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面庞

HD

主演:凯特·贝金赛尔,丹尼尔·布鲁赫,卡拉·迪瓦伊,埃利斯戴尔·皮特里,罗茜·费尔纳,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科拉多·因韦尔尼齐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使面庞 剧照 NO.1天使面庞 剧照 NO.2天使面庞 剧照 NO.3天使面庞 剧照 NO.4天使面庞 剧照 NO.5天使面庞 剧照 NO.6天使面庞 剧照 NO.13天使面庞 剧照 NO.14天使面庞 剧照 NO.15天使面庞 剧照 NO.16天使面庞 剧照 NO.17天使面庞 剧照 NO.18天使面庞 剧照 NO.19天使面庞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天使面庞》影评——2016.01.22

偶然间翻到2016年的日记,写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感谢当时的自己能写下这么多文字,现在换另一种方式保存——

2016.1.22(五)

我比其他人更确定如果我不记录,以后就会忘了一切。刚刚看了一部电影叫《天使面庞》(the face of angle)。习惯性的会在看完以后搜影评,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特别奇妙。我带着我自己的感触去寻求其他人的碰撞,有时会看到有人把我心里的想法描述的更加形象,有时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声音。

《天使面庞》讲述了一个导演,妻子离婚,并且她事业如日中天,女儿和妈妈在一起。他偶然在飞机上看到一本犯罪类的书,于是联系了作者打算拍一部这样的电影还原一下事情的真相。在对案情进行深入了解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导演,创作剧本时的精神状态——吸食少量毒品来激发灵感;与其他人意见不合等。

以上是我看了一遍的肤浅印象,也许以后再看到这篇日记,看到自己的评论或许有不同的见解。片尾时说了一句,以此片纪念梅雷迪斯•克尔彻,我并不知道他是谁,我一会会去查一查。

片中有一段台词我比较喜欢——

“一个叫睡眠都撒谎的人,醒来时绝对不会有声望的。而他的渴望和生命都像一个梦一样离他远去,而他的回忆轨迹在时间中慢慢淡去,就像空中的烟雾,或是逐渐散去的蒸汽。”

影片中说,这部电影可以拍成犯罪、记录、或者爱情,无所谓拍成什么,我们想拍成什么拍成什么——可能这不是电影里的说法了,也许是我自己捏造的。

搜了一下才知道这部电影背后发生了真实的故事,《天使杀手案》。这是当年发生的故事,案情我不赘述了,我只知道到底是谁杀了谁无从得知。

可是在我看了导演的国籍(英 与剧中被害人同国,其他涉案人分别是美国室友和意大利警方)后,我也许可以这样判断,电影或许带了个人情感。至于究竟谁对谁错,我不在乎也不想了解。因为如果是我的同胞,我也许也很难保持中立观点吧。

 2 ) 音乐里看见天使

记录一个有点颓的导演想做一部电影的过程。一条线是真实但未得以最终审判的谋杀案;一条是导演想拍一部关于这个案的电影,如玻璃窗前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无路可走。

影片就这样在扔出2个悬念后,一点点展开。谋杀案中的可疑又可怜的涉案人、各种博头条的记者、利益第一的电影投资人、支离破碎的导演本人、无可畏无所谓的又天真的学生、掌握着生活“真像”的反政府自由主义人士。。。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生存,为了自己那点可怜的底线,在挣扎在寻找的男主,在随着审判的结束,在迷幻逃避之后,安放了离婚之后的心,最后决定将它拍成一部如但丁的爱情为主题的爱情片。

画面极富对比,谋杀案中的人物格外美丽、纯净、无邪,以案件而谋生的各类人物,多以不确定、势利、极端、玩弄或迷茫的样子出现,刺激人的想象与好奇。

影片点睛之处是电影音乐,巴洛克的古典配乐,与意大利石板路的小巷和带尖顶的屋子相得益彰。酒巴里欢腾的电子乐,将着男主终日不得解的神经又麻痹地更深更深。

Harry Escott作曲家,为很多片子作曲。片中的主旋律,配上小提琴的弦乐时(I was always think of her),宛如清晨,散步在林间,远处的塔楼,在薄雾中忽远忽近,美声式的吟唱,加重对未来的好奇感与过去的哀叹。当配上钢琴时(up and down),又多了个人色彩的温婉, 在坚定的情绪中夹杂些无力,推着人物一点点演变。Fragments的编曲也十分巧妙,不见恢弘,却也能将人物的情绪堆叠到最高点。

最棒的是片尾曲,长达6分19秒,音符极为简单,合弦如引子,进入主调时清澈如明,如同随着男主越过所有的高潮、不解和愤怒,走向一片和解。

 3 ) 感觉惊悚的成分有些画蛇添足了,看到后面有些浮躁

虽然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但是我感觉时间已经过了一小时了一看进度条才半小时,感觉电影很慢,而且在开头在我自身对电影已经有了想法和走向,我以为会很新颖很简单的告知我一部电影是怎么拍成的,可是后来的惊悚和浮躁打消了我的念头。
啊,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作品,画面和音乐都美的惊人,对意大利的向往就没有减弱过,但心里还是有些失望,感觉这样的电影这样好的题材不应该是这样展示的。
突然想起片头是男主女儿的影像,感觉好美,这就是the face of angel.
不过有一处特别棒的是男主想到的每一帧画面和思想,下一秒镜头立马就呈现,这种感觉很棒。
还有口音真好听。

 4 ) BBC求你别拍电影了

给一分都算多。

这部电影在英国的分级是15,所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抱着看封面上妹子赤裸身躯的心态来到了电影院,观看了这样一部电影。坐下之后,身边都是些60-70岁的老头老太太,我感觉这之后的故事药丸。

故事讲得是一个十几年前的悬案,一对情侣由于被指控组织并参与了一位女孩的谋杀案,指控原因是他们同住一屋,但是杀人条件和动机都是不足的,法院也提供不出充足的证据判定这对年轻人的罪行,案件审判持续了数年,最终判罚结果是法院将两名年轻人无罪释放。

 我期待着这部影片的黄点出现在案件回放的时候,小情侣可以在床上现场直播一阵子,但是我很失望。因为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案件回放的镜头,既没有血腥暴力的犯罪现场,也没有小情侣日常生活中亲亲果果的镜头。只有案件的被害人时不时地跳出来,像是个魂灵一样地在大荧幕上嘿嘿嘿地笑,甚是渗人。15岁以下的儿童的确是禁止观看的。

 所以之后我开始期待着暴力血腥的场景能够释放下我最近无聊压抑,可是片子里男主角拿着刀晃来晃去也不捅人。男配角把拳头挥来挥去也是打不到人,全程冒血的地方出现在男主角嗑药嗑多了出了鼻血,然后他大叫了一声,吵醒了我身边熟睡的一对50多岁的老夫老妻。

这部电影分级如此之高的点是因为男主人公吸毒。
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要跟着男主人公的视角坐飞机,来到案件发生的那个城市。男主角答应出版社会安心写作,然后就认识了一个当地的美丽单身记者。男主角调查了几天的案件,感觉身心俱疲,急需一种东西能够让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于是他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冰,愉快地吸了起来。他早晨吸,中午吸,晚上吸。吸毒的镜头时间占用了他和女记者ooxx的镜头,也占用了上述情侣日常ooxx的镜头,更是占用了案件回放的镜头。总之,这部电影里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男主角都在卧室里吸毒。终于,他吸出了幻觉,我们还要跟着他的幻觉勇斗他心底的恶魔,夺刀,在战胜他日日夜夜出现的噩梦。
最后的最后,出版商催稿了,他不能再吸毒了,只好随便写了点意识流一样的文字凑成了一本书,那本书据说还畅销了。

英国阴雨连绵的天气让这个国家的电影变得和这个国家的人民一样闷闷的,而全片压抑的风格和黑暗的色调更是把这种抑郁的情绪发挥到了极致,男主角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不停地吸毒,致使这样一部本来可以好好的纪录片变成了这么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吸毒教学指南。而这样一部烂片的产生不仅有导演的功劳,更有编剧的功劳,对于制片来说,BBC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5 ) 少女之死

托马斯是好莱坞的一个导演。作为导演,他的事业遇到了瓶颈,四年没有拿出一部作品;相反,妻子的表演事业却如日中天,刚刚获得艾美奖。糟糕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妻子出轨导致婚姻破裂,托马斯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女儿,恢复单身。有一次,托马斯在夜航飞机上睡不着觉,读完了他原本不感兴趣的现实犯罪题材作品——罗马女记者西蒙妮写的关于一起女学生之死的书《天使的面庞》,并产生了将之拍成电影的兴趣。于是托马斯赶往案件发生地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城实地考察,并在这里约见了西蒙妮,电影从这里开始。 《天使的面庞》是需要仔细观赏才能明白的电影,影院里一遍过的观影模式对它来说,并不是最佳方式。但是一部电影要是不能在影院里得到观众的认可,它还能叫电影吗?这不是一部电影的问题,是整个电影产业所面临的二难问题。一方面,电影是工业,是高投入的工业,需要快速地得到高回报;另一方面,很多电影导演以艺术家自居,尽可能多的往电影里夹带私货,让电影的表达更隐晦,电影表现的内容更深刻。本片导演迈克尔·温特伯顿的电影我看过的有《心中的杀手(2010)》,《坚强的心(2007) 》,《九歌(2004)》 ,《激情意外(1998)》,《绝恋(1996)》,我也是够拼的。光看看这些作品你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不甘于工业的导演了。 《天使的面庞》就是这样的电影,是一个不甘于工业的导演的作品。 首先,电影里人物太多,人物关系又比较复杂,是商业片的大忌;其次,回忆和臆想的部分往往先于人称视点出现,显得非常突兀,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很大的难度。(熟悉早期香港电影的同学都记得,为了清晰地表现一个的回忆或者臆想,老电影喜欢用一个推镜头,一直推到眼睛里);第三,故事表面上在追踪一个女孩被谋杀的案件,实际上这却是一个误导,电影的重点根本不在于这个谋杀案。也就是说,原本可以拍成一部惊悚、谋杀、香艳或颓废的“少女之死”的题材愣是被拍成了中年危机。这种自我表达意识过于浓厚的作者电影,对于投资者来说,往往就是一个噩梦。因为这样一来,这部电影就脱离了普罗大众,电影投资的回报难保。电影导演当然知道他在搞什么,所以导演借电影里的角色吐槽有同样想法的托马斯:“卡洛琳交给你是一部真正的犯罪惊悚片,你真地说你在尝试一部中世纪道德故事?”“你现在想交出来的剧本是关于一位中年人迷失了他的方向”,“托马斯,你太年轻还不足以驾驭中年危机”。这个角色可能是制片方的代表,她在委婉地规劝托马斯赶快迷途知返,可是托马斯陷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可以让我们沉迷到忘记了这个功利的社会现实。我常常想,喜欢看电影的影迷,多少会带有一点白日梦似的呆萌之气。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相同目标,那就是世俗的金钱意义上的成功,那该多么无趣。我们可悲的生活在这么一个无趣的世界,还好有文艺让我们疲倦的身心有一块栖息之地,真好。 所以,这不是一部关于“少女之死”的电影,而是一部惯常的中年危机的救赎的电影。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套路:一个人事业失败,婚姻危机,于是选择离开伤心地,以为“生活在别处”。托马斯离开洛杉矶,前往意大利,逃避乱七八糟的现实生活,重新开始一段人生旅程。 但是这部电影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一个俗套的故事因为加了一个少女之死的悬念作为噱头,变得深刻又丰满。为了解开这个悬念,托马斯进入了死者生前生活的大学城锡耶纳,锡耶纳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各色人等纷纷登场,而托马斯自己的世界也展现在观众面前,使得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个失意的导演的爱与哀愁。 希区柯克曾经发明了一个独特的词叫“麦格芬” ,“麦格芬”是个并不存在或者不太相干的事物,但它却是谈话、行动甚至整个故事的核心。这里,“少女之死”就是这个“麦格芬”,明白了这一点,这部电影的所有看不明白的地方都豁然开朗了。

 短评

神曲之殇~

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

文艺片和惊悚片的复合体

8分钟前
  • 猫仔
  • 还行

后补 不记得内容

11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较差

什么玩意

12分钟前
  • abominus
  • 很差

男主角到底在做什么?造成这种混乱的感受是因为影片没有抓住侧重点来叙事。

13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所以凶手到底是谁?(我真的没有玩手机)

17分钟前
  • 安德烈
  • 还行

开头还以为是又一部魔鬼绳结,结果…比魔鬼绳结还屎还能作,其实男主就是这个电影编剧的化身阿,不好好讲犯罪故事,扯什么宗教想升华搞深沉。Daniel Brühl 和Cara 的角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父女?柏拉图?不懂,总之和剧情展开没半毛钱关系

18分钟前
  • 老海拉鲁人
  • 较差

一桩命案的强行思考与升华

22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真的用流水账的方式突出了这个悬疑以外的部分,世间人的关注根本不是真凶

2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人生苦短

28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还行

突然觉得活一辈子也蛮不容易的……好端端的就被弄死了,真凶都还找不到。(或者无法被惩处。 720P 15/10/11

29分钟前
  • Lazy Designer
  • 还行

所以根本没人care那个死掉的女孩 连最后“天使面孔”的镜头都是那个涉嫌杀人的女大生 为了cara看的 意大利真有风情

30分钟前
  • 咸鱼土豆
  • 还行

我作为观众,和片中这位导演一起迷失了,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你不是为了看Daniel吗)

32分钟前
  • Norloth
  • 还行

莫名其妙

36分钟前
  • Jessy.Sedgwick
  • 很差

【迟标】隔靴搔痒,浅尝辄止。

37分钟前
  • Keith Lee
  • 还行

凯特扎起头发来帅哭了。有几张脸确如片名,剧本捉鸡。

38分钟前
  • 宅拾叁
  • 较差

擅长在生活的平庸中寻找意义的温特伯顿这次试图从真实的的谋杀和死亡中寻找到爱,可惜最后得到的仍然只是平庸,而已。

39分钟前
  • BLTEmpanada
  • 较差

KB有点肿啊

40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很差

所以凶手是谁 并不重要?

44分钟前
  • 徐友惟
  • 还行

看完我只想說,什麼爛東西啊!KB的表現和角色甚至不如一個小丫頭。你也拍過一些好電影啊,真相至上這類的不是挺好的嘛~在電影里就怪叫幾聲,和男主F了幾次,僅此而已。這電影本身就滿糟糕的!

46分钟前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