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

正片

主演:萨宾·阿泽玛,芬妮·阿尔丹,皮埃尔·阿迪提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86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旋律 剧照 NO.1旋律 剧照 NO.2旋律 剧照 NO.3旋律 剧照 NO.4旋律 剧照 NO.5旋律 剧照 NO.6旋律 剧照 NO.13旋律 剧照 NO.14旋律 剧照 NO.15旋律 剧照 NO.16旋律 剧照 NO.17旋律 剧照 NO.18旋律 剧照 NO.19旋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一点也不明白生活

Bows and flows of angel hair

像天使弯曲飘散的头发

And ice cream castles in the air

和空中的冰激凌城堡

And feather canyons everywhere

像布满羽毛的峡谷

I've looked at cloud that way

那是云曾在我心中的样子

But now they only block the sun

但是现在它们却遮住太阳

They rain and snow on everyone

雨和雪落在每个人身上

So many things I would have done

许多事情我本应该去做

But clouds got in my way

但是云阻挡了我的去路

I've looked at clouds from both sides now

我曾从两面看云

From up and down and still somehow

从上到下却仍看不懂

It's cloud illusions I recall

我想这是云的幻像

I really don't know clouds at all

我真的一点儿也不了解云

Moons and Junes and ferris wheels the dizzy

你心不在焉的跳舞,

Dancing way that you feel

感觉像月亮像六月像摩天轮

As every fairy tale comes real

像每个童话都变成了现实

I've looked at love that way

那是爱情曾在我心中的样子

But now it's just another show

但现在却是另一种情况

You leave`em laughing when you go

在其他人的大笑中你离开

And if you care don't let them know

如果你在乎就别让他们知道

Don't give yourself away

不要放弃你自己

I've looked at love from both sides now

我曾从两面思考爱情

From give and take and still somehow

去思考付出和给予却仍想不通

It's love's illusions I recall

我想这是爱情的幻像

I really don't know love

我真的不懂爱情

I really don't know love at all

我真的一点也不懂爱情

Tears and fears and feeling proud to say

眼泪和恐惧并自豪的

I love you right out loud

大声说“我爱你”

Dreams and schemes and circus crowds

梦想和计划和马戏团的人群

I've looked at life that way

那是生活曾在我心中的样子

But now old friends are acting strange

但是现在老朋友们表现的不一样了

They shake their heads and they tell him that I've changed

他们摇头并且告诉他我变了

Something's lost but something's gained in living every day

在生活中每天都会失去和收获一些事情

I've looked at life from both sides now

我曾从两面思考生活

From win and lose and still somehow

思考赢得的和失去的却仍想不通

It's life's illusions I recall

我想这是生活的幻像

I really don't know life at all

我真的一点也不明白生活

It's life's illusions I recall

我想这是生活的幻像

I really don't know life

我真的不明白生活

I really don't know life at all

我真的一点也不明白生活

 2 ) 《健听女孩》:干下这碗心灵鸡汤!

本文首发于【后浪电影】

(文/李镇)

影片《健听女孩》翻拍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

《健听女孩》海报

在它身上,有着一系列耀眼光环:

圣丹斯历史上第一部拿下美国剧情片单元所有最高奖项的电影;

Apple TV+豪掷2500万美金翻拍而成;

IMDB评分8.1,豆瓣评分8.6;

有望冲击2022年奥斯卡……

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都应该是一部神作。

然而,《健听女孩》却讲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

一个聋哑人家庭中唯一听力正常的女孩露比,在自己的责任和想在大学里学习音乐的梦想之间左右摇摆。

片名CODA,意为Children of Deaf Adults,聋哑人抚养下的健听一代。这是一种极具人文关怀的叙事视角。

但观罢全片,我最大的感受是,治愈且失望。

“治愈”来源于故事温情,结局光明,插曲感人。

“失望”是因为它光鲜亮丽的外衣下,实则是一部态度暧昧的鸡汤电影。

《健听女孩》的成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再怎么贬斥心灵鸡汤,市场上永远有它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

影片的切入点十分巧妙,聚焦于一个聋哑人家庭中唯一听力正常的女孩。

巧妙之处在于,它将女主角露比悬置在双重身份错位中:对聋哑人家庭而言,露比的正常使她自动被排斥在家人之外;

在正常人世界里,露比身上的“聋哑人家庭”标签又让她成为旁人眼中的异类。

正如影片插曲《Both Sides Now》所暗示的那样,露比是一个穿梭在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中的人,但身份的特殊性使她无法被两个世界完全接纳。

于是,矛盾与彷徨成为她的心理常态,也造就了她自卑敏感的性格阴影。

“健听”对露比来说,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期时,都曾有过像露比一样找不到自我定位的尴尬与苦恼。

在父母眼中,我们仍是羽翼未丰的雏鸟,但躁动的荷尔蒙又驱使着我们做出一些“蠢事”,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拥有自主抉择人生的能力。

在许多青春片中,编剧往往会把这种挣扎迷茫外化为早恋、打架、顶撞父母等情节,它们虽也来源于生活,但难免会落入狗血矫情的窠臼。

但《健听女孩》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点,它将这种青春期的微妙心理具象化为有声世界与无声世界的激烈对撞。

极致化的戏剧情境不仅使影片在同题材作品中别具一格;

天然的双视角叙事也让我们更加辩证客观地来审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在露比的视角中,家庭显然已经成为她逐梦路上的负累,也阻碍了她融入正常人的世界。

在她眼中,家人向来以自我为中心,虽然事事都指望她,却从未重视过她,也不支持她的梦想。

所以,她一心想要逃离家庭的束缚,掌握人生主动权,而不是做一辈子的免费传译员。

而在家人视角中,露比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他们得以安身立命的关键。

影片中多处展现了他们作为聋哑人的自卑怯懦,以及在正常人世界中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

尤其在音乐会上,导演用长达一分钟的静默来刻画他们的无助——他们无法感受露比的歌声,只能通过观察他人表情来判断露比的表演。

这个“声音花招”堪称神来之笔,它让我们瞬间理解家人为何不支持露比的音乐梦想:

他们无法得知露比唱歌好坏,又害怕她因为失败而伤心难过。

“不支持”背后的情感驱动力,是父母保护孩子的本能。

而那些歧视与不公又令我们陷入道德困境,“实现个体价值还是维护家庭权益”不仅是露比的纠结,也是横亘在所有观众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当我们已经见过太多“家人自我牺牲,助力孩子圆梦”的青春片思维定式时,《健听女孩》以“非典型青春片”的姿态告诉我们:

这道“个体与集体”的选择题,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家庭是《健听女孩》的叙事核心。

影片通过露比的母女关系和兄妹关系,为我们描绘出血缘亲情的复杂性;

而露比与家人的生理差异,又让这种家庭关系的戏剧张力更上一层楼。

先来看母女关系。

母亲告诉露比,在露比出生时,她曾祈祷露比是个聋哑人。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怎么会有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聋哑人?

母亲随后解释道,一来她不希望自己辜负露比,二来不想露比因此和自己不亲近。

如果结合影片中母亲不让露比在家里戴耳机、不希望露比考取大学、不愿与正常人打交道等行为,不难发现,母亲是个非常注重集体和圈子的人。

也许先天的生理缺陷使她备受欺凌冷落,也隔阂了她与母亲的关系,导致她十分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而这些恰恰是聋哑人家庭能给予她的。

露比的出现成为母亲舒适圈中的不安定因素。

她深知女儿作为健全人,不可能一辈子拴在这个残疾人家庭,但女儿的离去又会让她再次体会被边缘化和孤寂的痛苦。

所以,她在影片中对女儿展现出极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

每当女儿显露出想要独立自主的苗头时,她都要第一时间站出来提醒女儿,你的家人更重要。

那么母亲真的爱露比吗?

当然。

不过这种爱不是无私的圣母之爱,而是夹杂着自卑与恐惧的凡人之爱。

母亲正是因为太过在乎露比,才迟迟不肯松开手中的线,让露比远走高飞,但把线攥得太紧,又会令她陷入深深的负罪感。

这份掺有杂质的母爱折磨着她,她越想与露比靠近,却发现露比离自己越来越远。

公允而论,这份母爱算不上伟大,甚至有些小家子气。

但影片通过母亲与露比之间的拉扯与纠缠,精准还原出母爱未经雕琢的粗粝质感。 那些斑驳又温情的情感褶皱令人动容,每一道都有它独属的生活韵味。

再来看兄妹关系。

影片中,哥哥对露比的情感爱恨交织。

爱既来源于兄妹间的血缘纽带,也出于对露比无私奉献的感恩。

但露比又让他在家里毫无存在感:父母做任何事都指望露比;

每当自己想要独立做事时,露比就会出现,让自己显得很蠢笨。

作为家中长子,他本该肩负起为家人遮风挡雨的重担,但生理上的缺陷却让他如此无用武之地。

哥哥那句刺耳扎心的“我们这家人在你出生前都好好的”,不仅是愤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更是替妹妹为了家庭放弃梦想而感到惋惜和愧疚。

影片中,兄妹二人的常态是彼此嫌弃,彼此争吵,但这正是他们表达爱意的独特方式。

每一句“狗屎脸”、“猴子屁股”背后,都闪耀着家人间相互迁就,相互包容,相互成全的爱之光芒。

《健听女孩》是一部缺乏疼痛感的电影。

尽管影片涉及到聋哑人、校园霸凌、底层教育等尖锐的社会话题,创作者却软化或规避了一切能够带给观众心理痛感的情节。

“起因-结果”式的剧情编织取代了现实议题的讨论空间。

它做出想要表达什么的姿势,结果却只端上来一碗没什么营养的心灵鸡汤。

如影片第一幕中反复铺垫父亲的怯懦自卑,面对渔业委员会的剥削压榨敢怒不敢言,更对儿子创办合作社的想法嗤之以鼻。

但影片中段,他突然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控诉渔业委员会,并与家人联手操办合作社。

影片中给出的解释是他一时冲动。

我认为这个理由不足以令人信服。

因为能把一个长期窝囊压抑的人逼到情绪爆发,必然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然而,影片却将量变完全省略,只呈现父亲的质变。

这样的写作手法看似很“燃”,但燃烧的只是没有现实根基的虚幻之火;

而人物细节铺垫的缺失以及弧光转变的生硬,更是将父亲折损为插科打诨的空壳和工具人。

如果父亲形象塑造上的简省,我们暂且可以理解为创作者不希望支线挤占主线情节。

那么,当我们注目于主角露比时,会发现她才是把影片熬成一锅心灵鸡汤的根源。

露比的经历,堪称一篇标准的10w+微信爆款鸡汤文:

聋哑人家庭里的穷苦女孩,凭借过人的音乐天赋,考入世界顶级名校伯克利,实现人生逆袭。

听起来有些刻薄,但确实如此。

我并不是说这样的故事就没有价值,而是创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和态度出现了问题。

在这个故事里,创作者只谈梦想,谈成功,背后的汗水、努力、挫折、失意都闭口不谈或浅尝辄止。

无疑,这样的“春秋笔法”消解了故事的现实痛感,阻绝了我们的思考,为我们营造出美好幻象:

阶级跃迁是如此的畅行无阻,人生逆袭又是那样的唾手可得。

首先,露比是个身处校园霸凌漩涡中的人。

她在影片中告诉迈尔斯:“你不懂听到别人取笑自己家人的感觉,我要保护他们。”

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她对那些校园霸凌者的任何反击行为,最大的抗争就是对本没有恶意的迈尔斯置之不理。

但当父母来学校接露比时,她因为害怕同学们嘲笑她,不仅关上了父亲喜爱的嘻哈乐,还板着脸催促父母赶紧离开。

从露比“对外人唯唯诺诺,对家人重拳出击”的行为中,我们看不到爱的重量。

相反,还要对她话语中“保护”一词的具体指代打个问号:她到底是要保护家人,还是只想保护自己?

其次,露比坚称音乐是自己的毕生挚爱,但她在影片中并没有展示出对音乐足够的热忱。

她最初加入合唱团的动机,是为了追随暗恋对象迈尔斯;

她不珍惜维老师宝贵的辅导机会,课下练习几次三番迟到,还理直气壮;

她去参加伯克利音乐考试并非自己主动,而是被家人从床上拽去。

同时,露比的考试场景更让我们看到,一旦情感逻辑凌驾于现实逻辑之上,叙事将会变得多么古怪和脆弱:

考试迟到没关系,考场随意进;

没带乐谱没关系,维老师可以“天降神兵”,还能当着考官的面帮你救场;

学校明令禁止家属进入考场也没关系,反正他们最后总会溜进去。

紧接着我们迎来了全片高潮:

露比用手语为家人演唱《Both Sides Now》。

不可否认,这个情节设置很感人,但这并非因为它真正触碰到了观众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而更多是歌曲本身的功劳。

确切的说,是《Both Sides Now》的歌词太过出色。

如果我们抛开歌词,再回看这个情节,就会发现它的煽情手法是多么伪劣。

其廉价程度不亚于春晚舞台上用手语表演《感恩的心》。

第三,我们在影片中很难看到露比为了梦想和自由真情实感的抗争。

大多数时候,她都是掉掉眼泪发发脾气,然后继续过着憋屈日子。

而正如前文所述,这种个体与家庭的撕扯与选择,是关乎影片主旨的。

影片通过一系列好人形象与过分美好的情节,让露比最大程度上避开了抉择的痛苦。

比如维老师,一个纯粹的无功利主义者,无条件地支持露比的音乐梦想;

家人们离开露比后,顺利地融入了正常人世界;

迈尔斯是露比的崇拜者,也是全校为数不多的,对露比家人不怀恶意的纯洁少年。

可以说,影片为露比营造了一个绝对安全的真空环境,让她可以无忧无虑地成长。

行文至此,让我们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需要这样的心灵鸡汤电影吗?

《健听女孩》的奖项与口碑似乎已经证明,“心灵鸡汤”在当下依然有着庞大的市场和受众。

我们或许可以贬斥这类作品的艺术价值,却不能否认它存在的意义——

人生已经够难了,生活已经够苦了,挫折已经够多了,花一两个小时喝碗抚慰心灵的鸡汤又何妨?

但鸡汤虽好,也不要贪杯。

因为心灵鸡汤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复制露比的伯克利之路,也不会总遇到维老师或迈尔斯这样的好人。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自己。

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和坚守,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奋斗。

遵循内心真实的热忱和愿望,坦然地为自己的选择和未来负责。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不定期更新影评。

 3 ) 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声之形,水形物语,金属之声,贝利叶一家——残障弱势人群、听障题材电影以及这部《健听女孩》

每年的中下旬到次年的一二月,便是一些有潜力的黑马奥系电影在秋冬季电影节大施拳脚的时间,像是现在已半沦为奥提风向标的“水城”威尼斯电影节、深受普通观众影迷们喜爱的多伦多电影节、独立小众电影的福地圣丹斯电影节等等,皆是各大影视公司虎视眈眈的必争之地(为所投资发行的影片做足宣传,扩大知名度,畅行接下来的颁奖季),而今年的小成本独立“爆款”,无疑是这部聚焦听障人士的《健听女孩》(贝尔法斯特请自觉靠边儿站)。

目前已拿下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的双提名,以及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观众奖和导演奖,算是非常成功的战绩,奥斯卡提名估计也不会差。

不同于以往一些政治正确、黑人、同性、女权这些近年来非常火热的社会议题,《健听女孩》将镜头对准的是常常被人忽视的一类弱势人群——残障聋哑人士,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被“遗忘”的程度,不亚于听障题材电影之于全类型电影,我也接触过几部类似的:1986年美国电影《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2016年日本动画电影《声之形》、201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电影《水形物语》、2019年美国电影《金属之声》,以及听豆友介绍的2014年法语电影《贝利叶一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聋哑人妈妈演员 玛丽•玛特琳 ,正是《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的女主角,同时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奥斯卡聋哑人影后,非常厉害)

玛丽•玛特琳

在“听障”这个大前提的框架下,个人认为《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主男女间爱情、《声之形》主青春期救赎、《水形物语》主特殊时期异爱、《金属之声》主理想与励志,《贝利叶一家》主家庭成员共处,每一部都有其侧重点,而《健听女孩》则囊括了以上所述的全部要素——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梦想与现实的抉择,都有进行涉猎与呈现,因此视听内容十分充实,塑造得很丰满,值得细细考究的地方很多。但最引发我思考的,却是剧中一家子角色他们自身的“恐惧”。

一般的听障题材思维,无外乎因不理解而产生的外在霸凌,例如声之形里西宫硝子小时候遭受以男主为首的无知孩童们的冷眼冷语、恶作剧欺负、甚至打架暴力,亦或是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和水形物语两部片的女主经历的不平等社会地位,再者是金属之声里年轻患者对老年患者生活方式、处事风格的种种不理解导致焦躁不耐烦不尊重,这些都是外界因素或外人施加给听障患者的沉重压力,我们会因此感到愤怒和怜悯。但,他们内在痛苦的“波动”,要如何让观看者切实切身地感受到呢?本片采用了一个绝妙的方法:那段入耳无声的音乐会。

自己血缘至亲的、听力正常的女儿/妹妹在舞台上尽情歌唱,坐在台下的父母和哥哥却是一丝丝声响都听不见,本应是美妙歌声、啜泣声、议论赞美声、喝彩掌声多重交织的热烈时刻,在自己的耳中却是鸦雀无声、安静得不能再安静,这该是一种多么令常人害怕甚至感到绝望的恐惧啊(反正我看到这儿时感受就是这样)!一种完全不同于外力施加的“疼痛”和“恐惧”由此出现,你会不由得联想万一某一刻自己突然像这样就什么都听不见了,也说不了话,只能干看着别人上下抖动的嘴唇,无法接收到任何信息,别人的热闹全然无关自己,自个儿会大脑短路,会猛地崩溃,会恨不得结束自己再没有声音的生命吗?这么一个简单又巧妙的切断声音设置,就让我对听障者本身内心的痛苦、挣扎、无奈,有了更新角度的认识与体悟。

期待更多关注此类弱势人群的题材电影出现,正如这个世界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也需要各种各样聚焦关注不同人事物的影像,来警醒我们、唤醒我们。

END

 4 ) 健听不是错

《健听女孩》在奥斯卡中夺魁,震撼众人。一阵有关政治正确的议论过后,不了了之。最近刚刚看完《健听女孩》,事实证明,女孩夺魁情理之中。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作为一部音乐电影,《健听女孩》更为主张表现的是一个家庭与社会的精神内核。家庭中,女孩作为家中唯一一个听觉和嗓音正常的人,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本身就与生俱来的不一样。生活在一个以捕鱼为业的家庭里,在上大学的年龄中他必须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上一所离家很远的名牌音乐学院或是继续留在家里帮助家人的捕鱼事业。社会上,这种残疾人家庭生活仍然困难,在本就艰苦的生理条件下还要经受社会的毒打。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超级英雄电影的烂俗套路在《健听女孩》中完美地规避了。故事结构上,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去解决问题,说白了,鲁比家庭选择了某种程度上的“摆烂”。但这并不影响故事的完整程度,影片结尾仍然将鲁比这条大学故事线与家庭线融合成了一个闭环。突破性的一点是《健听女孩》并没有传统“伤痛青春电影”的诟病,影片中鲁比一家对鲁比的音乐人生没有任何坚决地否定,家人们更加理性,尊重孩子的发展。这得益于影片聋哑的根本设定。

音乐在影片中的存在感仍然重要,同时音乐也是《健听女孩》的一个情绪迸发点,几乎所有的感动情节都体现在了音乐片段中。这里最能让人们难以忘怀的应该是鲁比上台演出,台下家人享受“无声的音乐”和结尾鲁比在考试现场的那段手语音乐。这两场戏其实有一种内在的时间顺序和必然联系。第一场戏鲁比在台上手舞足蹈地表演,而在这场表演中台下的亲人们却只能看到观众们的鼓掌和台上富有激情的动作。表演结束后父亲询问鲁比歌曲的内涵,也暗示了后面的手语与歌曲并行,情绪完全迸发,那是一种亲情的爱,即便他们的身体是残疾的。

声音的细节其实在《健听女孩》中很有表现。就说舞台表演那段,鲁比的家人在台下进行“无声的聆听”声音在摄影机越线后静音,将观众带入一个聋哑的观影体验之中,极大地提升了代入感。也许正是声音的多重设计让《健听女孩》如此不同吧?

 5 ) 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最大种子(工会群戏+改剧+PGA)

当麦当娜凭借着"Music makes the people come together"狂揽冠单并回春,所有人听从号令随着音乐放肆舞动时,我想那时的聋哑人一定是要翻白眼的。对于先天性失聪,对声音没有任何概念的人,我们怎么也没法跟他们解释为什么有这么广泛的人热爱音乐,就如电影中的爸爸那么通情达理的理想角色,因为声音的震动自称喜欢"匪帮说唱"的他看到周围的人因为音乐欢呼,因为音乐哭泣仍然表现出一种茫然的无力感。

这时候我会赞叹故事剧本的精妙,出生在父母和哥哥都是聋哑家庭的孩子追寻音乐梦想,它不难,不苦大情深,不给你讲道理,寥寥几笔的设定,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隐去像大家展示Children of Deaf Adults的故事,却有以小窥大的能量。

电影我眼泪从眼睛中打眶数次,最终用了三片纸巾。

第一次是女儿问母亲"你有没有更希望我是聋哑人时",母亲肯定的回答背后是不想成为一个坏妈妈"自私"但真挚的爱。

第二次是父亲请求女儿给自己唱歌,他把手颤颤巍巍的放在她的声带上,女儿的声音越来越大的某一个时刻瞬间我被震撼到了。

第三次当然是结尾的both side now,她望向看台上的父母和哥哥,边唱边用手语慢慢的打出歌词,有点俗,有点好哭。我想至少对于父母和哥哥来说是一次美好的诗歌体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要选joni的歌)。

最后的最后,虽然CODA的奥斯卡bp已经板上钉钉,我仍然是犬之力坚定的支持者。CODA有点像皮克斯的一些电影,看完的感觉像完成了一天疲惫的工作后喝了一瓶气泡水,舌尖那份快感过去不奢求回味。犬之力是对当代toxic masculinity最有力的呐喊,它有些争议但是自然会伴随着思考。两者作为电影这个媒介在某种程度也许一样好,但是综合所有层面,在竞争世界最大的奖项时后者我认为无悬念的脱颖而出。

 6 ) 爱的力量

这种励志,真情感人的经典电影有很多,本片的成功在于它不满足于表面化的亲情,而是深层次地去挖掘这种亲情背后爱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露比展示的正常人无法阅读的手语,正是她自尊自信的标志

罗西一家不是没有爱,也不是不珍惜爱,而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爱的力量!

人的爱有很多种,但是任何一种都是极其抽象,极难描绘的。本片中罗西一家人的爱就像大海一样,包围着他们,不断地供应生活的需要,可是爱仅仅是避风港么?影片的最后,父亲坐在后院里深思仰望星空,他意识到海不仅仅能应付生活的需要,还能让他们看见更美的星空!

罗西一家四口,是幸福的一家人。是的,除了妹妹露比,他们都有先天的残疾,生活在社会底层,以打鱼为生,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幸福的生活。父亲以自食其力为傲,有房,有车,吃喝足用,他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开车玩音乐;母亲曾经是成功的模特儿,家里虽然贫寒,却摆设精致,夫妻和睦,儿女融洽;哥哥能干,妹妹美丽,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家庭么?虽然他们常常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虽然他们生活有很多不便,但是他们早已经惯,也并不在乎这些,甚至还自我欣赏自己的特权,可以用手语随便骂那些看不懂自己的傻瓜。这一切都源于这个家庭充满了爱,他们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接纳他们,只要他们四人彼此相爱,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好了,然而在他们内心的深处其实是用爱来遮掩自卑。

罗西家的爱的本质是对周围环境的消极抵抗。这种爱的表面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而其内核却是空虚脆弱的。这是一种伪装起来的自强和自尊,用来抵挡外部的消极环境,其实在他们内心是对自我的否定,承认自己不是个正常人,只能依赖家庭之爱来彼此慰藉。父亲是个经验丰富的渔夫,一早看出了整个渔村前途的危机,但是他害怕别人的嘲笑,只能躲在背后偷偷咒骂,看起来酣畅淋漓,其实只是耗子扛枪窝里横,没有勇气站在那些正常人中间表达自己。哥哥里奥明知道鱼贩在坑他,还是傻乎乎地接受别人的报价,他委曲求全只为了别人能像对待一个正常人一样和他说话。妈妈不喜欢妹妹听音乐,不喜欢那些“会说话的婊子”,那是因为她嫉妒正常人的生活。妹妹露比,跑出音乐教室,更是直接表现出对人生的逃避。所有这些表面的坚强,恰恰是建立在自我否认的基础上,实质上是极度的自卑。而这一切在露比加入到合唱团后都被放大了出来。

罗西一家总是选择在别人否定自己前,先拒绝别人,这样就能保护自己不会受到伤害。露比不喜欢自己的好友格蒂和哥哥谈恋爱,是要保护哥哥,不想被对感情不认真的格蒂伤害到。爸爸满不在乎把自己的私生活低层次地暴露出来,恰恰是对自我的放弃,从来不觉得自己会得到正常人的待遇。妈妈总是把露比当成翻译工具,不是因为她不爱她,恰恰相反,她是太爱她,怕失去她,所以不敢在她身上倾注太多的感情,在她看来正常人和聋哑人之间没法维持长久的亲情。而这一切宁静都被露比长时间的歌唱训练给打破了,不习惯露比不在身边翻译,他们听力障碍的弱点被无情地暴露出来,他们努力构建的亲情壁垒崩塌了。他们无法面对外面真实的世界,于是所有人都去责怪露比。这对于露比实在是个难题,是满足于一个幸福的残疾人家庭?还是去挑战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从别人眼中的肯定,罗西一家渐渐认识到自己爱的力量。首先是爸爸被逼无奈,大骂工会,号召渔民建立自己的合作社,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同。然后是哥哥里奥,为了赢回自己的尊严,在酒吧里大打出手。这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欣赏。这让他从内心深处萌发了自尊,他不再满足于承认自己的无助,依赖露比帮忙,也不愿再迎合正常人,为什么不让他们来配合我这个聋哑人呢?妈妈也不再自轻自贱,诋毁一切音乐和声音,为女儿精心准备了一套表演长裙,走出家门,来迎接大众的目光。其实他们所拥有的不但不比那些正常人差,反而拥有他们所羡慕,所没有的亲情。

只要接近罗西一家,你就会被这种爱所吸引。格蒂是露比的好朋友,她没有偏见,很快就被这个家庭爱的氛围吸引了。音乐老师发现了露比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隐藏在这个少女内心的无穷潜力。露比和所有青春期的女孩儿一样,也有自己心仪的对象,然而她绝不敢像一个正常女孩儿一样去追求那个男生,只要默默地和他一起去排练,她就心满意足了。她努力去避免和那个男生的接触,不是因为她不爱,而是因为她不敢,她害怕拒绝带来的伤害太重。即便如此,她还是没能避免别人的嘲笑。但是这次她错了,迈尔斯不但不是对她有歧视,反而是以一个正常人的眼光来开她的玩笑,甚至是羡慕她的家庭生活。迈尔斯在她身上看到的不是轻贱的肉体之交,而是发自内心的佩服,欣赏这个少女的才华,勇气。他羡慕这样家庭爱的氛围,甚至是他这个正常人家庭所没有的。他的真心和坚持也终于打动了露比,露比也在迈尔斯这里真正做了一次正常的恋爱少女,她可以大胆地拒绝,也可以任性地要求男朋友为她做这做那。

值得注意的是跳水的一段情节。露比告诉迈尔斯跳水的恐惧不在跳在水里的时候,而在准备跳的时候,双腿会吓得发抖,一旦勇于跳出去,身体就会被湖水包裹。这正是露比内心的写照,家庭的爱就像这泓湖水,带给她无限的安全感,站在湖外的世界始终让她战战兢兢。就像影片从头至尾所暗示的大海,里面有无限丰富的水产,不仅如此,也有无穷的力量,让罗西一家有勇气来迎接任何挑战。爸爸最后不禁感叹,海上的星空要比路上看起来美丽的多。迈尔斯跳出水面的一吻,给了露比迈向大众的勇气。在露比的歌唱表演上,一家人真正得到了和正常人一样的尊重,他们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们不再轻视自己,愿意像个正常人的家庭一样,送女儿去报考音乐大学。

一个经典的电影主题是不断拔高的。在音乐考试中,露比怯场了,她虽然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参加考试,但是她远远达不到优秀的标准。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她看到了自己的家人,她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其实源于这个家庭的爱。她终于认识到这亲情的价值其实远远大于自己的认知,是这世上最宝贵的爱。这一次她真正得到了自尊与自强,她愿意为了自己的家庭而歌唱,不是为了消极地躲避外人的歧视,而是骄傲地展现出这爱的力量!

这种励志,真情感人的经典电影有很多,本片的成功在于它不满足于表面化的亲情,而是深层次地去挖掘这种亲情背后爱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家庭的爱不仅仅是罗西一家的避风港,也不仅仅能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是一股超凡脱俗的力量。

 短评

一部制作精良的“心灵鸡汤”式的电影,聋哑人家庭里唯一正常之少女的成长,是其独特魅力所在;几位真正聋哑人的表演更是添彩!虽然它是旧片翻拍,但仍旧获得了今年初,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观众奖,被新成立的“苹果TV+”用2500万美元购买,可见其市场之潜力。

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是佳片有约会播的电影

7分钟前
  • Alan
  • 还行

你可以是家人,但也同样可以是你想要成为的那一个人。比起原版更为温暖、配合圣诞档时境的设计;美版有青春片总是少不了高呼“我讨厌我的生活”的女主角,还把多点的篇幅放在了那些成长的拉扯与困顿中。最好的部分是Marlee Matlin的选角,没有作为日后对阵媒体的“挡箭牌”或是对某种“份额”的填满;和女儿的交心,那段关于“坏妈妈”的对话,庆幸她依然能不停地活跃着;并且也等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当“阳光小美女”遇见Glee,非典型家庭与青春逐梦对撞出的温柔天籁,难怪能横扫圣丹斯、被苹果天价买走版权。CODA=Children of Deaf Adults,成长于聋人家庭的健听一代。由于从小充当家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他们承担了超出年龄的重担,在有声与静音的世界穿梭——直到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与生活。全片最感人的可能就是父亲摸着女儿音带、“听”她唱歌的那一幕了,泪目。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真的好容易被这种题材打动!全片流畅自然,角色和对白都很有趣。每次看到兄妹conflict的时候真的同时心疼他俩。

13分钟前
  • 小凡又在chill
  • 推荐

妈妈说她不能离开我,她是我的宝宝,爸爸说可是她从来没有当过宝宝。从这里开始我一路哭到结尾。因为特殊而变得更深重的羁绊,缠住了人生,却也托住了人生啊。

18分钟前
  • 力荐

夜晚皮卡车上,父亲摸着女儿喉咙听歌的时候,哭的不能自已。

20分钟前
  • 非人类shang
  • 推荐

那段家人“听”角下突然全然无声的duet是意料之外的厉害片段。

22分钟前
  • _€£rAun?₽hile_
  • 力荐

La Famille Bélier 美国版本

27分钟前
  • escape
  • 力荐

在「讲好一个故事」这点上,我认为本片几乎挑不出一点毛病。剧情流势如流水素面一般,高处立意,顺流而下,稳妥收尾,每个故事转折点的卡位都那么精准,编排丝丝入扣,一把大手牢牢捏着观众的心,甚至可以收录进编剧课程的教科书了。尽管也让电影显得过于工整、雕琢痕迹偏重,但是演员们质朴、生活化的演出又很好地中和了这一点,挺高明的。影片中那位稍显怀才不遇的声乐老师,给我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尽管也带着名校出身的骄气性子,却依然能够贴近地面、恳于去真诚地聆听基层生活的声音。社会地位也许并不及他那些脚不沾地的知名校友们,但唯独他却值得一些额外的掌声与尊敬。

29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力荐

CODA as Child of Deaf Adults,“健听”是相对于聋哑群体而言的概念。不管是基调节奏还是内核,这片子做到了各要素的完美平衡,几乎没有刻意和煽情的痕迹,这种小清新小美女又不做作的音乐励志片,谁能不爱呢

33分钟前
  • mills
  • 推荐

中间有段无声的视角太能感同身受了。

36分钟前
  • Doyle
  • 力荐

Now i look at love from both sides.

40分钟前
  • 小小虫
  • 力荐

几年前看过法国原作贝利叶一家,所以再看美版新鲜感肯定要差了,但一样觉得喜欢,因为创作者用一种很真诚的态度把这个故事搬到了美国,并带来了不亚于原作的感动,最喜欢合唱团那场无声戏,无法欣赏到自己孩子的天赋,这大概是最难过的事情,而更为难过的是要亲手扼杀它,所以最终父母选择放手,虽然这结局过于理想了,但这不就是大家都想看到的么

43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推荐

一个好故事的魅力,几处桥段非常动人,唱歌为这个故事灵动了起来。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1.奥斯卡史上第三次将最佳影片颁给翻拍电影(之前两次是1959年上映的[宾虚]与2006年的[无间行者]),比及这两部作品及今年颁奖季其他几部佳片([甘草披萨][暗处的女儿][犬之力]),本片无疑并不怎么配得上年度“最佳影片”的头衔。2.主要问题在于,大部分时候的电影语言都了无新意、缺乏强度。剧本也断乎不算上佳,最后的解决方式虽温情可人却简单粗暴,在家庭依赖/束缚与觉醒追梦的核心主题上也挖掘呈现得不够,有些元素剔除掉也不影响主线,比如女主与二重唱搭档的恋情。这碗鸡汤也因此看起来童话色彩过重。3.不过,必须承认,影片依然能给出一场流畅美妙的情感之旅,动人的歌曲和精湛的表演也不可小觑,整体上至少比[绿皮书][无依之地]更真诚。4.艾米莉亚·琼斯非常灵,歌喉也让人难忘。5.学校演出上骤然的消声(主观声响视点)用得妙。(8.0/10)

5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是那种电影,你清楚的知道它哪里好哪里不好,但是你不太想说,你只是知道你以后会把它看很多遍,然后把它推荐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

53分钟前
  • tangerine
  • 力荐

欧阳娜娜都能考上,她肯定能上。

57分钟前
  • 月野急娃娃🌈
  • 推荐

真的很好哭啊!泪点真是一波又一波的,后面几场唱歌的戏每场都好好哭,尤其是父亲用手听女儿演唱那段,哭到不行了。其实故事很常规,跟法版设定也基本一样,但这种讲述真善美、人间有爱的片子,真是怎么看都不会腻。歌曲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演唱者用她来传递自己的爱,而电影也是这样。爱与温暖,真好。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可爱又温柔,就是那种一切都很俗套,但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被打动。家人们,生孩子不是为了造福自己,成全,是亲属的美德。

5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