼓励。

50分钟前
  • 郭菲
  • 力荐

救命救命,幽灵倒计时这块真的拍的太好太好了,我要疯了,主很满意,主很满意!!!!!

54分钟前
  • LApL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