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拜寿1984

DVD

主演:董柯娣,徐爱武,何英,方雪雯,茅威涛,何赛飞,陶慧敏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2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3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4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5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6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3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4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5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6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7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8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9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五女拜寿198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董柯娣 饰)因不满朝内奸臣严嵩专权,借口年事已高,欲告老还乡。在他六十寿辰之际,众女儿及夫婿前来拜寿,并争相提出养老送终。三女杨三春(何英 饰)携夫婿邹应龙(方雪雯 饰)前来拜寿,因礼薄遭娘家人冷遇。二姐(吴海丽 饰)持宠欺凌妹妹和妹夫,并唆使杨夫人(徐爱武 饰)将三春和应龙逐出杨府。因受族弟诛连,杨继康全家被逐出京城。二姐见家父落魄,拒绝抚养,昔日同窗摄奸臣淫威,也不敢收留杨继康夫妇,致二老和婢女翠云(何赛飞 饰)流落街头。绝境中,三女杨三春念人伦,将二老接回家奉养。三女婿邹应龙设计斗倒严嵩,杨家冤案昭雪......提款簿盘索里拳击手父委会雅马哈RX100次日危机荒野独居第一季意乱情迷旗袍空巢爱与恨超感猎杀第一季说好不流泪Single8肇事逃逸山丘战魂致命武器2021燕娘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爱你,维克托 第三季女税务官1987汉密尔顿一炮而红百老汇伤不起的女人剑干将莫邪水后兄弟之义字当头长征大会师美爪屋第一季偷车休斯顿,我们有麻烦了!我们并非国王之子蚁族的奋斗情迷意乱远古外星人第七季那刻的怦然心动真相的背后冰血寒颤风吹云动星不动丹顶鹤女孩深夜书店3之灵魂伴侣13骇人游戏2006前科者立花登青春备忘录国色天香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小时候

小时候妈妈爱看这个片,还花了很长的时间口述整个故事给我。

如今在电视里看到,那水灵灵的人儿啊~样貌和唱腔当真真都好美啊。这才是中华艺术瑰宝。

唉,回想一遍,还是觉得,怎么会这么美~

 2 ) 一个高级版的《范进中举》

我从来都不怎么喜欢看传统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还有什么梆子都不喜欢,某些剧中偶尔听几分钟还可以,但看不了整段的戏。不过这个越剧电影却深深吸引了我,多年前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居然两个小时看完了,最近又从网上下载看了一遍,依然十分喜爱。

总体感觉是一个高级版的《范进中举》,或者说把这个故事放进《儒林外史》中毫无违和感。《儒林外史》讲的什么?无非是人情世故,通过故事情节把这种隐藏在生活细微处的人情世故彻底激发出来,《五女拜寿》同样是讲的这个事情,有人说这个电影像极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看来人情世故也并非国人的专利,不过我觉得这个故事比李尔王更加引人入胜。

故事的主人公是五个女儿的父亲杨继堂,这个名字我并没有在百度上查到,应该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不过故事中他的堂弟杨继盛可是著名的大忠臣,可能因为他是杨继盛的堂兄,所以编剧才给他起个名字叫杨继堂,杨继堂的三女婿邹应龙,是剧中另外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和杨继盛有着相同的政治理想,可以百度一下他们两个的故事,而且本剧的情节主要依靠他们两个来推动。

杨继堂和胡屠户的身价、地位以及学识涵养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人情世故,更确切的讲就是世故,更直白的说就是嫌贫爱富,其实从一些剧情的细节来看,杨继堂是一个既有才华又有品德的不可多得的人,但他处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是很难免俗的。再看邹应龙和范进到有几分相似,同样的穷酸,同样的只知读圣贤书,不事生产,导致家庭贫困,缺乏家庭责任感,但同样的自信,不在意他人的调侃,所不同的是邹应龙比范进年轻的多,而且不但中了进士还扳倒了严嵩,成就更高。

杨继堂的家庭具体什么样的?剧中交代了一些,电影时间虽然只有两个小时,不过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从而我们不难做一番推断。先看他的五个女婿,大女婿和二女婿在苏州,三女婿在南京郊外,四女婿五女婿在杭州,都是好地方。大女婿是尚书公子,杨继堂本人是侍郎,剧中这个尚书亲家一直没有出现,大概是已经过世了,尚书亲家在位时估计是杨继堂的老领导,老领导提出结亲的要求,杨继堂未必十分满意,但也不太可能一点都不满意,加上老领导提出来的,也就应允了,大女婿本人在剧中没有说是干什么的,从情节里可以看出来也是个公职人员,但不太可能是进士出身,大概是靠父亲关系某个官职,在明朝如此重视科举的年代,估计他的官职不会太高,不过应该颇有些家产,为人还比较机灵,应该生活得不错。二女婿是苏州首富,估计是一个富二代,当时商人的地位并不高,尽管是苏州首富,杨继堂这个读圣贤书的未必完全看得上,不过很有可能富一代亲家和尚书亲家作为同乡而且经常官商勾结下建立了深厚友情,由尚书亲家来说亲,就多了一分把握,而二小姐本人估计是很愿意的,她肯定盘算着嫁给官员子弟虽然名声好,但是官职可无法继承,财产是可以继承的,父母对她十分疼爱,这门亲也就结下了。再看四女婿和五女婿,他们两个是亲兄弟,父亲姓陈是杨继堂的同窗和同年,感情基础深厚,祖父又当过宰相,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估计杨继堂最得意的亲事就是这一桩。三女儿是养女,嫁给了一个穷酸书生邹应龙,这个有点意思,剧中可知三女儿三春的生父是被严嵩害死的(这点也说明三春本身也是官二代,严嵩一般不杀无名之辈),被杨继盛收留后成了杨继堂的养女,而这个邹应龙来拜寿最大的目的居然是见杨继盛,说明他们两个有巨大的联系,最大的可能性是杨继盛当过江苏省的学政,邹应龙的秀才就是在他手下考中的,这种关系也很不一般,就好比儒林外史中周进和范进的关系,这样就成就了这个婚事。

看完了几个女婿后,我们再看看杨继堂夫妇的出身,在剧中可以看出来,杨夫人家里的地位很高,对邹应龙夫妇的羞辱基本都是杨夫人来操作的,而杨老爷虽然不忍却没有反驳,另外二女儿说光母亲的私房钱就有几十万两银子,从这些细节来看,基本可以推断杨继堂是平民子弟出身,通过科举走向人生巅峰,而杨夫人应该是大家闺秀出身。杨老爷当官前和当官的初始阶段自己没什么钱,家里都靠夫人,所以习惯了家里夫人做主,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种婚姻,村里的凤凰男取了大城市的富家女,家庭矛盾可想而知。我们再推测一下,杨老爷当时刚进入官场,家庭稍微稳定了一些,这时候他的堂弟杨继堂要进京赶考,提前一年就来到他们家,吃住都在杨老爷家,杨夫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不过大家闺秀得有风范,不能表现出来。但他低估了杨继盛,杨继盛不是一个只知苦读的书生,还是一个胸怀天下,满腔正义的有为青年,得知忠臣被严嵩害死,留下孤女无人敢收留,居然把她带回家来了,当然他自己是养不了的,就成了堂兄的养女,高风亮节都自己抗了,吃喝拉撒都献给了嫂子杨夫人。杨夫人估计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收养的女儿,大概那个时候孩子一个个出生,丈夫刚起步,经济上也不是十分宽裕,更要命是牵扯到倒严逆党,杨夫人这个不情愿啊,不过孩子是无辜的,居然还养大成人了,也算是一个义举,又加上杨继盛也中了进士,和堂兄同朝为官,杨夫人也渐渐把过去的嫌恶收敛起来。不过最近她也听说杨继盛又在干倒严的营生,丈夫虽然不参与但是始终不和杨继盛划清界限,她又渐渐有了隐忧,本剧开始时杨继堂希望告老还乡也隐隐说明了这个情况。我对杨继堂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但没有主见似乎不是他的性格使然,有没有主见关键在于什么事情,他对是非缺乏主见,朝堂上他既不参与倒严,也不和严嵩同流合污,没有立场,当然了也不容易有立场,他始终在犹豫,在家里,即使夫人不待见三女儿和三女婿,也不应该当众羞辱,不让参加生日宴席,但是杨继堂并没有反对,他仍然没有立场。现在有句话叫小孩儿看是非,大人看利弊,也许那些事情虽然可以看出是非,但不容易看出利弊,所以也难以有什么立场了。后面有个情节很有意思,这时候杨继堂回家,带来堂弟被判刑的消息,众女儿女婿听闻后借故回家,杨夫人急坏了,杨继堂虽然也很失落,但还宽慰夫人,找三春夫妇来,我和邹应龙商议一下该怎么处理,听说他们被赶走后,才真的完全失望。当时我看到这个情节笑坏了,看来邹应龙在杨老爷的心中地位是很高的,但为什么他不能力排众议以礼相待邹应龙呢?是不是很像现实中的一些领导,平时很不待见某些手下,提升加薪都没他们的份,但有了急事难事想起了他们,为什么?因为这些领导也知道这些手下有才能,但是也知道这些人不会混官场,别人都不满意他们,自己提拔他们不但会让其他人不满,这些人受到提拔后只会感激国家,更加努力报效祖国,而对这些领导本人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不会提拔这些人,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领导也属于不错的领导了,至少他们知道在关键时刻该用什么人,不至于出大问题,而更多的领导是真的以为他们提拔的那些阿谀奉承之辈真有多大才能,平时看不出,一有事情可想而知。当然了,杨老爷本人不知道夫人赶走三春夫妇,而且当时默认夫人不让他们参加生日宴席,可能也有考虑,既然夫人和其他人都不待见三春和邹应龙,去了后他们自己可能也不会称心如意,不如在厨房吃点自在。当然他应该学习甄士隐对待贾雨村那样,宴席之后再来陪邹应龙小酌,他可能这样想过,不过他终究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生活中的我们有时也是这样,比如休假回老家,想去看望一个亲戚,可是父母和兄弟都不待见这个人,自己不好意思给他们说要去,想找个时间偷偷去,结果老婆孩子天天有些琐事要你去做,想着假期还有时间,先缓一缓,结果单位一个电话说有急事,假期提前结束,一直想去看的人没有去成,十分遗憾,其实怪父母兄弟老婆孩子都怪不着,说到底还是怪自己没有主见,真有主见去看了,最差结果无非是挨上父母一顿骂,被老婆一顿抱怨罢了。

明朝的时候已经不是很流行株连制度了,杨继盛犯罪不会牵连到杨继堂,不过严嵩不会放过他,假以时日就罗列了一些罪名,罢官抄家了。人生好惨啊,幸亏使女翠云一路陪护。镜头里老夫妻相互扶持,非常心酸也很感人,当然了更多的是杨老爷服侍杨夫人,这个细节更可印证上面对他们两个出身的猜测,夫人没有受过穷,很快会一蹶不振,老爷是平民出身勉强可以应付,而到了这个时候杨夫人逐渐开始事事听杨老爷的了。受到了大女婿和二女婿及二女儿的拒绝,可谓悲痛欲绝,这时候的杨老爷仿佛变了一个人,非常有主见了,骂严嵩张嘴就来,真叫一个痛快,杨继堂仿佛变成了邹应龙,又穷又酸,大概他不是变了人,而是恢复了原状,他本来就是一个穷酸书生,大富大贵了后人也变了,功名富贵都丢弃后他又变了回来,大女儿给他老夫妇做了一身富贵衣服,杨继堂最后走的时候把那身好衣服一脱,就好像他把功名富贵之心摆脱了,终于做回了他自己,一个计较是非而不是利弊的穷酸书生,当夫人痛苦欲绝要自尽时,同样受苦的杨继堂的精神状态却并不低落,还可以安慰夫人,人都希望大富大贵,不过能做回他自己时也许会更快乐。

大女婿很无耻,做了严嵩的义子,二女婿也正在做严嵩义子的路上,不过我有点奇怪,严嵩不是魏忠贤,应该不是很热衷于收义子,估计是手下打着他的名声来骗钱,大女婿和二女婿这时候才知道依附严嵩,说明他们是坏蛋,但并不是精明的坏蛋。

在苏州被大女婿和二女婿拒绝后,老夫妻和翠云通过京杭运河,来到杭州,多亏了京杭运河,要靠走路早就死了。应该说杨继堂有些失落,但仍然还有底气,估计他来之前已经评估过一番,真正有把握收留他们的应该是同年亲家。镜头切换到了陈年兄,陈年兄乘船回家,是从普陀山游玩归来,这个细节很有意思,一是为了剧情需要,二是说明了陈年兄的性格,注意他有老伴,至少两个儿子儿媳,但他是一个人去游普陀山的,显然他不是旅游,而是去追求自由的灵魂、虔诚的信仰以及山水之间的意境。陈年兄什么官职没有说,不过可以推断和杨继堂差不多,可能已经告老还乡,也可能是浙江当地的地方大员。杨继堂投靠陈年兄心里是有把握的,一来和自己感性深厚,二来是双料亲家更不一般,而陈年兄本人应该出身高贵(前面说他父亲当过宰相)、为人正直、生性洒脱,不把严嵩看在眼里,然而这些也只是杨老爷的一厢情愿,陈年兄回家后得知这个紧急情况,马上做出了应对原则:态度坚决,语气缓和。不管夫人还是儿子儿媳如何求情就是不答应,不过对杨年兄还是善语相待,还给他出谋划策,说一起找大女婿和严嵩沟通一下,这个气坏了杨年兄,不等亲家母拿来的三百两救命钱就走了。走投无路还是去找最后的希望,去三春家,可惜三春家是平常百姓的单元房,不是其他几个女儿住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哪有这么好找。

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最终出现了,最没有希望的选项有时却是唯一可行的。邹应龙回家来时人还是那个人,衣服还是那件衣服,不同的是,原来这就是回家,现在叫做微服私访,跟三春说严相国如何如何赏识他,杨继堂听了后就大骂起来,然后邹应龙才解释说,要抓严嵩必须要搜集证据,等待时机,我这样做是先稳住这个老贼。这一段真的很有意思,杨继堂和邹应龙似乎翻转了过来,邹应龙本来拜寿的目的是请求杨继堂和杨继盛一起倒严,但是还没有机会说就被岳母赶走了,假设他有机会说会是什么情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应该就和上面的剧情一样,只不过两个人物转换一下,邹应龙会斥责严嵩祸国殃民,一定要把他绳之以法,岳父大人不应该保持中立。杨继堂会说,搞掉严嵩哪有这么容易,不过我会积累证据,静待时机的。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两者都很难做到,前者相对容易一些,穷的时候杨继堂和邹应龙都非常有骨气,看待严嵩就和看待一只狗差不多,但是他们位居高官时面临的问题就多了,就无法淡定了,杨继堂不和严嵩同流合污已经很不易了,杨继盛这样的官员始终是极个别的,当成杨继堂已经很不错了。一个人的最终行为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决定的,邹应龙面对如此看不上的严嵩,还要违心伺候,回家后还一口一个严相国,我想他收集证据的原因是一方面,迫切改善基本过不下去的生活也会占很大成分,面对机遇没有人可以淡定,如何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这需要大智慧。

最后的结局大快人心,杨继堂夫妇赏罚分明,大女婿不认了,二女婿连同二女儿不认了。最有意思的一段是二女儿二女婿和使女夏莲还演了一出戏,夏莲嘲笑过邹应龙,说他要能考上状元就挖了自己的双眼,二女儿假装要挖她的眼,她来求救,按照二女儿的设想,众人都是知书达理的,会制止她,然后看她有此举动原谅了她,可是众人似乎没看懂他们的戏,只是看了她就感到厌烦,看他还在追着打人就烦上加烦,直接赶他们走了。邹应龙夫妇成了贵宾,而使女翠云也提拔为义女。陈年兄当然还是被原谅了,看来姜还是老的辣,比起官场老油条陈年兄,大女婿和二女婿还是小学生,同样是拒绝,陈年兄就比两个晚辈强得多。陈年兄看起来十分惭愧,无比后悔,不过我觉得他后悔的不是当时他面对这个问题的原则,而是当时时间有限他没能更好的贯彻这个原则,他不后悔当时不收留杨年兄,后悔的是没有给杨年兄足够的银两。

杨继堂是一个有才华有品德的人物,但是生命中仍然要面临着这种人情世故的问题,如果是我们,也许无法做得更好。

不过本剧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唱词并不好,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让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我觉得传统戏曲如果要继续发扬必须有好的唱词才能吸引更多观众。

 3 ) 12 17宁波大剧院现场版观后感

说来也觉得荒唐,作为浙百粉的我居然在今日才看了五女拜寿的现场,不是原生代,不是他们最好的年纪,不是最好的状态,是新旧参半,老少相携的五女。那么作为后百花时代的粉,作为没有五女情结的人,作为一个不怀恋老茅当年的粉丝,应该怎么看这场戏。
 
记得一次和人讨论茅的戏,我说我现在觉得五女没意思了,没什么看头。对方说难道人情冷暖,世道正义不值得看。人间的真善美,是永恒不灭的主题。(原话不可记,大概如此)。又想起看过的书上写的南戏十要:“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商、叶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角色分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
 
我想,五女拜寿大概就是这样一出好戏,合乎世情,关乎风化。
 
从事情上来说,本来是一场家庭伦理戏,描写人情世情,宣扬孝道,弘扬美德也是不错了,但是编剧顾伯伯加入了一个时代性的东西,就是斗严嵩。

我也是接触明史后才了解这段历史的,剧本中寥寥几笔描写杨继盛被奸臣陷害而死,等到翻开资料,你会发现这样的字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弃尸于市,临刑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继盛妻殉夫自缢。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
 
一个连登台机会都没有的杨继盛,以及一个被严嵩害死父亲的孤女杨三春,让人在感叹儿女孝义,世情冷暖之际,也对这段历史有了小小的了解,明白这件事从何而起,有何轻重,以及最后为什么会合家团圆,看透人情。
 
五女是场热闹的戏,热闹并非指锣鼓喧嚣,声势浩大,而是角色多,流派多,关系复杂,少有独角戏,多是对手或是群演的戏,来来去去,情绪传递,人物走位,气氛转变都让觉得大脑充沛,无有余力发呆,走神。比如一人念白,演唱时,其他人并不是停止不动的,你可以观察到,夫妻间的细微动作,老夫人的不屑态度,一个空间内,大家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在运行着,有序,有度,然后并不抢眼。这大概就是闲处做的热闹的意思吧。
 
淡处做的浓,在我看来就是用流派唱腔来为人物增添个性和魅力了。
 
杨继康夫妇。哭别时老爹上场,前面是一对新人。她的嗓子不用多赞,也深谙人物的心境和情绪。全剧掌声最多在她身上,当然也是我最出戏的部分。
 
大女儿一家。洪的戚派并不好,大概只有音调和表演是对的,毕竟不是本工,也不想苛责。邵的徐派不错,唱得很顺,毕竟是自己的老角色了。
 
二女儿一家。二女儿还是吴海丽,这里我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服装区别,就是大女儿和三女儿穿的是不紧身的女披,底下是百褶马面裙,而另外三个女儿都是束腰的仕女装扮。前者显得颇具青衣范,端庄稳重,而后者灵动秀气。倒也和谐。当然,我想说的是这束身的仕女装扮掩不住吴海丽人到中年发福的腰身了吖……而她的唱也不如当年,有抢拍,气息不稳,身段迟疑不顺滑。大概还是多年不演戏退功吧。
二女婿毕派很有意思,那个有特色的尾腔让人物显得滑稽而不自知。不明白为什么舞台版要把电影版的苏州首富丁大富改成扬州首富。不要怪我纠结细节。把虎丘山,西园湖改成瘦西湖。在嘉靖年间,江南最富庶的地方,应该是苏州,园林也是苏州最好。两位老人从北京出来,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苏州也是在航线上的吖……
 
三女儿一家。周艳的扮相不好,但嗓子很好,老魏则是唱演扮相俱好。这一对也是全场给予掌声较多的,因为范派舒朗开阔,老魏的书生气和官生气也到位,而周艳的三女儿识大体,明事理,气质端正,是一对贤伉俪。
 
在这里提一下,很喜欢传统戏里的礼节性的东西。这是新编戏所缺失的。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就是遵守古人的习惯,见面作揖,晚辈对长辈,妻子对夫君,下人对主子,连着走位时官人用水袖护着娘子的动作我都看得心里温柔起来,这是恩爱和尊重的感觉吧。
 
 
四女儿五女儿两家。虽是配角,但是三观非常正。感觉是两对新婚燕尔,年轻得很,却心地光明,不畏权贵,敢于承担。没看到我喜欢的小章妹子,遗憾……
 
陈松年夫妇。陈夫人性格非常可爱,彩旦的风格,但不低俗,走的是亲民的路线。只是演员的身量单薄了,可以多吃点。哈哈。
 
邹小龙。终于要说了。一身淡蓝衣衫,书生装扮,没有大幅度的身段和阿炳那般落魄浪荡的气质,这是一个在框架内的角色,老茅还是懂得收敛的,也懂得装乖,那一句姑娘啊,也尽量保持着尹派原有的风味。今晚嗓子比昨晚好,唱自己的老段子,没什么差错。迈过门槛,关上窗户,为姑娘披上衣衫,喂汤药,替嫂子搬来火盆,低着头对长辈说话。恩,老茅居然还能这么传统,我居然从心底发出,原来你可以这样的想法,或者是你原来是这样的想法……
 
其实我想问小龙最后穿着官生的衣服,是怎么做官的?有人告诉我吗?
 
哎呀,真是太美了。眉眼,身段,用手护着花旦的动作,对一个没怎么见过她这么装扮的脑残粉来说,简直是最美的画面……
 
各角色分的均匀,流派众多,各具性情,脱套大概是没有吧,依旧是大团圆,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善恶有报。
 
谢幕又唱了团歌。
 
粉丝之言,大概就这些吧。五女是个好戏,值得一看再看。
 
 
而我也期待着茅的新戏。

 4 ) 一场拜寿,看到家风,看到社会

不讲述故事内容了,因为度娘会比我讲得更为细致,我还是继续写感受好了。

一场表面和谐的拜寿,其实里面污浊不堪。户部侍郎的杨继康五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其夫婿当然也都是财大气粗的官宦子弟,可是这种全权合作的政治婚姻真的稳固吗?为什么女婿争抢岳父的养老权,还不是因为他的户部侍郎的职位,虽然杨继康虽然已经申请告老还乡,可是他的的名气依旧能震撼朝野;况且赡养岳父,本来就是一孝敬之举,这样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而婚姻到底是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还是权力之间的合作共赢,像这类官宦人家,子女成婚的前提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老大嫁的尚书公子;老二嫁个苏州首富;老四老五嫁的是相国的两个儿子;只有老三嫁个不名一钱的书生,因为老三是非亲生的,从这层关系看,似乎也就不难看出一个道理,门当户对是官宦富人阶级的婚恋观;而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互敬互爱是贫下中农的婚姻观。这到底是社会发展进的步,还是人类过于现实的悲哀?

以利而聚,利尽则散。想杨继康当年应该是何等威风,几位亲家又是何等尊贵,可是当杨继康蒙冤时,曾经恭敬孝顺的女婿与亲家又有谁出手相救?大女婿二女婿避而不见甚至认贼作父来保全自身,陈松年念及当日同窗之谊想个折中求全的法子。亲家之间,早就不是上个年代的那种亲戚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只要不趁机落井下石踩着你往上爬,那就是好亲家,真是可恼可叹可泣可悲!这又是社会发展的进步,还是人类过于现实的悲哀?

再来说说这几个女儿:我不能去怪老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古老又错误的三从四德到底坑了多少女人?老大是那个时代悲哀的产物,不过老大还是有孝心的,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父母着想,甚至跪着求自己相公,可是老大性子太软弱。当然,这和她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身为长女又有个嚣张跋扈父母宠爱娇惯的二妹,所以她的性格必然是相当的隐忍,相当的温婉,这隐忍就注定了她的悲哀。再说老二,真应了那句古语,老人最偏爱的那个孩子往往是最没出息的,可想而知老二这个人,目中无人且唯我独尊,仗着父母宠爱在家里横行霸道,犯错又无人职责,正因这种溺爱成就了她错误的三观。老四老五性子虽然没有多少镜头,可也是性情纯良能够孝敬父母与公婆,关键是她们的夫家真的不错,尤其是陈夫人,我不得不重点提起,陈老夫人开明讲事理并且有勇有谋,她不是那种当今社会上那种蛮不讲理胡搅蛮缠仗着自己是婆婆就对儿媳妇百般挑剔的奇葩老婆婆。说她明事理是因为她知道亲家蒙冤却能够对丈夫仗义执言,并且面对丈夫的错误能够直接说出;说她勇敢是因为她能够在亲家落难时雪中送炭给他们送去三百两银子;说她有谋略是在最后拜寿时她能够替丈夫给亲家赔罪;碰上这种精明强干明事理的婆婆,当然家庭融洽。

不得不说,杨继康夫妇真的是教女无方,真的。老两口趋炎附势的很是严重。五女拜寿,四个亲生女儿相继送来名贵贺礼,嘴乐的都能看到胃了,而没看到老三时,杨夫人说的是“我四个亲生女儿就够了”,在得知老三前来贺寿时,又说“带来什么寿礼”,在得知三女儿两手空空时又说“她来作甚”如此看重金钱的母亲,不难娇惯出老二这样的女儿。而责任重大的一家之主杨继康,对配偶的这种方法采取了默认态度,默认恰恰也是一种支持。教子无方,四个亲生女儿都不如一个身边服侍的丫头翠云。四个女儿,就没有一个性格刚烈的能与夫家断绝关系与父母共存亡的女儿,那可是亲爹亲妈啊!四分之一的概率都没达到,哎,此处省略一千字~~~~~

说句题外话,何赛飞真的好漂亮!

 5 ) 《五女拜寿》

小时候因为《红楼梦》而爱上越剧,而后几乎看了所有的越剧电影,虽然听不懂,但真的不影响欣赏那优美的旋律和唱腔

这部片子和所有的越剧片子一样扮相漂亮,赏心悦目

百花齐放的时期称之为黄金时期,娱乐圈其实预示着所有行业

电影业娱乐业繁荣时期一般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因此,那个时期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也是出了很多经典作品的

如今,经济低迷,最重要娱乐圈被某些恶势力所控制,再也不会人才辈出了。唏嘘!

 6 ) 2014-12-09-五女拜寿

昨天晚上去安徽大剧院看了《五女拜寿》,当时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没有买这场戏的票,现在突然又有时间了,不过好心的吴慧学弟还是给我弄到了票,从小也是听着妈妈的《五女拜寿》长大的,这出戏也是最传统和经典,能够亲自观看也属幸运。舞美,灯光,剧本唱词,音效只能在实际观看中才能体会,舒畅的观看体验自不必说,有着切身体会,这也是我三次观影以来觉得看过的最出彩的一出戏!

  现在主要想从戏中主要人物性格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女主角三女儿:杨三春
  三春是杨继康员外收留的义女,也算是在殷实的家境中长大,不过她的丈夫起初却只是一个穷酸书生,在母亲生日的那天,姐姐妹妹们都拿着厚礼去贺寿的情况下,她给父母熬夜赶制的寿衣寿鞋被偷了,空着手给父母拜寿,父亲倒是没说什么,不过在母亲的眼里:你又不是我亲生的,养你这么大,今天我过生日你还空着手来,你看我自己的四个女儿给我带的厚重寿礼,此时,母亲对三春就有了很深的不满之意,最后在一场处理两个女儿的小争吵的过程中偏了心,把三春赶走了!三春很大度,不但不生气,还处处为父母着想,和丈夫邹应龙走了,继续协助丈夫考状元!最终丈夫也取得功名,中得状元,打到奸贼严嵩,救了落难父母,一家团圆,甚是欢喜!

  三春家境是很不错的,按常理来说,应该和其他四个姐妹一样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但是她却嫁给了一贫如洗的书生应龙,她与应龙的相识相知戏中并没涉及,这当然会惹的丈夫娘不高兴啊,用现在的话就是:好的白菜被猪拱了,你什么都没有,就把我养了二十年的义女给弄走了,母亲当然不开心啦,其实真把这段爱情拿到现实中来说,大家也都会想:你到底是爱上这个男的什么了?也太不孝了,你家这么好,他这么穷,能给你什么,以后这辈子有你苦吃啦!可是,三春看中了他读书的志气,于是可怜的三春带着一家人的不理解,鄙视和唾弃跟着应龙,所幸,三春很聪明,她选择的是一个潜力股,这个人以后是状元啊,苦日子熬到头了就坐等享福了!应龙很不错,人高大端正,说话不卑不吭,腹有诗书,也有理想,最终也是夺得状元归!所以三春也是相当有眼光的,放至生活中,谁敢保证自己选的就一定会有出息呢,戏终究是戏,不过理想也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2)二女儿双桃:
   典型的富家女儿的娇滴状,一身珠光宝气,姿态翩跹,也嫁给了江南首富家里,母亲过寿,拿着贵重的贺礼,争着把父母拉到自己家里来养老,为的是那母亲那三十万两私房银,父母被严嵩害了之后,连饭都不给父母吃,真是可恶之极!后来父母官复原职,又过大寿,还厚着脸皮来撒娇!和戏里边一样,我觉得就不可原谅,不差你一个,就别再来烦了,想想就可恨哪!可是我妈说,天下父母哪有不原谅自己小孩的呢?(我妈真善良。。)

  双桃是不孝顺的典型,属于那种良心被狗吃了的,这样人在现实中比较少,但也有,经常也有新闻报道说:有些富人自己过得是逍遥自在,可是对待父母哪:把父母扔在养老院,不管不问哪,我觉得这样的人就不配活在世上了!

 (3)义女翠云妹妹:
 翠云是夫人的贴身丫鬟,服侍多年,也知道三小姐好,所以三小姐来了,就给她准备好吃的,被赶走时候还把10两纹银的积蓄拿给三小姐,老爷夫人落难,四个女儿不管不问,她反到不离不弃,凭着至善之心,照顾两位老人,冒着风雪,沿街乞讨,冻得晕倒在街上,最后被应龙的弟弟救下,也嫁给了他,老爷夫人官复原职之后,被收为义女,胜似亲女!

 翠云真乃有情有义之人,这人品,必须得赞哪,在所有人(包括下人)都鄙视三姑爷的情况下,还能分得清是非黑白,因为她所看到的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三姑爷,在四个女儿都不愿为老爷夫人养老的情况下,她看透了人情薄如纸,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薄弱力量照顾两位老人! 最后,亲情,爱情双丰收。这样的女子,就该是“好人有好报”哪!

(4)大女儿:
  大姐嫁地也好,可惜遇到了个有主见的恶丈夫,父母落难,投奔她家,她很想照顾父母,可是丈夫不让,苦苦跪地哀囚丈夫:如果不让我照顾父母,我就一辈子不起来!这天地良心,绝对真心,可是丈夫能管着他,说:你起来吧,我们出五十两银子给岳父岳母,让他们走吧,为了保全自己,我还要拜严嵩为义父,这等认贼做父之子,凡分得清忠奸是非之人,都会鄙夷唾之,大姐呢也是个好人,为何总是受他管制,很显然,大姐是那种传统淑良女子,谨遵“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古训啊,这样的人一生看起来不会出错,过得安安稳稳,有人喜欢这样的生活,也有人不喜欢!生活本没有错,可是要和道德起了冲突,我们还是要问问自己有没有错,要不要反抗,大姐也是反抗了,但显然没用,因为她的地位是很低的,不过最后父母又重启官职之后,有了娘家撑腰,丈夫也好声好气求着她了,不过想想大多数时候,她还有略微有点可悲的!

(5)四女儿和五女儿:
  四妹和五妹嫁的是一家的兄弟俩,两个人服侍,发饰,动作翩然一致,官人也是,四个人总是两对两对地一起出来,给我一种阖家热闹,喜气洋洋的感觉,好和谐,好喜欢!四个人都好,都真心想给父母(岳父岳母)养老,而且岳父和家父是同窗好友,感情深厚,又同朝为官数载,双方儿女又互通婚姻,这感情,怎一个好字了得,应该用两个好字了,哈哈!不过呢,刚接济一宿,就接到严嵩党的书信,如果继续容他们,就窝藏罪!为了一家老小,不得不把好友送走,一家人满含悲愤与泪水,凄凄惨惨戚戚!

  这家人都还不错,属于一般人,能帮助别人就尽力帮助,可是牵涉到罪的时候,谁敢担当呢,只能选择保全自己啦,所以没有什么对与错,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这样做的。

 (6)父亲母亲:
 经历了其乐融融的寿诞,又到落难,辗转几家,也让父母分清了各个女儿的孝心和能力,尤其是母亲,最后对义女翠云眉开眼笑,完全忽略自己亲生的二女儿,那个对比那场景,就是俗话说的“罪有应得”吧!


-----------------------------------------分割线--------------------------------------------- 很感谢吴慧学弟,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看了那么精彩的一出戏,其间一起去看的几场,给予很多帮助,很好很好的人,很感谢这个黄梅之家组织,让我亲身接近韩再芬,感受她的气质,亲自走近黄梅戏演员,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化了什么妆容,走进舞台后台,感受演员在台上和台下的不同状态,亲自溜进化妆室,充满好奇地看看正在卸妆的演员们,也看到了在台底下下对着唱词,字幕,打着架子鼓的幕后人员,接触了那么多,我想:以后一定要多多到剧院支持黄梅戏-也算是珍贵的安徽民间艺术了嘛,其实有个想法就是:以后带妈妈来看这场戏,妈妈一定会超级感动的!

 短评

越剧真的是百合控的天堂TwT,满眼满眼都是俊俏风流的妹子啊啊啊啊连牵马的看门的小厮都zun得我两眼发直啊啊啊啊no more me !!!!!

6分钟前
  • 力荐

开通的结局

8分钟前
  • Konec
  • 推荐

好看

11分钟前
  • 六壁坂
  • 力荐

听唱片时还没发现何英唱得特别好,电影里那声音太美了。果然还是需要比较啊,正所谓红花还需绿叶配。。。方雪雯长得真喜气。。。瑶瑶同学是可爱型。。。看到一半忽然发现陈辉玲。。。还是一反派。。。我的俏红娘啊。。。然后,我竟然很萌茅同学唱的姑娘长姑娘短的那几句。。。总结性呈辞:1.若我是男人一定会娶三春,得妻如此,夫复何求?2.据闻好多小女生看完此片都饭茅团去了。。。而我却迷上了粉嫩嫩滴江瑶五姑爷。。。我果真是正太控啊!!!

13分钟前
  • 陈陈
  • 力荐

为何赛飞看的,还带着婴儿肥的何赛飞果然美。浙江小百花剧团与长影合作,除了陶慧敏、陈辉玲稍突出,全员女将都当得上赏心悦目,唱腔和咬字咿咿呀呀婉转曲折,嗔怒都透着优雅,凄凉时也勾人眼泪。故事干净利落戏剧性十足,老夫人在第一幕结尾赶走穷酸义女两口子,老爷回家带来杨继盛被贬的消息就换了人间,大起大落的刺激。拍摄手法在戏曲的电影化上想了不少办法,外景有认真挑选,没现成的就做特效,机位尽可能给正脸好让观众欣赏演技细节,个别描述性的唱段用画面取代演员面孔来做视觉调节,观感上比电影化的《茶馆》活泛的多。也是个家庭剧,提出孝顺的干女儿比不孝的亲女儿好,隐约表达了女儿多就可以两面下注,这个以严嵩倒台为背景的故事,还宣泄了四人帮垮台的喜悦,不过要是早推出几年可能影响会更大

1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岁月匆匆,小百花们都变成老百花了

21分钟前
  • 九月
  • 力荐

小时候看过

23分钟前
  • 翦瞳儿
  • 推荐

这部剧我小时候看了好多遍啊……

28分钟前
  • 蚂蚁蚂蚁
  • 力荐

我从小爱听越剧,即使现在更爱昆曲一点,我依然喜爱着中国老人戏,其中最爱听这出

31分钟前
  • Gullah
  • 力荐

小时候的记忆 印象中几个女儿都很美滴

33分钟前
  • 一片雪
  • 推荐

看傻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美女啊?懂得了民国街溜子看全女班戏的快乐。一直以为是那种团圆戏,在硬盘里放了几百年,没想到这么有剧情!而且好有钱,服化道都好美,首饰精致,人也漂亮(拉踩一下87红楼梦)。想收高清版。

37分钟前
  • 春三十
  • 推荐

都是美人儿啊

42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这部从小到大每年陪外婆看,DVD都已经磨损到快放不出的片竟也没有标过

43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经典

48分钟前
  • yameng
  • 力荐

当年的五朵金花,如今都散了,有点像红楼梦的海棠结社,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了

53分钟前
  • 诸神的恩宠
  • 力荐

小时候觉得越剧真好听

57分钟前
  • 影子熊揉着眼睛
  • 推荐

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看滴~

58分钟前
  • 烏滌非
  • 推荐

茅威涛啊!

1小时前
  • ADC
  • 推荐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全是美女华服.....赞

1小时前
  • Eacho
  • 力荐

此片可有一通俗名字,岳母的偏见

1小时前
  • 毛嗑
  • 推荐