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

HD中字

主演: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因斯,卡罗琳·古多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2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3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4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5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6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3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4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5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6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7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8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9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豆瓣最佳男友进化论曾武华事件风过耳赌王我和我的传奇奶奶爱上川菜二蛋狂奔不速来客2021拜错神南城警事第四季寅次郎的故事8:寅次郎恋歌门2007冒牌八仙之封妖镇食脑人自杀游客幸福,触手可及!航班蛇患(原声版)小满生活杀人鬼藤子猛虎突击队16岁症候群一年又一年狠狠爱施琅大将军野性罗马尼亚满愿肌肤之下2015洪水2018新岳父大人之三喜临门醉公主千年血后圭亚那养鬼吃人1987截拳战将私人课程只要动下手指安娜贝尔麻辣老师家族情仇反派初始化赤足天使侠盗联盟名欲场刑警与检察官,有时是法官西厢记地狱新娘

 长篇影评

 1 ) 值得被永远铭记的辛德勒

这是我看过的一部印象深刻的影片。战争无疑带来的只有痛苦,身处战争时代的人更是苦不堪言。看到德国军官屠杀犹太人的场景,即使是躲在暗处也无法幸免,真的是草菅人命。这时候辛德勒的出现真的宛如救世主,为流离失所命悬一线的犹太人提供了所谓避难所,让他们在自己的工厂里面,至少不用担惊受怕。辛德勒跟一个视人命如蝼蚁的纳粹军官谈过饶恕才是权力而不是杀戮,很可惜即使做了尝试,军官还是坚持不下来,最后还是选择了杀戮。集中营里面的生活真的是水深火热,被奴役的犹太人不仅要卖命地劳作,还得面临着随时丧命的危险,当辛德勒向德国军方买下1000多人,名义上为自己生产军备用品的工人时,有个在集中营的女犹太人说最糟糕的已经过去了,我真的很受触动。即使是活得不如蝼蚁,她们也不曾放弃生的希望,只要还是活着,总归还是有希望的。史丹说,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可怕的深渊!确实,这1000多人的名单,对于战争时代的犹太人来说,就是希望。辛德勒花了一大笔钱买下的犹太工人们,几经波折一个不少的聚集到辛德勒故乡的工厂以生产军需用品为理由,得以在动荡不安的时局里谋生。而辛德勒工厂,在收纳1000多犹太人工作的那几年,没有生产过一批上得了战场的军需用品,反而是靠着辛德勒的家底生存了下来,终于是等到了德国投降,犹太人被解放的时候。在辛德勒逃难之际,戴上史丹等犹太人表示感激的戒指之时,他哭得像个孩子,后悔没能把自己的汽车自己的胸针卖出去,还能换回更多的犹太人的生命。可是身为纳粹党的他,其实本可以跟同伴一样以屠杀犹太人为乐,或是袖手旁观,他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成为拯救犹太人的英雄,而他却选择了后者,其实已经足够了,那时候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更何况是1000多人,这是无法估量的功德。到后面,生存下来的犹太人到他墓前放石头感激他的救命之情时,我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辛德勒他值得被历史铭记,不仅仅是之于被拯救的犹太人,更是整个世界。看完影片,真的衷心希望世界和平。

 2 ) 历史上最刺眼的红

一边看电影一边记了五页的“笔记”,可是当真正要开始写的时候却很难下手。
要从沉重的心情中抽身出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还是一个讲述犹太人的故事,但是和上次看的《美丽人生》有所不同,色调上,角度上。
《美丽人生》是从犹太人的角度来讲的,而《辛德勒名单》则是将一个德国纳粹人人性逐步被唤醒的过程。

或许我这样概括并不准确,但这却是我最强烈的感觉。

 

1939年9月,波兰的犹太人被驱逐到克拉科夫,并且被限制生活在隔离区。
当时德国企业家辛德勒买下了一间倒闭的公司,创立了一个制作军用品的工厂。
由于犹太男子7马克一天,妇女小孩5马克一天,而工资全部归政府,同时波兰人佣金比较高。
于是,辛德勒选择了犹太人。
也是这一选择,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1943年3月13,德国在克拉科夫进行大屠杀,辛德勒看到城里这一幕,心里那种要拯救犹太人的呼声也越来越响。
重新开了工厂,招揽工人,利用他的财产跟德国纳粹要来一条又一条的人命,还救了一批被送往集中营的女人和孩子。
最后德国军战败之后,犹太人得以解放。


1974年辛德勒去世。一开始,影片就播放着“黑色星期日”,给整部片就定下了一个基调。
然而在德国军人花天酒地的地方,却是一派的“欣欣向荣”。即使是黑白片,你也能看到灯红酒绿,只是剥了这层皮剩下的不外也就是无声的黑白。
突然间想起莎士比亚一句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
我想这已经足够概括那样的场面。犹太人开始被赶往隔离区,是悲剧真正的开始。
把整整一个家装在几个箱子里,这就是他们2千年来的命运。
财物的丢失还在接受范围之内,而当时路边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大喊“goodbye,jews!” 这才让人从心里冒起寒意。
小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应该是作为最纯真的,不被玷污的圣体,然而在这个最恶的民族里,就连小孩都本能地对犹太族产生厌恶。
还有另外一个镜头,是一群妇女被送往集中营的车上,窗外一个小男孩用大拇指指向喉咙作割颈状。
那个镜头真的让我非常震惊,不解。
这绝对不是一句“小孩子闹着玩”而可以解释得过来的,也决不是可以说他们只是有样学样,而是他们已经从对犹太人的虐待中取得了快感。
是多么深的仇恨,才能在小孩子的身上也有这样的作用?
这种被扭曲的人性,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发展下去。
当时在想,如果犹太人最终没有被解放,那么德国人在毁掉犹太人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毁掉自己的下一代?
但同时也有另一个帮助了一对母女逃脱的德国小男孩,这是让我们稍为宽慰的。

 

辛德勒的accountant是让我很欣赏的一个人,偷偷帮一些不合格的犹太人做假证件,好让他们能够进到D.E.F工作。
辛德勒的父亲说,一辈子必须结识的三种人:a good doctor, a good priest, a good accountant
斯皮尔伯格没有通过他本身来刻画他是一个good accountant,而是描绘工厂的成功。这比任何笔墨都能说明问题。
而对于accountant本身,更多的是表现他善良的内心,对民族同胞的关怀忧虑与爱。
于是这个人物有了两个鲜明的特征。

 

这部片不时地都在体现犹太人的聪明,当时那种聪明也不是体现在对什么学科有特殊的见解上,只是把一些珍贵的东西藏起来,把自己躲起来,或者那个小男孩指着地上被枪毙的犹太人说鸡是他偷的。

都是这样的“聪明”。

可这让我对“犹太族是最聪明的民族”这句话有了新的见解。

这并不是天赋的,而就像一个被抛进水的人必须挣扎学会游泳求生,一样的道理。

面对迫害,面对四分五裂的民族,别误选择地只好绞尽脑汁地让自己在这个世界多逗留一秒。

希伯来语的恢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他们没有有力的双翅,只有一个把整个民族背负在身上的壳,于是他们做不了老鹰,却成了爬上金字塔顶端的蜗牛。

但如果没有这个壳,我想蜗牛还是到不了金字塔顶端的。

所以当我们说犹太人聪明时,我想,我们要佩服的决不仅仅是他们的智慧,而是他们坚韧的求生的本能。

而对于一个听到别人称赞自己聪明的犹太人,自豪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又有谁知道呢?

投下一片光,就会留下一片影。

 

一群妇女和小女孩被送往集中营的场面让我很难受,特别是当她们被剃光了头发脱光了衣服送进集体冲凉室时,那种恐慌甚至爬出了屏幕侵入到我身上。

冲凉室里,满是裸体的女人,满是短发,满是恐慌的眼神,满是挣扎着的呼吸。

她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而我却很害怕,因为我知道集中营有“毒气室”这一设施。

我很怕自己下一秒看到的满室的尸体。

当花洒的水洒下的时候,她们那种解除忧虑的激动,用嘴去接水的表情和渴望,让人感觉到,她们刚刚离死亡是多么的接近。

对于他们来说,生与死是那么接近。

当时的她们连遮体的衣物都没有,就这样赤身裸体的,被丢到了一个陌生的危机四伏的环境。

从这堆女人身上,我看到了犹太民族,被剥夺了任何依附之物,被剥夺了归属感,就这样被任意地丢落四处。

脆弱地碰到一根小刺都会血流成河。

 

电影中最震撼我的是一个红衣小女孩。

当时克拉夫正在屠城,辛德勒在山头,看着脚下四处奔跑的犹太人,听着四起的枪声,画面是从远处拍摄的克拉夫城。

一开始,在为他们不公的命运和刺耳的枪声而心灰,心灰的是在他们这样有“神”存在的地方,“神”怎么对他们选择了盲目?更心灰的是作为人类,是什么把稚嫩的心磨成如此的粗糙和坑洼。

我们口口声声的人道和人性呢?不断不断地自己,到底是什么,能让人变得如此残忍!

就在那样一个心都欲哭无泪的场面,一个黑白的凝重的画面,我看到一个身穿红衣的小女孩。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个故事的时候用的是黑和白,但是这个小女孩却一身红的出现。

她并不显眼,那不是耀眼的红,即使红,也红得深沉,以至于一开始我没有看到,但是当我看到的时候,那黯淡无光的红却让整个画面像被光芒罩住一般。

也让我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电影史上,不管用过多么细腻的华丽的颜色,或者多么深沉的凝重的颜色,也比不上这一身红,遥遥不及。

它承载的实在太多,是对历史的痛诉,对民族的忠诚,对命运的挣扎,对希望的向往,还有更多更多说不上的情感。

这一抹红,也让人看到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导演,他艺术的造诣;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对犹太族的痴爱;作为一个人,对人道的追求与人性的执着。

这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颜色。

 

辛德勒,很难书写的一个人物。

也许他一开始想的只是如何挣钱,但在后来却努力地在挣犹太人的生命。作为一个资本家,他是成功的,成功地把一个倒闭的公司成了主要生产商;但作为一个资本家,他同时也是失败的,没有一心一意地为自己牟利,最后落得过清贫的日子。

但是作为一个人,特别是德国人,他的成功和意义所在,他所创造的财富,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无法媲美的。

在一开始,他想的只是想发战争财。

“There's no way I could have known this before. But there was always something missing, in every business I tried. I can see now, it wasn't me that failed. Something was missing. Even if I'd known that it was, there's nothing I could have done about it. Because you can't creative this thing. And i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between success and failure."

"luck?"

 "war."

他很好地利用了战争这一点,这时我看到的是一个资本家冷血的一面,只要能谋利,世界大战也与他无关,甚至还成了推动他生意的有效因素。

人们可能会谴责这一点,但这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确实是合情合理的。

以至于后来辛德勒会有这样的改变,更让人觉得难得与佩服。

但事实上,他却把factory变成了heaven,犹太人都认为,只要进了他的名单,就可以免遭迫害。

当他发现他一车的妇女和小女孩被送往集中营时,他去要回人,激动地喊着“essential” ,对于他来说,每个人都是essential的。

这句话的呐喊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资本家对自己财物所有权的保护,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

到后面,为德国军队生产战争武器的时候不合格,但是这也是他故意的,用没有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技术作为借口,没有去生产可以射杀死别人的武器。

这个时候的他与那个赚战争财的他是两个人了。

但他同样面临一个问题,不生产合格的武器,就没有生意来源,也就意味着他的犹太工人全部都要被送往集中营;而生产武器的话更是会让血流成河。

这个资本家面对的却是生命与生命中作抉择的难题。

斯皮尔伯格没有用大篇幅来描写这一段,但我想他是很挣扎的,不管是哪一条路,都是以生命为代价,只是多少的问题。

幸运的是,历史为他解决了问题。

德国战败。

在解放前一天,他在他的犹太工人前忏悔:

 “I'm a member of the Nazi party. I'm a munitions manufacturer. I'm a profiteer of slave labor. I'm a criminal. And midnight you will be free and I'll be hunted. I shall remain with you until 5 minutes after midnight. After which time, I hope you will forgive me. I have to flee.”

最后走的时候,犹太工人给他制作了一个戒指,上面刻有字。

“It's Hebrew, from the Talmud. It says,'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 ”

但是这时候他却泣不成声,一直在念着“I could have got more”..

他在后悔自己奢侈的生活,细数一辆车还可以救十个人, 一个pin还可以救2个人, “I could have...but I didn't...”

不管是他的忏悔,还是他的后悔,最后这个场景都是他所有感情的迸发,以前一直那么泰然自若的他,现在却泪流满面。

这里面有复杂的情感。

自己的民族,战败了;而自己一直同情并试图拯救的民族,解放了。

痛恨自己曾经的挥霍无度。

但是如果从他的眼泪和他的话中,得出的是他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否定的话,辛德勒不会成为一个历史上的英雄。

我觉得,他那种悲痛,是出于作为德国民族的一员对犹太族的愧疚。

尽管他做了很多了,但是他拯救相对于德国纳粹残杀的,也不过是大海里一滴水而已。

他为自己的民族感到羞辱,他心里承担了太多的一个民族的错误,所以他把自己也否定了,1100人,对他来说,却完全不够,远远不够。

在犹太人看来,甚至在我们看来,他拯救的不是1100条生命,而是1100个世界。

 

其中有一个军官这样说犹太人:委屈求全,这是他们几千年都这样做的。

当一群犹太人聚集在隔离区时,他们聊的话让我心情很沉重。

 "I woke up from a dream this morning, I was broke and sleeping in a room with 12 people I didn't know. Only to discover I was broke and sleeping in a room with 12 people I didn't know.”

"You laugh about it?"

"I have to laugh."

 "You are living behind walls"

"The walls I can deal with. It's the restrictions to my life I'm tired of. " "Those walls keep them out. That's all I care about."

 "I like it here. There's a kind of , I don't know, ancestral squalor to it all."

...

"No one took my business away from me."

"You don't really have a business to take."

 "There is nowhere down from here. This is the bottom."

"The getto is ... liberty."

尽管是在描述多么悲惨的生活,他们仍是平静地像聊家常一样。

有的人会说是斯皮尔伯格用这种对比来表现主题。

可是我想,他们确实就是这样的。被折磨得久了的人,抗议的力量也没有了,锋芒也暗淡了。

这里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有的依旧对于自己的现状迷惘,每天醒来都想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对这样的生活选择一笑置之。有的把keep the Jews in的隔离区看成是Keep the Germen out。有的意识到这已经是最糟糕的境界的,庆幸不可能再糟了。有的甚至把这个隔离区就看成是自由的。

我们最怕看到的不是失望,不是绝望,而是麻木。这样的人是行尸走肉。

他们尽管都不满意现在的处境,但他们也习惯了,没有人想要出去。

或许是迁移对于他们来说,太多了,多得承担多任何一次都会是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
以至于后来宣布liberated时,没有欢呼没有兴奋,第一个问题是:

“Where should we go?”

 

德国战败后辛德勒遭婚变,并且生活窘困,依靠犹太人的救助金生活。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犹太人称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今天波兰存活的犹太人仅不到4000人,而辛德勒犹太人却在6000人以上。

 

93年上印的这部片,捧了7项奥斯卡大奖。

导演斯皮尔伯格是个犹太人,而副导演是集中营的幸存者。

斯皮尔伯格最后把这部电影所有个人盈利都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我一直不解,一个犹太人,拍摄犹太人被迫害的画面,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压力?

而斯皮尔伯格自己也说:“这次我大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了,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留下热泪。”

他以此片纪念600多万犹太人。

爱得深沉。

 

“辛德勒名单”固然好听,但更吸引我的是犹太人在辛德勒忏悔后齐唱的歌。

那样的音乐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它的悲不在旋律上,伤也不在歌词上,但是它拥有悲壮漫长的历程作为基调。

即使简单的不连贯的音符,都让人泪流满面。

让我想起60年代美国黑人教堂的音乐,那种真正能洗涤心灵音乐。

他们唱的都不是对历史的控诉,而是对未来的向往,对自由的热爱,对信仰的虔诚。

每一声,都能穿透世纪。

 

看完,写完,心情依旧很沉重。

我甚至在想如果我一开始就不看,对这段晦暗的历史选择不知,会不会更好。

可是就像斯皮尔伯格的镜头,不能逃避现实生活,只有直面生活才能解决心中的纠结。

没有看到曾经人性暗淡的时光,我也不会看到而人性的发展。

我在看的时候甚至有几度痛恨德国人,但是看完之后却又是另一番心情。

斯皮尔伯格,甚至他镜头下的犹太人,都是平静地叙述这个故事,没有诉诸于仇恨。

那么,他也不是想通过这部片子来赢得世人对犹太人的同情,对德国人的仇恨。

他们用自己亲身走过的血淋淋历史,嘱咐了世界,别重复这条不堪之路了。

也让我们学会了,任何一段历史,都不可能已仇恨来画句点。

当我们更多地把它们看成人性发展的一部份,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学会宽容。

因为那不仅是犹太人的历史,是全人类的历史;那2000年流离失所的不仅是把民族背在背上的犹太人,而是全人类的人性。

他们找到了家,找到了归属,而我们的心,也不应再流浪。

 3 ) 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对这部磅礴伟大的电影,实在不敢妄加评论。可是,又觉得对于这样一直想看却一直不敢看的电影,如果不写点什么,也实在难以告慰自己粗鄙又真挚的感情。

哎,好生纠结。一如辛德勒先生的每一次抉择。又很庆幸自己是在这个时候才看的这部电影,小一些时,微薄的耐性一定无法让我对着黑白片花上3个多小时,一定会干出中途睡着、吃零食等挫事来分散注意力吧?

一直以来对犹太民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们的聪明勤奋以及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我都喜欢,尤其是女生,多半有着挺直的鼻梁,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里总是闪烁温柔而智慧的光芒。

这样的一个民族,却一直经历着磨难。一直到现在,以色列不曾得到过真正的和平,战火蔓延,二战期间,更是经历了令人发指的疯狂屠杀,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将这个充满智慧、善于创造财富的民族列为劣等民族,赶尽杀绝成为最通用的政策。一个个集中营林立,枪声不断,每一声枪响,都是一个无辜的犹太人的倒下,有强壮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

即使对这段历史有不算太详实的记忆,看《辛德勒的名单》时,还是一阵阵的揪心。力求还原于真实的一帧帧影像,让我只觉影片持续时间过长,实际上对于那漫长屈辱的屠杀史而言,
三个多小时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渺小吧?

即便如此,还是深深折服。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聪明等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历历在目,犹如乘坐时光机,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欢斯皮尔伯格的地方正在于他并不刻意强调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绝对美好,而是本着纪录片的真实,因此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机心理,做为一名商人的奸诈,最开始的对于犹太人的麻木,在影片开始便能轻易知晓,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不像国内许多人物传记电影总喜欢在讴歌赞美的同时,把伟人的瑕疵一并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罢休,殊不知一个总是考一百分的好学生必定是一个无趣的学生,一个从来不曾萌生过任何小邪恶念头的人也必定是一个乏味的人。

犹太女人的智慧与果敢实在让我深深震撼。在纳粹军官要进行体检,只留下健康的犹太人以作为工人时,那些瘦弱苍白的女人纷纷刺破自己的手指,硬是挤出鲜红的血液,姑且充当胭脂,而后抹在每个人的脸上,以便让每一位女人看起来脸色红润一些,制造身体健康的假象。对生的渴望那般强烈,实在让我唏嘘不已。活着的人,为什么要鄙薄自己的生命?不过又觉得自己甚爱说教,看了这样的镜头,就要上升到生命诚可贵的高度,也实在多余。在那样艰难的情势下,选择生还是死都不容易,而在最坏的年代里,每一位犹太人却爆发出无限的勇气以及能摧毁一切的团结,即使在有限的躲藏空间里,因为空间的逼仄,而拒绝更多的人的自私与决绝,看起来还是带着一丝丝的果敢。

突然发觉自己几乎就要把犹太群体当做本片主角了,事实上,每一位犹太人的鲜活、真实,才让这部有意表现辛德勒先生的电影这般深入人心。我热爱那个民族的抗争、重建的勇气、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韧。这部电影里看不到《南京!南京!》中以刘烨为代表的爱国硬汉角色,犹太人的群体坚韧却一览无余。顺便多言一句,在看完该片后,便觉得南京一片的拍摄手法有多么拙劣,妄图从不同角度表现南京大屠杀,却让人对那段历史更加模糊。我总觉得,真正尊重历史的电影,不需要过多的铺垫以及渲染,近乎于纪录片的忠实,会让电影更加好看。或许我始终热爱叙事文甚于抒情文吧?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给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来文: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先生应该是情绪坍塌,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正义胜利感也败给了无力和沮丧,他指着自己的车,表示那能和歌德军官换10个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针,表示那能换2个人,甚至更多。他泪流满面,抱怨自己的不够努力,没能赚更多的钱,以至于他能拯救的犹太人才区区1100多人。那一幕,着实让我动容。在倾家荡产并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终于彻底展示他伟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对于所有无辜的人类都有着宏大的爱。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伟大的人从来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却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爱与付出,让蒙受重创的犹太民族有了复兴的基础,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犹太人已经有将近6000人时,深感安慰。其时是1994年,暌违15年过去,已经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会绽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简单的墓碑上,摆满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犹太仪式放下的石头,最后一位缅怀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恶横行霸道妄图一手遮天时,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绽放的光芒,让我们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于彻底绝望。

写到这里,已经是五味杂陈。一张张犹太人的仓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优雅刚毅走马灯般晃过。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4 ) 深具史诗的格局——《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 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辛德勒的故事也会被人们永久地诉说。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阵容强大,让所有人都重感了一段血腥的历史。 看完影片,我不禁留下了眼泪。历史是怎样的,人性是怎样的,《辛德勒的名单》为我们诠释了。世界是怎样的,在《辛德勒的名单》的黑白与彩色的变换之中,我们感悟了。正如“黑色星期天”,历史有过一片黑暗:而正如影片开头的烛焰,人性闪烁着美丽的光。

 5 ) 《辛德勒的名单》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在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鸿篇巨制,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让人们重温50年前的恶梦。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诧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茫,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该影片也被评价为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的电影。
(一) 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在影片中多处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剪辑,影片的开篇,在一个火车站登记的一场戏,开始镜头前只有一张桌子,一瓶墨水,一支钢笔,四周一片寂静,一队人向这里走来,一个登记员坐下仰起头喊了一声“姓名”之后,寂静立刻就被打破了,镜头猛然切换到拥挤着成百上千的犹太人群上,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报着自己的姓名,打字机也“啪啪”的不停运转。这组镜头运用无技巧剪切手法,一声“name”省略交代无数人出现的过程,简练直观的把可以不交代的内容省略掉,同样这组镜头也是声画蒙太奇的典例,声音与画面的逻辑性剪接,给人的视觉和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让我们在仓促中走进那个令人不安的年代。镜头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凌乱的摆动,从人脸到打字机的转换,有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在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出场的一节中,运用了积累蒙太奇手法。他倾其所有,打扮考究,拿出纳粹党徽佩戴整齐,几个镜头中他始终未露面目也没有一句台词,但几个相似镜头积累在一起却足以说明辛德勒的身份——一个德国纳粹党员,一个商人。接下来辛德勒和德国军官拉关系的一段是这部戏中运用电影语言十分有代表性的片段,这段酒会上的戏运用大写意的手法,从他走出旅馆来到酒会,到与普通德国军官打的火热,再到与高级军官拉拢关系,好像是一个晚上的事,事实上却是一个过程,这是一段华彩的蒙太奇乐章。背景音乐由低沉到高扬,人物的情绪不断提升,直到举杯狂欢,音乐起到很好的转场作用,另一个标志着出现层次性变化的便是几个照相的镜头,镁光灯的闪烁发出“砰”的声音,是明确的剪接点,表现出主人公辛德勒与德国军官的关系逐步拉近,也表明他善于交际,会拉拢人脉的性格特点。这段戏将电影语言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用很简洁的方式便将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在讲述犹太人全部要搬入克拉科夫社区的一段戏中,一家曾经富有的犹太人简单收拾行李,无奈的离开自己的家,搬到一个又脏又乱的贫困地方居住;镜头转接辛德勒搬进这个舒适的房子,安逸的躺在床上,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手法,这是典型爱森斯坦理论中的冲击效果论,表现出犹太人的命运悲惨和德国纳粹的残酷冷漠。在犹太工人铲雪,独臂老人被杀,辛德勒在办公室与军官谈话的一段戏中,几件事情事实上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导演进行了平行剪辑,不考虑时间的逻辑性,剪接杂乱,即使用杂耍蒙太奇手法,这样使电影节奏紧张,有利于理解上一节的内容。另一处典型杂耍蒙太奇是导演将三件毫不相干的事情通过内在逻辑关系交叉在一起。镜头一开始是一对犹太男女举行结婚仪式,接着是阿蒙在地下酒窖发泄自己内心的压抑,他不敢接受自己喜欢上犹太女孩海伦的事实,再接着是在辛德勒的生日晚会上,一片歌舞喧哗,辛德勒亲吻了来送祝福的犹太女工代表。第一件事解释了第二件事,第二件事又与第三件事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在剪辑手法上为动接动,同时在声音上也有一定连贯性,结婚仪式上踩碎灯泡“啪”的一声,镜头转接阿蒙打海伦一耳光,再接辛德勒生日聚会上人们热烈的鼓掌声,声音再次起到很好的转场作用。这段杂耍蒙太奇的使用也引发人们的思考:犹太人到底是不是人,是不是值得尊重。
(二)黑色幽默的运用
在阿蒙这一人物刚出场不久,一段建筑工地上的戏,他将对他的施工方案提出异议的犹太女建筑师杀死,却又按照她的说法将房子拆了重筑,就是一个典型的黑色幽默手法的运用,表现出阿蒙狭隘,气量小,阴森残酷的人物性格。另一处阿蒙带人到工厂检查工作,走到一个矮个工人面前让他做一个铰链,工人十分熟练的几下子便将铰链做好,阿蒙却质问他:“你每天6点起床便开始做,这么熟练,为什么每天却只能做一点?”不容工人解释,便让手下人把他拉到厂房外要枪毙他,结果抢却出了问题,怎么也发不出子弹,阿蒙只得愤愤的用枪砸了矮个工人头一下便离去。在为枪的临时出差而感到滑稽可笑时,也更进一步认识到阿蒙残暴的性格,为矮个工人命悬一线而捏了一把汗。还有一个犹太小伙子从井下逃出,正好有纳粹军队路过,他像德国纳粹一样敬军礼,引来路过士兵们的阵阵讥笑;由于铁路作业的错误,辛德勒买下的犹太女工人被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女人们被放进澡堂,大家以为会放出毒气却放出热水,由悲转喜。.....这些黑色幽默手法的运用,都令人感到荒诞,却也对影片的内容和情节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色彩的绝妙运用
电影采取了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有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而它和彩色色调的强烈反差也构成了影片中死亡与希望的双重寓意。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至黑白两色的画面。在影片中那场进行屠杀的戏中,一个身着红色裙子的小女孩从街道的一头走到另一头,钻进一所房子里的床底下,满脸的不安与担忧。这条小红裙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颜色的地方,黑白世界中的这一抹红色是那样夺目,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那红色仍刺激着人们的眼球,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个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那一刻他的眼眶里闪动着泪光煽情而悲怆。影片结尾处,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时,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银幕上骤然间大放光明,出现了灿烂的彩色。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的自然颜色,极其形象地尽显了人们解除死亡危险,重获自由后的开朗心情。
(四)多角度的塑造人物形象
    在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上,这部影片也没有落入俗套,辛德勒作为一个普通的德国商人进入剧中,他贪图享乐,好色投机,在战争中他开始并不理睬谁对谁错,只在乎自己是否可以赚钱,但是,他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与那些犹太人相处中,逐渐与其产生着感情。在史顿被误装入火车,辛德勒不顾一切救出史顿;当史顿深陷劳动营,在党卫军武装监视下向辛德勒汇报工作,他告诉辛德勒军官们的生日,嘱咐他要按时送礼。辛德勒难过的对史顿说:“我无法把你弄出来,每周三会来探望你。”说着偷偷递过一只盘子,史顿迅速将盘子里的食物藏进兜里,当史顿轻轻说出:“谢谢你,祝福你”时,我们为这一人性化的细节而深深感动。在地下酒窖与海伦谈话,海伦讲述着自己的遭遇,常遭到毒打,知道自己命在旦夕,会接受命运安排,此时海伦的脸十分昏暗;辛德勒则安慰她,亲吻她的额头,当认清辛德勒不同于阿蒙是真正要帮助自己的人时,她脸上的光由暗变明,这段光影的运用有利于揭示人物间的关系,并凸显人物性格。在列车中的犹太人暑渴难熬时,辛德勒不理会看守的纳粹军官的讥笑,用胶皮管给车厢里犹太人喷水解渴。在看到穿着红衣的小女孩躺在运尸车上时,辛德勒彻底醒悟了。在这一个一个情节的不断推进中,我们和辛德勒一起体验着一个普通人的感情历程。辛德勒不再贪图钱财,以开工厂的名义,不惜倾家荡产,用钱按人头买犹太工人,开出他的“名单”开始了拯救计划,正如史顿所说“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代表着生命”。我们为他的义举而动容,为看到一个有“缺陷”的真实善良的男人而信服而感动。
(五)长镜头的使用
在影片开始时,一个长镜头出现:蒸汽,车和人,交待出这场戏发生地在火车站,开始镜头前只有一张桌子,一瓶墨水,一支钢笔,四周一片寂静,有一队人向这里走来,随着一个登记员坐下仰头喊了一声“姓名”后,寂静被打破,人头攒动,人名登记开始。这场戏真实而连贯。
这组镜头开始于一个纵身镜头,左侧前景一个工人正用油漆在门上写字,右侧远处辛德勒正为来招聘的第一个女打字员推开椅子。接着,一个一个的女打字员在打字机前出现,辛德勒则坐在桌前静静的看着。这一组镜头使用了长镜头、跳接镜头。接着是辛德勒的妻子到房间敲门找辛德勒,进入房间后,一个纵身镜头,两人在近景处对话,而辛德勒的情人则在远景处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还有阿蒙出场后在建筑工地杀死犹太女建筑师的一场戏,使用了长镜头,先是一个全景女建筑师为主要人物,接着镜头拉出来,两个士兵出现在镜头里在倒水,然后阿蒙出现,来回纵身,又推到前景,女建筑师被枪杀,在第二个纵身处,士兵在吹着水杯中的热气。这段戏真实的表现出阿蒙狭隘,阴森残酷的性格和德国士兵的残酷冷漠。
(六)道具的巧妙使用
全片在描写辛德勒与会计史顿的关系时,运用了重要的道具——酒,这是一个细节设置,随着两人感情的加深,酒由一开始的不喝到只举杯不沾酒,再到一饮而尽,两人最终成为一同拯救犹太人的同志。还是那场阿蒙在建筑工地杀死犹太女工程师的戏,戏中的重要道具是水杯,两个德国士兵在女工程师被杀前正往水杯里倒水,女工程师被杀后,两人只是悠闲地吹着水杯里的热气,他们的残酷与冷漠表现的淋漓尽致。阿蒙在一个犹太男孩第一次没有给他安好马鞍时,令人诧异的饶恕了他,但第二次又是这个男孩没有把浴缸刷干净,阿蒙又一次放了他,接着阿蒙对着镜子照了照,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残酷和杀人成性,还是举起枪射杀了男孩。这里运用了重要的镜像手段——镜子,会带有一些哲理色彩,往往看到镜像时,人物会出现性格分裂,引发人们探讨多种人格。
(七)音乐
    这部影片的配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者约翰威廉姆斯在创作中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的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的淋漓精致。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威廉姆斯在交响乐的部分则善尽烘托陪衬的角色,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八)情节设置上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由于影片是运用黑白色表现,使许多血腥的画面也被隐藏在了一种单调平板的镜头之内,但这并不等于说这部影片的恐怖就没有了,相反,它在心理上给人的压抑不亚于任何血腥。在德国人如何对待犹太人的处理上,突出了几个个别人物的死,独臂老人、女工程师、马房小男孩、以及身着红裙的小女孩,他们的遭遇将犹太人的处境清楚的表现了出来,他们的生命犹如一只只蚂蚁,那么轻易地就被置于死地,这种“轻易”恰恰就是影片表现德国人的残忍的高明之处,一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死了,它给于我们的震撼绝对不亚于血流成河,哭天喊地的屠杀场面,它在不断地崩溃着我们心理上的安全防线,最终也明白了被敲入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什么。
 
《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电影语言的高水平运用在影片中几乎处处皆是,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永远流传下去。

 6 ) 第三遍看重新发现的细节,想到多少记多少

1.影片在犹太人祭奠的开场后第一个场景是集中乡村犹太人并将其运送至城市的火车站。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携带便携桌椅、文牍表格和文具,对犹太人进行登记的德意志官吏。影片后来的段落中他们还多次出现,细细体会才发觉他们才象征着全片中最为恐怖的力量——一丝不苟地按规章制度完成灭绝计划的国家机器。
2.辛德勒本来完全是空手套白狼。一开始酒会出场是跟党卫军拉关系。找伊萨克·斯特恩负责具体的记账、管理。开始的启动资金是犹太人区里的老金融家出的。纯粹借乱世捞一笔。
3.斯特恩想尽办法救了一个文科老教师。战争时期为活命搞工科是必须的,但为了民族的未来不能舍弃文科。
4.辛德勒救斯特恩那一段公关功力非凡,但我想说的是后面文员和军官跟辛德勒一起喊斯特恩寻找他的那一段。这几秒钟是本片唯一具有斯皮尔伯格式幽默的地方。
5.哥特清除犹太人区之前的那一段演讲,非常、非常、非常恐怖:
“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今天将长留青史。许多年后,年青人将以敬佩的心情谈起今天的事。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六百年前,欧洲大瘟疫,死人无数,犹太人被指为祸端,当时的波兰国王,允许犹太人前来克拉科夫市,他们来了,源源而至,一车车行李,落地生根,发展起来,在企业、科学、教育、艺术等各方面…他们来时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然后昌盛繁荣。六个世纪以来,犹太人,盘据着克拉科夫,你们不妨想想,由今晚开始,这六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而他所暗示的已经很明显:“……而你们,将创造这个历史。”
德意志从各行各业被征召为党卫军的人民群众将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把“犹太人”换个词想想。
凭这一段,哥特不用再做什么,他就活该被吊死。
6.直接跳到最后,想解释的是,最后辛德勒的哭泣绝对不是做作或过头。因为辛德勒犹太人把用金牙浇铸的金戒指送给了他。任谁都知道,反犹主义者一向以犹太人贪财、贪得无厌为理由剥夺、屠杀犹太人;而当辛德勒犹太人真的把最后的一点纳粹想剥夺而剥夺不走的财富自愿献给为保护他们而倾家荡产的“纳粹党员”义人的时候,谁又能不动容?只有到这一刻,辛德勒才真正意识到他已经完成了自我救赎,之前他的救人,是从机缘巧合(犹太劳工便宜)——工具理性(有能干的人)——良心发现(开始尽可能收容相关家属),到最后的肩负重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出所有能救的犹太人)。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的箴言,是辛德勒最后哭泣的原因。(影片中的)辛德勒通过这句话,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彻底理解了他的经历的意义。和前面带领犹太人单纯为死者默哀不同,辛德勒的哭泣是为数百万被纳粹毁灭的世界而哭泣,为人类的文明、理性、财富和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在这场绝无仅有的浩劫中被肆意践踏而哭泣。当他说“这个车可以换十个人……这个顶针可以换两个人”的时候,他指的不是单纯的几个人的问题,而是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记忆和良知的问题。辛德勒在这一刻意识到了拯救犹太人这个行为是在重建被纳粹摧毁的人类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即使他已经做的足够多足够好,身为一个“纳粹党员”,他是仍然不会满足,仍然要为过去没有更早觉醒而哭泣和忏悔的。
7.最后苏联单骑的“解放”略黑了一下红军。然而红军的“不能往东……我要是你也不去西方”的告诫,实际上是对今日以色列国家的肯定:犹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保卫自己的能力。
8.绞死哥特时凳子没有立即踹掉,隐喻纳粹阴魂不会即刻消散。很多人提过了,但有必要再提一遍。
9.最最后演员们搀扶着原型们为辛德勒逐一献石祭奠。连姆·尼森最后的献花和最后的身影是代表辛德勒本人吗?我想他是代表着全人类都应该认可的这样一种价值观——拯救无辜的人,永远值得肯定,永远问心无愧。

p.s.辛德勒是苏台德德意志人。
p.p.s.辛德勒的经历当然也给纳粹德国的所谓“反腐”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短评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你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你从来不喝醉,那是绝佳的自制力。自制力就是权力。” “权力是当我们有绝对的理由去杀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却不那样做。那是古代帝王风范。那才是权力。”

10分钟前
  • Ying
  • 力荐

有钱才能保护喜欢的人

14分钟前
  • 宝塔糖
  • 力荐

印象很深刻的是黑白画面中的红色。

17分钟前
  • 2013
  • 推荐

最后辛德勒摘下自己的胸针,说自己原本还能再救一个人,痛哭失声的时候,我也已经哭得不成人形。从电影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达到了直击人心的力量,面对人性,面对生命,辛德勒做出了让历史铭记的选择。经典之至,感人至深。

2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请看一部没有笑容的电影吧

21分钟前
  • veronique
  • 力荐

不仅仅是犹太人,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25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力荐

斯皮尔伯格,犹太人,世界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他通过黑白映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传播到世界各地,那段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杀戮终于大白于天下。苍天悲悯,辛德勒名单内是生命,外是死亡,他为此倾家荡产,1100犹太人得已生还,也记住了辛德勒这位伟人。

27分钟前
  • 快乐人生
  • 力荐

这类片子,在我的概念里,和读书时四大名著同等级别,大部头,轻易不敢触碰,一旦决心看就要掏心掏肺100%投入。很辛苦。看完都像心灵负重走了长征。平庸之恶也许只是借口。真的猛士敢于面对人性的黑暗与软弱,敢于跳到体制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像伟大的犹太裔导演斯皮尔伯格致敬。

32分钟前
  • 踢迩达
  • 力荐

这不止是剧情,更是技术、镜头、剪辑、演技和配乐的综合胜利。表达是一出技巧活,不以剧本和背景定优劣,这一切都是导演的功力和运气造成,不可求,但可遇——《辛德勒的名单》可谓厚积薄发。而实论背景,辛德勒本人之事尚存争议,电影却已在全世界人面前诠释并且定性了,由此可见媒体的影响之大

34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救人一命就是救全世界.

35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辛德勒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指环上写着:“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当1100这个数字具化到一个个人名的时候,当片尾处影片中被救的犹太人原型出现时,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指环上的那句希伯来经文的深刻。

38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辛德勒的名单,当时我看成希特勒了,还以为是间谍片,后来看了发现是救赎片。二战时期的片子大多是在救赎和摧残中纠结。日光之下再无鲜事。不过不能否认影片很不错。

41分钟前
  • 孔雀鱼
  • 推荐

“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一段如此深刻的历史,多么希望它早早结束,但如此一部经典的影片你却永远都不想它完结。感动于良知,印象很深刻的永远是黑白画面中的那一抹红色。在任何时代,不管有多么的黑暗,都会有人性的光辉在闪烁着;经典的影片也不会因为缺失色彩而让人觉得沉闷。★★★★☆

45分钟前
  • Q。
  • 推荐

献给导演认真的态度和无数个小高潮

49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出门的时候,看到灯火辉煌的城市,会觉得一切幸福美好都是罪恶。。。

54分钟前
  • 西梨
  • 力荐

我哭死算了我

59分钟前
  • 巴乌
  • 力荐

我可以冷漠的看完整部影片。我深知我改变不了世界甚至改变不了自己

1小时前
  • 甜椒Oli
  • 推荐

一部没太大感觉的公认神片,拍的的确是很真实,但或许我口味重了点,还嫌不够残酷吧……最后辛德勒对着一千多人的一番话泪崩了,我和同学俩大男人在自习室默默泪流再默默用纸巾抹泪的场景太喜感了

1小时前
  • 掉线
  • 推荐

连姆·尼森后来又演了《通勤营救》《空中营救》《飓风营救》,半辈子都在营救别人。幸亏《辛德拉的名单》当年没在中国上映,要不然中文译名可能会是《辛德勒营救》。

1小时前
  • 朝暮雪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