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亚细亚往事

HD中字

主演:穆罕默德·乌祖内尔,伊尔玛兹·艾多甘,塔勒·比尔瑟尔,艾哈迈德·蒙塔兹·塔伊兰,弗拉德.塔尼斯,厄康·吉赛尔,Erol,Erarslan,Ugur,Aslanoglu,Murat,Kiliç,Safak,Karali,坎苏·德米利基,伊敏·托普拉克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2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3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4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5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6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3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4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5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6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7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8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19小亚细亚往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亚细亚往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亚洲西南部的安纳托利亚,一个远离城镇的蛮荒山区,肃杀静谧。正是黄昏时分,自山路的另一头驶来三辆汽车,最终停靠在路边一处喷泉旁边。车上的人走下来,似乎在辨认着什么东西。原来不久前发生一起命案,嫌疑人将尸体掩埋在荒原的某个角落。被捕后,嫌疑人带着当地的警察、法医、来自主 城镇的检察官以及其他不同身份的人四处寻找藏尸地点。犯人依稀记得几个标志性物件,却无法确定哪里才是真正的藏尸地。这群人彻夜奔波在山谷中,无聊之时便随意聊天,诉说着心中的隐秘以及对现状的不满。漫漫长夜似无尽头……本片荣获2011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2年都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奖最佳导演奖、2011年亚太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导演和评委会大奖。宇宙追缉令虎胆龙威3亡魂岛义盖云天(国语版)小镇总理西游之牛魔王夜叉야차夏季无风未解决的案件:绯色的信号热气球飞行家国语至尊计状元才国语版格雷斯 第二季红杏出墙记1997魔法小女巫查莉成长日记 第四季燃烧的巴黎圣母院德鲁大叔(原声版)眼前的生活断线2012四个32A和一个香蕉少年超自然事件之坠龙事件水浒传2荡寇志黑鹰坠落(粤语版)函馆咖啡走出黑暗超级少女 第三季少奇同志在武汉焦裕禄春光奏鸣曲心灵密码游客2014汉密尔顿蓝色的海湾破浪1996不死三振我还是我:迈克尔·J·福克斯跳出去白蛇传奔腾年代第一季天亮·分手埃塞尔阿姨的万圣节幽灵杀手伊娃·贝隆

 长篇影评

 1 ) Once upon a time about Lie

一个人在家,关灯泡茶。

趁热打铁,看完《三只猴子》,因为喜欢这种大气的大远景镜头,直接跳转过来。

好似与谋杀有关,但却又貌似无关。影片前半纠结于各种土耳其人名,一头雾水。

开场,识骨寻踪。几乎无外界灯光的土耳其小亚细亚地区,在ceylan的世界里,有一种狂野而旷野的空间感。突然想到在《樱桃的滋味》里面德黑兰同样豪迈的山路。

在我看来,这不是个悬疑片。没有人拾着绳索去探寻谋杀的真相,自杀活埋先奸后杀酒后时常,没有人在乎。

在大的框架背景下,还是讲,人的故事。

先说男人。医生是全片从头至尾出现的角色,穿针引线。似乎因为职业特点,置身事外般的冷静决绝。很少说,看在心里。洞穿秘密,也保守秘密。悲观主义者,看管生离死别,视生命为沧海一粟。平视,但不尊重。
“时间仍在流转,而我什么痕迹也不会留下,寒冷和黑暗缠住我疲惫的灵魂……”车灯粗犷的扫出去,枯草连天……

检察官。占领社会的上层,却无法掌控自己的下身。看似光鲜的生活却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痛楚。酒后乱性,捉奸在床。原以为风平浪静,其实内藏暗涌。“一个人,会以自杀来惩罚他人吗?”不小心吐露出的“我妻子”其实是埋藏在心里多久的秘密……不愿示人的一面。

警长,被岁月磨平棱角但仍有血气还存有一丝人性的男人。妻管严,儿子多动症,20多年依然还是警长。岁月在他身上砍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头一次他拒绝让医生给kenan香烟,因为他觉得他们诡计多端禽兽不如,而第二次他点了两支,一只是给触动了他神经的kenan,一支点给戒烟已久的自己。他的内心在颤动,父爱,是不分贵贱而会产生共鸣的。

这似乎是部男人的电影,女人的出现有种画龙点睛的意味。

先说那个纠结的女人的故事。三次出现,贯穿电影,起伏跌宕,最后翻了底牌,分毫不差。谁能讲别人的故事讲得如此意犹未尽?

村长的女儿领人眼前一亮,满场男人的电影终于不那么紧绷。那听可乐,
那风中飞舞的长发,似水柔情。

托普拉克女士的出现似乎更多的是在用表情诠释内心。最后一场,检察官丝毫不在乎她的眼泪,丝毫不感冒她的悲恸,自说自话只在意报告内容有没有完美。托普拉克女士的戏份不多,但是如果如同kenan所说,那么一个男人被杀,一个男人被抓,拉扯着一个幼童的她今后将何去何从?……

孩子不应该承受大人的罪过,但是所有似乎都压在他们的身上。那一颗石头,打中了是一个人的脸,却是三个人的心……

彻头彻尾,谎言贯穿了一切。生活,或许就包裹在谎言中。

 2 ) 无处可逃的悲伤

本来以为“三个猴子”以后,锡兰会下坠,没想到又迎来如此有力的一击。
小村一夜开始发力,当那个奇美的村长女儿出现(我早已知道她会不出所料地出现),还是深深打动了我。那里有古典精神的强有力的回响。比如契诃夫什么的。在他的那些苦难的小说里,某个特定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女人或是孩子出面来救赎。
故事的隐藏,还有映照,做得十分的好。现实的进行是那样干枯,乏味,但是那隐现的现世时空以外的故事,却无声潜行。活跃而有诗意。
有时候,那些故事,甚至只是几张黑白的相片。在那几张照片上,时光倒流,只剩下镜子前面那个垂老的观察者。
观察者(或者说是一个置身事外的知识分子的角色),一直在锡兰的电影里出没。那个人在这部电影里是医生。不知为什么,在我的想象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这个模样。只不过这个医生,似乎比老陀要忧郁些,沉静些。总是发呆,在心里和自己说话。但却同样带我们对于日常的全新发现。
有时候他回到他的医生办公室,很疲乏的下午,然后镜头摇出去,看见发红的阳光照到办公室对面一个无人的阳台上。那阳台上似乎有些晾晒的衣物,还有植物,以及一些毫无意义的支架。但那个瞬间,我们却无可救药地感到了生活沦陷。
我们总是在设想着出逃,但又该逃向哪里呢?

 3 ) 往事VS往事

发表于 公众号 “半斤八两抡电影”

一部电影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另一部电影产生“联结”?如果刨去我们这种无聊的影迷一厢情愿地过度阐释,单就电影本身而言,最直接的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影片里直接播放另一部影片的片段,被“引用”的影片有时纯粹作为背景,有时则与引用影片产生相互关系,或反讽,或阐释。此外,诸如以类似的拍法重现被引用影片的片段,称之为“致敬”,还有更直接的翻拍、改编……随着电影存储介质的多样化,电影从业者能更加便捷地大量看片,从戈达尔,到昆汀,影片与影片之间的关联被拓展了太多维度。

锡兰曾经在《远方》和《适合分手的季节》的音轨里,先后引用了安哲罗普洛斯《雾中风景》和赛尔吉欧·莱昂内《西部往事》的背景声音片段。《远方》是在影片中后段,表弟在市中心闲逛,他坐上了巴士,有一段主观视角的街景空镜头,此刻的声音是嘈杂的街头背景音,但是能清晰听到《雾中风景》的主题乐句。《适合分手的季节》是在夫妻分手后,丈夫跑去妻子的电视剧剧组外景地,那是一处偏远小镇,遭遇雪灾,丈夫舟车劳顿到达以后,孤身一人找不到妻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声音引用了《西部往事》序幕段落最开始的背景声,那是一段火车站的木门被沙漠上的风吹动,门的合页因为缺油而发出的吱嘎声。用在这里,给出“荒凉”的定义,并且讽刺了丈夫一厢情愿追到远方却扑了空,有一种处境上的尴尬。彼时,锡兰还是个乐于显露幽默感的新锐导演。

独立制作的自由度,给电影作者充分的乐趣,不用担心玩儿过头,能尽兴组织“素材”,用过往影片中的素材去营造自己影片里的某种气氛,玩儿出乐高混搭的快感。不受制于资本的创作,能保持最天真的“玩儿心”。

除了声音片段的“拿来”,锡兰和莱昂内的作品还有没有可能发生更有趣地联结?

Once upon a time,译为“从前……”、“很久以前……”,或者“……往事”。凡被译为《XX往事》的作品,水准参差不齐,大意是过去的一些人和事。唯有《安纳托利亚往事》(或《小亚细亚往事》)并没有明显的年代痕迹,反而更像是发生在当下的事情。文不对题,向来能产生更丰富的含义,在锡兰这里更像是一种修辞手段。

有电影记者透露,杜琪峰导演评价《安纳托利亚往事》说“花了太多时间,讲了太少的事。”这话难以考证,仅就信息量而言,锡兰的往事肯定比《黑社会》系列少太多,那是杜导演的“往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往事”都应该含藏宏大的信息量,锡兰的往事更关注人物处境,从戏剧性来看,处境具有历史普适性,也就是说,安纳托利亚这几个人在一天一夜间卷入的事件,他们的言行和内心的处境,可能发生在任何过去或者未来的时空。

假如,《安纳托利亚往事》里的医生、检察官、警官、嫌犯,他们在美国西部,面对铁路铺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们有什么反应?可能没人吹口琴,但是始终会有人扯闲篇;或许没人复仇,但可能有人因为某种偶发的情绪而丧命;就算没人关心铁路一直修到海边,也可能有人会想逃避妻子自杀的动机。

什么是“往事”?我认为是正史之外的传说。独立于所有形式的官方说法,诸如专门史、地方志、通史……,往事更接近于“野史”。只是往事里的人物们,不如野史里的人物出名,他们都是被历史遗忘的个体。粗暴地说,往事,代表了作者的某种历史观。然而,锡兰的往事,是发生在当下的一场谋杀案取证审讯过程,历史观何在?锡兰的信念是契诃夫,关注人在某种处境之下的言行心思,有了文明以后,人就都一个德性。这种历史观挺丧气,一点不浪漫,可是丧有丧的快感。

《安纳托利亚往事》的序幕是抽象的远景镜头,一个可以是位于任意地点的修车厂的空间,三个男人在里面喝酒谈笑,门前是宽阔的公路,有重型卡车路过,夜幕拉下,四周不见人烟。黑场过后,切换到更远更荒凉的丘陵,深夜,只有汽车远光灯,检察官、警官、嫌犯、医生、军人、农民组成了一个小型车队,蜿蜒在省际公路上,盲目寻找被谋杀的男人的尸体。

嫌犯有意无意多次指错埋尸地点,每一次停下车,受雇的农民都扛着铁锹过去挖,他们挖掘处永远在远景最不可见的地方。前景是每一个被允许说话的人,他们闲谈着与凶案无关的生活琐事或者抱怨一番程序上的繁琐。每一次挖掘都无功而返,他们找不到尸体,没有杀戮的罪证。

每一处挖掘地,都位于泉眼的附近,砖砌的泉水池昼夜不停地流着水,是小亚细亚的水脉。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居,进而会产生人类的活动,衍生出所谓文明。锡兰安排在每一处泉眼附近挖尸体,意在表达,文明伴总是随着不可见的杀戮。每一次的说法都不可靠,嫌犯把警官逼到失控,再被拳脚相加,恐怕他自己都已忘记杀人的罪行。

以极端抽象的远光灯光源,把场景照得忽明忽暗,空旷的丘陵草甸被光压缩成舞台化布景,每一个人都在徒劳地等待,等着找到尸体。人物的身份也都抽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设定,警长、医生、检察官、中士、嫌犯、农民、检察官助理、警员、司机。每一个人,并没有因为身份抽象而变得扁平,他们都是具体的“那一个“人。

警长是暴力机器的代表,但也是最感情用事的人,他因嫌犯屡次错指而失控,也会同情嫌犯的遭遇,也会因为嫌犯的犯罪细节而愤怒。警长家的小孩有先天残疾,为了不再整天面对绝望,他才返聘回来重任警长。他有求于医生,要给孩子开药;但他也要维持自尊,向下属强调“我儿子就是因为太聪明才得了这样的怪病”。临别时,他还苦口婆心劝医生离开这个地方,他认为医生理应去大城市有所作为。

检察官是搜集罪证的人,他处事冷静,说话有条理,保持着审慎的客观。但是,他也喜欢占小便宜,他会在半夜打扰村长一家,让人家起来做宵夜,还要连吃带拿要走人家一罐蜜。他也喜欢开玩笑,在尸体旁边,口述尸体状态,他不动声色加了句死者长得像克拉克盖博。在医生面前,他的稳重逐渐崩塌,在医学的审视之下,他成了有罪的人,逃避现实的人,因为寻找罪证的一整晚,他被激发出了自白欲,对医生“忏悔”了。

医生是最客观的人,从自然主义角度,他最接近真相,他也有权盖棺定论(字面义)。但是医生最后掩盖了部分真相,动机不做解释。仅就影片给出的行为,所见即所得,我们简单概括为,医生发现凶手杀人时活埋死者的证据,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他对检察官助理口述尸检报告的时候,掩盖了活埋的罪证。死者的尸体透露出的真相,被医生口述省略掉了,检察官助理记录的是医生的说法,成为此后的官方说法,经过时间洗礼,最终成为历史。有趣的是,医生在寻尸过程中,跑去撒野尿,突然一个闪电,医生发现身旁伫立着一张巨人的脸,石雕人脸,因为闪电显影,医生的尿顿时被吓回去。那一刻他见证了某种历史遗迹,也仅仅是那一刻,因为某种条件才发现。此后再无踪迹。

一整夜的寻尸,被警长良言相劝之后,医生回到医院,翻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风华正茂已经磨灭,他去传统澡堂子泡澡,然后在早点铺子听了听当地人关于被害人的传闻。之后,他漫步在被俯视镜头压缩成抽象画一般的错落有致的传统土耳其小镇民居之中。回到医院,他先是指出了检察官口中漂亮女人的死因,而后又遭遇了死者妻儿,最后他发现了活埋证据,进而掩盖证据,让凶手不至于再被罪上加罪。这一刻,他凝望着走远的死者妻儿,他真正成为了镇上的一员,而不再是从前照片里的风流青年。

警员、司机、军人和检察官助理,乃至验尸解剖师,都承担了说话的任务,他们每一句抱怨,每一个市侩的表情,每一次偷鸡摸狗的行为,都让往事更加可信,而不是成为历史。农民只能被指使,没有说话的机会。

嫌犯是一切的根源,他是杀戮的人,却忘记埋尸的所在。他是拥有爱人和儿子的人,却不能享有丈夫和父亲的合法名分。他的杀人动机是一时的情绪,杀人之后还不忘了照顾弟弟,他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用石块丢伤了眼角,而那个儿子的愤怒是源于要为他名义上的父亲报仇。深夜一行人在村长家吃饭时遭遇停电,村长女儿,托着蜡烛前来奉茶,烛光下,一张祭司般圣洁的处女面孔,触发了嫌犯的记忆。他“看”到被他杀害的朋友就在身边,他想起了被他选择性遗忘的罪证。

在锡兰的往事里,杀戮被设计为无因,被害者到死都不知道朋友和妻子有染,也不知道儿子其实是对方的。这些都不知道,按说不必丧命,可还是被朋友杀了。凶手另外的帮凶,那个蠢憨的胖子,始终流露出天真无邪,旁若无人地索要可乐,就像从没参与过谋杀一样,令人不寒而栗。

《西部往事》,是莱昂内的歌剧。虽然其人物也都在史书以外,可是他毕竟选择了浪漫化的表现形式,以人物形象和行为魅力折服观众,并以时代宿命嗟叹风流人物,这也代表了他对美国西部的某种历史观。在他的故事里,铁路代表的文明,势不可挡。围绕铁路极其所裹挟的利益,也有一群抽象化的角色:妓女、强盗、独行侠、打手、资本家、农场主。这些人也是被历史所遗忘的人,但是他们举手投足,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充满了悲剧性,最后都被滚滚铁流淘尽。

与《安纳托利亚往事》相比,同为“往事”的《西部往事》,其塑造人物就止步于行为,因为在其之上存在着宏大的宿命主题。莱昂内浪漫化的传奇叙事,强调了悲剧性,把某一历史更迭的时刻崇高化,他是畏惧时代宿命的理想主义者,是可爱的唐吉坷德。而锡兰,尽力简化人物的行为,着墨在其处境,甚至是情绪上,行为不可测度,情绪瞬息万变,任性的才是活生生的人,在历史之外,真切活在安纳托利亚。

锡兰曾在受访时多次自称是“契诃夫的信徒”,以其作品序列来看,越靠近现在越是明确。契诃夫的戏剧张力不在情节,不在行为,而在角色的“自觉”。他们困在自己的命运之茧里,自觉该破壁而出,却无论如何就是动不起来。《冬眠》里的娇妻,自知早该独立,却无法摆脱自己依附于丈夫的惯性意识。《野梨树》的作家,自觉早该面对生活,却总是以写作为名去对抗他所鄙视的平庸。他们都是捏出来的糖人儿,因为光鲜而自觉与众不同,享受着被瞩目的感觉,可是不敢走到盛夏严冬,热了就化,冷了就脆,他们只敢停在捏他们的手艺人手里,并且嘲讽着手艺人的寒酸。《野梨树》更进一步,作家最后妥协了,走出了作家身份,走出了他的家乡,可是兵役过后他还是要回来,回到父亲身边,背着他永远的罪,父亲的注目,那张豆腐块简报,对他而言已经变成了一把拷问其人性劣根的利剑。

再看《远方》,表哥始终不自知,对自己的卑劣浑然不觉,直到结尾,表弟走了,表哥下意识掏出表弟留下的半包烟,那是被他奚落过的劣质烟,深吸一口,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影片戛然而止,观众被锡兰卡住了喉咙,那口吸进去的烟死活吐不出来。

锡兰极尽电影手段,以空间感和远景镜头,试图把困住契诃夫笔下人物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来,那是一种极端的广袤的历史的环境,《冬眠》里的卡帕多西亚地貌,《野梨树》里的农村枯井,《五月碧云天》里的自家树林,《安纳托利亚往事》里的丘陵旷野。锡兰把人物困得更深,而对契诃夫作品里的浪漫主义者,锡兰给了更阴郁的现实处境,《冬眠》里的小学老师、《野梨树》里的父亲、《安纳托利亚往事》里的警长。在这一层面,锡兰不如契诃夫可爱。在这一层面,锡兰更不如莱昂内硬气,在任何“往事”里,莱昂内的角色,都有死扛时代巨轮的轴劲儿,夏恩半死不活地拍了拍吉尔的屁股,口琴客驮着夏恩和他的马离开,吉尔端着丈夫的猎枪守夜……

《安纳托利亚往事》里,检察官终于面对了他妻子因他不忠而自杀的事实,他算是被点明白了,可他还依然作为检察官存在下去;医生则是自己主动选择了留在小镇,他掩盖罪证,继续困守小镇,他因为这次隐瞒,让自己跟小镇真正发生了联结,他介入了小镇的生活,正如警长因逃避儿子选择返聘、检察官因嘴馋而索要一罐蜜,医生由此也成为了当地人,只是出发点更高贵,可是动机却跟那两位没差别,都是在特定情境下瞬间被激发的情绪所驱动的。

锡兰的往事里,只有具体的人,他们做的事根本不重要,没有任何悬念,不具备任何意义。不像要争当“话事人”的各位大佬们疲于奔命,吊起观众胃口要看到底谁是赢家。检察官害死了妻子但还是检察官,警长还是要给儿子开药,凶手就算不加活埋的罪状也还是难逃一死,凶手的儿子和死者的妻子还是相依为命。他们莫测的行为,只是因为偶然的情境激发的情绪而为,共同构成历史的碎片,每个人都是自觉的囚徒,都是历史洪流里的泥沙。

受限于拍摄成本,独立制作的“往事”只好借今喻古,少了份可爱气和轴劲儿,多了种丧气的尖酸。我还是乐于相信,如果锡兰有了钱,他真有可能让这老几位跑去西部荒野上闹一番,闹得不带劲,可是闹得够丧气,也是一种往事吧。好在,锡兰在电影之外,对待当下的资本,他有的是轴劲儿。“没钱的”锡兰,又可爱又硬气。

作者:半斤

编辑:斯基

 4 ) 安纳托利亚往事

安纳托利亚,动人的原野 雨下了几个世纪,不改它的容颜

他们深夜寻找死者的骸骨 那是所罗门的后代在大地上认亲

但没有人认出芨芨草深处的石头面具 没有人熄灭头顶的满天星

安纳托利亚,聚光灯下的神 它让人类重新长出头发,让树结果

如此安静的时节,像是古代—— 古代的风又吹遍原野

*

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

 5 ) 那颗苹果

现在追评:反映普遍人性的片子,朴实却厚重。导演只拍下了真相的50%,另一半不可见的真相需要通过思考得到。困扰自己的问题,从与别人的对话中找到答案。大路向天边延展,颜色晦暗,车灯划一道明亮的线,近至眼前。有一搭没一搭地对话,却句句都在引出问题。

现在依然印象深刻的,是那颗自己从果树上落下,随着水流载浮载沉,最后搁浅的苹果。世人所能观察到的,往往就只是搁浅了的事实。时间流逝,大风吹过,真相不易寻觅,于是有了种种解读与猜测,你可以知晓它从哪条小溪漂流而下,但可能永远无法知晓它从哪棵果树上落下。透过这个长镜头,可以映射全片。

 6 )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安纳托利亚,又名小亚细亚或西亚美尼亚,大体上相当于土耳其的亚洲部分。绝大部分为山地环绕的高原,故又称安纳托利亚高原。这基本已经是土耳其除了伊斯坦布尔之外的全部疆域。这片土地上曾有数不清的王朝盛衰兴替,所以也显得格外神秘而冷峻。
  
就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之上,夜色中的车灯显得非常美丽震撼。汽车灯、火车灯在黑夜中安谧划过,给这本来就扑朔迷离的谋杀案更添一分诡谲。就这点来说,影片的摄影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对比白天的部分,反而倒是让人有点失望,人物的交互更加明显,然而却少了黑夜部分的冷静克制。
  
锡兰这部电影很多人认为是他作品中划时代的一部,与其以往的电影相比,更加冷静克制,叙事手法非同一般。电影故事主线是一行10人的警官、检察官以及医生带着两名嫌犯去寻找被害人的尸体,经过漫漫长夜的苦苦搜寻,一行人疲惫不堪,终于在小宿一晚、天亮之后找到了尸体,回到城市之后尝试破案的半天时间。导演刻意放慢了时间,事无巨细的叙事手法以及琐碎无华的对白让观众也似乎随着时间的放慢渐渐疲惫,跟着搜寻队的成员一起迷失在高原之上,对这个谋杀案的真相也千头万绪起来。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锡兰并不是想让观众为了寻找谋杀案的真相而去看这部电影,他只是用寻找真相这条线作为线索,串联起影片的一干人等,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借此折射安纳托利亚高原上这群人人生的生命现实。至于真相,一句对白,一个微表情,乃至一个幻影,都是构成真相的必要枝节,而正是因为线索太少,留白太多,这部电影也极其考验观众的耐心和脑力。而当真相的揭秘变得味同嚼蜡,观众其实也渐渐失去了对真相追寻的耐心,而是更在意故事人物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恐怕这才是导演真正的意图。
  
锡兰的镜头近到直贴人脸,观众观影时难免也不让自己代入搜寻尸体的过程,细碎的对话让人渐渐了解到关于片中每个人的家庭生活,每个人的习性和脾气,却不深入挖掘,仅浮于表面,仅由观众自行联想推断。刚开场没多久警长和司机就开始聊起了奶酪,连头号嫌犯Kenan都差点睡着;之后医生和司机的对话,基本奠定了医生的是非观;警长和妻子的那通电话,以及他孩子需要服用药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而之后终于找到尸体,他也因为各种压力脾气发作;而检察官和医生那席关于自己妻子的神秘对话,也把检察官的家庭不幸模糊地表现出来:妻子产后自杀,留给他一个孩子;医生翻出曾经的旧照片,旧日妻子勾起自己的阵阵思忆。风雨欲来电闪雷鸣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之上,每个人似乎都藏有秘密,每个人都似乎因一次次的搜找失败而觉得心力交瘁。
  
锡兰由他的第一部影片的一个人全部完成,到现在拥有14人的技术团队,证明了自己执导能力的提升和跨越。他的作品《远方》曾在2002年摘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06年的《适合分手的季节》获得费比西影评人奖,2008年的《三只猴子》则让他获得最佳导演奖,这次的《安纳托利亚往事》则让他梅开二度,再夺评审团大奖。我个人觉得电影的确彰显了锡兰的大师风范,不少处理让人感觉很高妙,几个长镜头的调度也很自如。虽然电影的剧情并不是十分紧凑,但有不少片段却让人印象很深,譬如高原上闪电映射中的恐怖雕塑,以及片尾医生脸上带血看着死者的妻儿慢慢走远,都是我很喜欢的片段。但是又因为电影留白太多,叙事过分含蓄,也的确非常考验观众。当最后高原上的芸芸众生终于跟随片尾字幕的升起而远离了我们的视线,那些难以忘记的画面似乎仍在脑海里萦绕不散,似远似近,仿佛讲述安纳托利亚那一段细碎却又现实的随风往事。

 短评

说实话,我只看到了这导演的野心、努力和计算,就是没看到他的才华

4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寻尸之意不在尸,随着故事的推进,支离破碎的对话中对于生存与信仰、死亡与愧疚、法律与科学的双重对应一一展开,然而所有这些又都处理得不动声色。黑夜戏尤为迷人,听一群老男人唠嗑之后,那个端着油灯的女子突然叫人眼前一亮。

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一个好电影的镜头是不存在情绪的,它无关乎道德,也不存在情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记录这个故事,情绪由观众本身来决定。

12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7/10。锡兰是一如既往的匠气,却是死气沉沉,少了点早期的灵性。150分钟的沉闷纪实,错综复杂的人物,旁观倾听的态度,在未高潮时嘎然而止,这是对生活的高度还原,也是需要观众在电影外寻找‘’真相‘’。‘’谋杀‘’并非重点,人物间大量对白缓缓铺设出土耳其现况全景图,这才是本片社会意义所在。

1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就像老人给你娓娓道来,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群人。直到后半程才浮现出愈发鲜明的人物形象。需要安静欣赏的电影。米粒&熊仔侠原创字幕:http://www.shooter.cn/xml/sub/192/192580.xml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太長,完全超出我可以忍受的極限

23分钟前
  • nihaoma
  • 较差

2021-9-20重看;暗夜灯光里飞舞的落叶,群鸟振翅的天空,细风掠过屋檐的婆娑,光线制造了某种近乎奇迹的象征——少女举灯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如神祇般激起这些拥有各自秘密的男人们的敬畏或怜惜,虽然这般超俗的美最终大抵也仍是消亡于荒凉乡村;声效依然迷人,溯风飞扬间枯叶旋舞,安纳托利亚高原如一块散佚于世外的审判之地——是谓寄情于景,醉翁之意在乎山水间。草蛇灰线一鳞半爪尽显东方美学神韵,大量留白处的隐秘细节书写着一个个难以言说的伤痛,视点扫视过群像,最后定格于医生,结尾大有余味;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用心灵感受到的主观感受不尽然真实,影片用摄像之眼叙述了另一种真实。

2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塔可夫斯基粉丝的又一闷作。杜琪峰说它“用太长的时间讲太少的东西”,这倒不算是问题,每个导演的节奏感不一样而已。那么多的黑夜镜头是受了曼多萨的刺激?视听方面一如继往的精耕细作。只不过,这回的对白实在是多到有点刻意(过多讲述背景和各种故事),削弱了力量。

28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寻尸之意不在尸,在乎言语之间。

33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缩壳懦夫《母与子》的光效之夜,一车人寻驶在阿巴厮的伊朗高原小亚细亚,一只苹果从《随风而逝》里穿越而来,跌落在塔可夫斯基的脏水沟里滚啊滚

3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黑夜寻尸的部分节奏感过于单一,在缺乏视觉激励的情况下很难吊人胃口;进入小村之后众人个性与隐秘的内心细节逐渐展开,越拍越有力道,越品越具回味。慢热好戏。

4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寻尸之一人一段往事,以一个案件作为主线,但目的却不在于此,而是由之辐射到每个人,通过他们不间断的对话引出每个人的一小段故事。留白就像叙事的填空题,需要观众脑补。按片长基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黑夜一白天,更喜欢黑夜部分,因为光线更神奇,而白天则专注情节和情绪的力量,大把锡兰的长镜头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片子就像人生本身,大量堆积的、貌似无意义的时刻里,少量如光灌顶的瞬间(如少女持灯出现的一幕)。谁说这是用太多时间讲太少的事?这明明是部非常【满溢】的作品。只不过那些伤痕、宽恕、惩罚…所有的故事,所有导演意图你明了的,都在讲述的留白之中,需要你跟随事件耐心走一遭,自己去揣度出来。

4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锡兰是在把古代神话(感性概念)与现代神话(冰冷医学),进行彼此渗透。他将一个无形的神秘世界可视化,使这个通过摄影机调度产生的艺术世界与一般现实意义上的人类的潜意识世界,进行勾连。并,节奏分明地借由那澄黄的车头灯,将影片带入一个宇宙空间片的质地,好像一叶漂泊在历史河流之上的舱舟。大赞!

49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醉翁之意不在酒,锡兰并不是想让观众为了寻找谋杀案的真相而去看这部电影,他只是用寻找真相这条线作为线索,串联起影片的一干人等,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借此折射安纳托利亚高原上这群人人生的生命现实。摄影很美,剧情留白很多很辛苦观众,但大师风范出来了。

5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默认为开启三部曲模式……

58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留白的力量很强大,似乎对白和动作都无法拼凑出所谓的真相,电影也没有明确的告诉你什么,残酷的事实在于画面和电影之外,需要观众去思考,去探寻。通过不同角色的对白和社会体制现状来探寻真相,让人无所适从也是很正常的,完全留白给观众,看来努里·比格·锡兰太信任自己的影迷了。★★★★

6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前半段黑暗中的灯光显得如此具有力量感,却同时又照不透事件真相。片中所有人物都在阐述都在表达,不管是通过大量的对白或只是一个眼神,但却又很少深入他们的内心,所有这些可不知的碎片构建起了这个描绘安纳托利亚的故事,就像片尾被解剖的尸体,存在于画面之外却又似乎历历在目。

1小时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好漫长的电影,一夜一日,案件只是麦格芬,警长、检察官、法医、凶手,以及村长、司机都各有各的问题,言谈之中带出的才是真正的故事,主角其实是这些人背后的女人们。法医放过了凶手(修改了验尸结果)。这种叙事方法太NB了。大全景,NB摄影。而锡兰的”听点“设置依然很独特。

1小时前
  • 胤祥
  • 力荐

抓不到导演的点。

1小时前
  • 文文周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